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

第1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施工单位;劳务分包;临时性组建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013-02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是保障工程投资效果,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其中施工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尤为重要,分包单位作为施工单位的组成部分,其组织组成模式及管理模式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的整个过程。

1 国内劳务分包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素质低

目前,国内劳务分包制度不够完善,施工现场劳务分包的管理人员平均文化停留在高中文凭。其管理人员有建筑的工作经验,施工主要靠经验进行,缺乏理论知识,对一些重点工程和难点工程,分包的管理人员就不能满足现场要求。此外,由于分包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培训,团队意识比较淡薄,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大多纯粹为了赚钱,缺乏质量、进度和成本的“三控”

意识。

1.2 组织结构的临时性组建

现阶段,国内的劳务分包管理人员大多都是临时组建的,管理人员之间没有相互合作的经验。当工程施工完毕后,这个临时性的管理团队就被解散,各自又被分到其他项目进行工作。并且在这个管理团队中,一个人可能担任两个或多个职务,分包经理为了节省管理费,可能任命钢筋带班长同时担任现场安全管理员,劳务分包制度下的这种模糊管理在国内工程中比较普遍。

1.3 具体劳动力的临时性组建

施工中的劳务工种主要有混凝土工种、钢筋工种、模板工种和力工工种等,每个工种都有各自的带班长。在国内,这些劳务工种大多是“自由体”,他们可能不属于某一个具体劳务分包单位。当那个劳务分包单位需要的时候,他们可能进入到这个劳务分包单位,但工程完毕后,他们就可能和这个劳务分包单位没有关系,这就是现阶段国内劳务分包单位劳动力组建的临时性,这不利于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2 目前国内劳务分包制度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2.1 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劳务分包单位作为施工现场的具体操作单位,其理论层次、管理层次的高低,对于工程的质量特别重要。然而分包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合格,将给工程质量带来重大挑战。现阶段,国内劳务分包管理人员工程质量意识不够强烈,这将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很大隐患。此外,由于劳务分包组织结构的临时性,给工程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带来麻烦,特别对于工程的使用阶段不利。正是由于组织结构的临时性,管理人员缺乏质量意识,缺乏工程的责任感,长期的这种工作观念,加剧了劳务分包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使得工程质量更加没有安全保障。

同样,劳动力的临时性组建,对工程质量也非常不利。由于临时性的工种进场,劳务经理及劳务分包管理人员对工人的操作水平不够了解,这有可能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现阶段,新组建的工种很多,这些新工种中有很多新手,他们缺乏施工经验及能力,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然而正是由于分包劳动力组建的临时性,导致这种工程“杀手”在滋生,这将给整个工程带来很大的威胁。

2.2 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分包管理人员的素质低,可能使得总包管理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管理,在总包管理正常管理的过程中,可能辱骂总包管理人员,不听从总包管理人员的管理,这将严重影响施工工期。此外,由于劳务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和劳动力组建的临时性,管理人员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劳动力之间需要磨合,他们在适应这个新工程的过程中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也将影响施工工期。如果在施工过程出现某个工种,不能完全胜任这个施工项目时,将会严重影响施工工期,其主要表现在:如果要重新换这个工种的劳动力,总包管理人员首先需要通知分包经理,分包经理再想办法选择一批同样工种的劳动力,新进场的劳动力还需要对工程进行适应,如果在适应中,还是不能胜任这个项目,这就严重影响施工工期。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工程中已经很常见了,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劳务分包单位劳动力组建的临时性。

2.3 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现在建设总承包单位主要以国企为主,劳务分包单位通过合同与国企施工管理单位建立临时性关系。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主要由国企单位提供,如果劳务分包单位管理人员素质低,将直接导致材料的浪费。如果劳务分包单位管理人员管理不合理,将导致劳动力的浪费。施工中,工人是材料的直接操作者,如果工人的材料节约意识不够强,将会直接导致材料的浪费,然而,由于劳务分包的劳动力临时性,使工人缺乏质量节约意识。例如:新进场的模板工,他们由于刚接触这个工程,可能会出现很多地方的浪费,如果现场劳务分包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那么这种浪费将会慢慢加剧,将直接损害总承包的利益。

3 国内劳务分包制度的展望

3.1 政府提高劳务分包单位成立的标准

3.1.1 提高劳务分包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政府部门应该实行劳务分包单位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对于参加劳务分包管理的活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方能担任施工管理中劳务分包的管理工作。此外,政府必须重视建筑活动中以人为本的理论原则,注重提高分包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样才可以实现建筑市场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全程化。

3.1.2 禁止劳务分包组织结构的临时性组建。政府应该要求作为劳务分包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劳务单位的正式员工,并且双方具有合同关系,禁止临时性地为工程项目组建管理人员。劳务分包的管理人员必须在劳务单位有固定的工作岗位,禁止一个管理人员担任多个工作岗位。劳务分包的组织结构必须明确,并且要对每个工程项目的最少管理人数做出要求,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3.1.3 禁止劳动力的临时性组建。各个工种的工人作为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者,其施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的各个环节。为了提高各工种的施工质量及便于管理,政府应该要求禁止劳务分包单位使用自由化的工种班组,各个工种班组必须有自己的合法劳务分包单位,对于自由化的工种班组政府应该要求归并在合法的劳务分包单位中,由劳务分包单位对其进行长期的管理。同样,作为劳务分包单位,必须有自己施工的主要工种。

3.2 施工总承包单位建立劳务施工管理部门

为了便于施工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成本控制,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成立单独的劳务施工部门。劳务施工部门具体对劳务工种进行分配对和劳务管理人员管理,这样劳务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各个工种都受总承包单位的制约,将有助于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管理,具体的组织结构图见图1:

4 结语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日益完善,然而作为施工的直接操作单位—劳务分包单位,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本文从目前国内劳务分包单位的不足之处出发,分析其对施工的不利影响,并且提出现阶段国内亟需的劳务施工分包形式,便于国内建筑市场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陈军.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与选择

[J].科技信息,2009,(5).

