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口腔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对口腔治疗的接受程度与日俱增,过去牙疼就拔牙的现象少了,选择义齿修复的人越来越多,义齿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1]。但是我国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绝大部分口腔技术专业人员为中等专科学校或者大专院校毕业,甚至一部分人没有进过学校,直接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出来的,起点相对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在现有条件下要想使我国口腔医学技术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标准是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不需培训或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即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2]。要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就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专和大专学历,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不能进入高校当专职教师。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师以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主,他们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不是“双师型”教师[3],虽然讲授理论课问题不大,但是基本不能胜任各种技工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如嵌体、贴面、烤瓷冠桥、铸造支架[4])等示教工作。
1.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经费投入,培养力度不够,既具有高超的操作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在义齿制作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知识陈旧;绝大部分学历较高、理论知识全面的教师实践能力比较差,虽然对义齿加工流程比较熟悉,但具体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不能胜任实验课示教工作。
1.3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混淆
教师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特点不是很了解,分不清楚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容易混为一谈[5]。但事实上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重点不一样,理论课与实践课侧重点不一样,如果混为一谈,最终的结果就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理论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差。
1.4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如何培养符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是全国很多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许多学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特点不是很了解,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经费投入少,严重影响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5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由于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各学校缺乏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在考评、奖励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从而影响到学科带头人的引进、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2解决方法
2.1明确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区别
“双师型”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课教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既能胜任固定义齿工艺学、活动义齿工艺学、全口义齿工艺学、活动矫治器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又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如可卸代型的制作、耐火模型的翻制、铸造冠烤瓷冠和活动义齿支架的蜡型制作以及各种卡环的弯制等。因此,一定要明确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区别,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2.2加强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只有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才能开展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长久发展;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动手能力差,没办法高质量就业。因此,学校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投入及培养力度。
2.3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总体规划
对现有专业教师梯队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长远、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4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本校高年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以提高教师整体实践教学能力。(2)利用寒、暑假分批、分专业派送教师到“日进齿科”等专业机构进行口腔技术操作培训,如雕牙及全口义齿排牙等,这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6]。与我校合作的义齿加工厂有很多高水平的口腔技师,可要求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工作的情况下定期到义齿加工厂进行技术培训,迅速提高实践教学水平。(4)聘请义齿加工厂的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授课,提高在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这也是一个迅速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问题的有效方法。(5)引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从企业或行业一线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口腔高级技术人员,这不仅是一种补充“双师型”师资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专业发展要求。
2.5创建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考评机制
“双师型”教师工作繁忙,既要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又要进行实践。因此,学校应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晋升、课题申报等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照顾。同时要尊重、关心并信任“双师型”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7]。总之,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瑞中.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J].当代职业教育,2014(6):61-63,78.
[2]谢丽娜,,冯贵芝.浅谈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及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16-17.
[3].引进国外教学理念提升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5-6.
[4]于海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徐国华,胡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8-9.
[6]陈冬冬.浅谈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职教研究,2012(33):139.
关键词:高校;口腔医学专业;现代师徒制;技术能力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专业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以传统学徒制为基础,结合现代专业教育的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内在基础。而这种内在基础也需要通过外部建设得到保障。在高校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学生的主动性也不高。口腔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专业的技能。
1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构建现代师徒制的培养理念
1.1主体性培养理念
“主体性”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关心的问题。从教学关系来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然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主体性”这个问题,也没有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兴趣是激发主体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往往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构建现代师徒制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1.2发展性的培养理念
“发展”是一个不断上变化的过程。发展具有普遍性。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时,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以现代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发展的眼光组织学习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在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要重点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技术更新非常快。在专业教学中,学校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2构建现代师徒制的方法策略
2.1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建立双向培养的模式
现代师徒制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傅与徒弟双向对话,能够促进师徒之间的了解,也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可以和相关的医疗机构或者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小组”,专门负责学生培养的工作。
例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进入相关医院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每个学生都要安排一个指导师傅,专业指导的师傅既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医院或者相关企业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还能够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实现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
2.2构建“理论+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师徒合作关系
学习口腔医学技术重在实践操作训练。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理论学是枯燥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构建师徒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运用理论知识。
例如,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时,探索“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在学生学习《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理论知识后,就组织学生跟随专业师傅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活动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通过运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效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态势。学校也能培养专业技术过硬,应用能力较强的实用性人才。
3小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下,主动学习的效果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高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到口腔医学技术实践学习中。高校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成型。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了解还不深刻。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那么。专业师傅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因此,构建现代师徒制的模式,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蔡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54+156.
[2]蔡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84-85.
