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护理医学检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医学检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医学检验

第1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41-04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59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除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外,还对病人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预防方法及自我保健的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和交流互动,提高对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够自觉地行使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扩展,为探讨适合我国医疗现行体制与有利于健康教育发展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就“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及应用前景”等问题作一综述。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传统教育的概念是指学校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也泛指对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对受教育者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知识。教育是有目的和要求的,就健康而言,健康是指机体发育良好,功能活动正常,适应环境能力强,反应敏捷,身心协调的一种精神状态。健康教育也就是按照这种精神状态,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刘明慧[1]研究认为,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从护理健康教育评价,其实健康教育是一种干预,它为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技术及服务,使人们有能力作出决策,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一词面世之前,我国卫生部门专设有卫生教育所,其职责是卫生宣传教育,也就是常说的“卫生宣教”,具体执行的部门挂靠卫生防疫站宣传科。“卫生宣教”与“健康教育”意思相似,但前者只是面向“普及卫生知识”,教育效果评价无从谈起。而后者具有目的和具体操作规程,通过行为干预,达到提高健康认知能力的目的。对于教育模式的转变,高德彰等[2]认为,从卫生宣教过渡到健康教育,是观念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不难理解,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则是建立健康行为,其操作体系是从知识灌输转变到计划的实施。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对这些疾病不能单靠药物来治疗,还要靠健康教育来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对疾病状态下的人群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教育,对普通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知识的教育,两者共同构成了健康教育完整的概念[3]。 WHO对健康教育十分关注,提出了新型的“健康”定义,指出心理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咨询、健康指导是医院发展的趋势[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医疗观念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使医疗服务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转化,以个体服务向群体服务转化,以单纯的技术服务向社会全方位服务转化,医院在诸多的工作中,健康教育展示出举足轻重的角色,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5]。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号:Z2011139)。

作者简介:陆柳雪(1972-),女(壮族),广西德保县人,副主任护师,学士学位。

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这明确了护士教育的义务,健康教育成为护士的职责。在医院工作条例中,强调要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面对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肃静、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6]。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不停留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上,而在进一步地向“咨询—预防—保健—护理—康复”一体化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在向“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方法、效果评价”方向拓展,并进入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7]。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多,学者钟勤[8]认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临床检验、用药指导、心理卫生等,都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林清然[9]报道,美国医院健康教育内容更具体、更全面,不但介绍护理机构、医院设施、就医指南,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具体到解剖、病因、病理、治疗、护理、预后、康复、功能锻炼等。就手术而言,具体到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活动、用药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康复锻炼、居家护理、饮食调理等。在教育方法上,王玲玲等[10]认为,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各类住院病人的不同健康问题,内容要有所选择,对慢性患者、病情稳定者,重点介绍治疗效果、病情现状、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并发症、生活起居、饮食等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11]认为,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除采用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在具体做法上要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这是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沟通与交流是最主要的手段,在向病人宣教时,注意做到少而精,短而明,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具体指出病人应知道的内容[12]。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取决于教育的时机,当入院病人处于心情不定、顾虑重重、或正在病重急诊、疼痛不安的情况下很难接受教育。此时应让病人住院,经检查治疗,病情稳定后选择合适时机,结合病情进行宣教,病人才能专心倾听,提高认知能力[13]。正如学者郑维英[14]总结的那样,做到“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刘建萍等[15]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对照研究,实验组的健康信念综合度和服药依从性分别为61.67%和40.75%,高于对照组的33.00%和15.50%,表明护理健康教育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也提高了治疗用药的依从性。在评价指标方面,目前多数医院单纯采用“卫生知识知晓率”指标,我们认为该指标只是其中之一,评价指标应建立在患者掌握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或掌握某些相关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提升健康水平等方面。刘斌报道[16],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与病人建立一种指导与合作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解决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病人的满意率由92.6%上升981%,满意度得明显提高。用这些指标的满意率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也许最能够说明问题。学者温丽芳[17]在对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中,指出其近期效应能协调医患关系,使患者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远期效果是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显示出医院健康教育的巨大潜力,肯定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前景随着医院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如何搞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国内诸多专家、学者都对医院健康教育的对策作出有益的研究,也探索出一些特色模式和值得借鉴的经验。陈启超等[18]认为,要把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搞好,还应在管理上将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经常讨论。同时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工作各个环节的指标要做到量化、标准化、制度化。南京总医院医务部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在构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信息系统、考核系统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在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系统帮带、社区人群等四个群体中,建立立体网状式的全面医疗健康教育体系[10],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模式有计划性、自主性、护理程序、健康信念等,计划性健康教育为临床普遍采用的模式,一般是根据科室护理的特点,制定不同病种标准健康内容,由责任护士实施。范丽凤等[19]通过有计划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培训,结果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评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自我血糖监测、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血压和糖代谢控制明显改善。自主性健康教育是让患者自行选择,根据自己病情提出相关问题,由护患双方共同制定,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使受教育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20]。在护理健康教育改革探讨中,有提到“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其核心内容是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达到自己希望掌握的知识,这其实是自主式健康教育的一种补充,对患者而言,教育效果、满意度及主动咨询方面可能优于计划性健康教育。但有的则认为,计划性健康教育只是按计划的教育内容照本宣科,会使听众失去学习兴趣,教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强调的只是患者主动参与的理念,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系统模式。有人认为护理程序才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适用于健康教育,运用其对患者实施教育,是提高健康教育实效的一种有效方法[21]。在临床整体护理中,护理健康教育又有新的扩展,有不少学者把企业的PDCA管理循环方法应用于健康教育工作并作有益的尝试。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用中文表达是按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循环管理,将每一次循环的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戴莉敏等[22]采用这种循环程序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与常规随访模式管理对照研究。按既定的时间随访观察,结果全程健康教育形式管理的知识掌握情况、糖尿病自我行为评分、生化指标等均较常规随访模式管理优。学者黄敏[23]也把该管理模式应用到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管理中,经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观察发现PDCA管理健康教育干预后,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行为方式、肝功能指标恢复效果都较常规健康教育好,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表明循环程序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能提高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健康信念模式理论运用于护理健康教育,更充分体现教育行为改变的实质。王井霞等[24]报道,近年来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更加广泛,教育过程呈现一体化,教育对象也进一步扩展,形式上研究更加深入,显示出护理健康教育应用的前景更加宽广。

