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第1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途径;问题

档案是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需求。而所谓档案管理数字化,就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虽然目前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已经成熟,但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本文拟从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途径、内容及遇到的相关问题等方面加以阐释。

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途径

单就档案数字化而言,其途径是很多的。计算机数据录入、电子扫描、数码照相、模拟信息的计算机转换等,都是实现档案数字化的方法和途径,而其主要方法就是对档案信息的计算机数据录入。那么,对过去已有的非数字档案进行数字化的时候,可不可以同样采用档案信息的数据录入方法呢?换句话说,就是可否把过去形成的所有档案,回过头来再重新一字一句地进行计算机数据录入呢?这当然不行。因为,第一,劳动量太大,要完成现有非数字档案的录入工作,就如档案著录一样,动则需要几十年时间,甚至成为“永远还不完的债”;第二,重新录入档案文件,仅是完成了档案文件信息内容的录入,而档案原件的外观原貌、真实可靠性标志、法律地位和权威性等等,却通通无法转移到新录入的电子版本中。这样,数字化后的档案就完全丧失了法律效用和凭证作用,成为不足为凭的依据。所以,对于过去形成的非数字档案的数字化,只能采用电子扫描、数码照相、缩微转换(先拍成缩微胶片,再通过计算机软件转换为电子档案存储在计算机中)等,才能实现档案原文原貌的数字化储存和利用。

2.档案数字化建设所包括的内容

档案数字化建设,不仅包括各种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的数字化建设,也包括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档案室的数字化建设,还是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都不仅仅是把过去形成的非数字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存储于计算机就能大功告成的。因为,档案数字化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且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指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档案管理要求所应该做的所有工作和建设。这就至少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数字化时代,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法律地位、安全性怎样进行保障?二是在数字化时代,电子文件应该怎样归档移交、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三是对过去形成的非数字档案应该怎样数字化?四是数字档案管理应该怎样联网?五是怎样通过网络对数字档案进行查询、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等等。其中,有的问题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电子文件的长期安全保存问题,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不断在发展变化,不要说上百年,就是十年八年以后,今天储存的电子档案就可能无法识读而成为“密码”,不仅破解困难,而且代价极高,成了实际上无法完成的工作。这就是说,计算机所记录和保存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可能全部丢失。正因如此,国家档案局明确提出,对电子档案实行双轨制管理,即纸张载体和电子档案同时保存。因此,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实际上必须同时进行两项工作:一是把非数字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电子档案;二是电子文件(档案)的非数字化过程,即把已经生成的电子文件(档案)及时输出打印为纸质文件(档案)存档。而这后一项工作,对于档案室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档案能否长期保存下去的问题,即能不能把今天的历史长期保存下去的问题。这是档案室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历史使命。如果说档案室与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档案室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比档案馆承担着更多的保存历史的任务。就是说,档案室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一方面要把过去历史上形成的非数字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电子档案;另一方面要指导文件形成部门将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时存档保存。

当然,这不是说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就显得轻松和容易。档案馆有档案馆的工作,它既要把过去历史上形成的非数字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还要在接收档案进馆时,按双轨制管理的要求,一方面要接收档案室移交的纸质档案及其它非数字档案,另一方面要接收档案室与非数字档案并行的数字化档案。可是,数字化档案怎么接收就是一个新问题。是实际接收,即将档案室的电子档案复制或通过网络传输到档案馆;还是虚拟接收,即以档案室保存的电子档案为基础,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通过网络与档案室分享其电子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建立虚拟数字档案馆。这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均须加以研究和解决。这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档案数字化建设绝不仅仅是将纸质档案及其它非数字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储存保管起来那样简单,它有着相当广泛的内容和严格的要求,是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三个阶梯(观念现代化、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采用现代技术管理档案)中的第三个阶梯。可见,在实践中,档案数字化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必然涉及观念的改变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以面对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所以,档案数字化建设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3.档案数字化建设中会遇到的相关问题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武装档案管理,是比较新的事务,必定会遇到很多新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包括档案信息的丢失、篡改、盗取、遭受攻击等等,在计算机网络档案环境下可以随时发生和实现。比如,电子文件以数字形式记录信息,使它很容易被篡改和删除;网络中密码易被破解,使其很容易被盗取,也很容易遭受恶意攻击而受到毁灭性破坏等。因此,不仅要采用已知的一切方法来加以防范,而且要研究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电子档案信息安全。

第二,加强元数据的管理问题。所谓元数据,是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以及文件和图形处理软件、字符集等数据。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要在若干场合大量使用到元数据:如在编目中用元数据概括地描述档案文件的形式和内容;在电子文件的存档、保护、传输过程中用元数据来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抗拒数据被修改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或者使用元数据来指明今后阅读、复制电子文件的途径等等,其用途很多。元数据之于电子文件的种种功用及如何选择使用元数据问题,不仅档案部门在研究,图书、文献部门也在研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外在的智力。而对于档案部门自身而言,则要以元数据为杠杆推动档案著录项目的研究以提升档案的著录水平。元数据究竟应该怎样选择和使用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笔者认为,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编目和著录的项目实际上也是元数据)中使用元数据的种种场合,统统都可以看作是档案著录;著录所使用的项目数据,统统都可以看作是元数据。在编目、著录和各种使用元数据的场合,其核心问题都是选择元数据,而不是创造元数据,都仅仅是从档案文件的内容和形式中选择元数据、确定元数据、抽取元数据、使用元数据。

