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策略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企业资产管理和强化企业整体形象,完善企业管理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
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目标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分散采购,不能发挥规模采购优势;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相关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不明确,或者是关于规定资产管理处理流程不健全等失误,都会造成规定资产处理流程不健全,造成规定资产账单严重不符,从而导致规定在产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为规定资产管理错误提供了有一定的机会。
企业规定在产管理目标其科学的预测了相关的规定资产管理的需要量,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规定资产盲目构建,从而降低了规定资产的采购成本,提高规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规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避免规定资产管理错误和舞弊的行为。
我国很多企业的规定资产应用系统存在着和基础设施相同的问题,其存在信息分散和版本不同的相关问题。本论文着重针对建立集中和分散的多项基础数据,并且在合并现有处理模式的基础上从而构建统一的信息中心,实现对企业所有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实时监控,从而达到适应不同使用人员的需要,从而达到管理核算真实性的最终目的,以期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其效率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由于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长期以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下列问题:固定资产折旧数据不准确,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业绩。固定资产卡片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未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及时,不对称,不全面,导致企业各部门资产重复购置。
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途径
企业要实现上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既要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又要抓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内部控制是保障,信息化管理是手段。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预算、购建、验收、使用、盘点及报废处置、清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要对上述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规定,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实物资产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在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职责,使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实物使用及账务核算职责分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地执行,是减少、避免固定资产错误、舞弊行为的关键。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包括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信息化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信息化,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会计核算信息要实现有效对接。只有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才能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存在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进行人物角色创建,提高系统管理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
据全面的调查了解,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资产入库、资产转移以及资产盘点流程中,资产转移过程存在较多问题。资产转移流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流程图资产转移
在资产转移流程中,系统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进行操作,同时无法保证在通过资产管理者进行资产调拨单填写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录入的过程中的准确性。企业内部多次的进行资产调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方面将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一方面使系统管理录入时间缺乏及时性,无法保障数据应用的准确性。
(二)人物角色的创建
进行人物创建过程中,要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定性,即一对一的调查访谈,访谈对象为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关人员。访谈过程实行一对一,为保证访谈效果,访谈渠道以及访谈地点要进行认真选择。访谈主题则为与企业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进行某类具有特征的用户群体的人物角色创建。为提高人物角色的真实性,对这类调查群体的业务目标与存在困惑进行着重分析,并应用在不同的场景环境下。
(三)应用人物角色,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通过对场景和人物的创建,进行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户交换设计,从而在人物角色的指导下展开系统设计。通过利用人物角色的全体特征和困惑展开相关的讨论从而满足人物需求的任务构建,达到解决相关人物角色问题的最终目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还可以进行交互设计,其中包含了对主题框架的设置、角色常用的查询系统,从而增加管理过程中页面的设计。系统的技术设计,使系统管理过程更加符合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同时,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全面性与实效性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应用
当前时期,我国的医院大部分都属于公立形式,而在公立医院当中,固定资产也在医院总资产当中占据很大比重。随着新医改进入深水区,要想如期推进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为目标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就需要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一、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
(一)管理目标
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通常是为了实现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安全化使用以及确保医院固定资产不会出现闲置现象,增加房屋、器材等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公立医院希望用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帮助医院带来更多的效益[1]。
(二)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从1987年美国的相关部门就已经对内部控制做出了具体的报告,报告内容显示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在,也公布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帮助企业更加可靠的完成财务报告等一系列消息[2]。而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各个管理部门,使其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当中能通力合作。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内容与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间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所以在内部控制中要严格确保账实一致,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监督固定资产的合适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国内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行政化
作为国有事业单位,我国在公立医院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政府在公立医院的管理当中起着主导作用。公立医院当中没有企业内部管理的相关特征而是采取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相关措施。公立医院行政化的管理特点使得医院内部的工作效率低下,从消息沟通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达不到公立医院现行发展的要求。而且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所受到的管理非常多,来自政府及监督部门的各项管理使得医院无法自行制定管理体制,对于资产的管理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做出改变[3]。
(二)管理流程不规范
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也并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相关制度。一些部门在申请医疗器材的时候并没有正规的申请手续,存在着设备因不正规操作而损坏的现象,而医院在更新和维护设备上将又花费一笔经费。医院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或报废方面的手续上也存在漏洞,缺乏完整的审批手续,甚至出现固定资产即使被不自觉地转移到院外医院方面也难以发现的情况。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采购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对采购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公立医院在医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却缺乏科学的监督和管理,对医用设备投入前往往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事后则缺乏效益跟踪分析,管理流程的不规范使得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4]。
(三)监督与奖惩机制不健全
公立医院之中存在着固定资产的浪费现象,一些医院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的使用权限,医疗器械的随意使用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缩短、维修率高等问题。而医院的奖惩机制也不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对员工缺乏约束,而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往往产生懈怠心理,没有工作动力和积极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对内部控制的应用
