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

第1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关键词: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性主体;后续计量

一、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特点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一)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特点

我国股权投资基金,是指主要投资于“私人股权”,即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股权的投资基金。私人股权包括未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依法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本文研究对象为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未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本文中的股权投资基金泛指所有主营业务为股权和准股权投资业务的基金,包括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的基金、按照私募投资基金法律法规设立的其他基金和按照国家战略需要设立的各类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一般包括募资、投资、管理和退出四个阶段,单个投资项目运作期限通常需要3年以上。

(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1.CAS2关于非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的核算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CAS2)对投资业务的后续计量按照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进行划分,“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也做了相关要求。

2.CAS33关于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的核算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CAS33)对投资性主体的投资业务后续计量做了专门要求。投资性主体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公司:“该公司是以向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为目的,从一个或多个投资者处获取资金;该公司的唯一经营目的,是通过资本增值、投资收益或两者兼有而让投资者获得回报;该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

准则对于投资性主体权益性投资后续计量和披露约定为“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母公司应当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如有)纳入合并范围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他子公司不应当予以合并,母公司对其他子公司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予合并的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投资”)。不合并的规定豁免了投资性主体对项目投资编制合并报表,CAS2也豁免了投资性主体的联营合营类投资的权益法核算,而且豁免后所披露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关性更强。投资性主体在权益性投资后续计量中,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CAS39)中对估值技术的要求于各会计期末对项目投资进行估值。

二、股权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可能选择

股权投资基金按是否是投资性主体,分别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和披露要求也显著不同。股权投资基金按运作和考核的市场化程度从高往低分可分为市场化基金、市场和政策性混合基金、政策性基金等。CAS33对投资性主体有“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的要求,股权投资基金按照上述分类,在该要求的符合度方面随市场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相应地,各投资基金对投资性主体定义的符合度也由强到弱,其投资业务的后续计量方法也相应有所变化。

(一)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

市场化基金由于投资者对投资回报和投资期限一般有较为明确要求,基本都是符合投资性主体要求的股权投资基金。为了体现投资业绩便利于考核,也为了加强投资项目价值实现的过程管理,一般都依据投资性主体和金融工具相关准则,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所有股权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二)市场化和政策性混合基金

部分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业务即包括市场化运作项目也包括政策性项目。这类基金依据实际情况,可能符合非投资性主体,也可能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对于具备“成立时间不长、投资业务数量不大、投资项目公允价值与投资成本差异不大、尚未有进入退出期的项目、尚未按照公允价值对项目投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政策性项目占绝大部分”等一个或多个特征的基金,更加符合非投资性主体的定义,可依据非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对于具备市场化投资机制(含项目估值体系)完善、存量投资项目中政策性项目占总的投资金额比例较小、具备按照公允价值对项目投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等特征的基金,比较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按照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三)政策性股权投资基金有的基金

设立和运作特征具备明显的政策性,如:无市场化业绩考核要求、基金的募资成本低或没有成本、投资机制直接受政策引导、没有市场化的退出通道、所投资项目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等,不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一般按非投资性主体对投资业务进行后续计量。

(四)非投资性主体和投资性主体后续计量比较分析对于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业务后续计量按照投资性主体和非投资性主体划分,在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对于三无类投资差异不大,联营合营类投资、具有控制权的投资差异较大。

三、股权投资基金投业务后续计量方法建议

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创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④,对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较大作用,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业务的价值实现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被投资项目而言,股权投资相比较债权类资金具有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优势,能有效解决项目快速发展面临的资本金短缺问题;对于股权投资基金本身而言,由于所投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实现、设计的退出方案能否落实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面临较大风险,但所投项目一旦成功实现超额收益或在资本市场成功退出,也能为投资者获得巨额回报。投资基金在发现项目价值并实现出资后,及时、有效的价值管理对于最终的价值实现尤为重要。对于市场化基金和更符合投资性主体定义的市场和政策性混合基金而言,应按照投资性主体后续计量要求,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定期估值,并采取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能及时反映投资项目的投资绩效,通过对影响价值变动的重要因素进行专项管理努力提升项目价值。

第2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现代意义的PE投资在中国不足10年历史,我们在疑问:国内PE投资规模究竟如何,较之国外还有多大差距;而创业板的推出,引发了“PE投资热潮”,我们在思考:除了高收益,创业板对PE产业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券商作为新型主体参与直投业务,我们在猜测:“保荐+直投”的业务模式,是否能在国内激烈的PE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特色“PE产业模式”开始起航

全球PE产业在进入21世纪经过短暂的萧条后稳步发展,融资额及投资金额从2004年开始大幅度提高,2006年基金募集增长率全年上涨49.68%,分别达到区间内最高值。自2006年开始,投资额及资金募资额增速放缓,但总规模维持进一步扩大趋势。

国内PE从2005年开始,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A股IPO的重新启动,国内PE投资骤然间获得迸发式的发展,到2007年投资数量及投资金额都创下历史新高,2008金融危机导致PE市场形势直下,无论是募资、投资还是退出都严重受阻,PE产业在艰难中寻求成熟的发展模式。随着2009年IPO的重新启动、创业板的开启,国内PE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PE产业链的类型选择与国际机构存在明显差异

PE投资包含各个阶段: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Pre-IPO以及PIPE。

阶段选择上,国内私募股权机构侧重于投资处于扩张期、获利期的企业,投资家数及投资金额都占有绝对多数比例,这与国际惯例接近,重点关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成长性企业。

资本类型上,并购基金是国外成熟的股权投资公司主要的资本类型,2007年并购基金份额占71%,而成长性投资仅占17%;而国内机构以成长投资资本(Growthcapital)为主,自2008年开始平均每季度投资份额占74.51%,PIPE占19.78%,而并购形式仅占5.71%,这主要是受制于自身企业管理及资产组合能力的不足。

中国特色的PE期待跌宕起伏后的明朗

1992年,IDG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这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2009年以来,创业板的开启,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渠道,使PE产业迅速发展。到2010年上半年结束,内外资投资规模实现了短期平衡,未来国内PE发展在即。

行业投资:PE机构倾向于对传统行业投资,制造业、能源、食品饮料等属于重点投资范围,农林牧渔近年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服务业投资热度不减,受益于金融、医疗健康、物流等行业的投资份额贡献,使服务业的投资金额明显超出其他两大类;IT行业作为高收益、高风险的代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对象,但PE投资涉猎相对较少,不过今年上半年显示其投资比例同比增加30%。

地区投资:根据统计资料显示,PE投资也显示出一定的地域偏好,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占据更大的投资份额,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包括深圳)等省市。

中外投资份额:2008年以来,外资PE机构在我国依然显示出绝对的成熟性,投资案例数量多于中资机构,投资金额则更加遥遥领先,即使在2009年投资案例数量中资机构超过外资的情况下,总投资金额也仅仅为12%,而外资占到87%;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中资机构已经全面赶上,在国内PE投资领域基本达到了与外资分庭抗礼的程度,这也充分说明了近年来我国PE投资的快速发展情况。

退出: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主要包括IPO上市、股权转让和清算等三种,IPO因为其收益率最高一直以来都是退出方式的首选。2008年PE投资在退出方式上75%以上选择了上市,而2009年也达到了51%;限于IPO条件较难满足,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也占据很大比例。

IPO退出市场:2010年上半年,国内共有212家企业完成IPO,其中80家具有VC/PE背景。其中境内上市企业为172家,境外上市40家,分别占比81.1%、18.9%;境内外融资规模分别为2119.74亿元、288.77亿元,占比88%、12%。这一数据一方面说明了国内目前上市渠道的畅通,建立了包括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目前国内IPO高市盈现状,不过是否存在泡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未来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将在未来很长时间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围绕产业基金的改革将循序渐进的开展。

存在问题:产业基金系各级政府作为牵头人引资并占大部分股权,身负过重的行政色彩,带来了诸如高层行政任命违背“专家理财”、寻租行为、“地方保护”、对于法律法规的制定难以做到公正等问题。

改革之路:一方面产业基金要继续发挥对于产业扶持的作用;另一方面产业投资基金势必要经历一场“国退民进”的革命,建立市场化的民营私募股权基金,使民营资本、外资得以充分发挥在公司治理、投资效率方面的优势,这对于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外资私募为示范,建立市场化的民营私募股权基金,形成品牌化。私募股权基金之所以在美国取得长足发展,重要原因是建立了自身的品牌和信誉,如黑石、高盛等。

