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业信息化
优秀解决方案奖
作为建设工程领域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广联达一直强调BIM不仅仅是一个软件,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它是一个过程。在建筑行业中,这个过程可以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项目管理流程,从而实现更高效、更节能和更低的造价,同时不断减少冲突、提高施工配合度。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BIM的介入,从方案比较选择、初步设计的绿色建筑模拟、施工图的碰撞检查、概算阶段的工程量统计、以及施工模拟等多个角度,提高了建筑设计全周期的工作效率。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建设工程领域信息化服务产业的领军企业。
视“专业”为企业精深发展、安身立命之本,广联达立足建设工程领域,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以工程造价为核心、以4MC(PM、BIM、DM、Mobile、Cloud)为独特优势的软件产品和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秉持“真诚、务实、创新、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广联达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独特优势,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管理体系。广联达主要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创新的软件架构,公司掌握二十余项核心技术、百余个软件版权、九项专利,其中三维图形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在针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BIM解决方案、云计算应用,以及管理业务技术平台方面,均有深厚积累。
2013年刚刚来到,一场雾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各方专家就雾霾成因给出解释,特殊的气象因素、不利的排放条件、冬季燃放超标、尾气排放过量……的确,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必定有复杂成因。但是,面对大自然给出的痛楚抗议,更需要的显然是对发展模式转变的思考。
60年来,中国一直摸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终于以工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一座座新城崛起,一个个城市群落形成,城镇化率从解放初10.64%一路飚至53.37%,可谓成绩斐然。然而这场雾霾在提醒着人们,城镇化发展初期,顶层设计中忽略环保考量、急速扩张过程中,浪费资源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何其惊心。
环保部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工业排放、大气污染、机动车污染等。”
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达不到标准要求,空气污染的防止和治理无疑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欧美等发达国家耗费了30~50年时间才解决大气污染,充分说明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艰巨性,这是摆在我国环境治理面前的巨大难题。
十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及生态文明,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憧憬美好的愿景,对比严酷的现实,正视城市发展的深层困境,后城镇化道路上我们需要把环境伤害降至最低,给出真正的“绿色城镇化”。
“城镇化”核心何在?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新型城镇化需要围绕“人的城镇化”做文章,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其重点应立足于2亿农民工及7000万流动人口的市民化之上。一方面顶层设计要有全面的防污染“治本之策”,控制环境基础设计建设和污染物排放源于水平以内,同时要在基础建设行业中大力应用信息化高新技术,改造产业、推动产业。像建筑工程这样的行业,保持年均22%的高速增长、占据GDP重要比值,劳动生产率与企业利润率却远低于平均水平,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全面提升的意义极其重大。
其实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已然开始。上世纪80年代起,在“两化”融合整体战略下,通过设计软件的“甩图板”、工程造价软件的“甩计算器”,信息化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从整体来看,还须以整体方案的形式深入精细化管理。
建筑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门槛较高,目前进入的都是实力型选手。用友的UAP-NC平台基于UAP开发,具有安全、稳定、高效、满足客户需求变化的特征。金蝶EAS工程施工行业产品秉持管理集约化、业务一体化的思想,与标杆企业深入战略合作以实现产品快速贴近企业的要求。甲骨文与浪峰合作的“Oracle房地产与建筑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则细分为房地产、商业地产、企业绩效管理等多种类型——大型软件企业凭自己在其他领域的优势,纷纷对建筑行业信息化进行自己的解读,那么作为该领域内的专业公司,又对产品、客户以及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理解呢?
