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教学法

第1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史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4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28

所谓史料,主要是指构成人类历史的资料,它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也是人类丰功伟绩的里程碑。一般有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之分,对于历史教学科目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历史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找出史料运用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结合策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当然,目前的史料教学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加以改正。

一、史料与历史课本息息相关

史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和锻造,成为了指导学生了解历史的工具――历史课本,而历史课本的原型与史料密不可分。从我国现今教育的发展渊源来看,初中历史学科是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基础阶段,也是帮助学生塑造历史认知的黄金起步阶段,虽然随着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的资料层出不穷,但是能够完全代替史料完成这一任务的资料依然没有出现,况且史料具有十分严谨的逻辑性,对后人甄别历史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由此来看,史料和历史课本的关系可谓是唇亡齿寒。没有史料这个强有力的工具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依托,就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明史料可以完全取代初中历史课本,达到史料单独教学的效果,因为完全脱离课本而依赖史料,会让学生的学习心智逐步偏向片面化,长此以往,也是有弊无利的。

二、运用史料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实现创新的对策

(一)运用鲜活史料激活教学方式

教育乃人之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把人比喻为树木,那教育可以说就是那浇灌之水,树木要想顺利成活挺拔,离不开水的灌溉,但只有水是不够的,水还需清澈、新鲜,才能够真正使“树木”成为“树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纯粹为了教学而采取贴合课本却又枯燥无味的史料进行宣讲,长此以往定不是万全之策。史料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准,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

史料的鲜活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初一历史课本《原始的农耕生活》为例,虽然农耕生活离现在已过去了相当长时间,但它们留下来的器具依然是现在人们进行创作的源泉,况且农耕器具也是现今人们追溯过去的利器之一。教师可以先在幻灯片上展示几张农耕生活时代人们使用的器具,如石斧、犁等,这些工具虽然在现在看来做工不够精巧,个头也笨重,但在当时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保障。以这些器具的图片作为开篇的宣讲,就能让学生产生一看究竟的好奇心,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层层不断前进的,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二)适时、适量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尽量贴和教学生活

历史课本并不是每个篇章都有足够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因此适当地将历史课本与史料相结合,不仅能够缓和历史课本有时带来的晦涩,也能够激发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当然,虽说史料的引进能让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但过多的史料堆积容易出现令人目眩眼花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本就对于学习没有抱有很大的兴趣,若是再看到数量如此庞大的一堆繁杂的数字,势必会让他们本来就不太热情高涨的心减去大半。因此,对于史料的运用方面,在注意和课本贴合的前提下,也要避免大量史料堆砌所可能带来的弊端。另外,教师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找到史料与课文衔接的那个平衡点,并不是每一部分的教学都需要史料作为烘托,也不是每一个章节的史料都是完全贴合当下所要宣讲的内容的,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就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差别化运用史料形成教学对比

根据史料的内容结构,可以将史料分成基本文字类和数码影像类。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不难看出他们会倾向于接触丰富知识面的教学方式,这些资料不仅在呈现形式上足够令人耳目一新,也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能让人过目不忘。同时,鲜明、活泼的史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史料所展现的那个年代的画面,对于学生后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将鲜活的数码影像的幻灯片展现给学生,需要做到贴合学生的兴趣。以商周时代为例,商周时代是甲骨文和青铜器的代表时代,这一时期的编钟乐器是学生感兴趣的重点,教师需要利用好商周时代能够令学生感兴趣的这些资源,在展现相关图片的同时进行宣讲,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牢记青铜器的形状大小,也学会了分别甲骨文和金文、小篆这些文字的不同,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自然而然地迸发出了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运用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虽然历史相较于语、数、英在枯燥程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宣讲不当,加之教材枯燥无味,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这对历史教学十分不利。因此,学会将史料贯穿到日常的历史教学之中,不仅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百益无害的,也能够让教学工作者把握主动权,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出更为适合学生与教师双方的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教与学;英语教学;和谐教育

引言

初中历史作为一个学生在正规的历史学习中的起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给初中的学生打下一个基础,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个良好的、易于学生理解和分析的授课方式,而图示法就是其中一个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1.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的优点

1.1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图示教学法的板书不仅仅改变了初中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提纲式、呆板的传统形式的板书的面貌,同时这种图示教学法不会受到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其取材相对较为灵活,并且其形式也多种多样,让板书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在使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强调,这样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1.2构建一个教学的体系 图示教学法可以完整的去揭示历史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并且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得到一个相对于较为清晰的线索,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在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上都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1.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列出大致的图示,其他的细节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变成一个成纵横交错的结构图示,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梳理所学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和智力的训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1.4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在初中的历史课上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让老师把语言的讲述与图表的演示两种方式进行相结合,以此达到一个“图”“文”并茂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并且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进行一个积极地思维,从而来达到强化学生的记忆的目的。

