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高考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

第1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第2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隐性知识;表现形式;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94-1

一、隐性知识的表现形式

(1)语境把握

运用语言时需要依托一定的语境,而这个语境即可能是某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是某个模拟的实际场景,还可以是某种语言形象和个人情感。如俗语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它所反映出来的也是语境的重要作用。而对语境的把握,主要依靠个人的各种文化知识和经验。要完全理解一个句子的深层含义,必须依附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通过上下文的对比分析,否则的话会不知所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语境将隐性知识加以把握,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如鲁迅先生《祝福》一课中的:“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表面上看,这句话词义重复,似有语病,但通过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我们发现,这句话却有着深刻的寓意。

(2)语言感悟

语感,是在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够直接感悟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涉及到了各种经验、能力、技能等众多因素,如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理解能力、基本技能等。它是形成隐性知识的主要过程,学生经过不断地进行语言学习,便能够从中领会到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律。

(3)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是获得隐性知识的重要过程。儿童能够不自觉地掌握母语的过程便是语言习得,人类先天便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习得是人的内在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语言语习得加以重视。例如,一个从小就生活在长沙的学生,对湘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即使这种感觉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然而当在他理解的《沁园春・长沙》时,这种感觉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很容易置身于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准确理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实施隐性知识教学的主要措施

(1)反复推敲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根据语言环境揣摩语句含义,通过阅读思考,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反复推敲,把握其中的隐性知识。”推敲的本质含义即修改,无论是更换词汇,还是增删句子,抑或修辞的使用都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何其芳曾说过:“表达我们认识的文字和形式不是一下子就能选择适当,多一次修改就是多一次选择。”可见,只有通过不断地认识、修改、完善,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当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反映我们的世界。如学习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有不少学生感到疑惑不解,纷纷提问:文章题目是不是写错了,怎么用的是“记念”而不是“纪念”呢?看到学生们的一个个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我感到很欣慰,于是我告诉学生们,文章题目没有写错,至于鲁迅先生为什么用‘记念’不用‘纪念’?”那就要同学们通过阅读全文,仔细推敲其深层含义了。“记”本义与“忘”相对,有“记住”之意,可引申为记忆、惦记。而“纪”的本义为“丝的头绪”,引申意义为记载、管理等。当“纪”作为记载的含义时,可与“记”通用。“念”常用意义为:(1)考虑到。如“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想法。“众念徘徊。”(陶渊明《闲情赋》)(3)悼念、思念。只有了解了“纪”和“记”两者之间的细小区别,才有可能把握理全文主旨,学习鲁迅那种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对于我们的写作用词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隐性知识的表达有所不同,如何准确表达出语言实际运用中的知识经验,还需进一步思考与总结。

(2)文本再现

文本再现,是指以文本为支撑点,挖掘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而产生审美体验,它是语文隐性知识得以传达的主要手段。文本再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课堂引导。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给予地引导学生,有助于把握文本精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在学习《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对其中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给予引导:为什么进贾府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呢?经过分析,学生得出这主要体现黛玉小心谨慎、自尊心强、聪明多虑的性格特征。第二、拓展再现。语文教学如果一味地局限于文本知识的阐述,那么只能停留在显性教学当中,无法挖掘其隐性知识,无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中被隐藏起来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观察学习

第3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第4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Dear friends,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I'm from Class 6,Senior Grade 3.I'm in charge of the students'reading-room.The new reading-room will soon be opened to you.All of you are welcome to it.

I hope you'll take care of the magazines, books and newspapers.Don't make them dirty.While reading,please keep quiet.Remember to put away the books,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fter your reading.Don't take them out without special permission.Please keep it clean and tidy.Don't spit on it.

第5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一、季节性问题

所谓季节性问题,是指某些生产或销售季节性很强的企业(如农牧业、旅游业、建筑业、某些零售业等)的收入和成本费用在中期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季节性问题处理的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或销售主要集中在年度内的某一个中期,另外的中期几乎没有生产或销售,相应的,收入的获得和费用的发生也主要集中在一个中期。这时,如仍按收入和费用发生时进行确认的原则,就可能对年度收入和利润的预测产生误导。例如,我国的中报的资产负债表报告日力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的最后一天,如果在中报中没有特别提示,投资者往往会根据“中期业绩简单乘以2”的模式来预测年度业绩,这种预测对季节性很强的企业来说显然是毫无意义。为了避免误导投资者,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4号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除了在会计年度末允许预计或者递延的收入和费用之外,都应当在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会计报表中预计或者递延。并要求具有高度季节性的企业提供截至中期财务报告日前十二个月的信息以及上年中期财务报告日前十二个月的比较信息,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季节性波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二、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问题

