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开发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供电公司;电力市场;战略计划;计划体系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应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多元信息化这一提升开发空间的有利途径。在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中,供电公司由于其与信息相关的特质而逐渐形成了信息化供电公司这一新型供电公司运营体系。这一进步,不仅为供电公司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提供了种种便利,更是保证我国电力市场稳定有效运营的又一可行战略。当前,电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现今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电力市场由于其资源日渐丰富,多家供电集团公司日益崛起,当下的电力市场正逐步走向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一方面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在国家建设中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了供需平衡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由于电力市场的不断扩充,曾经占据垄断地位的供电公司不复存在,因此在现今的电力市场开发中,拥有明确的营销手段,拥有企业自身完整的市场开发战略体系,不仅能使供电公司在现今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1信息化供电公司在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的电力市场,由于其竞争的激烈性以及资源的不断扩充,在市场开发中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首先,当前大多数供电公司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目前,信息化供电公司在电力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服务面的加宽、服务项目的增多难免会导致服务体系的建设无法满足其市场需求,这一点直接影响了供电公司用户的满意程度;其次,在电力市场的日常开发运营的过程中普遍缺少科学有效的营销战略和营销手段。虽然作为基础建设类行业,在面向用户的服务方面需要提高重视,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依旧是在适应市场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司的综合效益。大多数供电企事业单位仅仅将营销战略等作为运营部门的一大工作职责,而完全没有将其作为公司在市场运营中的重点方向加以重视。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信息化供电公司在电力市场开发建设中缺乏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主要的原因所在。
2信息化供电公司在电力市场开发中战略计划体系建设
目前来看,当下的电力市场在运营开发中依旧存在着许多可提升的服务项目。相关战略计划的实施,将有效提升供电公司在电力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公司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竞争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现就笔者观点简要概述几种可有效提升公司竞争力的基本战略计划。
2.1转变营销观念,引导用户需求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供电公司系统的形成,预示着电力公司只有对当前固有的营销手段进行转变,才可以适应目前的电力市场环境。首先,在保持当前客户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在公司所掌控的市场中进行相关调研和走访,对客户需求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在我国的用电客户中,对现有供电体制存在的争议不在少数。如何正确引导客户的需求方向,如何加大客户对供电企事业单位服务的满意程度,都是能够提升当前供电公司市场影响力的有效战略。
2.2对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多变的价格策略
在一家供电单位起主导的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用电群体。在面向不同的用电人群时,相关供电企业应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以在获得最大化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用户的满意。首先,在针对居民用电时,可以采用较为合理且细致的价格策略,使居民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得以清晰明了地了解自身用电的速度和使用情况;其次,在工业及服务业用电时,更应注重电量电压的稳定保障,打造一套更适应环境的用电体系,保证电力输送且倡导其节约用电,并在现有的工业、服务业企事业单位中推广新型电价策略,以获取更高的满意程度。同时,在供电公司的服务过程中,应完善供电企业的自助服务功能。作为服务型基础设施建设类行业,供电企业在面向民众时无法进行高频率的沟通与联系,这就要求在自助服务中需要供电企业拥有更高的自我提升意识,进而方便服务客户。
3结语
市场营销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而市场营销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合理的建设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中的课程实践与改革。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方向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学中有基础专业课程学习,也包括企业的实习。
高职院校的校内学习要安排专业课程内的学习,各种实验和调研项目工作。校外的企业实习则需要由学校出面联系各大企业,寻找合适的岗位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提供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高职院校要在学校内的基础知识学习安排合理的课时,完成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校内的各种实验平台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加深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应用在工作中。开展调研工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主动进行各种调查与跟踪,对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延展,学习市场营销专业中各种调研方式的综合利用与总结,对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建设原则
2.1 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并重的原则
