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问卷调查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问卷调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问卷调查分析

第1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 统计软件 问卷调查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 SPSS

科学研究理论认为:具备严谨科学的态度并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所以,我们认为采取“有系统的实证研究方法”所进行的研究就是一种科学研究。多年来,实证主义下的符号逻辑思考体系,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主流思想,量化研究方法作为学术训练的主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各学科之中。可以说,在学术与应用领域中,量化研究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与行为科学的量化研究,是实证科学范式的产物,依循科学研究的概念与逻辑,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测验与实验法。调查研究是指研究者向一定数量的受访者发放问卷或是进行访谈,并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从而推论出总群体对于某特定问题的态度或行为反应。SPSS是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是一套全方位多功能统计软件。

本文介绍了如何运用SPSS对问卷调查进行综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以期为问卷调查分析提供模式参考。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问卷调查是一份教师授课质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10项,分别为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讲授清晰;认真备课,内容充实;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教学互动;认真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耐心、仔细;布置网络学习任务并加以监督和指导;教师英语语言素质;教师仪表整洁,教态自然大方;尊重学生,平易待人及教学效果。评价等级4级,分别为4分(非常满意)、3分(满意)、2分(一般)和1分(不满意)。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及有效问卷100份,无效问卷0份。

二、数据的输入与保存

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我们应首先针对所需内容定义变量、输入数据及保存数据。一旦数据保存完毕,就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检验和统计分析。

现对问卷调查的内容和结果进行数据文件的建立。首先启动SPSS后进入一个空白数据编辑视窗,进入变量视图工作表,定义变量(12项),并输入相应的变量名称(受测者编号、性别及10项调查内容)、类型、宽度、小数、标签(性别分为男女两项;10项调查内容均标签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项)、值(女性设定值为1而男性则为2)、缺失、格式等各种信息;然后利用数据视图工作表,在相对应的变量下输入数据;最后储存所有工作,建立一个扩展名为.sav的SPSS数据文件。

三、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是用来描述研究中获得的数据的基本特征,并提供关于样本与测量结果的简单总结。此次调查结果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平均数、全距、标准差、方差、峰度和偏度。平均数也称均值,是取得某一变量的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观察值个数所得到的值,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越接近中间值越好。全距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数据的离散程度可用全距和标准差来进行描述,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间的差异越少。标准差的平方即是方差,是利用离均差作为变异指标的计算基础。偏度和峰度用来描述数据分布是否对称、是否为正态、偏斜程度如何及分布陡缓程度等。

为了对数据有一个基本了解,我们现在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首先选择菜单“分析”“报表”“观察值摘要”;点选“观察值摘要”后,获得观察值摘要对话框;选取所需变量(10项调查内容)并输入类别变量(性别)作为分组变量;最后进行统计量的选择及标题的设定等工作,确定后得到所需数据。对10项调查内容,以性别为分组变量(女性53人,男性47人,共100人)的观察值摘要分析结果为:

(一)均值

女性为3.47,3.62,3.66,3.11,3.60,3.51,3.77,3.81,3.70,3.36;男性为3.38,3.66,3.60,3.30,3.72,3.55,3.74,3.85,3.81,3.49;总计为3.43,3.64,3.63,3.20,3.66,3.53,3.76,3.83,3.75,3.42。

(二)全距

女性为2,2,2,2,2,2,1,1,3,3;男性为2,2,2,2,1,2,1,1,1,2;总计为2,2,2,2,2,2,1,1,3,3。

(三)标准差

女性为.696,.527,.553,.698,.599,.608,.423,.395,.607,.710;男性为.677,.522,.538,.720,.452,.583,.441,.360,.398,.547;总计为.685,.523,.544,.711,.536,.594,.429,.378,.520,.638。

(四)方差

女性为.485,.278,.306,.487,.359,.370, .179,.156,.369,.504;男性为.459,.273,.290,.518,.204,.340,.194,.130,.158,.299;总计为.470,.273,.296,.505,.287,.353,.184,.143,.270,.408。

(五)峰度

女性为-.301,-.296,1.063,-.882,.616,-.241,-.198,.709,7.024,1.004;男性为-.614,

.341,-.429, -.888,-.978,-.123,-.686,2.246,.651,-1.038;总计为-.614, .341,-.429,-.888,-.978,-.123,-.686,2.246,.651,-1.038。

(六)偏度

女性为-.961,-.926,-1.389,-.157,-1.253,-.836,-1.346,-1.638,-2.427,-.985;男性为-.649,-1.167,-.837,-.520,-1.032,-.904,-1.160, -2.038,-1.620,-.373;总计为-.799,-1.020,-1.113,-.310,-1.276,-.856,-1.236,-1.784,-2.449,-.882。

由上述数据可知,男女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总体满意,均值都已超过满意分值(3分)。但同时过高的平均数、较小的标准差与严重的偏态三种倾向,代表测验项目可能存在鉴别度不足的问题。第四项(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教学互动)的全体平均是3.20,就男女分别来看,则为3.30与3.11,显示男生在此项调查中对教师的满意度明显比女生高。标准差分别为.720与.698,亦有明显的差距。显示男生对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有较好教学互动满意度高,相对的女生的调查结果则显一般。从偏度与峰度的角度来看,第九项(尊重学生,平易待人),女生则有明显的负偏态(-2.427)与高狭峰现象(7.024),男生则是弱负偏态(-1.620)且峰度正常(.651),显示女生分数集中但有偏低的极端值存在,形成了天花板效应。天花板效应与负偏态有关,指数据多集中在偏高的一端,但在低分端却有极端值,分数不容易突破高分端。如在问卷中100名同学大部分都填选了4分这个分值,此时4分就是高分的阻隔分数,而选择1分的同学就成为低分的偏离值,形成负偏态现象。

