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父女7日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视角;正能量;微激励;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71-1
一、以“微视角”,发现正能量
主题谈话是班主任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以“微视角”发掘学生身边富有德育教育价值(正能量)的事件,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也更使正能量走入学生内心,渐渐地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例如:有一次,其他班的一个女同学问我借电话给其父亲打电话,我无意间听到几句父女之间的对话:“你现在在哪啊,你什么时候来啊?你别忘记啊,把我英语的练习册带来,我今天要做作业的,要交的,快点来……”该学生还我电话时,我就问她:“电话里,你怎么老是用‘你’来称呼你爸爸啊?”她看了看我,不好意思地走开了。后来,我就在一次班会课上给自己班的同学讲了这一事件,让全班同学来讨论这一现象。有同学说,用“你”来称呼爸爸说明他们父女俩感情好,父女之间没有距离感;有同学说,这可能是平时说习惯的缘故吧,我也经常这样称呼我老爸的;有同学说,这是对长辈的不尊重,是没有教养的表现……最后在全班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形成了一个共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爱父母就必须尊敬自己的父母,不能用“你”来称呼自己的父母;尊敬父母是一个有良好教养人的体现。
本次主题谈话的内容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是平时一般不被老师和同学所重视的问题,现在以“微视角”的方式挖掘事件本身所承载的为人处世之道,让同学讨论中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自觉外化正确的行为。“微视角”,能让我们在小事件中发现大道理,发现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正能量。
二、以“微激励”,激发正能量
美国两位学者理查德・塞勒和卡特・桑斯坦称:“正确方向上的微小激励能够帮助人们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并且带来重大的社会变化。”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之为“微励理论”。
笔者认为这种“微激励”也可以引入到班主任日常的工作中来,以微小的鼓励激发学生内在的正能量。例如,今年笔者所带的学生已经进入高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了“争星榜”。“争星榜”上有全班每位同学的照片,照片上方留有苦干个空格,每一次阶段性考试成绩达到模拟本科线的就给其贴上一个红五角星,以激励同学不断调动自己内在的“正能量”去实现自己的本科梦想。一颗颗小小红五角星,正是起到了不断点燃学生内心那一颗实现生命价值,超越现实的火种。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能运用到“微激励”的时候还是挺多的。例如,批阅周记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写上一句鼓励的话,画上一个笑脸;小组目标达成时,给该小组贴上一个小奖杯等等。
三、用“微视频”,传递正能量
时代在变,班主任主题谈话方式也要变,不能在是以往的空洞说教,因为这已经不符合现在高中生身心特点。简单的道德说教往往只带来表面上效果,深入不到学生内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认识,甚至只能消除教师一时的火气。而现在网络上大量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为班主任进行主题谈话提供了重要的话题资源。这些视频一方面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又可以让学生的心绪置身于对话或旁白之中,置身于影像所营造的情景之中,激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微视频”所传递的内容,也能让学生自觉引起道德冲突,促使学生在情绪体验中自觉接受视频所传递的正能量,促使学生思德素养的提升。
活动当天,林更大方畅谈其近况及交流生活轶事,为“爱很美”父女篇电视广告首播揭开完美序幕。为了增添现场嘉宾的投入感,大会更特意安排了参与演出电视广告的小女孩与林一同启动六福珠宝全新“爱很美”广告片,把现场气氛推至高峰。
六福珠宝一直热心支持公益活动,从而关怀及回馈社会,故特别推出“爱很美”慈善版钻石坠饰礼盒,坠饰除可作吊坠佩戴,亦可连同水晶触控笔作手机挂饰之用,象征将爱与美紧扣一起。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期间,全球任何一间六福珠宝分店,每售出一套“爱很美”慈善版钻石坠饰礼盒,集团会捐出善款作为香港东华三院的“发展服务基金”。为配合活动“爱很美”的主题,六福珠宝更特别制作了一支独一无二的钻石触控笔赠予林,透过此份爱的礼物,身体力行地把爱传出去,令充满爱的世界变得更美。
六福珠宝2013“爱很美”系列
有人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爸爸在今世与女儿再续前缘,用一辈子的爱去守护、疼爱这位今世的小情人,以无微不至的父爱呵护着家中的小公主。如今,作为你的今世情人,他将会继续让你散发出犹如钻石般闪耀的幸福光芒,成就你美丽的一生。
结婚当天,还记得爸爸以一身帅气的造型,牵着挚爱女儿的手步入婚礼殿堂,再不舍得也把你的手交托给另一个他的手里,默默地祝愿你今世的情人也像爸爸一样永远爱着你,让爱延续下去。
六福珠宝推出全新“爱很美”系列,以“爱,相陪;爱,相配。因为爱很美。”为主题,巧妙地将亮丽的心形元素,以不同的美态融入于设计当中,犹如将对你一辈子的爱凝聚于闪烁璀璨的钻石首饰当中,让天生爱美的你焕发出如美钻般独有的光芒,照亮你一生的幸福。
十八淑女坊
签约韩国巨星李多海
9月25日,韩国当红女星李多海空降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正式签约中国淑女装领先品牌――十八淑女坊,上演时尚与娱乐的精彩大片。当天下午,在全国数十家一线媒体、一百多位嘉宾与海带的共同见证下,举行了盛大的新闻会,身着特制礼服的李多海与十八淑女坊总经理叶国明先生进行了正式签约,李多海凭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与十八淑女坊总经理叶国明先生共同接受了现场媒体的专访。现场100多位海带,与李多海合影、零距离接触,激动不已,掀起了现场一片热潮。
当晚,李多海作为神秘嘉宾出现在“花色・夏旅”十八淑女坊2014夏季新品会SHOW场,引来现场嘉宾的疯狂欢呼,身着定制连衣裙的李多海,迈着优美的步伐,第一个从T台走出,拉开了“花色・夏旅”的时尚大幕,梦幻、优雅、浪漫的2014年夏季新品服装闪亮登场,将现场的观众带入色彩缤纷、动感十足的花世界,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最。
十八淑女坊与李多海的正式签约,开启了百变玉女与淑女服饰的完美融合,引领淑女装迈向国际时尚舞台,将实现品牌的飞越发展,将十八淑女坊打造成为淑女潮流风向标。
COACH全新系列
[关键词]:谭恩美;沉默;话语权;叙述声音
华裔美国文学是19世纪华人抵达美洲大陆后的产物。由于华人辛酸的移民史和华裔美国作家创作的特殊社会背景,他们的文学作品不约而同地呈现了诸多沉默的人物形象,如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中被丈夫遗弃而默然承受的月兰、任碧莲的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与女儿一家发生冲突而被迫搬离女儿家的老祖母、张岚的长篇小说《遗产》中遭受亲情和爱情双重背叛的如男。谭恩美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享誉美国文坛的华裔作家,她推动了美国亚裔文学热潮。她的作品语言优美、诙谐,叙事视角独特,内容涉及母女关系、两性情感、异域生存困惑、文化误读、性别和身份认同等多元化的社会问题。学者们对谭恩美的作品进行了大量研究,多从谭恩美作品中的母女关系的角度研讨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第二代移民对自身文化属性的探究;或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其作品运用的“多元时空并置”和“后现代拼贴艺术手法”。本文试以其作品《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和《接骨师之女》为例,借助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苏珊•兰瑟的女性叙述声音理论,探讨其作品的沉默主题,分析沉默的原因及其内涵,以及作品中人物如何打破沉默,建构华裔女性话语权和多元文化共存的景象。
一、沉默的东方女性刻板印象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探讨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的深层逻辑,暗中支配着各个不同群体的言语表达、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是对某一特定的认知领域和认知活动的语言表述。[1](P206)对话语分配和占有的不同,就如同对生产资料的分配和占有的不同,必然导致权力的产生。[2](P43)福柯论述的权力不是狭义的“政权”,而是广义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是权力争夺的对象。所有权力都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与话语相对的是沉默。“沉默是人们表达思想的方式之一,它构成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一部分,又渗透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中。”[3](P27)沉默者往往是话语权支配的对象。文本是话语权力的直接体现,文本的叙事方法和角度隐含着来自权利中心的暗示。因此,对文本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厘清其中话语和沉默背后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从而更深刻地解读文本的含义。