[关键词] 口腔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78-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99-02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培养是以培养口腔门诊通科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为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独立进行口腔临床工作的能力较欧美国家毕业生有所欠缺。许多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差异的存在及改革教育体系的必要性[1-3]。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由医学生过渡到临床医生的不可替代的最为关键的环节。然而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使患者对诊疗水平的要求不断增强而且有了法律的依据,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患者根本就不让学生治疗,甚至达到不让学生在旁边观看的地步,从而导致学生在临床见习及实习中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增加了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训练的难度,制约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的发展[4]。在当今这种极为不利于口腔实践教学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口腔临床实践技能,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口腔医生的需求是摆在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院教务处研究与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做到了将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锻炼的有机结合。该体系通过初步运行,教学效果良好,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就我院在《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的精神指导下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阐述如下,以供同行商榷。
1 修订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前伸化
1.1 修订培养方案、专业基础课提前
欧美及日本等口腔医学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在教学中无不强调早接触临床,强调连续性实习。教学期间让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接触口腔医学专业课呈阶梯式递增,有利于基础课和临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5]。我国现行的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是以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间实习、生产实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对口腔医学缺乏基本的了解、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直观的认识,更不知道该做何种的准备。为此我院修订了培养方案,将口腔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尽量提前开课,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到专业知识,增加了《卫生法律法规》与《医患沟通学》,让学生对卫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1.2 增加社会实践、早期接触临床
为了更早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接触患者,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利用每年的寒暑假给学生布置口腔专业的社会实践任务,大一、大二的寒暑假到口腔科的社会实践任务是1周,大三的寒暑假及大四的寒假到口腔科的社会实践任务是2周。让低年级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口腔科的实践中,通过当导诊、给带教老师当助手等,锻炼了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通过在口腔科的社会实践对常见病、疑难病有一定了解,知道在即将学习的专业课中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学习专业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2.1 成立了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对于未来的口腔医生,实践技能是立身之本,而优秀口腔医生需要的实践技能又涵盖了很多的层面和内容,包括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临床思维辨别能力和医患沟通交流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与要求[6]。为了保障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质量,我院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现代化的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包括口腔外科、口腔内科、口腔正畸与修复、口腔技工室等四个实验室;拥有口腔模拟教学系统、高级仿真头模、口腔综合治疗椅、铸造机、烤瓷炉、多媒体教学系统及视频展示台等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可供学生在模拟医疗环境中,按照带教教师的指导,完成所有的口腔医学实验操作,并进行口腔临床技能训练。该中心是齐市地区唯一一家专业化、现代化口腔医学实验室,其设施与环境在我省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该中心还可承担本地区的口腔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技能考试等任务,也可为本地区的口腔医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提供相应的实验场所。
2.2 开展综合性实验训练项目并与课间见习有机融合
为了更好地配合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院购进了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口腔内科实验室),该系统完全模拟临床,学生可以在仿真头模上进行各种口腔临床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对学生而言,这种训练使其更适应在口腔这个狭小的环境内进行各种操作,也使学生更早地进入医生角色,避免了在初期接触患者时无从下手的慌乱。为了配合课程的实施和提高综合临床技能,我们开展了口腔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简单病例,从问诊,到临床检查、确诊、设计治疗方案,到最后在仿真头模上模拟实施治疗计划等一系列训练,使学生提高了综合性的临床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进行课间见习,这样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同时更好地熟悉医疗环境。在课间见习中,不仅强调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强调学生团队意识、交流合作、人际沟通艺术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学生在临床见习中还可获得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培养爱伤意识,以此来弥补在纯粹实验室教学环境中的不足。
2.3 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项目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只是有实验课时对学生开放,受实验课时间的限制,学生对所有的操作练习只能机械式模仿一遍,不能达到熟练或掌握某项技能的要求,更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此现象,我院增加了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和项目数。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选定并上报,实验室教师负责针对学生所报项目进行分析和筛选,根据实验室可开放时间将可实施性强的项目名称及开放时间公布,根据报名的学生数进行实验准备,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身技能掌握程度自行选择参加的实验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既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又避免了盲目的全员性的实验,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实验室资源。
我们体会到在实验室开放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应根据实验项目配备实验指导教师,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外,在学生实验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给予评价,可以促进实验室开放的规范化和提高学生实验的有序性。实验室开放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的目的,从而在面对患者时有足够的自信心,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可以顺利地开展治疗工作[7]。
2.4 重视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学院非常重视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开辟了一批医疗资源雄厚、技术力量精湛、拥有优良师资队伍的医院作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目前除了我院的第一、二、三、五、六和十附属医院外,我院还开辟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大庆市人民医院)、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齐齐哈尔北钢口腔医院和哈尔滨市口腔医院等教学医院,作为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课间见习和生产实习的需要。
3 改革教学方法
3.1 开展典型案例教学法
选择典型综合病例、疑难病例及医患纠纷病例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就所提供病例讨论治疗方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提前认识临床工作的复杂性、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医疗的高风险性,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3.2 生产实习实行导师制带教制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在第五学年安排42周的时间到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进行生产实习。根据实纲的安排,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每位学生的每一实习阶段都有明确的带教教师实行导师制指导,由导师按照实纲要求结合科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习计划,要求学生要与导师共同值班处理日常工作及急诊等。每一科室实习结束后,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以保证实习效果。
4 改革实践考核制度、建立临床技能考核试题库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执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与国际医学教育形势接轨,客观地评价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综合素质,锻炼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我院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考试进行了改革,参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模式建立了临床技能考核试题库,在毕业技能考试中采取了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模式。考核采取四站式,以实际操作、模拟操作、人机对话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口腔基本检查、口腔特殊检查、口腔基本技能操作等能力。考核内容基本涵盖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实现了口腔临床技能的标准化考核。通过对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与现行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相接轨,提高学生操作的准确性、严谨性,同时培养其医生职业素质,从而达到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目的。
总之,为了提高我院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我院做了以上诸多方面的尝试与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实践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桥梁的重要作用,如果实践教学没有抓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临床工作的质量与发展。我院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对培养特色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云,王松灵. 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8):35-37.