高职院校不仅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也要培养素质型的人才。如果学生只掌握了专业技能,而不具备高层次的个人素养,是无法胜任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据统计:现代企业中高素质的毕业生,大多具有沟通能力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良好的工作素质。可见,个人素质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所以,市场营销教学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注意个人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共同培养。
2.2 营销岗位群设置的原则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并不是特定的一个岗位,而是面向营销职业岗位群。掌握了专业的综合知识,就可以应对企业的不同岗位工作。单一的岗位培养具备单一的工作技能就可以胜任,面向营销职业岗位群,则需要学生们掌握更多的工作方法和专业知识。营销岗位群包括业务员、客服、促销、渠道等岗位,这些不同的岗位都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的营销岗位能力,但也有不同岗位的区别与要求,市场营销教学体系建设要针对营销岗位群进行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培养的是专业的人才,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实践操作与基础课程更好的融合。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加强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在其它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使学生掌握综合知识,更好的应用在营销岗位。
3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现状
3.1 定位模糊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缺乏科学的定位,并没有实现高职院校的学习目的,学习和工作的结合。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对企业的调研,对营销岗位群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模糊。
3.2 脱离实际
现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教学仍没有摆脱旧式的学科本位教学方式。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着极大的差距,过于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践学习,以公共课、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等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式。教学强调理论性,而忽视了职业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实际用人标准脱轨,使大多数学生出现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4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
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建设是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基础,在教学中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工作岗位任务进行系统论述与分析,实现实践化的教学体系建设。
4.1 建设目标的准确定位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明确企业岗位与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对市场营销岗位群进行准确定位,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要满足企业需要,培养具有营销岗位群能力的人才。
企业的营销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优秀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对外语和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还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完成企业的调研、广告策划等各种推广活动,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协调营销各环节的工作,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
4.2 构建营销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体系搭建主要在于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体系。通过分析营销岗位群对行业内的工作与学习实现互通,最终设计出适合营销专业学习的核心课程。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可以根据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分为以下工作行为:
调研: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调研是常见的工作内容。调研工作从设计调研报告开始,到调研的开展,调研结果的分析。对调研活动的具体实施与实施效果分析,可以考虑开设《市场调查》课程。
营销策划: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任务还包括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策划是企业分析调研报告,制定市场营销的计划,实现企业产品营销控制的手段,对企业产品的宣传与销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考虑开设《市场营销策划》的课程。
销售:企业一切的典型任务与行为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销售,完成销售,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调研、策划、客服等一切企业典型任务都是为了销售。销售既包括产品的销售,也包括产品销售后的客户资源维护与服务工作。可以考虑开设《客户管理》《服务客户》等课程。
网上业务:现阶段我国互联网营销已取得十分亮眼的成绩,电子商务已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企业营销岗位还要应对其它网上业务,包括网上银行、网络宣传等,所以在营销课程的设计上一定要考虑到网上业务的教学工作。可以考虑开设《互联网营销》课程。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工作也是企业典型工作,营销岗位要制定营销策划与营销控制工作,分析市场的实际营销环境,这些,对市场营销策划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作用。而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产品的销售,市场营销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在新产品策略上市,寻找客户的需求点,实现产品售后的科学管理,开发客户资源等方面。可以考虑开设《售后服务》课程。
开发与拓展:注意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市场的开发与拓展的教学。企业营销团队需要开发拓展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可以考虑开设《市场开发与拓展》课程。
