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发展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市农技协组织起源于各级政府的引导。80年代末,在各级政府,科协组织的积极倡导下,各类农技协组织曾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只有那些农民参与性高、门槛较低的农技协,靠灵活的运作方式和各级组织的悉心呵护,在与市场风险的搏击中顽强生存下来,并且很好地担当了教育农民、组织农民的重要角色。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技协408个,其中市级农技协3个,县(市)区级48个,乡镇163个,村级193个,涵盖了粮食作物、瓜菜、养殖、水产、林果、食用菌、加工运输、市场经销等专业,加入会员农户总数达2.2万多户。
农技协的主要作用
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技协带领农民从事专业化商品生产和经营,使他们按照市场需求优化配置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使生产朝着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全市查字典农技协近两年为会员担保贷款35万元,协助会员贷款726万元,协助会员征用专业生产用地155亩,办理生产用材审批手续600余方,建标准化生产厂房1200平方米。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产品品牌和产品质量认证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农技协通过会员网络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标准,也使创建农业品牌、产品质量认证这种依靠个体农民的力量无法完成的工程有了承接主体。到20xx年底,全市由农技协牵头注册的商标品牌共7个,牵头申报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产地认证5个。
三、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果
农技协通过引进、吸收、传播、推广先进新技术、新成果,开发新产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全市有240名科技人员长期活跃在各类农技协中,有50多位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成为农技协的骨干。由农技协推广的名优品种、新成果25个,先进实用技术15项,形成农业主导产业11种,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220期,培训农民1.76万人次,开展科普活动50多次。由农技协带动的农民年收入平均增加20xx元以上。
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农技协的建立与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更新了观念,促进了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促进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也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南郑县城关镇高庄村棕制品协会带动全村农户推广机制新技术生产棕艺制品,比传统手工工效提高五倍以上,协会统一协调价格、统一宣传和销售,年产值340万元,加工棕制品每户每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
农技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识不足,政策环境不优
农技协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怎样扶持、怎样发展,没有“有型、有效”的做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大多数农技协不能享受到相关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
2、法律地位不明确,社会关系不顺
目前,全市没有农技协专业管理和办事机构,服务指导乏力,日常管理工作缺位。基层农技协仅凭“农村能人”、党政干部管理和引导,随意性太大。科协对农技协的管理法律地位尚不明确,支持力度都还嫌薄弱。
3、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
由于社团登记注册门槛较高,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社团组织必须有3万元以上的注册活动资金,要交纳办证费用,每年年检、缴费,这对于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仅靠微利经营维持运转的农技协来讲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4、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发展后劲
按照社团管理法规,农技协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收取会费和有关方面捐赠。我市相当一部分农技协由于规模小,不开展经营活动,无单位捐赠,会费收不来,只能以技术信息服务、生产资料采购等初级合作为主,带动作用非常有限。
对农技协发展的建议、对策与措施
一、充分认识农技协的性质和地位
农技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目标,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自愿、平等、互助、互利原则下,依照共同约定的章程,按合作制形式依法组织起来协同从事农业商品生产的专业性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农技协代表了农村先进的生产力,在组织和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技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优势。
二、切实加强对农技协的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农技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为农技协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县 、乡、村建立更多的农技协组织。
2、加大支持保护力度。
一是实施优惠扶持政策。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为农技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民政部门应尽量降低登记注册资金,减免办证年检费用,便于更多的农技协登记注册,拥有合法地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允许农技协经营推广一些新型农药、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税务、土地、金融、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为农技协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条件。
二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对农技协组织从事的农业开发、科技推广和科技示范建设项目等,优先纳入政府农业开发和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经费支持鼓励农技协实施产品认证,培育、开发品牌使农民从农技协的壮大发展中受益。
三是加强农技协管理业务培训。组织对农技协负责人和骨干的业务培训,学习考察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传授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政策、法律、金融和市场营销、合作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民主管理,高素质的农技协骨干队伍。
四是增强农技协自我造血功能。农技协应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引导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确保技术优势;通过创办服务型经济实体,培植“龙头企业”,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和经济实力。
五是加大农技协的宣传、表彰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推动、科协指导、社会支持的社会氛围,推动我市农技协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准备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筹备
