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型企业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次调研内容以该课题组设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问卷”的问题为主,由该课题组发动各方资源,尽可能多地联络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关人员,采取填写调查问卷、现场面谈、电话QQ微谈等方式,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
通过一年多的调研,该课题组整理出32家代表性较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分析这些问卷及其他方式采集到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分析研究了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措施获得的效果以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为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问题,探索出适合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用性较强的融资路径和创新模式提供了直接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融资;调研
一、企业基本情况调研
企业基本情况与其所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因此,该部分分析我们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对应其他基本情况数据进行分析。
1.企业生产情况调研结果及分析
(1)发展阶段与生产情况数据统计(单选)
(2)企业生产情况调研结果及分析数据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山西省的发展情况总体良好,压缩生产的只占到总调查企业的9%,联系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的疲软,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最新创立,有三分之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扩大生产,充分反映了科技型企业的朝气和活力,反映出我国科技水平及应用能力的普及和增强,同时也从侧面显示了国家和各地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举措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2.企业资金状况调研结果及分析
(1)发展阶段与资金状况数据统计(单选)
(2)数据分析
相对于以上生产情况的数据,资金状况数据非常的统一,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处于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一例外的面临资金状况紧张或一般的境地。这与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融资困境的现状相一致。具体来看:
①一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在创业期,也急需尽可能扩大市场,增大规模,资金紧张在所难免。但同时也由于市场较小,只要战略得当,经营成本与生产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发展步伐有计划有策略,也可将资金短缺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②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资金紧张比例较大,说明了成长期企业在此阶段正处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在加速扩大、规模也急需扩张,因此所需资金也较多,如融资不畅,就会造成资金紧张和短缺现象。在此阶段,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一般都不会出现资金富裕的情况,除非是暴利行业或该企业有强大的资金后盾。
③如果说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都有合理的资金紧张的理由,那么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就有些不太正常了。因为成熟期企业一般的市场与生产量都已定型,即使扩张的话也是有战略计划,有充分原因,有合理财务预算的扩张。即使现在经济状况不太好,但也应该有一些资金宽裕的企业。但数据显示,被调研的处于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情况并不乐观,资金宽裕的没有一家,紧张的却占到近一半。这已不能用被调研成熟企业较少来解释,再联系创业期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隐约可以看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在何种发展阶段,资金不足都是让他们头疼的一个焦点问题。
二、企业融资情况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同小异,因此为方便起见,在此部分分析中我们不进行具体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划分,而只以相关问题选项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
1.资金来源渠道结果及分析
(1)资金来源渠道数据统计(多选)
(2)数据分析
根据上表统计,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获得的融资中,银行贷款与自筹资金所占比例最大。具体来看,自筹资金是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达到银行贷款的要求后,企业最期望的融资方式还是银行的贷款,其主要原因就是银行的利率较低。而民间借款和其他融资方式只是企业在紧急情况或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在调研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获得过财政投入,可以想象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的资金支持力度仍然严重不足。
另外,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数据以外的一些信息也非常重要:一是民间借款的比例可能远远大于调研数据,因为各种原因,企业并不愿意透漏自己申请并得到过民间借款,更不愿意透漏借款的额度。二是企业首选银行的原因,利率低是一方面,另一个主要方面是银行收贷收息的方式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是正规和温和的,并且很多时候企业贷款之后或无法按时还款时,会得到银行的一些合规或不合规的帮助,如为企业进行理财规划,提供资产处置、应收账款处理的建议,延长贷款期限,续贷或倒贷,为企业寻找短期还款资金等。因此,在可行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
2.贷款困难情况分析
(1)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数据统计(多选)
(2)数据分析
该问题反映的是在企业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遇到的难点,例举的四个难点都有30%以上的比例,说明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多点多面,贷款费用、额度、条件、服务都可能成为企业的不满意之处,非常充分的说明了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贷款当中的无奈和无助,也反映出金融机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落后于他们的需求,也或者根本没有设计出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3.融资目的调研结果及分析
(1)融资目的相关问题数据统计
(2)数据分析
81%的被调研企业将扩大规模和拓展新市场作为融资目的,反映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尤其在目前经济疲软,很多企业压缩生产和市场的情况下,科技型企业的表现尤为亮眼。也充分说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充满潜力和活力。而“补充流动资金”用以维持和扩大生产;“引进开发新产品”用以升级技术和产品,都可作为“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的辅助和支持选项,从而获得较高的选择比例。
4.融资环境中涉及的主要机构的作用分析
(1)相关问题数据统计
(2)数据分析
在企业来看,首先,政府和银行对融资环境的改善是决定性力量,政府制定融资政策并指导相关机构的努力方向,银行是实行具体融资办法和行为的主力军。因此,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依然需要政府和银行这两大主力的进一步行动。
其次,一般来说,选择政府起到“重要作用”和“有作用”的企业,都是从政府行为中得到过益处的,78%的比例让人惊喜,在众多融资研究还在不断为政府提出各项建议的同时,山西省以科技厅为主的政府相关部门在融资环境改善方面所作的努力,已不知不觉中取得了成效并得到了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同。至于还有部分企业认为政府的作用不大或没起作用的原因,这并非全是对政府在此方面行为的否定,没有在融资市场融过资,没有关注过政府政策的企业都可能作出此种选择。总体看,山西省政府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还是起到很大效果的。
5.企业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期待分析
(1)相关问题数据统计
(2)数据分析
①在企业希望政府努力方向的选项中,除了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没有企业选择外,其他8项措施企业都有所指,表明政府在此8项上都有所欠缺,都有进一步优化改善的空间。至于哪项是企业最迫切和最希望政府努力之处,因数据量较小,还需进一步的信息和数据加以分析。
②最能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选项中,“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进而提高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动产质押普遍化”可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的难题;“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放贷的金融机构”,或更进一步建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这样的专业性金融机构,能够深入专一地研究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特点、风险特征,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贷款流程和贷款产品,从而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这三项措施无疑是从根本上入手解决融资困难的的长效举措,必然得到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致认同。
③小额贷款公司在现实中的确以其灵活的贷款条件、简便的贷款流程解决和帮助了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高额的贷款成本和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又被中小企业所诟病。并在“希望政府努力方向”的选择上将之排除。
