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第1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观察组,男263例,女237例;年龄14岁~60岁(37.6岁±6.8岁);肝胆部位手术69例,骨科手术67例,胃肠手术58例,泌尿科手术56例,神经外科51例手术,五官科手术48例,妇产科手术43例,甲乳手术41例,心胸手术39例,眼科手术28例。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对照组,男259例,女241例;年龄15岁~59岁(38.1岁±6.3岁);肝胆部位手术68例,骨科手术69例,胃肠手术57例,泌尿科手术55例,神经外科52例手术,五官科手术49例,妇产科手术42例,甲乳手术40例,心胸手术38例,眼科手术30例。入选标准:①病人精神和智力均正常,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能够正常交流,并且能够自行填写调查问卷者。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1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制订

为了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成立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由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麻醉师、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院感科成员、病人组成,小组对标准化护理的编制步骤以及文献的检索、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细则。工作小组针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根因分析,查阅专著、期刊、电子数据库、网络、会议论文集等所有可能获得的文献资料,以检索到最全面、最好的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工作小组依据客观评价的结果提出编制意见,应用科研证据制定了标准化护理。随后,工作小组在全院范围内召开意见征求会,邀请有关专家及病人参与,针对标准化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或者为被工作小组所忽略的证据,最后由工作小组集体讨论,形成标准化护理的终稿。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修订、更新、完善标准化护理。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制成便于携带的小册子,人手一册,便于学习和查阅。

1.2.1.2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实施

由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对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依照手术特点设立专科护理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3名。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讲座安排、理论与技能考核、评价及反馈。培训老师为手术医生和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组长负责对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中需要及时纠正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分析。护士长每月对标准化护理的实施情况归纳、总结、反馈,并在护士例会上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问题原因分析,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①术前访视。术前手术室护士访视病房,查看病历,掌握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史及合并症,了解辅助检查结果;看望病人,自我介绍,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了解其心理状态;向病人介绍本院的医疗水平、手术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手术等。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析,以缓解或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及顾虑,介绍本院同类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正确备皮,备皮时间以尽可能接近切开皮肤时间为标准,剃除体毛的面积根据手术的切口部位确定,使用电动剃刀,每次使用后均需清洗、消毒,刀片均为一次性的。手术切开皮肤前1h给予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备全手术用的物品,术前全面检查手术器械、仪器及抢救设施的性能及工作状态,并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整齐。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过程,熟悉解剖位置,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②术中护理。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控制在55%~60%,根据病人的感受适当调控室温,同时注意病人保暖,输血输液适当加温,术中所用灌洗液应加热至37℃,严密监测体温,以保持病人体温≥36℃。巡回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陪伴在病人身边,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核对其姓名、住院号、床号、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等具体情况,向病人交代手术时必要的配合,安慰病人并耐心地解疑答惑,以缓解病人的焦虑与紧张。术中病人摆放规范而舒适,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过多暴露病人,尽量遮挡病人隐私部位。护士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术中用物准备齐全,在配合医生操作过程中动作娴熟精细,做到稳、准、轻,能够自觉、主动、迅速地传递器械,术中避免器械碰撞,密切配合手术治疗,使得整个手术过程忙而不乱、井然有序,降低了病人感官刺激,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如手术过程中遇病情突变或病情加重,护士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沉着冷静地处理,协助手术及麻醉者,及时准确执行各种临时医嘱,熟练使用急救器材,并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畅通。对于手术时间长的病人,由于肢体保持固定位置,容易形成血凝块,导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术中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静脉血栓形成,30s充气加压1次,充气压力最高4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交替充气加压,以促进血液循环。术毕仔细清点器械,对麻醉清醒的病人,告知手术成功,将病人送返病房,并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交待术后的注意事项。

③术后随访。全身麻醉术后待病人意识清醒,拔下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离开手术室。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观察室的护理。术后进行病房随访,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如病人的心理变化、饮食、大小便、康复锻炼、伤口疼痛及伤口感染等情况,观察固定处有无循环障碍或神经压迫,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病人了解如何更快的恢复,安抚病人情绪,促进康复。术后随访发现病人伤口疼痛难忍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镇痛泵,配合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征求病人对围术期的感受及意见,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让其感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细心及关心。

