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国际会计与审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会计与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会计与审计

第1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一般认为,商品化会计软件是指由开发人员根据具体会计工作,使用一种或多种机语言编制的,经过评审通过并在市场上公开销售的通用软件。它可以配合计算机完成记帐、算帐、报帐等会计核算以及部分的财务管理工作。商品化会计软件根据适用的对象可分为全通用会计软件和行业通用会计软件。前者适用于所有的会计核算单位,而后者仅适用于特定的行业。商品化会计软件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相比,具有通用性强、适用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因此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大部分采取的都是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方式。

二、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会计系统的特点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用数据库代替了帐,数据库的可以随意编排,反复使用,对数据库进行一定的操作处理可以直接得到财务报表,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无限自由的空间,使多环节、低效率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失去了意义。各种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平行登记、算帐、结帐、对帐等技术有些已经成为画蛇添足,有些则只能作为内部控制存在的依据。同时计算机强大、可靠的运算能力还让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方法“平衡验证”成为无任何工作量的轻而易举之事。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循环简化为附图一所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采用,不仅大大简化了传统的会计工作。而且消除了人工系统中的一部分控制风险,例如,手工处理中的抄写错误,然而也带来了相应的固有和控制风险:

(1)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其他内部控制要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系统产生的报告和其地输出,因此,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了,整个内控系统都会大受影响。

(2)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固有限制,在系统开发、维护和执行过程中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比手工系统中要大。而且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未获得授权的人员接触数据或更改数据留不下可见证据的可能性比人工系统中要大。此外,计算机系统环境下,处理会计信息的人员减少了,因此降低了发现错误和误差的可能性。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所发生的错误、误差、舞弊等可能在长时间内都无法发现。

(3)许多在手工系统中由多人分工执行的控制程序;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都被集中起来。这样,接触计算机程序、数据和信息处理的某个人,就可能处于一个执行不相容多种职责的位置。

(4)计算机程序的错误(或其他软件、硬件的错误)通常将导致会计软件错误地处理所有的业务。此外,计算机系统的一项输入会自动更新与该业务有关所有记录,因此,一项错误的输入可能造成多个会计帐户的错误。

(5)计算机的数据和程序一般存储在磁盘、磁带等介质上,这些介质容易被盗、丢失或损坏。

采用了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会计系统,除了具有上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特征外,又因为它要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管理,而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财政部1994年颁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的规定,商品化会计软件要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的测评审核;以确保会计数据的处理与输出的合法、安全、准确和可靠。而且,《评审规则》还规定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售后服务必须包括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帮助企业制定完整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等。

三、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会计系统条件下的审计

80年代至今,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现在已开始逐渐向财务阶段过渡,但是审计技术却一直停滞在(在《独立审计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中,桌面审计技术被分为三个阶段: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穿过计算机审计阶段以及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究其原因,主要一是因为现阶段审计人员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深入到程序设计内部开展审计,二是因为这样做面临的审计风险较大。然而,随着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广泛,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我国审计能够开始摆脱绕过计算机阶段,而走向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会计电算化技术相结合的新阶段了。下面本文就从内部控制与会计报表项目审计测试两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

在计算机系统下,审计风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计算机系统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日益突出,与之相应,计算机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有所改变。

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两大类。一般控制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总体控制,其目的是建立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活动整体控制的框架环境,并对达到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提供合理的信赖程度。应用控制是指系统会计应用方面的具体控制,其目的是对会计应用建立具体控制过程,从而确保全部的经济业务经过授权和记录,并做完整、准确和及时的处理。一般认为,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一般控制有五大项,即组织控制,安全控制,网络资源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操作控制。应用控制有四大项,即系统接触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机。

在采用商品化软件的会计系统中,软件程序受到第三方对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而电算化系统的所依存的平台对系统软件与硬件也是由专门的厂商提供的,一般比较可靠,再加上绝大多数的会计数据库与互联网都是断开的,还没有防火墙等互联网技术,因此资源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不能成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部控制的审计重点应该放在组织控制、安全控制、操作控制以及系统接触控制,输入控制的上面。组织控制、安全控制、操作控制以及系统接触控制,输入控制的关键内部控制的审计:

当然,审计人员并不能完全放弃对会计程序的审计,而是应该把对会计程序进行审计的重点放在程序有没有被篡改,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否正确地使用会计程序上。

(二)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测试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环境下,业务踪迹大部分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如果应用系统复杂,执行很多处理,就可能很难找出一个清晰的踪迹。但是,另一方面,机以及海量数据库的使用,审计人员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让计算机程序自动利用会计数据库生成能够满足各种审计目的的中间帐簿,例如能够清晰表达业务轨迹的帐簿。因此,对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测试;在目前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与在手工系统下相似的审计程序,并且也可以按会计报表项目或者业务循环组织实施。与手工系统不同的一点是,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下,会计凭证,各种帐簿以及会计报表都是作为会计数据库的不同视图,所以在过帐与汇总方面就没有必要进行重点审计了。

四、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会计系统条件下的审计电算化

审计电算化,是指针对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客户进行审计时,利用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对客户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和测试,形成一定的审计结论。开发和使用审计软件,一般认为是实现审计电算化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在目前阶段开发使用审计软件,我认为是不经济的和没有必要的。现阶段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可以采取这样的比较可行的实现方式:软件开发商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多种以服务于外部审计为目的的功能,并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测试评审。这些功能可以包括:1、由会计软件自动生成外部审计所需要的各种分析性报表;2、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会计程序自动利用会计数据库生成能够满足各种审计目的的中间帐簿,例如能够清晰表达业务轨迹的帐簿;3.可以把生成的帐簿与报表存储成其它文件格式,如EXCEL文件,以方便审计人员利用EXCEL等应用程序对会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实际上,目前会计软件已经实现了一部分的上述功能,如自动生成分析性报表,只不过生成的报表面向企业内部,是为了满足内部控制与决策支持的要求)。

第2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关键词】审计收费 收费披露 对策分析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的现状

1、审计收费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

在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产品费用,即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资料费、审计人员报酬和外勤费等。二是风险成本,指由审计风险导致的预期损失,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等。三是事务所的正常利润。在西方国家,公认的审计等业务计费标准是审计等项目所需的审计工作小时。而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收费采用的是政府指导价,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计费标准。因此,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按公司总资产计算收费,有的按客户营业收入或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收费,更多的则是通过与客户的讨价还价来决定收费的高低。

2、审计收费总体偏低,恶性竞争严重

自脱钩改制以来,大部分事务所失去了原挂靠单位的支持,要想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取客户,谋求发展,唯有参与审计市场的竞争。而价格竞争向来是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惯用的手段,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市场主体,也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这一方式。我国审计收费偏低且无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剧了事务所之间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事务所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得不夸大业务量、压低收费价格、收业务回扣,使得审计质量总体下降,公众对会计师的信任程度降低。这加大了行业的风险,也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3、审计收费的披露透明度不高,披露不充分

自2001年12月24日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对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对审计费用进行了披露,但是披露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有的按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披露,有的又是按年份而不按事务所来披露;有些披露的是实际支付的报酬,而有些披露的是应付报酬。许多上市公司将审计费、差旅费、咨询费等混在一起披露,不披露事务所变更情况;支付报酬的制定程序大部分也未披露。

二、原因分析

1、我国审计市场目前缺乏有效的需求

审计服务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质,它在形式上是一份审计报告,大多数公众很难通过外部形式判断其审计质量。在我国目前相关法规制度的安排下,审计市场并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一部分公司主要是为了满足法律或政策规定的需要,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缺乏内在需求。对这些公司来说,价格几乎是他们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也只能以低价来招揽业务,以求生存。

2、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缺陷

审计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考察经营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进行审计,这就形成了由审计师、财产所有人和财产经营者所构成的最基本的审计委托关系。在这个基本关系中,审计人员独立于财产所有人和财产的经营者,能够发挥监督职能。在我国,由于公司“内部人控制”十分严重,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会合二为一,审计委托关系也被扭曲为注册会计师接受经营者的委托对经营者进行审计,并接受经营者支付的审计报酬。这就使得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有机会讨价还价。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在这种关系中客户占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一方面,事务所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价格上做出让步,降低审计收费;另一方面,客户选择那些出具让自己满意的审计报告的事务所。为此,客户宁愿出高价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满意报告,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他们甘愿冒这样的风险。

3、我国目前有关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的法制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法》都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违规处罚作出了规定,但是实际上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比较轻,主要停留在警告、没收违法收入、罚款、通报批评和暂停执业资格上。这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形同虚设,即使审计失败,也没有经济赔偿的压力。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定价格时很少考虑提高审计质量与防范审计风险所需要的审计成本。于是也就造成了审计过程不执行必要的程序,不收集必要的证据,审计收费自然低廉,审计的质量肯定难以保证。

三、解决审计收费偏低问题,提高审计质量

1、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

为避免审计收费秩序的混乱,制定统一、公开的审计收费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西方国家公认的审计收费标准为审计项目所需的审计工作小时。一般而言,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等都与审计工作小时密切相关。因此,我国财政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借鉴国际惯例,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同时考虑各地之间的差异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具体来说,可以考虑规定审计收费的上下限,全国各地都按照该标准执行,在标准的上下限内收费。必须强调的是,实际审计收费不得低于标准的下限,从而控制和消除以降低审计收费方式进行恶性竞争、争夺客户,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审计收费偏低的状况。

2、加强事务所自身建设,同时促进事务所之间联合发展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审计质量差别不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事务所应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注重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扩大事务所的规模,通过与其他一些事务所的强强联合,提高事务所业务的覆盖面及其谈判地位和实力,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客户,参与竞争。这样既可以缓解我国目前竞争过于紧张的现状,又可以加大我国事务所的国际竞争力。

3、完善审计收费披露制度

针对我国审计收费透明度不高的现状,证监会应制定法规加强审计收费的披露。将信息的披露作为强制性规定,明确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对需要披露的审计收费设置明细账,将工作小时、差旅费、咨询费用以及其他或有收费分别列示,对不按要求披露有关信息的人员的处罚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还应将事务所的变更以及变更原因进行披露,进一步完善审计收费的披露内容和要求。

4、建立健全审计收费违规赔偿的法律制度

在出台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之后,非常有必要再制定相关的惩罚制度。要想提高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舞弊成本,必须加大其诉讼压力,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为主,刑事、民事责任为辅,其中又以民事责任最为薄弱的状况,逐步加大刑事、民事处罚,尤其是民事赔偿处罚的力度。增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对其形成有效的监督,促使其勤勉尽职,减少不规范的审计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中环: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4(7).

