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融资和贷款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企业融资;金融体系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4-0016-04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一、非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涉农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了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在内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格局。然而,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并未实质性改善农村的融资环境,尤其是涉农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更未得到根本缓解。这就意味着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并不完全符合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我国完整、健全的涉农小企业融资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这是造成我国涉农小企业融资困境长期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
第一,现有的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涉农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如果仅从表面考察,我国涉农金融领域并不缺乏金融中介:国内前5家大银行中有两家(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被定位为服务“三农”;国内仅有的3家政策性银行也有一家(农发行)专门定位在农村;农村信用社以及由其合并重组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机构遍布农村各地;此外,其他大型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被要求面向农村提供一些金融服务。然而,实践表明,上述金融机构在解决涉农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并不像人们设想的那么明显,特别是大型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小企业的力度与其资金实力更不成比例。究其原因,则是源于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专为涉农小企业而设立,加之金融机构商业化的改革导向和定位,更使其必然将融资的重点偏向城市和农村的大中型企业。众所周知,“三农”本身的弱势性使得“三农”融资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涉农小企业又因其高度分散、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而比农村大中型企业具有更高的融资风险和业务成本,使得大型农村金融机构对涉农小企业融资具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本能,特别是在农行早已商业化并确定了上市的目标、邮政储蓄银行也被赋予商业化经营方向的情况下,即使要求这些银行必须面向农村融资,其融资重点也基本放在涉农大中型企业上,至于涉农小企业融资由于距贷款的“三性”原则相差太远,往往被这些银行所排斥。因此,在我国的农村金融领域,农村信用社事实上成为“三农”融资的主力军。面对广大农村地区大量小企业的巨大融资需求,仅仅依靠农信社的融资只能是杯水车薪。
第二,专司小企业融资之职的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迟缓导致涉农小企业告贷无门。一般说,一个完整、健全的金融体系应当包括规模不同的金融机构,每一规模类型的金融机构在这一金融体系中都有自己的定位和与其规模相对应的服务对象。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则呈现为较明显的大型银行主导型特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如前所述,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发行和农信社构成。虽然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都被赋予了“三农”服务功能,但出于商业化经营的考虑,其融资重点基本限于涉农大中型企业,加之涉农小企业众多,由这些大型银行去面对浩如烟海的涉农小企业融资,无异于人们常说的“高射炮打麻雀”。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有其特殊的定位和业务领域,难以成为涉农小企业融资的主体。因此,真正面向涉农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而仅仅依靠农信社来解决涉农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显然远远不够。虽然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但由于这些小型金融机构尚处于试点阶段,短期内难成气候,加之其他类型的小型涉农金融机构尚处于缺位状态,因此,我国涉农小企业仍然面临着没有足够的对应金融机构为之提供融资服务的窘境。
第三,在涉农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如果以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标志,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有20年的历史。20年来,资本市场规模由小到大,层次日渐丰富,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遗憾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一直在城市经济领域,并且主要为大中型企业融资服务,至于在涉农小企业金融领域,资本市场根本无从谈起。如果说在间接金融领域还有一些银行对涉农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话(尽管这种融资数量很少),那么我国资本市场至今基本对涉农小企业关闭着大门。虽然2004年5月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2009年10月深交所又建立了创业板,但这些市场的上市门槛对于大量涉农小企业来说仍然高不可攀。至于OTC市场、产权市场、债券市场等与涉农小企业也基本无缘。资本市场结构缺失与功能的不足,使得涉农小企业基本失去了直接融资的渠道,加剧了涉农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第四,针对涉农小企业的担保机制的缺位是造成涉农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与一般的城镇小企业相比,涉农小企业在规模、经营稳定性、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更具有弱质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担保机制,无论其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遇到更大困难。因此,涉农金融体系构成中理应包含相应的担保要素。然而,我国现有涉农金融体系中针对涉农小企业的担保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是农村小企业融资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民间借贷的非合法化加剧了涉农小企业融资的困难。我国涉农金融领域客观上呈现为正规金融与民间借贷并存的格局。前者往往带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并处于主导地位;后者则一直没有合法的身份。按理说,面对地域广阔的农村地区数以万计小企业极度分散的融资需求,在正规金融不愿意介入或鞭长莫及的信用领域,由民间信用去填补正规金融留下的小企业融资空缺,应当获得国家法律、政策的认可和鼓励。然而,长期以来,民间借贷作为我国信用体系中的一种非正规信用形式,因一直没有合法身份而不得不处于地下活动状态。虽然理论界关于为民间借贷正名的呼声不断,但并没有产生政策性效果。这种状况导致涉农小企业在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情况下又失去了民间信用的融资来源,从而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其融资的困难。
二、构建涉农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设想
(一)充分发挥现有正规涉农金融机构的作用
借鉴国外的做法,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构建对现有涉农金融机构进行支持的优惠政策体系:
1.财政税收政策。主要包括:(1)优惠的营业税
和所得税政策。对涉农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是国外的普遍做法。例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过去就长期享受税收照顾,在1971年以前一直免缴营业税;也有些国家对涉农的金融机构免征所得税。我国也应针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2)对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实行免缴利息所得税政策。这种做法在国外早有先例,法国储蓄银行(包括普通储蓄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A类账户(Livret A)中的储蓄存款就属免税对象。我国虽于2008年10月对储蓄存款利息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暂免”不等于“取消”。为了鼓励现有农村金融机构面向“三农”融资,国外对涉农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做法也应为我们所借鉴。(3)对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的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三农”特有的弱质性质决定了“三农”贷款应当给予适当的利息优惠,这种带有“政策性”特征的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额,应当由财政给予相应的利息补贴。(4)对涉农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这在国外也是常用的政策支持手段之一。例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早期活动中,在向公众筹集资本方面所受限制较多,因此,国家的捐赠、拨款和贷款等在许多年间都构成其资金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其中长期贷款几乎全由国家资金支持。这种做法也可以为我国所借鉴。
2.货币政策。主要包括:(1)差别准备率政策。西方中央银行往往根据存款流动性强弱、银行规模大小、银行所处的地域等实行差别准备金比率。我国也应对涉农金融机构特别是主要面向农村小企业融资的小型金融机构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2)差别利率政策。这一政策国外早已有之。自从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就被美联储的Q字条例规定了最高限,但在Q字条例取消前,美国却允许储蓄贷款协会的存款利率略高于商业银行。从扶植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增强其融资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应当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允许其超过基准利率吸收存款。(3)优惠的不良资产处置政策。涉农贷款形成不良资产的几率较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实力又小,因此,应当对其实行较为优惠的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尽管在农信社存量包袱的化解方面,我国中央银行已经采取了以专项央行票据对农信社不良资产进行置换的方式,但存量包袱的化解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信社的不良资产问题,而应探索建立一种经常性的帮助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或机制。
3.监管政策。一是在资本比例上应适当降低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要求。即使在发达国家,监管当局通常也对一些弱势金融机构实行较低的资本比例要求,例如,美国监管当局对储蓄贷款协会的资本比例要求就低于商业银行。我国也应在资本比例要求上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区别对待。二是在业务范围上给予涉农金融机构更多的自限,以便其开拓更多的盈利渠道,起到“以副养主”的作用。三是相关风险控制指标也应当与其他大商业银行有所区别。
(二)在现有正规金融之外大力发展多种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虽然在解决涉农小企业融资方面应当通过给予优惠政策来充分调动现有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但事实证明,仅仅依靠现有正规金融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融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有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并不是专为涉农小企业而设计,很难适应农村小企业的需要。因此,长期来看,要解决涉农小企业融资难,还必须在现有正规金融之外为农村小企业量身打造一支小型金融机构队伍。
首先要在试点基础上广泛推广村镇银行,并为村镇银行的运营创造良好环境。自从2006年银监会允许各类资本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后,村镇银行便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新成员。但总的看,村镇银行在发展中还存在若干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村镇银行还处于试点状态,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涉农小企业的需要。二是设立条件过严。按照规定,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应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由于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一旦找不到这样的机构,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三是税负高于信用社或农商行。以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其营业税为5%,营业税附加为3%,城市建设税为5%,所得税为25%,而当地农村信用社营业税仅为3.3%,并且免3年所得税。此外,村镇银行还存在资金来源相对匮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鉴于这种状况,笔者认为,一是应当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扩大村镇银行的设立范围和覆盖面,特别要加快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的农村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的步伐;二是要降低村镇银行的设立门槛,放宽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领域的政策限制;三是要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等同的待遇和优惠;四是在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应当对村镇银行给予必要的支持。
