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具体方法
一、目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教学理念比较传统保守,创新不够。虽然目前美术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教师仍然还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改进,师生之间没有建立和谐的关系,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和美术教师之间有很大的心理距离,缺乏向师性,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小学美术学科的传统理念,严重制约了美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2、小美术教学研究中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占教育活动的主体,而自然、体育、美术等不考试的科目,平时组织教研活动的机会非常的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教研活动只是形式,教研活动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课程的创新和改革。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保守,主要是以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对知识的讲解占主要部分,技能示范训练的机会很少。小学生们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只是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根本没有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对美术的兴趣无法激发,学生没有成为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4、美术活动得不到充分的拓展,拓展空间不足。一部分教师只将美术教学活动限制于课堂之内,美术课外活动的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美术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实际运用和整合,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5、现代教学手段没有充分的运用到美术教学过程中。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有一部分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得非常的少,在实际的课堂应用中,没有与教学的难度和重点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面推进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小学美术教学理念要创新,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非常的重要,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多关爱小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态度和语气,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中。
2、重视美术学科教育活动的开展,紧扣工作的重心。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专业水平和岗位职能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学校的领导层要提高对美术教研活动的重视,大力抓好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提高美术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能是是形式,将美术教研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做好每周、每月、每学期的美术教学计划。教研活动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途径进行开展,使美术课堂生动丰富,美术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
3、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比如可以用投影仪展示美术作品,小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的色彩和意境进行感受和分析,及时的鼓励小学生们勇敢的说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并介绍自己的收获,在出现技能教学时,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点评,并给予学生们创新的机会,在作品制作和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亲自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使小学生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4、广泛开展美术的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美术的课堂教学完成以后,美术教师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与美术有关的课外活动。美术教师结合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而组建兴趣小组,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去。教师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各种美术作品展览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观,使小学生们能够近距离的接触优秀的作品,参观的同时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美术独特的魅力,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于长大后想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美术教师应该为其制度有符合自身的训练计划,给这样的学生提供相关的特长训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培养,美术学科的发展,有利的促进小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发挥。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的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现代媒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力拓展学生对美术方面的视野,通过多媒体对作品的展示,引导小学生多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美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精心的设计,对各种有利的教学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的专业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水平。大力增强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手段,最好尽量不要直接下载美术方面的演示信息,教师应该逐渐的转变观念,提高多媒体的操作水平,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将美术课堂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编辑,制作出更加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即丰富又生动,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结合高校师范课程,所培养的应是走进学校的美术教师,而现阶段高校美术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美术课程脱节较严重,这就要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着手,调整高校师范美术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使其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相接轨。
美术课程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
1、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意义
高校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任务。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油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思维、教育模式。
通过自己的实习,发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折射出的问题更严重。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除课堂正式教学外,兴趣班开设的也较多。除了素描色彩之外大多都有版画、泥塑、陶艺、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小学还有儿童画创作课。
2、怎样使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接轨呢?
(1)首先大学教学与课程设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及教学的更新相适应。课程设计应紧追时展的步伐,课程的开设应具有鲜明的预见性,把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以切实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配套。比如,开设一些多媒体、手工的操作实践课、vidio(影视制作)、电脑设计课,学习flash动画等相关课程。针对小学涉及一些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儿童画创作等课程。这样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才能运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这片领地。
除了教学设施与方式要配套外,还要提高美术学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力求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适应当今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扩充,以最大限度地扭转美术学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低的这一现状。
(2)调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
a、要修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