[2] 徐袁瑾,张志原,曹霞,等. 国内外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比较分析[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4):403-405.
[3] 凌均ぃ王焱. 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新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4(3):211-214.
[4] 张凌琳,周学东,柳茜,等. 口腔临床实习生培养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7):70-71.
[5] 朱晓斌. 日本口腔医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45-746
[6] 葛少华,杨丕山,郭春晓. 以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3):1-2.
关键词: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 教学方法 改进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更多的人采用口腔修复体和正畸矫治器进行治疗,而这些修复体是由口腔技师制作完成的。因此,医院和义齿加工厂对于口腔技师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很多中职和高职学校都开设了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我校于2009年9月开始招收该专业的学生,至今毕业150余人。然而,在多年从事专业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求深入实地的考察调研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分析,深感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在校获取的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其原因是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比如:技能操作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水平不足,缺少相应的配套仪器设备,等等,这些都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有待改善和提高。
一、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口腔工艺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笔者通过近年来在工作中的了解与体会,发现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弊端:
1.学生对学科认知不清,缺乏兴趣。
学生入学年龄小,多数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缺乏学习热情,成绩不佳。进入学校时,对专业选择概念模糊,多由家长代为选择,直接包办。而家长对该专业也了解不多。很多家长都把该专业等同为口腔医学专业,认为毕业后可以从事口腔医疗活动。实际上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多进入私营的义齿加工厂工作,主要从事各种口腔修复体和正畸矫治器的制作。入学后,由于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很多学生对该专业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性缺乏认同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懈怠学习,有的同学要求转专业甚至退学。
2.课程设置不合理,技能操作课程少。
口腔技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好基本技术,更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实践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能。与口腔工艺技术最密切相关的是牙科材料和设备。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必须依靠先进的设备和材料,但并非有了这些就能完成高质量修复体的制作。口腔技师的技术和技能才是关键。因此,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反复训练才能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突破性进展,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依然偏重于理论,技能操作课程安排较少,再加上由于资金不足,学校无法购置和专业相配套的仪器及设备,致使学生不能进行更多的技能操作实践训练。
3.师资不足,优秀教师严重缺乏。
目前,很多学校从事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从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的,而从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这两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侧重点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方面侧重点也会不同。前者侧重于口腔临床疾病的教学,而后者传授的重点是各种口腔修复体和正畸矫治器的制作。两者虽有共同点,但差异较大。另外,许多老师虽然毕业于高等医学院校,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技能,但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缺乏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得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成了“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不知以何种方式传授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二、中职学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
由于笔者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在工作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思考,了解到上述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满足医院和加工厂对口腔技师的要求,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笔者在此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激发学习热情。
教育理念是改革的先导,行动的灵魂,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要重视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实际。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专业定向很重要,关乎学生未来发展。在学生入学之后,要先对他们进行专业方向与就业方向的知识普及,让学生对未来三年中所要学习、面对的专业有清楚的认识,坚定其专业思想,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以改变过去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专业思想不扎实,而学习懈怠,进而转专业,甚至退学的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充分认识了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并对获得此专业的相关知识充满了渴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才能显著。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是我们维持良好教学秩序,传授专业知识的保障。
2.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法,加强技能操作教学。
口腔工艺技术要求有熟练的技能操作和精确的仪器操作能力,对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技能操作教学环节的改革对本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1)改进课程设计,增加技能操作课程。
我们在教学中应改进教学模式,除了保证理论教学的课时之外,还要增加技能操作的课时。教学设计要开放,改变填鸭式教学。可以用提问式教学法,从临床操作中常见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层层深入,解说各种口腔工艺技术的临床使用要点,以及各种口腔修复体和正畸矫正器的制作方法。还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病例引入,将学生带到医院技工室或义齿加工厂,与实际工作接轨,让学生跟随口腔技师,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各种修复体的制作方法。这样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而不仅仅是个倾听者。通过这样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其技能操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失衡,进而造成学生知识脱节。笔者认为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融会贯通,同步吸收,这是未来中职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
(2)加强和企业合作,开办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由于学校缺乏资金,无法购置足够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技能操作机会。在这一点上,可以让学校和义齿加工厂合作办学,邀请经验丰富的技师和专业人员走进学校,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共同编写教材,制订切合工作岗位的课程计划,以实现专业教学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在学习专业课期间还可组织学生到义齿加工厂进行课间见习,让学生对今后实习乃至就业的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学校还可提前与企业签订合同,在企业保证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人才订单”培养专业人才。