策略:以成熟的机构为示范,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市场定位,专注于自身有优势的领域进行投资;设立长期发展战略,扩大投资领域广度,形成包含各种专项投资基金的私募集团,保证单一领域的投资深度,注重每一个项目的质量,建立良好市场形象;完善服务,利用自身经验和广泛的人脉为企业经营和公司治理提供策略性建议和附加服务。加强同业间联系合作与兼并。借助创业投资协会平台,广泛开展业内合作,合作中积累更多的投资经验,更重要的是实现行业内的合并,不仅可以提高小型私募的业务能力、扩大资产规模,还可以进一步使大型私募基金开展兼并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券商直投作为“最阳光的私募”将会异军突起,在中国的PE投资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自2007年9月证监会启动证券公司直接股权投资业务试点以来,有29家券商取得直投业务资格,其中19家已经成立全资直投子公司。截止目前,券商背景的股权投资资金近300亿进入市场,雄厚的资金实力、畅通的融资渠道、广泛的项目来源、“保荐+直投”的优越性等都决定了券商直投将可能引领市场。

国内私募彰显自身特点

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形式较为复杂,按照资金来源不同,包括国有资金主导的基金、地方及民间创投型基金、券商背景型公司等;各个类型又因为中外资金比例不同分为其他形式。(见表1)

中科招商

―行政与市场的结合典范

目前,我们认为中科招商是行政资本与民间资本结合的典范,即保证了投资路线的正确性,又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投资策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风格。

出资方面:管理团队控股管理公司,并与基金股东互相持有股份。

激励约束方面:2%管理费+25%增值提成,亏损弥补+淘汰机制。

投资权限方面:管理公司董事会与投资基金董事会双重决策机制。

根据测算,自2003年以来,总投资金额105000万元,已实现收益157500万元,平均资产收益为150%,年均收益为21.43%。

已上市项目:赛为智能、中青宝、彩虹精化、数码视讯和钢研高纳。

联想投资―民间资本的招牌

自身特色:以联想控股为依托,提供增值服务、利用项目源。注重成长期投资,由“VC“到“VC+GC” (即成长资本)。

专注中国项目,少量涉猎海外的中国项目,单个项目累计投资额不超过1500万美元。不绝对控股,持股比例额一般为10%―30%。

已上市项目:包括卓越(亚马逊收购)、展讯通信、阳光纸业、文思信息、宇阳科技、中讯、林洋新能源和科大飞讯。

弘毅投资

―从民资到外资的蜕变

弘毅投资成立于2003年,是联想控股旗下另一个从事股权投资及管理业务的公司,目前管理着一只人民币基金和四支美元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弘毅人民币基金由联想控股作为发起人,全国社保基金作为主要投资人;弘毅美元基金主要投资人来自北美、欧洲、亚洲等著名投资机构。弘毅投资通过组建投资业务团体和咨询业务团体,运用北京和香港两个运作平台,致力于与被投企业团体共同创造价值,帮助企业实现行业领先地位。

弘毅特色:“增值服务,价值创造”,重投后管理。主战国企,重成熟企业。基金方式募资,从民资到外资蜕变。

已上市项目:中联重工、物美商业、林洋新能源、先声药业和中国玻璃。(见图)

国际私募成熟度高

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类型主要包括独立型基金、附属基金及半附属基金三种。

独立型基金:从各种不同渠道筹集资本,由富有经验的基金管理人代表投资者进行利益管理,并取得每年固定的管理费和超过约定资本收益以上一定份额的报酬。

附属基金:是一些有实力的独立型基金的大型投资机构为了获取更高收益,不投资到独立型基金,而是自己成立独立的机构来进行投资,一般不需要对外募集资金,多数作为大型机构的分支机构,只管理母机构的资金。

半附属基金:前两种基金的组合,一些大型投资银行及咨询公司旗下的直接投资部门可以归为此列,不仅管理母公司的资金,而且将基金管理作为母公司的一项业务和重要收入来源,通过对外募集来成立更大规模的基金。(见表2)

高盛

―私募股权投资的产品超市

131年历史的高盛集团其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有20余年,期间共组织投资基金35只(不包括作为有限合伙人或普通合伙人而参与其他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114.77亿美元以上。

高盛私募股权投资形式完备,在多个领域提供私募股权投资产品,真正称得上“产品超市”。借助其投行水平,高盛从2001年开始已在我国开展直投业务,所投资企业大部分实现了海外上市,是最早在中国开展“直投+保荐”模式的国际投行,其发展路径也成为了国内券商效仿的典范。

黑石―收购之王和赚钱机器

从40万美元开始,截止2007年5月21日上市前,黑石集团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884亿美元,其发展速度之快显而易见。

黑石采用合伙人制度,其中私募股权有限合伙人94%是机构投资者,这样就保持了基金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其长期投资的理念。同高盛一样,管理的基金形式完备,不同的是,黑石倾向于大规模的进行收购重组,形成具备世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投资规模巨大,如收购EOP、希尔顿酒店、杜莎集团等,投资金额之大叹为观止。

2007年5月20日,中投以30亿美元投资黑石。自1987年至2010年3月21日,旗下基金在各行业共投资了141个独立的项目,总交易金额达到2890亿美元,并建立了独立的资源池。截止目前在中国投资项目较少,但高达30亿美元的人民币基金未来将主战国内市场,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届时会不会在中国出现如收购EOP这样的大手笔将可想而知。

创业板开辟国内PE投资市场新空间

2006-2008年全球PE投资中美国和中国各自平均所占比例为:62%、2.61%,这一数据反映了国内PE投资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存在的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进”―投资主体缺乏,未能通过基金形式有效的实现社会闲散资金集中形成规模,供求的信息不对称;“退”―主板IPO渠道关闭且上市条件高、缺少中小企业上市平台,单一的股权转让形式退出收益率低;因此,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是一个项目实现收益的最后步骤,也是整个产业链最关键的地方。一般的退出方式包括股权转让、IPO和破产清算。在2009年的PE投资项目中,有50.38%的项目选择了通过IPO上市来完成退出,对于高收益的追逐使IPO成为了PE项目退出的首选。

而创业板的推出,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PE投资项目倾向于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产业,如软件与服务、医疗保健等,创业板的推出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上市平台,从而为PE投资主体提供了退出的机会。2009年投资机构成功退出的企业有66家,通过创业板上市29家、中小板上市18家、境外上市19家,创业板上市占到了44%,充分显示了创业板开辟对于我国PE投资产业的促进作用。

之所以创业板的推出带给了PE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由于其存在的比较优势决定的。

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条件更为宽松;PE投资对象主要是具有成长性的高科技产业,软件与服务、医疗保健等企业类型属于重点投资项目,这些企业共同特点就是高成长性、小规模,因此要达到主板上市条件是很困难的,因此创业板的推出对于提供退出渠道、发展PE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海外上市而言,除了存在上市条件外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没有监管限制;海外上市―即“红筹模式”在监管层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自由―管制―禁止―重回管制,使国内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我国的投资对象海外上市之路逐渐被商务部严格监管,这一退出渠道很难在继续维系。而创业板完全没有这些严格的监管要求,且因为市场的狂热导致收益空前倍增,平均市盈甚至超过百倍,选择创业板已经成为首要选择。

目前,许多国际大型私募机构都组建了人民币投资基金,很大程度上因为创业板退出方式的优越性。

根据部分已公布投资金额、持有股数的项目,综合考虑股价、股利分配政策等因素,除去一个最高收益(中青宝),45家机构所投资的项目隐含收益率平均值为1079.22%;根据深交所关于创业板首发原股东限售流通的规定,并综合考虑投资期限,初步计算出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23.25%,收益率之高显而易见。

从创业板PE“投资―收益”来看,除了少数项目带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多数项目收益率为5-10倍之间。因此,我们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创业板的推出不仅给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退出渠道,其深远意义溢于言表。当然,目前的PE热潮的确引发了创业板估值泡沫,还有待于理性的价值回归。

券商直投路在何方

了解了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而对于国内券商这一新型投资主体则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因为其规范性、独立性、透明性等特点,一致被业界评为“最阳光的私募投资主体”,那么券商开展直投业务是否有其优越性?是否能形成市场竞争力?

