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农业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项目的计算期与具体实施进度如表1所示。总之,初步规划建设期为2年,生产期为15年,项目计算期(即有效寿命期)为17年。项目计算期与实施进度安排合理,利于项目的有序开展。
(二)项目初始投资额估算建设投资估算内容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垫支的流动资金主要包括购入的鱼苗、苗木等。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如表2所示。初始投资资金的投放分两批进行,第一批资金于建设起点投放,按照投资建设进度和内容要求,投放金额为919万元,第二批资金在第一年年末投放,金额为551万元。
二、项目建设财务可行性评估
(一)产品成本估算1.营业成本估算。按照项目内具体产品进行估算,估算内容包括外购原料及辅助材料、外购燃料与动力、运输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备件费、销售费用等。营业成本估算表如表3所示。2.固定资产折旧费。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70万元,按直线法计算,残值率取5%,平均折旧年限按15年计取,每年折旧费为80.43万元。3.经营付现成本估算。总成本费用扣除折旧费、摊销费和借款利息支出后即为经营付现成本。本项目年经营付现成本为947.57万元。
(二)营业收入与营业税金附加估算1.营业收入估算。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按达产计算年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估算表如表4所示。2.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根据现行税收政策,销售农产品免税,应交旅游和其他收入营业税及附加11.55万元。
(三)利润总额及其分配估算1.利润总额估算。利润总额是产品营业收入扣除年总生产成本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的余额,本项目年平均利润总额为920.45万元。2.利润分配。项目获得的利润总额首先应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后缴纳所得税25%,并从税后利润中提留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本项目年均税后净利润为920.45×(1-25%)=690.34(万元)。
(四)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现金流量分析。该项目的现金流量表如表5所示。从现金流量表来看,现金流入全部依靠营业收入,从第三年末开始盈利,假设每年的营业收入不变,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不变,从第三年年末到第十七年年末,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维持在770.77万元。现金流出主要来自建设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以及之后每年的经营成本。从累计税后净现金流量来看,到第四年开始为正值,即第四年可以收回所有投资,第四年末的累计净现金流入为71.54万元,到第五年末累计达到842.31万元。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指标是财务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盈利水平的分析主要选取三个指标,分别为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1)净现值(NPV)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其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是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其实质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现值。其计算公式为:NPV=∑(CI-CO)t(/1+)i-t。其中,NPV为项目在起始时间点上的净现值;i为折现率。在i的选择上,本文结合行业情况,选择基准折现率为12%。通过Excel表格最后计算结果显示,税后净现值(NPV)为2812.27万元。从这一指标上看,净现值大于0,且比较可观。(2)内部收益率(IRR)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因此内部收益率等于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具体公式为:NPV=∑(CI-CO)t(/1+IRR)-t=0。通过Excel表格最终计算结果为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2.47%,远大于12%的折现率(也就是最低期望收益率)。因此,内部收益率显示项目可行。(3)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假设从第M年末开始累计现金净流量大于零,含有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如下:Pt=(M-1)+第M-1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第M年的现金净流量。根据公式计算结果为:税后投资回收期为3.9年,投资回收期较短。因此,经过盈利能力分析显示,无论是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还是投资回收期都显示该项投资可行,即该项目具有较强盈利能力。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本项目计算期内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累计净现金流量总额为10091.55万元,该数额足以维持项目的正常生产运营,实现项目自身的资金平衡,而且还具备确保项目财务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2)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出现负值,这是项目财务生存能力的必要条件。由于项目能实现自身的资金平衡,不需要依赖短期融资来维持正常生产运营,由此进一步证明项目具备良好的财务生存能力。4.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分析该生态园区项目建设完成后进入正常营运年份,该项目的年固定成本约为462.6万元,可变成本为565.4万元,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的盈亏平衡点为:生产能力利用率=固定成本(/年营业收入-年可变成本-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00%=462.6(/1960-565.4-6.81)×100%=33.33%产值=1960×33.33%=653.27(万元)计算结果表明,当项目建成后只要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33.33%或产值达到653.27万元时,便能实现盈亏平衡,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2)敏感性分析选取初始投资、年营业收入和年经营成本作为影响项目效益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项目净现值敏感性分析。经过分析可知,项目效益相对年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成本比较敏感,尤其是年营业收入,而对初始投资额不甚敏感。今后在园区生产经营中应把握市场动向,调整经营策略,努力提高营业收入。具体见表6。通过以上对该园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的分析,综合而言该项目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较强,企业能获得较好的利润,经济效益良好,但须注意要不断保持和提高营业收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7所示。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1.该生态园建设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的要求,利用地理优势和资源特点科学规划和配置资源,立足生态,巧妙地将旅游和农业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也符合当前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性和发展潜力。2.该生态园建设项目具有技术可行性,某农业大学和畜牧水产局的技术合作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从上述分析中来看,该项目具备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会带来明显的示范效应,该项目具有操作可行性。