四、t检验

t检验是指当数据分布不是正态分布,或有不符合正态的疑虑时,用t统计量,配合t分布进行的统计决策。t检验可以反映抽样过程是否具有偏差而违反正态分布的基本要求,进行项目鉴别度检验。

现在我们使用小样本的极端比较法,在100名调查者中,将整体得分最高与最低的两端者归类为极端组,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从而反映出题目的鉴别力。首先建立新数据文件,选择菜单“转换”“计算”,增加新变量total,计算数据总分。接着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频率”,变量为total;选择统计量对话框,选择百分位数,寻找前后27%调查者的切割点,确定后得到结果,找到极端组的切割点为31与34。再次选择菜单“转换”“重新编码成不同变量”,把旧变量(total)变更为新变量(group,极端组分组变项);点选新值与旧值选项,设定极端组范围与新值,设定1为低分组(0至31),2为高分组(34至40);确定后创造分组变量group。最后,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变量为10个考评项目,分组变量为group,定义组别为1与2,确定后得到t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为:1.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讲授清晰(t=-6.5,p=.000);2.认真备课,内容充实(t=-5.7,p=.000);3.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t=-6.3,p=.000);4.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教学互动(t=-6.7,p=.000);5.认真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耐心、仔细(t=-4.7,p=.000);6.布置网络学习任务并加以监督和指导(t=-1.9,p=.066);7.教师英语语言素质(t=-5.6,p=.000);8.教师仪表整洁,教态自然大方(t=-4.5,p=.000);9.尊重学生,平易待人(t=-4.3,p=.000);10.教学效果(t=-3.4,p=.001)。

从上述数据发现,t检验未达标.05显著水平的有第6项(t=-1.9,p=.066),显示此题明显无法鉴别高低分者。t检验未达标.001水平的有第10项(t=-3.4,p=.001),显示此题鉴别度稍差。

五、同质性检验

同质性检验也称相关分析法,可以运用各项目与相对应总分的相关系数来检验项目的成效,相关越高,题目越佳。

现在我们打开菜单“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选取10项调查内容为欲分析的项目后点选统计量进行设置,确定后得到项目与总分相关结果,其中Cronbach’s Alpha为.600,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为.607。10个调查项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51,.102,.187,.293,.131,.229,.184,.284,.248及.184。再次打开菜单“分析”“降维”“因子分析”,选取10项调查内容为欲分析的变量后点选抽取对话,选择主轴法,设定因子个数为1,确定后得到因素负荷量结果,分别为.418,.263,.297,.466,.404,.261,.308,.513,.388以及.368。

分析结果发现,调查表的同质性一般,内部一致性系数为.61,显示出调查表项目不具有相当的同质性。整个调查表个项目之间相关不显著,反映出整体的量表内部一致性不理想。一些项目的同质性检验以相关系数低于.3或因素负荷量低于.3为标准,这两项指标不够理想的项目有第2,3,6共3项。这些项目显示出与整个调查表不同质,应考虑重新设计。

六、结语

通过运用SPSS对问卷调查进行综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迅速定位问卷调查各项指标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期达到指导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问卷调查;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34-03

幸福观教育是德育的起点。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1]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幸福观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目前国内“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有关调研综述

有学者采用美国Diener教授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中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量表》、《消极情感量表》等量表,探究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机制、客观影响因素和结构模型;[2]有学者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探究大学生主观幸福观在性别、年级、专业方面的发展特点;[3]有学者围绕主观幸福观“认知评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主要衡量指标以及“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三个基本特点,探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的归因和影响因素;[4]有学者根据调研中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10个方面的满意度和6个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5]有学者在全国16所高校2000名大学生中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问卷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幸福观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藉此做了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6]有学者应用个人情况调查问卷、开放性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探究了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诸如年级、专业、经济条件、自身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教养方式、就业因素等客观因素和个体的性格特点等主观因素。[7]

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路径简述:①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四条基本思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追求幸福;正确对待痛苦和挫折;养成健康的休闲生活情趣。[8]②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四种实效策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突出幸福观教育;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幸福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幸福实践能力。[9]③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四条积极措施:将现代性的幸福观理论引入课堂;真实体验与心理疏导补充课堂教育;优化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10]

二、“儒家伦理与大学生幸福观”调研解析

该调研选取5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0份,有效问卷475份。其中男生288人,女生187人;农村193人,乡镇176人,城市106人;大一114人,大二106人,大三146人,大四109人;文科105人,理科118人,工科137人,医科115人。

调研问卷设计原则:在心理学调研和哲学调研中偏重哲学调研;在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中偏重主观影响因素;在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中偏重内部影响因素;注重量化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调研结果解析如下:

1.基本幸福观

对大学生幸福理解状况的了解,是考察他们幸福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的回答,可以反映出他们追求幸福的方向,见表1。“有目标和追求”、“为社会做出贡献”等社会评价指标已不是衡量“幸福”的首选标准,表明在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选择上,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个人价值。

2.主观幸福观

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10项满意度进行5个等级划分,即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见表2。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幸福感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其中女生幸福感较男生略高;乡镇生源比农村和城市生源幸福感高;年级里,大一、大三比大二高,大四最低;学科里面,从幸福感综合来看,文科工科理科医科。

3.物质幸福观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人生的幸福和金钱的多少有一定关系”的占71%;认为“人生的幸福和金钱的多少呈正比关系”的占10%;认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占7%;“其他”占12%。当把追求金钱、物质享受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大学生的幸福观也会发生一些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抬头倾向。