而担保公司在具体操作中所设的担保条件,其实并不比商业银行宽松多少,因此,也不被中小企业所亲赖。“自然人放贷合法化”在现实中早已因许多变通和类似方式的开展而普及,对企业来说并无太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也未入选。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调研数据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科技厅等政府部门及商业银行为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可。但同时也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战略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社会相关各方在解决他们的融资困境方面还可以有一些着力之处,由此入手,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作出针对性改革和完善的措施,使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1.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不足之处
(1)在融资环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自身经营方面存在的不足
①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了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期望快速抢占市场,增大利润,为此不惜付出高额融资成本。但未来充满的不确定性,其技术的非高端性很可能使其陷入更深的资金旋窝。
②在融资渠道上,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不深、探索不够,对很多支持政策和融资产品也疏于了解,习惯以最熟悉最简单的方式获得资金。错过了许多适合于自身的更好的融资方式和机会。
(2)有关各方在融资环境建设上的不足
①科技厅作为山西省科技发展的组织管理机构、政策制定者、科技型企业的代言人,其在融资环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帮助的力度还需更强、普及面还需更广、落实也需更加具体。
②商业银行的确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不少努力,比如科技银行的建设和相关银行贷款产品的推出,但现实操作中贷款的准入门槛和灵活性仍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在此方面不能只以风险控制为借口,因为同等条件下,民间借款却成功介入其中,并成为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第一渠道。
③P2P、众筹、风投等看似丰富的融资路径与方式,在贷款额度上、筹资期限上、客户选择上、资金介入方式上相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仍有诸多限制,或不被企业所认可和接受,因而从此类融资方式中获益的企业并不太多。
2.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提出如下的一些建议
(1)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切不可走一步看一步,不顾成本的盲目扩大规模。而应认真分析资金的来源、融资的渠道和方式、可筹集的资金额度和成本,并据此制定灵活性较高的企业发展规划。
(2)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应在企业信用,与商业银行沟通上花大力气进行建设,为将来从商业银行融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科技厅为主的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与措施上进一步针对化、具体化。在相关投资、交易、服务场所设立专业的科技企业平台,在财政上为重点科技企业争取更多资金,在孵化项目上普及更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咨询和帮助。
(4)各商业银行应抽出专业人员、设立专业部门或机构深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产、经营、产品上的特征特点,详细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所在,在产品创新、流程设计、风险审核上开发出更适合他们的服务与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201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经营发展最主要困难中排名前五项有人工成本上升(72.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6%),缺乏人才(47.8%),社保、税费负担过重(47.3%)和资金紧张(42.1%)。
94.2%企业人工成本上升
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完成的一份调查显示,2010年有9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人工成本比2009年末更高。2010年5月份以来,31个地区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薪资调整。浙江、广东、上海最低月标准工资相对最高,分别1310元/月、1300元/月、1280元/月;按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排序,天津和福建居首位,均为11.6元/小时。不仅如此,员工正常薪资也普遍上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于6月16日发表的《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显示,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有87.5%的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尽管如此,全国仍有将近30%的中小企业存在用工缺口。浙江调研报告中,温州调查的855家企业有74.5%表示用工较缺。调查显示,参与调研的中型企业中有38.1%难招到熟练工人;如此认为的小型企业经营者占49.6%。这比2008年的情况要更加严重。
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占76%
《调查报告》显示,47.3%的企业认为“税费、社保等负担过重”是当前企业经营发展的五大困难之一。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统一比例税率33%,相对偏高。德国企业所得税税率25%,澳大利亚28%(5年内降为21%),英国、日本和印度30%,美国平均税率为22.75%。与此同时,很多国家为扶持中小企业而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如日本、泰国和卢森堡对小企业销售额的税率分别为0.3%、1.5%和1%。而据媒体调查,中国东部某省2008年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分别为28.64%和32.79%,而大企业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为14.59%。中国税收资料调查显示,2008年,纳入调查的中小企业缴纳流转税15003亿元,占总比重的86%;缴纳企业所得税4952亿元,占总比重76%。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13%
2003年~2010年的调查数据发现,四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资金“紧张”。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从银行贷款或从民间渠道筹资,融资成本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达80%。工信部6月份的《2011年工业经济春季运行报告》指出,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造成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不断上升,其中,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尽管融资成本高,但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仍要大得多。《调查报告》显示,65.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从银行贷款困难,仅6.1%认为不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银行因无法准确衡量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而选择对其贷款申请持谨慎态度。从国外的情况看,美国征信业已经成为一个年销售28亿美元的行业,日均查询200万次,每年提供10亿份信用报告。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6月,我国征信系统仅收录1520万户企业信息资料,企业征信系统日均查询量只14.5万次。中小企业更是尚未形成征信体系全覆盖。
【关键词】小微企业;营销风险;成因
一、小微企业概述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2年7月4日于中国政府网站上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于工业企业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是: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由于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减少,加之小微企业大多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弱,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小微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危机与挑战,概括起来是:两难、两高、一低、一差。两难是融资难、招工难;两高是成本高、税费高;一低是企业管理水平低;一差是市场营销能力差。因此,分析小微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探讨其成因,对于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微企业面临的营销困境与风险
(1)重销轻营。小微企业的经营思路相对单一,多是以自己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内从事非固化经营。例如小型的LED电子屏制作公司,通常由一个工程师出身或有丰富行业经验的老板加上几个雇工及财务人员构成。他们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营销的职能往往由老板或有社会关系的企业合伙人承担。因此,多数小微企业的营销现状表现出一种“重销轻营”的特点,老板的个人决策大于市场分析,没有专门的营销机构,对于自身的发展没有科学规划。(2)营销观念滞后,脱离自身实际。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小微企业管理者仍然持有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理念,更有不少认为广告及推销是确保销量的主要方法。另外,部分小微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盲目照搬,这种落后的营销理念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一个瓶颈。在目前的经济市场,商品供大于求,客户需求及其满意度逐渐成为营销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有些中小企业仍以产品而非客户为中心,盲目生产,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使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许多中小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从自身的实际生存环境出发,加大了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3)品牌意识弱,认知存误区。很多小微企业主认为品牌建设是大企业的事情,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很多时候,小微企业能否由小变大,由小变强,关键就在于经营者思维的出发点:做质量,做品牌的企业,往往最后能成长起来。(4)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目前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营销管理人才,营销团队整体水平低下,团队成员配合意识淡薄,制度、政策不规范造成业务人员激励不够,造成营销渠道冲突不断,营销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优秀的销售人才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中小企业缺少优秀的营销人才,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支付或不愿支付对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费用。(5)营销渠道建设困难。营销渠道关系到企业的优胜劣汰,也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建设营销渠道时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营销渠道成本过高;二是网店和传统渠道商之间的冲突;三是渠道管理反应机制缓慢,无法及时执行营销战略或反馈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尤其是出于初创时期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筹资不畅、融资困难等问题,客观导致企业在市场开拓销售渠道的建设、促销、广告宣传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销售业绩很难有所突破。