谈到专业公司,势必要提到广联达,作为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广联达通过工程造价为核心、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体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投入5万亿元用于改善生态环境,而发展绿色建筑有望撬动超过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作为专业领域的领头羊,广联达对绿色建筑有着自己的理解。
和信息服务业
杰出贡献企业奖
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服务历程中,明基逐鹿服务了大量的各行业的领导企业,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快速消费品、零售连锁、酒店服务、金融服务、高新技术、房地产、公用事业、传媒及网络等数十个行业及领域能够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知识分享体系。
明基逐鹿成立于1998年,前身为明基全球信息技术服务与研发中心,在全球10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有营运据点,提供IT服务的软件系统开发和支持团队。明基逐鹿拥有近20年软件系统研发营运经验,将明基集团20年以上全球营运管理经验与数百家知名企业客户累积的导入经验,透过HCM、BPM、SRM、MES规划导入及IT Service、ITO业务分享给追求卓越的企业客户,提供横跨两岸领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以BenQ国际品牌营运经验为基础,提供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明基逐鹿是明基友达集团旗下公司。明基友达集团由十余家独立公司组成,横跨信息科技、消费电子与医疗电子等领域。各集团公司分别深入产业布局,不仅是各行业内的创新领导者,同时也形成了高度整合的价值链。
跨越的业务布局:明基逐鹿的业务区域覆盖中国华东、华南、华北及台湾地区,公司总部位于苏州。布局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台北等各大城市的分支机构, 持续为企业提供包括IT管理咨询服务、管理软件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力争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及时优秀的全方位管理及信息化服务。
专业的顾问团队,拥有国际化管理理念与实战经验:明基逐鹿是由明基集团企业e化服务团队和具有多年HCM、BPM、SCM、MES等经验的专家所组成,在十几年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成功地完成了明基集团全球营运的信息系统规划、建置及维护,累积了众多跨国、跨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经验。公司成立至今,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有四百多位各领域的专业咨询顾问及软件研发工程师。
专业源自实践,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服务专家: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服务历程中,明基逐鹿服务了大量的各行业的领导企业,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快速消费品、零售连锁、酒店服务、金融服务、高新技术、房地产、公用事业、传媒及网络等数十个行业及领域能够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知识分享体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给全球房地产业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和发展的契机。在政府的牵头和推动下,在房地产业各界积极参与和实践下,中国房地产业已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呈现全面信息化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在:
(1)房地产政务信息化成效显着。
许多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了房地产政务管理软件,有效地改进了行政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和预测能力。
(2)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
房地产经营方式开始打上信息时代的烙印。一些房地产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站,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了企业决策速度,提高了办事效率。此外,各种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计算机软件,如房屋销售软件、物业管理软件、租赁软件、房地产可行性分析软件、房地产开发管理软件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3)初步建立了房地产宏观监测系统。
为适应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市场信息零散、盲目投资行为大量存在等状况,我国已建立包括中房预警系统、中房指数、国房景气指数等在内的房地产宏观监测系统。
(4)智能化小区和网络小区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住宅的智能化功能被列为评价楼盘综合性能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智能化住宅已逐步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社区提供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是家居功能向外拓展的必要条件。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深入到各单位住宅,真正实现建筑智能化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
(5)房地产网站发展迅速。
由于房地产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使其在网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房地产业各界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或准备建立自己的网站,将网络作为房地产信息的主要渠道。房地产网站建设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市场服务的新模式,建立房地产在线咨询服务系统,引入城市电子地图,实现网上售楼,改变了传统的购房方式。同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房地产业唯有实现信息化,唯有与网络结合,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网络系统,实现总公司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的整合,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完整的信息数据,使企业的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建立企业网站,使其向房地产行业和管理信息服务方向转化,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具体管理工作的流程中。以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推广应用、发展产业、资源共享”为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将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全部数字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本企业集团形成一个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专业网络化、数据动态实时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的现代企业,走一条结合自身特点,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房地产信息化产业的振兴之路。
二、企业信息安全防范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相关业务系统等生产经营方面的重要系统投入在线运行,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都通过企业内外部网络来传输。这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安全风险和问题。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如被非法用户截取,导致泄露企业机密;如被非法篡改,造成数据混乱,信息错误,造成工作失误等。另一方面,病毒感染造成网络通信阻塞,系统数据和文件系统破坏,系统无法提供服务甚至破坏后无法恢复,特别是系统中多年积累的重要数据丢失,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保护企业机密,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提上了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即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病毒泛滥、黑客入侵、恶意软件、信息失控等复杂的应用环境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中断、修改和破坏,为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否认。企业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首先,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做好安全风险评估。第二,采用信息安全新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企业根据自身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步伐,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第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建设
