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教育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国美食探秘》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热情不够、兴趣不足
《外国美食探秘》应该是一门比较轻松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程略显枯燥乏味,很多教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普遍低下。
2.形式化,坐井观天式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常常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了解外国的美食特色,自以为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就能充分了解外国美食。其实,那种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坐井观天,学生并没有真实看到或亲自品尝,对所了解到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有些甚至是扭曲的人云亦云的东西。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呈现效果不佳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组成果,但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有序、互动地呈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的总结反馈也无法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综合实践的支撑优势分析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到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能对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整合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其次,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工具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是影响电子交互设备教学应用层级的关键要素,教师应用与设计的好坏决定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教学带来的影响程度。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支撑优势具体如下。
1.图文丰富,加深理解
在讲授内容时,教师可以呈现丰富多彩的图片,向学生充分展示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所展示的图片直观且形象,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资源丰富,随意放缩
教师和学生在展示中可以放大或缩小图片,以加强展示效果,使细节内容清晰可见。另外,交互式电子白板还能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传统PPT所不能比拟的。大量的仿真实验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3.激发兴趣,加强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刮奖刷”功能预先将答案遮挡,待讲授之后,再利用“刮奖刷”将答案公布。这个功能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外国美食探秘》是校本课程小学四年级第三单元《从饮食看世界》中的实践活动交流课。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外国美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教师以智慧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以任务为主线,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让学生主动认同,会思考,会创造,慢慢聪明、智慧起来。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年龄一般是9~11岁,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由于学生的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所以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此时,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其自身心理和能力的发展也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因此,正确的教学方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孩子一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整理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的信息资料,交流社会实践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外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交流实践活动的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调查方法运用情况、电子设备使用情况、小组分工合作情况、社会交往综合表现等,重c关注常见调查方法的运用情况和小组研究问题的解决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交流、分享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验,乐于总结和反思,对小组合作、社会交往有正确认识,进一步激发问题意识和实践热情。
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步骤:①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师生共同回顾前段单元学习的主要流程,突出“社会实践活动”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②师生结合各组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简要回顾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聆听讲解、参观体验、互动访谈、品尝美食等),激发反馈交流的兴趣。③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后,可以和同学交流、分享些什么?
教师活动:教师针对课前任务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任务单”,引导学生回顾并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活动:学生以亲身体验为主要线索,打破以往查阅资料的方式去了解外国美食特色。在同一个休息日,学生根据课前感兴趣的国家选择小组,走进不同的餐馆,去品尝外国美食。这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亲身体验美食所带来的乐趣。交流社会实践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外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融合点:用电子白板播放任务单,然后小组成员展示成果,用电子白板呈现照片或视频,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培养学生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设计意图: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2.课中讲授
步骤:①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学习指南,明确交流内容及形式。②指导各小组学生讨论、确定汇报交流的内容和形式。③关注各组汇报交流的亮点内容、多样形式,及时做好记录和指导,确定交流小组;学科教师可以参与协同指导。
教师活动:教师辅助学生汇报任务,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
学生活动:意大利小组在汇报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关于意大利美食的照片以及小组亲身体验美食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法国小组在汇报时,不仅展示了体验美食的照片,还针对法国的红酒文化,用手机录制了一段讲解视频展示给大家,以供交流;在韩国小组汇报时,教师也发现了学生展示的不同之处,他们不仅汇报了美食,还通过对比,呈现了不同美食的照片。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了总结与反馈,并打分。
融合点: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成果,呈现他们的思维过程;利用工具自身的交互功能,方便学生小组之间完成任务;展示教学资源,提供交互。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有序、互动地展示成果,勾勒出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总结反馈及打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提高学生的关切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课后提升
步骤:①通过问卷小调查,检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榈ピ的整体学习提供数据参考。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怎样才能不断加深对外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希望在学校活动中和成果发表时有怎样精彩的表现”等。③组间交流,师生互动,互相评价。组长组织成员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工具发起小组投票。
教师活动:①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利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基础,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课堂模式。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总结评价,并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课堂反思,从而拓展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思考角度。
融合点:①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成果,呈现他们的思维过程。②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教学网址、教学案例、教学成果等,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拓展学习提供支持。
设计意图:本节课除了帮助学生了解外国美食,还希望借此主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计划,去关注,去实践。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能让全班同学得以借鉴,还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路径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探究,利用丰富的资源拓展所学内容。
智慧反思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价值观