其次,着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自从2008年5月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后,小额贷款公司便应运而生。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更贴近涉农小企业,因此在解决涉农小企业融资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本规模小、信贷供给能力有限,融资比例低、融资渠道窄,盈利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等。鉴于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一是适当提高银行融资比例。二是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扶持。
再次,要规范发展民间互金融组织。在我国民间互金融组织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特别是个别标会形式的金融互助组织曾经走向异化,成为巨额的赌博游戏并演化成社会性灾难。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能彻底否定互金融组织在解决涉农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当在吸取以往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促进民间互金融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农村直接金融
目前农村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来自银行类机构的间接金融,融资渠道的过于单一也是造成其融资难的一个原因。笔者认为,要构建完善的涉农小企业融资体系,还必须在间接金融之外大力发展农村直接金融市场。一是要发展农村商业信用,促进农村小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调剂。商业信用作为企业间直接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同时,由于商业信用提供者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息,而在于销售产品,因此,对缺乏周转资金的农村小企业而言,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比之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更为优惠。此外,农村小企业的经营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处于同一地域范围的涉农小企业相互之间密切的地缘和人缘关系也使得他们之间的商业信用授受具有较好的信任基础。二是借鉴城市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的做法,探索发行农村小企业集合债券。2003年国内不同高新区12家企业采用“统一冠名、分别负债、分别担保、捆绑发行”方式发行中国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债券,开创了国内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先河。2007年国家发改委又批准北京中关村3家企业和深圳20家中小企业以“捆绑发债”的形式募集资金。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也应该引人到涉农小企业融资体系中,以便增加这些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三是探索建立农村OTC市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OTC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层次。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OTC市场研究和试验的重心仍然局限于为城镇非上市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提供市场通道,并未延伸至涉农小企业融资领域。这不仅不利于中国OTC市场功能的全面发挥,更不利于涉农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及其公司管理的规范化。因此,根据涉农小企业的特点为其量体打造广泛的OTC市场,应当纳入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范畴。四是针对涉农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开发多种具有较强适用性的基金品种。与我国经济的二重结构相对应,我国资金分布也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城市流动性的过剩与农村资金的短缺同时并存。针对涉农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发多种基金品种,引导城市过剩的流动性流向农村,既可以为城市过剩资金寻求新的赢利途径,又可支持农村小企业的发展。五是为民间借贷松绑,实现民间借贷的合法化。事实上,只要农村还存在小生产的生产方式,民间借贷就具有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只要正规金融在涉农金融领域留有市场空缺,就需要民间借贷去弥补;只要涉农小企业存在对资金的现实需求,民间借贷就会通过创造金融供给满足这种需求来顽强地显示自身存在的必要性。既然如此,实现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和阳光化运作,无疑既有利于为涉农小企业开辟新的直接融资渠道,也有利于民间借贷的规范化管理。此外,将多层次信托业务特别是融资租赁业务引入农村小企业融资领域,也是构建涉农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重要内容。
(四)建立健全农村担保体系
涉农小企业之所以贷款难,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担保机制的缺失,因此,加强农村担保体系建设也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解决涉农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同时发挥政府与市场、官方和民间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应当考虑在“三农”(包括涉农小企业)领域建立政策性的担保机制。由于“三农”融资的对象都与“农”有关,相对于城市和工商业融资而言,这类融资存在着更大的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往往不愿对涉农小企业发放贷款,因此,为了消除金融机构面向涉农小企业融资的障碍,政府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政策性“三农”贷款担保机制。二是在涉农小企业融资领域引入商业性担保机制。自从1995年《担保法》颁布以后,我国城市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中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担保机制,对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商业性担保机制并未广泛延伸至“三农”领域,特别是涉农小企业融资中的担保机制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解决涉农小企业融资难,除了应建立政策性担保机制外,也应当着力引入商业性担保机制。一方面,要鼓励现有担保机构将担保业务向涉农小企业融资领域扩展,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支持在该领域建立专门的商业性担保机构。三是要鼓励民间互担保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由于涉农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地域分散、融资金额小而频繁等特点,因此,仅仅依靠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制很难完全解决其融资担保问题,必须同时建立和发展各种民间互的担保形式,特别是要鼓励发展涉农小企业之间的互保、联保机制。
(五)加强农村保险体系建设
完善的涉农小企业融资体系也应包含相应的保险体系。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5年《保险法》颁布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相对于城市保险而言,农村保险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涉农小企业保险发展缓慢。由于涉农小企业的经营多与“农”有关,受自然因素影响大,这些企业本身又因规模小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弱,因此保险公司往往不愿面向涉农小企业开展业务,这也是导致涉农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难题,必须同时加强农村保险体系建设。涉农小企业的保险体系建设也应当包含多种层次。首先要充分发挥现有保险公司的作用,通过给予必要政策优惠,鼓励保险公司面向涉农小企业开展保险业务。其次,鉴于“三农”的弱质性质,仅仅依靠商业性保险很难满足涉农小企业的保险和融资需求,因此应当在“三农”领域建立和发展政策性保险机制。再次,要建立和发展互助保险制度。在国外(如日本、法国等)的农业保险领域,都早已建立起了合作互助的保险模式,我国也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在涉农保险领域建立互助保险机制,以便为涉农小企业的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看法
不论银行身处何地和银行所有权性质如何,大多数银行(80%或更多)都认为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有着广阔和良好的前景。从动力机制来看,中小企业贷款的盈利能力是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动因。81%的发达国家银行和72%的发展中国家银行持这种看法。当然,不同所有制的银行有一些差异,私营银行和外资银行都把盈利能力视为其投资选择的最主要因素,国有银行并没有将盈利能力视为绝对的投资动因,只有47%的国有银行将盈利能力列为最关键因素,而外资银行和私人银行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3%和75%。
虽然在开展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动因上不同的银行基本观点一致,但相比之下,银行业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则存在分歧。45%的发达国家银行认为最大的阻碍是竞争,39%的发展中国家银行将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列为最大阻碍。令人惊讶的是,仅有8%的发展中国家银行将法律和信用环境列为最主要的融资障碍。这说明,银行可能会利用现有工具来绕开环境障碍进行操作,从而较适应现行的法律及信用环境。再次,所有权类型不同的银行间也存在着差异,国有银行认为监管以及经济环境是最主要的障碍,而外资银行和国内私营银行则认为中小企业间的竞争和宏观经济环境是最突出的障碍。
关于政府扶持对银行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也被列入调查之中。在我们的样本中,政府扶持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很大。在接受调查的银行所涉及的45个国家中,7个发达国家中有6个国家、45个发展中国家中有32个国家都存在政府扶持体系。根据最近的研究显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担保计划是政府最常用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方式。根据对此次样本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个发达国家和28个发展中国家有担保体系。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指令性信贷计划是另一重要的政府支持手段。样本中有24个发展中国家实施该项计划。在发达国家,另一种常见的政府支持措施是贴息制度,在我们选取样本的7个发达国家中有5个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利息补贴政策在发展中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有23个经济体采用这种模式。而放松监管标准的监管补贴政策(如对中小企业贷款相应降低资本充足性要求)则未被普遍采用,仅16个发展中国家和3个发达国家有这类措施。
总的来讲,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银行都十分肯定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发展中国家,超过70%的银行认为,贴息、担保体系和指令性信贷计划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是有益的。相比之下,监管补贴政策则不太被认可,只有47%的银行认为该措施是有积极影响的。而且,这类政策并不普遍,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其中,对担保体系的作用非常认同,尽管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在解读银行对政府的扶持政策作出的评价时要特别小心。银行可能对政府的一些政策持有积极赞赏的态度并表示这些计划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即便这些政策可能并未使其公众政策目标受益。例如,如果一项政策使得银行有利于向已有客户提供成本更低且周期更长的融资业务,从而稳定银行既有客户的融资关系,那么银行对这样一项政策必然持积极的支持态度。然而,这项政策可能不利于那些过去没有贷款经历的客户,从而不利于实现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目标。因此,对银行给予政府政策的评价作出合理的判断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想要获知一项政策真正的效果如何,就一定要进行仔细分析并慎重采集数据。
监管政策对中小银行企业信贷也有积极的作用。调查表明,接近三分之二的银行认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监管要求是“适当并且有益”的。类似的,多数银行认为审慎监管政策对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有积极作用。这项有趣的调查结论与近年认为资本充足性要求对中小企业贷款有不利影响的国别研究的结论正好相反。
获得企业信用记录对发展中国家的银行显得格外重要,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银行认为该征信机构的存在便利了中小企业信贷。而在发达国家,只有44%的银行将这一指标作为审批贷款的必要因素。与之类似的,相比本国银行,外资银行对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作用更加重视。这些区别也许正反映了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和不规范的事实(例如,企业缺少正规的财务报表)对于发展中国家银行和外资银行更是大问题。外资银行很难获得当地借款人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可能更为广泛地依赖征信机构。
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运营模式
调查发现,超过60%的银行有专门的中小企业业务部门。发达国家的银行更倾向于将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区分开来。与私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国有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业务部的相对较少。
61%的发展中国家银行和70%的发达国家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非贷款业务几乎全部或主要由支行来进行营销。与国有和外资银行相比,国内私营银行较少将非贷款业务下放到支行。只有大约50%的私营银行声称将非贷款产品的销售下放到支行,而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这一比例约为70%。
