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第1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发改局“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和平县发改局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

对国家和省、市清理减免后保留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编制了《和平县现行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和平县现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清单中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19项、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3项,明确了项目名称、设立依据、收费标准等,及时在县政府网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行清单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切实提高涉企收费透明度,确保取消、减免、降费政策落实到位。

二、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目录,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为民营企业投资发展提供指导。根据省发改委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地方性市场准入事项梳理相关工作。

三、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制订印发了《和平县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平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审查内容、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和保障措施。按照“谁起草、谁审查”的原则,要求各镇、各单位对有关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的文件进行自我审查和存量清理,确保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措施清单

第2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地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延是指:企业生命活力的持续性和成长性。企业生命活力的持续性是从时间尺度上刻画企业生命活力的状态,即企业生命活力的“长生不老”;而成长性则是指企业生命的质量,即企业生命活力的“青春永驻”。持续性和成长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命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延不是指上述两类企业的发展属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和成长性是一个有机整体,因为,我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外延的划分,完全不是取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身,而且取决于我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整体功能和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人为地将这个整体概念作一些划分,完全是受我们认识水平和研究方法所限,而划分的这个整体概念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身,只有这些部分的有机组合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身。持续性和成长性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命题这种外延划分,只能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企业生命活力永存”这一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或者说企业或企业生命的持续性和成长性,构成了“企业生命活力永存,这十整体。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理论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提出。他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书中对企业的生命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盛年阶段、老化阶段。王养成、张俊杰(2004)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老化阶段。无论是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或是四个阶段,笔者认为都没有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首先,“生命周期”固然有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含义,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认识,企业追求的是永续发展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长盛不衰,这就有一个“创新”的问题,这种划分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内涵;其次,周期有“周而复始”的含义,就如同一年的春夏秋冬,当然这种“周而复始”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从一个周期的终点回归到一个更新、更高层次的起点的持续发展。为了使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有学者在“四段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限与老化期)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尽量“做长”成熟期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此观点值得肯定的一个方面是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上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但企图通过“一个周期”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周期”含义的理解过于狭义,而且没有体现“创新”的含义。

通过上述传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划分的分析,吸取其可取之处,并结合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作者趋向于对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作如下划分(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老化创新阶段、再成长阶段、再成熟阶段、再创新阶段……。从一个较低层次周期的终点回归到另一个较高层次周期有起点,周而复始,推动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从低级阶段高级阶段顺利进入高级阶段顺利就必须克服每个发展阶段带来的危机:创始人危机、管理危机、控制危机、不适应新环境所带来的再造危机……。

二、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制度创新的相关性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一个包含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制度体系。制度创新一般是指变迁与完善企业原有的制度安排,用不同的行政规则确立新的关系,使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并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理顺新型生产关系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就民营企业而言,要发展就必须努力突破企业制度障碍,根据企业制度,选择合适的制度创新路径。企业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相关性,这是因为:

(一)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在方法论上,笔者认为,不应就企业可持续发展谈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应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企业可持续发展视为一个系统。按照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在阐述系统自组织时的观点,子系统的合作形成序参量,而序参量又支配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的行动,从而主宰着系统演化的进展与结局。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及其创新等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个系统的几个重要的“序参量”,它们在系统内独立地发挥作用的同时,又相互制约。因此只有把企业制度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等放入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个系统中并与其他“序参量”一并讨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及其创新分别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技术(或制度、管理、文化)一经济―社会这个复杂系统内的四组不同的两个“序参量”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协同,共同推动系统的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是处在技术(或制度、管理、观念)一经济接口处,使得技术、制度、管理、观念溶入经济形成经济增长系统的内生力;而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处在经济―社会接口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之,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从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来分析

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占领企业所在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企业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管理也必须随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只有管理不断创新,企业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可以说,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企业文化及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在企业文化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特征,是企业生存、发展及竞争力之本。机制决定活力(即核心竞争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任何先进的企

业制度都是相对的,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要始终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就必须具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能力,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具有导向作用,最终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一个包含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制度体系。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与组织制度创新决定企业制度创新的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见图2。

由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制度创新与其可持续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

三、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不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急于求成,企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一步到位,这样的企业制度变迁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和理想的效果。中国民营企业中家族制企业占90%,关于是否将家族制企业全部向现代企业转变,这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但就其产权制度而言,单一制产权、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产权制度向多元化产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权制度变迁则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权制度保证。