自2007年9月证监会启动证券公司直接股权投资业务试点以来,有20家券商取得直投业务资格。其中19家已经成立全资直投子公司。

除了成立全资子公司,券商还通过合资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募集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目前已有7家基金管理开始投资或在建,其中3家为券商参股,4家为券商直司参股基金。

同时,直投政策环境逐渐开放,法律依据“从无到有”,券商设立直司条件明朗化,直投子公司经营范围初定。

开展直投业务的优势和劣势

资产规模上,短期劣势,长期来看优势明显。根据15%限制率测算上市券商最高直投金额,目前已设立直司的10家上市券商的最高投资限额为246.1亿元,平均单家公司的投资额为24.61亿元;而我们发现国内外代表性的投资机构管理资产规模普遍超过了这一水平,一般达到100亿元以上,国外如黑石等甚至达到了近千亿美元;充分说明了在规模上券商开展直投业务与专业投资基金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但同时,直司以券商为背景,可以充分利用其服务对象和广阔的融资渠道,一旦政策法令松动,允许对外募集资金扩大资产规模,必然能迅速壮大,所以从长远来看券商开展直投业务在资产规模上存在优势。

其他方面,喜忧参半,目前可最大化利用自身优势。专业优势,借助内部研究及投资银行团体专业意见;退出优势,“保荐+直投”模式,借助券商承销保荐的资格,利用IPO和兼并收购等方面的经验,更易获得被司认可;本土化优势,更贴近国内资本市场,对国内市场的运作细则、法律规范更理解深入;规范性、独立性,坚持独立子公司的运作模式,一举一动处于公开监管之下,更易得到被投资企业信任;客户多、服务全,依托证券业务平台,能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客户资源,而且还能提供企业治理以外的其他如投资顾问咨询等增值服务。

但同时,证券公司在股权投资领域与专业的股权投资基金相比略逊一筹,作为新的业务,所面对的投资流程不同、关注的决策指标不同、面临的风险不同;另外,券商直司以金融服务为背景,在企业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及实际经验,若被投企业希望获得更多投资以外的价值创造,则明显存在比较劣势;对于国内好的企业谋求海外上市,本土证券公司与具有海外背景的创业投资基金相比存在劣势。

总体来看,券商开展直投业务还是具有自身特点。拥有专业性、规范性、投行业务背景、资源广泛、融资畅通等优势,在未来如果政策松动,得以扩大资产规模,并引进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以提供增值服务,我们认为在直接投资领域券商具备很强的竞争能力。

各路券商争相出动,路在前方

第3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私募股权投资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发现或筛选项目、融资安排、项目投资、运作项目和项目退出。从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形态可以看出,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各种技能。在发现或筛选项目过程中,投资人员需要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企业分析等三个方面的技能。宏观经济判断和分析包括解读经济数据和经济政策,还包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和判断;项目所处行业的分析理解包括行业运行状态、内在规律、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把握;公司分析则包括战略分析、经营分析、竞争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分析等各个方面。在融资安排过程中,投资人员需要依据拟选择的投资领域、已形成的投资风格、预计投资的项目类型,制订融资方案。为此,投资人员需要掌握融资结构、融资期限、融资费用、融资风险等内容的设计技能。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人员需要与项目方进行谈判和沟通,需要对交易方式进行约定,确定投资方案。为此,投资人员需要掌握收购方式、支付方式、交易组织结构、权益保障、风险分配与控制、税收与会计处理、退出机制等内容的设计技能。在运作项目过程中,投资人员需要对已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后管理,为此,投资人员需要掌握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供应链管理、产业链管理、竞争战略、风险控制、资本规划、资本运作等事项的运作技能。在项目退出过程中,投资人员需要掌握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技能。

职业技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私募股权投资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对人才素质存在较高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全面、实践经验饱满、社会阅历丰富、理性分析潜质好、沟通谈判能力强等方面。

1、知识结构。私募股权投资涉及各个经济领域,全面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经济学是投资人员对投资项目所处的宏观经济分析和行业分析中所使用的理论知识。金融学是投资人员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深刻理解所必备的理论知识。管理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安排、市场营销、采购、生产等微观运行理解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公司治理是对治理结构设计、内控机制、股权管理等事项深刻理解所必备的理论知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是投资人员在实际运作中所必备的理论知识。法律是投资人员对交易结构设计、商务条款设计等实际运作所必备的理论知识。根据对国内156位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董事长、总裁及创始合伙人的教育背景的调查,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占到87%,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相比较其他行业来说,这个行业更需要高理论储备的人才。

2、实践经验。募股权投资不仅需要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储备,而在其应用过程中的感悟程度和应用水平,还取决于实践经验的饱满情况。私募股权投资对从业人员经验的要求分成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全过程参与私募股权投资项目的经验,第二层面是各个环节的实践经验,尽管从业经历领域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直接参与过企业或项目投资,具有投资行业的相关经验。此外,从职业经历分布来看,私募股权投资经验是全方位的,例如企业投资经历是投资经验的积累,证券从业经历是对资本运作经验的积累,企业管理经验是对项目判断以及投后管理经验的积累。因此,上述各类从业经历都可以转为从事私募股权投资。

3、社会阅历。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对投资人员的社会阅历也有较高的要求。若将投资理论和实践看作是一种技术,而社会阅历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艺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有很多安排是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的。比如,如何深刻理解政府、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主体的需求特征;如何妥善处理项目利益相关人的关系;如何协调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这些体会更多地来源于投资人的社会阅历,表现为项目的把握和控制、运筹帷幄的水平、审视问题的深刻程度以及判别事物的敏锐性。还是上述调查中,董事长、总裁及创始合伙人基本上都具有超过15年以上的工作时间,部分还具有海外从业经历和背景。在这段工作时间内,尽管未必直接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但都有项目投资、收购兼并、上市、融资、创业的经历,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等进行过接触。

4、理性分析能力。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以及社会阅历是需要私募股权投资人员经过一段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积累的。可称之为硬实力,而理性分析能力和沟通谈判能力则为软实力,但这种软实力或多或少带有一种潜在素质的意味。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判断分析和决策是一种方法论应用的过程,更是一种理性分析的过程。也就是说,即便在信息搜集或尽职调查很完善的情况下,如果理性分析能力不够,逻辑推理错误,同样会导致决策错误和决策方向偏差,进而影响投资的效果和效率。因此,理性分析能力是私募股权投资人员的重要素质。

5、沟通谈判能力。在理性分析形成正确结论后,私募股权投资进入实施运作阶段。在实施运作阶段,主要活动事项包括与中介机构协议的签署和尽职调查、与项目股东方的交易方案商讨和协议的签署、与项目管理团队的沟通、与项目公司进行投后管理的安排等。沟通谈判能力反映了私募股权投资人员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语言表达水平、商务管理等方面的素质。

人才素质培养的政策建议

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形成规模发展的时间很短,从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应当是推动未来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人才缺乏成为了制约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发展的瓶颈。根据人才培养的自身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本文提出人才素质培养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公平的人才发展制度和政策环境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是尚属于处于起步阶段,必然会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复杂程度较弱导致对人才技术水平的要求不高,比如我国目前阶段的主要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还集中在上市前的过桥投资;投资机会的获取不完全依赖于专业人士的方案设计水平,而取决于项目方的简单价值判断;投资资本对从业人员的选择更看重社会阅历,导致对其他素质要求的相对弱化。因此,若要推动私募股权投资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公平的人才发展制度和政策环境。伴随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人才发展制度和政策环境的建立已具备现实的土壤。国家应鼓励投资机构建立人才发展奖励基金,建立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体系,建立行业内公开评选机制,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推动私募股权投资人员努力提升自身水平的积极性。

第4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一、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一)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

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PE)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是指以非公开发行的股权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wenturecapital,VC)主要投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狭义的股权投资基金不包括VC即专门投资于成长期、扩张期、上市前企业的股权基金。PE起源于VC,投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投资方式的变化使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一个种类齐全并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投资工具。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投融资需求的种类(见表1)。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股权投资的种类基本可分为风险投资基金VC(针对种子期和创业期阶段的企业)、扩张基金EC(针对扩张期企业投资、提供过桥贷款和提振资本注入)和收购基金(服务于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管理层买入和上市公司收购),(见图1)。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主要经过募集和设立、投资、投资后管理(增值服务)和退出等环节和流程。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特征主要是:在资金募集上,采取私募的形式,募集对象为特定机构和个人,不通过公开市场销售,而是基金发起人与投资人私下协商、召开专门的路演会等方式进行;在投资方式上,采取股权性投资方式,主要为普通股、优先股或可转债等,投资对象为未上市、高成长企业,投资期限一般为3~8年;在投后管理方面,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提供增值服务;在退出获利设计方面,基本按照“以退为进、为卖而买”原则行事,在投资之前就设计好退出机制,事先约定好退出渠道,否则就不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克服银行借贷融资的局限,为企业、特别是为中小型企业的脱颖而出直接注入资金,并参与经营管理,提供创业者难以作为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因而越来越成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投融资主流。

(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关于安全通常的理解是客观上不受威胁,主观上不为恐惧的状态或态势。产业安全是产业经济学新近流行的研究方向和流派,是对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理论的系统性创新和延伸,是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关注的核心内容。产业安全主要是指特定行为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例如省、市、县、区域组织等)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产业安全最早始于国家产业安全或民族产业安全,一般情况下,谈到产业安全,主要指民族产业安全,但是又不限于民族产业,实际上是包含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企业安全“三位一体”的安全观。

