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型工业化最本质的特征,加速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地区)如果能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优势,就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国务院《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和“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信息化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放在了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并作为核心发展手段,纳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优先发展。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特别是随着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市)、郑汴电信同城、“三网融合”等重大项目的逐步实施,信息技术必将快速普及,信息化渗透全局、影响全局、服务全局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彰显。另一方面,物联网、云计算、数字电视、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赋予了信息化全新的任务和挑战,也进一步拓展了信息化应用空间,全省信息化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扩需求、创优势、解瓶颈、惠民生”工作大局,坚持“整合、应用、共享、安全”,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核心,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为主线,加快资源整合和互通共享,催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深入推进“数字”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一)顶层设计,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统筹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统一标准规范。推进资源整合,建立和完善应用与共享机制,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核心任务,优先推进两化融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三)政府引导,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规范信息化管理,推进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四)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根据实际需求,区分轻重缓急,急用先行,重点突破,分步实施。
(五)综合防范,安全可控。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加强保障能力和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对重要信息网络的掌控能力和重点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四、重点工作
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新型城镇化,抓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郑汴电信同城。积极争取国家对郑汴电信同城的政策支持,协调、开封两省辖市政府及全省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研究制定郑汴电信同城总体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做好相关技术准备,全力推进郑汴电信同城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推进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和光网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智慧中原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9.5亿元,重点打造智慧通信基础设施覆盖和通信枢纽中心建设工程,开展强政、兴业和惠民智慧应用试点示范。促进传统电信网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发展,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无线宽带城市,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和业务模式,普及无线城市应用,使无线城市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物联网应用等互动聚合的平台。实施光网城市工程,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城乡宽带接入能力和宽带普及率。实施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提升工程,推进3G网络向乡镇延伸,实现3G网络覆盖到所有乡镇。
三是推进三网融合。推进市国家级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加快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扶持三网融合业务发展,加快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系统建设和宽带网络升级改造,不断探索业务合作模式、商业模式。建设三网融合省级集成播控平台并初步具备接入能力,加快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改造,提升数字电视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数字电视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四是推进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中国联通在豫建设数据处理中心,提升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
五是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验室,实施现代工业、精准农业、交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工业生产管理、节能减排物联网应用,形成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业企业。围绕粮食核心区生产安全,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实现重点农区风、光、水、肥、病、虫、害等数据的采集和农业生产环境的自动监测。普及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应用,扩大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范围,提升交通运输和管理水平。
(二)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信息服务业提速发展
一是建设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加快推进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建设,完成年度计划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推动洛阳形成全国呼叫服务业基地。
二是发展物联网产业。鼓励和扶持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气体传感、轨道监控、电力电网传感和无线射频技术产品产业化,力争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三是推进物流信息化。指导推进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我省已有物流企业资源,提供物流信息查询、会员服务、智能配送、货物跟踪、位置服务等,为构建中原现代大物流产业体系提供条件。
四是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普及市民卡、数字证书推广应用,推进网上商都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信息等重大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商贸流通、医药产品和移动支付等电子商务发展。