(一)利用内部控制建立监督体制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利用内部控制对管理人员的束缚,使管理人员履行在固定资产使用、保管、维护等环节的管理责任。建立有效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帮助财务部门按财务管理规范切实做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督促维护部门及时的对医疗器材进行维护修理[5]。内部控制促使公立医院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既能保持部门的职责独立,又能实现资源共享,并相互监督,从而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
(二)完善岗位竞争机制
公立医院还需要积极建设医院的管理岗位竞争,主要是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竞争机制。通过岗位的严格考核和筛选,挑选出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更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医院方面还需要根据内部控制体制当中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岗位上作出定期的绩效考核,通过对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检查,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状况。同时建立岗位激励竞争机制,工作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与资金或升职的奖励,工作懈怠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予以批评[6]。通过岗位竞争制度的建立,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也使得工作人员在受到鼓励的情况下对工作更具热情。
(三)增加公共信息披露和共享
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引导下,公立医院要想提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需要对医院的公共信息进行披露和共享。医院的会计信息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当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调节和控制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开放医院的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加强医院管理信息与外界的沟通,同行业之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有效共享和相互学习使得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更快。而医院公共信息的公开与披露使得公立医院得到更多外界人士的关注,不仅能反映出医院的管理和发展状态,也能有效的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施监督,对其工作行为产生约束。公立医院的公开透明为其在社会当中无形组建了一个更加庞大的监督体系[7]。
(四)应用内部控制手段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医院对内部控制的应用要求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要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一致,医院方面需要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也放置到医院整体的内部控制当中。而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需要完成固定资产的事先评估与管理当中的控制,还需要做到在管理工作之后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公立医院要关注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岗位职务及职位风险,建立规范的自我检讨机制,及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清理、报废等风险点进行分析,并不断在业务流程的管控上改进提高。内部控制要求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建立起共同的目标,各个部门之间朝向一个目标努力,以此来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的几率。医院方面还需要建立一个公共监督平台,使得医院内部的员工能够通过监督平台进行沟通,并在平台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监督意见和改善意见。医院派遣专门的反馈人员对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医院将从意见当中选择合理且适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积极施行。
四、结论
完善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符合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要求,也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保持公益性的必要条件。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的应用使得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保持公立医院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其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石晓燕.内部控制机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1(18):111.
[2]陈兆列.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审计中的应用[J].西部财会,2014,08(08):74-77.
[3]阮静.新医疗改革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创新探讨[J].科技视界,2013,03(18):123.
[4]盘晓灵,宋伟奇.浅析当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09):207-208.
[5]杨长淑.探讨新制度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23):110-112.
[6]郑煊梅.新形势下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23):258-259.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宁夏·银川)
摘要:本文在对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绩效的操作层面进行探讨,提出建立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动态监督与实时分析,达到资源合理配置、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 :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一、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购置“重时效、轻效率”
固定资产购置不进行绩效评价,过分追求超前和高标准,购置后很快就由于某项任务的完成而不再使用,或者脱离实际业务需要,造成设备使用效益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2.管理“重价值、轻管理”
一是财产管理部门清查流于形式。会计财务部门只关心购置,不重视指导,检查,特别对账外资产没有明确管理主体,权责不明晰。二是管理系统落后,财物管理脱节。人民银行资产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侧重于财产的实物管理者使用,各使用部门不能随时对资产变动情况进行登记,实施动态管理,造成管理工作滞后。三是管理人员只追求账平表对,对固定资产购置、处置过程及大量闲置资产是符合规定不作深入了解。造成报废不处理,闲置资产大量存在等问题,影响资产发挥应有功效。
3.处置“重程序、轻效益”
一是资产使用隐性流失,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产权和使用权分离,易造成闲置或半闲置,导致资产使用效益低下。二是资产处置忽视固定资产效益。由于人民银行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以大多数在固定资产处置中,过多关注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而对资产价值保全并不深究,客观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4.检查“重操作、轻评估”
目前,各级财政审计监督部门和人民银行内部对固定资产的检查,仅停留在购置费用支出是否合规,资产处置是否按照权限审批等常规层面,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绩效审计、制度可操作性、可行性的深层次评价分析,审计检查效果不充分。
二、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推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1.外部形势要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推行绩效评价
(1)内外部监管转型的需要。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需要。政府审计一直是人民银行会计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政府绩效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对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绩效评价。
(2)我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需要。2011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新的《会计准则》对支出管理强调了合规性、效益性、真实性和绩效性,并将“绩效考评”等科目新增到财务报表中。所以人民银行财务报告目标在维护财产和预算资金安全完整的同时,必须对人民银行履职效率以及自身运营做出客观反映。引入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是必然趋势。
2.内部管理要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推行绩效评价
(1)缓解预算供需矛盾的要求。近年来,人民银行财务预算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基层央行的财务形势日趋紧张,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厉行节约、勤俭办行”的主要途径。
(2)基层人民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产效率,从量化指标上改善资产的粗放式管理模式。
三、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构想
1.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总体框架
建立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关键要解决和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评”(绩效目标);“评什么”(评价内容);“怎么评”(评估工具,指标);“谁来评”(评估主体)。
(1)“为什么评”,要明确绩效评价的目标,设定绩效评价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人民银行实施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主要目标是:科学配置资产资源,有效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预算资金效益,明确采购目标、增强部门间沟通、为业绩考核提供可靠依据。
