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会计核算的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的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的概述

第1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波广播覆盖工作中数据计算、效果图绘制进行了数字化研究,对实现数字化的关键算法进行了分析,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了中波广播地波传输距离计算、广播覆盖效果图绘制及覆盖统计等工作。

O引言

中波广播发展较早、覆盖范围较广,是较为普遍的广播形式。中波广播覆盖是中波广播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的基础。中波广播的频率资源短缺,为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中波广播频率等其它资源,在进行广播覆盖研究时需要对中波广播频率、发射功率和地理位置等信息作各种计算、分析和统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进行广播覆盖半径的数据计算、覆盖效果图绘制以及覆盖统计计算,这时工作量大,程序繁琐,工作周期长,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

数字化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数字化将渗透到广播电视的各个技术领域和生产环节之中,对中波广播覆盖设计、规划等各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计算和效果图绘制等工作进行数字化,即使用计算机系统快速、精确和直观地计算并显示出各地、各广播频率和发射功率的覆盖效果图和各项统计数值,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从而进行其它更抽象的决策性工作

2手工计算与绘图的流程

中波广播覆盖等工作经常要进行广播覆盖半径的理论计算,理论计算的方法较多,实际计算中使用球形地面的地波传播公式结合地波传播曲线表估算出的中波广播传播距离数值,更接近实地广播场强收测数值.因此作为中波广播的覆盖半径在广播覆盖工作中使用。

球形地面上的地波传播公式为:

E=、E+101gP+10lgD(1)

即首先使用公式(1)进行场强计算,所得场强结果结合地波传播曲线表.查出限定场强值下中波广播地波传播距离的理论值,并作为某中波频率和发射功率的广播覆盖半径。根据覆盖半径可在平面地图上用圆规绘制出中波广播覆盖效果图,而后再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3数字化的数据计算与图形绘制流程

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计算和图形绘制,首先应把需要的参数、图形等数据输入进计算机,存储在数据库中,然后找到适合的算法运算数据,最后使用计算机语言编程实现算法逻辑。

3.1数字化基础数据

(1)选取适合的区域平面地图,制成区域平面地图的电子文档;根据区域平面地图的直线比例尺,计算出区域平面地图电子文档中两点间距离(像素数量)与实际区域的两点间距离(公里数)的换算系数。使用该系数能够算出实际区域中两点间直线距离在区域平面地图电子文档中所表示的以像素为单位的直线长度。

(2)记录区域平面地图电子文档中该封闭区域的边界像素坐标值和该区域包含的像素数量总和,用于统计覆盖面积。

(3)记录区域平面地图电子文档中各地、市或县所处位置的像素坐标值,该值即覆盖效果图中发射机广播覆盖的圆心坐标。

(4)将地波传播曲线表制成电子文档,并矢量化地波传播曲线表电子文档.用于计算地波传播距离。

3.2覆盖半径的数据计算

(5)设定广播频率和发射功率参数,通过公式①和(4)中矢量化的地波传播曲线表电子文档计算出该点的地波传播距离即广播覆盖半径,而后使用(1)中取得的距离换算系数计算出区域平面地图电子文档中的像素数量值,即覆盖效果图中发射机播出覆盖圆的半径。

3.3效果图绘制

(6)在区域平面地图的电子文档上以(3)中某地、市或县的像素坐标值为圆心,以(5)中得出的覆盖半径像素数量值为半径绘制圆,圆内区域则表示某地某频率和功率的理论有效覆盖范围。

3-4覆盖统计计算

(7)根据(6)产生的覆盖效果图和(2)中的区域的边界像素坐标值和该区域包含的像素数量总和统计出覆盖面积。如果统计出覆盖人口数.需要生成人口分布图的电子文档,计算方法与覆盖面积统计类似。除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外,其他各步骤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计算用户输入的数据和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中的数据,得出计算结果、绘制出图形、完成统计工作。

4.关键算法分析

4.1平面地图绘制

平面地图由曲面地图经过投影并计算得出,因此平面地图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图形绘制和统计计算的准确度。一般情况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与实际地理距离相比总有一定误差,为方便研究并合理控制误差范围,经过计算机程序多次计算、绘制并比较后发现,直接使用球形地面上的地波传播公式取得的广播传输距离值在1:100万的小比例尺平面地图上绘制所产生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文中计算程序选取1:100万的小比例尺平面区域地图,并且直接使用传输距离值作为覆盖半径值绘制覆盖效果图。