济南爱迪公司是“中国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星火科技服务基地”,引领众多的小本投资者走上了致富之路。
生态农业“钱”景广阔 据CCTV报道:近年来,传统养殖业正向优质高效养殖业挺进,而其中最活跃的是特种养殖。因其利润丰厚,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竞相发展,成为创业投资的好项目。
湖南邵阳的王三丰办了一个小型养殖场,养起了龙猫、临清狮猫、鹌哥等,每年能赚4~5万元。一次他到广州考察时发现,一只绿毛龟能卖3000~5000元,还常常断货。王三丰看到济南爱迪公司发明的“快速培育绿毛龟新技术”,利用该法6~7个月即可培养出商品龟,每只收购价达1380元。
于是他赶到济南参加了绿毛龟技术培训,学习“一步诱导快速嵌孢法”,引进130只基龟,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
连升从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潍坊、廊坊养殖厂工作,做到了厂长助理,月工资3000多元。连升想,工资再高,始终是个打工仔,男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农家科学致富400法》一书让连升找到了叩响财富大门的金钥匙,书中说,微型动物珍珠獾是集皮、毛、内、药用为一体的杂食性动物,以各种杂草、植物茎叶、作物秸秆,米糠、麸皮为饲料,用养一只羊的饲料可养200只珍珠獾。珍珠獾对环境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繁殖,16天产胎,每胎12~18只,爱迪公司收购价每对50元,连升引进种獾20对,经过精心饲养,一年赚了19万元。
加工植酸钙 创造新财富
李闯是河北街水的一名大学生,他买了几台做洗洁精、洗衣粉、洗发露的机器准备创业,谁知做出来的产品的质量既比不上大型厂家的,成本又高,产品卖不出。后来他又做过秸秆制木炭、制作防水荆、废玻璃制作装饰板等项目,但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闯认为创业应该搞点实际的,于是他相中了植酸钙项目。提取植酸钙原料丰富,麸子、米糠、玉米都可以,100公斤米糠可产植酸钙26公斤,每公斤综合成本3.5元,李闯到济南学习植酸钙技术。40天加工出两吨植酸钙,公司收购每公斤16元,他赚了25000元。
别人问他杂志上有好多家单位转让技术,为什么非要选择济南爱迪,他说:1、该公司是问老公司,技术成熟,十几年来电话、地址、项目都没变过,看来小会有问题。2、这家公司的专家从事玉米、麸皮、米糠加工植酸钙已有20多年的经验,曾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了“钙博士”证书。3、多年以来,多家媒体竟相报道该公司科技扶贫的事迹。4、山东人实在嘛。
如今李闯正筹建小型养猪场,用提取植酸钙的下脚料养猪,一举两得!
加工卵清素 致富好出路
今年46岁的刘宽原本是重庆巫山县的一名农民,历史赋予了他一个新的身份:三峡移民。与大多数外迁移民不同,刘宽“返流”了,也就是从外迁地又回到了故乡,户口仍留在外迁地。
一天,刘宽在码头遇上了老朋友黄庆福。黄庆福衣着光鲜,昂首挺胸,一看就是财主。上前搭讪得知,老黄在山采济南免费学习了废水废料提炼白银的技术,一年能赚8~9万。刘宽听得两眼放光,立刻跟老黄要了地址,写信给公司索取了《爱迪科技》一书。刘宽觉得鸡蛋加工卵清素是个好项目,每公斤成本1700元t公司收购4500元。可是,他实在掏不出学费。经理张晓雨了解到刘宽的情况后,同意免费让他学习卵清寨加工技术,并资助他3000元。忙活了半个月,刘宽将1.5公斤卵清素寄往济南,收到货款6750元,扣除成本后净赚了4100元。老刘捧着百元大钞,心里特别暖和。
鸡蛋加工生物粉 赚钱快又稳
赵勇是山西原平人,两口子都下岗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经济状况捉襟见肘。赵勇带着妻子进城创业,老婆卖凉皮,赵勇蹬三轮拉客,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一些钱。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勇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某地免费转让鸡蛋加工生化制品技术的广告,说是一人一年能赚20多万元。他打电话给厂家,厂家说技术不要钱,但为确保回收产品的质量,所用化工原料须由本厂专供。赵勇兴冲冲地学了技术,交了6000元捉回一箱化工原料。两口子忙活了半个月,到北京交货时,厂家却说质量不好,让他背回去。赵勇恍然大悟,厂家免费培训是假,卖化工原料是真,6000元就这样打了水漂儿。
赵勇想,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他听说济南爱迪公司收购植酸钙、卵清素、生物粉有十多年历史了。赵勇来到公司总部,看到《人民日报》颁发的“中国十大创富功勋人物”、北京市颁发的“中国知名品牌”证书、“卫生部北京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优秀成果证书”,悬着的心落地了,于是他学习了生物粉加工技术。
赵勇选择鸡蛋加工生物粉项目,理由是:项目投资不大,工具投资200元,化工原料400元,加工1公斤生物粉需要100公斤鸡蛋,综合成本1100元,公司收购价3900元。20天过去了,加工生物粉让赵勇赚了9800元。
地址:250002山东省济南市杆南东街8号
电话:0531-82087616 13583132138
道家养生酒
本酒出自于武当山百岁道人师授珍藏秘方,传承了中华道教千年的养生文化之精髓,精选药食同源的多种名贵药材精心炮制而成的一种功能药酒。
“道家养生酒”是目前中国唯一能激活人体自愈能量的药酒。酒带药行,药借酒力,酒助药威,迅速直达病灶,药力宏大,使本酒的治疗效果比其他药酒提高数十倍,且疗程短,治愈率高,愈后不复发,不用长期服用,免除了患者把药当饭吃的痛苦和副作用。
本酒不含治疗风湿比较流行的雷公藤、马钱子等毒副作用巨大的中药成分和西药类的激素,因此服用相当安全,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无依赖性。治病、养生、保健男女老少都可以服用。自上市以来,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服用方便,经大江南北数万例患者服用,都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曾经销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以其神奇的功效和纯正品质,成为极具海外影响力的药酒。
适用人群: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产后风、中风瘫痪、半身不遂、颈肩腰腿疼痛、四肢麻木、手脚冰冷、腿脚水肿发亮、老寒腿等引起的四肢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畸形、晨僵、风湿骨痛、肩周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鼻炎、牙龈松动出血、大人小孩饮食不香,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久病体虚、男女性冷淡,容易疲劳等人群,临床治疗以上患者达三万多例,有效率100%,治愈率高达96%左右。其疗效比“鸿毛药酒”要好,但是价格却比它低好多,因为我们不靠广告宣传,靠的是患者的口碑!