目前产业安全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保护理论、产业损害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控制理论和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等五部分内容,构成研究产业安全的五个视觉和方法。产业安全本身不是经济要素,作为一种产业评价理论和方法,是贯穿于产业经济学实体理论的一条轴线,形成了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的产业安全分析框架。产业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方式比较多元化,但数量化、模型化是方向和主流。产业安全评价反映产业的兴衰成败,可以引导投资方向和生产及消费方式,因而产业安全评价日益受到不同经济主体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产业安全是一种产业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是产业经济学发展史上的超越性理论创新。

二、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产业企业安全评价功能

根据股权投资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运作流程,按照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战略管理视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的结合融合具有重要的产业安全评价功能。综观股权投资运作实务,在其现实性上,股权投资介入产业和企业的全过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安全评价过程。

(一)对被投资企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是一种安全评价股权投资基金(PE)只关注高成长的企业和朝阳产业以及竞争力强的项目,对投资对象的无缝隙调查和成长力评价全面、细致、周到,并且贯穿于投资有效期全过程。对投资项目的审查和尽职调查涵盖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以及企业业务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调查细分到找竞争对手和消费者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确定被投资企业是否达到可投资条件以及能否实现投资所准球的价值期望,才确定合作。对所投企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做法足见股权投资基金的专业化水平。这与产业安全评价的做法如出一辙,因而股权投资对产业企业的评价是一种安全评价,生存和发展处在不可救药的威胁和危险状态企业不会得到股权投资者的雪中送炭。

(二)对被投企业风险评估的关注体现产业安全期待在产业安全评价中,投资者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类型,一个高度不安全的产业,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盈利无望只会造成投资恐慌,投资者站在盈利预期立场上对产业和企业信息、生产经营状况最关心、最敏感,因而“投资什么、不投资什么”看似投资问题,实际上也是个产业企业安全评价问题。股权投资偏爱风险投资,但是投资的是可预控的风险,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战略投资。依据产业风险评估而决定投资意向是产业安全评价的目的和动机。股权投资作为一个系统投资工具有着成熟的产业风险评估,因而股权投资风险评估与产业安全评估具有平行一致或重合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股权投资基金不看好的产业企业一定是不景气的产业。股权投资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从特殊投资者的角度充当产业安全顾问,产业发展咨询如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恰恰正是创司自身衍生的主要副业。

(三)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安全跟踪评价过程股权投资基金曾经和对冲基金一样被当作另类投资,一个重要原因是既为企业注入股本,又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不过作为金融投资者,一般不会直接参与被投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而是一个战略管理者的角色,关注企业的安全发展。实现途径主要是参加董事会,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影响重大事项决策;参加监事会并占主导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定期审查企业财务报表,监控企业财务情况;为企业推荐适合的高级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这样通过决策监督、经营监管、财务审查、人员配备等手段,PE可以对被投资企业从人、财、权、利、业绩状况各个方面进行及时、全面的安全评估。#p#分页标题#e#

(四)提升被投企业价值的过程增强了安全保障PE是资本市场非常专业的投资者,他们不仅为企业提供巨额资金,参与管理,而且会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一般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克服企业初创期迷茫;完善公司治理,推行科学管理;为企业发展不断提供专业化再融资服务;为企业扩张并购提供顾问式服务;为企业上市进行专业化运作。一般这些专业化的增值服务行为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规范化的发展,无异于提高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安全度。

(五)退出企业的方式选择反映了企业产业安全状况的变化PE是为前景看好的产业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发一笔大财的“锦上添花”型的投资者,按照“募、投、管、退”的流程,哪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前有设计、事中有防范、事后有预案,自始至终都有理性规划。PE退出阶段的渠道主要有:选择上市(成功在望演绎双赢戏)退出,说明企业在股权投资的助力下成熟为公众公司,PE的投资获得了高回报;出售退出(急流勇退股份变现),在上市无望时,PE把企业股份出售给其他企业投资者获得现金完全退出,企业原股东与新投资者继续磨合;回购退出(失约回购要补偿),无望上市和出售,投资届满企业未达到约定条件,PE可以要求企业原始股东回购所持股权,并要支付一定补偿金;清算退出(经营失败撤资止损),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难以挽救时解散企业进行清算以减少损失。前三种退出方式PE多少都赚钱;最后一种表明股权投资失败,PE亏本。而四种退出方式反映的产业企业安全发展信息不同,安全度不同,威胁度不同。

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融合需要战略复合型人才

第5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当月,百度宣布将收购普维投资所持有的爱奇艺全部股份,这意味着交易完成后,普维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仅剩下香港TVB。普维2007年就已在香港设立办公室,但5年来却只投了两个项目。

“慢节奏”背后的投资理念是什么?投资爱奇艺和TVB背后有哪些故事?接下来它会有哪些动作?

23年只投130多个项目

饥不择食似乎是PE(私募股权投资)的天性,国际上资产管理规模达百亿美元的PE大鳄们恨不得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去投,至于国内的PE,更是偏向于“广撒种”。比如以激进著称的九鼎投资以“地毯式”扫项目,成立数年间投了120多个项目。

而对于普维投资这家管理资金达270亿美元的PE机构来说,却少见地选择专注于TMTE行业。在23年的发展历程中,这家公司只投资了130多个项目。

创办之初,它仅关注媒体、通信和信息服务三个行业,直到2006年,它才开始进行教育领域的投资。因此,它被外媒冠以“媒体和娱乐领域中的耐心投资者”。

普维投资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兼中国投资项目主管孙涛日前接受《新财经》专访时表示,普维投资每个项目的单笔投资额都较大,大约在1.5亿美元到8亿美元之间,这往往需要更多时间去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普维有时甚至会主动创立一家公司,爱奇艺就是一个例子。

“不管你是否赞同,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无视市场上很热的比如新能源、医疗服务等各种投资机会,只专注自己的行业,对PE来说,是最难得的。”孙涛说。

正是因为专注,普维投资在TMTE行业牢牢掌握了领先地位,比如全球2011年教育公司收入排名第一的就是普维投资。它在这四个行业选择投什么样的公司,看好什么商业模式,往往会成为业界判断市场未来趋势的“风向标”。

人均管理近2.5亿美元

普罗维登斯是美国最小的州——罗得岛州的首府。1989年,三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这家以家乡名字命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首席执行官约翰森·内尔森(Jonathan M. Nelson)和高级董事总经理Glenn Creamer、Paul Salem从小一起在普罗维登斯长大,后来又一起就读于常春藤联盟学校布朗大学,毕业后又一起奔赴哈佛大学获得商学院MBA学位。

创立普维投资之前,约翰森·内尔森在一家名为Narragansett Capital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负责有线电视、广播和出版业的投资。Glenn Creamer 1988年也加入Narragansett公司,负责有线电视、广播和报业出版的投资。而Paul Salem之前则在摩根士丹利负责企业金融和并购。

23年来,这家公司只有26名董事总经理,平均服务年限为12年,目前有83名投资专业人士分布在北美、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人均管理规模接近2.5亿美金,这个数字足以震撼同行。

如今,孙涛带领一支精英团队更本地化地寻找投资机会。董事陈弦,此前就职于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副总裁金明来自华平投资集团,高级经理陈兴华来自瑞士银行,两名投资经理蒋恺和时朦分别来自摩根士丹利和高盛。

孙涛透露,普维投资有清晰的投资标准,每个项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投资增值的机会、可持续的收入、高进入的壁垒、高利润率、高增长预期和拥有核心的产品和服务。

“永远没有最好或最坏时机”

普维投资是Hulu网站的早期投资者,早在2007年,普维投资就以1亿美元的投资获得Hulu合资公司10%的股权,但今年10月,普维投资确认将所持Hulu股份以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通过此次交易,普维投资将获得相当于最初投资金额两倍的回报。

2010年1月,普维以5000万美元的投资,与百度合作创立了视频网站爱奇艺。孙涛向本刊证实,普维投资把Hulu的经验带到了中国,并帮助百度一起选择管理团队,2011年成为香港TVB股东后,普维投资还推动了爱奇艺和TVB在影视版权上的合?作。

爱奇艺成立之初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Hulu”,但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加上带宽及版权成本压力和下游广告收入不足等因素,使得在线视频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爱奇艺虽前景可期,但仍然亏损。

之后,随着百度收购爱奇艺,普维投资退出爱奇艺。但普维拒绝透露双方交易的具体细节,截至发稿,百度亦未提供有关交易金额的细节。业内认为,普维投资选择退出更多基于成本和投资回报的考虑。