在很多地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受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教师的教学重点通常放在学生的主科上,以至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长期以来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品德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品德就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先教会学生做人,通过分析社会问题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
教师应首先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导,使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还必须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能够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这就涉及学生的价值观的问题。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良好的品德作为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品德的时候,应该先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教会他们能够正确地区分身边人和事的好坏,只有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使学生的成绩很好但品德不好,也不能被社会所容纳,甚至会危害社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
二、通过生活塑造良好品质
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仅仅通过教师授课就能够形成的,道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监督帮助他们不断地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集一个家庭的几代宠爱于一身,所以很容易滋养不良习惯,尊老爱幼以及礼貌待人、助人为乐、责任感等这些品质都很难形成,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与家人、朋友等人的相处中注重别人的感受,不要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克服自私心理才能够成为一个品质优秀的人。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例如给父母洗脚等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促进他们与父母的交流,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不对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和做出任性的行为。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
现在的学生幸福感较弱,在待人接物方面比较冷漠,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热心关注,所以教师应该从丰富学生的感情开始增加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综合品德的提高,利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结合实例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如对待朋友应该真心,对待老人应该敬重,对待教师应该尊敬,这些点滴的品质的养成才能够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因为品德的基础就是一个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进而产生有道德的行为。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成果不是一个定量的指标,教师不应该将这门课程作为一种应试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道德品质,而是应该从生活的各方面考查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以及对待社会问题的分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与关键。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定义+拼写”的传统做法,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有效、有趣地让学生掌握好、运用好词汇,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学的难题。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交叉学科,于上世纪80 年代兴起于欧美,强调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句法与语义、词汇密不可分,三者形成一个符号单位的连续统一体。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教师可以从认知的角度观察语言中词汇的组织和规律,形成更为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重视夯实基本范畴词教学
基本范畴词是人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其构词能力最强,很多下属词汇来源于基本等级范畴词汇[1]。基本词汇一般都是词形简单、音节少,易辨认、用法较多、最先被学习者掌握的单词。对于这类基本词汇(如make,get,do)教师应优先重点教学。根据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教师可以采用归类法归纳、整理单词,形成“语链”,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如,可把基本词汇归纳为:动物、植物、食品、服装、交通、自然现象、职业、文具、家庭、教育等等基本范畴,每一个基本范畴下可容纳较多的相关词汇。经过归纳整理后的基本词汇,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条“语链”,然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逐渐形成一个以这些基本词汇为核心成发散状的网络。
二、采用基于词语原型意义理解的词汇分层次教学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论,作为语言符号的词汇可以划分为基本范畴词、上位词和下属词[2]。因此,可以采用基于词汇原型意义理解的分层次教学法。
1. 强化对词语原型意义的理解。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在所有相关词义中,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的只有一个,是其他词义的原型,具有词义延伸或辐射效应,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围。教师应把词汇的原型意义作为讲解重点,强化学生对各义项间深层关系的理解,培养其根据上下文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
2. 实施英语词汇分层次教学。在初级层次的英语词汇教学中,优先重点讲授基本范畴词汇,为进一步学习打牢基础。在高级层次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基础上学习读音、拼写和语义比较复杂的词汇。在复合层次,注重复合词教学。复合构词法是最有效的词汇构建过程。组合现有语言成分是英语扩充词汇量最为常见的途径,近75%新词是借助这一方法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摒弃对复合词义“1+1=2”简单猜测的传统做法,指导他们按照语境、实时意义构建的需要,发挥空间复合能力,对输入空间的元素及结构进行选择性整合,达到意义理解的目的。
三、加强词语隐喻义的教学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本体思维方式。隐喻在英语语言中大量存在,加强词汇隐喻义教学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1.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思维习惯。在词汇教学中提高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透过英语语言的表层形式体会异语民族的思维特点和概念模式,将某些看似互不关联的词语与其反映的底层概念结构联系起来,最终掌握语言形式背后的概念理据[3]。以单词board 为例,原始意义为“一块锯薄的木材”。引申为“一块木质的平板”,进一步派生出“板床”、“布告牌”、“黑板”、“棋盘”、“船边甲板”等多个意义。其中“板床”进一步衍生出“住宿”,而“船边甲板”进一步衍生出“上船”、“上车”新意义[4]。讲解时将其本义与层层喻义相关联,引导学生理解由本义派生出一层又一层喻义的过程,把握语言的隐喻思维规律。
2. 重视隐喻性习语、谚语文化背景的教学。隐喻性习语和谚语在英语十分常见,如meet one’s Waterloo(遭到惨败),No rose without a thorn(有乐必有苦)等。词汇教学中介绍这种隐喻性习语和谚语,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深层内涵,便于学生综合运用习语。在隐喻性习语、谚语的教学中,应注意隐喻文化背景的导入。隐喻具有差异性,同一词的隐喻性含义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已。比如,英语中“dog”含有忠诚、友好之意,一些与“dog”有关的习语(lucky dog,幸运儿)也隐含着褒义。与此相反,汉语中的“狗”一词多少都带贬义。
3. 使用隐喻理论阐明实义词与介词搭配规律。英语中介词数量有限但应用广泛,其中很多是其隐喻用法。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实义词与介词的搭配,很容易混淆犯错。介词的初始意义是表示具体直接的空间位置和关系,随着语言的发展,介词从空间域转移到时间域、目的域等,例如,at,on,in 是表示点、面、体的介词:at 的空间意义为“点、相交”、on 为“接触、沿着”、in 为空间内部。这些介词通过隐喻延伸,可喻指时间、状态、领域/ 范围、方式、原因等。在讲授实义词与介词搭配时(如 influence on, come across, be committed to, be absorbed in),可介绍介词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拓展,先用意象图式呈现介词最典型的空间意义,让学生由空间域联想到其它更抽象的意义,提高使用介词的准确性[5]。
关键词: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0 引言
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曾提到“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当前,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安徽省正值经济加速发展、民生逐步改善、效益明显提升时期。而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合理、健康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创造出企业所需的人才成为两者之间矛盾的焦点。本文基于此问题,综合分析安徽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现状,进而得出解决两者不相协调的对策和建议。
1 安徽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1.1 安徽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安徽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将安徽省建设成为职教大省目标的指导下,我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优化其配置,使得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办学规模显著扩大,高职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5年期间,安徽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5%增长至17.3%,其中高职招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比重从50.5%上升至59.49%,具体见表1。2010年末数据显示安徽高职院校增长至71所,普通高校在校生93.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3%,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7.3万人。
