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与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智慧指的是教师长时间积淀下来的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教学技能。课堂应变能力通常指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的能力。教学智慧是整个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智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智慧表现为对无法预见的情境进行出乎意料的塑造,智慧表现为临场的随机应变,建立在教师个人的学识、素养、自信和心理承受能力基础之上。
课堂教学智慧之一:上课前老师和学生都会紧张怎么办?
对于刚开始讲公开课的青年老师来讲,紧张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的方法很多,比如: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法、课前与学生谈话分心法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前跟学生有一个简短的谈话,谈话内容可以是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比如:猜老师的年龄,做相反的游戏,向老师提问题,进行脑筋急转弯的游戏,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等等。
课堂教学智慧之二:老师要讲的,个别学生已经知道了怎么办?
上公开课,老师们最希望出现的场景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出现老师课前预设的情况。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再加上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家长普遍重视家庭教育,课堂上“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教学的起点,或者给个别学生布置稍多稍难的任务,让他完成,其余照预定计划进行。
课堂教学智慧之三:课上要用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怎么办?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课堂教学智慧之四:课堂上教师一不小心出错了怎么办?
在公开教学中,老师因准备不足或临场发挥不好,或者老师由于紧张在课堂中讲错或说错的现象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注意处理方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那些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加以补救。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会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师话一说完或者板书刚写完,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只需要马上跟一句:“对不起,老师说错了。”或“对不起,老师写错了。”然后马上重说一遍或者把板书改过来就行了。第二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学生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说错了你们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说才可以?”或“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写才可以?”学生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劲头就来了。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学生更聪明。第三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当时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当教学进入下面某个环节时,老师突然意识到自己讲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要慌,要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进行补救,可以这样说:“刚才老师在讲到某个地方时,我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听一听这样说对吗?”或“刚才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时,老师是这样写的,现在你们看一看这样写对吗?”第四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但听课的老师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下面的听课老师会有反应,也许会场会有一阵小的骚动。此时老师要有警觉,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或哪个地方写错了?说不定台下的老师们会暗示你出错的地方。
课堂教学智慧之五:课堂上学生提出了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怎么办?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备课不论如何周密,课时计划的编制不论如何详尽,都毕竟是事前的计划,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碰到种种预想不到的情况,教师需要做出临时的修正和调整。
课堂教学智慧之六:上公开课时,遇到了思维活跃、特别爱表现的学生怎么办?
在问答与讨论的过程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上公开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反应机敏,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来,他们就把答案喊出来了,几乎不给别人留下思考的机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肯定他们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在私下里分享他的解题策略,悄悄地告诉他说,你的解题思路老师非常清楚,然后以商讨的口吻跟他说:“在课堂上面重要时刻老师一定会请你出来发言,至于平常,我希望你们把发表的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和这位学生协商:“下一个问题老师请你当裁判,你知道答案后不要忙着说出来,要先听一听别的同学是怎样回答的,等最后老师请你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判。你看可以吗?”学生一听说要让自己当裁判,不但会积极思考,而且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个性,又能给其他同学营造良好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氛围。
课堂教学智慧之七:上公开课时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办?
课程改革之前,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基本上是看老师讲得怎么样,老师课堂上教案执行得怎么样。现在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主要不是看教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看教师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平常听课时经常看到一些年轻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无言以对,一个环节结束了不能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总给人一种教学环节不紧凑、衔接不自然的感觉。
现在教学经验丰富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上课时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的现象了。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讲,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下面是几个化解方法。
1.一定要清楚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应该达到什么目的。牢牢记住一些关键的教学过渡语,必要时可以写在教科书的空白处,万一忘记了,拿起教科书看一眼可能就回忆起来了。
2.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设一个主页,主页和每一张幻灯片都要做一个超级链接,每个环节后都能回到主页上,这样通过主页上按钮的提示,自己就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万一脑子里出现了空白,赶快返回主页看看。
3.万一脑子了出现了一片空白,先临时给学生提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个临时性的任务,在学生活动时赶快看一下教案。
4.出现瞬间的空白出现时,不妨把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说不定,可能会很快想起下面要说什么。
课堂教学智慧之八: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启而不发的学困生怎么办?