1.2.2观察指标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价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并比较,满分100分。观察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制定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手术室标准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我院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并制成小册子,人手一册,随后进行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专科手术的解剖示意图、手术步骤和手术注意事项;熟练使用手术所需仪器南;手术用物的准备;的准备;另外还包括主刀医生姓名、手术习惯等;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这样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服务、每一项操作、每一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病人手术安全,又避免了耗材的浪费,达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魏革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使手术室综合质量达标率从80%提升到97%。

2.2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我院实施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规范了术前皮肤准备,尽量接近手术时备皮,备皮范围准确,使用电动剃刀,注意消毒,保证皮肤的完整性,减少皮肤损伤及感染机会;规范了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术前1h应用抗生素,起到了最佳的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术中注意保暖,加强体温管理,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这与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到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4%降到1.0%。术前访视及精心准备,使病人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术中适宜的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3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访视,全面了解病人,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使病人得到亲人般的关怀照顾,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她们的信任,使之满意度增加,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术中服务周到细心,适时的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消除不舒适感,为手术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术中严密的监测,及时发现病人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和手术成功;术后及时随访,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可缓解甚至消除病人负性情绪,利于术后恢复,护理工作得到病人的认可,满意度随之提高。

2.4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提高了医生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标准化护理实施后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经过标准化护理培训后,术前精心的准备,熟悉手术过程及解剖部位,熟练地掌握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这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熟悉医生的手术习惯,想医生之所想,与医生的配合默契,使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成功率,使医生的满意度提高。

3总结

第2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

六西格玛管理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工作流程的新方法,在追求卓越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以便提高自身业绩,而对服务和工作流程的质量、效率等方面,采取的一种新的综合持续的系统改进方法[1]。门诊手术室是医院直接面向社会、面向患者的窗口,其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及社会的和谐。由于门诊手术种类多、患者流动量大、流动快、患者在医院时间短,对医务人员常缺乏信任感,从医性差,健康宣教、预期风险评估多有不足等特点。如不进行合理管理,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手术效率低,手术时间长,交叉感染发生率高,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满意度低的情况发生[2]。我院门诊手术室2014年7月将六西格玛管理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

1方法

1.1分组

2014年6月选择我院常规管理的门诊手术患者有效满意度问卷500例、参与门诊手术的医生、护士的有效满意度问卷各30例,科室质检组评价的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的结果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成立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管理,2015年1月再次按同样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及质量考评,进行实施前后比较。

1.2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1.2.1定义阶段

即确立目标:改善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内容包含对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物品准备,仪器设备保管使用、急救物品准备、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影响手术患者、手术医生、护士满意度的因素,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手术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流程、行为规范等。应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DMAIC)五步法,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成立护士长为组长的六西格玛护理管理团队,明确项目的关键点是护理质量和医师、患者、护士满意率。

1.2.2测量阶段

(1)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检索、院内外科专家咨询,经过讨论修改设计的患者、医师、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每月底派专人进行医师、护士满意度调查,专人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满意度调查。(2)结合省卫计委、医院对门诊手术室管理要求及管理规范,以人为中心,从物、手术环境、操作规程入手,经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专家讨论设计制定的门诊手术室各项质量评价标准表,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六西格玛管理小组,每月底进行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

1.2.3分析

护士长为组长定期召开质量研讨会,发挥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根据结合测量阶段中质量评价结果及医师、患者、护士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影响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因素,分析原因,根据本院、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共同拟定改进计划,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提出应对意见。存在的问题:护士对患者术中护理不到位、术后健康宣教流于形式;患者门诊就医流程多,等候时间长;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够;护士工作成效与绩效上体现不明显,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质量等。