综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教育课程计划,可以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仍偏重技能性训练方面的内容,如造型表现训练的课时占很大比例;美术创作至今仍然是师范类毕业生的重头戏,也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很明显该课程计划还是以培养专门从事艺术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为方向的,仍然保留着专业美术院校课程设计的痕迹,在目标上有大同小异之感。现在把美术创作定为是评价毕业学生能力的课程科目,就不如改为以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更符合《标准》对美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这些方面问题:既注重以美术教育学科为中心,又要兼顾实用艺术、综合艺术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既要注重各类艺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过程的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技能的训练;既注重比较宽泛的艺术学科知识的教育,又要兼顾学生独特美术个性需求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从事美术教育必需的教学组织、实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清晰化,才能够设置出适应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才能防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办学方向偏离轨道。
b、重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实践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偏向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计,多以专业画种或美术门类为设置主线。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这样的体系难以与《标准》[1]的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内容相适应。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课程标准》[3]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标准》规定的美术课程,其内容和量及涵盖的面更为宽阔。教师除了应具有造型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外,还涉及了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知识。所以,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减少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的门数,把一些技能课程、史类课程和相近课程进行合并,以确保有课时空间来调和课程结构。合并后的技能课程其知识性、体验性的掌握,比技能性掌握更重要。如版画与雕塑、油画与水彩,其体验的过程比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能传授,教师的演示比口述更重要。比如说有48学时的雕塑课程或48学时的版画课程,那在这个时间里能够培养雕塑艺术家、版画艺术家出来吗?不能。
3、通过课程调整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体系的要求与建议
通过课程的改革调整使高校课程同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接轨,这就要求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走出过于专门化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专门技术化的狭小天地。从纯艺术领域到实用艺术领域,从理论领域到技术领域,从审美领域到创造领域,从普通教育领域到艺术教育领域都应涉及,从而建立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完善与发展。
由于调整后课程体系容量大,在课程内容的难度上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与专业美术学院拉开距离,从而才能保证教育科目的课时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时代诉求未来发展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境况和时代诉求
回溯历史,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正是在师范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图画手工科,标志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起步,随即保定北洋师范学堂和杭州师范学堂等也实施了以西洋美术教育内容和方法为主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手段。随后,苏州美专、北京美专、杭州美专等私立美术学校和国立美术系科相继建立,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为现代规模化教学所取代;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更在于职业化的训练和社会普遍的美育功能。教学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个人经验的传授,而是成为系统化、学科化和规范化的普遍教学;美术的培育对象也由少数文化精英转向社会大众,强化美育在大众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现实让我们感到,能够承担和实践这一使命和责任的教育者还不够多,美术教育的主导性还不够强。具体体现为,首先,许多美术教育者对民族美术教育无从着手,简单地以传统的教学和创作状态来应对当今多变的美术教育形式。同时,自身的师德修养理论研究及学术思想、创作能力都很匮乏。同时,只热衷于西方美术观念、思维方式,完全用西方的色彩、素描技能来建构自己的美术形态,对民族传统美术的价值缺乏深入理解,使外来文化占据了美术教材、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主导地位。西方美术内容与艺术观点往往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出现了对西方美术教育的理念、课程、教学体系的模仿、照搬,以至于当代美术教育务虚多、求实少,急功近利多、长远思考少。所以,高校美术教育肩负着中国美术人才培养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振兴的任务,是民族美术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决定了美术教育的抉择与走向。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代美术教育的时代诉求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理念与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充满启示性意义。高师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学院的不同之处,应该是把研究学术、搞艺术创作和为人师表结合起来,这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师资建设的关键。为师、为学、为艺,应该是从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艺术家、教育家共同追寻和坚持的理想。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学者,慎思、笃行、问道;为艺者,敏悟、游心、抒怀。三种不同的文化使命与生活状态,都聚集在当代高师美术教育者的身上。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美术师资。优秀的教师不一定画得最好,但一定要教得最好,其着眼点应该放在美术教育上,因此,美术教师首先是为师,应该是美术教育家而不是单纯的创作家,为师比为艺更为重要,“师范性”是根本。另外,对为师者来说,还必须在美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中有较高建树,这是根本,所以,明确教学、科研和创作三者的关系后,确立教育性、研究性、学术性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纵观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现状,在各方面都存在明显问题,长期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高的师资需求不协调;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凸显出了滞后的现状,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能力等方面都远达不到要求,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偏离师范教育特点,使很多从事师范美术教育的管理者、师生,对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使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无从体现。二是缺乏完整的、科学的高师美术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受专业美术院校的影响严重。课程体系偏离师范要求,缺乏针对中小学美术师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合理课程结构;美术技法与理论不符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专业化倾向明显,教育知识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也缺乏美术教育的特点。三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中小学教育要求不适应。高师毕业生专业知识综合性差,教育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薄弱;师德素质和修养程度不足;缺乏中小学教学所需的广博的人文学养和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多面性的专业知识,缺乏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另外,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美术教育跟进吃力,甚至无所适从。在教学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严重的问题,教学实践活动目的不明,学生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严重制约着基础美术教育的质量,也阻碍着美术教育的步伐。四是在高师美术教育的方式上,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师范性,偏离师范的要求。教学上,长期沿用专业美术教学模式,以培养专业美术创作人员或设计人员的方式进行教学,尤其技能教学与教师教育脱节,孤立的知识没有结合教学法,没有针对中小学的教学需求设立相应的师范美术教学的规范课程体系,以至于不能适应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需要。五是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资没有严格根据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求而设立,师资结构长期来源于专业院校,以至于有些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远离中小学美术教育。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之道
在一体化的美术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小学美术教材不配套,中小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缺乏衔接,甚至有些内容重复;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对自己所教的年级以外的教材内容不太熟悉;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和课程特色等。面对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完善学校小初高一体化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美术教育,我们对美术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打通中小学教师的行政编制,加强交流研讨,为做好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学校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小、初、高一体化的教研、管理机制。在开发和建设小初高一体化艺术课程的过程中,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坐在了一起,对现在实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美术国家课程进行整体梳理,使我们的美术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发美术特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拓展。