第3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审计风险的降低,提供了工作方法与理念创新的契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以信息数据模式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理念降低审计误差、完善审计模型、规范审计报告、完善审计制度以及做好审计监控工作,提升了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质量。

一、利用信息数据审核技术,降低审计数据与核算误差

审计数据与核算误差的出现,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核心在于数据的管理,以此为基础的信息数据审计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审计误差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提高了数据精度。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审计数据是由计算机系统在审计对象日常财务报表、报告以及会计信息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生成的。这种审计数据自动化生成的技术,避免了数据提取中人为操作误差的产生,进而确保了审计数据精度的提升。(2)核算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的审计核算过程,是将数据直接输入审计模型后生成的,所以只要保证数据准确,其核算误差即可控制在模型要求范围内。(3)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除了计算误差外,审计对象内部对审计过程的人为性干预也是造成审计误差提升的主要原因。信息化数据技术利用自动化数据处理功能,避免了除会计师外其他人员对审计数据与核算工作的影响,进而极大的减少审计外人员人为干预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出现。

二、完善审计模型,应对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受到市场化进程影响,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审计对象出现了审计内容复杂性与审计数据广泛性特点。会计师需要根据审计对象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审计模型进行审计工作:(1)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新型模型。通过大数据网络平台,会计师可以对审计模型新技术发展进行了解;或是通过网络平台寻找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审计对象实际情况设计出专属的审计模型。新型审计模型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审计核算错误造成的风险因素。(2)获取更加广泛的模型数据。模型完成后,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到与审计相关的各类数据,完善到审计模型核算中。如审计模型市场元素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市场内隐性的干扰因素进行挖掘分析,并将其数据完善补充到模式中,提高了审计模型数据质量。(3)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是现代审计体系内,以降低审计风险为目标的数据模型。利用数据技术建立的审计风险模型,可以引导审计会计师合理规避审计风险的产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采用标准化模式,规范审计报告与意见内容

采用标准化模式要求撰写审计报告与意见,可以避免因语言歧义、违反现有法律等问题造成审计风险的出现。审计报告与意见的编制标准化规范要求,对于会计师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1)合法性标准。审计报告的合法性,是国家经济法规对审计工作者提出的重要标准。在网络数据平台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实时查询审计内容的合法性,将存在违法问题的审计内容及时上报给审计委托人,并将其危害进行核算,一并编入审计报告内容。(2)公允性标准。审计报告编写中必须具有公允性特点,即报告内容必须是审计人员、审计对象与委托方,公认的、具有说服力的内容。而数据信息较之文字信息,更符合公允性特点。所以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在审计报告中尽量采用数据信息完成审计报告,可以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

四、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完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质量的提升:(1)完善审计制度内容。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为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制度制定者通过对已经出现的审计失败案例的分析,并将案例可借鉴经验综合考量,用以制定新风险管理制度,或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2)实现制度内容量化处理。会计师将风险管理制度用于审计过程,需要将制度中的文字内容进行量化处理,用以指导审计工作的完成。如三级审核制度执行时,信息化平台可以将三级管理责任人落实到具体人员与职责范围,使三级审核制度责任管理落实到位。(3)便于管理制度自动执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风险管理制度内容,利用软件程序化方式进行编制。会计师在利用审计软件开展审计时,违反审计管理制度的操作,软件将自动进行警示并予以制止。这种自动化执行模式,保证了风险管理制度执行的顺利完成。

五、采用云平台监控网络,做好全面的审计监控工作

大数据管理技术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网络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者对审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其监控重点在于审计过程与制度执行中的风险管理监督。审计过程监控中,管理者可以通过云网络平台对会计师审计过程进行远程监督,对审计过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降低过程失误造成审计风险的出现。在制度监控中,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对于审计人员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预警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监控工作必须是在不影响审计正常工作情况下进行,同时必须保证监管过程的独立化。

六、结束语

为了提高我国财务审计工作质量,避免因审议风险造成的审计失败问题,注册会计师在传统审计风险防范技术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利用信息数据、完善审计模型、采用云平台监控等措施,进行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这些措施能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亚影.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会计,2014(04).

[2]姜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第4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经济越发展,越是需要透明度较高的会计信息。由于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资本的流动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加快,各个国家为了保持本国的资本市场地位和会计标准,要求其跨国公司分国别按本国的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这就大大增加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也延缓了财务信息的传递时间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国公司的经济发展规模,降低了跨国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跨国公司强烈要求统一全球会计标准,这就需要统一国际会计标准,发展国际会计。

目前,国际会计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要科学地研究和发展国际会计,就必须充分了解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以及与国际会计之间存在的经济关系,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中探索出适合国际会计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

一、跨国公司与国际会计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也随之产生’并且业务范围扩展到许多领域,从工业的汽车、饮料、服装、电脑等,到商业的沃尔玛、家乐福零售,以及信息领域的微软、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品牌随处可见。一个企业要想发展成跨国公司,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国内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跨国公司通常是通过输出资本在其他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或者控制当地企业使其成为下属公司,来从事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发达国家快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带来了国际商业间的重大进步,这种进步使国际间的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使各国之间在原材料、商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相互依赖性逐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之间从事境外的商业经济活动也不断增多,因而跨国公司的商业利润也快速增长。跨国公司为了把在世界范围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全部反映出来,就必须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提是了解公司经营所在国家的财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税法等相关规定。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民族风俗的迥异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各种因素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定。跨国公司如何遵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又不影响日益频繁的各种商业活动,就必须有统一的会计标准,我们称其为国际会计。因此,国际会计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

二、会计国家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管理决策也不同。目前,世界经济环境层次较为复杂,有经济发达国家、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有些国家甚至没有工业等等。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带有浓厚的国家特色。在世界上,没有二个国家的会计准则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说,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个会计准则,这就是会计国家化。

由于世界各国的会计国家化,各个国家的财务报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一份联合国报告显示:德国一家公司的利润,如果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进行计算,利润可多出2倍;如果按照澳大利亚的会计准则进行计算,利润可多出22倍;如果按照英国的会计准则进行计算,利润可多出24倍。这就说明加强会计准则的协调统一,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

另外,由于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在语言、货币、术语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对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财务状况分析时,会得到不同的财务信息。为了不影响跨国公司在国际商业活动中获得的大量收益,跨国公司必须协调这种差异,使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提供对跨国公司有用的透明度较高的财务信息,这就提出了会计协调和会计国家化的问题。

三、为促进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欧美等国积极进行会计国际协调,发展国际会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积极的态势促进会计国际化,从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颁布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并且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都体现了我国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建设中的国际化精神,也反映出我国在会计模式的发展中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步接轨的态势和决心,并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充分肯定。

在国际会计的协调化进程中,欧盟显示出具有与其他国际组织不同的协调能力,不仅在1957年签定了《罗马公约》,还在颁布的指令中涉及会计和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列报规则》、《合并会计报表和附属公司》以及《审计师的资格和审计工作》等。并且,欧盟财长理事会提出2005年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澳大利亚已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日、韩等国也重新建立了会计准则协调和制定机构,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修订其本国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美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视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同时,还要求在美国的外国公司必须把IAS编制的财务报表按美国的GAAP进行调节。但从1996年以后,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突然转变态度,积极支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加快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且在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竟然占据了近1/5的席位。尤其是近年来,有些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事件,使得美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尤为关注。不仅如此,为了促进有价证券能够跨国发行和上市,在2005年5月,IOSCO批准和推荐了IASC的30余份相关准则,这标志着全球财务报告协调工作已经跨入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接受了按IAS编制财务报告的建议。

四、发展国际会计必须加速会计国家化

虽然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会计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将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在现阶段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会计国家化。

1.会计国家化是实行会计国际化的基础

每个国家都有本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和独特的会计传统,其会计模式也会具有自己的国家特征。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十分迅速,各个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同时,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这就使与国际会计接轨的问题摆在亟待解决的位置,这必将推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并充分利用会计国家化的不足促进会计国际化,使其成为推动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2. 会计国际化是会计国家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各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动态。但随着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形成,各国也亟待进行国际会计协调,因而,会计国际化必将成为会计国家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 会计国际化能否有效执行必须依赖于会计国家化

各个国家由于在制定法律、法规的程序和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制定和颁布也必将不同。即:有的国家是由政府部门直接制定,有的国家是受政府部门直接委托制定,还有的是由民间会计组织自行制定。它们在强制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力度和约束力也是绝对不同的。各个国家只有在充分考虑国际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采用会计国家化的方法,统一制定和颁布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会计国际化才有可能得到实现。否则,即使制定和颁布了国际上统一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也极有可能得不到真正执行,阻碍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发展,对跨国公司的资本市场影响很大,对本国的经济也势必造成影响。

4. 会计国家化是实行会计国际化的有效捷径

(1)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不可能完全消除各个国家之间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存在的差异,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不可能完全建立和推行一套严格的、变通范围很小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同时,也不会有哪个国家会完全放弃自己国家的会计特征和国家利益。

(2) 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以及会计国家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既要保持各个国家的会计特色,又要与国际会计惯例能够很好地接轨,只有促进会计国家化的发展才是实行会计国际化的前提和有效捷径,因而,我们必须系统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促进会计国家化,从而实现会计国际化。

五、欧盟国际会计协调对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启示

欧盟为了协调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解决国际资本市场信息交流的根本问题,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决议。无论是最初颁布的国际会计指令、还是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标准等一系列法规,都致力于国际会计协调,这对于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为了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协调和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如下:

1.会计教育要尽快与国际化会计接轨

要加快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步伐,进行国际会计协调,建立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队伍十分必要,而这必须首先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提高会计教育水平。

