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所得税法释义范文

企业所得税法释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所得税法释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所得税法释义

第1篇:企业所得税法释义范文

【关键词】 实物捐赠; 计价; 交接手续; 指标; 税前扣除

1981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近三十年来,基金会的知名度和作用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经有1 597家基金会,包括面向公众募捐的公募基金会与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非公募基金会,年募集资金近200亿元。

在基金会募集善款活动中,收到的实物捐赠越来越多。实物捐赠因其可以迅速解决被救助人的实际困难,可以充分发挥捐赠物的使用价值,可以减少对捐赠人现金流的影响,而广受捐赠人的推崇。这本是有利各方的好事,但是,目前我国实物捐赠中存在一些亟需引起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促进慈善事业的更好发展。

一、实物捐赠计价问题

表1为某公募基金会2009年度接受实物捐赠明细表。

通过对表1中实物捐赠计价的认真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按照捐赠者提供的价格计价,有失公允性

表1中帐篷的计价存在这一问题。该基金会以捐赠单位提供的价格说明为依据确认帐篷的入账价值。众所周知,帐篷因品牌、规格、型号不同而价格往往相差甚远,完全按捐赠者认可的价格计价有失公允。汶川地震中捐赠帐篷的价格就备受争议,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1:表2是天涯互助――互助救灾报道:湖南车友会捐款自己购买的帐篷,价格很便宜。

资料2: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宣传处处长夏洪艳指出,截至2008年19日,中国红十字会一共向灾区送去了价值

1 540多万元的13 114顶帐篷。每顶帐篷1 174元。

资料3:2008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青海向灾区紧急捐赠价值

2 250万元的5 000顶救灾专用帐篷。每顶帐篷4 500元。

帐篷究竟价值几何?从236元一顶到4 500元一顶,如此大的帐篷价格差距确实提醒人们,实物捐赠的计价不能完全按照捐赠者的一家之言而定。

(二)按照商品定价计价,忽视折扣的存在

表1中图书的计价存在这一问题。该基金会根据图书定价确定其入账价值。我们看到接受捐赠的图书最少的有一百册,最多的有几千册。众所周知,批量图书的买卖都有折扣,完全按照定价确定入账价值显然不准确、不严谨。表1中图书共有1 575 550元,如果按照8.5折扣计算,实际入账价值应为1 39 217.50元,虚增价值236 332.50元。

(三)计价缺乏依据,无从查证

表1中矿泉水的计价存在这一问题。该基金会没有矿泉水的数量记录,没有矿泉水的单价记载。承办人员已经离职,具体情况无人知晓。

二、实物捐赠移交手续问题

(一)接受实物捐赠没有及时开具捐赠收据

表1中图书“小学生图文双解字典”和“世界名人传记”存在这一问题。该基金会没有及时给捐赠人开具收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在接受捐赠时,应按照行政管理级次分别使用由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

(二)实物捐助出去没有接受者的接收凭证

表1中矿泉水和500 000.00元的图书存在这一问题。400 000.00元的矿泉水和500 000.00元的图书捐助出去,没有接受者的任何收据或接受证明。只有实物托运单,且接收人也是该基金会工作人员。

一般从事公益活动的基金会在进行对外捐赠或资助时,一定有捐赠协议、资助协议、受益人收据或者其他接收捐赠的证明。有时基金会与当地的政府部门或者民政部门联系,取得这些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有这些机构的相关证明,这些都可以是真实捐赠的依据。但是如此巨额的捐赠,却没有接受者的任何接收证明实在令人费解,很难确定该项捐赠或资助的真实性。

以上是某公募基金会实物捐赠计价和手续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基金会在接受实物捐赠中普遍存在以上的一种或几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基金会的声誉和社会对于慈善事业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献爱心的积极性。实物捐赠问题的危害分析如下,需要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以便更好地完善这一方兴未艾的事业。

三、实物捐赠问题的危害性

(一)实物捐赠可能成为基金会完成指标的调节工具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的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该基金会2009年度公益事业支出3949971.89元,上年总收入5403 184.61元,公益事业支出占上一年总收入的比例为73.1%,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的规定。

但是,如果剔除表1中没有受赠凭证的400 000.00元的矿泉水和500 000.00元的图书,该指标为56.45%;再剔除图书的折扣236 332.50元,该指标为52.07%。如果再考虑到帐篷的计价问题,该指标一定更低,远远达不到《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

(二)实物捐赠可能成为捐赠单位偷逃企业所得税的手段

实物捐赠入账价值的多少既涉及到基金会捐赠收入的准确性,也涉及到捐赠单位企业所得税或捐赠人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问题。

根据我国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根据2008年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假定表1中的实物捐赠单位符合税前扣除的标准,则其中400 000.00元的矿泉水,236 332.50元的图书折扣,涉及共计636 332.50元虚增的税前扣除,导致企业所得税少交159 083.13元。

综上所述,实物捐赠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实物捐赠计价有问题,那么基金会当年的捐赠收入就不真实,直接影响其指标的完成;同时捐赠单位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不准确,最终影响国家税款的征收。捐赠者是在做慈善事业,我们是否一定要这么苛求呢?笔者认为:实物捐赠有利于国家、捐赠人、基金会和受赠人,是一举多得的善事,但是,慈善事业更需规范和透明,不要让实物捐赠成为某些单位和组织谋取私利的手段和工具。

【参考文献】

[1]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76-177.

[2] 余晓敏,刘忠祥,张强,等.我国基金会的税收制度[J].税务研究,2010(5):25-26.

