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银行业外汇头寸中汇率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断增加,很多学者对外汇管理中由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发表了很多的见解,比如基础分析、走势分析。本文只是从银行外汇交易中的超买超卖八手,简要叙述了银行外汇头寸中汇率风险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外汇头寸;风险;方法
一、外汇头寸产生的主要原因
外汇头寸是指一外汇银行在一定时间持有的外汇金额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因外汇交易的超买超卖而发生变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外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进行外汇买卖。原则上来说,外汇银行在代客户买卖外汇业务过程中,银行只充当中介人,即时平盘,赚取一定的手续费,并无外汇风险。但由于买卖的时间差或者银行的交易员加减一定点数的汇差而做盘,使银行将有一定时间的外汇头寸。这相当于客户把外汇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二是外汇银行自营买卖业务。外汇银行的外汇交易是根据它对汇价的走势预测,采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操作,并在汇价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平仓,以期获利的投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会因为买卖之间的时间差异,使外汇银行形成持有外汇头寸的情况。
三是外汇银行在从事外汇信贷业务及进出口商的外汇贷款收付业务时,因外汇信贷资金的借出和收回及外汇贷款收付时间的不一致,使银行持有一定时间的外汇头寸。
二、外汇头寸汇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汇率风险是外汇交易中最普遍和最严峻的风险,银行所处的外汇市场的汇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果银行想用现在的汇价结束头寸,会产生汇率风险,很可能会给银行带来损失。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银行对某种货币的买进或卖出的金额不匹配
在银行的外汇买卖中,无论是自营的,还是代客户买卖的,都会既有即期交易,也有远期交易,如果银行对某种货币的买进或卖出的金额不匹配,就是银行持有多头或空头头寸,这种敞口头寸就是受险部分,要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例1,某银行买进100万美元,卖出1.35亿日元,当时美元的即期汇率USD/JPY=135.00,这样,银行在美元上是多头,在日元上是空头。这种多头和空头就是银行的受险部分,当汇率变化为USD/JPY=125.00时,银行按市价平仓将遭受损失,即银行将100万美元卖出,只能得到1.25亿日元,损失1千万日元。
(二)银行在某种货币的买进和卖出的期限上不匹配
如果银行在某种货币的买进和卖出的期限上不匹配,即使交易金额相同,也仍然存在汇率风险,这是因为外汇市场远期汇价因利率变化而不断变化。例2,某银行买进远期1个月100万美元,卖出13500万日元(远期汇率为USD/JPY=135.00),同时卖出远期3个月100万美元,买入12580万日元(远期汇率USD/JPY=12580),这样,银行买进和卖出的美元金额是相等的,但由于买进和卖出的时间不匹配,仍然存在汇率风险。假设1个月远期交割时,汇率变为USD/uPY=125.00,银行卖出100万美元。只获得12500万日元,亏损1000万日元。当3个月远期交割时,市场汇率为USD/JPY=120.00,银行买入100万美元,卖出12000万日元,盈利580万日元,这样,银行合计亏损420万日元。
综上所述,银行在自营外汇买卖时,只要金额和时间不匹配,存在敞口头寸,就必然存在汇率风险,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数量与时间会在汇率走势不利于银行时与银行所承担的外汇风险成正比。为了避免汇率变动给银行带来的风险,银行必须使自己持有的外汇头寸的时间尽可能短,头寸数量尽可能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外汇风险。
三、外汇头寸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
尽管银行外汇交易的管理目标是不持有敞口头寸,但是,企业的外汇需求非常复杂,而且与银行进行的交易在时间、金额、币种、期限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银行每天在营业时间结束前,常常发现自己面临多种货币的敞口头寸,为了避免交易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外汇敞口头寸加以管理。银行外汇头寸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设立合理的外币交易额度
第一个交易限额是总的外汇账面价值限额,目的是防止过分的交易活动,使总的风险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正常情况下,总计的账面价值应确定为对银行、公司和其他顾客的全部未偿的外币合同总金额。第二个限额包括银行全部未抛补的未结清外汇头寸,它是全部到期日未抛补头寸的总和,包括全部未被不同货币抵销的外币超买加上超卖的头寸。第三个交易限额是不对称头寸的界限。时间长的不对称头寸遇到的汇率和利率的变化会大于时间短的,因而时间短的不对称头寸限额一般大些。在这三个限额的条件下,银行应根据对汇率变动走势的分析预测,结合本行的优势币种进行币种分配,分配原则是:1、优势币种的交易额大于一般币种的交易额,非优势币种交易额保持最小或不交易;2、交易总额度按业务情况分为即期交易额度、远期交易额度、掉期交易额度和交易员个人交易总额度。此外,还可以根据某种货币的软硬程度,设定该币种的头寸额度。例如,对于贬值走势的币种,超买额度应当小于超卖;对于升值走势的币种,超卖额度应当小于超买额度。
(二)随时抛出或补进敞口头寸,以防止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1即期头寸管理。即期头寸管理是以即期头寸为对象,对外汇多头抛出,对外汇空头补进,把敞口头寸变为零,从而使外汇风险得以消除的管理方法。
银行在买进1000000英镑之后,卖掉了800000英镑。买卖双方做成了800000英镑的交易,还剩下200000英镑的多头,该英镑多头将来卖掉时会因汇率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盈亏。
由于银行200000英镑的多头对应的美元价值为240000美元(1600000美元-1360000美元),因此银行收支平衡的轧抵汇率为£1=$1.20(240000美元/200000英镑)。银行将来如果能以比此汇率更高的汇率(例如£1=$1.45)将200000英镑多头卖掉,就会从外汇买卖中得到利润;如果以比此汇率更低的汇率(例如£1=$1.18)将200000英镑多头卖掉,就会蒙受损失。
反过来,如果银行持有英镑的空头,一旦英镑升值超过轧抵汇率,空头补进时该银行会出现亏损;如果英镑贬值超过轧抵汇率,空头补进时该银行会得到利润。
对于出现的多头或是空头,银行应该如何管理呢々将敞口头寸变为零或者尽量减少敞口头寸,以规避外汇风险,确保其基础性的外汇交易收入,这是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因此,银行需要卖出多头或是买入空头,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银行间市场上买卖;另一种方法是向客户提供有利的报价,特别对大额交易推出更优惠的报价,以吸
引客户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预购。
2远期头寸管理。远期外汇交易即使买卖的金额相等,如果到期日不一致,也需要进行头寸管理或是资金调整。例如,先到期的买入期汇,需要筹措本币资金去交割;后到期的卖出期汇也有外币资金的筹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对先到期的头寸即期抛补。筹措资金去交割,然后对后到期的头寸进行抛补,这些抛补交易需要与远期交易的交割日一致。
该银行远期买进有100000英镑,远期卖出还有500000英镑,如果这两笔远期交易的交割日期完全一样。而且补进交易的远期买进400000英镑也在同一日期交割的话,则这种做法是完美无缺的头寸管理,同时在资金方面也完全不需要调整。
3综合头寸管理。外汇银行每天既有即期买卖,也有远期买卖,业务量都很大,将这些交易严格区分然后分别加以管理,管理成本较高,并且即期头寸的调整有时需要远期交易加以配合,而远期抛补受到金额和到期日的限制,往往需要先通过即期抛补,然后通过掉期交易进行调整。因此,银行头寸管理时,通常不区分即期头寸和远期头寸,而是制订“综合外汇头寸表”,对综合差额进行抛补。
例4,一家银行与顾客的买卖英镑情况如表5:
即期交易有200000英镑的多头,远期交易有400000英镑的空头,综合头寸为200000英镑的空头。剩下200000英镑的空头部分,该银行要承担英镑升值可能带来的亏损风险。另外,该银行的每一笔远期外汇交易都有固定的期限,存在买进和卖出金额相同,但是交割期限不一致的问题。
该银行决定通过银行间市场的外币买卖,使外汇头寸为零,进行敞口头寸管理,它可以采取上述的在即期、远期头寸分别管理方法:即期卖出200000英镑,远期买进400000英镑,使即期与远期头寸分别为零。由于银行进行抛补之前已经远期买进了100000英镑,远期卖出了500000英镑,如果这两笔远期交易的交割日期完全一样,而且补进交易的400000英镑远期也在同一日期交割的话,则这种做法是完美无缺的头寸管理,同时在资金方面也完全不需要调整。
但是,由于银行不可能做到与远期交割日期完全吻合,做到完美无缺的头寸管理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多数银行实际上不得不以综合头寸为对象进行抛补管理。
通常达成远期交易比即期交易需要更多的时间,为了防止在达成远期交易前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银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是,首先即期买进200000英镑,使综合头寸为零;紧接着卖出同额的即期英镑,买进同额的远期英镑,即采取掉期交易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该银行仍然持有一定金额的即期和远期头寸,但是综合头寸为零。
为了买进200000即期英镑,银行需要支付自有的英镑资金,或者在美元不足时暂时借入美元。一旦银行的掉期交易到期,卖出即期英镑就可以收回所支付的美元,或立即偿还当初的美元借款。采用即期交易与掉期交易相结合的综合头寸管理方法,银行不仅可以很快可以消除风险头寸,而且还可以在资金市场上广泛地采取调整措施来进行灵活的配合。
(三)合理安排远期到期日,采取最有利的形式调换远期头寸
例6,某银行买进3个月远期10万美元,卖出6个月远期10万美元,此时银行的头寸为0,但到期日不同,会使银行的盈利或亏损有很大区别。如3个月远期美元到期。银行从客户手中买进远期10万美元,根据1美元=135日元的汇率,必须付出1350万日元。银行为了筹集这笔资金,要在市场上卖出10万美元,由此留下了10万美元的空头。为此,应相应买进远期10万美元,并且买进的远期10万美元在期限上要与卖出的10万美元在到期日上一致,也就是将从客户手中买进的3个月期限的美元,延长3个月。该银行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掉期交易呢?在3个月或6个月的期限当中,美国或日本两地的利率会随时根据资金的供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两地的利差扩大或缩小。而根据利率平价学说,利差决定两种货币之间汇率的相对水平,因此利差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银行的亏损或收益。例如:
1设两地利差在3个月的期限中不变,为4%。
(1)在3月31日,银行买进即期10万美元,汇率为1美元=140.5日元,需付出日元1405万元。
(2)做掉期交易,卖出10万美元即期,汇率为1美元=1405日元,收进1405万日元。