4.2曲线表的矢量化

地波传播曲线表的电子文档精度和矢量化地波传播曲线表电子文档的方法以及使用地波传播曲线表电子文档计算地波传播距离的算法决定着地波传播距离的准确度。

把地波传播曲线表转换成电子文档并保存在数据库中,是保存了它的像素集合,这样的地波传播曲线表电子文档数据是标量数据,计算机无法确定场强值和距离值的对应关系,因此需要通过“转换表”把场强值与高度像素值以及距离值与宽度像素值对应起来,完成从场强到距离的计算。如图所示:

“T1表”记录了电场强度与地波传播曲线表电子文档的Y轴方向像素的一一对应关系;“T2表”记录了地波传播曲线表电子文档中不同频率的场强衰减曲线的像素坐标值,不同的频率拥有不同的曲线形状,因此其像素坐标值不也不一样;“T3表”记录了地波传播曲线表电子文档x轴像素与传输距离的对应关系。这样,通过“T1表”一“T表”一“T3表”的对应线索,可以得到传播距离数值。

5程序实现

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中波广播覆盖程序.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计算描述语言,确认该语言的计算精度能够达到实际需求,其次选择便捷可靠的数据存储方式,最后设计软件结构、界面和程序处理流程。

5.1语言选择

计算机编程语言有很多,本文使用JavaTM Platform StandarEdition6编程平台来完成覆盖程序的编写。Java编程语言可被用来创建任何常规编程语言所能创建的应用程序,它的图像处理灵活方便语言编写完成后经过编译即可在任意操作系统环境运行使用。

5.2数据存储方案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通常作为数据访问的存储平台。Java语言拥有多样的关系型数据库接口,本程序选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是MicrosoftSQLServer2000(sp4)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程序需要永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有:区域平面地图的电子文档、距离的换算系数值、各地市县所处的像素坐标值和名称、封闭区域的边界像素坐标值和该区域包含的像素总数、矢量化的地波传播曲线表的电子文档、中波全波段频率值、发射功率值等。

5.3软件结构、程序执行序列和界面设计

覆盖软件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并要求能够单机或者在网络环境中运行,系统结构如图:

图2中“客户机”运行覆盖程序,通过程序的图形化界面将“用户”指定的必要参数输入到程序中.程序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如果要使用存储在“服务器”中的相关数据,则对“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指令查询数据,“服务器”接收到该指令后,查找所需数据并返回;覆盖程序使用相关数据按照程序算法进行计算处理,最终将处理结果既覆盖半径值和覆盖效果图显示在“客户机”计算机的图形界面上,供用户使用。覆盖程序需要用户输入地点、发射功率和频率等基本信息.基本信息的图形化输入界面如图:

图3显示的程序输入界面中最上一行是下拉选择框.用于选择“地点”、“频率”和“功率”基本参数信息,之后使用“添加”和“删除”按钮将确定的多个数据增加到位于输入界面中下部的列表框中.列表框中包含了多地点的中波广播分布及参数设置数据,形成覆盖参数集合,不同的集合元素组成不同的覆盖效果或覆盖方案。

在本程序中“覆盖半径”仅是“频率”和“功率”的函数.确定了“覆盖半径”和“地点”就可以绘制覆盖效果图。在图3显示的程序输入界面上,用户使用鼠标点击“地图显示”标签便产生覆盖效果图:

荐”

图4中用正圆形表示发射点的广播覆盖范围,可以显示同一频率的多点分布效果或某点多个频率的覆盖效果等较直观的参考信息,该信息是由图4中输入界面列表框产生的数据集合决定的,正圆形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发射功率值。覆盖效果图在程序中能进行放大或缩小。统计数值显示在图片左上角区域。

6结束语

第2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基建项目 会计核算和管理 问题 解决措施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在逐渐地加快,国家投入很大的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各建设单位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怎样加强和完善会计核算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 关于基建项目的概述

所谓基建项目,就是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是指在一个场地或者几个场地上,按照一耳光独立的总体设计兴建的一项独立工程,或者若干个相互有内在联系的工程项目的总和。在工程完成后,在行政上可以统一管理,在经济上可以独立经营和使用。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机场、桥梁、通讯、交通运输、港口、水利及城市排水供气设施等。