(2)“评什么”,主要明确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内容。按照绩效评价内容来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绩效审计评价包括:一是经济性评价,通过审查与评价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资源配置、使用是否节约及合理,考核固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性,评价固定资产配置及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二是效率性评价,通过审查、评价固定资产取得、分配、使用及账务核算的及时性,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考核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的实际效果。三是效果性评价,通过审查与评价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既定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协助固定资产管理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职能。
(3)“谁来评”,主要明确绩效评价的管理主体。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真正结合,建议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考核部门为内审部门,组织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
(4)“怎么评”,主要明确绩效评价的方法。根据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参照MBO(目标管理)指标体系、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和BSC(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按照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价要求,将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置为3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4个目标层分别为资产基础管理、财务资金管理、资产使用管理、工作绩效,在目标层下设4个准则层、18个指标层和34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分析项目。
2.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原则
(1)坚持绩效指标的“3E“标准。以固定资产管理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为目标。将目标置于设计顶层,按照实现该目标的需要设定考核评价指标。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要遵循“定性——定量——定性“的分析思路。用定性分析作为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通过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促进绩效考评工作取得实效。
(3)实用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用性主要是指在选择指标时,既要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水平,又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接受,数据要易于收集和整理,具有可操作性。可比性是指评价指标的口径和方法具有动态可比性,能够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比较。
四、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的具体设计
1.绩效评价的四个模块内容
(1)资产基础管理:评价固定资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各类登记簿、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财务资金管理:重点考核各单位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准确、及时性、财务支出合规性、采购资金节约率、集中采购深度、采购计划科学性等财务管理工作内容。
(3)资产过程管理:重点考核各固定资产配置、登记、使用、变动、处置、收益及评估、清查报告等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资产配置科学合理并符合有关要求;资产采购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等。自用管理:建立资产采购、验收、登记、入库、领用、保管、维护、核销等日常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实物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做到原因清楚、责任明确;资产处置管理:对拟处置资产经过论证、评估、技术鉴定等相关程序,对按规定需要报批的国有资产,是否按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
(4)资产绩效管理:重点考核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取得的成效,固定资产管理服务整体效果和开放共享程度。
2.具体指标设计和权重分值表
3.绩效等级层次的划分
固定资产量化评价实行百分值。根据以上指标对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进行分值评价,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级次的标准为:
A级:综合评价分值在90分(90-94分为A-,95-100分为A+)以上。建立了良好的固定资产内控机制,规章制度适应工作发展的要求,能够科学高效地配置和管理固定资产。岗位职责履行充分、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果明显。
B级:综合评价分值在76-89分(76-82分为B-,83-89分为B+)。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比较详细,基本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公务资源,内部控制有效,管理较为规范,检查期内无事故差错。
C级:综合评价分值在60-75分(60-66分为C-,67-75分为C+)。能够较为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公务资源,内部控制基本有效,从业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不高,存在管理漏洞和弱点,但对岗位职责的履行未产生重大且明显的负面影响。
D级(内控失效类):综合评分60分以下。内部管理松懈,工作质量较差,单位公务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存在着较大的无法实现预定工作目标的风险。
五、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推行绩效评价的建议
1.健全固定资产配置机制
应在综合考虑现有预算资金分配、资源配置等体制性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国际通用的因素分配法原理,建立一套系统的计算机配置方案,促进基层央行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降低设备购置成本、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避免发生资源闲置、浪费或低效率等问题的发生。
2.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前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的前提下,企业只有对其自身所拥有的有效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才能使其在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固定资产是各类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其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效率会直接对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今后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一、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要性
固定资产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能够进行长期持有和使用的物资,企业中的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年限长、运转周期速度慢、所占企业比重大和价值高等特点[1]。于企业而言,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是企业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的好坏会直接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益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其还能体现出企业内部的总体管理水平。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配合与参与,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加强其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继而确保其能够互相配合完成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变革,我国企业在进行市场活动中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增多[2]。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企业只有对其自身具有的资产进行充分利用与整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生产运营成本,确保其能够在市场份额中获取到最大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保障,是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独占鳌头的先决条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可以有效解决大部分企业所面临的产权模糊的问题,避免企业资金因管理不当而出现贬值和流失。与此同时,企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继而推动企业在社会市场竞争中过的竞争能力。当然,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是固定资产中的所有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资金流动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企业加强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3]。
二、目前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现状以问题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员工,其管理过程繁琐、内容复杂,是一项难度非常高的管理活动。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各类大型企业对其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都进行了改善和加强,但由于其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经营模式、管理水平以及人员分配等方面的不足,使得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具体涉及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1.大量固定资产闲置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企业内的管理阶层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不足,并缺乏相应的重视。这种状况通常表现在轻视物品类的固定资产重视金钱类的固定资产等方面,尤其是在企业进行购置物品固定资产的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对其进行购买的过程中并不进行合理的科学计算,使得购买过程缺乏相性的合理性。企业在进行物品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通常都是根据领导的个人需求来进行任意采购,经常会出现采买重复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物品固定资产的闲置,降低了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过的使用效率,使得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出现严重的浪费情况[5]。与此同时,企业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转借、租让、售卖以及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其相关的手续变更、产权转让以及程序办理等接不能够按照明确的步骤进行实施。尤其是在企业出现大的人员变动、机构调整以及领导交接时,其固定资产的收纳、存储以及变卖程序皆没有很好的记录,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和浪费。
