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制造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仿制药多,产品创新性差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研究当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根据实证分析得出医药制造业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建议。
二、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医药行业有了足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市场规模:15年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5,53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23%;(2)利润水平:2016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4%,1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2.6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5.3%;整体上,15年医药工业毛利率达28.1%,销售利润率达10.1%(3)终端市场: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3万亿元,10年至15年复合增长率15.41%。
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达到7116个,实现营业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9.10%,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年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总额为0.236万亿元,增长15.5%。整体上说,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维持“一降一升”趋势,即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利润规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鼋峁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反映产业集中状况,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绝对集中度(CRn)对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销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业,N表示行业中所有企业)
根据行业数据以及相关企业年报计算2011年到2015年5年医药制造业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数据:
按照贝恩法可知,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CR4
(2)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根据日本学家植草益对规模经济壁垒的分类标准,规模市场比重的公式为:(S为总产量,N为行业内企业数。)2015年我国共有7116家医药制造业,d=1/7116=0.014%
(二)市场行为
(1)定价策略: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属于竞争激烈产业,横向合谋不易产生。但是,目前医药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药品渠道不畅通等使企业选择高定价高让利的营销手段,造成药价虚高的现象,产生产销纵向合谋的定价机制。
(2)广告行为:医药制造企业的广告投放一直较多,近年来始终保持整体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上半年广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亿元,药品广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长8.5%。由于受众对电视媒体信赖度最高,因此企业多选择此类渠道。而医药电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时性等原因尚未发展良好,因此投放较少。但是医药电商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几年来搜索、导航和联盟网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扩张能力。处于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利润、满足经营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来的政策改革,医药制造企业并购整合不断展开,2015年上半年,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企业并购案就高达47起。
(三)市场绩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净利润(万亿元)和资产报酬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来,医药制造业的净利润呈增加态势。15年的净利润是06年的7.81倍,资产报酬率较平缓,但相较于06-10年有较大增长,表明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处于总体上升趋势,绩效不断改善。
(2)偿付能力:本文通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偿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间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意味行业财务杠杆逐渐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逐年减小。同时,行业产权比率呈现下降的态势,资产结构趋向合理化,长期负债能力不断改善。
四、建议
(1)鼓励企业间并购: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完善、技术先进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其他规模小、竞争力弱和有互补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利于进行低成本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避开地方保护主义等壁垒,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增加市场占有率。
(2)支持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革:我国医药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研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改革、产品创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医药制造企业引进国际技术加以更新改进,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创新性产品。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荆何夜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低,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行业之中,造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的局面;而行业退出壁垒高,众多亏损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导致资产流动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正确调整进出壁垒,改善市场竞争坏境。
(4)发挥我国医药潜在优势: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药在现代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其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医药企业需要加快中药研究,提高中药产品技术与品质控制,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
五、结语
医药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朝阳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伴随医疗体系改革,医改政策出台并稳健落地,我国医药制造业也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动着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此外,医药电商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医药制造业将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莹.基于SCP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2009.
[3]张洁.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
[论文关键词]医药制造税负差异税源管理
医药制造行业是吉林省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优势产业之一,医药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性多年在全国排名前列,是吉林省工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现已与广东、贵州等省共同跻身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第一梯队。为了保持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就需要发挥税收管理的职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把吉林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一、吉林省医药制造业实际税负现状
2007年吉林省416户医药制造企业累计销售收入67.5亿元,实现增值税5.98亿元,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为8.86%。在416户企业中高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的共有87户,销售收入37.69亿元,应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76.42%;低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共有169户,销售收入29.46亿元,应纳增值税1.41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23.74%。有销售收入无税企业,共计28户,销售收入为0.37亿元;销售收入为零的共计132户,占全部户数的31.7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于全省医药平均水平的87户企业仅占全部户数20.91%,缴纳了近76.42%的税金,应当作为税源监控的重点,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医药制造零税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需要进一步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直至进行税务稽查。
二、吉林省医药制造业税负差异原因分析
1.增值税税负偏高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高于平均税负8.86%的有87户,占全部户数的20.91%,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的76.42%。此类企业共同的属性:一是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设备技术先进、人员素质较高,资金雄厚,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品附加值高,增值额大,营销体系较完善,形象好、商誉高,增值税税负也比较高。二是由于目前药品销售市场竞争的日常激烈使得医药产品销售费用(主要是广告宣传费用)、产品研发支出较高,客观上拉动了医药产品的价格,但这部分费用均不能在进项税中抵扣,却需要产品销售价格得到补偿,因此相应的增加了销项税金。三是从税收政策看,中药的原材料抵扣率较低,中成药制造企业主要原材料基本上属于农副产品依收购发票所列金额按13%扣除率抵扣,属典型的“高征低抵”,这在政策上就使我省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税收负担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2.增值税税负偏低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低于平均税负8.86%的有169户,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1.41亿元。税收负担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关联交易,使成员企业的税收负担偏低。由于规模企业较大,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关联企业,因税收政策、营销策略的不同人为地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分解了产品的附加值部分造成部分相关企业税负偏低。
(2)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良好,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使部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却较低。主要原因是:①国家为解决药价虚高、就医昂贵的问题,开展的反商业贿赂活动及实行的药品降价政策法规的出台,特别是“齐二药事件”给全省的医药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受国家对医药政策性降价影响,赢利空间再度压缩,税金下降,企业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②药品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特别是有些主要原材料急剧上涨,使企业产品成本提高,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由于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医药制造受产品降价及原料涨价的双重挤压,直接导致企业销售收入、税金的下降。
(3)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税收漏洞。我省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为药农种植的中草药,收购初级农产品抵扣13%,产出中成药销售适用17%税率。因此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至关重要。
