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对交通工程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交通工程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交通工程的理解

第1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CAD技术;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

1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现状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动态性的专业,涉及交通管理及交通工程两个方面。交通系统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的复杂巨系统,其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1]而交通管理工程就是利用工程、教育、执法等手段,正确处理道路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和谐发展。因此,交通管理工程是一个集工程技术与社会管理为一体,兼顾“硬”科学与“软”科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

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创新、重条件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的观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视训练学生的警务执法技能,而忽略对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名卓越的警务人才,不仅需要灵活掌握警务执法技能,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2)资源配置不佳,教学条件有待提高。随着公安院校办学规模、专业数量、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日益突出,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必须随之不断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由原来的大专变为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配套条件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公安院校实习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地市级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但是校内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不佳,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配备还处于初级阶段。(3)课程设计单一,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由于教学理念偏差、教学条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虽然也开设了相关交通工程设计类课程,例如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控制学、交通组织与规划、交通建模与仿真等,但存在单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间交叉融合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对学生决策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停留于理论认识层面等问题。交通管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目前的课程培养体系偏重理论讲授,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实验性和不可再现性,很难在实际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以及虚拟再现的手段,可以为交通管理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CAD技术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CAD(ComputerAidedDesign)技术,又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进行产品和工程的方案设计、解析计算、判断优化、分析评估和详细设计的一门技术。[3]CAD技术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优化评估能力以及虚拟仿真能力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交通管理工程这类综合实践性专业中进行应用,对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两大方面,课程涉及数学、物理、运筹、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基本掌握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创新能力。通过采用CAD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可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时,学生可通过对TransCAD软件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2)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基于自身专业特点,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务人才。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时,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为交警的主要职责就是路面执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CAD技术的引入及学习,可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交通设计、道路工程基础、交通事故勘测、交通仿真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3)提升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内在机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导致了解决方式的复杂与多样。[4]比如在交叉口设计或交通事故勘测中,一般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绘制图纸。这些设计任务的完成,若用手算笔绘,工作量很大,花费太多时间,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若在这些设计中增加CA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基本都输送到公安实战部门,学生所需具备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在专业培养中增加CAD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CAD技术在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中应用

4.1交通事故处理

AutoCAD软件是美国Autodesk企业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及三维的绘图设计,[5]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由于AutoCAD软件操作简单、绘图精确,且提供二次开发环境,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仿真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兼容,在交通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测,绘制精确的事故现场图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目前,交通实战部门人员主要通过现场手绘《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进行存档,绘图过程繁琐且不精确,绘制的图纸不易存档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现场勘测图,如图1所示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图中可清楚详细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时的地点、车辆运行轨迹、碰撞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可以动态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为和各种类型道路交通流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复现交通流的时空变化态势,深入地分析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组织与管理、交通能源节约与物资运输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统仿真对所提出的管控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因此,对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如图2所示为行人过街行为仿真,通过VISSIM软件对设计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图3所示为道路交叉通仿真,模拟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从而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

4.3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交叉通信号配时优化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缓解道路拥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交通辅助技术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与评估,能够有效提升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效率与科学性,并能够进行事前评估与对比分析,更好地为交叉通管理提供有效依据。Syn-chro软件是一款交通信号辅助配时设计工具,并具备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仿真、区域协调控制、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等核心功能。同时,该信号辅助配时软件还具有与主流的交通仿真软件CORSIM、TRANSYT-7F、HCS等的接口,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价值。Synchro交通信号协调及辅助配时设计软件包含Syn-chro、SimTraffic、SimTrafficCI、3DViewer、Warrants等的组件,能够实现交通仿真、三维场景生成、独立交叉口评估等功能。Synchro兼容HCM2010、MUTCD2009等重要的国际重要规范标准,为交叉口的评估与信号优化提供了标准化的辅助决策流程。

5总结与展望

将CAD技术引入到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学生的公安技能培养,为交通警察队伍输送综合型、应用型的警务人才。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育者,应该努力探索新的领域,挖掘新的技能。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软硬件设计条件,将应用和开发结合起来,将CAD技术广泛并巧妙地应用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6).

[2]康君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7-9.

[3]陈明辉.CAD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进展[J].广东科技,2002(5):22-23.