2.如何有效的将图示教学法应用在历史课堂中

2.1由教师去编写历史图示,以此来展示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在历史课堂中让老师使用图示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最多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历史知识的体系和重点,如在讲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这一内容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较杂,学生很容易记得这个就忘记那个,而使用图示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仅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可以这样,另外老师在讲授三国时期的历史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由于其国家和战役较多,并且这一时期的形式相对于复杂,很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所有的线索,而图示教学法则可以很快速的将这些知识点显露出来,其中主要包括了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刘备先后崛起,在经过了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打败了袁绍,并且在不久之后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孙、刘两方合作击退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步的形成。

曹操官渡之战(200年)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

刘备?坨 ?坭魏

军阀混战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208年)蜀

?坭 ?坨

孙权J K吴

三国时期的图示

2.2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编写历史图示,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老师进行几次图示法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来进行学习和使用图示法。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总结,例如:针对我国的来进行图示法的总结。老师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去掌握好基本的编写方式,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树状图或者是概念图来进行编写历史图示,其中树状图的优势是可以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以及结构性有效的展现出来,而概念图则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在老师讲解完五代十国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仿照之前所讲述的三国时期的图示方法来进行图示的总结,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历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讨论可以知道,图示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相对于轻松的记忆方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有效的改变了我国在进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去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记忆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3]蔡晓玲.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J].才智,2009年09期

第3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故事化;教学探讨;初中历史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困境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呢?“故事化”教学法便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学生们没有几个不喜欢听故事的。历史本身很精彩,它是由一个个故事连接而成,故事中包含了人类集体或个人的知识经验,或精彩有趣,或哲理深刻,或豪情满怀,因此让故事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故事化”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其间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一、解Q策略

1.“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动”字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如果成为“背书课”,把原本丰富的历史内容抽成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性质、意义等若干应试要素,那么学生就会厌倦历史,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但对于故事,人人都可理解,人人都可讲述。那些平时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的学生,或者不是很流畅的学生,也许正是因为爱好故事而把平时不敢举起的手高高举起。他们的故事也许讲述得并不完整,并不生动,但是他们毕竟敢站起来了,敢开口了!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喜欢这节课的一个故事而喜欢上这个时期的故事,从而自学这一时期的历史。

可见,一个故事可以激起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课堂的某些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2.“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情”字

历史给了我们每个人一面镜子,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走人生之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屈原、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让学生们荡气回肠。历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学习《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一课中,笔者就是运用“故事化”教学法来完成情感教育目标的。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学生熟悉后先在小组内讲述,然后在班内讲述,比赛谁讲述得最精彩。热火朝天的讲述中,学生也许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两位英雄的精神实质。接下来,笔者诚恳地表扬了学生们的精彩讲述,同时“诱惑”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故事中没有提到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都能取得成功,你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再把故事补充完整,就更棒了!”在学生还热情高涨的时候,思维还在高速运转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会在“惯性”下很自然地去分析,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答中,问题往往是“柳暗花明”,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郑和的坚忍不拔和戚继光的爱国情怀也许就在那一刻,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可见“故事化”教学法在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思”字

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学生在阅读、讲述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比记住某个事件要重要得多,了解历史过程比背诵结论性的历史陈述要重要得多,这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听故事到编故事再到讲故事,学生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就让学生自编故事“我随张骞出西域”。在故事中,笔者引导学生想象:你们出使西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完成使命了吗?既然没有完成,你们只能说是有“苦劳”没有“功劳”。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苦难”刻骨铭心,说他们没功劳,岂能罢休?他们在苦思冥想中,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终于明白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不同的。出于军事目的出使,却成了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创举,其意义远超过当初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扩”字

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十分丰富,学生要记住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中,那些枯燥无味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会不知不觉地钻进学生的脑海。

“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卧薪尝胆”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让学生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昭君为汉匈经济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从“贞观长歌”故事中,学生们了解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奋斗历史,感悟他重视人才,注重纳谏的胸怀。这种借助故事,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的扩展性学习,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不要只讲教材中已有的故事,可根据教学实际把某些课程内容故事化,这样就可以把原本有些艰涩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第4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历史不是单调的知识,它是一部厚重的民族兴衰史和发展史,要让初中生学好历史,除了让他们理性地看待历史,还需要他们感性地感悟历史。初中历史教学要善于创设各种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性语言中获得对历史的感性认知。例如,在《工业化的起步》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能种出大量的小麦、水稻、玉米,然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却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在很少一段时间内我们甚至造不出一辆汽车,更别提制造坦克、飞机。这种工业化的落后也直接导致了战争年代我们被动的挨打,让我们付出了尸横遍野的惨重代价”。通过这种语言情境的渲染,让学生知道工业落后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进行工业化建设,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直观欣赏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随着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丰富化,在历史教学中,已经有足够的条件为学生创设各种欣赏情境。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幻灯片等各种工具,为学生再现历史课本中的各种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图、文、声、像并茂的基础上,将冷冰冰的历史文字学习变为有声的、有形的学习。这种直观的欣赏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三、创设亲身体验情境,让学生进入历史

