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口腔医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医学的重要性

第1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实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R78-4【文献表示吗】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16-01

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更明确地说就是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才。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口腔专业实用型人才紧缺,居民口腔疾病及卫生保健状况令人堪忧。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必须把口腔医学教育与农村牙病防治结合起来,增强课程内容对岗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走出一条学与用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改之路。

1 增强防病意识的教育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医疗方针。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目前卫生行业普遍重治轻防,学生学习的热点也在治疗技术和手段[1]。为改变现状,我们让学生参与调查,让他们了解农村居民口腔疾病现状、卫生保健状况及人才紧缺情况,同时让他们明白预防口腔医学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特别在我国人口众多,口腔专科医生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实现“人人享有口腔保健”的目标,只通过单纯治疗根本无法解决人群中的口腔健康问题,只有建立科学普及的全民预防网络体系,人人重视预防保健,才有可能改善我国口腔常见病居高不下的现状。通过防病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毕业后投身预防口腔医学专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 改革教学模式

在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启发学生进入创造角色,在预防口腔医学领域中主动去发现新理念,树立预防为主新观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其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如下:第一学年是搞社会调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当地口腔卫生资源及居民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使学生了解自然人群口腔疾病的消长情况及趋势,丰富感性认识。第二学年是结合学习口腔流行病学及有关专业课知识,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等进行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第三学年是毕业实习,进行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通过以上实践,强化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

3.1 抓好口腔健康教育的训练。实验教学不能仅仅以验证教材的理论知识为最终目的,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疾病患病现状的基本方法,是口腔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预防口腔医学教学的重点之一[2]。我们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基本的口腔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教师首先参照全国口腔健康抽样调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然后将学生分组,运用我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表格设计和记录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学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经过实践性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口腔常见病的发病状况,加深了对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临床科研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2 撰写科普文章。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多为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觉枯燥,同时,如果仅仅满足于理论的掌握而不对学生进行宣教能力的培养,学生就无法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宣教,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不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3]。为此,我们采取了让学生撰写“科普文章”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科普文章的撰写方法,并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作提纲式的指导,学生自己选题、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编写,高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多口腔健康相关的知识,为今后宣教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3 走出教室,进入社区。在教室模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以每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区,与口腔专家一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刷牙指导、宣传等)及义诊活动[1]。置身现场,活学活用,学生可以看到平时在医院里比较少见的疾病,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知识大融合,能体会到许多书本上难以得到的启迪,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增强了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直接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

4 结语

总之,在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新观念,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新一代口腔医生既掌握解决患者口腔疾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能对患者及人群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具体的干预措施[2],以期使农村牙病防治工作得到较好改善。

参考文献

[1]卢友光,苏建新,苏柏华.预防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50-52 .

第2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教育 预防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技术

预防口腔医学既是口腔医学一门重要学科,又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现代医学的发展抛弃了把重点放在医治已患病人的传统,而趋向以预防为主,维护人类健康为重点。预防医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预防口腔医学涉及口腔各类疾病的三级预防,如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等,同时也关注妇幼、中小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口腔健康。它是一门口腔专业学生必须认真细致掌握的学科。作为江苏省卫生类高职示范院校,本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已开课多年。高职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同于高校的口腔专业,前者主要是通过义齿加工来体现医生的治疗计划,毕业后工作场所多为义齿加工厂,并成为口腔技师。不难理解该专业学生多重视修复相关的主干课程,对于预防口腔医学重视程度不够,课堂上表现出的兴趣和积极性也相对低。笔者作为有着4年该课程主讲经验的老师,发现实践教学在预防口腔医学授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巩固理论知识也有较大作用。

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体系,培养理论思维的能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各类型高等教育共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工程训练、实训、课程训练等[2]。医学,特别是口腔医学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如何把知识运用在日后的临床操作中,是实践教育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医学实习时间最长的原因。作为口腔技术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场所多为义齿加工中心,因为准入证的问题,很少有从事口腔临床工作的机会。这一性质和现状,决定了该专业同学学习的热情和动机不高。本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不同形式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的特点和体会