对于商来说,选择上游厂家,包括产品,这是最重要的。拿到好的产品,找到好的厂家,紧接着就要有一个好的定位。比如区域上的定位是要做陕西市场,还是关东区域,产品怎样去定位,包括价格调整、渠道开发的策略,这些问题前期一定要想好。
商各方面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有限的资源,拿到陕南、陕北、关东到处去投,最终可能哪个区域都做不好。所以,目前我们把优势资源和兵力都集中投放到关东区,巨高科技所操作的格美淇品牌,主要经营区域也集中在西安和陕西的关东区,以操作渠道为主,定位是在小范围的区域市场去精耕细作。
定位找到了,就要全身心地去进行市场开发。我认为要想操作好一个区域市场,一定要有好的策略和步骤,然后去围绕这个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推进。我们将市场的渠道开发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发阶段,维护、推广和培训阶段以及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阶段。
市场开发阶段:一推一拉
首先是开发阶段。渠道开发上我们主要是两个策略,一个是“推着走”,另一个是“拉着走”。打比方来说,推着走,就是立足一二级市场的网点,往三四级市场去延伸,比如我们有些区域,一二级市场的客户质量、数量都达标,我们就会借助一二级市场的网点往下伸。这里所说的市场层级的概念不是全国广义范围的,而是在我们经营区域里的相对概念。举个例子来说,关中有句俗话,“金周至,银户县”。就是说的西安的周至与户县相对比较富裕。我们把这样富裕的县城也定位为一二级市场,比如西安周边的周至县,已经有了网点,而且质量很好的情况下,然后我们会依托他们的网点,往底下的十几个乡镇去渗透,我们提供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上的支持。比如业务员,我们可以派驻一个人常驻在他那里,协助他们去进行下级网点的开发。这就是“推”的策略。另外一个是“拉”的策略,“拉”和“推”正好相反,在有些区域,我们是先把乡镇网点都开发完了,唯独没有县城和地级市的优质客户,或者虽然有客户,但不是很优质,我们可以依托三四级市场这么多网点,以这些网点为条件,然后往上去找地县级市场更优质、或者实力更强,与我们理念更吻合的客户。这就是“拉”的策略,通过三四级市场的网点去拉动地县级客户的开发。
目前我们渠道开发主要的策略主要就是“推和拉”,也就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其实这种打法很简单,关键是看执行力,很多人也确实能想到,但就是不够坚持,我们这两三年来,一直是坚持这样做的,目前来看也是非常有效的,要不然也坚持不了这么久。
当然,无论是从地县级市场往乡镇市场去推的时候,还是乡镇网点往地县级市场去拉,不管是“推”还是“拉”,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是网点的数量和质量一定要有,另一方面就是在“推”和“拉”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利益和利润或者奖励去驱动他们。网点质量和数量体现在店面形象、销售规模、产品结构,是不是形象机、常规机、低端机都有等各个细节上。利益驱动主要是奖励政策的落实,我们现在派业务人员协助客户去开发乡镇网点的时候,会把下面乡镇市场的差价,比如八到十个点,作为奖励去驱动他,用利益去驱动是确保执行力的必要条件,不然他不会去配合你。
推广培训阶段:以点带面
接下来就进入推广培训期。目前,我们开发阶段已经布局完成,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是维护、推广和培训阶段,主要的思路就是帮助一部分核心客户先做起来。
前年到去年,一直属于开发阶段,打下的客户基础还可以,质量和数量也不错,那么现阶段主要工作就是以推广为主。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现有网点和客户的梳理。比如我们有100多个网点,要先找出20个核心客户,对于他们,今年要重点帮助他们去做推广,做培育,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让这20个核心客户把市场做起来,然后复制这种成功的模式,从而带动其他的客户也做起来。
这个任务确实比较艰巨,今年过完年,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外面梳理网点,把全省100多个网点逐一走访,几乎每个客户都是我自己去面对面沟通的,因为核心客户的选择标准,不是说你100个客户中,出货量最大的前20名就是核心客户,核心客户需要去满足方方面面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去面对面沟通,看他们的思路对不对,配合度有没有,包括他们愿不愿意跟着西安巨高科技,跟着格美淇品牌一起往前走。这个梳理任务很重要,同时也很艰难,我从过完年一直出差,面对面地与客户沟通,看他们的素质,能否成为我们的核心客户。这个筛选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我们也非常慎重,所以到现在为止,20个核心客户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到现在我们确定下来的有十三四个,还有空缺。所以这个工作我们还继续在做,已经到尾声了。
找出这20个核心客户以后,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两步走。首先是店面形象建设,一旦确定为核心客户,店面形象一定要做好,因为店面形象不仅仅是你自身的形象,而是代表着格美淇的品牌形象,有广告效应在里面,店面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广告。其次,店面形象有了,里面的出样规模一定要跟的上。因为毕竟格美淇在产品线上,只是热水器一个单品,而对于单品来说,产品就是最好的广告,所以我们要求产品陈列一定要有规模。第三,产品规模有了以后,还要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要搭配好形象机型、常规和畅销机型、中低端机型出样比例,不是说一个十米的出样面,里面全是中低端的机型,这样也不行。因为毕竟是专业品牌,一定要有形象机。常规机的比例一定要有,还要有冲击市场的特价机、工程机等等,结构要合理。最后,店面形象和产品结构基础打好了,紧接着我们就要对客户进行培训跟进。确定了20个核心客户有个好处就是,在培训的时候,一般可以集中起来,进行点对点的培训。他们每个客户底下有十几个乡镇网点,我们就以他这个网点为培训场地,把下面的客户都聚到这里,因为这个店面的形象、产品出样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本身就是一个实景式案例。比如我们在周至县有一个客户,他下面的十几个乡镇网点是我们帮助他开发的,我们可以培训的时候就以他的店面为培训场地,把下面的客户叫上来,然后让格美淇厂家的一个培训经理,和我们公司的一个推广部经理一起过去,去做现场培训。培训的内容分两种,不光是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的培训,还有产品安装和售后的培训,这样去做,培训工作推进的很扎实。
推广培训阶段和市场开发阶段紧密结合的。我们当时采取“推”和“拉”的市场开发策略,刚好适合这个阶段这样去做培训工作。这样20个客户可以步步为营,同时又可以集中维护,周至做完了以后,去做户县,户县做完了再去做其它网点。前期市场开发和客户梳理工作的基础打好了,不仅可以保证我们的客户维护一个成功一个,还为以后各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比如促销和推广活动。我们举办了大型的节假日促销活动,口号是“格美淇全国大型巡展”,就可以逐个网点设立活动站,一站一站地往前推。此外,我们也可以依托周至、户县这样的网点,下到乡镇去辐射,可以和底下乡镇网点去做大型活动的联动,顾客到任何一个店面,都能享受活动优惠,大家联合起来去做促销活动,造成声势和影响,效果很好。
售后建设阶段:打造口碑
第三是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阶段。其实第一和第二阶段分的很细,而第三阶段和第二个阶段是同步展开的,在推广阶段也可以慢慢往第三阶段去渗透。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必须要有客户质量和数量作为基础,然后加以维护、培训、推广,这样就会产生市场占有率和销量,产生销量以后,客户可能会有疑虑,我们卖出这么多货,我的售后怎么办?能不能跟得上?