谭恩美的作品以其对女性形象和女性关系的细腻描绘打动了无数读者。她的数部作品都体现了其对沉默现象的关注。作品中的沉默现象发生在夫妻之间、父女之间,尤其是母女之间。《喜福会》中素元逼迫女儿学钢琴,而女儿在联谊会上却将曲子弹砸了,令母亲丢了面子,母女关系陷入僵局;《接骨师之女》中茹灵偷看女儿露丝的日记,引发了母女间的冷战;《灶神之妻》中雯丽的固执、迷信和专断令女儿珍珠向她关上了心门;《灵感女孩》中奥利维亚的母亲给予女儿的母爱“菲薄如纪念品”[4](P21),奥利维亚从同父异母的姐姐邝身上得到母爱补偿的同时,又将邝看成一位与她事事格格不入的保姆(邝在奥利维亚的生活中实际上扮演着母亲的角色)。面对女儿们的反抗,母亲们时常选择沉默的方式来迫使女儿最终顺从。母女间的沉默,一方面是由于语言障碍,由于母亲蹩脚的英语和时不时夹杂的汉语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女儿所代表的美国文化和母亲固守的中国文化互碰撞的结果。华裔女儿们所体现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表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这与母亲们秉持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背道而驰。不和谐的价值取向造成了母女两代人心理上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促生了她们无法沟通的痛苦。
母亲们的沉默隐含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母权社会是早于父权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然而,当社会发展到父系制度时,女性便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不断受到贬抑和压制。在中国封建礼教的浸染下,女性被迫“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她们被剥夺了话语权。父女之间缺乏交流,夫妻之间更无平等可言。女性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文学文本中女性的形象。谭恩美笔下的中国传统女性起初都认同“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男权意识,几乎完全处于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消声”状态,是男性话语权的实施对象,是男望的客体。
在《灶神之妻》中,阔别父亲12年的雯丽在出嫁前回到自己的家中,“‘从现在起,’父亲终于板着面孔说,‘你必须听你丈夫的,你自己的想法再也算不了什么。明白吗?’我急切地点点头,很感激我父亲以这种巧妙的方法,给我这个有用的教训。”[5](P137)18岁的雯丽在待嫁时曾幻想着婚后的幸福生活:“我想从各方面尊敬我的丈夫。我承认:我也想露一手,我要亲手操办几桌酒席,一次为我父亲,我现在非常尊敬他……一次为我未来的公婆,我想我肯定能学会尊敬他们……”[5](P142)然而,这段婚姻给她带来的却只有无尽的痛苦和伤害。她的丈夫文福寡廉鲜耻,毫无责任感。除了将雯丽当作泄欲工具以外,文福还将各种女人一个接一个地带回家。面对丈夫的羞辱,雯丽忍气吞声,无力反抗也无意反抗。在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的社会,被灌输了夫权思想的雯丽的沉默隐忍并没有换来公婆的善待和丈夫的丝毫改变。
即使是在“自由、民主”的美国,女性也未彻底摆脱“第二性”的地位,她们不得不始终在主流社会边缘奋力挣扎。《喜福会》中,华裔移民安梅的女儿许露丝和美国人特德结婚了。多年来,露丝习惯了由特德来决定家里的大小事情,因为“他是搭救我的勇士,我只是个孱弱的女子……我从没想过要违抗他的决定”[6](P101)。露丝的被动和沉默昭示着她对自己的民族身份的自卑和迷惘。尽管华裔移民的女儿们持有西方价值观,并付出了种种努力谋得体面的职业,嫁给白人丈夫,却始终无法真正融入主流社会。
谭恩美通过笔下沉默的女性形象表述了她对东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对男权思想的深恶痛绝。她的这种思想和情感自然而然也体现在她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中。
二、沉默与男性形象塑造
谭恩美作品中对男性形象的着墨远不及女性。男性或以反面形象出现,或沉默、隐晦,或被赋予残缺的肢体,正面的形象相对较少。这或许表达了谭恩美对男权制度的一种无声抗议。在旧中国,男性可以有三妻四妾,妻妾甚至以获得丈夫的宠幸为荣,而她们即便失宠了也不容许背叛丈夫,否则将受到唾弃和惩罚。《灶神之妻》中,由于雯丽的母亲的叛逃,雯丽的父亲江少炎便将对这位二姨太的怨恨转嫁在自己的亲生女儿身上,他将当时年仅六岁的雯丽送到崇明岛的弟弟家,直到女儿出嫁前才和她相见。“我差不多有十二年没见到他了……他从来没给我写过信,也从来不到崇明岛或到我的寄宿学校来看我。”[5](P131)但父女再次相见时,“我看到我父亲正慢慢从楼梯上走下来,一步一顿,像神一样从天而降……他正踏上最后一级楼梯,眼睛盯着我,脸上没有表情。我可以肯定,我也正这样望着他,就像一个幽灵盯着另一个幽灵。”[5](P132)江少炎的漠然、对女儿雯丽的“凝视”,映射了他在江家的绝对话语权。“凝视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等关系的表现,体现的是一种权力话语,一种意识形态压抑,一种权力摄控的象征。”[7](P89)
谭恩美的作品鲜见语言丰富、形象饱满的华人男性,这与中国封建制度下男性霸权主义对女性造成伤痛的历史记忆有关,与华裔在美国的处境也不无关系。美国早期的华人移民大多是没受过教育的苦力。由于语言的隔阂和种族歧视的困扰,他们常受到非人的待遇,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境。他们置身主流社会边缘,处于失语和无根状态。1882年排华法案颁布前后,华人在美国更无立足之地。他们不得不从事白种男人不屑从事的洗衣、餐饮等被视为女性涉足的行业。身处这种社会政治背景的华人男性在文学作品中通常难见傲然、伟岸的英雄形象,常被赋予猥琐、沉默的刻板印象。
然而,残缺的男性形象在谭恩美的作品中却屡见不鲜,如《灶神之妻》中风流成性并被弄瞎一只眼的文福、《接骨师之女》中嗜鸦片如命而失去左手的张福男。在妻子的眼中,张福男“只会回去吞云吐雾……对他而言,有没有老婆,都没什么区别”[8](P204)。无论作为飞行员的文福在战斗中如何贪生怕死,面对妻子时,他始终不忘彰显他的暴虐和。张福男和文福都是封建社会男性霸权主义的践行者,是权力话语的操纵者。正如福柯所言:“权力方要取得并保存其控制地位,就要对异己的他者实行同化或压制。”[1](P92)面对妻子,张福男和文福除了精神压迫和发泄以外,几乎从无关切的话语。而即使在丈夫一语不发时,懦弱的女人们也常感到不寒而栗。沉默有时成了他们控制女人的一种手段,女人们只能仰丈夫之鼻息度日。
可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男性被认为拥有话语的操纵权、话语理论的创作权和话语意义的解释权。而女性则是男权社会的边缘人和非主体人,她们被剥夺了话语权而长期处于沉默状态。沉默虽然是无声的,但它却有着言外之力。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身上,沉默体现不同的语用意义。雯丽的父亲的寡言少语、文福的阴森冷酷与女性的沉默不同,他们的沉默是“不怒自威”的表现,是他们的父权、夫权的彰显,是束缚和压迫女性的手段。
令人窒息的沉默、长期压抑的生活使女性们濒临身心崩溃的边缘。为获得生存的勇气,寻求生存的意义,女性们只有依靠自己,打破沉默,奋力争取自我言说的权利。
三、打破沉默和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福柯认为:“话语并非仅是表达争斗或统治的方式,亦存在为了话语及用话语而进行的斗争,因而话语是必须控制的权力。”[1](P107)话语是一种压迫和排斥的权力形式,它代表一方即意味着它必定有对立的一方,且对立的一方必定受到压制。话语和权力是共生的,话语圈构成权力圈。福柯认为话语是权力争夺的对象,因此,权力实际上是维护社会差异和不平等的。然而,“反抗与权力是共生的,只要存在着权力关系,就会存在反抗的可能性。”[9](P240)当女性终于认识到自己应有的主体性和话语权时,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打破沉默,发出长久以来被淹没的声音。
特德打算用一万美元了结和许露丝十多年的婚姻,特德满以为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露丝会默然接受并主动搬离他们的大房子。没料到幡然醒悟的露丝毅然拒绝道:“我就住在这里。我的律师这么说的,如果你想得到我在离婚书上的签字的话。”“特德慌了,他肯定没料到,我怎么一下子如此强硬起来了。”[6](P179)失语多年的宝姨用文字将自己的身世和家人的遭遇记录下来,留给少不更事的女儿茹灵。尽管命运多舛,宝姨始终与迫害她全家的张掌柜抗争,并最终阻止了女儿落入张家婚姻的陷阱。许安梅的母亲不堪忍受没有尊严的婚姻生活,不惜牺牲自己以改变女儿的命运,使女儿懂得了用语言和行动争取自己的权益。安梅的继父终于“应诺将小弟和我(注:安梅)视为正出,也应诺将母亲作为明媒正娶的夫人看待……从那天起,我学会了大声反抗”[6](P215)。
谭恩美在作品中运用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开创人苏珊•兰瑟所谓的女性“叙述声音”模式[10](P32),来颠覆男性主体叙述权威。兰瑟在研究特定时期女性取得话语权的策略,以建构女性叙述声音理论时,将叙述声音概括为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三种模式。而集体型叙述声音又包含:某叙述者代表某群体发言的单言、用复数主语“我们”叙述的共言、群体中个人轮流发言的轮言。《喜福会》中便采用了轮言的叙述方式,由三位移民母亲和四位女儿穿插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从而打破了母女间的沉默,化解了母女间长久以来的误解和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接骨师之女》、《灶神之妻》和《灵感女孩》都采用了个人型叙述声音,由茹灵、雯丽、奥利维亚以“讲故事”的言说方式,充分运用她们的话语权,开启尘封已久的记忆,讲述自己或家人的苦难遭遇和获得人生主体权的经历。雯丽的形象被认为是谭恩美塑造的突破“沉默东方女性刻板印象”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受尽磨难的雯丽在遇到华裔美国士兵吉米后,终于无法再沉默隐忍。小说继续以雯丽为叙述主体,讲述了雯丽不顾人们的鄙夷、世俗的偏见,毅然和文福对簿公堂,并忍受了牢狱中的非人生活,最终与吉米幸福地结合了。