通过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内涵分析,可以归纳出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四大特点:①主体性,②场景性,③综合性,④开放性[3]。根据笔者教学经验,通过把全方位多形式的实践教学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①主体性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于技能掌握都是以自己参与为前提。医学类学习动机及兴趣是学生探究医学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医学的学习过程相对枯燥无味,只有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进行病例导入式教学,把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更有利于理解。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实训基地――附属义齿加工中心和临床实训基地――附属口腔医院,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增强主动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②场景性。实践教学模拟或贴近日后的工作场所,才能和以后的岗位“零距离”。高职院校按照自身定位创建特色,本学校依托附属义齿加工中心和附属口腔医院这两个实训平台,在日常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义齿加工中心了解义齿加工过程中的相关的预防问题。参观附属口腔医院了解院内感染控制、牙科设备消毒、临床废物处理、临床见习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牙周菌斑控制的机械性措施。场景接触,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是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③综合性。医学是全面的学科,就像看病一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作为以培养技师为目的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除了修复相关主干课程外,全面了解和掌握口腔相关知识,是塑造合格技师的必备条件。同时只有综合地、全面地授课教学,才能培养综合的、全面的人才,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了解义齿加工过程中相关的预防知识外,也让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中了解龋病预防、牙周病预防的知识,增加授课知识的全面性。④开放性。实践教学必须向行业、向社会开放。2012―2013第二学期中,苏州姑苏区开展儿童口腔幸福工程,即适龄儿童窝沟封闭活动。作为参加的专业机构,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活动现场参观,并有同学作为志愿者参加,如帮助医生做检查记录、椅旁四手操作等,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参与附属口腔医院每年的“9.20爱牙日”活动,学生作为志愿者,为大家提供口腔卫生宣教,把课堂学到的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实践教学中的制约因素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学生自主性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本质上没有摆脱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还是以“填鸭式”教育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比较差;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中落后的理念也影响教学的发展;教学条件相对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自身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经费不足,不能及时改善教学硬件条件,特别是实验室器材和实训基地设备等,严重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有了突破性发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在双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率等因素的驱动下,还是以分数高低区分学生好坏,教学高低,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过硬、技能操作熟练的人才,是目前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实践教育意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在目前大力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当下,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并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才能达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加强质量教学工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加强质量教学监控等方面着手[4],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125-126.

[2]周建平.大学实验教学的变革:情景学习理论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9(4):20-23.

第3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

【关键词】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质量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第4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做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医学人文关怀与其它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情况相似,一直重视医学技能培训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对口腔医学生医学基础、临床操作和实习操作能力的教育和学习,而忽略了口腔教学中对学生尊重患者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培养,从而导致口腔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中医学知识和人文关怀不联贯。在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中,有关医学人文关怀的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等大多设置在医学基础课期间并且大多作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教师很多不参与临床工作,没有切身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经验。在后期专业课时,却没有相应医学人文关怀的课程设置,在口腔医学专业课中,教师主要讲授所涉及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患者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涉及相对较少。所以在口腔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两者有效结合学习,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素质和医学专业知识培养的脱节。口腔医学教育者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口腔医学教学实习过程中,教师多重视对口腔医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如何更好的理解患者、解决患者心理需求与人格尊重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教师,对医学人文关怀的理解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认为人文关怀等素质的培养应由讲授医学基础课的教师完成。这就导致在教学或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以患者的疾病为笑料,并以见过的各式患者的面部畸形为谈资的情况出现。

口腔医学生对人文关怀方面素质培养的理解不全面。现行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多以患者的病症的诊断和冶疗为教育目标,在专业课和实习课的考核中,以学生掌握多少疾病的表现及治疗方法为考核指标,而与患者的交流能力、人文关怀的能力、对待患者的态度、言语表达以及表情动作等多方面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些导致了口腔医学生认为只要能解决患者疾病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患者心理诉求是患者自已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不应做为医疗的目的。所以在实习过程中,不注重患者心理的保护,如在对面部畸形患儿解释病情时,直接说明患儿面部畸形的严重和复杂程度,而这样做可能导致患儿心理上的不适;如自悲、自闭,不愿意与家属或医生接触和交流,长期可能导致患儿心理发育上的人格障碍。

2口腔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教育都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口腔医学专业以治疗和预防口腔和颌面部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自身完美为目的。口腔医学所涉及的部位多与人体面貌与美容有关,如口腔修复学所治疗的人体牙体缺失、牙列缺失等疾患是人每天与人语言交流的重要感观部位。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正畸科所处理的一些患者是颌面部牙列或面部畸形,这与每个人的面容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对自我面貌形象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在解决口腔疾病的同时,医师同时也需要实现患者对心理、生理和自我价值的需求。以培养合格的口腔从业医师为教学目标的医学院校,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长期影响学生将来在从业中人文关怀的素养。这也突显出了口腔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3加强口腔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对策

