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的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认识;发展方向
0前言
认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包括了解电气工程的含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要求以及学科分支等内容,从而能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
1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
1.1电气工程概况
传统的电气工程是电气系统与电子有关学科的总称,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关键学科与核心学科,简而言之,电气工程包含了百分之八十的光子和电子有关的工程行为,涵盖面更加广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仅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还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科,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电气工程培养专业型人才。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要求
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因此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还需要学习电工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等内容,提升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问题的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比如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基本的计算机能力,熟练掌握电学与力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是必要的专业素质,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学科,因此,学生还需要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思考,大胆创新,具有研发能力。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科分支
1.3.1电气技术
电气技术是指多种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包括电工装备制造和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等技术,并以电气技术和电气设备为手段进行空间和环境的维持。此专业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电气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两个就业方向,一、进入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理论研究,推进电气技术及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二、进行电参量信息获取的研究工作,成为技术型人才。
1.3.2应用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技术中极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应用电子技术主要培养具有智能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检等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此专业是信息电子专业和电力专业相结合的专业,具备两大专业的优势,能够有效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应用电子技术的就业前景较好,在多个领域都可以进行就业,通讯领域,交通领域,电子领域等都需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发展空间较大。
1.3.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电气工程中的重点学科,此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高压电器设备的制造、设计、维护、运行等工作,培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国家的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三种,一、进入大型工厂工作,例如电业局,发电厂等大型工厂,发展前景好,工资待遇高,二、可以从事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由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培养能够进行高压电器设备制造人才的专业,从事制造业,专业对口,发展空间较大,三、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教授学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知识,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同时还可以在学校申请项目,进行研究工作,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就业方向较多,就业前景较好,调查表明,近三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就业率都较高,由此可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下面主要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如下:就大型电力行业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能够应用于发电厂、供电局、厂矿企业、电力公司等,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集中精力强化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开发,同时通过社会化的协作与市场化的外包分工,来充分推动相关技术的市场化步伐,从而有计划的进行开发与研究重要技术,从而有效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另外,在未来的发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精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能够充分的提高行业生产效率,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长远发展。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概念、专业要求、学科分支等进行分析,探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认识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等多方面知识,能够有效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且就业方向较广,发展前景较好。
参考文献:
[1]牛美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07):115-116.
[2]赵宏斌.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10):190-191.
[3]李靖,黄绍平,谢卫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02(04):118-119.
近年来,在冶金行业电力拖动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愈来愈受到高等院校的广泛重视。但大多高校电力拖动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教材与实验相结合或相同高校相近专业的培养模式,有的甚至是全盘照搬过去十几年前的培养模式。由于电力拖动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以及师资、实验设备、生源质量等条件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名高校为研究型大学,其自动化拖动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研究型拖动控制设计、智能化系统设计人才,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目标是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企业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从事自动化控制。因此,采用依托重点高校的培养模式,其结果可能是理论上不去,实践动手又下不来,应用能力不强,最后必然是就业困难。
第二,一般高校自动化专业培养的通常是通用型自动化设计、电气工程人才,其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宽,基础课多,专业课少。我校主要是根据冶金、石油企业和市场需求,确立的专业方向为“冶金自动化与石油自动化”,如果照搬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就难以建设专业特色。
第三,传统高校的培养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没有反映最新的技术发展内容和市场需求,不能满足现代冶金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要求,其典型例子就是自动化教材反映板带材可逆冷轧机压、四辊异步可逆轧机系统技术、钢板加速冷却系统和步进式加热炉集散控制系统等知识内容没有提到或介绍较少,导致学生基于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的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不强;概述性课程较多,其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通;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和学时均较少,导致学生实际能力不高。
因此,研究、改革、创建具有冶金工业技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
为确定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走访了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轧钢控制实验室、重庆钢铁集团公司轧钢厂、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重庆大学等有关教学单位、生产厂家和用人单位,对我国冶金工业技术现状与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规格,以及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一)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工作岗位分类