(4)少数企业因无新技术、新产品跟进,导致销售萎缩,税负偏低。
3.增值税税负为零的医药制造企业,其中有销售收入无税的28户,没有销售收入的132户,两者合计占全省医药制造企业416户的38.46%,对于这部分的企业要进行认真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纳税检查,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要从投入产出、购销存、银行存款、现金资金流量、凭证流等角度出发,运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收稽查的联动机制,要逐户深刻剖析零税负的症结所在,堵塞税源的跑、冒、滴、漏。
三、加强医药制造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全省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税负低于全国、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排除关联企业平销行为、企业发展萎缩等特殊原因,显然还应从强化对制药业的税源管理,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针对制药业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强化税收管理。
1.对医药制造企业实行按同业、按税负分类管理。通过对同行业单户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整个行业生产、供应、销售的规律,建立相关的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的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进一步深化同业纳税分析、纳税评估、强化同业税源管理。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对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账证健全,税负不低于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水平的,为一类纳税企业;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水平比较高,会计账证比较健全,税负在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70%~100%以内的,为二类纳税企业;对不符合一类、二类企业标准的税负偏低、无收入、零税负的纳税企业,确定为三类纳税企业。对三类企业,税收管理员除实行常规管理外,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情况对三类企业派员进行实地调查评估,对原材料购进、生产、销售、成本等过程实地全程监督管理,分析、求证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对发现的问题约谈举证或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形成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管理。
2.全面实施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联动机制。针对医药制造企业行业特点,结合GMP生产流程,全面及时采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税收、行业等指标,尤其是收购农副产品的数量及价格、资金往来、投入产出比、增值税税负等重要指标,设计确实可行的纳税评估体系,依托综合征管软件V2.0和“一户式”系统等税源监控手段,对采集的医药制造企业的各类指标进行科学专业的数据分析,摸清行业规律,确定正常税收指标参考值的幅度范围,一旦企业相关数据及其变动超出正常范围,就应确定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对象,及时进行约谈或实施检查。
一、贵阳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
2008年,贵阳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00.1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78.63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2.83%。下文结合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全市工业进行分析。为了客观准确地认识贵阳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将贵阳市、贵州省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关指标一同列出,如表1所示:
从总量上看,贵阳的工业企业规模大约占全省的30%左右,占全国的比例在3‰以内。从经营效率来看,贵阳市工业企业与全省总体水平基本持平;但除了总资产贡献率与全国基本持平外,其他效益指标均劣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两项指标落后较多。
二、贵阳市工业企业行业对比分析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并非全面同步推动,行业之间的政策环境大不相同,且各行业存在不同的经营特点,全国各地各行业之间的经营绩效都存在显著差异,贵阳市情况也是如此。
从各行业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看,贵阳市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1.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6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9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7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71%)。这五个行业的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68.62%;其中前三个行业占53.17%。从创造的增加值看,烟草制品业(20.7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33%)、医药制造业(11.23%)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16%)五个行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5.89%。在利税贡献方面,烟草制品业(37.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28%)、医药制造业(8.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41%)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15%)五个行业所占比例合计为78.36%。其中烟草和有色金属两个行业的利税就超过57%。在就业方面,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0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8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47%)和医药制造业(6.97%)则贡献最大,五行业吸纳了48.09%的从业人员。虽然集中度也比较高,但和固定资产、增加值、利税等分布情况相比相对较低。
为了客观了解贵阳市各行业的经营绩效,需要进行对比分析。贵阳市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品销售率总体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行业来看,在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贵阳市的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纺织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五个行业出现亏损,而全国平均则各个行业均无亏损。尤其是纺织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14.44个百分点;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低9.42个百分点;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低12.4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低9.39个百分点。在其他成本费用利润率为正的行业中,部分行业和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差别也非常明显。例如:与全国水平相比烟草制品业低15.13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低-10.3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低7.9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低7.29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低6.82个百分点。在产品销售方面,除了家具制造业好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外,其他行业或者基本持平,或者明显落后。在销售情况不好的行业当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表现较好,非金属矿采选业基本持平;其他行业则普遍情况不佳。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类在全市工业当中资产和增加值所占比例较高的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很不乐观。为了更全面地考虑全市各行业经营绩效,不仅需要考虑单要素(资本、劳动等)的生产效率,还需要考虑各个行业综合利用多种要素的总体效率。为此,结合全市资料健全的31个行业的数据,拟合出2007年度各行业Cobb-Douglas型生产函数。其中,产出以增加值(Y)衡量,投入要素包括以从业人数代表的劳动(L)和代表资本的固定资产净值(K)。回归结果如下:
ln(Y)=■+■+■ (1)
R2=0.8763,R2=0.8675,F=99.200,N=31
注:括弧内数字为t检验值,**和***分别代表在5%和1%水平上显著。
利用式(1)的回归结果,可以计算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计算公式为:
TFP=■ (2)
利用TFP可以对各个行业综合利用各要素进行生产经营的绩效进行相对排序。31个行业当中烟草制造业TFP最高,达到2.30,是TFP最低行业(金属制品业)的25.56倍。TFP排名前五的其他行业依次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TFP最低的五个行业依大小分别是:家具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需要注意的是:电力行业TFP排名仅为第12,该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位居各行业之首;固定资产排名第2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TFP仅排在第23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排名为第3,但TFP排名为第2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的TFP也不理想。由于贵阳市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企业所占份额较大(见表2),有必要对国有企业进行专门分析。
三、贵阳市工业企业所有制对比分析
不同所有制企业通常有着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预算约束状况也很不相同,因而经营绩效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国有产权比重的高低对经营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国有产权比重越高,企业实际经营绩效通常越低。从贵阳市各行业的情况看,如果以行业当中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占全行业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来衡量本行业国有产权的比例,并以此比例作为横轴,以TFP衡量行业的实际经营绩效,可以得到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除极个别行业(烟草制造业)外,大多数行业基本上都存在一个规律:国有产权比例越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越低。2007年,全市国有产权比例高达84.53%;同期全国平均为52.00%。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今天,仍有如此高的国有产权比例,说明贵阳的市场化进程推进缓慢。如果仔细分析国有企业的分布,可以发现:全市148个国有工业企业分布在27个工业行业,但集中分布于四个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用的固定资产最多(25.46%),烟草制品业创造的增加值最多(30.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的利润最多(50.03%),烟草制品业实现的利税总额最多(46.80%),解决就业最多的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07%)。
贵阳市工业国有产权比重很高,但是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经营绩效总体差距仍然很大: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值计)为22.93万元,同期贵阳市为12.82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94%;在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实现利润方面差距也非常明显。在规模较大的行业中,贵阳市国有工业企业在以下行业存在优势: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而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实际并不乐观。国有企业比重很大而且绩效不佳,由此导致全市工业总体经营绩效水平与全国相比相对低下。
四、结论