综上所述,护士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明确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临床检验、用药指导、心理卫生等,都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形式有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实施教育要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口头讲解是直接、简便、有效的方法;效果评价应建立在病人掌握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等指标上;护理程序式是能循序渐进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模式,适用于临床护理,也适用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纳入医院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同时强化医院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拓宽医院健康教育思路,逐步将其扩展到全民健康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明慧.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形式及方法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4):6768.

[2]张玥,高德彰,孙月刚,等.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志,2000,35(6):366368.

[3]李旭,刘箴.肿瘤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2):747749.

[4]郑海智,曹秀风,白智刚.医院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486.

[5]张艳萍,韩雪.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4446.

[6]刘丽,胡敏,韩韬.医院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增刊):4952.

[7]武美娥,厉兆春,孙清海.浅谈医院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158159.

[8]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364366.

[9]林清然.美国医院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启示[J].广东医学,2008,29(7):12321233.

[10]王玲玲,杨国斌,汪春晖.强化健康教育 促医疗质量持续提高[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9395.

[11].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41.

[12]刘化侠,李蓉琼.提供有效的病人教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28129.

[13]何永芳.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和语言运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68.

[14]郑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6.

[15]刘建萍,何晓俐,任晓丹.健康教育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5860.

[16]刘斌.我院实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初步实践[J].广西医学,1999,21(6):5253.

[17]温丽芳.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2):11971198.

[18]陈启超,陈清蓉,陆高刚.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1):8182.

[19]范丽凤,陆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构建、组织与管理[J].现代护理,2005,11(8):575579.

[20]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护理杂志,2009,26(1A):3233.

[21]魏碧蓉.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64265.

[22]戴莉敏,贡浩凌,方英,等. 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82885.

[23]黄敏. PDCA管理模式在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2):475476.

第2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关键词:时间护理干预;妊娠糖尿病;血糖漂移

女性妊娠期间由于自身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随着妊娠时间的进展特别是到孕中后期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即胰岛素抵抗,从而孕妇体内的血糖水平出现异常波动,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严重的伤害。本研究利用最新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时间护理干预与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孕检的孕妇。GDM诊断标准依据21世纪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1],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餐后3h血糖(3hPG)分别为5.3、10.0、8.6、7.8mmol/L,其中有≥2个时点达到或超过标准即诊断为GDM。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筛选出血糖正常组(A组)、糖耐量异常组(B组)、糖尿病组(C组)各20例。受试孕妇年龄24~30岁,平均27.3岁;孕期25~30w,平均26.8w;体重指数(BIM)22.3~25.2,平均指数23.8。所有受试者怀孕前均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自然受怀孕女性。

1.2方法

1.2.1门诊孕检室设专职护士,专责护士给所有受试者安装CGMS,感应探头至于下腹壁皮下时间为72h,教会所有受试者如何简单护理CGMS及出现异常滴嘟声要即使通知当班护士排除故障。所有受试者感应探头置入处均无发生感染现象。

1.2.2监测期间统一所有受试者的进餐时间及进餐的种类和分量以及运动量,有加餐的要记录加餐时间及量。

1.2.3根据所有受试者首次CGMS监测的血糖图,因人而异根据各个时间点血糖的情况进行时间护理干预主要是受试者饮食控制,1个月后再进行72h CGMS进行血糖监测,分析时间护理干预前后所有受试者血糖漂移的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所有受试者的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时间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漂移的比较

2.2.1所有受试者时间护理干预前整体血糖漂移趋势比较:C组整体血糖漂移幅度较A组、B组明显升高(见图1)。血糖峰值均出现在10点左右,血糖谷值均出现在4点左右,GDM组全天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达7.6mmol/L。

