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第1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特征;资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2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教育生产力。

2014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龙头全面推行全市微课建设,把微课建设作为新时期教育科研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切实加以研究推进,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实行微课建设项目化管理,形成了“有规划、有组织、有网络、有评价”的微课热。在推进过程中,以“私人定制”作为区域推进微课建设的重要平台,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普及到全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以及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全学段、全学科微课上线。

所谓“私人定制”是指基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研制的微课设计以单个教育主题为研究命题,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教育者用较为直观的呈现方式、简短的教学时间、精炼的教学语言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的教学方式。

一、“私人定制”型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是以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取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解决个别教学问题为单元,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堂在线教学。“私人定制”作为微课推进的本质特征,对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构建起立足基础、彰显特色、信息支撑、在线学习特色、科学便捷的微视频资源群,为打造智慧教育、创新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服务性。按需分享,个性定制,基于电脑端和微信服务号的双平台架构,让学生在家、学校、公共场所等随时可以学习交流,所有学生可以通过注册自己的学校、姓名等信息,进入微课平台,点播自己想看的课程。学生既可以在扬州教育网登录收看,也可使用微信服务号收看,即智能手机、手持平板设备等点播,实现了只要有网络信号就能接受服务。

实效性。紧扣热点,解惑释疑,各学科专家以团队方式开展研究,首期主要推出高三扬泰通联考难题解答、初三中考题及模拟题解答、部分小学数学及语文阅读课程试讲视频等,每节课主要围绕一个难题或热点,时间约5到10分钟。今后,霸陆围绕热点为全中小学生提供服务,随项目的深入,微课开发将一直延伸到学前教育。该平台还设计了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功能,方便线上和线下互动。

发展性。智慧教育,师生共进,扬州微课项目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翻转课堂理念、微视频功能,随着项目的开展,教师从演员、导游走向全能导演型专家,学生从学习者走向自我课程的设计者,为教师形成鲜明个性风格提供舞台,为实现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个性化课程表奠定基础。

完整性。“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一个结构紧凑的教育资源。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二、“私人定制”微课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常态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微课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突破口和平台,微课克服了教学时间限制,克服了教学主体参与方式束缚,克服了教学主题的规范,是一种基于教学主体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在线教学服务,也是学习主体自主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习者关注的学习问题是微课建设的重要起点。推行微课建设、提高微课的教师参与度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必须要坚持强化并不断优化微课的教学设计。以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下一步微课视频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微课是信息化时代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所以细化微课教学设计,必须要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要把信息化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传授给全体教师,并帮助他们能够熟练的运用。这样微课建设就有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对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全员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和制度保障,成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受到了许多工作一线教师们的热衷追捧,涌现出了一批微课实践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拓展资源是微课深化的重要基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微课作为新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载体与资源是新教改不断创新的重要保障,微课资源建设是推进微课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微课设计进行有效建构和开拓。“微课不仅是一项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更是一项集网络课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的系统性工作。”扬州市自推进微课平台以来,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将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在微课平台之上,由课本资源拓展到课外的学习资源,由教师理解的教学资源丰富到学生积极探寻的教育资源,由静态的文本资源拓展到生动的实验活动,由集体教学资源拓展到适合学习者个体体验的教学空间。使得教学资源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

夯实微课教学设计这一基础是提高微课质量的重点。胡铁生曾做过调查,76%的教师认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微课的教学设计,34%的教师认为在微课制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扬州市在推进微课建设过程中,重视加强微课教学设计。他们从微课的特点出发,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组织精干的教学设计团队,围绕各学科微课程知识点、实验项目、典型例题、易错题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开展微课教学设计与研究。比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他们把各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解剖,提炼出核心知识点,然后组织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包括省特级教师组成的教学精英力量,对每一个核心知识点进行研究,然后再集体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使每一节微课都达到短小精悍的要求,成为微课精品。

三、提高视频制作技术水平是“私人定制”微课施行的保证

在推动微课建设进程中,始终把微课视频制作作为重要环节,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优化提升微课视频质量。他们主动依托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一方面积极配齐配优微视频制作设备,一方面组建微视频制作团队并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制作骨干。

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微课作为现代教学资源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微课制作主体认知的局限性,微课内容单一性,微课制作技术的差异性,微课的制作成本简约性,使得微课制作技术成为微课建设的关键。

微视频制作者只有具备了这样一些知识和能力要素,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才会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欢迎。无论微课教学设计如何用心,如何精彩,没有与教学设计相匹配的微视频制作,再精彩的微课内容也难以呈现出来。文字、画面、解说以及适量的音乐怎样组合,如何搭配,制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好的技术专长,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课堂能力。

不断优化微视频制作过程,努力提高微视频制作质量,是微课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四、发挥行政推动,提高“私人定制”微课建设实效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要想确保教育平台为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就必须加强教育行政的服务意识,强化教育顶层设计,提高微课建设的整体效益,提高实效,加强微课建设、强化微课资源应用管理是微课建设的重要工作。