《接骨师之女》的主体部分以茹灵的个人型叙述声音,分别以“心”、“变”、“鬼”、“命运”、“道”、“骨”和“香”为题,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宝姨的悲惨身世和茹灵不堪回首的人生经历。露丝终于明白了这么多年来母亲为什么爱占卜,为什么动辄想到死,并用死来威胁女儿。露丝理解了母亲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对她深深的爱,母女间所有的积怨终被化解。同样,《灵感女孩》以奥利维亚的个人型叙述声音,透过姐姐邝穿越时空的“阴眼”,回忆了她们前世和今生的往事。为延续妹妹前世的姻缘,邝献出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妹妹和西蒙之间即将在沉默中瓦解的婚姻。
苏珊•兰瑟指出:“对于那些一直被压抑而寂然无声的群体和个人来说,(声音)这个术语已经成为身份和权利的代称。”[10](绪论3)作为美国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华裔族群在其悲壮的移民史中坚持不懈地寻找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情感表述方式。面对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移民的“他者”规约式描述,美国华裔写作作为反主流话语的自我表述,自其发生始就不断以文学言说打破沉默,成为了表达华人声音的重要途径。[11](P106)身为美籍华裔作家成功典范,谭恩美在其作品中赋予叙述主体觉醒的女性意识,让她们夺回话语权,用“讲故事”等言说方式,解构华裔沉默的滞定形象,同时,运用女性叙述声音,启封母亲们遥远的历史记忆,建构华裔女性话语权,帮助女儿寻回了身处美国主流文化中的身份和自信。通过代表强势文化的女儿和象征弱势文化的母亲之间的相互理解,谭恩美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淡化文化身份界定、消除性别身份对立、种族间融合无间、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愿景。
[参考文献]
[1]FoucaultMicheal.TheOrderofDiscourse[A](trans.Ian,Mccleod).MichaelShapiro.LanguagePolitics[C].Oxford:BasilBlackwell,1984.
[2]朱湘军.从权力与话语看翻译之强势[J].外国语,2008,(11).
[3]FoucaultMicheal.TheHistoryofSexualityandIn-troduction[M].NewYork:VintageBooks,1978.
[4]Amy,Tan.TheHundredSecretSenses[M].NewYork:VintageBooks,1995.
[5](美)谭恩美.灶神之妻[M].张德明,张德强,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6](美)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美)谭恩美.接骨师之女[M].张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9](法)米歇尔•福柯.福柯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一、节目内容和流程
家庭参与游戏竞技节目主要内容和流程是以家庭成员为组合进行游戏、知识问答等来争夺奖品或实现家庭的梦想。如《我老爸最棒》是父子(女)联手闯关各游戏项目,冠军选手还将有资格对着镜头大喊“我老爸最棒”和获得万元大奖;《决战小夫妻》则是通过35岁以下的小夫妻共同完成小游戏、回答日常生活的小常识、猜日常用品的价格等考验夫妻的默契和配合度,胜出者有奖。
二、节目收视情况
从2009年1至9月部分家庭参与游戏竞技节目收视表现可以发现:这些节目给各电视频道带来了较高的收视率,各节目在同时段节目中的排名处于领先的位置。如湖南卫视《全家一起上》、浙江民生休闲频道《我老爸最棒》分别在同时段35中心城市所有省卫视、杭州地区所有频道收视率排行中位居首位(表2)。
通过图1收视比较和图2周走势也可以看出:和前一个月同时段播出的《智勇大冲关》等节目相比,《全家一起上》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而江苏综艺频道接档播出的两档节目周走势整体来看还是比较稳定,但其中有些周的节目收视率还是下降明显,最高一期和最低一期节目的收视率差距明显。这也表明这类节目还有较大的收视发展空间,节目还需进一步加强,以吸引更多观众的持续收看。
通过表3节目的观众构成分析看出: 35城市省卫视节目和地面频道播出节目的观众构成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
《快乐家游战》和《全家一起上》在35城市的观众主要以女性为主,其中《全家一起上》的女性观众比例达到了56.5%,而地面频道节目在本地市场男、女性观众比例差异不大。
从年龄来看,家庭竞技类节目的老年观众(55岁以上)比例相对不高,主要观众年龄段集中在25-54岁。其中省卫视节目在35城市中主要收视人群是35-54岁的观众,而地面频道节目在本地市场中25-34岁的年轻观众比例较高,三档地面频道节目25-34岁的观众在20%左右。
学历方面,省卫视节目在35城市的观众主要是以初中学历为主,而在杭州、南京这两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其节目的大学及以上观众也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决战小夫妻》在南京地区大学及以上观众的比例达到了24.5%。
三、节目特色
(一)参赛个体的创新
如今,很多节目的参赛主角是明星、专业人士或独立的平民个体等。明星、专业人士与电视机前观众在生活、思想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感,而独立个体参赛则往往让人觉得缺少凝聚力。《快乐家游战》、《我老爸最棒》等栏目在参赛者的选取上进行了创新,节目参赛者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组成一组联合参赛。而不同节目其着重考验的参赛个体也不同,参赛个体的组合也呈现多样性。如《我老爸最棒》的参赛个体是父子或父女;《决战小夫妻》则是以35岁以下的小夫妻为主要参赛人群;湖南卫视《全家一起上》节目参赛主体则以“3+X”为单位(“3”指的是“一家三口”,而“X”则指的是一位“祖父母辈”的家庭成员)
(二)节目形式的多样性
家庭游戏竞技为主的节目在节目播出、赛制进程等形式上有一定的多样性。除了《我老爸最棒》固定在每周日晚间20:00在浙江民生休闲频道全年播出外,《全家一起上》、《快乐家游战》等同类型的节目主要还是采用“季播”概念播出,其中江苏综艺频道的《好汉1个半》和《决战小夫妻》还是连续接档播出,而这些节目时长绝大部分都控制在1.5小时左右。节目赛程形式的采用方面,《快乐家游战》等赛程是通过前期赛事的层层筛选,最后决出16组胜利家庭进行年度总冠军的争夺,而《好汉1个半》则采用选秀节目惯用的赛制进程,首先经过全国海选产生了10对父子,这10对父子通过5进4、4进3等淘汰赛、复活赛、对抗赛等12轮比拼,最终产生一对冠军父子。
(三)游戏项目的针对性
《全家一起上》、《我老爸最棒》等节目尽管是一个游戏竞技节目,但作为节目核心环节之一的游戏竞技项目的设置是很新颖和有针对性的,且突出亲子、家庭合作等氛围。如《我老爸最棒》中的“大力金刚”(看谁的老爸有力量)、“人体飞镖”(小孩当飞镖,老爸在高空中把孩子“扔”出去,中标分数高者获胜)、“小鬼当家”(孩子按抢答器,老爸回答,答对多者获胜)和“终极攻防线”(由最后两组角逐,孩子装“弹药”,父子发射)四关,这些项目全是针对父亲和7到11岁的孩子设计的。而《全家一起上》中“吹鸡蛋”、“鼻子夹铅笔”、“扔飞盘”、“玻璃金字塔”等数十个比赛项目都十分生活化,很多都是平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或玩耍的项目。针对性和生活化的游戏项目让参赛家庭有一种亲切感,家庭成员都可以零负担的参与到节目当中,享受家庭比拼带来的乐趣。
(四)人性情怀的彰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生活成本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工作、生活忙碌等因素,父亲往往疏忽了跟孩子的交流沟通,而夫妻之间的沟通对话也越来越缺乏,这样长期下去,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很不利。《我老爸最棒》、《决战小夫妻》、《快乐家游战》等节目在比赛进程中都十分注重人性情怀的彰显。节目除了对家庭成员的体力、智力与毅力进行挑战外,家庭成员间凝聚力与默契程度的考验、激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信任和鼓励才是节目的核心和重点。如《我老爸最棒》中以父子(女)合作游戏的方式让两人来一次亲密接触,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将透露父亲平时是如何与孩子相处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当输掉比赛后小孩难过落泪,而父亲把他搂在怀里不停地安慰甚至一起流下男儿泪,此时父亲和孩子之间真情流露的展现及浓浓的亲情氛围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一幕。
学生吴某,女,初中时父母离异,随后母亲再婚,父亲也谈了女朋友,原有的家庭生活秩序被打乱,家庭亲情关系及她所受到的教育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她感觉自己被父母抛弃了,感到孤独、悲伤,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心理障碍。从那之后她一直担心自己会被同学取笑,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所以不愿意跟同学接触,而是经常跟自己的一个堂兄一起看书、游戏,所以言行举止甚至着装都表现出了很明显的男性化倾向,行动上也标新立异;成绩直线下降;犯了错误不接受批评,甚至顶撞老师;与同学不能坦诚相处,经常闹矛盾。
案例分析:
调查表明: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普遍出现了拥有独生子女的单亲家庭,近年来数目正呈上升趋势,这不但给社会带来了问题,也给教育带来了难题。笔者现所教班级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7人,比例高达15.6%。当然,这些学生中不乏勤奋刻苦、品学兼优的,但是大部分都比较“另类”,他们不合群、孤僻、冷漠,不相信别人,缺乏信心和希望,意志薄弱,脾气暴躁,不恩进取。成绩不理想。
解决方略: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笔者通过与单亲家庭孩子的接触发现这“攻心术”也是教育好单亲家庭学生的上上策。
一、与学生亲近,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关爱,为了更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师应努力赢得他们的喜爱和尊敬,笔者认为教师不妨试着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从情感上关心学生
