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商业模式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模式特点

第1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关键词: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流通

中图分类号:062.5 文献标识码:A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有利于实现市场供需平衡,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同时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的商品流通,规避低层次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局面。因此建立一套电子商务网上服务平台,依托目前已经形成的市场,通过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增加物流、资金流的流通效率,将极大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建设目标

以某地农业特色产品为基础,以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网”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和开发,搭建一座集技术信息、产品展示、商务洽谈、产品交易、网上支付、物流配送、安全认证与一体,立足当地、辐射全国的统一的开放的电子化农产品交易支撑平台,为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农村种植养殖专业户、涉农加工企业、涉农批发及零售商、涉农经纪人等提供方便、快捷、廉价、实用的网上“找商机、交商友、建商铺、看商情、促交易”的服务,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服务体系,以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建设内容

1.电子商务平台

特色农业商务平台囊括了以前各网站的信息服务,并以宽带网络、短信、邮箱、信息交互、人工专线等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为特色农业提供了一个新型低成本、高效益的营销环境。该平台作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民和涉农企业在各个特色农业网站上,构建商品购销和供需见面的“电子农贸市场”,为买卖双方提供商务服务。

(1)会员服务

通过企业身份认证提供电子交易的会员服务,可面向买家、卖家、经济人提供。正式注册的会员可拥有一个诚信会员商铺,可供求和产品信息。

(2)信息服务:

面向买卖双方及其他用户,提供信息的、浏览、搜索服务。并通过手机短信、E-mail、电话等多种通信方式,便于买卖双方对比交易,模拟建立网上市场,按照产品类别和目录,提供每一种产品的厂商、规格、参考价格、报价方式等信息。

(3)交易服务:

这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业务流程,严格按照分级管理,照顾各用户级应得的利益。交易服务分为三个模块:网上填报系统、订单系统、交易系统。

(4)物流和资金流服务:

物流企业和银行系统,通过与电子商务平台连接,既实现产品的物流配送又实现网上支付系统,实现交易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协调运作。

(5)沟通交流服务:

提供商友会、网交会、商家论坛、商家博客等,开通视频交流系统,商家可通过网络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6)分析和管理服务:

所有的交易记录,产品信息,行业数据信息均可以按各种组合进行分析统计,并可生成报表,以指导销售或进行销售月结,年结算。

(7)安全保障:

通过CA认证等安全措施,提供商家在交易、谈判、合同、运输、支付等环节的安全。同时帮助用户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注册、交易流程、平台结构,提供交易产品质量的追溯方式,公布主办单位的联系方式,保障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与可靠性。

2.涉农信息资源开发

通过建立信息库和知识库,深度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开发,通过村委会、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服务站、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商业连锁超市等多种服务机构,将各种数据汇集成有用的信息,借助农业网、信息机、农信通、农业在线、电视农业频道等农业服务网络,到达农户手中。

(1)开发与“三农”紧密相关的本地信息。开发与“三农”紧密相关的本地信息,向广大农民提供农副产品和农资产品等市场信息、种植养殖实用科技信息和以提高信息技能为主的教育培训信息。建立城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数据采集交换理机制,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数据大集中和“一库多用”。

(2)加强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农业信息协会等形式,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将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成为促进全市农民增收的智囊团和助推器。

(3)开设全市农业专家热线,实施“农信通”业务工程。分别利用各自的网络和技术优势,设置统一对外的农业专家服务热线。农民群众通过手机拨打统一服务号码后,根据语音提示转接相应专家,从而实现农民与农业专家随时随地直接对话咨询。

3.“进村入户”渠道建设

通过建立多种信息服务渠道,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进村入户问题。

(1)利用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模式,为农民提供全覆盖、廉价的、灵活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2)推动宽带进村入户工程,2007年底达到全市宽带行政村覆盖率100%。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入户步伐,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3)建设农村市县乡村户五级信息网点。保证网络进村入户,让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便利。

(4)全面启动特色网站建设。利用我市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乡一站”、“一村一站”,形成我市特色农业产品网站群,发挥规模效益。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启动“百万农民建邮箱”工程,为全市每户农民建一个电子信箱,实现农民与市县农业专家信息互动。

4.运行机制

推进农村特色经济信息化工作,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以网养网”的原则,探索、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永梅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刘亚强邯郸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林华.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途径和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05, (3):97-99.