关键词: 师生课堂冲突 语文课堂 智慧与艺术
师生课堂冲突是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交互作用的产物,指的是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由不同的个人需要或价值观引起的双方在观点、行为等方面的矛盾、对立或对抗。语文课堂教学中难免发生师生冲突,教师运用智慧与艺术正确、快速、巧妙地对待和处理好师生冲突,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冲突的内涵
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师生冲突主要表现在课堂冲突方面,这是因为师生交往互动的时间和场所主要在课堂上。教师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传递给不同学生不同的信息,这些行为被不同学生接受、认可,抑或排斥抵制。学生在互动中的行为反应使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期待,这种产生于师生之间的不同期待与师生自身条件的局限之间的矛盾不易调和。
课堂中师生冲突由于条件、情境不同而类型各异。师生课堂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一般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出现的可由教师控制的对立或对抗行为。一般冲突一般不影响课堂教学,仅是课堂中的小小插曲。一般冲突处理得当,就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群体的活力,处理不当则容易转化成对抗冲突。对抗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对抗性失控行为,它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均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表示对对方的敌视和对对方的攻击或诋毁。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情感要流动,就要得力于师生之间的双向理解,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饱满的激情,用自己内心流淌的情感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有了“养料”,学生内心也会生发出不可遏止的情感波澜,他们或用表情、或用动作、或用语言将此表露出来反馈给老师,多次循环,反复流动,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交往状态。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情感差异,存在着情感分歧,这种差异、分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上升为师生交往冲突。而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交往冲突则带上了语文学科的独特色彩,这种冲突是以师生间的交流为起点的。
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既有和谐的一面,又存在分歧、对抗和冲突。审视和探析师生交往冲突的特点及成因,对于全面揭示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二、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冲突的形成原因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交往冲突有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会使课堂教学陷入一片混乱,甚至会引发课堂外一连串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然而,语文课堂需要交往,有交往就会有冲突,师生交往冲突既然是语文教学的互动形式之一,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学生的地位提高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有机会、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一旦对某个问题或者是对教师的观点产生异议,学生就会抓住机会予以澄清。如果教师不接受,学生自尊受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对优生和学困生使用双重标准。
在和学生口头言语的互动过程中,“对于学业成功者,教师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表达,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高,在言语互动进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对于学业失败者,教师倾向于专制的、否定的和控制的言语表达,在言语互动的进程中,教师较少给学生思考与充分表达的机会”。[2]如果教师对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出众,但其他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给予负面评价;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就特殊照顾,对不喜欢的学生就置之不理,这样当有些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通过各种行为达到心理平衡,在课堂上扮鬼脸、发怪声、骚扰同学等,导致课堂纪律涣散。这些学生会因为这些行为“引人注目”或“逗人一笑”而获得一种在学习中得不到的情绪体验。
(二)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多元化。
语文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因此,学生的独立人格、价值取向、创造性受到极大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群体,再加上时代的变迁、教育模式的转型,使学生的个性更加突出,他们在选择、吸收各种文化时,不愿简单地趋同于传统文化,在行为方式、语言等方面追求突出个性,对传统文化持有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在价值态度方面也有求新求异的趋向。这样,师生之间价值观的差异,形成一道无形的交往障碍。而教师一旦从学生身上发现了与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符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时,就往往运用权威加以同化和规范,简单地指责他们,这样,师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交往冲突。
(三)教师自身能力欠缺,过分强调教师权威。
教师能力包括智能和非智能因素两方面,前者如知识系统、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后者如监控能力、应激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教师智能因素的欠缺会引起学生对其价值功能的质疑和挑衅,教师知识权威的威慑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和组织能力的凌乱同样会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排斥;教师对班级问题的监控不力或手足无措使部分学生更加肆无忌惮地捣乱,引起课堂的混乱,引发师生冲突。有些教师师道尊严的观念较重,过分地强调教师权威,上课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稍有不从,便认为和自己过不去,导致师生冲突。虽然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制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自愿服从的基础之上。
(四)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不仅没有局限于教室,而且不局限于教材。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开展综合性学习,充分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面对生活,如此开放,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冲击着语文课堂,冲击着青少年一代。他们稚嫩单纯的内心世界相应趋向复杂,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教师让学生避开冲击,达到教学目标,将直接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交往冲突的产生也无疑多了诱发因素。
三、解决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冲突的对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作为这三个源泉的高级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智能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威信和教学质量。发挥好教师的教育机智,运用一定的策略,就能较好地应对这些课堂交往冲突。
