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学的十大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

第1篇: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贝克尔攻视理论出发,揭示出其理论基础—身心不悦的实质是及恶成本,解释了其理论困境,并运用到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阐明用人单位拒绝女大学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进成本的理性选择,文中具体分析了女大学生自然附着成本的内容,并提出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2004年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80万,比2001)年翻了一番,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更加凸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调查显示,被调75家企业当中,有42家(占被调查总数的56)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收男大学毕业生,只有3家表示愿招女大学毕业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理性经济人,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强化了录用员工时排斥女性的选择取向。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以贝克尔歧视理论为起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具休探讨企业拒绝女大学生的原因。

一、贝克尔歧视理论

贝克尔歧视理论建立在“身心不悦”的基础上,含义是某人宁愿承担一定的费用,也不愿与某个群体的成员打交道。而不愉悦的感觉来自于个人偏好,即如果某人具有歧视性的偏好,那么他就乐于以某一群体替代另一群体并为此支付某种罄用,这种费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比如放弃一部分收人。

在贝克尔理论中,雇主的目标函数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用函数形式可以归纳为:

maxU二f (p, m)(其中,U代表雇主的效用,P代表利润额,m代表男性雇员的比重)。

歧视性雇主的目标函数一是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是最大限度的提高男性雇员的比重。可以用一条无差异曲线IC来表示,如图一所示,雇主对女性的歧视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越陡峭。

为了提高男性工人的比重,歧视性雇主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利润水平的下降。尽管男性与女性的货币成本都是w,但对雇主而言,女性就业使其身心不悦。贝克尔将身心不悦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设定d为歧视系数,则女性雇员的净值成本为w (t+d), wd是货币成本与净值成本的偏差,是由女性在企业中供职引起的。

将贝克尔歧视理论拓展一下,可以看到,雇主性别歧视有两种常见的方式,图二分析了被歧视群体的就业和工资水平。无歧视条件下,假定男性与女性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边际收入产量即劳动生产率曲线如 MM所示,若雇主歧视女性,则女性劳动力需求曲线将会向原点内侧移动,至图中所示的FF,以冲抵成本wd .。这种位移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看,截距分别为( Lf-Lm)和一wd,雇主实施歧视行为通常有两种取向,分别如A点和B点所示。A点(Wm, Lf),女性工资率与男性相同,但雇佣规模缩小;B点(Wf, Lm),女性雇佣规模与男性相同,但工资率低于男性。

大学生就业处在劳动力市场入口处,工资水平的初始定位多依据工作岗位的特征,而不是依据工作人员自身的特点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特征来定位。众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限招女生”、“男生优先”的用人方式与图二中A点情形相同。这种歧视型用人策略有其内在的经济学逻辑。

二、女大学生遭拒绝的经济学分析

贝克尔歧视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将歧视系数纳人经济模型,从而使标准的最优决策机制能够发挥作用,而理论本身也蕴含着困境。歧视性雇主的目标函数是效用最大化,以牺牲一部分利润水平来换取个人的歧视偏好,从长期来看,歧视性的雇主将会被非歧视性的雇主逐出市场,而现实中却能长期存在。根据贝克尔的分析,歧视性雇主从整体上说是一个受损的群体,与实证检验中.雇主是歧视受益者”的结论相违背。

贝克尔的歧视理论与经济现实并不矛盾,对于困境的解释关键在于处理好歧视系数。使雇主身心不悦的原因不能拿模糊的个人偏好来解释,实质上,Wd是追加在女性雇员身上的.‘自然附着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而身不悦的实质是厌恶成本。雇主缩减女工的雇佣规模,是规避额外的人工成本。被替代的女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不明显高于男性时,歧视性雇主效用的两大目标:利润和男性雇员比重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男性和女性雇员生产率、工资率相同的条件下,增加雇佣男性工人,抵制女性工人,企业减少了自然附着成本wd的投入,而产出量既定。歧视性雇主的目标函数仍然是理性的利润最大化,也符合了实证检验中“雇主是歧视受益者”的结论。

大学毕业生作为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拒招女大学生的做法是用人单位为求得生存和竞争优势,规避女大学生自然附着成本的理性选择。

每个人的实际劳动生产率和能力高低,用人单位在短时期内较难甄别或甄别成本太高,只能依据群体特征,在偏见的基础上,倾向于选择预期成本低而预期收益高的男大学生。若由于这种用人原则而错失某些能力较高的女大学生,其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带给企业的额外收益不足以弥补时,企业仍然偏好雇佣男大学生,若女生中能力更出众者,带给企业的额外收益超过时,那就是企业为歧视行为付出的代价。自然附着成本wd的存在,雇主当前成本节约的偏好,使用入单位甚至宁愿雇佣能力较差的男生,也不愿雇佣较优秀的女生。