1.初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
初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岗位中约占70%,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
2.中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
中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设置人员和系统计算机控制中心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岗位中约占20%,其中控制系统装置设置人员占10%,计算机控制中心维护、维修人员占10%。
3.高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
高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是指具备并精通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操作、系统参数设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精通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冶金专业知识、系统电气设计,掌握冶金工业设备系统统调,能自行完成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选型、装置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以及冶金工业技术数字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产品开发的设计主管,其市场需求为5%。
(二)对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对于初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应以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技术(电机原理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基础、检测与转换技术等)为基础,学习掌握工控机技术以及可编程控制器PLC软件。
对于中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有两种情况: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人员应更加熟悉冶金生产工艺,精通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编程;冶金工业自动化装置系统维修人员要以机、电、光和液(气)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
对于高级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必须具有较扎实的冶金和自动化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冶金工业自动化系统维护、冶金自动化专用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冶金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三)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虽然我国各类院校加大了培养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力度,但始终不能满足现代钢铁行业的需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现代冶金企业需求
我国工业自动化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板带材可逆冷轧机压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步进式加热炉集散控制系统的教学还较薄弱;部分学校因实验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需的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培训效果较差。
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院校把实训重点放在交直流调速系统的简单操作上,而对轧钢系统、冶炼工艺(如冶炼基本原理、冶炼控制技术、冶炼参数设置等)、计算机控制设计、可编程控制器与数控编程、冶金自动化数控设备调试技术、系统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
2.冶金工业自动化专业(方向)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冶金工业自动化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冶金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模式的研究、改革、创新与实践
(一)指导思想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特别是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庆科技学院而言,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应紧紧围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这个主题来进行。因此,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技能和动手能力为主线,突出专业特色,全面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创建具有重庆科技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确立专业方向和核心专业要求
根据市场调研,确立冶金工业自动化专业方向和特色为“轧钢与冶炼控制”,即在培养通用型的电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技术人才的基础之上,培养能从事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冶炼控制技术、轧钢数字控制技术与系统维修维护方面的专业应用人才。
核心专业要求也就是学生应具有的核心专业能力是具有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冶金工业自动化软硬件的设计能力。
1.确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我院开设的工业自动化专业冶金自动化方向的课程包括:冶炼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冶金控制系统综合实训、自动化仪表及DCS、交流调速系统、冶金过程控制、过程控制系统及装置、直流调速控制系统、常用电气技术与PLC、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单片机系统综合训练、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训练。这些课程构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课程原来讲授通用的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现改为以轧钢传动控制为实验平台,重点讲授电力电子技术、伺服控制、PLC控制。直流调速控制系统课程是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巩固和提高。冶炼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冶金控制系统综合实训课程是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知识水平的巩固和提高。通过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训练课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冶金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单片机系统综合训练课程包括单片机原理和软件编程能力培养,并增加了1周的单片机软件设计过程。
2.确立核心专业能力课程体系
计算机辅助仿真设计(Matlab)、计算机电子电路设计(Protel)、计算机C++语言、DSP原理与应用、EDA原理与应用等课程构成了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机的仿真设计与计算机控制软硬件设计能力的核心专业能力课程体系。计算机辅助仿真设计(Matlab)软件在生产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必须掌握的一个工具。计算机电子电路设计(Protel)和EDA原理与应用也是在生产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软件,作为选修课,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设计和控制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都有重要作用。
(三)坚持以冶金行业为主、自动化与冶金相结合的专业内涵
在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中,自动化类课程约占40%,计算机类(软件、硬件、芯片)课程占30%,冶金自动控制系统与检测占30%。之所以这样设置,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几乎所有冶金企业的冶炼类岗位和自动控制系统类岗位是分开设置的,没有对应的冶炼技术与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融合岗位,因此,必须坚持以冶金自动化装置控制技术为主,学生才好就业。但是,大量的冶金自动化高技术设备又要求自动化,这类技术人员必须既懂冶炼,又懂控制,而不是以往传统的纯自动化类技术人员。因此,自动化必须结合冶炼技术是冶金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内涵。
其次,我校冶金类专业在西南地区是相当知名的,有强大的师资和学科支撑,因此,利用好这种优质资源来打造品牌专业是具备条件的。
1.冶金控制过程主干课程
冶炼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冶金控制系统综合实训、自动化仪表及DCS、冶金过程控制、过程控制系统及装置、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训练等课程构成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主干课程。
2.自动化控制主干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课程构成了培养学生加工制造能力的主干课程。
3.计算机主干课程