相对于销售来说,银行的放款审批、风险管理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这些职能则更加集中化,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情况更明显。45%的发达国家银行将小额贷款的审批权全部或大部分下放到了支行,但采用这种做法的发展中国家银行却只有19%。同样的,40%的发达国家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是由支行或主要由支行来操作的,但是只有8%的发展中国家银行这样做。相比之下,国有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审批、风险管理以及不良贷款回收等权利集中在总行。
与中型企业相比,银行对小型企业贷款更倾向于使用评分模型。如在发达国家,只有18%的银行表示不使用评分机制审核小额贷款,而对中型企业的贷款审批则有45%的银行不采用评分机制。在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中,这个比例更高,这并不奇怪,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不成熟,可用的信息有限。将不同所有权类型的银行进行比较,外资银行对于中小额度的贷款比国内的银行更加倾向于使用评分机制。这或许反映出,外资银行有更好的评分模型,或者由于他们与借款人的接触较少,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这种保持距离型的贷款方式(arms-length lending)。
但是评分机制主要被用于贷款决策的一种考虑因素而已。在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中,只有10%的银行声称纯粹依靠评分机制对小额贷款进行审批,而7%的银行凭借评分机制对中等规模的贷款进行审批,而55%的银行只是把评分机制作为决策的一个考虑要素。在发展中国家,82%的银行表示评分仅被作为小型企业贷款的一项参考指标,55%的银行对评分机制在中型企业贷款中的作用也持有同样的态度。而外资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要么完全以评分机制为贷款审批依据,要么完全不考虑这种评分机制。
在银行评估贷款的一系列参考因素中,我们分别研究了银行对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贷款所采用的标准,并将其与大企业贷款条件进行对比。对所有企业来说,企业的财务评价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该项指标对大型企业的作用(64%)要比小型企业(49%)更重要。后面依次是企业的信用记录、企业所有者的个人特质和贷款用途。
在仔细分析了影响小企业贷款的相关因素后,我们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状况有一些不同。对于发达国家银行来说,贷款的规模是次重要的指标标准(20%),而在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企业信用记录则被列为次重要因素(16%)。不同所有制的银行也有一些标准上的差异。最显而易见的是,外资银行比国内银行更倾向于根据财务评价状况来进行贷款决策。58%的外资银行认为财务评价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只有37%的私营银行这样认为。这是因为私有银行更多地使用综合的软性因素对客户进行审查,而外资银行更依赖于可量化的硬信息。
至少四分之三的银行要求有担保品,这对于大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别。然而,正如所料,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和体制环境不是很健全,发展中国家银行贷款的抵押比例要求要比发达国家银行高得多。比较不同所有权类型的银行,国有银行更倾向于要求中型和大型企业贷款时提供担保。所有的国有银行都规定中型和大型企业贷款需要担保,90%左右的私有银行和外资银行也这样规定。
不管企业的规模如何,房地产是最易被接受的抵押担保形式。接近40%的银行把房地产列为企业融资最重要的抵押担保形式。现金和其他的流动资产是次重要的担保形式(约有22%的银行把此项列为最重要形式),另一担保形式是银行或者个人提供担保(10%~15%)。
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更多地把房地产列为最重要的贷款担保方式,56%的发达国家银行认为房地产是小额贷款最重要的抵押担保方式,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指标为37%。还有很多种类型的担保被发展中国家列为重要的担保形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现金、流动资产、银行及个人担保列为重要的担保形式,而只有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尽管所占比例不足15%)将土地和机器设备列为重要的抵押担保品。
对于所有权类型不同的银行来说,在认定资产抵押的条件上有很多显著的区别。外资银行认为房地产是最主要的抵押资产(54%的银行将房地产排在首位),国内私有银行认为现金和其他流动性资产是最主要的抵押资产(33%)。国有银行之间似乎对各种抵押担保形式的重要性也存在一定的分歧。近四分之一的国有银行分别把不动产、土地、和设备视为最主要抵押资产。另外一方面,只有一小部分外资和国内私有银行认为土地和设备资产抵押比较重要。
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现状
尽管银行普遍看好中小企业贷款,但在行动上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并不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调查表现所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多,中小企业贷款的违约风险也更高,贷款的费用和利率也更高。平均而言,银行向小型企业的贷款额仅占贷款总额的11%,而向中型企业的贷款额仅占贷款总额的13%,然而向大型企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32%。平均而言,银行向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收取的费用平均为0.76%、0.96%和1.11%。对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5.7%和7.4%,而大型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不到4%。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行;融资
中图分类号:TU247.1
文献标识码:A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站在商业银行角度,从中小企业自身、商业银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应该有明显效果。下面从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两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商业银行加大中小企业贷款份额也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中,融资难依然是最重要问题之一,站在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在两个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商业银行内部原因。
(一)应从中小企业自身找原因
1.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随意性较大,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调查难度,迫使银行逆向选择。
2.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中小企业一般为尽快生产经营,自有固定资产相对较少,有较大部分中小企业土地、厂房或办公设备靠租赁经营,有效担保抵押不足成为融资的首要障碍。
3、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一般较低,权利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决策容易出现偏激现象,企业发展完全依赖经营者个人素质,当经营出现困难时,容易迷失方向。
4.部分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
(1)股权关系不清晰,以家族企业为例,家族成员在企业中作用和其股份比例错位,导致企业发展畸形,或在好的发展机遇面前停滞。
(2)资产产权不清晰,大多中小企业的法人代表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标,自己不愿意完善土地、房产等手续。
5.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还款意识差,导致信用低下。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贷款。
(二)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原因
1.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信贷政策大多针对大中型企业,缺乏针对小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小企业在融资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财务报表失真、信用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沿用大客户统一模式的客户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风险,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
2.采用与大客户相同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合小企业金融业务。以现有大企业金融业务的“一刀切”的经营管理机制来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很难对市场做出正确、快速反映,也难以有效防范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
3.贷款手续相对繁琐,环节过多,时间较长。信贷审批决策链条拉长,难免使企业错过许多商机,与当前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存在着矛盾。
4.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符合小企业风险较大,损失率较高的客观现实和市场规律,缺乏“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信贷人员的风险承担与利益回报不相称,致使信贷人员缺乏放贷的积极性,出现了“宁可不放贷,也不愿担风险”的现象,影响了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二、对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的建议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银行、企业要找准自己在市场经济体制当中的位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所面I临的内外部原因,要解决这一难题,还需从企业自身、商业银行两个方面寻找对策。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进步,企业必须做到
1.规范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必须规范。首先是企业要完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方式;其次是提高员工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融入社会,打下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基础。
2.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信用。要取得银行信任,必须树立强烈的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建立相互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良好的信用关系不仅有利于银行融资,对于企业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等均有益处。
(二)面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战略需要,商业银行大有文章可作,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1.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管理机制,要调整管理的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的环节,要放低门槛,这样才能适应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短、平、快的要求。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要针对小企业贷款的经营和管理特点,构建区别于大银行大客户的激励约束机制,摒弃传统的对单笔、单户贷款追究责任的做法,综合考核小企业信贷人员所管理客户的整体回报情况。
(2)要制定公开、透明、量化的信贷人员薪酬激励办法,将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与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3.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细分,细分贷款对象,使不同的贷款对象享受不同的贷款条件,如利率浮动幅度、贷款期限、保证方式、偿还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信贷营销来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的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少数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不懈努力,共同去解决。
参考文献:
[1]陈乃醒,傅贤治,白林.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2009)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
[2]张朝元,梁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论文摘要:目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有政府的原因,有结构政策的原因,有金融机构的原因等。我们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分析,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来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融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城市集体企业、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个体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如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但创造了70%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非国有企业只获得30%的银行贷款。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充分改善,中小企业将难以持续快速发展,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要外源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匮乏。就其过分依赖的间接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相对较少,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国有银行增量信贷资金的70%~80%都投向了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得到的只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而这仅有的20%信贷资金却是近1000万家中小企业抢夺的主要资金来源。从以上融资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究其根源,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银行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更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1.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信息观念淡漠。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信用观念淡漠,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此外,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较低,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对重大的财务决策全凭自己拍脑袋来决定,管理非常混乱。同时,企业为了应付监督部门的检查,还要准备两套账,甚至多套账,这样,企业很难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银行也无法摸清企业的真实面目,增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2.银行方面的原因