强化微课建设工程的整体建构。江苏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微课建设之初,就高度重视微课资源推介与应用,做到微课内容的设计、制作与应用三维一体,同步推进、共同提高。一方面通过专家引领、专题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对微课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精打细磨的微课视频,吸引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上网观看。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借助教育行政的力量,把微课建设列入教科研项目,形成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开展集体攻关。

加大微课视频制作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微课视频制作质量,微课才会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否则只能有微课的热潮,难以有微课的常态。选派专家给教育行政人员进行微课建设辅导讲座,大力普及微课基本知识,提高微课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形成微课建设的整体氛围,以此来影响和带动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网上微课点击率不高、下载率不高、使用率不高以及微课建设参与率不高等实际状况在较大范围内普遍存在。因此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和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到微课教学实践中来,自觉主动地参与微课建设,自觉主动地使用微课资源,自觉主动地研究探索提高微课质量的新路径、新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微课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2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微课;微课制作

在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相继刮起了一系列的“微”风:微博、微信、微小说、微音乐、微电影等,在这些“微”元素的促使下,“微课”也应运而生。微课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我县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于2014年对全县300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微课制作培训。我作为主讲教师,把自己对微课的认识以及微课制作方法与爱好者交流之,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微课

2011年下半年,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从此,国内开始了微课的实践尝试。然而什么是微课,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经过上网查资料并和我县教研员一同讨论总结得出:微,就是小、短,5~8分钟为宜;课,是以学科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过程演示、方法技巧等为讲解内容;简而言之,微课就是5~8分钟的教学视频。微课有两个特点:(1)教学时间短: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教学内容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二、微课的作用

由于微课视频内容少时间短,所以单个微课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兆到十几兆,视频格式必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mp4、rm、wmv、flv等流媒体格式,如果教师把做好的微课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到朋友圈,或和校迅通整合在一起,那么完全实现了家校沟通,学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MP4等终端设备上,完全实现了移动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先学后教,课前预习再也不是难事,课后复习或差漏补缺也变得轻松多了,根本不用上补习班或请家教了,什么不会的知识点、“拦路虎”,只要看网上的或老师用手机发来的相关微课教学视频即可,就如查字典一样方便;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学生提前预习做了功课,那么课堂上也变得轻松了,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了,而是真正能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研究与所教内容更深层的知识,这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也就成为现实。

不仅如此,微课的出现也将改变的人们的学习方式,使成人利用零散的时间,时刻处处充电学习成为现实。特别是教师队伍,通过不断观摩优秀微课课例,不断反思和研究,从而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巨大改变,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正如萨尔曼・可汗所言:学习者在用微课学习时可以随意地让“我”暂停、重复、快进甚至把“我”PASS掉;可以让每一个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

三、微课的制作

笔者通过研究省电教馆评选出的优秀微课,有启发也有思考,觉得好的微课应该是:教学设计是放在首位的,也就是说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目标的设定、学生情况的了解、策略的选择、方法方式的把控比技术的使用更重要,技术使用得再好,把握不住教学的本质的话,那也只是摆设,只是个花架子,对学生学习不但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花里胡哨的形式把学生影响了,耽误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也学不上本质的东西。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加上恰当的技术做成好的微课作品,能让学习者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不难看出恰当的技术对好的教学设计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至于选择哪种技术合适,我个人觉得不用太多,要操作方便、省时,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在培训老师们微课制作时,只讲了简单实用的两种技术。

1.手机录制加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微课

这是微课制作技术当中最简单最方便也是让老师们最容易上手的一种方法。只要准备好所要录制课的内容、白纸、笔(彩色笔)、手机支架(或让人拿着录也行)和一部摄像像素高的智能手机即可,再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一张课桌和一把坐椅。先把手机支架固定到课桌边,再把手机固定到支架上,调整好摄像高度,把纸固定到手机可录制的范围内,那么老师便可以坐下来边写边讲边录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手机要调为飞行模式(防止有电话打入);老师的头不能太低,以防遮挡镜头;老师手上不能佩戴过多华丽的首饰,以免对学习者观看时造成干扰。最后录制完后,可以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后期处理,把不必要的剪掉,加上片头片尾在规定时间内,并保存成mp4、rm、wmv、flv等流媒体格式即可。

2.PPT软件加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微课

这种方法比手机录制虽较难,但由于教师都已有PPT做课件基础,所以只要让教师掌握如何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把PPT课件录成视频并剪辑好即可。首先让老师们把自己尽心准备做微课的教学设计做成优秀的PPT的课件,要注意PPT幻灯片不要太多。然后启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把耳麦与电脑主机连接,并在录屏软件环境下调好音量,同时设置电脑分辨率为1024*768,只要单击录屏软件界面左上角的“录制屏幕”按钮,然后单击红色“rec”按钮,倒计时3秒便可以开始录制了,这时教师就像平时用PPT课件上课一样,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课,如果中间偶尔出错、停顿也不用担心,立刻重讲一下或录到最后再把出错处重讲录一遍就行了,因为这在后期编辑中完全可以处理好。录完后单击“停止”按钮,再单击“保存并编辑”按钮,保存成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格式文件后,返回到录屏软件主界面,这时候就可以编辑了,把不要的除掉,把出错处剪掉,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加一些转场、标注等效果,切记把视频时间控制在5~8分钟内,最后就可以单击“生成并共享”按钮了,按照生成向导一步步生成mp4、rm、wmv、flv等自己想要的流媒体格式。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培训中微课制作的初步探究,如有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们指正。衷心希望我国的微课教学发展的越来越好,并最终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前进。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5).