2.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的各类企业对于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都不是很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重视和了解。很多企业虽然制订了先关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但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具有主观色彩的固定资产管理决策,使得之前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失去了本来的效果。与此同时,大部分的企业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把其进行管理的重点放在企业固定资产的购买、回收、出售以及报废等方面,而且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也只采用企业财务报表这一单一的管理形式[6]。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只是单纯的把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归类为财务和技术两个部门,其他部门对于企业内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并不高,使得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效率十分低下。
3.高素质管理人员及管理手段缺失
各类企业在对其自身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手段的落后以及高素质管理人员的缺失是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时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频率逐年递增,成倍上涨。首先,随着企业固定资产向着生产效率更高、技术手段更强以及耗能成本越低的不断演变,使得企业内部原有的固定资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导致其在无形当中贬值现象的发生。其次,由于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在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融入和应用,使得企业内部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和技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相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各类企业对于其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观念仍处于初级阶段,其相应的管理手段、技术支持以及人员配置都比较落后,这些现象都导致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的过程难度加大,影响了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成效。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应改进对策
1.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对于企业固定资产出现大量闲置的情况,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继而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流失[7]。首先,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固定资产测试制度,对其所持有的固定资产市场价值进行定期测试与评估,对需要进行售卖的固定资产进行提前登记。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相关的闲置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对企业中闲置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和存储,并对闲置固定资产的保养、租借以及转让等作出明确的规定[8]。其次,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保养管理制度,对其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继而确保固定资产在企业进行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企业一定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设立单独的检验部门并采用特殊的保养方式,使其的使用年限能够得到保证。最后,企业还要对内部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起及时有效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贩卖价格、是否进行维修再利用以及保费管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根本上遏制企业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流失。
2.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对于企业内部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这一问题,企业首先应对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强化,也就是说企业应在其内部建立起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主管部门,并采取财会部门与固定资产主管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的管理机制,使得各部门之间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既能互相合作,又能相互制约,继而确保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9]。固定资产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宏观运行层面的管理,所以其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对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对企业内的固定资产调动情况进行耐心的询问和调查。而财务部门则主要负责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设置明细表,并对企业内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时的盘查、清点与调整,并对相应时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为固定资产进行资金预估。对于企业内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来讲,其应该设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具体岗位,并对应岗位来配置相关的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及检测人员,使得本部门的在帐资产能够明确的表现在数据当中,并配合相关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及财务部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整体的综合管理,继而确保企业的固定资产能够处于一个良好平稳的运行状态。
3.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及人员培训
企业想要改进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并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进行培养。
首先,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需要,对其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及投入数量进行科学化管理,继而使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投资方向偏离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目标的显现得到有效避免。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技术项目扶持计划进行紧密结合,并以企业技术改造为主要投资方向。与此同时,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进行确认的时候,一定要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发展以及收益进行详细的预估,继而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失败的现象[10]。这样的做法使得企业在一方面可以依靠其固定资产的投资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并将收益投入到扩大企业的生产运营规模当中,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和考量。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使企业有效避免在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继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收益。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继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必须加强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固定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改进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模式,从源头上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涉及人员较多的管理活动,因此则更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应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以文字形式进行公布和落实,使员工能从根本的思想上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产生重视,继而保证员工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能够维持其自身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动力源头,而企业对其自身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软实力。而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各类企业对于其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而且也阻碍了企业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脚步。故企业必须加强对其自身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方式,继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坤.中小企业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实现固定资产动态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03(24):115.