(1) 会计教育应以国际化为导向

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高校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切人点,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适当采用英文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把国际会计知识和理念引入课堂,让学生不仅了解国际会计,还要深刻分析和掌握国际会计准则中所包含的原理。

(2) 加强簿记教育。

我国会计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簿记教育,但这并不说明会计人员就有过硬的簿记知识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在实际业务中,很多会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将簿记理论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更好地总结出我国簿记教育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使我国的簿记教育达到新的高度,为加快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步伐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加强会计教育中的案例教学。

要提高会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应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国际会计发展进程,案例教学十分必要,实践环节更加不容忽视。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虽然实践教学已列人重点,但由于资金和社会问题并没有达到理论上和社会需求所要求的标准,实验设备陈旧、软

件单一,实验资料更新缓慢等等,使得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教学要求,更不适合国际化会计发展要求。

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深刻理解和掌握国际会计内涵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极低,只要具备高中文化程度就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就可从事会计工作。各种会计培训机构的资格审核不严、遍地开花,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严谨,鱼目混珠、相当混杂,他们可以低成本进入会计市场,这显然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更不用说理解会计理论,而大学本科毕业的会计学专业学生许多没有会计岗位从事会计工作。这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岗位标准差距实在太大。

我国的会计行业要想进行国际会计协调,尽快与国际会计接轨,必须制定会计从业资格相关法规,严格把好会计从业人员的质量关,提高学历层次,即:只有具备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的专科以上全日制学历层次的人员才可从事会计工作。其他非专业人员要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通过严格的会计专业相关课程考试。否则,只学点《会计学基础》就从事会计工作,没有相关的财务、审计、税法、管理等知识,根本无法理解深层次的会计学理论,更无法理解国际会计的内涵,又怎么能够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

3. 分阶段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发达国家的会计环境有一定的差别,主要是由各国家的经济背景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不能照搬照抄,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具体经济情况采用不同的国际会计协调策略。也就是说,对于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一致的交易事项,我们将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一致;对于我国特殊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下存在的事项,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和不同公司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力度与监督机制

要真正实现会计标准国际化,制定科学可行的会计标准固然重要,但确保会计标准的有效贯彻与执行也相当关键’因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监督机制’提高执行效果与执行质量。

5. 加强审计监管、提高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

为解决会计造假与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提高审计质量,必须加强审计监管与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由审计部门决策层直接任命报告审计员,定期向监管部门和经营管理层汇报审计情况,减少会计、金融等舞弊现象发生。公开审计收费,避免影响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等事件发生。

6. 促进国际会计项目合作,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较大差距,要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与水平,就应该开放会计市场,鼓励国际项目合作与交流’尽快向国际水平迈进,培养出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创造国际一流的会计师事务所。

7. 加大会计信息披露,促使会计信息公开化

在我国,由于会计信息披露的项目和内容有限,影响了投资者的信息资源,这就应该增加信息披露项目和内容,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全面公开;对于非上市公司,也应该增加力度,对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某些项目适当具体化,增加财务报表附注和附表的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使用效果。

第5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欧盟(European Union,EU)是当今世界上区域合作最为紧密并逐步从经济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国家间联盟。它的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后改称欧共体EC,1993年11月才改组为欧盟。欧共体EC自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在地区范围内进行协调。欧共体有关财务与会计指令的颁布与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交流。但是由于各国存在着差异,以及指令本身的不完善,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欧盟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国际化协调。

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是欧盟市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根据欧盟制定的关于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要求所有的欧盟上市公司从2005年起必须按国际会计准则(Intem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IAS)以及未来的国际财务报告标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欧盟之所以采用IAS和IFRS,主要原因是欧盟制定了金融服务行动计划(Aktionsplan fuer Finanzdienstleistungen,FSAP),即在2005年或者之后一段时间里建立欧盟统一的金融市场。1999年制定的FSAP打算采取43条措施,以扫除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一切障碍,尽快把欧盟各国造就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尤其是金融实体,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欧盟会计协调的现状和存在的

1.欧盟自70年代以来所做的协调努力。

欧盟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

协调的主要形式是制定各种会计指令。指令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要求各成员国将其写入本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因此,取得了良好效果。欧盟于1978年7月25日首次了关于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规定格式的第四号指令(78/660/EWG)和在1983年6月13日了关于合并报告第七号指令(83/349/EWG),对欧盟会计协调产生了重大。

后来,又相继在1986年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补充了特殊规定(86/349/EWG),并且,在1991年为保险补充了特殊规定(91/674/EWG)。这些指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盟的会计协调。欧盟会计指令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得以实施,是国家间达成政治协议的结果。

2.欧盟会计指令存在着不完善性。

由于欧盟在将会计指令写入法律文本时,允许有多种选择权,并且,不同的国家对指令条款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欧盟各国继续保持自己原有编制报表的规定和传统,因此,大大影响了指令执行的效果。而欧盟会计指令只包含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对许多重要的会计问题却缄默不言。此外,由于欧洲委员会只监督各成员国把指令内容写入各国法律,指令在实务中贯彻落实的监控权却属于各成员国,从而导致指令得不到充分的执行。还有些成员国耽搁了几年时间才开始执行指令。例如,在意大利,经过10年时间的逐步调整,欧盟会计指令才成为国家法律,在90年代初才开始加以执行。

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6月13日在未来会计行动战略文件中,对欧盟会计指令进行了检讨,认为该指令是不完善的和零碎的,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

3.欧盟会计指令不能保证报表的可比性和透明性。

协调的最大收益当数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而欧盟会计指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各种不同会计的汇合,并没有真正减少各国会计行为的多样性。必须承认,通过协调达到的可比性与期望值相距甚远。这使得欧盟15个成员国的会计制度继续存在,而这些会计制度无论是在个别会计规定上,还是在概念的内涵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编制报表、计价规定以及报表附注的内容和质量上。因此,在欧洲范围内都不能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透明性。

4.报表编制要求不统一,阻碍了会计协调。

由于在海外上市成本较低,投资者为了扩大市场和增强竞争力,所以在海外上市就成为欧洲各大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报表编制要求不统一,使得会计协调停滞不前,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例如,1993年3月德国戴姆勒一奔驰股份公司第一次作为德国公司在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资本市场纽约股票交易市场(NYSE)交易时,要求将按德国会计原则(HGB)所得出的权益资本和经营成果,调整为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所界定的股东权益和净收益,因为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要求,所有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都必须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重新编制会计报表。在随后的几年里,许多上市公司也都要求按国际公认准则编制合并报表。这使得欧洲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不得不分别按欧盟指令和US GAAP编制两套报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的增加;并且,由于两者差异较大,还导致了财务信息的混乱。

三、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

综上所述,以前颁布的欧盟会计指令不仅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更不适应当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要求。但是欧盟要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自己的会计准则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是一种涉及面广,概念上准确、可靠的会计规定,而且国际会计准则是国际上除了美国交易市场以外被广泛接收的会计准则,所以它在欧盟得到了广泛的赞同。

欧盟在2002年7月19日做出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要求:

1.从2005年起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

欧盟所有上市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规定涉及到约7 000家上市公司。

规定的目的在于协调财务信息,以确保财务报表较高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从而保证国际和欧盟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还包括以下两项特殊内容:(1)为在美国上市并采用US GAAP的上市公司提供更长的过渡期限。根据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定,欧盟成员国为在美国上市并采用GAAP的上市公司,提供一个最迟至2007年才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期限,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两种标准US GAAP和IAS.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督机构SEC还没有接受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报表,而是给在美国上市的上市公司放宽选择权,或者根据US GAAP制定一份全面的报表,或者将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的权益资本和经营成果调整为按US GAAP编制的报表。

如果说除了US GAAP外还要进一步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一套报表,相对而言,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根据2002年10月29日由美国标准制定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公开公布的一份“理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IAS和US GAAP应该进一步融合。目标是建立一套统一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在所有的交易场所都被接受和认可。

(2)为非上市公司和个别报表提供采纳IAS的选择权。

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仅对上市公司规定了必要的合并报表义务。成员国可以允许或规定非上市公司,根据IAS编制合并报表。这样最终可以使得合并会计准则在总体上实现国际化,并且使得合并会计报表更加有效。

欧盟成员国的第二个选择权是对个别报表的规定。成员国可以要求或者允许,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个别报表。

如果说为了资本合并的需要,个别报表必须按IAS编制,这样上市公司可以节省掉按自己国家的会计标准编制报表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没有康采恩集团结构则无需资本合并,仅仅是上市公司,就不一定根据IAS编制个别报表。在编制个别报表时,允许对是否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作出选择。

2.欧盟认可国际会计准则的程序。

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并不是无条件的接受。它在欧盟的认可程序非常严格。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团(European Finan cial Reporting AdvisoryGroup,EFRAG)起着决定性的作用。E FRAG是2001年成立的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代表会计职业界、股票交易所、财务师、以及相关的企业的利益。E FRAG在2001年6月26日成立的技术专家组(EFRAG Technical Expert Group,EFRAG-IEG)在技术层次上给予欧盟委员会有关在欧盟内部认可IAS的决定和建议。同时,E FRAG与IASB广泛接触,积极参与IAS的制定,确保IASB在制定准则时充分了解和关注欧盟所提出的重大会计问题;并且,协调欧盟内部有关使用IAS的利益团体的意见。会计监管委员会(Accounting Regulatory Committee,ARC)由欧盟各成员国的代表组成,在立法层次上负责审批EFRAG提交的采纳IAS的建议。IAS在欧盟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团技术专家组(EFRAG—TEG)已于2002年6月在欧盟认可并推荐了现有的IAS和常务解释委员会(SIC)的解释。

四、欧盟采取的会计协调措施

随着2002年7月19日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决议的出台,为了保证所有的欧盟上市公司从2005年起必须按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未来的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编制合并报表,欧盟打算在排定的时间计划内做好一切会计协调工作,采取并推荐一系列有效措施,统一成员国的会计准则,提高欧盟各国公司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和透明度,降低筹资者的成本。具体措施如下:

1.颁布公允价值指令(Fair-Value—Richtlinie)。

作为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决议的第一个步骤,欧盟委员会经过15个月的咨询后,于2001年5月31日通过新的公允价值指令(指令2001/65/EG),在指令中引用了“公允价值”