三、小微企业营销风险的成因分析
首先,笔者结合自身认识,对小微企业面临营销困境的原因提出了个人看法,又查阅期刊文献、小微企业调研报告,学习了专家学者对此的观点,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现概括如下:外部重要因素:小微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融资难、招工难,成本高、税费高的困境,疲于应对,无法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营销,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内部本质因素:一是营销观念落后。在市场分析、产品生产、定价销售方面的营销管理与营销策略都无法满足市场与企业的要求;二是家族式经营模式为主。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差,市场适应能力弱;三是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不强。签订合同随意性较大,严格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意识不强,贪图小利而忽视劳动法律法规,用工不规范,导致劳企纠纷不断。
近几年,国家对小微企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政策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想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营销观念,改善经营模式及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与诚信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江苏小微企业调研报告[R].2012.03
[关键词] 网络营销 玩具企业 金融危机
一、引言
1.江苏玩具企业概况
江苏玩具企业总数近500家,直接从业人员20多万,其中生产型玩具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2008年江苏口岸累计出口玩具2.4亿美元,居全国第四位。玩具生产企业集中分布在扬州、盐城、南通、苏州和南京等地,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苏北一些乡镇,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江苏玩具企业99.7%以上为中小型企业,资金相对薄弱,外贸依存度很高,85%以上的玩具销往欧美等地,内销所占比重很小。同时,企业主要是“贴牌生产,代客加工”。“好孩子”是唯一的省级名牌。江苏玩具企业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价值链末端,利润主要来源于微薄的加工费。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陡增。
2.金融危机困局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厂――合俊玩具厂和俊领玩具厂2008年10月15日倒闭,江苏玩具企业感受到了危机的严酷性。国际市场需求急剧减弱,据海关统计,2009年1至2月我国出口玩具金额为8.5亿美元,同比下降17.1%。据《江苏省玩具行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江苏玩具企业订单普遍下降20%以上,极少数企业已经停业、倒闭。
二、网络营销破解金融危机困局
1.网络营销对玩具企业的重要性
玩具企业利用网络营销能够开拓市场;能够减少订单和销售的中间环节,及时得到消费者的反馈;网络营销所需的建设及维护费用低,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减少市场壁垒;能为中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提供平等的机会;网络营销有助于企业建立品牌。江苏好孩子集团平均每年会投入大约400万左右的费用来实施网络营销战略,注册了20多个与企业、产品相关的词汇,在互联网上编织了一张无形的营销大网。
2.江苏玩具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分析
江苏玩具企业的决策者们还没有充分清晰认识开展网络营销的紧迫性和现实性,金融危机的来临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机遇。
(1)条件分析。我国目前有2亿8千多万名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江苏网民数为2084万人,具有巨大的消费群体。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建设了“校校通”工程,使全国90%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网络本身的娱乐特性也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寓教于乐,利用网络驾驭玩具进行网络营销是大势所趋。
(2)营销关注点分析。网络营销不仅仅是建一个网站,在百度竞价排名和在阿里巴巴投广告。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要从理解网络营销环境、确定网上目标客户、选择恰当的网上产品、做好网上产品的定价开始,建立并推广企业自身的网络营销平台。
①细分网上市场,确定目标消费者。网上市场可以依照玩具类别来划分,如婴幼儿玩具、学龄前玩具、儿童玩具、成人玩具、益智玩具、教育玩具、家居饰品等,进而对于每一类玩具的细分市场进行消费者定位。嘉裕玩具有限公司的“飘飘龙玩具”在投放网络市场前进行了准确的市场细分,将客户群定位在网络消费的主力军――20岁左右的女性,销售业绩说明其市场定位是准确的。
②网上玩具功能定位。网络上出售的玩具产品其功能要在充分调查消费者的基础上来确定,这是企业拓宽网络市场的基础。“飘飘龙玩具”定位于玩具和家居的结合处,在玩具中它是家居化的,在家居产品中它是玩具化的,该玩具自投放市场以来获得了年轻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③网上玩具定价。玩具企业在目前产能过剩、确保工厂继续开工、维持生存的条件下进军网络营销,玩具的定价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玩具价格的低价位是网络营销对抗传统营销的压倒性优势,定价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竞争、促销等。
④网络营销平台。玩具企业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有两种途径:在第三方平台上建自己的网上商店;建立企业独立的网站。
第三方平台如淘宝网个人商铺不收费,淘宝商城用户按店铺等级收费,费用最高为每个季度1800元。尤其适合于资金、技术实力比较弱的江苏中小玩具企业。但这类网站没有独立的域名、空间,公司、产品的信息量少,网上商店缺乏个性。企业独立的网站需要企业有较强的人才和资金实力,初步投资大。
⑤网站推广。玩具企业网站建好后要不断推广,推广方式如购买关键字和竞价排名。搜索引擎能让企业网站获取最优的排名,使营销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更适合资金薄弱的中小玩具企业采用。
三、建立玩具业网络营销新对策
1.建立玩具业网络营销情报系统
江苏省玩具协会应当考虑建立玩具业网络营销情报系统,从行业协会的角度不断地及时收集各种关于营销环境日常发展情况的信息。从而为本省玩具厂家提供准确的营销信息,使它们掌握新情况,取得市场营销的主动权。
2.开展一对一对营销、满足国外用户个性化需求
江苏玩具业厂家应该将网络营销的中心放在实现一对一营销上,为每个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Web 挖掘技术,企业能够分清拥有相似属性的每类客户,给每类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3.交叉营销分析
江苏玩具厂家要通过交叉营销来发现现有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满足其需求而实现销售其他多种服务或商品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网站要根据客户现有购物篮中所选的玩具,挖掘出客户可能感兴趣的其他玩具,并主动推荐给客户,从而实现交叉营销,提高企业销售额。
4.积极开展网络团购
江苏玩具生产厂商或分销商通过网络团购主动提供价格优惠和优质服务,能够取得大宗合同的订单,使玩具购买者的弱势地位变为主动,进而调动企业自身的活力。
5.玩具供应商制定一个合理的退货价格
总之,玩具业供应商自身对抗金融危机风险要着重以下几点:(1)转向国内市场销售,但我国缺乏完善的玩具产品认证制度;(2)自主创新出品牌为主,贴牌为辅;(3)发展职能、广电等附加值高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4)开发系列玩具,如成人玩具、高科技电动玩具、智力开发类、教育玩具类等;(5)增强产品配套能力;(6)出口产品紧盯所在国的法令门槛;(7)政府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下江苏玩具企业的困境和开展网络营销的条件,剖析玩具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过程,对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借鉴。相应提出五点新对策,即:建立营销情报系统;个性化营销;交叉营销;网络团购业务的开展;主动制定退货价格。这些对策的有效实施将会使江苏玩具企业顺利度过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高寿凯:《江苏省玩具行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C].2009年
[2]戴跃强:《江苏玩具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M].2005年
[3]海关总署:《2009年02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C].customs.省略/publish/portal0/tab400/module15677/info161564.htm
[4]肖 伟:《中小型服装企业B2C网络营销模式应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6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难 担保 信用
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解决劳动人口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融资困难始终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界关注的焦点。笔者从企业自身和外部其他角度入手,就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借鉴。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趋明显。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始终未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源性融资比重过高