1、提高认识,深入宣传
认真做好农村土地登记颁证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基本保证;是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拓展我县建设用地空间的重要途径……
为此,今年伊始,局党组即把该项工作列为我局必办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会议、学习、调研、培训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发动;特别是近期,于强局长亲自过问和部署该项工作,每周例会必听汇报、必予强调、必作安排、必抓落实。同时,我局通过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县委、政府争取支持,向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协调,为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县政府于5月份和7月份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与分管同志参加。会上分管副县长对该项工作专门进行了强调、安排和部署。
2、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我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于强局长任副组长,公安、财政、农业、林业、建委、房管和民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并积极争取县政府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提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该项工作。同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组织专业登记人员115人,进行培训。
3、认真筹备,制定方案
我局已制定出《关于开展县农村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农村宅基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技术规程》,分别就宣传发动、组织保障、队伍建设、经费保证、任务落实、时间安排、政策把握诸方面予以明确界定。
4、筹备经费和登记资料
我局积极争取筹备经费和登记发证相关资料:(1)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并报县政府同意,决定对农民宅基地登记每宗完善卷宗补助20元。(2)印刷登记相关资料100余万份,正在分发到各中心所。
二、目前进度:完成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进
1、4月底,已全面完成全县325个村(居)委会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2、部分完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全县农户总户数33万,已发证24.7万户,占比74.8%。
我局在每个乡镇都先行试点,乡镇村干部和国土所人员克服工作繁多、暂无经费、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等困难,基本完成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和逐户组卷工作,并进行了公示。目前大部分试点登记工作已结束,卷宗已完善。在完成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县该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3、摸清家底,积极准备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通过摸底调查,全县集体建设用地约1500宗。我局将从6月份开始,集中2-3个月的时间进行登记,确保年度前完成任务。
三、下步计划:克服困难,依法操作,确保完成任务
关于农村宅基地发证工作,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全面准备阶段
2月20至28日,设计和印制有关资料、抽调人员召开动员会,开展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工作。
2、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阶段
3月1日至8月31日,全面展开工作:逐村逐户开展权属调查,填写地籍调查表,进行指界,同时进行地籍测量。
3、完善材料与自查自纠阶段
3至8月,一边完善组卷报批材料,一边依法进行公示,一边进行自查自纠。
4、检查整改阶段
9月份,由县国土局组织,根据规程进行检查,对检查合格的资料,组卷上报;对不合格的,认真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问题卷宗上报审批。
5、报批发证阶段
10至11月,组织上报审批,然后发证。
乡镇财政状况对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整体建设影响较大,因此,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至关重要,不但会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对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一旦发生问题,将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资金数额逐年增加,种类较多,主要有当地政府为了履行职能所产生的财政支出;进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和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建设等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支出;五保户、优抚对象、低保救助等人员的补助支出;以及村级资金财务支出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乡镇财政监管的资金相对较为繁杂,为了保证资金规范及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就需要对相关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科学的管控,从资金的使用目标,计划,过程和结果等方面都要进行全程监管,并且要从人员、制度、方法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实现富农、惠农、强农的伟大目标。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
(一)乡镇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主要原因,具体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乡镇财政所人员未垂直管理,乡镇政府行政命令较多,使监管人员监管权力不足,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问题的处理和工作的落实;第二,由于乡镇资金种类繁多,对应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众多科室,县级乡镇资金监管牵头科室没有量化、细化监管任务和责任,监管的内容、职责范围等划分不够清晰;第三,部分乡镇和村存在档案管理不重视、不规范现象。
(二)乡镇资金监管人员素质较低
近年来乡镇财政部门老同志退休,乡镇财政人员年轻化,大部分乡镇未按照“乡镇财政干部准入标准”选派人员充实到乡镇财政干部中来,而是采取行政指派,而这些新人员部分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乡镇资金管理业务水平较低,财政会计知识较少,会计基础规范化有待加强;在村级财务中出现上级捐赠的健身器材未入固定资产账、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购置的资产等未入固定资产帐等现象,致使村级财务账实不符;其次乡镇监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数量严重不足,精力不够,不能更全面的落实工作。
(三)信息通报及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