另外,从目前全省高职院校目录分布情况来看,我省现有专业类75个,占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所有专业类的96.15%;专业422个,占所有专业的42.9%,其中目录内专业370个,目录外专业52个。同时根据安徽省发展规划处2011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19个专业大类中在校生数量前5位分别是,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
表1 “十五”期间全省高职院校情况分析
■
表2 2011年全省前5专业大类排名情况
■
1.2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1.2.1 安徽省整体经济现状
■
图1 “十一五”全省生产总值增长
■
图2 “十一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在我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并逐步跻身工业化中期阶段。调查近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省人均GDP上限仅16000元,下限不足3000元;2007年我省全年生产总值达7364.2亿元,年平均增长10.4%;2010年全年GDP为12263.4亿元,比2009年增长14.5%。图1反映的是“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生产总值历年的增长情况,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从2006年开始,全省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另外,2011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01.9亿元,较2010年增长23.6%,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5.9%与22.6%,,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0.9∶69.1变化为29.7∶70.3。图2反映的是“十一五”期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历年的增长情况,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迅速,发展势态良好, 它们对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2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3月,《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中选取全国六大经济区为样本对其竞争力进行了比较,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位(67.53分)。安徽省地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华东地区,作为毗邻长三角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安徽省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仍然偏低。
另外,由于安徽省幅员辽阔,其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比对近几年来17个地市的人均GDP、三大产业增加值,非农人口比重等指标后得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隶属本省经济发达地区,这一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0元/人以上,GDP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01%,并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对外贸易也较为密切。淮南、淮北、黄山隶属本省经济特色区,GDP平均增长速度为9.26%,第三产业比重在全省最高。蚌埠、滁州、巢湖、池州、宣城和安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平均增长速度为7.42%。阜阳、宿州、亳州和六安属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均GDP在4000元以下,GDP平均增长速度仅为2.64%,第一产业比重较高,非农人口的比重很低。由此可见,四大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2 安徽省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 安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2.1.1 专业设置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省就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安徽省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供求缺口约在300万人,高级技工和技师仅占全省技工总数的3.5%,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从自身办学效益出发,热衷于开办所谓“热门”且办学成本低的专业,但往往这些专业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动手能力、眼高手低,导致毕业后就业困难,而实际上企业所需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却依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专业设置不合理引发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不仅导致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短缺,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看法。
2.1.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培养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结构途径和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跳出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对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不仅造成
教育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体现不出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1.3 本地化服务功能未充分体现
近十年,尽管安徽省高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却未能充分与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实质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从而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地方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从表象上看,高职院校整体就业率很高,但本地化就业率却偏低。“本地培养、异地从业”、职业教育和就业长期“倒挂”、经济与欠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输送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安徽省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障碍。
2.2 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
2.2.1 优化高职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仅要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也要实现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对接,实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依据2011年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情况分析报告以及安徽人事部门的相关资料,随着安徽皖江城市带以及城镇产业群的建设,未来几年我省对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材料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及煤化工业和生物技术工业支柱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应鼓励发展此类专业。
2.2.2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使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完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当前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方式,由企业向高职院校“下订单”,学校依据订单要求培养学生,确保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2.2.3 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本地化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安徽作为全国典型的职教大省,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推动地区经济内涵式发展中的技术保障功能。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是一个双向的、共赢的工程,双方在此过程中应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推动人才培养工程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在合作中必须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确定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企业在合作中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财、物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使高职院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型、“永久牌”技能型人才,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3 结束语
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涵,随着安徽全面进人到中部崛起的战略发展时期,经济的全面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在此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才能实现安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创造出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z].2006.
[2]陈楠.安徽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科技广场,2011:248-250.
[3]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7,
(1):66-67.