[2]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1(03):272-273.
[3]高晓玲.探究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现状及创新策略[J].经济问题,2013,11(02):127-129.
[4]张兆军.关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3,08(12):100-101.
[5]葛金平.烟草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现状及优化改进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2(07):94.
[6]蒋莉芳.企业固定资产的结构优化及其管理科学性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05(27):59-60.
[7]滕秀坤.对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探讨――基于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J].当代经济,2011,10(16):22-23.
[8]杨诗雅.浅析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有效管理新途径――以HF县级供电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2,12(05):56-57.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是指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院内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建筑物等,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公立医院的规模、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一般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指以固定资产为对象进行的一系列计划、采购、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2]。目前,多数公立医院都建立起归口分级管理的模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控,医院采购供应部门、设备部门、总务或基建部门、财务部门等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日常使用管理、建设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购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在新增固定资产时多数采用财政差额预算拨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院在没有对购置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盲目跟风选购所谓的先进设备[3],可能会导致实际购置的设备并不能适应实际诊疗的需要,也使得配套的设施和服务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大幅降低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维修管理上,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大公立医院只能以外修为主,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只能以高价“买保”的形式由厂家来对其进行维修,使得医院维修费用常年居高不下[4];在盘点清查和报废管理上,医院都普遍对盘点清查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医院报废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过程中,有些设备的购置、安装和使用均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有些部门和科室不按规定登记、变更,使得设备从购置入库到出库安装再到日常使用的全过程涉及到的时间、数量、账目与实际有出入,资产的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登记的账目不符,无法核对,进而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的产权都是国家的,购买的设备等资产也相应地属于国有资产,这就使得有的医院对资产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情况,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标不够明确,落实不到位,还普遍缺乏独立于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多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况还使得资产管理分散化,从而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靠财政补助来进行人员开支、设备购买的机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考核被忽视,无法形成激励机制,从而无法约束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责任意识等。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审计的关注点
为了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和医院投资效益,减少固定资产流失,内部审计人员应试着跳出财务管理人员眼光,以独立的“第三方”来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进行审计,主要关注如下五点。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纵观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基本都可以归纳到制度建设不健全和执行乏力上,因此,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首先要看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是否有专职机构或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其次,看医院是否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日常维护保管制度、报废管理制度、接受捐赠管理制度、以及各个阶段专职人员的管理制度等。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
财政资金拨款购置固定资产使得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无保值增值压力,所以对资产的高效率使用不够重视。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首先测试医院固定资产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在具体工作中,关注医院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尤其是对大型设施设备仪器的分布、使用率、完好度、维修等方面是否实行建档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是否做到“三账一卡”[5],关注医院固定资产期初余额是否与上年审计报告中的期末余额一致、总账余额和明细账余额是否一致、明细账余额和资产实物是否相符。
(三)固定资产的增加
医院固定资产增加方式主要有购置、自建、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更新改造、抵债获得、盘盈等七种形式。审计的关注点首先是医院新增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无论是财政投入还是医院自筹资金搞基建或购置固定资产,都要有合理的充足的资金作支撑;其次,根据固定资产增加的不同形式,针对不同侧重点审核报批程序、招投标过程、合同的内容与签订、资产过户流程、建设过程等。此外,审计时还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因为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根据增加的方式不同计价方法不一样,如购置固定资产计价一般以原始价值为准,自建资产以实际发生成本入账,盘盈资产要参考同类活跃市场价格入账等,审计中要注意是否有漏记、不记资产账外循环的情况存在。
(四)固定资产的减少
固定资产减少主要有出售、投资转出、捐赠、清理报废、毁损及盘亏六种情况[6]。为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在公立医院处置固定资产时,审计主要关注是否有使用部门申请,是否经设备专家鉴定,是否通过医院财务、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审批。由于固定资产是按原始价值成本入账的,因此还应审查减少资产的计价是否是在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的同时,相应减少累计修购基金。此外,审计应该关注在长期的资产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被评估过低或者随意报废尚有价值的设备的情况。
(五)固定资产利用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资额之间的比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越高,则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越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越高[7]。内部审计部门应检查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期望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是否经济、有效。
四、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审计的关注点,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应建立起专职机构或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设备的计划制度、采购制度、验收制度、安全使用制度、领用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制度、各专业人员岗位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考核制度等。从而使得医院固定资产入账、使用、停用、报废等工作良性运转,保障公立医院各项固定资产的安全及完整,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科学决策的力度
科学决策对是否能做好组织管理工作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要做好科学决策,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与报废一定要严格把关,事先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充分研究与论证,避免盲目跟风,减少医院由于投资或报废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三)重视固定资产账目管理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应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账建制,从而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认真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与登记。此外,配备有执业资格的财务人员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明确职责,确保固定资产有账可查,有据可依。
(四)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能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各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能,履行各自职责。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拟定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审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审核大宗资产报废手续、组织资产清查等,综合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领用、调剂、维修、报废、清理等过程的核算与管理;采购供应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组织采购,根据科室需要进行供应、调配;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购置、验收、调剂、维护、修理等工作,做好闲置设备的检测与维护,办理报废鉴定,做好大型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审核工作;总务或基建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的建设、维修、保养和报废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总账的管理,筹集采购资金、监督控制资金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参与固定资产清理工作[8]。