信息通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知情权和对资金使用的监管权,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乡村的资金使用和拨付情况并没有全面公开,致使农民对于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群众对政府的印象,不利于干群关系和后续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一些乡镇虽然加大了信息公开机制,但是信息公开与实际情况缺乏协调性,时间跨度较大,这也是农民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由于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全面,就难以做到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尽管各级财政在乡镇资金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信息反馈不通畅,或信息反馈职责不明确,做了许多工作,而上级财政部门并不知晓,致使乡镇资金监管在省对县财政工作绩效考核中丢分落项。因此,反馈机制的缺失对于乡镇财政监督工作影响很大。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
(一)制定财政资金监管方案
第一,县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乡镇资金监管办法,并且要根据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对其完善,增强实效性;第二,乡镇财政监管要目标明确,条理分明,流程规范,避免混乱的局面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没有遗漏,更加全面;第三,监管范围要确定合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监管人员要依据监管范围开展具体工作,所以说,监管范围及职责划分必须精细、准确,比如说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情况、主要支出、乡镇财政所具体监管执行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过程加强管理,制定可行的方案,辅助落实。
(二)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力度
项目资金的监管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热荩?在具体执行时,要从如下方面努力提升项目资金监管力度:第一,对于项目资金的预算工作要提高重视,并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保证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要注重项目库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要加强监管力度,进行动态跟踪,保证资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并保证资金的使用价值和项目进度相协调,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要相关的责任人签字确认,并且审核流程要规范,实现责任制管理;第三,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要进行严格审核,并且将使用效果作为一项考核标准,作为相关责任人政绩审查的内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村级财务监管
第一,通过培训指导的方式,提高村财乡代管人员的业务素质,督促村财乡代管人员尽快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并对其实际能力进行考核,加强其会计基础规范化;第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合理,保证财务信息透明,设置公示板,并按时由指定负责人以会议的形式进行使用情况汇报,村民现场核查;第三,督促指导建立并完善村级资产台账,村级财产清查等制度,使村级资产账实相符,防止遗漏。第四,为了增强村级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加强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减少误会,要采取乡村两级财务监管模式,制订两级财务监管制度,准确预算,规范流程,避免一些没有报批手续的行为发生。
(四)完善信息通报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一,各项涉及村民的奖补政策、补助补贴政策要及时公开,相关农民利益的资金按要求及时公开,使农民有知情权,有效获得农民的理解和支持;第二,信息反馈渠道的完善,不但可以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因此,渠道的建立要快捷、方便,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比如说建立网站,设置信箱等等;第三,为了提高反馈效果,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人员还要采取主动走访和调查的方式,这样可以更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第四,建立上下各级财政定期信息反馈制度,或每季或每半年上报乡镇资金监管工作情况汇报,保证信息通畅,使乡镇资金监管在省对县财政工作绩效考核中争先创优。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桂人口办发[20__]11号文件精神要求及桂林市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广西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县药具站对此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向主管局汇报,及时学习文件精神,并组织相关人员会议,传达并做好各项迎检工作。县药具站对照《评估表》内容,逐项逐条进行自查自评自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1.首先我县成立了__县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评估小组.组长由计生局长刘先振同志担任,付组长由计生局纪检组长赵小锋同志担任,并具体分管此项工作,__县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评估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成员为县药具站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药具改革评估检查的日常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时还下发了有关药具改革评估工作的文件通知,并把此项工作列为计划生育年终考核的平时计分.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序进行,.6月12日,我县就计划生育药具改革评估进行了专题培训会议,各乡镇服务所所长、药管员等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计生局分管领导就这次药具改革评估的重要意义作了重要发言.药具站付站长向到会人员进行了药具业务及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听取了基层药管员的意见,会后还进行了药具知识的业务考试,并要求各乡镇必须高度重视本此药具改革评估工作,回去马上进行自查自评边查边改,想方设法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2.深入基层进行督查指导.6月21日开始,我县药具改革评估小组,由付组长赵小锋亲自带队,早出晚归,用了近三天的时间,深入我县10个乡镇近20村服务室,进行药具评估的督查指导,每到一个乡镇,我们先查看乡级的有关药具档案资料及药具的软硬件建设情况,然后与乡镇药管员、服务所长及分管领导一起,对照药具改革评估表的每一项内容,一一对照,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纠正,该补的补,该换的换,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共同商量限时解决,最后来到村药具服务室,按药具评估表的要求和药具先进达标村的评比标准,一一查看,对发现的问题,一一列出.
3在自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各级领导、药管员对药具工作重视不够 近几年来计划生育的年终考核,药具占分比例偏小,且考核的内容就那几个指标,报表做好就稳得高分了,因此各级领导就没花多大精力去重视药具作,绝大多数乡镇的药管员还要包村包点,承担与其它计生专干一样的工作任务,哪还有多少时间去做药具工作。二、村级药管员报酬问题也没得到很好的落实,村级药管员对药具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村级药具工作都是乡镇专干在做。三、没有药具专项经费,许多工作无从做起,要想做好很就更难;四、药具发放网点少,尤其是县城城区;五、药具自取箱的设置还没有达到要求;各级药管员的兼职过多,做好做细做全药具工作较难.六、各个乡镇的自查评估报告集中反应,药管员兼职过多,没有药具专项经费,无信息化药具管理手段,药具仓储及办公场所有待改善,部分村还没有配备药具自取箱和药具柜.