贵阳市各个行业经营绩效相差较大,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为了准确把握各行业的经营水平,需要与全国同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来看,贵阳市的主要行业中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具备较强的优势。但是,烟草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低、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绩效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很大。产品销售方面,除了家具制造业好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外,其他行业或者基本持平,或者明显落后。在销售情况不好的行业中,尤其是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表现较好,非金属矿采选业基本持平;其他行业则普遍情况不佳。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类在全市工业当中资产和增加值所占比例较高的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很不乐观。各主要行业的TFP普遍偏低,这对于贵阳市工业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同,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其他条件也悬殊很大,由此其经营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烟草、能源、资源开发等垄断行业,这些企业虽然通常在利税方面贡献很大,但实际绩效相对较低。当前,贵阳市工业行业国有产权比重偏高,这对于提高全市工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副作用。
关键词:医药;制造;金融支持
一、医药制造金融支持空间演变
由于我国地域广泛,且不同地区经济状况不同,所以其对于医药制造金融支持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医药制造业的金融现状:
(一)区域性金融支持特点凸显。
众所周知,医药制造业投入高,但回报也高,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正向园区、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结合全球医药产业布局可以看出,其分布地区科技、经济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支持的力度,我国目前医药制作多处于沿海地区,其运输方便,经济发达且相关的医药制造研究沟通频繁,而中心部地区的城市医药制造业便相对落后,金融支持力度不高。
(二)地区医药制造金融特点鲜明。
首先是上海、北京地区,其是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与国际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其金融产业对于医药制造的投资、营销手段豆浆成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榜样。分别来讲,北京地区科研院较多,人才资源丰富,金融支持一般在于人才培养方面,而上海与国际交流较多,产业环境先进,金融支持主要为技术投资,产品交流。其次是我国中部地区医药产业情况,当前我国内陆医药企业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其配套金融体制不完全,产业链条不完整,所以一般是针对其技术支撑、生产装备方面的投资。以山东医药产业为例,其主要以基因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生化药物等为重点,截止二零一零年,其医药制造产值也达到两千亿,预计今年能够达到两千九百亿。2016年,在国家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前提下,医药制造产业的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众多银行的一项重要投资战略,一方面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及产业转移能够带来巨大利益。另外一方面,面对以后医药行业政策发展的趋势来看,医药制造的金融投资是实现银行与医药产业共赢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根据上面的不同地区医药制造金融空间分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选择背景雄厚地区的企业作为投资目标,一方面要重视医药制造的实力、国内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良好的公众性也是作为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医药制作水平同样也是投资考虑的因素,应该把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新药开发成功率高等因素作为技术参考条件来对待,通过行业知识的积累加以判别,对于产品没有竞争力、创新力度不高的医药产品应该取消或降低其金融投资支持。
(2)灵活运用不同地区的医药行业金融服务工具,建立生物医药制造行业专业化营销服务体系,从而达到积极使用流动资金贷款的目的,同时对于贸易融资品种也应该灵活使用,掌握医药制造企业的主要环节,通过融资等活动积极扩大结算和综合收益。
(3)对于医药制药的子行业,如中药饮片、医疗信息系统等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创新为制药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发展与国内外医疗信息系统的交流。另外,当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也是可以利用的一点,通过网上银行等新型模式扩大医药行业的消费类别,让其发展具有更多样的金融模式。
二、医药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
(一)资金短缺问题。
综合我国医药产业的资金供应和需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医药企业主要面临着制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分为开发性资金、发展资金和流动资金。面对医药制造,设备改造升级尤为重要,资金短缺不仅制约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的为影响整体人民群众的就医水平。除此之外,当前医药制造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企业结构调整,实现医药制造的升级换代,而流动资金的不足,导致医药制造企业的长期健康运营成为问题,从长远上看,是无法使医药制造产业同世界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所以说资金短缺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医药市场发展滞后。
我国直接接触融资金融的医药制造企业多部分处于发育不足阶段,很多医药制造企业只是获得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和私募债的资格,这样对于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是极为有限。
(三)政府金融制度力度不够。
医药制造行业同其他行业不同,其关系到民生问题,所以具有其特殊的市场地位,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政府财政支持,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其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对于医药制造企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银行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医药制造业高风险、高技术要求、高回报等特点,当前我国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贷款注意点多集中在其安全性与企业偿还能力,所以对其投资十分小心。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在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贷款中银行多处于劣势,只有收集更多的相关医药知识,才能做出贷款的决定;另一点就是医药制造企业为了能够得到贷款,往往夸大其职责能力,使得双方信息不对等,致使银行对医药制造企业不信任,甚至出现了拒绝向医药制造企业进行贷款的举动。
(五)金融融资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多数只是采取政府拨款、商业贷款和期权融资等方式,造成发展速度缓慢,所以应该加大融资结构体系,考虑其他融资渠道,是金融对于医药制造企业的支持方式多样化起来。
三、医药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
(一)金融支持的外部措施。
(1)发挥政府的指导职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的货币政策,发挥投资引导作用,对当前发展较好的医药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从而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医药行业。因为政府的指导能够把控金融投资的整体方向,不会造成金融重复投资。正如上面提到,我国地区金融环境存在问题,政府制定政策之前应该进行地区金融调查,在合理的地区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措施,通过税收调整、财政划拨、基金建设等方式强化政府对医药制造业的政策性支持,从而达到社会闲散资本集中向医药制造业汇聚的目的,最终把医药制造业推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其次,改善投资环境,我们可以以沿海地区医药制造业为例子,近年来,沿海地区经济模式多以旅游业为主,金融资源多在房地产行业,医药制造业所占比例甚小,所以说投资环境的改变迫在眉睫。对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应该加强医药产业基础建设,发挥有特色的原料药、通过加强区域内医药企业与外界机构的合作交流,争取新药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畅通本地资金进驻渠道,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为金融投资的金融提供一个安全、简便的审批程序。最后,完善与金融投资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对于医药制造企业,要修善公司融资政策,使之更加实用;同时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公司融资方法,去粗取精,我今后医药制造业融资更加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推行有效的政策制度,对全面建设优良的市场融资环境是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
(2)畅通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
首先,传统的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应该进行改变,一方面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对企业的创新技术、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发展专项资金,例如设置医药创新基金等,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同样的资本市场融资、银行信用贷款也是并不可少,不仅可以加强医药制造企业同其他产业进行交流,建立一个协调的沟通平台;也可以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整个医药制造业的贷款规模。其次,积极开发新的金融渠道,高新技术银行的建立,将贷款对象转变为了高新技术企业,为技术引进、技术研究、新药物的研发与推广提供了融资服务等资金支持。同时,项目融资也是可以帮助医药企业把已建立的项目经营权在一定的经营期内移交给私人、机构投资者,从而获得资金来进行医药制造的新建、二次开发工作。通过这样新的金融渠道能够推动银行机构扩大对医药制造业的融资业务,降低医药制造业融资成本。
(3)健全本地金融市场。
首先,对我国证券机构进行重点支持,发挥本地医药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意识。繁荣债券市场,发展本地区医药制造企业市场服务机构,为医药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行为树立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贷款服务应该逐步完善。一方面要对知识产权重视起来,使得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能够入股,从而得到上级银行的金融支持,在风险把握得当的前提下增加信贷授信范围,扩大信贷投放实力,为医药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更多贷款品种和金融服务。所以说,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是构建医药制造企业信息专有平台,发扬银行信息网络优势,促进商业银行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条件。最后,规范金融秩序,完善控制体系。如上文所说,医药制造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根据其这一特点,应该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从而使得金融投资更加安全,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环境中能够全方位地为医药制造业进行信贷服务。
(二)金融支持的内部措施。
(1)优化医药产业结构,使得医药制造形成品牌化,鼓励医药企业培育自有品牌,政府应该多办法促进性政策,使得医药制造发展走高端路线。另外引导医药制造形成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这样不仅能够使得金融支持政策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落实下去,同业也能提高整个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医药制造行业发优良发展。
(2)发展生态药业,促进内部金融投资的多样化,当前社会是生态同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发展高效、低耗、零污染的医药制造产业是对我国医药发展的最新要求。所以说要从根本上塑造正确的发展思想,把产品创新同自然保护相结合,提供优良、安全、绿色的医药产品,使得医药制造也绿色发展同金融支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本文通过以医药制造业金融资金地区分部为切入点,讨论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从而引发自我国当前医药制造业金融支持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存在问题集中在产业融资困难、金融支持路径单一,加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却别较大,从而造成了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到位等现状。对于上述问题,本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以政府指导为主,相关政策为辅,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相结合等方法,健全医药制造业融资市场,形成对医药制造的强有力应对措施。综上所述,医药制造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加强金融支持,使医药制造业成为我国医药核心产业。
参考文献:
[1]张永庆,刘清华,徐炎.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1(01)
[2]梁谋,卞鹰.中国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和控制措施[J].企业活力.2010(05)