第三,要以“实际运用”带动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因此,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一定要以“用”字当头,要把档案数字化的成果,尽快运用到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工作中去,绝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此言绝非无病,那些总结工作、上报统计时标榜的建立了多少数据库、输入了多少万条目录,而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还是老样子的情况,实在屡见不鲜。“运用”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灵魂和动力,只有积极运用,才能促进档案数字化工作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保质保量地持续进行;只有积极运用,才能把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始有终地坚持到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做好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还可大大减少了管理工作人员的投入,降低了联系渠道的费用支出,为档案管理做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应该根据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有效开发和利用城建档案,使其发挥出更多的潜力,以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社会。本文主要从城建档案数字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为数字化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城建档案管理中融入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促进了档案管理信息的共享,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不过,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大多是从方法改进上来优化传统档案管理,而管理方式还没有出现彻底的变化。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城建建设中文化精神的重要保存途径,也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源,能够有力地提供数字城市建设所需的依据性档案信息。所以,反思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实困境,转变管理理念及方式,是当前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滞后的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数字信息技术水平低,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单一,相关管理规定不完善等等。但实际上,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资金投入少。国家财政拨款是不少地方城建档案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同的地方拨款金额不一样,但拨款不足是很多地方存在的普遍现象。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有计算机以及其它辅助设备,而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辅助设备缺少,无法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数字化利用没有形成气候。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是城建档案利用的主要服务对象,比如勘察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等,但这些单位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应用方面存在利用水平低的问题,很多习惯于利用纸质图文档案,在实际的城建工作中对数字化档案利用不够。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以过去的纸质图文利用服务方式为依据,加强数字化利用服务,让城建档案数字化利用环境更加成熟,这才是当务之急。

(三)数字化管理人才急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多专业、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涉猎广泛。在计算机设备知识数字化管理中,高素质的档案业务人才、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将是管理中的关键。纵观现实,一些地区的城建档案管理者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技能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二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一定要有科学的目标和方法,必须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并符合社会对城建档案数字化的需求。所以,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法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规范的管理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打造规范的管理体系。在建设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一开始就应该重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以三个方面的标准去规范管理,即管理、技术、业务,然后认真地落实这些标准,将具体的管理责任明确到每个管理岗位、每个责任人,让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也可以通过管理条例制定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措施,以技术保障细则、经费保障法规等促进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有效。

第3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1. 系统软件的先天不足

一是系统软件两三年就要更新一次,开发之快,档案部门的人力和物力都难以跟得上。二是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每1000行程序就可能会出现一个漏洞,如微软操作系统是由几千万行程序组成,为黑客的攻击留下了余地。三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己维护方便,往往开设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后门”,假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则后果不堪设想。四是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我国微电子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关键技术设备必须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而不排除这些国家在出口产品中安装了后门,预设对外声称用于网上远程维护“机关”的可能性。1990年海湾战争,美军通过带病毒芯片的打印机设备发送指令,致使伊拉克军队系统瘫痪,轻易地摧毁了伊军的防空系统。

2. 人为的疏忽失误和蓄意破坏

疏忽失误,是指由于人的思想意识的松懈、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或者一心二用等,使行为后果与预期目的出现的偏差。据调查,在所有数据库丢失的案件中,有80%是人为造成的,其中又约有70%来自于内部网络的侵犯,不排除技术人员的经验不足和长时间的疲劳、困倦或带疾病的工作,思想不集中,或计算机病毒入侵防范不当等人为疏忽因素造成的。尤其是病毒具有潜伏性、破坏性,且传染性广而快的特点。如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各种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程序,迅速扩散,甚至通过远程工作站将病毒传播到千里之外。在单机环境操作,病毒可通过软盘带到另一台机,若多台机器协同工作,还可引发病毒交叉感染。有人统计,全世界社会每隔20分钟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向全球各个角落传播,这意味着上网的计算机每隔20 分钟就有可能被新的病毒感染一次。

蓄意破坏,一方面是人为故意改动、覆盖、改写、增删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以达到某种目的功利。如美联社2006年7月15日刊登了一张摄影者为获取新闻价值而有意夸大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的水浸膝盖处理为腰部的灾情新闻照片。另一方面是“黑客”攻击。黑客一般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作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获取重要机密,或随意添加修改,扰乱或删除计算机储存系统的任何信息等。

因此,要减少或杜绝不稳定因素,确保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安全意识先行是保障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基础

一个正常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过程,应是先有思想意识,后有行为动作,意识理念带动行为规范。当一个人的主观思想烙印了信息安全意识,就能与个体情操产生相一致的行为效应。然而在计算机系统运作中,有80%以上属于人为操作错误,其中不排除人的主观思想对信息安全意识的轻视或认识不足。为此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法案、研究对策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如美国政府2002年出台的《网络安全研究与开发法案》,决定未来5 年内投资8.78亿美元培养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人才,并义务资助他们开展研究工作。日本政府于2000年6 月召开了推进高度信息化社会本部会议,决定在政府内部尽快研制在安全方面具有高而可靠性的政府计算机系统,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综合性、系统性的信息安全人才。我国也已开始注意信息安全思想先行的意识,先后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培训体系管理办法》等规定,许多部门和企业都相继举办各种中、短期信息安全人员培训班。从思想理念源头上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2. 信息安全技术运作是确保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核心