(一)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生命周期中企业制度的一般规律

民营企业在初创时期,虽然富有灵活性,但各方面均不成熟,企业发展战略主要目标是求得生存并为企业发展打下基础,尽快度过创业期。这个时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非正式形式的,管理制度往往是集权制,产权结构一般是单一或合伙制形式,而公司治理结构则往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统一,即两权合一的治理结构模式。

在企业成长期,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管理的复杂性增大,企业需聘用更多的专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对分离的治理模式。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由于组织的发展壮大,大多数创业者被过多的细小行政事务所包围,而创业者并不是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职务管理人员,他们渐渐感到管理企业力不从心,于是出现了管理危机,企业的产权结构一般仍然是单一或合伙制形式,组织结构则是直线职能型的;管理制度上已开始使高度集权管理逐渐向分权管理过渡。

在企业成熟期,出资人呈现社会化和多元化的特征,所有者逐渐成为单纯的财务资本提供者,依靠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经营权与所有权进一步分离,组织结构多样化,形成事业部、矩阵制、网络型等等,管理制度则是分权制度模式,产权制度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老化创新阶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竞争力减弱,赢利能力全面下降,危机开始出现,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寻求重整和再造,使企业获得新生。为实现企业再造,重点解决企业在特殊环境下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危机,这一时期企业的治理模式仍然是两权分享的治理模式,其组织结构为团队组织,管理体制上则是决策分享。

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过创业、成长、成熟、老化、创新这样一个周期,由于创新使组织得到再造,企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又进入第二个周期的成长、成熟等阶段,在新的发展时期内,企业制度创新应适应其企业特点及其新的环境条件,使企业长盛不衰,周而复始,直至永恒,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动态变迁过程

第3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一、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精神,按照“强攻外向抓招商,壮大内源抓民营,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扶持壮大中小民营企业,全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在全县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截止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2288户,从业人员45484人,注册资金3.6亿元;共有民营企业1454家(含规模工业),注册资金31亿元,资产总额94.6亿元。

(二)行业覆盖不断延伸。目前,我县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机械汽配、塑料新材、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生化医药、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包装、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文化游乐等,广泛涉及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业。至年,中小民营企业共为我县群众提供就业岗位99121个,已成为我县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三)经济贡献不断提升。年,全县新增产值的85%、县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乡镇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中小民营企业。年,我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5亿元,完成营业收入10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2亿元。剔除规模工业,中小民营企业三项指标所占份额比例分别达到62.8%、64%、59.3%。

二、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部门“轻小重大”。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一部分,虽然也享受了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但长期以来,一些职能部门仍然没有转变对中小民营企业“歧弱”、“轻小”的观念,片面地把管理和服务的重点放在规模工业上,对中小民营企业关注不够。二是政府职能缺位。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乡分割、服务不够的问题,使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没有形成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合力。同时,由于过去对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扶持措施,中小民营企业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等问题,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就农副产品加工来说,全县现有大米加工厂21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接近200家,两个加工行业真正具备资质的均不到三分之一。三是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贷款难,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更难。从调查的85家中小民营企业来看,年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就高达68家。通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小,且贷款手续繁琐,成本高;中小民营企业项目包装能力弱,尽管有的企业有好项目,产品有市场,也具备还贷能力,但缺乏自身包装和与银行的沟通;中小民营企业的资信程度低,不能达到信贷要求;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对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对小企业“雪中送碳”不足;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尚不完善,而我县民营担保公司至今只有一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的需求。四是涉企检查收费频繁。由于近年来我县只对规模企业的检查收费程序进行了规范,少数执法执收部门便把检查收费的重点转嫁给中小民营企业,强行收费、搭车收费,以收费代服务,以罚款代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多的检查、收费,不仅加重了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负担,而且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业主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从企业自身看:一是企业管理有待规范。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多数实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企业的决策权、管理权、经营权集中;在用人上,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唯亲是举。虽然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多数情况下,亲情战胜了制度,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县中小民营企业总体水平不高,多数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产业关联度不高,配套能力差,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同时,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调查显示,目前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足3%和1%。三是业主素质有待提高。主要是守法经营意识较差,诚信缺失,少数中小民营企业主甚至将偷税漏税作为赚取利润的主要手段;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常成为诈骗的牺牲品,或者成为乱收费、乱罚款的主要受害者;“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取得一定成绩后就自我满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四是团队精神有待增强。调查中,企业主普遍反映企业间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没有形成相互沟通、互帮互利、共同发展的氛围。有些企业主缺乏合作意识,只看到竞争的一面、没有看到合作发展的一面,部分同行业企业之间相互压价,形成恶性竞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主“宁作鸡头,不做风尾”的旧观念根深蒂固,行业垄断,闭关自守,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小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当前,我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对发展中小民营经济十分有利,只要全县上下来一次思想大解放、环境大改善、素质大提高,动真格,下真情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就一定能够有一个大发展。