方法。新的欧盟会计指令将进一步符合金融市场和国际会计标准的要求,有利于筹集世界资本的欧洲企业满足国际资本市场的会计要求,提高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新指令也是金融服务行动计划(FSAP)的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新指令的颁布,第四号和第七号指令以及银行指令必须修改,使确定的金融工具从现在起以公允价值计量。

2.颁布修改指令(Modernisierungsriehtlinie)。

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5月28日提出了对第四号指令、第七号指令、银行指令和保险指令进行修改的建议,以便彻底更新会计指令的结构。建立一个会计框架,确定哪些是符合报表编制惯例的,哪些是有足够的灵活性的,以便能够适应IAS的未来发展要求的。此外,还消除了欧盟会计指令和IAS之间的所有冲突。欧盟委员会保证,目前在IAS的框架内可以使用会计选择权,并且所有没有根据IAS编制报表的欧盟企业也易于理解和使用这种会计选择权。另外欧盟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年终报告和状况报告的要求。

修改指令是欧洲会计规定的基础,此外还继续作为那些没有根据IAS编制年终报告以及合并报表的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最后,指令还包含了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决议中没有涉及到的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规定。

3.咨询文件(konsultationspapier),促进信息公开。

欧盟委员会不仅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还考虑了财务报告透明度问题,对于发行有价证券并在有序市场公开交易的公司,规定其有信息公开的义务。欧盟委员会第二号咨询文件,特别强调了季度报告中有关权益分配和资本分配信息的公开。季度报告是对最近完整决算报告的内容更新,主要报告新出现的活动、事件和情况,而不是重复已经报告过的信息。在内容上,季度报告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中期财务报告IAS34一致。欧盟委员会还要求缩短财务信息公布期限,增加财务信息公开次数。最迟三个月后,应该公开上一年度的经营报告。如果说没有公开第4季度报告,期限缩短为2个月。

4.建议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

除了应进一步完善和统一报表标准外,还必须提高审计质量。报告审计员所具有的独立性,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说报告审计员从其客户那里收取的不是审计费用,而是咨询费用,就会改变法定的工作性质,造成非独立审计的危险。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6月建议应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欧盟委员会的这项建议是不带有强制性的。委员会将用3年的时间来检验,以确定在实践中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实施这些建议。总而言之,非强制性的建议在欧盟成员国已受到广泛的欢迎。例如,建议的大部分内容已在德国的商法§§:HGB316ff.中编成法典,内容详尽,有些部分甚至比建议的还要严格。

5.建立有效的准则执行的监督体制。

为保证遵守国际会计准则,最需要的是要有强有力的制度和监督权威机构来监督执行。在美国是由具有准司法权威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承担这个角色;SEC宣布执行IAS可以作为在美国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前提。在英国是由财务报告审查组(Financial Reporting Review Panel)民间团体组织来监督实施的。在许多欧洲成员国,甚至在德国,都没有类似于美、英那样的权威监督机构。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能否成功,依赖于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制度来确保各成员国都能够遵守IAS.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执行监督体制是改善欧洲企业管理和重新赢得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信任的一项重要措施。

欧盟委员会已对执行会计标准作了重要分类,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Committee of European Securities Regulators,CESR)作为咨询委员会提出执行建议。CESR已在2002年10月呈送了关于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咨询文件。根据CESR的执行建议,执行涉及到上市公司所有公开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特别是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中期报告和市场交易情况,也涉及根据国家会计标准制定的财务信息。另外,对于被调查的企业,在确定其披露了虚假信息之后,咨询文件还规定了可能采取的措施和协调过程。

五、对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启示

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决议解决了资本市场信息交流的根本问题。在会计标准这个层次上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来协调欧盟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

欧盟从最初颁布会计指令到决定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为最终执行国际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协调措施,努力致力于会计国际化协调,对于我国会计国际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1.分阶段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我国还没有决定何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但是正在逐步接近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要求。例如,对于上市公司可以分为海外上市和国内上市公司,对于海外上市公司可以要求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如果其会计实务中,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惯例所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也相同时,建议积极促进其与国际惯例的趋同,甚至直接采用国际惯例规范的相同的会计原则。对于非上市公司和个别报表提供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权。

2.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促进信息公开。

对于上市公司应建立会计信息全面公开制度,对于我国的非上市公司而言,应加大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如根据需要适当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某些项目具体化;扩大附表和报表附注的信息容纳量;并且增加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次数,缩短财务信息公布期限。

3.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和审计师的监管作用。

报告审计员的所具有的独立性,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我国企业所出现的会计造假问题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下,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显得尤其重要而且迫切。如尽可能排除有可能危及到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各种情况;必须公开独立审计服务所收取的费用;由审计公司的整个决策层任命报告审计员;审计员定期向经营管理层和监督层汇报审计的进展情况;为审计公司和委托人之间更换高级管理人员制定保护措施;定期更换审计队伍的主要成员等,以此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从而能够减少金融舞弊现象。

4.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监督机制。

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化与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应当并举。在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标准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强调会计标准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标准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标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执行标准成为能否顺利贯彻标准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在继续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的同时,应当强化会计监管,确保会计标准制定后得到有效执行,提高执行质量。

[1]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会计,2003,Z:2~7.

[2]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1:8~13.

[3]曲晓辉,陈瑜。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J].会计研究,2003,1:45~51.

[4]王化成,戴娜。论欧盟会计协调[J].经济与经济管理,2001.2:69~74.

[5]李慧萍,高璐。英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3:59~62.

[6]黄世忠,李忠林,邵蓝兰。国际会计准则改革: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2,6:5~11.

[7]Verordnung(EG)Nr.1606/2002 des Europaeisehen parlaments und des Rates worn 19.Juh 2002 betreffend die Anwendung interna.tionaler Rechnungslegungsstandards.europa.eu.int.

[8]VorseMag fuer eine Richtlinie des Europaeisehen parlaments und des Rates vom 28.Mai.2002 zur Aenderung der Richtlinie 78/660/EWG,83/349/EWG und 91/674/EWG ueber den JahresabschlUS8 und den konsolidierten Absehluss yon Gesellschahen bestimmter Rechtsformen sowie Versieherungsuntemehmen.europa.eu.int.

第6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关键词审计准则协调现状

1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含义

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国际审计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首先必须明确协调的含义:

坎贝尔认为:协调一般指通过缩小差异逐步趋同。但协调并非指严格的统一。

L·S阿明和L·H·拉德赖夫指出:“协调就是一种缩小各种标准和实务差异以形成一套精密的可接受的标准和惯例的过程。协调过程将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国际的基础上进行。”

L·M·塞缪尔斯和A·G·派珀认为:“协调就是试图归纳不同的制度,把多样化的实务并入和组合成能产生共同合作结果的有序结构的过程,是减少差异的过程。”

日本学者松闸信男教授认为:“协调就是将形成跨国企业的各子公司所在国不同法律、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审计制度,在与跨国公司有牵连的各个国家、进而在全世界形成统一秩序。”

我国学者李宝震、郝振平认为:“所谓国际协调是指各国的某些机构或团体在国际范围内结成统一组织,经过协商讨论,共同努力建立标准,以期缩小差异,使审计实务趋于标准化的活动。”

根据上述关于协调的论述,我们认为,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有关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对不同的审计准则进行调和,缩小差异并使之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

2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意义

2.1是跨国公司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事实上,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在很大程度是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而提出的。跨国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需要了解和掌握跨国公司的审计行为和准则,以便判断其审计的质量、增强对财务报告的信赖。他们需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和比较。这些财务报告经过了不同国家的审计,而这些国家的审计准则是不同的,这就给来自不同国家财务报告的分析和比较带来困难,迫切需要对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进行协调,建立统一的审计准则。

2.2是世界经济环境下审计职业自治的需要

在世界经济环境下,由于工商企业和会计职业本身的日益国际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些在本国经济范围内没有遇见过的新问题。例如,按照本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能为别国接受;本国投资者能否看懂别国的财务报表;本国的审计报告能否为他国投资者所理解;别国的会计师能否在本国执业等等。这些新问题已经不可能仅仅通过修改本国的审计准则就能解决。

全球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会计的国际间互认不能再被忽视。而国际互认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师资格的差异和审计准则的差异。本国的会计职业若得不到世界的承认,必然会阻碍本国的会计职业发展,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这样又势必引起政府的干预。所以,从职业自治的角度看,制订和实施一套国际认可的审计准则,加快国际间的互认,就成为必要。

2.3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国际会计准则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可以看作是对国际审计准则协调的推动。正如斯坦泼和穆尼兹所分析的那样,当国际会计准则获得更多权威的时候,就有必要拥有一套国际审计准则来促进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如果某国的财务报表是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则国际投资者将更容易充分理解和信任该国的财务报表。同样,如果国际投资者知道有一套国际审计准则正在不同国家被审计师所应用,则国际投资者对国际会计准则在不同国家被一贯地执行的信心将会得到提高。因为审计师在坚持会计准则的实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国际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许多制订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因同样也适合于国际审计准则。

3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现状

目前获得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一个显著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会计团体有组织、有系统的合作和努力,来达到这一目的。实际上,这种协调的尝试也已经进行多年。当前国际上有两个主要组织公布了有关民间的国际审计准则:—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二是欧盟。这些组织对于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产生不同的影响,概述如下。

欧盟并没有像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那样国际审计准则,但所的共同体第4号和第8号指令涉及到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虽内容不全面,但是由于其指令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要求成员国的法律应与指令要求统一起来,因此它对审计准则的协调具有强有力的影响。

然而他们要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一致的意见,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欧盟协调审计准则进展缓慢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例如协调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由于各成员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而出现独立性的不同理解。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是另一个国际审计准则的组织。该组织所属国家审计实务委员会的章程中规定,其目标是以协调的准则来发展和提高世界会计职业的协作。这个组织在协调审计准则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出版了《国际审计准则》。但是它所的准则是建议性质而不是要求,准则的前言可以证明这一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今后将寻求促进他们自愿地接受这些准则。如果有的国家的审计规章与该准则有差别,那么成员单位应按准则执行到可以执行的程度。”