信息技术运作是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瓶颈”。一方面档案部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不足,特别是缺乏既熟悉信息技术,又了解熟悉档案专业;既懂管理又懂具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专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受企业人员的编制制约和领导的不重视,有的单位既不考虑学科结构,又不考虑懂业务与否,硬性安排一些照顾人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度我国的国家信息化指数NIQ为38.46,而中国的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13.43,从数据的反差显示了计算机人才之缺。而有关部门预测,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每年需要量增加百万人左右。欲缓解目前的状态,一是补充新鲜“血液”,引进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一套继续教育机制,对现有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转型;三是制定一个系统的、全国性的信息安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运作。如数据库备份、数字签名、建立防火墙、防改写措施等。

3. 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维护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关键

安全法律规范化。目前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多级安全模型、多边安全模型、国际安全体系结构ISO/IE7498―2、信息安全管理标准BS7799定义的管理模型等等。美国政府早在1998年就提出电子档案档案馆ERA方案,以应对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诸多问题挑战。而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修改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由于各级政府管理体制方式各异和缺少必要的协调机制,多为原则性,缺乏比较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企业要健全法规还需要深入调研,注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兼容性、管理与发展并重,同时也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信息安全法规建设经验,使安全法规逐步完善。

计算机系统操作安全保护制度规范化。数字化档案的录入、信息与提供利用都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除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一定的法规外,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科学的数字转换与图像处理技术参数,建立有效的操作规范制度,形成管理机制。

第4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已由纸质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文章探讨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目前地方高校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措施。

关键词 地方院校;纸质档案;数字化;对策

在全球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趋势下,社会对数字化档案的客观需求日益加强,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因此,国家档案局于2011 年颁布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把“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列入主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三年档案管理也由纸质时代向数字化时代迈进,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作为实现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的档案部门与其它档案部门相比,在硬件和软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对地方院校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尤为必要,只有在对档案数字化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解决好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地方院校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

一、地方院校纸质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

(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纸质档案数字化就是采用现代的科技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和拍摄,加工成图像或数字文本,然后存储在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上,并且在电脑上进行识别的数字图像处理过程。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档案可以在计算机上得到很好地保存,需要查寻时方便快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地方院校档案部门实行纸质档案数字化,能使数字档案资源不断丰富,学校的各院(系)、各部门以及校友、社会公众能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即时查询,利用所需要的档案数据原文(件)信息,避免了纸质档案利用方式对档案实体的多次借出或复印所造成的大量时间和人力的浪费,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档案保管和利用的成本。

(二)保护库存档案安全的最大化。一直以来,由于传统的档案保存方式是纸质档案和目录管理,不仅需要大量的库存空间,而且查找利用必须到库房,工作量大,管理成本较高,且档案容易受到损坏,如纸张发黄、发霉、变脆等。而档案管理由纸质档案为主转变为数字档案为主后,可以通过一定的权限控制直接在网上查阅复制或打印,减少了对库存纸质档案查阅和复印次数,降低了库存档案的受损速度,解决了档案反复借阅利用和档案管理又必须尽可能延长档案寿命的矛盾,从而最大限度地对库存档案进行有效管护,确保档案实体的完整与安全。

(三)提升档案工作者的形象和社会地位。在以纸质档案为主的高校,档案工作者大多仍从事于比较机械的手工劳动,工作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档案工作者的评价。纸质档案的全文数字化管理,既是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与时俱进,实施国家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大事,是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具体措施,也是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和现阶段档案工作的亮点工程。地方院校档案数字化项目完成得好,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对本校的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等发挥的作用就显著,可以大大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二、地方院校纸质档案数字化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数字化的规范和标准。目前,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是《纸制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A/T,31-2005)》。这一规范尽管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支持,但与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相配套的管理规范尚未建立完善,如数字化的扫描流程、扫描件使用的文档和表格等,标准规范较少或各系统、各省市自行其是,或标准的内容不尽全面,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由于档案硬件设施、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还必须同时接受省级、地( 市)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在面对某些标准前后不一、上下不一时,无所适从。再加上档案管理软件及有关设备硬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数据的规范性和共享性,制约着信息交流的程度和范围,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缺乏档案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复合型人才。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既精通档案业务知识,又掌握现代化、网络化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受地方高校现行人事制度的影响,目前地方高校档案队伍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计算机水平较差,一直以来,习惯并固守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往往是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员不了解档案业务,精通档案业务的人员对数字化及网络技术研究不够,有的甚至认为档案数字化是计算机人员的事,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较好地把握,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不强。

(三)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工作流程衔接性较差。为了保护档案的安全,优化工作流程,地方院校档案部门大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档案安全措施,如纸质档案的领取、扫描、数字转换、挂接等环节的保管制度。但由于纸质档案数量庞大,参与扫描、挂接等诸环节的人员多,加上计算机硬件、数据导入、导出等不确定因素,档案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四)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要求具备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要人力、物力和财务支撑。如购置计算机、服务器、扫描仪及相关软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直接将数字化工作外包。在大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由于经费困难,学校必须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学校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

三、地方院校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思路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硬件投入。首先,面对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地方院校的各级部门应当在思想上有明确的认识,应当充分认识到纸质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公开是必然的要求,而且其公开程度将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档案的社会性质就必然会不断地得到强化,档案所涉及到的对象和档案利用的范围也会不断地逐渐扩大。作为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高校,应当首先充分地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发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在有了思想上的明确认识后,要做好建设规划。纸质档案数字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地方院校在以往的工作中留下了大量的学生培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基础建设、上级文件等档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数字化。这种数字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得对馆藏档案进行调查,要求对档案的类型、数量、利用情况和保存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然后再根据情况做一个统筹计划,然后进行数字化建设,包括扫描仪、服务器等硬件配套设备的采购,数字化时间进度的安排,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的安排等,从实际和长远的目标保证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效果,早日对重要档案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在保证档案数字化正常建设的同时,也能满足档案馆正常功能的运行。