一般情况下,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疼痛类等中老年慢性顽疾患者,患病20年时间的,服用本酒一周内,症状明显减轻,身体逐渐轻松,有的疼痛得比较严重的患者,服用当天即见明显好转,2-3个疗程病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是患病3-5年的患者只需1个疗程基本就可以痊愈了。有的甚至只服用了两三瓶就好了,至今快十年也没有复发。
“道家养生酒”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同,众多的患者在服用“道家养生酒”的治疗下得到了很好的康复,很多患者或患者家属已经转变成为本酒的驻地经销商,这一点无疑是给“道家养生酒”发展最大的鼓舞,同时也证明了本酒独一无二的神奇疗效。
如果你是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疼痛类等中老年慢性顽疾患者,请服用“神奇的道家养生酒”进行治疗。它可以让你的病症得到早期根治,中期治愈,晚期控制!如果你不想放弃自己,如果你想得到更好的治疗,如果你对自己还有信心,不防试一下“道家养生酒”,如果喝好了你会幸福一生!如果你错过耽误了治疗,你会遗憾一生!且在病魔的魔爪下痛苦一生!相信“道家养生酒”一次,快乐你的一生!
道家养生酒:一瓶250毫升装,一个疗程6瓶,可以服用50天左右,每晚睡觉前服用30-50毫升即可,服用当晚就能感觉症状明显缓解。一般患者服用1到2个疗程就可以痊愈了,不会喝酒的患者可以采取外擦,一天擦3次,哪痛往哪擦,效果也是一样的好。
疗效承诺:一杯不疼痛,一瓶不麻木,一个疗程随便动,两个疗程刮风下雨也不痛。
道家养生酒:全国统一零售价每瓶:100元
(1)一次性购一个疗程(即6瓶)售价416元
(2)一次性购买两个疗程(即12瓶)售价640元
(3)一次性购买三个疗程(即18瓶)售价766元
(4)驻地销售:两件起发货(即80瓶)共计2800元(提供营销方法指南)
(5)真金不怕火炼,疗效不怕检验,试用一瓶100元,免费邮寄,试用后认为有效果再按疗程购买。
良心承诺:服用一瓶后无见效全额退款,服用三个疗程达不到理想效果终身免费服用。
指定农行:95599 80210 50467 8819 户名:雷震
邮局汇款:710100陕西省西安市199号信箱《大众商务》杂志社(收)
咨询电话:029-82372258 13669249098
一、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农业之“生态”难体现。从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空有“生态”之名,其实与“生态”理念的内涵相差甚远,以至于形成了“生态”一词名不副实的尴尬局面。一部分农产品种植者或经营者以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标,不惜丧失道德,使用过量的化学制品和农药,造成了当前多数的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如毒韭菜、毒豇豆、毒豆芽等,农产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2.经营项目单一,缺乏创新理念。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通过生态农业旅游来发家致富,在经营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对经营方式、理念、项目等纷纷效仿,出现了经营项目单一的问题,进一步造成了区域重复度提高、深层次开发欠缺等多种情况的发生。以农业生态旅游中的采摘和观光等项目为例,多数农户的农作物种植种类高度雷同,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3.经营项目分散,缺乏专业性能。农业项目和旅游项目并没有做到充分地结合发展,如农作物的种植、生产等项目和旅游业当中的种植体验项目、生态农业项目等相互分离,还有很多旅游目的地建立生态旅游度假村,大力提高服务水平,与农业项目联系不大。正如上文所说,经营项目单一,缺乏创新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旅游项目的进行,缺乏足够的专业性能。与此同时,旅游者难以真正享受到生态农业旅游所带来的物质与精神实质,农村经营者也无法获取更高的实际效益。
4.管理制度疏漏,缺乏有效规范。在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管理问题,如对旅游者和经营者的约束与规范,多数农村地区在这两方面的管理制度存在极大的疏漏,直接造成旅游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此外,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使得生态农业旅游各类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如基础设施管理、安全监督等,很难保证旅游区域内旅游者的安全。
5.配套设施简陋,缺乏高效服务。我国农村普遍经济实力不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仍然面临严峻的基础生活问题,农村村民还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生态农业旅游是不二选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其配套设施建设落后,村民素质不高,缺乏高效服务。如在旅游区域内经常可以看到道路等基础设施破烂不堪,致使旅游交通不便;相关娱乐、休闲、餐饮等配套设施简陋;农村村民未受到系统地专业性的培训,旅游服务质量低下。生态意识薄弱,缺乏保护理念。
二、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1.突显生态,重点建设。在现在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规划中,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合理经营农业项目与旅游项目,使之尽显生态示范,并且进一步扩大生态示范的建立范围,提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多样化。可以通过农业生态园的观光业务,打破原有沉闷的项目建设,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征以及“绿色产出”优势;第二,针对“生态”这一理念,建设相关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并行发展项目,并进行重点建设,努力培植“精品”,增强特色优质产品的开发能力。如建立旅游区生态和农业用具化石展馆,不仅可以充分体现“生态”理念,还可以让经营者与旅游者共同感受到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社会效益。
2.保持特色,勇于创新。生态农业旅游之所以能够在高速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背景下得以发展,就是因为其具有与其它旅游形式所不同的特点,即拥有自然风情、本土特色以及乡村人情。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充分结合,必须要保持自身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首先,在经营方面。生态农业旅游应尽可能努力创新,一改传统农业旅游中观光、体验、采摘等单一的经营项目,进而推出更新更能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如在各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融入文化和艺术气息,提高旅游精神高度,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在技术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建立生态农业旅游胜地,将效益旅游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建立了各类技术栽培,引领健康时尚生活,促进旅游区的特色化发展。
3.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势必要以自然和经济规律为根本要素,以全局规划为重要目标,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关键方式,才能科学规划、明确定位、统一布局。首先,科学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旅游园,充分挖掘现代生态园中的丰富内涵和资源,健全旅游路线设计方案、明确旅游区分工、增加产品结构等;其次,准确进行整体定位与科学思考,加强对生态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规划力度,建立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和谐局面,提高旅游吸引力;最后,合理规划旅游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和布局,将生态农业作为农业旅游的基础,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文化内涵。
4.完善管理经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应当从管理制度和服务培训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改进与完善。首先,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健全规范的行为制度,规范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旅游区域内所涉及的各项旅游与农业项目运行管理落到实处,并且对经营工作者和旅游者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其次,在服务培训方面。利用专业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文化与职业素养,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一)扶持范围
三峡库区的种植、养殖等生态农业项目及农产品加工和配套储藏、批发等流通设施项目,只要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都应该属于国家投资扶持的范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果园、蔬菜、食用菌、苗木、茶叶、花椒、胡椒、药材等种植类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生猪、鸡、牛、羊、鱼类等养殖类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生态观光、立体种养等综合类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以及以上各种农产品的加工、储藏、批发等配套建设项目。