[4]张辉,苑桂鑫.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8(17).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76-02
当前,在高校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当中,其重要性与意义正在不断地凸显。但是因为遇到主客观等诸多因子的影响,教育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偏差和缺失等现实情况,更是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地位。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从哲学视角来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在高校日常教育的进程当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使其慢慢形成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将主观的认知与客观的责任实践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个体的社会性,从而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笔者在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它是激起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其所实施的对象是大学生,实施的主体包括所有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影响的个人或组织。同时,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多元的,任何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与行动产生积极影响的场合均可充分利用。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意义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构建诚信社会的重要内容
诚信是社会正常运营的根本,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将会发生各种冲突与分歧。这就告诉我们,构建诚信社会,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诚信行为,而这种诚信行为的背后,是个体诚信品质的彰显。当下,社会上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坑蒙拐骗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诚信社会的发展进程。公民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急需进一步强化,这一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在建构诚信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也是重要的建构力量,在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公德教育是主要内容之一。
(二)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必由之路
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科教文卫等诸多领域都需要开发型和创造型的人才。现代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综合性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人才所具备的不仅仅是国际视野与专业素质,还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光要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主要历史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法令、律例还有待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大量的不良资讯严重地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信息,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如此严峻的成长环境,一方面,我们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其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研究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在高校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好讲堂的主渠道作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使命便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的载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所需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知识的讲解,使大学生充分理解其主要的思想内容。在高校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当中,传统的讲授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借助相关的教学辅助设备来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传授。
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大学生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情感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感人的情境或者引入真实的故事来引导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以此来深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识。例如,可以讲述“浙江最美司机――胡斌”的故事:胡斌在身体意外遭受铁片撞击的时候,依然强忍着剧痛将公共汽车安全地停靠在路边,保证了整车乘客的安全,而他却光荣地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三分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责任”。
(二)以课外活动为辅助的教育方式
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更好地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高校德育处教师、辅导员和家长要根据各自的角色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和教育义务。
1.可创办角色体验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创办角色体验活动。大学生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饰演不同的角色,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承担,学会感恩。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宠爱习以为常,所以常常忽略父母的辛劳与无私的奉献。而感恩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责任及感恩意识,使其敢于担当的责任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的是一个系统与整合的过程,这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升大学生当代教育素质与思想道德体系的关键所在。
这种感恩教育,一方面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的应有之义。在感恩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的德育处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爱心、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很多学生家长在这次活动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在感恩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的是,要让大学生明白,父母的养育恩情是无法用物质回报的,只有成为有用之才,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收获到了践行责任的快乐,同时也使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2.可开展环保卫士活动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爱护。例如,济南师范大学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大学生清理小清河周边的垃圾,并且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目前,济南师范大学学生在万佛山种植的“共青团员林”已经有近千株树,这些树象征着泉城济南大学生对环境的热爱与保护,为我们环保建设树立了典范。此外,济南师范大学德育处还积极引导学生家长,通过分发“我为环保做贡献,低碳出行”的倡议书,让大学生及其家长在每天的交通高峰期使用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出行。这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为减少空气PM2.5的污染提供了助力。通过这种家长、学校、大学生共同参与的环保活动,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通过这种公德意识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意识与日常行为表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四、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国家的兴盛与繁荣需要现代大学生进一步地打拼与创造,这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安定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负面的社会现象。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想及行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并且导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淡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不完善等问题。所以,不断推动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与路径,希望能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轶.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J].丽水学院学报,2009(1).
[2] 李江波,李江淼.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思考[J].才智,2009(2).