(二)做好培养或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信息时代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档案工作队伍。在地方院校,以前因受管理体制和思想认识等的影响,往往认为档案室是一个不重要的部门,忽视了档案部门的作用,因此普遍存在档案人员配备不足或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地方院校档案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除了得引进档案专业的人才以外,更应当考虑挖掘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潜力,通过送出去参加培训班、研讨学习、考察学习、脱产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力和技术得到不断地更新,促使整个部门的业务素质也得到提高,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第5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研究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350-01

前言:档案数字化管理是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而派生出的一个信息化产业分支,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它的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管理档案的工作方式!档案信息的存放方式以及查询检索方式。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信息化趋势。 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就是要利用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把传统的纸质档案以及科研档案各种档案都转化为数字档案,在电脑等设备中建立关于各类档案的检索目录,实现对企事业单位档案计算机网络在线实时查看和传输保存的功能,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化的目的。

1.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现状

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变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外均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系统化研发快速发展阶段"到了90年代,数字档案应用日趋增多,需求也呈现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库技术、海量存储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数字档案管理平台的概念,极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开发进度,减少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美、英等发达国家在90年代中期己经开展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通过NARA(美国档案文件署)网站,可以检索到包括10个总统图书馆在内的200多个档案馆的数字化档案。国外,有包括IBM、HP在内的众多厂家和研究机构在研究和开发基于以1S标准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2.浅析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

2.1 研究与开发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各信息系统的相互独立性造成了信息渠道的混乱状况,同时各信息系统软硬件平台的多样性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相互之间的封闭和无法沟通, 信息无法有效地实现共享。 由此,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软件开发商都需要一个网络来进行运行,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存储,记录电子文件的背景、内容与结构,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凭证价值。 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以便电子文件能够长期保存,方便查询和利用,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使之跟上档案管理业务的潮流,由此可见数字档案系统最终开发完成是非常必要的,也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2 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所具备的的特征

首先是信息的可操作性,信息化档案管理未执行之前,档案多以纸质文件的形式存在,多年的发展历程全都体现在这些纸质文件中,所以,要对其就行翻找和查阅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单位档案资源的随时查找和应用的功能, 使得档案信息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次是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它集成了档案的多种类型,使得图像,视频等也相继成为文字文档之后的另几种档案存储方式,使得档案管理实现了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 也丰富了档案存在的多样性;最后是信息的可变性,信息的可变性是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具有的一大特点,信息化技术必须依赖于电脑计算机的支撑,而电脑存储的特点就是文件具有可修改性,即信息在电脑中储存是可。

3.小议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所应用的关键技术

数字档案管理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进步,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运用到数字档案管理上来, 图像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档案管理平台化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多格式浏览技术、在线播放技术、档案安全管理技术、双层 PDF 技术等都会运用在系统中。 现在简单介绍其中的几种技术。以认为的修改的,使得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也存在一些漏洞,值得日后去完善。

3.1 图像处理技术室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最基础的技术之一

图像处理技术是研发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中内嵌了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电子档案原文的扫描和图像处理。 在文件管理、收集整编、档案管理子系统中,都可以在数据录入和维护时自动打开图像处理模块,完成纸介质文件的扫描录入或对扫描文件的图像处理功能,,利用系统中的图像挂接功能来实现图像文件与档案目录的自动对应,图像处理模块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可以满足招标文件需求中所要求的图像处理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批量的图像扫描和自动处理的功能,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像扫描和处理模块。 该模块具有以下功能:图像的扫描、图像的旋转、图像缩放、图像幅面调整、图像分辨率调整、纠斜、合并等。

3.2 档案管理平台技术是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

档案管理平台技术是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了构建符合自身要求的档案管理架构的工具,其中包括:全宗管理、档案类型管理、数据库结构定义、界面生成器、报表生成器、分类表和目录树管理、用户机构和权限管理、 代码表和数据字典管理等功能模块,用户通过上述管理平台,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各类档案的管理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常规档案的管理工作,而且可以轻松胜任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需求。

3.3 全文检索技术体现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快捷功能

在常规的数据库检索查询中一直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非结构化信息的检索问题,档案管理系统是根据建立的档案分类和目录进行检索查询,但不能对大量的原文内容进行检索查询; 其次,能将各种档案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的查询, 而用户则需要根据任何信息进行随意的检索;最后,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库检索存在速度问题。 而全文检索系统可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使得用户对档案信息的查询速度、方便性、查全率和查准率得到极大改善, 通过专业的全文检索系统,可以实现属性查询! 中文同音查询、 中英文容错查询、英汉转换、同义词查询、相关文件提示、多国语言查询等传统数据库查询方式无法实现的智能检索功能。 本系统提供的全文检索系统内嵌快速 OCR技术,可以无须人工干预,自动识别扫描文件,形成索引库,同时嵌入档案信息服务网站之中,受到档案权限的管理和控制,与档案管理系统融为一体。

结语:总而言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很有新思想未体现出来,那么就需要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升开发空间,优化其功能,为各企事业单位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金秋,高亮,张道光,裴斐.基 于 技术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02).

