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化妆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妆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妆学习计划

第1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一、中职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分析

1.学习兴趣不浓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普通话不是一门非学不可的学科。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能张口跟身边的人说话交流就可以了,用不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去学习和训练普通话。这种想法影响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阻碍了普通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效果的取得。

2.应用的比例不高

据了解,中职学生之间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少之又少。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推普”工作越来越重视,各级各类学校都明确提出“在校园内的语言交流过程中都使用普通话”等具体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方言还是学生最主要的交流语言。许多学生认为“周围的人都不说,我一个人说普通话很别扭”。

3.普通话基础差

就我所工作的学校而言,有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他们从步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普通话口语教育,因此有很多学生根本不会讲普通话。这类学生因为害怕别人笑话、讽刺,常常不肯开口说普通话。

二、提高中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具体方法

1.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要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教师的普通话首先就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国家也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水平,普通话口语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及其以上水平”的要求。但事实上,许多中职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达不到这个标准,甚至有些农村中职学校的部分语文教师连《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都没能考取。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语言教学极为不利。特别是在新课标后,更是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思想背道而驰。

其实,作为教师,要讲好普通话并不难,其关键在于“学”和“练”。首先要注意向书本学习,要加强进修,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读一些语音学、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等方面的书籍。其次要注意多听一些省级、国家级播音员的发音,并与自己的发音习惯相对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生活中有许多人发音标准,语汇丰富,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了相关知识,找出了自身的不足,就得刻苦练习,多读多说。相信,只要加强学习和练习,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艺术水准,必将会有更大的提高,必将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得以提高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要从基础知识的教学入手。学习普通话,需要达到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的规范。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一定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用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不能盲目地、单纯地让学生跟着自己读。

普通话教学必须从字的读音抓起,应重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根据各地方言,总结产生误读、异读的声韵母并加以纠正,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的讲解。如平翘舌、前后鼻等。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课堂讲授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鼓励、帮助、耐心教学生找准每个发音部位,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复读机、电脑等工具跟读录音材料,并录下自己的朗读声音,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改正错误。

在语音准确的基础之上,普通话教学还应该追求词汇的准确和语法的规范。由于自身学习基础的原因,许多中职学生与人说话时言辞含糊、表意不清、语序混乱,上课回答问题也常常用到自己相对来说更为熟悉的方言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典型方言性质的词汇和语法现象。

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由于地域不同,发音不准的类型也不同。如,有些地区的学生说话时普遍没有翘舌音,经常将“老师”读成“老司”;有些地区的学生分不清鼻音和边音,将“农民”读成“龙民”;还有些地区的学生发不出前鼻音,将“云朵”读成“永朵”……针对这种情况,我按地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不清平翘舌音的重点练习平翘舌音,发不出前后鼻音的重点练习前后鼻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从朗读入手,加强指导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说、练、讲了普通话,可谓一举多得。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愿意张口朗读,并加以指点,让他们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学生通力配合,还要师生双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

第2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集团;广西;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1-0060-04

近年来,广西自治区委和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201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职教大会,提出加快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广西教育厅将集团化办学做为广西现代职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2014年成立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研究专项课题组,支持建设广西茶业职教集团等10个职教集团开展办学实证化研究,重点打造广西示范性职教集团,为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14个设区市全覆盖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2015年8-9月,根据教育厅2015年专项综合调研工作安排,广西教科所组织各职教集团化办学课题组对职教集团建设情况、主要做法与经验、工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研。

一、广西职教集团建设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底,广西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已经建立广西商务职教集团、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教集团、广西工业职教集团、广西经济贸易职教集团、广西水利电力职教集团、广西农业职教集团、广西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职教集团、来宾职教集团、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广西现代商贸职教集团、柳州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广西林业职教集团、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13个职教集团。

从此次10个职教集团化办学调研材料显示,广西职教集团特色鲜明、覆盖面广,对应了广西地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参与中职学校133所,高职院校42所,本科院校7所,政府部门7个,行业51个,企业551个,研究机构30个,参与主体多元化,形成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层次贯通、校企融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办学态势。

