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高一历史题及解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历史题及解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历史题及解析

第1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媒体、面向对象、系统集成和数据库等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深刻地改变了现代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形式。近年来,各地高校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应用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建设信息化学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日益复杂的异构化网络分布式环境中,采用分布式结构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新的课题,它的研制和使用对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以及高校的对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1、系统现状及特点

1.1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现状

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必然对信息系统平台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虽然许多高校已自行开发了针对实际问题的信息系统,不过应当注意到,现阶段国内信息系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

(1)传统的工程开发造成对系统应变适应能力和系统互连能力的制约,使得类似系统不断重复开发。由于早期开发的系统应变适应能力不强,面对新的流程或功能改变,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添加或改变,不得不重新再开发,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2)信息系统由“有路无车”现象变成“交通混乱”现象。由于早期的网络规划不适应新的办学规模,遇到师生集中使用时段易造成网络拥堵,系统瘫痪,造成使用上的极大不便。

(3)信息实时性差,造成系统之间信息资源无法交换和顺利查询,作为学校不易统一有效地管理这些信息,尤其是掌握信息的准确性且及时形成反馈,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1.2 分布式软件系统特点

分布式软件系统(Distributed Software Systems)是支持分布式处理的软件系统,是在由通信网络互联的多处理机体系结构上执行任务的系统[3]。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分布式系统主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系统内具有大量独立的、自治的和可通信的CPU;二是对用户来说,该系统就像一个单一的系统。可以将这两个本质特征归纳为分离性和透明性。分离性是分布式系统固有的性质,它要求有通信能力、系统管理能力和实现统一性的技术。透明性是指对用户和程序员隐藏分离性,使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堆处理机的集合。透明性是分布式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影响系统软件设计的主要因素[4]。此外,分布式系统还有一些其它特征,如并行性、模块性、高性能、经济性、灵活可靠等[5]。

2、结合分布式结构的新一代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高校教务管理的一般需要,采用Client/Server(简称C/S)和Browser/Server(简称B/S)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思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校级教务、二级学院教务、网络入户教师网上办公3个级别。其中,校级教务、二级学院教务采用C/S方式。校级教务面向二级学院教务管理部门,主要对教务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以及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二级学院教务侧重对本学院的教务数据的录入、查询、打印等。校级教务和二级学院教务功能划分相同。网络入户教师网上办公和学生使用B/S方式,通过学校机房或家庭入网机器使用浏览器进行成绩输入、修改、查询等工作,使得客户端的维护工作量几乎为零。

传统的二层C/S和B/S结构存在以下几个局限:单一服务器且以局域网为中心,难以扩展至广域网或Internet,无法适应现今高校多校区大规模的情况;软、硬件的组合及集成能力有限;难以管理大量的客户端。因此,本文对三层C/S和B/S结构进行研究及应用。

三层C/S和B/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部分。由于在这种形态中三层是分别放在各自不同的硬件系统上的,所以灵活性很高,能够适应客户机数目的增加和处理负荷的变动。例如,在追加新业务处理时,可以相应增加装载功能层的服务器。因此,系统规模越大这种形态的优点就越显著。

2.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本系统由多个二级学院客户端及网上教务系统不定时并且独立向系统提供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但同时,大量的数据源增加了系统的负担,尤其当学生集中选课或教师集中登录成绩时,对系统的通信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另外,由于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需要,要在局域网内及Internet多个客户端同时查看数据,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处理多个数据源、多个客户端的情况,通过分布式系统结构对系统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结合有效的通讯组网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矛盾。

图1为系统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可实现三套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第一套为应用服务器/数据源服务器,第二套为客户端/数据库服务器,第三套为网络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它们之间独立运作,各司其职,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服务器的工作强度和提高其网络通信和逻辑计算的安全稳定性。

局域网由各级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而成,整个局域网遍及高校各校区,包括校教务处及所有二级学院。各个数据源通过各层交换机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教学数据。数据源,包括二级学院客户端及网上教务系统,根据统一的通信标准如Modbus/TCP和HTTP协议与客户端进行通信。而这里,作为客户端的机器则是系统的核心——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数据源设备的数据采集并实时处理后,将重要参数保存到数据库,供用户终端查询、打印等。因此,各个数据源服务器对用户终端来说是屏蔽的,用户终端只需要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而应用服务器负责与各个数据源通信获取参数。这就利用分布式结构的透明性和分离性,一方面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另一方面避免多个客户端同时向数据源服务器要求相同的数据,大大减少了数据源服务器的网络通信与响应压力,由应用服务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整合后,以效率最优形式下发给数据源服务器。采用此种拓扑结构对节约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效率都有明显的效果。

图1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2.2 系统三层C/S结构

采用三层C/S结构的教务管理系统,有别于传统的二层C/S结构,将关系数据库独立出来,作为整个系统的后台数据容器。应用服务器是本系统的核心,它连接了远程数据源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应用服务器作为三层结构中的逻辑运算层,与其他各个服务器和设备的网络通信方式如(图2)所示[6]。

三层C/S结构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部分,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原来的数据层作为DBMS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关键是将表示层和功能层分离成各自独立的程序,并且要使这两层间的接口简洁明了。其中表示层配置在客户机中,而数据层配置在服务器中。值得注意的是:三层C/S结构各层间的通信效率若不高,即使分配给各层的硬件能力很强,其作为整体来说也达不到所要求的性能。此外,设计时必须慎重考虑三层间的通信方法、通信频度及数据量。这和提高各层的独立性一样是三层C/S结构的关键问题。本系统这三层功能分割明确,程序独立运行。

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用于检查用户从鼠标等输入的数据,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值的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

功能层相当于应用的本体,负责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表示层和功能层之间的数据交往尽可能简洁,用户检索数据时,将有关检索要求的信息一次传送给功能层,而由功能层处理过的检索结果数据也一次传送给表示层。避免进行一次业务处理,在表示层和功能层间进行多次数据交换,降低通信效率。

数据层就是DBMS,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DBMS必须能迅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现在的主流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就是RDBMS。因此,系统采用SQL语言从功能层传送到数据层。

2.3 系统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问题,尤其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而言,信息的失窃或篡改常常给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本系统从网络通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计算机病毒的防治5个方面提供安全保障[7]。

(1)网络通讯。采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将系统的所有服务器都建立在虚拟子网内,只允许安全的网络协议通过,其他如FTP,TELNET 协议限制执行。这既能解决非法访问又可缩小广播风暴。教务处内部各科室(包括各个校区)在校园网网管系统的支持下组成虚拟网(VLAN),教学事务处理在虚拟网中进行。