[2] 李猛.探析建筑工程承包管理模式发展趋势[J].

经营管理者, 2012.

[3] 吴晓刚.对当前建筑行业管理中的伦理学分析

[J].科技信息,2009.

[4] 蔡姗.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

[J].科学之友,2010,4(12).

第2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分包管理;问题;体系完善

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大型建筑工程将成为城市改造的重点项目,其具有范围广、施工难、工期长、耗资大等诸多特点。若依旧单一地依靠某个承包单位完成项目,则工程建设期间会存在较大的风险,不利于发包方、承包方利益的增收。“分包制度”的推广应用,显著控制了大型工程建设的难度,以分包制为中心建立针对性的管理体系,这些是总承包单位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

1 工程分包管理的两种形式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工程项目的数量也日趋增多,施工单位在工程承包及管理期间的任务更加繁重。分包制度是大型建筑工程管理的常用策略,必将成为工程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分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的行为,该总承包人并不退出承包关系,其与第三人就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1、一般分包

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已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1]。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2、指定分包

指定分包是一项重要的发包方式,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在国内房地产工程中也很常见,但国家建筑法体系内仍然主张业主指定分包商是不被允许的。因业主在招标阶段划分合同包时,考虑到某部分施工的工作内容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要求,一般承包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能力[2]。但如果以一个单独的合同对待又限于现场的施工条件或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工程师无法合理地进行协调管理,为避免各独立合同之间的干扰,则只能将这部分工作发包给指定分包商实施的合同。指定分包商是由业主指定、选定,完成某项特定工作内容并与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的特殊分包商。

2 建筑工程管理采取分包制度的意义

面对日趋增长的建筑产业经济,政府部门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协调发展,以维持建筑市场良好的经营秩序,避免经济过度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住房建筑为例,各种层次的商品房价格均受到国家颁布的“限购”政策约束,对行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种特殊的经济局势,工程单位在发包或承包等操作环节更应加强细节控制,分包制度的运用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意义。

1、降低风险。调查显示,一些中小型承包单位常因无法承担投资风险而直接破产倒闭,阻碍了建筑产业经济的持续运营。推广分包制度可降低承包单位的风险系数,其本质上是“风险分担”的一种承包模式,总承包单位把建筑工程发包给分包单位,各自完成所负责的分包工程,出现风险问题后由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等双方自行负责,从而降低了总承包单位应承担的风险。

2、协调施工。从工程投资金额大小来说,建筑工程耗资百万至千万不等,一旦投资失败将给承包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施工是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该阶段成本耗资占总投资的大部分不利[3]。施工单位若依旧坚持传统的作业模式,现场施工的难度及潜在问题也会逐渐增多。执行分包制度能够对总工程详细地划分,规划好每一项步骤的操作流程,协调不同项目的现场作业。

3、优化管理。优越的工程管理模式关系着项目建设的有序性,缺乏综合性的管理体制往往降低了承包单位的管理效率。分包制度根据建筑建造活动的实际需要,进一步编制出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案,从多个方面控制的潜在问题的出现,引导现场人员严格执行图纸规划的要求操作。如:分包单位承接总承包单位任务之后,可设计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流程,避免工程作业期间产生冲突。

4、保证质量。分包制度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承包单位,招投标活动阶段由建设单位全面审核参与竞争的承包单位。只有符合行业标准规定的承包单位才能获得工程承包权,分包单位获得工程承包权也需要经过专业审核。因而,建筑工程采取分包制度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先将建筑工程细分为几个小项目,再由分包单位逐一完成施工作业,从局部上把握的工程建设的质量。

3 积极完善分包管理体系的综合措施

为了进一步扩大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建设单位对于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均增大了管理力度,开始建立一批新型的工程管理体系。分包制度作为行业先进的工程规划措施,在分包、发包等操作流程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推广分包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未来总承包单位必须参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信息,设计出科学、合法、完善的分包制度。实践证明,分包管理体系完善的综合策略如下:

1、工程分析。考虑到建筑工程承包及分包的复杂性,做好工程分析工作是完善分包制度的前提。总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商谈工程合作方案之后,需参照具体的项目文件资料制定分包方案,全面性分析承包及分包工作的重点。如:招投标阶段由建设单位提供工程量清单,总承包单位投标时需具体分析工程的潜在风险、项目收益、作业难点等,将情况告知分包单位以加强防范。

2、单位考察。考察的目的是了解工程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其有足够的条件完成工程建设活动。分包管理体系中的单位考察重点包括:一方面,建设单位要深入考察总承包单位的工程资历,保证其具备足够的承包实力才能授予承包权;另一方面,总承包单位在选择分包单位时,应从物资、技术、人员、设备等多个条件审核,尽量与条件优越的承包单位共同承担工程任务[4]。

3、编制合同。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工程文件,通过此文件的规定能够协调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对其中产生的经济纠纷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分包管理体系编制的合同应注意:一是弄清债务关系,尤其是发生工程风险后各自需要承担的债务;二是明确收益分配,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利益分配要均衡,由合作双方共同协商规定具体的标准。