PLC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及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单片机及控制系统设计、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单片机系统综合训练、DSP原理及应用、EDA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仿真、C++语言等课程构成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控制等方面应用能力的主干课程。
(四)加强专业学习,强化专业能力和专业特色
长期以来,各重点高校的培养目标都是宽口径、复合型人才,采用的是粗放式的培养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使毕业生的就业面更宽,能从事的职业更广。因此,在其培养计划中,学习的课程门数、学科和专业基础课、概述性课程均较多,专业课较少,因而也淡化了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削弱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特色,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就业。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减少通识课、学科基础课的学时,增大专业课的学时比例将原有的电机原理与拖动、电工原理、模电技术、数电技术课程压缩,课时由110学时减为80学时。删去工厂供电、常用电气技术等基础课。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由88学时减为64学时,增加30学时的DSP原理及应用和EDA原理及应用,强化计算机仿真的核心专业能力。改革后,通识课所占学时比例由36.75%降为31.5%,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由28%降为20.5%,而专业课则由10.25%提高到22.75%。
(五)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上机等非集中性实践教学和电气综合实习、两性实验、参观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性实践教学。集中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由28周增加到改革后的42周,增加了34%。主要增加了1周的冶金控制系统综合实训、2周的单片机系统综合训练、1周的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训练、2周的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以及其他课程设计周数。为充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校投入大量的实验设备,建成了拥有先进技术的电工技术实验中心、自动化实验创新基地。实验和上机等非集中性实践教学学时由原计划的202学时增加到改革后的290学时,增加幅度约为43%。
(六)加强课程衔接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将变频器技术与应用由原来的第6学期讲授改在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同步的第5学期讲授,所有课程设计均在学习了相应课程后立即进行。直流调速系统由原来的第6学期讲授改为第5学期讲授,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提前上更科学合理。
(七)改革教学方法
将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变频器技术及应用等)的部分学时由教室改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实行现场教学。将操作性较强的软件课程,如EDA、计算机电子设计(Protel)等,由课堂讲授改在机房进行,教师边讲授,学生边操作,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八)加强实训教材、大纲、指导书的编写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现状;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专业培养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并且能够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利用。我国是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社会对于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的人才极其欠缺,因此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是与时展相契合的。但是目前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专业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展望是本文的主旨。
1.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现状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以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为依托,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培养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因为我国正在发展为大型工业化国家,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长期处于较大的程度。虽然外界对于机械类工作的看法仍然存在偏差,认为机械类工作与工厂工人无异,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具有非常广的适应性,可以在多个领域就业。现代机械工程中经常出现涉及多方面技术领域的复杂问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业产品越来越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正是以培养跨越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其特色,在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先进设计制造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现代化的机械工业生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的适用。现代机械工业,由于计算机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这一变化,全国各个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也相应的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该专业的现状主要是面对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等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既有基础机械设计制造知识,又能够掌握多项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变化所需的数控型人才。机械设计制造行业迫切需要大量数控型人才,并且需要建立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剪裁的专业计算机系统。
2.人才培养的现状
2.1专业招生方面的困难
人们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有不少人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人文机械设计制造和工厂工人的工作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全国各大学校中的机械专业都被轻视的现象,不少人认为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就业的时候找到的工作不体面,因此不愿意报考这个专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他们不知道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所具有的广泛的适应性,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比如说工业设计,过程装备控制与控制工程等,因此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在实际就业中可以广泛的寻找机会。因为该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架构、技能储备都较为广泛,容易获得就业的机会。但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一个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这也是当前该专业改进的难点,因为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和跨学科技能的人才,又要使其富有创造力,这是在是一个重大课题。
2.2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社会上对于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是那种整天与机器打交道,而是要掌握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实际上,高端机械专业人才必须掌握操作系统、语言编程技能,了解内核剪裁,精通驱动程序开发。具体来说,市场上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多任务软件系统的能力,能独立完成项目系统的设计,精通计算机语言开发应用。另外在此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3.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前景展望
3.1数控方向
随着数控化产品的盛行,数控化产品给我过带来巨大经济收益,数控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加广泛,并且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工业向信息化的发展。数控化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体现为机电一体化,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数控化方向强调的实践操作,因此机械专业的学生应该抓紧机会进行实习,最好能到基层车间去。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设计的方法和软件的应用开发。近年来数控化非常热门,就业前景较为光明,特别是像一些工业大省,都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比较理想的工作地点。
3.2模具加工方向