第6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将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存贮并通过网络提供即时服务的信息系统,因而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根本条件。从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涵义出发,探讨了信息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并从内容建设、知识产权、技术应用和标准与规范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数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信息数字化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建设,是数字图书馆正常运转的关键步骤。但目前我国信息数字化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重复建设、知识产权、技术应用和标准与规范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在实施信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更新观念、统筹建设,还要规范标准、加强立法、提高馆员素质,更要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开发技术和工作方式,逐步将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加以数字化,进而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产品。

1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数字化

1.1信息数字化的内涵

从社会信息化环境来说,数字图书馆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对不同载体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选择和规范化处理,使之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建立分布式的馆藏信息资源库和虚拟信息资源库,并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地用户提供无时空限制服务的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搜集、保存和传递数字化信息,可以称之为数字化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中心,因而信息数字化建设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都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环节。

1.2信息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信息数字化技术包括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技术、存储技术和压缩技术等,其关键技术是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技术和存储技术。

1)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技术包括有键盘录入和非键盘录入两种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技术主要是第二种方式。键盘录入是一种手工转换的文本模式;非键盘录入包括手写识别技术、印刷文稿扫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在信息数字化实际工作中,我国许多数字图书馆都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规避键盘录入的较高错误率和扫描方式对硬件的较高要求,也就是采用超星公司开发的数字化技术加上便携式文件格式(PDF)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格式。

2)数字化信息的存储技术包括直接存储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直接存储技术是目前大多数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存贮技术,主要包括光盘塔技术、磁盘阵列技术和磁带库技术;网络存储技术是海量数据信息存储的实现方式,包括直接附加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技术和内容寻址存储(CAS)[1]。

2信息数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信息数字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观念和技术的落后,信息数字化建设整体上呈现出数字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版权保护立法不健全、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标准和规范化建设滞后等问题[2]。

2.1重复建设问题

由于国内各地区、各系统以及各馆之间无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也无规划布局和分工实施计划,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和政府权威部门的协调,相当多的所谓数字图书馆建设仍处于各自为政、贪大求全和相对分散的无序状态,信息资源重复现象的问题严重。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投入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总额已达36亿元,在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各类数字图书馆都在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甚至引进CNKI等数据库,这种现象在各大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数字化中也非常普遍,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存在着潜在的数字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问题。

2.2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中信息数字化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信息来源的著作权尊重和数字化信息建成后自身著作权的保护。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开通,数据库的利用将越来越广泛,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就不可避免,其中争论的焦点是关于网络作品的制作、传播和使用的版权保护问题,让一些数字图书馆在实践中遭遇法律尴尬。著作权人公开指责图书馆界滥用权利,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出版界也有人认为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是复制出版界的出版物,在网上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复制本、使出版界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而图书馆界则认为信息获取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版权人手里,这样会严重地影响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因而制定网上数字化文献的著作权法律法规已成当务之急。

2.3技术应用问题

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和网络数字化资源的采集,图书馆越来越多的信息一入馆就是数字化的,而对于未数字化的传统馆藏,进行数字化转化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光学字符识别(OCR)扫描录入方式。一般的OCR录入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种现代书籍、简繁体书籍、报刊杂志、公文档案的录入识别,且识别率高,还能实现各种校对,然而,对于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而言,由于汉字的复杂性,OCR对各类中文文献的识别远难于对英文和数字的识别,特别对含有繁体手写汉字的古籍文献、简繁混排的中文文献、专业性强的中文文献以及难于机检的汉字文献。OCR技术目前还存在很大的误识率和拒识率,为此,需要对OCR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提高其应用的全面性,并要引入中文校对、录入质量控制等技术,从而加强其管理功能。

2.4标准与规范问题

目前,在信息数字化标准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缺乏对标准规范重要性的认识;②缺乏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的关键标准规范;③缺乏对标准规范建设的系统化把握;④缺乏对标准规范的开放描述和开放应用;⑤缺乏开放、联合、共享的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机制,例如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差异很大,如ILAS系统、图书馆集成系统等,其标准和格式都不一致,导致开发的数据库不能兼容,检索界面不一,检索途径也不同,检索语言也无统一的规范控制,无法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数字化发展对策

3.1加强特色数字馆藏建设

只有具有特色的数据才能赢得较高的网络访问频率,才具有资源共享的价值,也是各大数字图书馆以最小投入换取最大效益的文献信息共享模式。因此,在进行本馆的信息数字化建设时,除了需要全面考虑文献价值、用户需求、载体形态、技术可行性和著作版权等一般因素外,还需要科学而系统地考虑馆藏内容、馆藏特色,尤其是馆藏结构和馆藏级别。馆藏级别一般可以划分为永久保存级、服务级、镜像级和链接级4个基本层次。永久保存级馆藏是指具有确定的保存价值和用途,并具有惟一性的特色文献;服务级馆藏是指十分有用和必须的虚拟馆藏;镜像级馆藏是指其他数字图书馆馆藏的拷贝,与永久保存级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现实馆藏,与之不同的是它缺乏惟一性;链接级馆藏则是贮存于其他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其内容较为广泛,与服务级馆藏相比,它与用户的相关性要低一些。只有通过这些特色数字馆藏的建设,才能真正优化馆藏文献的结构,加快馆藏信息利用,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从而提高整个社会文献资源的保障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3.2从信息源头加快信息数字化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的源头在出版社和出版商,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文献资源被出版系统数字化,这个资源如能加以利用,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据2001年统计,全国530家出版社的图书总量是154 526 种[3],一年的文献资源总量就相当于一个中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全部馆藏总量,而且还在逐年递增。如果把信息数字化的生产重任交给出版商,将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可以大量减少信息资源重复数字化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者可以通过与出版社合作取得授权来解决信息资源建设、传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既能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又能照顾到出版商利益,同时还能让各类文化、科技的文明成果纳入数字图书馆,使其能为更多的人服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3开发和利用先进技术