1.2.4改进阶段

(1)重视患者的需求和心理期望。实行巡回护士负责制,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语言沟通、心理评估、服务需求,注重患者感受,因患者的心理活动贯穿与整个手术过程中,也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前认真评估,尽量降低手术风险。门诊手术室多为局麻手术,无专业麻醉医师监护,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等监测均由巡回护士担任,而患者大多在清醒状态下手术,许多患者除具有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外,还会出现依赖心理增强的现象,表现为行为的退化、情绪的幼稚,出现“童心复萌”的行为,会像孩子寻求安慰一样,要求护理人员握住他们的手[4]。因此,巡回护士始终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站在患者身边,加强观察,保护其隐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语言、细微反应,多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当患者感觉疼痛不适时安抚患者、并告知手术医生,告知患者手术进程,以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平静地接受手术,让患者始终有一种安全感。手术完后认真包扎、协助穿衣,安全护送到休息室,向患者及家属仔细交待注意事项,换药、折线时间及功能锻炼,交待饮食、休息等相关健康指导,互留电话号码,供患者随时咨询,供医务人员电话随访,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过程,体现一个持续关心服务的过程,增加患者安全感,提高患者从医行为,既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同时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营造和谐服务氛围,保证手术安全。(2)注重信息化管理。医院实行信息系统管理,患者实行电话、网上预约挂号,实行药、手术、病理检查等统一刷卡缴费等,减少患者反复排队等候时间。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是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5]。在患者较多或患者手术时间与医生时间发生冲突时,一切与患者为中心,必要时先手术,后缴费,不仅为患者节省时间,方便就医,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患满意度。(3)规范服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人人必须遵守,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岗,每个人,每个时段,如手术仪器的管理,抢救药品物品的保证,手术物品消毒灭菌、手术标本的接送、术后回访等分专人、专班负责,并将标准量化、细化、透明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由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实行督导。(4)实行岗位管理层级培训。加强护士业务知识技能、沟通交流、人文素养等培训,定期参加医院、护理部、片区及科室每月组织的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尤其对年轻护士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护士长每月组织考核,促进护士综合素养提高,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内涵。研究显示,组织成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工作成效得以实现的基础因素,增强主动服务性,提高质量及效率,提升满意度[6]。(5)实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为规章制度,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工作质量,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科研教学,劳动纪律,医生、患者满意度,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个人工作量等,评价结果与护士当月绩效、年度评优、晋升等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1.2.5控制

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督导,认真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每月底对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监测,患者实行门诊或电话回访,门口设立意见箱等监测;每月底按护理质量各标准评价表进行监测,而对效果不明显的环节,则需重新调整干预措施,寻找突破点,并不断持续有效改进。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明显上升;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得到提高,行为规范、业务水平有很大改进,提高了手术效率,保证了手术安全。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在护理质量评价对比中,合格率、完好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满意度对比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评价结果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手术科室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医生的满意度由76.7%上升到96.7%、患者满意度80%上升到95%,护士的满意度由73.3%上升到96.7%,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应用六西格码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六西格码管理是收集顾客数据,制定顾客反馈战略,是以数据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提高组织核心过程的运行质量。其将质量管理的动因从传统的改进内部流程转变为顾客价值为中心,并且始于顾客,终于顾客。应用六西格码管理,寻找患者、手术医师、护士在手术中对手术器械使用要求、手术物品准备、仪器设备功能状态、急救物品使用完好状态、手术室环境、清洁卫生状况、消毒隔离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手术室环境、健康宣教的内涵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与现有差距为关键点,作为质量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优化,合理满足。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器械准备、无菌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等合格率以及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完好率均明显上升(P<0.05),这与“以患者为中心”,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7]。同时也是门诊手术医师、护士对服务需求的满足,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Fontaine等[8]认为人性化管理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意识有利于优质服务质量的达成。

3.2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医师、患者、护士的满意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和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相应的门诊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因而寻找现有指标体系与服务对象满意率之间的差距,应用六西格玛标准将这一差距量化,找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不断给予改进,如:加强心理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健康宣教实行巡回护士负责制;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等,真正服务于患者。在满足患者心理期望及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尊重手术医生、护士的心理需求。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后比较,医师、患者、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六西格玛认为,工作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要[9],这种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关注客户需求为特征,将其融入医院管理,有很大的价值[10]。

总之,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提高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促进医师、护士、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医师、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门诊手术室的环境、服务氛围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升,这种面向顾客需求测量过程缺陷的企业理念思想,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办院理念不谋而合[11]。

作者:曾敏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李芳桂,庞斌,丘玮,等.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上的运用[J].北方药学,2015,2(3):167.

[2]陈梅.人本管理思想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5,13(1):35.

[3]李海燕.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护理园地,2012,6(6):220.

[4]张宝丽.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4-322.

[5]苏韶生,尚文刚,程敏婷.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研究[J].医学信息杂志,2011,32(10):90.

[6]丁福.新加坡护理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0,25(9):83-85.

[7]王栩,陈艳清,肖灼珍.六西格玛法改善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60.

[8]FontaineDK,BriggsLP,SmithBP.Desininghumanisticcriticalcsreenvironments[J].CritCareNuesQ,2001,24(3):21-34.

[9]钟元河,周艳霞.六西格码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13(5):110-112.