(二)扶持对象
国家投资扶持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是三峡库区从事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我们的调研发现,三峡库区每个县市目前都已经培育了数十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促进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业龙头企业还存在生产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国家投资的大力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从而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共同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三峡库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8亩,如果由农户独立组织生产销售,不仅成本高、产量低,而且市场风险特别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组织生产资料的采购,统一组织科技培训,统一进行市场开拓,就可以大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量,显着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民的市场风险。第三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的农民。生态农业园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同,国家投资扶持的对象就会有所不同。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园区农户已将土地租赁给龙头企业,部分人外出务工,部分人成为龙头企业的雇工,生态农业园完全由龙头企业投资,并由龙头企业承担全部的经营风险,国家投资扶持的对象就是龙头企业;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龙头企业一般是从事农产品加工业务,他们会向基地的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提供良种等部分生产资料,并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基地主要还是由农户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并承担经营风险,那么龙头企业和农户都应该是投资扶持的对象;在“农村经纪人+农户”模式下,生态农业园由农户投资建设并自主经营,农村经纪人主要通过农产品的购销业务获取利润,并没有参与农业园的投资,只有农户才应该享受投资扶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成立的互助组织,他们服务于全体社员,统一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对农户的增收致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国家投资扶持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对象。
二、中央财政投资扶持的内容
国家资金应该主要用来扶持农业园区具有社会公益性或社会正效应的项目和部分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项目,因为农业园的经营者往往不愿意或无力投资这些项目。根据这一原则,国家对农业园的投资扶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的道路交通、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电网改造、农业技术推广设施、气象服务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农作物种子、种畜禽、牧草种子、食用菌菌种、兽药、农机及零配件、蔬菜大棚、高科技杀虫设备、水产苗种、渔药、农机渔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购置;三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设施建设、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等建设、环境监测设施等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四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粮油储存设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植保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渔政渔港、保护性耕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三、中央财政投资扶持的方式和条件
(一)扶持方式
目前,国家财政资金对农业投资的扶持方式主要采取国家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奖励四种方式,而《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规定,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种方式,以贷款贴息为主。根据三峡库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特征和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发展的要求,国家财政资金对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发展的扶持,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分别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四种方式。
1.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运用国家资金投资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具有广泛公益性而且没有财务收益的项目。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的道路交通、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电网改造、农业技术推广设施、气象服务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和环境监测设施等部分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效应,单个农业园业主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本不愿意也无力投资建设,而这些项目的建设完善对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只有依靠国家资金的无偿投资去完成。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三峡库区大部分县市的生态屏障区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农业园的经营者普遍反映道路交通、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是阻碍他们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主要的难题。
2.投资补助
投资补助就是为调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资金压力,按照他们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或一定金额给予现金补助的投资扶持方式。这种扶持方式在前期的帮扶过程中采用得比较多,效果也比较好。在后期的帮扶过程中,应该继续对生态农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给予投资补助。
3.贷款贴息
贷款贴息的主要扶持对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是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弱质产业,农业龙头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收购农副产品等生产经营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申请金融机构贷款是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高额的贷款利息成本会吞噬企业微薄的利润。通过贷款贴息方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既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提高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让更多的资金需求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又可以降低农业龙头企业的投资成本。
4.奖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态农业园的发展要想实现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应用,所以应该对生态农业园的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应用给予相应程度的奖励,对采用新的生产技术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业园也给予奖励,以调动农业园经营者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应用的积极性。
(二)扶持的条件
1.预期效益良好
生态农业园的运营效益可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评价,申请国家投资扶持的生态农业园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生态效益是首位的。在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园,首要的目标就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生态农业园正常运营后园区的生态环境必须比建园前有所改善,也就是生态农业园的生态效益必须为正效益才能获得国家的投资扶持。