第2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内容摘要:商业模式的分类,一直是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本文构造了以“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为一体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与以前相比,该方法具有全面性、实用性、清晰性、独特性的特点,不仅易于对其进行识别控制,还可以根据企业内外部的改变,对商业模式适时加以调整、重构。最后,基于该分类方法,本文还提出了完善未来研究的两个方向。

关键词:商业模式 分类方法 产业链 价值链 资金链

商业模式分类问题概述

关于商业模式的分类,一直是相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学者都尝试过对现有的或未来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并渐成了一个研究热点。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学者真正建立起一个全面、清晰、实用、并且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分类问题也成为商业模式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商业模式涉及的面过于宽泛,而研究者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又总是想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在内,而这是非常困难的;二是各产业间有不同的特点,导致了相异产业内部企业在商业模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表现在形态上便有很大的差异,要想建立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产业的分类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三是在当前这个各种新因素、新问题、新方法层出不穷和迅速变化的时代里,商业模式呈现出的表象也是更加千姿百态,这无疑都增加了分类的难度。

所以,现有商业模式分类体系出现了很多无法令人满意的问题:或者是包罗万象,却过于宽泛,以至于不具有实用性;或者是过于狭窄,许多类型没有囊括在内,不具有全面性(原磊,2008)。而无法得出一个通用的分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商业模式相关研究的发展与深入。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着从产业视角出发,根据产业特点选取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元素,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

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的分类,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思路:一是通过逻辑推理,建立商业模式分类标准,从而进行分类;二是通过案例归纳,归纳出一些典型模式,作为商业模式的几种类别。

然而,由此推演出的分类,则不可避免存在两种问题:一是分类方法过于具体,多是对现有企业商业模式案例叙述式的归纳,无法从定量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佐证,导致相关分类方法和结果缺少说服力,得出的分类结果也多集中在企业行为层次上,如联想模式、戴尔模式、国美模式等,而这些模式仅是从企业有限的方面来讲,甚至更应称为企业模式,而不是商业模式。二是分类方法过于抽象,如基于价值主张和价值实现的二维商业模式分类体系(Rappa,1999),多维商业模式分类体系(Dubosson - Torbay et al,2001),以及一些基于企业的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所衍生出来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的指标含义本来就不确定,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而研究者由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层次等的不同,对于依此建立起来的分类方法,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类别反而会陷入越分越乱的尴尬局面,无法达到分类所要求的简化与规范效果。况且,过于抽象的方法,对于实际的企业经营,显然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

因此不难看出,目前关于商业模式分类方法的两种思路,带来的是两个相对极端的结果,呈现出一种“哑铃型”的状态,方法的具体和抽象是哑铃的两个重端。而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分类方法具体与抽象的中和,提升其层次性和现实意义,则是商业模式分类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有限几个行业,如IT、互联网、汽车、家电等。关于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的研究,也因此显得全面性不够,无法囊括所有的商业模式类型。而由于不同产业互有特点,各产业内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反之,同一行业内的企业,由于受到产业特点、宏观行业政策、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商业模式会在某些方面趋于相同或者重合。如在我国医药制造业内部,受流程生产规范性、医药产品销售渠道的特殊性、国家药品限价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价值主张、产品的生产与市场选择、顾客选择、产品定价等一般情况下都无法呈现出太大的差别,未能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态产生明显影响。

基于此,笔者尝试着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的视角,放在行业的范畴内。这样可以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剥离次要成分,提取出主干因素,降低研究的复杂性,从而利于在纷繁芜杂的形态中,梳理出不同的商业模式类型。

基于产业视角的“三链条”分类方法

本文以我国的医药产业为例,提出一个适用于具体产业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三链条”法:即根据我国医药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中所处位置和特点,对产业内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

(一) 产业链

通过对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经营活动的肌体,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外在形式与外界环境联系。

对于医药产业而言,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R&D)医药产品生产(或制造)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医药服务与医药产品消费。医药产业链中各链节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其中,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是医药产品生产(或制造)的技术基础;医药产品生产(或制造)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物质保证,也为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是连接医药产品和医药产品消费者的桥梁;医药服务与医药产品消费则是实现价值增殖的关键。

(二) 价值链

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企业的每项经营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作为企业运行的骨架,价值链的构建,是企业取得领先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进行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价值活动或是构造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价值链来取得优势,或通过价值链再造,形成较合理的制造流程、获得关键环节,从而充分获利。

而在众多的价值活动中,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并非来自所有环节,而是来自链上的某些特定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是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也叫高附加值的环节。如我国医药产业价值链可简化为:新药发现产品生产销售与市场。但药品的增值却主要在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即新药发现和市场营销,生产成本则相对较低。

因此,在企业价值链再造过程中,可以通过重新设计企业的重要活动,采用和以前有所不同、效果更好、效益更佳的方式来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如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再造新的营销渠道;通过价值链的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关键业务上;利用价值链的整合将关键环节联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企业在这些关键价值增长活动及活动方式上的不同,也都可以体现出不同商业模式间的差异。

(三) 资金链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和命脉。而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是“现金―资产―现金(增值) ”的循环,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运作,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的良性运转。因为它作为一个整体,牵涉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必须通过资金链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与上、下游关联企业进行合作。