4、管理施工。无论是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务必要对施工阶段的现场操作严格管理,这是分包关系体系的关键要求。施工质量不仅决定了建筑工程分包体系的管理成效,也关系着项目建设的经济收益。总承包单位把工程项目发包给承包单位,需要求其制定综合性的质量管理方案,以免工程质量问题影响了后期的竣工收益。如:建立作业监督体系,完善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效果。

4 结论

总之,建筑工程管理关系着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及经济收益,推广分包制度不仅降低了总承包单位的经营风险,也从局部上控制了项目施工的质量。作为一项新型的工程管理制度,总承包单位在制定发包方案时需多方考虑工程风险,提前防范一些潜在的风险问题,为分包管理体系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工程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绍才.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存在的质量问题与综合管理[J].建筑工程管理,2010,15(7):33-35

[2]莫华军.现代建筑产业发展中的招投标管理制度[J].中小企业管理,2011,29(6):40-43

第3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1电网建设工程分包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

当前,电网建设工程分包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安全问题。(1)对分包单位或队伍的安全资质审查不严格。一些单位受制于预算不足、工期紧张等现实压力,忽视对分包单位资质能力的动态审查,导致违规转包、层层分包、挂靠资质等现象普遍存在。存在很多招投标时申报的单位和中标后实际进场施工的单位根本不是同一家,有的甚至是无施工资质的包工队以及层层转包的现象。这些都给工程施工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2)分包队伍在安全上投入偏少。一些分包单位为了节约开支不按规定设立安监人员,一些单位不肯花钱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存在老化、损坏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超期“带病”使用的情况,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容易受到伤害。(3)分包队伍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技术素质较差。由于电网建设作业环境普遍艰苦,劳动强度大,尤其是线路工程,作业环境更是复杂、危险。一些工程分包队伍,在招收劳务工时,片面强调身体素质,将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等“硬件”要求作为第一条件,而对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等“软件”要求反而不高。加之一些单位没有对这类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作业人员不知者无畏,不懂危险、不懂避险,特别是一些施工负责人或者说是包工头,不但不带头遵章守纪,反而带头蛮干、盲目冒险作业,导致伤亡事故屡有发生。(4)分包工程安全管理不到位。工程分包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虽多,但执行不到位,许多规定被束之高阁、流于形式。发包单位以包代管,在安全管理上对分包单位关心较少,监督检查不力,造成安全职责不明确,安全管理粗放,甚至连基本的安全要求、安全措施都得不到落实;习惯性违章无人制止,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不能提前消除,事故风险仍如利剑高悬。总体来说,分包队伍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发包单位责任不落实、安全管控不到位,分包工程安全风险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电网基建安全的潜在隐患,只有持续加强规范化管理,才能保障分包工程的安全。

2电网建设工程分包管理措施

2.1严把分包入口关

工程分包方式不合理,以劳务分包之名行专业分包之实,分包管理粗放,分包队伍人员素质、管理能力、监督管控等方面严重不足,分包单位超能力承接工程现象突出,这些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加强源头治理,就必须严把入口关,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制度,严格分包准入管理。(1)要认真进行分包商资质审查。分包商资质审查的重点在于分包商的施工技术能力、安全质量保障能力和同类工程业绩。分包商资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相关规定,所承接工程必须符合相应的专业承包资质。(2)要开展分包商安全能力评价,综合评估分包商承接工程能力、安全施工能力。分包商安全能力评价是在公司分包商资信评价的基础上,从资质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机具管理等方面对分包商承揽工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收集工程分包商的有关信息,评估其承接工程项目的能力,防止超能力承接工程。(3)要建立分包商清退机制。分包商清退机制是对违法、违规进行分包作业或管理水平差、人员素质低、不服从管理的分包商以及违法、违规的个人及时予以清退的制度和措施。分包商清退机制是通过建立“黑名单”记录,实施安全“一票否决”。凡是安全管理不达标的,一律纳入“黑名单”,严禁在各类工程项目中使用;同时加强对分包商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动态掌握分包商施工管理能力、作业人员技能水平、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发现、清退不合格的分包队伍和个人。坚决清退“资质合格、实际能力不合格”的队伍。

2.2强化分包安全管理

一些分包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粗放,关键岗位人员对自身专业领域的事故风险辨识能力严重不足,风险管控失责,安全管理效能低下,“人员到岗”与“责任到位”严重背离,现场风险因素“失察”、违章行为查处不力,导致事故防范“失责”。(1)要不折不扣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简称《安规》)。实践和事故已经反复证明,确保电力生产人身安全,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严格执行《安规》,不能打半点折扣。对分包工程来说,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促使分包队伍人员从内到外都能认同安全规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知行合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严格执行《安规》,只有这样,安全工作才能得以保证。(2)要加强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各项检修、预试、施工等工作计划安排,必须量力而行,保证在作业力量、管理能力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要从工作组织和管理制度上,坚决防止出现赶工期、拼设备、长期加班加点、疲劳作业现象。要按规定落实危险点分析预控、标准化作业要求,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方法清楚、安全保障措施清楚,严禁走过场。(3)要严抓反习惯性违章工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抓起,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让反习惯性违章成为硬约束,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将不安全事件和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2.3充分发挥关键人员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场工作负责人或者班组长作为关键核心人员,是现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安全工作基础的基础,工作负责人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全局的安全。具体到分包队伍来说,负责人通常也是领头人,其与作业人员有可能既是工友又是同乡的关系,往往在分包队伍中有很高威信。如果领头人能发挥正面积极作用,安全就会多一分保障;如果领头人起到负面消极作用,发生事故的机率会大大增加。国家电网公司通报的多起分包工程事故案例,就是由于负责人违章指挥,农民工兄弟冒险蛮干而发生的悲剧。因此要重点抓好关键人员特别是领头人的管理,工作负责人必须熟习安全规程,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提高责任心、原则性、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同时要以身作则,大胆管理,引导员工加强学习,增强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并带头遵章守纪,带领作业人员都成为安全明白人,才能做到事事安全。