自然附着成本是女大学生相对于男大学生的额外支出,是用人单位拒招女大学生的根本原因,它包含着比较广泛的内容。

(一)生育及相关成本

女大学生工作不久便会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系列问题。用入单位需要为此付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我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雇员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这是用人单位拒招女大学生的最直接的理由。另一方面,生育问题使女性员工在一定时期内退出劳动力市场,产生工作生涯的中断,而工作生涯的中断,特别是较长时间的中断,会降低雇员的实际挣得能力,难以避免“人力资本折旧现象”,女大学生都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含量较高,人力资本折旧率也会相应较高。当女性雇员重新进人劳动力市场时,需要一段时期的恢复和调整,由于相关法律的制约,重返者的工资水平不能低于退出时的水平,这又给用人单位造成了间接成本的负担。

(二)补偿性工资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较差的工作条件下为了吸引雇员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是支付给接受差或艰苦的工作条件的雇员的一种个人奖励。基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她们对于工作条件的要求较高,比如:工作流动性不能太大,不适宜远距离出差,不能承受体力强度高的活,人身安全问题等,需要得到企业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相比之下,男大学生适应性较强,对工作条件的要求不如女生苛刻,而并不能获得由此而引起的补偿性工资差别,其接受较差工作条件的个人奖励已包含在与女生同等的收人水平之中,此时男生是一种相对廉价的人工成本。对于有成本节约偏好的理性雇主而言,更愿意雇佣男大学生。

(三)预期劳动生产率

尽管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接受了同等的高等教育,甚至女生的在校表现更为优秀,但雇主仍然倾向于认为:女大学生的预期劳动生产率将低于男生,较低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使雇主不愿意录用女生。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女性精力的分散。由于传统两性分工模式的延续,女性承担着大部分的家务劳动,“相夫教子”虽已不是现代女性的专职工作,但仍是一项重要职责。有限的精力在市场劳动和家务劳动中分散,难免会影响其市场劳动生产率。二是女性发展潜力不足。据劳动者年龄—工资报酬剖面曲线的实证研究资料显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女性劳动者的年龄工资报酬曲线较为平缓,凸起程度、上升幅度均不如男性,形成因素式多方面的,如不同的职业领域、培训机会和晋升状况等,它从总体上反映出女性劳动者群体发展潜力低于男性,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价值有限。

(四)转岗培训成本

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语言类或服务性的专业,以从事具体事务性的、与语言和形象思维有关的工作。专业结构的限使女生就业适应面窄,也造成了这些职业领域的拥挤。女性角色的传统定位和男强女弱的社会论调,在一定程度上使女大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抑制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新兴企业的成长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平台,它一般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而女大学生的专业结构和兴趣取向使她们转向科技含量高的岗位较为困难,企业需要付出昂贵的转岗培训成本,而女生一般缺乏钻研精神,不能确保培训的成效和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所以,雇主当然倾向于有相关专业基础、肯钻研和有创新精神的雇员。

(五)提前退休福利成本

从长远来看,女性雇员要比男性雇员提前5年退休,而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长。雇佣女性员工即意味着额外福利成本的支出,这也是用人单位偏向男性的一个因素。

当然,用人单位能实施歧视行为,规避女大学生的自然附着成本,还有赖于宏观现实环境:一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形势是供大于求矛盾突出,而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从1999年起,高校年年扩招,精英教育应经走向大众化,出现卖方垄断倾向。企业容易找到用以替代女大学生的男大学生,而且不乏优秀的替代者。二是我国《宪法》、《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都对女性的劳动权益做出相关规定,但针对性不强,处罚方式轻微,执法不到位,歧视行为收益高于成本。

三、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贝克尔歧视理论中,雇主身心不悦的实质是厌恶成本,效用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不矛盾。性别歧视行为是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用人单位的理性选择,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女大学生的自然附着成本主要包括:生育成本、补偿性工资差别、预期劳动生产率、转岗培训成本和额外福利支出等几个方面。

保护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必须提高歧视行为成本,提升女大学生的素质,目前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生育成本社会化

生育行为是人类社会繁衍和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石,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不应该成为用人单位的包袱。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应从经济价值取向上切实解决问题,将生育成本纳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女职工生育基金补偿制度,减轻用人单位雇佣女性员工的负担。