(一)全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氛围。目前,全省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形势咄咄逼人,我们一定要看到发展的大趋势,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要对中小民营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和其他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正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要切实加强领导,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格局,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二)全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发展引导。积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向高科技发展、向规模化发展,使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全面提高中小民企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切实规范部门涉企检查收费程序,参照县优经办对全县规模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模式,将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和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乡镇优经办进行管理,执法执收部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检查收费实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和“企业安宁日”制度,并将两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部门和乡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评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尽可能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全县中小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鼓励技术改造。中小民营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应纳入县科技发展规划予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改项目,应享受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奖励基金,对推动中小企业科技进步有贡献的人员和集体进行奖励。

(三)全力构筑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平台。一是建特色小区。县委、县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办法,鼓励各乡镇从本地实际和优势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品档次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乡镇民营工业小区,形成民营经济的产业特色和规模优势。二是建专业市场。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对建材、装饰装潢、日用品、农资、家具、电器等商品,划定区域,使同类商品经营向指定区域集中,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功能较为齐全的专业化市场群体,提高市场吸引力与辐射力。三是抓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园区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使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到园区中来。

第4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服务中介;融资;技术创新;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017-02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上思想观念落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上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经济待遇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价格、税费、融资、土地批租、原材料供应、工商管理、市场准入和资产重组等方面,还有各种各样并非公平的限制。由于对民营经济看法偏颇,也造成民营企业在许多经济交往关系中陷入尴尬的境况,各级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法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多三少”问题比较普遍。即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少;粗、初加工项目多,精、深加工项目少;污染环境的项目多,绿色环保的项目少。一些民营企业不是根据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来确定企业规模,而是一哄而上,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合理地投入,再加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二)缺乏民营企业服务中介体系

民营企业服务中介,是一种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组织。该组织可以与国家制度层面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在筹措资金、职业培训、财务管理、工会组织、法律、环保、产品出口、外事接待等各个领域为会员企业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目前,我国各种商会、协会、联合会、行业公会以及技术服务、认证认可、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经济鉴证等中介组织为数不少,但相对于经济活动的广泛性和企业所需服务的多样性来说,仍然远远不够,特别是有些商会、协会等组织是由政府组建或政府机构转化、派生出来的,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有些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经济鉴证等组织则利用政府部门对公共服务的授权形成对商业服务的垄断而谋取高额利润,由此导致社会化服务的支持系统难以形成和完善。

(三)融资困难

民营经济筹资难是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民营经济筹资难的原因有:在间接融资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金融部门对国有经济的融资倾斜大,政策上使民营经济在信贷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对民营企业,由于货款的风险由银行自身承担,不像对国有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银行大多愿意把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贷款较少。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所占份额更小。我国一直把证券市场定位为国有企业服务,这使一直受政策限制和资金困扰的民营企业难以上市融资。民营企业不易直接融资也有自身的原因,如财务制度不健全、规模小、承担不起融资费用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如缺少专门的租赁公司,使民营企业不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昂贵设备的使用权。加上国家对基层金融机构的整顿,关闭了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金融机构,使民营企业过去的一些信贷链条中断,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五)技术缺乏创新

目前,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技术含量低的第一、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简单加工业采掘业等领域。至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石油化工、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分布较少,这一点在民营经济表现得尤其突出,主要因为整个西部的产业结构还是农业型和重化型的,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本来就低,重型化的第二产业的技术又不能有效转移,尤其是向民营企业转移,这使民营经济在竞争中的地位相当不利。技术含量低、信息不灵使各地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严重,容易出现过度竞争,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率下降,进一步使企业不能有效进行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能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改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五)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

