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刺猬汉斯范文

刺猬汉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刺猬汉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刺猬汉斯范文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客观上给汉语古诗词翻译带来了许多问题。所以,作为古诗译者,必须要了解这种差异,在翻译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译文符合中英文语言表达的习惯。本文试从转换意象、补充信息、调整思维习惯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古诗词 思维方式 翻译 差异 调整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中国的古诗词,或质朴刚健,或清新绮丽,风格各异,出神入化。因此许多英语学者或汉学家都很醉心于汉诗英译这片园地,借以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研读一些汉语古诗词译本时,在赞叹译文贴切传神的同时,细心的读者间或会感到原诗中深远的意境和内涵到了译文中少了些许神韵。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的程序。思维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差别很大。总的来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而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而作为思维载体的语言和思维又是密不可分的,它是现实的抽象化,又是思维的外在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思维上的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申小龙教授认为:“汉语的精神,从本质上说,不是西方语言那种执着于知识性、理性的精神,而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汉语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体思维。汉语的具体思维反映在语言组织上,就习惯用意象组合来使句子内容生动可感。”

因此,作为古诗译者,必须是一个文化人,不仅要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还要了解两个民族间思维之不同,采用灵活的翻译技巧来处理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中国古诗词的意蕴和神韵。本文通过实例拟从转化意象、补充信息、调整思维习惯三方面,粗略探讨如何处理汉语古诗词英译中思维方式的差异。

二 转换意象

中西方不同的传统、风俗、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造成了许多概念及其联想上的差异,给翻译造成极大困难。有时还会碰到一种文化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存在的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比如,汉语中的“阴阳”在英语里没有合适的对应词,就很难确切地译为英文。这是因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或价值观念与西方的不同。“阴阳”本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学说,它认为世界万物都有阴阳两面,相克相生,互相转化。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容易理解,而对西方人来说却不知所云。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理解上的困难,译者有时干脆将原来的意象转换成符合译语读者思维习惯的译语中的某一相关意象,以达到流畅地传达意义的效果。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前两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中“烟花三月”是一个很明显的文化意象词,对于这一词的处理,中外学者一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请看以下例句:

(1)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Ezra Pound译)

(2)In March,among smoking flowers,making your way to Yangchow.(White Pony 译)

(3)He leaves for Yang-Chou in the third moon of the spring.(见刘师舜译《中诗辑》)

(4)Mid April mists and blossoms go...(John Turner译)

以上译文的一个共同点是没有将原文的意境译出,结果让人忍俊不禁。(1)中译为“烟制的花”,显然不妥;(2)中译为“冒烟的花”,这会让人不禁愕然;(3)中作者干脆不译出“烟花”;(4)中作者将“烟花”拆开译出,显然也是不妥的,因为“烟花”指的是细而柔软的春雨。

事实上翻译时易出错是源于对中国的这些民族色彩浓厚的文化意象词不了解。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前者偏模糊、形象,而后者则偏精确、实证。中国人一见到“烟花三月”便浮想联翩,梦幻般的江南美景图顿时浮现在脑海中。而外国译者在翻译时则非要将它具体化、精确化,只会导致原诗模糊美的荡然无存。《唐宋绝句选注析》说:“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其实这才是“烟花”的深层内涵,所以许渊冲教授将其译为:

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

For Yangzhou in spring 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

三 补充信息

在古诗词英译中,有时译文中会出现一些原诗中没有的内容或成分。这当然不是译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擅自增添的。相反,却是译者在考虑到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推敲后做的补充,目的是使译文更加合理、精确。

1 补充文化信息,引导译文读者思维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样的一种事物在中国人和英美人的思维里,往往会有不同的联想。譬如,英语中的“cricket”和汉语中“蟋蟀”,虽然是指同一种会鸣叫的小昆虫,但却有着完全相反的内涵。“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联想,而在英美文化中,蟋蟀根本不是这样一种忧伤的形象。相反,在英国诗歌中,蟋蟀是一种快乐活泼的昆虫。所以,在诗歌翻译中,在处理这一类有中西差异的意象时,就必须考虑到译文读者思维的不同,对一些必要的文化信息进行补充。

请看柳永《少年游》里的几句词:

哀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译文为:

The ancient willows fade,

Their twigs oft broken by those friends who part;

They languish like the waist of palace maid.