内源性融资指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结果所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受我国中小企业建立及发展特点的影响,内源性融资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它所具有的自主性、原始性、成本低等特点,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的立足之本[1]。根据温州2010年中小企业融资调查,被调查的396家中小企业中,43% 自有资金在80%以上,25%自有资金在50%~80%之间,32%自有资金不足50%。由此可见自有资金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比重过高。但是,这种融资方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外源性融资非常困难
外源融资指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自身以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这其中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发行股票等。
企业希望向银行贷款,但却常常面临向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一般信用不高,银行出于降低风险和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或者对贷款做出各种限制,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变得十分困难。
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门槛过高。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第一,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第二,最近3年各种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或者是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收额累计超过3亿元;第三,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第四,最近一会计年度期末无形资产占企业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第五,最近的一个会计年度期末不存在未弥补的亏损;第六,企业对国家的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同时满足以上六个条件,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难度很大。
(三)中小企业的融资费用较高
企业的融资费用由筹资的费用和利息支出所构成。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一般不会得到优惠的贷款利率,反而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更高的贷款利息,这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据2011年浙江省的一份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大型金融机构所给出的综合融资成本是不低于15%,若是低于这个数目,就不要谈融资[1]。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采用保证和抵押两种担保方式,中小企业为寻找保证人和抵押的物品,往往要付出相对大企业更多的担保费、资产评估费等费用,否则就不会有人愿意为其提供保证或抵押[2]。较高的融资费用把大多数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企业自身原因
1.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起点低,在人事管理、经营模式、财务管理等方面大多不完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首先,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科技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承担的一项调查显示:抽样调查的156家中小企业工作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共4235人,占所调查企业全部总工作人员数的9.6%。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竞争力不强。其次,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经营模式或者是合伙的经营模式,权责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缺乏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再次,许多中小型企业会计机构不健全,财务信息质量不高。为了降低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审核比较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难度。
2.可用担保物少。现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通常采取抵押和保证两种担保方式,而银行通常接受的抵押物是土地和房产。中小企业本来就经济实力不足,无力缴纳国有土地出让金而无法获得土地使用权证。因此,即便拥有自建厂房,也无法作为有效财产来抵押。如果用租赁厂房抵押,则有物权障碍。如果用机器设备等作抵押物,因变现困难等原因,银行一般不接受。
3.信用低。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起步较低,规模较小,资产较少,并且企业的诚信观念和履约意识不强,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还款能力差、恶意举债、转嫁风险等不良现象[3]。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出现问题后,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进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而是千方百计拖欠、逃避银行债务,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或贷款变得非常谨慎。
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201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经营发展最主要困难中排名前五项有人工成本上升(72.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6.0%),缺乏人才(47.8%),社保、税费负担过重(47.3%)和资金紧张(42.1%)。
94.2%企业人工成本上升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判断、评价和建议》显示,2010年有9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人工成本比2009年末更高。其中,中小企业尤为显著,参与调查的中小型企业有将近95%都表示人工成本明显增加。2010年5月份以来,31个地区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薪资调整。浙江、广东、上海最低月标准工资相对最高,分别为1310元/月、1300元/月、1280元/月;按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排序,天津和福建居首位,均为11.6元/小时。不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员工正常薪资也普遍上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于6月16日发表的《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显示,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有87.5%的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尽管如此,全国仍有将近30%的中小企业存在用工缺口。浙江省的调研报告中,温州调查的855家企业有74.5%表示用工较缺。参与企业调研的中型企业经营者中有38.1%认为,比较难或者非常难招到熟练工人;如此认为的小型企业经营者占49.6%。这比2008年的情况要更加严重。
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占76%
调查显示,47.3%的企业认为“税费、社保等负担过重”是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五大困难之一。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统一比例税率33%。从国际趋势看,近年来各国普遍调低公司所得税税率,如德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澳大利亚为28%(5年内降为21%),英国、日本和印度为30%,美国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分别为15%、18%、25%和33%,平均为22.75%,均低于我国现行税率。与此同时,很多国家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如日本、泰国和卢森堡对小企业销售额的税率分别为0.3%、1.5%和1%;并制订高免税线标准,德国、爱尔兰、希腊和意大利规定的免税线为年销售额12108美元、48273美元、7984美元和14825美元。与此相对的是,据媒体调查,中国东部某省2008年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分别为28.64%和32.79%,而大企业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为14.59%。中国税收资料调查显示,全国国税、地税机关共调查各类纳税人75万多户,其中纳入调查的中小企业有638884户。2008年,这些中小企业缴纳流转税15003亿元,在流转税中所占比重达到86%;缴纳企业所得税4952亿元,所占比重为76%。2008年个体经营者纳税额占全国总税收的4.82%。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13%
2003~2010年的调查数据发现,四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资金“紧张”。其中,中、小型企业中的35.7%和40.4%均呈现资金紧张的状态;流动资金紧张的分别占31.0%和37.8%。而大型企业资金相对宽裕,仅有22.8%显示资金紧张,18.6%有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要缓解资金状况必须先改善融资环境。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来已久。中小企业自身和金融体制的不足,使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过高,经济效益受损。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从银行贷款或从民间渠道筹资,融资成本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达80%。不少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使国有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1.65%,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5.40%,如果是担保贷款,加上担保机构平均2~3个百分点的担保费率,企业承担的融资成本将更高。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贷款利率水平也明显有差异。调查结果显示,62.3%的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同时,有13.6%的大型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而小型企业仅为2.5%。调查还发现,超过20%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付出规定利率之外的额外费用“很多”或“较多”,明显高于大型企业。而多数地方民间融资月利率更是已高达4到6分。尽管如此,2011年企业专题调查发现,过去3年有近2/3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选择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