[4]邓明君,秦鸣.谈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交通职业教育,2009.4:16-21.

[5]戴学臻.交通工程CAD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3.

[6]尚守平,吴炜煜.土木工程CAD[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第2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教学优化;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各大交通工程中积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逐渐提升了交通工程的建设效率。然而,在交通工程进步的同时,却缺乏具备专业素质与较高技能的人才,这就需要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

一、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与教学优化的现实意义

交通工程学科中,涉及许多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帮助学生记忆概念,而无法使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如果教师不能对此予以重视,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制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在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建立实验教学模式并对教学进行优化之后,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课程联系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各类技术,如交通工程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工程运营管理等。同时,交通工程专业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这是因为教师在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方案,并将基础知识与综合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丰富交通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与教学优化的措施

在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育模式建立与教学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适应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框架

在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框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层次: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模式、专业技能实验课程模式、综合设计实验课程模式、创新研究实验课程模式;每个层次都要根据学生能力培养方案与应用实践等设置成若干模块。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交通工程基础概念与理论后,逐步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此时,教师就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设计与演练情况,培养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

2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是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基本概念的依托。教师在设计此类课程模式的时候,必须融入一些基础的实验课程作为教学服务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交通学、调查与分析等实验课程。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雷达测速仪或仿真模拟软件等工具,引导学生参与到交通调查实验中,学生在参与实验的时候,教师要细致编排基础实验流程,在各个内容相互关联的情况下,紧扣交通专业课程教学,并且可以与后续的专业技能实验相互衔接,这样才能提高交通专业实验课程实施质量。

3交通专业技能实验课程的设计

在交通专业开展实验课程期间,教师必须重视专业技能实验课程的有效性。此时,教师可以将专业技能实验课程与基础实验联系起来,利用基础实验的理论等,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技能实验教学中,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同时,交通专业教师还要制订专业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交通专业基本技能。例如:交通专业教师为学生设置调查、分析交通数据的实验活动,下发一些雷达测速仪器,要求学生在街道上利用手持式雷达测速器测量车辆的瞬时速度,在测量之后,要求学生将数据录入软件,然后利用软件分析数据,这样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Y语

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专业技能情况,培养学生具备交通工程专业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浩,池秀文,陈先锋安全科学卓越工程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193-197

第3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交通规划;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43-02

1 引言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而实践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延伸和继续,更是将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大学生操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1]。

交通规划工程中既有定量计算,也有对不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在交通规划的实际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现场外业调查取得基础数据,并且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与分析,对于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本专业的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十几个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能够真正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 交通规划实践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交通规划课程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但交通规划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规划相结合,能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实际项目的规划。

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应立足于交通规划的工程应用这一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从应用角度出发,精心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2]。

因此,学生通过交通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应巩固和加深对交通规划理论的理解,掌握基础交通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的方法,熟悉仿真软件的使用和城市交通规划分析的具体内容及步骤,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实际交通规划工程,并能发现和解决规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3 交通规划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多种实践手段结合 内容和要求各异的各种实践手段相结合,能够由浅及深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手段包括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3]。

交通调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中所需基础数据的采集能力,以及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主要进行的是交通流特征的调查、交通基础设施的调查和出行调查等。

软件实习是实践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软件的使用。交通规划常常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因此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4]。通过软件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际操作,交通规划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可以获得提高。

实践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课程设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简化的交通规划项目。学生根据给定条件,结合在第一个环节即交通调查实习中采集的数据,利用所掌握的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和在软件实习环节学习到的交通规划软件,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通规划研究。该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交通规划过程、交通规划模型的掌握,同时由于设计过程中会应用到交通调查实习中的数据和利用到规划软件,也能使得学生对信息采集和软件使用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毕业设计可以看作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汇报,是课堂教学、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实习和课程设计几个教学环节的深入和外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强,因此毕业设计环节可以以校外实习基地或校内科研项目等条件为依托,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复杂的实际规划项目,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交通规划的过程。

可以看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不是独立进行,而是具有紧密联系的,这使得实践教学能够循序渐进。交通调查实习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软件的应用和课程设计重在模型建立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毕业设计因材施教,紧密联系工程。