2.具有一定的规模
受制于中国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个家庭的农地面积一般都在10亩以下。不论是从生态效益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都无法发挥大规模集中经营的规模效益。建设生态农业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推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国家资金对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投资的扶持应该鼓励或者引导这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才给予投资扶持。但是,鉴于三峡库区的经济基础和地形地貌特征,这个规模标准不宜过高。而且可以制定多个规模等级,对不同规模等级的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的扶持力度不同。
3.享受国家投资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是农民自发的组织,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
4.接受国家投资扶持的生态农业园应该符合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的相关建设标准。
5.接受国家投资扶持的生态农业园应该有最低经营年限约束,未达最低经营年限停止经营的生态农业园,要根据未满年限的长短补偿国家投资。
6.接受国家投资扶持的生态农业园应该建立合理的移民收益保障机制,以确保生态农业园的发展能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生态农业旅游是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之上的生态旅游,能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视角下针对桂林资源县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体验性缺乏、时空分布不均匀、民俗文化挖掘不足和环保意识差等问题,提出要注重体验性项目开发、加强区域间合作、产品融入民俗文化和提高环保意识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生态文明;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告别悠久的农业文明和充满智慧的工业文明之后,世界慢慢在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旅游业也在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界新宠儿。农业旅游开始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欧洲,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举办荔枝节,标志着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始。近年来广西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快,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沼气-养殖-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南宁上林县澄泰乡形成了“春赏油菜冬看葵,夏秋烧烤乐漂流”的特色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文明是我国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因此在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县如何利用优越的生态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打造一张具有区域特色,旅游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生态农业旅游的新名片,是今后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生态农业旅游及发展意义
(一)生态农业旅游阐述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推动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为生态农业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并要求与生态农业旅游齐头并进,即必须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新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而生态农业旅游是指以生态保护为背景,以农事活动为主题,结合农业资源和农村生活方式,满足城市居民追求农村生活体验的需求的一种体验性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也可以理解为“生态文明+农业+旅游”,生态文明作为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标杆方向,对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二)桂林资源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意义
1.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资源县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将转变农村增产方式,调整农业发展结构,把农村生活与农业劳动过程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打造成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同时,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会带动交通、建筑、社会设施、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把城市最新信息、理念等带到农村,增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沟通,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农村面貌,使资源县成为兴业、富民、美景的生态乡村。
2.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水平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可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并解决农村问题。生态农业旅游改变以往死板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使封闭的农村走向开发的道路。资源县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助于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村村民的经济收益,改善农村的生存环境,解决农民隐性失业问题,并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为资源县建设“幸福资源”新生活。
3.丰富旅游者的体验内容,提供旅游者新型的旅行感受
生态农业旅游涉及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农村生活方式、农产品制作、农业高新技术、民族风情、节日庆典等,游客还能从中获得游览阅历、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旅游使游客身心亲近自然,了解当地农村和农业发展历史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城市的简单生活,深入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颖,体会科技带来的社会改造魅力,获得丰富的旅游阅历和活动经验,使旅游者产生了新型的旅行感受。4.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事实证明,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充斥着矛盾,而生态农业旅游的出现恰好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生态农业旅游是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文明的一种旅游方式。在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并仔细酌量生态旅游资源的承载力与保护措施,结合生态农业生产,开发绿色产品,融合农业、服务业等产业,保证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桂林资源县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资源县位于桂林北部,为广西西北大门,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一)生态农业旅游资源有特色
基于番茄、猕猴桃、金银花、红提等生态特色农产品,资源县生态农业旅游已具规模化。已建成毛竹生产基地260000亩、药材生产基地100000亩;资江流域有优质粮食生产基地60000亩;瓜田乡建立水稻高产示范田12000亩;车田乡、两水乡、梅溪乡和瓜里乡建成无公害高山夏秋蔬菜基地518000亩,无公害红提生产基地总共10000余亩;以中峰乡、资源镇为主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38000亩,从而建成以中峰乡为中心的大庄田红提生态长廊和花果山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并实现“一乡一景”、“一乡多景”的发展布局。
(二)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势头好
资源县在农业发展扎实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已荣获“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最美乡村”等称号。资源镇梅溪乡梅溪村民族农家山庄和修睦村曹家冲自然屯桂圆农家乐获得“广西三星级农家乐”称号。2013年资源县共接待游客105.69万人次,同比增长48.9%;旅游总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38.61%。
