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环保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 环境管理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65-01
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企业环境的科学管理,做好企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对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企业对环境管理认识不足,理念落后,仍然把追求近期利益放在第一位。(2)企业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环境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未批先建”、不执行环保“三同时”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3)企业环境管理的方式落后,仍在采用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企业越来越不能忽视环境给其带来的巨大影响,一方面,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而且公众对企业环境形象声誉以及产品环境友好性的态度直接影响企业利益。种种变化都表明了我国企业已经处于环保压力影响企业发展生存的新形势,其关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更有必要加强内部环境管理要,以应对环境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主要要做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全企业环保管理体系,细化环保管理制度
企业要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压力,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环保管理体系及相关环保管理制度。企业的环境管理应建立由厂长(总经理)总负责,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具体负责,职能机构为环保部,环保部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统计。要设置监测机构,负责生产装置的排放监测和厂区的环境监测。企业分厂的厂长兼管环保,车间设有专职或兼职环保员。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环保管理制度的建设,如企业排污的管理、企业污染物防治设施的管理、企业危险废物的管理,企业职工的环保职责以及企业环保责任追究考核等等。企业还需要结合当地政府环保机构和企业自身特点制定企业近期或长期环保管理目标与计划,由企业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监管。通过企业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职工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增强职工的环保素质,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达到最大限度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 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
近几年,国家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紫金矿业污水渗漏、大连海洋石油污染、吉林化工桶被冲入松花江、南京栖霞区化工厂爆炸等等,其不同于一般的污染事故,它总是突然发生,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在这些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不仅给地区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而且也给企业造成了经济利益与信誉的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现代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
笔者认为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首先要做到对企业的突发环境事故正确处理。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按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标准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并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中要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报告方式、联系组织方式等。其次,企业应急物资要储备充足,有专人负责。对于应急物资的使用、应急处置、人员疏散要做好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对突发环境应急事故要科学处置,在污染区域要设置警示标志,对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要严格控制,并要加强对污染区域的监控,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另外,企业还要与当地环保部门加强信息的互通,及时披露相关情况。总之,企业要全面地考虑到由环保方面带给企业发展的种种不确定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进一步以较少的环境成本获得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3 持续推进清洁生产
现在企业管理者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由于我国环境管理的落后,大部分企业的环境管理仍然采用末端治理的方式,随着国家污染减排与防治工作形式的日益严峻,末端治理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因此企业要积极开展进清洁生产工作,实现从源头减少消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通过清洁生产对企业的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诊断,了解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的水平和状况,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本行业的各种技术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搜索和论证,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指明方向,同时进行相应的技术方案的储备,依靠改进工艺技术、实施精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杜绝各种浪费等措施,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从而未达到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双赢”模式。
4 加强同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
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是环保法规、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机构,它对企业的环保工作行使监督、检查、指导和支持职能。企业的环境管理部门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加强联系可以及时了解到当地省、市、地区的环保法规的最新动态,有利于企业较好的开展环保工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对企业的例行监测数据为企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可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另外,加强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联系,在其指导下进行政策扶持的环保工程项目建设,可申请环保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必然趋势,企业也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面对更大的环保压力,这就需要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利用新的理论方法进行充实和完善,让企业在新形势下能够更主动、更积极、更正面的应对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榕.加强企业环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企业管理,2007,8:42-43.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影响因素;现状;工作策略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想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就应该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注重安全环保工作的落实,并且不断制定科学完善的工作制度,这样才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
1化工企业安全工作分析
社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类企业的创办与生产,但是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安全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简单来说,化工企业的安全工作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安全以及企业职工的操作安全。与其他企业相比,化工企业在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原料使用方面要更加注意安全工作的开展,原因就在于各类化工原料具有易燃性、易腐蚀性等特点,如果不加以安全管理,会对化工企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恰当策略。
1.1影响安全工作的因素
实际上,目前我国各类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安全工作开展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化工企业的生产现场存在多种隐性的安全隐患,在生产的过程中,企业不是十分注重生产现场的管理与布置,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具体来说,生产车间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安全通道,生产设备严重老化,以及生产空间内部缺少报警系统等,都会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化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很多企业虽然也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但是缺乏相对系统而又完善的工作制度,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开展,降低安全工作的效率,不利于各类安全事件的处理[1]。三是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在具体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忽视了安全防护物品的佩戴,并且对于仅仅的安全事件,不会做应急处理,这样很容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策略
在今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化工企业应该制定一定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在企业内部树立安全意识,无论是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还是对于其他工作人员来说,都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用制度来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其次,在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之后,还应该注重各类安全制度的落实,并且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这样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具体来说,应该做到科学规划生产工厂,合理设计车间结构。同时在各类化工原料的使用与储存过程中,应该注重分类储存,保证储存环境的适宜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生产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保障设备的正常运作,同时也要保障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2]。最后,企业也应该注重新技术的使用,例如使用网络技术进行设备的精准操控,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生产的安全性,一旦生产设备出现任何问题,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做出快速的应急预案。
2化工企业环保工作分析
2.1企业环保工作现状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企业都是高污染企业,化工企业也不例外,但是随着化工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各类环保设备的使用,化工企业的工作能够基本符合环保的要求。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开展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些问题也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化工企业内部的环保机制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想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持续进步,就需要企业承担起环保的责任,这同时也是企业所应尽的义务。化工企业内部的环保机制缺少科学的环保规划,并且各类环保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注重环保工作的开展[3]。其次部分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运用环保技术与设备生产出真正的环保产品,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欺骗社会和消费者。
2.2环保工作开展策略
实际上,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环保措施,积极运用科学节能减排的工作设备以及工作方法,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获得长远的效益,并且能够保障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化工企业在环保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起一个科学的环保机制,在这一工作开展时,需要企业同相关环保部门共同合作,为企业的今后的发展制定一个环保管理工作体系,这样就可以保障产品生产的环保性,以及企业产品的环保性。二是在具体的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保障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环保的指标,并且注重废弃物的处理,这样有利于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并且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4]。三是化工企业应该注重新型环保设备的使用,同时可以运用各类技术对于生产、排污环境进行智能化控制,这样就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符合环保的要求,只有严格落实环保工作,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环保工作机制,才能够推动企业快速进步与成长。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工企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强化安全环保工作,才能够为自身创作出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最终才可以顺应时代,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实力,实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陈美岭 单位: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矿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俞红辉.浅谈新形势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策略[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8:209.