第3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根治性前列腺根治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

人性化护理是指处处以患者为中心,有效融合职业道德和爱心,爱护和关心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医护效率,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现笔者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30例,对其给予人性化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的是55岁,最大的是79岁,平均年龄是(67.6±2.1)岁;病程最短的是2.5年,最长的是19年,平均病程是(7.2±2.3)年,本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根治切除手术,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

1.2.1手术前

绝大多数患者表现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工作,和患者保持良好护患关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术操作以及热情的态度,争取患者的信任,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爱护,使得患者保持乐观心情,提高医护依从性,防止患者因不良心理而影响手术。由于多数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年龄比较大,性格固执、孤独,思想不容易外露,建议用商量的语气,排除患者的陌生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用通熟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手术、时间,争强患者对手术认知度,针对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但需要注意的是,术前访视时间不要过长,防止患者疲劳、紧张。

1.2.2准备手术时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家属一同帮患者从病床移动到推车上,同时安慰患者,护理人员会时刻手术其身边,合理使用握手、拍背等非语言交流,使得患者感觉到被尊重、重视、安全;手术时,器械护理要保持精力充沛,集中精神,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时候,要快、稳、轻、准。

1.2.3手术后

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隔30分钟监测一次脉搏、血压,若患者患者血压降低,需立即通知医生,并结合患者切口引流情况,警惕有无局部活动性出血,严格按照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保持切口引流的通畅性,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以及数量,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动作要轻柔,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协助患者摆放舒适;手术后第一天,到患者病房看望患者,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询问患者切口疼痛、肠蠕动等情况,体现出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得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呵护、爱心;在巡视病房的时候,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疼痛性质、部位,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比如看电视、听音乐等,以缓解疼痛,在必要的时候,按照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1.3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分:根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估护理质量;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选项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中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94.1±2.4)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1.4±2.1)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29例,所占的比例是9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19例,所占的比例是6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的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给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使得患者精神、心理、生理都达到了一种舒适、满足的状态,排除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让患者能真正感觉到人性化关怀,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如亲人般的关怀、照顾,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使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通讯作者:张晓兰)

第4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手术室的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需要不断创新,采用先进的护理方法,才能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肯定。手术患者不断增加,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以满足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患者在手术前后,其生理和心理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手术效果的提高。个性化护理干预强调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手术室收治的1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治疗组患者中,男52例,女47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7.3±5.2)岁;其中外科手术41例,妇产科手术5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0例,女49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5.7±4.6)岁。其中外科手术45例,妇产科手术5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和成功率,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手术的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进行手术健康宣教,提高患者配合手术的信心,指导患者手术过程中正确的麻醉和配合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正确摆放患者,合理调整床垫高度,以保证患者最舒服的状态。护理人员通过交流和安抚等方式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配合麻醉,告诫患者不可随意乱动,询问患者麻醉的感觉,倾听患者的诉说,传授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术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清理手术血迹留痕迹,关注患者的情况变化,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采用轻缓的动作将患者送回病房,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况。护理质量依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患者满意情况采用护理部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进行调查,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例数表示,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组间差距采用t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35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9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8例,满意13例,不满意8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3.67%;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65.13±5.16)分、SDS评分(63.54±4.29)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66.03±4.62)分、SDS评分(62.39±4.4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SAS评分(45.28±2.96)分、SDS评分(44.73±4.16)分;对照组患者明显SAS评分(58.36±3.74)分、SDS评分(53.48±3.91)分。治疗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5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模型,护理学;病人满意

随着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医疗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医患关系的变化,使临床的护理工作悄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护理工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护理,而是逐步扩展到对患者的生活指导、心理护理与康复保健等诸多领域和层次的内容。手术室作为临床护理科室中比较特殊的个体,面对的是即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此时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状态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更好的护理。而优质护理就是一个充满系统和个性的护理模式,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现将本研究内容做以下报告。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所选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和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男64例,女66例;年龄13~81岁。手术类型:普通外科手术50例,骨科手术24例,心胸外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6例,口腔手术6例,耳鼻喉科20例,眼科手术14例。对照组患者:男70例,女60例;年龄11~79岁。手术类型:普通外科手术47例,骨科手术18例,心胸外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3例,口腔手术20例,耳鼻喉科22例,眼科手术8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模式,护理的内容主要有:手术期间手术室的清洁,帮助患者换适当的,以及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检测等。