(三)可借助桂林旅游业知名度高的优势
桂林是国际旅游胜地,入选“最美中国榜”、“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榜单,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资源县位于桂林北部,其发展与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资源县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兼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可充分利用桂林这张王牌,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四)政府扶持力度较大资源县被列入《桂林西部山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确立走“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道路。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县加快旅游项目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已建立具有一定规模、档次较高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14个,建立农家乐旅游点、休闲农庄、农业观光采摘园21(处)。
三、桂林资源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体验性旅游项目缺乏
目前资源县旅游经销商大部分是个体经营户,缺少正确科学发展指导,生态农业旅游主题不够突出,展示不强,体验性项目存在模仿误区,没有就地取材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生态农业旅游突出的项目,大多数是采取观光的形式发展。除此之外,生态农业旅游缺乏参与性。资源县中峰乡的红提以“自然红、原生态”的独特品质而著名,尽管建立了集种植、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两公里红提观光大长廊,但从生态农业的特点来看,游客没有参与红提的种植和收获的过程,走马观花,旅游经济效益不高。
(二)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匀
一是旅游旺季和淡季差别大。一年中第三季度因天气较为凉爽,红提冠梨等特色的农产品丰收,客流量接近60%,而第一季度只有10%。二是客源市场有局限性。据调查,资源县旅游客源主要来自广西及其周边省市。游客游玩时间大约为一天,并未留宿,逗留时间短,经济效益微薄,不能充分利用周边城市的客源市场;再加上宣传不到位导致客源市场狭小,好的品牌打不出去,先进项目进不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三)生态农业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因景区经营者大多数为本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所以只会照搬,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生态发展,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经营商变形包装,乔装打扮成为所谓的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产品,虽数量比较多,但不具特色,农家乐、农庄、观光园相互模仿,没有意识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中的农业文化,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
(四)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主要表现在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旅游经营者并未有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只是一味地认为旅游资源是获取利润的一个工具。一方面生态农业旅游带来大量的人流,产生各种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固体垃圾,但经营者却没有对垃圾进行处理,景点卫生越来越差,不利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者在生态农业旅游的过程中,产生“道德感弱化”,出现乱涂乱画,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
四、桂林资源县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策略
(一)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开发
应该坚持旅游产品的独特性。资源县可利用中峰乡花果山农业生态旅游景区、中峰乡大庄田红提生态长廊等的农产品大产量,建立具有资源县特色的“五彩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展览的形式,把猕猴桃、番茄、红提、金银花等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县农产品展现给游客。应坚持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应多开发参与性强的体验性旅游项目,构建挖笋区、采藕区、垂钓区等生态区;生态农庄建风车、踩水车、牛棚、猪舍、农家院等,开展让游客学习编织手工艺品具有生态农业特色的旅游活动。红提长廊除了采摘葡萄以外,还可以建立葡萄酒品尝区和以葡萄和农家菜为主打菜式的特色餐厅,并让游客学习参与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从而提升项目的层次,让游客充分感受生态农业旅游带来的新型魅力。
(二)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
充分利用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将客源市场带到资源县,丰富客源结构,稳固客源基础。首先要打出“畅游资源生态农业园,感受自然恩泽”的口号,积极参与到桂林生态农业旅游联合路线中来,让游客感受各个地方不同文化的旅游,从而丰富淡季旅游活动内容。其次要细分旅游市场,分析淡季和旺季主要市场人群,针对不同的市场做出相应的旅游项目调整和宣传策略,加强淡季和旺季市场宣传的有效性。三要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客源互补,加强与龙胜各族自治县、阳朔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合作,形成桂林生态农业旅游圈;加强与柳州三江的联系,形成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拉长游客停留时间,有利于增加旅游收入,缩小淡旺季的差距,解决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三)产品融入地方文化内涵
首先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利用资源县的“罢果节”、“挂社青”、舞狮舞龙等是具有民俗特色的节日与民间体育活动,引导帮助游客更好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生态农业的内涵,并加深对生态农业旅游的理解,从而打造出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精品。其次要提升生态文化魅力。创造制作具有资源县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宣传片,并大力宣传和传播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更多外来游客,提高资源县生态农业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还应注重培养文化魅力的形象代表,引导农民做好生态农业旅游服务工作。
(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资源县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对生态农业旅游经营者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宣传,注意引导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从被环境养着转变为主动养着环境,走生态保护的道路。其次,旅游经营者应树立正确科学的环境伦理道德观,推出环保主题的旅游产品。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就会提高,既为经营者提高经济效益,又给生态环境带来进一步的效益。再次,旅游者应明确自身保护环境的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提升自己的消费品味。最后,提升生态农业旅游的科技含量。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不断引进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技术,实现节水、节能和环境保护,使资源得到集约利用、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生态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曲格平.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J].人民论坛,2010,(2):11-13.
[2]牟晓娟,阚如良.生态文明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学习月刊.2012,(10):76-77.
[3]张东祥,董丽媛.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4,(12):26-27.
[4]易忠应.资源县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EB/OL].
[5]唐琮沅.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EB/OL].
[6]庄盈.去年桂林旅游业交出漂亮成绩单[N].桂林晚报,2014-2-23(8).
[7]陈张.桂林西部山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N].桂林日报,2012-1-03(1).