五是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鼓励无线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研发,以应用创新和催生新技术,形成技术与应用相互推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扶持网络增值业务发展,不断提升基础网络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三)围绕“两转两提”和改善民生,抓好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一是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各市、县(市、区)要大力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并和省级网络连接,形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统筹规划网络资源,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依托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建设国家政务公开试点和省信息资源共享试点,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建设和完善2个平台和6个重要信息系统。建立省级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推进省级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推进人口管理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水资源管理系统(一期),初步建成省级和部分市级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金农工程一期,完成两个数据中心、六个应用子系统和一个应急平台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应急指挥、环境自动监测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4个系统,不断深化应用。
三是抓好4个惠民信息工程建设。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建设,建成省级卫生综合业务信息监管系统。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普及医院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实现预约挂号、智能分诊、远程会诊、远程探视等功能。完善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异地报销。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搭载金融应用,融合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功能,扩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建设全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年底覆盖人群2000万人。加快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住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管理部门及房屋登记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联网,提高住房保障管理水平。实施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提升工程。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省市两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普及推广12316“三农”服务热线。
四是抓好融资担保、土地监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信息化系统,建立担保机构业务实时直报制度,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完成“金土”一期建设任务,启动“金土”二期工程,建立耕地保护监控系统,建设土地、矿产和地质环境等基础数据库。加快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整合全省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资源,形成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四)围绕产业升级,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工作指导。制定出台“两化融合”指导意见,编制“两化融合”指标体系,实施对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定级。增加《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标比重,加强产业集聚区软实力建设。
二是抓好试点示范。抓好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和14个省级试验区建设。筛选确定10个产业集聚区作为示范,规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建设引领作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助推工程”,抓好100家“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试点。
三是抓好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建设。依托“招商网”,完善具有特色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依托现有网络资源,建设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开展咨询、联络、审批、洽谈等网上业务。在此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信息平台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
(五)围绕信息安全,抓好管理和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落实三项制度。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严格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开展信息资产普查。落实信息安全检查制度,依据《省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导方案(试行)》,扎实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与测评。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二是建设两个中心。完善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设产品测评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室和信息安全通报平台。建设省政务信息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开发数据库和业务管理系统,初步具备容灾备份功能。
三是加快建设两个支撑体系。制定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依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设省、市、县三级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协调作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加强、充实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的力量,强化其统筹规划、调配资源、制定政策、督促检查等职能。成立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健全工作机制,为省政府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推进顶层设计
依据信息化顶层设计要求,制定《省电子政务—年建设规划》,按照“统一传输、三级中心、多个终端”的要求,科学设计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支撑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尽快形成规范、统一、集约化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
(三)完善政策措施
积极开展信息化政策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省信息化办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在审批涉及信息化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时,应征求省信息化办意见,做到专业和综合的统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工作监督,适时对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落实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信息化责任目标考核,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推动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四)强化资金保障
要进一步强化对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信息化的资金保障,确保专案内容落到实处。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两化融合、电子政务、社会领域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我省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集团财务管理; 财务信息化; 实施方案