1.2.2观察组的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体的内容包含:

⑴手术开始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访视,可以向患者详细介绍此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过程,也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护理人员需要安抚病人的心态和不良的情绪,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用亲切的口吻和语气,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避免因为情绪波动使患者的体内激素和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维护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⑵手术过程中,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和病床号以及患者做的是哪一类的手术。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沟通,实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安抚其紧张不安情绪。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尽可能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定时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按压。在手术马上就要结束、麻醉快要失去效用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轻声唤患者的名字,促进患者及时清醒。手术中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优质的护理,因为护理人员的一个动作或者是一个眼神都能让患者充分地体验到护理人员的用心程度。

⑶手术结束时,工作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经完成,让患者可以放心,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用盐水对患者皮肤出现的血渍或者是手术液进行清洁。患者手术结束后,要将其安排在观察室,待1~2h之后,可以将患者安置到病房。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手术的不同位置,帮他们安排合适的,头偏向一侧,避免出现误吸现象。另外要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对患者的饮食、锻炼等提出相关的指导和建议,术后要定时到病房随访,了解患者的疼痛、病情、心理和饮食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待患者出院之前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包含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态度和护理水平等。

1.3评价指标

使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总分是100分,非常满意为90分以上,70分至89分为满意,小于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使用的是《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理进行评分,在手术后3d之内完成护理质量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6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

2结果

2.1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8.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χ2=9.920,P<0.05)。

2.2护理质量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

3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十分重要的场所,很多的外科疾病都是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的[1]。很多的患者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学知识,也没有进过手术室,所以就会对手术室产生一种恐惧和陌生的心理。接受手术的患者需要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担[2-3]。对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把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感情变化,并在手术的过程中及时的进行调节,可以促进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来接受手术,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质量。本次研究的数据表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评分都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不同的护理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英妮.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25):113-115.

[2]朱桂菊.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3(12):101-102.

第6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关键词】术前访视;解除焦虑情绪;手术室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4-02

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伤残和毁容等。据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旦了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服用镇静药,仍难以入睡。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护理观念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手术患者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我院手术室开展了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与术后随访工作。多年来,在此项护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套做好术前访视的方法,切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至2月份我院心胸外、肿瘤科、妇科、骨科及神经外科等科室择期手术患者500例,其中男性患者216例,女性患者284例,年龄14~75岁。

2 术前访视的方法

2.1 查阅病历 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护士于术前一日,到患者所在科室核对病人以进行身份识别,了解手术诊断、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认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对药物的过敏史等各项生化指标、血糖、免疫是否正常;是否备血。

2.2 观察病人 包括病人的身体状况,体型的胖瘦;心理状态是乐观、平静、还是紧张;肢体运动有无障碍;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要看皮肤是否完好,有无破溃或者压疮。查看患者的外周静脉情况,血管是否充盈,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幼儿。

2.3 术前宣教的内容

2.3.1 根据访视单内容进行宣教 我院主要以口头宣教为主。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占手术病人总数的绝大多数,为了克服在语言上沟通的障碍,手术室护士互相学习和积累多种民族语言,了解各民族习俗,做到在言行上尊重他们。访视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职业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在患者面前始终有颗同情心,以满腔的热忱向患者解释,答复每一个疑问,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并告知患者手术中使用的高值耗材及手术费,是按国家统一标准收费,请患者不必担心,争取亲属的支持配合 。

2.3.2 告诉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术前12小时要禁食、10小时禁水。告诉患者义齿应当取出,贵重物品不得带入手术室,禁止化妆、涂指甲油,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进入手术室应按要求穿病号服。

2.3.3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及目前可以开展的手术,使患者及早适应手术环境。告诉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时间、手术部位、麻醉人员。介绍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医技,讲解麻醉配合的注意事项、镇痛效果,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增加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3.4 介绍麻醉方法和麻醉,如何配合麻醉的重要性。介绍手术所采取的、可能引起的不适。适当解释病情,重点介绍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建立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让其安心休息,迎接手术。

2.3.5 与主管医生交流,了解手术、步骤、特殊物品的准备。必要时参加病例讨论,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术中主动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对特殊问题及注意事项,应该在手术通知单注明,特殊器械通知器械室护士准备,特殊感染手术或传染病手术,提前做好防护隔离准备。

