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科学职业规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生物科学专业 本科生 就业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Promoting Biological
Sciences Majors' Employment
ZHANG Fan, SHI Fengyu, ZHANG Rui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wide environment, biologic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dilemma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rough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development, full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ry to solve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difficult problem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biologic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ways and means
1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需求偏离。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和不断完善,出现了高等教育产业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筹统分”转变为“自主就业、双向选择”两个导向,但作为高等教育核心内容的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高校生物科学专业规模上的不断加大,并没有对经济转型和社会需求变化做出有效的回应。从《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我们看到在2012届毕业生中,受雇全职工作的人员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相似度最低的为农学为53%。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已脱离社会发展,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资源与人才的浪费。
(2)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对学生择业的指导能力不足。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当下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如下原因。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理论知识学习投入较多,实践环节相对较少,明显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且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之受社会影响就业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充足的准备、对于职业定位也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致使在择业的过程中屡遭碰壁,饱受打击;再有,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严重不足,学生无法获得科学的引导,也是导致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
(3)就业期待过高与择业心理准备不足。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2012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毕业生欢迎的工作仍然是机关事业单位。虽然民营企业和个体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作为绝对的用人单位,聘任了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但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无奈的选择。报告还显示,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9%;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50%。很多学生毕业后争相前往大城市里收入高、职位稳定、发展前景光明的企事业单位,造成就业“扎堆”现象严重。另外近年的“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也导致了很多毕业生把时间的重心花费在公务员考试上,减少了择业上的投入,很多人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也失去了择业的最佳时机。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是现在很多学生缺少的,或者是对于就业有过高的心理预期,或者是缺乏自信心,不敢正视就业困难和面对现实,存在着过度恐惧、自卑、焦虑等心理上的问题;影响了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思想和具体行为,从而产生了人为的就业难。
2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困境的对策研究
2.1 学校要进行教育改革,积极转变生物科学专业目前就业形势
(1)调整学科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接轨。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课程的设置应当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跳出“十八般兵刃、样样稀松”的怪圈,改变教学模式,实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意识和方向,从而避免盲目追求精英岗位的不良心态的产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与创作性,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目前学校就业指导的最主要形式“就业和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可是学生们对于这种形式是非常不感兴趣的。学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自身优势、兴趣爱好及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生物科学专业及所处时代特点,依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职业奋斗目标的不同,教授各自的学习方法,多为学生提供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就业阶段向学生提供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提供等方面的指导。并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创业途径、创业环境、创业素质、创业风险、创业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创业指导。
(3)强化就业的心理干预,理性面对工作。双向选择能够使一部分学生选择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而有一些学生的择业期待可能无法得到满足。有的工作可能和自身所学专业对口但工作城市不理想,有的城市很优越但工作的相关待遇又不尽如人意。针对如此情况,学校、教师要教育毕业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使学生认清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况且小城市及相对落后地区更加注重人才,作为当代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应志当高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线工作是锻炼人的最好地方,很多有作为、有成就的成功人士,多数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努力工作,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方面,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前的教育和指导,努力减少毕业生在择业中可能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使毕业生们以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择业,充满信心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2.2 提高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
学生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规划好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结合自身优势、兴趣爱好及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确立好自己大学中的长短期目标,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准备考研继续深造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课程中理论课程和外语的学习上下功夫,并主动参与到任课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逐步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准备毕业即就业的同学可以结合社会需求及行业特点加强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自学与所倾向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还应努力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课余文化活动,锻炼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为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编著.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张景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诉求——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6-78.