目前,作为协调的结果,国际审计准则日益受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各成员国的重视,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当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审计实务委员会审计准则时,加拿大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就将它与加拿大现行的实务进行对比。如存在重大差异,除非基本上不同意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的观点或者认为加拿大的环境要求采取不同的观点,否则加拿大审计准则委员会将修订其自身的准则。

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决定把国际审计准则并入澳大利亚的审计准则,在1983年对其审计准则进行修订并重新。此后,澳大利亚审计准则委员会还决定把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的讨论稿直接作为澳大利亚审计准则草案。

4对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评论

4.1坎贝尔的国际协调观

(1)各国审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是当地法律、经济等社会环境的产物。如果不考虑影响各国审计准则的深层原因,即使能够减少和调和各国审计准则间的差异,这种调和也只能是肤浅的,毫无实质意义。

(2)审计准则的协调不应该是孤立的,应与既定的经济和政治目标相结合。在整个协调结构中,若没有其他协调要素的支持,协调的影响力将是极其有限的。

(3)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础。如果财务报表按照完全不同的会计计量方法和揭示原则编报,审计准则的协调对财务报表国际可比性的贡献就不大。审计准则最终能否在实质上为财务报表的国际用户提供令人满意的审计意见,将不仅仅取决于审计准则本身是否能达成统一,还取决于会计准则能否达成世界一致。

(4)不发达国家虽然没有能力制订本国审计准则,但也不见得愿意接受“国际施舍”。

4.2莱因哈德·戈德勒和阿朋·拉德鲍夫的协调观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第一任主席莱因哈德·戈德勒(ReinhardGoerdeler)曾表示,绝对的世界范围统一将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会计和审计必须持续地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商业惯例、法律制度和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但戈德勒还是有保留地认为,国际性准则仍有可能在下述两个方面获得成功:能够缩小国际环境影响的各种差异;使各国坚持这种差异的原因和性质得到相互交流和理解。阿朋·拉德鲍夫在1981年提出了与戈德勒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审计准则可协调的机会比起会计准则来更为乐观。但他们又认为,审计准则的发展是各国文化、法律、政治和经济等各种变量相互牵联的复合物,谁都不能指望审计准则会取得完全统一。

4.3D·R·卡迈克尔的评论

卡迈克尔认为,尽管已经建立了协调各国审计准则的正式机构,但并没有发挥作用。《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很不严格,随意性很大,似乎很容易就可达到。更糟糕的是,国际审计准则的措辞往往模棱两可,掩饰或遮蔽引起争论的问题,使这种解决方法难以理解和缺乏约束力。卡迈克尔最后认定,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已经走调了,最终的结果将不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而是噪音。

4.4笔者的协调观

(1)协调是一个过程。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他是一件长期的艰苦工作,需要各国政府、会计职业团体、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合作和支持,只能在有选择、有折衷的条件下逐步趋同。

(2)协调不等于绝对统一。由于造成审计准则差异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因此,只能调和审计准则的一些重要方面,求大同存小异,且这种调和应该允许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可能要求完全一致。

(3)协调是平等基础上的协调。各个国家应该彼此了解和谅解各自的差异,在平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让步。对国际审计准则的执行也应该是自愿的,不施加外部压力。

(4)协调应该首先从审计准则的基本要素抓起。各国审计准则的差异很多,协调不可能做到全盘兼顾,因此,首要考虑的就是审计准则基本要素的协调。因为审计准则的基本要素不仅体现了审计准则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影响审计质量、影响审计报告的可比性的重要因素。在审计准则的五个要素中,审计报告要素的协调是难度最大的,因为它涉及的经济、法律背景最多也最复杂,很难从根本上加以协调。相对而言,“职业能力”和“独立性”要素的协调要容易一些,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会计职业团体对这两个要素作具体规定,受国家干预的可能性小一些。协调难度最小的两个因素是“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证据”要素,因为这两个要素主要涉及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的范畴,而各国在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方面的差异是不大的。

(5)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前景是乐观的。虽然说审计准则的协调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但前景是乐观的,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协调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认为,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本趋势是:以地区协调为先导,逐步实现审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的协调。当然,这里所说的协调不是审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的绝对统一,而是审计准则基本精神的统—。

参考文献

第7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各国会计制度是从它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每一个国家的具体环境特点,诸如国家经济的类型、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等都会对会计制度的制订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所制订的会计制度必然反映了这些环境因素。而且,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技术发展和复杂程度,文化教育和传统,以及各种社会因素都足以影响它的会计制度的发展和会计职业界的现状。一个囯家的会计制度包括了基本概念、主要原则和特殊实务三个方面。各国之间会计制度的不同也存在和反映在这三个方面知水平上。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指标是比较性和相关性。在使用统一会计制度的国家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有高度的可比性,在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实体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在会计制度比较灵活,或在会计方法上有不同程度的自由选择的国家,相形之下,可比性就略为逊色,国际上同样如此。各个国家的会计原则是多种多样的,会计方法是千差万別的。不难想象,会计原则上的国际多样性,可能会减少投资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可能会阻碍国际资源的有效分配。随着国际商业和国际投资的不断增长,考虑会计原则的比较性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国际会计的研究,必然要涉及比较会计方面的问题。要比较世界范围内各国的会计制度、各国制订财务会计的原则和实务要求。要比较各国会计制度,就必然要对各国会计制度给以恰如其分的分类或划分各种不同的会计模式。通过比较,突出异同,才能在各国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从而才有可能制订出一些切合各国实际情况、易为各国所共同接受的国际会计准则。

可以说,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是国际会计所研究的问题中最主要的会计问题之一。没有国际会计准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使用所在国(不是报丧编制所在国)财务报表的作用。

为了解决不同国家间财务报告实务方面的差异,世界上一些组织试图对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协调化和标准化。协调化就是针对会计实务上不同的程度,制订一定的范围,从而增加实务一致性的过程。标准化就是对会计实务强加一套更为严格的、范围狭小的规则。协调化和标准化已成为两个有特定含义的会计词汇。前者常见于欧洲经济共同体所制订的跨国会计法规和指令中,后者常见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制订的国际会计准则中。虽然在词义上似乎标准化比协调化更严格些,但实际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协调化比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标准化更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协调化和标准化可以保护国际的投资者和财务分析者,使他们在了解不同国家的财务报表可靠性和可比性基础上,考虑他们投资的决策和进行与国内财务报表相一致的财务分析,可以使跨国公司在同一基础匕编制各国的财务报表,使汇总和合并报表的工作大为简化,可以使业绩评估和制订决策的工作更为可靠、有效I可以使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在国际间便于流动,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可以由于财务报表内容的全面揭示,使发展中国家易于了解和监督、控制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但是,实现协调化和标准化的最大障碍来自不同国家会计实务上存在的程度不同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差异。尤其像财务报表的揭示,股东、债权人、税务当局和根据稳健原则的要求各不相同,使财务报表究竟应该如何揭示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不可克服的障碍。使报表编制人员往往无所适从,进退维谷。更何况,有时为了报表使用人的不同目的,需要编制分别适弔于国内使用人和国际使用人的两套财务报表。在实务上,双重准则在一些范围内已经存在,如意大利。协调化和标准化的另外一些障碍,如会计的国家化不愿意妥协或改变国内的会计实务、缺乏强有力的会计职业团体、缺少一h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的实施机构等有时,制订会计准则的入们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影响考虑的角度和程度不同,使各国在接受上产生一些阻力。

欧文范特尔(IrvingFantl)认为,建立一个国际性的统一的帐户制度和会计程序标准化存在着许际实多障碍。这些障碍可以归纳为:(一)会计本身作为判断和社会的学科,是反映了其特定企业环境的客观需要(二)各国之间在国家传统、企业和会计概念上的不同》(三)各国之间在法律经济制度上的不同;(四)国家主权;(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所以,范特尔建议,只有更好地了解会计和经济制度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促进了本国会计师和其它国家会计师的密切联系,才能取得积极的协调成果。为此,他要求建立一个会计师、经济师、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国际组织来编篡会计制度,以帮助协调业已存在的差别。

我们认为,当今世界的商业是国际范围的,经济活动是跨越国界的。国内和国际资金的竞争,使资金供应者为了决策,需要财务报表的标准化,就促使会计制度的协调。协调世界各国的会计制度,首先是协调会计的基本概念。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减少各国在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上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协调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承认了在会计原则方面所以产生不同的原因,着眼于在会计原则发展中演变的作用。每一国家内部会计原则的自然演变,其趋势是缩小抉择范围,减少了各国之间多样化的程度。这一方法认为,引用了诸如投资和贷款的国际竞争等普通力量也能减少会计原则上的国际多样性。并&主张,在国家会计原则作出改变前,在主要国家的会计原则制订者之间进行非正式的协商。另一种比较占优势的方法认为,应当采取正式行动,由多国权威建立一些组织来制订国际准则。当然,任何国家都不愿削弱自己的主权,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会计命运,让其他人作为权威来制订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界早期关于协调问题的讨论,可以追搠到1904年在圣路易斯(StLouis)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会计师会议(ICA,InternationalCongressofAccountants)。这个会议为世界上主要国家提供了一个对会议原则和实务进行讨论和比较的场所,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囯际准则的概念。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可是,早期两次会议议题很少连续性。因此,对会计协调取得的进展甚少。1959年,一位荷兰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欧洲会计师雅谷布.克拉延霍夫(JacobKraayenhof)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的年会上提出论文。他认为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会计合作,要求在不同的主要国家中建立会计委员会,就各国的会计实务彼此交换信息,以尽量减少存在着的差异。他建议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起带头作用。可惜由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全部注意力在于应付国内问题,正经历着一个困难的过渡时期,没有对此建议作出反应。

1%6年,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主要会计职业团体建立了会计师国际研究团体(AISG,Account¬antsInternationalStudyGroup),着重比较研究三个国家的会计原则和审计活动,进行协调以协助解决每一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有1969年的审计人员的报告准则,1972年的合并事项,1974年的颁布的利润预测,1975年的中期财务报告,国际财务报告,商誉会计,1976年的审计师的独立性,1977年的养老金成本会计等近二十项。