利金公司现拥有从瑞士布勒和意大利GBS公司引进的国际先进的小麦专用粉生产线和自动化配粉设施,日处理小麦1800吨。同时,建有近万平方米主食生产车间,日产能达200万个,成为国内最大的馒头生产配送中心。公司现有职工5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0人,直接从事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近30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2004年、2007年“利达”牌面粉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利金公司被天津市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利达”商标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利金公司在农业部和天津市农委有关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始终坚持走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管控,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实施“五统一”管控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使公司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依靠科技进步,壮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利金公司不断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投入,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采用国际先进的制配粉设备和技术,先后完成了对制粉一、二车间的改扩建工程,使公司小麦粉的年产量突破了50万吨。同时,公司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为食品行业和广大消费者研发发酵饼干粉、高级面包粉、面条粉、特精包子粉、云吞粉、饺子粉和果子粉以及老百姓喜爱的利达雪花粉、经典富强粉、绿色小麦粉等十余个品种。目前,利达面粉形成了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规格,以其营养、安全、绿色的内在品质引领市场。
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公司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投资实施了小麦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被列入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后,正在迅速实现产业化,通过对面粉的深加工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发出熟化面粉、熟化麸皮、熟化胚芽、胚芽油和小麦蛋白粉等一系列精深加工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市场和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天然、保健和功能型粮油食品。
为满足市民饭桌需求,减轻居民家务劳动,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功能,加快由“生”向“熟”制品的转化步伐,为百姓提供安全、放心、卫生的主食产品。按照黄兴国市长提出的“要抓好放心馒头生产体系建设,让利达馒头惠及更多的天津百姓”的要求,利金公司认真落实市商务委的部署,大力实施“放心馒头工程”,2011年,扩大主食厨房生产规模,使日产量达到了200万个,同时,采用国内先进设备,使上粉、成型、醒发、蒸制工艺流程的计量、温度、湿度、压力控制实现自动化,使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放心馒头、枣卷、花卷等品种达到15个,销售网点在天津市由200家增加到了600余家,利达主食系列产品成为津门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放心主食食品,并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列为“全国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试点单位”。
二、创新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利金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强化管理创新,实施“五统一”管控运行机制,将人、财、物和供、产、销进行有机结合,合理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公司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不断推进制度化、精细化、集约化、预算化等管理,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起科学严谨、精细规范、权责明确的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经营情况实行动态管控;通过实行标准成本管理,对成本费用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未雨绸缪,实施内育、外引和借智并举,重点建立了一支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全面推行价值管理,建立以创造价值为考量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粮食供应关乎国计民生,利金公司始终把保障粮油和主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放在首位,通过深入实施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规范化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利达产品的质量,确保利达产品安全放心。一是大力培育以食品安全、质量第一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牢固树立“关爱民生,绿色安全,诚信经营,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二是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抓好食品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抓管理体系建设,使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按照控制文件标准规范组织生产,从原料采购、储存、加工、流通到市场和消费者全程加以监控。同时,不断强化硬件建设,在制粉车间采用先进的润麦技术、分离研磨、数控生产、数字配粉、电脑检测、自动包装、机械手码放等全自动、全密闭的现代化生产工艺。新建的主食车间,采用全封闭设计,设有独立的消费者参观通道,员工出入通道设有风淋和消毒设施,车间内达到了食品级净化标准,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证。三是完善责任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安全制度落实到位。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利达产品在市场历次质量抽查中全部合格,2010年被天津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首批授予食品安全示范企业。
四、构建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额
利金公司始终将消费者放在首位,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己任,始终坚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为此,公司以品牌为依托,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了集约化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打造起了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构建起以用面大户为中心,以各大超市为基础,以各大专院校为支撑,以中间商、商为依托的零售专卖、分销、电子商务等销售网络,使利达面粉畅销津京冀、三北地区和部分南方省市,并在天津市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对于大部分快速成长型企业而言,过去的辉煌和经验不一定能够形成对企业未来的支撑,有时反而可能会成为阻力或障碍。由于发展迅速,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明显滞后,尤其是营销体系的管理,基本还处于创业期比较粗放式的运营状态,团队积极性下降,缺乏市场营销经验,营销思路及模式不很清晰,大多企业营销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营销缺乏规划、大多处于“被动营销”状态。