模具加工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工种,其中具有高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设计师更是价值千金。国内大中型零件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模具加工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模具加工生产组织,模具数控编程加工,模具三维设计等,设计模具应该掌能够熟练使用三维加工软件。
3.3机械设计师方向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机械行业逐渐呈现复苏的迹象,并且带动着市场对机械人员的需求量,并且这一趋势将会逐步提高机械人员的待遇。机械人员中的核心是机械设计师,这是机械岗位中的核心岗位,决定着机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该加大对机械设计师的方向投入,加强引进这方面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3.4整体展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例如U盘、可视电话、电视机顶盒等等,这些产品都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成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必将在更多、更广的领域中得到应用,也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为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社会整体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在许多自动化、数控化机械领域内的人才严重缺失,往往是上亿元的行业由区区万人在支撑,人才缺乏的现象极为严重。机械专业毕业生中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机械硬件调适人员、机械产品软件设计工程师、自动化设计与制作人员等岗位,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岗位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基础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高级技术应用能力。一般情况,刚毕业的学生需要经过三到五年的经验积累阶段,才能晋升为自动化开发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等较高的职位,这样的缓冲期有利于毕业生逐渐适应工作,并且经过累积经验后进入职业竞争阶段。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在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取代人工操作的基础上诞生的,了解这个宏观的发展趋势,并且学习数控、自动化、三维建模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竞争中非常有帮助,而且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升级,机械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在应聘的时候具有优势,而且在机械行业的设计、售后及外贸中的租用非常大。
4.结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越加凸显,本文首先介绍了该专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接着对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更清楚的了解了该专业对我国未来的人才储备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雷,凌雪.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01).
[2]程世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湖南农机,2012(03).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 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高端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发展前景大,就业形势好。从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分析其现状,找到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非常有必要。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内涵特征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运用,兼顾研究利用电能处理信息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范围广,包括与电气工程有关及与计算机应用有关的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也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突出的方法论特点和系统、集成的特点。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类的专业,目的是培养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分析
1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现状分析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是当今社会经济市场上的高需求人才,电气自动化专业也是我国鼓励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专业之一。目前,我国高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状况较好,已成为新型技术专业。随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报读此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加强师资力量,促进专业的发展壮大。但是现实情况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缺少专业教学人才,不利于其快速高效的发展。另外,高职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很多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没有开设,这也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招生政策的不断调整,每年流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基数很大导致就业压力很大。但是高端技术人才数量所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例却不大,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尤为缺少。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供不应求,使得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因此,大力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人员的数量,是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只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才会不断向前。作为高精尖行业领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体现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发展前景广阔,就业形势良好。
3.1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3.1.1发展方向的定位
工业强国,走新工业发展的道路需要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行“全才”教育,自动化专业发展要按学科办专业,应该是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1.2培养目标的定位
现代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存的现状,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存在的现实也需要我们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要符合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大力培养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专业人才,使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1.3改革思路的定位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符合自动化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和研究层次的特点又要与当前的社会需求相结合。
2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2.1电气自动化是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大、福利待遇高是信息产业的优势所在。所以,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2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广泛,几乎能渗透到所有的工业部门,除此之外,他与我国现代化的农业、国防都密切相连。因而导致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缺乏、供不应求的现状。
2.3电气自动化专业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
结束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专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专业。重视和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人才,从而研发出更多的高端科技产品,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不断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毋庸置疑,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道路宽广、前景辉煌,同时我们坚信,电气自动化专业必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清时.21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未来几年热门专业[N].生活时报.2002-07-04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左望霞(1978-),女,湖北广水人,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苏泽光(1966-),男,湖南衡东人,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3XJG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03-02