无论是从数字图书馆建设,还是从作为其一部分的文献信息数字化技术来说,技术问题仍然是制约着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立项研究开发新的应用技术,而且还需要各种高新技术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应用。目前,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在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国外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为国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加强技术研发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从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的实际出发,组织专人对信息数字化关键技术进行跟踪、研究、攻关;②借鉴引进适合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③集成和采用以国家“863”计划为代表的国内已有的科技成果;④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先进技术,如电子信息处理技术、指引库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及信息媒介技术,同时规范有关技术标准[4]。

3.4促进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信息数字化涉及文献描述、组织和检索多个方面,要使工作顺利进行,各个数字图书馆之间要能够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就必须统一标准,加强兼容性。因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走资源共享的道路,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各图书馆文献分类编目不统一,对资源共享造成很大的障碍,在书目数据方面,数据不标准就不能保证用户从各个角度迅速、准确地检索资料。因此必须有一个数字图书馆全国中心,建立和健全全国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各种标准规范,协调规范资源库建设,解决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问题。根据标准,再由地区内、地区间各馆合作建库或由地区文献信息中心统一建库,各馆录用,最终达到全国的标准化。

3.5提高馆员的信息处理技术与研究人员的素质

随着信息资源概念的发展,文献信息数量和类型的增加,信息工作方式和手段的改进,图书馆的工作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对传统纸质文献和某些缩微资料或视听资料的一般性收集、整理、组织、管理等工作,数字图书馆面临更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服务方式。例如,各种电子图书、网络信息资源、CD-ROM和其他电子资料已成为数字图书馆采访和处理的主要对象,这对于长期熟悉纸质文献的传统图书馆员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数字图书馆还会带来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如知识产权归属品种和复本的比例、购书经费的分配等。在书刊分类和编目工作上,馆员的技术性处理工作会迅速减少,但会被赋予需要更多知识的技能才能完成的新任务。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参与更多的信息技术工作、文献信息研究和用户研究工作。总之,现在图书馆工作者应当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也是信息用户的导航者。鉴于此,在提升数字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吸收一批计算机、通讯、外语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充实图书馆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应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计算机、英语和专业综合技能与素质,及时调整和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柯明.谈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存储技术应用发展[J].图书馆界,2004,6(2):20-21.

[2] 梁 平.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13(3):13-14.

第7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国家经济的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办公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当前的数字化对社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图书档案管理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因此,要重视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加强对图书电子文件的归档与接收、图书电子档案的存储及备份、提高图书纸质档案的再利用及图书电子档案的检索和利用。

关键词:

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建设了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可以共享图书档案等信息资源,使得现代化的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而相对比较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由此可见,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图书档案

将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分为四个模块:图书管理、信息查询、流通作业、系统维护。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图书征订、新进图书的登记以及图书编目等功能,可以更好的规范图书的进库工作,而在图书馆中,进行借书和还书工作则属于流通作业的范畴,这样,图书管理系统就可以将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划分管理,使得各区域的工作量都非常的明确,除此之外,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图书管理系统,所以,广大读者可以对图书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这样,查询平台就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保证读者能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而图书管理系统维护则可以很合理的运用这一系统,及时的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而且这一管理系统还支持最先进的条形码扫描,经过条形码扫描过的图书就等于有了身份,在网络上就可以查询到这一图书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录入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录入的精准度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2图书电子文件的归档与接收

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的原始档案是纸质文件,一般纸质档案都是借助传统的方法来处理、鉴定文件,与此同时,还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促进库存档案的数字化发展,当对图书库存档案进行了数字化管理之后,传统的纸质文件与之相比,电子原件可以作为纸质文件的副本来使用,同时,在网络上传文档和复制文档的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旦人为因素影响了整个图书电子文件的归档,就没有办法确定图书资源的有效性和原始性。所以,在形成图书档案电子文件的时候,要将电子文件中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涵盖过来,确保电子文件拥有相对齐全的信息,而且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电子文件的利用率。与此同时,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也需要人为干预,如果档案管理人员发现了问题,可以发回归档人,让归档人员重新编排处理。

3图书电子档案的存储及备份

由于图书电子档案在归档整理的过程中都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那么,它的稳定性不会很好,一旦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不够稳定,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此时,需要我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备份电子档案,除此之外,要严格的根据技术的发展要求来选择图书归档文件的存储形式,像图书文本文件、图像文件、音频视频文件,等等,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存储电子原件,比如图书的数据库存储,等等,至于如何选择,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因为计算机的稳定性是没有办法直接确定的,因此,在档案的管理中,对图书电子档案的备份和恢复也是极其重要的,这项工作的执行可以有效的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图书的网络备份、图书系统备份以及图书的数据库备份,在第三方介入的时候,要注意存储问题,可以设立专门的电脑来存储图书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图书的关键信息,而且,这台电脑不可以连接外网,只有这样,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即便出现了意外情况,也可以借助这台电脑中的备份信息恢复图书管理系统。