柳树在汉语中通常被赋予分离、思念的联想意义。柳树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文化内涵,是因为中国汉字文化中的谐音造成的。“柳”与“留”谐音,于是就被赋予了“挽留、离别、思念”等涵义,而折柳赠别往往也成了古代人的风俗。但是“willows”在英语中却与中国文化中的“柳树”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它常使人联想起悲哀与忧愁。如果照诗的字面意思直译,译文读者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很可能感到莫名奇妙:为什么要经常折柳枝呢?所以译者在译该词的第二句时添上了“by those friends who part”。寥寥数词,就将中国的这一风俗解释得清楚明了,并将译文读者的思维引导到了汉语的语境中,理解了其中离别赠柳的涵义。

2 汉英句法上的差异也需要在译文中加入一些必要的成分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其各自的语言中也有所反映。汉语语法、修辞讲究意合,与中国人偏好形象和综合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而英语语法、修辞讲究形合,与西方人偏好抽象和分析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比较而言,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而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古诗词时,应注意使译文保持逻辑上的严密完整,保证其形合。

英语高度形式化和逻辑化,还表现在其严格的句法结构方面。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综合的英语句子的排列顺序,是主谓宾(SVO)或主谓(SV)。一般来讲,句子必须完备,各组成部分很少省略,尤其是主语不能省略,句际句内之间各因素也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汉语的句子结构在很多情况下以主谓(宾)顺序排列,但以词序或语义为中心,不管句子是否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而是只要表达意义就可以了。因此,汉语中一些无主语的句子在译成英语时必须加上一个逻辑主语,而靠意合的句子也须补充必要的关联词。

比如我们熟悉的古诗《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吃草低见牛羊。

英国著名汉学家及中国文学翻译家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将其译为:

Teleg River

Lies under the Dark Mountains,

Where the sky is like the side of a tent

Stretched down over the Great Steppe.

The sky is grey,grey

And the steppe wide,wide.

Over grass that the wind has battered low

Sheep and oxen roam.

原诗的第一句没有谓语,整首诗中也没有关联词,是一首比较典型的重意合而轻形合的中国古诗。译文在第一句中加入了动词“lies ”,成为句子的谓语,并增加了“where”和“and”两个连词,使得译文行文流畅,结构严谨,符合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又把诗的意境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可谓两全其美。

四 调整思维习惯

中国的古典诗词向来有神韵、格调、性灵、境界等的讲究,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常常会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诗人有感于外物,引起联想,然后凭借个人的情感或喜好来选词择句,所描绘的并不只是客观现实事物的翻版,而是通过物象表现情理,强调天人合一,客观融入主观,从而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在诗人笔下,一景一物,皆有灵性,主观色彩极浓。所用的语言大多含蓄深远,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一种朦胧之美。其意象的刻画常常清晰不足而含蓄有余,常含有模糊思维的痕迹。例如用“灼灼”形容桃花的明艳,用“依依”写出杨柳的轻柔,而到底是何景象并不明说,任凭读者自己品位。因此,汉语写诗手法上的特点是藏而不露,追求一种含蓄美。

而西方重分析抽象的思维,更多地强调主观对客观的摹仿和再现。其传统的思维是天人各一,偏重理性,突出个性,强调主客观对立的特点。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英语重写实,重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符合客观理性,注重形象的鲜明可感,而最忌表达华而不实,累赘堆砌。从汉语的思维角度去看古诗词的英译文,有时确实会觉得英语的遣词用字过于平白,缺乏文采和意境的深远,这实际上是出自汉语思维的一种心理上的错觉。

苏轼《江城子》里有这么几句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者在早亡之妻的十年忌辰,夜梦亡妻,十分悲痛,于是写下此诗。诗中第一句的译文是:

Ten years parted, one living, one dead;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短短的一句诗,饱含了诗人的感情,把诗人悲伤、落魄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含蓄而又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出来。而上述英译文将原诗中的意思以一种很具体的方式摹写了出来,尽管使中国的读者觉得过于直白而有些不习惯,但简洁、清晰,并且符合西方人的思维习惯。