二、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经验、特色及做法

(一)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推进职业院校治理结构现代化

广西大胆探索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和运行机制[1]。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部分学校将职教集团管理纳入学校章程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西茶业职教集团是广西职业院校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者”,牵头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章程建设中专列职教集团章节,明确职教集团的组成、功能及运行机制等。

(二)搭建中高职“立交桥”,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开展特色专业、优势专业“2+3”、“3+2”和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试点,多专业、多层次协调办学,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部分职教集团还积极探索本科教育衔接,如广西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由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桂林理工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以及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三方共同联合,开展工程管理专业高端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三方确定“1+2+1”的人才培养阶段,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提高县级中专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调研数据显示,广西职教集团中高职衔接成效显著,高职对口帮扶县级职校69所,中高职联办专业109个,中高职联合培养学生20251人。

(三)对接地方产业,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各职教集团更新办学理念、准确定位、紧贴市场,对接地方产业,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由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经济新常态,逐步转变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助推器。如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对接区内7个产茶大县的中专学校,通过帮扶打造特色茶业专业群,为县域茶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集团内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集成技术服务,开发茶叶新产品,提升茶业品牌影响力;共同开展茶专业人才培训,促进当地劳动者就业创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广西职教集团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提供了互惠互利的交流平台,校企双主体充分利用集团互通最新技术应用与人才需求信息,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广西职教集团参与行业51个、企业551家,覆盖广西地区特色产业和主要产业,以行业人才需求为指导,开展“订单班”培养,为广西中小型企业培养了高素质劳动者,拓展了集团品牌影响力。广西商务职教集团构建“校校联盟”和“企业联盟”的“双联盟式”合作模式,与钦州、凭祥保税区管委会、百丽集团等134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顺丰班”、“百丽店长班”等订单班,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五)共建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广西职教集团校校、校企之间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吸引企业投入资金、设备、师资等到职业院校,把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服务企业改造升级的专业人才及技术服务与开发回馈给行业企业,多元主体共建与现代职教体系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集团内资源利用率,激发职教集团办学活力。目前,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共建专业数145个,参与企业551家,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625个,接收实习实训学生249446人次,在集团内合作企业就业学生13392人/年,接收学校教师实践锻炼6777人/年,从集团成员企业聘请兼职教师2294人/年。美国通用、日本丰田等数十家世界知名汽车企业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捐赠发动机、电气设备等硬件设备,提供故障诊断软件、培训教材等,广西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累计为企业订单培养近1500名员工,实现校企专业、师资、实训基地、就业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多赢模式。

三、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

(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集团化办学使各职业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培训、技术、智力支撑,从而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广西交通运输职教集团近两年组织师生与企业共同完成南宁至钦州、钦州北至北海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生产任务近30项,产值累计2000多万元,为中职学校培训“双师素质”教师100多人次;培训鉴定测量工、施工员等工种2500多人次,为广西北部湾港国际枢纽港和航空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撑。

(二)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培训,助力企业改造升级

广西职教集团利用职业院校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技能鉴定、员工培训等服务,帮助企业改进现有工艺设备和流程,提高生产能力以及新产品开拓能力,解决企业实际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充分发挥集团的育人功能和科技服务功能,为集团内茶叶企业提供茶叶新品种繁育推广、茶叶加工工艺改造、茶叶包装、有机茶园规划、职工培训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共开展科技项目20多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为企业增效500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茶业产业的发展。

(三)服务三农,为地方扶贫农民致富做贡献

中职学校是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成员,职教集团肩负着帮扶县级中专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责任。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西农业职教集团引进大北农集团、新胜利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等8家企业,在校内挂牌建立以企业命名的人才培养基地,统筹农业类中高职院校技能鉴定和涉农培训鉴定工作,面向县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大量服务“三农”的实用型人才。

四、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不健全

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利益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广西各职教集团普遍存在成员间协作松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部分集团化办学大多集中在联合招生层面,校企实质性合作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创业和社会培训仅停留在协议、合同之上,各成员单位在职教集团运行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行业企业积极性不高,集团社会影响力不大,吸引力不强,感召力不够。