口腔医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关怀相关学科的教育。在高校口腔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为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基础文化课,如医学哲学、医学史、社会学、美容学、医学辩证法、医患沟通方法及技巧等课程。同时,构建多层次公共基础课课程、医学基础课课程、口腔医学专业课课程的立体课程体系,加入人文基础课程,并在口腔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将各门课程有机整合,不断向学生传授人文关怀理念,全面充实口腔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口腔医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指导者,在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自身人文关怀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文关怀理念会加深学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所以,口腔专业教师同样应加强人文关怀科学知识的训练,只有高素质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口腔教师队伍才能将人文关怀的理念顺利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人文素质的培训,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以身示教,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人文关怀理念。在口腔医学的课堂与实习教学方法中,授课教师多有目的让学生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医患交流、志愿者义诊活动、病例讨论、步骤设置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教师人文关怀的影响。而这也需要教师在后期的专业课授课时,有意识的加入对患者年龄、职业、工作情况、经济情况、疾病情况、心理需求的综合考虑并以此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以身示教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从而培养口腔医学生在将来的从业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素质。

第5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一、对口腔医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是当今时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是我国当代教育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然逻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作为口腔医学,其科学性、技术性及实践性都很强,与医学各学科、其他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间又互相渗透融合。口腔医学生要适应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成为全方位的、创造性的口腔医学人才,就要在大力提高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

(二)素质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已得到广泛认可,成为现代医学的主导。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要维持和促进健康,治疗疾病,治疗方法除了单纯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方法和心理学方法。这就要求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所有专业的医疗活动应该是整体医疗,即对人体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治疗。因此,对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仅具备对疾病本身的治疗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探讨和研究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社会、经济、环境、心理、预防保健等的能力,不能“只见其病,不见其人”。

(三)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口腔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未来的口腔医生,但现行的教育模式仍存在着诸多弊端,制约着目标的实现。表现在:(1)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学方法的单一,多以“灌输式”为主,没有体现以“以学生为主”的思想;(3)教学内容上,以本学科、本专业的课本知识为主,忽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等综合性知识的传授;(4)脱离不了“应试教育”模式,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考试得高分,忽视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构建适应现代教育和时展要求的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体现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促进口腔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在:①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②较好的科学素质;③较强的身体素质;④较完善的心理素质。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勉励大学生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精髓就是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完善自我,实现自身成才、事业发展。

二、口腔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21世纪的口腔医学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还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的先决条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奉献精神意识,并贯穿于大学期间的理论学习、课间实习、生产实习等整个系列的学习活动中,造就政治合格、品德高尚的口腔医学人才。同时,作为道德理论的传授者、道德实践的指导者和示范者,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口腔医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强化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吸收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及能力。(1)引导学生正确领会创新精神,勤于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或新发明。(2)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打破教条式、本本式的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PBL教学模式等先进的方法,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我创新潜能。(3)增强创新的积极性及信心。通过介绍口腔医学发展史及学科发展前沿,为学生提供创新知识和信息,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在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不断增强自信心。(4)营造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通过举办口腔技能大赛、爱牙日宣传活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以及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和实践条件。(5)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口腔医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的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第6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手段;学习方法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各临床课的基础课,能否正确掌握口腔各部位的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地进行临床医疗实践。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专业课程,这个课程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和学的过程也更是沟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才构成教和学的目的,因此教学方法和学习手段在培养21世纪医学人才的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具体如下: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衔接

实验课教学是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体口腔各个名词的认识起着关键作用,实验课不仅让学生回顾课本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将课本抽象概念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并逐渐使学生建立医学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实验课上应采取多种方法理解记忆理论知识,摒弃认为实验课的目的就是单纯验证课堂理论的传统教学观念,应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逻辑思维能力、敏锐观察力、记忆力和操作能力等能力的观念来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1、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分牙体解剖生理学、口颌面颈部解剖、口腔功能三部分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部分包括牙体形态测量、牙体外形重塑以及髓腔观察等三部分。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对牙的整体认识以及外形与功能关系的认识,并不断灌输美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动手、理解和应用能力,对牙体形态结构通过仔细观察建立三维概念,同时注意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口、颌、面、颈、颅等区域局部解剖实习以实际解剖操作为主,充分结合标本、图片及教科书建立解剖的感性知识