同时,现在的企业,不仅处在一个实体市场,同时也处在一个资本化和证券化的数字市场,传统的产、供、销行为和现代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交易合为一体。企业要在衡量成本和收益的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通过对利率与预期利润率的比较,就需要根据资金需求,选择融资渠道。或通过资本运作为企业发展融通资金、整合既定资源,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在这个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就必须有资金链来支撑和运作,不仅应该包括实体经济的现金流,还要包括一定的投资性收益和融资能力等。

“三链条”法优点分析

(一) 全面性

Timmers曾基于价值链,提出过一种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他认为商业模式的分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一是价值链分解,即识别价值链中的要素;二是建立交互模式原型,根据双方信息关系,在价值链的各环节上形成许多商业模式原型;三是价值链重构,将商业模式原型进行组合,得到新的商业模式(Timmers,1998)。该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由于既有演绎推理,也有案例归纳,曾得到过研究者的广泛引用。

但仅仅基于价值链的分类方法,缺乏外部环境对企业商业模式影响的认识,且把视角仅放在一个或几个有限的企业间,涵盖性略显不足。同时,由于没有对资金链进行分析,仅能够根据案例经验对部分组合结果进行考察,无法做出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结果可能发生遗漏,缺乏普遍意义。一个肌体、骨架、血液三者都具备的生命体,才会是鲜活的,而对企业来讲,只有对其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找出其中蕴藏的生命力,也才能对其商业模式做全面、有效的归类。

当然,Timmers的方法虽然不够全面,却也从侧面佐证了将价值链分析纳入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的合理性。将该分类体系置于特定产业之内,则可以摒除一些企业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环境、顾客环境等)。而此外绝多数涉及商业模式活动的元素,都可以在这三条链上找到定位,并通过不同组合,全面地反映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

(二) 实用性

分类方法不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对具体企业商业模式案例“讲故事”式的叙述,而是从产业层次着眼,使商业模式分类的基础提升至一类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在兼顾分类基础广泛性的同时,没有对分类方法的视角进行无限制扩充,而是限于具体的产业,并选取具体的定位空间,也避免了以往分类方法的另一个极端,即过于笼统、抽象、普识,而缺乏实用性。

之前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大都没与主流的产业经济理论形成有机结合,而是游离在主流理论领域之外,使商业模式在研究上形成“理论孤岛”。 而本次从产业视角着眼,并结合产业链对商业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则尝试着为商业模式的研究与相关产业经济理论搭建了一个桥梁。

而这个分类方法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以往商业模式分类方法研究中的“哑铃型”问题得以解决,从原来“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均衡状态,渐渐向均衡状态过渡。

(三) 独特性

由于商业模式涉及的内容及分类标准众多,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任何两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完全相同的,每家的商业模式都有其独特之处。

但以往的分类方法,无论具体还是抽象,由于没有对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的要素做系统、全面的梳理,没有通过线索将其串联起来,通常是一个或几个元素自成体系,整体上较为混乱。同时,由于没有量化,各叙述式的指标也存在一定意义上的交叉,再加上分类者在主观理解上的偏差,使得很多模式的特点无法呈现。许多本来不相同的模式,在分类后,也难以表现出其独特性。

而本文中的分析方法,则确立了一个明确的三维分类指标体系。每一条链上构成商业模式的要素或要素组合,都在该链上,有唯一的投影点对应,永远不会交叉。就像手中握了一把散乱的珠子,很难从头至尾将其数目数清,而一旦用线将其串起来,数目便一目了然。

如在为各链上的不同元素分类时,可以采用二进制模型为其赋值。以医药产业链为例,将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R&D)、医药产品生产(或制造)、医药产品流通与交换、医药服务与医药产品消费分别赋值为0001、0010、0100、1000。如果企业商业模式实质既是药品生产商,又是药品流通商,在产业链中扮演双重角色,则该模式的组合可以记作0110(0010+ 0100)。而此时得到在产业链上的投影,依然是唯一确定的。

价值链和资金链上的要素或其组合,也分别在各自的链条上对应于确定点,并最终在三链组成的三维空间中,对应于唯一的空间坐标,具有无可辩驳的独特性。

(四) 清晰性

由“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三条线出发,对具体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确定的分类体系具有清晰、可视性强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本分类方法选取了三条链上的具体元素作为指标,而这些元素在各自所处的链条中都有明确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严格的定义加以界定和规范,如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价值链上的增值方式,以及资金链上的投、融资模式等。分类标准一旦确定,商业模式的类型也就很容易得到了确定。

而由本分类体系所确立的商业模式,在所属三维体系中对应的空间坐标也都是唯一的,这可以使每个商业模式都易于在众多模式中被辨别出来,使研究者对其认识变得确定、明了,摆脱了以往在纷纷扰扰的或具体、或抽象的定义描述中,“一半清醒一半醉”的状态。