(一)尊重学生,强化师生对话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议。对话的顺利进行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对话双方是平等的;对话是谦恭的、负责任的;对话要信任对方;对话中需要双方的合作;对话需要有批判意识。很多时候学生的课堂过错行为是由于其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失败和偶尔的过错行为。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或暗示,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惑,进入“愤”、“悱”状态,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引出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鼓励多维思考或尝试多种操作方法,出现师生冲突,及时采取措施,力求达成共识,获得情感满足,保留继续探讨和交往的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莫怀戚的《散步》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思维冲突”,他先出示了问题“我看到了一个?摇?摇 ?摇?摇的家庭,因为?摇?摇 ?摇?摇”,同学们阅读后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纷纷填上“幸福”、“天伦之乐”、“和谐”等词语。很显然,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家庭中浓浓的爱意。在一一表示赞许之后,一位同学突然抛出一个与他们相违背的观点:“我倒觉得‘和谐’中也有‘不和谐’,因为文中有个词语分明很刺眼――分歧。”学生们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分歧”上来,什么分歧?为什么会有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的?课堂就随着这些问题渐渐走向深入,最后“不和谐中的和谐”“分歧中的爱”这些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思维上的冲突也就成了教学契机。
(二)调适自我心态,珍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行为。
教师在言语讲授时还应当善于“自我控制”,抑制言语的冲动,化解来自内外的心理干扰,调节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例如:教学《孔乙己一课》,在理解《孔乙己》结尾中的“大约”、“的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时,引发了师生认知冲突。我问学生这两个词语矛盾不矛盾?说说你的理由。并说说你对孔乙己死的理解。多数学生认为不矛盾:“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我”没有亲见,“的确”说明必死无疑。对于孔乙己的死:有的说孔乙己是饿死的,他不会劳作,又被打断了腿,没有人照顾,缺吃少穿,一定是饿死的;有的说是被冻死的,他最后一次来酒店已是深秋,不久就入冬,可他只穿了件破夹袄,加上吃不饱,身受重伤,最后只能被冻死;还有的说是笑死的,在黄粱美梦的虚幻情境中大笑跌倒而死。我对同学们的回答及时进行了肯定和表扬,就在我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是矛盾的。”这让我和其他同学感到惊讶。我及时调整了情绪,笑着说:你还有不同的看法,说来给大家听听。他显得有些激动地说:“‘大约’表示猜测,‘的确’表示肯定、确定,用在一起就是自相矛盾,您以前给我们讲病句的时候不是说过吗?只不过是鲁迅写的,我们说不矛盾,实际上就是病句。”我们一时怔住了。稍停片刻,我首先对该同学的不同见解、勇气表示了肯定,然后问其他同学能否再作解释,结果这时教室出奇地安静。此时我调整了思路:“我这么认为,你注意体会一下,‘大约’是猜测的意思,因为没有人确切知道孔乙己的下落,对他的死只是一种猜测,更何况也无人去关心他的死;但是孔乙己迂腐懒惰,孤苦无依,遭打致残,更何况身处那样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实在是必死无疑,所以用‘的确’。这两个词语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的,既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更加强了作品对社会的批判性。类似用语像鲁迅杂文名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这题目看似矛盾,但根据作品实际确实‘大有深意’。你看我现在这样解释你能接受吗?”该同学笑着看着我,点了点头。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只要学生能将课文内容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结合起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就应该得到尊重,加以肯定。
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丝毫不尊重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行为,则一场师生交往冲突恐怕又要上演。
(三)做好应变的多种准备,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中的“预约精彩”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课堂上的每一个非预测事件的出现,都在实实在在地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教育智慧。因此,教师能否“预约精彩”的问题,就变成了教师能否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研究与探索丰富自身的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问题。
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如果一遇到突发事件就“怒气冲天”,大发雷霆,失去理智,就不可能思考和选择最佳的方法处理问题,而且会使全班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事件上,容易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有损教师的形象。通过委婉曲折的方式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避开冲突的锋芒,比较容易为另一方所接受,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缓解紧张情绪。有时气氛严肃,此时教师若能冷静下来,运用智慧,临场应变,“怒发冲冠”即刻可变为“烟消云散”,化干戈为玉帛。有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平时工作也算认真负责。一次上课,她在黑板上板书时,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个纸团,正好击中了她的头部。这种情况不管是谁,可能都会非常生气,但她却采用一种幽默、机智的处理方法,说一句“送礼物,应该面送否则不好面谢”,让学生看不见老师被激怒的场面,使学生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强化。在冲突缓和以后,教师再了解情况。
(四)做和谐、有追求、充满智慧的教师。
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语文教育工作的实质是交往互动,避免不了冲突和矛盾。“静坐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工作态度。“和谐”教师还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弘扬对话精神。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设计及教育方式无一例外都成了不和谐的所在之处。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有梦想,有追求,学会不断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应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的评价方式,成为充满智慧的教师。
总之,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冲突有着学科的独特性,它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只要教师能沉着冷静应对,运用一些教育智慧与艺术处理,本着为学生着想的理念,就能达到理想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苗,刘祖平.关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1998.