从会计电算化到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不过短短二十几年,财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各企业开展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各类问题浮现,特别是集团公司,下属分子公司多、行业跨度大、管理链条长,会计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使得推行财务信息化困难重重。
同时,集团财务管理应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营运资本决策以及对它们的日常管理等内容,集团只有实施有力的财务控制,才能实现对其成员企业的实质性控制,集团的经营管理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而财务信息化是保障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重点,提出解决的方案,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总体架构入手,集中规划分步实施。着重探讨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的实施步骤。
一、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重点
(一)财务核算模式的选择
大多数集团企业只采用单一企业型财务核算软件,把重点放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上,集团真正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单一企业型财务核算软件无法实现集团财务数据集成、资金收支监督和集中统一管理,难以满足集团对下属分子公司的集中控制和实时管理需要,难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所谓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根据管控需要对各成员单位实施不同控制模式,进而达到集团管控目标的财务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打破各下级单位独立账套的模式,借助标准化管理,最终要实现各产业单位数据的逻辑集中,形成支持多个会计实体的一套账模式。各下级单位的数据遵循上级公司统一定义的标准和规范,既有助于集团标准化管理的实现,又使得各下级单位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使得各级管理者能够更加便利的汇总分析整个集团公司的数据。
变单一企业型财务核算模式为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不仅需要细化财务软件模块功能的设置,而且需要在管理制度上得以保证。
(二)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选择
大多数集团总部与子公司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品牌不一,同一品牌版本不一,还有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开发了与财务软件结合紧密的业务系统,这些都增加了整合信息化工程的难度。
同时,不同的财务软件供应商专注擅长的领域不同,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经验各异。就目前活跃重庆市场的财务软件公司而言,只有用友软件公司有实施大型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但放眼全国,情况又不相同。
财务信息化系统应具备以下要素:
1.统一的标准管理平台
软件提供标准管理平台,系统所使用的所有编码,都通过标准平台统一管理、统一、统一申请、统一生效,通过标准管理系统,实现各项会计核算标准编码体系在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严格一致与共享,从而规范了下属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了财务数据的可靠性、规范性和口径的一致性。
2.多组织架构核算体系
软件应采用“责任中心+科目+辅助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整个企业一套账的核算模式,做到分级管理与集中核算的有机接合,既可以提供总体的完整的包含全部实体的会计资料,又可以区分不同法人实体、纳税实体、会计实体提供相应的会计资料,会计数据一目了然。
3.完善的内部交易处理机制
软件提供统一的交易平台,集团各公司间交易的数据被提交到统一的交易平台上,信息不仅服务于数据录入方,也为业务对方所共享,实现了下属单位间交易的及时确认、及时结算、自动对账、自动形成下属单位的记账凭证及集团公司的抵销凭证。实现内部交易“逐笔确认、实时抵销”。基于交易类型的定义,对确认通过的交易,自动生成抵销凭证;直接通过账务数据汇总实现多层次、多口径的汇总和合并报表的编制。
4.统一的报告与分析体系
软件提供强大的报表数据功能,可以方便地输出企业需要的各种正式的报告,自动形成各层次、口径的合并报表,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开发不同的公式来生成报表。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利用数据仓库等数据展示工具进行多维分析,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5.开放式系统设计与数据安全
可以与其他软件(ORACLE、SAP)预留接口作数据交换,在报表分析中提取数据使用。同时实施双机热备、防火墙、数据加密、数字证书、客户认证及权限管理技术等安全技术,确保数据安全完整。
6.二次开发与系统维护
软件供应商能根据公司具体业务发展需要做二次开发,换代升级以及对日常系统维护作及时有效响应。
(三)专业人员的配备
大多数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具备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仍需对财务信息化系统软件操作使用进行相应培训。同时,应考虑为每个公司配备1到2名专业的技术维护人员,可在现有的财务人员中选拔培养作为兼职的技术维护人员。
在财务信息化实施合同中应明确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培训方案,以及系统维护人员配备等细节条款。
二、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
建立集团会计核算报表子系统;建立集团实时监控及授权审批的资金管理子系统;建立集团财务过程控制管理的预算管理子系统;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支持子系统,最终实现财务、业务及控制、管理、决策等信息大集中、大融合、大流转,提升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总体架构(图1)
三、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二)前期调研及软件供应商的选定
(三)具体方案确定、分步实施(表1)
1.集团会计核算子系统
集团统一规范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将信息系统建设到三级,实现逐级实时监督与反映。通过对财务、业务的适时查询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更为及时、科学、合理的支持依据。(图2)
2.集团资金管理子系统
通过电子流程审批、授权网上支付,加强集团资金的实时监督与控制,最终实现“资金池”,集团资金自动归集、限额下拨。(图3)
3.集团预算管理子系统
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其中:事前通过预算编制下达控制财务收支额度;事中着重以加强对超预算支出事项的警示和控制为主;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考核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图4)
4.决策支持子系统
适时财务数据的门户展现和财务指标预警为起点,结合会计核算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预算管理子系统建设,及时对集团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图形或表格式分析,及时提供财务指标预警、集团资金状况、预算执行情况、重大财务事项的报告(如合同到期提示、款项收付提示)等相关便捷运用与展现,实施全穿透式查询与分析,建立全面综合的决策分析系统。(图5)
5.辅助子系统
实现财务数据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等数据的无缝联结,达到数据跨部门共享的目的;实现资本运作档案、融资管理档案、基本建设率;实现档案的电子化查询与管理,进一步加强投融资及基本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国家及上级部门财经法律法规、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电子化查询与管理,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实现重要财务信息的多渠道(包括移动数据平台)及时展现,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数据支持。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许多原来无法逾越的困难,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因此,财务人员应该一方面研究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财务管理相融合;另一方面,在完成结合过程之后,要不断研究,发现解决信息化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系统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ERP;方案决策