同时,以往的分类方法,尤其是以案例描述作出的商业模式分类,对应的都只是企业在时间轴上的某一定点,而就是这样的商业模式却往往成了该类企业商业模式的代名词。而后续研究者对该企业商业模式的提及和应用,其实都是源自之前那一定点,使其带有时间上的惯性。而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的内部资源和组织结构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环境中,商业模式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而这种变化有时候可能会是颠覆性的。

而在本文的分类方法下,商业模式的每一次变动,都可以清晰地在“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组成的三维体系中显示出来,不仅易于对其进行识别控制,还可以根据企业环境、目标、内外部资源的改变,对目前的商业模式适时加以调整、重构。

“三链条”法的不足分析

理论论证不足。本文中三条链的选取,只是通过对商业模式定义、内涵的比较和对各链构成要素的分析,发现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大都能很好地蕴含于这三条链之中,即由此尝试着利用这三条链来对商业模式进行归类。而在此之前,未曾加以深刻的理论论证。

对各链要素细分和归类不足。在目前的研究中,也有研究者是把产业链和价值链重合,作为一个整体―产业价值链来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链和价值链在组成上,有一定相似和重合的地方。如有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价值的增值,主要原因就依托于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而只有对这两条链上的元素做进一步的细分和归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各自的特点。

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资金链的分析,从理论上讲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数据难以获取,加之处理上的难度,很可能只有部分的指标能在商业模式归类中得以体现,从而会遗漏一些甚至是重要的元素,并影响最终分类的完善。

不能很好地体现商业模式的全部内涵。采用各条链上的相关元素作为分类的基础,清晰了分析的思路,但元素却是具体而实际的,也使得方法显得理性但却僵硬,对组织结构、运作机理、组织文化等层面的东西较难涉及。

基于本文分类方法的完善

基于本文来讲,未来商业模式分类方法的完善方向,则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向来进行,即内涵化和外延化。

内涵化。本文提出的分类方法,多少还有些流于表面,只是从众多建筑元素中找出了构造房屋所需要的地皮、费用、砖沙、钢筋和水泥,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了一栋实用、独特的楼房。虽说已经具备了基本功能,但商业模式作为管理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弹性、隐性、潜层因素需要挖掘,就像楼房的内部还要通过装饰来表现生活品味、文化内涵、艺术意义和情感诉求等。也只有通过对各链条外更深层次因素的挖掘,内外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做出更贴切的分类。

外延化。本文的方法只是提供一种商业模式分类的思路。事实上,商业模式分类没有,也不应当有唯一的方法。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中,研究者也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将“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改造成诸如“产业链、物流链、资金链”的形式,甚至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成“四链条”、“五链条”等新的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原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5)

第3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在互联网火热,风险投资商拼命追捧dotcom公司的时候,被着力渲染,备受重视。如今时过境迁,喧嚣趋于平静。但互联网热潮的一大贡献,就是教会人们要注意商业模式。当今的商业环境,快速变化仍然是主要的特征。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知道怎样作为,才不至于被变化所抛弃。哪怕是传统企业,如果不注意商业模式,也难免遇到与dotcom同样的困境。本文指出五个有关商业模式方面的误区,如不纠正,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误区一商业模式只适用于dotcom公司,“真正的”公司依靠战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是两个不同的、互相补充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两者都需要。商业模式是公司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而战略则包含公司在行业中的长远目标和定位,并提供一个在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持续赢利的框架。

商业模式包括公司向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中的承诺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这些可以说是每一个组织的最基本元素。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热潮中吸引了绝大的注意力,是因为风险投资商所发挥的作用。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注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有利可图又尽快退出的考虑之上。他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所投资的公司未来业绩如何,投资对象赖以赢利的逻辑无疑是非常基本的因素。不能因为互联网热潮的消退,以及有些风险投资者由于使用不可靠的评估方法导致投资失误,而抛弃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公司不管是否要与风险投资打交道,清楚了解自己如何赚钱仍然不失为一个好习惯。

当然,对公司自身商业模式的透彻了解并不能取代公司的战略。战略凸显公司独特的和不能被模仿的能力,公司利用这些能力取得持续的成功。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日常运作,战略则告诉公司如何改变模式以利用市场变化和新的机会。

误区二大多数高级管理者对他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了如指掌。埃森哲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家公司所做的访谈发现,非dotcom公司中,77%的高级管理人员难以清晰地表述他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但dotcom公司中,只有33%的高层主管说不清楚他们的商业模式。然而,84%的传统公司赢利,但所有的dotcom公司都亏损。这就是说,赢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告诉我们他们如何赚钱,而亏损公司的管理者却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当这些公司管理者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他们是在指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dotcom公司的管理者指的是商业模式的想法——如果他们关于市场、客户和竞争者的假设是对的话,公司如何赚钱的理论,而传统公司的领导谈论的则是经营模式。这是对一个复杂的企业的所有组成部分如何日复一日地协同工作而产生价值的完满和详尽的了解,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经营模式是隐含的,而不是明确的,这使其难于被表述。