一、 善于倾听,捕捉智慧
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失为一种教育智慧,教师在倾听中要学会捕捉,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点,是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案例一:苏教版一年级上册《7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想一想: 5+2=
7-2=
2+5=
7-5=
师:你能计算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1:我先数5,接着再数2个数,得6、7。
生2:我想5和2组成7,5加2得7。
生3:我知道5加2得7,2加5也得7。
正在这时,突然一个学生边举手边站起来大声地说:“5加2得1。”
语音一落,全班一阵哄堂大笑。
怎么办?怎样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回答就要看教师的教育智慧了。如果教师不让学生把话说完,把“5加2得1”视为“胡说八道”“出洋相”而不予理睬,或加以指责,那么这位学生今后可能不敢再发言了。那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又从何说起呢?教师要善于倾听,捕捉智慧,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精彩:
师:哦!5加2还会得1?你是怎么想的?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这位学生由于全班同学们的哄然大笑不敢回答)
师:老师和同学们都在等着你说呢!
生:每星期我们上学5天,休息2天,加起来正好是1星期,所以5加2得1。
师:哦,原来是这样。
师:这样的5加2得1,实际应该怎样说更好呢?
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后,知道了“5加2得1”要放在具体的环境中才能正确。
正由于教师的信任,善于倾听,让学生说下去,终于发现这位学生很不一般,他能联系实际,提出生活中关于星期变化的数学知识。
二、延迟评价,等待智慧
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方法,或者是学生答案不完整和错误时教师不要轻易作出评价,更不要贸然否定。延迟评价,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也给教师一个冷静思考,妥当处理意外的时间准备。
案例二:苏教版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师:大家回忆一下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下面先请大家用长短不同的线段作直径画圆。
师:观察一下你所画的圆发现了什么?
生1:直径长,画的圆大些,直径短,画的圆小些。
生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
师:估计一下,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几倍?你有办法验证吗?(学生讨论)
师: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圆,在刻度尺上滚动去验证。(学生各自操作)
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报”:老师,××带的是一根破尺子,滚不了。一检查,果然,这位学生带的是一把断掉一截的刻度尺,长度不够使圆滚动一周。
面对学生的“举报”,怎么办?如果这样做:先批评这位学生没有准备好学习用具,“断尺”怎能用?再出面向班里学生借一把尺子使用。可是,这样做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难道没有更好的做法吗?延迟评价,精彩就会出现。
师(微笑着):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会想出办法,把圆周长量出来。
生:我的尺子是不够长,但我把圆对折,再在尺子上滚动,把量得的滚动的长度乘2就是了,我更快,还不用在圆周上做记号。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的生成过程。面对用“断尺”的学生,不用粗暴的批评,而是用“没关系”三个字,注入了信任和期待,鼓励这位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延迟评价激发了他的创造性思维。
三、因势利导,引出智慧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案例三:苏教版六年级《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有两个烧杯分别加入温水120克和280克,再分别加入方糖30克和40克,等糖完全溶解后,看哪杯糖水更甜?