本科毕业设计是综合检验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情况,加深对本专业发展趋势了解和方向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用时最多、学分比重最大,涉及学科知识最广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有效地做好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电气工程)因其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形势、生源来源等的变化,决定了该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也面临着新形势、新变化。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面临的新变化
1.学生就业方向日益多样化导致毕业设计方向需求多样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就业口径相对较广的专业,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了部分考研的同学外,剩余选择就业的同学其就业流向也从传统的以进入电力系统部门工作为主逐渐发展为设备制造业、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等多途径就业。鉴于毕业设计能为所从事的方向做具体的指引工作,不同就业的需要就使得毕业设计方向更加多样化。
2.各种竞赛活动和课程设计等的引导使得学生的研究兴趣多样化
在笔者供职的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历年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人数不在少数。除此以外,“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开展和本专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的各种引导以及各种大学生兴趣协会的熏陶,都使得学生的研究兴趣不再只局限于本专业强电方向的几种传统工程设计类型。
3.考研人群的增加和本科生生源来源的多途径使得毕业设计类型选择出现差别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考研本科生的增多,为了更好地使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衔接起来,一些学生更愿意选择研究型毕业设计。与此同时,另一些同学因其家庭(比如有些属于电力系统内职工的子女)和个人的原因更愿意选择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这部分同学更愿意选择应用型毕业设计。
4.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差异性使得研究能力出现差别
录取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和地区的本科生,其地域等差异性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也有较大区别。在笔者供职的学校,其中几届电力专业的本科生来源还包括部分专升本学生,这样迥异的知识背景加上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本科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造成了更多差异性,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能力也出现更多差别。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无处不体现了“多样”和“差别”的特性。面对这些新问题,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也有必要随之做相应改革。
二、面向具体对象的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合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几种传统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变电站或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继电保护设计、电网规划设计等。这些传统设计不仅种类较少,且设计模式大同小异,往往在网上有大量相似的范本。若大比例出此类题型,既难控制学生的抄袭行为,也未能适应学生兴趣及就业新形势所带来的新变化。因此,毕业设计选题种类更应多元化发展,除体现专业的“强电”特色外,还要兼顾所学的“弱电”(控制、通讯、电子)等方面知识,[1]给学生更多选择。
毕业设计选题的差异性则主要表现在具体对象化的选题。针对学生自身水平及兴趣要求制订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指引学生进行适合自身情况的选择。即:既不让学生见到题目后因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又不要让基础好的同学一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就产生轻视的态度甚至觉得和课程设计没什么区别。不仅如此,不管对于研究型还是应用型的设计,也均需根据本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把控好各自比例来进行选择。[2]
2.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改革
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不仅要表现在各种文献的查找方法介绍,Office、MATLAB、VC++、AutoCAD、EMTP等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教学以及论文写作方法、规范的讲授上,[3]更要表现在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在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贯穿上。例如,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近年来有不少学生相继进入风电厂、核电厂等新能源电厂工作,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中也要有意识逐步加入这部分内容。表2对这些内容均做了部分列举。
3.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
(1)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改革。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尤其重要,特别是在一些有专升本学生的院校。因本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水平上各有侧重,因此差别较大。其中统招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水平整体较高,而专升本同学因其之前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原因致使其理论知识相对较弱,但与电力系统相关的实践知识却较丰富。因此,在本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认清这些差别,分别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对于专升本的同学应注重过程教育,让其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规范、设计原则、标准等,而对于理论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则主要注重方法指导和难度稍高的资料提供等。[4]
(2)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利用。动用包括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校外设计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平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也是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效果的改革要素之一。比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生在签约之后进入该企业进行工作前的实习,为了使得毕业设计更贴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充分利用企业人力技术及设备平台来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相当可取的一种方式。
对应于多元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和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也应反映出多重性。除了论文评阅、正常答辩、学校公开答辩抽查、学校和学院论文抽查以及论文重复率抽检等多个质量监控和评价环节外,[5]指导老师更应注重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表现,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还应定时联系并做好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双重监督和评价。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对电力工业日益深远的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强弱结合的特点也日益突出。为适应这一变化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去向、个人兴趣以及研究能力,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方法改革思路。通过课题组专业教师的多年实践,证明该思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热情,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减少畏难情绪并有较大收获,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也可推广到与电气信息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去经受更多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黄文力,何琳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8).