(2)操作系统。利用操作系统的安全功能,对操作系统的用户、用户组及其访问权限作严格的规定。关掉可能导致安全漏洞的服务,如Telnet,Ftp,Send-Mail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利用数据管理系统强大的安全功能,如数据库帐号、数据库视图、帐号操作权限等对访问进行控制。采用数据维护触发器记录操作信息、操作时间,提供数据修改踪迹查询等。

(4)应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利用应用系统的安全机制,如对可动态设置的使用人员的部门、应用权限等属性进行控制,可有效地防止从应用系统的客户端非法进入系统。软件开发采取分布式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后,可在应用服务器上施加基于角色的安全控制,可以添加自定义的安全控制组件,实现更深入更细化的非正常访问阻挡。由于用户必须通过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库,因此在应用逻辑和物理连接上,实现外界与教务数据库的隔离和控制。

(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主要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采用硬件和软件进行防范。

3、结语

本文通过分布式系统结构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用三层C/S和B/S系统结构,结合有效的组网方法,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效率,充分合理地利用系统的网络资源,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从多方面入手,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结合分布式系统结构与三层C/S和B/S结构优点,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节约成本,为新一代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向。

利用该技术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通过在我国某高校测试,与其老一代系统相比,查询相同数据时间缩短了50%,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同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已在该校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峰,黄新志.基于多层分布式结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

[2]玛乃错.分布式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7.

[3]陈亮,廖文和.分布式结构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技术与自动化,2002.

[4]李文军.分布式对象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86

[5]何炎祥.分布式操作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0.

第2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关键词】中学历史开放课教学

1999年6月以来,我们在宜昌市开展了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对中学历史进行“开放课”教学。

结构动态开放而非封闭不变的课,就是“开放课”。这里的结构,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构成。开放课的教学内容,除了人教版教材外,还有教师搜集的其他方面的资料和学生的专题调研资料等。开放课的教学形式,一是指教学空间,除了课堂外,还有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互联网等;一是指教学过程,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外,还有学生讲教师听等方式。所谓结构动态开放,就是这些构成始终处于交互变化、“吐故纳新”的状态。

结构动态开放的中学历史课,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1.教学内容的多元性。除了教材外,还有史料、观点。这些史料、观点,既可以是教材史料、观点的补充、扩展,也可以是有别于教材角度的另外一种阐释,还可以是教材观点的修正甚至否定。2.师生角色的可变性。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时,如何搜集、研究历史资料时,教师是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未见过时,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学生独立自学、研究时,共同搜索、相互讨论时,学生就是自己的教师。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有书面考试,也有包括学习心理在内的综合评估;书面考试,最主要的也是用“开放题”而非“封闭题”考试。这三个特征的本质,就是课堂结构的优化。

中学历史开放课是不断优化自身结构的课,能使学生自然地处于优化自身结构的环境之中,从人是环境的产物角度说,中学历史开放保不仅仅只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方法,而且具有等同于中学历史创新教育本身的意义。

中学历史开放课的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

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塑“历史”。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的重点内容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课题组全称:湖北省宜昌市“中学历史‘情景-实践-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执笔;李明海。[收稿日期]2000-12-28

有位教师用模拟情景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装扮成秦始皇和秦朝大臣,进行模拟讨论。在这个讨论中,教师不提供任何教材以外的资料及结论,完全由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在这堂模拟情景的教学中,做“大臣”的不仅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教材所述措施献给“皇帝”,还能献出自己独有的“措施”。

(二)开放史料及史评

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前或课间为学生提供一些史料及史评,让学生自学、讨论。哥伦布西航是高一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重点内容。有位教师在高一新生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就将有关哥伦布的生平简介、第一次西航日记的部分内容、李隆庆所著《哥伦布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的部分章节,印发给了同学。要求同学们用课余时间,在两个星期内阅读、分析这些资料。两个星期后(这位教师并未按教材编拟顺序上课,而是将本节调到了本章第三节之后),这位教师按如下三个步骤上这节课。首先,用“课件”将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及哥伦布等航海家们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进行了展示。其后,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及影响,特别是对哥伦布西航的评价,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中,让各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说明,并板书于黑板之上。由于学生有了比教材更多的资料,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学生们的结论不仅涵盖了教材上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超越教材内容的认识。有的学生说,哥伦布西航,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意义、价值不亚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的学生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洲际大移民”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美国文化”这样的新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等。

(三)开放学生的调查和研究

针对教材上的某段内容,给出相应的课题,让学生独立收集史料,进行研究。有位教师放暑假之前,向高二文科班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假期作业:“人类是如何进化来的?我们三峡地区为什么会诞生‘巫山人’这个中国已知的最早人类?”为了让同学们较为顺利地完成这道作业,这位教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到图书馆、博物馆、因特网上搜集、查询相关资料;二是到“巫山人”遗址去考察(我市与重庆‘巫山人’所在的巫山县相邻,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去巫山)。假期结束后,绝大多数同学都带回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的还相当专业。如有的将古人类的进化过程画成树状图,较为形象而准确;有的用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回答了人类进化问题;还有的运用“灾变”理论,不仅说明了人类的进化之源,还通过介绍三峡地貌的形成,说明了“巫山人”产生的原因,令全班同学折服。甚至有的在运用“灾变”理论解释“巫山人”产生原因的同时,还对“神农架野人”的传说,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推测,认为神农架是第四纪冰川的幸存物,“灾变”之时生活于神农架中的“森林古猿”因未遭到“灾变”而未被迫从树上下到地上,因而未进化为人。但却又因为其活动范围渐渐处于后来诞生的人类“包围”之中而受到了人类的影响,加之它们与人类本来就是近亲,因此而渐渐进化成了“野人”。这个推测不一定有道理,但对高中生来说,得出这个结论确实难能可贵。

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属于第一层的开放(或初级层次的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如果仅限于教材范围,所要认识和体验的“量”相对较少,所要认识和体验的“质”也较单一。但是,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学生能针对教材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能说明如下两点:一、学生把教材内容转换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他们看法产生的基础;二,学生必须进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不然,就无法形成其看法。在教学中,连学生的认识和体验都不开放,就是教学生死记硬背教材,这样的历史课就不叫开放课。

开放史料及史评,属于第二层次的开放(或中级层次的开放)。它所开放的史料及史评,一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二是为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三是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中需要更多的比较、发散、归纳等高层次思维活动。

开放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属于第三个层次的开放(或高级层次的开放)。它要求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中学习,在校内学习,还要求学生在课堂和学校以外学习;它要求学生既要是学生,还要当学者;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将某种理论付诸实践,还要求学生能将某些实验材料总结上升为理论。

通过上文所举之例可知,这三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关系:高一层次的开放是低一层次开放的深入和提高,低一层次的开放是高一层次的开放的基础。

