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农村地区受到交通不畅、地域辽阔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农产品无法顺利的销售出去。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抑制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合作社的方式,来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很有必要。本文主要是从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两方面对基于合作社的农村电子商务展开了分析。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数据资料统计,农村电子商务异常迅速,农村地区现已经有超过200万家的淘宝店,经营着各类农产品,但是总体上来讲,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并不高,效益也未能达到预期,也未达到预期的辐射效应。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发展电子商务应该遵循这样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就我国整个电子商务发展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种物流、安全、支付等。因为农村与农产品与其他商品有些不同,因此农村电子商务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不过这也预示着未来成长空间的巨大。
1.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分析
(1)农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最近几年,各类媒体报道农产品遭遇销售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的滞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信息的闭塞,外界市场很难打开,但是,如农村推广了电子商务市场,这就可以很好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2)农村生活方面对电子商务的需求。由于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没有大型超市,商场等购物场所,使得因为生活需要的购买相比城市显得非常不方便,而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再加上在线营销的产品价格往往较实体店更便宜,这也能更好的满足了农村的市场需求。
(3)农村劳动力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增加,农村劳动力剩余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为了生计,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必须得寻找新的工作岗位,然而,现阶段并没有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方式来针对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如果这一问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可以大大的减少。一些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市场的用工需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互联网开设相关的远程职业培训课程,满足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2.目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1)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据数据统计计算,我国城市地区网络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0%,但是农村地区却还未超过25%,城市中有接近74%是网民,而农村地区网民数还未超过27%。从上述数据就可以看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普及率并不高,会计算机操作的人更少,这就使得电子商务无法在农村地区进行更广泛的推广。目前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通常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店铺并不大,因此难以形成品牌产业链。
(2)物流配送需要很高的成本,也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农产品要想顺利的销售出去就必须要有完整的配送体系。农村与城市相比,地域辽阔,但是交通不畅,物流运输网络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外,某些农产品还需要做好包装,储运等工作,这就使得农产品采摘、收集、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因此要想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就必须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
(3)网络支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地区并没有过多的金融机构,类型少,数量也很少,再加之,农村居民很少有人对计算机操作特别熟知,更不懂得网络安全问题。很多农村居民都认为网上支付不安全,宁愿现钱交易,也不使用网络支付工具。这无疑限制了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
(4)存在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现象。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因为农产品种类也比较多,而农产品生产者通常是家庭,基本上没有大型的组织团体,再加之,农产品采购以及销售需要经过非常多的环节,这使得农产品买卖都非常难,市场价格不稳定,波动幅度非常大。小农户的这种生产方式,并不能满足大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农产品外形、品质具有非常大的差异,难以客观的标准的进行描述,这就使得农产品评价机制难以规范化。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1.政府主导、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
当地政府可以统一构建一个开放交易平台,加以推广,将当地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集中发挥优势。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农民成立专门合作组织。政府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合作组织则是主体,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的弥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着各种劣势。当然要想农产品供应形成稳定体系,长期发挥作用,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合作组织成立之后,农产品的收购以及销售都有其负责,解决小农户的问题。
综上所述,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实现农村合作社的集体运营,让全体村民参与这种发展模式。以村为单位,建立配送中心或配送站,解决货物流通问题。政府、村委会组织网络支付培训,能够更好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在理县,依靠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已成为一种常态。以全县36个贫困村为重点,理县积极培育农村“党建+互联网”新业态,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已初步探索出“党建+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的电商扶贫发展模式。
?构筑特色电商产业服务链
理县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质量上乘,但由于地域限制,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一直是一个问题。2015年,理县获批商务部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依托项目的建设,该县逐渐打通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保障农产品顺利进城,销往全国,从采摘到客户端最快可实现24小时送达。而承载这一系列功能的重要平台,便是理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走进该中心大门,一眼就能看见左侧展示牌上,梳理着理县特色农产品年度分布情况:5月―6月的甜樱桃、5月―8月的高山蜂蜜、6月―9月的青红脆李、9月―12月的高山核桃、10月―12月的糖心苹果,以及不分季节的牦牛肉、香肠腊肉、土鸡蛋等十余种农特产品销售时段清晰明了。
“根据季节差异开展宣传与网销,几乎能做到农产品供应全年无休,老百姓也因此获益增收。”理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陈豪介绍,中心自去年建立以来,已逐步形成“网上交易为主、实体经营为辅、配套服务共存”的运作模式,其主要功能便是实现当地农特产品的线上线下交易与物流配送,同时为网商提供相应服务,形成特色电子商务产业链。
目前,理县已制定了甜樱桃、腌腊制品、鸡蛋、蜂蜜、苹果、青红脆李、食用菌七类重点农产品生产流通标准及电商质量保障系统,保证消费者所见即所得;同时与邮政、阳光共配、圆通、嘉绒、韵达等快递物流公司达成合作关系,解决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五月中旬甜樱桃成熟以来,服务中心便忙着帮助当地村民通过网络销售甜樱桃鲜果,销量高峰期时一天就卖出了6000多斤、进账30多万元。
“电商扶贫的关键在于创新农牧业发展思维,形成理县地方特色的农牧业产业体系。”陈豪介绍,理县在开展电商培训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截至目前,已_展电商知识普及培训、贫困村党员干部专题培训、贫困村产业经营主体专题培训等培训173场,总计7700余人次。通过培训,孵化企业网商40余户和个人网商200余个,电子商务渗透率明显提升。其中通过“吉祥理县创业创新大赛”走出来的本土创业团队“原产递”荣获2016年四川省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冠军。
“我们将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受训者分开,分别设计培训课程,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精准培训’。下一步,我们将实现全县各乡镇、村培训覆盖率100%。”陈豪说。
?“党建+电商”合力促脱贫
“有效的扶贫要把政策落到实处,要把办法用到好处。”这是理县电商扶贫的基本思路。理县大多数的贫困村山高路远,村民思想固化,如何将种种创新理念有效传达,除了电商培训的影响,更需要带头人的引领。
从五月初开始,二古溪村贫困党员王称几乎天天都泡在村道硬化现场,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齐心协力修建着这条13公里的“产业致富路”。“我们都愿意跟着王书记干,因为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王称口中的王书记,便是二古溪村第一书记王鹏。王鹏自从驻村以来,利用各种政策支持、资金引入,为二古溪村规划出一条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产品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借着理县电商发展的“东风”,二古溪村成为“电子商务+党建”扶贫示范点。王鹏利用“二古溪村网上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电商扶贫相关信息,带领村“两委”和当地的藏族青年创业者一起,借助电商服务中心平台,对羊肚菌进行了品牌塑造和包装,录制了采摘者和采摘过程的视频,采用新媒体营销方式推广和销售,为13户贫困户销售了近8万元的羊肚菌,人均增收300余元,向脱贫致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以党员带动周边,帮助提升本地产业,实现电商扶贫这一成功经验,将陆续在理县贫困村全面铺开。