误区三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可以保证公司在若干年内有好的业绩。有些商业模式确实有独特的优点,所以确立好的商业模式对业绩有积极的影响,但没有一个万能的模式能保证优异的财务回报。

一般说来,成功的商业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提供独特的价值。有时候这个价值是一种全新的想法。例如加拿大的Bombardiers公司,富有创新性地把商用喷气式飞机的所有权分拆,使不同的所有者拥有部分的所有权。在更多的情况下,独特的价值是把产品和服务的各种特点相结合,以便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同样的利益,或用同样的价格得到更多的利益。例如美国的HomeDepot公司,把低价位和大型商场商品齐全的优点,与高价位专卖店才有的对顾客的专业化的咨询服务结合起来。

二、难以模仿。通过发展关键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对客户关注,杰出的实施能力等,这些模式竖起进入的障碍,保护自己的利润流。例如麦当劳运用自己独有的计算方法,在某地区地价上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开餐馆的理想位置。

三、脚踏实地。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行为方式正确的预设上,成本结构必须符合收入流。这看起来毋庸置疑,但有太多的公司,不管是新公司还是老公司,错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力,实现收入以前就累积了大量的支出,并且低估始终如一向客户提供价值的难度。

但是,哪怕是最优秀的模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光泽。公司必须随着客户需求、市场状况和竞争威胁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4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 大数据环境下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探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探究 大数据与商业模式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中国网络剧商业模式新特征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启示 “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大数据”驱动的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探究 大数据视野下的淘宝商业模式解读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智能营销模式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创新 环境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策略 对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的探索 精细化、科学化――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对大数据时代下雅昌艺术网商业模式的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Bill Franks,黄海,车皓阳,王悦译.驾驭大数据[M].人民邮电出

版社,2013.

[8] 姚玮,江樱.浅析电力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J].科协论坛,

2013.8:49-50

[9] 褚燕.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华东

电力,2010.38(11):1667-1770

[10] Paul Timmers.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

Electronic Markets Journal,1998.8(2):3-8

第5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流通领域;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F0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3-0042--06

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商业技术,包括在流通领域应用的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是流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流通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业技术进步的推动。研究表明,商业技术进步对商业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应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已成为提升我国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战略。而在推进物联网建设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在流通领域运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按照全产业链、供应链的理念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是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文献回顾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的,但直到90年代,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的兴起,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Paul Timmers(1998)从价值理论角度,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体系结构,同时描述了各参与者及其角色、体系、结构的收入来源以及各参与者的潜在利益。Ami和zott(2001)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们从产业链角度考察商业模式,认为商业模式是整个产业链中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Rappa(2001)和Dubosson(2002)等则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赢利的一种商业方式。其中,Dubosson(2002)把商业模式看做是企业创造价值、提供价值和传播价值的网络体系,企业和其合作伙伴可以在这一网络体系中实现共赢。我国学者王阅(2009)等人也从价值链的角度,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把自己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以获取收益的盈利模式。不难看出,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实际上都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

由于物联网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实践发展快于理论研究,现有关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现有运营商发展模式的总结和未来发展模式的设想。例如,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角度,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运营商提供数据流量、运营商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和运营商提供定制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张云霞(2010)、陶冶(2010)等通过对AT&T、Verizon、韩国SK电讯、中国移动等中外运营商运作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等几种类型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其中。通道型和合作型模式由于由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配合完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式。而自营型和定制型模式,由于受开发、应用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限制,目前实际应用还较少。根据中国移动现有业务发展,周晓琼(2010)总结了七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即企业投资自建型、企业自建运营型、定位平台型、免费开放型、全租赁佣金型、运营商系统集成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运营商产品库型模式。同时根据现有模式的特点和物联网发展趋势,还提出了未来可能形成的平台租赁运营型、平台广告运营型和项目型三种新模式。李卓贤(2011)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模式的梳理,认为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通道服务、平台运营、应用服务、合作开发推广和产业联盟五种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主要是以运营商为主体,为企业客户或大众开发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后两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客户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共赢。

上述研究基本上对国内外现有物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现有商业模式的价值缺陷。范鹏飞等(2010)则通过对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结构分析,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提出了政府BOT模式、通道兼合作模式、广告模式和自营模式,并认为政府BOT模式应当是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首选模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目前物联网应用的“孤岛”状态和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李卓贤(2011)提出了一种“云聚合”商业模式,即根据用户服务需求,企业利用云计算网络,整合内外部资源,最终形成运营商、商家、用户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模式。郑欣(2011)则从广义角度,提出了系统集成商核心型、运营商运营型、运营商合作推广型、移动金融型、用户自建体系型、公共事业应用型、广告平台型等模式。