4.生活感受观

在调查“你对大学生活的感受”时,认为“丰富多彩,充满希望”的占35%;认为“生活平淡,内心空虚”的占25%;认为“时好时坏,说不清楚”的占40%。即使大部分大学生衣食无忧、生活忙碌、成功机遇多,也依然找不到快乐,相反部分学生还出现了紧张焦虑、内心孤独、价值迷茫等困扰。

5.生命理想观

调查发现,认为“信仰虚无,找不到人生意义的支点”的占1.81%;认为“个人心理承受力较弱,无法处理生活冲突”的占38.97%;认为“活着没有太大意义”的占14.9%;认为“活着没有意义”的占2.6%;认为“活着无感觉”的占8.4%;“其他”占33.32%。当下大学生的生命理想观总体偏于消极。

6.内外影响观

调查中发现,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归因、快乐感、人格因素、满足感、成就感)要比外部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文化背景、专业、经济因素)对幸福观的影响更大、更为稳定和持久,见表3。

由以上的调研可以看出,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生活;幸福感则是个体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感受和评价,正因为它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幸福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深入到大学生个体之中。

对大学生幸福观科学客观的调查分析是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的基础,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工作。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为增强高校德育时效性提供了内在动力,为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精神信仰、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情感条件。[11]

参考文献:

[1]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张懿.大学生主观幸福观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1).

[3]赵连锋.大学生主观幸福观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7).

[4]弓兰秀,孟令择.大学生主观幸福观及培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5]谢安国.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1,(5).

[6]梅萍.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7]朱国文,蒋关军.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

[8]冯春芳.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幸福教育[J].教育探索,2008,(10).

[9]王甲成,张超.大学生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领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1).

第3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机械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

自动控制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基础课程,是控制类课程的核心,该课程与机械工程实际密切相关,课程教学中必须与机械类专业其他课程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对该课程引起足够重视,使该课程成为机械类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为了掌握塔里木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各种问题,也为了获得学生对该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选取更实用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等,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机械类专业学生学好这门重要的控制类基础课程。为此,对塔里木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三个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以此为重要依据,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问卷调查内容的拟定。

结合机械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际,设定如下的调查题目:大家认为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如何?大家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大家认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知识点?大家的自动控制原理作业是如何完成的?大家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时,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大家希望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大家学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大家自己是采用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请大家列出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收获?请大家列出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上这些调查题目,针对不同内容,有的给出了选项供学生选择,有的是让学生自行根据实际填写,通过问卷调查,充分挖掘学生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二)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三个机械类专业已经学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班级发放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由学生自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三个机械类专业各发放30份调查问卷,一共90份调查问卷,教师督促学生全部交回调查问卷。

(三)问卷调查的分析。

1.课程重要性认识方面。

大部分学生都明白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性,都懂得该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控制类课程的基础,都能从心底里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感觉该课程理论性太强,感觉好像在学数学,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这些学生来说,对该课程重视不够,甚至对该课程有抵触情绪,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能重视这门课程,有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

2.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大部分学生表示,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课程对数学知识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必须先要翻阅数学课本,重新温习微分方程、函数、向量、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反变换、傅里叶变换、复数、矩阵等数学知识,所以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往往由于数学的问题,导致该课程上课时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该课程。还要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在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有结合图形分析,该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知识要通过图形讲解,分析问题也要涉及到画图,很多学生厌烦画图,所以学生感觉图形分析也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

3.课程最难的知识点。

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根轨迹分析是课程最难的地方,因为根轨迹分析法比较抽象,概念不好理解,首先要画出根轨迹图才能进行分析,画根轨迹图必须要熟悉大量的绘制根轨迹的规则,学生对这些绘制法则比较模糊,理解不透彻,导致很难画出准确的根轨迹图,会影响对系统的分析。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另外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是系统的设计与校正,设计的步骤学生好理解,关键是系统设计中用到校正,学生不易理解校正的具体应用。

4.课程最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普遍对该课程中自动控制的应用最感兴趣,学生普遍关注的是自动控制系统如何运行的,如何发挥出自身优势,如何能减轻人的劳动力。学生对自动控制的应用充满无限遐想,心里想着,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想办法引入自动控制,以提高效率,减轻人的劳动。

5.期望采用的教学方法。

考虑到自动控制原理的图形多、公式多、分析方法多等特点,学生们普遍表示,该课程的教学中不能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地讲概念、推导公式、介绍各种系统分析方法等,必须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表示,教学中要多举实例,每章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希望教师把每章的知识点能进行梳理,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对每章知识点进行视频表述,方便学生业余时间观看学习,在该课程的实验中,要改变单一的传统实验模式,可以在实验中引入仿真,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课程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该课程主要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大部分学生课后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完成以后就不再看书,对该课程的学习投入不够。将近一半的学生能进行课前的简单预习,极个别学生课前根本不预习。课程作业基本都是按照教师讲的解题方法或者参阅教材上的例题,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很少深入思考,极个别学生作业不会做,也不认真思考解决,为了完成任务而抄同学作业。

7.学完课程的收获。

学生普遍表示,学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懂得了自动控制的概念、组成、类型、应用、要求等,明白了自动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好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因为很多的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离不开自动控制,所以必须了解自动控制的最基本内容。学完该课程,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步骤,也学会了基本的判断自动控制系统能否稳定的方法等。学生在脑海里能把机械工程实际和自动控制联系起来,树立了机械工程背景。

8.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大部分学生建议该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讲课本理论知识,要多介绍自动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要把该课程与机械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要多讲解自动控制案例,在课程教学中要利用好板书和多媒体,两者要良好结合,在课程实验中增加最新的仿真软件,来学会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把自动控制系统的前言知识和科研成果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扩展视野。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在问卷调查中分析总结的问题,结合教师从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经验,对机械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采用案例讲解和微课教学模式。