百花湖乡的传统农业主要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乡现有国土面积109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0.9万亩,2014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19公顷,总产量1.5万吨。近几年,百花湖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主抓农业园区建设,2014年云归立体农业产业园、云归啊郎哨水果产品示范园和谷腊生态传统农耕文化示范园三个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樱桃、梨子、葡萄、李子等水果种植900余亩,蔬菜种植500亩。我乡生态农业发展潜力明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特色性、生态性不高,商品率很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农业无优质品牌和特色产品,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农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污染呈蔓延趋势,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增多;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落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化不强。
二、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4年9月30日,百花湖乡荣获国家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成为今年贵州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生态乡镇之一。我乡应积极利用好这张生态名片,打好这张生态牌,深化生态建设,抓好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庭院经济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针对百花湖库区农村能源现状,加大农村改厕工程和清洁能源建设项目,构建以“畜禽—沼气—蔬果”等为主经营模式,促进生态农业成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依托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发展定位,积极培植旅游业反哺农业
积极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沿百花湖美丽乡村示范带,以九里箐全国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为基础,壮大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观光的有机结合,使旅游业和农业的生态效益更加明显,并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形成田园经济、农庄度假和生态农业相互发展的格局。
(三)实现园区建设纵向延伸,积极培育主导生态农业产业
认真落实云归立体农业产业园、云归啊郎哨水果产品示范园和谷腊生态传统农耕文化示范园三个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提升百花湖乡温水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云归阿郎哨果业产业园、谷腊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园、三堡农业观光园、云归桃子冲食用菌产业园、三屯农业观光园等农业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大土地流转面积,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培育以樱桃、李子和特色蔬菜为主导产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四)加强农村农业专业化程度建设,积极培育生态农业龙头企业
截止2014年底,我乡有农业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都是各自为阵,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未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乡应积极引导,落实相关政策,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方式,培育并形成一批生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规模生产中提升科学化种植水平,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积极培植优质农业项目
以“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认真策划精包装项目3个以上,介绍引进5个以上生态型项目、农业观光型项目、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推动生态型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落户百花湖乡,加大建设百花湖乡中心小城镇建设;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方式,积极推动贵州省红山茶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做好山体特别是灌木林区和贵州省红山茶自然保护区的林相质量提升。
三、结论与讨论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污染;农村;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福建省依据农业资源状况,进行高效配置,着力构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协调发展,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进程
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开始了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先后建立了百余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试点,涵盖山区、丘陵、平原、城郊等类型,实施面积100万hm2,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和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1988年,首次召开的福建省生态农业交流研讨会,证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从实践探索阶段上升到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福建省加大了生态农业的建设力度,特别是1993年,农业部等七部委局组织成立了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全国开展了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东山县被列入国家生态农业试点县,并以此为重点,全面推动全省生态农业的发展。1998年福建省政府批准了《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纲要》,把连江、长乐等12个县(市)作为首批省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2000年以来,福建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开始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稳步发展阶段。2002年福建省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制定了《福建省建设生态省总体规划纲要》,并专门印发了《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生态农业发展专题报告》,通过不断地修改完善,结合福建省实际,于同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福建省农业厅主持的《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探讨与推广》项目,建立了12种类型的主要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并着力于以畜禽养殖污染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14年以来,在推动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全省生态农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2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福建省生态农业的深入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向好,但是农业生产因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以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污染、局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灌水质恶化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所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1资源状况脆弱,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2011年福建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2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95%。长汀、安溪、宁化、诏安等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水土流失面积达5691.76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65%,流失率达12.58%,治理难度较大[1]。由于茶叶、柚子、柑橘、荔枝、龙眼、枇杷、香蕉等经济作物是福建省的传统主导产业,部分地区盲目追求大面积连片开发,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植物资源多样性,而且还形成新的低产量、负效益的茶果园,直接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同时,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酸雨、冰雹、干旱等)频繁发生,对农业生态环境均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2.2畜禽养殖数量较大,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014年福建省猪存栏数为1149.35万头,牛存栏数为67.79万头,家禽年末数为10580.46万头[2]。随着福建省畜禽养殖数量及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因子。目前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处理,并且随着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种养分离成为普遍现象,使得畜禽养殖粪便由传统农家肥变成了首要污染物。
2.3化学投入品增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2014年福建省化肥使用量达到122.61万t,农药使用量达到5.64万t[2]。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福建省增产压力增大,又因耕地面积不足的制约,化肥、农药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化肥、农药利用率普遍较低,各地氮肥利用率平均值仅为30%~35%,农药有效利用率约35%[3]。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多余的氮、磷元素直接流入周边水体,造成局部地区污染风险加大,尤其是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大的设施农业等,极易引起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
2.4地膜回收利用率低,“白色污染”不容忽视
据统计,2014年福建省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6.09万t,相比2000年增长了189%[2]。由于地膜等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利用率很低,长期在农田累积,造成“白色污染”日益加剧。地膜残留不仅影响农田的土壤结构,导致农田的土壤质量降低;还会影响农机作业等问题,最后造成农作物减产。
2.5垃圾污水随意排放,环境问题日趋严峻
随着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部分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生活垃圾长期无人管理,造成生活垃圾腐臭、滋生细菌,渗出的污水直排,严重污染河道。农村生活污水大都没有经过环保设施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
3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对策措施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要素组合、产业布局、技术运用到经营方式、管理机制、政策扶持等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针对福建省生态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3.1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大力开展以水、肥、土、路、树、草和绿色防控技术为重点的生态茶园建设,带动县级茶叶企业加大投入,辐射全省建设生态茶园。同时,全面实施以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深施有机肥、推广果园覆盖、物化技术为重点的水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生态果茶园建设,增加果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果茶园的生态环境。此外,开展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全面落实企业年检、质量抽检、市场监察、风险预警、公告通报、淘汰退出等监管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和规范用标;加大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有效减少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
3.2注重推广现代科技,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为切实解决福建省农业发展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应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依托科技进步发展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农业。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方面,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解决由于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肥料流失率高等问题,减少施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二是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在部分地区重点推进紫云英、蚕(豌)豆等绿肥生产与发展,在粮食主产区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三是推广新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品种,重点示范推广粘虫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控技术,大幅度减少农药的滥用和乱用,以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3.3强化畜禽污染防治,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
为切实解决农业生产过程自身带来的污染问题,要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污染物资源化利用。一是开展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根据福建省政府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相关政策,按照时限要求全面关闭禁养区生猪养殖场,积极推进可养区生猪养殖场的改造升级,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是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标准化改造建设项目,安排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标准化养殖,稳步推进生猪标准化建设与改造进程,全面促进和提高福建省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水平。三是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有机肥是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有效手段,也是主要出路。加大对商品有机肥在生产与推广环节的补助,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鼓励广大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发展农村沼气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加强建设户用沼气项目、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建设项目、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和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项目。同时,推广“猪—沼—果(粮、菜、渔等)”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种养结合,把废弃物转化成能源和肥料,减少农村燃料、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民收入。
3.4加强试点示范引导,培育生态建设典型
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注重拓展功能,加强试点示范引导,培育生态建设典型,为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休闲观光农业,弘扬生态农业文化,有效促进农业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评选推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引导福建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围绕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等分类创建目标体系,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陈哲锋.福建省水土流失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应用———以22个重点县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4(5):45-50.