(二)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衔接不畅

一是专业衔接的招生专业类别范围有限、招生规模小,只限于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专业覆盖面较窄,没有惠及所有中高职学生,导致中高职升学规模不大。例如广西茶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开设建筑设计、机械汽车、工商管理、生化、现代农业、食品等10个专业大类66个招生专业(方向),而集团内中高职联办专业仅为2个。

二是中高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招生考试制度、评价模式、师资队伍、校企深度合作等衔接深度不够。中职与高职两个学习阶段内容,尤其是课程衔接不畅导致中高职课程标准对接不清楚,教材混乱,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比较普遍。

(三)职教集团成员利益难以实现共享

互动不足、权责不清是职教集团利益共享的主要问题。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整体上尚处于自发阶段,集团成员类型多样,参与集团的动机各不相同,集团内的人、财、物等资源所有权属于不同成员单位,无法融合为一个整体,难以统一进行协调与分配,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的整体合力。集团社会培训、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地方解决技术、生产、经营等资源共享不足,能真正用科研转化成果为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成果还未形成集群效应。

五、深入推进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保障体系,建立互惠互利动力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等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集团化办学利益分配形式[2]。协调自治区财政、发改、人社等部门共同为集团内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全面落实集团化办学的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资金、土地、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多种要素投资职教集团。

二是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引导职教集团面向市场,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强对各级政府履行推进集团化办学职责的督促评估,重点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经费投入、办学保障及发展水平与特色等方面开展督导。

三是贯彻落实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全面实施职教集团建设工程,发挥职教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到2020年,建成20个自治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大幅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人才培养规模、经济贡献份额和就业贡献水平。

(二)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新机制,协同推进中高职衔接

一是充分发挥集团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建立企业与学校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模式,拓展校企合作育人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办学优势,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师资队伍,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促进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实现双赢或多赢目的。

三是校企双主体协同推进集团内中高职衔接办学规模。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中高职贯通考试招生办法,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和培养需要,职教集团逐步扩大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阶段的招生人数及招生专业[3],逐步探索多专业、多层次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新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三)加大成果推广与宣传,提升职教集团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利用集团内教学设备、实训基地、教师资源,吸引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平台,建成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育孵化基地,促进职教集团成果孵化与推广,推进研发成果在生产服务和教学、实训领域的应用,推进培训体制改革,将培训走向市场,全力提升集团服务能力,打造集团办学品牌。

二是加大对示范特色职教集团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宣传。采取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手段广泛宣传职教集团典型案例及经验做法;建立职教集团网站,搭建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信息交流平台,技术分享交流新技术新成果,提升职教集团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强集团国际交流和集团内成员交流活动,举办行业企业发展论坛。

参 考 文 献

[1]匡瑛,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37-43.

第3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80-01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目前,由于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还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导致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学目标的建立,不仅要落实知识目标,而且要落实能力目标,德育、情感目标,特别要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虽已经在这几方面有所体现,但离要求、真正落实还有差距。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不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不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就很难确立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有权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奇思异想,教师不善于因势利导。

(二)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根据初中生年龄特征,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暂短”的兴趣能够稳定的保持和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尽可能使他们动手、动脑,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实际教学中不重视实验,少做甚至不做学生实验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极大的影响了对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化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一些抽象的化学理论,难以理解的宏观现象,一些危险的、药品昂贵的化学实验无法实际操作,用计算机模拟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农村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和客观条件,往往忽视了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二、解决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把各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并深挖所任学科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做到渗透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真正达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

(二)恰当的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讲课要有自己的特色,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深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法指的是教育的中心目的与知识性不变,教无定法则指教师讲课要具有自己的风格。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的学习,我认为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以下三点:

1.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有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营造创新的环境。而创新环境的重点应以提出问题、引导解决为主要手段,这些问题既要新鲜别致,又要富于启发性、挑战性、诱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教师要通过这些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启发他们的心智,使学生享有思想自由。

