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常识知识大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

第1篇: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

台风小常识有哪些

一、台风小常识定义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东亚一带叫台风;在南半球称旋风。

二、台风形成的原因

台风的形成,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风。由于海面之广阔,气流循环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数百公里。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漩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漩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台风的中心就在我们目前看到的风向成丁字形的位置,根据风向和风速就不难判断出台风中心的距离和走向了。根椐四十年观测台风耒临前的行云方向,判断台风是否从本地经过,基本上全部准确。准确性有好多次竟先予本地的预报。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三、台风产生的必备条件

1、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2、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4、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四、台风预报

有台风时,一般要“台风警报”和”台风紧急警报“;当有台风可能影响本地和台风解除时可发消息。

当我国编号范围内的太平洋上有台风发生,并且在三天左右可能影响我国沿海时,气象台就先“台风消息”,主要是提供台风的实况,如台风的中心位置、强度、大风范围和台风前进的方向和速度等,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保证人和物的安全。

当台风继续向我国沿海靠近时,预计48小时内将对我国沿海某一地区有影响,就这个沿海海面的“台风预警”。台风警报的内容,除了台风消息的内容外,还要增加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台风的预报位置,以及对地区的具体影响,如风、雨等的预报。

当台风在未来24小时前后,将对我国沿海产生严重影响。如受台风的侵袭有10级以上的大风时,就受影响沿海海面的“台风紧急警报”。它是气象台台风预报最高一级的警报,以强调台风影响的严重性,并有详尽的说明和风雨预报内容,以便人们全力以赴地和台风开展斗争。

具体来说,台风预警信号共分5级,分别以白色、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

白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48小时内可能会影响本地。

绿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24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6~7级。

黄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

红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

黑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

当台风已远离本地,影响基本已经结束,就“台风解除”的消息。

五、当前观察台风的方法

台风发生于热带海洋上,前已谈及,但海洋面积广大,气象测站稀少,在以往台风发生后很不容易发现,必待台风移至有岛屿或船只附近方可发觉,然后将各测站同时间的气象报告绘于天气图上,随时比较观察,才能判知台风的位置、强度、行进路径。

但在目前,因气象观测方法进步,对台风的观测也日益精确可靠,除在天气图上判知外,尚可采用下列各种观测:

1、施放无线电探空仪,以气球携带能测高空各层之气压、气温、湿度、风向及风速,并能自动发出无线电报之仪器,侦知高空各种气象情形。

2、以飞机携带各种必要仪器在台风可能发生之地区上空侦察有无台风发生,当台风发生以后,也可以在台风内各方向、各高度穿越,实地侦测台风内各种现象。但目前西北太平洋地区这种飞机观测已从民国76年9月起停止作业。

3、自飞机上在台风之顶端投下附有降落伞之无线电探空仪,侦测台风内部各种现象。

4、利用气象雷达可以看出在三、四百公里内台风之位置、动向、云雨分布的情况。

5、用气象卫星更可定时拍摄照片传至地面,对台风之位置、大小、 移动方向等皆可提供正确资料。上述各种设备和方法,气象先进国家都已普遍采用,成效非常良好。

六、台风对人类的影响

台风除了直接或间接威胁人体生命外,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专家们研究发现:台风呼啸的声音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从而使人产生包括恐惧在内的一些心理障碍。台风来临时天气骤变,气温突降,人体的寒冷感觉会突增,这会使得人体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极易诱发如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的病情,也极易因台风影响而复发;一些发热病症,一遇凉风也会加重病情。多数心肌梗塞患者对降温明显的大风过程有显著的敏感症状,这样的过程对关节病症、胃部病症的影响也非

常显著。但以上这些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是在台风期间不要外出直接接触台风,做好保暖,准备药物。

台风是一种低气压的天气过程,低气压本身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大气的气压下降,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心律加快、头晕等症状,神经系统也会产生障碍。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与低气压环境有密切关系。患者的病情恶化,大多数是在低压环流形势下发生的。

台风过后,受灾地区的人们更要谨防疾病,主要有三类:

一是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并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

三是各类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对以上疾病的预防,主要是多注意食品卫生,保护好水源,饮用水要消毒等。