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多查找机械工程实例,把课程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机械工程背景,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和学习热情。针对学生对每章知识点把握不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辅助,把每章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对微课很感兴趣,除了在课堂上每章结束给学生通过微课总结,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视频,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要针对学生学习该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对难的内容要反复讲解,教学中要及时给学生补充复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方法上,要给学生正确引导,要让学生每次必提前预习,特别是涉及到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先预习回顾数学知识,做到课堂听课时心中有数,能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要重视课程的作业,及时布置典型作业题,及时批阅,及时讲解作业题中发现的问题,使作业成为检验学生所学的重要依据。

(二)实验教学中增加系统仿真。

要改变传统的实验台接线验证实验原理的简单实验模式,在自动控制实验中增加计算机仿真,给学生提供新颖的实验模式,提高学生实验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仿真来进行系统仿真分析和设计。

三、结语

通过在机械类三个专业学生中进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问卷调查,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学生后续的机械专业课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买买提热依木•阿布力孜.民族班“自动控制理论”课程问卷调查及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2:23~24

第4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实习;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48-03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普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尤其文科类毕业生与理工科类学生相比,在实习、就业等方面都存在劣势。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3+1”培养模式,即重视学生在学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突显了专业实习的重要性,然而真正提高专业实习效果,还需要在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地完善和探索;通过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实习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探讨高校在专业实习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习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让学生真正从实践中得到收获。

专业实习是经管类本科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各高等院校也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论文比较多,涉及到了实习中的各个环节,有关院校还对经管类学生实习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本文通过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届学生专业实习问卷调查和分析,探讨高校在专业实习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专业实习的管理对策,让学生真正从实践中得到收获。

一、调查过程与统计结果

笔者于2013年3-4月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范围涉及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七个专业,发放问卷126份,回收126份,其中合格问卷124份,统计结果见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实习单位的落实情况。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超过半数,占52.76%,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学校或老师推荐的各占约1/5。说明经济与管理类本科学生落实实习单位基本没有困难。

3.选择实习单位与就业意向。学生选择有意向就业的单位作为实习单位超过半数,占54.03%。

4.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所在实习单位为实习生提供培训机会占37.58%,有明确的实习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占29.30%,为实习生配有指导老师的占12.74%,,为实习生提供职业规划、谋求职业发展的占12.10%,对实习生进行定期绩效考核的占8.28%。

5.专业实习对个人就业的影响。认为专业实习对个人就业有帮助的学生占总数的99%。

6.对专业实习评价标准的看法。认为目前的评价标准,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学生实习效果占58.73%,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占23.02%,只反映了报告质量,无法真实反映过程的占18.25%。

7.在专业实习中的收获。认为在专业实习中,职业能力、岗位责任、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有所提高的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占41.62%。

8.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实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能够指导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占48.80%;能够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实习情况的指导教师占42.40%。

9.实习中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情况。与指导教师偶尔交流的过半(占50.81%),经常交流的占29.84%。

10.实习中获得最大帮助的途径。从工作中同事得到的帮助所占比例最高(占45.86%),其次是实习点指导教师(占28.57%)和本校指导教师(占21.05%)。

11.实习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人际关系占18.98%,工作压力与强度占46.72%,个人心理问题占14.60%,生活问题占11.68%。

12.对专业实习感到不满意的方面。最突出的是待遇低(占43.28%),其次是工作累(占20.90%)和管理不完善(占20.15%),不能真正所学所用占15.67%。

13.对本专业的实习管理制度的了解情况 多数学生了解实习管理制度(占76% 以上),但是还有23.58%的学生不清楚实习管理制度。

14.对专业实习在本科学习重要程度的认识。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占91.87%)。

三、经管类本科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调查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一)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薄弱

当前,我国各高校的专业实习普遍以自主实习方式为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选择实习单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实习单位,利于自身发展,同时也利于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发展滞后,导致企业对许多经管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实习疏于管理,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企业作为经济人,其发展目标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由于存在毕业生在企业获得培训后跳槽现象,使得企业人才培养成本过大,由此,企业在人才培养基础投入上动力不足。学校虽然一直强调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阶段的限制,许多高校都未能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投入不足

当前普通高等学校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配备上存在严重缺陷,我国大部分普通学校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投入不足,许多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在校期间较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目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为学生配备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同时,承担了相当多的理论课教学工作。在调查中得知,仅有42%的教师能够做到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实习情况;仅有13%的学生在专业实习中配有专门的企业指导教师。而且在这些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比重过大,缺乏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

(三)专业实习管理困难

目前许多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实习均为分散型实习,由于专业实习单位分散,实习过程控制较难,在实习单位设立的指导教师队伍不完善,许多管理规定不能严格执行。校内指导教师由于同时担任理论课程教学任务,任务繁重,无法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监管过程控制往往通过手机短信、网络邮箱、上交日志报告等形式,这种方式既不方便而且带有随机性质,缺乏有效管理的制度保证。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备

经管类各专业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实习周志、实习评估报告、专业实习报告等几项指标,缺乏对不同岗位的个性评价指标;评价主体也仅包括指导教师和企业。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有将近6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评价体系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实习效果。

(五)学生实习前的心理准备不足

从问卷调研中发现,专业实习前的动员不到位。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计划不够了解,甚至根本不清楚实习要求与目的。有近20%的学生认为实习过程中人际关系出现困难,46.7%的学生感觉到实习工作中压力和强度过大,难以承受。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于专业实习认知程度不够,对实习过程中会产生的矛盾和困难估计不足,心里准备不充分。

四、完善专业实习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校企合作和制度建设

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共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从了解企业需求入手,利用高校科研理论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同时让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这样可解决学校与企业对学生专业实习安排与管理的分离与脱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合作,这样有利于校企双方的制度建设,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期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已经与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强专业实习的前期管理、过程管理与控制、结果评价与总结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专业实习评价体系