1. 引言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加快企业的全面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2.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撑,而成百上千万的投入也未必能立竿见影,因此令许多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
2.2 技术力量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
施工企业一般都存在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多、水平有限的问题。要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和服务方面都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同时企业普通员工由于专业上的侧重点不同,对网络信息化的理解有限,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工作的技能也有待提高。
2.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高效实施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资金投入与技术创新,同时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2.4 传统观念影响太深,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传统的办公方式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文件、通知等的上传下达大多借助于电话、传真、打印等手段,许多环节还需要人工来完成,为了保证公文流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工作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消费相当数量的办公耗材。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造成了、物力、财力的浪费。
3.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立足于企业实际,制定合理计划。
需要从公司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避免造成各部门,各项目部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不能互通,不能共享,同时要防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重复建设,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2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一套实用可靠,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无论在决策、计划、领导、控制等各个阶段,都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手段。它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大家认识到信息化并不是几套软件,几台设备,更是一种观念和思想,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我们的本身的工作方式更加规范了,业务流程更加清晰了,管理思路更加科学了,信息化才能真正为我们发挥作用。为此,在工作中应当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强调操作规范,一方面要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主动改进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3 加强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技术保障必不可少。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吸收专门人才加入企业,充实技术力量;一方面可以选送现有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只有企业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得到基本的技术保障。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公司建立合作的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长,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信息化建设。
3.4 实行规范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良好的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捷、高效的一面,也面临着不少隐患和来自多方面的威胁,软、硬件故障、病毒破坏、网络攻击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使网络系统在工作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应当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增强所有工作人员按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
例如:对于操作人员,既要强调工作效率也要重视数据安全,既要加强信息共享的意识,也要明确数据保密的观念,日常工作中要爱惜电脑,注意保持设备清洁,按正常的步骤操作,定期整理文档,及时做好备份,防止泄密等等;对于工作中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传递,要规范流程,明确责任人、工作对象和发生时间,记录好信息处理的流程,保证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安全的在计算机网络中流转;对于网络机房、网络设备间,要具备良好的防火、防雷、防断电、防泄密、防突发灾害等保护措施,同时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实行规范化管理,既是为了保证现有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也是为进一步拓展计算机网络在公司各业务领域的应用范围打下基础。
4.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4.1 结合公司实际,明确网络建设目标
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规划、合理,建立与本公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级信息平台;以适用、及时的数字和文字信息为基础,以客观科学的分析为手段,为公司日常工作及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机关公文处理的自动化、化和网络化,并为企业及提供适度的信息服务。
4.2 合理选型,制定组网方案
4.2.1 硬件设备选型: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和设备安全保障系统。
4.3 结合实际,加强网络应用
4.3.1 OA办公系统
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为核心,建立内部办公系统,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邮件服务等功能,包括内部办公的各种应用,从而实现内部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
①支持内部电子邮件系统
主要包含如下功能:
(1)基于Web界面的邮件收发: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即可收发邮件,使用方便;
(2)邮件转发功能:满足局域网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
(3)邮件回复功能:及时对重要信息作出反应;
(4)地址簿支持:可以方便的进行地址查询;
(5)邮件空间自由设定: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较大的邮件空间。
②支持基于工作流程的公文处理系统
OA系统将包括公文管理、信息、请示报告管理、管理、会议管理等等方面应用,将传统的手签、人送的公文流转和处理方式全部自动化,网络化,公文一般都在内部网络中流动,并按照指定的工作流程传递给相关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办公。
③支持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
在传统办公中,工作人员为了能交流意见和讨论问题常常需要将大量时间和费用花费在飞机、轮船或者电话、信件上。随着内部办公系统的建立,传统的协同办公方式可以被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取代,它们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协同工作中去,出差在外的员工以及项目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的登录到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相关的信息,及时的与后方交流意见,交换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4.3.2 架设企业网,展示企业形象、企业信息。
4.3.3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企业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系统。企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司需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辅助领导决策,对公司各项业务以及项目部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企业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经营状况,还要同时满足功能完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便于扩充等各方面的要求,而且存在着投资较大,有一定风险和需要长期投资的问题,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考虑,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此项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确立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魏永继. 计算机网络技术. 北京:出版社,2003.