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虽然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但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要大得多。调查显示,65.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从银行贷款困难,仅6.1%认为不难。造成这一状况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银行因无法准确衡量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而选择对其贷款申请持谨慎态度。从国外的情况看,美国征信业已经成为一个年销售28亿美元的行业,日均查询200万次,每年提供10亿份信用报告。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6月,我国征信系统仅收录1520万户企业信息资料,企业征信系统日均查询量只有14.5万次。其中中小企业征信情况更差。到2009年10月底,全国采集、更新中小企业信息195.7万户,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提供查询354万多次,其中商业银行查询227.6万次,8.1万余户中小企业获得贷款13413亿元,还有15.9户中小企业由此取得了银行授信意向。
70%的企业认为行政环境需改善
企业经营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宏观调控之下,因此政府行政环境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尤为突出。根据企业对2010年当地行政环境的评价,有70%左右的企业认为当地的执法环境、政策公开性、审批程序简化程度等指标均在一般程度以下,有待完善。超过5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行政机关的公正性和执政效率一般,约26%认为“较差”或“很差”。在以上各项相关评价中,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的评价值均相对最高。
从2001年至今,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经过多次清理,已经从4000多项减少到2000多项,删减了一倍。2010年,内蒙古取消了10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年为企业和居民减轻负担近100亿元。截至今年3月,陕西省政府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第五批全面清理,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20项,调整145项,保留行政审批项目552项,减少364项,总精减率为39.7%。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共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277项,精简66.89%;并将进一步减少到535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较少的地区之一。但调查显示,仍有43.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行政审批手续方便简捷程度“一般”,24.7%认为“较差”或“很差”。据媒体报道,在甘肃,某工厂建一栋高层住宅楼,要跑38个部门,审批32个环节,交13项费用,历时2年。在四川,一个水电站的核准手续,要取得20多项行政许可,耗时可长达 3~5年。一座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水电站开始发电后,每年发电收益约10亿元。繁复的审批手续带给中小企业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中央企业和12省签订投资协议7.3万亿
2009年以来,广东、江苏、湖南、湖北等省区市纷纷与央企举办了对接会,合作金额都以千亿元计。公开资料显示,在2005年底,湖南省就已经将开展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列为一条重大战略举措,并成立高规格的专门领导小组重点推进。2006年3月,国资委向各中央企业发出《关于推进中央企业与湖南省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自此,湖南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序幕。湖南省国资委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与70户央企对接项目187个,涉及投资总额3800多亿元。
2009年:安徽与央企签约投资项目1.32万亿元
虽然湖南是第一个与央企对接的省份,但安徽则是在对接央企中力度最大、收获最多的省份。据安徽省国资委统计显示,安徽省在2009年全面开展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工作,当年安徽就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签约项目372个,投资规模达到13184.05亿元,签订项目数和投资额创央企与地方合作之最。
目前,全国除了之外,其他省市都在向央企招商。《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09年12月给出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11月底,地方对接央企的投资达到7.3万亿元。其中,安徽2.5万亿元、辽宁4018亿元、浙江4000多亿元、湖南3600多亿元、江苏2220亿元、四川1090亿元、河北超过1000亿元(仅曹妃甸就1000亿元)、陕西551亿元、湖北400亿元、广东300多亿元、河南88.3亿元、新疆超过1000亿元、重庆超过1000亿元、山西超230亿元、山东超1000亿元、云南超400亿元、福建超200亿元。
进入2011年:广东与71家央企签约投资2.54万亿元
2010年,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和对接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江苏省在4月26日召开的江苏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恳谈会上与中石化、中化工等35家大型央企签署了45个重大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达2220亿元。在2010年6月举办的“青洽会”上青海省与26家央企签订了26项投资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到1230亿元。进入2010年末,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纷纷举行。其中,12月9日,福建省与中央企业116家央企签约项目27项。12月26日,贵州省与中央企业签订47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2929亿元,成为贵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招商引资活动。
进入2011年,各省纷纷利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契机,力求抓住与央企合作发展的机遇,纷纷签署各项协议,吸引资金。2月份,在山西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恳谈会上,70多家央企与山西省进行了战略会谈,在47家央企投资8000亿元的基础上,再添“十二五”投资5132亿元。3月14日,广东省与70家央企签订了204个合同项目,总投资达到2.09万亿元。
根据对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6月,全国已经有12个地区陆续与中央企业签订了多达72853.57亿元的投资协议,其中,广东达20852亿元,山西13132亿元以上(2010年签订的8000多亿元与2011年的5132亿元合计),甘肃11461亿元,安徽4726.57亿元(2010年签订的3481.15亿元与2011年4月底前的1245.42亿元合计),黑龙江3907亿元,福建3740亿元,云南3206亿元,贵州2929亿元,河南2898亿元,湖北2552亿元,江苏2220亿元,青海1230亿元。
投资领域:基础设施以及能源业为主导
据不完全统计,总体来看,从2009年到目前,在各地举办的央企对接会上,央企进军的领域主要侧重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航空航天业、化工、物流、基础设施行业、能源业,尤其以基础设施和能源业为主导。
在安徽与中央企业合作的585个投资规模达到15814.21亿元的投资项目,涉及工业和信息化、电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服务业等领域,其中,电力项目91个,投资规模3557亿元,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项目142个,投资规模达4452.16亿元。电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的项目合计的投资规模达到8010.02亿元,占全部签约项目投资规模的50.7%。
不仅是安徽,几乎所有省份都呈现出这种特点。公开资料显示,在2010年3月前,辽宁省与央企签约的52个项目,装备制造业和能源行业集中了45个项目,投资额达到3505亿元,其中大连市与央企签约的项目中,和能源有关的项目就有5个,占比更是接近97%;而同一时期广东省接近30项的央企投资项目中,能源项目数占比为21%,公布投资额占比接近20%。电力、能源领域的央企已在云南规划投资9673亿元,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投资2873亿元。
2010年涉农贷款新增2.63万亿元
2011年6月1日,央行公布了《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及31个地区金融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19.5万个,从业人员30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6万个和20.7万人;资产总额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国各地区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本外币存贷款增速高位回落后总体走稳。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各地区金融在涉农领域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
广东个人消费贷款破万亿
2010年,全国各地区存贷款增长整体呈现高位回落、增速趋稳的态势。各省份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速最低为吉林15.4%,最高为海南32.8%;本外币贷款增速最低为上海15.1%,最高为新疆31.9%。
从贷款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4%、30.9%、31%和32.5%,比上年末分别下降19.0个、13.1个、17.1个和12.1个百分点。各省份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最低与最高同时出现在西部地区,15.1%、甘肃45.7%。个人消费贷款增长幅度较大。2010年,各地区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消费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分别为27.2%、46.3%、46.4%和42.2%,分别比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速高出2.4个、13.8个、12.5个和5.1个百分点。人民币消费贷款增量超过1000亿元的4个省份均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增加最多,为2212.5亿元;而成为唯一一个负增长地区,同比增长-1.7%。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的有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其中广东余额破万亿,达11361亿元。