在过去十年内,已经产生了大约有十个制订会计准则的国际组织。他们的会计公告要求有国际管*权限。其中主要的组织机构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联合国(UN)。

自从1904年在圣路易斯召开第一次国际会计师会议提出建立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以来,这一思想一直至1972年10月的第十次国际会计师会议才趋成熟。I973年6月M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徳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联合王国和爱尔兰、以及美国等九个国家的十六个主要会计职业团体在伦敦组成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Committee)。这®国家中的主要会计职业团体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员。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会计组织,它所制订的国际会计准则不具有法律性质。因为成员不是个别国家,而是各国的主要会计职业团体,所以,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把它的会计主权、会计命运交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何況有些主要的会计组织还不是它的成员。例如,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员,而美国有影响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又都不是国际会计准则委贝会的成员。即便对于会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也没有多大的约束力,不能把国际会计准则强加于人。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拥有来自70个国家的90个会计职业团体。它的目标是按照公众的利益,制订并颂布在制经审的财务报表时应遵循的准则,并促进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被遵守。际会计准则要员成立初間,由九个发起的成员团体组成委会。现在有一个由九个发起成员和南非、尼曰利亚、意大利、我_台湾等四个会计职业团体新成员以及四个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顾问小组的代表组成了共宵十七名委员、任期至1987年的处理业务的否员会。它要求在会计职业团体的委员会中至少有三位从属于发展中围家。

在发展国际会计准则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选择了一个待研究的会计问题,确定议程,由包括一位是委员会成员,至少一位是发展中围家的代表组成指导委员会,就待研究的会计问题提出征询意见稿,然后在听有成员方面收集意见和冇关资料,向委员会提交暂定的征询意见稿。如果,暂定的征询意见稿经委员会同怠,则分送各成员的会计职业团体征求意见。在这些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指导委员会进行修改后的最后的征询意见稿交委员会,经委员会以三分之二以上票数通过后,再将征询意见稿分送国际会计准则龙员会所由成员团体在所在国向会计职I界和非会计职业界等一切有关团体颁发,开始了四个月的征询意见期。指导委员会在收和考虑了他们所反映的意见后,再草拟最后的国际会计准则文本,在获得委员会四分之三以票数的通过批准才颁发最后的国际会计准则。通常,这个过程三年。

国际会计准则委的实际工作类似于美囯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两个会计组织都是进行会计研究,起草征询意见稆,进行中期研究和公布会计准则。所不同的是囯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资金和工作人员不及财务会计准则龙员会。前者仅在伦敦设有一个规模很小的秘书处。在通过批准新的会彳丨准则方而,W阮会计准则委员会需要四分之三以上的票数,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只要简单的多数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基本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制订和颃布国际财务会ih'隹则,一是促进国际会计准则在世界范[II内的接受和评论。至1985年,已颁市了24份国际会计准则。它们是:IAS1,会计政策的揭示,IAS2,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计价和列示;IAS3,合并财务报表;IAS4,折旧会计>IAS5,财务报表应揭示的信息,IAS6,会计对物价变动的反应;IAS7,财务状况变动表>IAS8,非常项R.前期项目和会计政策的改变,IAS9,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会计IIAS10,或有项目和资产负债表编制曰后发也的|项>IAS11,建筑合同会计;IAS12,所得税会计>IAS13,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列示》IAS14,分部报告财务信息,IAS15,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IAS16,不动产、厂场及设备的会计>IAS17,租赁会计;IAS18,苕、!(收入的确认;IAS19,在雇主财务报表上的退休金会计iIAS20,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揭示。IAS21,外汇汇率变动影响的会il_,IAS22,企业联合的会计IIAS23,借款成本的资本化>IAS24,关系方面的揭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语言娃英语。所有主席和秘书都来自采用盎格鲁撤克逊或荷兰会计的国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大多数准则紧密地遵循或受到美国和英国准则的影响。正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1至1982年的主席J.A.伯格拉夫(JABurggraaff)矜经说过,在制订一个新的国际准则前仔细审查认所有国家中可以得到的有关材料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特别注意到那S会计职业界高度发达国家的情况。因A今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发展会计准则的主要会计职业团体,所以,迄今为止,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在形式和内容上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说明(SFAS)非常类似。更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本身没A固有的权威性,它的权威来自参加委员会的那些会计职业团体的权威性。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和评论方面,只能依赖所有戌同闭体;他们同意支持准则,并将保证躅尽全力在他们各自的国家内采用和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师实施的准则,说服政府、证券交易所和其它会H团体支持这些准则。应该指出,有些国家令法K和联邦德围,--方面因受公司法和会计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有制订会汁准则权威的会计职业团体,如囯家会计委员会、法国证券交易专员会,但都还不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的成员。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了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它的目的和活动的程序,在1975年1月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说明的前言》(PrefacetoStatements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sd),并在1978年3月进行了修改。一份新的称为《目的和程序》的文件反映了198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协议和章程的主要变动,它在1982年11月枇准后,于1983年I月公布。有关《目的和程序》的新文件反映了国闷含计准则委员会的权威性,也華露了它的有限的、只有在会计职业界中的支捸基础。它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达成了相互承诺协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保证支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并尽最大努力确保财务报表遵循国际准则委员会的有关准则加以表达和全面揭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反复强调了它的双重目的,形成和公布国际会计准则,力求使会计原则协调,并推行,“通用国际方法”以协调会计原则:

(一)当一个国家的会计组织对国际公计准则委员会研究过的同一会计问题进行研宄吋,ISI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当参加,以防止研究结果的不一致.

(二)在未制订会计准则的国家,国际会计准則委员会的准则可供采川,作为这些国家的会计准则。

(三)在其它一些自己制订会计准则的国家,国际会计准则中包括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可以作为这些国家在为特定会计问题制订自己的会计准则时的基础。

(四)有些有特定会计问题的会计准则的国家,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消除两者间的重大差异。

(五)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中包括了国家的会计准则时,国际会计椎则委员公要鼓励它们的成员团体说服有关政府当局改变立法,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相协调。

当然,一个国家足#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其重要的取决因素是这个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右没有制订会计准则的权威。所以,按照所有国家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知程度,可口分为三种类型。

(一)没有正式国家会计准则的国家,而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唯的可资遵循的准则,如哈马、斐济、法国、马来西亚、尼日利亚、E基斯坦、新加坡、特立尼达和多巴讶、津巴布韦等九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缺少经费和技术制订会计原则,而只是依靠W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研宄成果。

(二)有国家会汁准则的国家,通常与国际会计准WO委员会的准则相一致,只办极少数的例外。如夫国、加拿大和英国。这些国家都要求制订会计准则的会计职业团体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鼓励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并且,通常都试图消除国家会计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分歧和差异。例如,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主张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要明确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但公认会计原则(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有重大分歧时,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将促使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考虑与M际会计准则协调其中差异。

(三)有国家会计准则的国家,但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不一致,如联邦德国和日本。这些W家的商法和税法,常使会计职业界无法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

应该看到,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了克服它只有有限的会计职业界的支撑基础,在制订准则过程中努力寻求会计职业界外的非会计职业团体的支持。1981年成立了顾问小组,成员包括世界银行、国际商会、国际自由工会联会会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希望在制订国际会计准则过程中,顾问小缉成员能提供报表编制人和使用人的看法和需要,并企图得到他们的支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愿意定期向联合国提出工作报告,要求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并对国际会计准则征询意见稿作出反映。

总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非常慎重地遵循能贏得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的行动标准进行工作。在制订国际会计准则的工作中,它总是寻求一个一致的、妥协的、以及可使用的会计准则以取得世界范围内的最大支持。所以,它选择共同的、基本的会计问题,看S制订基木的准则。在原则上力求统一,在具体的会处埋程序和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以便使不同的U家在尽可能协调或尽可能接近国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琪实也确实如此。尽管世界各国在环境、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式上足多么不H,协调是多么困难,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绩是显著的,它的工作是富A成效的I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差并减少了,英语国家的公司财务报表的全部标准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加拿大、意大利的许多股票上市的公司都规定要遵循国际会计准则,使一些原来没有会计准则的发展中国家有了一套可以采用的国际承认的准则.

第8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经历了一个由政局动荡到社会安定、由经济衰退到经济复苏、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国有经济到私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和转型过程。在1991年会计改革前,俄罗斯曾是国际上以计划经济著称的国家,与其经济体制相对应,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规范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色。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感觉到单单用以前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理经济、管理会计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开始进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涉及俄罗斯社会的方方面面,会计和审计作为经济、管理信息的重要来源,无疑也面临着改革的迫切需要。1991年开始制定新的会计科目表,并公布了一套与西方现行财务报表相似的财务报表,并做了许多会计制度改革的初期工作,尤其是在1992年2月,俄联邦政府以政令的形式批准了《俄联邦会计和报告准则》,该准则是指导俄会计工作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1992年10月,为了使会计制度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与国际会计及实务的接轨,俄罗斯财政部下属的会计方法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会计制度改革计划”,该计划为俄罗斯会计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大的方向:一是通过会计准则的制定,使会计制度适合经济发展状况。即会计准则要与国际公认的会计及会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保证会计制度与税收体系的协调;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成本计算方式、资产与负债的评估方式以及企业损益的计算过程;对会计数据进行适当的通货膨胀调整;建立独立审计体系。二是改革会计规范制度,使所有信息使用者得到真实、公正的财务信息。将规范制度由会计核算为导向改为财务报表为导向;强调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需要而非内部管理需要;规范制度的制定要有专业人士的参与;符合国际惯例。三是政府和行业联合规范会计制度,保证会计的稳定发展,尽可能减小风险,建立一系列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管理机构;形成会计师、审计师的资格认定系统;积极参与国际职业组织的活动,职业道德准则。

显然,这一计划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涉及会计和审计的整体发展。该计划考虑到目前俄罗斯在法律基础上的薄弱,将会计制度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力争2000年末在俄罗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制度。遗憾的是,由于原有的俄罗斯会计制度(RARs,Russian accounting regulations)整个体系是为了计算税收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而设计的,这与英美国家为各类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评价公司经营状况和投资价值的会计目标有很大出入。时至今日,会计信息仍然是受企业操纵并运用与政府在税收谈判方面的一种工具,目的是谋求支付更少的税收和争取更多的补贴,而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较少关注。因此,依据俄罗斯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具有很大的误导性,如资产的计价是依据历史成本而非公允价值;收入确定时既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等。