(3)开展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为了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技能操作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可以在学生原有单纯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制定技能操作考试标准,实施“理论+仅能”的考试模式。这样不仅使我们的考试形式变得灵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技能操作的重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可以通过技能操作考试评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们加强交流,如面谈、写信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该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共同提高。同时,平等的交流方式也会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也是我们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3.加强师资建设,构建优秀教师团队。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是对为师者自身的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师非常缺乏,教育理论不丰富,教学经验不足,堪称楷模的优秀教师更是凤毛麟角。针对这种状况,首先,我们应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学校应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派专业老师到义齿加工厂参加企业的教学研讨和各种技能培训。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素质,还使教师摸清了理论教学的重点方向,到底哪些知识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真正能用到的,向学生传授在实习阶段和以后工作中真正用得到的知识。最后,要向社会加大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教学理念的宣传,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口腔工艺技术教育事业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口腔工艺技术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批实用性技术人才也是口腔医学工作的需求。教师要改进教学,优化教学,以学生为本,在实践中推进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输送素质高、技术精、专业思想扎实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1专业思想不稳定有一部分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识很模糊,对该专业没有整体认识,导致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有的学生将该专业误认为是“口腔医学专业”,认为将来时可以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证,在到达义齿公司实习一段时间后还要求到医院的口腔科实习。
1.2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与企业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自2003年以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招收的学生基本出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多数为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既想轻松又要求高待遇,有时过分强调自我个性的发展,缺乏团队精神;上班迟到早退,缺乏组织纪律性;有的学生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用人单位,诚信意识不强。因此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职业精神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的这些自身状况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关系,有的甚至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1.3带教老师文化素质偏低,实习管理不规范目前,各义齿加工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大都是上个世纪末中专卫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毕业生,有的甚至是没有经过专业教育而是通过师承方式获得的技能,虽然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但总体上文化素质较低,在指导学生时随意性很大,不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应该完成哪些技能操作也就没有明确、规范的要求,却往往要求学生他们怎么教学生就要怎么学,无明确的标准,也无任何的目的性。
1.4实习点分散,师生沟通难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加,而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量是有限度的,因此,一届实习生往往分布在多个省份不同城市的实习点中,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虽然现在可以借助电话、QQ群、E-mail等现代通讯手段,但也无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尤其是在上岗实习的前两个月,学生表现为: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遇到新的困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自我感觉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处理不好与带教老师、同组其他学校的实习生及公司管理人员的关系;感觉公司给予他们的实习补助与同期新招聘的社会人员的待遇不公平等。从而导致学生的挫败感、无助感、孤独感增强,甚至导致自我封闭,出现身心上的疾病[1]。
2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入学教育通过加强进校时学校组织的入学教育和系部组织专业课老师进行的详细的专业介绍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职业内涵、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该专业的学习课程、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及所需专业知识技能要求等都有所了解,从而形成对本专业的初步认识及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的一个整体性的感知,对稳固其专业思想具有一定的作用。
2.2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各授课老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进行不同形式的引导工作,如,专业课老师除了做好所授专业课的教学外,事先预备一些寓意深刻的趣味小故事与学生分享,做到寓教于乐;其次,辅导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企业的带教老师、实习生、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等,设身处地的把情境和问题表演出来,让学生提前体会到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人和事,从而使学生能与以后的实习无缝对接;第三,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讨论近期发生的热点问题,提高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度,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选择体制健全、管理规范的实习单位选择专门设有实习培训和实习管理部门及日常生产管理规范的企业。尽量选择能够接国外义齿模型的义齿加工企业,其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能够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也利于实习生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注意实习单位区域分布的合理性及其是否能给学生合理的实习补助。
2.4建立健全各项实习管理制度,选拔好、使用好实习队长在完善学校相关实习、实训等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相关实施细则,使之更具体、更便于操作,以此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按实习队长职责要求选一批责任心强、组织协调能力佳、人际沟通能力好且具有大局观念的实习队长,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实习单位、实习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促进实习管理的良好运行。
1.1教学医院对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1.1教学医院的医德教育主要针对于医务人员,而医学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学医院,更重要的是完成医疗任务。即使是医德医风工作常抓不懈的教学医院,进行的医德教育也主要是针对本院医务人员,而医学生与医务人员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同样的教育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1.2教学医院的口腔专业带教教师均为临床医生,有较强的局限性。带教教师作为口腔临床医生,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不同,大多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思想教育工作不够专业,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往往更注重专业临床技术是否过硬,对医德水平的要求不高,造成个别带教教师本身医德水平不高,做不到为人师表,甚至将负面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使其逐渐背弃医德良知,对学生良好医德的培养势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1.2口腔专业的特殊性因素造成口腔医学生本身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2.1口腔专业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除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大部分口腔科医生都工作在门诊一线上。而口腔科门诊,无论是哪个二级学科科室,每位医生都守着一张口腔综合治疗台,单打独斗,要求团体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量较少。因此,医护、医技之间的合作往往被忽视。而现代医学,特别是临床诊治工作是多学科融合与应用的整体,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2.2工作内容更着重于临床操作。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工作内容不同,口腔科临床工作多为动手操作,而不是检查化验与开处方等,而且医生临床操作过程中患者往往是张口状态,无法沟通,也就使个别口腔科医生眼中看到的只是“牙”,而不是“人”,忽略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当成了“牙匠”,而不是“牙医”。