(3)买进3个月10万美元远期,由于两地利差不变,3个月远期汇率为1美元=135.05日元,这样,付出日元1350.5万元。
(4)6月30日时,进行远期交割,卖出即期美元10万元,汇率为1美元=135日元,收进1350万日元。
从上面的交易可以看出,银行最后的汇兑损益为5000日元亏损。
2然而,两地利差在3个月中不变的可能性很小,现假定两地利差扩大到5%(美元利率上升),让我们看一下银行的损益情况。
(1)3月31日,银行买进即期10万美元,汇率为1美元=140.5日元,需付出日元1405万元。
(2)做掉期交易。卖出10万元即期美元,汇率为1美元=140.5日元,收进1405万日元。
(3)买进3个月远期10万美元,汇率由于两地利差的扩大,美元在远期贴水,为1美元=130.54日元,付出日元1305.4万元。
(4)6月30日时,进行远期交割,卖出即期美元10万元,汇率为1美元=135日元,收进日元1350万元。汇兑损益44.6万日元盈利。
可见,当两地的利差扩大时,该银行产生收益;反之两地利差缩小时,该银行就会有损失。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合理安排到期日的重要性,而这一切均取决于对利差的正确估计,所以有时候汇率风险实际上是利率风险的反映。
(四)预测汇率变动趋势,积极制造预防性头寸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应用;分析
由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内建设市场体系也在进一步的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程项目数量在增多的同时也会增加失败机率,针对工程项目来说,存在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受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性。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在施工前,必须要对工程当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在施工中对风险进行妥善管理。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虽然说可以采用概率分析方法、模拟方法、专家咨询法等一些通用风险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管理,但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和项目特点相联系。工程项目具有以下特点:项目的复杂性、系统性;项目类型、项目所在领域所带来的风险差异;项目环境(如国度及施工环境)带来的风险差异。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些方法分析
1.风险识别分析
风险识别目的是,通过采取某种或几种方法技术,尽可能全面地辨识出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及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及风险因素进行归类梳理。风险识别的过程如下:确认项目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建立风险分解结构、进行风险分解,同时确定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对风险进行过滤及修正;建立风险登记册。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为了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对项目目标(如成本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范围目标等)实现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确定风险的等级水平。风险评估分为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揭示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等级,但在对一个具体项目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为了支持决策制定,以及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还必须实施定量风险评估,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量化风险对项目成本和工期的影响,从多个结果不确定的备选行为方案中选择合适的方案,或者在确定的条件范围内评估完成某方案的概率。
3.风险应对分析
为解决潜在的风险事件所带来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有针对性应对措施,并将这些风险应对措施付诸实践。项目风险、项目管理团队对风险的喜好程度、项目本身的风险承受程度,以及业主的文化导向等都将影响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的制定。项目风险应对工作主要包含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自留)和风险措施的制定这两方面的工作。应对策略代表着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风险的处理态度和方向,应对措施是对策略的进一步细化。
4.风险监控分析
风险监控是实施风险应对措施、跟踪已识别风险、监督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的过程。风险监控将风险管理提升至主动管理和循环增强的层面。风险监控的重点有两个方面:确定实施风险监控的主体,选择合适的实施风险监控方法,可以采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监控技术(如核对表法、风险登记册、紧急事件评估、性能追踪、风险评审等)对风险进行监控。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施工环境分析
施工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对施工进度以及安全带来直接影响。因此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将施工环境对项目影响纳入到风险管理中,对项目所处的地域、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气候等方面进行评估,并且根据施工环境评估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方案。针对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项目,比如环山公路建设项目,在道路修建过程中,一部分山体将会存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出现,这个时会对施工及人员带来致命影响,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做出风险评估,依然强行施工,会导致施工人员被困,甚至出现施工人员伤亡情况。因此对于风险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对环境做出全面调查,并对施工安全情况作出分析,对施工地区所出现的自然灾害概率进行计算,提出解决措施,比如道路方向进行改变,进而避开出现泥石流频繁地区,或者建立起隔离网对泥石流作出拦截。此外,天气温度也会对施工进度带来影响,一般情况下冬季施工速度较为缓慢,一方面施工人员因为天气较冷进而丧失施工积极性,并且部分机械在低温下效率降低,所以,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施工天气做出预估,并提出解决措施,比如冬季施工进行缩短等,保证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2.企业资金方面
针对项目来说,如果没有资金便无法进行,资金是项目启动以及实施基础所在,所以,企业必须保证资金链不会出现中断,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进行项目投标前,企业需要对所承包的工程做出投资预算,同时根据企业资金运转情况,评估企业是否有能力完成项目实施。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企业也需要对各方面资金支出做出计算,选择支出较多的部分作出适当删减,并且对企业资金方案进行修改。与此同时,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够对经济压力进行降低,可以采取第三方转移方式,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要是在施工保险范围之内出现风险,那么企业可以挽回一部分资金损失。
3.施工安全方面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企业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需要对施工中的高危施工环境做出预估,同时也要调查施工过程中所出现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原因,以此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企业也要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降低安全事故对施工所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程项目施工得到顺利进行。
四、风险管理方法选择
如何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推荐大家参考CarlL.Pritchard编著的《RiskManagement:ConceptsandGuidance(FourthEdition)》一书,该书对项目风险管理领域的31种技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提炼出选择相关技术标准及应用手段。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衡量:运用该方法需要投入的资源,比如费用、时间、难易程度等;适用领域,比如监控项目(费用/进度/规划)、合同战略选择、供应商选择、预算精准度评定等;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比如准确性如何、详细程度如何、实用性如何等。
五、结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分析后可知,工程项目进行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带来的影响,合理控制企业损失,保证工程目标实现,使工程质量和进度得到保证,促进企业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金兰,韩文秀,李光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2(24):145-147.
[2]王冬霞,齐中英.灰色系统理论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2(24):107-112.
[3]王振强,刘玉杰,于九如.SCERT在大型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2(24):125-128.