孩子是破裂家庭里受伤害最深的人,他们的情感是非常脆弱的,急需他人的关爱。
笔者平时不但关心吴某的学习,还在生活上给予她关爱,经常找她谈心,以朋友的身份听她倾诉,也总是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开导她,久而久之我们的关系近了。记得她对我说过这样的话“经过一段日子的相处,我开始慢慢在乎你这个老师,你像妈妈,所以我把你的一言一行都放在心里!”听了之后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2.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王金战老师说过:老师的最大责任就是去发现学生的强项,强化他的强项,那么这个学生就会是自信的、快乐的、有成就感的。
吴某非常爱好音乐,经常参加各项文艺比赛并多次获奖,每次我都会借机鼓励她,帮助她树立信心。今年年初她报名参加了新秀新星比赛,比赛前也着实好好准备了一番,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获得了全国亚军。这令她非常兴奋。我得知这一消息后就利用这一契机对她进行了教育。
“老师教过的这么多学生中就数你最厉害了,要是没有你,老师不知道哪天才能教出个全国亚军呢!”
“呵呵,我这次只是运气好罢了。”
“运气?没有实力光有运气有什么用啊?能得这么高的奖说明你很有实力!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以后我国乐坛肯定又多了一个新星啊!” “要真能那样就好了……” “老师觉得你一定行!不过乐坛的常青树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歌手往往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转瞬即逝,你说是吧?”
“就是!我最看不起现在的一些歌手了,说话都没什么水平!”
“但是你现在的水平恐怕……”
“老师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为了我自己的梦想,我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多学知识来充实自己,我可不想成为连我自己都看不起的人。”
可见,教师只要发掘并利用好学生的闪光点,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改变他们的现状。
3.信任、尊敬并理解学生
孔子云:敬人者人敬之。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的付出是真心实意的,学生的回报就一定不是虚情假意的。
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够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情绪体验,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攻心”之战就取得一半胜利了。
二、创建和谐班级。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吴某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不愿参与群体活动,因为她认为自己对群体来说无多大用处,而且同学也会看不起她。记得有一次体育活动课上,很多学生都在跳大绳。可是她却一个人远远地站在一边看,不愿参与其中。于是我走过去邀她跟我一起加入到其中一组,碍于班主任的面子她勉强答应了。由于很少参与这样的活动,她的动作很不协调,经常是跳到她这里就断开了,她怕同学讥笑想放弃,但是我和其他同学一个劲地鼓励她,这增长了她的信心。渐渐地她也能跳得很好了,看着她欢呼雀跃的样子我们都替她高兴。这次活动后她发现了大家对她的关怀,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因此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非常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有时甚至能够积极为班级争得荣誉。
三、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结合是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必要途径,单亲学生的转化工作同样不可缺少家校合作。
母爱的缺失本来就伤害了她的感情,再加上家庭分裂后父亲整天忙于工作,对她关注不够,所以她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主动跟她的父亲联系,做他的思想工作,请他经常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缩短父女隔阂,为她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渐渐地我发现她谈到父亲时不再一味地排斥,开始了解父亲的苦心,也学着体贴父亲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她的性格有了很大改观……
经过一年的“攻心”战术,她穿的奇装异服少了,行为规范了;顶撞老师少了,虚心接受批评多了;脏话少了,听话多了。可见,在教育学生特别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时采用攻心战术,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燕华,《浅谈学校环境对单亲家庭孩子的作用》Jlttpia,cerap,eom/JSB|XXXjT/200603/7169,html.2008-6-14访问.
关键字:通俗性;通俗性的创作机缘;通俗性的表现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01-02
杜牧曾在他的《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中写道:“……诗者可以歌,可以流于竹,鼓于丝,妇人小儿,皆欲讽诵,国俗薄厚,扇之于诗,如风之疾速。尝痛自元和已来,有元白者,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言r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吾无位,不得用法以治之。”杜牧此言明显表露出对白诗的不满,他以一位“庄雅”士人的口气批评痛责白诗“纤艳不逞”、“言r语”,广为流传以致破坏了传统风俗的雅正教化,但白诗如疾驰之风般的传诵却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全唐诗》卷四收唐宣宗《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与元九书》亦自述:
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
可见,《长恨歌》在平民百姓阶层广为流传,深受欢迎,一部作品能如此广受青睐想来必然是它蕴含了某些特别的要素暗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即找到了伊塞尔所说的“隐含的读者”。
一、通俗性的创作机缘
《长恨歌》的通俗性与当时流行的俗讲、说话有一定的关联。俗讲以“悦俗邀布施”为目的将佛家经文和故事化为通俗的文字,向人们进行宣讲。它对当时流行的另一种讲唱活动――说话,有着深刻的影响。“唐代说话是在古代的宫廷优人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频繁演于寺院斋会的俗讲的影响,说话的对象由帝室贵胄向世俗百姓转移,内容也由“即兴片段式的笑话谑语转向讲说富有人物情节的佛教、历史、民间传说故事”。《长恨歌》以“歌诗”的形式出现,其主要内容恰好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段历史加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可分为五个部分:贵妃宠信、马嵬惊变、玄宗思念、仙界寻找、人间长恨。简炼概括的历史事件与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兼具。它与陈鸿的《长恨歌传》是“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是这部‘众体具备’小说中的“歌诗部分”。除此之外,作者白居易恰恰又是一位了悟听众的接受心理,熟谙说话的演说方式、技巧的人。元稹在他的《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有诗云“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之句,并自注:“乐天每与予游,从无不书名屋壁。又尝于新昌宅(白居易住所)(听)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可见说话的内容相当长,说者善于演说而且兴致高涨,从寅时讲到巳时四个时辰,而“一枝花话”与后来的传奇小说《李娃传》在内容情节上基本吻合,由此这部小说应是在民间说话的基础上作成。《长恨歌》这篇“众体具备”的小说的歌诗部分,很可能与当时的说话有着某些关系,或许为当时说话的脚本的一部分。
不论是变文还是说话都是面向俗众的,通俗易懂,能抓住普通人的细微心理,动之以情,才能触动听众的心灵,与听众形成共鸣。
二、通俗性表现之一:语言的华美流畅与悲剧主题的自然舒展
杜牧曾指责白诗“纤艳不逞”、“言r语”,应是就诗中的华丽描写而言,但华词丽藻给我们却带来美的享受与遐想。它绘出了一位云鬓花,雪肤花貌,芙蓉面,柳叶眉,金步摇曳,娇态多姿,仙袂飘飘的美人,她丽质天姿,美艳动人,“回眸一笑”,摄人心魄,六宫粉黛为之顿然失色,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她的魅力征服了一个盛世的君王,颠覆了禁锢千年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甚至招致了一个强大王朝的危亡。通篇以当时最为流行的七言律写成,整齐划一,平仄相间,或八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变化跳转,流波回旋,宛转摇曳,情致曲尽。诗人在节奏有序,韵律和谐,流畅华美的语言中唱叹着一位如带雨梨花般娇嫩欲滴、婉丽动人的妃子不幸悲惨的遭遇与深情挚爱,触人心弦,甚是凄婉动人。