根据县委办〔2006〕39号文件的要求,我局所联系的新农村建设帮建村是“镇村示范整治”工程确定的整治村——蔡家桥镇凡村,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局前一阶段的帮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帮建方案制定情况
为全力支持指导凡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帮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8月初,我局对凡村的基本情况、集体经济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在分析了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具备的条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后,帮助凡村理清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明确了帮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帮建工作措施。总体指导思想是:从“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按照整治村的标准,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基层组织建设,完成整治村的工作目标任务。具体的帮扶措施包括: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目的,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激发参与和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热情,在帮建村迅速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二是协助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发挥我局的职能优势,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协助凡村制定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村庄布局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导和龙头作用。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凡村村庄建设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每年安排一定的帮扶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积极帮助协调、联系金融等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推进各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继续实施好农村“人饮工程”,在修缮、巩固好已建“人饮工程”的同时,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剩余1/3人口饮水问题。结合“沼气工程”建设,利用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鼓励农民建沼气池和水冲式厕所,用2年时间拆除现有全部露天厕所。大力争取专项资金,3年内建设和硬化村级公路10公里、村内道路5公里。
四是谋划致富项目,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保障农民基本口粮自给有余的前提下,扩大蔬菜、西瓜、吊瓜等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收入。充分发挥凡村山场面积大的优势,将大力发展鸡、鸭、猪、牛等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向市场提供具有特色的当地土鸡、土蛋、土猪等无公害农产品。同时,抓好经济林建设,逐步扩大竹子、板栗、柿子等经济林种植面积,力争人均种植经济林达1.5亩。
二、帮建人员和资金落实情况
我局及时成立了整治村帮建工作指导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谢俊峰同志担任,指导员由徐建国同志担任,负责加强工作指导,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截止到目前,凡村已清除路障8处,建沼气池30户,我局已拿出3000元帮扶资金,用于村级公路的硬化工作,全长2.9公里的蔡溪路路基拓宽和沙砾石铺填已基本完成。
一、提高党务活动透明度,做到“三规范”
1、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做到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特别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包括党委重大决策、班子成员分工、电话号码、干部制度任用等。如今年新招聘的3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严格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拔任用,规范操作,竞争上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今年的招聘工作非常成功。
2、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严格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程序,将党务工作贯穿于党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
3、规范党务公开的时间和形式。实行常年公开、定期公开和适时公开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取会议公开和宣传栏公开等灵活多样的办法,确保党务公开的效果。
二、巩固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做到三个“确保”
1、确保工作有场地。镇办公楼一层八间300多平方米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场地,办公桌、电脑等必备设施一应俱全。
2、确保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每一个业务窗口做到工作人员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带班作业,并对工作人员上岗情况进行考核。
3、确保工作有成效。2010年以来为民办理各种证件,办理流动人员证明512份,出生证608件,村民建房申报69户,发放低保、农村救济、优抚等各项资金1560.2万元。调处矛盾纠纷32起,为农民办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2万人,返乡农民工身份认定26名,小额贷款9名,27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次。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做到“三坚持”
1、农村资源管理坚持利用与保护相结合,既要发展集体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镇河砂丰富,但是对各村都作了规范,砂石一律不得销售,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水面优势,各村的水面全部承包经营,所上交管理费用全部列入村级财政,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项目4个,交易额20万元。
1、领导重视。各文明单位能进一步完善文明创建工作,围绕工作中心,加强创建领导、健全工作网络、加大创建投入,并针对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措施,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2、机制健全。领导机制和各项工作机制健全,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呈现出“启动早、措施实、氛围浓、效果好”的特点。通过健全组织、优化服务,为文明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3、创新工作载体。能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如孟河镇九龙村的“文明户评选”、薛家镇新晨村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三井藻江社区和河海天安社区的共建活动、新区实验中学、区检察院、高宏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的活动。
4、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过程中,针对一些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做好宣传发动和说服解释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获得了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存在问题
1、少数单位缺乏有效的创建行动。“重口头、轻行动”,反映出少数单位的文明创建意识不强。一些单位的台帐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规范,台帐一般,甚至很少。
2、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受经济发展影响,一些创建单位的有效投入还不足,未形成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对文明创建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建议设想
1、社区各项创建内容繁多,建议将“文明社区”和“星级社区”评比整合。文明社区作为最高荣誉,在“星级社区”中通过评比的内容可以不再重复检查,相关台帐仅体现记录功能。
2、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变“领导要创建”为“群众要创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提高群众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在考核标准中,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日常管理、理论学习、宣传工作、文明创建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基层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支持度进行定性分析,两项进行加权考核,基层群众的定性分析加权比重要达到60%以上。创建过程中,社区重在服务、安全和秩序;行政村重在硬件投入、生活保障;行政村向社区过渡过程中,要抓服务和就业需要,增加失地农民培训,强化就业指导;企业重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凝聚人心;机关事业单位重在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形象。