开放课教学的具体方法较多,截至目前,在宜昌市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方法有十来种,例如,自学互论法、情景模拟法、专题研究法、多方辩论法、参观日记法、调查报告法、历史小报法、教师互换法、自由论坛法、耐心等待法等。这些方法各有长短,教师们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学校条件等,有选择地交替使用(关于这些方法,另有专文介绍)。

中学历史开放保所应遵循的原则有如下三条。

(一)史学的党性原则

现在处于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史学观点很容易进入我们的开放课,我们也欢迎“百家争鸣”,并且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但是,对那些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所谓“政治史学”,对那些不健康的所谓“民间史学”,我们要坚决抵制。在开放课中,必须坚持史学的党性。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史学的基本方向,三要坚持爱国主义的基本精神。只有坚持了史学的党性原则,历史课的创新教育才有了可取的价值基础。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

只要是真正的开放课,教师就不能“一言堂”,学生也就不可“死记硬背”,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就被突出出来。应该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育人之“本”。只要学生们正在积极参与讨论,即使要下课了,教学计划尚未完成,也应让他们继续讨论;即使学生所收集的材料中有需修改和完善的东西,也应该让学生展示这些材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历史开放课的教学过程。当然,最好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使教学计划落实,这是个教学艺术问题。

在强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正确发挥,也有赖于教师的引导。

(三)开放的度原则

度是具体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度,具体事物就无以名状。中学历史开放课,是在中学阶段历史学科的“空间”内开放,应符合中学生的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开放课的“度”。度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年级不同,开放的层次不同。在初中,主要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在初三年级适当开放一些史料及史评。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中级层次的开放,高三年级适量开放学生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外国学校里的小学生做专题研究且取得骄人成果的报道。我们相信这些报道是真实的。但我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历史开放课的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这个教育的一般原理不能违背。研究关于外国教育的这些报道,其实也不难发现其成功的秘诀:一是兴趣问题,一是认知结构问题。我们因年级不同而进行的开放,是相对的,有层次不同的差别。

其二是,开放的史料及史评,要定向定量。所谓定向,一是要符合史学党性原则,决不能提供那些有政治问题的史料、史评;二是要具有典型意义和正确教育的内容,不能提供那些不健康的、低级庸俗的史料、史评。所谓定量,一是所提供的史料、史评不能过多、过滥;二是要给学生相当的时间,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能充分地消化所提供的史料、史评。

其三是,调查研究要“避近就远”。开放学生的调查与研究之所以一般不放在中外当代史中,是因为中外当代史尚离现在时段太近,一些问题还没真正经过历史的“论证”,而且有很多资料尚未公开,若让学生去调查研究,轻者不能自圆其说,重者会造成学生信仰的混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发展。开放学生的调查与研究,并不指望学生解决历史上某些未解决的问题,发现历史上某些未发现的问题,这是历史学家、历史专业工作者的事情。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其真意是发展学生。“避近就远”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开放课的度原则,我们必须遵守。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形而上学地理解它。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充满了个性和学习的差异。在初一年级里,完全有可能出现对历史学科特别感兴趣和特别有能力的学生,就像在高三年级里,完全有可能出现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也没有学习历史学科能力的学生一样。因此,这当中还有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我们一般用“自由论坛法”,对那些历史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专门指导,让他们在历史墙报或校报上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对那些历史学习特别滞后的学生,我们一般用“耐心等待法”,提供关于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多元材料和多元性结论,让这些学生“自学互论”,不作进度要求,对其他教学内容也不作要求,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通过比较这些多元性的材料和多元性的结论,让他们看到历史学科中鲜活而复杂的世界,以渐渐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再引向深入。

开放课的测评方式与传统课的测评方式相比较有很大不同。传统课的测评方式主要是考试,即封闭的书面考试。开放课的测评方式至少有三种:即学习心理评估、开放试题考试、学生自评互评。

(一)学习心理评估

学习心理包括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两项内容。学习兴趣高、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意志坚强、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态度就优;反之,学习态度欠佳。不懂就问、帮助别人、积极参与集体研讨、分工合作好,合作精神就强;反之,合作精神就弱。

学习心理评估的主要办法,一是观察法,教师为每个学生建档,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综合评估,评出等级。我们将上述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分别按总分100分计,学习态度的四项内容(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意志、学习状态),合作精神的四项内容(不懂就问、帮助别人、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各占25%。每项以16分(25分的60%)——及格为起点,按一定的标准给学生打分(分为及格、良、优秀、优四个等级)。如关于学习兴趣,每个学生的起点都是16分。若一个学生一上历史课就没精神,对历史的学习范围仅限于教材之中,且满足于记住教材所述的内容等,那么,这个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很一般,只能得16分。若一个学生一上历史课就来神,除了学习教材外,还特别喜爱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并且具有持续性,那么,这个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较大,至少可得20分(优秀)。

二是谈话法。教师找学生谈话,从中了解学生对学习历史学科的态度及合作精神情况。如一个学生上历史课时没精神,不爱听讲,不爱看教材,课外却特别喜欢历史人物传记、文史资料类的书籍,这就需要教师找他谈话,才有可能了解真实原因,不能仅凭上课时的印象给这个学生打分。这个学生也许特别喜欢历史,就是因为他的历史教师只是应试式的“教条条”,才使他上历史课昏昏欲睡;或者这个学生对历史有特别的天赋,就是因为他不喜欢“应试教育”,才使他上历史课时没精神。这样的学生,其历史学习的态度,至少应该算“优等”。

(二)开放试题考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育的功能就是传承文明,而不是文明创新;学生只是知识储存器而不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有追求、有自尊心的活生生的发展着的人。因此,教师只需照本宣科地“教条条”,学生只需照本宣科地“背条条”,测评只需照本宣科地“考条条”。照本宣科地考条条,当然只能封闭而不可能开放。开放试题的基本特点就是“开放”,其试题的内涵是多元的,答案是不惟一的,评阅只能“采意”(宜昌市政治学科拟订了关于开卷考试的一整套方案,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开放题”的内容。在2000年的全市政治中考中实施了这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这套方案科学可行。受教育部之命,这套方案现已送教育部。“政史不分家”。我们将政治学科的这套方案借用过来,结合历史学科特点稍加改造,便有了关于中学历史学科“开放题”的方案,实验的结果较为理想)。

开放试题的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材料解析题,一是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不适合编拟开放题(多项选择题除外)。在材料解析题中编拟开放题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开放史评,即引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史学观点,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阐释;二是开放史料,即供引的史料不同质,指向不一,让学生根据试题要求而论;三是开放试题指向,即对所供引的史料、史评,试题本身不规定解析指向,只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作答(学生自定解析指向)。这三类试题中的第三类开放程度最高,第二类次之,第一类又次之。