?“一对一”订单 农产品直销城市
理县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工作推进过程中,积极推进本土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孵化企业网商和个人网商。2016年,电子商务渗透率明显提升,全县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了4.07亿元,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参与电商发展。
海拔2000多米的蒲溪村是理县不折不扣的贫困村。过去村民只能靠种粮食糊口。后来村里种了青脆李、脆红李,农户养了土鸡。不过由于地势偏远,销路成了问题。特别是鸡蛋,基本上卖不出去,全靠村、镇干部帮忙买一些,剩下的村民就自己吃了。2016年10月起,在理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对接下,蒲溪村10多名贫困户加入了电商企业――阳光绿源的“土地母亲”计划,贫困户的土鸡蛋“一对一”定向销售给城市居民,每月每户可增加几百元收入。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多年发展,如皋市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农技推广架构不断完善。依托如皋农业信息网,下联各镇(区、街道)、村(社区)的农业信息快速传播通道基本建立,培育科技示范户1600个,建成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示范服务站10个,获批省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涉农时效服务不断增强。通过农林短信群发平台及时向社会农业信息、科普农业技术。截至目前,网站总访问量已达到418957人次。建成“12316三农热线工作站”,2015年,共向全市5287多农户发送惠农短信22万条次,专家组远程帮助解决疑难杂症87个。信息宣传载体不断丰富。与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如皋农业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解决农业农村信息化“最先一公里”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难题与信息及时有效进村入户难题。目前,已有8台触摸屏智能终端在金阳、禾盛等规模农业园区安装使用。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逐步提升。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积极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精准农业。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与如皋市共建“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如皋试验示范基地”,通过web技术、GIS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的融合,自动监测并调节生产环境。智能农业。如皋市裕康肉鸡标准化示范场采用自助研发专利“鸡舍远程环境调控系统”,对鸡舍温度、湿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远程控制灯光、通风、温度等,用工成本下降35%、肉鸡环境应急反应下降95%、经济效益提升18%。品牌农业。开发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确保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建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管理系统,实现“定点收集、集中处理、保险支持、资源利用”的无害化处理新机制。构建起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溯源体系。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营销推广效应凸显。发挥电子商务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促进,将“如皋花木盆景”、“长寿食品”、“红木雕刻”、“工艺丝毯”等地方传统品牌推向全国。目前,拥有电子商务企业1400余家,从业人员56000多人,大型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5家,成为南通市唯一获得“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县。建成中国长寿密码网、花木大世界网、农宝网3家新型电子商务平台;江苏长寿集团、如皋永兴肠衣有限公司、如皋玉兔集团等企业在淘宝网等第三方平台开设了直营店;寿都密码在微信开通服务号,具有完整的微信客服、微信支付功能。花木大世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年网销6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6位,长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年网销2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12位,寿都密码农产品有限公司年网销1000万元,位居南通市农产品电商20强第19位,如皋市年网销超千万元农产品电商数位居南通市第3位。
“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如皋市已有45家互联网企业,其中服务企业15家、本地平台8家、应用企业22家。江苏欧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慧聪网联手,专注于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及软件服务,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商务解决方案。“花木大世界”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具有B2B、B2C、C2C信息和交易功能,还拥有物流配送、第三方支付及担保、应用服务等功能;“中国长寿密码网”云集全国58个长寿之乡相关资讯,开设店铺200多家,同时在天猫商城、京东商城、1号店、苏宁易购四大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江苏长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先后开设了淘宝“寿之源公司店”、天猫“寿之源旗舰店”,并入驻“寿都密码”、1号商场,网销肉松、香肠、火腿等产品。全市共有物流企业279家,建成15万吨级码头两座,5万吨级码头15座。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速递联手构建电商现代物流中心,助推如皋市农业电子商务物流业高速发展。
制约“互联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观念意识待改变。农业拥抱“互联网+”首先需要各个参与主体意识和观念的逐步转变。由于农村群众受文化专业知识的局限,以及对互联网了解程度的不足,许多农民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愿望不够强烈,有些人甚至对“互联网+”仍有怀疑和抵触心理。
从业人员偏老化。互联网行业知识结构更新速度较快,需要文化水平高,而如皋市除龙头企业、规模园区外,从事农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情况,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模式接受程度不高,缺乏既懂传统农业、又懂互联网技术且愿意到农村服务的专业人才,这制约着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农村物流不完善。尽管如皋市正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农村物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并初具规模,物流主体向着多元化发展。但是如皋农村流通触角延伸不够,农村需求分散的特点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尤其突出,社会化物流目前仍不能有效服务村镇。在生鲜农畜产品物流业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存在短板,尤其是冷链物流能力不够,成为如皋农畜产品踏上互联网之路的巨大障碍。
电子商务较滞后。如皋市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互联网意识普遍不强,并且因缺乏人才、技术、资金等,难以实现电商营销。加之生产产品种类少、品种单一、品牌效应低,也导致如皋企业在互联网营销中缺乏有效竞争力。
前期投入费用高。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的特点,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的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在农业整体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
推动“互联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建立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条模式。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对产品营销进行创新设计,将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形成通畅的产业链。“互联网+农业”催生大数据搜集、信息平台建设等技术服务需求,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打开了更大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农业劳动力供求空间。
创建互联网与生产相互结合的智能农业模式。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尝试推进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人力成本和物质成本的有效控制,以过程控制保障产品品质。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型预测,实现精准农业精确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创建互联网与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子商务模式。农业电子商务是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基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电子化交易活动。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点,构架类似B2B、B2C的综合支持平台,提供从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电子化商务服务。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效率。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农业产加销及农业电子政务等,以“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农业大数据中心、“三农”服务产业支撑平台、种植养殖产业服务平台、加工流通产业运营平台)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推动农业三产深度融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整合分析涉农部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价格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猪无害化处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等为重点,整合完善现有功能,提升系统使用率、实用性。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等积极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种植效率,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加快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全力引进与电子商务项目、区域物流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数据分析中心、结算中心等项目落地和建设。发挥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电子商务,建设一批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产业集中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典型。支持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动有品牌、有产品的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依托三方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开展微信营销,形成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推进电商企业集聚化发展,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产”特色产业为基础,积极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特色村、特色镇建设。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协会和团体组织,整合如皋优质长寿农产品、花木之乡产业资源,牵头全市农产品电商平台组织网上营销活动,形成类似“双11”的“中国长寿食品购物节”、“中国花木盆景购物节”等,集中打造如皋农产品电商名片。