内蒙古涉农贷款同比增长59.9%
各地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力度,如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另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1.77万亿元,全年新增涉农贷款2.63万亿元。分地区比较,内蒙古推行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三牧”的信贷投入,涉农贷款同比增长59.9%;福建逾六成新增企业贷款为小企业贷款,占比位居全国前列。
江西农业保险费增速居全国第一
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在政策引导鼓励下,农业保险经办主体从最初的6家增加到18家。目前,开办的险种已达14个,并覆盖了所有粮食主产区。安徽农作物的总承保覆盖面达72%;内蒙古、吉林、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承保覆盖面均超过了70%;江西重点产粮县水稻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9.6%,增速居全国第一。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农业保险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重庆农商行成为首个上市农村金融机构
2010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合计资产总额突破10万亿元。全国新型农村机构共计3519家,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辽宁省新组建村镇银行26家,数量居各地之首;此外,新组建村镇银行超过5家还有9个省份,其中江西9家,四川8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农商行赴四川等地发起设立3家村镇银行,成功实现境外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村金融机构。另外,许多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云南年内新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达228家,山东150家,山西138家等。
关键词:小型企业 工业工程 生产系统布局 优化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中小企业占据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走出了一条浙江特色的发展之路。但按规模化、国际化、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我省小型加工制造类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水平低、结构松散、缺乏经管类专业人才等问题,加之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等因素,使得同一产业层次上的市场竞争力不强[1]。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多个方面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善。
生产系统是企业产品输出的核心,其运行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及成本,而生产系统的布局设计是构建生产系统的关键和基础。生产系统布局就是将加工设备、物料搬运设备、工作单元和通道走廊等制造资源合理地布局在一个有限空间里的组织过程[2]。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物流成本及生产效率。因此,生产布局的合理规划和结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系统结构优化,对我省小型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形势下保持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1 当前江浙地区小型加工制造类企业生产系统布局的现状
笔者实地走访了杭州仓前工业园、勾庄工业园、萧山南阳工业园、临江工业园、嘉善大舜开发区、临海上汇工业区等部分小型加工制造类企业,大部分生产系统布局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管理比较松散粗放。车间布局往往仅从技术人员的经验出发,以简单满足企业产品生产流程为标准建设生产系统。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着诸多漏洞,难以满足企业长期的生产需求。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今天,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经验型的生产系统布局缺乏可重构性,不能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市场需求[3]。不周密的规划还可能造成物流线路杂叉、厂房空间利用率差、设备分配不均等问题,浪费企业资源。
下面,笔者结合临海某企业高压清洗机生产车间系统布局的实际情况,将我省同类型企业生产系统布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总结及分析,为其他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提供参照。
该产品简要的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其车间的现行布局如图2所示,一个典型的由技师按经验设计。首先,通过货运电梯及手推叉车、托盘将产品待装配的各零配件及辅料运送至该车间。随后将其推到相应的放置区存放,等待取料。装配时先由生产线远端高压水泵组装线取所需的配件至工作台进行水泵泵体装配。第二工序在泵体上加装电动机,并进行通电测试。达到额定输出功率的合格品在第三工位加装外壳、电源及控制系统,形成成品,并再次进行通电测试,观察整机正常工作,无异常表现,外观无缺损则为合格品转入成品区存放,并进行包装。最后通过货运电梯将成品运抵仓库保存,等待出厂。整体物流线路及各工位操作情况如图中所做的标注。
■
图2 某厂高压清洗机车间生产系统布局图
根据该生产系统布局及对车间生产加工过程的观察,我们认为类似的企业的一些共性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布局总体规划,随意分配各板块空间
该厂管理层明确提出了销售量及收入的远期目标,却忽略了与之对应的生产系统的合理规划。该车间建筑面积约1000m2,设计生产能力为4条生产线同时加工,但从图2中可以看出,目前仅供一条生产线使用。因此,生产系统建筑面积显得十分充足,所有生产资料“摊大饼”般占据了车间的大部分空间。对于未来另外3条生产线的建设,规划为与第一条生产线平行设立;但如何处置目前占据其他规划生产线空间的原材料及成品摆放问题,企业则没有更多考虑。依此发展,企业生产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十分低下,浪费了建筑资源;并人为地造成搬运距离拉长、耗电等其他问题,降低了生产作业效率,增加了综合成本。
空间分配是企业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企业往往根据车间的地形,将需要划分的各个区域等分为若干个部分。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种类原材料、辅料对空间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应根据其形状、需求量、利用率、搬运的难易程度等进行合理的划定。
1.2 工作场地杂乱,物料不按设计布局摆放
虽然车间布局中划分了各种原材料、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存放位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发生为了一时的搬运方便,不按规定位置摆放对应物品的现象。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某些工人的劳动强度,但却阻塞了产品加工过程中正常的物流通道,造成作业面狭窄,流程运行不畅,各部门间协作效率低下,从整体上阻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拖延了生产时间,间接地增加了时间成本,影响了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不安全的堆放甚至可能造成工伤事故。因此,将各种生产资料及产成品按照布局设计进行合理摆放,杜绝生产系统中“脏、乱、差”现象,也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3 物流线路交叉,存在无效劳动
生产系统布局设计最为经典的目标之一即为:简化加工过程,缩短生产周期,实现搬运的最佳化。通过企业布局图可以看出,在原材料向生产线供应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线路交叉或绕行现象。这些所带来的无效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劳动工时,尤其使得原本工人数量较少的岗位降低工作效率。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除去冗余的物流路线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消耗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也是企业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1.4 布局中设备及劳动力分配不合理
在小型企业生产系统规划过程中,往往没有系统地计算各个工位的标准工时及进行人机操作效率分析,而造成时间或生产力的浪费。其具体表现在工序之间的相互等待、机加工过程中工人空闲时间过长等现象。这种现象只需计算对应的标准工时,调整工人配比即可,调整后多余的工人可安排其它作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机加工过程中人机的安排亦如此。目前,大量的自动化数控机床应用于企业,机加工过程中只需要按预先的编程使机床加工即可,加工过程中基本无需其他操作,在数控机床机加工过程中操作者的大量时间等待,完全可以考虑一人操作两台或多台机床进行加工作业,提高机床及工人的利用率。
1.5 设计布局时未考虑人机、人因、环境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工人长期遭受着来自不和谐生产环节的影响,极容易造成工人操作失误等现象的发生,增大了产品的不合格率,浪费原材料成本。在一些不正规的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是造成工伤事故及影响工人身心健康的一大因素,人机生产环境亟待改善。在大多数车间,工人在巨大噪音的环境下工作;铸造、喷漆、电镀等部分特殊岗位,操作者还需要忍受刺激性气味、高温、高光、有毒有害、腐蚀性化学物质等不良环境因素的侵害。这些工作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进行防护,工人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降低。例如在该车间的水泵测试工位,没有加装机盖的水泵直接进行带电带水作业,该厂没有为工人配备绝缘橡胶手套、橡胶靴等防触电设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在生产系统布局中考虑到工人工作环境是否满足工人操作的基本人体需求,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是否可能对工人身心造成伤害。同时,符合人因工程、人机工程的生产系统布局设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低碳环保、节省能源的理念,实现节能的生产过程,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生产线光照达到人体适合的照度即可,应避免过度照明。
1.6 设计布局时忽略防火防盗设施
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安全是生产的基础。但恰恰有部分企业在生产系统布局设计中忽视了应有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目前我省很多小型企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基础阶段,没有正规的生产车间,更没有通过相关消防部门的检查验收,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仍以该车间为例,整个车间没有配备灭火器,也没有消防栓。同时,车间内充满了大量塑料制品,一旦出现火情,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企业也不应忽视对职工安全的教育。笔者曾在包装线上惊讶地看到,一名负责使用汽油擦拭产品进行去污作业的工人公然把汽油桶直接放在高压配电柜附近,一旦因静电或配电柜内电弧放电引燃汽油,车间将直接陷入一片火海。