(谁知问题刚一抛出,竟有一个学生没等举手就兴奋地举手发言)
生:让我喝一口。
(一下子把全班同学逗得哈哈大笑)
这个实验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分别计算每杯糖水中糖占了百分之几,比较百分数的大小后得出哪杯糖水甜,然后诱导学生得出“只要算出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便可以得出哪杯更甜”结论,进而引出百分数的意义。现在,这个天真无邪的学生以“让我喝一口”打乱了教学进程。那么,怎样使教学进程顺利进行而不“搁浅翻船”呢?这需要教育智慧,因势利导,接纳个别孩子的想法,信任每一个孩子,才能使教学进程出现新的转机。
师:行,请你将两杯糖水各喝一口,不过,哪杯糖水甜的品尝结果先得保密。
生:将两杯糖水各喝了一口,得意地笑了笑,看来他已经知道哪杯糖水甜了。
师:谁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计算:30÷(120+30)=20%,40÷(280+40)=12.5%,从而得出第1杯糖水甜)
让“喝一口”的学生说出“秘密”来验证。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智慧 类型 实践
把教学智慧引入小学课堂的教学中,有利于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成果不太突出的现状,同时这也正是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智慧类型归纳
1.联系实际运用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知性智慧和理性智慧的结合。一个人的阅历源自于生活,因此,从生活中联想课堂知识是最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教学智慧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教学智慧体验现实生活场景,模拟想象当时的现象,体验作者的感受。
在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别》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李白与好朋友孟浩然之间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亲人或者朋友离别时的感受。随后,教师再渲染情境:李白独自伫立在江边,回顾着这么多年来与孟浩然之间的点点滴滴,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而如今交通不便,天各一方,相见无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经历得到丰富与升华。
2.运用教育智慧,提升感官视觉能力。教育智慧不能单纯以知识的教授来实现,而是以教育思想火花的碰撞、相互的理解等一系列途径来实现。例如,利用图画最为直观地展示了情境,使学生能够直接地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升华至抽象思维,感受作者内在的真实情感。直观的图画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极好地帮助了小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智慧策略的实践探索
1.对学生个体兴趣方向的关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人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初步时期,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兴趣方向和能力水平,向学生展示有利于其兴趣形成和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其对课内和课外知识的兴趣的方法在小学语文中被广泛使用。教师利用图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材料的具体情感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这些途径感知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个体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发展了。通过创设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来发展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引用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由此,教师提出问题:“宇航员为什么说地球是微小的、美丽的,同时又是脆弱的呢?”由此通过问题来导入新课。通过这种巧设问题的方法,能锻炼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能充分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在新课一开始时便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巧妙的问题能够开创一个让学生探求知识的契机。
3.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小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互动和活力的,寓教于乐是体现教学智慧的最佳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游戏,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潜意识中将学生在游戏中的状态带入学习之中,更好地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和领会。
教学《狐狸和乌鸦》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中。教师也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使学生思考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到游戏与学习有机结合,寓学于乐。此外,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在师生的互动中建立互信的关系,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
4.巧用情境教学,营造智慧型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强调知、情、意、行合一。情境教学通过联系生活、语言描绘、实物演绎、角色扮演、艺术渲染、直观地再现情境,可以使学生:①整体感知,把握内容;②品味语言,再造想象;③揣摩意蕴,审美判断;④力求交融,产生共鸣。通过对意境的体会,形成一定的目标,从而知道自己的行动,实现知、情、意、行的相互交融。
一、创设情境,品尝快乐数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兴奋剂。在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好奇,唤起学习欲望,就能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促进学生情感与智慧的勃发,使他们拥抱数学,体会快乐。
教学“认识小数”时,我注意融情于智、融情于理,以孩子不同生长时期的生活照片作为数学课的切入点,以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身高为素材,让学生进入熟悉的情境,真实感知自己的身高变化,体会成长带来的快乐。学生由“情”入“智”,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具体地认识分数、小数、带分数, 完成整数部分是0的纯小数到整数部分不是0的带小数的递推与整体构建,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以“一周有几天,一月有几周” 拉开序幕,来学习乘法口诀。这样,不仅有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知识背景,而且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兴趣盎然,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
二、回归生活,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知识渗透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中,让学生明确感知数学的真实,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灵活展现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活力。让学生在生活——数学的互相作用中,丰富感官,提升认知,达到心智的统一。
教学“分类”一课时,在学生将铅笔按长短和有无橡皮头两种标准分类后,我及时追问: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分法吗?一个简单的问题,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本课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找到其他的答案。这样,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看生活中的问题,满足了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了收集的信息,了解到许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人民币的种类、人民币的面值……在了解这些知识后,我设计了两项课后实践活动:(1)“超市大赢家”:让学生到超市去购物,选择一件商品的价格,并说说可以怎么付款;(2)“周日我做主”:准备10元钱,到菜场去买菜,学会计算应找回的钱数。这样的实践以回归生活为目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由“智”生“情”, 享受在生活中的快乐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验快乐数学
情感与智慧交融的课堂应该向学生敞开。教师应把主动位置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中,调动学生乐学的情感;在思维的冲击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在参与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用情感照亮智慧,用智慧丰富情感,“情”“智”合一,学习的激情盎然而生。