在问答题中编拟开放题的方式,因考试方式不同而不同。若是阅卷考试,其编拟方式如材料解析题的编拟方式一样(在闭卷考试中,我们认为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可以作为一种题型。上海近年的历史高考,这两种试题实际上是合一的),可分为三类。若是开卷考试,其编拟方式,因课堂内开卷和课堂外开卷而不同。课堂内开卷主要有两种:一是开放资料,即让学生根据试题所列举的史评去任意地查找资料,进行论证。论证得越充分,越简洁,所选材料越典型,其论证质量就越高。反之,质量就越低。二是开放史评,即让学生根据试题所供引的史料去查找相关史评。列举得越多(包括自己的评论),介绍得越简洁,所列结论的代表性越广,其质量就越高。反之,质量就越低。课堂外开卷,主要是开放学生的调查研究。给学生一个课题(与教材相关)和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调查、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

(三)学生自评和互评

此项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评估学习心理,教师将上文所列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的四项具体内容和相应的四个等次,制成表格,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估和小组互评,打出等级。二是评估学习能力,对包括识记能力、听讲能力、读书能力、解答开放试题能力等各种学习历史学科能力在内的评估。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表现,是学生本位的权力。这个环节不可少,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结果。

我们将上述三种评估按一定权重综合,便得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或教师教授历史学科的综合成绩,即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或教师教授历史学科的综合质量。这三种评估的权重比是0.3:0.5:0.2。根据实践,这个比例还要进一步调整。

中学历史开放课,确为中学历史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非常现实而有效的形式,应该在中学历史中进行开放课教学。开放课能真正开下去,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教育观念问题。发挥历史学科功能,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若不以学生的理解、认同、发展为基础,这些教育就只能是表面文章,不可能真正变成学生的价值取向。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历史过程的客观性,而不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异议”;过分追求“教学任务”,一定要在某时段内完成多少教材内容,而让最有认识价值、最有借鉴意义的部分一扫而过,致使这种最有认识价值、最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未能变成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未变成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

第3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1.图示城市中,夏季夜雨率的是A拉萨B昌都C林芝D那曲2.夜雨率高A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B会增大地面蒸发消耗C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D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2图2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读图完成3-4题。

3.该省最可能是A广东B湖北C江苏D黑龙江4.导致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B植被破坏C气候变暖D围湖造田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3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差异不大6.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续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4青稞灌溉定额是指青稞生长期内灌溉需水量的总和,通常用灌水的水层深度来衡量,图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青稞灌溉定额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7-8题。

7.导致噶尔县与乃东县青稞灌溉定额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噶尔县A生长期较长B降水量较少C蒸发量较大D大风日数多8.为了降低噶尔县的青稞灌溉定额,最可行的措施是A推广秸杆覆盖B兴修灌溉水渠C搭建塑料大棚D减小生产规模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若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从天空降落的雨滴,与地物接触后即刻冻结的天气现象称为冻雨。图5示意我国南方某地1月24日至30日垂直方向的气温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日期中最可能出现冻雨的是A25日B27日C29日D30日10.影响该时段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暖锋C反气旋D准静止锋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完成11-12题。1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流域内用水量增多D下游降水量减少1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图6示意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作物在乙地的收获月份是A3月B5月C9月D11月1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上市较迟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病虫害少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8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的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图7示意我国某山地转场线路,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读图完成15-16题。

15.丙牧场附近森林主要是A针叶林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16.图中表示春季牧场的是A甲B乙C丙D丁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8所示,据此完成17-18题。

17. 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18.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植被更密B日照更长C气温更高D海拔更低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水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9-20题。19.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风力大B日照强C降水多D气温高20.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草甸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向密切相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1-22题。21.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22.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素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塞克湖(如图9),湖水终年不冻,周围为天山雪峰所围,湖面海拔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8米,有多条小河汇入该湖,但无一条流出。游客在夏季有时能看到“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浓云密布,犹如一块巨大的碧蓝宝石镶嵌在灰色的幕布上”的气象奇观。

23.说明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冻的原因。(3分)24.解释伊塞克湖夏季“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高山浓云密布”的成因。(4分)25.分析伊塞克湖东岸降雪量大于西岸的原因。(4分)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13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年楚河河谷(图10)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26.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分值: 7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11所示)

27.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8.说出R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并分析其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29.分析近几十年来M湖面积萎缩的原因。(5分)30.M湖面积萎缩对图示区域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请从种植业、畜牧业或渔业中任选一个部门分析M湖变化的不利影响。(3分)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3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

31.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的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薰衣草易栽培,喜阳光,无法忍受炎热和潮湿,若长期受涝根烂即死。图15为澳大利亚的岛屿,拥有全球最洁净的空气,岛上历史悠久的B农庄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私人熏衣草培植农庄,出产质的熏衣草花及精油,是众多世界香水的重要原料。

32.分析a河年径流量大于b河的原因。(5分)33.说明B农庄种植熏衣草的有利自然条件。(5分)34.该岛拟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4分)17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该岛盛行西风(或西北风)(1分),a河流域位于迎风地带(1分),降水丰富(1分);b河流域位地背风地带(1分),降水较少(1分)。解析

根据经纬网和该岛屿形状,可判读该地为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补给。该岛四面环海且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常年盛行西北风;由图示等高线可以判读出a河谷谷口朝向西北,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地带,降水丰富;b河谷谷口朝向东南,位于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所以a河径流量大于b河。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量变化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经纬网和岛屿形状空间定位,判读该岛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该岛的气候判读该岛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最后根据主要补给类型水量的大小判读河流流量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降水量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的因素的影响。易错点

判读不出该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区分不清该岛屿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不能根据等高线图判读河流的流向。17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位于温带且全年受海洋温和西风影响(1分),气候温和(1分);B农庄位于山地的北坡(阳坡,1分),光照充足(1分),且排水便利,不易出现涝(1分)。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薰衣草的生长习性主要有:1、喜阳光;2、不耐炎热;3、不耐潮湿,若长期受涝根烂即死。从图上可以看出B农庄位于山地的北坡,北坡为该山地的阳坡,光照充足,满足薰衣草生长喜阳光的特性,适合生长;从上题可知该岛为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满足薰衣草不耐炎热的特性;B农庄位于坡地上,地形有一定的坡度,虽然该岛降水较多,但排水便利,不易出现洪涝,综合以上因素可判读出B农庄适宜薰衣草的种植。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以薰衣草的种植习性为切入点,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题干材料,获取薰衣草生长的习性;然后根据该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判读B地种植薰衣草的有利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该岛降水较多,但薰衣草不耐潮湿,然后结合B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判读B地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利于排水。易错点

不能判读该岛的地理位置;不熟悉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不能根据等高线图判读B地的地形特征。17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行。理由:风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该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该岛风能资源丰富;技术力量强。(每点2分,任选2点即可,共4分)或 不可行。理由:风能发电占用大片土地:风能不稳定:发电过程噪音大:破坏海岸带生态环境。(每点2分,任选2点即可,共4分)解析