目前经管类学生专业实习评价指标比较单一,实习报告权重系数过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包括以企业、指导教师、同学为评价主体,以周志制度、中期评价、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指导教师记录、实习报告等多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还要把专业技能、心里承受能力、责任感、组织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软实力的考核都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三)构建有效的专业实习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专业实习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远程信息交流,进行过程管理与控制。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认知教育

学生在实习前对专业实习认知程度和心理准备是保证专业实习效果的前提,因此,需强化学生专业实习准备过程管理与教育,在专业实习前召开动员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前教育,对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实习手册、实习安全规范、实习评价等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真正了解专业实习的预期目标。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挫折教育,让学生对工作中产生的困难有心理准备,遇到问题能及时与教师沟通,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培训,尽量做好事前控制与管理。

总之,专业实习是经济与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经管类学生专业实习质量,应逐步加强和改进专业实习各个环节的管理,以制度为保证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胡延华.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80-84.

第5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本次调查采用了书面问卷形式,问卷为《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不发言原因问卷调查》,以了解当前语文课堂学生的发言现状。问卷为学生卷。发放学生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九年级在校学生。调查的背景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备课、理念、精神风貌、亲和力及教学手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发言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目的是想通过问卷了解当前我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上课发言的情况,为后期“五步三查”自主学习提供实践基础,改变农村学生不善言辞的性情,发挥语文的实践应用性。

一.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上课不发言的原因是:

①、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们更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人的认可与尊重。从调查来看,孩子上课不发言的最大原因就是怕被同学嘲笑,怕老师眼神、手势上的否定。嘲笑与否定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很大的阴影,使他们逐渐失去举手发言的勇气。因为他们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他们的脑子里揣摩的是自己在别人心里是什么样的印象。久而久之,他们的胆怯心理让他们畏首畏尾,害怕出错,害怕失败,不敢站在众目睽睽之下。中学生自尊心、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更在意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但自己又不是很自信,所以上课不说话,改为默默地接受一切。

②、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或问题过难,学生启而不发。语文的课堂有些内容需要学生用感情和心里去揣摩作者的语言和描写,有时学生很难分析得到,所以,不会也就不举手。

③、学生不会或思路不清晰,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举手,他们不自信,更愿意去倾听学习好的同学的想法,就是有时想说但又觉得语无轮次,所以也不会主动举手。

④、老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材,老师可能备课备的很扎实,把本课的知识都想让学生领悟,那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赶时间是常有的现象,于是老师一般点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长此以往,其余学生也会感觉自己不会被老师提问,产生了懶于思考和发言的习惯,产生了依赖心理。

第6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摘要】初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人生的重要考试,按常理从初中到高中只是学校变了、教师变了、教师变了,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类似。学生们适应起来应该不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刚经过中招洗礼的高一新生,面临着新的挑战,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何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高中学习的状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学习方面,广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包括词汇量的扩大、语法的加强阅读要求的提高以及写作比重的加大等。如果不能做好衔接与转化,就会使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导致不良后果。

综观相关论文,大都从教师的角度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谈学生应当怎样努力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本报告共分四个部分:概述,结果分析,对策和结语

一、概述

1.调查名称和目标

名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卷调查

目标:通过对高一各班随机抽查,获取学生英语学习的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在高一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了解在初高中学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

2.项目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1日

3.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在沈丘一高高一年级开展,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强调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2012年升入高一的学生,各班抽查30人,共计150人。

4.问卷发放和回收

在高一年级5个班发放并全部回收。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教室进行,填写时间充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过了认真思考,故本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获信息如下:

1.从有效问卷中可以获知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需求,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要求。

2.在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设计的类似题目所给答案前后一致。据此,可以了解学生在填写此调查表时对自己在英语学习各方面有认真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且获得了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对高一英语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自己学习的期待度的基本情况。

3.在分析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若干结论,这些结论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参考,为今后高一教师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依据。

三、调查结论

结论一:(2、7小题)学生对英语学习喜欢程度一般,占45.6%,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基础较薄弱。

结论二:(8、11、18、27小题)5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较难,(27小题)4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缺乏信心,(4、5、10、14、15、22、30小题)5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比较困惑,(32小题)80.3%的学生希望高中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所需;反映问题集中在高中老师讲课速度更快,教学方法不太适应。

结论三: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中生转变成高中生时,从对教师的熟悉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不太适应,先入为主的思想较为严重,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教师的授课。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中教师在高一阶段的学期初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巩固复习的等习惯,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四:学生对高中授课老师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希望老师上课能诙谐幽默,使得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希望教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教具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做到有效授课。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自卑心理。【1】

首先,要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

其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缺点。在发扬长处的同时,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被自己的缺点吓倒。

再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所确立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别人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追随别人,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暂的,最终还会失败,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只有把自身目标纳入自己人生规划的大轨道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2.努力适应新老师

刚进高一的学生要通过一段时问去接纳、认可新教师,所以协调师生关系也是罕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学生一旦跟老师有了感情,就会把对教师的喜爱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在情感方面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力的提高。【2】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具体来讲,高一新生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对适应新的环境非常有益。

首先,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好的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学会寻求词典来解决,而小是等着老师的讲解。

其次,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高中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在面对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应把预习和复习当成一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任务。课前做好每单元课文的预读,了解重点难点;课后复习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整理笔记、及时归纳,当天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点。【3】