相对于原来微观层面企业角度的研究,现有的对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突出了物联网作为公共物品的特性,从企业角度的盈利模式拓展到产业链盈利模式乃至政府与企业合作的盈利模式,这对于我们今后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到研究中提出的不同的商业模式,其适用性还有待于实践检验。当然,现有研究也存在明显不足,如对不同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适用条件、发展前景缺乏深入研究,尤其针对物联网不同应用领域的商业模式研究十分缺乏。例如,在流通领域,在物联网概念还没有提出前,RFID、GPS、GIS等物联网技术就已在发达国家流通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沃尔玛在2004年就已向自己最大的100家供应商提出必须在2007年在货品包装上设置RFID芯片。德国麦德龙集团基于IBM的先进中间件和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集成服务,2006推出的“Smart Helves”未来商店中所有货物都贴有RFID或“智能标签”。但时至今日,关于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的商业模式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现有的少数研究基本上集中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零售领域的应用情况。本研究根据流通业的特点,借鉴现有和正在形成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拟主要从供应链、产业链的角度探讨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的商业模式。

二、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的商业模式设计

根据流通领域物联网技术的特征和现有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国物流、零售业发展状况,我国流通领域应用物联网发展可选择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共赢商业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之间的竞争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已经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化成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SCM)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是指围绕核心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平台,构建生产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顺畅流动,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在流通领域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变流通企业传统的业务模式,而且可以使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对经营网点(或卖场)的销售情况进行实时管理,并把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馈给供应商或生产企业,促使零售企业参与上下游供应商的管理,提升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流通领域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共赢商业模式(见图1),能够更有效地整合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促进位于供应链核心地位的流通企业转型发展。

这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特点是:大型零售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物流企业、供货商合作,大型零售企业处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地位,电信运营商负责业务平台建设、网络运行和业务推广等,系统集成商负责开发商业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物流企业、供货商是零售企业的战略伙伴。在这一模式中,完整的流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供应链、商品分销渠道与企业内部供应链,这一链条的整合决定了流通的效率和物流现代化的进程。采用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减轻零售企业物联网平台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使其专注于企业经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让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从中收益,获得相应的商业回报,从而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这种模式的实施条件,一是要求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实力雄厚、信息化程度高、供应链管理较好、管理能力较强的大型商贸企业,如物美集团、国美、苏宁等。大型零售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具有话语权,能够很好地协调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以及相关企业,同时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能够根据零售企业的建议对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改进,有利于整个供应链中价值链的提升。二是要有强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信息化是供应链管理得以实现的基础。要实现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供应链中的零售企业、物流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等广泛采用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志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而且零售企业与物流企业、生产企业能够通过共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三是要求零供双方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目前,我国大多数零售企业多采取代销或联营模式,自营比率很低,整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要推行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零供双方根据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特点和状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供应链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适用于大型零售企业、物流企业,而且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意识非常强。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出现不合作态度,则可能造成整个供应链的不稳定。从当前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流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缺乏大型零售企业集团,要在整个行业推行物联网应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不太现实,而应主要鼓励大型流通企业或物流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通过构建物联网应用的商业模式,实行供应链管理,最终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

(二)基于行业共性平台的商业模式

针对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推进缓慢,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以及流通领域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的现状,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搭建行业共性平台,为广大的中小流通企业创造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机会。因此,基于行业共性平台的商业模式(见图2),是流通领域推动物联网应用的最急需、也是最可能得到广泛应用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有条件的项目运营商建立传感终端、标志及开发业务应用,并由电信运营商负责相应的平台及推广业务应用。广大的中小流通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的担保,参与到物联网平台应用中来,通过这种共性平台的建设,能够使物联网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得到很快的推广。由于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是重要的主导力量,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还能够起到担保作用,因此,能够较好地保障共性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种模式的实施条件:一是要求政府主导行业共性平台建设,政府要非常重视流通业的发展,而且在整个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能够很好地协调项目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以及流通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求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参与行业共性平台的建设。由于该模式主要针对中小流通企业,流通企业的实力不强,缺乏话语权,需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把这些中小流通企业组织起来,代表它们和电信运营商以及政府进行谈判和协商,形成物联网应用的良好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各城市可以通过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建设,把行业共性平台作为公共服务来抓,推动基于行业共性平台的商业模式的发展。这种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一个城市或地区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由于是“政府主导”,如何协调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对这种商业模式的推动作用,是其实施的一大难题。如果政府在整个商业模式运作过程中参与过多、管得太多,则可能导致项目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以及流通企业发展受限制,进而可能使中小流通企业不愿意参与这种模式的运营。同时,由于流通企业的商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在商业信用评价标准缺失、企业普遍缺乏诚信的情况下,政府作为担保方,如何对中小流通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行业共性平台模式实施的难点。