关键词:4G技术;发展路径;移动电子商务
纵观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从2G到3G都经历了相对较长的发展周期,相比之下4G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谓迅速。根据全球行动供应商协会(GSA)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球LTE用数已达4.97亿户;至2015年中,已达7.55亿户。用户数的成长数量每年都以亿计,庞大用户数量以及不断增长的速度也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良好的网络环境也极大的改善了移动电子商务的运营环境,用户在移动终端设备中有了更好的购物和消费体验,对于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契机。
1、4G技术对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改善
其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体现在几个方面:(1)支持更丰富的内容,相比于3G来说,4G技术能够更快的传输视频、音频、图片等数据,并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更快的网络传输效率以及更大的网络带宽也能够支持更多的内容和服务,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2)兼容性好,良好的兼容性使得在通信中和多个接口互联,使得终端更加的多样化,用户可以用更多的设备完成电子商务的工作;(3)智能性好,能够通过4G信息供应商来获取更多投价值的潜在信息,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推荐服务;(4)通信质量更高,4G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用户数量的增加,同时也有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良好的通信质量也提高了移动电子商务的效率。
2、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分析
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尽管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其标准多、技术难、容量受限,且市场难以消化等问题也制约其发展,而移动电子商务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要实现一步到位是相当困难的,必须从政策、技术以及管理等各个角度稳步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如下:
2.1 加强与政府合作
为此首先加强移动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构建专门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对于故意破坏移动设施、逃税漏税、侵犯消费者权益等的不法行为要严惩不贷,严厉惩罚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的投机分子,规范市场上的各种行为,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是加强和移动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活动,积极的学习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对比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不足,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发展委员为,展开多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第三是和各级政府合作加强人才的培养规划,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来引导培训机构多开设与移动电子商务有关的技术培训课程,并通过多种途径来普及移动电子商务的知识,并在高校开设移动电子商务技术有关的专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推动其发展;最后联合媒体、企业和社会的力量营造一种良好的移动电子商务氛围,从产业促进社会发展、创业发展、传媒报道等多个角度宣传移动电子商务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推动社会各界对其关注,从而进一步的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2.2 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
近几年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其规模也越来越大,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也都显示出了重要的价值,产业链整合和完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必须积极的构建有效的联盟和合作,发挥各个环节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合理分配利益构建并完善良好的商业模式。产业链的完善可从几个环节来进行:(1)终端设备制造商,重视和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以及用户的交流合作,例如和区域内的移动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专门的移动数据服务来鼓励和引导用户选择移动电子商务,通过降低移动电子商务有关的通信资费等挖掘更多的潜在用户和资源,吸引用户选择移动设备来进行商务合作和交流;(2)平台提供商,通过标准化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和完善,来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与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等多个平台的融合,从而通过物流平台、移动平台、安全平台以及支付平台多个角度保障移动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3)内容/服务提供商,注重市场调查,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参考,并不断的创新营销推广和营销模式。加强和传统媒体如报社、电视等合作,丰富内容的制作形式。并结合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能够被用户接受和适应的特色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4)移动运营商,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机用户进行个性化的营销推广,从而有效的改善服务质量。不断的扩大移动电子商务企业和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合作,推出更为完善的移动服务和产品来适应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移动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加强企业合作、部门整合和系统整合,将移动电子商务引入到产业化运营当中从而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发展形势。
2.3 完善移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移动电子商务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其支撑服务的帮助,在物流、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质量监管部门等多个机构和行业的结合下,抓紧的完善线下配送平台建设、安全认证机构和移动支付平台等有关的支撑体系。加大和银行的合作,建立更加规范、合理和标准的移动电子商务支付服务,完善移动电子商务支付有关的服务模式,打破现阶段的发展瓶颈,打造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深化和金融部门的合作更加标准化的支付平台,通过更加规范和标准的支付方法来保障商务交易中的信息安全性,从而营造良好的移动支付环境。并积极的和优秀的物流公司合作,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质量和效率,改善配送体系,提升移动电子商务核心竞争力。
2.4 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也是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来看,全面的实现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同时移动电子商务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能极大的提升企业运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且发展较为混乱,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3、结语
总之高速的移动网络发展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得移动电子商务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也使其成为电子商务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的 应用也衍生出了更多的商业模式,为此必须认清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多方合作,保障移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莫靖林,潘强,李永耀.广东省移动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11,05:23-26.
[2] 何湘岩,赵克宝.移动电子商务安全路径选择思考[J].中国商贸,2010,06:93-94.
[3] 陈亚琦.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及其路径探析――基于时空分析视角[J].河北学刊,2015,05:219-222.
[4] 石磊.中国农村信息化中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得到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因为没钱。”
赵越追问:“怎么才能有钱呢?”