2.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惩戒力度

安全教育培训能点石成金,是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分包工程安全的治本之策。以人为本,绝不应是一句空话。对分包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注意层次性、针对性,要针对分包人员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各异的复杂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根据每个作业人员具体从事的工作来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内容不在于多,但要实用,重点灌输生命安全意识,使每个人都能真正掌握必须具备的安全知识,真正做到达不到要求者不得上岗。同时要发挥经济处罚的指挥棒作用,制定并执行比如不戴安全帽进入现场一次罚款多少钱,将罚款用于奖励安全表现优秀的人员等既通俗易懂又能被普遍接受的政策、办法,引导和督促分包队伍人员遵章守纪。

3结束语

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虽然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也日趋规范,但在工程分包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对每一位电网建设工程从业者来说,对待安全工作必须常存敬畏之心、戒惧之心,要勇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症施治、查漏补缺、持续改进,为电力工程建设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童庆刚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第4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现状及改进

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具有投资、质量、进度、合同和组织协调上的综合优势,因而,已经推出就得到建筑市场的广泛认可,无论从建筑市场发展,还是从建设的层面上看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都有着显著的长处,成为建筑领域,特别是大型建筑工程中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

一、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概念

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是一种模式,一般是指在大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将施工任务以统一的方式委托给一个施工企业,让施工企业行使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权,这种方式叫做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在我国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的特点是管理单位一般不参加具体的施工,如果想承担部分施工任务,必须参加这部分施工的招投标工作,在取得施工合同后才能进行施工。

二、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现状

伴随着住房制度、住房制度的改革,市场机制的引入,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大量的实践,总承包管理模式普遍应用于建筑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突破了既往的瓶颈,获得了快速发展。所谓的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指业主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包管理单位,业主方另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但如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也想承担部分工程的施工,它也可以参加该部分工程的投标,通过竞争取得施工任务。

三、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存在不足分析

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其中仍旧存在诸多不足,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组织结构不合理

受到计划经体制的影响,我国施工企业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到位,地区分割情况较为明显,经济规模难以壮大,在专业性、合作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

2、宏观管理不到位

目前,施工总承包管理还是卓有成效的,这不但体现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上,还体现在不断提高的工程质量上。但是总承包管理毕竟不是项目经理部管理,采取微观的管理方式虽然可以取得短期的效益,但是无法取得长期效益。很多企业在模式学习、实践上都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缺乏对国际承包商的惯例的了解,也不是很了解WTO知识,难以有效地区分总包与分包的责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难以获得最终的胜利,沦为外国承包商的二、三包。

3、人员素质比较低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建筑方面的人才却仍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企业中存在的管理人才过多,缺乏专业的建筑人才与复合人才,真正能够同时掌握英语、管理的人才十分稀少。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新材料、技术、工艺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外贸、融资等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缺乏。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这就导致了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效果不甚理想。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总承包管理的方法及改进措施

1、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减少总承包企业数量,组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抬高总承包施工资质的标准,减少具有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数量,防止在同一平台的企业过度竞争。明确不同资质、等级的企业,只能承担与其资质、规模相一致的工程。国家对大企业应给予优惠政策,采用横向或纵向联合方式,尽快形成大而强的企业集团,重点突出,轻装上阵,在国内外与国际承包商抗衡。分包企业从二级市场择优选择,不背包袱。

2、理顺总承包管理机制,明确总分包责任,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首先要理顺总承包管理机制:集团公司是总包决策中心,总承包部门是总包经营中心,项目承包部门是生产管理中心,分包单位重点抓好项目经理部管理。以合同为依据,明确总包、分包的责、权、利。树立总包对业主负总责,分包对总包负责。对分包单位实行统一指挥、协调、计划、管理、监督。对于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总包企业,除要做好总分包协调,监理协调外,还要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协调工作:1)社会及周边环境的协调:主要是在项目前期协助业主疏通关系,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等手续,搞好拆迁,七通一平及业主委托的有关工作。2)设计协调:在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协调结构与建筑设计,在平面与立体空间上统筹安排各专业系统设计,并纳入总体设计方案。3)设备采购协调:主要是进口设备的外贸、报关、开箱、索赔等工作。4)其他协调职能:保险、保函、担保工作,对业主指定分包的技术判断,多币种报价,涉外人员的税金、护照等管理工作。

3、严格质量责任及总工期控制,依据总包合同,按ISO9000标准文件资料管理程序要求,总包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及岗位责任制,建立《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树立总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技术、质量管理的权威与责任,总包要做好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质量目标设计,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严格审批各分包单位的技术方案、质量设计方案、重点设备材料供应方案等。

4、重视工程索赔管理,规范业主行为,搞好索赔工作是确保总、分包经济利益,确保质量、总工期控制的重要环节。我国已颁布《建筑法》及实施项目法人负责制,施工总承包管理等法规,但目前管理力度不够,建筑行业应加快制定业主行业规范的制度研究,防止业主将工程切块、分块或分段招标。另外,逐步根治目前业主压价承包、垫资承包、索要回扣、拖欠工程款四种难于克服的病症,创造更多的机会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