一、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的基本概念
在高中的课程理念中,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学习不是很多纸张上的印刷文字,而是一种在体验后升华的认知,知识从来都在和生活连接。
在每一个知识点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资源、经验去感受、融合。
二、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分数和考试,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忽视了其整体性,而只是划出考试重点,学习的中心是围绕着教师和教材,这种权威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钟声学习,还不利于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发展。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像是一个军备竞赛,竞争的意义大于了教育,选拔的意义大于了普及。“成绩就是生命”“分数就是金钱”几乎成了每一座学校宣扬的口号,二、学生也成了一个填鸭式教育下的技艺,这种教育和生活经验脱节的情况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是有害无益的。
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把知识融入生活,融入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激情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丰富性,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热爱学习。
三、生活情境的建立和社会热点的呼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也搭上科技发展的快车,形成了很多能够直接和人们生活经验挂钩的生物学知识,比如:生物芯片,转基因食品,非典,艾滋病等等,这不仅仅是生物学问题,更是有关社会和民生的问题,不仅需要广大中国公民去关注,也应该是中学生学习的和了解的社会现象。
生物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把相关的生物知识和当下的社会热点串联起来,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往往一个信息就能一夜之间横扫全国,在诸多社交媒体上爆发出惊人的关注量,人们会因为自身的社会属性,自然得、充满兴趣地、负有责任地深入研究与该社会现象有关各学科知识,比如,引力波,比如霍金的中国之行。抑或是曾经在互联网上火爆的转基因视频,让各大科学名人和传播名人争相卷入其中。
教师可通过创立这样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们主动学习生物知识:如果在你面前呈现的是转基因食品,在各方面诱惑下,你是否敢于尝试。但在之前需要有相关的知识普及和背景介绍,比如最近历史我国的周中普和李航父子通过相关技术培育出彩色小麦,随着神舟五号将其搭载到太空,彩色小麦比普通的小麦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其他维生素,这些彩色小麦的种子可以在太空的作用下,引起内部的基因,再从其中选取出优良突变的小麦,但值得怀疑都是,如何能确保该小麦回到地球其优质的突变基因还存在,如果这个彩色小麦出现在学生面前,他们敢于尝试吗?为什么?
再比如,在讲到诸如细胞分化的时候,可以利用当下热门的新闻报道:某人为受伤的战士捐赠造血干细胞,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对造血干细胞如何治愈白血病开始产生了疑问,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生物学常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结合社会热点讲解生物学知识,需要教师平时热心观察生活,积累相应的素材:诸如水葫芦的导致生态破坏,雾霾也建立研究细胞病变的教学工作室。利用温室效应来创建碳循环的实验可行吗?等等。
四、用广告话语创造生活
从以往的“你OUT了”开始,广告用语就仿佛一夜之间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表现在人们的口头禅里,教师可以把广告语中关于保健、医学、美学等知识纳入生物学教学的范畴,通过学生对这些广告语的熟记,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快进度,提升兴趣,甚至还会产生顿悟。
比如在高中的生物课中讲解到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老师可让大家回忆起关于大宝SOD蜜的广告:大宝天天见,大宝明天见。通过该熟悉的画面场景和耳边广告语调动起学生的过去的碎片记忆,进而产生相关的疑问:为什么生活中要用这些产品吗?护肤品可以扭转细胞的老化和死亡吗?
比如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通过大家熟悉的盖中盖广告,或者葡萄糖酸辛广告,葡糖糖酸钙广告甚至是哇哈哈AD钙奶的广告,让学生高中平时的碎片化经验中整合生物学知识,进而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加酶洗衣粉,养生堂维生素等等。让学生知道一切皆知识。
五、利用本土资源来创造教学情境
每个人都会熟悉自己的家乡,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物有很强的熟悉能力,通过本土的生活资源来配合生物学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进而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毕竟人只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事物,在讲到生物学中关于植物的种类时,可以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过风景山区,其中的植物都是什么风格的,往往会产生教室中轰然讨论的现象。