[3] 宋英巨,周德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4] 催媛,郭茂.用真、善、美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大学教育,2012(2).
关键词:社会人员;学分积累;职业教育;终身教育
作者简介:蔡静(1976-),女,重庆人,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95-02
针对企业和社会人员自身对劳动技能和素质亟待提高的需求,某市电大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教育送到企业中,搭起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劳务人才素质提高需求之间的桥梁。在社会人员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中的引入学分积累的模式,走出一条为某市滨海新区服务,开展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学分积累的提出
(一)问卷调查
2009年8月,我们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人才需求、合作的可能性为题,组织人员走访了区内部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计15家,开展问卷调查。行业涵盖电子电器业、仪器设备制造业、高技术研发以及汽车产业配套业等。
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企业均表示非常急需与本行业对口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线务工人员;对于社会人员学历要求,90%的用工企业表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要有机结合,课程设置要有较强针对性,在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和应用能力强,有技能,用的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学历。在企业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方物流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百年十方”的企业人才建设规划。为此十方公司提出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素质,奠定可靠的人才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决策。
(二)学分积累的策划
企业对人才需求说明电大教育服务滨海新区可以大有作为,可以发挥电大学历教育所具有得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一是某市电大滨海学院的学历教育(中专)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同时为学习者设置灵活的学习时间,便于解决外来工的工学矛盾;二是全国电大学分互认,采用单科累进,学分积累的培养方式,使流动性强的外来工得到学习积累能够在全国电大系统互相承认;三是电大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涵盖了学历、非学历、职业技能、心理、法律和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适应外来工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学费低廉。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因而最终选择与某市电大滨海学院合作办学。
对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外来务工学员培养,学院既考虑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又要充分顾及到外来务工学员的学习特点,把学分银行的理念引入到对社会人员的学习规划中。采用学分积累,制定弹性学制方式。
二、学分积累的实施
(一)过程
1.招生录取。既然学校是帮助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用工企业的推荐选拔是社会人员报名学习的前提条件,由企业推荐贡献大的生产一线骨干员工,参加由本企业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和某市电大组织的入学水平测试,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面向企业公示录取学员。此举充分发挥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务工学员的荣誉感。招生录取工作的创新,提高了企业参与支持力度,迈出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
2.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必须按市场和用工企业的需求来设计专业和课程,如果仅仅采用传统课程是缺少使用价值和生命力的。
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外来务工学员的需要出发首批设置了机电一体化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了教学计划,把企业需要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纳入了教学计划。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课程设计包括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和毕业实践环节4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均紧紧围绕企业岗位需求。
在课程评价中,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学分以平时大作业和练习为主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加权平均的成绩来计核,每门课程实践课程不低于学量的40%。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对于出勤、作业等制定严格要求。这样一来,强化了对学生施行过程管理。
本案某市十方物流有限公司提出,职业道德规范、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港口物流与运输、汽车构造及维护保养、仓储与配送作业、现代港口工作组织等课程希望纳入教学计划。学校考虑到该企业是某市港的物流企业,应该突出港口物流方向的特色,经与企业和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协商终于出台由市教委通过、企业满意的教学计划。
3.师资资源。本案除教学计划中文化基础课选用传统学校师资外,大胆启用了潜在的师资资源,整合包括滨海新区各领域专家、大型企业的内部讲师、甚至是企业的骨干员工,加入到应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按照高校教师任职条例,为他们申报电大教师任课资质。从实践过程中看,他们所传授的实际工作经验是院校师资无法比拟的,也是学习者和企业所急需的。这些师资在完成本案培养策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支持服务:(1)学习信心与辅导支持。电大教学一贯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而本次与企业合作,经过对外来工入学水平测试分析,发现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多数还是比较薄弱的,如过多强调自主学习,忽视外来务工学员的特点,他们将很难获得学分和完成“学分积累”的。为此本案从实际出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如:传统组班学习、混合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行动学习等模式,大幅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此外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入手,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困科目有针对性地重点帮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2)学习地点与资源支持。十方物流有限公司从开展企业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出发,创建了职工终身学习教室,利用某市开发区社区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资源平台,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公司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每人一个电子档案,无论是参加公司内的还是公司外的学习与培训全部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公司学习教室为倒班工人24小时提供学习支持。通常在面向社会办学时无法应用的技术在企业内部是可以应用的。如企业的办公系统、企业员工拥有的个人邮箱、终身学习教室的学习系统等等,都在本案中得到了充分利用。
5.学分替换。学分替换是未来学分银行实施的核心环节,本案中高中毕业生参加中专学历班学习,原高中课程可以替换现文化基础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的课程学分。程序是学生提供已修课程的相关资料(课程名称、课程标准、成绩);由相关专家进行比较并提供学分互认建议,由学校教务部门正式批准。又如学员参加了物流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可以替换中专学历专业基础课模块的课程如“物流学基础”等课程。公司还将职业道德规范、港口物流与运输、现代港口工作组织等课程根据员工工作岗位安排全员培训,参加培训的员工,学习行为和考核结果与学历班的学员一样计学分,给暂时没有机会完成学历教育的社会人员“存学分”。成绩合格换取单科结业证。此项制度减轻了学员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课程的互通。实践证明学分互认依据双方课程标准中相同的要求来实现是可行的。
(二)效果
首批82名社会人员,通过学分积累,达到规定的总学分,“支取”了毕业证书。学分积累的培养方式,为企业培养了“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技能人才,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获得双赢。进一步打通了外来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通道。2011年对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回访,首届毕业生中34.6%的学员岗位技能等级得到提升。提升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在我为“百年十方”献一策活动中,15人“好建议”被公司采纳,并给予奖励。无论什么基础的学生,都力争用最短的学习年限,用学分兑换学历证书,对学生既有“压力”又有“诱惑力”,事实上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自觉性。对于持续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学习型企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一线职工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三、意义和启示
