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

近年来,广大一线教师在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做法,比如:课堂教学的模式化――不分学科、不分课型,强推一种模式。例如:“学案教学”“先学后教”等等。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组织引导机械地割裂开来。硬性规定上课学生必须先自学多少分钟,老师讲课不超过多少时间等。

一种模式、一种好的模式也不一定适合各个学科、各种课型。对物理学科来说,“学案教学”“先学后教”的模式就不适合新授课教学。

下面简要谈一下在新授课的几种课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

1 物理概念课教学――《加速度》

设计思想:物理新授课教学需要生活、生产中的情景,教师要通过引领学生展示、联想、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思考甚至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新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进一步完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1.1 情景创设

教师通过视频展示,或者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生产中有关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事例,引导学生体会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着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现象,并且发现速度变化的快慢有所不同。例如:起跑阶段的运动员、进站的火车、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的滑行、竖直发射的火箭、枪膛中被激发的子弹等等。

1.2 提出题

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老师梯次设计三个具体的问题情景:

实例①:

某汽车在10 s内速度由0增加到30 m/s,某摩托车在10 s内速度由0增加到40 m/s。问谁的速度变化得快?

实例②:

某汽车速度由0增加到30 m/s用时10 s, 某火车速度由0增加到30 m/s用时60 s。问谁的速度变化得快?

实例③:

某飞机在20 s内速度由0增加到100 m/s, 某摩托车在10 s内速度由0增加到60 m/s。问谁的速度变化得快?

1.3 分析、探究,获得新的认识

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让学生讨论、交流、展示自己的思路。

学生发现,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能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得快,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小的物体速度变化得慢。我们就把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定义为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这种设计思路,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物理概念的引入是生活、生产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生活中速度变化快慢的实际问题,探索寻找到一个能够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定义为“加速度”。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引入过程、定义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会更深刻,应用也会比较灵活,易于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逐步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2 物理规律(理论探究)课教学――《动能和动能定理》

2.1 问题情景创设

参考山东科技出版社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将动能定理的导出情景设计为一个题目。

练习: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初速度为v1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发生一段位移s,求物体的末速度v2。

2.2 分析探究,获得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学生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运算过程中的关系式:v-v=2,看从中能发现什么?当学生发现Fs就是力F在此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时,指导学生将该等式变形,将Fs单独放到等式一边(Fs=mv-mv)。让学生体会该关系式的意义(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品味的时间,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某过程中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初、末状态的mv2的差。引导学生体会mv2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及初中了解的动能的概念,使学生领悟到mv2应该是我们所寻找的动能的表达式。

通过老师精心设计一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应用关系Fs=mv-mv,来解决只涉及力、位移和初末速度,而不涉及加速度、时间的动力学问题,要比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知识方便得多。甚至能解决牛顿运动定律不能解决的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的一类变加速曲线运动类的动力学问题。从而认识Fs=mv-mv的重要价值,指出这就是在物理学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动能定理。

这样,学生就在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关系,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学生经历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大有帮助。

3 物理规律(实验探究)课教学――《欧姆定律》

3.1 实验探究也需要情景引入

教师要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欧姆定律》一节,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不同电压的电源给同一灯泡供电;同一电源给不同阻值(灯丝粗细不同)的灯泡供电]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有怎样的关系的问题,并提出猜想。

3.2 学生自主M行实验设计,教师不包办、少示范

近年的中考、高考试题中, 常常出现一些简单、开放的设计实验方案的题目,(下转第6页)(上接第2页)师生都感觉困难。其实,实验原理、仪器、方法都源于教材,但仍是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主要原因是教师为了课堂的有序可控,平时上课包办代替得多、示范多,学生思考、尝试、经历、体验得少。在各级优质课评选中,教师虽然有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环节,但最终还是教师出示一个课前准备好的、完全与学生的设计无关的标准的实验步骤。这样学生的劳动得不到尊重,起不到作用,只是走过场。长此以往,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3.3 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思路

有这样一个考题:测量一只弹簧的劲度系数需要什么器材?学生竟然答得很不理想。学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思考问题。