最后,养成总结的习惯。学习是要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秀的总结就必然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其结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查阅书籍,课堂笔记。这样在无形之中又进行了一次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另外,总结可以承上启下,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数学的知识是系统,连贯的,在考试中一道题往往可以考到书本上好几章的内容。所以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学的知识,便于理解,而理解以后的记忆要比死记硬背牢固的多。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探知了从初三学生转变为高一学生时,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变化信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惑和困难;学生对不同年级阶段英语学习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状况的理解和反思与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差别。通过这些信息,任课教师能够把握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但是,本次调查也有不足之处: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可以更具体、调查范围可以更大等,在以后相类似的调查中,我们会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雷海红.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2][3]李玉芬.初高中英语英语教学之我见[J],华章2011(5)

【项目基金】本研究基于河南省社科联研究课题SKL-2013-1305,《各阶段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差异主要原因及有效衔接教学研究》。

【摘要】初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人生的重要考试,按常理从初中到高中只是学校变了、教师变了、教师变了,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类似。学生们适应起来应该不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刚经过中招洗礼的高一新生,面临着新的挑战,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何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高中学习的状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学习方面,广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包括词汇量的扩大、语法的加强阅读要求的提高以及写作比重的加大等。如果不能做好衔接与转化,就会使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导致不良后果。

综观相关论文,大都从教师的角度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谈学生应当怎样努力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本报告共分四个部分:概述,结果分析,对策和结语

一、概述

1.调查名称和目标

名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卷调查

目标:通过对高一各班随机抽查,获取学生英语学习的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在高一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了解在初高中学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

2.项目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1日

3.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在沈丘一高高一年级开展,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强调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2012年升入高一的学生,各班抽查30人,共计150人。

4.问卷发放和回收

在高一年级5个班发放并全部回收。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教室进行,填写时间充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过了认真思考,故本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获信息如下:

1.从有效问卷中可以获知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需求,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要求。

2.在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设计的类似题目所给答案前后一致。据此,可以了解学生在填写此调查表时对自己在英语学习各方面有认真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且获得了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对高一英语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自己学习的期待度的基本情况。

3.在分析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若干结论,这些结论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参考,为今后高一教师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依据。

三、调查结论

结论一:(2、7小题)学生对英语学习喜欢程度一般,占45.6%,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基础较薄弱。

结论二:(8、11、18、27小题)5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较难,(27小题)4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缺乏信心,(4、5、10、14、15、22、30小题)5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比较困惑,(32小题)80.3%的学生希望高中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所需;反映问题集中在高中老师讲课速度更快,教学方法不太适应。

结论三: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中生转变成高中生时,从对教师的熟悉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不太适应,先入为主的思想较为严重,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教师的授课。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中教师在高一阶段的学期初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巩固复习的等习惯,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四:学生对高中授课老师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希望老师上课能诙谐幽默,使得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希望教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教具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做到有效授课。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自卑心理。【1】

首先,要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

其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缺点。在发扬长处的同时,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被自己的缺点吓倒。

再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所确立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别人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追随别人,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暂的,最终还会失败,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只有把自身目标纳入自己人生规划的大轨道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2.努力适应新老师

刚进高一的学生要通过一段时问去接纳、认可新教师,所以协调师生关系也是罕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学生一旦跟老师有了感情,就会把对教师的喜爱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在情感方面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力的提高。【2】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具体来讲,高一新生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对适应新的环境非常有益。

首先,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好的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学会寻求词典来解决,而小是等着老师的讲解。

其次,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高中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在面对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应把预习和复习当成一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任务。课前做好每单元课文的预读,了解重点难点;课后复习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整理笔记、及时归纳,当天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点。【3】

最后,养成总结的习惯。学习是要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秀的总结就必然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其结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查阅书籍,课堂笔记。这样在无形之中又进行了一次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另外,总结可以承上启下,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数学的知识是系统,连贯的,在考试中一道题往往可以考到书本上好几章的内容。所以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学的知识,便于理解,而理解以后的记忆要比死记硬背牢固的多。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探知了从初三学生转变为高一学生时,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变化信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惑和困难;学生对不同年级阶段英语学习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状况的理解和反思与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差别。通过这些信息,任课教师能够把握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但是,本次调查也有不足之处: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可以更具体、调查范围可以更大等,在以后相类似的调查中,我们会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应用技术; 无偿式资助; 有偿式资助

1、调查对象

本研究根据南宁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对该校贫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该校在校大学生及参与资助工作的教师。其中,专科生85人、本科生43人、教师13人。部分调查对象为

2、问卷设计

2.1贫困生认定调查:贫困生认定调查设置了贫困生认定合理性;贫困生认定公平性;贫困生认定方法;贫苦生阶段调查;贫困生信息保密性;贫困生信息造假等问题。设计理由主要是调查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2资助方式调查:资助方式调查设置了获得资助的方式;资助过程研究;资助的覆盖面是否全面;贫困生未获资助原因。资助方式设计理由是为了调查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方式,无偿式资助与有偿式资助的比例以及资助力度。

2.3贫困生心理边缘化与资助后长效机制调查: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设置了贫困生信息泄露与贫困生心理发展关系;贫苦生为获资助而产生的行为研究。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十分重要,发生校园极端行为的部分原因都与贫困在校生存在一定联系,为保证贫困生不为上不起学或自卑心理而自暴自弃,并且对于长效机制建立也十分有必要。

2.4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资助调查:贫困生自主创业资助方式调查;有偿式资助方式方法调查等。现有的有偿式资助主要是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然而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目前政府和资助者更多的倾向于无偿性资助。创新创业的资助是新型资助方式,也是建立有偿式资助方式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与无偿式资助相比,更能锻炼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脱贫能力,通过劳动获得回报的有偿的资助,是今后大学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3、调查结果

3.1贫困生认定合理性调查结果:其中72人认为合理,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51%;认为较合理德4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9%;认为不合理地28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9.8%。说明在受调查人员当中,普遍认可现行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但由于制度不能满足不同情况下各高校的具体要求,因此认为有必要将政策进一步进行具体化和规范化研究。