图1 三组受试者时间护理干预前整体血糖漂移趋势比较

2.2.2所有受试者时间护理干预后整体血糖漂移趋势比较:C组整体血糖漂移幅度较A组、B组稍升高(见图2)。血糖峰值任然均出现在10点左右。血糖谷值均出现在4点左右,GDM组全天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达3.1mmol/L。

图2 三组受试者时间护理干预后整体血糖漂移趋势比较

2.2.3 时间护理干预前后低血糖与高血糖事件比较:所有受试者时间护理干预前后监测过程中数据显示三组夜间低血糖及高血糖前后发生次数均明显减少,其中C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6mmol/L。

3 讨论

3.1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排除妊娠前已明确诊断的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患者。主要包括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妇方面主要表现为容易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同时增加围产期的并发症,在胎儿方面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死亡;孕妇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几率也会增加。因此GDM患者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幅度是非常重要的。

3.2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2]原理是组织间液的葡萄糖通过探测头内的半透膜,与探头内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2O2),H2O2氧化分解产生的电信号传输到监测记录器显示血糖水平的变化。以往研究显示[3]CGMS监测方式能够提供患者全面的血糖变化,可以准确发现间断性的高血糖及夜间低血糖,利于GDM患者个体治疗方案的调整。

3.3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自身的生理节律,进行的生理、心理、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的人性化护理[4]。时间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观察患者的体征、症状或者一些检查和药物治疗及手术后的不良反应,而且要求注意观察某些疾病加重或减轻的规律以及某些药物的最大疗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时间护理干预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时间护理干预前,P

4 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时间护理干预可增加妊娠血糖异常患者对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孕妇及胎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秋波,刘小莲,林坚雄.时间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科,2013,8(5):555-557.

[2]Klonoff DC.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roadmap for 21st century diabetes therapy[J].Diabetes Care,2005.28:1231-1239.

[3]Sung-Heui,Bae,Carol,et al Mandatory overtime regulations and nurse overtime[J].Diabetes,2010,11(2)99-107.

[4]兰丽梅,孙红,杨秋菊,等.医护患对生物钟时间护理认知程度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27):2975-2976.

第3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引言

医护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的专业类别,随着我国对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也不断改进,医护专业教学素材逐渐丰富。教学素材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为了提高医护专业教学水平,则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医护专业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医护专业化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医护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更多地把握住医护专业的本质与人才培养要求,提供更加丰富的医教学案例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案例库进行充实,对知识点进行更新,从而使得医护专业教学水平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

一、教学案例库建设的现状

“案例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全新方法,教学案例库的研究是基于大量的真实案例信息的,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知识点、难点、重点的学习,而且教学案例库本身就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当前教学案例库建设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很多职业院校在各个专业教学过程中都在开展案例教学,对教学案例库中的各种内容进行完善,并且积极调用案例库中的内容服务于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在我国的研究时间不长,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案例库中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案例库中的内容是各种教学资料,是服务于教学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产生的。当前很多学校虽然重视对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但教学案例库的内容却不够丰富。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案例库中的内容更应该要保证全面、完整,例如医护专业,涉及的内容很多,教学案例库的内容不全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第二,教师不注重对教学案例库中的内容的应用。在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明确案例库是用于教学过程的,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案例库中的各种内容的应用,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案例库的利用程度不高,导致各种教学资源出现浪费。

二、医护专业化学教学案例库建设策略

在医护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库中丰富的案例对于教与学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是对各种医护专业案例和知识进行汇总的过程,比如在医护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教学案例库中获得一些典型的医学临床研究案例,对这些案例中的特殊点进行分析,并且研究案例中的各种常用医护技巧,有助于学生对医护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医护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的案例会越来越丰富,对医护专业化学教学案例库进行建立和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护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建立教学案例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教学案例库建设的重视

教学案例库是收集整合而成的医护专业教学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医护专业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建立教学案例库的目的是为了要对这些医护专业教学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料。在医护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教学案例库的建立和完善,在教学案例库建立过程中,首先应该要明确收集的材料类型,再根据教学案例的类型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设定。另外,教学案例库中的材料应该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医护专业教学涉及的内容都是医学护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等,对教学案例进行分类的时候应该要按照普通和典型进行区分,对于典型的教学案例而言,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指导意义,而普通的教学案例则主要是结合医护专业教学中的各种知识点所设定的教学内容,用于日常教学。

2.加强对教学案例库的完善

在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要注重对案例库的完善,尤其是随着医护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我国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医学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复杂,加强对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然后将其充实到教学案例库中,可以对教学案例库的内容进行完善,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在医护专业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案例库的充实和完善,则必须要加强学校与医院的沟通联系,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典型案例情况,医护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救治的时候设定的救治方案、救治方案的落实都是教学资料,在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就应该要对这些实际案例进行利用,便于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3.合理地设计教学大纲,对案例库进行充实和利用