[2]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杨梁.试论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之观察[J].文理导航,2013(21).

第3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

引言

教育教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者们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多种教学尝试,微课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人们给与了足够的关注。很多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乐于应用它辅助教学。那么,微课教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到底具备哪些优势呢?

一、微课的设计以学生中心

微课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的构建,因此,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导入速度、条理清楚、语言得体。同时微课设计可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设计出不同的微课内容供学生学习。如:在五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时,老师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行程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更好。在引探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通过微课显示“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对新知的掌握自然也水到渠成了。

二、微课呈现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有其独到的特点:教学效果好,直观、清晰,细节知识点讲解非常到位、透彻,便于理解。要发挥好微课的独特优势,制作形式灵活多样的微课,为教学服务。可以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课件、习题测试、教师反馈等,也可以是课堂或作业中疑难问题的解答。有时也可以从一道题入手制作不同微课,或一题多解,面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思维训练;或精讲多练,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细化讲解和巩固训练,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也可以构建学生需要的微课程资源库,放到班级共享平台“微课超市”上,向学生开放。

微课还能在数据后台的支撑下以进阶作业的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上传至班级共享,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进而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

三、强调自主互助

微课致力于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堂。而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因为智能组合的千差万别,都具有相对稳定、独特的学习个性,使得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个性的存在而无限华丽、精彩。另外,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于初级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知识储备等影响学力的因素发展还不够健全,再加上小学数学课程要求学生自身应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逻辑性、顿悟性思维结构,仅仅依靠学生个体的力量并不能很好地学好微课,而如果学生们能够联合起来,积极开展自主互助学习,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合力,壮大微课在小学数学导学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在学习任务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

小明的爸爸想用4块边长为3dm的正方形地砖围成一个长方形小花圃,你能算算这个长方形花圃的周长吗?

学生跟着视频学习,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微课任务单一出示这一典型习题,学生便开始进入紧张的自主解题活动中,但大多数学生都只按照惯性思维,将四块正方形地砖按照直线排列花圃成长方形,并得出这个花圃的周长为“(12+3)×2=30dm”。因此,微课视频中便设计了一个讨论交流的环节,即等学生自主解题完毕后,教师发问:请同学们再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看有没有其他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便开始进入互助合作中,这时发现不同解题情况的学生便会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带动整个小组在微课学习中实现整体共进。

四、要督促和培养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由于微课是一个新颖的教学辅助方法,因此有些学生可能不太适应或者不太会适应微课学习,这样的话就不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积极地参与其中,也很难让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因此老师要经常督促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小学生是一个自控能力哈不是很成熟的年龄,十分需要老师去教导和督促他们学习,老师如果能够做到经常带领督促他们学习微课,长此以往让他们养成学习微课的好习惯并且培养他们的微课学习能力,加强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有经常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更符合学生口味的微课视频。

作为一种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微课具备许多的应用优势,能够胜任学生课前预期、课上学习的全部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外利用微课进行预习,而在课中引导学习自己探索、自主学习,并与其他学生协作解决问题,构建知识。而且还给学生展示与表达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这样有效的方式值得在日常教学工作深入使用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唐嘉欣.微课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4(11):61-62

第4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1.1微课

微课称为短期课程或者单元课程,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其核心是列出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核心概念,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强调视频的类型是在线网络课程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微资源。微课的特点:视频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相比与传统的课堂来说较少,微课的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制作方法非常的简单,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微课的问题精确,主题突出,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更加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的时长一般是5-8分钟。一个微课就是一个小小的主题,只需要会制作简单的PPT以及录制软件,里面包含着所有的教学环节,却能以此制作出有自己教学特色。

1.2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期,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的以课前、课中为分解,把过去教师上课知识传递的部分迁移到课前,即课前学生观看教师讲解视频,让学生在课外预习,预习完回到课堂研讨,课中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不懂的问题首先由小组内学生帮助,促进学习、情况简述和反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解。翻转课堂的重构了学习的流程。实际教学中,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核心,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和协作探究,直接决定了课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学习的困难。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微课所选择的内容,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知识,是在现实生活和真实的情景中产生,是学生在网上主动的收集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认知结构。通过微课的学习,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小学数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在微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正确选择微课教学的内容,在内容上我们需要将其进行分割;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沟通,以一个问题为主线,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互动性问题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微课的时间应较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设计互动性问题的时候一定难度事宜,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以及递进性,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在设计微课过程中添加些互动性的措施,如微课带有教师头像的视频,添加背景音乐,以及把握语言和字幕的节奏。设计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内嵌在前测、后测、测试反馈中,学生也可以互相监督和交流;微课的教学设计遵循精细化原则,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分成概要过程和细化等级过程,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使教学的过程能够层层递进,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选取出来基本的概念和法则,适当加入与知识有关的图片和动画等,不断的一步步加深对知识的提升,以此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微课的教学设计步骤:必须弄清楚课本中有价值的内容,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从生活中常常碰到的问题入手;要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作业中的易错点制作成微课;确定需要围绕数学的核心概念,采取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自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素材选择。