[2]王作为,邹晓健.分类培养目标下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
[3]张勇军,张豪.数字仿真工具在《电力系统分析》教学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8).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机制专业,从而结束了我校没有机械学科的历史。然而,由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在专业建设方面必将面临着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立、实验室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培养等诸多问题。社会需求决定了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建立。当然,每个学校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科优势的不同,所确定的研究方向也不同。对我校来说,首先,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教育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以力学、机械为主”专业的教改及发展方向;其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同时还应该体现我校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得学生既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又要有独特领域的适应性;另外,由于我校之前没有机械专业,不存在专业调头的问题,全新的专业建设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却给实验室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如何依据我校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从而减少这一压力,也是我们确定课程体系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桂林位于广西北部,处于珠三角边远地区,专业方向设置既要考虑到桂林及广西本地的发展需求,又要面向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综上所述,我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确定为: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为核心,兼顾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科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支撑,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多学科的结合,从而打造一个特色突出、技术前沿、知识领先的工科专业。同时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我校的现有资源,重点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以提高我校新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建立
1.研究方向的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方向包含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宽泛的方向。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广西本地,他们毕业后很多人也将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服务于本地的经济建设。从本地的产业发展来说,桂林的机床产业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广西的几所高校的机制专业中,有关机床设计方面的方向并没有涉猎到;同时,广西的汽车制造已经被列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与之相关的模具产业,包括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也将越来越成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由此,我校机制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为模具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两个方向,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尽管分了两个方向,然而专业基础课程却是两个方向课程的交叉与融合。专业课的设置可以两个方向平行展开,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状况进行选择;也可以确定一个作为主要方向,其他作为选修课安排。根据课程的性质,兼顾专业的“宽口径、厚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分为人文、社会、自然基础课群,包括思想理论课、数理课、体育课等;学科基础课群,包括工程图学、力学,测量与控制系列课——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测量与仪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等;专业课群包括模具设计方向——聚合物反应工程、塑性成型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向——人工智能、智能控制、运动控制系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7.1-4
1 当前高职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必备手段,但是由于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通常零散的分布于不同的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当中,这就导致高职办公自动化的实践教学过于零散,难以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素质进行系统化的培养。同时,在办公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计划安排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没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导致学生实习前期感觉难度太大,后期失去了实习兴趣。如图1所示,高职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实践教学应当涵盖以下方面:
图1 高职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1.2 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
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由于很多环节需要学生真正进入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对企业管理中的各项具体的办公自动化管理工作进行观摩和实践,才能实现良好的实习效果。但是由于有的高职院校同学生的实习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所以没有为办公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影响了办公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例如,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一方面会受到薪资水平的影响,有的企业即使给了学生相对合理的薪酬,但是却又难以避免学生实践工作单一化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实习内容过于单一,如图2所示的某公司报销流程的自动化管理中,学生只能实习到小额费用的报销申请,无法对学生的办公自动化技能进行全面的锻炼和检验,在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图2 某公司报销流程管理模块
1.3 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当前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中,有很多实习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自主安排的,实习内容以及实习计划的贯彻和落实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即可。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实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高职院校没有给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图3所示,在某公司的消息管理模块,学生一般只会实习邮件发送、进行实时通讯的内容,但是对于查看、删除实时通讯记录,查看、删除邮件的内容,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加上可能涉及公司机密,所以很多学生在实践环节表现的手足无措。
图3 某公司消息管理模块
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策略
2.1 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系统、复杂的工作,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为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在不断完善校内实训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同校外周边企业的沟通与协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逐渐建设一批能够适应办公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
2.2 健全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的现状,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在实践岗位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此,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要以学生实践能力和信息化素质的培养为评价重点,同时兼顾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考核,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同步培养,更好的适应当前就业环境下的各种挑战。
2.3 加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高职办公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个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指导水平,对此,高职院校要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聘请企业有办公自动化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己也要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办公自动化业务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进而在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和管理,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实训计划,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3 结束语
总之,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办公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对实践教学的教学管理和引导工作给予更高的重视,在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等,为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贵江.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办公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方艳.以行动为导向的办公自动化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J].广西轻工业,2011(06).
[3]张玲红.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6).