4图书纸质档案的再利用

在图书库藏纸质档案方面,电子档案这一方式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数字化图书档案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纸质档案的利用损耗率,而对图书档案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可以有效的提升数据档案的使用效率,这样,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代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电子技术现如今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随着电子文件的逐渐增多,对电子档案的收集和鉴定管理工作也就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素质水平和专业水平,适当的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更好的开展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不断地提升图书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5图书电子档案的检索和利用

图书档案开展数字化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使用者,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的方便检索和使用电子档案,在实施图书共享档案管理系统的时候,档案使用者在查找相关资料的时候,能够更加准确便捷的将信息化的优势体现出来。电子档案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电子档案在形式上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电子档案对档案的利用和查找方式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些改变都会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档案利用者,使得图书档案中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图书档案中的电子档案维护管理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图书档案的管理维护上,我们主要利用的方式是用户权限来对其进行限制,一般图书档案维护管理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在整个管理过程当中,要重视对数据库的管理,像查询浏览电子原件内的动态数据,等等,虽然这一工作相对简单,但是,这一工作在整个图书档案管理中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6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壮大,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借助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对图书档案的使用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服务我们的档案使用人员。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而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也要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利用数字化管理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图书档案,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丽哲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牡丹江分部

参考文献:

[1]姚春蓉.图书档案管理要更好地服务于工程设计———记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图书档案馆计算机管理进程[J].中国勘察设计,2003,(07):84-85.

[2]邹定香.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图书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147-148.

[3]闫玲.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兼论“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双轨制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04):43-44.

第8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

大型工程项目档案是指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了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智慧,是工程建设过程、工程实体状况、工程建设质量的最原始,也是最真实和全面的记录。进入数字化时代后,随着我们社会生活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投资建设的都是大型工程项目。在以数字信息化为代表的今天,紧跟时代步伐,突破传统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手段和模式,实现大型项目工程档案的管理信息化已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话题。

1大型工程项目档案与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的特征

大型工程项目的档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的直接总结依据。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编撰、管理和使用,无疑对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项目投产后运行维修、管理改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冯瑜.档案工作研究与创新[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7:352,353.]

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大型工程项目大多数规模宏大,参加建设单位众多,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度大、社会效益大的特征。在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对整个工程能否最终成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完整的工程项目档案可以使管理者看清整个项目的进程,同时通过对工程档案了解来把握使整个工程质量,其不仅是项目负责单位了解工程进度、项目存在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作为新工程项目的开发重要参考资料。

(2)大型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采用数字化技术,在实现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档案文件所开展的整理归档、鉴定保存,以及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活动。工程项目档案实现信息化的目的是确保归档项目文件能够实现数字化成套,并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1.实现工程项目档案完整和统一。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单位繁多而且彼此分散,建设周期长,这就造成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档案在管理过程中难度非常大,很难达到整个建设工程档案的完整和统一。在实现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作息化后,我们可以突破以上的种种限制,实现大型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

2.为工程项目及时决策提供保障。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之下,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为工程项目人提供详实的档案信息和数字材料,依靠这些完整、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提升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可以在关键的工程规划决策上节约时间,减少了失误。

3.实现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传统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和方式不仅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容易固步自封,难以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大型工程档案的信息量不断增多,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工程档案管理走向逐步开放,实现向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吴玉婷.大型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模式[J].广东档案,2005(5).]

2当前大型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就当前的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整体情况而言,我们在工程档案管理上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一些大型的单位和企业甚至缺乏工程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运用不熟悉,对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的方法与途径也不了解。具体而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一些大型单位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把档案只是作为一种文本和资料来保管。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也仅仅是对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但是,许多大型的工程项目本身档案文本的数量非常庞大,因而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手段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往往时效性比较差,很难做到与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同步。[[]陈智为等.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14、515.]

(2)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落后

目前,一些大型的单位和企业虽然也在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中引入了计算机,但整体而言还停留在计算机制表和查阅等初级阶段,没有完全走上信息化管理的轨道。在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上,数据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造成工程电子档案失真,不能反映现实情况,从而影响了档案的使用,没有发挥出信息化管理本身应有优势。

(3)工程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由于我国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整体没有明确的章程,造成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很多,工程电子档案的管理上缺乏程序化、规范化,直接造成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复杂,一些重要的电子文档和资料由于保存不规范而丢失和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

(4)工程档案信息化缺乏人才

在数字化时代,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但需要懂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还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先进的信息科学和管理技术。但是,目前许多大型单位从事工程档案管理的人员中,存在着严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层次水平不高等问题。不少企事业单位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本身不够重视,缺乏足够档案信息化技能培训。[[]王晓莉.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流与探索,2008(5).]

3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1)工程项目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工程项目档案和资料的数字化工程是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利用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库原理、高速扫描成像等技术手段,将纸质和图片档案等传统介质文件变成电子档案的形式,按照一定的规范归档保存。在此基础上,按照各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档案本身的特点,系统地构建成有序结构的单位工程项目档案的数据信息库。由于工程档案分类复杂多样,因此,随着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同时,应提高相应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为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创造条件。

(2)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的建设

要使参建单位的工程项目档案全方位、多层面管理,及时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没有一个系统、规范、有序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是难以想象的。在工程档案信息网络上,可以提供相关档案数字化服务,还能实现工程档案机构网络化管理、工程档案质量网络化管理与工程整体进度监督的一体化。而在档案信息社会化方面,档案信息网络化可使档案资源成为社会的共享资源,大大提高档案信息服务功能和利用效益。