1.2.3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内容差别较大。口腔科医生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强度与经济收入差别较大,如不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影响到口腔医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于学生对实用主义片面地理解、认识与当今社会市场化的冲击,导致大部分医学生更倾向于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从而影响学生接受医德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填报研究生志愿时不考虑个人兴趣、素质等各方面条件,只专注于收入最高的二级学科,造成各学科间发展不均衡与优秀人才的浪费。
1.2.4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人文教育的缺失。口腔医学院校大部分为独立的口腔医学院或医学专业院校下属的口腔医学系,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较少。
1.3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水平考核难以量化与医务人员不同,即便是在毕业实习阶段,口腔本科医学生也是在带教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诊疗活动。通过对患者回访反馈的情况往往不够客观清晰,而每位带教教师对实习生医德医风要求的标准往往不统一,因此专门针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水平的考核难以量化,给学生的医德教育带来了困难。
2开展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1口腔医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与其他职业不同,医生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有意或无意,失误的代价都是惨痛的。尤其作为口腔科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比起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于一个医生更为重要。作为医学院校,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校训,对于口腔医学院校来说,这里的“性命”指的更多是不可再生的牙齿的性命,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口腔专业医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2.2医患关系日趋正常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医患冲突的日益加剧与多元化,如何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做到保护好医生自己,逐渐改善医患关系,使其趋于正常化,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个新的课题。在我们为医患冲突中遇难的同行们痛惜,谴责个别患者的过激行为,呼吁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理解信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医学生抓起,提高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会他们能够良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4]
2.3保障口腔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医疗质量与安全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医疗服务水平,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口腔医疗存在其特殊性,患者是否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医疗质量与安全。因此只有两手一起抓,均衡发展,才能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5]
3提升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方法
3.1通过对外交流,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增设医德教育等行为医学课程
国内大多口腔医学院校对于医德教育,乃至行为科学教育缺乏系统性认识,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与教师团队,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以上问题。因此,我们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牙科学院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来校讲学。以美方的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为教师们介绍行为科学在该校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利用夏季学期的两周时间为口腔系本科生进行集中授课,内容包括牙医与患者的角色和行为特征、医患沟通与互动、口腔保健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等内容。通过授课,我们教师明确了医德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现场听课观摩学习了行为医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授课方法与教学模式,为今后建立、培养自己的行为医学课程教师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们了解了病人与医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技巧是口腔医疗实践的核心,认识到学会尊重患者,提高自己医德水平的重要性。
3.2从学生入学初开始与学校取长补短,联合开展医德教育
3.2.1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期间。个别综合性大学因高考招生制度的局限性,造成口腔专业并不是学生入学第一志愿,甚至部分学生的第一志愿非医学专业,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入学后对口腔专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不热爱,被动接受,甚至误认为口腔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范围窄,业务性差,仅仅是补牙、拔牙、镶牙这样的简单工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大了对医德教育的困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期间,可利用周末休息日,组织同学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进入到医院内,通过导诊、维持医疗秩序等医疗二线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产生崇高使命感,并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提高自己进行简单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校与医院的紧密合作,聘请医院一线教师与学校医德教育教师共同编写口腔专业学生专用校本教材,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充分有机结合,并在课后由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或近期发生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增加医德教育课程的学时数与所占学分,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考核方式可调整为多样化考核方式,不仅局限于笔试,增加平时讨论情况所占比例,改变考试前突击背题就可得高分的现状,提高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
3.2.2口腔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已经通过口腔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口腔医学有了初步了解,我们通过安排学生跟随医院的“口腔健康直通车”,深入到社区、部队、学校等场所,运用已掌握专业知识为民众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普及预防保健知识,简单答疑解惑,使学生产生崇高使命感。
3.2.3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学习期间。从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开始学习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对于口腔专业各个二级学科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口腔医生的具体工作内容知之甚少,可通过集中安排两周时间的见习,进入到医院各个学科,通过挑选优秀的见习带教教师,学生们进一步对口腔医务工作者有所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了解医疗工作内容,为第五学年毕业生产实习打下基础,更能近距离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口腔医生。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师医德教育意识,将医德教育融入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例如有针对性地通过临床成功病例加强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通过失败病例加强学生职业责任心与职业道德,通过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医患沟通技巧与水平。