村民回答说:“给我钱,我就有钱了呗。”
这样的回答让赵越感到心痛。他注意到,村里的贫困户中,除了少数几位是有残疾或患有疾病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身体健壮。面对贫困的现状,他们无意改变或无力改变,这让赵越陷入沉思:无意者,缺乏“让明天变更好”的斗志;无力者,苦恼于没有资金、技术。
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下简称中石油)作为大型央企,自从把扶贫扛到肩上,就意识到要承担的重任,一是要转变贫困人群的思维,二是要为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资源。
扶贫,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成了民生工作之重。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中国仍有超过7000多万贫困人口。让这些仍在贫困线以下的民众走出贫穷的阴影,成了“十三五”期间的艰巨任务。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慈善人士开始意识到,“撒胡椒面、给钱式”的扶贫,往往不能解决更深层、更长久的问题。如今,精准扶贫成了备受公众关注的热词,扶贫如何精准到位?扶贫如何更科学有效?成为学界和公益慈善人士探讨的新热点。
在定点扶贫路上走了20多年的中石油,致力于为受助地区提供更精准、细致的扶助,这样的努力和探索或可成为一个生动的实践样本。而中石油也培养了一支了解基层、扎根基层的扶贫团队,他们不但有一腔热情,更有才智,他们亲切地称自己是“扶贫人”。
扶贫,不只是给钱
21年前,中石油开始定点帮扶全国5个贫困县,为其提供帮扶资金和扶贫项目。2015年,中石油已经在全国8省14个县承担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任务。
以2011年新增的定点帮扶县贵州省习水县为例,按照协议,中石油每年给习水县提供不低于300万的扶贫资金。然而,在中石油习水县挂职干部刘华江看来,300万元对一个县的发展不过杯水车薪。
刘华江做了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中石油对口支援的醒民镇正在修建乡村公路,山里修路的成本要比平原高,每公里要50万元。“300万元,仅够修6公里山路。水、电、路是贫困地区最缺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但这还不够。”
刘华江考虑到习水县的支柱产业――习酒。在习水县,习酒厂贡献的税收可占到县财政收入的60%,但随着近两年白酒市场萎缩,习酒的销量也大受影响。而习酒的酿造原料来自于习水当地农民种植的红高粱,红高粱是订单式种植,酒厂收购多少,农民就种多少。
石门村村民老杨记得,自家去年种的红高粱卖了八九千块钱。但因与酒厂的合同到期,他今年已经不再种红高粱了。如果老杨改种玉米,一斤粮食只能卖一块五毛钱,而卖给酒厂的红高粱,每斤可以卖到三块六毛二,卖价足足高一倍。
“帮扶习酒,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县里的财政收入,同时也能直接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刘华江想得很清楚。
于是,刘华江开始申请让习酒进入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系统销售,“中石油加油站是一座桥梁,能把贫困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送到全国各地。”16000多个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遍布全国各地,这可成为习酒新的销售渠道。但一件商品要进入便利店销售,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中石油贵州省分公司非油商品处处长王树军说,当时考虑到习酒的品牌和质量与公司比较匹配,便开始着力促成此事,考虑到习水县是公司的扶贫项目,还加快了审批流程。
2015年5月,中石油销售公司与贵州茅台集团习酒公司签订非油商品购销协议。9月,中石油销售公司签下了第一批习酒订单,目前订货已超过500万元。
习酒销量增加,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县里税收增加。刘华江考虑,这一举措可以为习水带来长久的利益,而对公司来说,只是便利店的货架上增加了一件商品,并不需要额外占用公司太多资源。
“其实,企业扶贫有政府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位理事认为。
扶贫虽然不只是“带钱去”,但扶贫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截至2015年,中石油投入扶贫资金已达近10亿元。
让村里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中石油扶贫办到定点扶贫县考察时,发现当地不少学校教学楼、多媒体设备都很齐全,但老师的苦恼在于缺乏长期的培训机会。针对教师的培训一般只持续一周,老师们只学了点皮毛就回来了。
对此,中石油扶贫办进行了一个新探索,邀请定点帮扶的4个贫困县的教师到北京171教育集团接受培训,为期一学期。
2015年9月,中石油中心医院的医疗专家到习水县醒民镇为村民义诊时,镇中心小学的年轻教师王文敏刚好在现场帮忙。她从主办方那里听说了这次培训机会,赶紧提交了简历申请。“真的特别渴望出去学习培训。”王文敏说,“在偏远的地方待久了,很怕眼光会变窄。”
10月15日,4个县的12位中小学老师奔赴北京,开始他们为期3个月的“拜师”学习经历。每位老师都有一位“师父”,他们一起工作、备课――校方为他们选的“师父”至少是区里的学科带头人,校方还给了这些老师到任何一间教室“推门听课”的特权。
来自河南范县思源实验学校的老师白秀娟很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除了平时在171中学听课,她还抽空去北大、北师大等高校听对外开放的讲座。“真的不想走,真的很想留。”白秀娟已经做了16年老师,还是范县当地的名师,但她还是感觉底气不足,希望能通过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白秀娟还担任思源实验学校的副校长,她在171中学听副校长评课时,感受到专业型的校长对老师的成长十分重要,也暗暗确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接到录取电话时,王文敏正在公交车上,她看到来电地点显示为北京,以为是骚扰电话,打算不理会。铃声不断地响了很久,王文敏按了接听,在嘈杂的车上,她隐约听到“培训”两个字时,高兴得心“纭敝碧,“知道能到北京培训,真的特别兴奋!”
上了半个多月课,王文敏看到自己与青年湖小学老师之间在专业上的差异,“他们很有耐心、有爱心,就连学生的衣服皱了,老师都会帮学生整理好。”
白秀娟、王文敏等人的培训将于2016年2月初结束,王文敏计划,等学习结束回校后,要好好向学生传授自己学到的东西。
“越看到我们当地和北京171中学之间的差异,就越感到心急,也更加感到来这里学习的机会宝贵。”王文敏说。
“我们的教育扶贫不以这一学期结束为终点,以后还可能把北京的老师请到贫困县里去上课,希望能让村里的孩子接受到与北京孩子同样水平的教育。”这是中石油扶贫人下一步的新计划。
从小卖部跨越到互联网时代
2015年7月,中石油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杭州举办了为期6天的“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邀请4个定点帮扶县分管电商的县长、乡长以及当地关注电商发展的创业者参加。
“在人们印象中,好像‘傻大黑粗’的石油企业与时下流行的互联网联系不上,但其实我们的电商扶贫就是‘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中石油扶贫人介绍。
电商扶贫,是互联网时代下中石油对精准扶贫的一次新探索。在几天的电商培训中,讲课的专家们也亲身感受到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在参观工厂时,江西横峰县做莲藕制品的致富带头人在流水线边上盯着机器看了好久,感叹说:“真是开了眼界!如果我有这样的机器,每天能多包多少个包裹,卖多少莲藕啊!”