二、 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

当前,基建项目建设一般采取三种方式进行筹资建设:一是拨人专款进行基建项目建设;二是自筹资金进行基建项目建设;三是借入款项进行基建项目建设。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用于基建项目的资金要存入相关部门规定的银行账户内,由财政部门监督使用,建立单独的基建项目账簿,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工作。即专户存储;专账核算。

三、 关于会计核算的概述

所谓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果指标,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以此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四、 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会计核算和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一些单位,对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没有硬性的规定,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与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这种状况下,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就不能严格地遵守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于基建项目的资金的审批支出控制不严格;二是对于单位内的每一个部门及部门的员工的工作结果不能采取有效地评估与考核机制,对于工作认真的员工或者工作懒散的员工不能采取有效地奖惩措施。

(二)基建项目中的会计核算不规范

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规定,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正确地了解、掌握该项规定的要求,导致基建会计核算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基建项目的投入长时间的挂靠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中,在工程结束之后,会计人员没有及时地编制项目竣工决算,将其转入固定资产;二是基建项目在建设合同中约定的预付款和质量保证金的执行问题,凡是不具备施工条件的不得拨给预付款,应预留不少于5%的工程质量保证金;三是建设单位管理费的控制问题,应正确区分各种费用的支出性质,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

五、针对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单位内部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制度

要完善单位内部的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制度,提升会计核算的操作性能,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基建项目的预算审查制度,由财政部门对即将竣工的项目进行决算审计并出具资产入账通知单;二是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基建资金使用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基建项目的财政支出进行细致地检查与监督,进而减少贪污受贿现象的发生;三是完善基建项目内的会计核算优化制度,对于项目中资金的支出与审批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给予优化,减少工作流程,节约人工成本与物质成本。

(二)加强对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监督,完善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本单位内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资料的失真、转借、挪用等不利于基建工程实施的现象发生。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对基建项目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比如说查看会计核算报表的编制是否合理,是否正确;会计核算的项目是否完整等。

(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在基建项目中的会计核算行为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核算科目,比如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现金、基建拨款、库存材料、应付器材款等;其次要明确每一个核算科目的核算范围,比如,库存材料要按照品种、类别的不同来设置核算所需的明细账目;第三,对于拆建与改建的核算,对于在建、改建、拆建建筑物费用的核算,都计入建筑物的建筑工程总费用的核算范围。

六、结束语

会计核算管理是会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企业的会计工作行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中,会计核算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与使用起着规范的作用。但近些年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对其进行研究,找出改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管理[J].当代经理人,2008

[2]郑选宁.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会计核算问题管见[J].财会月刊,2008

第3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新医院制度改革,在核算方面做了许多相应的调整,相关的内容做出了重新修改,其中,这次医院财务变革,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概述,然后对当前环境下我国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优势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对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医院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医院核算体制的发展,出现了局限性,特别是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作为医院工作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成为衡量医院经济规模及实力、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影响,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并努力学习,加强对新制度进行有效领悟,准确认识财务状况,完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使其可以更加客观、更加真实的反映新时期医院财务状况及经济能力。

1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概述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需要兼顾医院自身的经营特点,将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部分转移到医院日常经营成本中去,这种将固定资产的自身价值转移到医院服务的过程,即形成固定资产折旧。在医院建立累计折旧科目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对相关内容进行核算。

2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优势

医院固定资产是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加,它已经成为我国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核算优势,如:提高了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准确度及残值计算,并对无偿捐赠业务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2.1 累计折旧的增设提高了新时期医院会计算标准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借鉴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将资产损耗价值反映到新时期医院日常经营过程中去,解决了原有会计核算方式的缺陷,准确的反映了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完善了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

首先,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确定其折旧范围、固定资产的提取时间、并确定合理的折旧方法,如:医院机械设备CT,由于其价值高,技术更新速度快,可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会计核算。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一经选择,该计提折旧的方法不得随意变更,并且在财务报表中及时予以说明、披露,根据我国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相关核算方法,努力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及时、准确的反映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

2.2 增加减值准备及残值的会计处理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并未对其减值、残值进行规定,当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各种电子设备价值不断快速下降,此时新时期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并且出现加速贬值的情况,甚至可能接近报废,而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批过程非常复杂,医院的管理者通过申报,就可以很容易的重新购置固定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做相应的计录,同时,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快速增加,使医院固定资产账面数量、价值与实际的数量、自身的价值不相符。当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不符时,就需要对期末的资产价值进行估算、对可能发生的减值予以计提减值准备,使其核算过程出现弊端,因此,医院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当各种原因出现,使固定资产的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这部分差额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去,并同时合理确定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