“做销售而不是做市场”的观念,导致对市场不是精耕细作,而是打猎式的跑马圈地,多处于盲目或是“救火”状态。
没有有效规划市场,多处于“等、靠、要”的状态,无法准确预测市场开发进度,无法预测任务的完成情况。
市场越大越是无从下手,区域市场的集中开发和滚动拓展思路。
2、营销基础管理薄弱、运营效率偏低。
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大部分营销基础管理工作正处于完善和建设阶段,比如:职能发育、岗位明晰、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流程规范、客户管理等。
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流程需要优化和规范,相关的规定和制度需要完善,整体运营的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
3、营销团队建设没有形成梯队,由个人向组织化运作的转变。
新老业务人员分层,老业务人员依托老客户资源,开拓新客户的激情缺乏;新业务人员一方面开发新客户的技能不足,一方面缺乏组织的指导和协助。
客户集中在个别业务员身上而不是公司,导致公司市场风险很大。同时,对新业务人员的培训不系统,再没有相关激励机制,无法真正形成团队作战,也不利于营销人才的梯队培养。
所以,以打造营销竞争力为手段,以市场突破为目标,全力推进营销体系基础管理建设与营销团队建设势在必行!
营销体系基础管理建设围绕六大营销基础管理体系建设展开。
1、组织保障体系:对营销体系的营销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分为过渡期和完善期),各岗位的定岗定编,明晰了各岗位名称,清晰定义了各岗位的职责,各岗位的关键考核指标,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及要求等;
2、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了基于月度绩效考核的月度计划与月度总结制度,通过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能使管理者提前分配或准备所需要的资源,保障了目标的实现,加强了过程控制,及时纠正或改进,减少结果不可控风险,加强了上下级间的沟通,改善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为各个管理层评估各自的绩效提供了参考。
3、绩效考核体系:薪酬体系建设是管理更是艺术,尤其体现在快速成长型企业。薪酬设计是企业推动变革的一个非常良好的时机,以薪酬为切入点,最终落实在推动企业整体业绩这个大目标,这样的薪酬项目才会更具成效。重建了工资比例,增加了绩效工资,明晰了月度、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体现“多劳多得”的公开公正公平为导向,在确定员工薪酬时兼顾考虑到岗位职务、个人能力、工作过程、工作成果等因素,“大营销”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政策的设置,有利于充分整合公司内部及外部人员力量共同致力于公司业务的拓展。
4、财务预算体系:通过编制通洁公司及各事业部营销费用预算,达到了细化年度经营计划,保障各事业部营销计划的有效完成,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的目的;通过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为公司与各事业部设立了一定的行为标准,明确了工作努力的方向,促使各事业部各项工作推进符合公司总体目标及预算的要求;通过强化内部控制,降低了日常的经营风险,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有效降低营运成本。
5、客户管理体系:建立了客户信息管理以及客户信息报备制度,客户信息档案是公司重要商业秘密,公司有必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负责人委派,同时设置客户开放的权限(比如对所有人开放或者仅对管理层以上级别人员开放等),要求相关人员及时与客户取得有效沟通,并将相关信息补充进客户档案。
6、流程规范体系:梳理了营销体系的相关流程,加以规范,从单纯的业务流程升级为管理流程是提升企业水平的重要一步。管理流程的制定水平成为影响成长型企业生存的关键要素。流程解决不了管理问题,但规范的流程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好的流程在于好的执行。
对快速成长企业来说,“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通过对以上六大营销基础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效果:
一是通过营销体系组织架构的梳理及各岗位职责的描述,在公司经过了创业阶段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组织与阶段性核心能力相匹配的能力保障,有利于短板能力的发育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是通过月度计划、月度总结、月度述职、例会制度、营销预算制度以及绩效考核的推行,在公司管理层面建立起计划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的基本的公司内部管控体系;
提升境界——
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直以来,浙盾面对外部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和迅速崛起的竞争对手,对照各产业、各单位实际,逐家单位、逐个产品进行了对标分析,找出了差距,提出了目标,以更高的境界、更先进的理念谋划发展定位,以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以超常的举措加快发展速度。他们按照“新公司、新观念、新发展”要求,“提境界、转作风、增强执行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压力感,增强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始终变压力为动力,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公司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随着现代医院整体建设水准的不断提高,适用于医院不同功能场所的智能产品已经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化专用场所,所用的门类产品首先要考虑到医务人员、患者通行的安全和便利性,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通行便捷,减少门在使用中对患者可能造成的伤害,其次要考虑到耐用和美观性,保证门的长期稳定,提高自动门的美观性,能给患者就医、治疗和康复提供最大的舒适度。对此,杭州浙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不断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个性化的外观、优质的五金配件和耐用美观的门体。同时,他们以质量为核心,以管理、技术和创新为手段,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近年来,杭州浙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业务范围遍及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湖南、香港等地,产品已经广泛用于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总医院,武警总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四川华西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湖南湘雅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深圳南山医院等国内各级各类医院。
两个“走出去”——
拓宽发展新天地