[2]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 局域网管理与信息安全. 北京:高等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 企业 信息技术 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1-0090-03
电力信息化指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电力工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其中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总体上,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和资源整合。
一、中国电力信息化经历三大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二、基于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现状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电力企业信息化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以专业化的规划为指导,制定企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蓝图。
2、大型电力集团以信息化整合产业链的资源,增强整体价值链的综合竞争优势。
3、中小型电力企业以信息化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增强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和速度。
4、电力企业应树立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意识,建立相应的体制,保证信息化价值的最大发挥。
5、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信息化,实现电力企业价值链的协同化运作,以整合化的系统应用为目标,促进信息化的价值实现,推动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三、电力信息化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1、电力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机构
电力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其管理层次和机构也在不断膨胀,管理流程也越来越复杂,造成大量的冗员和官僚作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组织机构趋向扁平,管理流程清晰简单,事务处理效率提高,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2、保证数据的安全
对于企业来说,最珍贵的不是计算机、硬盘、CPU和显示器等硬件设备,而是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信息。因此对于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来说,数据备份和容错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对电力行业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数据备份采用软、硬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包括磁带机、备份管理软件和存储区域网络在内的各种技术,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使其可以支持包括SAN在内的各种网络备份技术;支持各种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各种操作系统文件、各种主流数据库系统;支持非结构化数据(如Lotus Notes)的数据备份、系统在线数据备份和完全、增量和差分等各种备份策略,备份过程中,支持各种数据校验技术。另外,企业可以应用信息系统本部的电力行业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数据备份还提供了先进的备份管理功能,实现备份、恢复智能化和操作故障的自动提示。其具有的可扩展性,可根据电力企业业务的扩大,平滑扩展,保护已有投资。关于容错,该解决方案中的容错方案可实行实时监控,能自动后援切换,支持双机热备份和双机互备援等各种规划方式,具有伸缩能力强,对现有系统影响小,管理简单方便等特点。
3、电力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智能网络解围
在后信息时代,终端用户需要的是能够更加智能、更理解用户需求的网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智能化的网络基础为什么是必需的?首先,各种不同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大了电力企业的IT投资,同时也使得企业大环境内的IT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随着这种现象的加剧,“统一换装”显然是不可行的,这种隐约的压力变得愈加清晰。其次,数据在各种应用之间的流动并非是从A系统到B系统这么简单,它们的线路是非常曲折且复杂的,而这就造成了安全风险的提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业界的一些厂商提出了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概念,希望能够对复杂且各自独立的各种应用进行统一的整合、封装与分配,进而节省主动响应业务需求。然而,如果企业的IT系统没有从网络基础架构上对此做出回应的话,那么无论是提升IT设施在商业运营中的影响力,还是提升IT的灵活性,加速IT技术变革都只是空谈。
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ONA)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它能协助电力企业在构建IP网络平台方面展现其独特的价值。SONA使得信息在企业IT网络内部能够智能流动,从而整合IT系统,剔除冗余设施,提升网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未来,网络的作用正在不断发展。明天的智能网络将不只提供基本的连接、用户带宽和应用访问服务,它还将提供端到端的功能和集中统一的控制,实现真正的企业透明性和灵活性。
4、电力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成本降低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计算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还大幅度降低了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和增加新性能的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成本优势。信息技术流程设计强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减少了人为因素,规范了人的操作行为,降低了人为操作错误和偏差,特别是信息管理的公开透明,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造成损失。
四、电力信息"在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力信息技术已经加速改变着人类生产及生活方式,在人们逐步进入到以信息为主要资惊的"信息社会"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逐步认清了信息己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生产力资源。
竞争已经趋向全球化发展并且日益激烈的今天,电力企业领导将会面临众多的挑战,总体而言,这些挑战可以归为以下3 类:
1、客户需求。客户需求才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善于了解客户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化,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或方案是每一个电力信息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2、竞争。一个电力信息企业只有从产品开发、市场策略、技术创新、营销推广、服务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并且,有一个总体的发展战略来协调,才能够具有真正的强大的竞争能力。
3、运营效益。对电力信息企业来讲,无论对用户需求有多了解、产品如何的出色,其最终的价值体现还需要电力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有效市场运营来完成,最终的运营效益就成为电力企业客户需求以及竞争能力的体现。
五、电力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
电力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走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发展壮大,然而,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竞争能力等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电力行业至今仍然带有强烈的垄断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感,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电力信息化就是当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电力信息化会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也为电力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简单的例证是,企业有实力(资金)才可以使电力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不断改进。
电力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水平是基础,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没了基础,手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定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化程度却很高,这是不可想象的。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工作要求,会对信息化的发展自然产生需求拉动。