3 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3.1 在医院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科学购置固定资产

针对当下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必须在医院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部门,避免权责不清给医院会计核算带来的复杂情况,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充分调研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及必要性,一般程序是:由使用部门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经过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由医院领导申批后即可以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必须确保公开性、公正性及规范性,因此,需要在医院建立管理部门及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企业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售后及最终报费工作,避免了医院内部多头管理而产生权责不清的现象,坚决杜绝假公济私、暗箱操作的情况,保证新时期固定资产资金流向安全,固定资产的购置价格合理。

3.2 完善并健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流程,推进信息化快速发展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符合医院自身经营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流程,防范医院经营风险的发生,结合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医院固定资产的运营全过程、完整反映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使用年限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将固定资产细分到每个科室,明确各分配科室的资料信息管理责任,指定专人对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及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如: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数量等进行重新整理,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的档案管理机制,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入库情况、出库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定期进行核对,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医院各部门建立网络数据连接,通过内部固定资产的资源共享,来解决由于当前我国医院固定资产过于分散的瓶颈现象,积极提高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操作水平,确保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良性发展。

4 总结

当前我国医疗管理水平、会计核算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医院可以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结合新时期医院自身的经营特点,在医院内部建立各项工作联系,充分认识新、旧制度下的核算差异,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正确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立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邹昶.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弊端及改进建议[J].经济师.2011(02)

第4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会计核算工作是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性职能之一,其在我国现代企业基础性会计业务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长期占据着核心地位。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性宏观经济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成熟,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条文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提升了对我国企业现有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的要求力度。随着最新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现代企业中引入运用,我国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性实践职能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刻转变了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业务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路径,为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质量效能造成了深刻转变,为我国现代企业组织综合性生产经营经济收益获取水平的改善优化创造了充分的助力条件。有研究资料揭示,切实改善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是我国现代企业组织基础性内部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综合效能不断实现改善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围绕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展开了简要阐述。

一、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理论概述

在我国现代企业实际经历的基础性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任务构成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要素,能够实现对我国现代企业实际具备的基础性生产经营业务实践状况的全面清晰反映。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内涵,就是在严格遵循我国现有法律法律条文体系,以及现代会计事业领域基础管理性和指导性规章制度的前提条件下,指令我国现代企业内部专门性聘任和配置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在切实选取和应用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业务实践方法的背景条件之下,针对我国现代企业组织自身,在各项基础性生产经营业务实践环节发生过程中遭遇的资金要素支出规模数据,以及收入规模数据展开系统全面的录入和计算处理,确保在如上所述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业务环节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实践活动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实现全面准确的认识。从具体的内容构成角度展开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体涉及的内容,集中展现在如下所述的三个方面:第一,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发生之前,针对企业将要经历的生产经营业务实践活动展开科学合理的预算性规划控制;第二,在企业实际化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支出要素和利益收获要素展开核算分析;第三,在企业内部各类基础性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结束之后,针对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和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会计业务性数据信息要素展开针对性的解释分析。从整体性业务活动实践效能获取状态角度展开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数据信息结果的质量水平,对于我国企业实际获取的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收益获取状态具备深刻的间接影响作用。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通常需要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数据信息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性时间节点所具备的生产经营活动发展情况展开全面分析,继而制定形成企业在未来一段经营发展时期之内应当遵循的战略性规划方案。在上述业务性实践背景之下,我国企业想要切实保障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核算业务实践活动能够切实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必须切实建构形成指向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践模式。要基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客观性实践路径的全面考量视角,为我国企业在现有经营发展阶段实际面对的会计核算工作建构和提供科学平稳的业务实践活动环境氛围支持条件,并且具体建构完善针对我国企业现有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开展路径的内部性管理控制制度。要在企业内部各职能组成部门之中,大力推行基础性会计核算业务体系建设活动,扎实完善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在扎实充分发挥我国企业内部监督控制业务实践机制的背景之下,保障和促进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能够显著优化;要切实加强针对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理论知识和会计核算业务实践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参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有效提升我国基础性会计核算工作在业务实际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最近几年以来,我国企业在基础性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规范化实践过程中获取了一系列表现鲜明的实践成果,为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管理机制的改善优化造成了深刻影响,也为我国企业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构筑了支持条件。