(二)完善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增大执法力度

可借鉴国外的《反性别歧视法》,针对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出台专门的法规;对于现行出台的政策,应强化其性别视角,增大保护的力度。规范劳动用工市场,应加大奖惩力度,可拟规定不同行业企业中男女比例的底线,达不到者予以处罚,雇佣较多女性雇员的企业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如女职工专项补贴、税收优惠等,以平衡企业雇佣不同性别员工的收支预算。

第2篇: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容易产生的负面效应

随着网络技术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普及,导致他们的心理状况出现以下情况:

1.失落心理

随着新课改的迅速普及和深入,各高校都开始实行扩招政策,因此,大学生面临的竞争也急剧加大,即使是在大学阶段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旦这种压力得不到缓解与释放,极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失落的心理,通过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让自我得到释放与安慰。

2、好奇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形成,极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让大学生接触到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好奇心,从网络中寻找新鲜感和刺激感。但是,由于网络中也存在许多不良的信息,加上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荼毒,而痴迷于网络环境中。

3、情感需求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探索时期和旺盛时期,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存在强烈的情感需求。而网络环境正是一个有效的平台,让大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安慰。甚至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情感伤害,便会投入到网络中寻求情感安慰,沉迷于网络。

4、自卑不满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家庭状况都不一样。有些大学生家庭条件较为贫困,从内心就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充满了自卑心理,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流沟通,总是回避别人,常常都是独来独往。但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大家相互都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这些同学可以畅所欲言,在心灵上得到一定的安慰与解脱。另外,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别人的误解,或是遭遇到一些打击,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解决,便会从网络中寻求心理补偿,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5、娱乐冒险

随着网络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使用,一些网络游戏开发者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创设各种网络娱乐,甚至部分网络娱乐还添加有赌博的成分。而大学生由于学业没有高中时期那么紧张,拥有的课余时间比较多,有大量的时间自我安排规划。加上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够,很容易就沉迷于网络娱乐游戏中,不可自拔。有些大学生甚至在网络中进行赌博,需求刺激感。甚至很多男学生为了尽情地玩网络游戏,去网吧通宵,白天逃课,导致他们在学业上的荒废。长期以来,这种不良的网络习惯导致大学生逐渐形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阻碍大学生的长远发展,结果造成自毁其身,玩物丧志。这里关键就是缺乏正面引导。

二、网络环境下必须构建必须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之所以开展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将学生统一集中起来,进行较为系统、科学、全面的教育模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理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上。因此,学校应该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严格的心理健康意识,对于不良的思想及时作出调整。同时,高校可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对于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根据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个专题讲座或报告,让学生对讲座中受益匪浅。另外,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广泛地宣传,也是提高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

2、加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创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十分枯燥、单调、乏味,而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创造出新型的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首先,完善心理网站的建设,根据大学生的心里特质,建立资源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同时还要加强在线咨询和辅导的功能,利用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邮箱与教师实现在线咨询,有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然后,建立一个网上心理论坛,收集一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也可以是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一个网上讲座,讲座的内容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最后,开展网上调查,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心理状况,并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出及时的调整和引导,促进全体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绿色心理发展环境

第3篇: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

关键词:债转股;资产重组;债权;债务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0-0051-02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我国,政策性债转股的数量选择和数量分配呈现其独特的特点。依据贷款发生的时限决定债转股债权的选择范围,进而决定了债转股的数量。可以理解为先定债转股规则,债转股数量也随之而定。事实上债转股作为一种资产重组的方式,在量的选择上不仅仅是财务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债转股的过程本身反映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谈判能力,即债转股量实际上存在着双方的博弈。在我国政策性债转股接近尾声的时候,用经济学中的博弈来分析债转股的最优量,以期在资本市场中为企业选择债转股这种重组方式提供借鉴。

二、理论最优量

抛开国家的政策,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债转股中债权人和债务人在量上的关系。在债转股企业进行时,我们通过分析企业现金流可以基本确定现阶段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仅仅将现金流作为债转股数量的依据显然是不够的。债权人还会考虑资产增值和对企业控制力度问题。美国的经济学教授曼尼提出的经济学十大理论的权衡取舍则可以在此充分说明问题。

经济学上有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一种东西,我们必须放弃另外一种东西。人们在作出决策时,面对的问题是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债转股问题面临的是在股权和债权之间的权衡取舍,如果债权人为了控制企业想得到更多股权就必须放弃更多的债权。因为对某一特定企业债务的数量是定值,这在事实上对债权人造成了约束。我们首先从债权人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定义债转股可进行转股的债务数量即债转股量的约束条件:1.债转股企业的现金流量计算出企业可以偿还的债务,总债务和可以偿还债务的差,定义为最小债转股量;2.最大债转股量定义为债务全部转为股权。这种约束的提出意味着债权人不可能获得无限股权而不放弃债权。为了讨论问题我们设定的参数不考虑其他因素,如政策、国情等。在结果上不会改变债权人选择的基本点。于是可以化出债转股的约束线,其中约束线的斜率为债转股的股权价格。对于债权人而言,当他确定债转股的数量时,在理论上必须放弃相当于相同份额的债务数量。