一、引言
传统会计工作采用纸质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因纸质载体的局限性,会计信息往往出现数据信息滞后、准确性差、工作繁重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瓶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共享提供了可行性条件。现在企业考虑的已经不是应不应该信息化的问题,而是采用何种方案实现信息化的问题。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所有制性质不同,行业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会计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也不相一致。如果盲目跟风采用一种所谓流行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往往是匆匆上马,半拉子工程。如ERP系统(英文名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现实实施过程中,出现一部分企业成功,大部分企业失败的结局。这也就是为什么推行ERP过程中,少部分企业成功(ERP厂商大力宣传的典范),而大部分企业不成功的原因(ERP厂商避而不谈)。
ERP是一套强大的管理软件,更是一种管理思想理念,但绝不是企业万能的救世主。ERP在编程设计,还是实施运用过程都展示了强大的高科技含量,但是否能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那就要有待商榷。面对铺天盖地的ERP厂商的诱人宣传,往往使企业决策层产生人生上的错觉,只要上了ERP,万事迎刃而解。导致在一些属下将管理的不善归咎于企业没有ERP的情况下,在ERP供应商的销售团队具有煽动性的营销策略下,企业决策层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一股脑的匆匆上马,也必然导致了不久的匆匆下马。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精力,管理没有上去,管理的不善又有了新的归咎——ERP的运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上马ERP后,操作人员抱怨,怎么比以前工作还有麻烦出错率还要高的原因。
二、如何选择会计信息化方案
首先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大体方向。如是一家小型企业,完全就没有必要去上一套大型ERP系统,会计工作可以让记账公司代记。如是一家中型企业,拥有了一套管理系统,但还不完善,建议还是把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后在上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ERP中小企业版。在中国ERP只是一个管理软件,还没有升华到一种管理概念的境界。如是一家大中型企业,管理相对规范,庞大的数据信息使企业的一线数据处理人员疲于奔命,那么建议贵公司应选择一套与本公司相适应的完整意义上的ERP软件。
三、如何对ERP进行选型
(一)自己主持研发工作
自主研发通常有两种方案:
1.企业独立开发。企业技术资金雄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本身拥有一个强大的研发队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可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特别是财务人员的技术素养的提高;二可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开发出来的软件也能很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拥有自主产权。缺点是:耗费人力,耗用资金多,开发风险高。
2.联合共同开发。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强强联合,消耗本企业物力人力比自己独立开发要少,风险比单独开发小。缺点:耗用人力,耗用资金也比较多;没有独享知识产权,企业内部信息也比较容易外漏。
(二)购买成型的ERP软件
购买成型的ERP软件一般有两种方案:
1.企业管理模式与软件接轨。企业管理模式与软件接轨就是根据现有ERP各模块的功能,改进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ERP的需要。此方案在所有ERP开发方案中属于开发成本最小的,风险也是最小的。缺点:需要对企业现有的流程进行改造,管理模式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内部阻力很大。很多以前总结的工作方法不能使用,新的方法短期内无法形成生产效率。
2.ERP各模块与企业现有的管理相接轨。软件开发商根据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对自身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费用开支与人力投入相对于上面的方案花费较大,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较多。真正运行时可能出现系统故障,特别是各模块(财务与仓库,财务与生产,仓库与生产)之间,表与表之间出现同一经济业务数据不相符的情况,处理起来相对麻烦。优点:在实施过程中阻力相对较少,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对软件可很快上手,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变化不大。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选择ERP厂商,是选择国内厂商还是国外厂商,选那一家公司的产品。国内厂商本土经营,水土相符,售后服务应当说有所便利;国外厂商技术先进,但容易出现软件与企业日常管理脱节,出现水土不符的现象。售后服务也可能出现问题,虽然宣传在国内有分公司,但其实为商,今年签了合同,明年还不知道什么情况。选择ERP厂商还要针对其专长领域,各模块的功能。不是综合能力强,就是那里都强。有的ERP厂商擅长做生产企业,有的ERP厂商擅长做外贸企业;有的ERP厂商擅长做生产模块,有的ERP厂商擅长做财务模块。通俗来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选用一家ERP软件,并选择该家ERP软件下的模块。原则就是“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实用第一位”。
综上所述,企业考虑实行会计信息化系统,并非网上传言:“上马找死,不上等死”的结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对合理方案,是成功的第一步;选择错误方案,一步错步步错。所以对于企业最高决策层考虑的问题应当是如何选择方案,而不是如何实施方案,如何实施方案是信息化实施小组所考虑的问题。
(1)对信息化有一定认识,但程度较低。目前,我国信息化管理程度、标准化整体水平相对偏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不同产业的物流信息较分散、封闭“,信息孤岛”现象随处可见,企业各自为政,难以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能和实际价值。(2)网络营销没有和物流完全接轨。一方面物流仅仅作为网络营销的末端结构,没有真正地融入网络营销中,另一方面在物流工作环节中,网络营销作为媒介的工作量不大,使得信息化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地施展。(3)专业设备和技术研发缓慢。标准制定和新技术应用的相对滞后,使得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的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的能力不足。
2网络营销下物流信息集成化方案设计
物流管理是综合采购、仓储、运输、配送、营销等方面的管理,采集这些管理活动的信息,并通过信息集成,实现物流信息化。
2.1采购信息化
信息化采购将转变企业的传统采购形式,它是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它有缩短采购周期、节约采购成本、实现信息共享等优势,是现代采购业发展的方向。信息化采购比一般的电子商务和一般性的采购具有更多的概念,它不仅仅能完成采购行为,而且能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有效地整合了企业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了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采购信息化首先要实现采购部门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要建立内部管理系统的平台,为外部采购提供支持。采购内部管理系统把采购员的采购单作为现实中的各种单据,在采购流程中通过对采购单的提交、审核、跟踪等信息的采集,实现信息的集成,便于管理者监察采购单的完成情况。采购单的流通减少了以往纸质化的浪费,省去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了信息的流通质量,且减少了因为人工传递而产生的错误。外部采购信息化在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展开,具体表现在:(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采购活动不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B2B平台上网上办公,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让信息交流更加透明化、实用化、数字化,使采购活动更有效率。(2)电子商务使得采购流程更加简化、实用,省去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业务的错误率,通过数据分析和化解,不断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和集成,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通过系统和多种采购方式的实施来优化采购活动。如框架采购、竞价采购、网上团购等来加强采购管理,降低物资的采购价格,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采购周期,实现“零库存”。