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缺乏健全性

第一,会计核算工作主体认知存在局限性。受多种多样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在企业性资产要素和个人性资产要素的区分界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表现程度的认知模糊性,因而导致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表现程度的企业性资产要素与个人性资产要素相互占用现象,同时在企业内部重要性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设置方面存在着表现程度较为显著的任人唯亲现象。第二,我国部分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未能严格遵照基础性的规章制度完成会计建账业务实践行为。遵照我国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业务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和管理性规章制度,我国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基础性账簿设置行为过程中,应当全面关注和考量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属性,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具体实践业务量等多元化考量因素,确保我国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账簿设施工作,能够具备相对充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在现有的实践性业务发展演进路径中,受多元化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账簿设置业务实践环节过程中,存在着表现程度较为显著的以票据替代账簿和账目登记呈现状态较为紊乱等不良问题,甚至有部分企业中存在虚假登账,以及同时设置多套账簿记录系统的不良业务实践现象,给我国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的基础性会计核算实践工作的综合性效能获取水平,造成了表现程度显著的不良不良影响。第三,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实施状态存在一定表现程度的不完善性。受多元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现有的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状态层面,存在着表现鲜明的不完善性,直接导致企业现阶段实际制定实施的会计核算工作监督管理工作制度,无法针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开展路径,展开实时性、全面性,以及完整性监督控制,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发生一定表现程度的业务操作行为失当现象的实践条件下,通常无法借由科学有效的干预处置措施的具体实施,改善企业内部现有的空间核算工作组织开展状态,从而造成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工作成果的质量水平无法获取到充分保障。

(二)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群

体的整体性素质水平亟需改善优化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质量,对我国现代企业基础性经营发展活动预期设定目标的顺利实现具备深刻的影响价值,而我国企业想要切实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切实配备数量充足的专业性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借由充分保障提升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业务工作人员的综合性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以及基础性职业素养的建构发展水平,确保我国企业实际形成和获取的会计核算工作成果,能够切实具备最优化的质量表现状态。但是,受多元化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的共同约制和作用,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基础性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实践人员,在会计核算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水平,会计核算技术业务实践技能认知运用情况,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基础性职业道德素的发展表现状态等具体化要素指标项目层面,依然存在着表现特征极其鲜明的局限性,给我国企业基础性会计核算工作的综合性效能获取水平,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实践对策

第一,切实建构完善现行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法律法规条文体系以及相关性的规范控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外部性管理监督制度的建设优化力度。我国企业想要切实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管理实践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必须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干预措施,切实建构完善现行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法律法规条文体系以及相关性的规范控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外部性管理监督制度的建设优化力度。要结合我国现有企业在会计核算业务实践活动过程中面对的具体实践情况,针对我国会计核算业务工作实践领域现有部门性民事法律、国务院专属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分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等官方性指导约束文件中的基础条文展开适当程度的修订规范,在切实改善我国现有企业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性水平基础上,保障和促进我国现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划化和程序化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第二,切实改善优化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我国企业想要切实实现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管理实践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必须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干预措施,切实改善提升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基础性会计核算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技能,以及自身综合性职业素养的建构和发展水平,确保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业务实践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切实实现表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

四、结束语

针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问题,本文择取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理论概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现存问题,以及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实践对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段晋芬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英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3,15:40+42.

[2]任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0:58-59.

[3]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54-155.

[4]张云飞.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274.

[5]张金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5,06:30.

[6]张勇.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5,08:235-236.

[7]孙凌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01:200-201.

[8]赵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商,2016,07:139.

第5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会计核算;教学体系;新思路

会计核算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是根据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的不同格式、种类及记账程序进行划分,其根本区别是对总分类账进行登记的方式及依据不同,单不论是传统的手工记账还是电算化记账,其会计核算流程都是相同的[1]。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作为重要基础,高校应在教学中对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渗透,虽然大部分高校已分别设立了会计核算的相关课程,但不同课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必要的,需要对各个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教学质量。

一、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是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财会专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效率,而职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会计核算教学过程中就要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并根据市场需求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要求财会专业学生对专业法律法规进行熟知,并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会计职业技能,在毕业后有足够的能力快速适应并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是财会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对财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财会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具有一定的财会职业技能[2]。而在会计核算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大多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但对财会专业这样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加以巩固。只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内涵。在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或是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善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能改善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日趋激烈,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虽然社会中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同时要求较高。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应届学生缺乏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因此学生就业质量较低。因此,在高校会计核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加上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就业质量[3]。在会计核算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会计核算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信心,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