中小学美术教师分工协作,按照学段各负其责,潜心研究教材,围绕课程建设方案认真完成基础课程建设。
从两年前开始,中小学美术组的教师们在主管领导和学科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中小学一体化美术课程建设的方案,安排了每周一次的集中研讨时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的国家课程内容的梳理,教材内容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不同学段确立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要求,成为学校美术教学的基础课程。
积极拓展、开发特色课程和课外艺术实践课程,成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拓展。
在特色课程开发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将中国民间美术和中国传统水墨画作为一体化的特色课程,每学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安排固定课时上特色课,在学校全面铺开。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还研究制定了《学生美术学分管理方案》,将学生参加的各种形式的校园美术实践活动用学分进行管理,包括学生参加的美术兴趣小组、选修课、各类美术比赛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赋分,现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生艺术实践课程体系。
抓好教研和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一体化课程内容。
关键词:兴趣;生活;评价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美术教学是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美术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现就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谈三点策略:
一、注重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内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地区实际,研究教材特点和课程体系,注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导入环节和美术学习过程中匠心设计,以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多在课堂上以故事引入,展示图画、配以适宜的视频或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导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堂,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注重联系生活
美术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美育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美,从而让学生去发现美,让美术教育在回归生活中得到体现和升华。在教学中,一是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生活画面和生活场景。二是要引导学生参照生活对象学会设计、学会创新,使美术学习和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三是引领孩子走近自然,走近民俗,亲近自然中的绿草、蓝天、河流、村落以及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民间风俗,在大自然和风土民情中寻找美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注重美术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到激励作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其倡导的评价方式也是多元、多维、立体的。为了张扬个性,体验情感,学会审美,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我在课堂上常用的评价就是模糊性和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赋予大体上的等级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建议,在相信学生内在潜能的基础上,充分肯定成绩,指出努力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让学生在评价引领下,对美术学习充满自信、充满兴趣,轻松愉快地学到美学知识并提升美术技能。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质量为生命”,美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在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深感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要全面实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水平,笔者浅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一、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极大地提高了美术教育的地位。小学美术教育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的主动思考也可以改变其被动学习的习惯,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满足了时代对“育人”的要求。德国著名教授卡尔・威特曾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美术教育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认知、情感、思想的升华,感受到艺术的无限魅力。因此,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意义重大,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让农村的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虽然美术教育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在一些城市小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美术教育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许多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很多条件的限制,新课改的理念不能够完全地渗透到具体教学中去,学校美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的环节,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现就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做以下分析:
1.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主观认识不足,教育者、家长、社会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实际教学中的美术课被随意缩减,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副”科,甚至在有些农村小学根本没有开美术课程,美术学科被忽视。学生只能够接触到简单方式的美术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没有太大帮助,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及价值观更没有任何作用,这极大地束缚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其次,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很多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严重匮乏,只能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这些老师缺少美术方面的教学理念,课上随便让学生画一画,没有专业的指导,美术课只是流于形式。同时,不少优秀的师资在向城市学校流动,农村学校的情况不容乐观。第三,是美术教学设施的严重匮乏。在农村小学,大部分学校美术教学设备短缺,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支撑美术常规教学。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因观念或家庭经济状况限制,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相关美术用具也有限。由于缺少必要的用具,学生感到学习美术单调枯燥,无法产生浓厚兴趣,都严重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
2.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农村孩子虽然在经济条件等方面不及城市孩子,但农村美术教育存在着许多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有着无限的就地取材的机会,例如:青青的茶园、绿绿的山岗、多彩的野草野花,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都能激发学生无限的美感;元宵、端午、七夕等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给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农村绣花、剪纸、木雕,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苗画、苗绣、织锦图案、扎花图案等,本身就是一种美术活动,给孩子们很强的吸引力。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执行者,应该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给学生身心都带来美的体验。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认识并体验这片质朴而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在自然中吸收美术教育的能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术的乐趣,享受美术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
三、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建议
1. 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转变农村地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是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通过举办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消除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使有关美术教育的决策、引导和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化。