一方面,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粗放式经营、家族式管理模式,不能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去管理企业,缺少实用型企业管理人才。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机制也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来源多为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出资,使得企业内部在决定发展、分配、用人、责权利分配等问题时极易发生矛盾和冲突,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解体。此外,计划性不强,生产、质量、财务等各种计划的落实、检查和调整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就是继续沿用成功国企的文化观念,甚至翻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不加过滤直接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是一种简单的模仿,企业文化的效用不能得到发挥。

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归纳为:一是有利于市场自由竞争和反垄断;二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有利于社会就业;四是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和落后地区问题;五是有利于经济调整;六是有利于未来发展。发展民营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应当具有全面的、长远的、战略性的科学认识和评价,加强对民营企业问题的战略研究,研究家庭和家族企业等适合民营企业存在的形式,进一步揭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规律,增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和政策体系。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都需要培育和发展大量的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因此,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首先,要逐步减少其“官办”和“垄断”色彩,分清政府职能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剥离公共服务与盈利。其次,大量引入民间资源,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在限制一些政府机构以行政权力寻租行为的同时,公平地向所有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无偿或低成本的必要基础服务,特别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民办公助形式,主动扶持民间中介机构的发展,发挥其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功能,从而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也要加强立法,有效约束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自律管理,创建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三)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加强金融监管和财政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国家可以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银行内设民营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在按照金融市场发展要求进行改组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可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入股,增强资本实力。政策性银行也可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并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扩大贷款质押范围,增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灵活性。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和进行项目融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吸引国际金融组织投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四)促进技术创新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加快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扶持民间资本创办科技型民营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同时,对有助于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成熟技术和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先导技术,通过政府采购后无偿提供给民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向民营企业开放试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并鼓励创办各种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中介组织,引导他们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专业化服务,形成完整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五)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

1.重视战略管理。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2.调整组织结构,加快制度创新。一是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柔性化管理;三是通过通讯网络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

3.规范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组织责权利的分配。

4.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也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能够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福婷.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950:46-49.

第5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融资

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了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在部分沿海地区,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都超越了国有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些年来,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如何突破制度的束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完成家族式经营向社会化经营的转变,已经是民营企业获得新生的必然之路。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与民营企业融资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

一、金融市场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服务平台

1.国外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体系

通过研究欧美地区的经验可以得知,金融服务的完善可以让民营企业得到高速的发展。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担保品价值不够、信用等级不够、抗风险能力不强。考虑到这些因素,国际上常采用的方法为:专门帮助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有些是政府组织的,有些是民间组织的,还有一些是普通的商业银行。

将证券交易市场对中小企业开放。意大利的的做法是:以证券交易法为大原则,制定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交易办法。在税收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促使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证券交易市场所带来的便利。

建立柜台交易市场。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的柜台交易市场相当发达,为中小企业的上市大开方便之门。以意大利的情况为例,中小企业哪怕是处于亏损的境地之中,只要是被评估仍然具备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还是可以被批准上市。

2.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

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即时面对国有企业的竞争也可以不落下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国有企业,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的竞争环境已经悄然变化,民营企业同强大的跨国企业相比,已经呈现先天不足的劣势。民营企业想要实现突破与发展,创新是不可缺少的。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创设民营企业发展需需要的金融服务平台是有必要的。这是一个必然的条件。

(1)克服融资障碍是创设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表层动因

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运营所需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部支持。因此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关乎民营企业的生死。为保障民营企业有足够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由于民营企业在数量上过于庞大,所取得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金融体系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特点。

(2)体制跨越是创设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深层动因

将融资问题解决掉,是打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枷锁的一个很表面化的问题。从更深的角度看,民营企业想要获得新生,应该着手体制的改革,需要从传统的家族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历史原因造就了民营企业家族化这一特点。有些民营企业,表里不一,外表看起来是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内部核心部分仍然由家族掌控,家族式企业的弊端导致外部融资困难、内部管理混乱。制度落后是导致家族企业裹足不前的障碍。

二、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构架

1.间接融资体系

建立专门的商业银行体系对民营企业提供对接式的帮助。民营企业应该抓住商业银行改制的良好机遇,将民间的闲散资金收拢利用。同时还应该建立更多的商业性银行和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中小金融机构,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帮助。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这些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利率标准,以满足其需要。

2.直接融资体系

对民营企业开放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权利,这是创设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举措。资本市场体系应该分层化,像金字塔机构一样,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拓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路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鼓励具备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二、利用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三、合理有效运作民营企业的债券市场。

3.市场运作的资信项目评估体系

为了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保证金融市场长期稳定的运作,评估企业资信的标准和机构是需要被建立的。对企业的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有助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资策略的制定,降低风险,获得收益。还要有一定的监督措施,保证评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防止恶意竞争。

参考文献:

[1]经济视点报记者 左瑞丽. 创新金融服务 助力企业发展[N]. 经济视点报,2011-08-25(019).