2.2仓储管理信息化
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调剂余缺、平衡供求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物流管理中仓储环节的信息化至关重要,因为仓储信息化水映着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没有仓储环节的信息化,“零库存”就是空中楼阁。建立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对仓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储存、分析和交换的综合系统。仓库管理中存在诸多环节,通过RFID电子标签在货物收货、分类、上架、拣选、库内加工、盘点,一直到出库。货物在库的每个环节都在仓库管理信息子系统中获取工作指令,而每个环节把变动的信息情况及时回馈给系统,完成“信息监督”后及时备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传输给操作者,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仓储信息化表现在:(1)仓储企业计算机的使用率在80%以上,计算机管理应用的领域广,不限于几个主要业务,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条码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普及和RFID的大规模应用,RFID技术在整个仓储管理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3)自动化技术设备在大中型企业仓储中规模化使用,主要是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储存设备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货物的分类、存放、拣选、包装等方面都实现自动化。
2.3配送信息化
配送的信息化是配送中心减少运输成本,加强在途物流监控的重要措施。公路配送的信息化设计以及调度指挥系统的建立成为关键,因此要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运输信息网络,才能够让整个公路交通信息及订单信息进行集成。在EDI技术不断成熟、GIS系统不断完善,客户对于配送信息实时查询的需求不断加大。完善追踪信息化手段、实时地监控系统成为现阶段配送发展的问题。这里用“3G”技术对运输管理进行设计。“3G”即GPS全球定位系统、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3G”技术对在途物资做到时刻监控,确保物资的安全及流通速度。其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由安装在车辆上的GPS终端接收卫星发送的车辆位置,同时由车辆终端采集系统采集当前车辆的诸如行驶速度、油量、运输货物等信息,经由无线通讯网络将这些信息发回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将位置和状态属性信息匹配在电子地图上,能直观地显示车辆的相对位置。当GPS车载终端接收到GPS卫星定位数据后,自动计算出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坐标,由GPS传输设备将计算出来的位置坐标数据经车载终端处理后,经GSM通信机发送到GSM基站,并经该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运输管理系统,然后经解码处理,将收到的坐标数据及其他数据还原后,与GIS系统的电子地图相匹配,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显示车辆实时坐标的准确位置,服务终端可以在网上进行车辆信息的收发、查询等工作,在电子地图上可以清楚而直观地掌握车辆的动态信息(位置、状态、行驶速度等)。同时还可以在车辆遇险或可能出现险情时,进行各种必要的遥控操作。“3G”技术是运输配送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物流公司,对货运车辆的监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车辆、司机和货物的安全;(2)对车辆(货物)位置和状态的及时掌握;(3)及时与车辆进行信息沟通;(4)对车队进行远距离的操控;(5)对司机行驶时间监控。所有信息汇总到物流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的处理分析,实现运输配送的信息化管理。
2.4营销信息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在营销中引入信息化营销的理念,对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化营销系统。据统计,营销信息化建设的市场规模保持快速的增长,2012年达到了31.8亿元,2007年-2013年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接近20%。建立完善的营销信息化系统,使企业能更好的与市场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加快信息的流通和集成,有利于决策者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营销信息化系统下,设有营销准备系统及营销实施系统,其下属还包含各类子系统,共同完成整个的营销环节。其营销信息化系统优点如下:(1)营销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中,帮助企业及时与客户沟通,时时掌握客户需求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顾客管理子系统,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演练,分析出适合各种顾客的营销手段和方式;(2)针对不同的客户做方案设计并调研,可以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3)营销决策子系统对复杂多变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使决策者能把握市场脉搏,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四个子系统(采购信息化、仓储信息化、配送信息化及营销信息化)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提供决策信息,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3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改进的建议
尽管目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物流信息化道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本文的设计方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水平。发展物流信息化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采购,仓储,配送,营销等环节,整合相关领域的信息资源并进行集成,这样才能最大化地节约成本。(2)物流环节业务流程要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这对整个信息的整合和流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将集成的信息进行共享,使整个物流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契合。(3)加快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抓住网络这一重要资源,发展物流环节的渠道多样化、网络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有利于目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集成。(4)物流信息化建设要选定适合的方向。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走精细型信息化道路,大型物流企业可以搭建顾客为导向的核心业务系统。
4结语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为宗旨,以提升各类农资经营主体诚信理念、营造农资市场诚信经营环境为目标,通过实现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数据化、购售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1、创建农资实名销售和农资实时监管平台。利用省厅统一平台,采用电脑购销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县级平台和信息库,对农资购销信息进行管理,提高农资监管效率,提升农资监管水平。
2、实行农资商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由农资批发公司将其经营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名称、规格、有效成份、批准(许可)证号、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产品实物照片)在农资监管信息平台进行登记,农资监管部门对登记信息进行核对审查,发现不符合规定产品,告知农资批发公司不得销售,并及时进行处理,把好农资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