频频退出的举动也引起外界猜测。孙涛接受《新财经》采访时,则意味深长地说:“永远没有所谓的最好或者最坏时?机。”

普维在中国的投资还包括TVB。孙涛说:“好项目可遇不可求,比如TVB,如果不是管理层考虑到经营和传承的问题,可能我们永远也没机会投。”

好项目难找,往往普维看好的一些项目,可能投资时机并不成熟。因此普维有时看中了一个商业模式,会主动推动成立一间公司,包括爱奇艺在内,普维投资的100多个项目中,有20多个项目是主动创立或很早期共同创办的。

普维在亚洲的第一笔投资始于2006年,至今先后在亚洲投资了7家公司,投资总额达16亿美元。如今全球经济大有一片哀鸿遍野之势,募资困难,好项目难求,募资与投资节奏如何协调是个难题。

据路透报道,今年5月份,普维投资为其第七支基金募集到超过40亿美金,这支基金去年开始着手募集,一开始的募集目标是80亿美金,大环境不好,普维投资后来把目标降到60亿美金。比起2007年,普维投资第六支基金募集了121亿美金,几乎相当于其在2004年募集第五支基金(42.5亿美金)时的3倍。但相比第五支基金4.6%内部收益率,截至今年9月,第六支基金的内部收益率有所下降,为3.6%。

普维暂时没有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计划。但为了加强和出资人的关系,并支持其业务在全球范围的扩张,约翰森·内尔森今年9月证实,普维投资接近10%的股份将被卖给一家美国养老基金和一家财富基金,这两家投资者已经承诺向其募资目标在60亿美金的第七支基金出资。

第6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国有投资型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提升国有投资型企业竞争力关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投资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流程在于投资标的选择、尽职调查、交易模式设计、投后管理及项目退出,国有投资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主要因素为项目渠道、投资团队及投资决策程序的建设。

关键词:

国有投资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流程;因素

一、引论

国有投资型企业是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有投资型企业作为国家对各大产业的投融资平台、结构调整平台、资产经营平台,根据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股权投资,通过股权管理提升企业价值,获得投资分红和股权转让收益,使资本在投资循环中得到增值。目前国内国有投资型企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笔者通过多年在国有投资企业从业经历,发现国有投资型企业受国有性质、体制机制影响,普遍存投资管理效率不高、投资收益偏低、投资退出不畅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笔者就如何提升国有投资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系统思考。

二、提升国有投资型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流程

国有投资型企业的项目投资流程包括发现投资机会、立项、尽职调查、交易模式设计、投资决策、投资交易、投后管理、投资退出等步骤。国有投资型企业在此过程中须掌控以下关键流程。

(一)投前工作一是选择投资标的。由于项目投资机会转瞬即逝,因此国有投资型企业必须保持高度敏感,发现任何有用的项目线索,需尽快安排人员与项目关键人员联系,实地接洽,获得项目信息,对投资标的行业发展前景、行业地位、管理团队、核心能力、信用状况、成长性等关键条件进行初步判断,符合国有投资企业投资原则后,进行立项,此过程要稳、准、快。二是实施对投资标的尽职调研。立项通过后,国有投资企业内部即组建投资团队,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士共同对投资标的进行尽职调研。尽职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投资标的业务、法律、财务、管理团队、资产等情况,确定投资标的价格,分析投资的可行性,评价投资风险,计算项目投资收益率,尽职调研对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控制投资成本起到关键的作用。此过程必须细致全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扫除投后可能产生的各种隐患打下基础。三是设计交易模式。通过对投资项目实际情况设计交易模式、规模、期限、目标、退出条款、被投资企业治理结构安排等条款,拟定合作协议。在完成以上工作后,投资团队即可国有投资企业决策机构提交投资分析报告,决策同意后即对投资标的实施投资。

(二)投后管理一是投后增值服务。投资完成后,能否通过对投资目标的公司治理和价值创造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国有投资型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优秀的国有投资型企业不仅提供资金,首先是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机构在《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指引下等对投资标的履行出资者职责,实施股权管理,确保投资收益;其次是为提升投资收益,利用自身的网络和渠道帮助企业提升经营业绩,规范管理体系和法律构架,制定战略规划,寻找合作伙伴,以实现共赢。再次,如果投资标的管理层存在问题,则会向投资标的关键职能部门派遣管理人员,以改善管理,确保收益。二是阶段性的投后分析。为全面、真实、动态地分析投资标的实际运作情况和资产质量,及时揭示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提高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公司需定期对投资标的进行投后分析,投后分析的内容主要涉及投资标的行业前景、盈利模式与投资预期是否发生变化、管理团队的素质和稳定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投资预期或计划的偏离程度、影响投资项目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因素等。对投后分析评价较高的企业,投资公司要继续持有或者增持,并协助企业寻找商业机会,获取内外部支持,尤其是资本支持,利用资本市场撬动企业发展。对于投后分析情况不及预期的公司,需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减持或者退出。

(三)项目退出国有投资型企业应时刻将“以退为进”作为自身的投资理念,为所投资企业寻求资本领域的退出机制。投资初期以契约的方式约定股权退出的方式是投资型企业保证股权成功退出的重要基础,也是投资企业的普遍做法。投资退出主要有以下方式:首先是通过企业上市退出。投资人应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使投资标的满足资本市场广大投资者的需求,运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将资产证券化,而后实现投入资金在资本市场的完美退出。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企业上市板块选择性较大,投资公司应积极与券商联系,设计投资标的上市方案并尽早实施。其次是协议转让、回购或减资撤出。根据对投资标的阶段性投后分析、结合公司内部的定位、对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资产及时处理是投资型企业经常性的工作。投资公司应在平时与各单位的合作过程中积累资源,挖掘所持股权的转让对象,寻找适当时机为投资标的找到买家。如果企业已无发展前途,则应及时退出投资,避免血本无归,将损失降低到可控范围内。

三、提升国有投资型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建立多元的项目渠道国有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建立多元化的项目来源渠道。为有效获取投资信息,投资型企业一是要主动建设自有渠道,通过公司自有人员的关系网络、参加各类投资论坛和对外公开信息的研究分析收集投资机会,二是要充分利用行业、政府、已投资企业、中介机构(券商、律师、会计师、评估机构等)、银行等关系,全面撒网、重点捕鱼;三是要积极建立公司的品牌,通过自我知名度收集能主动上门联系的项目。

(二)建立优质的投资团队国有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二在于建立优质的投资团队。投资是高难度的特殊行业,投资团队必须是精英的组合,良好的组织架构以及能够分工协同的团队将是项目成功的保障,国有投资型企业不仅自身拥有一定投资经验、职业道德、投资理念等人员组成,还应与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联系,作为投资团队的重要组成,其中投行负责投资标的上市专项,会计师事务所对投资标的财务及资产评估把关,律师事务所对投资标的法律事务把关。

(三)建立高效的投资决策程序国有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三在于投资决策的效率。国有投资型企业的投资决策主要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最终决策将根据项目规模会上升到董事会、股东会或上级主管部门,因此国有投资型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既要符合国企“三重一大”决策总体原则,又要符合投资项目决策的特点。

四、小结

如何提升国有投资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这一神圣使命,因此国有投资型企业必须把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流程及主要因素,使自身成为“能投、会管、善退”优质投资型企业。投资流程堪比人类结婚生子,选择投资标的就像恋爱,见到合适的就不能犹豫,提及谈婚论嫁还需认真考察(尽职调研),但一旦结婚(完成投资交易),必须认真过日子(投后管理),并尽快生子(取得投资收益或上市退出)。

参考文献:

[1]何诚颖探寻股权投资之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王光宇先锋.股权投资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成思危成思危论风险投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关键词】 合并报表 成本法 编制

自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关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的规定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新准则中明确要求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要调整为权益法核算,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指出,企业可以直接在成本法下直接编制合并报表,即在工作底稿中不对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对有关项目直接进行抵销。具体到会计实务操作,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和现有教材则没有给予详细介绍。因而,为简化合并报表编制方法,本文详细探讨了在成本法核算下如何直接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抵销分录。

一、成本法下直接编制合并报表的理论分析与具体步骤

1、成本法下合并报表直接编制的理论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合并报表第十一条规定,“合并报表准则也允许企业直接在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是所生成的合并报表应当符合合并报表准则的相关规定。”母公司在编制对全资子公司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抵销分录时,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一方面,对于全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允许企业将购买子公司日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下推”反映至子公司账簿之中,这样购买日后编制合并报表就进一步得到了简化。另一方面,对于非全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除需要抵销企业内部交易影响因素以外,更为关键的是要确定子公司中少数股东权益份额,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要对少数股东权益进行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并非源于子公司经营或交易事项,也非源于母公司经营或交易事项,其计量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选用何种核算方法没有相互联系。编制集团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后,再通过准确计量子公司利润中包含的少数股东损益以及子公司净资产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就可顺利编制出集团企业合并报表。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在购买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将以成本入账,如果长投不发生减值、发放清算性股利、减少或追加投资,那么成本法下母公司在购买日后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不变。但随着子公司留存收益及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增加变化,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会有所改变,因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通常不能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金额直接抵销。子公司在购买日后发生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分别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与少数股东权益份额,而不需要将其抵销。