从1993年起,俄罗斯开始制定会计准则。截至2005年年底,已包括会计政策、固定资产、存货、或有事项、财务报表列报等在内的20项会计准则,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这20项准则部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确认原则和计量基础,但与1992年和1998年提出的改革计划及发展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俄罗斯此时的会计准则项目及规模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计量基础比较单一,多应用历史成本,几乎不考虑公允价值问题;会计政策设定单一,对勘探开发、废气处理、场地费用等一般直接列入当期费用;会计核算强调形式重于实质,而不是实质重于形式;缺乏对新型经济业务等的会计处理规定,对套期、企业合并、衍生金融工具等没有相应规定,对农业、房地产等重要行业也没有相应准则项目,对合并财务报表没有明确要求,特殊目的主体也不纳入合并范围等等。鉴于如此问题,德勤俄罗斯公司审计与能源项目合伙人Darry Hadaway评价说“俄罗斯会计仍是变革中的会计,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是比较低的”。

为了吸引投资者,俄罗斯日益需要可理解的、可比的、透明的、详细可靠的财务报表,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这一进程。1998年3月,政府批准了基于国际会计准则(IAS)的“俄罗斯会计改革计划”(GOR Decree No,283),这项改革计划是美国商业部在俄罗斯的项目之一。美国国际发展机构提供了100多万美元的资金,在莫斯科成立了“会计改革国际中心”,GOR Decree No,283将“会计改革国际中心”纳入议程。该中心将与政府在各省的会计审计改革委员会密切合作,以使会计审计规则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突出三项职能:(1)新确定会计、审计体制改革的标准化基础;(2)制定落实改革的实务操作指南;(3)为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师编写培训和后续培训的材料,旨在形成国家会计准则体系,此项计划至少费时三年。会计改革计划确定了三个基本目标:建立一套会计准则以对使用者(首先是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确保俄罗斯会计改革的进程与国际会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一致;为会计组织提供技术帮助以使新的会计准则被正确地理解和执行。

俄罗斯会计改革在1998年后受到了国际组织如美国商会部、美国国际开发署、英国国际发展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广泛参与,这些组织对俄罗斯会计改革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是俄罗斯在金融危机后为了获得国际援助屈服于国际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俄罗斯为了恢复外国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措施,但这丝毫不影响俄罗斯政府的主动权,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制定的最终权利仍然由俄罗斯政府主导。2001年俄罗斯颁布了《联邦审计法》,该法律一改过去按IAS编制会计报表的公司可以不再按RARs编制的规定,要求所有公司都要按RARs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主导地位的博弈:政府与民间

目前,俄罗斯政府在会计改革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会计民间组织属于从属地位。这主要是由俄罗斯的会计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俄罗斯联邦宪法第71条规定,国家的会计核算工作由联邦政府管理。依据俄联邦宪法,俄罗斯杜马于1996年12月21日通过《会计核算法》,该法第5条规定,联邦政府拥有会计工作和核算方法的领导权。正因为如此,俄罗斯的会计准则,需要由联邦政府总理批准、签发。这一方面说明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俄罗斯的会计管理确实是高度集权的。配合《会计核算法》的实施,俄联邦政府于2004年6月30日批准第329号决议,在其第

五章第二节第21款规定了“联邦财政部的地位”,明确授权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核算规则和会计报表要求。因此,尽管会计准则最后由联邦总理签发,但前期的实质性工作是由财政部承担的,这也赋予财政部在该国会计工作,尤其是会计核算标准制定上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据介绍,财政部的会计管理职责具体又由会计司承担,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会计核算规则、批准颁发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证书等。

尽管会计民间组织仍处于从属地位,但其争取准则制定权的各种活动日益活跃。俄罗斯最有影响的会计民间组织是成立于2002年的俄罗斯会计准则理事会。该理事会由银行业、工商企业等商业组织创建,经费来源于不同行业的社会组织,未设立分支机构,只聘用了10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聘请了15名来自各大企业的专家。这些专家都是兼职的,平时通过互联网讨论问题、交换意见。该理事会成立之初,主要致力于翻译、宣传、推广国际会计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工作重点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该组织多次积极地提出各种会计改革草案并到俄杜马游说,试图局部改变俄罗斯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该理事会曾向俄杜马提出包括《合并报表法案》在内的多项法律草案,除一些技术性建议外,核心思想是在保留有关政府部门会计准则审核权、权的同时,赋予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权。俄罗斯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日益活跃,一方面得益于其现任主席系俄杜马议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迎合了俄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对会计准则提出的新要求。

俄罗斯会计准则理事会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该理事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一是对理事会以基金的组织形式进行注册登记;二是限制基金的使用范围;三是限制基金捐献者的捐献数额;四是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监督基金使用情况;五是广泛吸收各方面权威人士加入理事会以扩大社会影响,同时规定其任期应短于五年,且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但是,该理事会脱离国情、过于急于求成的做法在过去几年中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其工作策略正在进一步调整中。简言之,俄罗斯会计准则理事会认识到,尽管其自身希望做会计改革的先行者,但俄罗斯尚不具备会计行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经验,同时,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也决定了民间组织并不强势,不具备改变传统局面的官方地位和组织基础。今后一段时间内,会计准则还会以政府名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会计准则理事会准备放弃谋求会计准则制定权的打算,只是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历程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与此同时,俄罗斯有关政府部门也认识到以前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不足之处,改进的同时并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做着两方面的准备:一是重新审视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力求形成合力。经过不断的研究和磨合,俄罗斯会计准则理事会等民间组织日益认识到,尽管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不同,但国家机构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并且十分巨大的。二是加紧研究提高会计准则质量的工作机制。俄罗斯有关方面提交的研究报告指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应当满足下列条件:(1)不断提高准则制定的独立性,使准则制定工作更多地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2)更广泛地吸收专业人士参与准则制定。(3)增强准则制定工作及其决策的透明度。三是积极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有关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联系,反映转型经济国家的呼声,维护转型经济国家的利益。由此看出,俄罗斯政府与民间在博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拓展国际空间,寻求利益的切入点。

俄罗斯会计国际趋同:借鉴国际,不断完善,改革中趋同

俄罗斯在推进国际会计准则的进程中已经认识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要考虑本国的社会及经济基础。由于俄罗斯过去会计制度混乱,对会计制度的宽松要求,缺乏一致的规范体系,尽管俄罗斯公布了会计准则和其他一些文件,但是很多不是作为强制性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公司并不参照执行,会计报表极其混乱,新老制度并用,其典型的事例就是俄罗斯以前规定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可以不再按俄罗斯会计准则编制报表,使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现实中,俄罗斯还有相当部分公司置于本国的经济环境之中,因此俄罗斯现实经济环境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国际环境,因而对国际会计准则不感兴趣,其大国思想仍在作祟。

面对国内不同的声音,俄罗斯对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发展方向持积极态度,策略选择持谨慎态度。俄罗斯政府对会计改革施加影响的机构主要有财政部、经济发展部、税务部、中央银行和证券市场联合会(FederalComission on Securities Market)。财政部的立场是: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2005年开始全部采用会计准则,其他企业采用国内准则;对会计师进行大量的培训和严格的资格认证,税务部认为会计改革会损害税收的征收,因此税务部反对减少税收的改革;俄罗斯银行为了促进金融体系的改革,支持银行应采纳国际准则的观点。证券市场联合会认为采用国际准则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同时,又要倾听国际组织的建议,世界银行认为应强制要求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采用国际准则;会计改革国际委员会认为俄罗斯应该尽快全部采用国际准则,将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翻译成俄文推广;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些协议机构认为通过对财务经理进行大量的培训,对俄罗斯会计准则想向国际准则的准化细心关注,俄罗斯会计完全国际化应该是大势所趋等等。

俄罗斯是前苏联的衣钵传人,由于政治管理体制和思想意识对前者的影响明显,反映在会计方面,表现为由国家财政部统一领导会计改革,并主持制定或修订相关的会计法案、准则、规章和制度等。俄国家杜马早在1996年12月就通过了《会计核算法》,该法第5条规定,联邦政府拥有会计工作和核算方法的领导权,俄罗斯认识到会计准则的重要性,采取高度集权的会计治理。俄财政部在1992年10月的《会计制度改革计划》提出,力争在2000年建立一个现代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会计核算体系。此后,俄联邦政府又于1998年3月6日通过了《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改革大纲》,要求更多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推进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自2001年以来,俄罗斯放弃了由本国专家制定审计准则的做法,转为聘请欧洲专业人员制定审计准则,在原先基础上又制定了15项新准则,新制定的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了一致。俄政府认为,尽管可能因未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但其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1)在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关系时比较灵活;(2)国家对会计核算体系的管理、调控比较灵活;(3)对现行法律体系的修改比较简便;(4)能够更多

地体现俄罗斯特色;(5)有利于维护会计准则的统一性等。

俄会计改革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政府机构制定。为了配合《会计核算法》的实施,俄联邦政府于2004年6月30日批准第329号决议,在其第五章第二节第21款规定了“联邦财政部的地位”,明确授权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核算规则和会计报表要求。因此,尽管会计准则最后由联邦总理签发,但前期的实质性工作是由财政部承担的,这也赋予财政部在该国会计工作,尤其是会计核算标准制定上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一些大的民间会计职业团体也是靠政府扶持而建立。靠政府的强制,俄会计改革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参照国际会计、审计准则,俄建立起了会计规范体系。但这种强制作用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制定程序缺乏公开性、透明度,未能充分听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以至制定出来的具体准则、法规只能强制实施。但具体实施时,技术上又碰到许多困难,导致会计改革出现反复,这也是俄会计、审计改革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俄会计体系建立时间较短,其准则的国际化又慎之又慎,所以其会计准则并不像原来设想的那样与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完全接轨。从总体上看,俄罗斯会计准则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俄尚未采用关于减值、金融工具、通货膨胀的准则;(2)固定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资产虚高;(3)公司在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方面已经做得非常不错,基本上能够提供投资者所希望获得的信息,但所披露的信息质量依然不高;(4)个别准则的制定并不完全适合俄企业的具体情况,还不能完全把握国际化进程;(5)俄罗斯会计准则中没有用到公允价值这一概念。