[2]王汉双.探究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隐患控制策略[J].化工管理,2015,11:233-234.
1.1实验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基础化学实验运行一般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步骤。大多数的学校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也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充其量在实验内容上贴近实际生产,其运行机制还是实验室的模式,远达不到实际生产的模拟,不能给与学生实际生产的经验。
1.2考核制度的问题基础实验的考核制度重点强调学生的操作准确度,实验效果,纪律性等方面。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有极大地不同,基础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居多,而专业实验侧重于创新性。如果仅仅参照基础实验的考核制度,则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工企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工业品的企业。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目前涉及到的领域有医药、染料、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和化学试剂等传统的化工部门,也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用材料等新领域[7-9]。由于精细化工企业的原料、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企业管理的难度远大于一般企业。其详细的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安全和环保管理五个部分。各个管理步骤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同时对经济效益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制定切合实际生产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管理制度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3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中的应用
3.1实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进借鉴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仪器药品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产品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使专业实验室在硬件管理(仪器设备、原材料等方面)和软件管理方面(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都能与企业对接。结合实际从实验纪律、仪器药品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教师行为职责等六个方面制定专业实验室管理细则,把化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使专业实验室内形成浓厚的生产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管理制度的改进包括:(1)实验纪律:模拟企业打卡制度,明确上下班时间;实验(工作)服制度,强调着装整洁。实验过程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基本纪律要求。(2)仪器药品管理:强调学生作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之间必须熟悉实验过程中每一种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以及应急措施。对于仪器,要严格操作程序,操作标准,施行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对于实验室的所有设备都要有具体的负责人,都要有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3)实验过程管理:模拟班组长制度,施行细致化,分层次管理。对于每一个实验及其操作过程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和安全措施。同时班组长对实验过程进行质量监控。(4)实验产品质量管理:以实际生产过程的各项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实际生产要求。(5)安全管理:首先确定班组长安全负责制,制定包括水电气安全、仪器安全操作、药品安全管理、实验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实际的实验,制定实验安全操作规定以及实验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实验环节的安全管理。(6)教师行为职责:和基础化学实验不同,在专业实验中,教师不再充当指导作用,而是充任引导者、监督者、安全员、裁判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改进实验;监督学生相互间的协作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个人的实验操作表现;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实验室财产安全,判定学生的实验成果。
3.2实验运行机制方面的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全面模拟实际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在专业实验中,除了基本的实验外,以某一实际产品研发为主组成研发团队进行产品开发。整个实验内容不再仅局限于实验室里,包括市场调研,配方研制,配方优化,成本核算、产品检验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生产、营销、研发能力。市场调研要求学生详细地对某个感兴趣的精细化工产品进行产品价格、产品销路、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进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具有研究开发的价值,据此写出调研报告。配方研制要求学生对该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文献调研,确定该产品的基本配方,继而提交研究计划和团队人员组成方案。配方优化和成本核算则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兼顾成本核算。产品检验环节则依据该产品的各项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
3.3考核制度的改进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考核中,探索制定全新的专业实验成绩考核模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生产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实验过程的每一步,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强调过程管理和步骤考核,不再局限于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整个考核兼顾实验运行的每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中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同时实验考核以产品的性能及成本为关键目标,促使学生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鼓励学生利用研发的产品进行创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炼化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探究