(1)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我国金融机构仍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主要是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制度障碍。此外,国家还规定对银行的逾期、呆账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因此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自然多一份谨慎和小心。
(2)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
(3)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问题还没有解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
3.政府部门的原因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对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在我国,中小企业虽然采取了差别利率、两免三减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往往实际最终无法实现。
三、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分析
美、日、韩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上有很多的共同点:
1.在政府意图上,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定各种支持政策,旨在改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2.在金融支持上,普遍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或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政府直接贷款或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来保障中小企业顺利融资。
3.在税收政策上,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制定各种中小企业税收的减免与宽限政策,给予财政援助,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4.在法律制度上,制定一系列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小企业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中小企业对科技进步有很大的贡献,美国的高技术公司在起步阶段通常是中小企业。另外风险资本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产值、实现税收和外贸出口分别约占全国总值的60%,40%和60%。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双重挑战,原本融资渠道窄、获资金援助困难的中小企业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借鉴美、日、韩等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美、日、韩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有了很大的启示。
四、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招
1.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1)强化财务管理,杜绝造假现象。中小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资料应该数据准确、真实有效,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自我约束,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也是中小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要求的。
(2)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作为中小企业,要相互信任、恪守信用、以诚为本。
(3)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机构来实现的,渠道单一。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不仅会产生资金来源不足和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以改变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获得资金的现状。
2.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1)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
(2)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适当下放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应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突出对分支机构和授信人员的正向激励。并且银行应将小企业授信情况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范围。对小企业授信人员的考核,可采取薪酬与其业务、效益和授信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的方式。另外,适当下放贷款的审批权限,确需上收的,上级行要提高审批效率;银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区别授信。
(3)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银行应进一步放宽抵押品的范围。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可接受房产和商铺抵押,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仓单、提单质押,基金份额、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出口退税税单质押,资信良好企业供销合同质押,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质押以及保证担保等。还应完善抵押物拍卖市场和中介机构,降低抵押成本和减少抵押手续。
3.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1)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风险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由于我国在政策环境、退出机制、企业制度、个人信用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风险投资在投资总量上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政府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经济体制、金融秩序等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培育我国真正的风险投资主体,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尽快降低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门槛,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间融资。中小企业将持续发展,大型商业银行肯定不能满足融资的需要。中国民间资本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民间银行。国家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民间银行,然后加以推广。民间融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渠道。
(3)政府规范和引导中小企业,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应借鉴《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和《担保法》等法规,构建以互担保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互担保的优势来自于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社区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当面临风险时,政策性担保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而互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容易被潜在的被担保者接受,担保审批人与担保申请人相互较为了解,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互担保联系起来,在和银行谈判时可以争取到较优惠的贷款条件;互担保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可以为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创造新的渠道,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
(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政府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融资角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可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条例》和《中小企业融资基金管理条例》等配套的法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必须制订专门的《信用法》,使治理我国的信用环境有法可依。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改革的进程,并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发展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0
[2]李 国:自主创新任重道远[n].经济日报,2005,(4)
[3]张意翔:建设循环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j].特区经济,2005
[4]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5]朱光华,陈国富: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理论解析[j].经济学家,2001,(3)
[6]张 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又是社会各种经济组织中的弱者,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根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归纳,中小企业发展一般存在五大难题:市场准入、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信息共享以及科技应用。
同样是融资难,但中国的情况又与世界发达国家不同,有其特殊性,比如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信用缺乏,法律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发达等等。因而,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显得尤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几年,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在积极探索各种良策,也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比如风险投资、二板市场、建立信用担保机构、贷款保险等。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还是从商业银行贷款,这就必然涉及贷款的信用担保。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第一,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我国中小企业的素质普遍不高。中小企业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加工业,管理不科学、管理体系不完整导致其竞争力不强,效率低下。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的原因是大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企业业务多元化而风险低,固定资本较多,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强,而中小企业却没有这些优势。第二,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的短缺。内控制度不严、账目不清、报表账目不全、财务信息失真是中小型企业普遍的问题。在现代经济市场里,企业依靠自身信誉来维持经营和发展,一个缺乏信用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上求得生存。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都面临着信用缺失的问题,比如企业倒闭欠债不还,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最头疼的问题。第三,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水平低。反映为财务报表真实性低、随意性大、资产难以全面核实清楚。第四,信用等级低。据中小企业集中的浙江、江苏两省的有关调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第五,粗放式经营是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企业重投入、轻产出,重发展、轻管理,重速度、轻效益。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缺乏相应的流动资金与之配套,许多项目在缺乏充分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仓促上马,使这部分投入无效益,造成大量资金沉淀,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第六,缺乏抵押品和担保。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大量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权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合法取得上仍然存在一些法律障碍,使得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实行抵押难以进行。