3小学数学微课的个案设计

小学数学圆的学习属于重点。本课采取的是基于情境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圆、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录制课件:录屏软件+PPT式。微课制作:步骤一:情境导入(3分钟)。步骤二:分发前测任务单,明确教学任务,正确使用圆规画圆的步骤问题。步骤三:观看《圆的认识》微课视频。让学生将疑问及时的记录下来。步骤四:课堂答疑(7分钟)。让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讨论。步骤五:教师讲解与总结(3分钟)。教师将各组都不会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询问学生是否都已经理解。最后是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们兴致活跃,课堂氛围很好。需要强调的是,在设计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能力,应当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的表现出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动脑。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提供更有效的微课制作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的条件。

作者:尹丽峰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55).

[2]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Tan,S.C.,&Wong,A.F.L.Teachingandlearningwithtechnology-AnAsia-Pacificperspective[M].Singapore:PearsPrentice-Hall,2001.

第5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6-01

音乐欣赏,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欣赏教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完全脱节,没有真正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就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了几点建议。

一、现阶段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现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它也应该是有效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与感知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某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仅只是体现了他自身的审美修养,还应该是考察这个人文化底蕴的一个显性的标志。我们通过对音乐进行有效而又冷静的欣赏,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取到丰富的音乐知识,这种手段也会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丰富,对于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培养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的渴求与希冀,使他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的培养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完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1、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实施音乐欣赏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向逐渐成熟的方向发展,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情绪变化很大,若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会产生错误的、不健康的审美观念,如刻意追求新潮、时尚,认为当下最新潮的歌和最流行的音乐就是最高雅的、最有品位的音乐艺术。而且在上课时发现,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小学和初中基本没有受过音乐教育,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上无任何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未知事物积极主动地探索,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迎合、迁就、放任自流,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欣赏艺术音乐。

2、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高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组织课堂创作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一般有预设之中和预设之外的生成。音乐课教学中“创作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音乐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也是音乐课堂生成的一种的重要途径。创作教学作为音乐教学改革的实验,我们可以作为一节课中的一个环节来实施,结合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用即兴的方法进行简短节奏的创作;进行简短曲调、歌曲的创作;用声音模仿与创造;还有运用包括音乐、诗歌、戏剧或舞蹈的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少替代,这种活动的创设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4、注意情境渲染,发展音乐感受与情感体验

感情,是伴随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为而出现的心理体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情感的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中职学生由于学业上多数不太成功,在情感方面则比普高学生更为敏感,体验入微。而作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真挚感情的需要更为强烈,而音乐欣赏正是要求欣赏者通过音乐的外部形式与内部情感的沟通,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音乐鉴赏恰恰可以满足提高他们的审美需要。因此,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具有鉴别音乐格调高低好坏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的能力,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使学生有能力判断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5、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欣赏高雅音乐

在适当地听一些流行音乐的同时,还要大量地欣赏中外古典音乐。教师要设法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如每天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里播放古典音乐,并由播音员讲述音乐家故事、创作背景以及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表现手段,这样在全校范围里,学生们共同欣赏,充分发挥群体效应,耳濡目染,使欣赏艺术音乐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总结

音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来说音乐创作者赋予音乐特有的情感联系,从而音乐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情感特质,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不一样的全新体验,另一方面音乐欣赏在对提高人们对音乐鉴赏力,艺术审美力和思维拓展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 华. 谈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的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 2011(07).

[2] 李萍萍.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 丝绸之路. 2010(22).

[3] 徐小凤. 浅谈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 2011(05).

第6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微课;自主学习;数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56-02

1 前言

目前,随着以生为本、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各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一种新形式的教育课堂。而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凸显。其中,以“微课”教学为辅助的新形式课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课紧紧立足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视频形式的知识点的讲解学习中,能够涵盖课堂内外,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2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按照课堂流程来划分,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等。

课前复习类 在语文课中,那些线索明晰、重点突出的散文类文章,以及篇幅较长的小说类课文,都适合应用这一类型的微课。如教授经典散文《背影》,学生通过全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亲情有了很深的体悟,在此基础上需要的是对重点知识的归类复习。教师制作一个微课,内容为“父亲的背影”,依次呈现点出背影、细划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的简单整合,学生对本文的重点知识就会有个更全面的把握。

教学散文《老王》也是这样。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老王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把握,第二课时则是对“送鸡蛋”这一环节的重点突破。为了最短时间内调动起学生新的情感体悟,弥补课时时间间隔导致的遗忘现象,教师在第二课时授课之始,呈现数字故事形式的微课:特殊的年代里,一个普通的不幸的人,他的悲苦(工作,亲人,精神的空缺,外界的冷漠),他的善良(他的感恩,他的认真,他的无怨无求)。当微课的文字、音乐与教师设计的动态图像一一呈现,不用教师复习回顾,学生早已进入学习状态。