浙盾严格按照“市场营销为规模扩张开路”工作思路,从解放思想入手,进一步明确“立足浙江、跟进外埠、面向社会、辐射全国”市场开发新思路,加强营销体系建设,配备市场开发专业人才,完善了更适应市场的营销政策和奖罚机制,增强了干部职工开拓市场的紧迫感、压力感。积极推动两个“走出去”战略,拓展企业发展新天地。公司通过进一步拓宽社会工程信息收集渠道,科学筛选,认真甄别,有的放矢,加强投标过程控制,注重工程项目现场勘查,充分了解工程建设方的意图,综合权衡,优化投标决策,努力提升中标率,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改革创新——
蓄足发展新动力
浙盾积极构建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实施引进创新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创新激励体系,力争打造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创新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在新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蓄足后劲。
作为外资门类产品已经取得医用市场的领先地位,为病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便利和舒畅的环境。为给院方的投资做以最大的回报,杭州浙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特别重视门体的材料、加工工艺和五金配置。目前一般的室外门都会采用不锈钢+玻璃的材质,特点是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室内门一般会根据场所不同,采用不锈钢、铝合金、钢板烤漆等材料,均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为保证门体节能耐用低故障,杭州浙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采用日本最大最专业的品牌—NABCO。如手术室气密门,采用NABCO技术,实现手术室内外的空气屏蔽,保证手术室的空气洁净。
展望未来——
1.1龙头带动,为规模高效畜牧业设立发展平台淮阴区不断培植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同淮阴正大、淮安中大饲料有限公司、淮安澳华饲料有限公司,淮安市淮阴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江苏天参有限公司、六和饲料(淮安)、苏粤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带动规模养殖。
1.2服务联动,为规模高效畜牧业解决后顾之忧农业、土地等各部门配合帮助规模养殖户选址规划。并组建了防疫组和专家组,定期上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服务,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淮阴区现代规模高效畜牧业当前面临的制约瓶颈
淮阴区规模高效畜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规模高效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问题是:(1)土地流转困难,规模养殖用地难解决。由于规模养殖畜禽舍建筑标准太高,土地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将其作为永久性建筑对待,土地成为制约规模养殖发展的主要瓶颈。(2)个别部门和乡镇的领导发展规模养殖的意识不强。由于养殖企业无税收,发展规模养殖对乡镇财政无贡献,有的乡镇发展规模养殖没有总体规划,有的连一、二个规模养殖小区都未规划。(3)养殖小区配套设施不到位。由于水电等配套设施不到位影响了规模高效畜牧业的推进速度。(4)动物防疫体制改革未到位,部分乡镇出现无动物防疫人员现象,动物疫病形势不容乐观(5)养殖场户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到位,畜牧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受影响。
3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与目标任务
3.1发展思路淮阴区坚持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以畜禽规模高效养殖为重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加快生猪等畜禽产品加工增值增效与市场开发。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规避养殖疾病风险;加强生猪产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及订单养殖业,规避市场风险;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控制环境污染,建设清洁产业,规避环境风险,确保畜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3.2发展目标一是提供良种服务,按照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培育一批良种畜禽龙头企业。二是发展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加快畜产品现代流通,加快畜禽产品营销组织建设。四是生态畜牧业,在畜牧业上突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利用沼气工程,玉米、稻草秸秆氨化制作饲料等;发展环保生态农业。
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子企业在引领市场开拓方面要规划先行、发掘商机。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子企业要认真分析并把握当前国内、国际建筑行业及承包市场环境,要高端研究战略国别、目标国别、战略区域、国内外大业主和重要发展城市其自身的总体发展规划,结合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发掘适合自己当期和中长期的商业机会,确定重点国别、地区、行业细分市场、项目的市场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动。
2加大高端营销,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协议落地
集团公司以及各子企业要进一步加大高端营销力度,持续与目标国别国际大业主、国内重要发展区域的地方政府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并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协议的有效落地;要做好重点大客户、大项目营销,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的供需对接工作。
3整合内外部投标资源,扶持和推动企业扩展一体化服务功能
目前国内外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大型能源、水利、石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不断增加,这些项目的显著特点就是投资额巨大、技术复杂、业主对承包商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承包范围已经超出过去单纯的工程施工和安装,延伸到投资规划、项目设计、工程咨询、国际融资、设备采购、技术贸易、劳务出口、项目运营、人员培训、后期维护等涉及项目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诸多领域。而在国际建筑市场领域中业主越来越注重承包商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能力和实力,单一环节的承包方式逐渐被EPC、DB、BT、BOT、BOOT、BOO、PPP以及EPC+F等工程总承包模式取代,设计—采购—施工(EPC)合同承包模式成为主流。工程项目日益成为国际投资和贸易的综合载体。国际工程承包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建筑服务交易向带动本国或本公司技术与管理资源、建材或机电产品出口综合贸易转变。因此,要从集团公司层面扶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建筑企业成为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能力,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国际化企业,已成为集团公司目前考虑并着手推动实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为此,一是要制定集团公司内部联合投标管理机制和办法,强化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实现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产业链贯通,以实现市场结构外延式增长和经济效益增加;二是要进一步整合集团内部投标资源,提升资源协调能力。