一、读“通”教材,适当整合,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
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每一个教学内容呈现得十分具体,所以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教材读“通”,认真解读教材的意图,知道教材编排了哪些知识点,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并理解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研究各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努力使教材与教学形成长效“互动”的关系。预设教学方案时,着力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想方设法把静态的知识传授成为动态的智慧发展。注意从孩子“学”的角度出发,适当整合教材中的资源,沟通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与价值性。
二、读“透”例题,适当留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今课改教材皆贯穿着“导学不包办,引探不封闭,重结论更重过程”的原则,为教与学留下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将教材中的每个例题读“透”,注意在知识形成的关键处预设留白,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难答,结论让学生归纳,尽量为学生的学习预留出想像、验证、探究、讨论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的兴趣和思维的品质。如果只是按教材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则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
[案例一]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
在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盆花、彩旗和彩灯的摆放规律后提问: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
一位年轻老师上课时,完全按教材上的顺序,分别让学生理解教材中列举的三种策略:然后让学生从上面的三种策略中选出自己认同的一种方法说一说: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在走教材、教教材,表面上看,学生理解得也不错,但学生的思维品质大打折扣。这说明教者没有读懂教材,更没有读“透”例题的教学价值。
其实教材中展示的“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目的是突出解题策略形成的过程。策略不是硬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再现盆花的周期规律进行推理,从而推出“左起第15盆花”的颜色,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一一列出学生所用的策略(不一定与书上展示的完全一致),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策略进行评析,再通过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逐步认同:要解决周期中的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选择用除法算比较便捷。
读例题,不只是要读懂例题所承载的知识层面,更要读出例题所承载的方法层面,读“透”例题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的价值。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知识形成的关键处,设计教案时才会明白:要在何处预留空白、让学生自主探究,哪些问题应该让学生提出,哪些疑难应该让学生解答,哪些结论应该让学生归纳,怎样为学生的学习预留出想像、验证、探究、讨论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兴趣和思维的品质。
三、读“活”习题,推陈出新,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
数学教材中,每个课时中都安排了不少相关练习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限于让学生一题一练,这只是让学生演练了教材编排的每一道习题,学生在练习中的体验则是肤浅的。所以备课时,教师还要认真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努力将习题读“活”,注意立足知识基础,推陈出新,充分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使练习的过程不再是机械演练的过程,而是智慧发展的过程。
[案例二]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张齐华老师在教学时,将书中的一道要求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练习:张老师去掉了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的短线,看似平常,却匠心独具!因为短线没了,份数看不到了,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张力。在老师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估算的意识有了、估算的策略也有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学智慧 活力课堂
英语课堂是英语课改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素质教育,体现灵活开放,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此英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英语课堂生动鲜活起来。
一、和谐师生的关系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尊重和信任传递给学生,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同时在对待学生的缺点时,要注重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也是诚挚的爱。
二、创新地使用教材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基础
英语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
(一)拓展内容。长期以来,语言被当做知识传授,而知识仅来源于课本,英语课堂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仅限于讲解书本知识,重“精”轻“泛”,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
(二)调整顺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块间的调整
对各模块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相关内容,如七年级下第四模块谈到未来的生活和第七模块谈到未来交通方式,可以将这些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
2.课内活动的调整
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例如,在没有学过词汇前就让学生做听力,学生必然觉得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入词汇,后做听力,调整听力和词汇的顺序。
3.块内单元的调整
模块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模块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做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删减内容。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教材的对话课里,同一个话题经常会出现,且操练的内容和句型学生熟之又熟。这些句型学生都接触过,如果教师不顾实际情况,再按部就班,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过于简单的内容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采用“省略法”,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简单提几个问题,这期间所花的时间不过几分钟,而效果却一样,甚至更好。
三、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关键
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演”。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课文,增强运用学过词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活动。在介绍课文时,教师进行示范表演,是一种导入新课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喜欢看教师表演。教一些动词时,教师可边做动作边板书新单词。如“I am swimming;I’m running;I’m playing basketball;I’m singing.”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或者边说边演,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好。
(二)“唱”。英语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浓厚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