3.2资助方式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阶段资助方式主要以无偿式资助为主的9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64.5%;认为现阶段资助方式主要以有偿式资助为主的39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7.65%;以其他资助方式获得资助的1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7.8%。从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的资助方式还是主要以无偿式资助为主,有偿式资助的方式较少较单一,应更多的向有偿式资助方式发展和改革。

3.3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结果:其中认为存在心理边缘化的38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6.95%;其中认为不存在心理边缘化的117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82.97%;认为不清楚或不愿意说明的14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9.92%。调查结果现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边缘化现象,而这部分数据也只是初步调查,并未做专项心理普测,因此,可能还有更多比例存在心理边缘化现象的贫困生,由于贫困生人群本身易自卑较敏感等特性,因此需要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重视。

3.4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资助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16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1.35%;其中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没有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56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档39.72%;认为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结合不足的69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48.94%。从调查结果看出,现阶段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资助方式仍然十分匮乏,处于刚刚建立和起步阶段,这与现阶段主要以无偿式资助方式关系十分密切。当有偿式资助方式发展完善之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将与有偿式资助方式紧密联系,并且形成长效机制。[1]

3.5贫困生资助后长效机制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已建立完善长效资助机制的61 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43.26%;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尚未建立完善长效资助机制的56 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39.72%;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已建立长效资助机制,但制度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的24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7.02%。这部分调查包括资助后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注、感恩教育以及贫困生档案建立和长效跟踪调查直至其脱贫等。

4、改进方法与可行性建议

应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奖助机制。[2]“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在实践育人”,南宁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应用技术在校大学生的相关资助政策,我校的资助政策目前主要以“校长奖学金”为主,而校长奖学金的资助方式比较直接简单,按照学生本学年的专业年级排名的百分比来认定资助方式。“应用技术”的概念是近几年新兴的高校办学模式,在摸索阶段,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也应该进一步健全,包括对高校在校生应用技术人才的激励和资助办法也一样。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自发地向技术实践、技术创造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资助应由无偿性资助向有尝试资助方式过度。让受助者树立自主创业脱贫的观念和信心。有尝试资助方式最基本的是助学贷款、勤工俭学,除此之外,还应扩展其他资助方式,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增加勤工俭学岗位,减少奖助学金直接无偿式资助方式。再者,可以让受助者脱贫之后再一帮一,帮扶下一个平困生。在树立自主自强意识的同时,也增加社会责任感。

如果把无偿性资助比喻为政府或资助者的施舍的话,那么创新创业有偿式资助则更多地倾向于鼓励或奖励,这种良性激励模式的资助方式将应成为今后资助模式的主流。我们只有不断改革资助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技术高校教育的要求,建立长效的贫困生资助机制,由无偿式资助向有偿式资助转化,并且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关注资助后贫困生心理和后续脱贫状况,才能真正落实并完善资助工作方法。

本文为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应用技术大学学生资助政策落实问题研究--以南宁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为切入点”[项目合同编号2014XJSZ03]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虹伶(1985~),女,传播学硕士,南宁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

【参考文献】:

第8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57-02

为了客观、准确地掌握我校会计群专业学生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情况,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手段,提高“财法”课程教学效果,经济与管理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小组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于2012年9月20日在2010级和2012级会计专业群各班级进行。其中,2010级和2011级分别发放50份和60份,问卷合计发放110份,有效回收110份,有效率100%。

一、问卷调查内容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学生的反馈确定学生学习“财法”课程的难点,找出任课老师教学方式的缺点和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提升教学效果。鉴于此,本问卷调查设计了10题客观题,内容涉及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学习难点、教学手段的认识和期望。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财法”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明确。就问题“你认为学习‘财法’的重要性如何?”,选择“很重要,因为这是考证必考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人数合计为92人,占调查人数的84%。上述数据说明,学生能明确认识到该课程在职业生涯和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

2.学生对“财法”课程的学习难点较为集中。根据问题“以下哪些是你学习中的难点”的选择人次来看,学生普遍认为第二章的第四节内容(票据结算方式)难度最大,接下来难度较大的四部分依次为:第三章的第二节(主要税种)、第四章的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第一章的第三节(会计核算)和第二章的第三节(银行结算账户)。

3.“财法”课程难在何处。就问题“你在学习‘财法’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98人选择“内容太多了,记不住”,87人选择“内容太枯燥了,没有学习兴趣”,74人选择“缺少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无法把握重点”,68人选择“老师照本宣科,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发现,“财法”课程之所以难学,既有课程本身知识点繁杂、内容较为枯燥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之处。

4.学生的诉求。调查问卷就学生的诉求设置了三道题,主要涉及教学手段。结果显示,就问题“你认为老师应如何教授(可多选)?”,选择“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了解各章节对应的知识点和考点”、“让学生多做练习”、“多举案例”的人数分别为89、85、72、83。就问题“教师以下做法,哪些可以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可多选)?”,选择“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故事”、“经常提问学生”、“通过比赛等方式,营造全班共同学习的氛围”的人数分别为53、92、76、65。就问题“如果成立一个专门的协会,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动,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你会参与吗?”,选择“会”、“不会”、“不一定”的人数分别为67、18、25。

三、对现存问题的分析

1.课程本身原因。该课程共五章内容,各章节内容独立、法律条文多且枯燥,知识点和考点较为繁杂。同时,部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

2.学情原因。在目前注册入学的情况下,我院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多为文科生,归纳和总结能力不强,很多学生过于依赖死记硬背等单一方式进行记忆,学习效率低。