1.企业安全意识不足
石油炼化企业不同于社会服务类企业,首先做的是的是产量和质量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追求利益的高效性。在此过程中长期熏陶,使得企业本身对“安全生产”的理解偏移到了“生产”上,从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一方面,领导、决策者层面片面强调业绩的重要性,而对于企业安全环节则是泛泛而谈,造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安全管理的覆盖面积不够广阔等,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引导力和规范力,少了创新理念的生成,不能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员工接触的安全管理信息较少,对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做到提前识别和注意,在工作环节中未能做到小心谨慎安全生产,特别是进行用电、用火、避雷等方面工作时,心理疏忽,大而化之;此外,企业因为考虑自身经济情况等因素,对设备的采购、生产,以及安全监督系统的完善工作等,没能做到竭尽所能的地步,造成设备质量低下,安全管理监督网络不完善等,不能顾全企业各部门的安全情况。
2.炼化工艺环节安全隐患较大
在石油提炼环节,火的使用十分普遍,国家在提炼工作中对火的使用也有严格的限制和规范,但是企业中具体操作火种时却难以做到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的状况,而对于火灾隐患的防范措施也不够俱全,消防设备欠缺导致应对、处理火险的能力相对较低;在电力供应系统方面,多采用单线供应的方式,电力线路过于单调应对突发短路等电力现象能力不足,且电源线路在生产环境中老化速度加快,电力故障和电力威胁日益加剧;而提炼设备自身防腐蚀防脱落的效果不佳,由于化学元素的不断侵蚀以及长期高温高压的环境不断考验,其爆炸、泄露的隐患特别巨大。此外,在石油化工环节中,强酸、强碱、毒性废料和气体的储存和处理等技术不够完善,可能导致化学泄露,继而污染环境毒害人口等,再加上企业自身处理化学事故的技术和经验欠缺,如果爆发化学泄露事件,其后果不堪设想。
3.炼化企业后勤安全保障匮乏
炼化企业的后勤保障,主要归根于企业日常生活医疗卫生条件的建设。一方面由于石油炼化工作的紧凑性和持续性特点,往往对员工身体素质检查、病理医疗等工作很难普遍开展起来,而企业内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匮乏,导致员工的生活健康更加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是企业食品来源和运输过程中不能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性,而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也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食品的规格不达标。
二、炼化企业安全管理完善措施
1.加强安全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安全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决条件,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绩效,首先要注重对企业内部人员安全思想的塑造。一是要加强安全管理条例的宣传,将国家安全管理政策和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合理编排,发散到员工手中去,鼓励和组织员工进行广泛的安全知识和制度的补习活动,使员工做到严格使用规章制度约束日常生产工作;二是加强企业领导者安全管理知识培养工作,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化企业安全环保教育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五条指出“炼化企业领导和各二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三是要加强实际事故、违章行为例子的宣传教育,以实例为镜,使广大员工从身边的实际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养成规范作业,仔细操作的习惯。做好预防、治理的思想准备,确保日常炼化工作的合理开展。
2.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是贯彻相关国家政策法规的精髓,在国家先进大纲的要求下制定和完善炼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从硬性规定上约束和监督生产活动的开展;其次是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系统,分级分层地将具体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下来,做到专人专职管理和监督;其三是要建立起管理指令下达和回收意见系统,确保管理能够落实的基层中去,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基层细节问题,并能够对基层问题采取有效快速的解决措施;其四是合理安排安全管理会务,收集各环节安全管理难题,并发挥众管理者的积极作用,科学探讨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向和实施办法,在会议中应当做好记录工作,将类似问题予以归类和总结,便于今后相关问题处理办法索引;最后是要求各层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数据监督形式,应当融入基层中去,深入调查和了解,以务实的工作态度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安全隐患。
3.加强设备管理检查更新工作
对用火作业的工作尤其应当注重,此间应注重随时检查用火设备的坚固性、热度高低、有无可燃气体泄露等,实施先进的动火作业管理理念;在电源设备方面,应当注重对电源线路的检查,探查是否有漏电、电路老化等情况出现,对老旧的电路设备应当及时更换处理,避免电路起火,此外还应当建立多线路供电措施,协调电路压力,规避电路过热和电源短路等现象;对石油炼制的炉具和储存装置等设备进行不定期检查,探查其压力、温度、腐蚀程度等情况,预防大型炉具等的泄露、爆炸;另外还应当做好防雷设备的检修,减少雷电灾害在企业中造成的损失。
4.健全后勤保障
首先是加强应对火灾隐患的能力,聘用专业的消防人员,并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完备消防设备,举行消防演练;其次是完善企业内部医疗食品卫生体系,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和医疗标准实施医疗饮食管理工作,确保员工人体、生活的健康安全;然后是建立起一套完备的预案演习制度,组织除消防演练之外紧急避险演练等,运用反复的演练活动,使员工具备生存和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最后要合理规划企业场地,建立可行的消防通道、逃难通道等,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打下最后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振宏.王久文.王平 炼化企业安全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9.