在医护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库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教学案例进行利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医护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将各种教学案例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案例库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教学案例库的案例资料,进行精细化设计。另外,教学大纲的设计也有助于对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可以确定教学案例的方向、类别等,从而根据相应的标准规范对教学案例库进行建设和充实。例如在讲配位化合物课程时,可以采用“蓝血人”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的血液是红色的?”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根据学生的提前预习,在讲解的时候再通过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出配离子的作用、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等知识。在讲解酯和脂类课程的时候,可以用“统一饮料事件”作为引入,通过一边探讨地沟油、方便面、油炸食品等方面的危害,一边探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索。再比如在学完渗透压的内容以后,可以将“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症”的案例引入课堂中,学生要思考这种病症与渗透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思考如何处理伤口,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实践教育目的。

4.建立教学案例库评估体系

在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教学案例库的评估管理,要根据医护专业的学科以及专业特点,设计准确的评估体系,并且运用该指标对学校的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进行评价,对其中的不合格的教学案例进行剔除,也有助于教师在对教学案例库进行丰富的时候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案例选择。教学案例库的评估体系一方面要符合医护专业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应该要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体现出教学案例库的指导性以及可操作性。

第4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胰腺炎;连续性血糖监测;整体性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144-02

糖尿病是因环境、遗传等因素导致的代谢紊乱疾病,患者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胰腺炎为重症慢性疾病[1],对于原疾病病情控制极为不利。临床以密切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作为基本应对方法,但常规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该文为探讨整体性护理联合连续性血糖监测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炎的效果,选取了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2例2015年3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胰腺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心脑血管等疾病,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5:21,年龄最大68岁,最小为48岁,平均(57.28±3.69)岁,病程(4.87±1.32)年。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19例,高中有18例,大学及以上有9例。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4:22,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47岁,平均(57.45±3.82)岁,病程(4.69±1.28)年。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18例,高中有17例,大学及以上有11例。两组糖尿病合并胰腺炎患者在基线资料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可以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血糖监测,遵医嘱实施各项操作。观察组实施连续性血糖监测:患者入院时测定其血糖,之后每2 h进行1次血糖测定,直至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同时,将每次所测结果如实记录,并置于床尾,方便医务人员查看,判断病情,并根据血糖变化,适时调整药物。另外,应密切关注酮症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时处理血糖波动过大现象。

同时予以观察组整体性护理,为患者制定方案,并定期对护理效果予以评估,以便于发现问题、调整方案:①饮食干预,指导患者以流质饮食为主,待病情好转时可适当增加普食,以高蛋白、低糖、低脂以及高纤维饮食为原则,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保证少食多餐,戒除烟酒。②基础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化指标、生命体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定时翻身,动作轻柔,保持个人卫生,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同时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温湿度适宜。③心理干预,因长期受疾病折磨,患者通常会出现沮丧、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应主动患者沟通、交流,对其心理状况加强观察,鼓励其说出心中不快,予以针对性疏导,努力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以和谐、温馨的病房环境感染患者,增强其信心,适时为其展示成功案例。④健康教育,主动、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的诱发因素、发展、预后、治疗方法及效果等,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使其了解饮食、运动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嘱咐患者病情稳定时,进行适量运动,以促进糖代谢及脂肪代谢,嘱咐患者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护理依从性以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进行评估,护理总依从概率即为完全依从与基本依从概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糖尿病合并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总依从概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包括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护理总依从概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总依从概率为95.65%,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68±1.34)d,对照组数据为(9.06±2.13)d,两者相比较观察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酮症酸中毒发生概率为4.35%,低血糖发生概率为2.17%,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因自身代谢功能障碍,加之饮食不节等因素,极易导致营养代谢紊乱,引发高脂血症以及高血糖等症状[2],高脂血症即为胰腺炎病发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炎症反应的出现对于血糖控制也会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损害胰岛分泌功能[3],导致血糖升高,有效的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对疾病预后发展极为重要。该文观察组将血糖监测作为疾病控制的重点,实施连续性监测。对于血糖调节功能缺陷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若不及时调整、稳定血糖水平,极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或者因血糖升高引起酮症酸中毒[4],对于病情康复具有不利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观察组每隔2 h即测量1次血糖,并如实记录,对其血糖变化能够进行连续、有效的分析[5],从而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预防、控制异常情况的发生,其结果明显较常规监测更好。同时为提高护理质量,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方案,从饮食、心理、运动等多个方面予以干预,并对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消除其认知误区。在护理过程中,对护理程序定期评估、调整,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6],通过路径化干预对病情变化以及干预效果能够直接进行观察,具有预测性及整w性等优势。

李敏[7]曾对60例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患者护理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数据为(11.4±1.2)mmol/L,空腹血糖水平为(7.2±1.0)mmol/L,血糖控制情况较护理前更好,这足以说明有效的血糖监测对于病情控制的意义。该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依从概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

综上所述,连续性血糖监测联合整体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胰腺炎患者中,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提高其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袁顺琼.64例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4,12(4):245-247.

[2] 陈春玲.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连续性血糖监测和整体性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502-504.

[3] 笪继东.20例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的护理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4):153.

[4] 颜婷婷,刘湘林,张徐,等.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监测护理[J].西南军医,2012,14(3):529-530.

[5] 袁红霞.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187-188.

[6] 苗立军.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例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7):453.