论文关键词:效率,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
研发活动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这些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R&D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观评价法、文献计量法、投入评价法、多层面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效率,该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DEA方法无需假定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分析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构造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就可以对生产单元进行相对有效件评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评价单元采用同一生产函数形式,故它满足“多元最优化准则”,每一个被评价单元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来达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参数方法则追求“单一最优化”,相比之下非参数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3)对于无效单元,参数方法仅仅能说明无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仅能计算出生产单元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指出无效的根源以及改进目标,给决策者提供较多的经济管理信息。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它不需要投入与产出变量的价格信息。一般来说,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较易获得,而要素价格信息往往不够完善,该方法避免了价格的失真或不可获得导致的困难;其次,它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生产效率的变动和技术的变动两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测算出效率和技术变动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源于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效应还是效率提高的追赶效应;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设生产函数,从而减少了模型假设误差的风险。
2.数据来源
按照数据选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了1995-2007年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五个高新技术行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数据,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输入变量,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输出变量,运用DEAP2.1软件对其研发效率进行了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
二、R&D相对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规模报酬可变以及规模报酬不变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规模可变的情况下,并通过多阶段的方法进行的相对效率分析。
1.以行业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1)相对效率
从综合效率看,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最优(表1)。其中,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之外的四个行业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行业表现为规模收益不变,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
表1 行业相对效率分析
样本次序
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医药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887
0.896
0.990
irs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别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表2 行业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行业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1434.639
56290.174
37.68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平均
1434.639
56290.174
37.683
(2)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中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都达到了DEA有效(表2),即不存在DEA改进的余地。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在产出既定时,应增加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434.639万元,或者在投入既定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56290.174万元,专利申请数增加38项,才能达到DEA有效。
2.以年份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从年份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相对效率有效的年份为1995、1997、1998、2000、2004,仅占全部决策单元的38.46%。根据DEA有效(CR)既是规模有效也是技术有效的原理,对这五年来说,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投入,否则无法再增加产出,或除非减少某些种类的产出,否则无法减少投入。根据DEA理论的“投影”定理,可计算出使非DEA(CR)有效单元转变为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表3)。以1996年为例,在现有产出水平下,应减少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3361.809万元和R&D经费内部支出19206.876万元,或者在既定投入水平下,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523012.716万元和专利申请数77项,才可使R&D活动绩效转变为DEA有效。在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年份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冗余占当年该指标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年,达到了12.96%,其次是2002年,占3.65%,其余年份均在1%左右。对于R&D经费内部支出而言,冗余占比最大的年份同样为1996和2002年,其中1996年达到2.19%,其余年份相对较低。从产出角度看,1996和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产出不足,尤其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表3 年度相对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年份
综合
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
经费支出
R&D经费
内部支出
新产品
销售收入
专利
申请数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0.802
0.812
三、R&D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计算的结果显示,1995-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1%(表4),其中1999-2002年、2004年增长率接近或超过了30%,其中2000年增长率高达73.8%。1997、1998、2003和2007年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并导致整个时间段内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为1997和1998年,降幅分别高达43.9%和44.6%,其中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这可能与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下降、生产困难并引起投资减少有关。从分解的结果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全部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样本时间段内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2.6%,而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出现了负增长,特别是效率变化的年均增长率为-1.4%。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也是技术进步,这与这些行业投资的波动密切相关。
表4 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分解
年份
效率变化
技术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1996
0.941
1.248
0.960
0.980
1.175
1997
0.907
0.618
0.939
0.966
0.561
1998
1.218
0.455
1.134
1.074
0.554
1999
0.950
1.614
0.945
1.005
1.533
2000
0.953
1.823
1.052
0.906
1.738
2001
1.033
1.255
0.966
1.069
1.297
2002
0.966
1.339
0.955
1.011
1.293
2003
0.892
0.712
0.904
0.987
0.635
2004
1.116
1.495
1.148
0.973
1.669
2005
1.093
0.617
1.051
1.040
0.674
2006
1.001
1.209
0.993
1.008
1.211
2007
0.822
0.984
0.940
0.874
0.809
平均值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从行业看,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两个行业R&D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中后者在样本区间内年均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表5);而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R&D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取得了明显提高,年均增长率高达11.3%,其次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6.4%。决定这种变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对多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为负。
表5 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分解
行业
效率
变化
技术
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医药制造业
1.000
0.972
1.000
1.000
0.97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970
0.931
1.009
0.961
0.90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966
1.052
0.978
0.987
1.016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0.984
1.081
0.994
0.990
1.06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009
1.103
1.000
1.009
1.113
平均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四、结论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活动相对效率看,航空航天器制造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两个行业为DEA无效,这可能与这两个行业进入的技术和法制壁垒较高并引起垄断程度相对较高有关,特别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着大量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从时间序列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活动的相对效率整体较低,DEA无效年份高达61.54%,特别是1996和2002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看,样本区间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且波动幅度较大,增长和波动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而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为负,特别是效率变化出现了年均1.4%的负增长;从行业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而且决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对多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贡献为负。这些结论与相对效率分析的结果形成印证。
参考文献1 李军.中国各地区R&D投入效率评估[D].重庆大学.2007.
2 师萍.科技投入制度与绩效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 Coelli T.J. Centre fo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CEPA)Working Papers[J]. CEPA Working Papers Department of Econometrics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No.8/96.