2.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能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意思维训练和方法训练,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概念、定义的提出过程,启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是发挥开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学生学习就会由盲目而变为自觉,知识由零散而变为系统。这样不仅对知识本身理解深刻,记得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养成课后反思,注重小结。有些学生只顾盲目做题,不研究和总结解题方法,因而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每一道题从分析到解答都蕴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不做题后反思等于只耕耘不收获,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对每一节课的小结是让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记忆,还能增加其推理能力,使学生在回顾、反思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实验教学,突出学科特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1.在实验教学中,要狠抓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它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功。初中化学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技能,探索实验技巧。作为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教给学生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准确表述实验现象、全面分析实验的能力。

2.在实验教学中,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并改进实验,把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变为分组实验,布置家庭小实验等。在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是不够的,如果能改革教法,辅之以生动的实验,创造直观的教学情景,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现状对策

一、目前我国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训实验教材的内容简单、层次低下

财务会计人员要适应因行业、规模、岗位等不同所提出的挑战,然而行业、规模、岗位等不同所导致的差异在目前形势下前所未有地增大了,这种差异决定了学生对会计实践要求是多元化的,但是目前的实训实验教材难以满足这种要求。首先,大多数实训实验教材是关于一般性制造企业的会计,内容常常是给学生一套制造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动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涉及的内容往往只是一个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包括供、产、销的核算,以及成本的计算。其次,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没有涉及,实训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财务分析、纳税筹划等财务分析能力。

(二)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即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学生拿到实习资料后,接着就按要求编制记账凭证,忽略了“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在学生,而是由于教师在准备资料时,就没有准备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判断选择,使学生从观念上就淡化或欠缺了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条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但在会计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内容中几乎不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三)会计实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会计实验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目前各高校会计教师人数虽多,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不少高校中的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在实践教学中,经常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而往往理论知识与实际会计操作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不够真实,脱离实践,缺乏权威性。这种脱离实践的现象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这一方面是现在的会计教师大多数是出校门进校门,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是大多数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四过于偏重会计信息生成实验,而忽视创造性实验

在会计信息生成实验中,主要以单个核算模块为主,注重对账务处理的步骤和各种原始单据的感性认识,对企业经营的其他环节如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业务流程不涉及,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错觉,没有会计岗位意识。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现行的会计实验教学,只是培养了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业务操作技能,而对学生如何利用会计报表的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创造性实验涉及偏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尽管我国的会计教育也已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想、新理念,但几乎没有切实将这一观念贯彻到会计实验教学中。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撰写分阶段、多层次的会计实验教材,完善实验实训教材的建设

实验实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教学质量。为弥补目前实验实训教材的不足, 应撰写分阶段、多层次的会计实验教材。针对本科阶段、专科(高职)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使用不同层次的教材,实验教材既要有广度的不同又要有深度的差别,不同阶段的学历教育目标应有不同的定位。在教材编写上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1)在选择实验单位上,应尽量选择会计机构健全、内部控制良好、业务处理规范、业务类型全面的生产型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和商品流通企业(上市公司)为原型,遴选出具有全面、典型性的业务作为代表。其他行业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业务, 可供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选择使用。(2)在教材内容上,要有前瞻眼光,既重视常规业务又要适当引入会计领域的新观点、新方法在企业应用的典型业务案例,加大案例教学在会计实验教学中的比重,以期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验数据处理手段的兼容性。编写的实验教材在有利于手工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又要考虑电算化会计实验的“接口”。在手工实验的基础上,有利于计算机模拟实验。(4)会计实验教材的编制主体,应要充考虑长期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人员的意见。

(二)强化会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双师型”会计实验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因此,会计实验教师应在掌握现代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和研究会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各高校也可以在本校为会计实验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其接触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的机会,丰富其实践经验,通过实验教师把其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传授给学生,弥补学生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缺乏。其次,多渠道提高会计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安排实验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或兼职,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优化会计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其不但具备陈述性知识,同时“通过实践经验获得过程式知识”。另一方面高校也可采用“请进来”方式,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指导会计实验教学,从而带动会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创新多元化的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群,改革原来单一的实验教学目标