如果选择可行,理由是该地位于盛行西风带控制下,风力大风频高,风能资源丰富;并且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有利;该岛属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实力雄厚,有发展风力发电的实力,且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如果选择不可行,理由是风力发电需要建造大量的风车,占地面积大;另外风车在运转时产生的声音大,产生噪音污染;如果建在海边的话,还会破坏沿海生态环境。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新能源建设的区位条件。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解题思路

第4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1.2013年葛兰素史克等知名药企行贿受贿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暴露出药品定价问题的弊端。为此要规范药品的定价机制。必须规范药品的定价机制,形成合理的药价。“合理的药价”是指()

A.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B.能使企业营利得到充分保障

C.由政府作出最终决定的价格

D.既反映药品价值又反映供求

【解析】选D。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故D正确。A、B观点不全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C观点错误。

2.(2015·三明模拟)2014年入秋以来,很多农产品价格上涨。其中,有原料、人工等成本大幅攀升的因素,也有周期性的因素。这种现象说明()

①农产品的价格将更能反映供求关系

②生产者将得到更多的利润而扩大生产

③农产品需求弹性大消费者将获得更多选择

④市场机制在农产品定价中的作用将更好发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农产品价格上涨,从其原因分析,成本因素说明价值决定其价格,周期性因素表明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因此这种现象说明农产品的价格将更能反映供求关系,市场机制在农产品定价中的作用将更好发挥,故①④正确;材料并未表明生产者能获得更多利润,故②不符合题意;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小,故③表述错误。

3.(2013·江苏单科)2013年4月中旬,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了4.06%和9.27%,与2011年每盎司1 921美元的历史高点相比,国际金价回调超过28%。在此后的10天内,由于大量资金介入,黄金价格又从低位反弹,涨幅超过10%。这说明()

A.黄金价格的波动是由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B.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人们的投机行为、心理预期会加剧黄金价格波动

D.黄金的使用价值有限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4.(2015·南平模拟)进入2014年,我国钢材价格下跌态势依旧,上半年,重点统计钢企钢材销售结算价格降至3 212元/吨,相当于每斤1.6元,与超市白菜价格相差无几。钢铁为啥卖出“白菜价”?下列对其原因和依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能源资源消耗多生产成本高——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钢铁产能过剩供需严重失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D.市场调节失灵,缺少强刺激措施——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根据题意,B符合要求;生产成本高,价值大,价格要高,与题意不符,A排除;使用价值决定价格说法错误,C排除;材料所述结果正是市场调节的结果,D排除。

①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生产者从赚钱到保本经营

③该商品生产者的个别效率从高于到等于社会效率

④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商品从产生到退出市场一般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价值越来越小,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价格从A点运行到B点,正好体现了该商品的价值量越来越小,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①④正确。②错误,题中没有体现生产者的特殊性。如果个别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的平均成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算价格到了B点,其照样有机会赚钱。③错误,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效率无关。

5.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选B。首先判断题目中某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可知今年商品的价值为260÷(1+30%)=200元。所有生产者的产品都必须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甲生产者1小时生产2件,200×2=400元,答案是B。

A.2件 B.4件 C.8件 D.16件

【解析】选C。由“生产一套西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一件夹克的4倍”推出1件西服=4件夹克,同时4双皮鞋=2套西服,因此可以推导出4双皮鞋=8件夹克,虽然2014年生产西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但皮鞋与夹克的比例关系并没有因西服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有变化,还是4双皮鞋=8件夹克,故答案为C。

6.(2015·龙岩模拟)2014年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食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在一般条件下,表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关系的线条是()

A.线条a B.线条b C.线条c D.线条d

【解析】选B。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B符合题意,A排除;C为供给曲线,排除;D意味着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无关,错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价格与需求的相关知识。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从图中可以看出,供给量从S1到S2呈现增加趋势,但价格不变,说明成本降低,所以③要选,而成本降低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①要选,故选B。图中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没有变化,②错误。图中供给量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企业一般不会减少,④错误。

7.(2014·安徽文综)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受绿色消费观和开征资源税的影响,消费者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量会减少,①说法错误,②正确;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价格降低,生产高能耗产品的获利减少,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高能耗产品的供给量会减少,③正确,④错误。

8.下图为某商品甲的价格走势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价格,单位为“元/千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A点到B点,甲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②从A点到B点,甲商品的供给量会减少

③从B点到D点,甲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持续下降

④从B点到C点,甲商品的购买者可能会持币待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从A点到B点,甲商品价格走高,需求减少,其替代品需求会增加,①正确。从A点到B点,甲商品价格走高,利润会增加,吸引其他生产者来生产这个产品,供应量会增加,②错误。从B点到D点,甲商品价格先走低再升高,需求量也就相应先增加后减少,其互补商品需求也会先增加后减少,③错误。从B点到C点,甲商品价格不断走低,购买者会预计其价格还会降低,从而持币待购,④正确。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假日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不少景区的黄金周接待游客量逐年攀升。某些地区为了吸引游客,在国庆节假期期间采取了降价的措施,结果导致了国庆节假期部分景区容量超载现象。下列图示对上述材料描述正确的是()

(其中,M表示经济收入水平;P表示景区门票价格;Q表示出游人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经济收入水平与出游人数成正比,故①正确,②错误;景区门票价格与出游人数成反比,故③正确,④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

(D1为政策调整前的需求量,D2为政策调整后的需求量)

【解析】选B。增加购机补贴,有利于刺激消费,导致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B正确。A、C描述的价格与需求量呈正相关关系错误,D表明需求减少,错误。

10.商品甲(见图1)、乙(见图2)代表两类互不关联的商品。当它们的价格P均从Pl同幅下降到P2时,其需求量Q发生如下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如果经济整体不景气则甲商品的生产受到冲击较小

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乙商品的生产

D.乙商品的价格与销售该商品的收益呈反方向变动

【解析】选C。这两种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其中,商品甲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判断甲是高档耐用品;商品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判断乙是生活必需品。如果经济不景气,人们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会减少,而生活必需品是必不可少的消费,故对乙商品的生产的冲击较小,而对甲商品的生产的冲击较大,A项说法错误;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的购买力提升,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B项说法错误;如果甲商品价格上涨,它作为高档耐用品,人们对其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购买该商品的支出会减少,故C正确;乙商品价格上涨,它作为生活必需品,人们对其需求量不会迅速减少,销售该商品的收益会因为价格提升而增长,二者呈同方向变动,D说法错误。

A.甲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大幅下降

B.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C.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D.如果宏观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生产受到的冲击较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首先通过需求曲线进行判断,甲曲线平稳,属于高档耐用品,乙则属于生活必需品。故甲需求弹性大,需求受价格影响大,乙则相反,A、B、D皆不正确,选C。