劲度系数不能直接测量,就要从劲度系数的意义、劲度系数与哪些物理量有关联想相应的物理规律,考虑通过测量哪些物理量间接求得要测的物理量。

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从探究任务入手,考虑需要测量的量,哪些能直接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的量与哪些量有关(联想相关物理规律),利用什么仪器,通过测量哪些量间接求得相关量。先后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仪器,继而设计实验步骤等。 对于实验探究课,多数老师认为,出示实验步骤、讲清注意事项甚至先做一遍示范,学生再模仿着做,课堂秩序好,实验用时少,课堂练习时间充足。这只是短时的对书面练习题的熟练,而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及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都得不到训练与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授课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知识形成过程的教育功能。通过问题情景设计,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历科学思维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让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应当成为改进课堂教学的着眼点。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

一、抓工程立项,逐步建立和完善特色兴校之路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巨大挑战,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自20**年以来,我们围绕教师专业化建设,狠抓了“一二三四五六”工程:

一是贯彻“一个思想”,营造良好氛围。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思想,为每位教师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和需求,形成关心、理解、尊重、支持的工作环境,教师队伍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壮大。

二是完善“两套体系”,调整评价方式。在规范与发展并举的原则下,制定素质教育和特色理念支撑下的师生发展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上,既包括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同时也包括围绕学校特色设立的个性发展目标;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师生的业绩,也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学生的品德培养;在评价方法上,将师生的成长过程纳入评价,评价重点由结果转移到过程。通过体系评价,调整教师的思维方式,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帮助教师确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引导教师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有差异地发展。

三是坚持“三位一体”,加强校本培训。针对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做到使校内培养与校外学习结合,自主学习与外出进修结合,教育科研与实践磨练结合。培训过程做到“教研、培训、落实”三位一体,形成一整套的培训模式:立足本校,立足岗位,搭台指路,拜师结对。先后组织开展了“素质教育三要义”、“课堂教学如何落实学校特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主题研讨会,定期召开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座谈会,组织班会观摩、专题讲座、级部座谈,班主任论坛,互相借鉴、博采众长、共同提高。

四是实现“四个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第一,从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转变为培养和训练学生哪些能力。克服备课过程中重专业知识轻情感、轻能力的倾向,努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二,从重点准备讲授教材转变为知识灌输与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并重。让课堂真正实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协调统一。第三,从只注重课本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心理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第四,从“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亲和式”、“激励式”体验性教授。使学生获得人格的尊敬,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是实施“五种策略”,调整评估标准。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多元互动开放型教学模式。自主发展策略,让学生亲眼观察、亲手操作、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分层递进策略,分组教学、分层施教、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法指导策略,教学过程体现连续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总结规律性、通用性的方法;尊重差异策略,站每一个学生主动发展、有所发展、充分发展;教书育人策略,坚持“文道合一”,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环节和师生互动交流中。

六是开展“六步研讨”,创建特色课堂。全面推行以“组内听评课—教后细反思—校内再交流—初步定总结—学区荟特色—提升重推广”为主线的六步研讨活动,着力创建特色课堂,切实让“科技领航,人文立校”的理念落实到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几年来,我们包括音、体、美、微机在内的13个学科组的教师展示了本学科的特色课堂,逐步创建适合本校特色建设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批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王晓云等老师参加区优质课比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蕴涵新理念的课堂流程,得到一致好评;马燕文的地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赢得交口称赞;周丽丽、张艳萍分别代表威海市参加省地理、物理优质课评选;承担“山东省素质教育研讨会”现场,34位教师的课堂对来宾开放;区资源库评选,我校共有96项资源获奖,获奖总数居全区初中首位。

二、抓教师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科技和人文素养

抓教师科技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人文立校的基础和关键,为此,我们注重抓好三个重要切入点:

一是着力抓好校本培训。一方面,提倡好读书、读好书。引导老师广泛阅读教育期刊、名著名作、人文作品乃至历史、哲学等各领域的书籍,让每位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准备一桶水”的道理。同时,每月开展一次以“和书籍结伴,与快乐同行”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学期末评选“书香教师”。二是提倡评课会、会评课。利用“远程网络培训”鼓励老师们观摩校内及学区“优秀课例”,提倡老师们跨学科听课、评课,给大家提供一个打开窗户汲取他人营养的机会;在校园网上开设评课论坛,为交流互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利用电子邮箱和手机短信等渠道,老师们自主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借鉴。

二是着力培养骨干团队。首先,建立培训和保障机制。采取经费支持、提供专著或期刊等方式,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其次,健全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按照一年一考核、两年一滚动的原则,专门制定了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实施细则。第三,坚持选拔和评定机制。,采用“个人申报”和“学校考核认定”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指导下参与竞争。这些措施有效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从文静老师的“课堂小组合作”、“班级磁场效应”教学法,独具特色,效果颇佳。

三是着力优化“青蓝工程”。为使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成长,我们坚持实施以新老教师结对子的“一帮一”“青蓝工程”,按照“设计——实践——交流——指导——反思——实践”的基本程序,采取师徒互听互评教学课,怀着学习的心态去听、带着发现的目光去看,思考处理教材、感悟理念与实践落实的要求,引导青年教师通过备课、讲课、写教案、汇报课、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最常规的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思路。在上期末的青年教师成果汇报课及经验交流会上,我们看到了丛志芳、齐旭毅、杨玉香、郭辉、江宁等一批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成长,青蓝工程的实效性得以展现。

四是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我们教导处引入“有效教学观念”,宗旨是教师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因而围绕效能实证、名师示范效应、课堂教学判断、课程标准遵循、个人实践经验等五种有效教学取向,创建课堂环境策略、讲授策略和提问策略,转变教学行为方式,实施有效的适应性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于巧玲老师“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是着力开展“同研一课”。在坚持“同研—共讲—互探”的原则上,教研组施行“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教学研讨制度,师徒同研一节课、教研组同研一节课、学区同研一节课,同课共建,以改进促发展,同课异构,以竞赛促发展,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同研一节课课堂教学大比武”、“期中试卷讲评课”和“中考、会考学科复习课”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集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以及评课于一体的上汇报课活动。上半学年各教研组以同研新授课为主,探索出具有实验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参与实践,互释疑难;交流研讨,归纳结论;巩固应用,问题延伸;紧扣环节,反馈始终;激励评价、人文关怀。这学期在推广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复习课、讲评课、综合实践课、作文课、实验课”的同研一节课的研讨,通过“研课”活动促教师的发展,上学期举行学区“牵手新课改,同研一节课课堂教学大比武”,各备课组分别推荐一名教师参加,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夏美娜老师在学区“同研一节课”中不断成长,今年她执教的公开课获市级一等奖,并被推荐到省里参赛。特别是今年3月14日-16日,实验中学领导及教师共33人前往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三天里,通过课堂听课、参观校园、与教师交谈、观摩课堂录像等,实验中学领导及教师对杜郎口中学的新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被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所感动,进一步激发了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坚定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三、抓教育教学,扎实培养学生探究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把着眼点放在铸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完善的人格、勇敢的探究精神和不息的求知欲望上。

(一)和谐创建活动有声有色。结合政治和德育课,我们开展了以“和谐”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和谐校园,从我做起”活动,引导师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活动,引导学生走近父母,感受亲情,用心灵、用行动关爱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合格公民”活动,引导学生从小遵纪守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东;“和谐自我,关爱生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塑造良好健康的生命个性。

(二)人文教育工作丰富多彩。我校开发的《XXXXXX》等三套人文教材,成为学生优秀的课外读物,其中很多饱含人文思想的寓言、传说、民间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改变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李文燕等老师开设的专题人文讲座,从不同侧面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山大分校周惠老师的青春期心理讲座,帮助学生消除成长烦恼,解决心理困惑;区青少年践行八荣八耻主题宣教活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集中行动启动仪式、举办少年模拟法庭、开展毕业生心理疏导、与韩国富川日本宇部中学生国际联谊、“讲身边的故事”演讲比赛、牵手大学生、教师节感怀、纪念70周年书画征文展,人文教育的主旋律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