3、实行农资商店POS机管理。农资进货、销售和商品库存管理都使用POS机作为管理工具,农资商品进货时进行入库登记,登记内容为备案登记的信息和该批商品的生产批号,销售时进行出库登记,登记信息内容为商品信息和农资用户(种养户)信息,农资商店的进销信息通过网络自动上传到农资监管信息平台。
4、实行农资用户实名制管理。对购买农资的农户,由农资商店进行实名制登记,将农户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主要种养类别、种养面积进行登记,并发放农资会员卡,实行实名会员制管理。
三、实施步骤
1、2011年上半年,拟制方案,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调查摸底,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库和产品信息库,确定试点网点。
2、2011年下半年~2012年,在省厅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实施后,组织相关实施网点经营者进行培训,购置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确保运行畅通。
3、验收总结,通过对试点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考核,分析存在问题,为完善系统和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结累经验。
四、工作要求
关键词: 刑侦; 信息化建设; 刑事犯罪; 信息采集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0?0056?03
Research on scheme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UN Chun?zhi1, TANG Zuo?xia2
(1.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 China; 2. Shangqiu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the criminal offenses in China trend to technicalization, intelligent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moder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mode,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mission in China must base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urveillance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has reinforced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awareness, improved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ed th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ases, improved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ases, and enhanced the security of handling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ases. The research has a positive meaning for promoting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 China.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deep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0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刑事案件数量猛增、种类繁多、群体性强,同时犯罪嫌疑人使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高科技来作案、作案手段升级等。面对新环境下的刑事案件,传统的刑事案件的打压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刑侦工作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用信息化、智能化、隐藏化的手段来打压刑事犯罪案件,建设一个完善的刑侦信息化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更好地推进刑侦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今后的刑侦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刑侦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公安部提出的“金盾工程”,我国的刑侦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无论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施,还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都在不断地进行完善[1]。在刑侦信息化平台上能够共享和有效利用数据和信息,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案件的侦破效率。
刑侦信息化建设为公安系统的实践、公安机关内部的管理、公安对社会治安的管理、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
刑侦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着对刑侦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应用意识不强、信息化应用机制不完善、信息采集质量不高,信息研判能力弱、民警的积极性有待发挥,信息化实战能力不强等问题[3]。
2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功能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以及网络平台需求分析。下面分别介绍功能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以及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为了能够满足刑侦系统的需求,刑侦信息化系统需要满足以下4个方面的功能需求:
(1) 现场勘察功能。现场勘察功能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重要功能,主要包括的功能有查询、添加、删除、更新、统计等功能。查询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所需勘察案件的查询;添加功能主要是用来实现对勘察案件的添加;删除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勘察案件的删除;更新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勘察案件信息的更新;统计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勘察信息的统计,同时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4]。
(2) 受理登记功能。受理登记功能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关键。该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的登记,主要包括添加功能,查询功能,删除功能、更新功能,信息统计功能等。查询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已经受理案件的查询;添加功能主要是用开实现对刑侦案件的添加受理;删除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的删除受理;更新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受理信息的更新;统计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信息的统计,同时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5]。
(3) 仪器设备功能。仪器设备功能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辅助功能。该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仪器的管理,主要包括了添加功能,查询功能,删除功能、更新功能。添加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仪器的添加;查询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仪器的查询;删除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仪器的删除;更新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对刑侦案件仪器的更新[6]。
(4) 物证档案功能。物证档案功能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该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物证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了添加功能,查询功能,删除功能、更新功能。添加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物证的添加;查询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物证的查询;删除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物证的删除;更新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对刑侦案件物证的更新[7]。