[4]向鹏成,区明德,陈圆,等.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工程项目集成风险管理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24):156-159.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创新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当今企业的资本经营的风险性不仅高,而且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财务管理要同时对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进行管理,由于知识资本有着不确定的特点,高成本的知识产品研发提高了企业投资风险。另外,企业内部财务活动受各种难以控制和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也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风险。因此,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进行探索和改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风险意识,重视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保障企业发展。
一.建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监控机制
建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监控机制,为财务管理的风险进行预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并将信息进行反馈,让企业管理者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整,可使企业对财务管理风险有所准备,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建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监控机制,可通过建立短期财务管理预警系统和长期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来完成。短期财务预警系统要以现金预算为核心来建立。因为短期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要保证有足够的现金可以用于企业的各项支出,以维持企业经营,而不是完全取决于盈利与否。所以,严格控制现金流量,准确对现金流量进行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基于现金预算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保证企业经营者能在出现财务风险前及时采取措施。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要通过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来建立。企业要对经济效率、还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财务分析指标进行确立。同时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弹性,即对未来不能预料的需要和机会,有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内改变现金流量。影响财务弹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建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监控机制后,企业要时刻进行风险信号的监测,对于出现应收账款增大、产品积压、成本上升等问题时,要给予足够重视,根据现象的原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降低对企业的影响。
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誉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是企业无形资产中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信誉,那么其财务管理的风险将成倍增加。企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有广阔的市场,信誉破产会导致企业的净资产严重贬值,面临资本破产。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可保证企业的良好的社会信誉度,减少财务管理的风险。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首先要确定客户信用标准,减少由客户原因导致的坏账成本。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详细了解,避免出现客户故意不付款或无能力偿债的情况,为公司的财务活动提供依据。然后,根据公司自身和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信用期限,保证客户还款前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继续进行,并使资金尽快回笼。同时,加强对企业营销队伍的管理,对营销人员的发货和收款的权责进行明确,将营销人员的薪酬与贷款的回收状况相挂钩,以调动营销人员对欠款收款的积极性。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其风险管理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高发的财务管理风险危机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有敏感且准确的判断能力。财务管理人员要准确发现出现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财务风险,对可能出现的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估计,用理论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时,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程度做出判断并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法。这就要求企业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其处理财务风险的能力。财务人员自身也要有完善自我的意识,对财务管理出现的新知识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到对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中的企业运行的财务风险状况和扩大经营范围后的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财务人员要充分利用自身知识成本,对社会、经济、法律、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结合最新的知识和经济动态,制定相应的风险危机解决对策,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导致企业经营问题的出现。
企业自身拥有强大的财务实力,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所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特点,制定一套合乎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筹资和投资计划,以保证企业的财务实力。在进行风险投资时,既要勇于投资也要克制盲目乐观的投资,保证获取超额利润的同时避免无意义的投资。
由于近几年来金融危机频发,使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如何防范经营风险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风险管理将成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所以要结合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加强风险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我国企业的经营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我们要不断的努力研究企业风险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卢晓玲.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6)
[2]纳鹏杰. 强化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若干思考[J]. 经济问题探索, 2008,(12) .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衡量
商业银行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中,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从而造成银行收益和市场价值的波动。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利息收入仍是绝大多数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持稳定的利息收入是保证银行经营收入稳定的重要因素。利率是影响银行利息收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市场利率具有变动频繁和难以预测的特点,这就导致银行利息收入的不确定性,最终给银行经营收入带来影响。由于市场利率和银行收入结构的特点,利息风险成为银行所面对的最基本的金融风险之一,利率风险管理也成为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衡量。利率风险的衡量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利率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的不稳定性的增加和市场利率水平的波动加大,如何有效地衡量利率风险的方向和大小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久期缺口两方面分析利率风险的度量。