五 结语

总之,由于中西方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我们在古诗词英译过程中,必须注重突出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倾向。在行文方式、遣词造句上善于打破汉语原文的格局,破除汉语思维的干扰,强调客观理性的风格,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连淑能,2002)。由此看来,思维是翻译的基础,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应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思维因素,注意不同民族思维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译出符合西方人思维、语言、审美习惯的高质量的译文。

参考文献:

[1] 申小龙:《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2] 文殊等:《唐宋绝句名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年版。

[3] 许渊冲:《宋词三百首》,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

[4] 杨宪益等:《宋词》,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第2篇:刺猬汉斯范文

据张恒介绍,卓立汉光是一家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卓立汉光成立于1999年,通过十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光电仪器的知名厂商。“卓立汉光在2000年推出国内第一套量产型三光栅光谱仪后,不断推出了多套荧光、拉曼光谱系统,广泛应用于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卓立汉光的产品还凭借优良的品质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早在2005年10月,卓立汉光在同行业中就率先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SGS国际认证。”张恒自豪地说道。

拉曼光谱明星产品

当谈到本次展会中卓立汉光所带来的产品时,张恒说道:“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卓立汉光在2015年1月设立了分析仪器产品事业部,专注于荧光和拉曼光谱分析相关产品及应用技术的开发。本次展会中,卓立汉光主要推出的正是我们分析仪器产品事业部具有代表性的拉曼光谱产品。”关于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张恒表示,根据新《食品安全法》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明确规定,快速检测可以作为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等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初步筛查的手段。拉曼光谱因其无损快速的检测特点实现了对食品、药品中非法添加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假药物等方面全方位、高灵敏度的现场快速分析,完美契合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对“快检技术”的需求。

张恒向记者介绍了卓立汉光的Finder Vista“微曼”系列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见图1),他说:“Finder Vista‘微曼’系列拉曼光谱仪是卓立汉光的明星产品,是卓立汉光研发的具有更高性能的拉曼光谱仪。Finder Vista基于新一代纤维共聚焦光学系统而研发,样品区接近衍射极限,能够实现对样品无接触、无损伤的检测。这款产品搭配高品质影像校正光谱仪和进口CDD探测器,所有部件一体化集成,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仪器性能的稳定性,从而可以获得样品的有关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去向等各种拉曼光谱信息。Finder Vista除了可以实现拉曼光谱的分析检测功能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功能附件,实现拉曼光谱成像、PL荧光及成像、荧光寿命测量等功能。”

当谈到这款Finder Vista“微曼”系列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的特点时,张恒表示:“首先因为采用大通光口径影像校正光谱仪和进口低噪声科学级CCD,Finder Vista具有更高的系统灵敏度,能够对样品进行更为精准的检测;其次Finder Vista对样品的要求比较低,可在显微光路与宏光路之间自由切换,适合多种样品;第三,Finder Vista还具有高重复性,光路设计结构稳定,属于全自动、一体化设计;最后这款产品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很低,可通过软件窗口进行操作,简单易用。”

随后,张恒向记者介绍了卓立汉光的Finder One“微谱”系列微区激光拉曼光谱仪(见图2),他说:“这款Finder One‘微谱’系列微区激光拉曼光谱仪是在Finder Vista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款产品。Finder One运用了我们公司多项专利技术,是当前市场上性价比非常高的面向中高端科研机构的一体式仪器。该产品采用了优化的显微成像光路,可将激光的光斑汇聚到微米量级,同时搭配高品质影像校正光谱仪和进口CCD探测器,将所有部件整合到一体化的机箱内,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仪器性能的稳定性,从而可以获得样品的有关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去向等各种拉曼光谱的信息。这款产品广泛适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物理和化W实验研究。”

当谈到Finder One“微谱”系列微区激光拉曼光谱仪的特点时,张恒说道:“第一,这款仪器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通常大型分析仪器的价格非常昂贵,而Finder One相对于其他大型分析仪器来说价格亲民;第二,Finder One并没有因为价格的优势而降低对分析检测能力的要求,这款仪器的性能非常高,能够满足科研级别的分析需求;第三,它具有自动曝光功能和荧光背景扣除功能;最后,这款仪器的兼容性很广,能够定制测试分析软件,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扩展联用功能。”

以用户需求为前进动力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