教师应教导学生操作时要遵循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方法正确进行层次解剖,并画出各次实验中重要内容的解剖草图,训练其画图表达能力,使理论与知识相结合。

3、适当提问知识点和重难点

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教师也应适当提问知识点,提问重难点,让学生知道哪里重要,并能在课堂上及时复习,加强记忆,可以搞一些小组比赛,结合教具将“输入”进来 的知识“输出”,这样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点评,最后教师做总评,这样不仅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而且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的教授和学习的途径

学无止境,知不足,才能进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发展,教学方式日新月异,科技在进步,学习途径,层出不穷,信息时代的脚步飞跃前进,我们应跟随时代潮流,获得发展自己的能力。教师和学生应利用好这些途径,使自己实现质的飞跃。

1、教师应借助网络平台提高教学能力

网络普及推动者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应在网络上去获得大量的专业知识信息,并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加强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应具备多媒体教学技能,自制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口腔解剖生理学色图谱》、《人体解剖学图谱》中精选扫描图片,从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系列片(VCD)中截录有价值的断片,准备音频素材,网上下载图片,利用蒙泰瑶光编著系统软件,自制口腔解剖生理学多媒体课件,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增强了 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力,图文并茂,并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在增强兴趣的同时给学生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2、学生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也应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适合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对于课本,在课前应进行预习,对知识有大体的了解,并能发现自己对知识产生的疑问,在课上再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断回顾自己的疑问,不断在此过程中解决自己的问题,积极与老师交流,不懂则问;在实验课上,应摆正学习态度,不要嫌脏,嫌有气味,不要有惧怕心理,医学是面对人的,尸体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应珍惜实验的机会;在课后,应及时复习,还应上网学习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笔记本很重要,课堂笔记是进行复习的好材料,做笔记不仅可以防止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发生,而且可以在知识学习后能系统地复习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这样重复记忆,记得更牢固,更准确。

三、“教”和“学”的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的主题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其中隐含着主、被动关系,往往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如何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应掌握一定的方法,一起向学好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目标努力,这样也可以为实现真正地“教学”目的。

1、教学过程中努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控制课堂思路,控制时间,留下足够时间给学生答疑。教师应在课堂上适时改变教授方式,做好课堂准备,精心设计导语,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话语导入新课,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来传授课本知识,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灌输与临床实践相关的知识。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耐心指导,多与学生谈话,与学生谈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经验,与学生做朋友,这对实现真正地教学目的有很大帮助。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学习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学生应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不要认为问问题是可耻的事,相反能发现问题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课余时间多与老师交流看法,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烦恼,家庭问题,恋爱问题都可与老师交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保持良好心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有努力就有收获。

总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学习理论是为实践打基础,实践是将理论付诸行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教育者的工作,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郭莲,谢秋菲.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口腔解剖生理学》附录.

[2] 王一飞.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探索及实践.卫生职业教育,2004.42-43.

[3] Robert S,Law school Legal education in America from the 1850's to the 1980's [M].North Carolina: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3.36-37.

【作者简介】

第7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口腔颌面外喝血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临床课程,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卓越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及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矫情的技能操作能力,实践性比较强。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更新的需求,是以考分来评价学生知识和能力,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因此,为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口腔颌面外教学模式要进行改革,开展反思性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教师单纯注重教育理论的修养,终身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如:教育与科研的失衡,科研能力欠佳,影响了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教学的效能感,导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佳。同时,一些教师缺乏改变和探索的意识,倾向于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教学,缺乏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生活琐事和考试的压力,缺乏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好的意识品德,对反思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额外的时间进行反思,个体成就感降低。因此,为了促进青年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青年教学要以严肃认真、发扬教学民主的态度对待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来克服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利因素的影响,自主学习新知识及本专业的先进理念,保证教学的成功。

2开展口腔颌面外科学反思教学的有效途径

2.1积极反思、发言,取长补短,对课堂情况做出判断,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为了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积极地反思,资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学通过跟班听课,利用观摩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吸收、总结教学经验,充分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要通过反复、多次的自我观察和评估、验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在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备课过程中,要积极发言,共同讨论有疑问的地方,积极改正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换意见。在正式授课之前,要先模拟上课,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虚心听取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改进。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的了解、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对课堂情况做出判断。为了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通过问卷、与学生的课堂探讨、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反思,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授课方式、调整教学内容。