1、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1)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是一定时期内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SRL)的差额。所谓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是指那些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并非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受到影响。首先,利率变动并不影响那些与利率变化无关的资产和负债;其次,在一定时期内固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虽然同样计息,但利息收入和支出却不受利率变动影响。因此,在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时,我们只考虑那些直接受到利率波动影响的资产和负债,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敏感性缺口。其公式表达为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缺口为正,称为正缺口;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缺口为负,称为负缺口;当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缺口为零,称为零缺口。在利率变动时,资金缺口的数额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若用缺口来衡量,利率风险值为:净利息收入变动=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变动额。但是,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并不是单一的,为了更精确地测算利率风险,应将资产和负债分成不同期限,分别计算得出累计缺口,则银行的利率风险总值为:风险总值=累计缺口×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变动额。从理论上分析,如果一家银行处于正缺口状态,它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它的利率敏感性负债,当利率上升时,银行要对利率敏感性负债支付更多的利息,同时又可以从利率敏感性资产中获取更多收益,但此时由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银行获取利息收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利息支出的增长幅度,最终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就会增长。反之,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净利息收入就会减少。利率敏感性缺口越大,净利息收入受影响的程度就越大,银行承担的利率风险也就越大。如果银行预期利率的走势与实际相一致的话,利率敏感性缺口越大就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息收益。因此,银行可以依据利率敏感性缺口来进行调整缺口使其收益达到最大。
(2)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系数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值。其公式为: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该系数大于1,说明银行处于正缺口;该系数小于1,说明银行处于负缺口;该系数等于1,说明银行处于零缺口。(表1)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是通过监控和调整资产和负债的敏感性和期限缺口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在缺口管理原则下,不要求每笔资产负债在期限敏感性上的完全匹配,而注重分析资产负债表整体的缺口状况,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减少利率变动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实际应用中,银行可以把资产和负债按到期的时间进行分类,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它了解到任何一个时间段缺口值及可能的损益值,并结合银行经营目标对缺口进行调整。目前,商业银行常用的做法是试图使缺口趋向于零,尽量减少利率风险。
(3)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评价。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模型是对利率变动进行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之一,是银行业较早采用的利率风险计量方法,因为其计算简便、清晰易懂,目前被国内商业银行广泛使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该模型忽视市场价值效应。利率变动对资产和负债价值除了会产生收入效应外,还具有市场价值效应。该模型忽视了后者,这是采取账面价值会计方法造成的。因此,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只是一种片面地衡量商业银行实际利率风险敞口的方法。
第二,该模型过于综合。将一段较长期限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的问题,忽略了每一分组中有关资产和负债期限分布状况的信息。显然,所计算的分组资金缺口的期限间隔越短,问题越小。
第三,该模型无法解决资金回流问题。商业银行能够将从贷款中收回的现金流以市场利率进行再投资。也就是说,这种回收的资金是利率感性的,而该模型不能对这部分资金重新定价。
2、久期模型。久期是指把到期期限按时间与现金流量价值进行加权的衡量方式。它考虑到所有赢利性资产的现金流入与所有负债的现金流入的时间控制,衡量了银行未来现金流量的平均到期期限。实际上,久期衡量了回收一笔投资资金所需的平均时间。任一金融工具的久期公式:
其中,D为久期;t为该金融工具现金流量所发生的时间;Ct为第t期的现金流;F为该金融工具的面值或到期日价值;n为到期期限;i为当前市场利率。
该公式也可表示为:
与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相比较,久期管理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利率风险计量方法。但久期缺口管理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利用久期缺口管理来进行利率风险免疫必须考虑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用于所有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率是固定的;二是债券收益率曲线是平坦的。第二,利用久期衡量利率风险的准确性受到利率变化幅度的影响,只有在利率变化较小时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利率变化对债券价格的影响,而且利率变化越大,久期对债券利率风险的反映越不准确。第三,久期是一个静态概念,即在某一时刻,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是匹配的,风险免疫是有效的。第四,久期只适合用于资产负债表内的利率风险管理,具体说主要适用于固定收益组合,即由各种存款、贷款和债券形式的资产和负债组成的投资组合。
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规避利率风险
(一)期货管理。期货管理就是商业银行利用金融期货合约对其资产负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其利率风险头寸。期货合约指的是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协议,同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按事先商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金融产品,且这种交易通常是经由期货交易所进行的。商业银行从事金融期货交易主要是想把利率波动的风险转移给市场中其他喜好风险的投机者,从而保护其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要达到这一目的,商业银行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期货的空头(卖出)套期保值交易或者是期货的多头(买进)套期保值交易。当预期市场利率会上升时,将会使商业银行持有证券的市场价值及其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值下降,而且利率的上升会使商业银行未来筹资的成本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套期保值。也就是说,在期货交易所里签订一份合约,合约规定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以一定的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金融产品。当合约到期时,如果市场利率果然上升的话,金融期货的价格也将下降,此时,商业银行可以再按下降的期货价格买入另一份期货合约,其数量与前一份合约相同,从而完成前一份合约的交割。这样商业银行在期货市场的盈利就可以抵补资产负债表内现货的损失。当然,如果一份和约到期时,市场利率并没有如预期所料上升,而是下降了,这时,商业银行会在期货市场发生损失。但是,从整个商业银行来看,并不会发生亏损。因为利率的下降会使相应资产的价值上升或者使新筹资的成本降低,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内现货的盈利抵补了表外期货的亏损。当商业银行预期市场利率将会下降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将会下降,未来现金流入所进行的在投资的收益率也会降低。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期货管理规避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风险。但是,当商业银行用期货套期保值消除利率风险头寸时,也丧失了利率向有利方向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并且期货合约可能由于交叉套期保值或市场基差发生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基差风险,以及由于客户提前偿还贷款、新贷款的发放、存款的转移以及证券的出售等活动造成保值过度或保值不足。
(二)期权管理。期权管理是指利用期权合约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进行资产负债和收益主动管理的一种技术。期权合约与期货合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赋予期权买方的是到期是否按预先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金融期货的权利,而非义务。也就是说,如果利率朝着买方预期的方向变动时,期权的买方就可以不执行期权,买方损失的只是向卖方支付的一笔期权费。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购买期权合同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规避利率风险,而且也不会丧失利率有利的波动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盈利。也就是说,期权合约买方的潜在收益是无限的,而亏损是有限的(仅限于期权费),所以商业银行主要是期权合约的购买者,而较少作为期权合约的出售者。
(三)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利率互换合约对其利率风险头寸进行调整或是取得成本较低的借款。利率互换合约又称利率掉期合约,它是指合约签订的双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换各自借款或存款的利息流。由于利率互换合约互换的是利息,而不涉及本金,因此它可以改变一家商业银行利息的流入和流出,从而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波动进行一定的保值。最普遍使用的利率互换合同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互换。
(四)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点交换未来某个期限内一定本金基础上的协定利率与参照利率利息差额的合约。在该合约中买方和卖方把从未来某个特定时日开始的某个预先约定期间内的利率锁定,并明确以何种利率为参考利率,在未来清算时,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额,由一方或另一方支付按协议利率与参考利率计算出利差的贴现金额。与其他衍生产品相比较,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衍生产品,通常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其客户之间,是一种采取场外交易方式的非标准化合约。远期利率协议可以预先规定远期利率水平(即协议利率),为防止未来市场利率上升就买入远期利率协议;反之,为防止利率下降就卖出远期协议。