六、重视户外运动
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中,一只注重头脑的改变,即思维的改变,认知的改变,但在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中,发现身体的感知能力比头脑更为重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让几十个人坐在教室进行头脑化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身体能够感知合连接到外界,在广阔的空间中,通过触摸,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等多种感官去学习和接触一个事物,这种经验化方式的学习相比头脑化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激情。
摘要:艺术设计是中学课程的一门职业课程。由于学生入学率的不断下降,学生在中学各年级的辍学,以及学校对本课程的普遍不重视,该课程的实施却并不让人满意。很多学校并不愿意开设这门课程,因为大多数学习者对艺术设计不感兴趣。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关注影响师生对艺术设计课程态度的因素。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分析影响师生对艺术设计课程态度的因素。本文是在肯尼亚尼扬扎省的公立中学中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113名学生和15名教师。简单的随意取样是从439名艺术设计课程中辍学的学生中挑选除131名学生。研究发现,学校缺乏材料,设备和设施。课程运作费用较高,分配给艺术设计课程的课时不足,无法开展实训实作。本文建议教育部应该重新考虑在肯尼亚中学中发起职业教育的初始目标,招聘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师,为学校配备艺术设计相关的设备,增加艺术设计课时。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人才;职业教育;态度
一、引言和研究背景
非洲教育已从传统体制到西方引入模式再到现代多维适应模式。区别的特征是传统非洲模式注重课程的整体统一,在通识课程和职业课程之间很少进行划界,而西方模式下则是严格学术导向的学科分类(Kerre and Kwende,1995)。在许多国家,艺术设计是作为选修课程。今天,在肯尼亚如果一个课程不是必修,本课程就不会像必修课那样吸引很多学术,因此带来态度方面的问题(Naoe and Toshio,2003)。
20世纪70到80年代非洲教育体制遭到猛烈批评,教育太过理论和学术,忽略了培养青年人才从事创造性职业的实践能力(UNESCO,2008)。作为回应,大多数政府修改和反复检查他们的教育体制,引入或扩大技术职业教育,将艺术设计作为学校所有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将艺术设计课程职业化的理念包括“全人”教育的个人发展目标,提供平等机会和满足广大人才需求的社会政治目标(Lauglo and Maclean,2005)。
虽然独立之后的一些报道表达了对忽略实践和创造活动的关注,排除商务研究,肯尼亚教职业课程的成本要比教其他科目的成本要高得多(Mwiria,2005)。这笔费用主要由政府和家长承担,政府付教师工资,家长为孩子学习用品买单,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肯尼亚政府承诺让中学课程职业化,艺术设计课程是获得肯尼亚中学证书必考科目之一,这也是国家教育目标和政策委员会提议的(肯尼亚共和国,1976)。在其他提议中,该委员会呼吁重构教育体制来满足基本需要,增加毕业生未来收入机会。要求学生学习态度和技能的转变,可以激发学生在自主择业时的自信和创造力。艺术设计是肯尼亚中学毕业证书要求的教学和考试科目之一。
1985年,肯尼亚政府寻求课程多样化,将更多职业和技术课程整合到中学课程中。艺术设计是在新的教育制度中强调的职业技术课程之一。(肯尼亚共和国,1981)新的教育制度规定,小学教育8年,中学教育4年,最低4年大学教育(8-4-4模式),替代先前的教育制度,7年小学教育,4年初中教育,2年高中教育和最低3年大学教育(7-4-2-3模式)。实行8-4-4教育模式是基于以下理由。(肯尼亚共和国,1981;Mwiria,2002)
中学艺术设计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通过创造性探索艺术设计的原则和要数来创作出达到美学和实用功能的艺术作品;(2)通过艺术设计作品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和经历来相互交流;探索外部环境作为灵感,主意和素材的来源进行艺术创作;(3)在解决艺术设计问题和任务中开发一套系统方法的同时,获得优秀的工艺;(4)整合获得的技术,概念和态度,丰富其在其他领域和活动中的理解和表现;(5)通过学校、本地社区和其他机构进行在国家层面间的小组活动,交流思想而技术;(6)运用当代技术来解决艺术设计的问题;(7)欣赏他们自己和其他人的艺术和文化遗产。
作为艺术设计课程的一个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是教育过程的中心。但是,由于入学率的降低,许多学校不提供该课程,对待本门课程的态度是不积极的(Wagah,2009)。由于潜在的因素,师生可能有不得不弄清楚和提及态度。但一个突显的现象是学校在逐步淘汰这门课,入学率也在不断下降。
最近对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关注具体的艺术话题。Wanjiku(2001)想出在画布上完成各种绘画,对倡导街头艺术到上面提及的学术艺术表现出的明显矛盾做出回应。Shoka (2001) 研究平面设计,Adhiambo (2004)研究肯尼亚室内作品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皮革。Nguku (2000)进行一项关于运用织布技术来设计和创造精致的手工编织纤维品。