(三)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定制化商业模式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尤其是80后、90后新兴消费群体的形成,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将成为主流,并催生了网络购物、手机支付等新兴消费模式。这意味着对零售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零售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定制服务是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者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将其划分为更小的消费群体,提供更为符合其需求的特殊产品。定制服务以其个性化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需要我们运用物联网技术,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定制化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电信运营商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自建平台,根据物流或零售企业的具体需求特殊制定M2M业务,并应用到物流或零售企业的商业管理系统中(见图3)。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灵活性大,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但是,与前两种物联网应用的商业模式相比,其实施条件比较苛刻。首先,要求整个产业链或价值链中的运营主体,包括电信运营商、零售企业、物流企业等,都要树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思维,通过竭尽所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新的价值。其次,要求电信运营商和物流企业或零售企业具有较好的协商机制,并且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在M2M业务开发中,要参与进去,及时反馈信息,以便于系统更好地改进,满足物流企业或零售企业的需求。第三,要求零售终端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实施需求链管理(DCM),通过多种渠道和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通过信息传输,将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信息反馈给物流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以便物流企业、电信运营商尽可能作出最快的反应和决策,利用物联网运营平台,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定制服务。第四,要求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尤其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和发展,云支付平台将成为其形成要素之一,消费者可以利用交互电视、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云终端,方便地采用一切既便捷又安全的支付手段完成交易。换句话说,云消费应是定制化商业模式的必备要件之一。

在当前阶段,定制化商业模式相当于“奢侈品”的开发,其初期投入大、应用成本较高,推进起来较为困难。同时,由于这种模式是自发的市场化行为,又涉及包括消费者在内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如何建立稳定的价值链协同机制是关键。如果各利益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处理得不好,某一环节出现短板,则可能导致整个价值链无法运行,进而使这种定制化商业模式失败。尽管从当前物联网和流通业在中国发展阶段来看,推行定制化的商业模式还存在较大的风险,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电信运营商所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开发适应零售业发展的定制化商业模式必然成为物联网行业的重要趋势。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从行业自身发展角度,只有以实力雄厚的大型零售企业为核心,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与电信运营商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行供应链管理,才能形成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的最为有效的商业模式。从政府扶持流通业发展的角度,针对众多的中小流通企业,可以以政府为担保人,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行业共性平台的商业模式,把区域内或地方上的中小流通企业集中起来,为它们提供信息和服务,从整体上提高流通业发展水平。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在未来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定制化服务将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定制化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把更多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实现促进消费的目的。同时,研究也表明,要推动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行业共性平台模式和定制化模式的形成,协同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

(二)促进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商业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推进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的商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应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和支持。

1 加快推进流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是物联网商业模式形成的基础。从当前我国流通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加快推进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的供应链管理、行业共性平台和定制化模式,必须要把推进信息化作为重要手段,加大支持公益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物联网在流通领域应用商业模式的形成构建良好的运营平台。

2 把鼓励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发展与培育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流通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的实施路径尚不明确,致使中国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任重道远。可以把培育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作为一个切入点,从少数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人手,鼓励大型流通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紧密的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并充分利用和整合大型零售企业、行业协会、供货商的资源,加快供应链管理的政策研究,鼓励批发商、物流商、零售商、生产商通过并购、组建战略联盟、签订供应合同等方式实现供应链的整合,从供应链整合和优化角度,培育一批掌控全球供应链运营、具有实力的大型零售企业,提升流通业国际竞争力。

第6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这句话对于如今的IT产业更为适用。事实上,IT产业发展到今天,在技术层面上已经相当成熟,企业如果想依靠产品和技术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难。对中国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在技术方面,国内企业和国际先进水平本来就有不小的差距,要想实现技术创新难度可想而知。

商业模式创新源自于洞察力

但商业模式创新则不同。商业模式更多的是和用户的应用结合在一起,而说到对用户业务应用的理解,国内企业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建立起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区隔,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另外,对于国内的创业型企业或中小IT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技术创新。有时,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可能来源于一个点子或一个灵感。当然,这里所说的点子或灵感并不是凭空而来,是建立在企业对用户和用户所在行业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理解上的。也可以说,商业模式分析的源泉来自于深刻的洞察力、穿透力。

此外,商业模式创新也需要有成熟的技术和环境作为支撑。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给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环境支撑,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新的商业模式和这些新的技术结合在一起。

成功的模仿同样是创新

当然,在IT行业中,并不乏商业模式创新失败的案例,云快线公司的倒闭就是最近的一个代表。那么,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成功,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获和价值呢?