关键词:本质安全 工业事故风险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91(2014)05(b)-0131-01
安全问题是工业生产的大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事故风险的管理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试着构建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流程,以实现工业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
1 本质安全的概念诠释
本质安全的概念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由于其理念的更利于安全生产而得到了安全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根据本质安全的理念,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下:最小化原则:即减少危险物质的数量,尽量运用最少量的危险物质,降低事故风险率;替代原则:在工业流程中,以安全物质或者工艺流程来替代危险物质及工艺流程;缓和原则:采用危险物质的最小危险形态或者最小危害的工艺条件。如在室温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危险作业时,选择相对安全的工艺条件,即溶解、稀释、液化等存储运输危险物质。在进行危险作业是,根据作业本身的危险度,使环境保护目标与危险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等。简化原则:通过设计,简化工艺、设备、操作等,在进行工业流程作业时,尽量减少操作失误,降低风险发生率。
2 本质安全与传统安全方法的区别
为了更好理解本质安全,有效地对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进行管理,特对本质安全与传统安全进行区别。
传统安全方法强调对危险的控制,通过附加安全防护设施来控制危险源,检测可能的危险状况,从而采取纠正措施。而本质安全则是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将风险源减少到忽略不计的安全水平,使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人、财物或者环境没有危害威胁。
3 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方式
(1)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新理念,从源头上消除或者减少生产系统中的危险,安全功能融入生产过程或者工艺流程的基本属性。
(2)无源及有源安全:无源安全防护是生产过程和设备设计时本身就具有安全防护功能;有源安全防护是采用附加安全装备,通过检测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采取纠正措施。
(3)多层防护及个体防护:个体防护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作业风险不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必须对个体进行防护,以保证个人的生命安全。多层防护是以基本工艺安全为中心,将各种本质安全防护、有源无源安全防护个体防护等结合在一起的防护方法。
(4)功能安全和程序安全防护:功能安全防护是将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性转化为部件及系统各要素等的风险控制指标,并用安全级别来衡量特定过程的安全性。程序安全防护则是采用作业程序、安全检查、应急响应等管理方法来阻止事故的发生及风险的产生。
4 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
从风险管理的战略角度来看,本质安全和无源安全不需要人为操作和附加安全设置,主要是依赖于材料、工艺、设备本身的特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事故风险的控制及减少消灭来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因此是最安全可靠的风除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1)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的管理首先从收集资料开始,收集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的要求,分析应用本质安全的方法。
(2)在工业生产的系统及流程中,对人、物、环境等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辩识由材料、工艺、环境、作业等行为再来的危险原因,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险的等级,收集各项指标的参数,以便于分析反馈,处理各种数据信息,为下一步做准备。
(3)在通过对危险的评估及设备、材料、工艺流程等特质自身特点的分析研究后,应用本质安全原理提出风险管理方案。这是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生产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这项进程中,依据本质安全的自身涵义,减少危险物质的最小化投入,使用安全材料替代安全风险高的材料,改进设计和操作使损失最小化,简化工艺程、设备、任务及操作,运用缓和原则,使本质安全防护功能得以在工业事故风险管理过程中完全释放,从根源上减少或者消除危险,通过各个过程中运用本质安全防护措施,将风险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安全水平。
(1)防护工业故事风险的管理方法,基于本质安全,但没有完全拒绝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本质安全防护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功能优先顺序,可以依次使用无源安全防护、有源安全防护、多层安全防护及个体安全防护等。
(2)从事故风险管理战略上来讲,应用安全管理措施是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基于本质安全防护的所有措施都应用加注以后,重新评估剩余风险,进一步采取风险的管理措施,直到可以接受风险水平。
这是一个完整完全的程序框架,可以看出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的主要理念和流程,便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5 结语
本质安全是当前国际上研究安全科学管理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质安全通过源头减少或者阻止危险源发生的方法比传统安全方法,即通过附加安全控制和防护装备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有效性,不但加强了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手段,更加节约了成本。对于工业事故风险管理的各有效方法,基于本质安全防护为主,其他传统安全方法为辅,不但能够用于工业事故风险的管理,还能够用于其他领域的事故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5):46-49.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势必会带来很多安全风险问题。通常而言,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很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会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建筑造型具备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造成在建筑中频发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工作人员需要长期在露天高空中施工,这无疑有着很高的危险性。同时,在施工中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工程后期作业规划和工程实施中,很多时候都由自然条件所决定,因此,很难预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很难预测风险对于建筑工程所带来的影响,这些不可预测的风险,不但会对有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而且也会为整个建筑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合建筑工程特点,不管是工程监理工作者,还是具体施工工作人员,都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树立起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唯有施工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
二、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疏忽设备在不安全状态中,也会频发事故。具体表现在:设备使用中缺乏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不及时、设备超负荷运作;开挖土方、脚手架、模板等工程缺少相应规范的、合理的设计计算资料;防护装置缺乏安全警示标志、强度低、报警装置、安全保险装置等不完善;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在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影响了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2.施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表现在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制度不完善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管理状态杂乱无序,有很多违反规定的操作,这些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企业对安全施工重视力度不够,项目管理工作者过度追求工程质量,而忽略了操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中有很多无证上岗的施工人员,监督管理工作者没有按照有关要求监督施工,没有及时处理施工隐患,这些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致使建筑工程安全施工频频发生,想要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有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起这些问题,从而完善解决好这些问题。3.施工环境带来的影响在建筑施工中,大多数施工项目都是在露天中完成的,在具体施工中,人员多、道路状况复杂、堆积各种生产资料、生产设备较多等,这些都是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是引发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大雨、大雪、高温等环境下,会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浅薄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也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安全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施工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浅薄。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来进行,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素养高低不一,技术水平不一。劳动分工没有互相配合,也互相干扰,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认真施工,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加强建筑安全的风险管理方法