5、完善组织结构,为了更好地发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作用,就需要对当前总承包管理的组织结构予以完善,减少总承包企业数量,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组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由于实际的总承包管理中,企业过度竞争情况较为明显,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总承包资质标准予以调高,这样就减少了企业的数量。针对不同规模的工程,应该设置不同的资质等级,充分发挥总承包企业的作用。对大企业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优惠,促进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国际承包商抗衡。此外,还需要将分包企业从二级市场择优选择,避免背负过大的包袱。

6、提高人员素质,建筑人才缺乏是一个典型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属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承载力问题。鉴于此,国家与社会应该创设一种积极的就业观,鼓励人才流入建筑领域;教育部门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应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弥补市场人才口空缺,吸取国内外建筑管理经验,培养更多的建筑专业人才、复合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制度在我国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在大力推进建筑业改革的基础上,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质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市场化、迎接国际化重要的手段和方法。随着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实际应用的经验和教训增加,应该将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关注目光放在组织结构、承包责任、质量责任、理赔管理等关键环节和要点上,形成适于我国特色和建筑行业基本情况的施工总承包管理体系,让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得到不断地完善、调整和充实。

参考文献

第5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平行承包模式,总包管理,施工设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72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内建筑市场上一直研究总承包管理模式,并大力推广总承包管理。事实上真正理解并实现总包管理的工程项目并不多。建筑行业内多处于拟定承接项目的施工单位为总承包。1870年在伦敦出现第一个“设计—招标—施工”平行承包模式项目。这种模式的是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专业化的要求。业主招标与承包单位的标准容易确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多数业主统一开发要求。对工程的进度管理及要求过于紧密。现行平行承包模式的管理扭曲,逐步将被淘汰。由甲指分包、甲供厂家介入,强行推入总包管理,并合同规定要求实行总包管理义务。实施功效不大。多数业主单位考虑雇佣大量由管理经验的现场工程师进行协调管理,由于利益关系,部分建设单位将指定专业分包工程进度款项直接要求总包签字确认或纳入总包合同内容。名义上是和总包管理,实际上由当权者获得利益关系。阻碍总包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策划组织协调管理上存在弊端。这类似这种情况均由于设计与施工分离现象造成。

一)、某建设单位监理设计一体化分析案例

某建筑单位实施设计监理施工一体化。将甲子分包装修工程纳入总包合同管理范畴。杜绝总包单位在工程设计阶段通过变更更改做法,偷工减料、降低建筑的使用性能等方式获得大额利益。虽然从本质上得到成本控制。但对总包管理上增加难度,建设单位设计部审批流程缓慢,或没有符合现场施工经验编制的施工图纸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参考多套图纸施工问题较多,边施工边设计边解决图审问题等现象发生。甚至刻意要求总包加强看图。一边追赶销售工期,一边推卸设计责任。原本设计本身问题较多,为降低设计施工成本,减少或刻意要求零变更的不平等要求。违反的合同平等互利的原则。增加后续设计纠纷,造成后期大额度设计变更等费用。现场工程师管理总包难度增加。多数时间用于内部设计沟通,由于成本管理制度严格矛盾激化,进度无法跟进。

二)、施工设计一体化

在施工设计一体化总承包模式中,承包商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最能够通过设计和施工组成较强的生产力团队。便于交流和沟通。可以达到主动控制项目风险的目的。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是符合现代风险管理要求的。在现在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业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战略制订、投资机会的寻找决策上,项目运营等重大问题上,而项目建设过程只是一个生产环节,因而许多业主单位不希望过多的把精力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琐碎事情上。花费大量的人力及精力负责协调设计、施工、采购等多家单位的招标协调。介入总包管理范畴,违背总包管理的定义。

施工设计一体化主要责任划分为:建筑单位招聘政府监理单位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监控,通过建设单位设计部提供初步设计概况、商务部提供总价包干合同款项交由总承包设计部设计施工图纸,上报图审机构审查,设计部、商务部进行成本分析审核后交由总包单位施工。有效的杜绝了“边设计边施工”等问题现象发生,同时解决了设计变更流程缓慢造成的不便。由总包结核施工经验丰富的思路开拓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水平,提高了施工质量及施工功效。在图纸设计中涉及到的专业分包、以及建设单位公司统一做法要求外的国家规定范围的材料品牌,可在总包合同内进行指定品牌,指定厂家。由总包单位统一进行招标。降低了建设单位的市场部门的工作压力,缓解因甲方招标原因造成工期延误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总包单位的管理力度。真正杜绝“第三方”插入施工造成的施工纠纷。更好可以体现总包单位“计划组织施工”的协调管理水平。使工程有序的按计划进行实施。

三)施工设计一体化承包模式发展的原因

1、业主希望发挥设计优化的作用

设计是项目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决定,传统平行承包模式中,设计的酬薪根据投资的百分比计算,投资越高,可以收入费用越高,由于缺少设计优化的动力,设计单位往往只是针对业主单位的基本要求即可,较少考虑项目的整体功能目标和项目的经济性的变化、设计方案施工可行性对比。即使设计主动优化,也经常出现因设计和后续采购、施工的不协调而导致设计修改变更问题。

2、业主希望减少责任盲区,减少争端

在传统平行承包模式中,业主需要负责各承包商和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对他们之间互相干扰造成的问题承担责任。设计、施工、管理、运营各阶段人为的割裂造成整个项目的责任体系中会存在着盲区,而这些盲区中责任往往最终都是由业主承担。而在施工设计一体化承包模式中,由承包商负责各个部位及阶段之间的协调与管理,不仅减少了业主管理的成本,也为现场施工提供了便利,且各个部门及阶段相互干扰引起的责任也是由承包单位承担。由于业主单独聘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承包商根据工程量、设计图纸等文件进行报价,但在工程执行中,对这些文件理解的差异极容易引起争端,影响项目的顺利执行。