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交通规划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体系,而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以及学生是否具备了对实际交通规划问题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信息的获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软件的操作能力、模拟和建模能力以及文字说明、图纸表达、口头表达等成果表现能力。

在交通调查实习环节,应要求学生根据调查内容亲自动手设计调查表格,列出调查工具清单等,并且在交通调查实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从方案设计到现场勘查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交予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参与实习并进行及时的纠正知道,这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软件实习环节,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程,设计软件。对于有兴趣和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多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相关软件。

在课程设计环节,除软件应用部分,尽量要求学生手写说明书和手绘图,工程上不容半点儿马虎,严格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严谨的学生。

考评方法的改革 考评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交通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可以采用将理论课程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办法,重点加强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型、设计型习题、案例和项目设计,适当安排一些“无标准答案”的作业,不仅能达到考评的目的,同时也将考试变成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交通调查实习与课程设计都需要分小组完成,对于这部分的考评,不能只注重最终成果的考核,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追踪考核,是否有团队意识,在小组工作中是认真负责还是推卸责任,最终成果的取得是独立完成还是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等等,都应作为考核的标准。对于实习成果和课程设计成果的汇报,采用答辩的形式进行,不仅能在答辩的过程考核学生是否独立完成,是否透彻理解所做的工作,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软件实习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将所有规划软件都学习到,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软件学习或自主设计软件,只要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必拘泥于课程中所讲授的软件。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交通规划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与交通规划教学体系相对应,由交通工程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内科研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组成。

交通工程实验室和计算机房是交通规划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部分。交通工程实验室用来完成交通调查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还可以提供简单的交通模拟场所。计算机房为学生进行交通信息处理、应用规划软件、完成规划实验成果提供条件[2]。

校内科研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是交通规划实践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校内科研基地承担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可以利用交通运输学科现有的科研队伍,借助学科组的交通规划类科研项目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能够接触到实际规划工程的良好的实践环境。

校外实习基地承担交通规划类课程的生产实习任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与交通规划研究所、交通指挥中心、运管部门等合作,建成包括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公路交通等交通规划研究领域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交通规划类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结语

培养应用性人才,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是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根据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交通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通规划过程,基本具备交通规划设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初步的交通规划工程经验,从而使交通规划课程的教学符合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3]。

参考文献

[1]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7(2):5-7.

[2]侯曙光,桑辰.浅析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开放实验的意义[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02-204.

第4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一、经济管理的内涵及其作用

经济管理一词从表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的合称。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建设因为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在进行经济管理与控制时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做出的决策更加的科学。交通工程建设与其他的项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事交通工程建设的人员比较复杂,包括施工人员、设计师等;二是建设施工的地点相对分散,联系不便;三是在技术、资金等的沟通上如果不运用互联网多有不便。由此可见,在工作中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重点是要强调交通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先进性,确保各项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的成本,确保各个工作可以有序地顺利开展,快速地达到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既定目标。

二、大众对交通经济的管理政策参与

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居民可以根据平时的生活和出行经验有效地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和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对于城市交通建设朝着健康顺利的方向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强调大众的参与对于交通工程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交通建设中实施经济管理和控制可以先争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国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在政策的制定的参与程度上远不如西方国家,即使有也是形式主义,这种参与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的,亟需改进。交通工程建设得不到民众的广泛参与,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交通工程建设熟悉度低,有畏难情绪。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与控制途径单一,很多人对于参与这件公共事业的渠道不甚了解,这就严重影响了参与度,影响了人们的热情,间接导致交通经济健康进步和发展。三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与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被官方化,主管方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公众参与的情节,导致公众参与难以实现。

因此,在实际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与控制要增加宣传公众,广开渠道增加公众参与度,增加与人民群众的互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改善大众对交通经济的管理政策参与现状。

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成本的掌控

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每个小环节的失误都将会对整体的工程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投资成本掌控方面。交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工程投资成本的控制一直蕴藏在交通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计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等各阶段都涉及对投资成本的合理控制。在交通工程的计划环节,要对建设投资的每个细节提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对投资成本做一个合理、科学的预期。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工程消耗的各个细节包括人力、材料等进行及时的统计、核算,一旦发现有误尽快做好相关的应对和解决方案并及时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投资的整体平衡。在竣工后还要对本次的投资进行总结,归纳不足和收获,做好收尾工作。只有在各个环节注意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成本的掌控,并作出及时、高效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交通工程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四、交通工程造价审核工作