依格式塔心理学图形与背景关系理论,在同一个由不同对象配置组合而成的场中,有的对象“凸”显于整个画面之上,而另一些则退居其后只作陪衬,究竟哪些为主角,哪些为背景,注意视点的转移很重要,这也是《长恨歌》出现多种主题学说的原因。“凸显”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就越易吸引人的注意力。《长恨歌》中历史事实的轻描淡写与情境的极力渲染形成鲜明的对比,爱情悲剧的演绎可能对读者更具吸引力。白居易是一位“深于诗,多于情”的诗人,擅长描写男女真挚的情爱。《长恨歌》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宗明义,一句点明事件大概,而对于安史之乱他也只用“渔阳鼙鼓”“千乘万骑西南行”几个字带过。而后时间的流程突然被截断,代之以空间上的极大跳跃,越人寰入仙境,境界大大拓展,而在这一时空跨渡的过程中,情境的极力渲染使这一转折和缓、绵长、顺理成章而不显突兀。情境描写中,景物繁复呈现,层层烘托渲染,幸蜀时人烟罕迹的峨嵋山道、萧条的旌旗、黯淡的日光、青翠秀丽的巴山蜀水,归来时所目极到的昔日池苑、芙蓉、桃李、梧桐、梨园弟子、阿监青娥,所经之处,所见之物,所遇之人,皆触目惊心,无一例外地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情调。心理随景而行,睹物思人,物皆着人之色彩。悠悠生死别后,君王思念之心不移,然而仙境之情也不曾改变,“钿合金钗”这些细小的装饰品在皇室奢侈华贵奢侈的生活中可谓微不足道,但贵妃却珍惜如初,只因心似金钿坚的爱情私语誓言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恋情深,于此诗歌的悲情气氛欲加浓厚。
按中国文学中传统的大团圆思想模式:悲剧性的情节后往往拖着一条“光明的尾巴”,结局多是以“不幸的男女主人公此岸短暂生命的终结为代价,获得彼岸美满婚恋生活的永恒”。然而白居易继承了传统对彼岸世界的开拓之法,在结局上却出人意料,顺其自然地“扰乱”了读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待视野,以生死之离,天地之隔,长恨绵绵,窈无绝期的结局告终。在此过程中读者或听众经历了一场 “喜-大悲-小喜-悲”的情感洗礼,怜悯中又增添了一道虚幻的遗憾与悲伤,“遇挫”的心灵没有得到补偿,悲剧意味更回深远悠长,但是爱情的坚贞专挚在这无限延续的忧伤之中更加深刻珍贵,超越时空阻隔得以永恒。
三、通俗性表现之二:女性生存状态的折射
《长恨歌》以丽彩写哀情,华丽中透露着凄凉,悲剧意味浓厚。朱光潜在《谈文学》中曾说:“如果文艺作品中可悲的比可喜的情境较多,惟一的理由就是现实原来如此,文学只是反映现实。”《长恨歌》难逃“女祸说”的非议。《长恨歌传》结尾处亦指出:“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这是陈鸿的揣测之辞,他认为诗中不只是感叹于李杨的爱情故事,而是以“尤物”“乱阶”警戒后人。然而“女祸说”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男女的不平等,地位的失衡。这种现象在唐传奇中屡屡可见,《柳毅传》中的龙女遭受前夫的厌薄,舅姑冷待,终日以泪洗面,哀不自胜,境遇凄惨;《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对李益一往情深,不料却遭李益负心抛弃,饮恨而终;《莺莺传》中的莺莺,遭受着被张生始乱终弃的悲K命运,等等,但这些深受爱情折磨、伤害,命运悲苦的女子恰恰是现实生活中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
唐代是一个开放、文明、自由的社会,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之其它时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女性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有了更多社会交往的自由,受教育状况有所改善,甚至有了一定的择偶、离婚、再嫁等婚姻自,婚姻自主是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所处地位的集中反映。允许离婚,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人与人关系的改善调适,是社会进步开放的一种表现。看一下当时的离婚规定:一是“义绝”离婚(指夫对妻,妻对夫族的殴非罪,奸非罪和谋害罪)及违律结婚行为者,官府判定其离婚;二是由夫方依据“七出”提出离婚;三是“合离”即经由夫妻双方同意的离婚。按照《唐律》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即当夫妻双方感情不合,经双方同意可以离婚,不受法律制裁。第一条规定比较明确,所列的违律行为以及最终的惩处方式比较明确,能令人心服;第三条就有点模棱两可了,二人不合便可选择离婚,缺乏一定的标准和限制条件,至于第二条提到了“七出”,此“七出”,即出妻的七个规定:无子、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这七条并非唐朝首创,看似是在为离婚提供了一个可咨参考的标准,但七个规定对女子的要求近于苛刻,决定女子去留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夫方的手中,离婚与否取决于夫方的意愿。由此,在整个离婚规定中,男女的关系较之过往只略有改善,而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却不曾动摇。
高连峻在《中国婚姻家庭史》中总结道:“当物的生产不再靠男人的体力占优势,而是以男女等同的智力、知识为主导时,当男女婚姻的目的不只是为人的生产,而主要是为了爱情时,男女平等才真正能彻底实现。”如此看来,《长恨歌》中坚定恒一、生死不渝、纯洁唯美、浪漫奇幻,不宥于时空拘限的爱情显得难能可贵,虽然可望而不可及,但足以给当时女性以心灵、精神上的慰藉,对人生幸福的美好憧憬与期盼。
此外,《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七夕节许愿的风俗亦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历代对七夕节都有着特别的关注。《孔雀东南飞》中有诗文“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何根海先生从其中的“初七”及“下九”对举现象入手,经过详细的论证提出了:初七本为阳会日,阳会日为男女生殖交媾日,七夕风俗中内涵有先民的生殖与耕织祈愿思想。古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曹植有《弃妇诗》:“・・・・・・拟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无子的妇女在家中的地位像流星一样短暂,母以子为贵,生子才能是女子在家中站稳脚跟的保证。唐律中将“七出”中“无子去”一条放在了首位,而无子的妇女将遭冷遇。《唐律》规定: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疏议据此认为“四十九以下无子,不合出之”。“为人妇而未能生子者,为首罪”。唐传奇《庐江冯媪传》有:“冯媪者,庐江里中啬夫之妇,穷寡无子,为乡民弃。”冯媪因丧夫且无子而为乡民所鄙弃。七月七日的夜半私语恐怕不仅仅是对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天长地久爱情的祈盼,更是当时女性对求子的渴望,是女性社会地位不安全感的外向映射。
总而言之,作者白居易在创作《长恨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探索诗歌通俗性的一面,潜心于大众接受心理的挖掘,使其与大众欣赏口味相互契合,形成共鸣,在大众的钦赏与赞誉中,《长恨歌》独具魅力,流传千古。
参考文献:
[1](唐)杜牧著.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彭定求等校点.全唐诗[M].上海:中华书局,1960.
[3]白居易著,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李骞.唐“话本”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1959(2).
[5]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张志平.复活原型:大团圆文化心理的生产和再生产[J].中州学刊,2006(2).
[7]朱光潜.谈文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9](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高连峻.中国婚姻家庭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
一、活动目标:
1.喜欢边看图边听故事,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画面。
3.感受爸爸的爱,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我爸爸》,音乐,图画纸、彩色笔
三、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放绘本封面,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爸爸,看到爸爸的样子,你们猜一猜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幼儿猜想,鼓励幼儿 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天故事的名字就是《我爸爸》。” “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爸爸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激发观看的兴趣。
2、边放课件,边讲故事,以问题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
1)教师边讲故事边放课件到爸爸赛跑第一名停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头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不会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比赛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提问:“故事中的爸爸走了哪些勇敢的事情?”(描述图片内容)
“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人呢”(帮幼儿 理解作品内容)
教师总结:我爸爸很勇敢。“下面会有什么事发生呢?我们接着看吧。”(过渡)
2)继续放课件,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到河马页停
教师讲一张图片内容,以后逐页放,幼儿试着讲讲其他图片内容“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吃得象马一样多,游得象鱼一样快,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我爸爸真的很棒!”