2.3.6 每次术前访视完毕后应认真、完整填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访视表。术前访视记录单是医疗文书的一部分,是术前访视的真实记录,是护理质量的反映。每例患者访视后都应认真逐项填写访视表,并请患者家属签字。访视护士应签全名。

3 结果

经过术前访视的病人,能以最佳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同时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第7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关键词】质量控制;手术护理;质量管理

作者单位: 529200广东台山市人民医院

手术护理是指通过规范围手术期护理操作技术,减少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有效保证手术护理质量的全过程1]。质量控制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与措施,消除质量环上各阶段可能造成质量不合格或不满意的因素,确保达到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程序。本文探讨了质量控制应用于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标准》中关于“手术护理质量评价与管理标准”的规定,结合本院护理科实际情况,改善并修订我科的各项手术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和质量标准2]。我科现有护理人员27名,手术间8间,年手术量约6000余例。

1.2 质量控制方法 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法如下:

1.2.1 术前质量控制 术前准备对于手术成功意义重大,首先,护士应注重为手术患者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环境,缓解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感,同时增加外科手术医师的信心。其次,护士应对手术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不同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疏导和沟通方式,更多地进行安慰和指导,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迎接手术。最后,护士应主动向手术患者的主管医生了解其疾病史、手术部位、术式等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配备不同的特殊药物或器械,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

1.2.2 术中质量控制 手术中采取的手术护理质量控制手段主要包括:①实施手术查对制度,即在切皮时、关腹前后分别3次对手术中使用过的所有器械物品数目进行记录与核对,谨防在手术中不慎将其遗留于患者体内。对于输血等重要操作应注意至少有两人进行查对。②严格贯彻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是手术中应严格贯彻执行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实施是保证手术护理质量,减少手术感染的有效途径。所有与手术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应牢记于心并严格执行。主管护士应每日进入手术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所有医务人员自觉严格地按照无菌操作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③加强术中护士的配合,根据护士职责的不同,其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3]。洗手护士主要应做到牢记配合常规,熟练掌握手术需要,留意手术进程,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巡回护士则负责协助麻醉医师处理手术中的异常情况,正确完成医嘱要求和操作流程,正确调整手术设置,严密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遇到紧急情况等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和外科手术医师,及时采取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出现。

1.2.3 术后质量控制 术后质量控制是手术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步,主要包括三个具体步骤:①术后患者的护理,未清醒时,巡回护士需在手术间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此时应注意不能解开患者的约束带。待患者清醒后,在麻醉师的陪同下,将患者送至病房,与病房内护士完成交接工作。②手术间的管理,每次手术完成后应及时对手术间内的手术床、药柜、推车、器械车、无影灯、地面、墙壁等室内物品进行擦拭和消毒。普通手术使用0.2%过氧乙酸进行擦拭,特殊感染则应选择浓度稍高的过氧乙酸擦拭或喷洒,30 min后用清水擦拭干净4]。最后使用臭氧机、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至少1 h,更换手术台上所有用品,彻底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减少交叉感染。

2 结果

经过2年对于质量管理条例和方法的学习与应用,比较干预前后年平均护理差错事故例数、空气培养合格例数、护理文书合格例数、围手术期护理合格例数、护理管理合格例数和急救物品器械合格例数,得到在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χ2值分别为19.943、8.429、7.328、9.320、9.834和8.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而质量控制又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手术室作为外科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和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疾病康复,探索和建立行之有效的手术质量控制体系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本研究探讨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不断促进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

表1

质量控制实施前后手术护理质量管理情况比较

指标前后χ2值P值

护理差错事故29045903719.943

空气培养(合格/不合格)382/254493/988.429

护理文书(合格/不合格)2133/19373949/5897.328

围手术期护理(合格/不合格)2589/21734219/10949.320

护理管理(合格/不合格)2732/19084508/9659.834

急救物品器械(合格/不合格)1285/32063409/12948.128

参 考 文 献

[1] 许军萍.手术患者全程护理质量环节控制与管理. 吉林医学, 2009, 30(16):18681869.

[2] 刘洪云.手术室管理与护理质量控制体会.山东高等医学院校学报, 2009,31(4):319320.