关键词:医药制造行业 税收管理 重要领域
随着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不断深入,中国医药产业蛋糕越做越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也采取各项措施,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加大对制药业的扶持,促使医药制造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拉动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对税务机关而言,在新时期,特别是在国家税务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和措施后,如何加强对医药制造行业税源的监管,实行税源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成为各界人士争相讨论的焦点话题。
一、医药制造行业的现状
当前,我国医药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为求生存,恶性降低生产成本,采取各种手法,其中不乏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导致药品安全隐患突出,药害频发,群众频频因药罹患。为了吸引下级经销商进货,维系经销商的忠诚度,很多医药企业都会给经销商或商在一定市场、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指定的销售额的基础上给予多少个百分点的奖励等,医药企业往往也都会将返利点数计入产品成本或销售成本,而销售返利是企业销售政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企业销售利润的一部分。医药企业经常出现利用销售结算方式的隐瞒收入转移利润,虚增收入以粉饰财务状况。一些医药企业存货丢失损耗严重,账实不符,采购无控制、销售无监督。
为了推进医药制造企业生产现代化和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认真研究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药品生产企业的税收政策,例如:药品生产企业向农业生产个人收购初级农产品时使用,向农业生产单位、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进行再加工,可凭企业自己为农业生产者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款,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优惠政策。由于农产品物流量大、范围广,其自然分布的区域性广泛,且基本都是现金交易,同时也正是由于存在这些优惠政策,给少数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偷逃国家税款。
二、医药制造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企业设置账外账
当前有不少医药制造企业往往以接受纪念收藏品、广告促销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或现金返利、实物返利和折扣返利等形式收取销售返利。这些企业对接受现金返利、实物返利和折扣返利的使用,均走“账外账”,造成相应的进项税额未转出,或盈亏相抵后作进项税额转出,导致了帐目库存商品虚高,实际库存商品与库存商品帐实严重不符,经营情况失真。虽然可以从企业出现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但“账外账”行为比较隐蔽,多与现金交易,事后税务稽查取证界定难,企业偷税难以定论。
2.假发票太多,导致财务开支混乱
当前,由于有些发票管理部门发票管理意识不强、纳税人发票开具不规范,甚至开具发票混乱,为某些医药企业少计收入、多列成本,提供了可趁之机。另一个就是利用假发票、不规范发票、虚增人员冲抵销售返利,有些医药生产企业要铤而走险去大量购买假发票,来平衡企业为支付返利、返点、促销费、进店费、管理费等支出所发生的费用,这导致税务稽查人员辨别发现某些制药企业支出票据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虚假发票入账现象仍然存在。
3.不按规定设置账簿,少记收入
有些医药生产企业收入入账金额不正确,漏记、虚增其他业务收入,有的医药生产企业由于申报经营收入不实、未开具发票,收入不入帐及成本核算混乱等原因,造成企业未按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涉税检查工作难度较大。
三、对策及措施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打造税收宣传品牌,提高医药制造行业纳税意识。一是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张贴公告、社区宣传、上门走访、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制药企业、经营者的纳税意识,更好的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征管工作;二是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从贯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优化纳税服务,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税收公益广告、税收题材专题片、新闻片以及电视剧、综合文艺节目等,申明国税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执法监督,坚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决心,从而警示纳税人规范纳税行为,增强纳税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2.联合有关部门,加大税收控管力度。加强对医药制造行业发票使用的管理。组织开展对医药制造行业发票使用及管理的宣传教育、辅导和学习培训,严格执行发票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实施以票控税。
3.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促进医药涉税信息共享。建立与卫生、社保、银行等医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部门联席会议要形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上各部门提出的好的想法与建议要尽快予以落实,减少信息重复采集、政策矛盾和监管漏洞情况的出现,并互通信息,避免了重复检查,共创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目前医药制造企业税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解放思想,对医药制造企业有深入的了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全过程控制来带动税收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东升.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要实现税收公平.《税务与研究》,2009;6
1 河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它集中体现为该竞争主体的产品(或劳务)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其持续扩张的能力,可通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来反映,具体测定方法参见文献1。
1.1 市场上风:全国排名第七,呈减弱趋向(见表1)
表1全国前7位省市产业品市场占有率 单位:%
附图
资源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1)有关数据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版。)
1.2 竞争上风:全国排名第十,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亦呈减弱趋向(见表2)
表2全国前10位省市产业竞争上风系数表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1.3 竞争力综合分析
1.3.1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向。河北省2000年产业品市场占有率为4.07%,高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竞争上风系数为0.93,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竞争上风低于市场上风。从整体看,和1999年相比,2000年河北省产业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位未变,但尽对数下降了0.13个百分点;竞争上风系数降低了1个位次,下降3个百分点,说明我省市场上风和竞争上风都有所降低,潜伏竞争上风更低于显在市场上风,竞争后劲不足。
1.3.2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和先进省市的差距正在拉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近三年的竞争力指标计算的标志变动度显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呈上升趋向,表明我国各地区产业竞争力的离散程度正在加大。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和先进省份的差距也正在加大,(见表1,表2)
1.3.3 占全省产业产值4/5强的制造业竞争力明显偏低。从河北省产业的竞争力结构看,公用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为7.29%,竞争上风系数为1.61,均远远高于河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但公用业的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垄断上风获得的;采掘业次之,市场占有率为4.60%,高于河北省产业整体市场占有率,竞争上风系数为0.92,和全省产业整体水平相当,但采掘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资源上风获得的;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最低,市场占有率为3.69%,竞争上风系数为0.88,均低于河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而制造业的竞争力基本上是靠市场竞争获得的;从河北省产业的构成看,2000年采掘业、制造业和公用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7.38%、84.45%和8.17%;因此,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上风的产品和企业,是导致河北省产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见表3)。
表3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结构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编《河北经济年鉴》(2001年)有关资料计算;统计出版社,2001年。
注:公用业指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给业。
2 河北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分析
2.1 市场上风:全国排名第八,落后于本省产业(见表4和表1)
表4 全国前8位省市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 单位:%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全国各省市区统计年鉴(2001年)有关资料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各地区制造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离散程度高于产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见表5)
表5 中国地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标志变动度(2000年)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4。
2.2 竞争上风:全国排名第十,低于是全国均匀水平,亦低于本省产业(见表6和表2)
表6 全国前10位省市制造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4。
2.3 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分析
2.3.1 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低,竞争后劲不足。河北省2000年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为3.69%,略高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8位,比产业低一个位次,指标值比产业低0.38个百分点;竞争上风系数为0.88,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和产业排名相同,但指标值低5个百分点。制造业的竞争力低于产业,而在制造业内部,潜伏竞争上风低于显在市场上风。
2.3.2 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结构相对落后,适销性较差。影响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一是产销率因子较低,为0.96,全国排名第23位,说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低;二是增加值率因子较低,为0.91,全国排名第19位,说明河北省制造业产品结构落后、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
3 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分析
3.1 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水平分析
3.1.1 市场上风分析
在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中,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同行业省市区均匀水平(3.23%)的有16个,占行业总数的57%;按市场占有率降序排列,依次为: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10.29%)、医药制造业(6.92%)、食品制造业(6.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65%)、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23%)、造纸及纸制品业(4.93%)、饮料制造业(4.81%)、金属制品业(4.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40%)、纺织业(4.38%)、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4.32%)、橡胶制品业(3.77%)、专用设备制造业(3.7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55%)、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3.53%)、食品加产业(3.44%),上述16个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上风,尤其是前5个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市场上风明显。但上述16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等9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低于全国均匀水平( 1.00),处于竞争劣势。
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0.46%)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0.58%)两大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在全省28个行业中倒数第一、第二,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明显劣势,因此,应选择重点产品突破口,加大拓展市场的力度,进步其市场份额,提升其市场上风。
3.1.2 竞争上风分析
对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进行降序排列
,高于全国均匀水平(1.00)的行业有8个,占29%,依次是: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54)、食品制造业(1.28)、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23)、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1.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1.16)、食品加产业(1.01)、造纸及纸制品业(1.09)、橡胶制品业(1.00),上述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上风;尤其前5个行业,竞争上风系数高于全国均匀水平10%以上,竞争上风明显。但上述8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呈现市场劣势。
科技含量较高、对河北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重要影响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42)和电子及通讯制造业(0.61)两大行业,竞争上风系数排名在全省28个行业中倒数第一、第三,在全国同行业中明显处于竞争劣势,有关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力办法,重点培育这些行业的竞争上风。3.1.3 规模上风分析
在国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也应该是在本区域内有一定产出规模的行业,只有一定的产出规模,才可能在全国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行业发展才可能形成公道的规模经济,并在自身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终极增强本省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带动整个省区的经济竞争力提升。
我们用省内行业增加值构成来反映行业产出的相对规模,河北省制造业29个行业中,增加值构成高于全省行业均匀水平(3.45%)的行业有11个,依次为: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19.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96%)、纺织业(7.32%)、医药制造业(4.41%)、金属制品业(4.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86%)、食品制造业(3.65%)、饮料制造业(3.54%)、普通机械制造业(3.54%);其中,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4个行业的产出构成超过5%,可称得上河北省制造业的支柱行业,规模上风明显。但在上述11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呈现市场劣势,它们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9%)、普通机械制造业(2.71%);上述11个行业中,除了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和食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外,其余9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反映了我省制造业的生产及结构存在着较大的新题目,即生产规模较大的行业,竞争上风普遍较低。若长此以往,则原有的规模上风也/!/会丧失。
3.1.4 竞争力综合分析
我们对河北省制造业28个行业,从市场占有率、竞争上风系数和产出的构成进行分类,编制成三维象限表(见表7),以对河北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
表7 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分类表(2000年)
附图
注:带*者为构成超过全省行业均匀水平(3.45%)的行业。