如:知道有学生过生日时,教师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给他(她)唱生日歌,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在学比较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唱一唱“The more we get together”。在学生唱“The Number Song”这首歌时,教师可让学生配上动作,师生边唱边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就记住数字的读音。这些优美的曲调,既可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巩固学生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更活跃英语课堂气氛。
(三)“画”。画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浓厚兴趣与热情,教学效果也十分好。具体方法是:
1.首先教师举着自己的画边问边答。倒如:要教学“火车”这个单词,教师就可以指着画提问“What’s this?”“It’s a train.”反复指着画多说几遍“train”,这时学生一看就会明白,然后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自己先前画好的“火车”卡片来进行两人间的问答练习。
2.边画边操练。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画一步步地进行口头操练。例如: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某样物品,让学生猜教师画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答案,老师给予否定,最后完成画,并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虽然学生第一次没猜到,但在他们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操练了一船疑问句:Is this a...?
3.让学生自己来画。教师说,学生画,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印象,为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
四、善用激励评价是激活英语课堂的保障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表扬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鼓励与信任,教师的鼓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经常受到教师表扬与鼓励的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爱。学生心理愉快,学习就积极。
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紧张、压抑、恐慌的感觉时,教师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Please don’t be shy!”回答正确时对他说:“Very good!”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用夸奖、高亢的语调加以肯定,对于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不应批评而应说:“I’m sorry.But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同时也可用一些身体语言,如:耸耸肩,微笑,点头等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机制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英语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教学形式的进一步发展。以下将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形式单一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很多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多种教学形式融合在一起,学生会出现视觉疲劳的情况,无法打造出高效课堂。很多时候看似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容乐观。
2.评价机制不合理
教学评价形式是高效、智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评价形式的合理性。但是在实践中存在教学评价形式不合理的情况,没有将评价机制落到实处。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必须具备针对性的评价形式,突出现有评价机制的有效性。因此评价形式的不合理,必然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二、“轻负高效,智慧课堂”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教学形式的转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适应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及时对教学形式进行分析。以下将对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系的要求进行分析。
1.制订“轻负高效”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教学形式实施后,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目标的设定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将其灵活应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
2.确定知识基础
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根据“轻负高效”“智慧课堂”教学形式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立足于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学习能力有更明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3.建立智慧课堂
在高效、智慧课堂理念的影响下,教学内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结合现有教学模式的变化,对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原有的教学形式多是以灌输式教学形式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对很多内容缺乏一定的了解,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和当前教学形式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必须明确教学内容,按照内容需求,制订创新形式。
4.创新教学模式
系统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智慧课堂理念的要求下,必须按照新课标的具体化要求,及时转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在现有教学形式的要求下,开放有效的探索性学习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机制分析
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必须采用创新教学形式,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以下将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机制进行分析。
1.合理多媒体技术
在高效、智慧课堂理念的影响下,多媒体技术符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具体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其中涉及PowerPoint课件和Word软件,将英文、汉语和视频等资料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
2.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主动学习能力对提升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模式落实到实处。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学到“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的节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在5个左右,对涉及的英语知识进行分析。
3.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英语交流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和学生进行适当的互动和交流,采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学到“Healthy eating”,在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饮食问题、均衡的饮食和营养结构等。
4.用英语讲课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教学阶段,教师要灵活应用常见的英语短语和句子,增加学生对常见词语和短语的了解。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能够熟记单词、掌握语法,同时要减少汉语的应用频率,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试着用英语回答问题、描述事物,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基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当前教学现状入手,根据当前英语教学阶段存在的问题,制订有效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发挥引导性的作用,在已有教学系统的要求下,创新教学理念,发挥教学机制的最大化作用,采取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静,张梅颖,王爱华.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适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10(1):98-100.