业主单位要在进行招标工作之前就做好造价审核工作,交通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要想合理地把握造价这个度,就要在每一个阶段和环节落实好交通工程造价审核这项工作。一是在交通工程建设的投资阶段,业主在项目开始投入建设之前就根据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城市的发展态势,作出合理的可行的建设规划。二是交通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交通工程项目的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环节,设计的交通工程的大小、质量都是影响造价的最直接因素。这一环节对于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和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居于建设的核心地位。三是在业主招投标阶段,需要经济管理上的权威的制度规划,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利用之前的经验对交通工程的造价做到合理的控制。

五、交通工程合同管理应实现规范化

(一)要严格审查企业的资质与资格

在进行招标工作之前,业主就应该用严格的审查和审核机制对施工企业有无建设资质进行把关。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施工方施以有效的约束,保证交通工程建设规定按照合同的内容和标准顺利开展。另外,在进行合同审查时要特别注意以下的几方面内容:建设项目和交通工程合同中写明的相关条件是否相符,交通工程合同中的内容是否严格符合法律条款的要求,并且按照法律条款的要求进行制定的;交通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即签订合同的企业,以及实施过程中所规定的技术等级,是否符合国家相关工程建设中规定的标准;交通工程合同里的条款是否完整、有无争议;交通工程合同的相关签署手续是否完备……当然,还有很多的细节不仅仅是体现在合同里,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平时的操作中就落实。比如业主单位在进行工程的招标时,就应该对相关竞标的施工企业的注册资金、企业信誉、财务状况、技术能力等进行详细的审阅和核查。

(二)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做到合理的管理

近年来,我国关于交通建设项目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在合同管理方面提出了《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有关交通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签订合同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文件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在于业主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业主和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法律的有效执行。因此,业主和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业主要结合自身工程建设的特点,认(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真阅读签订合同的具体文本内容和国家颁布的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合同中一些存在歧义的地方进行必要的标注加以解释,以防止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出现歧义,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只有做到这些,不钻法律的空子,依法办事,才能明确双方的权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障双方的合法利益。

(三)业主单位签订合同要做到合同履行的规范

合同的履行在交通工程的合同管理中,是最具有动态性也是最重要和长期的一个工作。合同,就是利益双方就眼下的交通建设项目的一些意见达成共识,并自愿遵守的对涉及双方利益纠纷的一些说明和处理办法的文本保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由于业主单位与施工企业各自的利益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合同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必要的争议时,对于保障双方利益和项目的顺利实施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合同也是业主单位对工程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保障。业主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跟踪工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涉及项目工程量增减、变更相关条款等做好确认工作。对于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以及相关的设备是不是满足技术要求做详细的分析,对于材料的运输定期检查,以保证供应商可以及时地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对于违反合同规定的一些行为要进行认真的核查,并根据合同的条款进行处理,让双方的行为朝着合同的规范发展。

六、结语

第5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17-02

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目标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养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对学生在交通运输综合化、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提高交通运输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水平,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发展重点,也是传统教学体系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需要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目标,以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为载体,提出在交通运输专业的计算机水平创新型培养模式。

国内同类专业非常重视计算机水平的培养,其中,同济大学侧重于应用软件教学,在本科培养阶段普及各类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北京交通大学侧重计算机设计能力,交通运输大类培养方案中,计算机相关学分达到11分。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模式应当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过度偏重管理与理论,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弱、操作能力差的现象。而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在把握基础原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以培养在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改变原有过于侧重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目标,以逻辑原理、专业调研与动手实作多方位能力全面提升为具体任务,启用专题授课式、专业案例式、导入启发式、探索答疑式、评价参与式等多形式的授课手段,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为成为与国际接轨的高素养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人才打造坚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

一、主要改革思路

本文提出的改革思路为,通过逻辑原理、专业调研与动手实作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提升计算机专业相关计算机应用水平。