传统的会计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学生对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系统操作,验证所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实验教学目标单一。而会计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它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涉及税收、金融、财政、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学生仅仅学会会计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是不够的,因此创新多元化的会计实验教学目标,已是大势所趋。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实现我国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四)完善会计模拟实验的总结考核工作

会计模拟实验是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上升为理论。通过会计模拟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实验结束后,应要求学生把实验资料装订成册,存入档案,妥善保管,作为一届学生的实验样本,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评定成绩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实验的参考资料。对于会计模拟实验成绩的认定,一般的做法是以考勤和实验报告为依据,这样造成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现象严重。为改变这种现状,会计模拟实验的考核办法应从单一标准转向多元化,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考核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后的总结、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资料等方面,评出优良中差,进行量化,作为会计模拟实验的成绩,记入学生学籍。

(五)解决目前模拟实验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的问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准备的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挖掘。这种有问题的资料不需很多,只要能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即可。同时中,在会计实验教学中,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填补职业道德教育的空白。较长时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已令社会各界对中国会计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产生信任危机,因此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必须改变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做法,通过会计实验教学方式,引入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案例,在本专科学生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

[参考文献]

[1]章新蓉.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2007年12期

[2]林双全.会计实训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7年09期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第5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教学现状;对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严谨性高的学科,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让学生可以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事物,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对于感性思维比较强的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所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现状

1.教师缺乏数学文化教学的观念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大部分教师没有形成应用数学文化教学的观念,他们在教学中还是过于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片面地认为数学文化的内涵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无关,不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为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学生的学习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了盲目地追求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便忽视了对数学文化的教授。

2.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认识不清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过程,其中“学生的学”是主要的环节。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反而觉得这些内容会浪费学习的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期待数学文化融入课堂中,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与趣味,但是考虑到学习数学知识时的难度,他们的信心也就受到了打击,从而使得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出现了瓶颈。

3.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内容过少

教材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载体,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材编排上,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引入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生动形象,而忽视了对数学文化的编排,这也使得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途径过少。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包括他们的数学内在涵养、对数学思想的渗透能力等等。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要将数学文化更好地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讲座、进行培训等,从而使得教师的思想变得全面,使其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进行渗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转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因此,转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是极其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拓展,既不让学生感觉到厌烦,又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从而逐渐地转变学生的认知观念,使其乐于学习并探索数学文化。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应用轴对称的例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著名的建筑,如故宫、天坛、埃菲尔铁塔等;还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蝴蝶、蜻蜓、脸谱、枫叶等,这些美丽的事物会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既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文化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感受到数学美,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其从心底产生对数学文化的探索欲望,转变以往的认知观念。

3.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教材,因此,将数学文化融入教材中可以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就受到感染,更有助于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文化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如,在课本中“认识克、千克”这一节中,就可以加入“乘坐交通工具可以免费携带货物的重量知识图”,为学生介绍“乘坐火车时成人可以免费携带20千克的物品,儿童可以免费携带10千克的物品……”等,这样的资料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千克”的概念有感性认知与理解,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活常识,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还不普遍。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将数学文化教学重视起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转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并在教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文化,从而使得数学文化的内涵得以延续发展,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升,并为师生今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师范院校;书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51-01

《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三字’(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训练”的要求。但在当前,一些师范院校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事倍功半,令人无奈。那么如何使师范院校的书法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入手。

一、书法教学的现状

教育部门一直很重视学生的书法问题,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书法课和书法兴趣班,而教学效果却很难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主要是班主任老师和家长担心练习书法占用大量的时间会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加上练字效果不明显因而不大支持。书法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它主要有两方面构成:书法学和教育学。要求书法老师具备相当专业水平的同时还得掌握教育必备的逻辑学和心理学, 并且从教育的角度引领和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然而事实上我国书法教学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师资力量差,语文老师代替书法老师。(2)书法老师自己的专业水平不高,书法课也就流于形式,督促学生把写字作业完成就万事大吉了。(3)书法老师把课堂当做展示自己的舞台,高谈阔论,自我陶醉,把书法讲得玄奥无比,神秘莫测,而没有站在教育的立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如何教好书法课、为学生答疑解惑。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这些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只有专业课和其他的主课才有资格用,而书法课则是根本排不上队的。