2.2及时发现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前备课主要包括准备教材、准备教法、准备学生,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根据每次教学具体内容以及教学经验,准备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重组。同时,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进行反思。如: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医师执业资格证必考的科目之一,在讲述绪论中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可以对朋友、亲戚等宣传口腔颌面外科预防保健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反思如何选择性的复习医学基础知识,引导出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等。

2.3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8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口腔门诊;患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18-01

口腔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口腔护理知识,能够给予患者优质的照顾。而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口腔门诊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口腔门诊的质量。就如何提高口腔优质护理服务总结以下几点:

1 提高口腔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护理在口腔医学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增强对口腔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1.1 口腔护理工作的特点及重要性

1.1.1 口腔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就诊的全过程,从病人的分诊、导诊、助疗到诊后的健康指导,实行全程护理服务[1]。

1.1.2 口腔护理工作专科特性强,护理人员除需掌握普通的基础护理知识及技能以外,还需掌握口腔专科基础理论以及口腔专科护理技能,才能与医生密切协作,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1.1.3 口腔诊疗工作中医护配合密切,在口腔疾患的诊治中,护士不但要保证治疗所用的器械、药物、设备、材料到位,更需与医师配合默契,保证材料、药物、器械的准确、平稳、快速的传递。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及生理、精神状况,从而为口腔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1.1.4 口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型,口腔疾患的各项治疗操作均在口腔内完成,病人流量大,仪器、器械使用频繁,许多精细、价格昂贵的牙科器械和材料的消毒灭菌受到一定的限制,病原体可经医护人员的手、空气、污染后溅出的碎屑、污染的诊疗环境进行传播,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造成医院内感染。因此,口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渗透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1.2 建立专业的技术操作规程及专业知识考核制度

专业化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口腔护理的专业化要求程度高,容易发生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因此做好口腔科的消毒隔离管理非常重要。

1.2.1 重视对口腔护理用具的消毒管理:口腔科设有独立的消毒室,在使用传统的清洗消毒的基础上引进先进清洗机器,如应用超声震荡清洗机中对器械进行清洗,可以将器械的细小部位和难于清洗的部位清洗干净,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1.2.2 对小手术器械及种植手术器械的消毒:根据口腔护理手术的需要,将器械进行分类打包,并将消毒的时间进行标记,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1.2.3 一次性物品的分类处理:在口腔手术之后,将器械中的针头、刀片等尖锐的物品放在有标记的污物器内,将一次性使用的治疗盘放在黄色的污物袋里,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做好回收记录。

1.2.4 综合治疗椅的消毒:综合治疗椅每天都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擦拭处理。在操作中,与医生、患者直接接触的器械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消毒,间接接触的器械要及时用金属铝薄纸进行包裹,按规定更新。

1.2.5 器械设备实现专门化管理:口腔治疗器械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器械的使用问题,并进行妥善维护,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1.2.6 定期、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和技术操作技能的考核,建立奖励机制以提高口腔护理优质服务水平。

1.3 随着口腔科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口腔护理人员也需要在护理实践中运用新的观念与新的理论。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也不断向前发展。但目前我们对口腔护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口腔护理评估标准及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研究还十分有限。尽管国内学者目前对口腔护理方法研究较多,但还存在着口腔护理方法单一,新方法临床应用较少的现象。国外则注重口腔护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研究。口腔护理的实施和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证据支持,建议在工作中运用循证医学观点,开展口腔护理干预;加强培训,多了解新的口腔护理理论和方法;

2 时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视患者为亲人

2.1 口腔门诊分诊工作的优质服务

2.1.1 候诊环境的优质性: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医院环境的营造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将候诊区与诊疗区分开,避免候诊的患者受到诊疗室机器噪音的影响增加烦躁紧张的情绪。同时候诊大厅要保证干净整洁,摆放些绿色的植物,以便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2.1.2 分诊的优质性:分诊台护士需要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种工作。同时分诊护士需要具有多年的本科室工作经验,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并熟悉掌握当日科室医生的出诊情况。

2.1.3 分诊叫号系统优质性:护士将患者的详细就诊资料输入分诊台的微机中,这样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妥善的安排,进而大幅度缩短患者的看病候诊时间。