(一)摆脱冗长的固化理论,以计算机逻辑原理为主线,进行面向实际应用的理论教学

计算机系统涉及的理论庞大而复杂,但作为交通运输专业而言,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多集中在仿真软件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原有固化的理论教学强调大而全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难于把握教学重点,从而深入理解软件的功能、内在逻辑及应用方式。教学中应注意将对理论进行重新梳理,以建立学生计算机逻辑思维模式为顶层目标,从软件的表现形式入手,明确不同软件之间的异同,挖掘内在的联系机理,从根本上理解前台后台软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面向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应用的计算机原理。

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应当首先把握数据库系统、程序开发语言两大主体软件在系统开发中的实际作用。然后,以各项功能的实现为目标,建立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各项联系,明确使用程序语言进行数据库调用的各项逻辑联系,从而明确系统开发的主线。

(二)摆脱单纯的课堂讲授,以交通运输企业需求为对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

计算机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根本目标在于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也是工程技术人才,因此,需要以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对象,开展需求调研,培养学生专业问题的发掘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将本专业相关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课程相关内容主动地形成问题,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去探索、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过程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起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问题求解策略,并形成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

例如,以轨道车站的仿真实验为例,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前往轨道场站进行实地调研,具体分析人流流线组织情况、轨道车辆到况。通过现场实际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设计各类改进方案,建立轨道车站车辆和人流的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实验结果,对比各个方案的效用,择优选择最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科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摆脱传统的纸上谈兵,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摒弃原有枯燥、抽象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合计算机逻辑原理,通过对基本操作技能的导入式启发教学,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形象化操作与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激发探索与创新的学习激情。

除了规定的实验外,应积极激发学生对专业实践的积极性,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参观与实习,锻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实际操作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各类计算机软件,对问题进行模拟、仿真和解决,逐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与运用能力。

二、教学改革方法

(一)专题授课式

由于信息行业发展迅速,传统的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知识相对陈旧。因此,本项目将脱离以教材为纲领的授课模式,启用专题授课的方式,及时更换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教师需要通过项目、自学、参加各类研讨会等方式,密切关注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紧跟学科信息化发展步伐。

(二)专业案例式

以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系统工程项目为案例,对涉及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分析与教授,避免学生因为背景不熟悉而产生“空中楼阁”的感受。除了企业实际项目外,还可大量引入挑战杯、交通科技大赛的实际案例,在丰富教学素材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同行业其他院校的专业水平,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挑战精神。

(三)导入启发式

与通用计算机能力不同,专业计算机知识的针对性较强,平时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导入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将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导入方式,对系统的构架设计、数据库的表段安排、功能的实现方法等重要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与此同时,在同类功能的启发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探索答疑式

在完成基本理论和操作方式的培养后,以现场实例或假设情景为问题,提出高于教学的实现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多方位的信息手段,进行探索式的创新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老师将全程保持答疑状态,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思路性建议。

第6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摘要:交通设计是一门典型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帮助学生明确并完成学习目标。通过持续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对交通设计的悟性。

关键词:专业课;交通设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28-03

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目前处于重要转型阶段的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中国未来发展动力的关键。交通设计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重要课程之一,主要面向道路交通系统及其相关交通系统的特征与问题,以交通安全、通畅、便利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资源、环境及投资条件为约束,对交通系统及其设施进行优化设计。课程具有既关注理论基础的掌握又注重工程实际应用的课程特点。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以往教学中虽然设置了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两部分的教学课程,但两者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在理论教学之后才展开,缺乏关联性。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模式,通过持续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交通设计的悟性,为今后创新性的O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理念

秉承上海理工大学“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结合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将贯彻保障大部分同学熟练掌握并综合应用“三基”知识,并培养同学处理复杂交通系统问题的能力。

1.掌握并综合应用“三基”知识。所谓“三基”,是指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典型案例,力求使基础理论深入浅出,易于理解;通过图表演示,使课程前后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掌握要领;通过教学实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灵活应用所学技能。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了解交通设计主要试图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最终基本掌握交通设计的内核。

2.提供并培养处理复杂交通系统问题的机会和能力。在“三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解决实际中复杂交通系统问题的能力,训练思路,提高核心竞争力。教学主要以互动为主,同学们需要完成给定交通设计任务,在此过程中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疑惑,点评成果。这对于今后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将是一次宝贵的发现、凝练并解决问题的经验;对于想要从事具体技术工作的同学将是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经历。