在成本法核算下直接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时,可用购买当日所有者权益数额与购买日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两项来表达购买日后年末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情况。具体来说:第一,在购买日,确定少数股东权益,对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抵销;第二,在购买日后集团企业内部交易事项已经抵销的基础上,首先对购买日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金额中少数股东权益进行准确计量,而后将其中剩余变动部分自动分配给母公司股东。

2、成本法下合并报表直接编制的具体步骤

(1)成本法下购买日后在第一年末直接编制合并报表。第一,调整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并确认商誉。同时,将购买日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金额与相应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金额相互抵销,并确认少数股东权益。第二,在长投后续计量中,要持续关注商誉、子公司账面价值与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差额的后续会计处理。第三,编制当期集团内部交易事项的会计抵销分录。第四,将当期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基于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而计算的)及其他除留存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少数股东应享有的份额相应增减少数股东权益,并确认少数股东损益。第五,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受子公司股利分分配的影响,编制子公司当期股利分配与盈余公积计提的抵销分录。

(2)成本法下购买日后在第二年末直接编制合并报表。购买日后在第二年末直接编制合并报表的思路与第一年末大致相同。但考虑到母子公司个别报表上并未反映上年度合并抵销分录情况,因而,在第二年度直接编制合并报表时就要先还原或调整报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具体来说:第一,调整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并确认商誉。同时,将购买日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金额与相应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金额相互抵销,并确认少数股东权益。第二,调整商誉并确认购买日后至本期期初子公司账面价值与其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间的差额对当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第三,对购买日后至本期期初间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予以确认,并确认该变动对期末未分配利润及其他的呢者权益项目的影响。第四,编制购买日后至本期期初所发生内部交易事项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影响的抵销分录,并编制当期集团内部交易的会计抵销分录。第五,编制购买日后至本期期初子公司所计提盈余公积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影响的抵销分录。第六,将子公司当期净利润中少数股东应享有的份额相应增减少数股东权益,并确认少数股东损益。最后,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受子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同时编制子公司当期股利分配与盈余公积计提的抵销分录。

二、成本法下直接编制合并报表的案例分析

假设20×8年1月1日,母公司(甲)斥资300万元银行存款购买乙公司80%的股权使其成为子公司,在此之前甲乙不受共同的一方控制,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乙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乙受甲控制。甲公司在其合并备查簿中记录了购买日乙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公允价值。除了备查簿中显示的一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60万元)与公允价值(为70万元)不相等外,其他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均与其公允价值一致。而且知道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平均法计提折旧,尚剩余20年的折旧年限。此外,还知道购买日,乙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350万元(其中股本200万元,资本公积150万元);甲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700万元(其中股本400万元,资本公积80万元,盈余公积100万元,未分配利润120万元)。

20×8年12月31日,甲持有乙80%股权,其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乙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300万元,以成本法进行核算。乙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400万元(其中股本200万元,资本公积160万元,盈余公积10万元,未分配利润30万元)

在20×8年度,乙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60万元(其中向甲分配48万元,向其他股东分配12万元)并提取了10万元的法定公积,未分配利润为30万元。此外,乙因其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使其当期资本公积增加10万元。

在20×9年度,甲乙公司没有发生其他内部交易事项,乙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60万元(其中向甲分配48万元,向其他股东分配12万元)并提取了20万元的法定公积,未分配利润为120万元。此外,乙因其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使其当期资本公积增加20万元。

20×9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560万元(其中股本200万元,资本公积180万元,盈余公积30万元,未分配利润1150万元)。

1、购买日在成本法下直接编制合并报表

在购买日,需要确认商誉,调整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同时编制乙公司所有者权益与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抵销分录,并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单位:万元)。

借:股本 200

资本公积 150

固定资产 10

商誉 12 [300-(350+10)?鄢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

少数股东权益 72 [(350+10)?鄢20%]

2、购买日后在成本法下直接编制20×8年末(第一年末)合并报表

第一,对照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并确认商誉,同时确认少数股东权益,编制乙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与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抵销分录(详细分录同上一步骤)。

第二,调整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间的差额。

借:管理费用 0.5

贷:固定资产 0.5 [(70-60)/20]

第三,确认乙公司20×8年度中实现的净利润对少数股东权益增减变动的影响。

借:少数股东损益 19.9

贷:少数股东权益 19.9 [(100-0.5)?鄢20%]

第四,计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且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失或利得,将资本公积的其他变动调整为少数股东权益。

借:资本公积 2

贷:少数股东权益2

第五,编制当期乙公司盈余公积计提的会计抵销分录。

借:盈余公积 1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

第六,编制乙公司股利分配的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48

少数股东权益 12

贷:对股东的分配 60

至此可知在20×8年末,少数股东权益金额合计为81.9万元(72+19.9+2-12)。可以验证的是,这个计算结果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后再进行抵销分录编制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3、购买日后在成本法下直接编制20×9年末(第二年末)合并报表

第一,参照上述步骤,同样需要先确认商誉和少数股东权益,调整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同时编制乙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与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间的抵销分录。

第二,将购买日后至本期期初调整金额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加以确认,同时调整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间的差额。

借:管理费用0.5

期初未分配利润 0.5

贷:固定资产 1

第三,确定少数股东权益在购买日后至本期期初的变动情况,同时确认其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及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影响。

借:资本公积――期初 2

期初未分配利润 7.9

贷:少数股东权益 9.9

第四,编制购买日后至本期期初盈余公积的计提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借:盈余公积 1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10

第五,确定乙公司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

借:少数股东损益 39.9

贷:少数股东权益 39.9 [(200-0.5)?鄢20%]

第六,计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且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利得与损失。

借:资本公积 4

贷:少数股东权益 4

第七,编制乙本期盈余公积计提的抵销分录。

借:盈余公积 20

贷:提取盈余公积 20

第八,编制乙公司本期股利分配的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48

少数股东权益 12

贷:对股东的分配 60

截至20×9年末,少数股东权益金额合计为113.8万元(72+9.9+39.9+4-12)。可以验证的是,这个计算结果同样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后进行抵销的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

第8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一)众筹与股权众筹

众筹是指创新项目发起人基于网络平台项目并设置融资目标金额,利用社交网络面向社会大众筹集资金的融资模式。众筹最早起源于美国,2009 年金融危机后,Perry Chen创办了kickstarter 以帮助创业者为他们的活动目标筹集资金,随后众筹市场迅速发展,2014年全球众筹融资总额已达162亿美元。众筹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四种模式:捐赠型众筹,预售型、奖励型众筹(支持者预先把资金支付给融资者,来获得优先得到产品的权利),债务型众筹(P2P 网络借贷)以及股权型众筹。股权型众筹是指募资者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其创业企业或项目信息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 并以企业或项目股权作为投资者回报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起步较晚,直到2011 年第一家股权众筹平台Crowdcube 才宣告上线,但由于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融资难的困境,2014 年股权众筹融资总额已迅速增长至38 亿美元,约占当年众筹融资总额的1/4。

(二)股权众筹的主要模式

个人直接股东模式:出资者通过浏览平台提供的融资项目自行判断并进行投资,众筹成功后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后直接成为融资企业的股东,并对公司决策具有投票权。个人直接股东模式的代表是英国股权众筹平台Crowdcube。

基金间接股东模式:股权众筹平台通过一系列审查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合格投资者投资的资金不经过平台而是直接进入一家风投基金,再由风投基金将资金注入初创公司,投资者是项目公司的间接股东。美国的Foundersclub 是基金间接股东模式的创立者。

“领投﹢跟投”模式:又称集合直接股东模式。这种模式下由众筹平台认定的具有行业经验和资源的人作为领投人,其他投资者跟随投资项目,领投人并不必须是项目的第一个投资人。领投人通常需要负责项目分析、尽职调查、项目估值议价、投后管理等事宜,而跟投人虽然也是被投企业的直接股东,但一般不参与项目方的直接交涉和运营管理。

二、中国股权众筹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

自2011 年第一家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上线以后,我国的股权众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根据盈灿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由于政策鼓励等因素,行业规模增长明显,全年成功融资额约为50 亿~ 55 亿元,2016年上半年成功融资额已达35亿~ 40 亿元, 平台数达144家,约占所有众筹平台数量的40%。从模式上来说,“领投-跟投” 模式是我国采用最为广泛的股权众筹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在我国投资者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降低投资风险。