[2]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关键词:生态农业;制约因素;对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更新和社会经济的飞速进展,环境保护备受关注,面对粮食危机重重,全球都在重审农业发展模式。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在发展农业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面对、高效解决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将“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效率,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可持续性,努力打造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作为农业发展的指导标准。
1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发展意义
1.1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生态学以及环境学等理论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和生态农业有关联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因素,构建一个包括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的复合系统,这一系统能够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获取更高的物质产出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发展意义
1.2.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优点、经验于一身,同时依靠最前沿的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有限资源的使用率,并且还有助于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提升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1.2.2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积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最难处理的是伴随农业生产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屡见不鲜,土壤、空气、水资源被污染,直接导致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损坏严重[1]。生态农业重视的是有限农业资源的高效、可持续使用,严禁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透支,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为农业的发展营造舒适的环境。
1.2.3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
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提升农民收入,而发展生态农业则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
2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思想意识落后,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不够科学全面
部分农民在选择农业生产技术时,倾向于那些见效快、成本低的技术,对于有助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视而不见,在这些农民心中,依然保留着固执老旧的农业生产观念。此外,某些基层地方政府只关注政绩,只在乎农业带来的经济增长,对于一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缺少的热情,更有部分人认为那是环保部门的责任,和他们没有关系。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从来就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任务,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长期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2农业产业链不健全,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不少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时,仍然采取分散经营模式,不能有效预测市场需求,因而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频频发生,对农户生产积极性有着很大影响,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也难以实现,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高低不一,难以拥有自身品牌,市场竞争力可见一斑。另外,贸、工、农一体化程度不高,伴随较多的流通环节,产业链有待健全,如此必然会损害农户利益,更有部分农户以量取胜,却难以提供优质的产品质量,如此自然难以达到生态农业的相关标准。
2.3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不少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刚刚起步,因而离不开财政金融的支持,但各级政府能够补贴的力度有限,使得不少项目难以全面开展,有些刚上马的项目也因资金短缺难以顺利进行。同时,生态农业有着投入周期长、收效慢的特征,因而存有借贷倾向,但部分小额农贷落实并不到位,使得农户难以获取贷款而致使生产伴随困难。而就金融部门而言,针对农业贷款的发放量也十分有限,难以及时满足生态农业发展需求。部分贷款抵押有着过高的要求和过短的还款期限,难以满足具有较长周期的生态农业实际[2]。一些农业龙头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不得不求助于民间融资渠道而担负高利息负担。
2.4生态农业技术不够先进,制约农业经济效益
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会使得生态农业的发展动力不足。当前,一些地方的科研费用利用率很低,盲目、重复投资的现象十分常见。在农产品防腐、包装、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技术不够先进,难以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在技术结构方面,过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不重视生物技术,这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污染状况。另外,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没做好,很多科学高效的农业技术,没能够在第一时间转化成实际的农业生产成果,农业的产量上不去,经济效益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3.1做好生态农业发展的宣传工作,鼓励农民参与
借助电视台、广播等媒体,为农民介绍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提升农民的观念,让更多的农民愿意参与到生态农业建设中。为农民讲一些生态经济学的常识,让他们意识到滥用化肥农药,不仅仅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和自己的收入,更关系到环境保护等问题。同时,借助网络、培训、函授等形式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事迹,用真实的事迹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此外,将生态农业发展的概念用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让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并且,综合评估农民的实际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农业的投入。
3.2加大资金投入和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
在政府方面,需在财政预算中列出发展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类似龙头企业等政府扶持的相关项目也要逐渐倾斜向生态农业。各级财政部门需要拨出专项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同时结合政府贴息等措施,引入社会资金,形成政府作为引导者,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力量、信贷投入为补充力量的资金投入新机制。在金融部门方面,需要和财政局等联合起来成立生态农业发展的专门协调机构,简化贷款程序并给予相应的优惠贷款利率。推行小额贷款时,银行可以和政府资源联合起来,创新抵押方式,解决企业+农户的联保问题。重点扶持生态农业企业龙头,制定灵活的借还贷机制,帮助农业龙头做大做强,进而推进当地生态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3做好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用科技为生态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生态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产品批量规模化生产,所以,一定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整合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等资源,成立相关的实验室或是科研基地,另外,还要重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在这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方面,更是要加大扶持力度,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为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畜牧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创新和科研的条件。同时,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积极创办一些农业技术企业,放宽对生态农业技术的认定标准,另外,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导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促进生态农业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
3.4重视生态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养精蓄锐
生态农业是高科技农业,要切实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文化素质,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可持续性。具体的讲,就是要深化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大农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对于高等涉农院校而言,要重点扶持农业特色院校建设,有计划地开设一些与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课程,为生态农业发展输送各类人才;对于中等教育而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聘专业过硬基础扎实的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开办农业培训学校,开设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讲座,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让农业技术教育落到实处,为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结语
发展生态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还伴随不少制约因素,应该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合理策略,从而更好的推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卉.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5(14):11-12.
1、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2、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促进有机产品认证和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生产管理系统。
3、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范围和广度不一样,生态农业的产品一定是有机农产品,而有机农业的产品不一定是生态农产品,相比较而言,生态农业的项目一定是复合的、综合的、系统的项目,比有机农业要求更严格,更复杂,生态农业要求节约资源、环保、循环利用。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