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指导工程施工、设计单位积极寻求联合、重组的机遇和方式,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改制的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核心建筑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在经营方式上与国际快速接轨;三是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对外承包工程建筑企业以各种方式进行联营、收购,获得建筑企业之间资金、品牌、资质、技术、专业人员、综合管理的优势互补,积极扩展构建一体化服务功能,增强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4持续推进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集团公司层面要建立集团化营销模式,持续推进国内外营销网络体系布局,避免同业无序、低价恶性竞争,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快速反应和对接,实现市场的快速协同机制和市场动向跟踪,尽最大努力覆盖全球市场,争取最大的市场占有量和品牌影响力。各成员子企业要在集团化营销模式和体系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各细分市场营销体系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市场活动范围,逐渐增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要完善与营销业绩、市场开发紧密挂钩的特殊激励办法,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制定、规范和完善市场营销工作相关的工具和模板,加大培训和提供锻炼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投标人员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实施全闭环管理,实现有效的营销资源配置和客户管理;要适应当前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改变。
5加快建立集团内部各种资源共享机制和渠道
要加快建立集团内部资质、品牌、客户关系、公共关系以及工程造价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共享机制和渠道,极力拓展成员子企业的市场活动范围,支持和提升各成员子企业的国内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
6积极推进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各成员企业要强化对重点项目规划提前介入,并要积极主动协助地方政府或大业主动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规划,取得业主的信赖,并进行持续研究、跟踪和推进。各成员企业要积极主动并在风险可控的同时要积极推进PPP、BT、BOT、BOOT、CM、EPC、EPC+F或股权投资等商业模式创新,并善于利用项目融资和ABS(资产支持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和信贷支持来进行有效融资,进一步扩大企业在非传统主业、国际化、特许经营类和投资类项目等市场份额。持续推进建筑企业市场和业务的转型升级。
7总结
关键词:粮食加工体系;粮食产业发展;粮食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0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30-02
一、哈尔滨市粮食加工体系现状和特征
近年来,哈尔滨市注重发挥粮食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粮食加工业一直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初步建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粮食加工产业体系。主要表现在:
1.粮食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切实提升粮食加工水平,完善粮食加工结构,在全市初步构建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小型企业为辅的粮食生产加工体系。根据相关材料,目前全市各类粮食加工企业可达2 600户以上,约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的55%左右。其中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5个,引进了中粮集团、东方集团、益海(嘉里)、北大荒米业集团等粮食生产加工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了中良美裕、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葵花阳光、方正绿宝石等一批年加工量在5万吨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粮食加工“航母”级企业。
2.培育了三大粮食产业加工集群。近年来,全市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优势粮食产业深加工为重点,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了三大产品加工系列和产业加工集群。一是玉米生产加工系列。全市以双城、呼兰、巴彦等县(市)玉米主产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业,打造和培育了大成生物、天通农业科技等一批玉米加工企业集群。二是水稻生产加工系列。以五常、方正、延寿、尚志、通河、阿城水稻主产区为重点,引进和培育了中粮集团、葵花阳光和方正绿宝石等大型加工企业,初步建立了稻米生产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大豆生产加工系列。以巴彦、呼兰区、依兰县和宾县等大豆主产区为重点,切实加强大豆生产加工体系建设,培育了明达油脂,华山粮油等大型加工企业。
3.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基地带。全市把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绿色产业等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作为催生和吸纳龙头企业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栽培方法、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全力加快玉米、大豆、水稻和杂粮等优质绿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4.粮食产品品牌效应不断增强。通过多年的培育,哈尔滨市已在粮食生产加工领域打造和培育了一批品牌,并在促进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三品”认证的粮食产品不断增加。目前,全市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粮食产品达到 1 200多个,占全市“三品”产品总量的60%。其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126个,占粮食类认证产品总量的10.5%;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98个,占粮食类认证产品总量的8.2%。