[2]贾淑梅.马明英.刘学成 某石化厂H_2S的潜在危害及防治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 内部驱动机制 青岛啤酒
一、引言
近年,随着各种环境现象的日益严重,使得会计必须将环境问题纳入管理的视野,环境管理会计(EMA)是随着现实问题出现而诞生的一门会计学分支。美国环保局(USEPA,1995)依据管理会计性质将EMA界定为:为帮助组织决策而确认、收集和分析关于环境成本和环境业绩的信息过程。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1998)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发展和实施恰当的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进行环境业绩和经济业绩的管理,涉及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完全成本会计、收益评价和环境管理的战略规划”。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署(UNDSD,2001)将其定义为:为了满足组织内部决策和环境决策需要,对实物流动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流)、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识别、收集、估计、分析、内部呈报和使用。从上述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管理会计是以环境管理为核心,包括企业环境成本分配与管理、产品流程设计与定价、投资决策评价、业绩评价、资本预算和价值链管理等诸多内容。
环境管理会计涉及到公司管理的诸多方面,如何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就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环境管理会计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绿色消费主义等诸多外部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落实和推进,但外因仅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内部驱动机制是实现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关键。本文试图对青岛啤酒案例进行剖析,拟从其管理实践中寻求答案。
二、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驱动机制实践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截至2012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20个省市地区拥有59家啤酒生产厂。在环境管理方面,青岛啤酒荣获了“首届中国绿金奖”、“中国社会责任百榜”、“国际碳金奖”、“最佳企业公民”等奖励,且四度蝉联“中国绿公司百强”。在企业内部,青岛啤酒几年来一直推行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并将其贯穿在企业投资、融资、产品定价和采购等诸多环节。通过不断推行和优化环境管理会计体系,青岛啤酒环境绩效显著提高,公司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单位COD、二氧化硫排放量环比削减率分别为9.38%和42%。青岛啤酒环境管理和环境发展能力成为啤酒企业的风向标,数字和荣誉背后是与其内部环境管理机制密切相关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培育。近年来,青岛啤酒从组织价值观转向社会价值观,从为整个供应链转向为整个社会负责,把责任与担当渗透到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青岛啤酒提出企业发展力量来自于股东货币资本、员工智力资本、自然的资源资本和社会环境资本的组合,企业做大的过程,不仅仅是资本的做大更是责任的放大。在环境方面, 青岛啤酒信奉“好心有好报”的朴素环境观,呵护大自然,履行环保责任,让消费者享受绿色产品,并受益于绿色价值链,用大自然所赐予的大麦、水和酒花酿造好酒,并将“一切源于自然,也将回归自然”的环境伦理观渗透到公司价值链全过程,通过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调整,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能力。同时,也将环境伦理观渗透到公司每一个员工价值观念中,使得绿色环保成为员工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环境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的完善。良好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内化为企业决策和行动中,需要科学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一方面,青岛啤酒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企业以履行社会责任、防范环境风险、提升环保绩效为宗旨,持续推进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环境管理机制,将水资源保护、能源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废物资源化利用等作为公司环境管理战略重点,构建了企业各个层次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如制定《能源资源控制程序》和《能源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能源管理检查和考核体系。另一方面,青岛啤酒建立覆盖各层级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首先总经理为公司环保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分级管理和总经理约谈、红黄牌制度,实行环境事件一票否决制度。其次,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司环保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会议内容包括环境安全工作回顾、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分析、重点工作推进、环境管理案例分析等。再次,落实环保岗位责任制,推行环保岗位标准化配置,加强人才储备,如组织污水操作人员参加公司职业技能大赛,将环保纳入到技术工种竞赛范围。最后,将环保指标层层分解到现场管理各项工作中,细化环境管理考评体系,公司每年与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节能降耗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班组,由部门组织班组进行能源消耗的数据分析,对每月目标进行评估考核。
(三)全面环境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青岛啤酒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调整,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第一,开展环保设计,青岛啤酒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优先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将环境影响作为最重要参量,除考虑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考虑到产品回收和处理。第二,进行环保经营,啤酒在生成过程中有来自电力消耗、化石燃料燃烧、酿造工艺过程等的排放温室气体,青岛啤酒采取节能降耗、二氧化碳回收、温室气体核查等构建环境运营模式。第三,选择环保物流,青岛啤酒首先选用易回收再生的包装材料,其次选择环保运输,实施共同配送,再次实现环保仓储,即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并加强维护和保养。第四,重视环保回收,啤酒在生成过程中实行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技术,将发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处理,最终回用于啤酒灌装过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2012年每千升的冷麦汁二氧化碳回收量比2011年提高16.89%,相当于种植了116万棵30年树龄的冷杉树。
(四)环保创新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青岛啤酒坚守和重视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工艺创新,1994年公司创设科研开发中心,2011年成立了“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啤酒的《啤酒风味物质图谱技术》和《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荣获了啤酒行业仅有的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技术为青岛啤酒节约近三分之一的能耗。同时,为鼓励全体员工环保创新积极性,在公司内部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方案活动和奖励制度,如2011年公司员工共提出技术革新方案375项,为公司降低电耗56 190千瓦时,节约用水97 460吨。另一方面,青岛啤酒重视节能技术的应用和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司通过工艺创新、技术改造、细化节能降耗等管理,能源绩效不断提升,能耗指标大幅降低,如公司废水处理系统采用USAB厌氧处理工艺,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公司将沼气进行回收处理,将其作为锅炉蒸汽生成的燃料,既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又降低了能耗成本。如2012年公司下属14家工厂陆续启动沼气回收装置,回收使用沼气量比2011年提高了26%。通过水资源保护、节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生物能源利用、降低废气排放、废物回收利用等多个环节全方位保护环境,提升公司绿色价值。
三、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内部驱动机制实践的启示