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问题,是指某些周期性发生的费用(如年度大修理费用、广告费用、审计费用等)是否分期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对此问题,各国存在不同的看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4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在编制年度会计报表时不能预计或递延,则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不应在中期会计报表中预计或递延。而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则规定,如果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收益期超过一个中期,就应在各受益的中期间进行分配,如果无法确认受益中期,则应在发生的中期进行确认。显然,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的观点较为合理,如果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发生在某一年度的前一中期,若不对其加以分摊,则在编制中期报告时就会因负担了巨额的费用而影响中报业绩,而下一中期的业绩会人为地得到“改善”,这往往会给投资者造成一种假象,即企业的经营业绩在提高,从而降低了中报信息的有用性。同理,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发生在年度的后一中期也全出现同样的情况。因而,对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首先应判断其受益期是告超过一个中期,进而确定对其是否进行分配,而不应一律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

三、资产减值准备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要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减值准备,但计提通常是在每年度终了,这就产生了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如何处理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各国对此问题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都认为既然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需要考虑资产减值准备问题,为使中报信息具有更好的决策有用性,在编制中报时也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还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中期财务报告日某资产的市价明显低于其成本,但能够合理预期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其市价将会回升至现在的市价,如某些产品销售价格存在季节性的波动等,这种情况下,资产减值准备应如何处理值得探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在此问题上,中期财务报告应与年度财务报告采用相同的标准,对中期后、年度终了前的可能回升的情况不予考虑。而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则持相反的观点,规定如果资产减值是暂时的,企业能够合理预计下跌将在年度报告日前回升,则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不应确认损失。笔者认为,考虑到我国当前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中报信息的可靠性要求,我们应该采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在中期财务报告日应采取与年度报告日相同的标准计提减值准备。

四、重要性问题

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由于要非常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和中报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而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披露中报中列示的各个会计报表项目时要充分体现重要性原则。与编制年度会计报表不同,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判断项目的重要性程度应当以中期财务数据为基础,而不应以预计的年度财务数据为基础。对此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为便于理解中期数据,应以中期数据本身为基础拟定确认和计量政策。因此,特别项目和非常项目、会计政策或估计变更以及重大差错都应以与中期数据相关的重要性为基础予以确认和计量,以避免由于不披露而产生误导性干扰。另外,由于相关会计准则对重要性一般没有提供量化规定,所以判断重要性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估计,但估计的标准应以能够保证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包括了所有与理解企业中期期末财务状况和中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

第6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1)诗歌——《诗经》与《楚辞》

《诗经》:“诗三百”,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六义”。与《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楚辞》:收录屈原等人的作品,“楚辞体”又名“骚体”。代表作《离骚》,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论语》(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集,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历史散文:《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左传》(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国语》(第一部国别体)、《战国策》(《国策》)等。

2.汉代作家作品

(1)赋文——贾谊的《过秦论》

(2)史书——《史记》(开纪传体之先河,“二十四史”“前四史”)和《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1)诗歌——“三曹”、陶渊明(东晋,第一位田园诗人)和乐府诗双璧

(2)史书——《三国志》(西晋陈寿)和《后汉书》(南朝范晔)

(3)文学理论——《文心雕龙》(刘勰,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4)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

4.唐代作家作品

(1)散文——古文运动(“韩柳”)、刘禹锡(字梦得,《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

(2)诗歌——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阶段

初唐:“初唐四杰”和陈子昂。

盛唐:两个流派(“王孟”为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苏轼赞王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两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甫组诗“三吏”、“三别”),另有自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

中唐: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稹和白居易“元白”,白居易“叙事诗双璧”(《长恨歌》和《琵琶行》)

晚唐:“小李杜”(杜牧《樊川文集》)。

5.宋代作家作品

(1)散文——唐宋家(欧阳修《六一诗话》,“三苏”中苏洵《六国论》)、范仲淹和沈括(《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2)词——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北宋有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乐章集》)、欧阳修、秦观,南宋有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和姜夔。

豪放派:北宋有苏轼(开豪放一派)、范仲淹,南宋有辛弃疾(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陆游和文天祥。

(3)史书——司马光(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6.元明清作家作品

(1)戏曲——元代有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王实甫(《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马致远(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明代有汤显祖(《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清代有孔尚任(《桃花扇》)。