1.加强管理施工机械对一些重机械严格把关,严禁这些设备进入施工场地,在需要的情况下,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保障特种机械操作工作人员定岗、定机。在施工刚刚进行中,使用单位结合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机器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和清洁施工设备,及时解决施工故障,更换受损的施工零件。在施工现场中,应悬挂警示牌,在一些作业危险区域,如:电梯口、临时用电设备等区域,应悬挂上安全警示牌,提醒施工作业人员,从而提高他们的施工安全意识;建筑材料、建筑配件等材料应整齐堆放,专人负责一些易燃易爆的物品,确保施工的安全,同时,施工现场的生活设施也要达到施工要求,确保生活设施符合施工的要求,为顺利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2.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监督管理部门,切实的、积极的履行自身职能,加强监控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做好审查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工作,严格把关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严禁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混入施工现场。在此基础上,施工企业还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施工现场,消除一些不安全的状态,避免一些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3.精密组织安全管理机构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控制,这是由安全环保部门管理的,一般施工企业中,项目部生产经理都是由安全总监负责,这样就可以免去很多职位。但很显然,这种组织机构存在问题,很难保证安全管理的优先性、权威性,对安全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效果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秉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施工原则。唯有这样,才能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如:在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后,在安全管理机构将所有项目部责任人纳入其中,并明确各个责任人应负的责任,避免权责不清。将各个施工队伍的责任人作为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担任主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不合格者,对其进行严格教育。此外,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每次安全会议都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前一段时间的安全管理状况,对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及时的、有效的解决好问题。4.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培训用人企业应对现场施工工作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唯有达到了安全培训的一系列要求后,才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一些特殊岗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上岗,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发现有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实施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予鼓励,鼓励形式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工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唯有从根本上找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原因,才能真正地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四、结语
关键词:商业银行;项目融资贷款;风险管理
一、项目融资风险简介及分类
项目融资风险是指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贷款质量产生的影响及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根据项目实施的进程,可把项目融资风险分为项目建设期风险和经营期风险两大类风险。根据风险可控与否,项目融资风险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类。其中,系统风险是指由于遭致超出项目公司和政府控制范围的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导致项目在生产运营期间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无法提前精准预测,它往往是一些突发事件引起的,是不可控制的,它只能采取某些预控措施、手段来降低或转移,包括法律、政治、金融、战争等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除系统风险以外的、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直接相关的一组风险,这类风险是项目公司自身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可控制的风险,项目公司能提前和安排如何去管理、控制的风险,它主要包括项目的完工风险、生产风险、环保风险等。
根据国家银监会《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对项目融资业务及特殊风险作了明确的定义,将其分为建设期风险和经营期风险,并进一步细化为政策风险、筹资风险、完工风险、产品市场风险、超支风险、原材料风险、营运风险、汇率风险、环保风险和其他相关风险。
二、项目融资贷款风险管理原理及方法
(一)政策风险及管理
项目融资的政策风险指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在劳资关系、税收制度、产业规划、关税程度等与项目有关的敏感性问题上的政策是否明确清晰、项目所在的立法是否完善、当地政府是否鼓励支持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项目可能会受到各项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因此,在投资以前仔细研究项目所在地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意图,以及它们的变动趋势,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这些政策具体包括当地政策、税收政策、关税政策、价格政策和汇兑政策等。
某一项目能否建设、运营成功,如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特许权和税收减免政策时,则控制政策风险就不可忽视,应当将控制或化解政策风险工作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给予足够重视。控制政策风险要求项目投资者广泛收集和分析影响宏观经济的政治、金融、税收方面的政策,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具体方法可以通过保险转移风险,即贷款银行要求项目投资者或项目公司向保险公司就政策风险事项投保,以支付一定有限的保险费用为成本,转移不可预见的政策风险。此外,项目公司还可以与当地政府加强沟通磋商,争取得到政府书面承诺,规避某些政策变动方面的风险,以降低风险,例如,向当地政府争取获得某一项目独家经营权利或许可证、较长时间的特许经营权等承诺。若为境外项目,还可以与世界银行、当地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一同安排平等贷款,通过这种业务合作、利益共享的方式,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能较为有效地减少所在国政府干中途涉贷款利益人的风险。
(二)筹资风险及管理
项目融资的筹资风险是指融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不落实,导致建立工期拖长,成本增加,原定投资效益目标难以实现的风险。比如,已承诺出资的投资者中途发生变故,不能兑现承诺;原定发行股票、债券的计划不能落实;公司由于经营状况恶化,无力按原来计划出资;资金不能按建设进度足额、及时到位等。
导致筹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预定的投资者或贷款人没有实现预定计划或承诺而使融资计划失败,即项目股本投资者及贷款人的出资能力问题。因此,在选择项目的股本投资者及贷款人时,应选择资金实力强、既往信用好、风险承受能力大的出资人;同时,在设计融资方案时应考虑备用融资方案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另外,要加强项目前期的分析认证及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促使项目的融资计划及投资计划大体平衡。
(三)完工风险及管理
完工风险是指因拟建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不能如期运营、不能达到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产量指标、质量指标、原材料指标、能耗指标等)而形成的风险。完工风险是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和典型风险之一,完工风险一旦发生,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内就无法达到产量、质量、成本、最低储量等技术完工标准,更不能在约定时间内达到现金流量完工标准等等。如果拟建项目不能按约及时完工或者不能按商业完工标准投入正式运营,则预测的现金流量仍不能取得和用于偿债,造成银行贷款逾期、贷款利息增加,最终导致项目成本增加。