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信息储存、学分认证管理、学分流通消费、学习信用管理的银行化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学分积累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经历的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特点是淡化结果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淡化学生的分数,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案学分积累设计以符合企业全员参与,提高职工素质和技能的愿景为基础,加强岗位学习信息、学分积累,完善全员培训三方相结合,达到提升员工素质的目的。要求学完一门课经考试合格获得单科结业证书并记录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算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
弹性学制即学分统计打破学年界限,以整个学程(如本科、专科、中专阶段)为单位,统筹计算学生修习的学分。在规定的年限内,允许学生提前或推后毕业。弹性学制为外来务工学员提供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照顾到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学分累积达到学历教育教学计划规定毕业最低学分和最少学习年限,即可兑换学历证书。
十方物流公司外来务工学历教育从策划组织到实施,将国家成人中等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建立了以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计划,是变革教育质量观念的创新。实现了学历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壁垒,从单一走向灵活多样;本案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人员的广泛关注与欢迎,并赢得了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基于某市滨海新区社会人员每年以30%的增长速度递增,目前超过100万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其中大部分人文化水平偏低。探索社会人员的文化素质教育培训和行业岗位技能培训的学分制管理及课程模块化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实践并完善相应的学分管理办法与制度迫在眉睫,建设某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平台,建立终身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学分体系和机制,实现各类终身教育形式之间的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严冰.数字化学习港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中等专业;财经法规;职业道德;教学对策
这里强调的会计从业资格,实质上就是指相关人员成功介入会计职业、从事相关专业事务的一类法定资质,想要顺利取得此类资格,实施考试制度是必然之势。关于这部分考试大纲制定和活动组织事务,主要交由财政部门统一负责。大部分首次参与此类考试的成员,特别是中专会计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因为课程内容着实枯燥乏味,课堂吸收的内容极为有限,因此最终考试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由此看来,针对现阶段我国中等专业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引导方案,进行适当地人性化改革调试,绝对是迎合时展步伐的必要途径。
一、我国中等专业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面临的挑战研究
依照我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调研认证,任何欲参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事先达到以下规范要求:首先,自觉遵守会计和其余财经法律规定。其次,维持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最后,能够熟练掌握与灵活沿用会计专业基础性知识技能。透过宏观角度观察,有关考试人员的学历条件并未作出严格限制,这便令后期报名人员水准千差万别,其中大部分个体从未经过专业法规内涵熏陶,导致入门困境重重。归结来讲,关于这部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在某种角度上还是需要依靠教师课堂之上的细致讲解,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说课堂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处理不够妥善,最终学生改造成果势必令人难以直视。总的来讲,在以上因素影响之下,有关中等专业《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和课堂引导模式等,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严苛的技术挑战危机。究竟怎样在较短时间内,令一群法学、会计专业基础不稳的学生,在对应资格考试中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以此激励其在今后特定岗位上灵活利用已学知识理论,这是每个处于第一线教师的核心奋斗指标。想要顺利完成以上任务,必须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由此,笔者决定主动联合自身在这方面已有的实践经验,进行后期我国中等专业学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讲解模式调整,希望能够欲从事会计专业的应试人员,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二、日后我国中等专业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策略解析
透过客观角度观察验证,涉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归属于统考科目,内容比较枯燥,如若教师在课堂之上引导方式不够科学,加上和学生沟通联系不够密切,最终必然会令中等专业学生感知积极性和课程讲解质量骤减。因此,尽快整改现有教学指导方式,是任何一位从事会计专业课程指导教师的使命。关于今后中等专业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诸多的教学改革细节将如下所示:
(一)借助案例进行财经法规理论内涵深入探讨
利用典型案例进行财经法学理论宣讲,可以进一步辅助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强化会计法学理论的认知实效,令其在今后在课后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渠道,不断搜集整理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要诀,灵活解决经济生活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报告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考试的中专学生,法律功底不够坚实,针对此类群体采取正规院校指导方式,明显是不够科学的。相对地,课堂之上,教师有必要时刻彰显案例教学主导地位,使得课程中过于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等,瞬间变得通俗易懂起来,方便学生在较短时间范围内进行快速吸纳消化,稳定今后中专院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学科教学质量。具有措施就是经过案例剖析,满足学生学习中应用法律的诉求,促进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令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情境下,养成依照法律约束自身一切行为的习惯。在如此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下,激活中专生对财经法规的认知、运用潜质,是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教学的主流改革方向。
(二)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生动化呈现
正如上述内容所说,有关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知识,十分复杂且抽象,加上中专学校课前辅导时间不足,内部学生会计、法律知识基础严重缺乏,单纯沿用鸭架式单方灌输手法,必然不会令最终教学质量产生任何转机。因此,作为专业化指导教师,理应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引导环境,赋予教学内容前所未有的形象、立体感知效果。如借助图、文、声、色等演示技术,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令学生各类感觉器官得以充分调动;再就是建立起独特的信息交流平台,抵制过往课程讲解的时间、空间限制效应,实质上就是鼓励学生将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发表在公共论坛之上,由指导教师定期统一回复。长此以往,相信对于提升阶段化课程教学实效来讲,辅助意义极为重大。
(三)督促学生利用自主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这也是检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说,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之上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需自主进行阶段性练习,为提升综合测试成绩做好准备。教师要做的便是,在每次上课之前,安排学生做练习试卷,加强个体专业知识记忆熟练程度,避免考试因为过度紧张而轻易遗忘。而综合测试则有助于将已学知识进行系统、综合化梳理,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并予以纠正,方便其掌握不同考试题型,确保最终会计资格考试能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督促相关教师尽快调整过往盲目关注应试结果的心态,同时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视为一类专业基础课程,争取将自身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学生经济方面法律法规掌握能力之上,使其能够清晰地划分合法、非法界限,自主联合法律途径进行自身、单位合法权益维护,切实地将一切违法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法律实践性较强已经是众所周知,尤其作为财经法规,其和社会大众一切经济生活紧密关联,内涵机理过于繁琐,想要在较短时间范围内加以灵活沿用,单纯地进行法规条文背诵记忆是不现实的,相应地,应该学会联合实际进行具体知识筛选利用。如内部牵制制度要求,凡是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2个或2个以上的人分工办理。这句话的关键字就是内部牵制制度和收付、结算及登记。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区别对待每章节内容,哪些问题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只作为一般了解,哪些要点要熟练精通,哪些关键字要注意进行重点财会研究强调,在此期间还可以辅之以阶段测验。这样,不仅能加强记忆、克服遗忘,而且有利于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中专院校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讲解工作,对于相关教师来讲,本身就是一项严峻的技术挑战。因此,其有必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学术研究力度,同时适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内容感知整改,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伟.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中强化会计诚信教育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0