二、学生学习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有知识、有思想、善协作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1.学生掌握交通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设计流程、考虑因素及技术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交通设计能力。

2.有辨别交通设计优、劣的能力。在现实世界中,交通无处不在,因此辨别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中不断思考和成长。

3.具有面向复杂交通系统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设计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课本中的基本技法往往其适用条件是较为理想和单一的,但现实世界却往往是复杂和综合的,因此综合取舍的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具有使用技术语言进行沟通与表达、独立思考并团结协作克服技术难题的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的认识。(1)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专业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能够用于指导专业实践的系统知识。在这些专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比脱离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可以使学生少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此,实践教学应当在系统的专业理论指导下开展。(2)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论教学结合了具体的专业实践教学,可以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有力地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也为以后的理论应用提供了参考的依据。(3)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知识的二次理解。二次理解的过程,既增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4)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有效手段。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一般通过考试来检验,难以及时反馈。实践教学弥补了这一不足,在教师与学生的反复互动中检验理论教学效果。

2.课程内容及进度设计。针对课程教学理念和学习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学时分配分别为3时和时。为了实现学生有处理复杂交通系统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图表形式,使课程前后知识点的关联性得到直观体现。另一方面需要串联理论知识点与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通过将课程主要知识点体现在一个案例设计中,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布置给学生。整个课程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个小组4―5人。作为综合测试同学能力的作业将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主要内容讲授后布置(第6周),过程中随时与教师交流,在课程第10、15周将有两次集中点评,在授课最后一周以答辩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包括学生陈述环节10分钟和提问回答环节5分钟)。具体课程内容安排及进度计划如表1所示。

四、教学效果提升成效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1.增加学生认知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相融合,让学生能清晰感受到课程学习各个部分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有较为具象的实际体验,从而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必要的,从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参与能提高认同度。通过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相融合,有助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活动化,为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相比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认同度,从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其学习热情。

3.增强学习效果反馈的及时性,促进教学相长。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相融合,通过反复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一方面可使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有持续的清醒的认识,而不是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到了考试前才意识到不足,有助于学生及时地自我纠偏,使学习效果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可凭借学生的反馈重新思考规划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实现教学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五、结论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实践,将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从课堂向课程进行拓展,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两张皮的状况,提高交通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研究成果不仅可直接应用于交通设计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类似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必须通过实践来体现的工科类课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鞍钢,王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与目标[J].国情报告,2009,(12):479-523.

[2]李尚滨,陈永欣,刘英爽.高校排球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3,(12):22-23.

[3]王英姿,熊光晶,康全礼.基于“能力―素质―知识”架构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大纲及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55-158.

[4]赵国平.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27-128.

[5]高维钫.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4,(12):33-35.

第7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 教学模式 自主构建知识 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11-02

引言

我国目前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过分强调教学模式的普适性,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应用缺乏灵活性等。老师需要针对具体的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创新能力。

一、 交通工程类课程体系特征分析

分析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各大高校总结出交通工程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其特征表现为:

图1交通工程课程体系结构图

图2交通工程类课程系统教学模式结构图

(一)专业性强

对于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各大高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也和交通在大土木平台发展起来有一定的原因。而对于专业课,各大高校由于各自强调的方向不同,故存在一些差异,为此,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地域特性提炼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二)实践性强

交通工程是一个由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起来的综合体,实践性教学加强了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它贯穿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具体形式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保证,各高校均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如:金工实习、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除了采用集中实践教学之外,加强学生个人拓展实验教学也很必要,如:汽车驾驶实习等,通过设置若干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方向供学生选择,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兴趣爱好,是符合交通工程类课程培养目标的合理模式。

(三)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应社会需要和学生的意愿,很多高校对交通工程专业划分了不同方向,既有交通设计、交通规划等核心方向,也有轨道交通等特色方向,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也提炼了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身课程设置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辅助学生掌握课程精髓。

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当然,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CAI),能改善课堂环境,提高授课效率,增加教学信息量,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观察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的最终目的。同时,它也带来一些弊端:

首先,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其次,形式冲击内容,使得学生上课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本身上,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l)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l)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3.随机进入教学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l)呈现基本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5)学习效果评价。