(二)“领投-跟投”模式的操作机制

大部分众筹平台采取的审核方式为线上材料审核,审核内容集中于审核项目商业计划书,只有少数几家平台会在线上初审后安排平台投资团队人员与项目方约谈并进行实地考察。(见图1)

对于合格投资者认定方面,跟投人通常认定要求较低,具有一定个人资产和风险投资意识的成年投资者均可以参与成为跟投人。而领投人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较大,因此认定相对严格。目前股权众筹平台对于领投人资格认定的条件包括:有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资产或年收入达到一定金额,有成功投资经验等。

领投人在确定领投意向后,需要进行项目分析、尽职调查、项目估值议价,协助项目方落实跟投、完成融资,领投人在项目中的投资额度依照各平台的不同有5% ~ 30% 的最低额度限制,领投人在项目成功后能够优先收到占总体投资收益一定比例的额外管理收益。

在项目是否融资成功的认定方面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截至筹资最终时间,认筹额达到融资额的一定百分比后由领投人决定是否追加筹资以补足筹资目标完成项目筹资。二是当认筹额未达到最低额度时,项目方和领投方进行协商选择延长募集时间直到募集满额后下线或者直接宣告失败。

当项目融资成功后,“领投-跟投”模式下股东对于项目的管理形式对于领投人投后管理是否尽责的依赖度很高。最为常见的模式是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对项目进行投资,其中领投人担任普通合伙人(GP),跟投人作为有限合伙人(LP)参与有限合伙企业。领投人作为代表人进行投后管理,跟投人定期通过领投人披露的信息了解项目运营的情况,较少参与具体的运营管理环节。

三、“领投——跟投”模式下的尽职调查

(一)尽职调查必要性的理论基础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投资者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且不完全的,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其决策和行为面临对巨大不确定性。根据逆向选择理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扭曲会导致劣质品驱逐优质品,使得市场交易品总体质量下降; 从委托- 的角度出发,道德风险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人)出于机会主义采取另一方(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对市场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最终导致市场的萎缩和消亡,因此投资者必须进行信息搜寻以消除信息不确定性,从而做出最优决策,而尽职调查的本质就是信息搜寻,通过实施恰当有效的尽职调查有助于消除股权投资的信息差异问题。

(二)当前“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的实施

由于投资者自主从股权众筹平台获取信息能力的有限性,“领投-跟投”模式下对于前期信息获取的补充主要来源于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的撰写者在“领投-跟投”模式下通常为领投人,在对筹资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后出具尽职调查报告上传至项目页面供跟投人查阅,部分众筹平台提供尽职调查报告模版供领投人填写。跟投人通常不参与到具体调查中,所有相关信息均来源于领投人的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需要受到平台方和项目方的审核。

领投人尽职调查报告通常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项目公司基本情况(包括公司名称、注册地址、注册资本、最新股权结构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创业团队成员背景调查(学习经历、职业经历、信用状况),项目财务数据(包括原有股东投资款实际到账、各项开支),项目运营数据(以运营指标体现)和各方承诺及保证。其中,股权结构信息来源于工商注册数据,实际出资来源于公司基本账户银行流水数据,创始人学历由教育部学历认证网站核实,创业经历的调查方式包括通过原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确认、通过行业人脉资源确认和通过查看本人提供的书面合同或文件确认, 信用记录由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确认,公司开支数据由相关合同及发票核实。

(三)“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存在的问题

1. 尽职调查报告粗放,欠缺有效信息

目前股权众筹中投资者在参与众筹前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十分有限,领投人提交的尽职调查报告趋于流程化、简单化。缺乏对投资项目所在行业的分析;部分财务指标缺乏相关凭证;运营指标的确定缺乏依据、同类项目之间不统一,确认实现的指标项目没有在报告中提供相关证明;人事调查过于简略。

尽职调查报告粗放出现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项目方经验不足,提供信息有限。传统线下融资中,被投资项目通常已经度过前期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阶段且已经运营相当一段时间并有所盈利,创业者也已具备一定的运营管理经验,而目前一些线上股权众筹项目仍处于寻求天使投资的阶段,营业额较低、没有或仅有较少盈利,创业者缺乏足够的经验,没有具有专业资质的财务人员管理收支、编制报表,致使相关材料缺失严重。

领投人能力的局限性。与传统融资方式中创司成立项目小组并广泛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尽职调查不同,线上股权众筹由于筹资规模较小,尽职调查主要由领投人独立完成。尽管有成功投资的经验,领投人也很难具有对项目从法律、财务、技术层面深入判断的能力。出于成本-收益考虑,在没有强制规定的情况下领投人也没有动机主动寻求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帮助以完善尽职调查报告。

2. 委托关系复杂,缺乏对领投人的有效监督

领投人与项目方、跟投人和众筹平台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委托关系。由于领投人与项目方及平台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关系、领投人相对于跟投人的信息优势,使得领投人在股权众筹中权力巨大,实施对领投人是否切实履行尽职调查义务的监督也较为困难。

具体表现为:

领投人与项目方之间:在股权众筹中,相当于GP 的领投人在投资项目中出资比例巨大,对项目方能否融资成功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项目方具有向领投人提供经济利益以使领投人在尽职调查报告中隐瞒或编造项目信息的动机。

领投人与跟投人之间:线上股权众筹普遍融资额度较小,每个跟投人出资的金额通常在几万元以内,各跟投人的搭便车心理使得其很难对领投人和项目方实行有效的监督,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风险,也为获取真实可靠的尽职调查报告带来挑战。

领投人与众筹平台之间:由于领投人的参与程度与众筹项目的成功息息相关,由此间接承担了部分众筹平台运营的责任,众筹平台为提高项目成功率存在动机减弱对领投人是否履行尽职调查义务的监督。因此目前一些股权众筹尽职调查中由领投人和平台经理共同保证也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尽职调查报告的质量。

四、“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建议

(一)扩大尽职调查范围,细化尽职调查内容

为解决线上股权众筹“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报告粗放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1. 完善尽职调查框架

尽管由于领投人和项目方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对网络股权众筹采取与传统融资中尽职调查相同的标准,但建立更为完善的尽职调查框架对于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从范围上来说,尽职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对项目所属行业状况的分析。作为资金提供者的投资者往往缺乏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每个投资者自行搜寻信息的成本较高,因此由领投人在尽职调查报告中阐述项目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所处生命周期、主要竞争对手等背景情况能够大大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目前企业管理理论中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评估方法, 如PEST 分析、SWOT 分析等都能够较为系统且明了地向投资者展示项目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此外,众筹项目的尽职调查报告中还应当拓宽法律尽职调查的范围,在确保项目公司依法成立并拥有经营业务的营业执照以外,对于创新型众筹项目还应当着重调查知识产权相关领域。

从调查深度来说,一是尽职调查报告中创业团队的信息披露程度应当更加详细:对于处于成长初期的创业项目来说,创业者的个人水平对项目未来能否顺利开展有重大影响。因此领投人还应当调查创业者曾经任职公司的情况、离职原因、外界评价等。在了解每个团队成员个人情况之后,还应当考察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包括曾经合作的经验、是否有过失败经历等。二是项目运营数据方面,领投人应当在考察项目方提供选取特定运营指标合理性的说明报告的基础上,准确地在尽职调查报告中反映项目目前发展的情况。对于重要合同和财务开支数据,领投人应留存书面证明材料,在投资人要求时提供。

2. 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降低尽职调查难度

股权众筹平台对于项目准入要求较低、最小化自身调查责任的操作方式使得进入平台的项目良莠不齐,领投人往往在已经确认领投并实施了部分尽职调查过程后才发现发票、合同缺失,为后续尽职调查造成很多不便。要求股权众筹平台对每个项目的各项证明的真实性一一考察缺乏可行性,但平台在项目上线前应当对尽职调查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材料的存在性做出要求, 而非仅仅对商业策划书进行审查。通过提高项目准入要求能够促使经验不足的创业者完善项目,提高行业整体项目水平,消除由项目方材料缺失导致领投人客观上无法详细尽职调查的问题。

3. 引入项目分级制度,分担领投人尽职调查压力

对于筹资额度较小、处于传统行业、投资风险较小的股权众筹项目,要求领投人咨询专家以及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详尽分析以出具全面尽职调查报告是不经济的;而对于筹资额度大、领域新的高风险项目,投资人以实施调查存在困难而减少必要的调查程序也会导致巨大的投资风险。