(一)环境伦理观是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价值基础。伦理学作为哲学的重要分支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价值观引领作用。传统企业管理更多地以人类为中心主义的管理思维,道德关怀对象被限制在保障股东价值、员工权益、客户权益等人的范围内,将人类之外的自然看作仅仅具有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的东西。随着伦理学现代环境向度的转向,伦理范围已由人与人之间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在强调人际平等的同时,把自然价值和代际平等也纳入伦理关怀范畴,强调用道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企业作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契约组合体,由于契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客观存在,必然需要伦理等非正式制度的相应约束。青岛啤酒在发展过程中,环境伦理观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公司内形成了“人是资源的一员”的文化,科学的环境伦理观为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的践行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使得企业实现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制度基础。Johannes Fresner实证研究表明,引入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后,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与优化是环境绩效改善的主要原因。青岛啤酒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企业将环境管理纳入长期战略发展中,制定了详细的环境管理规划和明确的环境目标,并把环境目标和规划落实在全面环境管理制度中,体现于环保研发设计、环保采购、清洁生产直到环保物流。如采取绿色采购措施,青岛啤酒按照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014000系列要求,优先采购有利于减轻环境负荷的产品原材料和零部件。实行清洁生产,青岛啤酒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在企业生产中效仿自然系统内部运作的低耗高效循环性能,采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运行机制。通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使环境管理会计获得了制度的有力支撑。
(三)环境管理组织是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保障。公司管理组织的建立常常是各项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因素,随着企业发展,环境管理正由外部压力驱动下的“他组织”向内部可持续发展驱动下的“自组织”进行转变。企业环境组织机制的建立主导着企业环境管理的发展,互动有序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培育企业环境管理组织能力的基础(范东阳,2009)。青岛啤酒的管理实践也表明,环境管理组织的建立不仅使环境伦理观得以植根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中,也成为环境管理会计制度落实的保障,尤其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理念和行动更是其主要保障因素。青岛啤酒遵循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写进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为贯彻“一切源于自然,也将回归自然”的环境伦理观,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结构及制定相关的岗位职责,同时,对环境管理组织的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按照管理层、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层次进行培训,使得环境管理会计实践获得了根本保障。
(四)环境管理技术是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手段。技术创新在企业解决环境问题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青岛啤酒通过环境管理技术创新来实施和驱动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落实,通过环境技术开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技术创新也减轻环境负荷并改善环境生态。近年来,青岛啤酒正是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健全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推动企业不断效率大幅提高,使青岛啤酒不断创造“绿色红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X
参考文献:
1.魏洵.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在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J].化学工业,2007,(9).
2.许家林,孟凡利等编著.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史迪芬・肖特嘉,罗杰・布里特.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国印,王动.波特假说、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1,(1).
5.李瑞,范阳东.企业环境管理组织转换:对典型案例的讨论[J].生态经济,2012,(5).
作者简介:
关键词:海上油田;开发模式;本质安全;职业健康;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近年来,胜利油田海上勘探开发进程加快,由于海上气候条件变化莫测,海上油田的安全生产风险逐步加大,进一步分析研究油田海上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对于确保海上安全生产及保护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油田海上生产及安全管理状况
(一)油田海上生产基本情况:胜利油田海上油气开发始于1978年,作业区主要位于渤海湾。截至2013年底,勘探开发面积1900km2,原油生产能力320万吨。目前涉海生产的有海洋采油厂、石油开发中心、海洋钻井公司等10多家单位。海上拥有各类采油平台、海底油(气、水)管线、油气接转站以及石油作业船舶等设施,建有石油专用码头1座。此外,胜利油田滩海陆岸线长约700km,滩涂面积约1500km2。从事滩海陆岸油田开发的有河口采油厂、桩西采油厂等多家单位。
(二)油田海上油气开发模式及特点:海上油田开发初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沿用的是陆上滚动勘探开发模式。按照“快上产、投入少”的原则,对海上油气田进行开发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海上生产探索实践,创造了以“卫星平台―中心平台―陆地接转站”为主、以“船拉油”为辅的具有胜利特色的浅海滚动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为当时油田产量快速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海上生产设施布局分散,海上安全管理难度大等方面问题。
(三)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监管状况:国家安监总局先后出台了《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将滩海陆岸及人工岛的石油开采纳入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监管范围,对海洋石油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更加严细。同时,对海洋石油生产应急管理要求和员工职业健康保护也更加明确和注重。中石化、胜利油田对照以上安全法规,相应制定了《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水)上船舶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等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二、胜利油田海上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涉海设施建设标准低,生产设施安全隐患突出:早期设计建造的采油平台上的管网、储罐等设施锈蚀严重,易造成海洋原油污染;海底管线材质抗拉强度不够,管线立管及电缆悬空普遍;以前建设的滩海地区漫水路及进海路等地面工程防护标准低,漫水路、井台破损情况严重,给油田安全生产、人员紧急撤离和应急救援带来不利影响。
(二)海上平台、海底线缆布局分散,增加了海上安全环保隐患和安全监管的难度:海上油气项目建设未能实现整体规划部署,导致海底管网纵横交错、井组和单井采油平台星罗棋布,增加了生产运行、安全监控及应急救援的难度。在船舶航行、平台移动、钻井修井等海上重要施工作业时极易触及海底管线和电缆,成为较大安全环保隐患。
(三)海上应急救援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处置海上突发事件的需要:溢油回收设备大部分陈旧老化、收油效率低。专业溢油回收船船型较小,抗风浪等级低,难以适应较为恶劣海况或远海溢油回收作业;生产应急指挥系统装备简单,在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协调联动、综合决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海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此外,因制度设计和教育培训等因素影响,部分涉海单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受海上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限制,海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工作也有所滞后。