完工风险是各类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之一。就项目公司而言,它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各种管理措施来进行减小或消除,如通过事前合同协议的方式,将部分完工风险转移给项目承包公司。项目公司和项目承包公司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程进度、完工时间、工程质量等内容,如果延误交工和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各种赔偿条件、赔偿金额、赔偿方式等。通常,对于贷款银行一般采用“商业完工“的概念,它的标准是专家按照贯例做法确定的一系列指标和标准,这些指标和标准能确保建成后的项目具备足够的条件来实现现金流。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增强限制、转移项目的完工风险的安全性,达到缩减或彻底消除完工风险,贷款银行通常也要求项目投资者、或项目承包公司、或项目实际控制人等项目参与方提供相应的“完工担保”,借助他们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为如期完工提供外部支援,以降低完工风险。
(四)产品市场风险及管理
产品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这三种风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项目公司在计划投资项目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是否存在该项目产品的国内和国外市场;可能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否有相似项目竣工;预计产品的市场价格;市场准入门槛;当项目进入运营阶段时,项目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否仍然有市场;项目所用的技术是否可能被超越。
产品市场风险管理的关键是预防。在项目初期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可以大大减少项目开工的盲目性。而在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签订建立在固定价格基础上长期的原材料及燃料供应协议和产品出售协议,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收入的影响。
(五)超支风险及管理
超支风险是指项目在建设期间的总体费用(包括工程建设、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升级等费用)超过了原定计划预计的总体费用概算。造成此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如物价上涨、利率上升、汇率变动、用工成本上涨、环境治理、迟延完工以及工艺技术方面产生的问题都是造成此超支风险。然而,建设项目运营管理费用和还贷资金都来源于预期的项目收益,项目超支风险可能会导致项目延期交工、银行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甚至因资金不足而被迫停建,若项目公司在能重新找到新的补充资金来源,原项目可能会中途而止,从而造成前期投资颗粒无收,银行贷款也形成不良资产,牵涉众多利益关联方受损。反过来,银行为了盘活不良贷款,可能又会面临被迫再向项目投入新的贷款的恶性循环。
超支风险是影响我国项目竣工的主要风险因素,控制方法通常是由项目公司利用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和贷款银行利用“完工担保”或“商业完工”进行,并通过工程建设合同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工程承包公司。例如,强化项目发起人支持,将成本超支后弥补资金缺口的责任分摊给以发起人为主的各方是化解超支风险的有效手段。项目建设阶段,贷款人一般会按工程进度付款,但是为了控制风险,对每笔贷款的支付都要有一些先决条件,而项目公司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将工程的阶段要求和奖罚体现在承建合同中,或者每月按一定比例留存支付承包商的资金。最终项目完工时,如果发生意外,承包商将只能得到减去赔偿金后的部分留存资金。
(六)原材料风险、营运风险及管理
原材料风险是指上游供应商不能按时交付符合规格的原材料风险。供应商越少,需求量越高,个别材料代替现有材料越困难,项目就越容易产生瓶颈,上游风险就越高。因此,确保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对项目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保证项目如期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项目的营运风险是指项目建成后,在试生产和生产经营阶段由于工艺技术、机器设备、原材料供应、电力供应、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影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未能实现预期经营成果的风险。如生产条件风险、生产技术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
显然,原材料风险和营运风险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运转,危及项目公司正常经营,这类风险发生后,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公司实现现金流,难以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用以支付公司的生产运营费用,更不能按期偿还银行到期债务,这两类风险可能使得项目公司功亏一篑。针对这两类风险,贷款银行应督促项目公司尽可能通过一系列信用担保合同和协议文件,将其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比如,项目公司应尽可能与信赖可靠的伙伴就能源与原材料供应、材料质量规格、产品销售、运输问题等签订战略协议,形成有长期的、稳定的、可靠的价格合同,签定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法律文书,使项目公司在原材料供应方面有自己安全可靠的供给来源。当然,在签订项目文件时,应订立明确严格的条款,包括与涉及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延期惩罚、质量保证、固定价格或价格波动区间等。另一方面,项目公司应加强生产技术的培训提高,强化项目管理水平,努力提高项目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
【关键词】机车;安全性;风险管理;矩阵;ALARP;危险登记册
1概述
轨道交通运输以安全第一,机车装备一旦发生致命故障,往往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甚至会颠覆列车,造成人员伤亡,给人民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1]。作为关乎行车安全的机车安全性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亟待改善,为此,系统的引入带有评价指标的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必要的。
2风险管理流程
国际标准ISO31000-2009《风险管理》中基于简单原则,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流程框架,描述了风险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以及流程所体现的特性,具有灵活性[2]。
2.1危险识别
国际标准ISO3100-2009中说明,危险识别是利用历史数据、理论分析方法、专家的经验等来识别风险源,各种危险事件、它们的原因和潜在的后果。其中理论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危险源分析、初步危险分析(PHA)、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等。将危险识别的结果记录在危险登记册中,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管理。
2.2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是指给予危险一个相对量化的风险概念以便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危险的风险概念包括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或危险出现的频率;另一方面是危险的严重性,即危险后果的严重程度。
国际标准IEC62278-2002《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技术要求和说明》中,对轨道交通系统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典型的危害严重度等级给出了风险评估的框架,但缺少可操作性。对不同的系统或产品,频度的量化指标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严重等级也不尽相同[3]。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我国机车设备的运用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补充细化,见表1中的横、纵坐标说明。
2.3风险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如表2危险登记册中第2条危险,设备线路接磨导致漏电,此故障经常发生,将其发生频率量化为4。危险导致的后果为人员触电,但不会死亡,将其量化为3。于是此条危险的风险等级为7,落在风险矩阵中的灰色区域,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其风险等级。
2.险控制措施
对于风险矩阵中列出的需要进行控制的危险,设计部门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其风险等级,并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后的危险事件发生频率和危险严重程度,识别其残余风险等级。控制措施从设计、制造、试验和运用保养阶段分别考虑。
2.5风险验收
3危险登记册
状态栏填写“打开”或“关闭”,只有当改进措施一栏中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并得到验证后,危险状态才能由“打开”转换成“关闭”,状态栏填写的权限只能赋予项目的安全负责人,由项目安全负责人跟踪和管理整个危险登记册。
4结论
过去的机车安全性设计主要是考虑零部件故障概念的安全关键件质量控制,或者基于危险后果的防火、防脱、防松等预防方法。这种安全性设计模式的弊端是危险控制措施得不到评价,不能判断控制措施做到哪种程度才是有效的控制住了危险,危险的关闭得不到确认。而且多种与安全有关的危险分析方法穿插在设计流程中,对危险的记录和控制也比较混乱。而利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设计时,对危险采用风险评价的控制原则,可以明确哪些危险需要进行控制。然后利用风险登记册对这些需要控制的危险进行跟踪,确认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机车的风险,保证机车的安全性。
5展望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在机车的验收工作中将风险管理和危险登记册作为评价机车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项点进行检查。随着越来越多的出口机车项目实施,我国机车制造行业在机车的安全性设计中亟需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的融入机车的研制流程中。国内铁路部门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规范,用风险管理和危险登记册来评价机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董锡明,轨道列车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中国铁道出版社.