第7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高考;创新发展

一、语文高考命题的新思路

新时代的语文高考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以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为考查目标,这种高考理念更为贴近我国教育目标,也能够与我国社会发展步伐及人才需求呈现良好的一致状态。因此,这种素质考查首先落在了对语境、语篇的考查上。通过对现有文章的考查,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不同理解,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标题概括能力、鉴赏评析能力、词汇量等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查。因此,学生阅读、思考及总结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高考作文也必然成为新高考理念下的重头戏。首先,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然会接触并应当树立掌握议论方法、叙述类别、描写注意事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文、抒情方式等众多知识点;其次,在对这些知识点实现融会贯通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更是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验。可以说,众多知识点是学生共有的,而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则是学生自己学习运用的结果,只能归属于自己;此外,在高考时,对于作文题目的拟定及问题形式的选择,也需要学生自身能力的支撑。这种通过一个题目,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查的考试形式是有其合理性的,也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高中语文教学适应高考新思路的重要性

(1)有利于革新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向导作用。如今,从外观上看,高考是一种应试教育,而其内在发展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数高中学校并未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应有的重视。因此,高中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人文气息带动学生自身素养的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从本质上看,高考考查目标的转变是高中进行语文进行创新的引玉之砖。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有效提升。高中生已经具备属于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当面对高考语文试题时,不再是简单的读读看看,不再习惯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往往会从审美角度去对学生进行考评。可见,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去用心体会相关试题的深刻涵义,去体会段落篇章的真正用意,去挖掘其中的美,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或看法,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确立一个方向,进而游刃有余的进行答题。因此,高考新的考查目标,客观要求高中语文进行教学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高中进行语文教学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作品鉴赏评析能力等综合素养,从而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尽量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有可能进入文化部门工作,较强的语文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语文高考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首先,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社会科学说明文与自然科学说明文占据很了较高分数。然而,这道试题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考查目标,还是停留在文字游戏上,利用文字陷阱来进行考查,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考试,而学生却能够通过与文字内容做以比较对照,很顺利的选取正确答案。

其次,每年的高考作文总是给人一种有失新意的感觉。作文话题并没有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所考查的内容有时是高中生无法理解的消化的,原因在于出题者并没有充分考量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分析年龄,使高考作文难得“惊艳”。

四、高中语文教学适应高考发展的突破性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使希望提升学生是各项语文能力,形成较强的语文综合素质,以便适应新理念下的高考考查活动,实现学生的好成绩,获取师生及家长的认同。因此,应当着力改革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使其跟紧高考新理念的律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并能在应试中拿取高分的人才。

(1)教师大力提升知识理论,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教师是使知识的传播者,是落实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直接执行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效的业务素质。否则,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无目标性和盲目性,直接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无效劳动。同时,教师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学习哲学,可以更好的指导教师形成正确的观点,使其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答过程中不致偏颇。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确保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以语篇为基点,塑造学生的文体感、语境感和语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这些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具有语篇的整体把握上。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应当使学生体会不同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掌握了以上各种能力,学生就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语篇分析,对某个关键词语进行深刻理解,对某个段落的作用进行探讨,对语篇的中心思想与核心内容进行到位的判断。

(3)切实加强写作思维能力与创造表达能力的训练。高中学生更多的语文能力多数体现在作文环节,体现在文章题目的审视方面、内容的写法方面、语法修辞的拿捏方面。由于高中生还没有十分缜密的思维能力,因此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致使作文写作时往往固定了思维,无法实现突破,只能用肤浅的思路看待问题。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格外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读写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学生在此遇见类似的作为题目,不至于抓耳挠腮,脑海空空。

如今的语文高考已经转变了原有的陈旧理念,注重对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也应当及时调整目标,适应崭新的高考理念,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并通过高考获得较高的分数,实现应试教育下的好成绩,并能够提升学生素质,实现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胡俊生.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J].学语文.2010(2)

[2]李志明.关于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J].素教教师.2011(11)

第8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新高考

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国传统文化,但伴随着持续发展的全球化经济,一些外来文化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在高考中,语文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高考的总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语文成绩的影响。2018年我国将全面进行高考改革,改革后不仅是语文科目的分值有所提升,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阅读和写作题型上都重点考查学生对于传统经典的掌握情况。《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华传统经典在高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高考改革要及时适应,将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纳入高中语文日常教学当中,使得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有效的与新高考进行衔接。

一、新高考对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的考察方式

近年来,对于高中学生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都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得以体现。在篇幅和题型的选择上,越来越朝着《新课程标准》中高考语文命题方向发展。在试卷当中,中华传统经典阅读题型题目设计非常新颖,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是短小灵活,对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都进行了充分的考察。而这些考察方式,第一,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第二,多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来进行考察。举例来说,福建省2007年至2010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均节选自《孟子》和《论语》两部文学经典,选择的材料多具有鲜明的文化性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第三,重视高中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这样的题目设置使得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得以体现,在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文化积累水平有着相应的要求。