三、提升涉海油气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海上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从源头上打牢油田海上安全生产基础:一是借鉴中海油和国外海上勘探开发管理经验,做好海上油气工程整体规划,集中优化布局平台及管网;二是严格按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关键设施采用先进、安全性能高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工程项目风险防范水平。三是对超期服役的设施进行延寿评估,经评估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升级改造或停止使用。
(二)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提升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一是落实海上油气生产隐患治理项目,尽快组织实施已批复隐患治理项目;二是建议集团公司建立海上勘探开发安全投入机制,投入较大的海上安全环保项目,由集团公司下达专项投资。对于投入较小、常规性安全治理项目,每年从成本中列支一定比例的安保基金。
(三)理顺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提高海上应急救援能力:一是进一步健全油田海上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实施指挥、管理、救援三级应急救援体系,组建多支专业化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将海洋船舶中心和其他涉海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纳入年度统一规划,不断提高应急器材装备水平;三是以现有信息化网络为基础,建设油田涉海生产信息综合管理和监控系统平台,提高海上安全应急管理水平。
(四)完善海上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对现行海上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油田海上生产现状,进行修订和细化,增强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充实涉海二级单位安全监督站人员,做到每个四级单位和平台、船只配备专职安全监督员,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安全监督,提高监督检查水平和效果。
(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推行海上职业健康工作:一是油田、涉海二级单位配备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涉海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对涉海人员每年至少2次以上全面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二是按要求逐步在涉海平台配置海上职业健康设施和器材。力争实现涉海职业健康管理全覆盖;三是选取海上生产单位进行试点,建立或依托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对海上作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楠,黄业华,等.体系化管理方法在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5(3)
[2]陈玉强,李家川.监控危险源 搞好危险作业防范―探讨海上油气开发安全生产管理的可行性,[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6(7)
关键词: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Q95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在线监测系统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将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将直接影响科学依据的准确可靠。
一、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
(1)仪器选型
我国《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在2007年7月才正式,导致仪器选型未能很好地从技术层面进行筛选,未在选型时对各制造商的仪器进行技术筛选,从而带来仪器日常运行管理和保证数据结果准确度方面的困难。
从仪器安装情况来看,由于COD在线仪制造商较多,导致COD在线仪的类型也有多种,不但增加了第三方运营成本,也不利于日常运行管理。
(2) 采样取水系统
采样取水系统是在线监测系统最主要的辅助设备,包括采样取水管、采样管路、采样泵、过滤设施、水样贮存装置等。采样取水管位置应尽量设在废水排放堰取水口部的流路中央,前端设在水流下游的方向。而大部分水污染源在线仪的采样管位置都设在排放水水流上游的集水井处,采集的水样很多为滞留水,无法真实反映瞬时水样的数据。
另外,还存在采样取水管无过滤设施或过滤设施不当,导致采样管路部分堵塞;采样泵运行不正常,导致无法正常进样分析;进出水管路的不通畅,导致再次取样时为水样存贮装置中的剩水;采样管有明显污垢,导致直接影响真实水质的分析结果等问题。
2、管理运行
(1)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在线仪运行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应包括人员操作规程、岗位制度、仪器管理与维护制度、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等。目前全市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制度均由运行单位统一制定,主要包括维护工作站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在线仪操作规程等,但内容较形式化,且缺少仪器管理与维护、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制度。
(2)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应经岗位培训,并持证上岗,能正确、熟悉地掌握仪器原理、操作、使用和维护等技术。目前全市553家重点水污染源,仅43名操作人员进行运行管理,并未持证上岗;而且由于全市仪器类型多样,不利于操作人员运行管理,操作人员无法完全掌握各种型号仪器的原理、操作、使用和维护等技术。
(3)试剂
配制的试剂准确与否对在线仪分析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全市重点水污染源在线仪使用试剂的品种和配制方式不统一,如武汉泰肯等仪器商的仪器由各企业自配,而其它制造商仪器由运行单位配制,且配制单位未使用有证标准品,配制的试剂也不能满足分析方法中规定的纯度规格。
3、质量控制
(1)仪器检定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应进行强制检定。目前,由于缺乏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计量部门尚未全面开展检定工作,这对监测数据应用的合法有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2)维护清洗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应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现场维护。目前,由于运行单位缺乏人力资源,未能按要求频次进行维护。另外,操作人员容易忽略对采样管路、仪器内部管路和电极头、进出水管路、水泵等进行维护和清洗。
(3)仪器校验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应每月进行一次实样比对和质控样校准,每季进行一次重复性、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试验。目前运行单位仅对COD 在线仪进行不定期的校准,质控样品的考核也较少,不能满足校验要求。
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的建议
1、管理制度化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采取第三方运营方式,第三方运营方式已是在线监控推行的方向性方式,它能够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克服监控设备由企业自身管理的弊端;其次,第三方运营可以通过集约化的管理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另外,作为环保部门的科技助手,运营单位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让环保部门有限的人力从琐碎、繁杂的运营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投入到监管和技术指导工作上。
目前第三方运营方式还存在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上的一些问题,要规范运营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必须先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明确运营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尽快制定第三方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用制度来保证运营效率,用技术规范来保障运营质量,从而提高在线监测仪的有效运转率,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性,真正为总量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2、管理日常化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将应用于总量监控、监督监测、事故预防等方面。作为环保管理部门,应尽快将对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纳入日常化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水污染源在线管理模式,从制定纲领性文件仪器设备的选型系统的建设系统的验收系统的运行系统的更换全过程进行管理,并细化各部门职责,让各部门在对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上发挥其职能:污染控制部门负责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在线监控计划;监察部门负责仪器选型、试运行验收、日常监管以及数据应用,保障在线仪的正常运行;监测部门负责数据质量,包括技术指导、比对考核;信息中心负责在线监测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监控。