(二)外部原因
第一,由于传统政策、观念的障碍,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现有银行体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多数停留在个体户、作坊的层面上,评价多为负面、悲观,即使看到某家企业经营得很好,也自然而然地感觉这家企业不牢靠,贷款给他们不稳妥。第二,对银行来说,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单笔放贷成本过高。在业务审批时,每笔业务的流程是完全相同的,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手续与国有大中企业的手续一样烦琐,就单笔业务来说,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相对业务成本较高。第三,国内利率非自由化,风险回报不成正比。限于人民银行的规定,国内银行实行划一的贷款利率,不管是贷给什么样的企业,利率都只能是一样的。但单笔放贷成本高,中小企业公信力不足,造成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回报不成正比,最终造成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三、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比较少,但是需求的频率高而且急。这和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有很大的区别,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贷款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贷款机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主要是针对“批发式”的大型企业,所以中小型企业“零售式”的贷款方式很难获得资金。要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解决银行的贷款制度,缩短贷款流程,简化贷款环节,建立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贷款机制。并且要下放贷款审批权限,让地区中小企业能够在本地区比较好的项目上更容易融资,尤其是在需要重点发展的地区。
(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中小型企业投资的风险比较高,这就需要银行加强自身的风险监控和管理的能力,尽量让每笔贷款都不损失。银行应尽量获得更多的关于企业的信息,包括企业的管理能力、运营情况、人员信用意识、资金运用和资产分类等。由此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得到优质中小企业和劣质中小企业的汇总信息,这对银行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优质中小企业,银行可以给其较低的利率贷款,支持该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项目。但是对于非优质的中小企业,银行一是可以制定较高的利率政策,二是可以拒绝贷款。最后,银行还需要时刻关注贷后企业状况,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金融信贷体系
第一,构建第三方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由独立的第三方为银行提供企业资信数据,帮助银行评估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改革现有银行独霸话语权的信贷融资体系。第二,扩大抵押物的范围,采用更加灵活的抵押方式,放宽抵押资产范围,可采用无形资产、股权、债权、汇票、应收账款和在建工程项目等多种抵押方式。第三,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私募债对募集规模、企业资格的要求门槛低,募集期短,发行成本低,中小企?I普遍能够接受。第四,完善资本市场。完善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降低上市门槛,建立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严格退市机制。通过挂牌新三板融资是中小企业触手可及的方式,可以提高社会资金流动性,满足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五,要完善民间借贷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非法集资与合法集资、非法吸筹与合法借贷间的法律界限。第六,要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体系,改变我国当前主板上市公司多,中小板、创业板及新三板少的格局,加大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第七,成立政府担保基金、提供政府信誉担保,为具有创新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结语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财务管理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1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不太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企业,只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1.2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现状
目前,在商业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银行信贷投入量小,且在投向上偏向国有企业。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仍是不足。由于中小企业贷款没有规模经济性,是“零售”业务,从“经济性”角度考虑,银行更愿意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大型企业,做“批发”业务,这与我国金融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向大中城市集中,基层贷款权上收,抓大放小相吻合。下表反映了几年我国私营个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资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自筹,其中属于间接投资(贷款)比重小。据调查显示,有81%的企业主认为,一年内期限的短期贷款,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多数中小企业又难以取得中长期贷款资格,进一步使中小企业陷入筹资困境。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
融资意识淡薄,使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经营者不敢冒险,思想消极保守,从而错失改善融资渠道的大好时机,没有设立竞争优势,使融资困难局面无法改善。2003年1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所以广东、辽宁、湖北、云南4省作为调查区域,向15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出调研问卷2800份,专门就企业融资问题进行调研,结果回收1121份,回收率为40.04%。回收率低的原因除企业可能不愿意透露商业秘密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尚未认识到调查研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其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中56%的中小企业存在经营状况差的问题。表现为原料严重不足,有的中小企业经常出现因没有原料不得不停工现象;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人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极其低下;营销管理制度不完善,销路不畅通致使存货大量积压,最终导致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财务管理水平低,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资金利用不合理,并且还存在大量的呆账、坏账,使企业财务状况出现问题,进一步影响到企业下一步的经营状况。这种情况下,银行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与风险,不会轻易贷款给中小企业。
财务状况透明度低、信用缺失。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只是对企业内部公开,对企业外部几乎是封闭的。即使有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对外公开但是公开化程度远低于大企业,而且信息的真实程度也低于大企业。
2.2企业外部原因
2.1.1金融方面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是中小企业筹资困难的直接原因。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很难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而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间接融资支持,融资渠道十分狭窄,基本靠内部融资。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要的资金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现有的信贷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中小企业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相对不足,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贷款权限,大规模撤销基层网点,瞄准大型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倾斜”趋势。金融机构服务存在缺陷,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程序不符合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的特点。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有需求小、要求急、周转快的特点,机械套用对大企业的贷款程序和审查方式,往往会使中小企业贻误市场良机。同时也致使银行的贷款单位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从而造成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相对较高。
2.2.2政府方面
政府对中小企业作用认识不够,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认识仍然定位在“补充”上,没有把它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看待。忽视了中小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大力促进作用,没有重视中小企业对缓解地区的就业压力所作的贡献,因此没有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政策制度给予相应支持。在实行“抓大放小”的措施以后,这种制度、政策就更难以企求了。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政府将有限的资源主要用来支持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发展。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启不足,贷款优惠政策不够也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的一个表现。
3、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对策建议
3.1企业加强自身的融资能力
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影响。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的向相关各方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及时的还本付息,树立良好信誉,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加强资金管理,实现内部盘活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困境除了需要政府扶持和一个良性的金融环境以外,更多地要靠中小企业自身苦练内功,通过内部资金盘活来解决。把强化资金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对资金合理利用,加快周转,并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
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因地制宜,找准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作为调整结构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与大企业协作的配套型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通过改、转、租、并、卖等多种形式逐步把国有、集体资产从县域企业中退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构建产权明晰的中小企业发展新机制。通过企业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以承债转让、联营、合并、参股、租赁、兼并、控股、新建、托管等方式,使现有的存量资产变为经营性资产,调整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彻底改造中小企业。
此外,企业要创新融资方法,采用售后回租方式筹资等方法,一方面企业可以获得现金收入,解决筹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继续使用原资产,不影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
3.2政府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宽松的成长环境。尽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引进高科技、技术改造项目、环境保护项目等项目的所属贷款或信用担保。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对财务状况良好、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内部管理完善的企业,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保证制度,建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地方财政可以结合产业政策与当地发展状况,探索对中小企业在统一税收制度上实施减免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筹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央政府制定有关中小企业的创立、财产保护以及金融政策支持法律条例,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细则及具体的中小企业发展措施,从政策、法律法规上为中小企业融资“开绿灯”。