提问:“故事中说爸爸像什么”( 帮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说明我爸爸怎么样?”(理解爸爸的特点)
教师总结:我爸爸很能干,做什么事都做得特别好
3)继续放课件到扫把页停
“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
提问:我爸爸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我爸爸很高大聪明,有温柔的时候,也会搞笑。
4)继续放课件,到踢球页停,
提问:“爸爸都会做什么”(描述图片)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爸爸有哪些本领?”(调动幼儿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爸爸)
3.放课件到最后两页,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觉?”让幼儿体会爸爸伟大的爱。
(二)重点页回放,让幼儿充分体会人物特点。
放太阳页,“小朋友仔细看画面上除了爸爸,还有什么?”(太阳)“为什么要画上太阳”(爸爸的爱像太阳一样温暖)
总结提问: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原来,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的,爸爸的舞也是跳给我的,爸爸的搞笑是为了让我开心,爸爸有着强壮的身体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不受欺负,爸爸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他辛苦地照顾着我,却永远笑得那么开心,原来,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三)感情提升,体会父子、父女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1.提问:“你的爸爸是怎样爱你的”,启发幼儿说说爸爸为自己做的事,体会爸爸的爱。
2.提问:“你会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呢?”启发幼儿说说怎样表达对爸爸的爱。
3.教师提议,共同制作一本大图书,投放到图书区,以表达对爸爸的爱。
四、活动延伸:为爸爸制做一件小礼物。
故事:《我爸爸》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头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不会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比赛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吃得象马一样多,游得象鱼一样快,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中班语言我的爸爸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鱼狗介绍自己的爸爸。
2.鼓励幼儿养成安静地听同伴谈话、轮流交谈的习惯。
3.使幼见墙进对宜a爸爸的了鼹。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
(“我的爸爸”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话题,容易引友幼儿积极而有趣地交谈,基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经验。这个谈话活动的目标比较全面,其中有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谈话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帮助幼儿学习围绕话题表达个人观点方面的要求,也有帮助幼儿学习口语交谈规则方面的要求。这些目标符合谈话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具体要求。)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在家做些什么事。
2.每人带一张自己爸爸的照片。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谈话,激发幼儿对谈论“爸爸”的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爸爸,各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
(由于幼儿对自己的爸爸比较熟悉,所以此活动中谈话情境的创设采用了提_问的方式,除此之外,有关“爸爸”的图片、谜语等也可用来创设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交谈。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或两两结伴,要求幼儿拿着自己带来的照片向同伴作介绍。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小组谈话,了解他们的谈话内容,间接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
(这一步要求幼儿借助照片围绕话题在小组和集体面前自由交流对我的爸爸的认识。这里的照片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避免幼儿谈话时跑题,其二是诱发幼儿对“爸爸”的记忆,使幼儿有话可说。)
3.引导幼儿集体谈“爸爸”。
幼儿自由交谈后,教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自己的爸爸。要求围绕以上两个问题,大胆地讲出自己对爸爸的认识。教师对幼儿的谈话给予赞许和鼓励,对认真、专心听同伴讲话的幼儿,也给予鼓励。
(这一步旨在引导.幼儿相互学习谈“爸爸”的不同方法,分享同伴的经验。每一个在集体面前谈话的幼儿谈话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简单的讲评。)
4.通过提问,拓展谈话范围。
(1)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喜欢你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你爸爸做些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发表意见。
(2)在幼儿谈话过程中,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新的谈话经验。如:我的爸爸是老师,爸爸的工作很辛苦,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写文章。他会说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常和爸爸在一起整理图书,还帮爸爸做其他事情。我喜欢我的爸爸……
(3)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想一想:爸爸都很爱孩子,希望我们的小朋友成为好孩子。小朋友也应该关心爸爸,爱爸爸。
(教师通过三个提问你喜欢你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你爸爸做些什么事一些启发、引导幼儿逐步拓宽谈话范围,使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的谈话经验。)
5.欣赏歌曲《好爸爸,坏爸爸》,结束活动。
中班语言我的爸爸教案【3】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中,中班社会:我的爸爸。幼儿在对家的点滴认识中,我发现幼儿对妈妈的情感和依恋远超过对爸爸的情感,于是慢慢渗透了很多关于爸爸的活动。幼儿开始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爸爸,知道了许多爸爸的本领,但部分幼儿还不能分辨哪些是爸爸的优点而哪些又是爸爸的不足之处,所以我就预设了此活动让幼儿更全面地关注自己的爸爸,进而对爸爸产生景仰、热爱、崇拜等情感,视他们为自己的偶像。
一、活动目标:
1、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爸爸的特点和本领,陪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幼儿对爸爸热爱、崇拜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爸爸调查表
2、爸爸的一些日常用品(如爸爸的鞋、衣服、帽子、眼镜等)
三、活动过程:
(一)找找我的爸爸
引言:最近我们一直在开展家的主题活动、,了解了很多关于家里的人和事,幼儿教案《中班社会:我的爸爸》。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的爸爸。
指导语:(将小朋友带来的照片投影在电视上)看,我们的小朋友啊带来自己爸爸的照片,现在我把他们放在电视机里了,我们来玩个“你说,我猜,真有趣”的游戏。
游戏:你说,我猜,真有趣
指导语:首先介绍一下游戏规则:电视上有四位爸爸,我请其中一位小朋友来说说这里面那个是你爸爸,不能用手指出来。只能说,你可以说爸爸的发型、体形、穿着、面部特征等,老师请另一个小朋友来按你说的来找。(说的对找得也对的,贴五角星鼓励!)
(二)夸夸我的爸爸
指导语:通过刚才的游戏啊我们认识了很多小朋友的爸爸,那你知道你爸爸有什么本领吗?上个礼拜五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了一张什么啊?(爸爸调查表),恩,这表啊是我们的小朋友和爸爸合作完成了,上面画了爸爸的本领和爸爸最喜欢做的事,请你先跟周围的小朋友说说,然后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谁愿意上来介绍的?(请幼儿发言)
[我知道你们都很想把你爸爸的本领告诉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我们把爸爸调查表放在语言区,平时你也可以把你爸爸介绍给大家,好吗?]
指导语:哦,我发现啊你们爸爸的本领都很大的,还为我们小朋友做了很多事,很辛苦的,那你爱不爱他啊?你为爸爸作做过什么事来表现你很爱他的呢?你可以和周围的朋友商量一下可以为爸爸做些什么事让爸爸高兴。(抱抱、亲亲、给爸爸倒水,捶背等)。
(三)学学我的爸爸
指导语:你们的爸爸本领啊都这么大,你们想不想学学你们爸爸平时的样子啊?(幼儿表演)
游戏:宝宝也当爸爸了
指导语:我们的小朋友啊带来了很多爸爸的东西,我们来看看你穿上爸爸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就跟爸爸本领一样大呢?!
中班语言我的爸爸教案【4】
一、活动目标:1.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说“爸爸像……一样……”。
2.感受爸爸的爱,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我爸爸》PPT课件
2.小朋友们爸爸的照片
3.完整配乐故事
4.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吗?说说你的理由!
过渡语:你们的爸爸都很能干、可爱。
2.导入故事“我爸爸”。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Peter也想说说自己的爸爸。
(二)阅读理解绘本《我爸爸》
1.出示图画书《我爸爸》,看封面,认书名。
师:Peter的爸爸长什么样?他在干什么?他穿着什么衣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呢?
小结:这真是个调皮、可爱的爸爸!这本书就叫《我爸爸》。
2.播放PPT2。.
师:Peter的爸爸喜欢干什么?
小结:爸爸有两个爱好,唱歌和跳舞。
3.播放PPT3、4。
师:爸爸还喜欢干什么呢?爸爸喜欢足球,喜欢跑步,你怎么知道爸爸跑了第一名呢?爸爸真的是太棒了!
4.播放PPT5。
(1)师:Peter的爸爸还有很多本领,是什么本领?
(2)变猫头鹰
师:这张图你能看懂吗?爸爸怎么变成了猫头鹰呢?这张图说明爸爸有什么本领呢?
学说“爸爸像……一样……”(爸爸象猫头鹰一样聪明)
(3)变鱼
师:爸爸怎么变成了鱼呢?这张图说明爸爸有什么本领呢?
“爸爸像……一样……”(爸爸象鱼一样游得快) 让小朋友们学游泳的姿势。
(4)变猩猩
师:这张图说明爸爸有什么本领呢?
“爸爸像……一样……”(爸爸象黑猩猩一样力气大)
5.生活迁移,用“爸爸像……一样……”。
师:小朋友们自己的爸爸有什么本领呢?
他像哪个动物一样?让小朋友们将自己的爸爸贴到相应的小动物下面。(玩游戏)
(用“我爸爸像……一样……”)
6.播放PPT7。.
师:大家继续看图片,Peter的爸爸在干什么?在逗Peter笑。
想想你们自己的爸爸有没有做什么事情逗你们开心呢?
7.播放PPT8。
师:谁在Peter家?(大灰狼)
如果有一天有大灰狼来到你的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大灰狼为什么会往屋子外面走呢?
Peter的爸爸会怎样把大灰狼赶走呢?
(让小朋友们学习Peter的爸爸怎样赶走大灰狼。)
8.生活迁移。
师:你们的爸爸有什么勇敢的事情呢?