第5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关键词: 湖南省高职院校 证券投资专业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日益壮大,成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资本市场,它在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完善市场经济结构、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证券行业是一个政策性强、变化很快的行业,它与国家的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及经济政策息息相关,这种多变性使证券投资专业教学开展存在一些困难。

目前,湖南省开设证券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有2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有8所,其开设的与证券投资相关的专业或方向一般都含在金融学或者金融管理实务等专业中,所开的课程重理论、厚基础,相对宽泛,缺乏针对性;而且,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预期相对较高,而证券经纪的工作压力大,部分毕业生不愿意从事证券经纪与金融销售等证券市场一线工作岗位。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有7所,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比如金融管理实务、金融与保险、投资与理财等)的有8所。以上高职高专院校的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及金融管理实务等专业的招收的学生人数一般为每年80―100人,以此测算,湖南省金融证券行业的人才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与行业需要。由此看来,大批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证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服务湖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对湖南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投资咨询公司进行了一次系统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对市场前景的预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调研结果显示。

1.大多数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是看好的,有75%左右的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只有10%左右的机构表示悲观。由此可以看出,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前景是看好的。

2.这些金融机构最缺乏的是经纪性人才,占到所缺人才的75%以上,同时,在这些人当中,非证券投资专业的人士占大多数,符合专业岗位要求的证券经纪人很少。因此,可以通过对在校学生的经纪业务能力的培训,搭建证券投资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比较优势,达到双赢效果。

3.大部分实习单位认为,如果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就会考虑直接聘用。我们可以利用实习机会为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湖南省高职院校应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安排、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尽量融入行业企业因素,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特点。具体建议如下。

1.设置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随着证券市场发展的日益规范化,证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这是一个就业门槛问题。根据证券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高职证券投资专业应以行业企业的要求为基础,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把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试等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建立“课证结合”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在课程考核上,可尝试引入一些新的考核方式,比如“以证代考”,进而实现证书考试与专业学习良性互动,即以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促进专业学习,通过专业学习促进证券从业资格通过率的提高。

2.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湖南的证券企业人士认为目前大部分金融证券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差,对金融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不清楚金融业务开展的流程,特别是缺乏金融业务的市场经验。究其原因,是因为金融行业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其金融产品、业务过程、业务结果是无形的,只体现为数字。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真实地感受到金融证券行业的业务过程与职业情境,就成为解决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非截然分开的,高职证券投资专业可从总体上建立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几个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以课堂实训为基础,以专项和综合实训为延伸,以毕业顶岗实习为最终检验”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微观上关注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效果,通过“课堂与课后的交叉,把专业竞赛融入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了解证券市场的兴趣,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性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抓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完善证券投资专业的实习实训的教学体系,可建立适合高职证券投资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相对独立的模拟实训基地证券实训机房,配备较好的计算机,安装钱龙金融教学软件、证券交易软件等软件,实现证券行情实时对接和实时传输,同时能够进行实际下单买卖,使教学过程现场化,就像在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现场进行证券交易与工作,在机房边教学边实践,边学习边操作。通过模拟教学和实践,以及对各种案例分析,学生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完善地结合。

4.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第6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权益机制构建;利益协调;矛盾调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心理援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高校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高校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涉及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本文从利益协调、矛盾调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心理援助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应如何构建学生权益维护机制。

一、高校学生权益维护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利益协调是高校学生权益维护的重要手段,高校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妥善协调校生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和冲突。因此,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维护学生权益需要建立调节、限制、疏导校生利益行为的一整套机制,这就是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一)准确把握高校与学生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高校与学生间的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两种法律关系兼而有之。高校与学生基于平等、自由原则缔结类似兼有合同服务性质的教育契约关系,但高校又根据法律规定行使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权。因此,新时期的高校领导者必须在全新定位下认真审视管理行为,准确把握在维护学生权益过程中高校和学生利益的协调和平衡。

(二)加强维权导向,保障学生权益的正确实现和公平调整

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加强宣传和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高校发展变革过程中自身的权益变化,学生维权思维与行动要与高校改革步伐相协调、相一致,自觉调整利益需求,科学选择维权行为,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利益调节就是“尽可能地调整好利益体系的内部矛盾关系,把利益冲突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新时期的高校领导者要遵循法治基本原则,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保障学生各项权益得以实现。

(三)构建权益补偿和维权约束机制,促进权益的整体协调和规范维权的正确途径

权益补偿就是“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权益补偿机制是指针对高校权益受损学生实行的救助制度,要与高校发展相一致、相适应。维权约束机制即以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协同作用,约束维权行为。法律和道德是维权行动的调节器和控制器。一方面,通过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强化对学生的法律约束,引导学生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维护权益,减少高校和学生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生道德建设,约束和规范学生的利益动机和维权行动,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维权行动。

二、高校学生权益维护的矛盾调处机制构建

(一)建立完善源头预防机制,坚持以生为本

高校要时刻把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所思所盼放在心上,对涉及事关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和改革,应落实好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充分听取学生意见。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加大校务公开力度,落实好学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尤其要“通过道德感召来影响利益格局,即不必通过利益驱使或者国家强制,社会成员个体自主自愿的以慈善、志愿或者帮助等形式流转社会资源和利益,这种伦理道德层面上的利益调节是能够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形成功效。”