3、管理质量化
对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质量化有二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运营方的管理质量,第二层面是在线监测系统运行质量。
运营方的管理质量是在线监测系统规范运行的关键要素,首先运营方应获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表明有资格进行第三方运营;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来保障运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第三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能够熟悉地掌握仪器原理、操作、使用和维护等技术,保证在线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部门对运营方的选择也应采取优胜劣汰制,并定期进行评比考核,确保运营方的管理质量。
在线监测系统运行质量是保障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准确可靠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日常运行维护、校验、检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方面,运营方应严格按照《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5-2007)要求执行,确保运行质量。作为环保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运营方管理的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抽检及校验,主要包括按规范进行现场比对试验、质控样试验、对运行数据和日常运行记录审核检查等,另外还应监督检查在线监测设备运行记录、日常维护记录、维修、校正记录和设备台帐等,定期审核运营方上报的监测数据。
结束语
总之,水体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总量考核、监督执法、排污申报核定等工作的基础,是监测水污染物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手段。为充分发挥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监控作用,保证其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必须解决好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一些不利因素,这样才会使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成为环境保护的“慧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斗,李星.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
[2]喻义勇,董艳平,孟磊.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模式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05).
鉴于此,为进一步提升农药行业的责任关怀理念,提高农药企业HSE管理水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继今年4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的基础上,于10月18日再次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公布了第一批12家通过“中国农药行业HSE管理体系合规企业”认证企业的名单,这些企业在HSE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起了众多农药企业的兴趣与关注。从相关企业的经验看,HSE管理理念已成为合规企业的核心价值。
中美合资大型农化企业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以“安全、健康、环保”为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零伤害、零事故、零排放”的目标。由于不断强化责任关怀体系和HSE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创造了200多万工时和18年无损工事件、无任何工艺安全事故、无任何火灾和环境事故的骄人业绩,成为杜邦全球安全生产典范之一,并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通过质量和环境认证的农药企业。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现为华邦颖泰农化事业部——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农化事业部总部——北京颖泰嘉和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长期发展,并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因此,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贯穿于产品的工艺研究、工艺/工程设计、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产品生产满足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05年,具备多种植保产品的原药合成与制剂加工能力,涵盖除草剂、杀菌剂等。他们致力于建设绿色生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以污染预防为核心,以可持续改进为目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他们引入先进的HSE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了HSE基础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通过了陶氏益农(DOW)等多家跨国公司的第二方审计。
合规企业同时也在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HSE管理水平。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HSE管理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公司借生产区域整体搬迁之机,在新区建设中按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责任关怀的理念要求,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加大HSE投入、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等方式,全面提升HSE运行的硬件水平,提高了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度,也实现了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大幅减排。
在提高HSE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该公司也在不断追求HSE管理水平的提高。2011年以来,该公司通过严格PHA/PSI/MOC/PSSR等各项工艺风险管控措施,持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保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六大管理体系,大大增强了对生产过程的风险管控能力。在此基础上,江山股份今年还启动了杜邦安全改善项目,引进并实施杜邦安全文化和风险管理的22个要素,以期待在更高层次上提高HSE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具有较强HSE竞争力的大型绿色农化企业。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HSE管理体系建设中也注重工艺风险评估。他们在操作中认真落实“全员参与”的HSE原则,发动一线职工参与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深入分析原因,把功夫下到现场,对照每一个工艺环节、操作流程、设备设施进行核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风险评价的过程看作是向职工进行HSE宣贯的过程,努力体现风险评价“预防为主”的特点。
他们还与青岛市安监局和有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联合组织开展专项安全评价,极大地提升了风险评价的质量。在每一项管理方案的制定上,他们按消除风险、降低风险、控制风险的顺序,结合方案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的比较进行优化选择,同时严格按照PDCA管理方式,制定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首批12家获合规认证企业名单
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
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20801
1 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是个大系统,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无形动力。企业在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时,要充分了解自身所在的行业特点以及行业内的规则,要综合考虑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来建设管理制度,以便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有理有据,保证企业的经营、技术和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概括的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根据自身实际包括:经营企划管理制度的内容、行政管理制度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采购物流管理制度的内容、生产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项目管理制度的内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的内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审计与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等。