3.2.4毕业生实习期间。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6]作为实习医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如何兼顾好以上两个角色,是对每一位实习医生的严峻考验。尤其作为口腔科实习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每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习生正式进入实习之前,教学医院应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为实习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教育,包括为了使实习生能够做到依法行医,组织医政科进行医师法、侵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为了加强实习生职业道德观念,组织医德医风部门进行口腔医生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医院通过患者回访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追踪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分析;为了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技巧及纠纷应急处理能力,组织门诊办公室进行实际纠纷案例的介绍与相应处理流程。如果教学医院为口腔专科医院,那么与综合医院的口腔科相比,由于学科分支较多较细,各科室间的医德教育内容有其特有的特点,应该有针对性。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安排科室主任与带教教师为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技术培训的同时,针对本科室学科特点,对患者群特点、医患沟通注意事项与技巧,已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等进行介绍与分析,避免同类案例发生。例如口腔修复科患者特点为老年人患者占了较大比例,往往动作慢、爱唠叨,初诊采集病史耗时较多,因此如何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做到讲解耐心、杜绝厌倦情绪是医德教育的重点。而在儿童口腔科,应首先进行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如何观察患儿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减少其对治疗的畏惧心理,尽快引导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医患沟通内容的关键。在口腔黏膜科,因多数口腔黏膜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患者往往情绪悲观低落,不利于积极配合治愈疾病,因此,在客观准确地说明病情的同时,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是实习生应该向有经验医生努力学会的沟通技能。为了解决个别性格较内向实习生初接患者时因过度紧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与治疗的问题,除了加强同学间角色互换等情景模拟练习,可通过配备综合治疗椅用仿真模拟人,通过反复练习,带教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修养,规范言行举止。组织实习医学生参与本科室内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与讨论等,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生动的医德素质教育。[7]尤其在遇到纠纷时,能够端正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对个别不良风气能够是非分明,正确判断。
3.3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
3.3.1制定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体系,由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评估。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8]的基础上,根据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修改,制定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系统,对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进行评估体系的集中培训,保证评估标准的一致性,通过质与量两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3.3.2通过患者跟踪回访,对口腔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水平进行评估。我院医德医风部门常年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医疗质量、流程、服务等方面的跟踪回访,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与部门,及时整改。通过这一平台,针对实习生诊疗后患者的跟踪回访,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在与患者在沟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带教重点调整。通过以上带教教师的评价、科主任的评价、患者跟踪回访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合理利用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实习生实习成绩考评相结合。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医德关
【关键词】 口腔 医学生 实习 临床实践 新模式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等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所以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口腔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的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与过去的教学有很大不同,过去学生口腔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临床操作技能上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在病人身上完成的。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继出台,由于医学生未获得合法的医师资格,临床实践中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技术操作是不合法的[1]。这就限制了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影响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国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提出,五年制口腔医学教育仍是我国较长时间内培养口腔医师的主体[2]。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患者信赖的口腔医师,完成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对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以下设想:
1 整合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
目前对本科口腔医学生讲授的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其中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及口腔正畸学等的理论课及实验课的部分内容有重复,有些实验学时不够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学时,节约教学成本,我们设想整合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使各门课程相互联系、交叉融合、相互补充,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遗漏,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 充分拓展仿真头模在实验技能操作中的作用
目前,我们的仿真头模系统主要用于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实验课教学。为了配合临床口腔医学课程群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想充分拓展仿真头模系统的使用,让学生在仿真头模上进行牙体牙髓、牙周、口腔修复、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等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的训练,模拟病人口腔环境进行规范的操作,让学生通过练习各种口腔诊疗器械的正确握持和使用、就诊时医患等,熟练掌握牙体预备充填、根管治疗、洁治术、印模制取、拔牙术、矫治器制作等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实验课操作更贴近于临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避免进入临床实习后出现恐惧心理和束手无策的窘境。
3 实行实验室开放
设想课余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实验室学习和研究。实验室开放的目的主要是开展大学生科研课题,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进行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练习等,在实践中锻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动手能力。