这些文章研究了大量的艺术设计课程的具体话题,同时也关注决定学生和教师态度的环境,课程和管理方面的因素,他们的态度转而影响在艺术课程继续深造的学生数量,取消艺术课程学校的数量也在上升,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Oludhe (2003)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学生创新实践及肯尼亚艺术教学涵义的探索。尽管他的研究探讨作为艺术设计课程核心价值的创造性的各范畴间的关系,但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了解环境,课程和管理因素,这些要素极大影响了师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态度。
由Tarja (2005)牵头的针对女孩,男孩和性别游戏的个案研究在芬兰展开,它的目的是从性别的角度研究艺术教育,研究性别在学校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含义。研究重点是观察,描述和解释构建差异性的各个维度和方法,以及性别含义是如何与领悟,创作和学术作品和成长联系在一起,学生作品和成长通常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性别成为教室有意义的一个要素,因为风格和行为,美学价值,以科目特点和学生艺术作品的迥异会被观察到。研究不会解决课程相关的问题,决定艺术设计课程态度的管理环境因素。
对于艺术设计课程是否应该向其他课程一样在高中课程中保留,例如农业,木工,金工,建筑,动力学,电工,绘图,航空,技术和家政学(Wanjira,2009),教育部,肯尼亚教育局课程开发人员,以及其他人士如社区成员都感到进退两难。各方态度已延伸到学校管理人员,他们有权决定在现存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什么课程,选择那一条道路将使艺术成为一门选修课程。教育部已将课程分为各类课程群,明确规定了实行8-4-4教育体制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应该选择或者不应该选择的课程(M.O.E,2008)。高中必修的课程主要分成如下几类:
第一类:英语,数学和斯瓦希里语;第二类:生物,物理,化学,自然科学和生物科学;第三类:历史,政府,地理,基督教教育,伊斯兰教教育,印度伊斯兰教育;第四类:家政学,艺术设计,农业,木工,金工,建筑,动力学,电工,绘图,航空,技术;第五类:法语,德语,阿拉伯语,音乐,商业研究和计算机。
学生要求必修第一类中的所有科目,第二类中至少选2门科目。也要求他们从其他3类中选择课程。科目挑选首先取决于各个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其次是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情况。艺术设计课程并不受教育者和股东重视,因为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这门课程的地位变低(Mwiria,2005)。选课是个人兴趣爱好问题,极大地由态度决定。理解环境,课程和管理相关因素对由学生和老师选择的艺术设计课程,并和其他课程相联系的深入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目标
研究目的是找出决定师生对待艺术设计课程态度的因素。具体的目标是建立:
1、环境因素影响对待艺术设计课程的态度。2、影响对待艺术设计课程态度的相关课程因素。3、影响对待艺术设计课程态度的相关管理因素。
三、研究的概念性框架
本研究是基于态度形成和变化理论来构建概念性框架,正如图1所示,众多学者Eagly and Chicken (1993),Radford and Govier (1991) and Robert (2001)在其著作中探讨那样。态度推动人们对目标,情景或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提议做出反应(Guilford,2004),Sprinthall (1987)归纳出两类态度的渊源:外在影响,例如来自父母,同行,教师或学生。第二类由于个人冲突而产生的内在影响,例如学生选择追求的职业。职业选择是个复杂的实践,包含受文化和社会传统限制的无意识的决定。
影响师生对艺术设计课程态度的环境,课程和管理因素受学校具体情况,家庭,文化准则和劳动力市场走向等方面的制约。(Kithyo and Petrina,2002) 影响师生对艺术设计课程态度的因素会因为过去课程设置或定位而形成,也会因为艺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而产生。
所有这些可以视为环境影响。Robert (2001)指出,态度主要包括情感或感情成分(例如,喜欢或不喜欢),认知成分(信念)和行为成分(通过各种方式采取行动)。换言之,这里描述的态度表明是有坚定信念,观点和感觉,在人们的行为中体现。
类似地,管理相关的因素,比如学校政策,可能要求艺术设计在五到六中课程类别中出现。这可能会阻碍不开设艺术设计课的课程班里学习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如果给每个人提供成长的空间,任何人都能成为艺术家(Kiama et al.,2007)。艺术设计课程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这部分占70%。如果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有利的学习环境(艺术室)方面不积极支持,对该课程的态度模式就会形成,例如,提供本课程的学校数量将会下降,学生入学就会低到只有一名学生。
Pettman (1986)认为,情感和信息在态度形成中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态度也是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成分。换句话说,这里描述的态度表明是有坚定信念,观点和感觉,在人们的行为中体现。学生态度也影响艺术设计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过程的实施,尤其是如果学生态度是负面的。