3、业主希望加快工程进度

第6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施工;问题;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tself and income, the more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we must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ensure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he main factors, and pointed ou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safety, provide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它极大地威胁着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当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危机存在于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施工工伤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时刻提醒大家,建筑施工的安全势态非常严峻。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分包管理不规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个施工项目,经常被业主方进行分包处理,甚至多次转包,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生产的安全管理埋有隐患。而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都给安全施工带来威胁。即便存在制度的制定,也多流于形式,没有严格落实到位,造成管理缺失。如现场的施工人员违章指挥,不佩戴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就冒险作业等行为,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

1.2施工单位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安检业务水平不高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专职安全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施工安全员技术知识不够,素质差,既无监督管理职能,又无履行安全职责。安全管理人员不仅欠缺专业知识,相应的防护器材和工场的安全保护工作管理也相当的缺乏。因此在当前的施工状况下,全面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是控制安全隐患的急中之急。

1.3施工单位欠缺必要的三级安全教育

在施工工人入场时,没有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农民工,基本是未经培训就上岗,违章作业的现象特别严重,自我保护意识极差。因此要大力加强施工队伍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进入规范化。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思想和意识上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运用多种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明确自己在安全生产中所处的责、权、利三者的地位,以达到施工安全生产中最佳效益的目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要求:

2.1、规范建筑业分包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建筑施工单位应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审核和管理。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单位在其分包范围内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在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如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工人配备安全防护设备用品,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的施工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应承担的责任。施工单位要在实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和完善适应本单位的安全责任制度,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建筑施工单位在开工前须针对本项工程的特点,对本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根据现场施工的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公司、项目部、班组均要有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确保责任明确,安检层层把关,排检安全危险因素。对威胁系数较大的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过程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安全施工方案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整个项目工程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安全责任也应层层落实到人。监理人员要仔细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是否有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标准,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施工方案及安全管理制度,都要加强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安全施工方案执行。

2.2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人员、施工工人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施工企业一般都须建立健全的项目安全组织机构。企业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后,应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让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再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如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责任人,并配以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实行项目经理对安全施工现场负责,专职安全员对分项工程负责,班组长和施工技术员对各自的施工区域负责的“四负责”制度。

(2)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及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对安全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使所承建的项目的安全生产得以保障,必须要把“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到生产施工人员的意识里,加强安全管理及教育,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做好现场管理及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是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当务之急。(1)要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落实好安全生产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自我保护的意思。(2)对危险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说明组织施工。刚进场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如起重工、电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作业的行为。(3)一般工种也要求施工人员先熟悉环境,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措施,杜绝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违章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4)对基坑工程、模板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必须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且安全施工方案要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技术等及时完善安全施工方案,使得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操作方便,针对性强,利于保证安全生产和提高工程质量,也利于加快进度和降低成本。(5)让每一个施工人员懂得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提高自己的安全生产的行为责任,做到: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后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持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签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方能上岗;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起重工、电焊工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教育;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的施工人员一律停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和教育。总之,加强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必要的防患措施之一。

2.4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

由于工程的多样性,施工的复杂性,人员的流动性等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种较多,作业面广,施工人员操作不稳定,而对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跟踪性管理是不现实的。在工程施工中往往会由于某个施工人员的疏忽,而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因此,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技术交底及日常检查制度。在施工前对每个施工人员做好安全生产的技术交底工作。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确保施工工人在施工中的安全操作和施工机械的安全运行。监理人员也要加强日常巡视的力度,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做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大力强调安全施工教育知识,确保施工工程在安全有序的生产过程中进行。

三、结束语

我国各地正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工程建设项目趋向大型化,高层化和复杂化,给经济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给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因此,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进程,企业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取得惊人的成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范企业分包单位的管理,完善安全的规章制度,使之与新的施工技术和社会的新发展相配套。同时,企业也要经常性地开展和运用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做宣传和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和自我的安全保护意识,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让我们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上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冼辉新.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0(6).

[2]、林伟雄.浅谈发挥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J].中华建设,2010(7).

[3]、刘伟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09(17).

[4]、贺宁,周杰.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24).

第7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劳务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劳务管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直困扰其发展的重大难题。在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劳务分包而带来的各类形式的问题屡见不鲜。通过对近两年建筑企业劳务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出现最多的是因为工程质量不合格、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进度滞后而带来的劳务纠纷。因此,作为建筑企业而言,就必须要求企业对劳务管理进行高度重视。

一、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建筑施工企业为应对市场的周期性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在一些技能要求相对较低以及劳动力相对短缺的行业选择引入劳务用工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务用工的数量以及涉及面不断的扩展,甚至以及延伸至各种辅助型工种和主体工种。劳务用工方式因为这样的用工规模而逐渐因其发展而走向成熟。从现阶段的调查结果显示,建筑施工企业劳务作业层主要采用混岗劳务用工形式、劳务分包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三种。所谓“混岗劳务”形式指的以自己工人队伍作为主力队伍,混合使用劳务用工的形式。这种用工形式给企业带来的负担过重,并且效率偏低。所谓劳务分包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劳务分包的形式将其权利下放给有资质的劳务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的作业层工作人员由分包单位负责组织管理。所谓劳务派遣用工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与劳务派遣机构合作实现的用人计划,当建筑企业需要增加自己的劳动力时,就直接向劳务派遣机构申请用人,劳务派遣机构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劳工派遣到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组织方式。这三种劳务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都存在着频繁出进、工作人员更替量大的特点,而这些都无疑是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