5.固定销售市场和主打产品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哈尔滨市农产品销售已形成三大主打产品,即大米、玉米、大豆及制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品质和价格优势。目前,全市在省外及国外销售的农产品不仅有传统的大米、大豆、玉米等“原字号”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还有以其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品,并形成3个大类30多个品种。粮食产品已销售到全国大部分省份,并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粮食加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粮食加工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全市现代农业的牵动能力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与南方部分发达地区相比,哈尔滨市加工工业体系还不够完善,加工力量还比较薄弱,对整个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发展牵动能力远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哈尔滨市整个粮食加工业实现更大的跨越。
1.总量不足,与粮食大市不相符。近年来,哈尔滨市粮食生产总量不断增加,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尽管哈尔滨市做了大量工作,但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大企业生成速度仍比较缓慢。虽已启动了中粮集团五常稻谷加工园区、东方集团两个30万吨稻米加工园区、益海嘉里平房稻米园区二期增产10万吨等一批粮食加工大项目建设,但与发达地区甚至与省内部分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与粮食生产大市的地位非常不符合。
2.规模不够,竞争实力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够,不仅与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市地位不相称,与部分副省级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就在20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也只有200多亿元。而同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800多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40个,年销售收入10 000多亿元;长春市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70个,企业产值也在1 000亿元以上。
3.链条较短,加工转化率还不够高。经过最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哈尔滨市农产品加工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率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总体来看,农产品加工企业仍然是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够,远远没有达到把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榨干吃净”的目的,更没有把资源优势通过深加工、精加工后或者经过食品加工后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强势。
4.品牌数量少,市场开拓能力较差。多年来,山东省始终围绕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做文章,主要手段是搞好名牌运作,如章丘的大葱、栖霞的苹果、莱阳的梨、安丘的姜蒜、寿光的特色蔬菜,都成功地打出了令国内外瞩目的品牌,并以此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5.机制不活,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突出表现在部分加工企业与基地的联接不紧密,形式单一,机制不活,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利益共同体。还有部分加工企业缺乏长远思想,服务意识不强,对基地建设和农户服务支持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龙头企业对基地和农户带动作用。
三、加快完善粮食加工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粮食加工在整个粮食加工体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加工企业的层次决定整个粮食加工产业的层次,加工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整个粮食加工体系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粮食产业加工业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抓好,抓出成效。
1.要积极构建粮食加工集群。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加工企业群体,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我市粮食生产加工规模,提高产业层次。要着力打造一批粮食加工“航母”。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积极争取政策,鼓励和支持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其自身发展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培育和涌现出一批生产规模大、加工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较强的粮食加工“航母”型企业。
2.要努力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响一批品牌。在总体上,应着力推介龙江品牌,把哈市粮食产品打造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知、认同。按照产地、产品质量相一致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支持企业扩张优势产品规模,提升品牌层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信誉良好的知名品牌。
3.要切实提高营销水平。引导粮食加工企业继续加大市场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营销水平。要积极建设长久性市场。引导加工企业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为主,有计划地聚集名牌产品、特色产品,到重点地区开展系列营销展洽活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扩大专一型消费群体规模,逐步把三大区域建成我市农产品销售区。鼓励哈市企业到省外销区建设加工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4.要积极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不断丰富“公司+农户”这一利益联结模式,通过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经营的形式,使土地由分散种植变为统一经营,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紧密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企业实现小投入、大产出,农民成为收入高、收入稳定的工人。大力发展“公司+协会+农户”的联结模式,促进粮食加工产业迅速扩张。
5.进一步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大力支持粮食基地、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中介机构、农民专业生产协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逐步增加财政和信贷资金投入,建立市、县两级投入体系。相关部门要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支持粮食产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合力。
参考文献:
[1] 邓大才.解构“三农”[J].科技导报,2002,(10).
[2] 吴敬琏, 林光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