我们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知道债权人如何选择。约束线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债转股中债权人的选择还要从债权人对债转股企业的期望,以及对市场的分析上来决定。在风险容忍度稳定时,债权人对收益和风险的相关性可以确定为一族无差异曲线,在同一条曲线的不同点上,债权人可以得到同样满意的结果。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代表边际替代率,在债转股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每一单位的债权减少和风险增加,需要多少单位的股权来补偿。债权人的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即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一满意度整体。2.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原因是债转股过程中,债权人在考虑债务人的现金流和对转股企业的控股情况,在开始债权人有大量的债权和少量的股权,债权人放弃债权希望获得的股权量相对较少;债权人获得的股权超过一定的限度,他们就希望转换相同的债权能获得比开始更多的股权;这同时也遵循着每一单位风险测度的增加,要求更高的回报率规律相吻合。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债转股的过程中,债权的减少需要股权的增加来弥补。在约束条件下,债权人的选择不是一条曲线,而应该是一点,也就是经济学上称为“最优点”,在图形上表现为无差异曲线和约束线的相切点A,债权人理论上会选择该点作为转股点。 从博弈角度看,预算约束线是一族纳什平衡点,如果讨论中的债务人没有任何谈判和讨价还价能力,债转股最终的选择完全依赖于债权人的偏好―即无差异曲线和约束线交点。事实上对于债务人而言,在债转股的过程中并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债务人有一定的谈判能力。而且这种谈判更似讨价还价的模式。罗宾斯泰英的轮流出价模型可以被引来解释。在此模型中,两个参与人分割一块馅饼,参与人1先出价,参与人2可以接受或拒绝。如果参与人2接受,博弈结束,馅饼按参与人1的方案分配;如果参与人2拒绝,参与人2还价,参与人1可以接受或拒绝;如果参与人1接受,博弈结束,馅饼按照参与人2的方案分配;如果参与人1拒绝,参与人1出价,如此一直下去,直至一个参与人的出价被另一个参与人接受为止。同样这个博弈存在无穷多个纳什均衡,但罗宾斯证明,它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是惟一的。平衡点会在A点基础上可能发生改变移至A*点。在1982年,罗宾斯得出子博弈纳什均衡的定理如下:

定理(Rubinstein,1982):在无限期轮流出价博弈中,惟一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结果:

x*=(1-δ2)/(1-δ1δ2)

在上述的论述中δ是贴现率,在债转股的过程中可以理解为债权人和债务人讨价还价的成本。类似馅饼分配中随时间的变化馅饼的价值在不断变小。比如债权人要损失利息,债务人和债权人损失产品生产等成本。以上讨论假定信息是完全的,出现的均衡是债权人和债务人执行的先后而得出的。而且我们在讨论中的债权人是惟一的。在实际的债转股过程中,债权人往往不止一个,这样除了债权和债务人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外,在所有的债权人之间也存在着博弈。这种博弈的结果可能是债务人受到的利益增加,部分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无论是那种情况,在市场机制下,都存在子博弈纳什平衡。

三、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我们不去探讨国家政策性债转股的得失,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来判定如何选择债转股数量。 即使资产管理公司在随着2004年通过商业化模式收购不良资的展开,也意味着政策性债转股的模式即将结束。因此,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内实施债转股不应该单一按照划分某一时点债权总额与企业的评估值进行折算,完成企业的债转股工作。因为就整体而言,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方式,财务状况以及政府的监管体系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企业估值中经常使用横向比较定价方法不能使用,仅能依据未来现金流折现原理进行定价,而事实上国内企业一般都没有一个详细的长期发展计划,未来现金流很难估计,评估的企业价值不准确就很自然了。另外,按照某一时点将所有的债权全部转为股权,若企业破产清算将造成债权人最大损失,除非是国家政策性要求,否则债权人一定程度上不会轻易承担最大风险,而无法实现最大收益。

本文提出的债转股最优量的博弈是对债转股的有益补充,债权人和债务人在谈判过程中以评估价值及转股数额为基础,通过对市场预期和对待风险的态度,将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估值误差通过债转股数量的谈判转换为投资风险,从而顺利完成企业的债转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孝周著.借款人、贷款人与借款协议[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扬华,徐荣梅.金融风险社会化防范与化解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恽铭庆著.金融不良资产处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