4 组织口腔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设想学生三年级进入口腔临床课程后,动员和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轮流到口腔门诊学习,安排他们预诊、协助拍X线片、做牙医助手、练习书写病历等。让他们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对医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利于学生增加感性知识,提高临床理论教学的效果,对未来的临床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并利用“920爱牙日”、“科普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
5 构建口腔医学生实习前模拟临床诊疗全过程教学新模式
临床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是人们根据医学发展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定义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临床操作能力,即对临床技能的应用,包括病历文件的书写、手术及各类临床操作等,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2)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运筹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3)人文关爱及沟通技巧。因为医疗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体,所以医生必须善于沟通,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上述能力都必须通过临床实践获得,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同样的内容,由于临床思维以及医患关系等不同,可以在对病例的分析速度、结论的准确性以及预后的判断方面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更应注重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因此,我们在学生完成了口腔临床课程理论及实验室技能操作学习后,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模拟临床诊疗全过程训练。具体设想如下:
5.1 临床实习前教育
设想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8学时的专题讲座,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育;常见医疗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医患沟通交流的技巧;口腔专业医疗纠纷的特点及防范;口腔各专业学科的专业特点;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即将充当的角色,并对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特点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做好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充分准备。
5.2 利用角色扮演进行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前训练
设想需要12学时,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其方法是:教师扮演医生,抽取1名学生扮演患者,扮演为患者的学生在扮演前可指定为一个具体的疾病,允许其针对该疾病阅读教科书10~15min,以使其把该病种的症状和体征尽可能多地套在其身上。然后扮演为“医生”的教师对患者扮演者进行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询问[4]。病史采集结束后,进行全身及口腔局部检查,写出病历摘要、诊断及治疗方案。示范结束后,把学生分成每2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扮演患者,另一学生则扮演医生,进行指定某一疾病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扮演,并写出病历摘要、诊断及治疗方案。该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询问病史的技巧、口腔检查的方法及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
5.3 进行综合病历分析
综合病历分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想需要12学时。组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编写80~100道病例分析试题及病例分析标准答案,试题包括所有口腔临床课程的常见疾病、多发病。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分析病例,另一组学生根据标准答案给分析病例的学生打分,并纠正其诊断和治疗方案错误。该项训练的目的是培训学生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了解口腔专业疑难病例的处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结合仿真头模系统模拟口腔临床治疗全过程
口腔临床治疗步骤多,方法复杂、疗程长,需要多次复诊。根据口腔临床医学诊治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在学生完成了病历书写、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后,我们将对学生进行综合临床技能训练。设想需要36学时,如学生的治疗方案正确,我们就让学生在准备好的仿真头模上进行首次治疗(动手能力培养),治疗完成后让学生在病历上写出治疗过程、医嘱及复诊时间,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综合、交流能力培养)。依次进行第二、三次治疗及病历书写、医嘱等直至整个治疗过程完成。如前牙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案是根管治疗。首次治疗应是应急处理,方法为在局麻下开髓,用拔髓针进行牙髓拔除,置药捻于根管,开放二日(动手能力培养),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及两日复诊(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第二次复诊检查第一次的治疗效果,如疗效好行第二次治疗,即根管预备,方法为确定根管数、1~6号扩大针、扩大锉逐号扩大根管、测根管长度、用棉花针置药捻于根管、封闭开髓孔,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及1周复诊;第三次复诊检查第二次的治疗效果,如疗效好行第三次治疗,即根管充填术,手工或用机器将根管封闭剂及牙胶尖充填于根管,拍X线片如根管充填满就可完成根管治疗,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整个治疗过程完成。该综合临床技能训练涉及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预防口腔医学、儿童口腔医学、修复学、颌面外科学、正畸学等。通过临床知识的强化训练及在仿真头模上的技能操作,让学生能加强记忆,熟悉各专业的临床工作流程,掌握临床规范操作、严格无菌观念,尽快适应从临床前期进入临床实习期的各项工作,避免进入临床实习后因对操作程序不熟悉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效果。
总之,培养和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口腔医学生实习前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新模式的设想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金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34-135.
[2]周昌龙,张引成,胡浩屯.五年制口腔临床实习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J]. 北京口腔医学, 2004,12(3):169-171.
1 口腔美学知识与牙体缺损修复的关系牙齿各种类型的缺损或缺失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美观、发音和咀嚼等功能,尤其前牙的缺损和缺失,若长期未得到修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造成影响[3]。口腔牙体缺损修复教学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传授,其一在于口腔基础知识,即口腔解剖的生理学知识,它是容貌美的基础。通过对正常人体口腔解剖形态的医学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容貌美的解剖生理特征,找出容貌美的形态学规律,例如面部黄金比例、牙体牙根的形态特点等,从而进一步掌握口腔颌面部的美学标准,以此让学生对面部美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其二在于口腔美学知识的教授,这部分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审美能力。口腔美学知识与口腔医学专业技术的联系紧密而广泛。授课内容包括美学、医学美学、口腔美学、牙齿美容学的基础知识和口腔美学的临床应用等,通过对人的头、面部的组成结构进行观察,发掘构成美学的主要范围和特征,从而寻找到使人的口腔呈现完美状态的最佳表现形式。要想提升对于口腔美学的评价标准,必须通过实际感知的手段来实施。如在对牙体缺损修复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教具、模型以及实物等,使学生形成具象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彼此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堂知识,巩固对于美学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实现美学知识与口腔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2 前牙修复中的口腔美学知识前牙处于面部十分突出的位置,若出现缺损或缺失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因此在修复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前牙功能的恢复还需要注意美观。牙体本身的形态和牙的排列都会影响面容外观,下颌姿势位时、微笑时、大笑时上下前牙外露量也是容貌美的重要参数[5]。教师在进行前牙修复知识的讲解需充分结合口腔美学知识,使学生从前牙缺损原因出发,观察患牙的形态、大小、排列、比例、颜色,以及牙龈的位置、形态、颜色等,根据患者脸型、下颌骨的形态等综合考虑前牙修复的方案,确保在修复完成后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美观度。