第6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民营企业;产能过剩

自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也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等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淘汰低端产能、不断转型升级,重构产业竞争格局,提升产品品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将以南通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南通民营企业发展路径,促进南通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1南通民营企业特点

自2003年南通市提出“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目标以来,通过转变观念、大胆实践,使南通的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至2015年,南通民营经济占到全市GDP的65%、全部税收超过75%.其中,17家企业分别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民营经济总量占比逐年提高,且增速较快.可以说南通市民营企业在南通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性经济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了南通建设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步伐.目前南通民营企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初显资本集约

经营势头南通自确立建立民营大市目标以来,民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至2015年末,南通市民营企业的数量累计达17.3万家;到年末民营企业的累计注册资本金额达到7813.5亿元.2015年全市新登记个体户5.52万户,累计达46.8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58􀆰1亿元,年末累计资金数额288.1亿元.2015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78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达74.7%;全年民营工业增加值1800.6亿元,增长13.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2.0%.民营企业正在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相继涌现出综艺集团、中天科技、文峰集团、联发纺织、南通二建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大集团.

1.2支柱行业初具规模

南通素有“建筑之乡”之称,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市经济支柱之一,产值仅次于工业,位居第二,而支撑南通建筑业发展的主要依靠民营企业,以南通三建为例,多年来位居居南通民营企业领头羊位置,此外现代纺织、船舶海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也为民企提供了广阔舞台,从各行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看,比重较大的依次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16.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12.0%、纺织业占10.5%、通用设备制造业占8.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6.1%,以上五个行业的总值占民营工业总产值的53.9%,已成为支撑全市民营工业发展的支柱行业,充分展示了南通民营企业具备的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实力和优势.

1.3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大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其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通市民营企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快速增长,其增速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总额344.3亿元,四年间年平均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4.3%,较2010年提高6.6个百分点.2014年南通民营企业吸收从业人员年均人数达到58.3万人,四年间年平均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2.3%,较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在上缴税收收入方面.

2南通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南通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南通民营企业也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缺乏创新、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制约着南通民营经济的发展.

2.1产品结构欠合理,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层次较低

经过长期发展,南通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形成了轻、小、加的发展特点,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产业上,如纺织、服装、建筑业、商贸等,近几年来,南通民营经济投资总量虽然在迅速增加,但是仍主要投资于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的传统产业领域,而进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则较少,技术密集型工业、深加工度工业发展速度较慢,所生产的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如以现代服务业中的服务外包产业为例,南通市仅占江苏省的1.7%.

2.2创新水平低下

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南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对进口依赖度很高.南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1%.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以海安、如皋、如东为例,小纺织、小食品、小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多数,科技含量低,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企业设备陈旧,生产落后,污染严重,产品档次低,科技缺乏创新.长期创新投入不足,导致南通民营企业特色不够明显,特别是对市场缺少深度细分,导致市场资源争夺激励,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3产能过剩现象较严重

目前,受体制因素、发展阶段和发展理念等影响,南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产能普遍过剩现象,以南通钢丝绳行业为例,该行业由155家规模以上企业、240家小微企业、188家个体工商户组成,产值约250亿元左右.但普遍存在设备旧,目前产能1万吨以上中型企业仅为33家,有7成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80%,5成以上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而其他行业,如船舶行业造船产能利用率为74%,钢铁行业粗钢、生铁产能利用率只有76.3%和77%,产能利用率均低于国际水平.产能过剩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亏损严重、企业职工面临失业,同时也使导致能源资源短缺、市场出现恶性竞争,银行坏账增加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团结.