电力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循环往复,不断促进,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发展,但当时企业的发展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管理水平也未达到一定高度,信息化发展不是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到了21世纪,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国家电力公司、省网公司还是下面的发、供电企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电力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电力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实施,而是融入了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变革的过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必将有助于建立高效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也将有助于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电力行业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的实现,障碍不在技术,而且是在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在于企业管理者和信息技术工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挑战,电力企业只有迎头赶上,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和管理平台,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持久力,所以说电力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的发展不可分开。
参考文献:
1、《信息化对电力企业的影响研究》管理类。
2、《电力企业信息化》,山东大学出版社,刁柏青,2003年。
3、《电力信息化管理实用手册》,张磊。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为重点,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协调,分类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根据产业门类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形成各有侧重的推进策略,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二)点面结合,典型示范。突出重点产业,聚焦重点企业,推进重点项目,形成典型案例,通过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三)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内在动力,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四)以用兴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坚实基础,催生新兴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协调互动机制。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13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主要指标在全市处于前列。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纺织鞋服、机械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为着力点,实施“两化融合”行动计划,实现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一是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二是推进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推动企业运用嵌入式软件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RFID射频技术等,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三是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管理水平提升;四是推进产品流通信息化,引导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开展内外贸业务,拓展市场,节约营销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加快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能源资源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融合,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信息技术向生产业渗透融合。一是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融合服务产品。围绕我区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需求,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提供支持的软硬件产品及其服务企业,主要以面向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OA)、产品数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等企业信息化产品为主。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挥区的行业特色,依托本地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及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网站,推动B2B和B2C业态发展,培育网上商城和个人网店,积极扶持创建网上创业园。三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支持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快电子标签、自动识别、自动分拣、可视服务等技术在大宗工业品物流、工业园区和物流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物品管理的精准化水平。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积极培育工业软件。聚焦“两化融合”,支持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基础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嵌入软件技术在传统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推进工业产品智能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信息化咨询、规划、实施、维护和培训等增值服务,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信息服务业务剥离重组,推动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积极推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外包,支持信息化外包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信息服务企业,鼓励管理咨询机构从事信息技术服务,规范信息服务业的招投标行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三是积极推动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支持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积极发展面向服务、支持制造资源按需使用、制造能力动态协同的云制造服务平台。围绕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现代物流等重大应用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加快网络设备、智能终端、RFID、传感器以及重要应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立产业发展联盟,培育综合集成服务能力。
(四)推进“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使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联合电信部门和网络运营商、IT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机构等信息服务资源,建立一批面向区域、行业、产业链和同质企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网站建设、产品设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协同办公、进销存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量身定制和“一站式”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上网并开展信息系统应用。
(五)实施“两化融合”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围绕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机械汽配三大产业,扶持产业制造工业和辅助设计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扎实推进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过程控制和智能感知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设计和工艺流程的信息技术高端应用。推动“两化融合”衍生产业的发展,提升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实施百家企业信息化工程。即抓好30家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环节的神话和提升信息技术应用,40家信息化应用取得初步成效的企业扩大信息技术应用,30家信息化引用起步企业的信息化普及应用。
(六)优化“两化融合”的发展环境。一是完善“两化融合”工作基础。组织“两化融合”专题调研,加强对“两化融合”重大问题的研究。开展“健康体检普查活动”,在企业财务核算、存货核算、生产管控、采购管控、库存管控、销售管控、一体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把脉、诊断,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二是人才培训推进。依托科研院校、各类培训机构、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扩大宣传。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发挥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和研究机构作用,广泛开展典型示范工作,加强对信息化支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和行业信息化等内容的案例收集、专题调研和宣传报道。营造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氛围。
四、实施步骤