(四)模块化教学

按照教学目标及要求,将一门课的章节按照内容分成不同模块,充分发挥每个专业教师的特长,让每位教师主讲一个模块,让学生参与每个模块的学习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交通工程类课程系统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系统要素分析

针对交通工程类课程的典型特点,系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1.研究目的和目标

这是教学模式构建最初的动因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交通工程类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的模式构建也要紧紧围绕该目标。

2.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

这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基础,它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使人们能了解模式的来龙去脉。

3.教学目标

它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的比例及评价标准等;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操作程序

实质在于处理好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程序上的实施;包括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和系统分析。

5.教学策略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措施的总和;不要拘泥某一种方式方法,应根据具体的课程特点选择多种有效方法的结合。

6.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

(二)系统建构

具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四、结语

交通工程类课程系统教学模式的构建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教学的要求:

第一,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专业性及反馈性;第二,发挥教学的主体性;第三,体现学生学科教学素养的建构性,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四,体现学科教学价值的情感性,让学生享受到学科教学课堂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贵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第8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校企合办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办学宗旨,以城轨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培养,它既要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又要体现应用型特点。只有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的融合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对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手段。研究并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践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

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要求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规划一致,既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又必须要有前瞻性。因此,凭借校企合作的良好机缘,很好地利用轨道交通运营与保障企业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专业划分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践教学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可以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2部分。前者主要指各种实验以及与实践环节相关的设备、场地环境等的建设,后者主要指在特定管理指导思想下的相关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和规章制度等的建设。从实践教学的组织及实施的各个环节看,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二者兼顾。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框架(图略),并以此支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2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为适应学校办学定位和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的长远发展,在制定和修改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根据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目前国内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我们始终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大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1专业实验健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有计划地开设示范性实验课程,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实验有与理论讲授无法比拟的优势,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核心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实验的设置要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和与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相联系的主角,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专业知识和有纵向、横向自主扩展与创新的余地。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实践教学模式将是开放式的、有层次的和与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密切配合的。我们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和计划,实验教学分为理论课内实验、独立设课的综合实验和专业课实验。目前,开设专业课实验主要是力学实验、测量实验、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实验、土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和创新实验“钢轨伤损检测技术”。为了给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交通工程专业修建了实验大楼,设立了工务实验室、轨道线路实验室、结构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等实践操作场地。

2.2专业实习交通工程专业依据办学主导思想、专业发展目标,遵循宽泛专业方向,注重实践教学的特色发展途径,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借助与地铁运营公司合作办学的优势,将许多传统校内开设的实践课程设计改为去工作现场实际操作锻炼的实习课程。在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学生除在地铁公司进行真刀真枪演练之外,还可以进行“顶岗”实践,真正达到了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学院聘请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地铁工程师作为交通工程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与实习任务,并在校内指导教师的联合指导下,严格监督、考核和指导学生实习。交通工程专业实习贯穿于4年的培养计划中,按照实习目的和要求,一般分为认识实习、基础课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合作教育4类(表略)

2.3毕业设计交通工程专业将毕业设计划分为4个工作阶段,即毕业设计准备阶段、方案阶段、设计阶段、答辩阶段。为了支持毕业设计,学院聘请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方向,与校外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然后安排学生到地铁公司,在校外教师指导下参与施工、管理、维护等工作,把在实践过程遇到的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等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毕业论文与设计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根据实际任务的要求、自己对资料的掌握、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工作进程。校外指导教师检查学生每周的进程并给出评语,最后由学院专业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完成答辩评审。

第9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经济 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72-01

一般而言,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是财务评价,该评价所采用的指标财务性质比较明显。它按照国家目前的行业规定、价格体系以及财税制度,纯粹的站在财务的角度上,对项目进行不违背当前政策的投资和回报的计算工作。从而对项目的偿债能力、运营发展能力、财务生存能力及盈利能力等进行评价,它评价的主要方向是财务是否具有可行性。第二是国民经济评价,改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以国家宏观角度来看待项目的社会效益,如果不包含项目资金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内部转移支护,而是应用影子价格计算的方式来对工程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社会效益进行计算。该方式主要是评价项目的经济是否具有合理性,因此存在着明显的宏观属性。