第5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历史教学需要学生有相应理解能力,只有对历史内容形成一定感性认识,才能对复杂的历史知识形成体系化的见解。问题探究是一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设定问题,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体系。问题探究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制定教学计划,结合教学难点和重点,设置层级问题,设定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知识的积累,结合有效的思索,从而获得知识与学习能力。同时,也逐渐养成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利用好这一方法,也需要注意问题设置、进程把控、教学反馈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问题探究教学的正确认知,从而教好初中历史。

二、问题探究教学的应用现状

自从教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都没有停止。问题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一经推出,就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这一教学思路在教学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该教学方法保持一定兴趣。但经过一定时间检验,这一方法的问题和弊端就凸显出来,具体而言,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

在问题探究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影响决定教学方法实效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以教师为重点的思维,当老师问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时,多数学生都是没有,但实际上问题有很多。而这也是受另外一个因素影响,就是学生缺乏直接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胆量,学生寻找不到问题,就很难探究到初中历史的内容。同时,及时教师设置了一些问题,要学生来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学习,很多学生也很难去取得实效。由于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习惯,加上教师设置问题是从自身教学角度来设定,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存在较大脱节。

(二)教师缺乏问题构造能力和体系化思维。

由于一些老师缺乏深度理解和思考,对教学的重点,认识不充分。因此,所设置的许多问题,都只是片面的从教学计划上来制定。而一些教师由于备课不认真,其设置的问题往往欠缺层级性。正是其对教学内容理解深刻度不够,因此当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有不同认知时,教师就很难给与有说服力的解释,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的优化策略

尽管这一教学法存在一定不足,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仍旧是适应当前课堂教学学生为主这一教学趋势。因此,应该结合以往存在问题,适当调整,从而优化该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高效应用。

(一)构建让学生产生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发问。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层级问题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该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和主线就是要有合理的问题。只有学生敢于且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问题,才能做好探究教学。以往学生怕问题提出的不好,怕被笑话,要结合这些片面不自信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参与到初中历史学习上来。同时,教师也要掌握相应的提问技巧,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提出问题。通过营造好气氛,应用好技巧,实现学生会“问”。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探究是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教师要通过结合问题,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潜能被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力大大提升。而问题探究教学,就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质的提升。

(三)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课堂进度把控力。

最后,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衡量教学方法合理与否的最重要标准。不管什么教学方法,能否达到教学目的,能否有效培养学生,这都是最关键的。如果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取得进步,那么这个教学方法,就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针对以往问题探究研究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用发挥不足这问题,要加强教师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备课,对教学内容预留问题,同时当学生之间针对同一问题意见不统一时,教师需要给出明确的结论及依据。关于课堂教学进度,还要能够有效把控,不可任由学生讨论。

四、结语

第6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法核心是什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首先,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实践表明,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其次,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适应高考历史改革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近几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明显加大改革力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据比较权威的统计,1991-1992年此类题约占30%,到1995年,已达到80%左右。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注重引入类似问题教学法一类的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它包括:①问题情境及其主要成份。②问题情境的分类。③问题情境的设置。④问题情境――诊断智力发展水平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等基本内容。本文着重谈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方式。问题教学法的创立者总结出一条作为主要的教学原理的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依据这一基本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式设置问题情境。

1.通过对有关的趣味史实的叙述创设问题情境。在讲授《唐朝的衰落》一章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唐朝人口增减资料:

A.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37,140,000人。

B.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41,419,712人。

C.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52,919,309人。

D.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16,990,309人。

E.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15,762,432人。

然后,提出下列问题:①从A至C阶段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②由于什么事件导致C至D阶段人口急剧下降?该事件的原因及后果各是什么?③从D至E阶段为何人口继续下降?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后期由于统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使社会生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可见,政治稳定是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

2.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带入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现代人比较,学生就会很快回答并掌握“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这一问题。再如讲埃及金字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建造金字塔》插图,并适时提问从这幅图你想到什么?学生从图上具体形象,如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塔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奴隶的暴死等,就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