同样,在教学《阿长与》时,在第一课时全面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教师把课文的基本结构做成一个微课的形式,呈现在第二课时授课开始。这样,学生就能实现长文快速地复习掌握,进而顺利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而语文课中的生字词的学习,也可以由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将读字词或讲解字词的形式制成微课与学生互动,效果也会不错。

新课导入类 这种微课适合于绝大多数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以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为素材制成视频,在那驼铃声声中,在那长亭外的歌声里,学生很快进入那个年代,重返小英子的童年。又如教授《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科普知识较浓厚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时观看“太空授课”,利用这短短10分钟左右的内容,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对新授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很积极地投入新的课堂中去。

数学亦如此,通过设计适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而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教授“指数函数”一课,用微视频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从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这样就使自己的教学置身于一个生动而又活泼的情境,进而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探究欲。

知识理解类 数学课“克、千克、吨”的教学,教师在讲课中穿插运用录制好的关于天平的微课。通过观看教师在微课中呈现的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才能完成课堂中需要的对各种物品的称量。这样的实效要远远高于实物天平的呈现实效。

语文课也是这样。以作文课为例,关于习作手法、语言特点的呈现,微课非常适用。正如作文课,把一学年的学习任务、训练重点拆分为若干个微课的形式,这样既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训练指导,又保证了学生的写作时间,一学年下来,学生收获该多大!

同样,语文课的各知识点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如说明文、散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有关的基本文体知识,人物描写、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文言知识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微课,效果也会非常好。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保证重点知识的落实。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利用微课配上比较俏皮搞怪的音乐,将文章中皇帝几次换衣服的地方呈现出来,使学生更清晰明白这些地方正是文章所讲的重点。特别是最后皇帝光着身体游行时,小孩子点破谎言,这个地方更是可以应用微课进行突出。这样使得学生在短时间里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和主旨,阅读起来更加深入透彻。

练习巩固类 数学课的“相遇问题”等难题处理时,可以采用点题精练的形式,设计一个典型例题让学生观摩,进而对这一类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相对更需要灵活性的题,教师多设计一些互动型的微课。如在推导球的体积公式时,学生学习难度较高,教材中也缺少原理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借此把它做成微课,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数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类比、转化意识也有很大帮助。

英语课教学“colors”,教师讲完新授课后,可进行这样的练习: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带着不同颜色的花或水果出场,如憨厚的大熊猫抱着红玫瑰慢慢走出来,顽皮的小猴子拿个黄色的香蕉快乐地跳出来,漂亮的小白兔捧着黄色的橘子蹦出来……每只小动物的出场都给学生带来教师新教的颜色单词的练习,同时配上相应的声音效果。如果学生答对了,小动物还会为他鼓掌。就是这种有着绚丽的色彩、有趣的声音和可爱的小动物的微课把学生吸引住了,教师将机械的记单词练习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生动鲜明的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1]。

小结拓展类 在语文课《新闻两则》教学结束后,教师梳理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辅以新闻的相关知识加以补充,学生对新闻这一新文体就完全理解了。更重要的应用应是语文的深度阅读,不管是以名家杨绛、、鲁迅、朱自清、苏轼、李白、杜甫等人为切入口也好,或以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为切入口也好,总之,教师以此展开,对不同的诗文进行整理,从而实现学生的深度阅读。另外,语文课本的单元性整合学习和每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也非常适合采取这一形式的微课。

3 微课应用的原则

教育的变革是一项十分复杂、操作较难的工程,它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坚持、思考与创新。微课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不管怎样设计处理,都应该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旦脱离这个根本,变革就会走向误区。好的微课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把问题解决。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设计、创意和教学智慧以及学生真正所需要的,只有把这些做好,才是真正贴近教育,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而这正是需要教师努力去做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微课;传播学理论;特点;策略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不断涌现,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代表,基于视屏媒介的创新教学形式获得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并得到逐步推广运用。微课制作简便,符合学生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学习的需求,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从教育传播活动来看,微课是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媒介。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微课,有利于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微课的特点,进一步探索微课设计和制作策略。

1微课的起源和定义

在信息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快,抓住教学重点和要点,节省时间,成为时代的潮流,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方法变革的产物。微课又叫微课程(Microlecture),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社区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美国可汗学院利用录屏技术开发了3000多门在线图书馆微型教学视频课程,为世界各地网络学生提供服务。从2010年以来,我国微课的发展很快,推广和普及迅速。目前还没有微课的统一定义。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把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了使学习者获得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人们对微课定义表述各异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微课的特点和本质属性认识不同。有的人认为微课就是一堂教学课,如张一春教授强调微课是完整的教学活动;有的人认为微课是对传统单一教学资源继承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如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就是在线教学视频。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认为微课就是一种传播方式,其中传播介质是视频,传播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微课的教学主题明确,内容精炼,是一个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整教学过程,并以流媒体形式传播视频。微课既不是一堂完整的教学课,也不是一堂教学课的视频片段。从微课的内容来审视,微课是教学课;从微课呈现形式来审视,微课是视频媒介;从微课可储存、可反复使用的特点来审视,微课是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是以一定组织关系、方式打造成的一个主题式教学资源单元。