七、如何预防台风

1、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

2、住在大厦里的居民,应关好窗户,收掉阳台上的东西(花盆、晒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

3、市民应留意媒体播放、刊载的台风消息,并采取预防措施。

4、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5、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

6、台风袭来时,切勿靠近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玻璃片弄伤。

八、台风来临时该怎么做

1、躲避大风应选择在地下室、防空洞、涵洞等场所。

2、风灾中身处拥挤、混乱的人群中,要做深呼吸,将胳膊放在胸前,用两只胳膊和肩膀、背部顶住外部压力。

3、在家中也要学会躲避大风。

a、迅速撤退到地下室或地窖中,或到最接近地面的房间内,并面向墙壁抱头蹲下。

b、远离门窗和房屋外围墙壁等可能坍塌的物体。

c、尽可能用厚外衣或毛毯等将自己裹起,用以防御可能四散飞来碎片。

d、贵重物品要向楼下转移,也可放在洗衣机、洗碗机等电器里。

e、接收到台风预警信息之后,应尽可能地不要外出,要待在家中安全的地方。

f、转移时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台风来时,住在低洼地段部分居民一般会被组织转移。转移时除了要保管好家里的贵重物品外,还要带上随身的日用品,多准备点衣物和干粮是很有必要,免得到时要重新返回家中去取,发生危险。如果家里地势较低,转移之前还要垫高柜子、床等家具,把大米、蔬菜等放在高处,如果米被脏水浸过,或者已经发霉,千万不能吃。

九、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台风的形成至少有两个条件:

1、比较高的温度

2、充沛的水气

烧开水时,锅底的水会往上升,这是因为锅底的水受热膨胀的原因。空气也是这样,当底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在气温较高的区域里,正好碰上大气里发生的一些扰动大量的空气就会往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低,这时上升区域的外围空气源源不断流入上升区里,因地球自转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一样转动起来,这就是产生台风的一个原因。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后,其中的水气冷却凝结成水滴,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的更底,空气旋转的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什么地方同时具有这两个有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面上。那里的海洋面上的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洋面的水。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使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洋面情况中纬度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半球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洋区域形成并增强。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度以上的地区。 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台风诞生。

十、台风的分级标准

台风,通常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的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类。

1、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16级以上

2、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14~15极

3、台风。中心附近最大12~13级

4、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

5、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

6、热带低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

十一、台风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台风的范围很大,它的直径常从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垂直于水平范围之比约1:50。

在水平方向一般分为台风范围、台风本体和台风中心三个部分;在垂直方向分为;流入层、中间层和流出层。

台风眼通常位于台风中心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内。由于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台风眼其外侧100千米左右的地区是狂风暴雨区。

十三、台风路径是怎么样的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内力主要在台风初生成时起作用,外力则是操纵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1、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广西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北半球冬、春两季。当时北半球副高偏南,所以台风生成纬度较低,路径偏南,一般只在北纬16度以南进入南海,最后在越南登陆,波及泰、柬、缅等国。甚至进入孟加拉湾。

2、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先在台湾岛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陆,并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3、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最终大多变性为温带气旋。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气旋半径一般为500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区的风速、气压均为最低,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随着台风的加强,台风眼会逐渐缩小、变圆。而弱台风、以及发展初期的台风,在卫星云图上常无台风眼(但是有时会出现低空台风眼)。

十四、台风带来的灾害

台风引起的灾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风灾。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在陆上台风可拔树倒屋,引起巨灾。

二是比风灾还要严重的台风暴雨之灾。短时间高强度的降水可引起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江湖泛滥、水库崩溃,冲毁道路建筑,造成交通的中断、水电供应中断,工厂、民居损毁和人员伤亡等。台风暴雨及其造成的滑坡、泥石流是台风造成较多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是比雨灾更严重的暴潮之灾。它可淹没岛屿、冲毁堤防、涌入内陆,可使数十万人瞬息之间惨遭灭顶之灾。

十五、怎么样解决台风灾害带来的问题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的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见台风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当台风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测台风动向。还有气象台的预报员,根据所得到的各种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台风预报,台风紧报或紧急警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为公众服务,同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台风预报或警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看过“台风小常识大全”的人还看了:

1.台风安全小常识

2.防台风知识

第2篇: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PDCA”机制 课程考核 考核模式

程考核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传统的考核方式一直影响着考核效果。大部分学生为求得高分,无所不能的想尽办法,为此出现了千奇百怪的考前大作战,有用题海战术的,有用突击式的,有投机取巧的……,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课程教学目的的扭曲化,使教学轨迹跑偏,更对培养综合性人才造成了冲击,因此高校教师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一下课程考核的新模式,真正推进课程建设。

一、高校期末考试现状

近几年,中国大学的发展与过去相比呈现出速度快、更新快、国际化、扩招化等一系列特点。学校扩招,致使进入大学的门槛偏低,很多学生高考成绩非常低,也能被录入某所大学,因此造成“不用付出太多辛苦便能有好的出路”等一系列错误认识,将高中时的学习态度直接带到大学,对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不以为然,每天浑浑噩噩。甚至在很多大学里出现一种怪现象:每学期期末考试期间,学校很少安排课程,但对大学生来说,“没课上”却远比“有课上”忙的多。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忙”只是在应对各种课程的考试。而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大学生们的复习方法怪招百出。如有部分学生平时根本不上课,到考试时,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最后一堂课老师划出来的重点,在考前的几天内,他们能把其他同学整理出来的资料倒背如流却不明其意;大学宿舍里,以往看到通宵达旦的情况,往往都是在忘乎所以的打网游、看录像,可在考试期间,为了应对考试,彻夜不眠的也大有人在;还有的

学生想着投机取巧,准备了五花八门的小抄……如此种种竟然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后显示“通

过考核”等,因此微博上也就出现了“逢考必过妙招大全”、“纸上得来终觉浅,恳请老师划重点”的调侃。

期末考试期间,除了上述所说的学生忙之外,与课程考核相关的另一种现象也能发人深省:校园内外的复印店忙的昏天黑地,最后赚了个盆满钵满。在这里你想找的复习资料都能找到,老师的ppt、往年的试题、各种形式的听课笔记等等应有尽有。因此有的学校校园网上便出现了“大学考试考的不是智商,考的是情报搜集能力、自学能力、速背速记能力甚至是财力”,如此一来,到让人觉得大学考试还真是高水平的综合素质的考核。

从以上现象不难看出,现在的大学教育出现了问题,越发流于形式。光考试这一点就是最好的例证。大学考试制度是继9年义务教育、高中后的延续,把学生捆绑在分数上、死读书的框架上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如何能达到“少年强则国强”的美好期望。先生说过:“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归根究底,学生平时不认真对待学习与低效的教学管理有直接关系。要想更好的施教于学生,必须吸收现代管理理念,做好教学管理,探究综合化的课程考核方法并出台相应标准,规范约束相关人员,如文中提到的基于PDCA理念的课程考核方法及标准。

二、PDCA的内涵及在教学领域中的拓展

PDCA理念是近些年在管理领域中普遍得到认可的新的管理理念,其形式遵循PDCA循环,该循环又称为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 (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 (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对于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环节往往遵循以下程序: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程评价及反馈―课程改进,该环节与“戴明环”不谋而合。因此要上好一门课必须做足准备功夫。每一个程序都是至关重要的。各环节之间亦是环环相扣。而深入到各个环节,每一个小环节中又可以形成新的PDCA循环,呈现出“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特点。“课程改进”环节是处理阶段,要求教师切实领会前面各环节的作用,扬长避短,将课程教学持续改进,以为下一个教学程序做准备。课程教学PDCA循环图如图1所示。

三、高校PDCA考核模式的构建思路

通过以上对PDCA理念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任何的管理都有必要考虑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而在课程教学中,结合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考核现状,对于课程的考核方面似乎出现了大问题。课程考核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该循环,不断完善与提高。可课程考核实际上与教师、学生、学校资源等等是有直接的联系的。因此针对于目前学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课程考核构建思路。