在电商培训中,“遂昌模式”是学习案例之一,看到遂昌的竹炭制品、高山农产品,习水县的人很惊叹,说这些产品我们都有,为什么人家可以卖这么好?
习水县副县长苟明利听说中石油举办“电商扶贫”的培训项目后,亲自选人、组团。在此之前,她就一直在关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到杭州后,国内电商产业大咖云集,苟明利重新燃起学生时代的学习热情。“以前是自学,但是找不到这么好的老师。”
2015年10月底,习水县举办了全县首届电子商务大会。会上被引用最多的就是雷军那句名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对习水县来说,是中石油帮助开启了这个风口。而之前苟明利一直希望能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农村淘宝,但苦于没有接触路径。
尽管主办方声明这次只是学习培训,不是招商会,苟明利还是一直追着培训专家联系农村淘宝负责人。“如果不去参加这次培训,习水县的农村电商起码一年之内都做不起来。”苟明利说,“这次电商培训,是一个引爆点。”
培训班上讲课的都是行业大咖,这样的课程在县里、村里根本听不到。电商培训那几天,班里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第一天上课时学员是52人,第二天就增加到了58人,此后每天都在增加,到后来两辆大巴车都坐不下。原来是从这几个县来到杭州做生意的大老板们,听说有电商培训纷纷赶来蹭课了。
关键词:产业结构;农产品批发;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27
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但随国际国内经济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当前国家下调玉米保护价、取销玉米临储政策,使得农业面临重大转折,农民增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增收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产品价格低迷
近年来绿豆、辣椒、蓖麻等特色作物价格持续走低,绿豆2014年2.4元/kg,2015年价格1.9元/kg;辣椒2014年2.4元/kg,2015年1.9元/kg;蓖麻近几年保持在1元/kg的低价;谷子2014年1.85元/kg,2015年0.85元/kg。
1.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洮南市高标准农田8.8万hm2,仅占全市耕地面积35.5%,有抗旱灌溉能力面积12万hm2(含水田1.6万hm2),占耕地比重48%,且地区间差异极大,东南部沙丘和草原区有灌溉设施耕地面积比重21.8%,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西北部低山丘陵和山前台地有灌溉设施面积比重仅9.8%。
1.3 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受农户分散经营、地块零散、土地流转难度大等因素制约,农业生产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大型农用机械应用和膜下滴灌等先进农业技术推广较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
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存在“两多两少”问题。农产品加工业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420家,但龙头企业仅47家,国家级仅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多,但真正有带动能力的少,农民专业合作社1207家,家庭农场774家,但多数流于形式,带动能力弱。
1.5 农民素质偏低
全市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人数28%;初中文化程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人数52%;高中文化程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人数1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人数3%。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人数18%;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人数12.5%,占技能培训总人数24.6%。大多数农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一些不科学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
2 建议
2.1 调结构,抓转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1.1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重点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着重向水稻、特色作物、经济作物上调,保障产出效益。主要种植水稻、绿豆、花生、西瓜、辣椒、粘甜玉米等作物。在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收入中比重,打造种植养殖齐头并进产业格局。同时结合乡镇产业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生态保护等条件,调整空间布局,打造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修复区、粮食作物生产核心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聚集区。
2.1.2 转变发展方式
抢抓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县份有利政策机遇,改变传统农耕模式,狠抓转型升级,打造农业现代版。全力实施金塔集团现代化农场、二龙苇场现代化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新技术示范农场、福顺休闲观光农场、四海林场森林休闲旅游农场等一批集高效设施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特色作物良种示范和餐饮、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农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订单农业,增强农业规避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大力扶持“刘老三”杂粮杂豆合作社、远望杂粮杂豆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杂粮杂豆种植基地规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依托洮南市国家级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品牌,不断壮大玉米繁育基地规模,继续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订单保底收购。
2.2 兴产业,建市场,带动农民增收
2.2.1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洮南市现有7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壮大洮南市杂粮杂豆、辣椒、西瓜、香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深挖产业特色,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2.2.2 大力发展畜牧业
继续推进雏鹰集团4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该项目包括饲料种植加工、生猪养殖、生猪屠宰、熟食加工,有机肥生产、沼气开l、物流配送等7个子项目,实施全产业链生产经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除其自身产值外,还能带动周边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还通过该项目带动一部分特困户到企业务工养殖,实现产业带动脱贫。此外,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着力建设奶牛一体化项目和羊一体化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降低养殖成本,打造放心奶、安全肉品牌,带动近农户增收致富。
2.2.3 着力打造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完善黑水镇西瓜市场、安定镇香瓜市场、福顺镇辣椒市场、铁东杂粮杂豆市场、万宝镇杂粮市场、蛟流河乡杂豆市场、万宝镇粉条市场等7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用市场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航国际杂粮杂豆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建成集“交易、加工、仓储、物流、检验、种业研发、生产种植推广、企业办公、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粗杂粮交易市场。预计建成后,年交易量达数10万t,对洮南市乃至周边地区品种优化、产业发展将起重要引领作用。
2.3 强基础,惠民生,增强农业发展动力
2.3.1 整合项目,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发改和农发项目资金828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0.42万hm2。在北部半山区投资5000万元,打农田3700眼。此外还将积极争取国家农网改造项目,着力实施农田机电井项目。投资410万元,新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6个,完成2015年已建7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必备配套设施建设,确保13个作业站全部投入使用,购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车2辆、火箭发射装置13部、区域自动气象站13套,完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建设,打造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队伍,整体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逐步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
2.3.2 加强电商网络平台建设
加快洮南杂粮杂豆云商城、渤海商品交易所洮南杂粮杂豆交易中心、龙辉集团“农民宝”云平台、邮政系统“邮乐网”、货通天下、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建设与对接。支持“洮宝”大学生创业团队策划运营一号店“白城馆”,销售白城地产农产品,逐步扩大白城农产品在阿里巴巴、云卖等网络平台销售份额,扩大与上海第一食品超市供应合作,加快“农超”对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大力实施吉林“开犁网”村淘项目和邮政系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乡(镇)和村级服务站,构建完善的覆盖县、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2.4 重保障,促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本次实地调研的农村家族企业主要分布于广西南宁、桂林、北海、凭祥等八个地级市下的乡、镇地区,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建材业、食品等行业,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农村家族企业的资本或股份主要归一个家族中的家族成员所有;第二,家族企业的经营权由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掌握;第三,企业中的主要管理、领导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
二、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农村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销售渠道传统、单一
被调研的农村家族企业中51.7%的农村家族企业采用间接销售的方式进行商业贸易,45%采用直接销售,2.7%采用网上销售的方式。可见,农村家族企业销售渠道较为传统、单一。根据企业负责人反映,造成此情况的原因可分为两种:(1)为了避免积货,产品大多都是客户看样品后下订单才生产,因此生产的货物都是签有合同,生产完马上发货;(2)有些产品像海鲜、大米等到收获季节就有人上门直接收购,不用担心能否销售出去的问题。因此农村家族企业很少选择互联网作为销售平台,仍以直接销售、间接销售作为主要销售渠道。
2.产品附加值低
农村家族企?I的产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生产能力基本依附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同时,初加工工程中以粗加工方式为主,程序简单。另外,大部分农村家族企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因此,农村家族企业的产品多为原材料产品或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3.销售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
被调研的广西农村家族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可分为四大部分:仅广西区内、国内、国外、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分别占比95.06%,2.47%,0.62%,1.85%。同时,销往区外市场的地区集中在广东、福建、湖南这三个地区,其中广西与广东、湖南两地毗邻。
从销售市场划分来看,广西农村家族企业的销售市场较集中于区内;从区外销售来看,销售地区仅局限于毗邻广西地区的两三个省。由此看来,广西农村家族企业销售市场的地域局限性很大。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产品属性的影响