2 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际性原则,即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凭主观意向随便制定。
(2)合法性原则,即企业管理制度应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3)系统性原则。企业管理制度要覆盖完整,从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测,以及人、财、物等环节来建设企业管理制度。
(4)协调性原则。企业内各部门在建设管理制度时应相互协调,内容上要相互兼容、协调、统一,避免重复和交叉,从而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获得最好效益。
(5)阶层性原则。主要指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者层与员工层意愿的双重结合。
3 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制度管理建设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不系统,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存在制度缺位现象,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可依,管理出现空白;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本位主义严重,各自规划,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不考虑各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各项制度之间职能界定不清晰,相互交叉,导致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2)管理制度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日常工作中针对临时性或特例问题而修改正式实施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运行周期短,修改频繁,不稳定的管理制度使得员工无所适从。
(3)管理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没有就管理制度自身的内容和相应格式要求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对于管理制度制定或修订过程缺乏统一、有效的管控流程,造成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管控流程的规范性差。
(4)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制度形同虚设,上层管理者往往采用“长官式”的管理方式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总是“特事特办”,实质是管理者说了算;普通员工对制度的掌握度不够,工作中按习惯办事、有章不循;或者,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可操作性差,原则性、粗线条多,定量、定具体标准少,无法执行。
4 管理制度的管控流程要规范
管理制度从起草到颁布实施要有完善的管控流程,并且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制度主管部门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
管理制度管控流程具体是指如下,制度起草人员在制定制度之前需向制度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只有通过立项申请的管理制度才可以进入制度的编制环节,制度编制完成后;制度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内相关部门进行制度的评审,起草人员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制度内容,为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起草人员要携带修改定稿的管理制度到相关业务部门会签,会签完成后报制度主管部门进行制度格式和内容的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制度方可、培训、实施。
制度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情况,设定管理制度的编号,每项管理制度要有唯一的编号。
5 管理制度要有统一的格式
为了管理制度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避免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不统一的现象,企业可参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管理制度编写细则,细则中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统一要求,并编制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
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职责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要素。职责权限指管理事项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与权力,管理制度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规定出主责部门、协作部门及其相互关系,确保各部门职责界定清晰。管理内容和要求要以业务事项为主线,明确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明确质量、时间或成本的具体要求,只有明确具体要求,才能方便制度的执行。禁止同一内容在两个不同制度中重复描述,若需引用,必须写明引用文件的具体名称和编号。检查与考核主要指制度制定部门要定期对制度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
管理制度格式统一主要指对制度文本的封面样式、字体、字号、段落、表格等格式提出的统一的要求。
6 如何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仅具备完善规范的整套管理制度而不执行,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是空谈,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1)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合理。只有职责权限界定清晰、管理内容与要求合理的管理制度才具备可执行性,这就要求制度起草人员既要熟悉企业内部相关的业务分工,充分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内容与要求,又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要有稳定性。一成不变的制度不一定是合适的制度,但经常改动的制度一定是不合适的制度。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制度进行适时更新,但是,朝令夕改的管制制度将令员工无所适从。因此,企业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来完善管理制度,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合理化,只有具有稳定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规范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
(3)制度的宣贯学习要到位。员工只有了解制度才能执行制度,员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企业要以各种形式持续加强管理制度的宣贯学习力度,员工只有熟悉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
(4)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执行管理制度的楷模。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在管理工作中更要严格按管理制度办事,如果管理者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视制度为儿戏,无形之中则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影响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因此,管理者要将制度执行放在首位,能够自觉遵守制度,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在企业内形成上行下效、人人按制度办事的氛围。
(5)监督检查要到位。无数经验表明,监督检查到位才能执行到位,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要根据管理制度内容的要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活动,检查工作要切入实际、有深度,避免形式大于实质的检查,发现问题要找出责任人,并将制度的监督检查情况与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以强化监督检查,确实起到典正法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功效。
7 结束语
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企业应该按照自身实际对现有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科学合理,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前.国企制度体系如何有效落实的探索与思考[J].大众科技,2005,(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