(1)P阶段――考核计划

明确课程考核的方针目标及考核计划的制定。首先应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分析为什么改专业的学生要学习该门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能够具备什么能力?这些能力是否达到了要求?如何去考核该方面的能力?对不同学生需要有不同的考核方式吗?有的话,如何操作?……授课教师在做出一连串的提问回答之后,即有了对该课程考核的方针目标,并形成一种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的课程考核计划。

图1:课程教学中的PDCA循环

(2)D阶段――考核实施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课程考核计划一旦出炉,考核方式便应运而生,具体到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考核方式。如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达到某种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就要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改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掌握的同时给与考核,是这种能力能够顺其自然的在学生身上扎根稳固。如果要求学生掌握某种理论知识,那就要突破传统的考核思路,多方位突破,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可以采取随堂抽查+试卷考核+习题练习+题目抢答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法,不仅能够使课程考核顺利实施,还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考核形式多样化后,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综合能力更加突出。

(3)C阶段――考核检查

实际上该阶段从D阶段就已经开始了。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的运用,在考核进行中教师就在衡量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缺点,考查被考核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该过程便于让教师了解多种课程考核方式中的主要与辅助的形式,找到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群的特定考核方式,确定本门课程的几种特色考核方式。如针对部分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开放性的采用热点问题探讨式加分量化的方法,拓展其在该方向领域的认知,同时与其他同学区别开来。在检查阶段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特点,并对给出的几种综合考核方式做出比较,突出每种考核方式的优势,以便于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A阶段――考核处理

该阶段对于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站好讲台,并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极大兴趣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处理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考核结果的处理。对于针对不同学生的综合考核模式实施后,必然会发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考核模式进行完善。二是对教师自身的改进。通过前述阶段的发展,加上对考核结果的分析,教师应该深入剖析所授课程,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课程的性质、特点、目的、作用及学生学习后的结果,从中找出能够继续进步的内容,强化课程建设。三师对学生群体的改进。前面提到将学生按照特点进行群体分组,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会显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教师能分析出这种群体分组办法是否合适,从而在下一次课程教学的分组中进一步完善。

综上可以看出,对课程教学的PDCA考核模式如表1所示。

表1:PDCA考核模式的构建思路

四、PDCA考核模式的实际应用

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考核中,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势必会造成强烈冲击。作为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对于传统的课程也应该从某方面着手,进行改革,逐渐跟上现代化大学教育的轨道。现就华北科技学院特色专业中的特色课程《安全科技概论》PDCA考核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1)课程分析

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唯一直属院校的华北科技学院,为全校本科专业开设了《安全科技概论》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完该课程提高安全意识,学习相应的安全思维方法,了解安全科技体系,并掌握安全常识与技能。体现出华北科技学院 “安全科技”的办学特色。该课程采用专题授课模式,开放式教学,授课教师均为安全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能吸收安全知识,更能领略不同教师的风采。

(2)PDCA考核模式的建立

《安全科技概论》PDCA考核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安全科技概论》PDCA考核模式

(3)分析

通过对《安全科技概论》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突破传统的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的考核模式,将考核形式综合化、多样化,实现了“PDCA综合考核模式”的应用。考核效果明显,对教学目的中提到的4方面都进行了充分考虑,学生积极性高,教师教学灵活性大,课堂教学质量明天提高。尽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PDCA式的循环,相信该种考核模式会越来越稳定与适用。

五、总结

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一直是重中之重,课程教学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各方面均不能忽略。课程考核模式长期以来沿承传统考核模式,不仅呆板,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诸般掣肘,为此将管理中的“PDCA”理念引入到课程教学考核中,推动课程建设。通过对《安全科技概论》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完善,建立“PDCA”考核模式,并应用与实际教学中,效果出乎意料,不仅对课程建设,对学生和教师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不断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教”与“学”相长。

项目资助:校级指导类课题《安全科技概论》“多位一体”考核模式的研究(HKJYZD201201)

[参考文献]

[1]孙清荣,李志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的考核方法与量化标准[J].潍坊学院学报,2012,4:112-114

[2]代启勋.完全学分制下高校"PDCA"教学管理机制论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83-86

[3]赖晓娟,黄燕梅,刘向群.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进修护士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1):99-102

[4]刘悦,聂作明.“PDCA”循环在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