2微课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优势

2.1微课的主题单一、教学容量小,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和发挥积极性

一个微课只是传授一个知识点的课程,或阐明一个道理,或说明一种技能,或表述一种方法,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单一,教学容量小。微课主题单一是议程设置教学传播理论的体现。议程是指依据问题或事件重要性加以排列的顺序[5]。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传播媒介不是“镜子”式地反映传播内容,而是选择重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传播给受众。把事物的主导属性传达给受众,从而影响受众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判断和态度,达到影响受众认知效果的目的。微课是从知识群中筛选出的主题,抓住了事物的主导属性,然后把每个主题制作成独立的微课,并按一定秩序传递给学生。这遵循了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并能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保持学习兴趣。微课的教学容量小,一般微课的教学时间都不超过10分钟。根据人的认知心理特征,这是学生持续保持注意力和兴奋度的最佳时间。因此,微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2.2微课视频媒体元素多样化和音像同步合成,学生能获得的知识真实感强、信度

高微课视频画面主要由文字、图表、实物组成,即使是实验类微课,也只讲解操作过程,教师不出现在视频中。这样学生不受教师情绪的影响,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运用同步录音合成技术制作微课,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信度。据传播学者研究,在信息传播中,来源于不同传播者(信源)的同一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并不一样。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传播内容的可信性越强。微课由教师自己制作,声源来自于教师,不必另外配音,教学的真实感强。学生对信源的信任度与对传播内容的信任度两者之间高度正相关。教师熟悉教学内容,设计的微课教学内容合理,并以自己最熟悉的教学方法展示给学生。教师权威性高,教师信源的可信度高,他们制作的微课对学生吸引力强,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3微课技术成熟和流媒体传播;方便教师设计制作和学习者自主学习

由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摄像技术广泛运用,设计和制作微课的技术都非常成熟,教师都可以设计制作微课。微课通过网络媒介传播,形成媒体流。媒体流可以克服单一媒介传播的有限效果缺陷,并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由于微课容量小,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MP4,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方便。

3设计制作微课的策略

3.1主题导入,教学环节完整

新闻媒体往往追求先入为主的传播效果,这遵循了框架传播理论。框架(frame)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框架传播理论认为,框架是人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人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framing)对新事物的认识。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是一个认知过程,传播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或技能。因而,微课设计制作者应遵循框架传播原理。一堂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师要开门见山或直截了当地导入微课教学主题或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固化学生的认知定势。微课不是截取传统教学课的一个片段,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含教学导入、课程讲授、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教学总结应紧扣主题,语言简要。

3.2满足学生的需求,多种媒体元素融合

使用与满足传播理论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一些学者认为,人们有选择地接触特定的媒介或内容,接触行为是为了满足需求。无论满足与否,目前的接触行为将影响其选择媒介使用的行为。因此,学生是否喜欢微课的关键在于学习微课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确定微课的主题,选取教学内容,优化媒体组合,这一切都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设计制作微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选取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来说,中学的微课教学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大学微课的教学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应根据学生的偏好,选择媒体元素,把字幕、音乐、图像、图片、动画、操作录屏等元素有效融合起来,使用丰富多彩的展现方式。

3.3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运用镜头语言艺术教学

过程是一个传播过程。依据传播学的符号互动理论,教育传播的实质是师生之间不断进行编码和译码的过程[7]。这要求教师把教学信息转化为符号(语言、文字、图、表等),学生通过符号间接地认识教学内容,然后再把符号译码转化为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教师的传播意图。要实现交换,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人们对传播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的含义有共同的理解;二是人们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按照符号互动理论,要通过微课有效地传播教学信息,除了师生都具有听、说、看、读的编码和译码能力外,还必须使符号转换保持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因此,微课设计者要研究和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正确运用画面情境,以及屏幕推、拉、切换的镜头语言艺术,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

4结语

微课满足了现代人碎片化学习的需要。从教育传播活动来看,微课是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媒介,是一种教学资源。从传播学理论来看,微课遵循了认知规律和传播规律,具有传播优势。微课设计和制作者应运用传播学的框架、使用与满足、符号互动等理论,突出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61-65.

[3]张一春.微课是什么?[EB/OL].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3-14.

[5]李苓.传播学理论与实务[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312.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9.