“两化融合”实施工作从年11月至2013年12月份,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第一阶段(年11月-2012年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召开“两化融合”工作会议,建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加强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第二阶段(2012年月-2013年6月),为组织实施阶段。根据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不同程度和水平,选择试点单位,因企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包括信息化服务机构和咨询机构的建设、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的引进、软件业的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为推广典型和总结提高阶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企业信息化研讨活动,广泛听取企业、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理论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培育和总结先进典型,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示范、引路,推动我区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两化融合”工作机制。成立区“两化融合”工作推进小组,统一协调、推动工作落实。“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措施。
关键词:钢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和精准化;资源规划
一、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中国的钢铁企业是近20年才逐渐从自动化开始涉足信息化领域。上个世纪80―90年代初是尝试摸索阶段,信息系统在原有的人工作也流程之上进行电子记账。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部分业者加强投资于生产自动化,开始考虑系统集成和产销、财务管理等业务需求,注重信息系统项目投资的效益回收――应用功能的建立。少数领先者开始引进外界咨询及技术转移。全面建设“产销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构成企业不可或缺的营运手段,信息技术已经开始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到了新世纪,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寻求能改善企业经营体制的全方位的信息解决方案。
大型钢铁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属于高科技应用范畴,其知识运用涉及企业现代化管理,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自动化信息处理等学科领域。对企业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自动化生产水平和资金积累水平整体上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历史积累等方面的不同,国内钢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和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自己研发管理信息系统(MIS),到90年代开始切入管控一体化系统、集成制造系统(CIMS)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应用,重点钢铁企业已初步建成了体现ERP思想的整体产销系统。目前,国内60%的重点钢铁企业已建成办公自动化系统,58%的重点钢铁企业已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82%的重点钢铁企业实施了财务管理系统,52%的重点钢铁企业销售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化。
二、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精准化
随着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传统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及开发手段,已不能适应产品需求个性化的市场形势。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进新产品研发进度,已是各大企业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从订货确认到售后服务跟踪,从新产品的质量设计与全过程质量监控,按照质量计划要求跟踪产品生产过程,在各个生产阶段对产品进行实时检验监控,不但确保了客户的各种需求能准确、快速转换,同时实现了在线数据的系统化分析。
目前钢铁行业在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已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钢铁产业大调整、大整合与大兼并。兼并之后,企业又会马上面临如何整合的挑战。怎样将各自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流程整合成一套协调的新的运作模式和流程,对企业兼并后的协同效应能否迅速体现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认为,新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应是流程创新与信息化整体性融合的结果,而融合了流程标准化、流程创新和信息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可以为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带来坚实的支撑。流程标准化、流程创新及信息化的融合将是成功兼并的基础,也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必经的过程。那么现在钢铁行业信息化重点是什么呢,应该是基于一体化流程的标准化和精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和精准化在不同的时间点,是由不同的工具来支撑的。现在很多钢厂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标准化和精准化的管理体系,以及如何将其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如何从信息化的角度来推动企业发展的问题,所以今后在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提供基于一体化流程的标准化和精准化管理体系。
中国区副总裁王磊认为,中国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走到今天,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也逐渐成熟起来,大家也更多的在考虑今后企业信息化该怎么去走。其实,现在有很多钢铁企业不约而同地提标准化和精准化的管理体系。但如何把它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从信息化的角度来推动?我认为应该二者应该是整合在一起的,这也是下一轮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而不仅仅是ERP与MES无缝衔接的问题。从SAP ERP逐渐做到ARIS,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包括ERP系统纷繁复杂、全面多样的功能,回到本质,一个根本的出发点还是一个运行体系和运行业务的集成。很多优点和效用,都可以根据该流程体现出来或者延伸。这就是解民博士所提出“基于一体化流程的标准化、精准化的管理体系”,是今后企业的标杆方向。
全面提高质量是所有标准化活动的最终目的,而制定、实施和完善标准则是一切完整的标准化活动过程的基本前提,这种情况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所以该标准化定义也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长期稳定性。
三、信息管理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为建立“计算机化企业”而提出了“总体数据规划”(Strategic Data-Planning,直译做“战略数据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我们于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结合国情进行学习、研究和试点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钢铁企业开发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上级推广下来的各种应用程序和从软件市场中买来的应用软件,一般都不注意数据的标准化,因而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有些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投以巨资建立起来通信一计算机网络、各种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乏高层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远没有发挥信息化投资的效益。另外,一些企业准备引进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软件,但见到或听到一些管理咨询无效、系统实施失败的案例,虽然经过调研考察,参加过培训研讨,仍然没形成明晰的思路。这些主要是由于企业各个部门现在运行多种软件系统,各系统有各个开发商按各个部门的需要进行开发,各系统间相互孤立、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这样的信息孤岛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各个信息系统是面向具体业务和部门;数据库面向人工报表建立、数据流程是模拟手工流程。因此,已建成的信息系统间难实现信息共享,不仅为系统集成造成困难,也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想解决上述问题,进行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国外企业从数据元素标准化做起的数据管理工作,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经过一个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我们总结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这些标准在企业里建立和实施,会从根本上治理混乱的数据环境。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总体策略即“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步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个钢铁企业只有实现产品生命全周期全过程的制造过程信息化,专业及基层管理信息化和流程管理信息化,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信息化。企业只有内通脉络,外通气息,才能实现信息化的最终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的内息的长绵不绝。我们钢铁企业要想信息资源规划成功,其核心思想是:
1 企业信息系统以数据为中心,不是以处理为中心
电脑是死的,人做出了系统分析,按照一定的工作处理流程开发出来了软件系统,但是电脑并不理解这些处理和流程,他只是按照这个软件系统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大规模的“0”“1”运算。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处理和流程肯定是要经常变化的,要让电脑上的软件系统也跟着作相应的变化,只能是重新修改这套软件系统的数据组织方式,可是没有经过科学的、工程化的IRP规划,这种修改的难度和成本十分常高的,所以IRP强调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处理为中心。