(二)构建矛盾多元排查和疏导网络体系

加强高校调解组织建设,将、社团、行政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延伸到最基层,深入到每个学生,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对有侵犯学生权益的迹象做到早排查、早化解、早疏导、早稳控,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初始状态,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对排查出来的侵犯学生权益行为逐一落实化解责任。

(三)建立完善解决问题机制,着力维护学生正当权益

高校可每月适时召开一次专门针对学生权益维护问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定期总结分析工作形势。机关各部门和各系院紧密配合协作,合力调处涉及学生权益的矛盾纠纷,直至矛盾纠纷彻底解决。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效作为相关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标准,作为晋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高校学生权益维护的诉求表达机制构建

诉求表达就是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法定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向学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表明要求,并以合法合理的方式实现维护自身权益的参与过程,实质上也为创造一个制度环境,保证学生与高校拥有平等的话语权,使自身的权益诉求成为能够有效影响高校决策和舆论的力量。

(一)完善学生权益诉求表达的组织体制

某些部门责任心欠缺,盛行,对学生合理利益诉求置之不理或推诿应付,极端不负责任,引起了校生关系紧张,一些学生选择采取非理性的极端行为来宣泄权益诉求与此因素密不可分。因此,高校相关组织机构要完善学生维权机构的人员和体制建设,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学生的权益诉求及时、准确地进行反映、协调和解决,把利益矛盾和冲突消灭在初始状态。

(二)健全学生权益诉求表达的规章制度

高校现行的有关学生权益诉求表达的制度层次偏低,诉求表达程序缺乏具体规定,权益诉求表达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等问题。因此,首先要增强学生权益诉求表达规定的权威性;其次应明确规定学生权益诉求的主体、范围、程序、方式,使学生能依法行使权益诉求表达权;再次,健全学生权益诉求的司法救济机制。无救济即无权利,当学生权益诉求表达受到非法阻碍,应赋予学生通过司法程序进行救济的权利,在经过司法确认后进行行政问责或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加强对权益诉求表达主体的全方位教育

传统“服从”式教育和国人“隐忍”式性格影响下的大环境使学生对自己的权益诉求普遍很不成熟,如缺乏理性思考和群体参与意识不足、有些合法权益诉求受到阻挠时容易非理性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权益诉求表达能力不均衡等不利于学生权益维护的统一规整。因此,必须从维权意识、方式和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权益诉求表达主体的全方位教育。

(四)构建学生权益诉求表达的校内平台

要同时发挥学生个体和高校社团的作用,特别是强化共青团、学生会和其它社团权益诉求的功能,如由学生根据规定成立专门的学生维权社团组织,从事学生维权工作,建立校系两级的学生民主管理委员会或学生权益保障特别组织,但不能把它等同于一般性的学生社团,不予重视或理睬,不能使维权概念泛化、维权手段滥化、维权工作无序化,使学校正常工作受到冲击。还要增强校内新闻媒体的监督工作,既应当做好化解矛盾、增进理解的沟通平台,同时也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形成积极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四、高校学生权益维护的权益保障机制构建

高校的办学宗旨应当以生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须以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因此,切实保障和实现学生的基本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一)学生生命健康权保障机制

生命健康权是学生权益的基础,也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学生的生命健康权负有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要开展校园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其次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还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学生受教育权保障机制

如果学校对并不影响专业学习的身体缺陷过分挑剔,从而将学生拒之门外,实际上是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遏制腐败,杜绝教育不合理收费现象,合理制定收费标准,严格管理,有力监督,建立收费和政策听证制度,提高科学性和透明度。

(三)学生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高校学生的劳动权主要包括在勤工助学、实习实训、择业就业等过程中的权益,如获取信息权、接受就业指导权、被推荐权、选择权、获得培训权、公平待遇权、违约及求偿权、获得报酬权、休息与休假权等。如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可及时向学校反馈情况,寻求帮助解决,在眼前利益和法律保障的长远利益之间做出更合理的选择,学校有责任保驾护航。

(四)学生公共参与权保障机制

学生在校的公共参与权主要包括选举权、事务决策知情参与权、结社权、监督权等。学生参与学校公共生活和决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精神,还能使学校在建设和规划其未来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学校要逐步建立、完善和提高学生对民主决策和监督的参与程度。

(五)学生婚恋情感权保障机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念日趋成熟,向着更加开明、宽容、理性的方向发展。高校要注意保护学生婚恋情感权益,不纵容,要以道德婚恋为宣传内容形成正面导向,重视保护学生的隐私,并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帮助学生端正婚恋动机,正确对待恋爱婚姻这个个人成长中的重要环节,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展开人生规划。

(六)学生文化娱乐权保障机制

学生的文化娱乐权主要包括享有文化成果、参与娱乐活动、参与文娱事务管理、开展文化创造、文化产权受保护等方面的权益。高校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实现文化娱乐权的关键,学校文化娱乐体系的建设是学生文化娱乐权充分实现的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学生文化娱乐权充分实现的载体。