防盗也是企业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近些年,屡有小型企业生产物资失窃的报道。由于小型企业往往疏于防范,又缺乏必要的技防设施,往往成为物资盗窃的对象。希望企业能够在出入口处安装监控设施,重要的仓库安装防盗门,预防盗窃案件的发生。
2 针对小型企业实际情况的若干种布局优化方案
在20世纪初期,Richard Muther发表了《布局规则》一书,成为了生产系统布局研究的开端,随后国外很多人对生产系统布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不断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推动了20世纪世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布局问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包含数学建模、运筹学、系统工程等诸多学科知识领域,属于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4]。国内对生产系统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利用数学建模、运筹学等手段,运用数学规划法、启发式算法、图论求解法、SLP法、模拟退火法、遗传算法等,对生产系统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建模、分析,并给出布局的优化建议。
但我省小型加工制造类企业中普遍缺乏高级技术人员,算法中所需的相应数据小型企业也无法进行精密测量,难以通过上述严密完整的计算求出布局最优解。同时,小型企业往往需要很强的可重构性,以满足快速变化的技术发展及市场需求。即便通过上述算法求出最优解,也可能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因此,严密的算法研究对生产系统布局进行优化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我省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
那么找到一种特别针对我省小型加工制造类企业,且切实可行、简便易用、可靠性高、广谱性强、无需繁琐计算的生产系统布局优化方法,实现产能最大化、易于品质控制、减少资源浪费,将成为造福我省小型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福音。
在设计方案之前,首先应当明确生产系统布局规划的目标与原则。生产系统布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相互关联的若干的子系统组成。因此,必须以生产系统布局的目标作为其优化设计活动的中心。其总目标就是使人力、物力、财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按照布局规划使企业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5]。达到这些目标,应遵循ECRS、重视人因、把握整体、统筹兼顾的原则对生产系统布局进行优化。笔者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几种生产系统布局的优化方法,供各小型企业参考。
2.1 沙盘模拟法
此方法类似于计算机中进行的三维生产线运行仿真,结合小型企业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实体物理模型方案。首先,按比例制作车间的实物沙盘模型,依据企业现有业务情况确定各机床、流水线、物料区的位置。随后,可对企业目前的生产情况进行模拟仿真。仿真时用细线描绘每一种原材料及成品进出车间的路线表示企业的物流路线;将不同的原材料用各色棋子表示。用笔在对应工位上标准好企业现有的加工工时;对应地根据工时使用棋子在工位上占位,表示每一种原材料在每一个工位的停留,模拟企业生产加工的全过程。通过实物模型的仿真,可以找到对生产系统布局影响最突出的问题,并依此理清车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制约产品生产进度的瓶颈工序及物流路线。
该方法的优点:能够发现最为影响企业生产系统运行最突出的问题;方法简单,无需过多理论分析,易于执行操作;在企业已有布局的基础上,以实践的角度解决企业生产系统布局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缺点:没有清晰的问题分析逻辑,仅凭物理模型容易遗漏不明显存在的问题;使用沙盘时需要技术人员有很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及逻辑思考能力,否则容易发生归因偏差。忽视车间现场管理因素及人为因素。
2.2 自顶向下的系统布局分解法
首先需要明确生产系统终端的产品。从已经明确的产品系统构造出发,根据构成产品的各功能、零配件间的内在的联系,使用“目的―手段”、“并联”、“串联”的逻辑关系,从左至右的方向逐项将产品分解,直至分解成为能够独立装配的各个工序(如图3所示)。按照列出工序的顺序将生产线以直线或U字形进行排列;原材料根据装配的顺工序,结合生产车间的地形按照顺序进行码放,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最佳的物流路线。
该方法的优点:有利于认清各个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防止出现工件回流现象及物流线路交叉;有利于改革一次性完成,避免资金、资源的长期消耗,减小资源浪费;有利于完善企业装配流程的规范性,易于品质控制。缺点:限于在图纸上进行分析,缺乏实践支持;相比于改进前可能出现改进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员工可能对新工序新环境不适应,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
2.3 经验――改进循环法
在原有经验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地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如此循环进行,不断对系统进行优化,以求逼近生产系统布局问题的最优解。以本文前面总结的六个问题为例:企业可以着眼于制定总体的车间布局规划,根据不同原材料及成品的属性合理地划定存放区域;杜绝车间内的乱堆乱放现象;对产生不合理物流线路的原材料位置进行改善;调整劳动力与设备的分配;加强对员工安全的保护设施的配备等几个方面改善现有的不足。改革后再根据新的问题进行继续改革,反复进行,使生产系统布局不断完善,螺旋式上升,直至调整为企业的目标状态。
该方法的优点:就企业目前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重视人因与车间现场管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容易调动员工积极地参加到生产系统布局改善优化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逼近最优解,取得最好的改善优化效果。缺点:改革实践时间长、需要改进的方面零碎繁多,并不断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企业的资金及生产资源;企业车间管理者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坚持不懈地投入到生产系统布局优化的实践调查中去。
上述三种生产系统布局优化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并联进行,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获得更佳的改善效果。如果企业有较强的技术科研力量,也可根据自身的布局现状及发展目标探索出一种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生产系统布局优化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综上分析,我省小型加工制造类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生产系统布局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生产系统布局优化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突破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成本与效率造成的制约瓶颈,江浙地区小型民营企业方能实现新的飞跃。如何能够改善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及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合理化作业流程、减少物料浪费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值得继续探索的一个课题,任重而道远。
3 校企合作联合实施生产线布局改善的可行性及前景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寻求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帮助。目前,许多高校开设工业工程、物流管理等专业,并拥有相应的实验室资源和师资力量,可以满足小型企业生产系统数字仿真、实体仿真、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等生产系统布局的改善各项要求,完全有能力为各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提供技术诊断及相应的技术咨询指导服务。
以我校中德联合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为例,主要分为人因工程、数字工程、生产工程三个实验领域,并拥有各种功能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先进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在人因工程领域,可以进行多种加工制造中人因的模拟、测试与分析,使企业能够掌握更优化的人因系统设计,减少操作失误,减轻操作者心理压力。在生产工程领域,可以分析不同车间装备流程和装配系统的不同结构,检验不同布局对工人压力、应变性、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各种影响装配流程的因素,指导企业如何进行更好的生产系统布局。在数字工程领域,主要利用DELMIA、QUEST等三维设计与仿真软件,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为企业生产系统布局设计及优化提供可视化分析;并通过虚拟的手段和方法快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对生产系统组织及生产策略进行仿真与规划,深入挖掘企业潜力。
借助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可以对企业生产系统布局的现状进行全面诊断,对企业生产系统一些无法察觉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把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改进的布局进行仿真,能够直观的观察优化的效果,了解改革的实际成效。同时,也可以安排师生到车间现场为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对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面的跟踪及控制;既为学校提供了学生实习的机会,又为企业的有效改革提供了保障,一举两得。
目前,我校已与一些企业展开了类似合作,从反馈的情况看普遍反响良好。企业从学校获取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及生产系统改进方案;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及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为校企的广泛合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相信校企之间本着“精诚合作、分享智慧、互利共赢”的原则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未来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吴国华.高波.浙江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C].民盟浙江中小企业年会2004.9.