加强美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是小学的最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教育必须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 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农村教学设施薄弱,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各项美术教学设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够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通过互联网浏览任何国家任何名画,增广见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因美术学科的特点,现时条件下的农村美术教育有着许多城市学校所没有的天然资源。只要把这些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来,把学生从教室引向室外、从校园引向校外,这既是对课堂美术教学活动的补充,也能拓展学生眼界,体验生活,获得更多艺术创作的源泉。
3. 加强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解决好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对教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乡土资源,挖掘乡土文化,自编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建立健全美术教师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教育部提出了加快推进艺术教育的课改的要求,本文结合中外艺术教育对比研究,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开创我国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全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两年多,去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一2010年)》,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扭转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从中外艺术教育的对比研究看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差距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l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早已把学校艺术教育写进联邦宪法,承认艺术是一门核心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与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同样重要的地位,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认为是对国家和文明的未来最佳投资之一,认为美术课是为全体学生开的,而不是少数爱好者。”法国在1987年通过《艺术教育法》,并确定每年5月l8日至23日为艺术教育周。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学校艺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还有相当距离,且区域差异也很大。
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美育”被列入教育内容之后,美术教育的地位被正式确定下来。但是,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许多学校对艺术课程不够重视,艺术教育手段跟不上,场地受限,设备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尤其是农村艺术教育仍十分薄弱,教师数量(主要是普通高中和农村)总体不足,地区分布严重失衡,许多重点中学只看重升学率,根本不重视艺术课程建设和投入,我们对四川20余所省重点中学进行调查,结果是高一之后普遍不再开设艺术课程,学校只保留高考美术辅导班,艺术师生比大约为1000:1。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跟着高考方向开课,不考美术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没有美术课程,这些均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国家在近一两年内举办了大量新课改培训班,但仍改变不了许多中小学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全面实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充分认识学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组织形式等许多方面下大功夫,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二、从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比较分析认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我国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体系探索方面与国际接轨,较原大纲有一个质的飞跃,更具高度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活动的指导等方面,“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养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首先,在基本理念上,现行课程标准在认定美术为艺术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人文性质”,改变了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其课程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知觉和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而原大纲的价值观主要在以体现审美教育为主线。
其次,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同样有较明显的区别。原大纲对目标的表述较为简明而全面,内容主要是知识点。新课标在对目标进行表述时,把教学方式的组织,教学方法,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更为科学、具体、明了。在总目标下,按造型与表现、欣赏与评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四个方面,分学段制定教学子目标,这是非常科学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根本的区别是:一是原大纲的门类(欣赏、艺术、绘画)是按学科的知识系统来确定,而新课标则变静态为动态,以教学活动设立学习领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综合探索”,不仅是对内容的拓展,而且是对美术目标和观念的突破、教学方式的突破。二是新课标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构建教学内容。三是新课标力求精简内容、降低难度,这一点以前同样提出过。现在再次强调,力争在一段时间内有显著的成效。
最后,在评价体系等方面,原大纲主要是成绩的考核,而新课标用较大篇幅,说明评价的作用,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另外在课程资源开发,兴趣的培养及给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方面同样也迈出了很大一步。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
我国刚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已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现代人的综合素质。而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同样具有重要而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也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的重要阶段,在高等学校开展好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小学、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艺术教育既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延伸,也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补充,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薄弱的状况下,加强高师艺术教育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生更要深刻领会我国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意义,自身建设要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由此可见,高师美术专业教师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系及领会课改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要将其渗透到文化和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深刻领会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精神,明确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本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的迫切要求。
我国已计划尽快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艺术系统教育体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明确提出了高校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对高校公共课艺术教师(普通院校)的要求极高,既要有高的专业素质,又要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在普通院校开设好公共艺术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探索和研究。借鉴中小学艺术教育课改精神,我院初步建立了高师美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素质,满足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渴求和期望。实行必修和校级素质文化选修,纳入学分制,所设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尤其是校级文化选修,选择艺术课程的学生比选其它课程的学生多,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我院普通专业公共美术课程教学框架:
公共美术课侧重欣赏和评价,因而涉及内容多、信息大,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增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文明程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人格的完善均会起积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去年,几位非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课程,在老师指导下,考取了四川大学等高校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用先进的文化艺术陶冶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虽被写进了教育方针,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教育界同仁对美育和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实践证明,认识问题仍是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虽然重视艺术教育,但开展艺术的指导思想偏离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学校艺术教育为应试教育服务,为少数学生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高等学校对发展专业艺术教育非常积极,甚至不顾条件硬上马,但对公共艺术教育不够重视。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及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更新观念,全面认识美术的价值,着眼未来,把有利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利用起来,起到相互协调的“合力”作用。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探索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以期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路相衔接,以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德国的教育家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执教者如何去激励和唤醒。”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去欣赏美术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如果采用老一套的方法,就会造成学生索然无味。要解决这一难点,我认为应抓住“启发诱导”,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调动起来。
第二,抓住儿童对美术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对美术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惊喜。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第三,教师要学会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总是害怕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脱离自己课前的预设。因此,在学生没有充分观察和感受作品时,教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放手,相信我们的学生,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题地位。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
当教师出示一副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后,学生们总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受。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当然,小学生感受的审美成份和质量是有限的、低层次的。所以教师就不能以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用过于理性化、专业化、成人化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对与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多看、多说,让学生多探讨、多交流。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 教育现状 对策
1.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我国开始了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的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许多地方学校和家长不重视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具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学生,使之更符合现在社会发展需要。我从事高中美术教育多年,结合多年从事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相关问题的对策进行研讨。
2.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但是,很多时候,美术教育仍然受到忽视,不仅因为学校对美术教育的忽视,更是家长和社会上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虽然我国早已倡导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各个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依旧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无法完成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任务。现在的中小学依旧把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并真正落实。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和培养学生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十分不利。
2.1虽然新课改已经拉开了帷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这门科目在学校教学上是作为一门边缘化副课出现的,不同于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美术教育这一科目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科目出现的。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只重视主课,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其在教学上不是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目的,而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是机械地介绍书本内容,无法做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无法使学生得到艺术熏陶。这与我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符。
2.2家长对孩子的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忽视的原因之一。一些家长认为只有语数英这样的主课才需要花时间认真学习,美术教育这样的副课不必要花时间去学,多学只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主课的时间。这样的观点直接导致学生把时间与精力用在与考试有关的科目上,而失去接受良好美术教育的机会,无法获得艺术熏陶,对孩子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学生变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考试机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2.3社会上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忽视的又一原因。美术作为一种完整的具有独特性质的艺术体系,是不能单纯从绘画这个简单意义上理解的。美学观念的培养直接对文学、经济、科学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社会上很多时候,一些人将美术简单地理解为绘画,政府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与师资力量的培养不足,没有一支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尽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中小学美术教师力量的培养方面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像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学生无法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这些对学生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3.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下的对策探讨
3.1学校方面:各中小学应当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改变自身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不应当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合理安排美术教育的课程时间,按照每周两课时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不能安排语数英等主课课程挤占美术课程的课时进行补课。
3.2政府社会要加强对美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引导社会风气向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引导,加强对美术教学的硬件投入。学校能提供更专业的美术教学材料,如毛笔、宣纸等,以及提供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作品展示,才能更直观地使学生受到美学熏陶。这样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满足美术教学中对专业教学材料和专业硬件设备的要求,才更有利于美术教学工作开展。
3.3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教学者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的。与此同时,美术教育者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艺术欣赏不敏感的学生要有耐心,要用合适的方式慢慢影响,不宜采用严厉的方式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传授相关美术知识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生动,不能仅让学生照本宣科,单纯临摹大师作品等。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踏青,走出教室采风,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多面对更加生动的景物,才更加有利于提高对美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4.结语
加强美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静.对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几点反思[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93-94.
[2]冯常广.中学美术教育现状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2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