第8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1、严格基础管理和风险防范,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2、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明确护理规章制度,把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到实处,明确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制定风险处理紧急预案,及多项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可以对病区分级,实行严格的查房对号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文书的书写也要有明确的标准。这样一来,使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有法可依”,自然就能规范工作。另外,还要进行定期督查和考核,尤其要落实护理管理高层人员的责任范围,使他们真正的起到监管的核心作用。

3、严格落实分级护理,加大核心质量管理:要提高护理的质量,就要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像急诊、手术室、重症病房、脑科、血透等科室的护理要按技能级别排班,在重点的岗位床护比例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安排,在工作量集中,劳动强度大的时段还要合理弹班确保充足的人力资源以保证医疗安全。护理质量的考核要将传统的主观判断改为根据实际的数字分析,标准化、定量化的考核才能发现工作问题,也较传统的考核方式公平,在护理人员中形成激励机制。另外,还可以设立患者满意度评分制,并且将患者满意度作为考核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指数。对重点时间段和重症患者要进行重点护理人员陪护。

4、预防为主,重视风险管理:要有风险意识,把突发事件处理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对如医院停电、患者导管意外脱落、注射不良反应以及其他紧急突发事件都要有应急预案。还要切合实际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各种超过紧急预警数量之后的保证措施,做到临危不乱。护理管理部门还要定期检查疏漏,向上级报告,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要反思事故缘由、经过和后果,总结经验。护理管理人员要建立全天监管制度,重大事故之后要反应及时、迅速,要在事故发生后24h之内提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到护理部。护理部每个月召开例会,对安全隐患、工作疏漏进行组织讨论、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并对整改进行效果追溯。

二、探索高标准护理服务模式

1、完善缝隙链接,规范服务标准:落实“服务至上,关爱如山”的理念,将患者从进入医院到病愈出院的所有过程的护理工作都制定成规范,细化到每个环节有措施、标准,实现完整无缝衔接,做到没有一个环节出现疏漏。同时号召医院的护理人员都参与服务观念和技巧的培训中,培训内容上至文明用语,下至服务动作,要培养文明礼仪,真正实现“家的温暖”。此外,对于一些具有特殊需要的病患,要实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陪护。

2、以患者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在护理管理中,要重视收集患者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坚持按月、季度、年度进行大、中、小型调查,依据满意度、工作失误率和其他实际数据来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

3、尊重患者隐私:在护理过程中,要从细节上保护病患的隐私,可以通过改变病房布置,改进床头卡设计,添加加床屏风,以及拒绝让患者以外的人查看病例等措施。因为,尊重患者隐私,也是护理管理是否具有人文关爱的表现之一。

三、小结

第9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5-0145-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nursing on anxiety of patients receiving surgical operation. Methods 180 surgical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with 90 cases.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preoperative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xiety, sleep stat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Pittsbll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 and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CA subite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7 items: visual space and executive force, nomenclature memory, attention, language competence,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delayed memory, and orientation (P

[Key words] Surgery; Pre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xiety; Sleep disorder; Life quality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同时增加了麻醉药物毒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会。而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有相关研究表明[1]: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1 d测得的焦虑值最高,说明手术越接近,患者焦虑程度越高。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除躯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外,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或者表现出抑郁症等表现形式不一的认知功能的缺陷。在临床上通常会表现为长期的心境低落或者认知方面不全的特征,其无论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还是社会功能方面的交流沟通以及对患者家属情感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外科手术患者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问题是当今精神医学以及外科手术学界近几十年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3-5]。目前国际知名学者普遍考虑该病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患者患者体内的内分泌紊乱、家庭遗传、免疫失调以及体内生化物质发生失衡和解剖结构异常等多个因素和系统的综合因素的作用结果[6-8]。我院外科从2014年1月通过构建术前护理干预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针对外科患者术后的临床特点,事先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防止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外科住院的1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危重患者除外,其中手术患者住院患者病房的床位同护士之间的比例符合临床要求的配置比例。纳入标准:①在普通外科病区已经明确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②患者年龄>18岁,但性别不限;③无酒精以及药物滥用史者;④最少2周内无服用抑制抑郁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⑤本人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表明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处于昏迷期等危重患者;②糖尿病等内分泌紊乱的患者;③患者本人或家属不愿意参加本次实验的人员。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采取随机奇偶数字的分组方法(首先是编号:按就诊住院顺序,将受试对象编号。其次是取随机数:通过随机数字表获得。每个受试对象获得的随机数是两位数。最后是确定组别:依据奇偶数的原则,决定受试对象在哪一组),将180例手术后住院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临床术前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对照组采取外科护理常规,通过2周的实验性研究,探索术前护理干预在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效果。实验组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最小27岁,年龄最大85岁,平均(39.4±15.3)岁。对照组90例,男57例,女33例,年龄最小26岁,年龄最大86岁,平均(41.3±18.4)岁。两组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外科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放松训练术前护理。具体放松训练的步骤包括:①安静舒适的姿势。②闭目养神。③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渐进行到面部,完全放松。④用鼻呼吸,使能意识到自己的呼吸。当呼气时默念“一”,吸气时默念“二”。⑤持续5 min,可以睁开眼睛核对时间,但不能用报警器。结束时首先闭眼而后睁开眼睛,安静地坐几分钟。⑥不要担心是否能成功达到深度松弛,维持被动姿势。让松弛按自己的步调出现。当分心的思想出现时不要理睬它,并继续背诵“一”。随后松弛反应将不费力地来到。⑦定时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按摩受压处皮肤,以保持皮肤完整,必要时气垫床治疗,以防止患者压疮发生;如遇不可避免压疮,进行压疮评估后上报护理部,并采取压疮治疗措施,每班次责任护士记录至少一次患者皮肤情况。⑧对于烦躁患者约束得当,班班记录、交接,并使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⑨抽搐患者放牙垫;⑩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道贴标识,每班详细记录引流情况,各导管均保持通畅,妥善固定,各班次应认真交接,防止管道脱落或异常拔管。