2.1.4 健康教育优质性:在候诊区设置口腔健康橱窗以及教育专栏,定期播放专题讲座。同时护士向候诊患者发放有关口腔健康的健康教育手册,并按时更新宣传栏的健康教育资料,方便患者的阅读,最大限度的普及口腔保健知识。

2.2 口腔门诊就诊护理的优质服务

2.2.1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尽可能保证诊疗室安静、舒适。对诊疗室的各个功能区贴上醒目的标志,并将详细的收费标准张贴在墙上,方便患者及家属的查询。

2.2.2 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这句话充分说明牙疼“疼”的程度,患者在进行牙科诊治的过程中,疼痛常常是阵发性的,疼痛定位不准,遇冷热刺激会加重病情,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够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及安慰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恐惧感,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2.3 广泛征求患者的意见:可以通过发放与收集“征求意见卡片”等形式,了解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与患者的满意程度。另外,还应建立医患交流平台,方便患者对病情进行详细的咨询。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在口腔门诊护理中运用优质性护理模式,每名医护人员通过长期的学习与不断的积累,逐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将优质性护理牢记在心中,贯穿在口腔护理的全过程中,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推动口腔门诊的护理工作,口腔门诊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始终坚持“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宗旨[3],在工作中不断强化“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服务思想,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在口腔门诊诊疗中享受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佛容,主编。《口腔护理学》第二版,2009,05

第9篇:口腔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具体的执行人,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思想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必须建立和打造一支热爱教育、勇于献身、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认同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生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讲解,坚持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原则,对于不能遵守实验纪律和实验规则的学生,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指导。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关心学生、爱惜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竭尽所能地满足学生合理需求。职业认同感是自我接纳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职业都不能认同,不能接纳,就不可能主动地去接受教育,适应职业,更不会积极地自我教育和发展。为了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观看和聆听先进教师和模范教师的光荣事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注重自我学习,增强创新意识。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教师除了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熟悉最近的案例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永无止境的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我们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即聘请本校及外校的优秀教师亲临指导,或选派年轻教师去其他学校和科研单位学习,从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更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实验室正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实验教师则是完成这一特殊使命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要拘泥于传统,要大胆创新;派遣年轻老师出外进修,把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方法、最新的问题和研究热点等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我们采取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对知知识才能被转化、吸收。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枯燥乏味的脑力劳动,仅靠“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和“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已被证明作用甚微。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才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让学生从厌学转变到愿学、乐学和善学。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的方法和措施如下。

(1)凸显预防医学实验的重要性。在医学发展史上,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医务人员,都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人们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重要性,我们常引用历史上或者当前的一些重大案例进行分析。比如,统计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感到既枯燥乏味、又不易掌握的内容之一,我们在讲解和布置作业时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有关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的案例。这样能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实验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还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一方法作用显著,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2)丰富教学手段,鼓励课外学习。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一本书,一张嘴,一块板、一支笔”的教学方式以逐渐被取代。我们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把声音、视频、数字、公式和文字融合为一体,通过声、像、光等对感官的刺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枯燥的公式和繁琐的统计步骤。同时,通过教师的认真备课,我们对讲授的实验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归纳,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轻松易学。另外,每次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对上次的内容进行扼要回顾;在每节课结束前,有针对性的强调重点和难点,起到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加强课外学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把国内外各大院校的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精品网络资源的介绍给同学们。指导学生使用CNKI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资源,了解预防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和了解新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和拓宽知识面。

3以科研带动教学

科研是一种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科研是教师展示其学术思想、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学校正处于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科研日益受到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科研不仅是高等院校的功能之一,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把预防医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通过积极地实践,让他们熟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同时,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做科研的乐趣。我们还仿效研究生培养方式,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相结合,给学生拟定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在经过指导教师的修改和补充后,以小组为单位具体实施。另外,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兴趣学习小组,请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直接指导。实践证明,把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热爱真理、追求事实、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研态度。

4完善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可以端正学生实验态度,观察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考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传统的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客观上打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技能的重视程度。在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仅仅是评价、考核学生的指标之一,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其他形式的的考核指标,经过实践筛选,当前对学生的考核体系由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四项指标组成。这种不单依靠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评价实验成绩、而注重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改正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在主观上增加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还让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思维和发挥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