[3] 司徒望.红十字会应直面帐篷价格疑云.新快报[EB/OL]. http://news.省略/pl/2008-05-28/102115634811.

shtml.

第2篇:企业所得税法释义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务 内控体系构建 意义和方法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很熟悉,它已经充当着企业防范风险舞弊的一面“防火墙”。但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起着一个重要成分的税务内控,却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伴随着我国税收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很多企业整体的税负在逐年的下降,税负的下降给企业带来诸多实惠的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的税务稽查风险也越来越高。这种外部税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税务内控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更要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应将税务内部体系融入到企业整体内控体系中。

一、税务内控的背景、定义和目标

税务内控已经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注意。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税务内控,业界对此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税务内控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保证企业实现“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务价值”这一最终目标的一整套流程、规范等控制活动。从税务内控的定义中可以得出:企业实施税务内控的最终目标有两大类:一是防范税务风险;二是创造税务价值。

二、房地产企业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税收收入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逐年增长,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影响下,政府部门(尤其是税务管理的部分)对房地产业的管理日渐严格。自2002年起,房地产企业一直被国家税务局列为当年度税收专项必检的对象。并且公众目前普遍认为房地产企业偷漏税现象特别的严重,这也说明了目前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很高。

首先对于国家来说,从2006年开始,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力度,比如限购令、银行加息等政策的出台,2011年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已经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限购城市成交量普遍同比下降,房价下调的趋势已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全面蔓延。但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立有效的税务内控体系有利于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和谐的发展,对整个金融系统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其次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地实现其经营目标。一方面成立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内控管理可以使企业进行整体涉税事项布局,合理安排税务事项处置,并利用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节约税收成本,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创造税务价值。另一方面可以经得起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避免税收处罚、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用评价。另外企业税务内控机制紊乱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税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者涉税事项处理的不正确都可能产生重大的税务风险。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税务内控管理会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纳税风险评估、检查,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构建适合房地产企业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为了尽可能的规避税务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房地产企业应该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文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税务内控管理实践,现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几点房地产企业建立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一)为了提高企业税务内控管理水平

应在财务管理部门下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即使没有能力设立专门的部门,也应设立专人专岗来负责企业具体的税务管理工作,并明确税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涉税岗位不单单指税务申报的人员或者财务人员,还包括与公司税收紧密联系的其他部分人员(如业务、采购部门)还应当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层的支持。税务管理的职责包括:税务申报数据核算、填制申报,发票使用管理情况,税务风险事项分析、评估、处置和监督;收集并整理分析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确定与房地产企业相关的有效涉税业务信息;对各业务部门进行一定的税务指导,杜绝经营过程中潜在的税务风险;积极参与公司投资、筹资等方面税务管理讨论,并能提出有效的税务评价意见。

(二)对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防范性的控制机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基础,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前提。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为企业保证企业正常运作、规避和化解风险等一系列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进行税务内控管理,就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物管理组织。还要加大税务工作事前筹划过程的控制力度。实现每个企业流程税务价值的最优化。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个涉税环节的风险点进行评估、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通过这些体系的有效运行,对涉税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终达到控制涉税风险,创造税务价值。房地产企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业务环节,开发建设环节主要涉及土地增值税;交易环节,即房地产企业的销售环节,涉及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是房地产企业涉税最多的环节;保有环节,即出租取得租金收入或以房地产入股联营分得利润,这个环节所涉及的主要有房产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费、企业所得税等。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汇报制度

风险汇报,是包括汇报制度和汇报标准这两个方面。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于能明确各级涉税人员的责任,提高房地产企业对涉税风险的反应速度。汇报制度,涉税内控人员要以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公司税务情况。一些重大的涉税事项的确定,是很难一概而论的。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税务的检查、筹划、重大涉税合同、重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税额超过万元以上的涉税风险等都属于必须的汇报事项。汇报的标准决定了各部门涉税人员如何进行汇报,是一个流程标准的问题。方便于汇报文本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签字流转中能得到统一理解。譬如,税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汇报,并且已标准化的内部文本进行签字流转。税务主管再与其他部门人员协商纠正那些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如果存在较大税务风险,那么他应该向他的主管部门领导进行沟通交涉,并向公司高层领导进行汇报。

(四)建立内部税务风险测评制度

所谓建立风险测评制度,就是从房地产管理的角度对税务风险测评进行明确的制度。并将其作为房地产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一是要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控制责任感和敏感度。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来实现,尤其对涉税业务岗位、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基本税务知识的培训,使其对涉税风险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培养端正的风险效益观。

二是各涉税部门应当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涉税风险评估,对于存在的风险应当及时整改,消除风险,对于可预见的将要发生的风险可以合理规避,防患于未然。

三是税务风险测评制度要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房地产内部管理体系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另外即使设计了清晰的目标和措施,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不理解,可能会导致责任人不能有效的执行,实施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对整个纳税风险管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房地产企业各部门、房地产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及公司和税务机关之间都要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特别是要加强和税务机关的友好联系,同时对风险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下一步的纳税风险预测。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结合房地产公司的行业特点和涉税事项以及内控体系的流程提出的几点适合房地产企业税务内控体系构建的方法,希望对房地产企业构建完整、系统高效的税务内控体系和对房地产企业防范涉税风险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王宏译.(美)COSO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郭伟,肖大勇.税务内控为企业筑牢“防火墙”[N].中国会计报,2008

[3]林凤羽.企业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金融经济,2007(16)

[4]张红玫.论企业税收内控[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5]李建琼.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张舒.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