此外,前牙和后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全面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对前牙的修复中,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口腔知识和美学修养,借助各种高科技的仪器,全面的对患者的牙齿结构进行分析,寻找最佳的修复方案。将患者现有的牙齿结构与符合美学标准的牙齿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不同或不足之处,提出既符合美学审美又能实现患者前牙修复的方案。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以追求自然为前提,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3 义齿比色中的口腔美学知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牙齿的颜色是带给人的首要直观印象,也是牙齿美学的外在具象化,而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地区之间对于牙齿的颜色追求不同,如何寻找最符合大众审美的齿色,是口腔修复领域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试验课的模拟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之间观察不同牙位、不同性别牙齿颜色的差别,对天然牙齿的颜色变化规律进行了解与掌握,对同一牙位上的彩度、色相的差异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基础的美学知识如视觉原理、色彩学原理,其中色彩学原理的知识主要包括色彩、视觉的基本原理、视错觉在美容牙科中的作用、前牙审美的视觉规律和义齿形式美的视觉特征等[6]。上述的基础知识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用比色板指导学生进行义齿比色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到的口腔美学知识,在自然光条件下,于明亮的可视环境下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发育畸形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口腔美学知识导致牙体缺损的牙齿发育畸形是在牙齿的发育、形成过程中牙体形态、结构出现异常所致。临床常见的由于发育畸形造成的牙体缺损包括四环素染色牙、牙本质发育不全、釉质发育不全等情况[7]。发育畸形造成的牙体缺损一般是长期伴随患者存在,过度的畸形会导致患者产生心理上的自卑与抵触,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患者对于修复后的美观重视程度更高,必须提高从医者的口腔美学审美,增加相关的美学知识,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修复牙齿。因此教师在发育畸形牙体缺损修复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美观意见。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发育畸形造成的牙体缺损修复后进行颌面部检查、美学和微笑评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口腔美学知识的掌握。
摘要:循证医学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经验医学”而言的,循证医学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让我国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逐渐认识到掌握和熟练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到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概念,为学生以后熟练应用循证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循证医学;口腔护理学教学;应用体会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David Sackett教授在1992年正式提出,由于它能为临床医师在临床治疗中提供合理的科学决策, 其基本思想和理论很快被全球医学界所接受和应用, 并成为当前国际临床医学的热点之一[1]。在现代社会当中,不论是医学概念、医学技术、还是医疗器材都是出于快速更新的过程当中,现在非常有效的护理理念在两年之后就会稍显落伍,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是顺应潮流发展的一种表现。循证医学理念的引入,可以显著增强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近些年来,循证医学引入护理领域当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鉴于循证医学的重要作用,将EBM引入到口腔护理专业当中不仅是实践的需要,更是推动口腔护理专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循证医学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具体应用
在口腔护理教学中,将循证医学融入到其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施行。
1、设定模拟临床问题
老师依据本专业的实际特点以及实际临床护理当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来设置模拟临床问题。问题的具体内容应该围绕着口腔护理专业通常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难点问题)来展开,举例来说,儿童口腔疾病的特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特殊护理、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护理等等。
2、.查询证据
在证据的查询这个过程当中,建议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进行综合考量。常用的查询途径主要有网络查询、书记查询、杂志(期刊)查询等等。但是可以作为证据主要有(依照可靠程度由强到弱排列):循证医疗中心提供的文献评价与一般评价、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评价与一般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 仪器制造商的相关建议、口腔医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等。但是在具体的应用当中,必须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学生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慎重地进行应用。
3、评价证据
在证据的查询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大量的相关证据,此时学生应该对这些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和记录,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对这些证据的可信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和评价。
通常来讲,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主要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论文的可信程度比较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应用新知识、新技能,可以定期开展小型的相关研讨会议,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老师可以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论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转贴于 4、开展实践
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实证与临床专业知识及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实施过程中重点对所要改变的护理干预或行为进行分析,积极改善护患交流,对导医分诊、专科护理以及宣教等环节进行量化评估。将显微根管治疗、激光治疗和种植牙等新技术的配套护理纳人培训后的考核范围,以检验循证医学(EBM)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5、评价实践效果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知识应用4个模块,理论知识考核评价试题为客观题,分别在教学前后使用难度系数相同的试卷进行闭卷考核,卷面采用百分制,整个考核过程中做到教考分离,统一出题、监考、评分、阅卷。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知识应用均采用5分制,在考核护生前,先对监考老师进行培训,按统一制定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进行评分。
二、几点体会
1、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可以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EBM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打破原有的灌输式、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养成了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另外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和丰富,学生一直处于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过程不觉枯燥,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2、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EBM指导下的学习是是非常强调护理实践的,因此,在护理实践当中,学生的知识得到检验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可以通过寻找相关证据来提供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宗道,石冰,郭春岚,陈娥.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现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06).
[2]Hitoshi niwa,Mitsutaka S,Yuu S,et al.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epinephrine-containing loc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1,92(6):6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