(四)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有利于增强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对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教学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岗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目标,选择实际生产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内容,避免一味传输空洞的理论知识,要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加以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4]。会计核算人员不仅要了解会计行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还要能准确处理经手的每一笔业务,具备一定的税务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在传统会计核算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对工作内容及职责缺乏认识,因此,需要通过构建科学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对会计技能进行仿真模拟训练,让学生真正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技能。

二、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

(一)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内涵

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会计核算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多功能教室或是模拟实验室中通过开展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使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科体系被打破,主要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实现归本位的教学特点[5]。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转变为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第二是从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第三是以理论基础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二)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特点

构建一体化会计核算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展开。其中情景模拟主要是对工作情景加以模拟,主要是在多功能实验室中配备完善的会计模拟教学设备及工具,将其模拟成仿真化的财会办公室,根据教学内容将班级中的学生分别布置不同的工作任务,担任不同角色,让学生全身心都投入到模拟情境中去,完成模拟演练,在模拟过程中体会和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6]。其次,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会计核算教学工作需要将课堂假设为职业场所,并让学生分别扮演职场中的工作人员,让学生投入到角色中去,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从而体验到不同角色的直观感受。最后,要让学生对会计核算课程中的专业术语产生准确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案例进行讲解,对企业在财会部门中所用到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对于案例中的问题通过分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学习,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

三、一体化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对会计核算校本教材进行编制

为了更好的实现一体化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就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核算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会计核算校本教材进行编制,并通过实践教学来使教材中的内容更加完善和全面。如将《初级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等多个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对项目内容和项目资源杂糅,确保教学体系得到完整衔接。会计核算校本教材的编制可以将其分为四册,首先是《会计核算概述》,在《概述》中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式、核算程序、核算要求进行介绍,根据企业概况对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查找,并对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展开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中让学生对会计核算流程及其概念能够更好地掌握,从而明确会计核算的要求。该册教材内容的编制是会计核算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7]。其次,《手工会计模拟》,会计核算实训中的操作规范用手工方式来进行模拟,即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建账、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编制等操作进行模拟,让学生对企业会计部门及经济业务的工作有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再次,《Excel财务运用》,该册教材中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往来账务处理、会计记账、常见的财务单据及统计表格、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进销存货管理、月末账务处理等相关内容,并让学生可以利用Excel表格及相关函数进行会计核算。最后,《会计软件模拟》,这一册内容则主要是讲解关于财务软件使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并模拟企业中对财务软件应用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内容,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来进行会计期末结算、固定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等,让学生可以熟练的操作财务软件,并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二)对会计核算教学内容加以明确

由于会计核算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适时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让学生学会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处理,并将此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和分析关于企业中会计岗位设置的具体问题,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真实的会计工作进行模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各个教学单元之间进行有效连接[8]。如在对支票填制问题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首先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分小组的方式对支票填制问题进行探究,最后由每一个小组派出代表成员对学习问题进行汇报,最后由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模拟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确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展过程中,高校的会计专业在教学中应加强对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完善,从而适应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多样性、开放性与实时性的特点。在会计核算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为基础,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转变为企业工作室,通过开展模拟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以便于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对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实现对会计核算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静.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5).

[2]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0(14).

[3]孙丽.“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2).

[4]刘战伟.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3(2).

[5]刘战伟.新建本科高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

[6]付晓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18).

[7]韩芳.高职会计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17,0(4).

第6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P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在提供社会服务、增进社会福利、加快科教文卫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按其性质和特点划分,可分为纯社会公共服务性单位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单位两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按照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记录和反映各类经济业务在会计年度内的实际发生情况,能够为财会工作人员编制预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衡量预算执行效果的标尺之一。其会计核算特点如下:一是由于单位运营资金主要由国家直接拨入,其支出由国家预算支出控制,主要体现公益性,但部分单位也具有一定的盈利性,因此存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核算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与企业会计核算不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不涉及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等环节,尤其是不包括成本核算,因此,其仅含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支出五个会计要素。可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流入、流出的监管。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会计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提炼财务数据、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方式。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已实现电算化,能够客观反映单位日常经营运作情况,这是其开展财务分析等活动的基本条件,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财务分析报告等的实效性和客观性是建立在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完整、及时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确保财务信息量化分析的准确性。可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进行资金运作以及财务分析的前提,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另一方面,会计核算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全面预算,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财务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管理、项目开发等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验证其是否有效利用国有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单位实施全面预算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检验财务预算执行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此外,通过对会计报表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提高其财务管理效率,更加精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情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存问题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仍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管理效率。一是不重视基础会计信息的填写。会计核算人员往往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填写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漏填、错填,甚至不填等问题的出现。如原始凭证上不填写开票日期,在客户名称填写上字迹潦草不易于辨认等;二是支出款项时对原始凭证把关不严格,审核不认真。如一些原始凭证上只有负责人的签字而缺少经办人的签字,有的原始单据上甚至没有财务专用章。上述不规范事项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管理者决策判断的准确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与核算不完善