一、交通工程经济效益

交通工程与其他工程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是一种国家基础设施,因此它在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它关乎着当地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第一,交通工程其投资具有连续性,该项投资规模较大,而且较为持久,不具有间歇性的作用,如果要保证工程能保持科学合理的进度,就必须要保证资金投入要有规模,并且要连续投资。第二,交通工程收益比较慢,在大规模投资后,经过长期的建设和运营才能取得收益。所以,必须投入较大规模的闲置资本,并作为创始资本。第三,交通工程存在着基础性,交通工程是国家的最基本的设施,其产品和服务能够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提供基础性作用,也可以这样理解,交通工程可以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提供原料产品。最后,虽然交通工程在人们日常消费过程中其作用不是很直接,然而其作用显著。因此交通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体现。首先,交通工程其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的体现主要是在生产领域中。其次,它能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提供直接的经济功能保障。最后,它能给物流资源的调配工作带来许多便利。

二、在交通经济工作中的常有问题

第一,缺乏资金及经营管理人才。项目的开发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如果资金投入不够,那么交通经济也会因此受到限制。资金紧缺,给交通项目的开发带来制约作用,如果筹资的数额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那么整个项目的开发很难取得成效。部分交通项目单位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经营管理者不仅缺乏创新,而且专业知识薄弱。虽然我国目前的交通系统中建设人才较多,但是就经营管理人才来说,简直是屈指可数,这就导致了工作创新能力不足,直接造成了交通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

第二,交通工程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很多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项目是否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这就是客观因素制约的主要表现。施工之前,交通工程就会被严格的论证,然而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除了客观因素,人为因素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首先,交通工程存在着非常薄弱的配套设施。其次,没有严密的管理环节。最后,交通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关系网络造成了工程建设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交通产业缺乏多样性的经济规模,档次不够。交通产业经济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够,难以充分利用,资源配置也缺乏合理性,开发力度不完整,科学发展规划不具有长期性。经营企业存在着财力薄弱、经营无门及资产不优的情况,所经营的产品不具有优势性。

第四,没有完善的政策和管理体制。没有灵活的管理发展体制和开阔的发展思路。交通项目工程受到交通部门的限制,计划经济理念较为严重,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局势,导致很难产生经济效益。

三、交通工程经济评价中资源价值的影响

过去的交通工程经济评价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错误,主要是重视劳动价值,忽略了资源本身价值。工程对资源时空分布进行改变,然而因为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变化,导致资源价值发生剧变。如果在对交通工程进行经济评价时,还沿用这种荒谬理论,会造成给交通工程经济带来错误的评价和决策。

首先,资源价值会对供需矛盾带来影响。如果资源价值以外的因素都不便,市场经济较为完善,此时资源价值在资源供需矛盾中发挥调解作用。也就是说资源短缺时资源价值也会提高。在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资源价值会极大影响到资源供需情况。这就告诉我们,对交通工程进行可行性评价中,预测资源供需情况时,应该对资源本身价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其次,交通工程经济效益评价中资源价值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是治理效益的三个方面,对经济效益中资源本身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能够充分说明资源价值的重要程度。治理后,资源本身效益在治理后的交通改善及节省其他行业成本两个方面得到体现。按照资产视角来看,道路资源作为一种财富,如果道路资源质量下降导致资源资产降低也就是资源财富损失,实际中,如果道路不被治理,其他行业会存在资源浪费情况。我国现在的交通工程经济评价中,没有考虑到路况资源本身价值,因此,必须应用经济杠杆对道路资源进行配置。分析工程是否具有可行性过程中,尤其是大型交通工程,比较多种方案,能够形成更加科学的决策。

四、总结

交通工程关乎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工程的经济效果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避免地自然的破坏。交通工程经济评价要求客观评价工程今后运行时的风险和收益。先准确计算工程本身的投资回报率,再以此为基础,形成投资和周期的偏差。通过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得出交通工程的风险概率。

参考文献:

[1] 李园园,李果.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经济分析以及养护决策优化研究[J].科技视界,2015,(32):296.

[2] 章锡俏,王守恒,孟祥海等.基于经济增长的高速公路诱增交通量预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10):161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