你们的爸爸平时是怎么来保护你们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师:爸爸真得很棒,他有很多爱好,有很多本领,很有趣,很勇敢,我们永远爱爸爸。(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描述故事内容)。
师:这么好的爸爸,你们喜欢吗?(播放PPT19)
2.播放PPT19。
(1)师:爸爸和宝贝在干什么?让我们也来拥抱一下吧!(真舒服)
举个例子,如果你要办理的是赴美留学签证。那么以下就是你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学生留学的首选地。中国留学者中有2/3的人选择了美国。1999年美国国务院签发的留学签证60%的名额给了中国学生。但同时美国签证难拿,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具体说来,被拒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财务担保不明确,有明显的移民倾向。美国国会对签证官员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即在面试前,先假定所有申请学生签证的人都有移民倾向。所以对申请人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向美方提供充分、可信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留学目的。
2.美国大使馆对中学生的签证限制比较严格。
3.申请者的语言能力不够。一般到美国上大学要求托福分数在550分以上,有些专业甚至要求在600分以上。
4.申请人员在国内所学的专业与申请赴美所学专业不一样。学习电机、计算机、生命科学、医学、化学等对美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分重要的专业人员,被拒签的概率就会低一些。
有人认为,美国签证官员的主观意识是拒签的重要原因。而根据美国使领馆的统计,上海、北京等地留学申请人员被拒签的比例大约是45%,这个比例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高。审核留学生签证的手续、条件,美国对全世界有统一的标准,不会对中国申请人员更苛刻。只要本身条件符合,有经济担保,成绩过关,就能获得去美国的留学签证。尤其是被名牌大学录取或拿到全额奖学金的申请者,办理签证的成功率较高。
那么当你面对签证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着装一定要精心,不要以为老美不重仪表,其实美国人最以貌取人。男士应着衬衣、西裤、皮鞋、蓝或灰色袜子。女士尽量淑女一些,传统而保守,不要大胆、前卫或太美丽,这样无论遇到男签证官还是女签证官,都是最保险的形象。
2、护照的照片要照好。在签证官见到你本人之前,他先见到的是你的表格和护照。照片给人的印象直接影响到签证官对你的看法,所以要慎而又慎!自己拿不准时可让亲戚朋友帮忙看看是不是够端庄,是不是笑得够可爱。
3、自信心最重要,在签证前的几天里什么也不要做,就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直到微笑成了习惯,走路说话不经意间无时无刻不在笑就算到了最高境界。会笑的人总是让人感觉特喜庆,让签证官一看打心里就高兴。
4、无论在你签证之前发生什么,你都要相信即使拒得再多,但总有签过的,要不然他们签证官也没法交差,而那最幸运的人很可能就是你!
5、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但说话一定要大声,没听清时一定要大声“Pardon”,不要说Sorry什么的,可以大胆批评环境嘈杂和喇叭不好。
6、当签证官表示冷淡的时候,你不要失望,这是他们的职业病。不要因为这个而影响你的情绪,记住保持微笑,即使他根本不正眼看你,你也要始终盯着他笑,自始至终!
7、无论面试如何艰苦,即使签证官动了杀心,只要刀子还没有砍到脖子上,就要抵抗到底。
8、你说话时尽量响亮一点,语速一定要慢,但是不必太流利了。即使你的口语很好,也不要过分自信,说的时候发挥出七八成就行了。如果你的英语显得不是很流利的话,这很正常,你本来就是外国人嘛!但如果你说得非常流利,签证官在与你对话的时候就会把你当作美国人一样说得很不经意。万一他说得很快,你听不清楚就得不偿失了,而且说话太溜了,反倒觉得是在背诵。
9、如果签证官问到一个你不熟悉的问题并要求你回答时,切记一点:不能哑口无言地愣在哪儿。至于说些什么,你可以把所想到的与它相干或不相干的东西都说出来,要表现出你确实懂的样子。如果能够说出他期待的几个关键词就更好了。
10、大胆谈你的专业,越深越好,不要怕签证官听不懂,美国人最重视和尊敬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
11、签证官的问题你第一次听不清可一言不发并装作无辜状:将头拼命靠近玻璃窗或麦克;第二次仍听不清可做出确实受干扰状,回头向管他什么人大叫“Hi,guys,keepsilent please”;第三次或以后听不清只好说“Yes?”(升调)、“pardon”或“excuse me”,只要别重样就行。
12、移民倾向是导致赴美签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向签证官出示邀请人的邀请信及有关文件,在这些信件及文件中能够说明申请者去美国的目的、计划及停留期限;2.向签证官出示有关文件,能够证明申请人在中国国内的难以放弃的家庭联系,如夫妻、父子、母子、父女、母女、爷爷和孙子、爷爷和孙女等等关系最好能出示一些同在国内的家庭成员合影的照片,表明申请人热爱自己的家庭成员,将会回国和他们团聚;3.向签证官出示有关文件,证明申请人在中国国内的难以放弃的经济联系。例如证明申请人拥有自己的房产、拥有自己的公司或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有非常好的工资收入。4.让单位开具一份证明,说明在你留学期间将为你保留职位,毕业后你会继续回来任职。在此特别要说明,即使申请者认真准备了符合上述要求的全部材料,他们依然有可能被签证官以有“移民倾向”为由而拒签。因为签证官“太辛苦了”,他们常常根本来不及看你所提供的全部文件,而不得不凭着“直觉”来做出判断。当然这些是最坏的考虑,我们还是应该往好的方面去努力。
需要避免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八点:
误区一,换本新护照就可抹去过去的记录。有人出国留学签证被拒之后,以为换本新护照就没了拒签记录,其实不然,所申办的新护照上会说明这本护照是根据第一本转发的,当签证官看到这一类护照,或查明过去的记录,会认为这是一种隐瞒过去真实经历的不诚实行为,通常不会放给签证。
误区二,“活护照”肯定好用。人们普遍认为,在申请美国的留学签证之前,如果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第三国的成功出入境记录,就把自己的护照做“活”了,“活护照”对日后再申请美国的签证肯定会有帮助。可是,美国这样的国家是不会以他国的签证作参考的;而且,你的护照经历过于复杂,你就可能需要对过去的出境记录作解释,由此你就多了不必要的麻烦。
误区三,已经留学在外,却想在国外办第三国的中途转学签证。留学生在未完成学业时转到第三国的院校继续学习,如果没有充分的、真实的理由,在他国申请第三国签证的做法会令人费解,基本都不会成功,因为按照西方国家的主要签证法规,通常应回到本国重新申请办理新的留学签证。
误区四,留学计划不合理。以为只要有国外院校的入学通知书就能签证。那么,你对自身的留学计划有足够的认识吗?你的留学计划合乎常规逻辑吗?只要有一点说明不好,签证官就会认为,你的留学态度不认真,留学目的不明确,结论:你没有留学的必要性。
误区五,随意转换申请国家。申请人有别的国家的拒签记录,在短期内又申请他国的签证,明显说明你留学的目的是出国,而不是学习,这种不严肃的出国态度,对签证没有任何好处。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不尽相同,短期内申请多个国家的签证,只能说明留学的动机不纯。
误区六,套用以往的或他国的签证经验来办理新的签证。通常签证政策半年左右一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签证政策,有的人把亲戚和朋友过去办签证的情况搬过来,有的人以为事事一通百通,结果往往会被拒签。
误区七,自己先试一试的态度。在对申请国的签证政策没有完全了解时,就去签证,结果因资料准备不够完整、充分而遭拒签。有的人以为一次签不过,还有第二次,你可知道第一次被拒签后,再次申请将比第一次要难得多得多。一次性的成功签证对今后的留学事业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误区八,有过三次的拒签记录,这样的拒签历史对今后的任何签证都将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也就是说,申请人的拒签记录原则上不应超过三次。
按照《叶问》剧组主创人员以及叶问的长子叶准的说法,电影中百分之七十的故事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那么,历史上的叶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成为一代武术宗师的呢?