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
机械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产品开发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管理、技术推广与营销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 自动化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63-02
一、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精通专门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是以提高应用能力为宗旨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较快的适应能力,较高的创新意识,较好的综合素质。它是建立在高层次的技能性、实用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1]
为此,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培养创新能力。实施时,必须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展自动化行业背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采用“本科学历+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
二、实践能力培养
(一)实践课程建设
课程计划主要由理论课程、基础实践课程及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组成。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实践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公共基础实践课程和技能训练类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类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以综合实践项目课程为主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及培养学生创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工程应用的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为目标。[3]
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环节、集中实践和综合素质培养三部分组成,开设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相结合,从认识、操作到创新活动逐层深入的实践教学特色。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循序渐进地产生质的飞跃。
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应扎根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南京市产业结构的特点,设置了过程控制、电机与系统、仪器仪表及机器人等四个模块,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及就业方向选择相应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些模块组织课程群,增加每个模块的实践环节,使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更贴近地区发展需要。
(二)开展科技创新
学科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把不同的比赛组建成“学科竞赛群”,把学科竞赛作为系统工程对学生施加影响,而不是单独的、分立的比赛,把竞赛项目和培养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竞赛、全国大学生单片机系统设计竞赛、三菱电机自动化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竞赛、ATMEL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技能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各种学科竞赛都由学院学科竞赛社团组织,根据自身兴趣自愿报名,组织挑选的原则,学院给竞赛社团分配创新实验室、指导教师等,竞赛社团中含有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形成梯队。院系组织教师结合历年竞赛题目进行专题讲座,集中指导,就单片机、PLC、DSP开发与应用,传感器原理和应用,开发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进行专题讲解,制订了规范的培训大纲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并编写了相关培训辅导材料[4],既培养了学生,又锻炼了教师队伍。
在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完成了比赛,师生之间也交流碰撞出新的设计方案、新的作品,为师生申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有效衔接了理论与实践,把控制理论、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三位一体,将自动控制理论知识变成现实作品。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应用,而且是各种专业知识的碰撞和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反过来也让学生提高了理论水平。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科技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薪资水平。
(三)项目驱动
专业教师都有相应的研究方向,如:PLC工业控制、电机控制、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控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等,并建立相应的研究室和开放性实验室,既具独立性,相互之间又交叉合作。每个研究方向有各年级层次的学生团队,形成可持续的、系统性的人员结构,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生参与的课题分为院级、校级、横向课题及纵向课题。1.学校或学院为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下拨经费。学生自拟课题,评选后确定为校级课题、院级课题,这些一般都是难度不大,锻炼为主,促进参与的课题。如实验室能耗智能控制系统、节能扶梯控制系统、小型直流电机的测控系统等。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课题并要求或进行专利申报,同时完成结题报告、答辩等环节。2.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纵向课题及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更具有针对性,难度也比较高。锻炼学生写计划书、设计方案、设计电路、设计软件、整体调试等。如电力系统的三相不平衡研究与平衡的实现,用到大量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DSP等技术,学生参与后,对电力自动化控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再如,进行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学生对硬件设计中的抗干扰、软件设计中的双闭环控制及PID参数设置在调试的过程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项目驱动中师生角色定位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及进展。由于科研项目难度、深度原因,即使教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学生不可能独立完成。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科研思维还不成熟,但这些并不妨碍学生的参与和创新,关键是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教师不仅仅要对主方案的设计把关,在每一个分解项目中也必须严格把关,带领学生积极探索,进行多种方案可能性的分组实验,及时总结经验,把握项目进度。
(四)校企合作
自动化专业是宽口径的专业,必须与行业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加强自动化专业与企业的双向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渗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共建场所、共建课程、共同培养、共同发展”的模式。
1.自动化专业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与企业建立了长期实训基地。把研究成果产品化,而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这离不开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全方位熟悉研发和生产的全过程。
2.自动化专业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并参与培养过程。我们在与江苏万维艾斯网络智能公司合作过程中,针对人体康复机器人开设了相关课程,还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授课,传授工程项目经验。
校企合作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人才资源,使得学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校、企资源互补,企业为学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学校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劳动者。从这个角度看,校企合作对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动化专业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新建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课程建设、开展科技创新、项目驱动、校企合作等几方面的措施,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对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毕业生在就业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
[ 注 释 ]
[1] 陈小虎,屈华昌,邵波.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育,2005(2):58-60.
[2] 王家军,俞亚萍.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1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