第8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摘 要: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优势。

关键词: 语文微课程 语文教学 教学优势

语文微课程的雏形可追溯至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教授LeRoy A. McGrew 于1993 年提出的“60 秒有机化学课程”及1995 年英国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教授提议的“One Minute Lecture”。2008年,美国San Juan College 的高级语文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正式提出“Micro-lecture”。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提出:“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语文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形成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语文教学应用环境。笔者比较认同这一概念。

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引起了国内教育学界的普遍关注,此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及相关网站等分别e办了微课大赛,征集了大量微课作品,甘肃省2016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更是将微课作为一个培训主题。可以说,这些宣传及实践活动,使得微课这一语文教学形式为更多教师所熟知并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与语文微课程的特点或优势是密不可分的。学者胡铁生对此进行了分析,基本得到了大多数相关研究者的认同,下面将结合其观点就语文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进行阐释。

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特点

“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特点有助于集中解决问题,迅速突破知识点、重难点和疑点。语文微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的,其关注点虽“微”但不“小”。微课有别于传统课,其语文教学内容主题化,语文教学目标更明确,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需要,学生可以方便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适时适地进行学习,迅速突破相关知识难点。

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的特点

“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内化知识。一项对中学生认知心理学的调查统计研究表明,人的观念的建立40%来自于视觉经验,25%来自于听觉经验,视听结合起来获得知识的比例可达65%。语文微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通过系列软件加工处理后的微视频将与主题相关的文本、图形、图片、动画、录像、录屏、字幕、声音(包括讲解、音乐、音效)等多种信息方式高度集成,信息丰富而有效,形象且有感染力。这是因为“视觉媒体比听觉媒体,视听媒体比单通道媒体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感知与思维意识,表现更大的信息量”。当然一个完整的语文微课程,除了最核心的微视频外,还包括其他微语文教学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真实愉悦的情境中,轻松地内化知识。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课时,可在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九寨沟的山、水及珍稀动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播放九寨沟简介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一面欣赏九寨沟著名的景点,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在教授成语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时,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老的神话故事所知甚少,教师播放这两个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神话故事中,自觉地体会到精卫和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让他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三、“短小精悍,应用面广”的特点

“短小精悍,应用面广”的特点既符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特点,又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多途径地学习。语文微课程的这种“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微视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宜超过10分钟。一是因为这符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特点,即利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因为时间过长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效果不好;二就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的大多数内容看,10分钟以内足够教师把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二是微视频的资源容量小,一般采用流媒体格式,如flv、asf、rm、swf、mov、wmv等格式,这种格式支持网络的在线播放,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加之配套的其他资源如微教案、微反思等总计几十兆,在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和无线网络日益普及校园的今天,语文微课程的“微”使学生既能轻易下载保存又能随时在线播放,非常适合随时随地的有选择性的个性化学习。

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特点

“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特点使得语文微课程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活动化和实践性的需要,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一个多要素结构体,并不是简单的资料或信息堆砌,而尤为重要的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语文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其组合要素可以适时地进行修改、扩展和生成,从而促使语文微课程不断更新、生长和动态化。

五、“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的特点

“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的特点使得学生自我选择性更强,有利于循序渐进和个别化教育。传统课堂由于受限于时空,教师很难真正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接受情况进行语文教学安排,这必然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语文微课程可以摆脱这种时空的限制,其在线功能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性,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有选择性地学习,课内教师亦可以根据平台上学生的反馈情况有选择性地授疑解惑,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据斯金纳程序语文教学法的原则,尤其是其中的小步子原则和自定步调原则等,可以看到“语文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构建自己的学习系统,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从而逐步实现个别化的教育。

胡德海先生曾说:“目前,一场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革命和学习革命,正席卷全球。”“明天的教育将是多种教育媒体相互并存,相互作用,共同担负教育信息传递和促使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局面。”教师应该积极地投入这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中,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应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包括掌握这一拥有巨大使用价值的语文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维.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5(34).

[2]肖金武.微课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研究[J].中国培训,2016(06).

[3]钱丽华.中职语文微课教学实践探讨[J].职教通讯,2016(21).

第9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微课 地理微课 设计理论

当今社会开始进入全新的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迭速度突飞猛进,教育领域作为知识传播的前沿阵地,其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今,我国教师守在教室里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模式正逐渐发生了改变,微课作为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诞生[1]。虽然微课发展势头强劲,但是资源建设上尚存在许多问题。学习资源和课程作为制约移动学习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存在大量重复、质量低下、共享率和兼容性差等问题[2]。尽管微课越来越倍受关注,但是为之支撑的设计理论仍然稀少和零散,尤其是关于地理微课的设计理论更是凤毛麟角。

一、国外微课的设计进展

国外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微课的研究。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 教授在1993年指出:微课就是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其设计主要包括概念引入、解释、结合生活列举例子三大部分[3]。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 Kee教授提出: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知识快速增长背景下的核心概念,一分钟演讲须具备合理的逻辑和适量的例子[4]。以上是微课及其设计的雏形。

微课正式诞生于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在McGrew和Dr.Kee基础上,阐释一分钟在线或移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5],他指出:微课只要在相应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授课取得同样的效果[6],他具体阐明了制作微课分五步:(1)罗列一系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2)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写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3)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长度为1――3分钟;(4)设置课后任务;(5)上传教学视频到课程管理系统[7]。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微课资源网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和TED-Ed。当然,国外微课内容的设计和呈现形式灵活多样:如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真人演讲等,课程面向不同年龄、专业等人群,其内容短小精悍,时长一般在10 分钟左右,并配有对应的字幕[8]。

总体而言,国外微课的设计已经初具规模和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并且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微课作品,但是,微课的科目种类尚少,其运用领域有待扩充。