[2]郑兴云.福建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特点与教学方法探究[J].科教文汇,2011
关键词:智慧教室;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4-18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101-02
一、引言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具有诸多重难点,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以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为例,这节课程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制取原理、实践操作与注意事项;在能力目标层面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中,实验装置的选择与操作原理的规律,并学会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小组探讨,展开交流评价,并明确最优方案。所以,教师营造教育情景,科学应用教育手段,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路径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着眼于教育目标,结合智慧课堂,营造问题情景,呼吁学生交流协作,引导学生科学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探究,使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式,培育其勇于创新和勤于实践的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协作和积极沟通的意识。
二、智慧教室概念与理念概述
(一)智慧教室概念
所谓智慧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的物化,是网络与多媒体教室的高级形态,它是凭借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建构的新型教室,这一新型教室涵盖无形的数字空间与有形的物理空间,借助多样性的智能设备辅助教育内容展现、便于教学资料获取、推动课堂交互进行,具有环境管理与情景感知功能。而智慧教室的目的在于为教育活动供给智能化和人性化的交互空间,凭借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有机融合,远程和本地的结合,优化人和学习环境间存在的联系,在学习空间中落实人和环境的有效交互,推动泛在学习、开放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现如今多媒体教室面临的问题与教室环境设计、技术装备间存在紧密联系。重构传统教室环境,建设适宜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全新环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概念的涌现及相关技术的繁荣发展,合理运用云计算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AI技术等完善教室设施、优化学习环境、创建智慧型教室已是必然选择。
(二)智慧教室构成
智慧教室和传统教室存在一定差异,智慧教室作为智慧环境系统的分支,是支撑智慧教育的必要条件与智能化空间,它可以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数据挖掘以及学习分析等方式把社会感知、物理感知与网络感知完美衔接,生成智能型教育和学习一体化的环境体系,而这一教室的组成元素是教学活动主体、教学活动条件及教学活动空间。首先,教学活动主体包含管理者、教育者及受教者。管理者是指对智慧教室实施管理、监控与维护的服务人员;教育者指的是在智慧教室当中实施教育工作的教师、助教等教学人员;而受教者即在智慧教室当中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性主体。其次,教学活动条件。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教学活动,具有更为严谨的要求,个性化且丰富的线下线上教学资源、为教育活动服务的多元化智能终端、以大数据及物联网为依托的云平台、提供创造性与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服务系统等为新型智慧教育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再次,系统环境因素。系统环境主要涵盖教育、温湿度调节、灯光控制、视频监控、自动考勤等系统。其中,教育系统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系统;温湿度调节和灯光控制系统是为学生提供最智能、环保与舒适环境的功能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确保教育活动可靠、安全进行的保障性系统;考勤系统则是有效解决以往考勤難问题的智能系统。
(三)智慧教室功能
在智慧教室背景下,原有的学习模式逐渐转变为创新能力培育模式。智慧教室是智慧环境的物化形式,有效丰富了当前智慧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其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路径,为促进智慧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个性化教育功能。在以智慧教室为依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群体存在的个性化差异设置新的课程,从而确保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学情的学习模式,同时教师还可按照学生不同性格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课程。这一个性化育人模式不仅可运用在面对面的课堂教育中,还可用于远程教育中。其次,多工具教育功能。智慧教室可提供诸多教育工具便于教师选择并应用于教学中,借助多样性呈现技术,充实教育内容。同时在学习层面,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在具体交互中,师生可采取自然交互的方式对交互内容展开交互,以此来落实多维度交互目标。再次,数据分析功能。借助智慧教室实施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采集把学生课堂学习所形成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利用分析技术展开学习数据挖掘、学生信息整合以及教学数据分析,总结出异同点,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取向,为日后的学习取向提供数据支撑。
三、基于智慧教育的科学探究能力培育的教育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地让学生累积知识,而要使其具备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此能力需要学生在实践探究当中培养。初中阶段化学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课程中,知识容量大且知识点复杂。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枯燥,并逐渐缺失兴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更无法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育目标。因而,教师应适时转变教育策略,在具体教学中创造活动情境,把智慧课堂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育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阶段,教师要提前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复习。在课堂教学期间,借助智慧教室平台所具备的即时反馈与抢答系统了解学生对过往所学内容的复习效果。随后通过层次性问题的设计,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持续创新,使其将实验探究作为主要方法,经过小组探讨合作、完善与优化实验计划,持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最后,教师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的智慧教室助手和实物展台等设备反馈至电子白板当中,由师生一同进行分析和评价,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与交流探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具体问题,培育其学科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复习导入,运用智慧教室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先利用课件展示出所提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是什么?并利用智慧教室的抢答器选择两名学生,学生一完成问题,学生二进行点评。随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教师提出过渡衔接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收集装置若收集有毒气体,是否可以防止空气污染?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借助智慧教室的抢答器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运用计时器功能,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欲望,指导学生按照实际要求,优化实验方案,培育创新精神。
第二,实验探究,通过智慧教室落实教育互动。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该活动的主题:探索有毒气体的收集装置如何改进。并提出问题:在有毒气体收集的过程中,如何优化装置来防止空气污染?随后进入实验准备阶段,由四人构成合作探究小组,提前将实验中可能运用的仪器与药品置于实验篮当中,以便在化学实验探究中按照实际需求自由选择。在具体实验探究当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展开组内分析、探讨,并选择适宜的仪器展开探究实验,教师则进行巡视,针对学生探究情况进行指导与点评,对方案不合理之处提出疑问,指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探究,选取典型装置,运用智慧教室的拍摄功能,上传至电子白板中,并选择一名学生汇报组内实验状况。该活动设计目的在于借助拍摄功能,把学生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来,以便师生形象和直观地分析探讨,在调动学生实验探究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培育科学探究能力,改善教学成效。
(三)教学設计特色