师从高人学得绝技
叶问本名叶继问,1893年出生于广东佛山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在家族中排行第二。叶问的祖居号称“桑园”,占地面积很广,大屋连绵达数条街。
广东佛山是南派武术发源地、闻名天下的武术之乡,曾出过黄飞鸿、洪胜胜、梁赞等著名武术宗师。叶问读书之余,爱上了传统武术,7岁时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
咏春拳是少林嫡传武功之一,属南拳派系,相传起源于清朝中晚期,系五枚师太创立,后传与原籍广东的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聪颖矫捷,磊落有丈夫气,将拳术进一步发展光大,此拳因之被称为“咏春拳”。南拳北腿,咏春拳就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基本上只有三套拳法,非常简单直接。咏春拳立足于实战,长处在于贴身近攻,拳快而防守紧密,气力消耗小,是南拳中最具实用性和技击性的拳法之一。
叶问是“南海拳王”梁赞的高徒陈华顺的关门弟子。叶问跟陈华顺学武时,陈华顺年事已高,叶问常称呼师父为“华公”。陈华顺见叶问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且善于思考,对他极为喜爱。陈华顺教叶问咏春拳时,他的大弟子、叶问的大师兄吴仲素常常在一旁协助,将咏春拳奥妙逐一指点。6年后,陈华顺染病不起,临终前特意嘱咐大弟子吴仲素好好照顾叶问,帮助叶问完成咏春拳学业。吴仲素为人豪爽,受师父所托,对师弟叶问尽心照顾。陈华顺逝世后,叶问又随吴仲素苦练3年。
16岁时,叶问奉父命赴香港求学,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经同学介绍,他认识了“南海拳王”梁赞的次子梁壁,跟随梁壁深造咏春拳近4年。梁壁将其父武术精妙之处尽传叶问,叶问的武术突飞猛进。
返回佛山后,叶问长期从事军警教拳和私人教拳。他广泛结识佛山武术大家,经常与武术界各门交流切磋,不断得到高人指点,咏春拳渐渐臻入化境,叶问也被誉为第二位梁赞。
日军攻占佛山后,日本宪兵队闻悉叶问的过人功夫,邀请叶问担任日本宪兵队的武术教练,叶问不愿为日本人效力,拒绝了。日本宪兵队队长盛怒之下,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事先讲明,如果叶问被打败就要听从差使。叶问只好接受比武。日方派出的武术高手身材高大,抢先出手,以箭标马进迫,叶问随即变前锋的桩手为耕手,耕去对方箭,并同时转身跪马,拿正对方前腿之后膝位,迫使对方突然失去重心。对方虽未中招,却是败相毕露,叶问及时收招,说了一声“承让”跳出比武场地,真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比武后的叶问担心激怒日本人,暂时离开了佛山。胜利后,叶问因身怀绝技,应邀进入县政府任职,追捕盗贼劫匪,曾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擒拿劫匪。以后,叶问又担任过广州市南区巡逻队长等职务。
1949年,56岁的叶问经澳门来到香港,经朋友介绍,于次年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以后又多处设馆授徒。后来的20多年间,叶问一直致力于推广咏春拳,使咏春拳得以在香港、台湾及世界各地发扬光大。李小龙赴美国发展后,创办“振藩国术馆”,通过电影又使得咏春拳声名大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叶问在众弟子的协助下,先后在香港创立了咏春体育会和叶问国术总会,奠定了咏春拳传播、发展的基础。他以一人之力,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对咏春拳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972年12月,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叶问门下出了许多杰出弟子,目前很多国际有名的咏春拳师,如香港的“讲手王”黄淳梁、澳大利亚的咏春拳大师张卓庆等都出自叶问门下。叶问的弟子中最出名的,还是让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虽然后来李小龙独创截拳道而成为一代创派宗师,但他的截拳道仍未脱离咏春拳的影子,截拳道中的一些核心技术仍与咏春拳基本类似。
由于李小龙巨大的影响力,香港的许多影视明星都因为崇拜李小龙开始学习咏春拳,其中包括成龙、洪金宝、元彪。喜剧之王周星驰也曾经刻苦学习过一个月,后来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中止,在他成名后的影片中,经常能看到李小龙和咏春拳的影子。王家卫、梁朝伟、狄龙等影视明星,都曾师从叶问的儿子学武。如今咏春拳已经从中国佛山走向世界,咏春拳门人遍及美英法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拳种之一,全球学习咏春拳者已达200多万人。
叶问1972年去世后,其子叶准、叶正继承父业,致力于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叶准在香港咏春体育会、沙田大会堂、香港城市大学、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设点授徒。目前,叶准及其门徒在世界60多个国家组织有咏春拳会近3000家。因在世界武术推广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叶准获得美国奥委会的嘉奖。而叶问在香港收的弟子梁挺则通过办杂志、出书、公开表演、训练拳手接受挑战、拍电影等形式来传播咏春拳。梁挺1973年创办国际咏春总会,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设立机构,支部超过400多家。
身怀绝技深藏不露,大拇指将手枪枪心弯
叶问身高1.63米,身材瘦削,注重仪容清洁,喜穿深色长衫,平时身着深色中式短装。走在街上,人们往往把他当成是“当铺里的掌柜”或是“私塾的教书先生”。叶问性格内向,不喜多言,诙谐幽默。叶问生活得比较闲适,除每日随三五个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外,偶尔也会同好友打上几圈麻将。叶问还是一个顾家的男人,非常尊重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孩子。
那么,叶问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呢?据叶问的外甥回忆说,民国初年,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游行盛会,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1910年初,叶问和他表妹等人一起参加秋色游行,当地军阀的一个排长垂涎他表妹的姿色,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叶问无奈,只好出手教训对方,一招就将这个排长打倒在地。对方恼羞成怒,站起身就拔出了左轮手枪。只见叶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握住了对方的枪管,并用大拇指力量直压左轮手枪枪膛,竟然将左轮手枪的枪心压弯,使其无法发射子弹。排长见状大惊失色,知道遇到了高人,只好悻悻离去。
据说当年叶问在香港逝世前,曾给弟子留下口信,以后要继续学习正宗的咏春拳,就到佛山夏教找郭富。郭富是叶问的首批徒弟之一,他受师父叶问的影响,为人低调,强调“学武千万别争第一”,曾退隐江湖30余年,在昔日的广州南方大厦做一个普通的职工,人称“二叔”。现年80多岁高龄的“二叔”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谈及恩师叶问的许多往事,透过这些往事,人们不难看出叶问不愧是德艺双馨的一代武林宗师、武术界的楷模。
据郭富介绍,20世纪30年代,学咏春拳还是富家子弟所为。郭富家境贫寒,孤单一人从佛山平洲乡下到佛山永安路一间糖面铺打工,糖面铺对面有一间花纱店,郭富发现每逢入夜后,就有不少人进出,他偷偷从花纱店的门缝往里看,原来是一帮年轻人在学拳。郭富打听后得知,原来是当地一周姓富翁请叶问在教授咏春拳。自幼喜欢拳术的郭富第二天便托人找“问叔”拜师,结果被叶问一口回绝。经过半年的持久战,叶问终于被这个诚心的年轻人打动,答应收郭富为徒。郭富高兴地行大礼叫“师父”,可叶问却很严肃地说,千万不要叫师父。后来,师兄们才告诉郭富说,叶问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不喜欢弟子们叫他师父,徒弟们都称他为“问叔”。
心胸豁达待人宽容,允许弟子学习他派武术
叶问强调的是招数的实用性,他认为不“讲手”(不进行实战),就不知自己所练功夫的优劣长短。叶问在香港读书时,巧遇在香港从商的梁赞之子梁壁。叶问天天去找梁壁“讲手”。叶问施展出自己从前认为极难被别人破解的“绝招”,却连梁壁如何出手都没有看清,就莫名其妙地被梁壁抛出老远。叶问找梁壁比了五六天后,实在想不通到底怎么回事,于是不再找梁壁“讲手”。梁壁见叶问不再来练习武艺,就主动找上门去,看到叶问正一个人模仿比武时的情形在练武。梁壁很喜欢这个好学聪敏的师侄,于是把自己跟父亲梁赞所学的武艺倾心传授给了叶问。
叶问十分注重对人才的选择,他常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固然难,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更加困难。”1945年,受战争影响,郭富打工的糖面铺被迫关闭,他不得不又回到乡下,但当时师父叶问不在佛山,他只好不告而别。叶问回来后发现不见了郭富,就亲自到郭富的老家平洲夏教找他。叶问在郭富的祖屋里和郭富一起练拳,手把手教郭富。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叶问经常步行几十里路来到夏教郭富家中,继续向郭富传授他的咏春拳术,还将自己的所有拳谱、药书让郭富翻抄记录了一遍。
郭富说,咏春拳是一门实而不华的功夫,以前武侠电影里经常有徒弟偷师之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虽然师父把拳谱给他抄,但如果没有师父的讲解教授,很难理解到每一个动作的内涵。
叶问的徒弟除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及分会的会员、港九各地的中国工人外,还有在港的外国留学生。只要学者有心学技,叶问就全力传授。他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生理习惯和兴趣,制订出各种教授方法,使每个人都能逐渐进步。
叶问是个极宽容之人,他不像有的武术教头那样,禁止弟子学习或演练其他门派的招数。叶问看李小龙最初的招式,就知道他曾向演艺界的叔伯学过功夫。叶问认为这不是坏事,因为艺人的招式虽是表演给人看,但毕竟是从武术流派中演化而来的,仍有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