因此按照一定标准对所有上线项目进行分级,对高风险级别的项目要求具有专业机构调查报告并增加领投人数要求以分担尽职调查压力。如果采取领投人和项目方共同承担相关费用的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项目方筹资额度远大于必要金额以获取额外收益的行为。

2012 年美国出台的JOBS法案中有关股权众筹的法规就体现了这种分级思想:筹资额超过50 万美元的项目需要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筹资额在10 万至50 万美元之间的项目需要由符合SEC 要求的独立专家调查核实财务数据,筹资额在10 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仅需提供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单即可。

(二) 强化领投人信息披露,建立领投人声誉机制

第9篇: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范文

一、风险投资担保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风险投资担保的内涵。

风险投资担保是指投资担保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初始成立、极具前景或科技前瞻性的新兴企业或项目;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股权投资或间接债权式投资的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退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担保回报的一种融资服务方式。其中,风险资本是一种过渡式权益资本,其含义是: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再获得资本增值收益。风险投资担保是由资本、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反担保措施和市场机会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活动综合;一般要对应结合项目的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四个过程来设计或考量。

(二)风险投资担保的构成要素。

一般而言,风险投资担保主要由风险资本、风险投资担保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等六要素构成。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给快速成长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企业或项目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投资拥有股权、提供借贷资本(以股权质押)、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授信(以股权质押作为反担保措施)或既投资拥有股权又提供借贷资本(或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授信)等方式投入风险企业或项目对象。风险投资担保人一般由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资本家及个人、产业附属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和担保公司等机构组成。风险投资对象主要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文化等领域。就投资期限而言,风险资本从投入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被称为风险投资期限。投资期限依据投资规模、产品科技含量、社会化认同程度、产品替代度等多重因素决定,它是投资项目的管理、技术与运作合成。投资目的是通过投资担保使其达到规模经济,并适时提供其增信和增值服务,进而把企业做大做强;然后通过公开上市、兼并收购或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获得超额投资回报。从投资的性质来判断,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即股权式风险投资;二是提供借贷资本或者予以贷款授信担保,这就为担保公司介入风险投资业务提供了一个契机或平台;三是提供一部分借贷资本或者贷款授信担保,同时又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不不论采取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信和增值服务。

二、风险资本的形成以及风险投资运作的过程与退出

(一)风险资本的形成。

我国的风险资本一般是由境外风险投资者、国内各类企业或担保机构投资者以及内陆个人投资者三种类别组成。境外风险投资者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风险资本来源。风险资本进入企业后,通过其投资使之达到规模经济,并适时提供各项增值服务;然后通过境内外公开上市或其他方式退出,获得超额投资回报。国内各类企业或担保机构投资者是风险投资的主要参与者,企业介入风险投资主要是出于发展战略目标的考虑,并为企业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是二次创业机遇;而担保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投资者主要基于先投资、后退出的高额股权资本或增信禀赋回报的动机。内陆个人投资者主要是具有风险投资经验的投资人、创业企业家,或曾得到过风险投资支持进而回馈经济社会的投资者,他们以私募基金、先期股权投资或优先股等形式,参与到风险投资的具体业务中。

(二)风险投资担保的运作过程。

风险投资担保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寻求投资项目、项目的筛选、项目评价、投资谈判、投资生效后的监管五个阶段。首先,寻找投资项目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企业可以主动向风险投资机构或个人风险投资机构提交项目投资申请,再由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评审遴选。其次,受资金运用与风险约束的多重因素的制约,风险投资公司或个人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对申请的投资项目进行最初的甄别和筛选。第三,对通过筛选的项目进行更详细的评估与论证。第四,当项目经过评价论证后且判断结果可行时,风险资本家或潜在的风险投资企业就会在投资数量、投资形式和价格等方面进行商议;确定投资项目的一些具体条款或约束性条件。这一过程在国外被称之为“协议创建”,内容包括协约的数量、保护性契约和投资失利等具体约定。最后,达成各种协议后,风险资本投资担保人作为“股东”、保证人或合作方需要对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进行监管。

(三)风险投资担保的退出。

风险投资或担保人对企业或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的目的并不是对接受风险投资企业的占有或控制,而是为了获取高额的资本投资回报。风险投资或担保人会在适当的时机变现退出,其退出时机一般可以等到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或经营运作成功后。但为了分散风险或快速回笼资金,可以分阶段、分部分退出;即按风险投资的不同实施阶段或时期,将股票(或股权)分部分转出。何时退出取决于投资回报的适时收益率指标因素和未来增值放大预期,也是风险投资或担保人的择时判断极值域点。

三、风险投资中担保公司的介入与运行方式

担保公司如何在风险投资业务中有所作为,这是担保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兼营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业务;该办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上述规定为担保公司介入风险投资业务提供了法规依据。由上可见,风险资本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授信和混合投资等方式,介入并间接控制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或项目。这样,就为担保公司介入风险投资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可操作性规范。

(一)直接风险投资方式。

对一些有实力的担保机构而言,他们一方面可以承担扶持中小、微型创新型企业成长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该类公司自身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的优势明显,对新兴产业或项目的判断、评价、管理和控制完全有能力驾驭。同时,担保机构的业务品种具有不断创新和谋求超额收益的外在迫切要求,担保公司也必须在一定范围内置身于风险投资业务之中。一般而言,直接风险投资应选择在项目或产品处于种子期、成长期时介入为宜。

(二)通过提供担保授信而间接控制介入方式。

风险资本的介入可以通过提供担保授信方式间接形成,并以股权质押作为提供保证后的反担保措施,有条件地使担保机构间接控制其股权。一般而言,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抵、质押物均不充分或完全无抵、质押物,此时提供担保授信行为比较符合风险投资的特征,即担保授信只能以该企业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并补充企业其他仅有的抵、质物或第三人保证之复合担保措施;这体现了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双重属性。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恰当选择担保授信方式的介入期。一般而言,种子期要绝对控制,创业期可以谨慎介入,成长期进入比较有利,最佳时机是成熟期。第二个原则是设计最佳的授信品种、期限、额度和费率。授信品种包括银行贷款担保授信、融资租赁担保授信、风险投资基本收益担保、股权转让价值担保等。就授信期限而言,银行贷款担保授信一般为两年或两年以上,最多不得超过五年;融资租赁、基本收益担保和股权转让价值担保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设定。授信额度以企业或项目的自有资金和授信期内预期权益性融资增加的1:1设计并滚动相匹配,即实行以企业净资产为基数而设定担保授信额度的原则。就费率而言,保费按年度收取,年费率3-5%为优化区间值。第三个原则是股权质押的额度控制:原则上应设定在绝对控股范围内,按拟贷款企业的净资产额乘以60%左右的数值,作为股权总净额与质押率的设计基础。第四个原则是控制信贷资金与代偿股权处置:提供担保授信后,企业的信贷资金支付或回笼,必须立书约定由担保公司和银行双重控制;原则上实施额度审批、阶段性控制划款,并采取“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到期偿还后担保责任正常解除。如果逾期代偿,担保公司应当行使追偿权利,并从法理上剔除“流质条款”之潜在瑕疵;通过债权重组并控股持续经营、变现转让股权或部分转让股份。或者步入风险投资的具体操作框架内继续运作,并适时提供其增值服务,把该企业做大做强;然后通过公开上市、兼并收购或股权转让等其他方式退出,实现其超额投资回报。

(三)混合风险投资方式。

混合风险投资是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的有效结合体,担保公司可以根据上述两种方式的具体操作规范和内容,灵活加以运用并实施创新。(特约编辑:李剑;校对:LJ)于股指基金可以避免国际上的政治风险。我国还可将外汇储备投资于海外股权。股权投资是一种更适合于长期投资的投资工具,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一方面,通过股权投资我国可以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汇储备缩水。另一方面,我国还可以配合国内的产业政策,通过海外股权投资向在海外即将上市的中国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四)提高外汇储备配置于非金融资产的额度,适度拓宽外汇储备在国内的运用渠道。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外汇储备不是私人资本,其管理不应仅仅追求一般性的投资收益,而应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并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适度安排在国内外的投资比例。非金融资产的投资可以分为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国内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维持各项经济目标的稳定实现;国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储备的收益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首先,我们应将适当的外汇储备配置于战略物资、房地产等有形资产或技术等无形资产,可将一部分外汇资金用于进口先进设备以促进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一部分外汇资金用于进口重要的工业原料,一部分外汇资金用于公共建设以及改善交通运输和其他基础设施。这些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十分有利的。其次,我国可用外汇储备购买各种能源、资源储备及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海外先进设备、技术,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升级。应当加强对石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很早就已经以立法的形式设定了石油储备目标,并建立了石油储备的长效机制。我国同样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以保证足够的石油储备。同时,我国还可以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加强对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储备,这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我国应增加对外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而且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