二、目前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务分包队伍难以形成具有实力的企业,劳务公司难以发展壮大

在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的体制改革后,劳务队和劳务企业便成了建筑施工一线的主力军。尽管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劳务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难以落实到位。另外,劳务队伍和劳务公司自身的原因和总承包企业的原因,使其很难发展壮大起来。施工现场的劳务队伍往往是由个体包工头牵头,组织一些有一定建筑技能的人员从事劳务分包,一线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的技术单一,或水平不高,组织松散,管理粗放,依旧是走着“洗脚上田,边干边学”的老旧模式,而对于包工头来讲,仅有“拉人干活,合伙求财”的目的,无长远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识。正规的劳务企业,由于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公司为了揽活,盲目降价,导致利润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员工的各项保险、技能培训以及各项税费,难以留住能力强的和复合性人才,致使管理不到位,空有公司的头衔,没有企业的实力,难以抵御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面对“打游击”的劳务队的竞争,毫无优势,企业发展艰难。

2、施工企业管理制度难以贯彻,施工过程监管难以到位

一些大中型的建筑施工企业通常都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然而在实行劳务分包以后,这些管理制度和相应措施往往只能贯彻到劳务队的管理人员,而不能很好地落实于一线的劳务人员。各种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操作规程,企业管理制度等很难落实,无法实现纵深渗透。其主要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劳务作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综合能力和素质较低,难以接受和理解企业管理系统的实质,特别是一些工艺标准、验收规范更是一窍不通,只是凭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做事。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劳务人员缺乏约束力。这些,都影响了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效能。

3、劳务分包过程混乱,对劳务队伍的选择不规范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实行项目经济承包模式的项目中,施工企业往往对项目经理的收入与项目的盈利状况直接挂钩,将劳务选择权力下放至项目部,项目经理的自加大,在劳务队伍的选择方面公司规定的程序往往难以规范。项目经理为了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在选择劳务队伍时往往侧重于报价的高低,致使劳务公司难以与个体包工头竞争,劳务挂靠、层层分包现象屡禁不止。在劳务分包上,有的业主甲方或各方利益相关领导等,会向工程总包单位进行推荐,有的甚至作为承包工程的前提条件。

三、提高建筑企业劳务分包管理效率的措施

1、加强招标与合同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务合同的管理应该采用动态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的就是因为劳务结算而产生的诉讼或者因此而遭受到的各种有害于施工企业利益的问题。首先在确定劳务关系之前要拟定好分包合同书,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工程在安全、质量以及进度上存在的问题,减少纠纷可能。在劳务分包工作管理中,应该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准确的计算施工中工作量,要求分包商将具体的分工清单以书面形式整理统计。对于工程质量的把关应该符合承包合同书中的标准。关于劳务分包的价格问题,则应该根据市场劳务单价,以市场为导向,控制成本。而对于劳务分包的工程量以及工资的结算问题,则应该坚持现场验收、定期结算的方式。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其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2、加强管理体系的执行力

采用PDCA全面质量管理循环模式,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djust(调整),严格贯彻执行力,在执行计划中,要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下达施工任务,全程跟踪指导一线工人,合理的分配作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落实改进,再实施;不仅有效缩短了工期,同时也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3、进一步规范劳务分包过程的管理

各级部门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建筑劳务分包的交易平台,规范建筑劳务分包行为。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培育和发展劳务分包市场。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劳务分包交易场所和渠道,建立建筑工程劳务分包招投标制度,将劳务分包行为纳入市场监管,规范分包市场的企业行为,严禁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保证施工企业对劳务队伍的选择不受干扰,规范劳务分包模式,坚决制止介绍分包、指定分包、层层分包行为,积极推行资质准入制度。减少劳务企业资质审批的环节,鼓励松散劳务队伍注册公司,依法经营。出台优惠政策,适当减免劳务企业的税费,为劳务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4、建立劳务分包队伍数据库

主要包括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数据网络化的实现、数据库的使用以及数据库信息的更新。从而加强数据库的更新,并且扩大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从而完善数据库的功能。

5、建立企业劳务基地

建立企业劳务基地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组建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另一种是与劳动力富余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战略合作关系。与劳动富余地区建立劳务输出战略合作伙伴需要建筑企业高层充分重视,积极与劳务输出地区政府部门及时沟通,确保劳动力的数量要求。

结束语

劳务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独立过程,而是贯穿到施工队伍引进、合同签订、办理结算以及施工的全过程,这需要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因为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项目工程,需要劳务施工部门和建筑企业施工单位之间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协作。

参考文献

[1]吴明芳.试析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J].建筑,2012年.

第8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1.1材料

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只有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才能使工程达标。因此,工程材料的检查和验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需原材料的种类繁多,并且需求量很大,要对其进行全面监控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如果选用抽样检测的方式,又会出现遗漏的情况。鉴于此,管理人员应该按照要求检验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所有材料的合格度,尤其是要认真检查材料的合格证书和检测报告等证明,没有经过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都不应该使用,而且要按照要求处理这些材料。中间产品是建筑成品的主要材料,它直接影响着建筑成品的质量,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例如,混凝土中间产品、水泥砂浆中间产品等。而以临时工程为主体工程的辅助设施,其质量也会直接影响主体工程的质量,例如临时围堰、临时道路、施工排水等。

1.2工艺方法

近年来,一些新工艺、新方法不断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这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但是,在工艺和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分析,这样才有利于工程建设。此外,工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工序质量包括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两方面。通过对这两方面的控制,最终达到对整体情况的控制。所以,工序质量控制是控制的重点。