二、书法教学的几点优化策略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教学中首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在不断强化其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书兴趣。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书法本身特有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已故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要使学生的练字兴趣不转瞬 而逝,就一定要将外在不稳定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稳定的需要和决心,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展示、评价交流、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增添信心,获取不断进取的动力。

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传统的书法教学大多是“教师以多示范为主,学生以多练习为主”,这样容易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要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可优化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优化示范。示范是使学生迅速领会书写要领,进行有效练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示范是在黑板上用毛笔或粉笔进行演示,一些学生会受观察角度和距离的影 响而看不清示范,降低学习效率,若使用实物投影则会避免这一不足。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中锋、侧锋的变化不太容易理解,教师通过语言也不一定能把笔墨的变化过程完全解释清楚。但是,通过实物投影的放大演示,就能将笔画粗细、墨色浓淡、线条流动走向等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摩,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书写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大大加深了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实践,练字就事半功倍了。

第二,优化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总结,要比教会学生写出几个漂亮的字更为重要,所以要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例如“江”字,先分析结构,再分析局部和笔画特点:左半边的“三点水”旁,呈弧形排列,形窄;右半边是“工”,形扁,笔画粗细长 短不同。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观察得越仔细,头脑中字的印象就越深刻,书写起来就会比较准确,而且有序的观察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临帖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做到“授之以渔”。

第三,优化练习。书法教学要讲练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课堂练习时,为了解决“学生多,时间少,指导面窄”等困难,可以将学生按照书写能力或者人数分成学习小组。指导时,教师就可以深入学习组中进行难点的再次示范和针对性指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也会在互助互评的学习组氛围中学得更有滋味。

第四,优化评价。评价在书法学习中意味着修正错误,指引方向,是学生最为重视的。但纵观老师的评价,有的是重评数量轻评质量,有的是重评价轻反馈,有 的是重批评轻鼓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因此要及时评价优化评价。

总而言之,要提高书法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丰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中心,不断探索,就能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第7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新郑市中医院内三科,河南新郑 451100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常见症状及各症状的应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总结化疗后常见并发症,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感染、发热、出血、焦虑;护理后干预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后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感染、发热、出血、焦虑等,对患者行各种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166-02

[作者简介] 陈红丽(1982.2-),女,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血液,消化内科方面工作。

目前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多以化疗为主,但是白血病化疗期会有多种并发症发生,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康复[1-2]。该研究2009年2月—2013年2月间选择该院5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常见症状及针对各症状的护理措施,并观察针对性护理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干预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8~78岁,平均(48.6±5.3)岁,化疗疗程7~24 d,平均(14.5±2.4)d;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8~81岁,平均(49.7±6.4)岁,化疗疗程7~26 d,平均(15.1±2.6)d。

1.2常见症状及对应护理方法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感染、发热、出血、焦虑等[3],各种并发症发病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方法如下。

1.2.1恶心呕吐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等)会引起患者消化道不适,使患者表现为纳差、呕吐、恶心等。针对此的护理对策为:化疗前给予患者及家属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严密观察患者进食及呕吐情况,症状轻的可以在化疗前给予患者肌肉注射10~20 mg胃复安,症状严重的可在化疗前半小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8 mg蒽丹西酮[4]。化疗后严格控制患者饮食,不食油腻过甜的食物,少食多餐,并及时排便,对便秘的患者及时治疗。

1.2.2静脉炎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等)会强烈的刺激患者血管,这些药物外渗会使患者局部肿胀性疼痛,严重的会引起组织坏死。针对此的护理对策为:在给药中要合理选择血管,尽量选择大的、远心端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5]。多次给药要交替选择血管,给药过程加强巡视,防止药物外渗。对于已经外渗的患者,要及时处理红肿部位,如局部封闭、更换穿刺血管等。