尽管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引入了“折旧”因素,但在物资的台账登记上还不够规范,容易滋生腐败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上,事业单位虽按照新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耗损,但其未明确折旧计提方法,因而无法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由于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从采购到报废,使用周期长短各异,耗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特别是因突发因素或是技术进步而导致的贬值,都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另外,固定资产报废时,要同时减少固定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基金,使得当前的资产净值与前期相比缺乏可比性,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三)内部控制不到位,影响会计核算

受传统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但有些却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会计核算管理混乱,也使得会计核算等的内部控制效果大打折扣,这不利于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不力也会导致诸多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如擅自收费不入账,截留国家资金等问题。此外,由于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以及惩罚措施有限,因而无法完全制止会计人员将资金挪作他用等行为,使得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四)会计管理信息化落后,公开信息存隐患

多数事业单位已实现会计电算化,通过财务软件等核算分析工具的应用,可以提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加以分析,但多数分析属于事后结果的分析和研究,难以对会计核算管理事项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尽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部分管理难题,但要实现会计管理预估和分析则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事业单位公开信息存隐患,阻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由于事业单位资金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需要实现公开和透明。但事业单位在网站中公开的资金使用信息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全面与及时,难免引来质疑,因而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建议

第7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摘 要 森林是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的林业会计没有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其核算体系。本文认为,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核算,修正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已成为当今林业会计需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森林资源作为一项公共产业,既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控制,也需要企业的微观核算,建立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林业理论 会计核算体系

一、森林生态价值核算概述

(一)森林生态价值核算内涵正确地理解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内涵,应有效把握以下方面

首先,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是林业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但其又与林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森林生态价值会计问题的研究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其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正是基于会计有这样的职能才提出的,因此其职能不应有例外,当然在具体行使这两个职能时必然有其特色。最后,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对象是林业企业的森林生态活动和与森林生态有关的经济活动。综上所述,可对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内涵作如下归纳: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是林业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具体地讲,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林业企业的森林生态活动和与森林生态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现象所作的反映和控制。

(二)核算项目的不完整导致核算信息披露不全面

核算项目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的收益部分只包含了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性收益,但是林业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计量体系的成本部分只将经济成本涵盖在内,不含林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给环境资源及环境质量带来的消耗,从而间接地致使林业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完全。再加上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森林资源的环境、社会等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因而在会计计量上,对森林资源及环境会计对象的计量缺乏有效性及准确性度量。进而导致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所披露的信息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林业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披露的客观化要求。

(三)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对林业单位的资本保全考虑不完全

依据林业单位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目的,其首要目标应是保全资本。而在林业会计制度中,资本保全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弊端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在林木资产的计价方面,只考虑历史成本,却未将时间因素对林木资产的影响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在育林资金的“提取―使用”这一循环过程中,没有将资本保全原则体现出来。育林基金是维持林业进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其提取主要来自各林业单位的销售收入,但是在使用这一基金时,由地方财政进行统筹安排,无形之中就导致林业单位无法实现资本保全。

二、基于生态理论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一)必要性分析

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充分的考虑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避免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使其与实际状况及实现林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符合。

1.是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计量收益时,只计量在市场上可进行交换的林业货币收益,对于林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生态效益及环境收益没有进行全面的反映,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将环境及生态效益考虑在内是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为林业的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给与林业生态效益实践补偿。林业的经营及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前的林业单位注重林业的经济收益,而对于林业所提供的无形的生态效益却没有计入管理的范围,结果导致林业具有十分典型的外部经济性。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可以使管理者开始关注环境及生态这些无形效益上来。

(二)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财会体制改革 作为林业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的林业会计核算,其建立及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经济环境。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其实质是在强调实现林业客观环境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统一。在这一实质要求下,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我国特定的林业状况出发,充分释放林业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改革财会体制,从宏观上,将林业资源分为商品林及公益林。由此可见,在对生态林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通过政府的行为来实现,而不应通过市场进行相关解决方法的实现。

三、结语

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同其他的经济学科一样,它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与林业有关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要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在遵循林业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理论指导林业会计管理,使其与当前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等诸方面相适应,促进林业客观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统一,不断释放林业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志军,王晶皎.基于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0(03):101.