3.通过课文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章,引言中提到“”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本讲历史意义时又说,“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两者是否矛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使大家明确:“”结束,的确使中国十年的动乱局面得到终结,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期,但当时指导思想上的一些错误并没有及时纠正,只有到,才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可见,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典型、普通的错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最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有时还可以通过当场试验或演示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三、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原则

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必须有概括性的新颖的和未知的东西。这是问题情境的难度标志。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

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的探索,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教学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

2.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东西的愿望和需要。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H• A•多勃洛留波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第7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一、初中历史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学生对课堂内容抱有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其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融入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在情境教学的帮助之下,教师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譬如在讲《美国内战》这一课的时候,针对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教师需要在讲课之前,把关于南北矛盾出现的背景以及多种可能涉及的要素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把全班学生划分为两组,并指出:“现在让我们追溯历史的长河,走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当中,两组同学分别代表的是南北方的议员,你们现在要针对矛盾所在之处进行辩论。”教师的启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极大地提高。此外,实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还能够使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实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向学生展现出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情感。历史教学知识和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协调统一的,这一事实也说明历史教学当中应当融入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首先,从课程开始这个环节来看,教师要采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导入上课,重点应当放在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上面。一般来说,较为常见的开篇形式主要是借助诗词、歌曲、故事、图片和影片等,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譬如说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或者向学生展示三国时期的诗词作品,然后引导学生去揭开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其次,要灵活运用课本当中的插图、地图和实物,还有相关的音像制品。多种要素的综合运用,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强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从而充分体现出情境教学的价值所在。再次,在历史课讲课之前,教师有必要提出一些和教材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思考。最后,要善于利用教学活动课程。其实活动课也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利用,学生在活动课上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将历史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譬如说在讲到西汉历史文化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无论是剧本还是道具,都应当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会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还会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实施历史情境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1.时效性

教师应当按照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历史学科特点来确定历史情境教学中的侧重点,而不能简单盲目地来设置情境,甚至盲目地让学生无目的地思考。有些教师为了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课堂氛围,在网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给学生,但是在展示资料的同时并没有给学生讲解资料和课程有关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得历史课变成图片、故事展示课,这不是真正的历史情境教学。

2.参与性

在历史情境教学当中,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重点所在。在课堂上,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之展示出这些优点。比如在营造历史情境的时候,可以让不同性格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从而使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最终以愉快的心情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3.系统性

有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只讲授新知识,而不顾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事实上,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只有注意到这一层面,才会防止知识被割裂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法,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历史情境当中。

参考文献

[1]赵文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2(6).

[2]许波.走进历史――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阅读(中旬),2011(5).

第8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简单来说,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书本上所讲的内容,进行历史重现,创建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可以快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国家重视的德育奠定了基础。以下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

1.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我们都知道,对任何事只要有饱满的热情就能办好,所以初中历史的学习也需要如此。学校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充满热情。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可以认真地学习历史,扎实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对历史这门学科有新的认识,为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从而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好的印象,所以说,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德育,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书中的人物或事物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其更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记忆,产生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要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依据,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了解,如何将其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成为目前历史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1.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的基础。通过调查得知,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构建和谐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和谐课堂应该如何构建呢?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课时,教师不要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因为教师的表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情,所以,教师要面带笑容地讲课,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印象,从而爱上历史这门学科,提高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第9篇:初中历史教学法范文

学习历史知识,汲取历史经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加强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形象生动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比单纯讲授史实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师应该以情景化的讲授形式,使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了解历史,并在这些历史故事中感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启示。如在讲解“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时,需要让学生感受这一时期历史人物的思想、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情节性较强的故事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则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于当时历史背景和各诸侯国的了解,他们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就会对这段历史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在不知不觉间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而教师在讲解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时,则可以结合《论语》《道德经》《墨子》等文化典籍中的典型故事进行阐释和总结,引导学生系统把握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而全面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除了引用与教材中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故事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将历史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现实问题的历史原因,在生活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加深对历史的感悟。

二、构建情景化的历史课堂

构建情景化的历史课堂,是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其间,需要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构建出有助于学生感悟和思考历史的教学情景。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时期,历史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通常只涉及对朝代的基本了解、历史事件的记忆和重点历史人物的评价。然而,这种教学仅是能让学生知道历史事实,但却缺乏对历史事实的深入思考,无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对学生的发展难以产生实际作用。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秉持正确的授课态度,指导学生高效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利用情景化的历史故事,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得到更加鲜活的彰显,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情景化的构建,将分散、琐碎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能够让学生初步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在授课时,历史教师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借助生动形象的情景进行展示和阐释,积极营造逼真的历史场景,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会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