对于钢材、木材、石材产品,其体积大,物流成本高,网上销售往往需要企业支付运费,则企业利润进一步压缩;其次,消费者更偏向于现场通过手的触感用经验来确定天然产品的质量,货比三家;最后,因产品的特殊性,买卖双方往往形成的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同中的权利、义务细节需要双方面对面商讨、确认。故钢材、木材、石材等大型原材料或初级加工材料,企业一般不会选择网上销售的方式。对于海产品、淡水产品,往往有散户直接上门收购或商家直接购买,且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企业也不会“多此一举”选择网上销售。
2.建设电商平台成本高,人才制约是关键
对于农村家族企业,建设电商平台成本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成本,其主要是选择自行建立商务网站的企业需要承担的,一般包括设备费、通信费、信息费和软件开发成本等;二是运行维护成本,包括网站的设计分类、商品的推荐等;三是人力成本,其贯穿电商平台从建成、使用到维护整个过程,不管是网站的建设、运营都需要专业性的人才,这都会产生相应的人力及管理成本。
而电商人才往往成为关键性制约因素。尽管农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会接受一定的互联网知识的熏陶,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术,但是电商平台的建设需要有对互联网技术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的专业性人才。目前,农村家族企业中这一类人才还较为缺乏。
3.冷链不完善,物流成本高
花卉、柑橘、猪肉、海鲜等生鲜产品具有易损坏、腐烂变质的特点,故其对保鲜技术和运输设备的要求高,而现有的冷链无法很好满足该需求。同时多环节的收费,高涨的油价等多种因素促使国内物流运输成本节节攀升,企业利润进一步压缩。
4.政策宣传、落实力度不够
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家族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基层员工对互联网+农业政策处于初步了解或者不了解程度,即使少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去开展业务,其也表示对政策享有度不高。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政策并未深入人心,参与度低,政策落实存在一定问题。
四、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农村家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互联网+自动化,打造智能生产模式
从生产环节入手,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结合,制定产品品质标准并严格执行,通过自动化技术集成相关生产技术模型,形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的智能生产系统,有机结合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打造智能生产模式。
2.互联网+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名牌效应
整合农村家族企业产品、人力、技术资源,建立企业大数据平台,将孤立的一个个企业联结成一片,以创造集聚效应。将当地的农村家族企业资源汇总,打造一个属于全村、全镇的电商平台。农村家族企业可在平台上设立自己的店铺,销售产品。如此一来,企业资源形成互补,减少了人才、技术或资金等短板劣势,节约了成本;同时,企业成片更有利于打造当地特色产品,扩大对外知名度。
3.互联网+信息服务,搭建交流平台
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成果满足家族企业生产、销售等信息需求,促进资源信息和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同时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企业信息资源,集聚服务资源,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企业售后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
4.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打造优质冷链物流
减少收费环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交通、通信等部门的协调联系,保证交的通便捷和信息传输的畅通;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运输导航系统,建设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改善制冷保鲜技术水平,在现有的物流基础上,整合创新,打造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配送体系。
5.完善教育体系,加大支持力度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新意识转变、新模式应用需要强大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为此加大对电商教育的投入,校内督促夯实理论知识,校外鼓励实习实践,力争培养理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开设免费线上、线下培训课程,普及互联网知识和电商技能;建立服务站点,提供互联网技术、人才知识帮助,让出现困境的企业得以快速解决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就业率 职业分析 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3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8678元人民币。珠三角规划纲要和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双转移”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增强;现代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增长点逐步形成。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但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无法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人才结构不合理,造成人才供需不匹配,通过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不难管窥这种不匹配的表象,进而剖析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1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起就业市场的变化
1.1“结构性缺工”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时域性特征
每年年初出现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不合拍现象反映了人才供需矛盾的延续。调研发现,广东全省缺工中超过60%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一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珠三角缺工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再是早期单纯的缺乏普工,而是在专业人才方面也形成了“结构性缺工”,这种缺工阶段性出现,区域性突出和时域性变化,其主要由经济转型升级引发和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设计、研发、技术、营销等较高层次人才的短缺更显突出,岗位需求分布呈现高端人才上升,劳动密集型低端普工需求降低。
广州结构性缺工主要集中在转型升级的三大行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缺工多集中在电器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服装制鞋业等,这一行业的用工需求占了广州用工总量的45%左右;而现代服务业的用工短缺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和会展商贸业,这与广交会的繁荣和会展经济的发达密切相关。
1.2求职者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相对偏少
从总体求职者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上学历不足20%,90%以上求职者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证书,这说明国民劳动力总体素质还不高,大学生总体不是多而仍是相对较少。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影响到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形成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检验。以下通过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届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数据分析,反映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知识更新的新要求,以判断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是否对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建设的100所高职院校之一,毕业生调查数据源于毕业半年后的2011、2012届大学毕业生的调研数据统计。
2.1 2011、2012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失业率
2011届毕业半年年后的就业率为94.9%,2012届毕业半年年后的就业率为93.8%,略高于2012届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3.4%。
就业较高的专业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财务管理、汽车运用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妆品及形象设计方向、制浆造纸技术营销及质量管理方向、食品加工技术。这些专业基本符合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岗位需要。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涉外旅游)等面向的传统行业,也存在热门专业人才过剩问题如国际贸易等专业。
2011、2012届毕业半年后约有5%―6%的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
2.2 2011、201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离职、薪资等方面。专业相关度高,体现了专业培养对口或专业及时应对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变化,促进了毕业生更多地得到了市场价值的实现,反映了毕业生与企业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企业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薪资的高低,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市场价值的体现。
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为68%,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
2012 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006 元,比2011 届的2809元高197 元,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 届月收入2838 元高168 元。
2.3 2011、201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规模、行业
2012 届用人单位类型分布与2011 届基本一致。68%的毕业生在民营或个体企业就业,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0%、9%。
从用人单位规模上,62%的毕业生就业于300 人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其次是22%的毕业生在1001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就业。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为:零售商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化学品、化工、塑胶业。
3产业岗位要求与高职教育知识、能力及课程的匹配程度
基本工作能力可分为五大类能力,即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2012 届毕业生的总体能力满足度为79%,与2011 届的78%基本持平。
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四种能力。2011 届、2012 届毕业生的总体创新能力满足度为79%。
能力满足度≥90%的专业有:艺术设计(玩具设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计算机信息管理(it市场开发与营销);出版与发行(电子编辑);电子商务(电子财税);产品造型设计;数控技术;旅游管理(涉外旅游);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与营销);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能力满足度