[2](英)尼尔贝克,夏青编译,ISO31000标准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实施指南,中国内部审计,2011(07).
[3]严云升,铁道机车车辆电子产品的RAMS,机车电传动,2003年第6期.
[4]方鸣,刘潍清,陈建国.对安全评估中风险接受ALARP原则应用可行性的探讨,世界轨道交通,2010(02).
关键词: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分析;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98-02
1 概述
随着软件项目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软件项目风险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于大型的软件项目开发,应用先进理论、复杂技术、投入人力、资金等,并且新型软件开发要经过漫长时间,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势必会埋藏更大的风险性,最终引起失败的风险。通过合理运用项目风险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软件项目开发的风险,从而保证软件项目健康发展。基于此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掀起了软件工程领域内研究的热潮。作者通过归纳现代软件项目风险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资料,分析了各种理论与方法的特点。
2 软件项目管理概念
在软件工程领域,研究者始终探索如何实现软件开发活动工程化,且合理利用工程项目的管理手段来挖掘软件工程项目中潜在的风险隐患。对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概念简析的关键就是掌握其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并且加以科学的改进和实际的运用。现代对软件项目管理概念最新的理解为:它类似于其他工程项目,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隐藏不同可能发生的风险,某些风险可能摧毁整个工程计划。正确运用风险识别方法,尽可能降低风险对软件项目开发造成的危害,将此项活动称为软件风险管理。随着人们对软件风险管理概念不断深化,为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探究
3.1 基于Boehm的风险管理模型
Boehm通过公式RE=P(UO)*L(UO)来表达风险影响因素间量的关系。RE代表风险或风险带来的影响,P(UO)代表实现预期结果出现的概率,L(UO)代表不理想、结果造成危害性的程度。从风险管理步骤看,Boehm倾向于传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两方面,风险评估是指识别、研究、等级设定,风险控制是指确定管理计划、处理、监督风险。
Boehm核心是指十大风险因素列表,主要是指人员缺少、进度安排不科学、预算不准确、需求随意改变等。根据各种风险因素的特点,Boehm制定给了针对性强的风险管理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用十大风险列表为评判标准,归纳眼前项目相应的风险因素,评估完成后再实行对策,当召开讨论会上针对十大风险因素的处理进展进行归纳,改进原有的十大风险因素表,依此类推。
3.2 基于SEI的CRM风险管理模型
SEI的风险管理目标为:对所有引发不良后果的因素进行持续的评估;发现亟待需要解决的风险;实施控制风险的措施;评测并保证风险措施使用的合理性。SIE模型需要对项目生命期的各阶段均进行风险评定与管理,其风险管理包括五个环节:风险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图1给出的框架说明了采用CRM的基础活动量间的内在关联,强调项目开发过程实质是一系列不断反复进行的活动过程。各风险因素通常都要求遵照顺序完成所有活动,然而对有差异的风险因素所对应的活动既能是并发的用能是分离的。
上图箭头表明信息的逻辑流,而沟通就是信息流的核心与方法。其中风险识别是采用调查问卷完成的,问卷问题的要求是信息含量足够大,所涉及到领域要全面。风险分析侧重点是掌握所有风险在此项目中的出现概率以及后果危害性,从而产生上述的最十大风险问题。
3.3 基于CMM/CMMI的风险管理模型
CMM是指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基于SEI管理模型上的,其优点是能够对软件能力与成熟度的标准进行准确评定。其标准是经过知名专家论证后得出的,侧重点是开发过程的管理,是现代软件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最广的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依靠五个逐层递进的层次进行表示,具体是指起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项目风险管理主要聚集于第三级水平。SEI将CMM进化成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这是对原有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改进。
在集成成熟度模型中,风险管理是第三级殊的过程域,是软件风险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展现了风险管理的过程特性,进而将过程中各项风险管理原则呈现的淋漓尽致。基于CMM∕CMMI的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风险管理理论和软件过程研究为主导的软件工程的有机结合,为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发展指明了方向。
4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探究
4.1 软件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第一,风险清单法。Boehm已经对风险序列进行了界定,并编制了10大风险源清单。它已经明确了在软件开发生命期内,针对各个关键时期可根据10大风险源清单来调整,而且把风险管理纳入软件项目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第二,风险辨别法。此方法是从项目分类学层面划分风险,对其类型进行划分,从简单的清单列表转化为类数和问卷辨别过程融合,保证软件项目是完整结构。第三,问卷调查表法。此方法是建立专家设计风险管理问卷调查表前提下,对所有软件项目开发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并对所获取数据做出处理。
4.2 网络分析技术方法
第一,计划评审技术。主要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做风险评估,一般需要所有时间都遵循三点分布原则,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应用中不能达到,因此经常和蒙特洛仿真共同运用。第二,关键技术。此技术起源于Goldratt的制约理论,利用关键链替换关键路径的思想,即关键链项目管理。第三,Petri网技术。此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离散动态事件,其特点是并行、共发、同步,多用于软件工程项目描述阶段,属于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技术。
4.3 基于Riskit的风险管理方法
此方法主要是说明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及其关联,它被认为是风险管理的定性依据,因而存在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Riskit的优点包括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结果可靠等,它建议有差异的结构与项目在运用它过程中要结合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并且将组织原有的风险管理实践、可利用的资源、项目的真实状况等均纳入考虑范围,以此明确项软件目风险管理的层次级别以及准确程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风险因素会越来越多,实施风险管理能保证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安全性。然而,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属于综合性学科,要想对其做到完全理解,必须从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着手,善于发现原有项目管理存在的不足,并能结合现代软件发展情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从而为软件开发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春光,陈英武,汪浩.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 控制与决策,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