1.2.3口腔炎化疗过程会损害患者口腔黏膜,且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口腔炎。针对此的护理对策为:严密观察患者口腔情况,定期进行药敏试验和pH测定。规范患口腔卫生,饭前饭后用合适pH漱口液漱口,维持患者口腔pH在正常范围内。对患者饮食加以指导,忌刺激性食物和过硬食物,防止划破口腔内壁。另外以冲击濑口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6]。

1.2.4发热化疗后,患者骨髓在抑制期,感染的概率较大,各种感染会引发患者发热的症状。针对此的护理对策为:在早期可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期可对患者进行分泌物培养等,针对性给予抗生素治疗。且要保持患者周围卫生,严格消毒杀菌,保持空气流通,并减少患者和外部人员和物体接触,积极隔离。另外要特别注意保持患者易感染部位卫生,如口腔和肛周等。对有发热表现的患者可行物理降温,如擦拭身体和冰敷等。

1.2.5出血白血病和化疗都能导致患者血小板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且加上病变细胞对血管的浸润作用会使患者有出血的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此的护理对策为:严密观察患者临床是否有血尿、呕血、便血、皮肤出血、月经过多、颅内压增高等发生[7],对患者讲解卧床的必要性,适当制动。治疗中要尽量避免肌内注射、避免输液不成功穿刺,输注后严格处理针眼。对出血的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救治,如对牙龈出血的患者要压迫止血,对便血的患者要禁食,严重的患者要报告医生行降颅内压、输血小板、输血等抢救处理。

1.2.6焦虑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多数会因各方面压力有焦虑的表现。对此的护理方法为:经常主动和患者沟通,积极的关心和安慰患者并教授各种临床注意事项,将治疗和护理方法、目的告知患者,并及时把患者康复情况让患者知晓,让患者看到自己的病情正在一点点好转。另外向患者讲解恢复良好的病例,增加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1.3护理方法

干预组给予上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1.4疗效观察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感染、发热、出血、焦虑等。满意度获取通过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其中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3.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感染、发热、出血、焦虑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组护理后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后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的造血组织疾病,患者造血组织无限增生的无核细胞会侵入血液并吸附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白血病的化疗治疗中出现诸多并发症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血液专家的难题。消化道不适、各种感染、出血及心理不健康等是白血病患者化疗期常出现的并发症。

该研究结果显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感染、发热、出血、焦虑等,且给予了干预组上述针对性护理方法后,该组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感染、发热、出血、焦虑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护理后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后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均说明了针对性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该研究认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经验为:白血病化疗患者因特殊的体质和治疗环境很容易引起消化道不适、各种感染、出血及心理不健康等,医护人员要积极、耐心、细心的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最大限度的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效果。朱燕双等多数学者也研究指出:做好化疗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化疗药物时静脉护理 ,感染及出血的预防、观察及处理药物毒性反应等护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措施,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和其具有基本相同的研究结果[8]。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者化疗期并发症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并发症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是保证白血病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夏程美,陈雪美.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51-52.

[2]韩冬梅,李静,姜宏春,等.白血病病人化疗的全方位护理效果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842-844.

[3]苏文琼.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70-71.

[4]张萍.急性白血病化疗期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90-91.

[5]章美华,韩黎.急性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观察与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4):2204-2205.

[6]许丽峰,牟桂青,薛艳,等.循证护理学在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口腔炎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939-1940.

[7]李艳辉.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4):202-203.

第8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欠佳,而且道德认识水平低下,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长期负积累的结果。

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必须做到了解其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才能奏效。

一、学困生心理特征分析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理论,学困生的一般心理特征表现为:

(一)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具有社会性较早地介入的特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熟”。他们既不能容忍教师当众批评,也不能容忍教师以恩赐态度或对弱者庇护的口吻对待他们,他们会认为这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这种强烈的成人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出他们内在的强烈的自尊心。可是,由于学困生的言行已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失去了威信,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他们有时就会自暴自弃,自甘落后。

(二)学困生在行动上受自尊心的驱使,常常表现为两种相反的表现:一是冷酷孤独的生活,对一切人都采取回避和恶意的态度;二是冒险行事,往往产生严重的道德过错,不管是哪种表现,都表明学困生有强烈的好胜心。但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差,道德认识水平低下,一时取不到胜利,于是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在不良行为上出风头,来满足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