二、国内微课的设计现状

2010年,广东省吹响了国内向微课领域进军的号角:广东开始了建设“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项目,其目的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微课程学习的网络平台,以重难点、特色理念的微型课为主(15分钟以内),完整课例为辅[9]。同年,佛山市率先启动“微课”建设,现已征集超过3000节优质微课;参与教师超过2000人;覆盖“小、初、高”各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点播数超过100万人次,深受师生欢迎[10]。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率先对“微课”作了定义: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1]。2013年4月,黎加厚教授提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12]。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3]。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4]。奋斗在微课一线的教师郑小军和张霞指出:微课的设计要避免浅阅读趋向[15]。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微课资源网站是“微课网”[16]、“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和“中智微课网”。

微课是由英文Microlecture翻译而来,根据胡铁生、黎加厚、焦健利等专家对微课的阐释,再结合微课代表人David Penrose对制作微课详细的描述可得出,微课或微课程只是翻译表达不同,但都是介绍同一个概念Microlecture。国内有部分学者深入分析了微课与微课程两个概念的差异,微课属于教学论的范畴,微课程则属于课程论的范畴。但是,从文字的角度去区分微课和微课程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同一个事物Microlectrue,所以我们没必要刻意去区别微课与微课程。 那么,什么是微课或微课程呢?参考“此处使用术语Microlecture不是指微格教学的微内容,但实际教学内容已格式化为用建构主义进行在线和移动学习”,并借鉴David Penrose对Microlecture的阐述及我国各大教育专家对微课或微课程的定义可知,微课或微课程就是指以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突破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对微课的定义仍存在不少分歧,微课的设计理论偏少,优秀的微课作品稀少,微课的发展尚处于摸索和完善阶段。

三、地理微课的设计理论

1.地理微课的特点

根据微课的定义,地理微课是指以5――10分钟的地理视频为载体,记录地理教师围绕地理某个知识点进行突破的教学内容。那么地理微课有什么特点呢?简而言之,地理微课具备四大特点:“微”、“视”、“生”、“活”。具体说就是:(1)微小精悍。微小是指地理微课的时间短,只有5――10分钟;精悍特指它精炼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甚至不逊色于一堂优秀的地理课。(2)视频主导。每个地理微课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机地集合了需要突破的知识点和课后任务。(3)生动形象。地理微课中的地理教师借助精美的动漫视频和背景音乐,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将地理某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受教育者。(4)灵活多样。地理微课的灵活多样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地理教师在突破地理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②地理微课的应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需求者所用;③地理微课的服务对象也是灵活多样的,它可以为所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包括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

2.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

查尔斯・瑞格鲁斯(Charles M. Reigeluth)于1982年提出了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简称ET)。他认为,为了实施教学,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分解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顺序,细化理论就是为这类教学活动的设计而提出的。作为对细化理论具体应用的简化条件法(Simplifying Conditions Method,简称:SCM)是指教学总体目标确定后,先在课程内容中找出一项最简单而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或案例,以此作为教学起点;然后,再找出另一个较复杂的案例实施教学;最后,选择更复杂的案例实施教学。简而言之,简化条件法就是要求教学从最简单而完整的案例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条件实施更加复杂的案例教学,如此不断反复,直至实现教学目标。可见,细化理论为地理微课的设计策略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尤其是简化条件法的运用,直接为我们打造了针对于地理微课的设计策略的“宝刀”,使我们可以对繁杂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进行披荆斩棘,最终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3.梅瑞尔的成分设计理论

20世纪80年代,戴维?梅瑞尔(M.David Merrill)教授在原来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分设计理论(Component Design Theory,简称CDT)。新成分设计理论从一致性规则和干预规则二维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归类,并提出了一套更加完整的干预处方。如图2所示。

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和梅瑞尔的成分设计理论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前者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宏观展开,用来指导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和知识点顺序的安排;后者则考虑教学组织的微策略,给出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地理微课的设计策略时既要借鉴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的宏观设计策略,也要参考梅瑞尔的成分设计理论的微观设计策略,综合两者才能得出地理微课的最佳设计方案。

总之,目前微课的现状是优秀的微课案例不多,为之支撑的微课理论脆弱,而我国微课案例参差不齐的现象更加突出。同时,随着微课的发展,微课即将成为课堂内外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点。本研究将微课的设计理论引进地理学科领域,旨在通过对地理微课的设计研究为地理教学和学习提出有效的策略,也为其他学科微课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凌峰.“微课”在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1):15.

[2]陈敏,余胜泉.“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6):37.

[3] McGrew,L.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 1993,(7):543-544.

[4]Kee,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 1995,(32):100-101.

[5][20]Microlecture[EB/OL]. http:///wiki/Microlecture,2014-08-19.

[6] [7]Thomas. Online Education Introducing the Microlecture Format[EB/OL].

http:///2009/03/08/online-education-introducing-the-microlecture-format,2014-08-19.

[8]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13,(6):27-28.

[9][10]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0-21.

[1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微课程之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

[1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1-12.

[1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

[1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