2.4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尚未解决,融资渠道单一

南通民营企业虽然在南通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但资金短缺的问题一直存在,成为制约着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银行在选择服务对象时,主要考虑的是风险相对较低的国有控股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或“三资”企业,而南通市民营工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因此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较大.根据对2015年四季度南通民营工业景气调查数据,46%的被调查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缺口,与三季度相比,增加了6%;同时企业贷款余额出现下降,同比下降0􀆰8%,其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9%.除此之外,民营企业而上市融资由于对注册资金、经营业绩等要求较高,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次国民待遇”让他们很难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因此,由于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银行或资本市场得到资金支持,企业所需资金长期只能通过民间信贷及内部积累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这种融资方式必然会提高企业经营成本、蕴含了较高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较高,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

3南通民营企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通过在对南通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影响其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供给领域,属于影响中长期增长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因此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南通民营企业求生存,促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成本

切实做好各类扶持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改善政府服务质量.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努力推行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该承担的服务引导职能不能缺失或转嫁给企业,导致民营企业经营带来制度性成本的增加,风险加大,要发挥好政府的推动作用.强化政府层面的组织引导、政策供给、要素保障,解决好单靠市场力量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3.2尽快解决金融供给结构与融资需求不匹配问题缓解

企业融资成本高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关键是要改变供求关系,要从供给端发力,放宽金融管制,拓宽金融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构建由大、中、小银行和小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层次、有差异、广覆盖的银行机构体系,支持和引导由民营资本参与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形成与民营企业相匹配的金融格局,同时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降低杠杆率,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3.3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身混合所有制

经济发展,通过资本运营,更好提升民营企业的成长力和竞争力通过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措施,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领域,做大做强具有民营经济特色板块,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融合.深入实施名企、名品、名人“三名”工程,通过支持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转型,鼓励南通民营业企业进入更多领域,使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得到激发.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合作、重组与并购等多种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目前南通市民营企业与外企合作率达37%,南通永通新材、中广核中科海维等由民企嫁接国资、央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

3.4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第7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一、我国民营经济内部环境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一)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有其局限性

目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在管理体制方面都存在家长式管理模式,经营者一人定夺,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反馈和制约。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决策失误,带来损失。

(二)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和优化

1.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小。由于民营企业实力较小,投资有限,在产业投资上易选择小规模企业发展,这就容易导致其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并且区域发展较小,市场竞争实力不足。企业投入和发展比较落后,还受地方政策、行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产业优化升级时更受制约。

2.企业自主创新机制较差,产业的持续竞争力不强。由于民营企业在产业、经营上以粗放型、外延型经营为主,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差,企业自主创新机制较弱,造成产品持续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在其经营机制上要不断提高。

(三)民营企业管理者个人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面临挑战

1.素质、学历层次较低,专业知识缺乏。大多数民营企业管理者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较低,企业在发展壮大时期,管理者的各方面素质也应有所提高,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有不少企业管理者成功后,其政治、思想素质并没有提升,妄自尊大,法律意识淡薄,偷税漏税,扰乱了社会秩序。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更新,缺乏管理体制的更新与换代,使企业不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2.缺少正确的人才观,人才信任危机。民营企业经营者大都缺乏注重人才引进,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忽视了企业人才的重要性。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当今刻不容缓的问题。而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而言,由于其财力、物力有限,不可能与大企业比资金、比实力,因而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对我国的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应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要让人才参与培训,学以致用,要积累人才,以备壮大企业实力。

二、我国民营企业外部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一)民营企业贷款难

贷款难已成为当下民企的普遍问题,由于民企规模小,自身实力差,有的还处于企业发展初期阶段,很难求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当前的民营企业发展融资还是靠自身力量,滚雪球似的自我发展,金融机构的贷款还十分有限,使民营经济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起来的,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达不到发行债券来融资的标准,自有资金又比较缺乏,最近几年通货膨胀严峻,又是银根紧缩时期,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融资依旧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三、我国民营企业应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优化内部环境

(一)民营企业应打好基础实力,积极转变经营观念

民营企业不仅要自立自强、更新机制、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还要强化新的经营理念。一要依据新时期信息时代的发展,注重国内外信息的捕捉、获取、分析、研究,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要有创新的思想机制。民营企业只有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技术创新,才能引进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民营企业应放眼市场,要有超前的构思和规划。三要树立人才引进与培养,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加快人力资源的积累,培养出一批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现代人才队伍,对今后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重要。

(二)民营企业应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第8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障碍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使其从必要的补充地位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充分的展示了其高成长、高效率的体制优势,而且客观地预示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发展民营企业,有利于繁荣市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由于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薄弱环节成长起来的,在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制约其继续发展的障碍就显现出来。正确认识发展障碍并探寻发展对策对于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