2.2 安全性需求分析
由于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特殊性,因此平台上的数据都具有高保密性,这就要求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再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还要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以便刑侦信息化平台具有较强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在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安全性需求:
(1) 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为了增强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系统的容错能力,以便能够保证在出现不合法输入、系统掉电、非法操作等情况时保证刑侦信息化平台信息的完整、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运行环境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了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要求运行的环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主要包括防火墙的安全、网络的安全、数据的安全、用户权限的安全等。
(3) 系统运行具有较强安全性
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主要是指逻辑层面和物理层面的安全。逻辑层面安全性能就是指刑侦信息化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能力来阻止非法入侵;物理层面安全性能就是指刑侦信息化平台要具备数据备份功能[8]。
2.3 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刑侦信息化平台上的数据量大,并且都是机密数据,因此在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网络的网络带宽和安全性性能,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网络平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的高性能
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用户比较多、操作比较频繁、程序复杂,为了能够保证每个用户都能够准确无误、实时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就需要网络有较高的性能,网络能够支持数据组播功能,具有QoS技术,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刑侦信息化平台[9]。
(2) 网络的稳定性能和可靠性能
为了能够满足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整个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网络设计需要满足可靠性、稳定性、高效性等,以便保证刑侦信息化平台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避免出现延误工作的现象。
(3) 保证网络的安全性能
由于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特殊性,因此平台上的数据都具有高保密性。这就要求网络建设的过程中保证网络的高安全性能。如果刑侦信息化平台遭到网络病毒、黑客的而已攻击,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数据被窃取,那么出现的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为了保证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网络设备要具有阻止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功能、ARP功能、反ARP功能、ACL控制功能以及MAC+IP+端口绑定功能等。
(4) 保证网络QoS性能
在刑侦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实现对刑侦事件查询、对案件查询、对数据查询、对案件侦查、视频会议等,这些功能对网络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网络资源,需要为不同的服务功能定制不同的优先级别,以便能够更好地保证刑侦信息化平台不同服务的流畅和网络数据的正常传输[10]。
3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先进性、高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保密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以及结构化设计等原则,以便使得刑侦信息化平台能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较强的查询功能、一定的扩展能力、以及较强的兼容性。刑侦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刑侦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拓扑结构
刑侦信息化建设平台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主要采用了J2EE技术、XML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负载平衡技术。根据刑侦信息化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以及网络的实际规模,本论文设计的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刑侦信息化建设的网络架构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核心交换机选择H3C S5500?EI。接入交换机选择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更强的网络管理维护和安全接入策略的H3CE系列的安全智能交换机,上行到核心交换机采用千兆[11]。网络出口设备选择H3C SecPath U200?S UTM。
4 结 语
本文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深入地研究了刑侦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刑侦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了刑侦信息化应用意识、完善了刑侦管理机制、加强了刑侦案件信息的采集、提高了刑侦案件信息质量、加强了刑侦案件处理的安全性,对推进全国刑侦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英]杰瑞・莱特克里菲.情报主导警务(警察学译丛)[M].崔嵩,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 KOOPS Bert?Jaap. The shifting balance' betwee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privacy [J].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03, 6 (3): 380?403.
[3] ELSNER Beatrix, LEWIS Chris, ZILA Josef. Police prosecution service relationship with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 2008, 14 (2): 11?22.
[4] 刘久华.信息化建设在刑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1):9?11.
[5] 魏中礼,马丽霞.刑事侦查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6] 李蕤.信息化语境下侦查工作模式的转变[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3):80?84.
[7] 周志涛.信息网络在刑侦信息工作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刑事警察,2008(1):38?40.
[8] 何.信息化侦查中的程序控制与公民信息权保障[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50?52.
[9] 刘建国.侦查信息化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010(20):42?43.
[10] 王守宽.侦查信息化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3):50?53.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本校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有意注意时间短,集中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而且使学生学的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智能化用电;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