3.教学方法的思考。①课证融合度有待提高。该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课程,因此有必要将其与考证进行紧密联系。②单纯的课堂教学场所较为封闭。目前,该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固然可以提高教师的集中教学效率,但是易于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现象。此外,师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互动。③教学方法仍需完善。近年来,任课教师一直在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但总体而言,仍存在填鸭式教学的痕迹。一方面,多媒体课件不够形象化,课件文字过多,大多是教材内容的罗列化。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面对枯燥的理论讲授,学生难免产生厌学情绪。

四、建议

针对上述问卷调查分析,需从多方面着手解决。

1.以课证融合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①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鉴于本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的特点,从集中优势的角度出发,财法课程小组可探索实施集体备课制。通过集中制定备课计划、确定备课分工、小组定期研讨活动等方式,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体打磨,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在实行集体备课的同时,课程组各位任课教师可根据本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教学优势和特色,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集体优势和个性特色的统一,提升教学效果。②自编课堂配套考点练习、指导书等教学资源。课程组应在认真研习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确定各章节的考点并将其细化,自编配套的考点练习。同时,可以探索自编一份指导书。该指导书可按章节进行组织,突出重、难点。上述成果既可以作为任课教师的有效教学资料,也是学生学习的得力工具。

2.以“课赛融合”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热情。①利用技能大赛平台,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本系每年一届的会计岗位技能大赛中,针对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比赛项目。通过大赛,既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实现考证知识点记忆和技能提高“双赢”的效果。②组织班级课堂知识竞赛,营造班级自主学习氛围。利用学生喜欢挑战、网游等特点,可选择某班试行课堂知识竞赛。通过自行分组、选举组长等程序,组建团队。知识竞赛至少应包括个人必答和小组必答两种方式,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由个人必答得分和本组小组必答得分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出。由于最终得分由个人和小组成绩组成,小组内成员会互帮互助,进而营造整个班级学习该课程的浓厚氛围。

3.以教学改革为手段,提升教学效果。①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采取多种科学记忆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上述教情和学情分析,可以探索多种记忆方法,力求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师选择案例、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同时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②完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突破多媒体课件目前形式单一、枯燥的状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课件形式和内容。课件应以图、文、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课件的内容上,应包括任务导入、知识点讲授、课堂练习、任务解决等。③拓宽师生互动途径,实现师生无障碍交流。充分发挥现有的“经济与管理系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平台功能,通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与教师之间座谈等形式,实现师生的充分沟通和交流。此外,可充分发挥QQ等现代聊天工具,通过建立“财法学习QQ群”,加强师生在线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势,据此调整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晓云.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2,(12).

第9篇:问卷调查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专生 艾滋病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76-0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对象为扬州市邗江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900名。

1.2方法

随机抽取该校31个班级在校学生900名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调查,现场收回问卷,然后对全校学生发放《中专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宣传单,并组织每个班级放映艾滋病防治知识VCD宣传光盘。一周后对被调查的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收回问卷。试卷参照《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为《中专生艾滋病基本知识调查问卷》以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预防措施等相关内容。本次调查使用Excel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信息

扬州市邗江区中等专业学校900名在校生,均为汉族。平均年龄18.2岁,最小16岁,最大20岁。其中中专一年级学生占37.56%(338/900);二年级学生48.55%(437/900);三年级学生占13.89%(125/900)。男生684人,女生306人,男女性别比为2.24:1。居住城市学生占13.22%(119/900),居住农村或乡镇占86.78%(781/900)。

2.2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前后问卷调查比较 见表1

900名中专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前后问卷调查比较结果可见表1,宣传前后各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897份、895份。在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一栏中,宣传前知道艾滋病主要三个途径的分别为604人、578人、56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7.34%、64.44%、62.88%;宣传后分别为786人、690人、726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7.82%、77.09%、81.12%;在日常生活中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一栏中,宣传前认为“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 被叮过艾滋病病人的蚊子或昆虫叮咬”“ 与艾滋病人发生无保护性”会传播艾滋病的分别为208人、503人、667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3.19%、56.08%、74.36%;宣传后为65人、131人、80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26%、14.64%、79.94%。在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一栏中,宣传前认为“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 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不发生非婚”能预防艾滋病的分别为710人、50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9.15%、56.08%;宣传后为817人、697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1.28%、77.88%。据上述统计,在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后,被调查者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宣传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

2.3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问卷调查相关内容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对患艾滋病的病人有歧视感的被调查者占总数的6.92%;认为对艾滋病的病人应关心、同情的占75.2%;愿意帮助艾滋感染患者的占68.72%。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途径主要为广播电视和报刊,分别占56.2%和57.65%;学校健康教育占40.33%。73.85%的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与性健康教育相结合,71.0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担负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见表2。

3讨论

本次被调查对象大部分自农村或乡镇,男生较多,主要为中专二年级学生。宣传后对艾滋病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上升了30.13%、17.82%、30%。“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 被叮过艾滋病病人的蚊子或昆虫叮咬”、“ 与艾滋病人发生无保护性”宣传后知识知晓率分别上升了20.75 %、93.91 %、 20.69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不发生非婚”宣传后知识知晓率上升了15.07%、38.02%。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在宣传教育后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宣传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宣传教育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偏低,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歧视和恐惧现象,这主要与调查对象大部分居住地为农村或者乡镇、信息来源较为局限、年龄偏小、知识了解不全面等因素有关。调查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为电视和报刊,而学校内对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力量较为薄弱,仅占信息来源的40.33%。70%以上的青少年希望能通过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减少对艾滋病的认识误区,提高预防意识和技能。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危险的杀手之一,在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大约占三分之一[1]。因此,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健教工作应该得到加强,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艾滋病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我国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2]。建议将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宣传纳入学校常规健康教育课程。不仅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防御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之成为预防艾滋病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