[2]刘晓.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08).

[3]范桂荣,蒋颖.浅析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绿色财会.2008(09).

第8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职能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会计信息也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日常会计实务处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始广泛应用,有效的为各行业提供了实时的会计信息,这对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行业理念的变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会计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而且赋予了会计实务新的方法和手段,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极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说是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上产生了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实行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的深度融合,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进行的重组和资源优化,从而形成一套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化技术,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将其与会计学科有效的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会计实务处理的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实现高度共享。当前我国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会计准则、内部标准、宏观经济决策及微观经营管理等方向都需要以信息化作为基础,这也对会计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出确立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开始全面推进新时期会计信息化建设,这对会计实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会计信息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

(一)提升了会计核算质量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完整、连续及系统的计算和记录金融信息,从而为金融管理者提供有效的金融信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金融业务的操作和整理,将金融实体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往来进行清晰的记录和计算,并且保证记录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以及连贯性,从而为金融实体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整个流程都需要通过手工的方式来完成,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人工计算的误差。而在实行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后,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实时及自动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利用集成化的软件来完成会计处理的实务流程,同时各业务处理流程也实现了实时处理及有效的衔接,会计核算工作更具便利性,无论是会计核算质量还是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分析工作,会计分析行为更为准确

在金融分析活动中,会计分析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会计分析不仅能够为各个部门开展的经济业务活动给予正确的引导,还能够为金融实体管理者制定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所以会计分析在金融活动中极为重要。会计分析是以各项数据资料为基础,需要对众多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核算,然后在结合其他方法对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经济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有效的完善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确保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工作中充分的利用网络环境,并将收集的数据及信息加工后在会计系统数据库中进行存储,这不仅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能够按照既定的格式及内容来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另外,用户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将个性化会计信息添加到会计系统数据库中。目前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中,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来对会计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对经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指导。部分用户所需求的信息需要进行分析时,会计人员可根据实地情况来统计信息的存储和维护情况,并利用网络将信息处理结果传递给相对应的用户,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会计职能开始向管理领域延伸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作为会计的最基本职能,这就使会计管理的经营范围受到诸多的限制,将其限定在记账、计算和审核方面。但在会计信息化实现后,利用网络进行通信,这也有效的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从传统的事后核算开始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方面发展,会计的职能已经开始从核算功能开始向管理领域进行延伸,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有全面的拓展。会计信息化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对金融实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和科学的评估,然后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对金融实体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预测。会计信息化为个体提供所需要的会计核算,对于个体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实现后,各项经济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而且会计信息能够实现远程处理和在线管理,为会计信息收集、远程报表、查账及网上交易等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会计实务带来积极的影响,为会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梁继刚 单位:大庆隆利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刘鸿.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现状探讨[J].财经界,2012(2).184.186

第9篇:会计核算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核算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遵循的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但是这两种会计基础并不是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相互通用的,我国会计制度对此有相当明确的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了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由于对会计基础的认识存在偏差,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性,结果造成了相当多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概述

(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指在会计核算中,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本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2)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实际收到和支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这两种会计基础的应用对我国会计核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规定的限制,两种制度在不同性质的单位发生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问题。

二、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1)会计核算常常不能反映资金活动的真实情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与其发生的时期不一定相同,因此相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不能进行有效的配比,从而不能真实准确地反应收支活动。按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只能反映资金的进出数量,不能反映单位资金的来龙去脉,这对于转账业务比较多、经济活动比较复杂的行政事业单位是不合适的。(2)核算过程中低估单位支出,对采购不能全面管理。收付实现制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就会显现。在单位采购事项中,行政事业单位仅对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这就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的反映。(3)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债权债务关系。收付实现制要求会计核算要以资金的实际收付为依据来核算单位的收入和支出,这使得财政收入和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到和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收到现金或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单位的债权和债务。从更深层次分析,被隐藏的债权,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产生腐败行为,而被隐藏的债务会使行政事业单位产生财政危机,影响单位职能的实施。(4)会计核算不能反映资金的流向。在收付实现制下,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后,各单位收到的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准确反映资金的流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