五、高校学生权益维护的心理援助机制构建

学生权益维护在处理中稍有不当容易引发大规模,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整个学校的工作运转会造成很大影响。某些特殊事件也给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心理恐慌。因此,在学生权益受损和维护前后,应加强心理援助机制建设。

(一)构建学校心理援助体系

高校通过建立专门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手段为权益受损学生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摆脱心理困境,缓解心理压力。加强网络教育作用,通过网络为有怨气受挫或极端行为而不愿接受当面心理咨询的学生提供必要而及时的心理援助,准确把握其心理脉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文化活动,给相关学生创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营造情感支持系统,在遭受挫折和困难时可以获得鼓励、支持和信任。

(二)构建家庭支持助力机制

家长需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在校学习生活和思想成长情况,既做长辈,更做朋友,做子女的坚强后盾。当他们的权益受损时能主动和家长反馈或寻求帮助,家长阅历较丰富可以帮他们分析问题所在,提供建议,甚至协同学校解决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心理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三)构建社会心理援助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组织心理专家、学者开办免费讲座,针对学生维权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讲解和诠释,倡议比较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还可以采取国家支持,依托高校的方式成立大学生维权心理援助中心,配备专职人员为相关学生和家长解决问题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构建朋辈心理援助机制

创建“学校——系院——年级——班级——宿舍”五级朋辈心理援助体系,专人负责,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有因权益受损产生心理隐患的同学及时上报,以便学校和老师提前介入为他们提供各种援助。还可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挫折和磨难,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及时缓解疏导心理压力,保持一个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 王伟光. 利益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第7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1.PBL教学思路。PBL教学首先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驱动问题开始,由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学生提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授课内容提出驱动问题并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则围绕驱动问题,预习教材,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外分组讨论。然后在授课时,教师提问学生并进行讨论、分析、补充和总结。

2.PBL教学的优点。PBL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成为了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和信息咨询者[3]。

二、网络课程发展情况简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整合不断深入,网络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教学模式的变革[4]。2012年刘延东同志提出: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5]”。由此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纷纷涌现。目前较好的平台有尔雅平台、泛雅平台、清华在线和超星学习通等,但这些平台因为费用较高等原因而普及率较低。2016年我校推出了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使得我校的网络课程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三、《食品保藏原理》网络课程的设计

1.课程特点。《食品保藏原理》主要研究食品保藏的方法和机理。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概念较抽象、内容多杂、理论较深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建设《食品保藏原理》网络课程,整合视频等各种生动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模块划分。本网络课程划分为课程信息、学习互动、信息资源、教学测评、课程管理五个一级模块。课程信息模块包含的二级模块有教学计划与设计、教学大纲与教案、教学反思、教改科研;学习互动模块包含的二级模块有学习指导(下设的三级模块有引导性问题、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图库、教学动画)和交流互动(下设的三级模块有网上答疑、公开讨论);信息资源模块包含的二级模块有专家指导、教学拓展(下设的三级模块有开放式教学资源、课程前沿知识);教学测评模块包含的二级模块有课前预习成绩、实验报告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课程管理模块包含的二级模块有网络平台管理、学生管理(下设的三级模块有学生分组和考勤管理)。需要上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三级模块有:引导性问题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公开讨论模块、开放式教学资源模块、学生分组模块。

四、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1.引导性问题设计。引导性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起点,更是焦点[1]。为了设计出好的引导性问题,首先要将庞杂的课程知识体系微课化,每个微课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根据中心主题,提出问题来引导切入这个微课的教学内容。引导性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最好是来自于生产实践,要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知欲望。在课前10天把引导性问题发给学生,以让学生充分查阅资料和讨论。

2.学生分组,以引导性问题为纽带,将课堂、学生和老师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将学生分组,增进了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感情。学生自主选择组合,每组同学不超过8人,每组同学确定后,学生自己划分任务,分工协作,围绕引导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3.学生选题与课前探究。教师围绕每节课的重点设计出了若干引导性问题,供各个学生组选择,选题后学生按自己的分工查阅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资料和观点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从而对所学章节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他们的认识不一定完全正确,而且,在课前探究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不少的疑问。各学生组都做一个简短的PPT,综述他们形成的观点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教学环节。

4.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课前探究情况,教师对该章节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和注意力,使用PPT、动画和视频等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做得丰富多彩,最终解答了学生的各种疑问,让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有了系统深入的掌握。关于食品保藏的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如《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这些资源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

5.网上答疑和公开讨论。网上答疑和公开讨论可放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网上答疑和公开讨论的主题不限定某一章节和时段,只要是和课程相关的话题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在同学们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答疑和总结。实践表明:移动互联网平台软件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得师生互动更及时、效果更好。

6.教学测评。教学测评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必须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在本网络课程的教改设计中,从课前预习、实验报告、课堂提问、期末考试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测评。在教学测评中要贯穿网络教学的理念,要及时给学生打分并通过网络将成绩及时告诉每个学生,并告知学生他们的得分依据,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并跟上教学进度。

五、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不适应。长期以来,学生面对的都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对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有了依赖性,不擅于主动发现问题、查阅分析资料并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擅长死记硬背。然而,教学模式改革已是大趋势,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是授课模式的改革,也是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学生能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