11.2013年10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的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总水平同比上涨3.1%。其中,蔬菜价格环比上涨6.7%,居住价格上涨2.6%。价格的变动()

①能够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②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不会产生影响

③能够调节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④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较小,也不会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②③错误。①④是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CPI与PPI

(1)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可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2)PPI是指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它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12.(2013·广东文综)假设甲国化妆品市场高档品牌被进口品牌垄断,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甲国对进口化妆品提高关税,致其价格飙升;受此影响,消费者转向国产中低档品牌,使进口高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1)和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2)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解析】选D。A图表明D1变小,D2变大,且国产中低档品牌在价格和需求量上均高于进口品牌,应排除;B图表明D1变大,D2变小,且国产中低档品牌在价格和需求量上均高于进口品牌,应排除;C图表明D1变大,D2变小,且国产中低档品牌在价格和需求量上均低于进口品牌,应排除;D图表明D1变小,D2变大,且国产中低档品牌在价格和需求量上均低于进口品牌,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能力挑战题)资料显示,目前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后,每年缺水均在4亿立方米左右。据报道,北京三年后将喝上经淡化的渤海水。受海水淡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淡化海水的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预测淡化海水价格可能的走势并说明其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的决定与价格的影响因素。淡化海水价格,根本上由其价值量决定,初期由于其劳动生产率低、价值量高,因此其价格要高;随着其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降低,其价格也会走低。组织答案应该先写出走势,分析理由时注意理论分析与材料分析有机结合。

答案:(1)走势:先高后低。

(2)理由: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受海水淡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淡化海水初期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较多,成本较高,价格就高。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淡化海水价格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逐渐降低。(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高油价必然会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请你为人们的出行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解析】首先,注意设问要求提“建议”,可围绕消费方式的改变,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根据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其次,提取材料信息“油价多次提高”“养车成本提高”。最后,调动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点并紧扣材料分析。

答案:(1)日常上下班尽量使用自行车、电动车,提倡步行。(2)短途出行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自驾车出行。(3)必须使用汽车的居民应选择使用小排量汽车或混合动力车。(4)在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学习和掌握一些节油的小窍门。(回答两点即可)

14.(26分)(能力挑战题)读表,回答问题。

2013年1~7月西部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2012年同期=100)

广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7月 101.8 103.3 102.9 102.4 103.8 104.0 1~7月 101.6 102.6 102.6 102.5 103.0 103.1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内蒙古 7月 103.2 103.9 104.8 104.1 104.1 103.5 1~7月 102.9 103.1 104.9 103.7 104.3 103.2 (1)与2012年同期比,上述表格为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10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经济影响。(16分)

【解析】第(1)问,以上年同期价格100为标准,表格中指数都高于100,从而得出结论。第(2)问,从对居民和对企业两个角度说明。

答案:(1)与上年同期比,2013年1~7月,我国西部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升,但幅度不大。

第5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请笑纳!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又是一年高三,有必要进行一下总结。

我主要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历史教学问题;另一个是班级管理问题(其中谈谈尖子生培养问题)

工作四年了,这两年学校对我确实委以重任,连续两年带高三毕业班。下面对高三这两年历史教学进行一下总结。

通过连续两年高考,我认识到,若想赢在高考,在整个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就必须要做到熟悉性、连续性、制度性、整合性。

首先是熟悉:包括课本和学生的熟悉。课本指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要十分的熟悉,应能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这一点我是能够做到的,但通过去年高三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既是我们对学生很不熟悉,不知道他们刚上高中时掌握到什么水平。我们总是抱怨学生笨、学不明白,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讲明白(排除学生上课不听的因素)我们对学生没有比较彻底的了解,没有给学生仔细解释明白每一个知识点。严重点说,从高一入学时我们就落后了,高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弥补基础上,这样对知识的整合、处理,提高解题能力等这些关乎高考最终分数的训练便无从谈起了。

连续性是今年高考后,我认识到的。现在的高考可以说完全脱离了书本,今年37分的大题,完全考察的是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以及解题能力,完全不是以前的高中生考察模式,倒像是大学的考试题;而选修更是书本上根本没有学过,死记硬背根本没用。而选择题中至少有2道题(总共12题)跟历史知识无关,只是考察理解材料、解析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另外还有2—3道题是历史基本素养、历史素质类题,高三的三轮复习根本不会涵盖到此类型题。上面说的这一切都应该是从高一抓起,在每节历史课,每次历史考试过程中不断去灌输,这就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既高一时以教材整体布局为基架,填补完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素质,高二时重点掌握知识点,解读并逐渐培养做题思路及方法,高三抓重点,抓思路,抓大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突破高考文综的藩篱,达到一个高的程度。

制度性:去年高三“走出去”比较多,去了二十、二中、抚顺二中、辽师附中、三十一等学校听课,我自己假期的时候还去了鞍山一中了解学习,并通过同学了解了一下锦州中学、辽阳一高的做法。总体来说,一个感受,这些学校的历史成绩之所以好,主要好在了制度性。历史教学非常的系统而制度化。

首先是教材被系统整合,以教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工整合,对教材进行在加工,使得学生更能够理解教材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整个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是基本固定的(经过多次试验的最好的一套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既不会出现失误,又能够不断的增加新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不仅如此,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试题伴随,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试题也分成不同层次(鞍山一中、抚顺二中),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设置尖刀班,班型在30人以内,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做到全批全改,密切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心态及学习的变化,以保证成绩的绝对突出。

整合性:既是历史内部的学科整合,又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首先历史内部的整合,教材是经过整理、编写的,高一注重知识的基本框架、高二注重知识的具体内容、高三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解题技巧。不仅如此,与之配套的题也很有针对性,都是精挑细选,按照不同阶段做不同程度的联系,用他们话讲“没有一套题是白做的,要有效果,要解决问题。”另外各学科之间也要整合,这尤其在高三表现尤为突出。学校严格控制高三各科的作业量,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及课时分配,来规定不同学科的作业量,并严格规定自习时间,绝不可以随意占用,一定要保证学生自己学习时间(符合文科特点)。而且有很多具体的要求,比如绝对不可以随便乱发卷子(尤其数学、地理等摧毁学生的科目),每套题在要求学生做之前,老师必须首先熟悉,并清楚每套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效果。卷子的讲解绝对不可以推着来,必须是有总结,有对比,达到训练效果。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这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__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2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

(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工作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由差到好。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1),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2),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上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抗战的影视片如《》等。(3)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转眼之间,__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首过去,特对本学期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人在这学期担任__二中高一90、98班、高三74班、初三88班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四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年级不一样,但基础很弱,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劲头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74班和初88班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但是在其他方面又增加了不少工作量。针对以上的班情、学情,本人采取了以下诸多措施:

首先,加强自身的修养。从开学伊始,本人即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和想法,以便于以后的历史教学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与交往中,以极大的爱心和平等的心态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旗帜的同时,让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历史的第一步。

其次,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为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习,积累更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在备课环节当中,努力做到“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生”,二者同时进行。经过充分的备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注意自己的对历史课堂的驾驭和控制、引导能力,并结合新课程改革和云安__年高考新方案的要求,努力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导演”,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推陈出新。

第三,在上课环节中努力贯彻“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导演’”总原则。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线索的基础上,把历史教材上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去看、去把握。引导学生创造与当堂课所学历史知识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欢乐中和体验中,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要尽量避免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历史教学,而且适当的增加相关知识的练习量,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

课后注意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仔细、及时的批改与讲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而教师自己则另外需要及时的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在反思中实现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并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目标。

在教学成绩方面。

经过本人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在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试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当然,本学期还有一项最大的挑战--期末考试。为此,本人和全体学生将继续共同努力,加强复习引考工作,并有针对性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在最后阶段的全力冲刺,争取再创辉煌。

第6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三维目标;答题水平;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G632.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7-01

“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围绕着这三个维度,教师的教学计划更具方向性,学生更能在学习中实现多元智能。同时,在解答问题时依据“三维目标”指导学生提高答题水平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言之有物,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历史试题一般分为三种:考核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考核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考核对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有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试题大多是后两种,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考试中一看到文字题就头疼,烦恼写不出东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核心知识与知识体系。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学成果最为直观的体现,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发展历程等。“以史为鉴”,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历史”,而完成答题的前提就是对教材的熟悉。对知识的掌握和从知识中培养出来的基本技能是解答第二种和第三种试题的基础,而且越是基础知识越是批答应严谨,不能虚构捏造。以一道材料分析题为例,题目问道:“近代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政体形式主要有哪两种类型?”这样的题目对于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而言就是“送分题”,如果学生这部分知识空缺,他们也无从下笔作答了。因而,应充分重视三维目标中的第一步,日积月累不厌其烦地夯实好基础。

二、行之有道,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自新课程改革及“生本主义”理论引进后,教师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已成为课前教学设计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只是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向调查、讨论、提问、表演等多种方式转换。传统教学是单一的“讲课―听课”模式,学生根本没有掌握方法,过程更是枯燥乏味。“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作为一个评定标准,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切实践行。这一思路也要延伸至历史试卷答题中,单纯靠死记硬背赚取高分的答题方式已经被历史淘汰,现今的试题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强,亟须恰当的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语言归纳能力、关键信息的提炼转化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要适时总结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与技巧,巧妙变化题型的不同设问,从而得出不同的答案。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实际出发。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一道材料分析题为例,解析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应当掌握哪些方法与注意事项。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折射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材料二: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材料三: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1)材料一的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2)材料二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3)指出材料三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这副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首先,在答题之前,认真分析材料是首要步骤,要花时间去仔细阅读。这一题提问了每一副春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或背景,需要分析理解材料才能准确解答。接着,答题时应该先概括要点,再详述,这既为自己理清了思路,也在阅卷老师那里获得了较好的印象分,而这两件事的完成则意味着“加分”。

三、胆大心细,认真对待答题过程

有人认为高中生历史答题水平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考试中,学生出现失误的关键都是因为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因素。平时两个知识接受水平相当的学生,在拥有相同答题技巧的同时,一个成绩稳定,另一个却经常因为“粗心”而产生失误,而这里说到的“粗心”即学生的性格与态度。另外,考虑到大型考试阅卷的人为因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与否同样也成为影响得分的“情感与态度”因素。在答题时出现的政治立场与个人观点的评述,要鼓励学生只要是积极向上、有理有据的都应该大胆表达,但要避免偏激。例如,有一道材料分析题陈述了美国人郎恩・乔瑟夫导演了《南京梦魇》的初衷和影响,由此提问考生对这个做法的认识。学生在答题时赞美了乔瑟夫拥有令人可敬的正义感,有的学生则认为他的做法是全世界人民对日本暴行的谴责,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有学生回答,外国人尚且如此愤怒,我们更不能忘记历史。无论是哪一种看法,都真实反映了学生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怀,应该值得鼓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考试并非教学的目的,但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效检验了学习成果与知识积累,也考查了他们的方法技能与人文素养。因而,将“三维目标”作为学生答题水平提升的准绳,是新课标精神的成功运用,也将适用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法;继承;创新

正如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也有精华一样,传统的东西并不都是糟粕、垃圾,要被抛弃、扔到垃圾箱中去的。同理,传统的历史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好的方法,比如讲解法、故事法等。这些方法即使在新课程下也并不陈旧,还照样适用,而且还大有可为。记得有一位课程专家(好像是赵亚夫)就曾说过:讲解法在新课程下也还是历史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因为,有些深奥难懂的历史知识惟有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学生才能理解、领悟。故事法更好。我认为,采用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从老师讲的故事中,会不知不觉地学到做人的道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是由于过去的历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此,我们才需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掌握指导学生探究与讨论、网络信息收集与分析、研究报告的设计与撰写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反思、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等新的历史教学方法。而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抛弃过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好的教学方法。换言之,我们之所以要采取新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这种方式比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我们不能尽弃传统,而要在继承旧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是对新课程历史教学方法运用的正确认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看待,即哲学的扬弃观点: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

新一轮课改是建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课改,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不可能尽弃传统,因为传统历史教学中一些有用的东西、好的做法是不能丢的,我们还得坚持,而且必须坚持。课程改革要改掉的是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需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无用的东西和方法。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也反对把历史课上成对史料的简单罗列,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讲解。暑假期间在贵阳参加高一新课改的省级培训时,就曾看到这样的观摩课情景:老师在进行“美国1787年宪法之‘三权分立’”的教学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大段材料,马上提出问题,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但讨论时间尚未到,这位老师就急着叫学生回答,结果接连好几个学生都未能答上他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学生笨吗?当然不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老师所提的问题肯定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这也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更为主要的原因是,这位老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根本不够。试想,在一分多钟的时间内学生能看完那么多材料吗?肯定不能。既然如此,学生就不可能了解材料的内容,学生连材料的意思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呢?(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教学时间紧,出于完成教学任务考虑,不可能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显而易见,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对材料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而未充分引导学生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解析,以致造成学生答不上老师的问题,师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另一位上《》观摩课的老师,组织教学还可以,但却不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落实。这位老师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未提及爆发的时间,讲“”也仅仅只是提到“”这一概念,而未对“”作任何讲解(这当然有可能是受课程的限制),以致课后好多学生连最起码的标志性年代(1911年)都没能记住,也不知道“是哪三大主义”。有评课老师问学生:“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如此回答:“好像没学到什么呢。”上述观摩课及课后反馈情况充分说明,不注重对材料的有效处理、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落实是绝对不行的。我敢肯定,像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绝对不是新课改、新课程所提倡的、所需要的。