3.3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完善服务,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便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中小金融机构自身明确市场定位,完善贷款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全心全意为中小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深化劳动工资和用人制度改革、加强员工培训等,逐步形成吸引优秀人才的新机制,全面提高中小金融机构人员素质,建立一只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金融机构完善服务,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为企业提供帮助的同时为自己获得发展机会。改进贷款管理制度,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助一臂之力。完善信贷资金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查、发放权力,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打开方便之门。要完善对信贷人员的考核制度,鼓励信贷人员积极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客户,调动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中小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开业,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
金融机构也要不断创新,不仅包括技术上的革命和工具上的飞跃,还应包括观念上的创新与制度上的突破,从而形成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先进管理方式与独特的企业文化。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的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无担保的困难;创建中小企业的金融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提供贷款,为在高新技术领域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胡竹枝.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2]黄飞,刘海英,王晶.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途径探析――兼论湛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及其成因[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陈丽娜,姚云霓.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鲁有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策略[J].济南金融,2005,(2)
[5]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政策导向与中小企业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杜,2002
[6]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货币信贷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5,(9)
[7]骆君生,王浩.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路径[J].金融纵横,2005,(1)
[8]刘建琴.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J].商业现代化 2005,(447)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工具 创新
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解决就业、带动地区性经济发展作用尤其明显和重要。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高速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政策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但问题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金融危机发生后,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上,近两年金融市场上陆续推出了几种针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金融工具,效果明显。本文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质原因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新推出的几种适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金融工具进行探讨,总结出其规律,为创造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金融工具提供思路。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概括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政策性因素,也有微观企业自身的因素。总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高
(1) 中小企业整体信誉度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贷款时并不是企业暂时现金流短缺,更多的是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严重的财务问题,企业主是想利用“厂子”作抵押来从银行套出最后一笔现金来,再加上很多中小企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高管们都抱着“大不了申请破产”的想法。所以坏账的风险很高。
(2) 中小企业规模小、寿命短。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基本都处于 “顺势而上,逆势而亡”的状态,随着经济大环境波动,应对危机的能力很弱。贷款者在贷款时就不得不考虑高风险的问题,尤其是长期贷款方面,而中小企业遇到困难大部分需要的就是长期贷款,这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蒙上了一层阴影。
2.直接贷款的金融机构单一
(1) 由于政策体制的限制和风险的因素,在我国金融市场上,中小企业融资基本上只能选择银行。随着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银行陆续上市,银行贷款更加重视收益和风险的问题,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原则。中小企业风险高,而我国对于银行利率的范围限制导致银行不能获得与风险匹配的高收益,不能实现收益不能覆盖风险。
(2)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一方面,投资活跃对资金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近年来群众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去银行存款的越来越少。所以银行“只忧存款不足,不愁贷款不去”,导致向中小企业贷款被进一步忽视了。
3.金融工具创新不足
由于我国金融工具基础不足,发展不成熟,导致金融工具创新不足,加上很多金融机构对金融工具创新没有十足把握,所以也都谨慎行事。我国的金融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金融产品比较单一,还停留在基础产品的创新上,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方面刚刚起步;产品开发中模仿式创新多、自主式创新少。居民和机构对投资工具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结构失衡,企业融资结构失衡。金融工具创新不足导致我国企业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因缺乏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导致风险向银行体系积聚[3]。
二、金融工具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对于金融工具谈“虎”色变,虽说我们应该从美国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但也应该看到金融工具分散风险的优点。金融工具创新既能满足我国居民投资需求,分散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问题。所以说,利用金融工具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值得研究思考。通过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原因的分析,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一是中小企业风险过高,银行难以单独承担大规模过高风险的贷款。二是,我国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单一,而银行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进行“赌博”式的贷款。所以我们要在能够分散风险和拓展融资渠道方面考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金融工具创新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融资风险分散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的大潮流。下面对近两年我国创新的几种金融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进而从中发现特点规律以利于创新出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金融工具。
1.几种新金融工具介绍
金融危机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短缺更加严重,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世界融资的趋势,金融工具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方式倍受推崇。近两年创新出的以下几种金融工具,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效果明显。
(1) 权益性融资工具
中小板和创业板是近两年融资工具创新的代表,这两个板块都是针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创立的。中小板是指流通盘1亿以下的创业板块,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有些企业的条件达不到主板市场的要求,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场上市。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NASDA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两个板块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板块中的公司由于获得了及时的融资,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中小板公司的业绩表现非常突出。从2004年至2008年,中小板公司业绩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30%,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为18.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逐渐冲击实体经济,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涨大落,国内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宏观经济景气水平迅速回落,但中小板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仍分别达到13.1亿元和9052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4%和4.8%,各是2004年的2倍和2.3倍,保持了增长态势,业绩表现也明显好于主板公司。而且,中小板公司专注发展主营业务,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等高风险投资的情况较少,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不高,经营现金流整体高于净利润水平,业绩具有可持续性。
(2) 债券性融资工具
集合债券是中小企业债券性融资工具的典型,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帮助。
所谓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在由于受到信用、规模等约束,单个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不能通过在债券市场直接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情况下,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使若干个中小企业各自作为债券发行主体,确定债券发行额度,使用统一的债券名称,形成一个总发行额度、统一组织、集合发行的一种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有明显的特征,一是风险分散,对于企业来说,所创新的金融工具能够分散风险是其基本要求,集合债券强调的“集合”,既能克服单个企业规模小、融资数额小的特点,又可以保证在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承担风险,这样集合债券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也明显增强;二是融资成本较低,发行债券融资成本要远低于发行股票融资的成本。另外,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且债券利息可在税前支付计入成本,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导致企业无法单个发行债券,就算能单个发行债券,由于融资量少,融资成本相对融资额来说比例较大,这样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手段达到解决自身现金流短缺的问题。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克服了这一弱点,既能保证融资额又能共同承担发行费用,达到了减少企业融资成本目的。
2.创新出的中小企业金融工具特点
通过以上对近几年中小企业金融工具的介绍可以看出,该类金融工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满足中小企业风险分散的要求;二是“集合”的特点,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中小企业通过实现多个企业的集合来实现一些大企业的融资模式。近几年的金融工具的创新使部分中小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三、中小企业金融工具突破和创新
通过以上几种金融工具介绍,我们可以利用概括出来的中小企业金融工具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散思维,对其进行以下几种突破和创新:
1.银行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工具创新
(1)中小企业“抵押品” 打包成金融产品
银行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其抵押品的保值问题,因为中小企业很多“抵押品”价值稳定性不足,很多银行担心在抵押期间抵押品贬值过快。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对于金融产品心有余悸,但美国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来分散风险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是用这种方式才使美国政府大胆实行经济刺激政策,让曾经一度停滞不前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让全球人为其买单。