[2]贝炳林.车间布局的综合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12.
[3]王进,樊树海.可重构车间布局建模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1-1.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卷调查
高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及完善。据此,笔者对安徽某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开展了相关调研。
1调研过程
调研目的:掌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毕业生在校所学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程度,据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及完善。调研时间:2015年6月-8月调研对象:安徽某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4届毕业生调研方式:本次调研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①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②走访用人单位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65份,回收65份。调研遵循了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及自愿性原则[1]。
2调研结果与分析
2.1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在全专业65人中,除了3人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以外,剩下的62人中有42人(64.6%)进入了与食品相关的岗位工作,其中从事食品营养(35.7%)和食品销售(50.0%)两个岗位的人较多,从事食品检测(4.8%)与食品加工(9.5%)的毕业生相对较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更多寻求专业营养咨询、营养保健的需要,而伴随这种不断增长的诉求需要的,是目前营养专业人才的缺乏,因而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提供营养咨询,营养指导的岗位;同时我国现有食品行业的总体现状是:食品行业中,中小型企业数目较多,占总体企业的比例较大,企业间竞争激烈,在食品销售方面需要较多的人才。但对于食品检测的专业人才来说,中小企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本就不大[2],并且此种岗位对专业技术及研究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且人员流动性较小,所以对于该岗位人群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食品加工类的岗位一般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性质单一,毕业生就业兴趣不大,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的不断发展,对食品加工的人才需求量增长同样不大。
2.2毕业生在校学习情况调研
2.2.1毕业生学习基本情况
从调研结果中可见,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全部(12人,占18.5%)或大部分(40人,占61.5%)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但是依然有19.9%的学生只能掌握一半(7人,占10.7%)或很少部分知识(6人,占9.2%)。这说明我们的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排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观原因之外,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教师授课内容选取、授课方法不当,讲解不够透彻的问题;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③两方面兼而有之。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将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中,充分考虑部分学生基础能力薄弱的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要予以强化,授课过程中改善对基础知识的授课技巧。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及学生能力培养等内容也要根据具体实际,因材施教,量化的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2.2毕业生对实训课程设置的反馈
本次调查是在毕业生毕业一段时间后,结合自身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课程需要加强,并且有些同学认为一些对自己目前工作有用的实训课程学校没有开设。因此在将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结合毕业生就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完善实训课程内容。2.2.3学生综合能力调查毕业生认为在踏入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是行业背景知识的积累(60%),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36.9%);他们认为在校期间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是考取各种证书(83.1%);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是他们最需要具备的素质(56.9%);盲目、缺乏就业指导(52.3%)、心理承受能力差(35.4%)都制约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
3对策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专业建设和发展,使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更经得住挑战。
3.1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及重点课程教学力度
在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及重点课程的学时比重设置中可以适当的加大力度,细化教学内容;同时在对于课程教材的选择上,教师要更加严格的把关,尽可能选择“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符合目前工学结合教学特点、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行业背景知识,方便学生对于行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并且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2提高对于实验实训及实习的重视程度、落实“双证制”教育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重,尽可能的将课堂搬进实验室、放入工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教学内容。并且将学生考取专业能力证书(营养师、食品检验工等)的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证书与学生毕业证挂钩,提高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的积极性,增加就业竞争力。
3.3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定位
重视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题讲座、交流座谈等对学生职业定位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从一线做起,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要注意通过设定相关课程或项目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3]。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反映出的情况,如何让本专业的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何继续提高本专业教育教学水平,这都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也将根据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对本次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晓杰,陈建强,胡霞.食品类专业在校生职业资格证书调查分析及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4(9):151~153.
[2]朱效兵,张瑞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与实践能力调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04(5):35~36.
论文关键词:融资方式 存在问题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可向国际结算提供广泛资金融通支持的新兴业务,具有风险低、周转快、节省资本的特点,其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银行所认同,并逐渐成为影响国际结算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国际贸易融资如何紧跟国际业务发展前沿,深入创新,从而推动国际业务做大做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目前中国企业的贸易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融资方式,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和研究。
1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融资额大幅下降,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10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则认为缺口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贸易融资的缺乏导致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我国也不例外。正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出口复苏。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1.1企业出口方面近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 。
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中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在中小城市很少,到2007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只有3729个,担保总额为5049亿元、受保企业为21.65万户。虽然中小企业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大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很少。
1.2银行方面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融资政策有所不同。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出口融资贷款利率高很多。另外,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及审批时间过长,迫使许多为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而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几乎是众人皆知的。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等问题,这种状况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进出口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这也从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2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生存构成了威胁。而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甚少惠及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大量倒闭或停产。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另有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因此总结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贸易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对象过于集中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国际上所使用的的贸易融资方式日益加多,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逐步创新,开拓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且功能单一。
银行方面,目前各家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以基本形式为主。而比较复杂的,如保理和福费廷则相对比较少,甚至在有些地区尚未开展。 转贴于
2.2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生存难,除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外,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企业运转状况。资金短缺往往极大地限制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和设备升级、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拓展新市场和增加新经营项目。
3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现代信息技术的制约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更高效,便可以将银行相关的部门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只能说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从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这样就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2企业规模及内部因素制约在中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且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3.3银行和政府政策对贸易融资的制约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中国的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中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