(五)注重固定资产的考核工作
公立医院可从固定资产采购与预算相符率、固定资产帐实相符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报废率、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资产管理员的工作情况等指标来衡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管理制度执行严格,使用合理,延长使用年限,提高使用效率,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奖励;对管理不善,玩忽职守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失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进行经济赔偿,经济赔偿原则上按资产净值予以赔偿。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点。但是,一些学校在自身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足,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基础薄弱、资产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盲目重复购置以及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创新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实际效益,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开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学校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学校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学生教育培养的物质基础,一般是指单位价值在千元以上的资产,主要包括了学校的房屋建筑、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图书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固定资产的经费来源以及核算方式与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学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源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捐赠或者是其他方式,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固定资产只是一次性支出,而且往往不会进行计提折旧,会计报表中对学校固定资产的反映往往是固定资产的原值。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方式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学校内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用于学校内部的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所使用,很少会用于资产经营。
(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多样性。虽然学校的固定资产在分类上相对较为简洁,但是在分类管理上由于涉及到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因而分类管理仍然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很多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的归口集中管理、使用调剂以及配置优化等方面重视不够,造成了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产权以及账实管理不清晰。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都存在着产权不明确的问题,一些资产在进入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产权登记,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权关系紊乱的问题,这对于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非常不利。此外,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及时准确的盘点,造成了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很容易出现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学校由于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够,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未能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在采购、使用、维护、盘点、报废、处置等环节容易出现漏洞。
三、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研究
(一)改进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在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首先应该创新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重点是实现学校内部固定资产的动态统一管理,同时明确不同层级、不同科室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责任,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应该进一步的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由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衔接沟通,具体细化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
(二)优化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在学校固定资产的配置方面,应该综合考虑固定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能够通过调剂解决的,应尽量避免重新购置;对于各种超标配置、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应该注重整合。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方面,应该注重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盘点,可以通过建立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的方式,重点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在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上,应该确保规范化,必须确保固定资产的处置经过审批,对于一些已达到使用年限但经鉴定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应充分运用。在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上,学校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同时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定期审计制度,强化对使用效益的监督考核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可靠。
(三)不断创新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该尽可能的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学校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将固定资产管理的采购、招标、维护、出借、处置、报废等各个业务流程进行统一整合,对固定资产采取安全有效监控和网上同步管理。同时,综合运用条形码技术,在固定资产卡片中加入图片信息,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水平。此外,还应该注重将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有机结合,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和增量实施动态管理,并进一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不断地提高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水平。
四、结语
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同时,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理念等,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作者:曾雪 单位:济南市城市房产住宅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康志英.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03).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路径选择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由6个部分组成,即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固定资产管理最终的目的在于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为高校的教育工作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分为几大部分,首先是列入固定资产的范围、固定资产分类以及计价的确定等,其次是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然后是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最后是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以及处置等工作,这些都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高校资产管理的意义
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避免我国教育资产的浪费以及流失,从根本上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有序的管理,从而达到加强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最后能够将高校固定资产中存在的混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善,从而将固定资产的损失降低,帮助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为了更好更快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科研、教学以及行政等工作上,从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且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较弱,手段落后,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出现了大量浪费情况的出现。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习惯按照管理质量来进行部门的划分,每个部门都拥有各自的固定资产,并对其负有管理的职责。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就全校的固定资产组织一个有效的管理组织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造成了固定资产信息的封闭性,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队伍
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少专业的人才。在我国高校中,许多高校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通常会采用其他岗位转岗任用的方式,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重视,专业管理队伍缺乏。每个部门设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员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如同虚设。