关键词: 生本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 低年级 英语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低年级英语课堂的关键。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及“三维目标”的要求,我校提出了“生本智慧课堂”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要进行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学习成长的主体。要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智慧”课堂:发展智力培养灵魂的课堂。学习绝不是为了分数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知识教育要与人文素养和谐发展,实现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实现课堂的育人功能。
1.课堂教学模式
1.1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就是在教师还没有进行讲解之前尝试自主性的学习,主要就是预习环节。以我校学生为例,低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英语基础,那么面对没有英语基础的学生,前置性学习如何实施?研究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并结合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以提高阅读和识图能力为目标的前置性作业,即最初的时候让学生在家里通过观察文本中的图片,尝试分析图片发生的故事,回答“who?when? where? what?”这些基本问题。随着所掌握的单词句型的增多,在分析图片的时候尝试用会表达的方式解读图片的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圈出来,课堂上重点听讲。这样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不仅对课本的图片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而且在听讲过程中做到了有目的有侧重点地听讲,提高了听课的意识,攻克了自己不会不懂的难点知识,真正实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1.2小组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低年级一般两人一组,中高年级一般4-6人一组,教师不再像传统课堂上逐字逐句地对课本进行讲解,而是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学。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的是两人互助式小组,也会在课本剧表演时用到四人合作式小组。低年级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互补互助”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桌即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有充分的交流和发言活动。低年级英语课堂将课本情景呈现给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尝试完成情景对话。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检查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课前小组内检查昨天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在老师来到后做基本的汇报。课中在老师讲解了重难点知识点后,小组内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完成知识点的检查工作并签上自己的名字。低年级学生积极地参与检查工作,认真负责,不让自己的同桌掉队。课后同桌之间除了互相监督检查课上的知识点,还共同完成课后的拓展作业。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自己也是小老师,监督了别的同学,也提高了自己。
1.3班级交流。班级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有小组在班级上的展示,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展示,主要目的是检测小组的成果,通过大家的交流活动集思广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展示形式就是课本剧的表演及英语的演讲。课本剧的表演就是讲英语学习寓于快乐之中、情境之中,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增强了语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了运用,在表演中增强了学习信心。英语的演讲是低年级尝试的新挑战,学生们在课后自己动手设计手抄报,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英语或者英语歌曲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将他们的展示做成视频给学生们观看,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同时取长补短,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学得快乐,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1.4总结巩固。总结和巩固由较适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在总结巩固中坚持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来教。在低年级英语课堂汇总中,如何总结能让学生们一下就记住呢?相比老师来给大家总结,学生很多时候更喜欢自己来总结,我也把机会交给学生,课堂最后的五分钟我会找一个组的学生,把课堂交给他们,他们成为我的小助手和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学习的知识点,还会出几道测试题检验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在旁边做场外指导,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提示和帮助,在他们讲解完之后给予一定的补充。学生在一次次的锻炼之中不断成长,他们认识到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老师是指导者,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就会更愿意投入课堂。
2.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生本智慧课堂”给了学生很多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同样给了老师很大的挑战,需要老师不断地提升自己。当然,在课堂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低年级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问题,他们可能会出现分歧或者闹情绪;小组之间因为竞争出现的矛盾;有些小组成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在学生们的民主决议下通过,并在学期末有一个综合的考评结果,让全员全方位地参与到考评中。
我会以自己的实践不断地探索“生本智慧课堂”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争取在自己以后的课堂中能够不断地创造出“以生为本”的好课,将“生本智慧课堂”切实融入课堂,实现“建生本课堂,做智慧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汉文.深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盐田区)现场会发言材料(2012.6.12).
[2]王桃.浅谈生本课堂是孩子快乐的天堂.中小学教育,2012(11):115.
[3]邓淑燕.生本课堂的生成因素开启智慧之门[J].现代教育论丛,2011(1):90-92.
[4]黄奕熙.“生本”促成智慧构建高效的课堂[J].科教文汇旬刊,2011(4):93-94.
[5]刘泽芳.生本课堂与深度教学[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