例如,师生在学习两个静止人物绘画前,要先学习一个静止人物的绘画,当课时表里规定的课时不足时,教师不得不压缩静态人物教学,这样就会影响下节课教学。在肯尼亚高中教育证书考试中,静态人物绘画被分配4学时,然而在最近的中学课程中,同样的教学内容被分配2节课共80分钟学时。这表明学生不能在时间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同样的学习内容,就会导致他们对课程某些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三维模式将态度视为由3个成分构成,情感,行为,和认知。运用三维模式就是让三个成分构成一个体系,并相互依存。Radford 和 Govier (1991),Feldman (1990)指出,为维持体系的完整性,体系中的某一个成分发生变化其他两个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他们进一步指出,证据表明态度的认知和情感要素是紧密相连的。情感成分包含我们对所看到事情的正面和负面感觉。行为成分由特别的行动倾向或意图构成,是与我们的态度相关联的。
最后,认知成分指我们对态度的对象所持有的信念和思想。学生可能把艺术设计课程视为一个专才科目,于是该因素导致态度形成。
例如,学生对待艺术设计课程的态度可以由积极的情感组成(感情成分)。打算停止或继续学习艺术设计课程(行为成分)以及对艺术设计的信念是天才或专才学生学习的课程(认知成分)。
态度也可能以几种形式存在,特别是在变化过程中。例如,他们可能是具有选择性的,偏见的,在面对新的经历,例如参加在职教师培训的教师的教学经历所表现出的接收挑战或抵制变化的积极心境。态度也会是假设建构,他们不会被直接发觉,他们的存在只能从一个人的行为中获得。这种行为当然能以多种形式存在,例如,学生退出艺术设计课程学习,学校不重视艺术设计课程。
四、研究方法
地点和取样:研究在肯尼亚Nyanza省的15所公立中学进行,这些学校开设艺术设计课程。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15名艺术设计课教师,113名修艺术设计课的学生和131名退出艺术设计课的学生。饱和取样用来满足艺术设计课程师生的取样比例。为达到退出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数量,简单随意取样用来选出30%的学生,其中只有4名学生用于本研究,因为他们一直对学校实施艺术设计课程的动态性比较了解。
研究设计和数据采集:本研究主要基于定性研究,旨在获得师生对开设艺术设计课程情况的意见和观念。问卷调查表用来募集调查对象就艺术设计教学状况的观点,包括环境,课程相关的因素和管理支持。课程观摩时刻表被用来对应检查由调查问卷表产生的信息。基于利用问卷表的调查设计得到采用。
首要研究:数据收集前,在17所研究对象中的2所学校完成了首要研究。首要研究学校不会用于最终研究。研究目的是确保研究工具或方法的可靠性。为保证研究工具的有效性,在Maseno大学关于本研究话题的3位专家被邀请来审核与研究目标相联系的内容。他们的反馈用于修改研究工具和方法。
数据收集程序:首先从教育部寻求开展本研究的官方许可。研究手段通过个人与学校领导约见得到管理方面支持,问卷调查表得到填写,访问之日观摩学校的授课。
数据分析过程:研究设计产生定性数据。基于研究目标,运用针对主题类别的描述性统计学,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按照频率,百分比,平均和逐字引用等方面来进行报道,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五、结果讨论
环境因素:研究人员发现,环境因素例如在课程班里开设的是否开设艺术设计课程对艺术设计课程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有的学校在特别课程班里让一些选修科目成为必修,而不是在学校所有课程班里开设艺术设计课程,如表一所示。
这就意味着艺术设计课程的专才学生因此错过了挖掘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不能进入提供本课程的班,导致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入学率不高。然而,研究发现进一步反应出40.5%的学生愿意自愿参加个人艺术兴趣班。
这也表明,加入学校提供的选修课程学习的学生被迫选择一门选修课。从研究中明显得出,78(59.5%)的学生错过学习艺术设计课程,这个数目高于修读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比例,这也是导致艺术设计课程学生人数较低的一个因素。研究人员发现,表1中多数学生116(88.5%)并不愿意讲艺术设计作为各班的必修课,只有15(11.5%)赞成将其作为必修,远远低于艺术设计开在兴趣班。
放弃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以及那些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被要求按照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顺序排列中学课程。其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到中学课程中艺术设计课的位置。最受欢迎的科目排在第一,最不受欢迎的科目排在第十七。如表2所示,平均率从排名中计算得出。
从表2可知,受访的113名参加艺术设计课程学习的Nyanza省学生,将艺术设计排在第3的位置,平均率为13.19。这表明他们喜欢本课程,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继续学习课程,指导第4级。
在Nyanza省,131名放弃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将本课程排在受欢迎程度的11位,平均值为8.30。第4级的学生在肯尼亚8-4-4教育体制中,要学习7门或者8门科目。艺术设计课程从来没有排到位于前8的位置。这也进一步表明退学的学生持有负面态度,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继续学习艺术设计课程到第4级。当被问及是否同辈影响导致学生推出艺术设计课程学习,表3列出11个原因,研究揭示出2(1.28%)积极认同同辈影响放到第3的位置。