(四)内部核算制度不合理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核算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固定资产使用时间不断增加却不计算折旧,导致财务报表中常常会出现成本核算与实际不符,资产虚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无法将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三、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首先,高校管理者应当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从根本上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其次,高校管理者应当重视建设固定资产专业队伍的工作,提高科学管理的意识,合理的利用固定资产,为高校发展提供充实的后盾。
(二)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
要管理好高校固定资产,建立一个专门独立的部门对其进行综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专门的管理部门不仅能够全面的掌握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有效地防止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以及闲置现象的出现,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此外,在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合理的管理。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高校在完成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时,也应注意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并对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可以聘请专业管理型人才,这样有利于加强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四)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审核工作
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实时的调整资产核算制度以及原则,优化固定资产内部审核工作。此外为了能够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将校内固定资产的价值真实的反映出来,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审核机制,帮助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促进高校教育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对于高校的发展而言是直观重要的,是高校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校固定资产的组成与来源是十分复杂的,这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想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就要做好攻坚克难的准备。此外,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深刻的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将其最大的价值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郑元青.完善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路径选择[J].现代营销,2015,08:26-27
[2]姚文海,倪铃洁,李建中,郭俊杰.新时期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16-17
[3]王金玲.浅析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3,06:43-44
摘要在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地通过改革和完善各项工作,才能使得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固定资产是一个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而且为事业单位的长足进步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管理意识完善制度规范方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尽管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事业单位制定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细则,但是部分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只注重相关行政职能和上级分配任务的完成,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而且在采购、验收、使用、监督等制度内容方面都缺乏必要的完善和改革措施,有些单位甚至没有指派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资产领用手续不完备以及实物登记账的缺少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成长和进步。
2.关于固定资产的认识不到位。目前,从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固定资产的重视以及管理力度方面不够,有些单位领导只重视向财政以及相关部门争取资产购置固定资产,却忽视了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的单位在基于利益和方便的前提下进行购置,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可行性和质量验证,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长期闲置,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阻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和创新步伐。
3.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资源浪费。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是经由财政部门拨款构建的,但是资产的使用、收益以及管理等权利还是属于事业单位,拥有的财产越多,福利也有越是丰厚。有些事业单位为了谋取某些私利,提出购置固定资产的要求。在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清查的力度下而得逞,使得公共资产被私吞,造成资产流失、浪费的不良现象。
二、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
1.树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数是由国家出资购买的,因此树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对于节省全社会共同的财富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具体来说,单位负责人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量化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使得各项管理细节都有专门的部门和员工负责。要加强对单位所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以及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比如“固定资产有奖问答知识小竞赛”等轻松的活动形式使得科学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员工的内心,督促他们良好工作的开展。还有,可以尝试引进科学的奖惩机制,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各个部门以及个人就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以奖优惩劣的方式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顺利进程。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在培训中融入正确的理念和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上的培养和锻炼,以便固定资产工作能够符合最新情况的要求。总而言之,树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仅是事业单位获得长足发展的有力法宝,也是满足市场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之一。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完善和改革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详细一点来讲,首先要严格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以及执行的相关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种类、范围等,各个部门都能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开展合作,真正的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其次,可以尝试运用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根据管理的需要设置明细项目,并且派遣专门人员对卡片进行日常管理、更新以及维护等工作,要根据管理或者更改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查,对于盘点出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置和完善,充实有关制度的内容;再者,重视其他的日常管理,比如资产主人的变更、存放地点的调整等,若发生系类变动,应当及时督促相关人员填写《固定资产变更表》,使得最新的变动资产数据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更新,为整个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顺利进展提供坚实的奠基。还有,综合考虑安全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将资产划分成有效、低效以及无效三种类型,报废无效的资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低效的资产变成有效甚至高效的资产,节约事业单位的成本和资源,为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提供更多的契机。
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办法以及监督力度。从现行的事业单位有关制度中,可以看出有些固定资产账面并不能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对于会计核算的监管力度也明显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定,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比如选择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的折旧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而且对于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以及预计净残值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财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账目登记以及盘点等工作,并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标准进行核算,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给有关部门,以便做到查漏补缺。事业单位要尤其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相关方面的监督力度,进行账、卡、物管理的核对,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使得单位固定资产有着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征。
结束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的强有力的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事业单位迫在眉睫的重任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事业单位要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精华的借鉴,探索出更多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良好途径和方式,在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基础上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晟.小议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财经(理论版).2011(5).