2 数据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
企业的职能域是相对稳定的,按照职能域规划出的数据也比较稳定,不管业务处理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主题数据库、数据结构不会轻易变,“笨”电脑也就比较能适应了。不同系统之间交换的只是数据,而不是彼此内部的设计逻辑,使用IRP技术进行整体规划后,企业全域的数据明确了,各个系统都按照这个规范来进行,那么各个系统出来的都是在同一规范下的数据,而且集中存储在共享的主题数据库里,信息孤岛自然就得以变成信息大陆了。
3 最终用户必须真正参加开发工作
要想按照职能域规划出比较稳定的数据,必须有最终用户(客户)全力参与。各行各业,工作细节千差万别,软件开发商和咨询商都不可能单独把这个数据规划做出来。
[关键词]网络安全;信息化;数据信息
1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的重要性
首先,在企业管理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经营的业务越来越多,区域越来越广泛,导致企业管理任务越来越复杂和多样,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流程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这都是因为信息化建设集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还促进管理服务和观念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符合时展的潮流。如果想让集成化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就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避免在集成化效率提高的同时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和风险,例如:现场安全管理和对管理人员的裁减等,企业必须在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的今天,对内部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挖掘各组织和员工内在潜能和上升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自身的活力与优势,从而将企业的经济收益上升到最高峰。第三,信息化建设集成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大型公司集团会运用最新的互联网数据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创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共享和联动,利用相关软件和系统将公司管理朝着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有效地为公司的管理层提供决策理论支持,避免公司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冗杂,有效提高运营各环节的工作效率,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的服务。
2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在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优化整合时,网络安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相关信息和资料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系统很容易被黑客入侵,导致数据和信息被窃取或者丢失,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企业的现代信息化建设集成和正常的运营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是造成网络安全管理的大环境因素,随着时代快速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黑客技术和网络病毒窃取企业内部的数据资料,并通过出售来牟取巨额利润,这种情况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整改,会导致企业网络安全环境日益恶化。其次,从企业的内部因素出发,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是因为企业自身没具备成熟的网络信息安全理念,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所以企业相关意识的缺乏使黑客有机可乘,他们简单操作就能获得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总之,缺乏一定的网络信息防护手段和对员工的网络信息安全培训,会导致企业在信息化建设集成中受到更大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3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中网络安全的措施
3.1创建企业信息安全标准
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中可能会出现的病毒入侵、非法访问和信息窃取等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加强网络安全的措施。首先,要建设一个信息化安全相关标准。当企业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时,要创建一个高效、高质量的企业信息化机制和信息安全标准,保证所有信息工作都具备标准流程,例如:我国现已存在的信息安全管理度量机制和测量措施,能够促使企业在运用网络信息平台时,提高自身的信息管理水平,从而保证企业在日常运用中能够顺利、安全地开展相关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工作。
3.2运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
要引入现代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信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防火墙技术是指将计算机与外部建立一道隔墙,防火墙技术包括网络级防火墙与应用级防火墙两种,网络级能够有效防止网络中的非法入侵,应用级防火墙技术是全方位地防护相关应用程序,使用起来比较简单还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入侵和非法访问。两者的防护能力与防护范围不同,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两者融合发挥作用,在动态防护、屏蔽路由和包过滤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防火墙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辨别网络系统的使用是否是恶意行为的技术,其在动态中对网络进行相关检测,及时发现非法访问行为和未授权的活动并反映给计算机用户,将软件与硬件融合起来共同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作用,在琐碎和繁杂的数据处理方面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成本。但从整体来看,效果不如防火墙技术,也不能够完全代替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与非对成加密两种,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升级。该技术主要是为了避免数据被非法窃取,对相关重要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密处理,降低数据资料丢失和泄露的概率,从而在数据传递和资料存储中保证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检测访问者的信息在网络中保证网络资源的安全,包括高层和底层访问控制两种访问模式,前者是检测资源种类、用户权限和用户口令,后者是指通过通信协议中的信息判断访问者是否合法,并作出相关反应。
3.3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现代化企业集团在发展信息化建设集成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网络安全隐患,但是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明显不适用于目前的发展情况,网络安全受到了更大的威胁,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多,所以必须提高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企业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要让企业内部包括员工和管理层都建立起网络安全管理的观念,创建一个成熟、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树立现代化的网络安全管理意识,从而能够及时解决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企业发展中重要的资料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实行集中性存储。另外,要对所有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以规范员工对信息化系统的具体操作,将企业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和备份处理,企业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安全环境,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其次,企业要使用有效、实用的安全防护软件,例如,目前市场上的金山毒霸、360杀毒软件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企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一个有效的防护软件抵制外部非法入侵,设置好相关的安全管理权限,创建一个完善、严密、分层的安全管理权限体系,在用户登录和用户访问环节都要设置权限和密码,从而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最后,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中的防火墙系统和访问控制模式进行完善的配置,安排一个较为专业的访问控制模式,避免网络环境中出现各种意外或者病毒入侵的情况,保证企业内部局域网络信息的安全,选择信息隐藏模式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性。这种信息隐藏模式一般是运用高效的编码将数据修改方法嵌入,包括扩频嵌入和矩阵编码,将编码过程变得更加专业和复杂,网络黑客一般破译不了,有利于企业抵御网络黑客入侵和系统漏洞,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4运用虚拟化的云计算平台创建相关安全机制
在运用虚拟化的云计算平台时,要具备更加安全和稳定的机制和系统,如行为约束机制、CHAOS系统和Shepherd系统,及时监控计算机中的相关进程、避免用户错误操作,防止非法进程对云计算平台的破坏,将异常进程进行数据安全隔离,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中的网络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然.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与网络安全措施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1).