1.障碍一: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状况。但近些年来大多数民营企业资金紧缺、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其一是直接融资难。民营企业难以涉足资本市场,同时,适合中小企业要求的其他直接融资方式比如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创业版市场、场外交易及各种产权交易市场等尚未建立或发育严重不良。其二是间接融资难。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的贷款需求因受到观念和制度的限制往往难以满足。当然这与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我国金融机构融资机制和社会宏观经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显而易见,民营企业在信贷方面远没有国有企业的优势,据统计在近些年来民营企业只获得银行30%的贷款支持,而其余70%的贷款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所获得。

2.障碍二: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发展目标,不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内涵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而企业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经营理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超前的经营理念会拓展并提升企业的发展层次;反之,滞后的经营理念则会抑制企业发展空间并限制企业发展层次。正因为如此,当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从实践看,许多在发展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好,企业文化很有特色。周若炜2003年在对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文化被重视的程度非常低。民营企业家对“影响企业成功的因素是什么”的回答中,24.3%的人把企业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企业家精神,14.1%的人把企业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产品,9.4%的人把企业成功的因素归结为技术,11.9%的人把企业成功的因素归结为市场,22.2%的人把企业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人才,12.4%的人把企业成功的因素归结为管理,只有2.2%的人把企业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企业文化。显而易见,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及认可程度很低。

另外,有部分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自发的企业文化管理阶段;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家族式企业文化的陷阱;不少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唯意志色彩。

3.障碍三:家族式管理

家族制是我国民营企业最主要和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家族制民营企业是以业主的亲友为主体、以亲情为纽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治理结构。据“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统计,在民营企业中,私人股份所占的比例为85.1%。其中,私人业主单独持股比例高达64%,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在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中,经理、营销副经理、主管会计等主要管理人员是夫妻关系的占有半数以上,为直系亲属的也占很大的比例。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企业成员多是家族成员或者相互间各种关系的人员,因而很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企业的发展大有益处。但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则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家族式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利主要表现在:第一,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业主独揽大权,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这种老板经理一身兼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经营管理的决策都由业主个人说了算,缺乏科学的决策体系。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业主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决策主要靠经验。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合理的管理层次,业主事必躬亲,管得宽,抓得细,但效果并不好。第二,家族式企业内部产权模糊不清,内部冲突和矛盾不断。在创业之初,企业规模小,产权界定问题未能引起家族成员的足够重视,家族成员同舟共济,艰苦创业,矛盾为创业的激情所掩盖。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的增加,家族的亲情在金钱面前难以维持,进而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第三,企业管理的制度化程度低。一流的企业应该是靠制度去管理企业,而不是以人管理。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因而其管理过程中的人治因素非常浓,企业决策与企业管理多是个人意志的体现,管理呈现明显的随心所欲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常常受个人主观意志的左右,管理制度不完善,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第四,“任人惟亲”的机制导致民营企业难以留住有用人才。不少民营企业的选人用人不是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是以是否是为家庭内部的人为标准,结果是优秀的人才得不到启用。即使能留住人才,也因家族式管理企业中的重要职位几乎都由家族内的人占据,外来人员很难得到企业的信任,因而也就难以对企业有归属感,因而企业凝聚力不足。而且在家族式企业中,非家族成员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怀,最终导致优秀人才都会选择离开这样的企业。

4.障碍四:发展环境不完善

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国家也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民营企业管理体制有待于理顺。由于同一地域中的条块交叉、多头管理,使得科委、体改委、科协、工商联、政协、统战部等部门对民营企业都具有管理职能。而且民营企业的管理、审查、登记、发证、财税核查在不同部门,部门之间往往沟通不多,对民营企业的业务发展、人员培训等关心比较少,尚未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

(2)社会对民营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导致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多种困难。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筹资机会不平等,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要贷款非常的难,贷款的担保机构不普遍,服务面窄;民间金融机构不发达,产业、资本发展得不到金融资本支持;民营企业税收负担重,税收以外的摊派多,有的地方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民营企业在用地、用电、行业准入等方面受到的管制多。

(3)法制环境有待改善。我国虽然现在已经公布并实施了特权法,但仍有一个完善的阶段。目前我国关于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至今尚无一部关于民营企业的法律,以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在部分地区即使仍然适用的政策,在其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4)对民营企业在制度保护上的非正规化。一些民营企业家想方设法寻求特权保护,但这种特权对企业长期发展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使企业家成为特权的附庸。一些民营企业家往往是在一个地方赚了钱以后,只好到其它地区发展,以避免今后企业发展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二、民营企业发展对策