1.3 评价标准

1.3.1 认知功能评价 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9],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价标准:MoCA包括命名记忆力3分,延迟回忆力5分,视空间与执行力5分(其中画钟测验3分),注意力6分(其中计算3分),语言能力3分,抽象思维力2分和定向力6分,总分30分。受试者受教育年限小于或等于12年者,在测试结果上加1分,校正文化程度的偏倚,26分或以上为正常,评测时间不超过10 min。MoCA评分在27~30分为正常;评分

1.3.2 睡眠质量评价 运用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手术室患者睡眠质量[10],以PSQI>7分定义SD(Seelp disorder,SD),根据其总分值将正式研究对象分为睡眠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

1.3.3 生活质量评定 运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11]共74个条目,从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维度来评定受评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评价指标获取的条件:在患者住院前,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而后根据研究前的分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术前护理干预方式,至手术结束患者清醒后进行第二次量表测定,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两次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通过Excel表格和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设定检测水准α=0.05。P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护理干预前后MoCA各项分值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MoCA各项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护理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在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力和延迟回忆力等6个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前护理干预前后两组PSQI评分比较

术前护理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PSQI睡眠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7,P=0.369)。术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PSQI评分,其中对照组无睡眠障19例(21.11%),实验组45例(50.00%), 对照组有睡眠障碍71例(78.89%),实验组45例(50.00%),对照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术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研究对象的睡眠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9,P=0.021)。见表3。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医护合作式术前访视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合作式术前访视后,两组护理后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护理学领域中,对患者的护理起基本作用的概念包括人、健康以及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含义[12]。与护理相关的其他的许多定义和名称均是在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扩展和延伸的。对于手术患者的护理,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注重患者的术前护理干预和整体护理水平,将手术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术前护理干预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和手段[13-15]。伴随着“心理-生理-社会”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的逐渐成熟,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和认知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目前,在人们心目中,健康已不仅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是躯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健康,以及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6]。因此,对于手术患者的患者,考虑到该群体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更加脆弱。国外肝胆外科专家Skalniak L和Gurgul-Convey E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得出:对于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手术的强烈打击,导致患者机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再加上术后患者不能进食,体内出现代谢功能紊乱以及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导致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增加,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对于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干预,在解除手术患者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加强其术前护理干预,使患者得到应有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满足显得尤为重要。

在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因紧张而导致睡眠障碍的比例大约占46.5%[17],因此,通过术前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睡眠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睡眠和觉醒机制失常,从而造成以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睡眠和觉醒状态有关的疾病[18]。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据文献报道[19-21],约5%~35%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碍,妇女、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患病比例更高。依据睡眠障碍的不同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睡眠障有多种分类方法:美国睡眠障碍协会将睡眠障碍分成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睡眠过多。睡眠节律障碍和睡眠中异常行为4种类型,DSM-Ⅳ则将睡眠障碍大致分为原发性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有关的睡眠障碍和其他3种类型。睡眠障碍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加重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可使患者的感觉和智力的敏感度降低,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下降或丧失,因此,开展对睡眠疾病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