4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

(1)技术支撑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多媒体软件和技术的应用是大型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程档案管理上有了技术力量的支撑,不仅能够进行正常的数据维护,还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档案数据的准确监控。

针对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特点,开发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文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侍文庚.试论大型工程项目的文件与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0(1).]相应的软件监控系统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工程档案数字化和网络一体化后,我们在档案信息的共享的同时,工程项目档案本身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新威胁,这就需要采取多种技术防范措施。所以说,完全由国内某一家单位的档案管理部分自主研发相关的技术难度较大,要克服目前信息技术力量不足的现状,当前可以采取大型工程建设单位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共同研发的方式,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一些的科技攻关项目合作,从而增强大型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同时提升工程档案管理手段的高科技含量和标准化水平。

(2)人才保障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

依靠先进的技术来改善设备和管理手段是实现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前提,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之路还要求必须有现代化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实现工程档案信息化需要培养档案网络服务、数据库分析与软件开发、网页制作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为了实现大型工程项目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让项目决策者能及时够掌握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情况,档案管理者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不仅要本单位的所有档案信息,还应该熟悉网络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给大型工程建设者提供更多的相应档案信息,从而提高建设者对整个工程的评估能力。

如何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首先,大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提供专业现代化档案信息化培训和业务培训,以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水平。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把培养工程档案高素质人才纳入到部门的计划当中,作为一项常规的内容来抓紧落实。

(3)制度规范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核心

和目前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相比较而言,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本质上是为了方便查询,确保档案的信息安全。要实现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核心在于档案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制定出新的符合时展要求,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要的制度和规范。

例如,大型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能够为本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保障,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在实际操作中,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活动中所涉及的所有部门,都能够应按照工程档案管理部门程序和规范按时将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文件和材料,分门类、分阶段地整理归档,及时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上传到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或者递交至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以确保做到工程档案材料的完整齐全,使单位档案能够及时反映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情况,便于工程建设者和决策者实现全过程监控。

诚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传统的档案学面临着数字时代信息化的冲击与挑战,但就目前而言,新的一代适应信息化需求的档案学还没有形成。目前,在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和规范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难题,这既为工程档案管理者带来了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9篇: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范文

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中,同一地区及不同地区的医院之间,医疗机构与保障机构之间,医疗服务监管与医疗机构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因此,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环节,而云端技术是医疗信息化的关键技术。

一康智秉承“医疗信息化,服务人性化”的公司理念,于医疗管理者、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实现医疗智能信息化,因而“一康智云端”也就应运而生。它是目前行业的最新独家高新产品,具有多项专利保护。能自由方便的融入医疗健康云的产业链,如区域医疗、远程医疗、医疗HIS系等。此类云端的连接方式多样化,其可通过电信网、广电网或物联网方式实现从云端到客户端的服务,其内置有USB接口、线网接口、WIFI、RFID、蓝牙、3G、音频接口、高清晰摄像头等模块。在根据不同需求的背景下,所要求的款式也是多样化的,一康智云端具有三甲医院与二甲医院VIP病房服务终端和普通病房服务终端、护士站服务终端、社区服务终端、农村医院服务终端、家庭医生服务终端、家庭服务终端等,并且其功能模块化组合。

意义之于病患

1、让病人最短的时间得到治疗(床边实时诊疗平台)

2、让病人最短的距离得到治疗(放置床边,传设备带的升级)

3、让病人得到最权威、安全的完美治疗方案(远程会诊终端平台,优质医疗资源充分下沉有了病人实时反馈的完整医疗流程)

4、让病人.最优质的服务(傻瓜式操作床边上网、娱乐、游戏;自助服务;自主查询;远程5、.让病人最合理的价格(网络、电话挂号预诊,网络就诊等。节约费用、时间,诊断及时)

6、让病人家属时时刻刻了解病人动态

7、个人自建健康档案服务

8、获得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卫生保健的服务,即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健康受益模式

9、获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相关信息,获得连续性、综合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10、获得个性化健康信息查询、健康互动及信息

11、减少看病等待时间,可以方便进行预约挂号

12、从专业网站在获得健康教育信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在需要时,可以获得专家的咨询服务

13、有专业的工具和软件管理自己的健康,了解自己健康情况

意义之于医院

1、医生:

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及当前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

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

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医生可以为患者进行专家门诊预约、会诊、转检、转诊

2、护士:

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及当前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

为患者提供实时快速的护理服务

简化了工作流程及工具

数字化办公,减轻了工作负担

3、医院管理者:

可以有效计医院医疗费用、效率及医疗质量,完善医院的管理决策

可以将各个公共卫生条线需要的医疗数据自动给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机构,不需要通过单独的接口手工填写数据

获得健康档案信息框架指导日常工作

获得得健康档案浏览器查询健康档案具体内容

节能无纸化管理

对于社区:

社区卫生(乡镇卫生院)用户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要能够:

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

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医生可以为患者进行专家门诊预约、会诊、转检、转诊

在提供各种卫生服务工作时,能够实现数据一点采集、多点应用、共享,避免数据重复输入,有效计划工作任务,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管理水平,获得居民满意度的提升

要形成易于采集、动态更新、充分利用的“活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信息的互通,实现区域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信息资源有效利用

对社会:

逐步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提高医疗卫生业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提高公共卫生资金合理分配的需要

提高卫生行政监督管理能力的需要

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7、加强健康信息共享,卫生数据利用

8、提高卫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的需要

9、加强居民与医护人员健康互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