银行把中小企业的抵押品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银行就可以分散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让银行放心的去向中小企业贷款,在银行渠道上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难的困境。
(2)利用期货市场降低企业的贷款风险
银行还可以借助期货市场来实现抵押品的套利保值,要想银行重视对中小企业贷款,降低其贷款风险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将抵押品打包成金融产品是考虑方式之一。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考虑利用期货市场来为企业的一些资产进行套利保值,银行可以督促中小企业将自身一些存货、原材料放到期货市场进行套利保值,这样可以使贷款抵押品合理保值,达到降低贷款风险的目的,从而银行会重视起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2.直接融资的金融工具创新
(1)地区性中小企业债券
单个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在市场上认购率很低,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名声小,导致很多投资者不能对该企业有足够的了解而不敢认购。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实行“地区性债券”来解决这一问题,一个企业发展状况本地区的人基本上比较了解,一些业绩很好但受制于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可以发行当地债券,如果企业真的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企业,相信大部分当地人还是会积极购买该类债券的。再者,中小企业融资额一般也不是很大,当地人认购额度基本可以满足其要求了。这样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部分问题,也满足了当地人投资需求,还可以集地区之力积极协助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
(2)融“资”变融“需”
中小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出现困难,但企业此时并不是为了“钱”,而是需要用“钱”来购买自己所需――原材料、技术、土地、机器设备等。而市场上,也有很多人没有足够的现金,但是有限制的原料、机器、土地等,所以中小企业可以把融“资” 的范围拓展为融“需”,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投资者也可以让自己闲置的原料、机器等得到充分利用,解决了两方的困难,相信那些手里有资源的投资者也很乐意能这样做。
四、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几年,金融工具的创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产生了明显的效果。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投资者对于投资渠道多元化的要求也明显增加。运用金融工具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个值得研究的方式。如果运用得当,最终必将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春婷: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商业 , 2009,(02)
关键词: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银行融资;政府援助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确定性影响。由于经济衰退,各国政府开始考虑实施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的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由于生产和贸易在经济增长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超过GDP总量的60%。
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根据2015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5,我国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约为人民币23.5万亿元,仅占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约17.3%。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的统计,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缺口高达627亿美元,企业平均信贷缺口达4.4万美元,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开发及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及信贷服务,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但由于规模小、缺少抵押物、信息不透明,加之我国资本市场和监管框架不完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金融市场比较成熟,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有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银行融资以及政府援助等方式。因此本文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研究国外中小企业先进融资技术和融资渠道,发现中小企业适合的融资模式,以期能够为国内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一、 股权融资
中小企业初创时期,道德风险与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比较严重,内部股权融资中小企业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典型代表是以中小企业主的个人储蓄作为种子资金。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将逐步降低内部股权融资比例,并开始寻求其他资金渠道,比如内部未分配利润和风险投资等。
一般情况下,股权资本没有明确的到期还款日,股权资本提供者实际上是企业投资人。股权资本既可以通过内部途径获得,也可以通过外部途径获得。内部股权主要来自企业主自有资金、亲友借贷或者企业未分配利润;外部股权主要来自除现有合伙人和亲友之外的资本。
如上所述,由于资金短缺、缺少贷款抵押品等,初创期的企业较多地使用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有两个优点:一是与债券融资相比,股权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二是股权融资有助于提高企业信誉。Ou和Haynes(2006)认为在两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股权融资满足融资需求:一种情况是面临财务困境且缺少融资渠道;二是正常渠道的资金流流入小于资金流流出。那么为什么仅在这两种情况使用股权融资?Ou和Haynes(2006)认为,原因在于外部资金提供者认为初创期中小企业未来的成长充满了不确定性,并将此类企业归为高风险企业。Sch?]fer,Werwatz和Zimmermann(2004)的研究结论与Ou和Haynes(2006)不一致,他们发现风险企业更容易获得股权融资。
在股权融资中,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是两种重要的外部股权来源。风险投资是一种金融中介,由投资者提供资金来源,主要投向高风险、信息不透明的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初创型企业。风险投资者决定投资时间和投资类型,并负责筛选、签约和监督企业,全程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风险资本市场由一系列的机构组织构成,包括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和私人合伙企业等。相较于其他传统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以下三点特征:首先,风险投资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较强,同时受投资的企业拥有较高的无形资产。其次,只有在风险资本集中投资到企业以后,企业才会有动力接受监督,监督手段主要包括驻守企业,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定期举行会议。最后,风险投资者可以为企业提供新供应商、新客户和战略合作者。
与风险投资不同,天使投资是企业的直接融资手段。天使投资人具备丰富的商业经验,通常选择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直接投资。该投资形式基于股权合同,通常为普通股。天使投资具备三个优点:首先,天使投资在企业早期比较活跃,通过建立内部融资与外部投资人之间的联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问题。其次,天使投资的拒绝率低,投资时间长,并且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要求。最后,与风险投资不同,天使投资倾向于本地投资。
天使投资是许多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尤其是初创期的企业。根据Morrissette(2007)的估计,天使投资的投资额约为风险投资的11倍。Shane(2012)的调研数据表明,2001年~2003年,每年约有14万到26万个天使投资人向50 000个~57 000个中小企业投资了127亿~360亿美元。Stedler和Peters(2003)的研究表明,德国天使投资总资产约为250万~500万欧元,分布在1个~5个企业中,全部都是初创期企业。
二、 债务融资
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股权和债权的使用密切相关,但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资产结构与股权、债权之间联系没有那么紧密,增发股票将稀释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因此,为了保持完整的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寻求债务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
在债务融资方面,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存在三个显著差异。首先,大型企业一般拥有广泛的债务融资来源,但中小企业往往只能从商业银行融资。其次,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企业与银行的长期借贷关系,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于企业主集权的中小企业,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证明债务融资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
选择短期债务还是长期债务,对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有重要的影响。短期债务的选择与否,由其带来的成本收益决定。Jun和Jen(2003)认为,短期债务带来的收益主要有:(1)短期债务利率基本为零;(2)与长期债务相比,短期债务的名义利率较低;(3)短期债务的灵活性较高,可以根据企业的融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4)短期债务的筹资成本较低。此外,企业必须在较短时期偿还债务和相关费用,因此从出借者的角度来看,短期债务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短期贷款的主要缺点是风险较高。因此,当短期债务的收益不能抵消风险时,企业将倾向于长期债务融资。
贸易信贷是中小企业重要的债务融资来源之一。中小企业使用贸易信贷,既有交易动机,也有融资动机。存在交易,就可以预测短期内双方(买方和卖方)的现金需求,进而通过现金管理节约交易成本。融资动机是指,当企业无其他融资渠道时,中小企业将会诉诸贸易信贷。此外,Fatoki和Odeyemi(2010)认为,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违约风险较高,贸易信贷融资是其首选的融资方式;资金来源充足的企业可以充当金融中介,并为资金匮乏的企业提供资金帮助。
在某些国家,由于银行系统与金融系统不发达,加之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贸易信贷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至关重要。Allen,Qian和Qian(2005)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归功于非正式融资渠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贸易信贷。Cook(1999)使用1995年352家俄罗斯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结论表明非金融机构,尤其是贸易信贷的提供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Cook(1999)认为,贸易信贷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资本市场不完善的问题。第一,贸易信贷供应方可以掌握合作伙伴的更多信息,能够有效评估和控制信用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通过贸易信贷,中小企业可以向银行证明自己的信用,提高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务是中小企业另一重要的债务融资来源。以津巴布韦为例,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占全社会债务的30%,在中小企业债务中排名第二。小企业联合会(SBA)进行的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有15 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半数为信用社形式的非银行机构。原因在于,由于银行倾向于短期债务,因此他们的负债也是短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等一般倾向于长期债务,因此他们的负债也是长期的。
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使用债务作为外部融资渠道的主要优势是“税盾利益”(Tax Shield Benefit)。此外,在寻求外部资金时,中小企业主为了保持对企业的控制,往往限制使用股权融资。多股东的中小企业经常保持低债务水平,以避免破产和债务融资带来的成本问题。
三、 银行融资
大量的研究表明,银行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Keasey和McGuinness(1990)认为,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银行融资价格相对较高,但会产生较高的回报率,而且银行的监管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Dela Torre等(2009)认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密不可分,银行不仅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还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金融产品。Beck等(2008)研究了影响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盈利能力,另一个目的是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此外,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也能刺激竞争,推动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实证文献主要集中在融资模式、融资技术和模型等问题上,比如关系型贷款,保理和信用评分模型等。