uCode编码管理系统简介
uCode编码管理系统面向企业级的编码需求,支持用户对编码规则、码值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该系统能统一管理全企业范围内不同部门、业务间产生的大量编码,支持企业PLM信息系统实施,通过广泛集成AutoCAD、UG、Word、ERP等企业其他软件系统,为企业编码工作提供统一、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方便地为企业资源建立编码规则库和编码库,为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奠定数据基础。
・为企业带来效益
制定并严格执行编码规则
面向全企业的编码需求
多种信息系统中执行统一的编码规则
・实现企业编码目标
企业编码过程包括制定编码规则、使用编码两个阶段
制定编码阶段,实现一物一码
使用编码阶段,遵循编码规则
・uCode编码管理系统特点
极大地简化规则创建
对规则进行生命周期管理
对码值进行全方位管理
集成管理模块
Teamcenter系统集成接口
Java版、C/C++版接口
Web Service接口
部分典型客户
・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
・山西平阳机械厂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典型用户案例
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是大型综合性科研单位。通力有限公司的uCode编码管理系统是作为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PDM系统项目中一部分完成的。它不但解决了该企业编码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编码系统与PDM系统的无逢集成。
实施编码系统以前,企业数据对象分散在ERP、PDM等信息系统中,同类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编码规则不同,生成、使用码值的方式也各异,故而造成数据编码混乱,时常出现一物多码和多物一码的现象。码值申请需要填写码值申请单并人为提交,为码值创建和使用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以上情况不利于企业历史数据积累,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
客户需求包括统一制定编码规则,统一管理维护企业编码,而且新的编码规则支持兼容旧的编码的变更,维护企业历史码值,与新码值对应。另外,客户还需要能根据属性检索出当前已经创建的材料等数据,消除一物多码,实现一物一码,建立码值申请管理流程,使码值生成和使用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编码系统与Teamcenter系统、UG、AutoCAD的集成,方便设计师获取码值。
于是,通力有限公司成立了项目组,规范了企业的编码规则,建立了确实可行的编码系统。为实现与Teamcenter系统和二维、三维CAD工具集成,先后开发了相应的接口,实现了编码系统与设计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通过编码系统提供码值导入工具,将企业历史遗留规则和码值导入到编码系统中,并建立起旧码值与新码值的对应关系。在Teamcenter系统中搭建码值申请流程,使码值申请过程自动化。.在创建原材料等数据对象时提供数据智能提醒功能,以便管理员能方便检索到系统中已存在的数据。.通过接口,实现与Teamcenter系统紧密集成,并在UG、AutoCAD工具中提供码值生成功能。
项目实施后 ,该研究所建立了企业编码系统体系,实现了与PLM产品Teamcenter系统的紧密集成,支持设计师方便获取零部件、文档等数据的码值,配合Teamcenter系统最大程度上确保标准件、原材料等数据一物一码。同时,他们也.妥善管理了企业历史遗留码值和新编码系统的有效使用,实现与AutoCAD2004、UG三维等企业CAD工具集成,使码值的生成、使用过程自动化,规范企业码值使用。
通力有限公司
电话:86-10-67174868
传真:86-10-6717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