1.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主要包括直接融资体系和间接融资体系。就直接融资体系而言,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其一应设立场外交易市场,即三板市场,作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的补充。其二应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产权交易市场,通过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可以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其三要进一步健全企业债券的评估体系,放宽对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限制,积极支持经济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民营企业通过债券进行融资。其四应积极发展风险投资。除了上述融资渠道外,民营企业应积极拓展如票据融资、租赁融资、典当融资、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还应适时地推出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能有效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交易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扩大市场容量,从而方便民营企业融资。

就间接融资体系而言,首先,要大力发展其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地方性中小民营商业银行。基准,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银行。针对目前我国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可考虑采用股份制的形式,由政府作为最大的股东,吸收民营资本及其他形式的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同时可通过发行债券、吸收国外资本等渠道充实其资金来源。再次,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民营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切实为民营企业服务。最后,要建立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担保机构的组建和运作上看,可以由政府组建,政府管理;政府组建,市场运作;私人组建,私人管理、运作等多种形式。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生活中培养形成的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职工就把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产生对企业强烈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与协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终使企业获取巨额利润。民营企业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体现企业员工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企业奋斗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在优秀的企业精神影响下,员工会不讲条件、不讲得失、不计报酬地为企业工作而自己又感到无比荣幸、自豪和满足。

(2)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人才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成长及价值,要能够尊重人、理解人并重用人,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员工的利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要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团结友爱、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积极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3)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目前企业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质量竞争及市场占有率竞争逐步转向服务竞争,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主要来自于社会及顾客的评价,因此民营企业要较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提高顾客满意度,以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

3.创新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而当前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而民营企业要更新观念,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模式。(1)要明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2)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改变过去主要以人治企业为主的现象;(3)要优化企业家素质;企业家个人素质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政府应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为民营企业家提供在职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政府也可利用经济杠杆促使民营企业家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管理水平。(4)民营企业要重构用人机制。主要改变过去“任人惟亲”的原则,要重用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才。同时借助于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

4.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

(1)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彻底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各种偏见和歧视,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甚至采取倾斜政策。

(2)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及市场竞争体制等,规范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行为,避免有权力寻租行为的存在,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提供法律及制度上的保障。

(3)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民营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山清 李新颜:浅析新经济条件下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J].经济问题探索,2002,(5)

[2]戴 昊 左伟江: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3,(11)

[3]刘凤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第9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克服因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市经委巧用政策驱动、骨干带动、服务促动、创新推动,力促民营经济企稳回升,健康发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指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资金、要素等问题,提振信心,激励企业加快发展。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自经民营[2009]2号文件,继续坚持领导定点联系区县工业和亿元企业等制度,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结合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活动,开展民营企业专题调研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三是协调争取了省上对我市工业气、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为重点民营企业、重大项目的生产建设提供生产要素保障。

二、加强民营企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抓好微小企业培育工作,分解分解落实年内新增微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目标任务,全市1至11月份新增民营企业452户;二是组织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申报工作,全市共组织20户企业申报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三是做好**省中小企业培育示范区(县)的推荐工作,在区(县)申报基础上进行考评推荐并上报,大安区被省上列为了中小企业培育示范区(县);四是积极争取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大对“小巨人”企业、成长型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组织企业申报“小巨人”扶持项目、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6个。

三、加快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多渠道搞好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加大了企业融资服务力度,建立了项目推荐制度和银政企对接制度,与邮储银行市分行召开了银、担、企、政四方联动融资对接会,协调解决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1-10月,全市金融机构向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余额达到37.73亿元;财政新增1000万元贴息资金,80%以上是用于民营企业贷款贴息,有效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确定并制定了分阶段培育上市企业计划,华西能源公司已上报证监会待批准挂牌上市;我市现共有担保机构13家,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2家、商业性担保公司6家、会员制担保公司5家,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二是多途径搞好中小企业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税收政策、项目管理、融资服务等培训,组织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赴浙江挂职培训,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申报,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展览会,组织高新区等申报中小企业技术性、生产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了全市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快了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坚持重点联系区县和企业制度,加强调研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企业的加快发展。三是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专项整治活动,狠抓企业发展环境的整治,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