关系型贷款能够有效解决企业贷款、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透明问题。在关系型贷款中,金融机构(主要是当地银行)通过与企业的连续接触,持续收集企业“软”信息。这些信息主要用于贷款过程中的企业评估,确保企业能够到期还款。信用评分作为一种贷款技术,被广泛用于银行评估贷款申请者的信用度。关系型贷款的信息收集时间较长,而信用评分技术可以直接从消费者信用局和商业征信机构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有效提高中小企业企业的贷款效率。Frameetal.(2001)发现,采用信用评分技术以后,银行贷款占中小企业资金份额提升了8.4%。此外,根据Frame(2007)的研究,8.4%的提升可以分为五个组成部分:(1)贷款总额提升;(2)贷款投向了信息相对不透明的风险客户;(3)贷款投向了低收入地区;(4)贷款投向了偏远地区;(5)提高了贷款期限。
中小企业贷款的另一项技术是保理。简单地说,保理就是把企业的应收账款变现。由于中小企业通常缺少抵押品,保理作为应收账款抵押的一种方式,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保理作为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在满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方面至关重要。
四、 政府援助
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通过政府援助确保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Riding,Madill和Haines(2007)认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政府援助计划才能有效地拓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此外,由于规模较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中小企业的面临的信贷约束较大,Zecchini和Ventura(2009)建议政府援助计划应致力于降低中小企业受到的信贷歧视,降低信贷成本。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政府的援助计划也应提高针对性和差异化水平。
加拿大的《中小企业融资方案》是工业化国家政府援助计划的典型案例。根据这项方案,加拿大政府每年为85%的贷款提供担保。2005年~2006年,这项计划使中小企业获得了10 000多笔贷款,总价值超过10亿加币。再看英国,1981年英国颁布了《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1998年~1999年,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达到45 000多笔,总价值达到1.89亿英镑。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略有不同。克罗地亚政府于2000年,联合八家本地商业银行实施了《国家中小企业贷款计划》,旨在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供应,降低融资成本。然而事与愿违,在实施的前两年,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率只有5%,原因在于《国家中小企业贷款计划》中涉及的商业银行之间使用的贷款标准不一致。与克罗地亚的案例相反,《乞力马扎罗合作银行计划》有力地提高了坦桑尼亚北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供应。Satta(2006)评估了《乞力马扎罗合作银行计划》,认为该计划的执行效率,超过了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计划。
五、 主要结论
随着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度不断上升,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研究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由于大型企业的运作模式明显有别于中小企业,因此大型企业的融资模式不能完全应用于中小企业。本文通过综述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方面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采用何种融资模式的因素。
本文认为鉴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在五点:一是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扩大企业发展规模,完善自身的资产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度,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所在;二是实施政府援助,支持政府建立统一信息平台,解决“缺信息”难题,并通过信用担保贷款、保理业务和政府补贴等方式,扩大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的间接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健全商业银行相关的服务配套设施,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征进行客户精细化分类,并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积极践行“投贷债”联动;五是健全担保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并实践“政府+银行+第三方”多种风险共担机制。
参考文献:
[1] Ou, C., & Haynes, G.W.Acquisition of Additional Equity Capital by Small FirmsFi- ndings from theNational Survey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s[J].Small Business Econ- omics,2006,27(2):157-168.
[2] Sch?fer, D., Werwatz, A., & Zimmermann, V.The Determinants of Debt and Private Equity Financing: The Case of Young, Innovative SMEs from Germany[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04,11(3):225-248.
[3] Morrissette, S.G.A Profile of Angel In- vestors[J].The 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2007,10(3):52-66.
[4] Shane, S.The Importance of Angel Investing in Financing the Growth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Finance,2010,2(2).
[5] Jun, S., & Jen, F.C.Trade-off Model of Debt Maturity Structure[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3,20(1):5-34.
[6] Fatoki, O., & Asah, F.The Impact of Firm and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 on Access to Debt Finance by SMEs in King Williams' Town, South Afric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1,6(8):170-179.
[7] Allen, F., Qian, M., & Qian, J.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1):57-116.
[8] Cook, L.Trade Credit and Bank Finance: Financing Small Firms in Russia[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9,14(5-6):493-518.
基金项目:201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垂直专业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国内技术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号:15CJL049)。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019-01
资金仿佛就是企业的血液,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资金筹措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根据当前的国际惯例,企业投资之前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首先要落实资金资源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投资技术,这就是所谓的“融资”。
一、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外贸企业都是由一些拥有外贸经验的工作者或者拥有国外客户资源的贸易业务成立的,这些人希望能够自我壮大,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进而采取独立运作的方式进行贸易活动,所以创办了自己的对外贸易公司。这种情况下创建中小对外贸易公司必定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公司要想发展必定想要进行融资。但是中小企业融资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
首先,企业向银行贷款会遇到问题。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例如企业规模较小,人员素质较低,盈利没有保障,经营风险较高,信用等级低等等,这些问题导致银行容易对其产生偏见,不敢轻易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如果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可能会有一大批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其次,我国尚未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建立相应的扶持机构,缺乏更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风险抵御能力较低等现实问题决定了其市场的信用度较低,但是我国仍然没有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出台稳定的融资机制,也未建立减少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成本的信用担保机构。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实际操作仍然有很多困难,无法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实现融资。
二、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自有资金有限,而企业自身弱点、银行体制问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共同导致了当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信用度
信用是任何企业发展都需要的一颗救命稻草。中小外贸企业要想解决融资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信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让银行信任企业才能获得贷款,让商家信任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企业必须提高审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不对称交易。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相应的财务决算制度,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建立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其次,企业需要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银行和商户对企业的信任度。此外,中小外贸企业还可以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科学引进国际信用评价方法,规范企业的信用评价,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咨询。
(二)积极尝试直接融资
一直以来,构建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自2006年新三板引入之后,尤其经过 2013年推广至全国和2014年扩容后,新三板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交易平台,不仅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为中小企业的运转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质的中小外贸企业应在新三板直接融资方面作出更多尝试。
(三)创新债务融资方式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最重要渠道仍是债务融资,而传统的债务融资基本依赖于银行。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型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这为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的融资途径。仅仅从最近两年来看,多种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纷纷出现,比如券商资管计划、基金公司、众筹、P2P,这些融资方式区别于传统的银行贷款,有着各自与众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设计出不同的融资工具,中小外贸企业应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创新能力。
(四)构建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银行体系
一方面,需发挥中小银行对民营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作用,以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如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近年来着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业务优势。另一方面,需构建良好的国有商业银行与民营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平台,以当前的情况来看,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有银行的政策支持、体制和业务创新。
(五)建立和完善中小外贸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出台有关中小外贸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尝试建立政策性中小外贸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此类担保机构应作为政府实现其产业政策目标,拉动地方经济,并由地方财政拿出一定比例而成立起来的,政策性应是公司经营的主导方面,盈利不应成为其主要目的。
(六)提供更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国的综合性难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困境,除了需要一系列的融资体系,还要构建强力有效的政府融资支持体系,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