目前许多企业开展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从以下方面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存在的许多问题。将固定资产卡片整理后导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设定的固定资产卡片查询方案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每一张卡片的相关信息,使得固定资产数据的查询成为举手之劳。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节约了大量劳动力,解决了以往手工台账管理、简单数据库管理模式落后带来的工作量大等问题,财务人员可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重要方面。
目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卡片管理、信息保存、日常核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仅实现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职能,即侧重于解决会计财务处理方式的改进和提高,从固定资产全寿命角度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同步性差。固定资产实物相关信息的变化与固定资产账面信息仍不能实现同步,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在已实现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中,账、物的管理系统各自独立,互相分离,没有建立账、物之间的对应关系,造成资产实物状态、地点等信息已发生变化了,在财务账面无法自动联动进行更正,需要依靠有关工作人员对相关系统进行信息维护。信息维护的及时性与正确性决定了系统基础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同时也影响了后续管理人员统计分析资产运营状况的准确性。
(二)信息沟通性差。固定资产信息在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分别从不同的管理角度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归集和登记,从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度来看,各专业部门的关注度都是合理的,但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传递,形成了企业资产管理中现实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不集中,不沟通,不共享,不利于固定资产整体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财务部门进行实时财务监控,更不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
(三)决策参考性差。信息化系统设计还不够全面和系统,难以实现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事前、事中的预算控制,不利于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更不能对固定资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和效益。
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拟定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逐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资产效益最大化。
(一)确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目标。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推行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价值链为主线,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高度融合、财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信息同步;实现共享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贯彻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以完善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在企业内部贯彻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从过去对固定资产的被动式管理转为可控、在控管理;从偏重帐、卡管理,转为注重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从财务部门资产入账时的“一站式”管理转为实施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应当从原来的以账务、审批和资产保障为主,转变为建立一个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资产价值为管理核心、以资产效益管理为重点、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完整的,能够有效控制资产使用和转移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三)建立固定资产各管理系统间的关联。1、拟定各系统间的对应原则与方式。企业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在财务信息系统与实物管理系统中确定对应的原则与方式。企业可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分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或“一对多”的方式。“一对一”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条件的资产,“一对多”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某些大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因未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标准,无法单独进行资产管理,但从实物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作为单独的、重要的设备来管理的资产。2、确定各系统间联动字段。企业在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必须确定联动字段,以实现系统间资产信息变动的联动。可将资产的存放地点、状态、编码等涉及资产变动的重要信息作为联动字段,且必须保证这部分字段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一旦联动字段发生了变动,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并触发工作流,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后,自动对财务信息系统内的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联动更新,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3、明确联动字段的审批流程。为避免实际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因资产盘亏、资产毁损等情况,利用系统间的联动机制,擅自对财务信息系统中资产的重要字段进行修改的情况,企业必须对一些重要的资产字段(如资产价值、状态、资产数量等字段),设置相应的审批流程。重要字段变动触发的联动工作流,只有在完成审批后,才能对财务信息系统中的资产信息进行更新。
(四)拓展管理系统功能。1、建立自动预警机制。在系统内针对业务流程设置预警机制,使得系统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自动预警和提醒资产使用保管人员、实物保管人员、财务人员做好数据提交、审核、审批、更新等资产管理工作。2、加强数据预测能力。根据企业预算管理要求,创建固定资产预算报表,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折旧计提等方面进行预测,改变人工预测的主观性,提高预测数据的准确性。3、完善数据网络。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数据网,实现数据共享,使各部门、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都能根据授权使用同一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与管理。4、提升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利用系统间存储的海量数据,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