核心知识是指毕业生掌握的重要度排前20位的知识。2011、2012 届毕业生的总体知识满足度为78%。数据显示,虽然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较高,但工作后感觉自身的知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课程满足度上,六个专业的毕业生有两成认为课程对现在的工作不重要,需要加大课程设置与改革。
4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见,引起人才供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分析是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引起的结构性矛盾,包括我省“双转移”战略劳动力转移的滞后,国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微观角度包括劳动者素质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之间不匹配,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就业信息不对称等。但关键还是要促进职业教育同产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4.1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布局要合理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它直接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各层次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用工结构的变化,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用工需求,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职业教育体系布局要随之而变,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实现高、中、低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同时也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4.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计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为更好地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重任,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完善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在维持专业设置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专业下设的专业方向动态调整,确保专业设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在面向产业的社会培训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高端社会人才培养功能,结合珠三角和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将新技术、新领域融入到培训内容之中,升级更新已有培训课程项目,重点解决企业急需人才的培训,着重于创新能力和技术工艺培训;通过合作办学、国际交流等方式,为产业解决燃眉之急。
课程设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以能力为主线更新课程内容。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更多地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要求。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职业院校要把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引进优秀人才,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培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同时聘请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
4.4完善就业市场,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促进学生就业
应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珠三角区域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实现珠三角区域人才市场的整合互通。要把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技能人才流动更畅通,分布更加合理。
高职院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数据库,测量和评价毕业生的基本就业状况、反馈职业岗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知识的需求,测量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有效性的评价,测量和评价学校就业指导与求职服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3] 王佳佳,等.广东产业升级与转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5).
[4] 谢俊国,张丽萍.广东产业结构升级及其用工需求分析与对策[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5] 李业明.基于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广东科技,2011(12).
[6] 罗兰.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7] 唐燕萍.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01(2).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68-03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发现,仅仅依赖培养学术型、科研型的高级专业人才是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政策、对外开放政策,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企业用人需求矛盾等问题却日益凸显,特别是技术工人出现严重缺口。2011年3月,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企业用工情况电话调查结果显示,54.4%企业存在用工短缺,66.0%企业认为当前招工困难。目前,技术工人缺乏已成为多数企业,特别是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的同时,只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大职教改革和职业培训力度,才能满足企业对于技术工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师资培训工作,建立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部、财政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在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已在近百所高校设立了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或省级培训基地。以江西省为例,目前江西有2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8个省级基地,相关的培训已开展6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师资培训的教学模式却一直处于探索中。
教学模式是日常教学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增强课堂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对完成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在主要以高校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的研究对调动培训人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提高整个培训效果也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的概念
对教学模式,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总体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较为抽象的定义。乔伊斯(Bruce Joyce)等人在其专著《教学模式》(Models of Teaching)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朱小蔓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对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体验,加以一定的抽象化、结构化把握所形成的特殊理论模式。第二类是较为具体的定义。叶澜提出,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何克抗等人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单一的方法或策略,而教学模式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
由上述不同的定义可以归纳得出,教学模式应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模式涵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一种以上的教学方法或策略等元素;二是教学模式应是通过实践检验的特殊理论模型。
由于每年进入培训基地学习的职业教育师资,与高校固有的生源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培训基地首先应分析职业教育师资自身的特点,进而通过实践探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师资的特征
(一)自律性不高
不同于在校学生,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有时间或长或短的工作经历。一旦离开学校的学习环境,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人会因生活琐事、工作压力而放松自己的学习。而且通常,培训基地承担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都是利用假期时间,培训学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参加集中学习。基于上述两点,培训学员在参加培训时呈现两极分化。少部分学员在培训学习时争分夺秒,学习态度认真;而大多数学员却自律性不高。
(二)理解力强
理论上讲,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的机械记忆力和记忆保持力减弱,而理解力日渐增强。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过工作经历的培训学员更容易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抽象和概括,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并能联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与在校学生相比,培训学员年龄较大,主观认知与理解力较强。
(三)理论基础薄弱
现有职业教育师资来源通常分为五类:高校毕业生;行业主管部门选调工程技术人员任教;本校毕业生留用;普通中学教师转岗;聘请优秀的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在工作中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薄弱。同样,普通中学教师转岗成为专业课教师,之前的数理化知识转化为现有专业课知识,也依然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的现象。笔者对江西某高校中职师资培训的调查显示:以市场营销班为例,培训学员中正在讲授《市场营销》或相关课程的教师只占全部教师的28.6%。其中,一位正在讲授《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学员未亲自设计过调查问卷,也未作为调查方参与过市场调查。71.4%的学员没有接触过或不了解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为迎合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技术院校在不断更换专业并对相应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但绝大多数教师不仅实践能力差,理论基础也相当薄弱。
(四)培训时间短