其实,改革、创新不是空洞的,而是依托一定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历史学习是建立在丰富史料基础之上的,只有多角度分析史料,用已有的知识对历史进行解释,使过去所发生的人和得可以理解,才能对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8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关键词: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 启示

数形结合理念,主要是指将数字、理论与具体图形融合一体的教学理念。借助这种教学理念,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只有将数形结合理念更好地融入到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

一、数形结合理念概述

数和形,是数学专业领域当中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重要的两个数学元素,且这两个元素能够在固定条件下相互进行转化。数形结合理念即是两者转化过程的体现,是依据数学结论基础与解决问题的条件之间存在的深层关系,对数学知识当中代数含义与几何含义进行深入解析的一种解题方法。这一理念的应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将晦涩、抽象的数学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相互融合起来,进而使抽象化的数学问题更加易于理解,将复杂的题目进行简化处理,达到促进学生理解的目标①。

二、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利于思维拓展

步入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更加复杂,学生的思维要足够活跃,懂得举一反三,才能够更快地理解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跟上教学的进度。而将数形结合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则正是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广度的教学方式。高中数学知识晦涩难懂,较之小学与初中的数学课程内容,更易让学生感到刻板无趣,不易理解,所以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排斥感与恐惧感。但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对这些难解的数学题目进行了简化。此外,借助图形与数字的融合,能够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学会利用关联思维,在遇到问题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二)利于教学的衔接

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较为具体,偏向图像化,选择习题时也通常是以模仿型的习题为主,但高中的数学课程更多以抽象的内容为主,注重让学生在强化知识理解的前提下,提升知识应用的灵活度,所以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都有更高的要求。对初入高中的学生而言,需要一段时间来对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理解方式进行适应,但若以数形结合的理念来对高中,特别是对高一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复杂、高难度的高中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跟上高中阶段的教学进度②。

三、数形结合理念的具体运用

(一)数形结合理念在函数方程中的运用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中,引入了更多的坐标元素,这一数形结合的元素使得数学知识点更加倾向具象化,利用这样的理念来引导学生解决方程问题,学生的基础思路应当是先将方程算式两侧的分式作为函数取值,绘制出相应的图像,之后再对坐标、图像及图像的交叉情况来进行分析,以这种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比如,解析

,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画出f(x)的图像,图略,已知图中函数f(x)的最大值是4,所以,只要a2-3a≥4即为成立,解后可得a2≤-1或者a≥4,这一题的解题关键就在于图形与数字的融合,配合题目画出象限,在象限当中寻找数字之间的关联,最终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快接受,更容易理解。

(二)数形结合理念在集合知识点中的运用

集合是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一项基础内容,集合的基础概念以及其主要的表达形式,都与图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体来说数形结合理念在集合问题中的应用,就是把难以用语言说明的数字关系,变成更加直观简单的图像关系,指引学生更直观地对于集合的知识要点进行了解与掌握。其中,使用文氏图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集合问题。比如,某学校对100名学生进行兴趣爱好调查,发现学生的爱好主要集中在电影、看书与运动几个方面,其中58人喜欢看电影,38人喜欢运动,52人喜欢看书,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运动的有18人,既喜欢看书又喜欢运动的有16人,三类都喜欢的有12人,求喜欢看书的有多少人,具体的文氏图解答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解答形式不但更加直观,也更加形象,能够将每个数据独立的部分与有交集的部分更加明确展现出来,学生自然理解更快。

(三)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许多媒体化教学设备的普及,也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基础,高中数学知识中许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只依靠教师的讲述,很难让学生掌握,这时就应积极应用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变数字为图像,帮助学生强化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与了解。特别是在讲到关于点移动与曲线运动的知识点时,结合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出题目中所给出的提示,以达到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扩散性思维的目的,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四、结语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小学及初中阶段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一时期的数学知识是晦涩的、枯燥的,很难让人提起兴趣。所以,教师只有利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数形结合的理念,让复杂、晦涩的数学问题得到简化,使学生能够更快理解,真正吸收、掌握、消化知识,并学会以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解决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困难的问题。

注释:

①潘乔国.高中数学“数形结合”的应用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9):84.

②黄显富.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z1):133-133.

第9篇:高一历史题及解析范文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数学方法 活用 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政治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区:教政治容易,照本宣科;学政治简单,死记硬背。但随着政治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以及高考对考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政治教学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其中值得探讨是:政治教学中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及活用。

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的许多教学内容就涉及数学方法的运用及活用。如在教授到“商品”这一概念时,数学方法的活用就较典型:

物品、劳动产品与商品的关系:区别――物品、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商品有价值;物品、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商品用于交换;物品、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范畴,商品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范畴。联系――物品、劳动产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商品一定是物品、劳动产品,而物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物品、劳动产品与商品的关系的图示法在数学教学中被称为“韦恩图”表示法,像这种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用“韦恩图”表示法来形象而直观地把握,如国有资产、公有资产及社会总资产,法人、企业及公司,财政和税收,等等。

再如讲解“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时就会运用到数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即“速度=路程/时间”这一公式。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

劳动生产率水平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即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路程越远,其速度越快,反之则越低;另一种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即可以理解为单位路程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其速度越快,反之则越低。而劳动生产率又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计算时注意区分,二者不可混淆。

在以往的政治学科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经济生活方面的计算类试题,这也是数学方法在政治教学中活用的一种体现。在今天新课改高考强调“贴近生活”,对这方面要求的可能性会更大,现列举《经济生活》中的计算类典型试题,供大家参考。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例: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 MP4。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解析:本题就可以运用上述的速度公式来解决,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生产手机的速度慢了一半,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部手机=4个MP4。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生产MP4的速度提高一倍,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部手机=8个MP4。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领悟:先算出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时会换多少个以前的MP4,再算出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它的价值量怎么变化,从而与以前进行换算。

哲学的学习是很多学生十分头疼的事,甚至部分老师有些害怕进行哲学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它生涩难懂,尤其是讲到关于矛盾观点时,老师解释了很长时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我认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方法,师生间的教学活动就会显得十分轻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又是教学难点,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加以解释,效果很好。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也即共性,这一点我将它理解为数学中关于集合概念中的交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这一点我将它看作是数学中的集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二者相互连接,一方面普遍性属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二者关系就好似:

个性:集合A={a,b,c}

B={a,b}

C={b,c,d}

共性:集合AI BI C,可另命名为D={b}。

交集D的元素存在于集合A、B、C之中,没有集合A、B、C也就不存在交集D,同样集合A、B、C也不能离开交集中。

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方面,关系的另一方面同样也可以用此方法来讲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