1.3环境因素

在水工建筑物施工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工程地质的处理,工程质量和施工方案会因地质状况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气候的变化就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也会延缓工程进度,还有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场地也会影响施工过程——如果场地小,一些大型施工设备就可能不能正常运行。施工设备受限同样也会影响工程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控制工程质量的原材料和设备

原材料和施工设备是每个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每个工程的基础,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原材料、构配件,必须要严格检验,杜绝那些不合格的原材料和构配件进入工地。对于需要用到的各种原材料和构配件,必须要明确其质量标准,让检测人员有据可依。在检测时,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不能够降低使用标准。在选择设备时,必须要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而且选用的设备要扬长避短,既拥有先进的技术、经济合理,又安全稳定、操作便捷、维修方便。对于进入工地的设备,必须要有相关的证件,要有权威机构出具的产品合格证书;对于旧施工设备而言,还需要有使用和维修记录,只有证件齐全才能进入工地。

2.2加强对施工质量控制的监控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控,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监控,使施工过程完全处于受控状态,以保障施工质量。另外,施工企业还应针对质量监控工作,加强对监控过程的管理,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2.3强化各地方实施分包管理制度

实施有效的分包管理措施有利于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中标企业会选择分包来完成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这样,中标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方案将决定项目的实际质量。因为在我国,尤其是中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绝大部分施工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其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等都有所欠缺,容易在分包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只有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确定分包企业和中标企业的具体职责,不断完善分包实施的质量关键点,才能实现对分包项目的质量监督控制和管理。

2.4监理单位加强检查监督

要严格监督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体系,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给施工单位,便于其尽快改正,同时,还能帮助施工企业完善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各个质量点,使工程处于可控的状态。监理单位要配备足够的巡视监理、旁站监理,严格实行施工过程监理,做好一般工程部位和工序的检查工作,并且要重点检查工程关键部位和工序。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监理记录,监理单位要清楚设计图纸和工程设计,了解施工进度和实施情况,特别要加强对重要部位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作详细的记录,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相关情况。

2.5组织参建人员接受质量教育

技术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并由项目部定期组织学习,开展有关培训,学习施工规范以及与工程质量技术要求有关的知识。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做好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工人能够遵照操作流程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在中型或者小型水利工程中,参建人员的水平不一,有高有低。这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是十分重要的。

3结束语

第9篇: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 质量管理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11-02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不仅会直接关系到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也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信誉、效益。加强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是保证国家电力能源稳定健康的头等大事。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探讨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特性,做出质量管理措施改进是提高我国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1 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以全面深入落实“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要求,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质量管理各项工作部署,以全面深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贯彻执行为主要抓手,促进基建质量制度标准在项目落实,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和竣工后永久性工程质量责任牌;加强管理和作业队伍建设,推动管理队伍和分包队伍两个队伍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整治分包人员管控不到位和“同进同出”不落实等难题;形成质量管理“月度分析点评”机制,持续优化和完善过程质量管理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统筹和规范数码照片、常态巡查、交叉互查等管理手段;持续深化标准工艺应用,加强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和应用交流,实现标准工艺在新建项目的全面应用;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与优质工程阶段评价核定相结合,坚决在施工过程中杜绝国网优质工程“否决项”和“质量通病”,强化对未达标相关责任人问责追究“说清楚”制度,全面提高各电压等级、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工艺水平;全面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零缺陷”投运目标,实现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 影响基建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常见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施工单位对劳务分包队伍过度依靠,不易实现对分包队伍行为和现场质量的完全掌控;设计单位不能按期一次性全部交付施工图纸,工程施工合理工期o法得到相应保证;监理单位人员数量配置不足和自身业务素质较低,对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把关不到位;业主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设备材料的审查验收等工作不严格,使得工程质量风险进一步加大。

2.2 过程质量控制欠缺不到位

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监理单位对现场履职能力较弱,加之承担电网建设基建资质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装备状况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动态流动性过强,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差异明显、持证率低,个别建设项目存在隐蔽工程签证、原材料试验记录等不规范、缺项等现象,导致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不到位,无法完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艺满足要求。

2.3 质量通病防治薄弱

由于分包施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各专业工种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参差次不齐导致自身施工质量控制性差,且个别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通病存在侥幸和抵触心理,存在工程管理人员清楚、明白但现场实际施工作业人员不晓得的作业实际,对质量通病的彻底解决存在执行上的困难。

2.4 标准工艺深化应用不足

设计单位在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时,未严格执行国网公司“三通一标”、“两型一化”变电站和“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导则要求,开展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未率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和标注标准工艺新要求、新规定、新方法,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认识度不够,未从思想上根本扭转老旧习惯模式,未树立标准化工艺意识,对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缺乏主动性和抵触心理。

3 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及标准贯彻培训力度

进一步加强制度标准学习和落实执行工作,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思想责任认识,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摆在第一位,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全力以赴,抓实抓好,提升基建工程全过程管理水平,全方位强化质量管理措施。

3.2 狠抓现场施工分包质量管理不动摇

严格落实分包单位资质准入和审查力度,特别是分包单位及其特种作业和特种工种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实分包管理“同进同出”和“分包动态监管”工作。在每天班前站班会中,除重点交待安全风险外,将质量管控措施和标准工艺施工要点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在签订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时明确落实分包质量管理责任,制定分包队伍质量惩罚措施并严格实施,从而做到分包管理合规合法,质量管理优质达标,以此提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把控水平。

3.3 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控制、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