以江西省为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一般集中在暑假与寒假,培训历时一个月左右。对于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强的专业课教师而言,在如此短暂的学习过程中,想要完全掌握一个不同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并在这个领域内成为专家能手决非易事。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既能吸引培训学员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又能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克服自律性不高、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当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利用情景、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依据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建构主义思想,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方面具体探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以互动教学活动为原则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制定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起着方向性和指导性作用。“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他的老师泰勒认为,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两个维度,即内容以及所希望的学生行为;布卢姆本人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那么根据他们的观点,结合建构主义的思想,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定义为,通过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相关互动教学活动,使培训学员具备某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能力。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学活动,互动教学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内容在设置上应体现、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只有针对现有参加培训的职业教育师资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完善,满足培训对象的学习诉求,才能吸引培训学员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
首先,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各个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几乎每个培训基地都将培训时间全部分配给专业课。但依据职业教育师资来源及对职业教育师资特征的分析,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适当增加关于教师个人修养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个人文化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个人修养不仅体现出内在的高尚品质,也更能感染其学生。在管理学中,领导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相对于执行型领导,魅力型领导是最有实质性影响力的领导方式。类比来看,教学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实施影响的具体过程。那么,魅力型教师也应是对学生最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良师益友。事实上,职业学校的生源不仅年龄层次偏小,而且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在这种情况下,魅力型教师所具有的独特人格魅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更能发挥作用,指导、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而,通过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过程中设立《职业素养》、《教师礼仪》、《心理学》、《教学方法》等公共课程,将有助于改善培训学员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更有助于提高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水平。
其次,现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传统课堂理论学习所占比例超过课下实践或企业实践比例。笔者对江西某高校中职师资培训调查显示,超过80%的培训学员期待通过实例或是实践来学习培训课程。比如《市场调查与分析》,该门课程整个设计可以先在第一节课布置一个调查题目,然后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使培训学员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后以完成调查分析报告作为最终的考核目标。这种设计会更容易被具有社会经验、理解力强的培训学员所接受,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再如,在《管理学》的授课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讲述理论知识外,还可聘请企业内部人士为培训学员开展别开生面的知识讲座或组织学员亲自到企业中进行观摩。
第三,应留出一定课时给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做互动交流。笔者调查发现,虽然培训学员整体理论层次不高,但有个别学员却是本校教学工作的佼佼者。这些学员来自职业教育第一线,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参加过各种技能大赛。基于类似的教学背景和经历,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内容中增添由优秀学员参与的互动交流环节,既有利于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又有利于促进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共同分享教学经验。
第四,针对教学内容做出恰当的培训时间安排。依据上述分析,建议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学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以及优秀学员互动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培训时间分配可参照2∶4∶3∶1的比例进行。由于专业培训有时相关的课程可达数十门,基于培训学员理解力强、培训时间短的特点,培训基地可考虑开设难度系数较高的课程。同时,考虑到学员学习时间短的特点,建议培训基地所承担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要针对相同培训对象分期进行不同课程的系列培训。比如,同一批同一专业的学员可参加二至三次的基地培训,以满足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客观需求。
最后,编制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科书成为迫切需要。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相关基地培训已开展多年,但各专业仍无规范化的教材。积极组织编写适合职业教育师资特征的专业配套教材,对改善培训效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为今后加强培训基地教学评估奠定基础。
(三)以多种教学方法组合为手段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采用的师生互动方式和有关措施。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积累,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也不断得以丰富。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示范法、实验法、案例法等等。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应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通过教师语言,辅以板书或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彼此的反馈信息。结合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学员的特征及教学内容设置,培训基地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较多采用案例法、示范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或者两种以上教学方法的组合,来配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在动作技能类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并不断练习的教学方法,比如机电类、数控类、服装类培训课程,为了让学习者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教师的示范要与适当的讲解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学习者每次练习的结果提供反馈,让其知道差距所在以便迅速改进。
在认知类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案例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电子商务、动漫游戏以及管理类培训课程中,案例法、小组讨论法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案例法中,教师给学习者提供关于现实生活情境的详细信息,对所有有关环境及有关人员的争论和行动都有细微的描述。学习者必须研究和分析所呈现的情境,根据所学习的原则和本领域中普遍接受的做法,判别其中的正确与错误成分。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就他们对案例情境的分析做出解释、证明和答辩。有过工作经历的培训学员理解力强,更容易通过对案例材料的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抽象和概括,形成自己的判断。笔者调查显示,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践中受到了培训学员的普遍认可。
现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简要介绍案例分析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中的基本教学过程。首先,是准备环节。教师在授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案例以备上课使用,并根据学员名单进行小组的划分及小组长的确定。由于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学员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且主观认知与理解力较强,小组长可采用轮流担任的方式。其次,是授课互动环节。将准备好的案例发放到各小组中,以各小组学员为学习主体进行讨论,积极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从旁给予指导,并观察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互动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只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授课时间进行到一半时,请各小组组长在课堂上给出小组讨论结果,并回答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提问。授课时间将近结束时,由授课教师提炼出案例分析中应掌握的理论知识点。总的来说,整个知识点的学习掌握都是通过学员自行或合作归纳,教师从旁指导并总结规律。最后,是反馈环节。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及小组结论,给出平时成绩并根据案例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对所选案例再次甄选,以备后续课程使用。
在分析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对象特征的基础上,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的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相关互动教学活动,使培训学员具备某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能力。提高课下实践所占比例、增加优秀学员互动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示范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师资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思考对培训基地开展培训活动,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朱小蔓.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理论反思[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何克抗,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分类[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5]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理查德L.达夫特,等.管理学原理(第5版)[M].高增安,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7]张祖忻,章伟民,等.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