第Ⅰ象限:同时具有市场上风和竞争上风的行业,有7个,占行业总数的25%,依次是: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加产业,这7个行业是河北省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属于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中首选的上风行业;其中,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同时具有市场上风、竞争上风和规模上风,是河北省竞争力最强的行业。但需注重,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总量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行业增长空间较小,但高技术产品供不应求,因此,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高质量产品的开发是进步其竞争力的关键;食品制造业在我省具有资源比较上风,且随着人民收进水平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市场容量空间较大,应扩大其规模上风,进一步进步竞争力;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上风,从发展趋向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进步,对该类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且具有明显的出口上风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对该行业应注重产品质量的进步和名牌效应,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扩大市场份额;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上升较快,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第Ⅱ象限:竞争上风系数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但市场占有率高于全国均匀水平的行业,有9个,占行业总数的32%,依次为: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上述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上风,但竞争上风较低,应重点培育竞争上风。尤其是,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在我省具有资源比较上风和规模上风,竞争力的进步具有良好的基础;其中,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业,随着人民收进水平的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进步和医疗保健需求的进步,未来需求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向,因此,应捉住市场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竞争上风;纺织行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总量过剩,但高质量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应把竞争上风的培育重点放在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和高质量、高档次产品的开发上。 第Ⅲ象限:竞争上风系数高于全国均匀水平但市场占有率低于全省均匀水平的行业,只有1个: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
第Ⅳ象限: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的行业,有11个(见表7),占全省行业总数的39%。值得注重的是: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母机且作为河北省支柱产业的机械制造业,包括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个行业,除了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略高于全国均匀水平以外,其余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都低于全国均匀水平,明显处于市场劣势和竞争劣势;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无论是市场上风,还是竞争上风,在全省都排倒数第一至第三。这种状况,不仅对我省当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将对我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现代化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从市场占有 率、竞争上风系数和产出规模三方面综合考虑(市场占有率或竞争上风系数高于全国均匀水平且增加值构成高于全省行业均匀水平),河北省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上风行业是: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食品加产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12个行业;上述行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总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对这12个上风行业应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征,重点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巩固进步其竞争力,以带动全省制造业竞争力的进步。而对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固然目前竞争力较弱,但由于这些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因此,也应给予较多关注,选好突破口,培育竞争上风。
3.2 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动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根据资料的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现将2000年作为报告期,1993年作为基期,对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有关指标加以比较,以观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向。
3.2.1 市场上风动态分析
河北省产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4.07%,同1993年的4.08%相比,变化不大;而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3.69%,同1993年的3.86%相比,降低了0.17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上风呈下降趋向。在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上升的行业共有12个,占行业总数的43%,不足二分之一。按上升的百分点降序排列,依次为:食品制造业(3.43)、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2.78)、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2.69)、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49)、医药制造业(2.20)、饮料制造业(1.2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0.85)、食品加产业(0.68)、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7)、纺织业(0.20),造纸及纸制品业(0.18)、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03)。在河北省制造业水平分析中提出的12个上风行业中,除了橡胶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食品制造业、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6个行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市场上风上升明显。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河北省上风行业的市场上风变动趋向。(见图1)。
附图
3.2.2 竞争上风动态分析
河北省产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为0.9257,比1993年的0.8754上升了5.03个百分点;制造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为0.8783,比1993的0.8654上升了1.29%;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竞争上风系数上升的有20个,占行业总数的71%,超过三分之二,表明全省制造业整体竞争上风有所上升;按上升率(百分比)降序排列,超过10%的行业有13个,依次为: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21.92%)、食品制造业(73.49%)、食品加产业(39.3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3.35%)、造纸及纸制品业(29.2%)的进步。而对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固然目前竞争力较弱,但由于这些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因此,也应给予较多关注,选好突破口,培育竞争上风。
3.2 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动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根据资料的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现将2000年作为报告期,1993年作为基期,对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有关指标加以比较,以观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河北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向。
3.2.1 市场上风动态分析
河北省产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4.07%,同1993年的4.08%相比,变化不大;而制造业市场占有率,2000年为3.69%,同1993年的3.86%相比,降低了0.17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上风呈下降趋向。在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上升的行业共有12个,占行业总数的43%,不足二分之一。按上升的百分点降序排列,依次为:食品制造业(3.43)、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2.78)、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2.69)、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49)、医药制造业(2.20)、饮料制造业(1.2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0.85)、食品加产业(0.68)、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7)、纺织业(0.20),造纸及纸制品业(0.18)、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03)。在河北省制造业水平分析中提出的12个上风行业中,除了橡胶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食品制造业、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6个行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市场上风上升明显。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河北省上风行业的市场上风变动趋向。(见图1)。
附图
3.2.2 竞争上风动态分析
河北省产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为0.9257,比1993年的0.8754上升了5.03个百分点;制造业竞争上风系数,2000年为0.8783,比1993的0.8654上升了1.29%;制造业28个行业中,2000年比1993年竞争上风系数上升的有20个,占行业总数的71%,超过三分之二,表明全省制造业整体竞争上风有所上升;按上升率(百分比)降序排列,超过10%的行业有13个,依次为: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21.92%)、食品制造业(73.49%)、食品加产业(39.3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3.35%)、造纸及纸制品业(29.2%)、饮料制造业(25.7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24.2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23.95%)、纺织业(17.68%)、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6.71%)、金属制品业(15.77%)、家具制造业(14.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20%),上述行业竞争上风上升明显。在我省11个上风行业中,除了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产业下降以外,其余10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都上升了,其中,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6个行业的上升率超过10%。用EXCEL绘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河北省上风行业的竞争上风变动趋向。(见图2)
附图
3.2.3 竞争力综合动态分析
将市场上风和竞争上风的变动综合起来分析,河北省制造业市场份额2000年比1993年降低了4.4%,竞争上风系数上升了1.48%,因此,从总体看,河北省制造业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得到提升。从制造业内部各行业来看,按性质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见表8):
表8 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动态分类表(1993-2002年)
附图
注:带者为河北省制造业中的“上风行业”。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产业竞争力的目前状况、动态变化以及横向对比等实证探究,可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4.1 从总体看,河北省2000年产业品市场占有率为4.07%(高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7位;竞争上风系数为0.93(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全国排名第10位;从纵向看,2000年比1993年,市场占有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竞争上风系数进步了5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有所进步,但近三年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均处于下降态势;从横向看,和邻省山东、和东部沿海先进省市差距较大且有扩大趋向;河北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尽对竞争上风处于下降态势。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加速河北省产业化进程确当务之急。 4.2 从河北省产业的竞争力结 构看,公用业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为7.29%,竞争上风系数为1.61;采掘业次之,市场占有率为4.60%,竞争上风系数为0.92;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最低,市场占有率为3.69%,竞争上风系数为0.88;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上风的产品和企业,是导致河北省产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制造业的市场上风和竞争上风,是进步河北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4.3 从制造业内部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新题目:
其一,河北省制造业中的上风行业,主要分布在冶金、食品、医药、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等技术含量和生产率较低的传统产业中,而分布在技术含量和生产率较高或未来具有高速增长趋向的行业很少,这是导致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长期以来难以进步的重要原因。因此,优化制造业结构,培育企业核心能力,是进步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其二,作为河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工作母机的机械电子产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且呈动态下降趋向;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其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上风系数在全省28个行业中分别为倒数第一、第三,其竞争上风系数尚不足全国均匀水平的二分之一,明显处于竞争劣势,这不仅对当前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河北省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推进河北省产业化进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应选好产品和技术突破口,加强和***13所和54所的合作,发挥省所合作上风和环京津上风,使其融进京津同行业的产业链中,着力培育行业竞争上风。
其三,河北省支柱产业中的医药、建材、化工、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的竞争上风系数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从而对全省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应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加强这些行业的竞争上风。
4.4 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深进发展使得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面临深刻的战略性重组,凭借广阔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阵地。能否顺应便全球化的浪潮,捉住WTO的历史机遇,制定相应策略,推进河北省制造业的发展,是影响我省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我省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通过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转移,进步制造业的技术和治理水平,使其切实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现代化的主要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上风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目经济技术经济探究,2001,(5).