【分类号】:TG333.7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用电荷载量不断增加,为有效与我国不断增长电力需求相适应,我国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被拓宽,针对当前情况下,我国能源利用状况呈现日趋紧张的局面,电力系统也面临了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对当前我国多样性的电网能源以及电力荷载的不稳定性,传统的电网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化需求,为了有效对这些复杂电能供应需求,以下,笔者简要就我国智能电网用电信息化的发展加以探究。
一、智能电网的基本框架
为有效与我国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相适应,我国相关的电网公司势必会加快对其进行相关的改革,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是集信息化、自动化以及互动化为一体,对于有效避免大范围内停电现象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实现能源运输以及运输模式的转变,对于有效保障电网的正常和安全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能源运输方式从运煤逐步转化为输电,目前远程电能输送对于能源的有效解决极为重要。我国的能源供需之间并不平衡,资源分布与人口分布之间存在也有着较大的不平衡性,西部地区人烟稀少但是资源却极为丰富,东部地区人口众多但是资源却相对贫乏,远程输电的模式的应用,有效实现了从输煤到输电的能量转换。
为了有效与我国巨大能源需求相适应,需要保障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尤其是接入一些可以产生较大电量的大型风电场以及太阳能利用场地等等,目前我国的现阶段电网结构不尽完善,尤其是对一些风能、太阳能的大规模引用会对导致电网安全性的下降,因此,这就需要需要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智能电网的系统。
智能电网的建立主要是保障我国的用电安全以及电网的正常运行,通过对用电安全以及电网安全生产产生的问题加以合理的分析和解决,我国电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自主创新为宗旨,推动特高压电压的骨干电网建设,协调各级电网的发展,实现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对于智能用电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借助智能控制的手段进行管理,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以及变电、配电等多个环节,优化当下电网的不足之处,保证电网运行中的经济高效以及清洁环保。
二、智能用电信息化方案设计
(一)面向智能配用电环节的全方位通信体系
配电通信网建的一个重要原则和宗旨是“光纤通信为主,宽带无线通信为辅,多种其他通信方式作为补充”,在配电通信网建中要遵循以上原则和宗旨,在操作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施工行为,保障配电通信网络平台的“一体化和全覆盖化”目标,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借助通信网络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发展,实现电网管理的多媒体化,对于配电宽带通信网的建设,需要建立建设相关的智能化系统,实现集中抄表、配网自动化的智能化管理。
(二)用户内部智能用电系统
用户内部智能用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网关和用户入口,来有效把用户之间的智能电器与智能电表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做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可以及时的将电网的需要、需求及时反馈给广大用户,进而促使用户积极的参与电力市场的相关实践。智能用电系统包括智能电表的应用,智能家电的使用以及用户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电源,可以使得在市场中运作的用户局域网更加的灵活和方便。智能电表是用户室内重要的显示仪器,可以有效对电价、系统运行、用户用电量以及用电的成本和最佳用电方案等相关的用电信息,这些信息的存在,不仅可以有效使用户深入了解基本的用电情况,也可以及时根据电力市场的需求和趋向来合理的调整用电习惯,科学的调整用电模式。智能电表的应用,是有效联系电网与用户之间的纽带,电网侧对负荷指令的控制,可以利用智能电表这个传播途径,并在用户能量管理系统系统中加以显示,用户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对用户的家用电器加以合理控制。
(三)信息计量系统
信息计量系统是综合用户与电网二者反馈的信息加以整理和采集,达到对双方状态进行及时传互的双向通信系统,对于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计量系统而言,主要包括电网使用方的智能终端电能表显示器,数据信息采集集中器以及对双方信息交互传递的网络。
智能电表是一种集编程、存储能力和双向通信交互传递于一体的较为先进的计量仪器,在使用中,可以对其时间建个进行设定,进而实现测量和存储电量、功率以及电压等计量值的目的。此外,还要完善数据管理系统,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是一个拥有内置数据分析的数据库,如果可以与信息计量系统互相配合使用,那么电表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储存工作则会更加精准和规范,进而与其他系统达到交互的目的。
结语
面向智能用电信息化的方案设计不仅有效与我国逐步增长的用电需求相适应,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电能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笔者衷心希望,以上关于对我国智能用电信息方案的设计能够被相关负责人合理的吸收和采纳,为更好的协调我国用电需求方与供应方之间的矛盾奠定基础,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障我国广大用户的利益,更好的为电力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苏立.面向智能用电的信息化方案设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25:59-65.
[2]刘旭生,何颖,吴润泽,闫广华,张富春.面向智能电网双向互动信息服务的通信组网方案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23:78-82.
[3]李祥珍,刘建明.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电信网技术,2010,08:41-45.
一、基础网络建设
年新建15个无线基站,实现行政村无线网络覆盖率95%;新建7个3G基站(略)。
二、惠农手机投放
按照《专题研究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第62期)要求,年内向未使用手机的农村居民和农民工投放3万台惠农手机(详见下表),投放所有手机终端均印有惠农终端标识,手机资费可选重庆移动分公司主流资费。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
年底前,政务信息化平台(政务易平台、百事易平台、务工易平台)在39个乡镇100%覆盖、培训、使用,完成企业信息化平台(商贸易平台)5个(涉农企业优先),在年11月底前建成信息化示范乡镇、村、涉农企业各2个,确保进入年全市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县。
四、园区信息化
建成四个工业园区远程视频监控和管理、远程视频会议等信息化应用平台。重庆移动分公司在年10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计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报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县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开展组织实施,确保年11月底前投用。
五、资金投入
根据《专题研究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第62期)精神,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资的原则,由企业投入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用户适当承担一部分,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县财政年内预算100万元,补贴全县信息化体系建设;县经济信息委、农委、发展改革委争取落实市级专项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一是组建机构。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成立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和信息员。二是加大宣传。重庆移动分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乡镇、村信息员培训,县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并积极向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