俄罗斯在注重发展与各方面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仍保持了传统的戒备和防范心理,无论是俄财政部还是会计准则理事会,都表示支持会计国际趋同,关注提升国家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俄国内许多大公司已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基于历史与自然原因,因为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资源十分丰富,欧洲约40%的天然气是由俄罗斯供给的,致使俄罗斯有关方面万事不求人的情结比较浓厚,在对待会计国际趋同问题上曾经有过漫不经心、不甚在意的态度。俄罗斯许多打算“走出去”投资、筹资的公司需要根据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要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减少高昂的制度转换代价。俄罗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相信,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俄罗斯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体化。俄罗斯推进会计趋同的策略是“借鉴国际,不断完善”,认为国际社会的经验在不断变化,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永远不会变。对会计国际趋同的这种策略选择,实质上与俄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第9篇:国际会计与审计范文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东 烟台 246005)

摘 要:俄罗斯会计经过几十年改革探索取得显著的成绩,回顾其改革历程发现其会计改革是在国际化需求、信息使用者推动、配套机制和会计专业人才这些主要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要做好会计改革工作需要协调各方面利益、完善配套机制并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关键词 :俄罗斯会计改革;影响因素;启示

中图分类号:F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68-02

一、俄罗斯会计改革的演进历程

1.1991年-1997年会计改革的探索阶段

俄罗斯从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之初就开始着手会计改革,1992年2月,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俄罗斯联邦有关会计和报告的规则》的法令,这是其会计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成为日后建立会计准则的基本依据。同年,俄联邦最高委员会《关于会计与统计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定》,规定中指出要根据国际经验建立一个统一的财政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适应经营主体的会计核算制度。至此俄罗斯开始了在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会计规则的改革,在1996年其颁布了第一部调节会计活动的法令《会计法》。

从1992年到1997年,俄罗斯在会计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配套机制,以及原有为计算国家税收和宏观调控而制订会计制度,使会计信息成为企业谋求减少税收和补贴的工具,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关注较少,因此,此阶段的改革仅仅为之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但取得的实际成绩甚为有限。

2.1998年-2009年会计改革逐步发展阶段

为了推进会计改革俄联邦政府在1998年3月制定了第283号令《俄罗斯会计改革计划》,该法令标志着其会计改革正式进入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相协调的全面会计改革阶段。计划明确指出会计改革发展方向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为了帮助实现该目标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美国商会等多国组织在1998年在莫斯科成立了会计改革国际中心,为制定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新会计准则提供专业方面的支持。第283号法令颁布后,俄罗斯会计改革逐步进入渐进式改革阶段。2001年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到2004年将要求其管辖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告。2004年,财政部颁布了2004年-2007年《会计中期发展远景纲要》,纲要从总体和具体两个方面对改革工作进行调整,对重新修订《会计法》、建立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提高会计核算和报告质量和国际会计准则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规划。

由于俄罗斯制定会计准则的时间比较短,并没有像283号法令设想的那样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接轨。2005年2月,俄罗斯媒体报道说,俄罗斯普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将存在较大困难。这表明俄罗斯没能如期完成其会计国际化改革的任务。经过此次失败的尝试,俄政府总结了改革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一系列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颁布了一些新准则,使得会计国际化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

3.2010至今会计改革成熟完善阶段

从2010年起俄罗斯会计改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7月联邦政府通过第208号《合并会计报告》法令,这对于在其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具有标志性意义。该法令明确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俄罗斯境内的官方地位,规定了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必须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合并会计报告的组织范围。208号法令第2条第1款规定信贷机构;保险公司;上市公司;上述没有列出的准备编制或提交合并会计报告的组织;其他联邦法律规定编制、和(或)提交 和(或)公布合并会计报告的组织。2011年11月30日俄罗斯财政部颁布了《2012-2015年在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上俄罗斯会计核算与报告工作发展计划》,这是一份相当详细的计划,从提高会计信息、完善会计核算和报告质量控制系统、促进行业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做出安排。俄罗斯会计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国际趋同的过程,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努力无论是其本国会计准则的建设还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基本上实现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目标。

二、俄罗斯会计改革影响因素

1.俄罗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俄罗斯从首次提交申请到2011年12月16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经过18年时间,其加入WTO过程也是会计改革国际化过程,从1992年俄政府确立了会计改革国际趋同的目标22年的改革中,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一直沿着这个目标前行,这是因为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市场经济国家需要融入到这个大的发展趋中,寻找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成为WTO成员国是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而国际会计准则是WTO成员国之间的通用规则,为了加入WTO俄罗斯会计改革需要与国际会计准趋同。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6月首次提出将莫斯科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国际金融中心的实现离不开俄罗斯会计国际化改革的支撑,要建设成与伦敦和纽约齐名的金融中心必然要吸引各国投资者进入俄罗斯证券市场而国际会计准则才是国际经济活动通用的语言,会计国际化改革是俄罗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俄罗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其会计国际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2.信息使用者需求推动

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直影响着俄罗斯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俄罗斯转型初期由于全面私有化和亲西方的政治改革路线,致使俄罗斯市场在改革初期全面对外开放,转型时期形成的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给国外投资者带来的巨大的投资机会,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到俄罗斯进行投资,外国投资者对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信息的需求成为俄罗斯会计国际化改革的最初动因。转型之后的俄罗斯企业面临紧迫的资金问题,海外融资成为一些大型俄罗斯企业的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便于投资者辨识企业价值,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海外融资必须使用国际通用会计准则提供会计信息才可能获得融资机会,这是俄罗斯企业自愿转向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动力。

3.会计改革配套机制滞后

俄罗斯会计改革虽然有着迫切的社会需求,但由于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在法治和监管等诸多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和实施机制,因此影响了会计改革的进程,导致会计改革计划一拖再拖没能如期实现。改革初期俄罗斯企业一直是为税收和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依据会计信息计算税收的办法直到2004年才正式出台法规,彻底实现会计核算和税收征管的分离。俄罗斯制定的各种法规之间存在矛盾脱节的问题,缺乏一致性。会计法规和刑事、民事法规在法律主体、法律责任方面等方面存在分歧,给法律的实际执行造成困难。同时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方面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多头监管严重,俄罗斯中央银行、财政部、税收部门、审计部门都对会计信息质量负责监管造成相互推诿、责权不明的问题,由于监管机制的弱化使会计改革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机制,进而严重影响会计改革的效果。

4.缺乏与国际会计准则相适应的专业会计人员

由于之前俄罗斯会计人员接受的都是计划经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会计教育,这与市场经济的会计核算概念、方法存在很大差异,面对急速转型后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不知如何是好,而且大多数人都缺乏职业判断的能力。俄罗斯急需要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但俄罗斯在会计人员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没有较为完备的会计教育体系;本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缺少会计人员在职教育和后续培训措施;同时更缺少对会计人员关于会计改革观念转变的必要引导,使得很多俄罗斯会计人员对接收国际会计准则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影响了国际会计准则在俄罗斯的推广,也影响了俄罗斯会计改革的进程。

三、俄罗斯会计改革的启示

1.会计改革要适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会计改革含括在经济改革之中,经济改革又与政治改革紧密相连,会计改革的过程是与政治经济改革相适应的过程,从俄罗斯会计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改革过程正是在政治经济改革的推动下进行的,改革过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到本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俄罗斯的会计改革一直坚持这个原则,无论是选择强制性渐进式会计改革的方式,还是加入WTO谈判过程中对能源、农业等对国家利益有显著影响行业国际会计准则应用方面地特殊规定,都是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国家利益能接受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进行改革。这种改革的经验值得正处于改革过程中新型经济体国家的学习和借鉴,在实际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对于一些规范特殊经济活动的准则可以推迟其实施的时间,比如我们国家对关联方交易、合并会计报告和资产减值准则就是有选择性予以实施。

2.完善会计改革的配套机制

实现会计改革的目标不仅仅是强制颁布一些法律条文,还要能保证法律条文真正能得到实施。这需要会计监管部门、执法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等多方面共同促进,并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职能的发挥。在法律建设方面要考虑到会计法规和其他规则的权利责任的一致性,完善会计欺诈立法,细化具体会计违规责任,保证监管者有法可依,恰当执法。要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防止权责不明、相互推诿、人治大于法治事情发生,提高监管部门的办事效率,确保会计改革的各项法规能够落实。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管职能,推行社会审计,增强职业会计师团体建设,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发挥审计师社会经济警察的功能,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由于转型经济国家在会计改革过程中都存在本国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并存的情况,从本国会计准则过渡到国际会计准则需要配套的技术支持,国家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准则的颁布和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比如统一开发相应的技术软件,以提高准则的转换效率。

3.综合各种教育培训手段为会计改革提供专业人才

具有适应会计改革需要拥有国际会计准则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会计人才是俄罗斯会计改革能否按计划进行的关键环节,由于俄罗斯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概念框架体系、原则、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要想使会计人员适应改革的需要,必须从会计专业教育和培训入手,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的整体水平。要从会计教育体制改革入手,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培训教育多方面相互结合;规范会计教育的课程规划,加紧国际会计准则相关教材的编译,降低过高的教材和培训教育费用;要对会计专业教育进行多渠道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入世界上成熟的培训模式,将本国的会计培训制度融入到国际会计培训体系;吸收国际上成功的培训教育经验,加强与国际知名培训咨询公司的合作,与企业签订培训合作协议,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培养;积极推进ACCA和俄罗斯会计师考试认证制度,对认证考试给予相应的技术和人员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遂昆.古老贵族气息与现代激变中的俄罗斯会计——二十世纪俄罗斯会计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13(03上):109-111.

[2] 刘金星.俄罗斯会计演进:改革中趋同[J].财会学习,2009(07):72-75.

[3] 财政部会计司赴俄罗斯考察团.俄罗斯会计改革与国际协调的有关情况[J].会计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