这意味着由于学生必修在第二课程群里选择课程,他们很容易受他们的态度影响决定选择何种课程。在表3中退出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中,只有12名(占4.09%)把同学的影响放在第9个位置,表明他们不选择这门课并不是因为其他同学影响。表3中也反映出其他非主要的因素,例如来自职业教师的建议和艺术设计课教师的对学生态度分别占了10(3.41%)和9(3.07%)的人数和比例。
退出艺术设计课程学生认为其他职业胜过于艺术设计相关的职业。这一点从表3中得到证实,在不选修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提供的13个因素中,44(15.01%)的受访者把其他职业胜过艺术设计这一原因排在第二位。
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师也证实学生感觉其他职业的薪水比与艺术设计相关的职业的薪水要高,这成为学生退出该课程学习的一个因素,被排在第3个位置。表3中,2(1.28%)位教师和25(8.87%)位退出该课程学习的学生把缺乏天分这个原因分别排到第3和第4的位置。
这表明缺乏天分会使学生退出该课程学习。雕刻,油画和素描等艺术领域是需要天分的。没有天分,一个人是不容易描绘出现实主义的画面和安静的生活创作。
课程相关的因素:研究发现,在表3中,79(26.96%)位放弃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将课程耗费大量时间这个因素排在13个因素的首位,而教师将其排到第7位。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肯尼亚教育部2003年实施的课程变化,第4组课程群里的所有课程时间已经减少到第3类和第4类的5节课,第1类和第2类课程减少到每周3节,成为入学率低的某些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教师的职业背景,这样能对教师在中学开设艺术设计课程时提供评估他们职业态度和能力的参考信息。
显然,Nyanza省86.7%的教师获得了教育学士学位,仅有13.3%的教师持有教育文凭。从研究人员发的问卷调查表中得知,2003年实行的8-4-4课程模式,在大纲中增加了一些比如象在第3类中的计算机图形处理的新话题,教师被问及是否参加过在职培训。100%的艺术设计课教师明确答复没有类似培训。这让人不免产生一些质疑,面对大纲中出现的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们是否仍然利用参加工作时掌握的知识技能来教学,而没有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积极态度来保证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正如课程中的其他科目,艺术设计课程要求专业性和正确的职业态度,并且只能通过特别训练提升知识技能而获得。本次研究中观察到的教师的一些负面态度可以直接归因于教师教育项目的问题。受过良好教育的师资以及提供在职培训课程是课程内容成功实施的关键。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正确的从业态度,加之教师并未参加任何70%为实践学时的在职课程学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前艺术设计课程中有许多教师的能力是不达标的,有的教学内容和话题被教师在教学中忽略。课程是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是动态的。因此,自2003年以来,由于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引入,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管理相关因素:如表3所示,15位教师在排列学生放弃艺术设计课程的11个因素时,将对艺术设计课征收额外费用排到第一位,而将艺术设计课学习费用高排在第二位。35 (11.94%)位接收调查采访的放弃艺术设计课的学生证实课程费用高,将其排到第3位,而将对艺术设计课征收额外费用放到第6位。这表明,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就会放弃该课程。Nyanza省100%的学校仅有一间房屋作为艺术室。
不难观察到,用粘土制作陶器品放到了艺术室的地板。作品恶劣的贮存条件使作品暴露于受到损坏的危险。缺乏恰当的存储设施很容易带来在中学中开设艺术设计课程的负面态度。
六、研究的结论
基于以上的发现,研究的结论概括如下:
1、环境因素,例如其他职业有更好的职业前景被排在表3的第2和第3位置,对产生艺术设计课程的态度起决定作用;2、时间是与课程相关的一个主导因素,因此对产生艺术设计课程的态度也起到一定影响;3、研究揭示出艺术设计课程从管理的层面上讲是办学成本昂贵的课程。
七、研究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结论,笔者得出以下启示:
1、学校的职业规划部应该鼓励和建议在艺术设计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追求此科目到高层次,因为未来许多就业机会和它息息相关,例如产品设计,珠宝设计,古玩艺术,玩具制作,卡通制作,篮子执着,木偶设计,室内设计,艺术教学,平面设计,网站设计,广告和市场艺术,艺术评论,打印,油画,雕刻,景观,涂饰,电影电视录像平面设计,摄影,动画艺术,剧院设计,法医艺术,舞台管理等等。2、如果艺术设计课程是为了实现设定的学习目标,尤其是隐性目标,就必修设置恰当的学时,课时安排在合适的周和日期。艺术设计课程应当安排在一周任一天的早上,最好是周一和周三上午。3、教育部应该重新考虑在中学开设职业课程的首要目标,通过提供设施,设备和培训教师等支持手段来实现中学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