(三)学困生同样有要求改变现状和急切上进的心理,特别是当外界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如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或换了新老师,或自己做了一件较有影响的好事而受到表扬时,他们常常有改过自新的愿望和表示。但是,一般学生的上进心能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持续起作用,而学困生即使在口头上表示要“坚决”不干的事,而在行动上有时做出相反的事来。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养成了一种懒散、怕艰苦、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他们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往往摇摆不定。这样,一旦发生问题,他们一般不首先检查自己,而是较多地注意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态度,以致忧虑重重、迟疑不决,不能很快地纠正错误,争取进步。因此,学困生在日常学习和行为表现中,从表面上看我行我素,对什么都漠然处之。其实,在他们内心里常常充满着进与退、上与下的复杂矛盾。

二、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教师只有掌握了学困生的心理矛盾发展变化的规律,并耐心保护,精心培养他们普遍存在的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并从实际出发,从育人着眼,因材施教,才能做好深入细致的转化工作。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确立学困生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学困生是相对的,在学困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明。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尽人皆知的学困生,老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教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但在这个班级中,后来恰恰是他们两个,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人物。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困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学困生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我们应牢固树立学困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并创造条件,使“学困生”变为“学优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仅有信念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实践经验证明,学困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正是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学困生的缺点错误是明显的,而他们的优点和长外则往往是少而微、陷而藏的。所以在学困生身上寻找积极因素,就得有点绣花姑娘的工夫,且要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尤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他们要看变,要立足于争,着眼于救,着手于拉,才能把他们的积极因素发现出来。学困生上进的心理现象常常是“一闪念”,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所以发现“苗头”就要及时表扬,使它成为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对于学困生任何一点上进的要求,都要抓住它,扶植它,使它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每一个学困生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能够在学困生身上找到优点,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

第9篇:化妆学习计划范文

摘 要:推进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和便捷化,提高管理效能。文章从加强学校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系,做好教师培训、引进相关人才,做好安全保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等方面研究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52-01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中职学校推进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网络化和便捷化,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和质量。当前,部分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化管理资源与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针对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管理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等几个方面。

(1)部分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在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践过程中,部分学校并没有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仅仅将其作为上面所指派的任务来完成,这就使得这些学校只注重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而不注重信息化软件设施的投入。例如,一些学校根据上面的规定建了许多多媒体教室,但在使用过程中却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教师要想使用则需要学校相关部门逐级审批,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使得一些多媒体教室被闲置。可以说,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是阻碍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

(2)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学校需要大量的软件与硬件设施。从软件设施来讲,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学校需要经常更换相关的软件,这使得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从硬件设施来讲,学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大量的数据库,需要相应的服务器设备,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中职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有些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但是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使得信息化管理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信息化管理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管理人才,现有的一些管理人员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少数信息化管理人才难以应付繁重的信息化管理任务,使得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举步维艰。还有一些教师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穿新鞋走老路,阻碍信息化管理作用的发挥。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

研究表明,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校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系。中职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项面子工程。具体来讲,中职学校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学校信息化管理软件设施的投入,做好信息化管理资源的配套工作,使信息化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二是学校应当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铺平道路。学校要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信息化管理制度在中职学校真正落到实处。

(2)做好教师培训,引进相关人才。在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学校还应当加强相关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适当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使所有人能够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胜任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学校应当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信息化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学校应当根据信息化管理需要,合理制定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使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二是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学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素养考核,考核通过的要给予嘉奖,考核暂时没有通过的学校应当对其进行强制性培训或调离信息化管理岗位。这样,才能为信息化管理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

(3)做好安全保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对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而言,尤其要重视的就是信息化安全。当前网络发展十分迅速,但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并非十分完善。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黑客等不法人员入侵学校的管理系统,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建立防范网络入侵的应急机制。若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遭到不法人员入侵,学校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制止和补救,挽回学校的损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应当重视信息化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做好教师培训、引进专业人才,做好安全保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真正发挥信息化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祯祥.“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