(一)2009-2014年,__区相继建成了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占辖区行政村的41.5%。目前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均正常开放运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发挥了公共服务在村屯的集聚效应。一是丰富和方便了农村群众生活。各村屯根据服务项目,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二是有效整合了服务资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根据工作需求,可以将一些场所、器材统一调配使用,既确保了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三是密切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联系。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将村委办公场所与各类公共服务集中起来,成了最直接联系群众的宝贵载体。
(二)管理情况。乡镇政府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管理辖区内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整体运行情况,各村支书、主任是公共服务中心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对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使用、维护维修和安全防范工作负全责,派专人管护,做好公共服务中心的供电、供水、防火、防盗和卫生保洁工作,确保活动场所设施完整、功能完好。
(三)活动开展情况。2014年,我区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共开展文体活动 244场次,其中开展文艺活动126场次,开展体育活动118场次。近年来,乡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群众自发组建的乡村文艺队,活跃在各村的舞台上,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受到了一致好评。
(四)资金运行情。每年自治区给每个行政村补助资金八千至一万元,用来开展文化设施维护和文体活动。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各村通过经济能人赞助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五)文化传统。我区是汉族人和壮族人居住的地区,文化传统有港城镇龙井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哭嫁歌》、《蓝衣山歌》、《起声歌》;大圩镇的“三月三”民歌节等。
1.管理使用不规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服务中心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
2.长效管理缺乏资金保障。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其运行费用均由各村自己承担。服务中心每年运行费用主要集中在二项:一是设备维护费用。主要用于对服务中心内计算机、音响、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二是水电费用。由于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只能从村级专项经费支出,对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屯来说,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影响了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3.基础设施设备缺乏。乡镇财政能力薄弱,村里也没有集体收入等原因,导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缺乏桌椅、会议桌、复印、打印等办公室设备。如有些村里文艺队晚上进行排练,也没有桌椅供队员休息。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体育设施、设备陈旧落后,而且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
4.专用人才缺乏。农村民间文化带头人大多年龄较大,缺少中青年骨干。由于专用人才的缺乏,很多文化活动无法得到更好的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资金扶持,切实保障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正常运作。建议对经济相对困难村,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以保障服务中心的正常运作。同时,要引导各村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企业投资和社会捐助特别是发展村级经济、改变贫困面貌等途径来解决中心运行资金问题。此外,强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增加透明度,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实施项目投入工程,保障文化事业发展
1、2014年度县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文化事业投入201万元;
2、设立了文化事业发展基金200万元。
二、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公共文化阵地
1、县文化馆申报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县图书馆申报成国家二级图书馆,客家博物院申报成国家二级博物馆
2、县18个乡镇建成了符合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对10个文化站进行了价值100万元的设备配置;
3、各行政村都建有村级农家书屋,2014年更新了33个农家书屋。
三、实施文化活动建设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实行了免费开放工作;县里建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村里建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站点;全年开展了教育培训、讲座、展览、咨询等活动86场,社会反响好;
2、开展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2014年送戏下乡演出97场,放映电影4452场,乡镇自办文体活动124场;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制订了2014年群众文化活动年度计划;按计划举办了樱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24场;
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全面落实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文物保管等基础工作。2014年文物安全无事故;建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推进了东河戏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工作;现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6个,县级27个;
5、推进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利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了“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活动,开展了“送书进社区”、“送书进校园”等现场读书活动。
四、实施文化项目生产工程,打造文化艺术精品
1、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设立了创作扶持专项资金10万元,并对全县重点文化产品进行了资助;
2、建立文化产品评价机制:建立了对获得省级以上文化产品奖项的奖励制度;开展了文化产品评优活动;
3、提升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2014年县文化产品在参加省、市级赛事活动中获得奖项:创作歌曲《山里的太阳》获得《心声》歌刊2014年全国歌曲大赛二等奖,县文化馆参加全市第四届二胡大赛获得一等奖,并在省市平台上公开展演。
五、实施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繁荣文化市场
1、制订了《打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制订了2014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开展了“净网”、“清源”、“秋风”三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3、打击侵害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有方案有文件,完成了机关软件正版化,有工作文件。对县印刷复印企业、出版物市场、学校、音像制品销售市场,开展了执法检查,查办侵权盗版案件;
4、组建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文化市场执法办案程序合法,执法文书制作规范,案卷归档齐整;
6、文物执法处罚有案卷和执法巡查记录档案,2014年国保、省保单位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六、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1、2014年文化队伍建设,制订了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了文化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