[2]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产业竞争力报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1).
[关键词] FDI 产业集群 识别研究 长三角
本文将研究吸引FDI较多的地区,是否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基于FDI的产业集群,以及这些集群涉及什么产业。由于统计年鉴的限制,本文只选取2004年吸引FDI较多的江苏、上海和浙江,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参考赵鹰(2004)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修改,通过构建一系列量化的指标,筛选出这些地区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关键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情况,以期对其他地区有借鉴意义。
一、量化指标的构建
1.FDI产业比重分析。FDI产业比重分析反映了外资企业在特定地区各行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这里我们以总资产作为衡量标准。计算公式:FDI产业比重=(某行业外资企业总资产/该行业所有企业总资产)*100%;跨国公司在集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认为FDI产业比重大于50%是集群形成的前提。
2.从业人员比例及其变化。当地从业人员比例是识别和理解某地区跨国公司集中投资的关键产业的第一步,该数据能帮助我们决定:(1)行业在特定地区的重要性;(2)行业在特定地区的竞争力;(3)哪些行业正在成长,哪些却在衰退。
计算公式:
当地从业人员比例=地区制造业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地区制造业部门从业人员总人数
当地从业人员变化=[(各行业最近年份从业人员数量/基年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1]*100%
3.行业产值比重及其变化分析。行业产值比重分析是对从业人员比例分析的有效补充,它可以反映每一个行业的规模及其在特定地区的地位,并与从业人员比例分析相互验证。行业产值比重变化分析可以检验各行业规模的变化情况,将它与从业人员比例分析相结合判断关键产业将非常有效。
计算公式:
行业产值比重=(某制造业行业总产值/制造业总产值)*100%
行业产值比重变化=[(最近年份行业产值比重/基年行业产值比重)-1]*100%
4.区位商及其变化。区位商通过将特定地区某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与全国水平做比较,来衡量特定地区某产业相对于全国的集中度水平。它是识别特定地区产业集群的有效模型。计算公式:
区位商=(当地某制造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当地制造业从业人员总数)/(全国某制造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全国制造业行业从业人员总数)
区位商变化=[(最近年份区位商/基年区位商)-1] *100%
二、样本和数据说明
在下面的量化分析中,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于江苏、上海和浙江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所幸的是在这些统计年鉴也可得到制造业的30个大类行业的相关数据,因此本章将研究对象扩大为制造业的30个大类行业,来考察在这些地区跨国企业重点投资的关键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情况。
三、量化分析结果
1.FDI产业比重分析。在2003年,江苏省外资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较多,其中较为明显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加工回收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外资占比都在65%以上,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的外资占比在50%~55%之间。
统计显示,外资在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年末资产占总额的77.37%,其中电子及信息领域又是外商投资的重中之重,而且近年来外资仍有向该产业集中的趋势。而浙江省,同以往相比,在吸引外资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外资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其中橡胶制品业的外资占比为58.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加工回收业、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的外资占比在50%~55%之间。
2.从业人员比重及其变化。从业人员比例指标可以反映外资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在地区经济中的重要性,而从业人员比例变化可以反映这些行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增长潜力。在江苏外资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4年其从业人员比重为10.09%,排名第二位,而且从2000年~2004年其保持着161.05%的增长速度。而其他几个外资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从业人员比重不大,增长速度也不是很快。
统计表明,外资占主导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上海的制造业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该行业从业人员比重至2004年达到10.05%,在各制造业行业中排第一位,而且表现出迅猛地增长势头,增幅居各制造业行业之首,达到94.78%,表明该行业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相比之下,医药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较小,而且没有明显的增长。在浙江,外资占主导地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一定的地位,2004年其从业人员比重达到了6.44%,排名第五,而且该行业以92.35%的速度较快增长。
3.行业产值比重及其变化分析。行业产值比重分析是对从业人员比例分析的有效补充,它可以反映每一个行业的规模及其在特定地区的地位,并与从业人员比重分析相互验证。行业产值比重变化分析可以检验各行业规模的变化趋势。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至2004年底,在江苏的各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已达到了17.53%,高居首位,而且自2000年以来该行业的产值比重高速增长,其速度高达333.84%。而其他几个外资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产值比重不大,并且其增长速度低于江苏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行业还没能发展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
统计显示,2004年外资占主导地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在上海的所有制造业行业中高居第一位,达到了22.39%,而且从2000年以来,该行业的总产值高速上升,增长速度高达259.68%。而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在上海整个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大,其增长率也低于上海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因此还没能成为上海的关键产业。而浙江外资比重较大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在所有制造业中的比重已升至第六位,外资比重较大的其他行业的总产值比重都不大。
4.区位商及其变化。区位商是将各行业从业人员占某地区从业人员的比例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用以衡量各行业在特定地区的集中度。而区位商的变化可以使我们了解行业集中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它我们可以来识别地区的产业集群。
在江苏外资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中,区位商大于1.15的行业只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值为1.58,并在不断上升,这说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成为推动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行业之一。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区位商从2000年的1.87降到2004年的1.08,且还在继续下跌。
2004年,在上海外资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商为1.57,并且也在上升,所以该行业属于高区位商(>1.15)而且正在不断成长的行业。同时结合前三项指标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认为该行业已经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并且形成了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相反,医药制造业的区位商只有0.91,但自2000年以来,区位商以4.35%的速度上升,因此我们初步认为医药制造业虽目前还没形成基于FDI的产业集群,但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004年浙江外资比重较大的橡胶制品业的区位商达1.39,明显大于1.15,并且以20.71%的速度快速上升,所以浙江的橡胶制品业已经形成基于FDI的产业集群,但是该行业的规模占地区经济的比重还不大,行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行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仅有1.72%和1.1%,因此该行业还不是浙江的关键产业。另外,家具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商均已略超1,分别为1.1和1.01。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量化分析,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江苏,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并已成为当地的关键产业,且处于上升趋势,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虽也形成了产业集群,但尚未成为江苏的关键产业。
2.在上海,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并已成为当地的关键产业,且处于上升趋势,而医药制造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也尚未成为上海的关键产业,但该产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短期内有形成集群的可能性。
3.在浙江,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等已经形成产业集群,虽说该三种行业均处于上升趋势,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当地的关键产业,而家具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尚未成为浙江的关键产业。
参考文献:
[1]赵鹰:FDI集群研究:以长三角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5)
[2]江苏统计年鉴,2001,2004,2005
一、摘要: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枝江市的主导产业,为小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借鉴。
二、关键词:枝江 主导产业
三、前言:
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起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代表着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和趋势,引导和推动着整个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产业结构的变动就是通过主导产业的变化、转移和更迭来实现的。因此,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是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关键,也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中心问题。
四、枝江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背景:
枝江市地处湖北省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总面积1310平方公里,县域经济发展位居湖北省前列。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已经迈入中部地区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湖北省宜荆荆城市群被确定为湖北省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及宜昌市被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些有力因素为枝江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枝江市必须把握机遇,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五枝江市主导产业的确定方法:
枝江市未来主导产业的选择,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宜昌总规的导向、现有产业基础、区域优势产业与竞争力分析
5.1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
从产业的发展规律看,各国经济基本上是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轨迹向前发展。在这条产业转移的链条上,中国正在发展重工业这个阶段,重工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对于枝江来说,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逐渐转变为轻重工业并行的格局,机械、电子等产业将获得越来越大的增长空间。
我国不同时期支柱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时期 支柱产业
1996-2010 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建筑、汽车
2010-2030 电子信息、机械、建筑、汽车、生物产业
2030-2050 电子信息、汽车、建筑、生物产业、海洋产业、空间产业
5.2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从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是未来发展的主题。在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中,中部地区要发展成为全国的“三基地一枢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产业发展的重点包括:①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②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开发、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的原则,巩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推进大型煤矿建设,加快电力和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③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对于枝江来说,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总体宏观政策,即发展现代农业、原材料精深加工,并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5.3宜昌总规的导向
宜昌总规中对宜昌全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功能区划分,并结合气候资料和地形情况,针对环境容量及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明确提出,化工、建材、冶金等有气污染的工业,相对适宜布置在市域东部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不适宜布置有气污染的工业项目。枝江市位于市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环境扩散条件较好,其工业布局不会对宜昌市区产生严重影响。
按照宜昌总规的引导,枝江市(除安福寺镇外)属于东部沿江产业促进区,沿江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冲突较小,丘陵山区以生态保护和旅游为主,为工业发展促进地区,主要发展化工、建材、电子、医药、食品等产业。
5.4现有产业基础
枝江市目前已形成了包括24个行业的工业结构体系。其中,比重超过5%的为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接近5%的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表明食品、化工和纺织是目前枝江的主要支柱和优势产业。特别是食品行业,仅饮料制造的产值就超过了总产值的25%,如果加上农副食品、食品制造业的产值,则食品工业的比重接近40%,是第一大产业。
从年均增长速度(由于资料有限,选择2009年数据)来看,食品、造纸印刷、冶金行业增长迅速,年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了枝江市的平均水平。医药和电力行业从无到有,机械电子、化工、建材也有较高的发展速度。
枝江市各工业行业发展情况
5.5区域产业优势分析
区位商是现代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优势的指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用来衡量某一产业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通过计算区位商可以测定该地区各工业行业部门在更大区域中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
当区位商>1时,意味着本地区该行业供给能力除满足本地区需求之外,还可以对外提品,有对外扩张的能力, 该行业为该地区的生产专业化部门,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当区位商
当区位商=1 时,意味着本地区该行业供给能力恰好能够满足本地区需求。
比较枝江各大工业行业在全国、湖北省和宜昌市的地位,在全国、湖北省和宜昌都具有优势的行业为食品、医药、造纸和纺织,其中食品行业在全国和湖北省范围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纺织行业在宜昌市的优势最大;在全国和湖北有一定优势而在宜昌市不具备优势的为化工业;在宜昌市有一定优势而在更大范围内不具备优势的为冶金和森工行业;在全国、湖北省和宜昌市都不具备优势的行业为建材、电力和机械电子。优势比较明显的行业基本上是依托本地资源进行加工的行业,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在区域分工中处于弱势地位。
枝江市各行业区域优势分析
5.6产业竞争力分析
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之一就是根据资源禀赋的差异,选择有市场发展潜力,能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时培育竞争优势,加强产业关联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采用波士顿矩阵来分析枝江现有各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可将枝江市各行业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Ⅰ类行业称之为野猫(问题)类行业。特点是目前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小,均低于5%,但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长速度,未来有些行业具有增长潜力,但有些行业可能进入衰退。列入本类行业的有医药、电力、造纸印刷、冶金等。其中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发展速度,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Ⅱ类行业称之为明星类行业。指当前占有较大比重,且增长速度高于平均速度的行业。一般来说,明星类行业可继续成为支柱产业。列入本类行业的为食品行业。
Ⅲ类行业称之为金牛类行业。这类行业当前占有较大比重,但近年来的增长低于平均速度,属于发展动力有所不足的产业。包括化工、纺织和机械电子业。
Ⅳ类行业称之为瘦狗类行业,指比重低于5%且增长速度低于平均速度的部门,属于低增长或衰退型行业,包括建材、森工和水的供应业。
六、结论
从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枝江选择主导产业的余地较大。
枝江市目前发展基础较好的产业是食品、化工、纺织,冶金和机械电子也有一定实力。其中食品行业无论是从区域比较还是竞争力来看,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应作为第一大主导产业。
化工、纺织是枝江传统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符合当今世界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潮流。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很大发展空间,也应作为主导产业。
机械电子虽然目前在全国和省域层面尚不具备比较优势,但由于其属于国家政策鼓励发展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枝江市已经吸纳了一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引进上下游企业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可作为潜在主导产业。
制药产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而直接关系民生民健,历来是世界各国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环境要求的日趋提高、药品QC标准的更加严格,国际化学原料药生产布局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调整,各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控制研发和市场两个环节,正加快把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新一轮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中枝江医药工业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同时,生物医药是世界上公认的“成长型”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可作为潜在主导产业。
包括森工在内的建材行业目前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但其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而且新型建材业近年来在国际建材市场上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传统建材的主导地位,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可作为潜在主导产业。
冶金、电力能源、造纸从长远发展看,其产业链较短,能耗高、污染大,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因此不适合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确定枝江的主导产业为:食品、纺织和化学工业。同时将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产业作为潜在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在第三产业中,现代物流属于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枝江也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可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勇,黎苑楚,陈水清,彭于福,赵庆厚,陆建华 湖北省主要市州特色主导产业评价与布局研究【J】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