二、将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与新高考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科学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工作开展要根据教材来进行,教材中的语文和文学知识都非常充实。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帮助,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教材进行深度的讲解。指导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高中语文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身对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和学习过程,归纳、总结科学的学习和阅读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分享给自己的学生,积极地对学生阅读传统文学经典的兴趣进行激发,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对传统经典的接受程度,帮助学生筛选经典篇目并进行推荐,不可以漫无目的的进行阅读。带领学生在晨读过程当中朗读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对于传统经典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好习惯。

(二)打好文言知识基础

在我国古代,书面语言是文言文。由于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学生在对文言文作品阅读时,有着较多难以理解的部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中学生对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过程当中遇到的文字障碍尽最大程度的解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考语文成绩中的五分之一都是文言文知识的考查,所以,文言文学习的效果对于高考语文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会对高中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有着一定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知识的过程当中,要将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并鼓励学生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在提高语文课程成绩的同时,高效率的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

(三)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传统文化自身具有较为浓厚的特点。从古至今,语文都是人们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对于人们文化程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语文素质得以直接体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中华传统文学经典的内在较为晦涩深奥,给学生的理解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将更多的传统文化气息带到高中语文课堂之上,使得高中学生了解到中华传统经典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积极地建设文化课堂。举例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满足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与新高考进行衔接,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打好文言文的知识基础,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中,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高考中语文经典阅读试题的挑战。但是高中语文教师也不能限制学生仅仅阅读文学方面的经典作品,还要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去进行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经典作品阅读。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可以获得全面的提升。从发展的目光来看,鼓励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作品,可以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

参考文献:

[1]冯帆.阅读文学经典,把握高考先机――浅谈文学经典阅读对高考的积极作用[J].中华少年,2016,(10):13-14.

[2]李月宁.经典润泽人生,素养构建和谐[J].中学教学参考,2011,(08):22-23.

[3]王文莉.高考改革背景下加强文学经典阅读之我见[J].智富时代,2015,(05):08-09.

作者简介:

第9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语文 复习技巧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长时间的学习累积。根据我国新教育改革对高中语文的要求,完成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改进科学教学的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高中语文总复习中,向全体师生进行推广,从基础上解除高中语文总复习留下的弊病,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打下基础。

一、主观上的复习

经历过高考的人与正在备战高考的学生都知道,高三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三复习任务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不但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对学生来说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面对高三压抑的学习氛围,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另外,由于个别语文教师对复习内容的忽视,造成学生不认真对待复习课,是导致复习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种主观上对待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态度是十分不正确的,高中语文总复习并非是简单的学习过程的“查漏补缺”,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复习,对所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的总复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尤其是面临高考的高三阶段,科学合理的总复习能够让学生更系统化地接受知识,避免了知识点混淆的弊端,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薄弱的地方进行再次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面临高考的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复习手法的改革创新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下,对高中语文总复习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的主要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对其思想的约束,使学生打开思路,创新思维,更好地与新时代相结合。例如传统的诗歌复习中,教师主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诗歌内容,而不是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诗歌的复习产生惰性和抵触情绪。新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诗歌感兴趣,甚至可以自己创作简单的诗歌题材,这样不但使学生适应了高考中对诗歌鉴赏的变化(为了防止押题、猜题现象的出现,高考中尽量减小对名家诗篇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达到了双赢。

三、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学习任务是繁重的,高中语文的总复习是复杂和繁琐的,极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淆,我们必须对复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制订清晰的学习计划与目标,避免盲目复习。

(一)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复习中充斥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使学生“眼花缭乱”,找不到学习目标。高中语文复习首先要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只有根基扎得牢,才能保证学习畅通,奠定解答难题的基础。

(二)总结分类复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不同,复习题难易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复习题目简单又易使学生忽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复习指导工作,把语文复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类,按实际情况复习。

四、抓住重点

对高中语文复习不能是概括而论的,也要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特别复习,可以根据高考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对高考语文中较难的题型做重点复习分析,加深对题型的练习与理解,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减少对难点题型的抵触与惧怕,强化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答效果。

五、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复习方式都要学生掌握对题型的解答方法,对于文言文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文章的理解。

(二)能够按照题目要求理解答题思路,并快速找出答案。

(三)进行总体概括,检查全题。

六、结语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学习工作,需要师生共同重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社会的需要而被淘汰,新兴的教学理论需要师生共同学习。高中语文复习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死记硬背学习内容,而是需要调动学生更主动地积极参加。只有这样,在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大力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计划。以上对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技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提出可行建议。

参考文献:

[1]杜明明.口语教学中运用自由讨论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王艳.开拓阅读教学的新天地[D].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