2.工作量迅速增大。引入PBL教学模式和移动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后,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作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预习时间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以上,而教师的隐性工作量增加得更多,特别是在网上答疑和公开讨论模块,由于使用了方便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软件,有更多的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必须一一回答每个问题,这使得隐性工作量急剧增大。而且,教师还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实验报告和课堂提问给出评分,这也增加了工作量。与传统教学相比,进行该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后,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4-5倍。然而,学校目前对教学工作量的计算还是按照课堂教学课时计算的。

第8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医学检验个人简历封面背景图片展示

医学检验个人简历封面背景图片(一)

医学检验个人简历封面背景图片(二)

医学检验个人简历封面背景图片(三)

医学检验个人简历封面背景图片(四)

医学检验个人求职简历范文

李心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5岁(1986年3月2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8********(手机)

E-mail:xuexila.com

最近工作 [1 年8个月]

公 司:XX医疗中心

行 业:医疗/护理/卫生

职 位:医学检验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医学检验

学 校: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

自我评价

国内知名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全日制本科毕业,接受过完整的实验室技术培训,多次获得领导嘉奖,能够与同事相处融洽。工作态度端正,专业技能熟练,组织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使用检验医学方面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可以静下心来做事,并享受这样的过程。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医学检验

工作经验

2010/4—至今:XX医疗中心[ 1年8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实验室医学检验

1. 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检测报告的审核与签发;

2. 负责各种客户投拆与疑问的最终释义,包括建议;

3. 负责科室标本的各项检查,如生化,临检三大常规,免疫,以及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一些操作;

4. 负责科室试剂的保存与采购。

2009/3—2010/3:XX医院[ 1年]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检验中心 医学检验

1. 熟练操作血液、尿液、等分析仪和生化、临检、免疫等检验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熟知各项检验项目的正常及异常值和临床意义;

2. 负责将报告结果向患者作耐心细致的解释;

3. 承担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建档等工作;

4. 负责室内质控,以及其他相关事务。

2008/7--2009 /2:XX卫生局[ 8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检验中心 医学检验

1. 负责血液标本采集工作;

2. 协助科主任进行报告单及时准确的发放、物料的请领、冰箱和水浴锅的温度记录;

3. 负责对中心物流部接收员相关的培训工作;

4. 负责处理实验室日常标本的检验,并检查检验结果;

5. 积极地与临床医生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缓和医患关系。

教育经历

2004 /9 --2008 /7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 医学检验 本科

证 书

2007/7 国家初级临床检验技师证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看过“医学检验个人简历封面背景图片”的人还看了:

1.医学检验类简历封面背景图片

2.医学影像个人简历封面背景图片

3.医学生简历封面背景图片模板

第9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局部坏死,这种缺血持久而且严重。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胸痛,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常有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其关键是及时到医院就诊[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往往死亡率较高[2]。在临床上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逐渐被医疗机构重视,在院前如果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有效地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3]。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0例为对照组,另外一组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3-62岁,平均年龄为53.43±1.4岁,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5-64岁,平均年龄为52.56±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无明显差异(p>0.05),既往均无相关病史,具有可比性。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组别 最大年龄 最小年龄 平均年龄

对照组 62岁 43岁 53.43±1.4岁

观察组 45岁 64岁 52.56±1.5岁

表1,采用t检验,t=0.1546,p=0.0762,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的年龄范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前未给予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前给予急诊护理,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两组患者皆按照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

1.2.1观察组院前急诊护理的内容

院前急诊护理主要包括①给氧、镇静镇痛、②建立静脉通道、③平定患者情绪。

①给氧、镇静镇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氧气面罩保证患者足够的氧气供给,有助于患者避免因为缺氧而导致的机体不可逆损伤。由于患者机体致痛物质的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感加重,可以给予小量吗啡镇痛。

②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要的是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一般使用静脉留置针。

③平定患者情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濒死的感觉,在心理上会感觉到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利于治疗。通过对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及有步骤的有效治疗预后一般良好,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计算两组患者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皆缓解,对照组患者有两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95%,两组患者的存活率比较有差异,x2=9.4724,p=0.0362,p

表2 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存活例数 存活率

观察组 40例 40例 100%

对照组 40例 38例 95%

表2,采用x2检验,x2=9.4724,p=0.0362,p

3.结论

此次研究选取80例患者较之前研究选取的例数多,结果更加有代表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80例患者的可变因素严格控制让结果具有可比性。有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的比例有4%左右[4]。我们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对后面的常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对患者的心肌恢复活性有积极的作用[5]。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相比,院前急诊护理的意义更加明确,它很好地平定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6],在最快的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为治疗争取了最好的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是时间[7],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心功能[8]。经过本文对院前急诊护理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看出,院前急诊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一种积极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淑香.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8(36):44-45.

[2]石秋菊.2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18-219.

[4]关家凤.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4(6):145-146.

[5]杨林霞,林喜爱,徐秋英.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115-116.

[6]王媛,黄英,徐丽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15(3):78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