本研究涉及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主张对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动脑能力的培育,感受知识和技能生成的整个过程与创新精神培育的过程,使学生创新以往学习模式与学习观念,从而在探究学习中形成并提升化学核心素养与探究能力。另外,在课堂教育中,重视学科教育和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着重发挥出智慧教室的辅助功能,借助智慧教室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拍摄、实物展台与录像等功能,把学生练习与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上传至电子白板中,由师生一同分析探讨,激发了全员参加意识,加强专注力,提升了听课效果。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Path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Leading Independen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N Cao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With the spread of the debt crisis, the world situation unrest, social mutual agitation of variou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deals and beliefs on people and everyday lif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new force, playe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at people train, how to train peopl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education system must be solved good fundamental problems facing independent colleges also must addres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riorit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o build spiritual power and ideological basis for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Following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o search path of building the core value system.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0 引言
“核心价值体系”一词为我国的首创,首次提出始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为战略任务。紧接着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重要理论指导。我党在“十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应将切实贯彻。独立学院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结合践行“文化强国”战略这一“宏伟蓝图”的大背景下我国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肩负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培育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从理论层面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用贴近老百姓的精炼语言,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从实践层面看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反映一个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并且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是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保证正确的方向。
独立学院作为高校的一个支系,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与义务在引领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更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重大理论问题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也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了核心价值、贯彻树立和实践、取得丰硕的建设业绩,才能影响社会、引领社会,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学生大多来源于城市,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生多数备受宠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三观”需要正确引导。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如何确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独立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教育、树立、践行工作。
2 高等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时代,在这一新的条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等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当前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特别是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一项极为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
3 独立学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深刻理解并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首先坚持教育为主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一是融入课堂教学,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力,引领独立学院的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发挥其政策性强、现实性强的优势,通过分析,引导使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实践锻炼,思想与行为相结合,引领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的锻造中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弘扬主流文化,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坚持把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人为本,独立院校作为新兴群体,当前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着文化积淀不深,学院领导重视不足,面临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挑战等问题,应该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地位进行历史积累,首先引导学生应该懂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吸收什么、抵制什么等等,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主动建设出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把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成精品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再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新兴媒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力,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从观念上、方法上、手段上进行创新。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去感受,引导大学生培养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分清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第二课堂、实践学习、科技竞赛、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锻造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素质、增长他们的才干、发挥他们的才能,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付诸现实,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成一种意识,一种自觉遵守。
(4)打造一支道德高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组建一支既能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导员队伍。联系平时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各方面的表现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职业核心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组织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进行教学,让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就业指导的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培养辅导员专业化。为此,辅导员要努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出一流班风,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带出一流学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出一流学子。
高校作为争取社会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是重中之重。独立学院多年来已经获得了中国社会的认可,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持续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很好地补充了中国青年培养覆盖面问题。从另一层面看,独立学院的学生综合知识水平要略低于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生,他们的奋斗起点较低,困难更大,思想变化也更加复杂,及时引导、正确的教育既可以有效地帮扶他们成功、成才,更培养了他们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党的十报告解读之十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兵团建设,2012(22).
[2] 袁贵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3] 刘明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