首先,要把握好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机。有时候,商业模式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一模式不好,更多的是因为进入市场的时间过早。所以,企业在进行创新时要对所要进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节奏有清晰的判断,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创新。

第二,要看你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实现你所创新的商业模式。因此,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企业必须为商业模式找到有效的手段、途径、渠道、载体等,使商业模式创新真正落地。因为只有具体的实现形式,才能使商业模式创新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只是一个创意而已。

第三,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一定要让用户更方便、更好用、更低成本。如果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具备了这三点,那么一定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并且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收益。

第四,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并不一定是颠覆性的。很多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都会陷入一个误区:一定要有颠覆性的想法或模式。但事实上,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是从一个点或一条线开始的。例如,从市场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发,都有可能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第7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商业2.0豫商》:开微餐厅是你开始的第三次创业,对于之前失败的创业,你的总结和反思是什么?

乔赢:我也确实做过一些反思和总结,真正地明白了一点:所有的创新是好事,但是如果商业模式不创新、不拔尖,再好的概念也成功不了。

原来我挑战麦当劳做连锁,那个时候商业模式缺胳膊少腿,我开到68家店时,表面上看是直营店,其实不是,后续的产业链跟不上。你看麦当劳全球3万多家店,为什么它能开得那么好,其实是它后面有巨大的产业链供应,没有产业链是不行的。

《商业2.0豫商》:具体讲讲你所理解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

乔赢: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创新者,所有的创新都是要经历失败的,都很难一次性成功。其实人们在挫折当中吸取教训,才能找到核心,也就是商业模式。

好的商业模式+好的团队+资本助推就一定能够成功,资本看中团队和商业模式,他才愿意助推。

我的失败根本不在于我不勤奋,我比谁都勤奋,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觉,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比谁都愿意落地,别人都说我不可能研发出方便烩面,但我能在标准化流程中研发方便烩面,这种面和烩面馆的味道没有什么两样。实际研发中碰到很多难题,我一个个克服,我还申请到几个专利。

吃苦耐劳和落地都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老是出问题呢?最后我明白,我选择的这条路必须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产品或品牌再好也走不远。所以从挑战麦当劳到康酷到今天,我不仅要打造新概念,更重要的是探索怎么样才能成功?核心是什么。现在我找到了核心,就是优秀的商业模式、优秀的团队和资本助推,有了这三样,不成功都难。

《商业2.0豫商》:那你第三次创业为红高粱设计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乔赢:我第一次创业连锁,第二次是做快消品。在这种情况下,我又遇到一个新的挑战,这个时候世界正在兴起移动互联网,如果这个世界不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是没有长远前景的。我开始研究如何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我认真地研究了小米模式,中国有中国的竞争模式,国外有苹果,雷军能够在夹缝中率先打出一个小米,粉丝达到数百万,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力量。

研究之后,我参加了北京的一个课程,系统地学习了商业模式,我至此明白,真正的成功是商业模式整个系统的创新。商业模式涉及的方面更广阔和细致,每个方面都需要精准把握,比如说,谁是你的消费者,越精准越好。

我研究我的产品发现,白领中午吃饭时间紧,需要快,盒饭又害怕不卫生,这里面他们需要快捷、方便、安全、好吃、价廉、时尚,缺一不可,他们有内在需求,有梦想,希望创业,喜欢追逐财富英雄,我们红高粱也符合这样的精神需求。内在和外在的需求红高粱都符合要求。

但是我们发现泡得没有煮得好吃,所以就自制设计了电热碗,如果你能成为红粉成员可以送一个电热碗,还有一本我写的书,以及一份依个人口味定制的营养早餐。

白领以后的生活会很方便,我们配了营养餐包,男生吃山药面,女生吃玫瑰面,选择具有多样性,我们的口号是“你的口味你做主”。一份套餐的价格控制在6~8元钱,不仅仅只有面。

“这么好的商业模式不投是猪”

《商业2.0豫商》:这次和弘基资本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

乔赢:我们接触已经有一年半了。

《商业2.0豫商》:弘基资本看好你的产品吗?

乔赢:他不是看你一碗面一碗面地赚钱,他看到的是未来价值,商业模式的价值。他看未来价值,他的注意力关注的是今天我三元钱进去,年底的时候是不是六元钱出来。这就是资本成功的基础。

《商业2.0豫商》:弘基资本为什么投红高粱?

乔赢:第一,因为他再也找不到一个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就只为把面做好的“偏执狂”了。

第二,我有好的商业模式,我们见面刚刚谈了五六分钟他们就肯定了我们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有好的创业者和好的商业模式,这是资本最喜欢的。

第三,这个模式是轻资产的,他不像银行或者投资担保只看重重资产,资本反倒是喜欢轻资产,一个重资产的企业,它的创新力不足,当今企业的四大卓越特点是:有成长空间,轻资产(一般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10%~25%的为轻资产,超过40%就是重资产),周转性好,客户黏性大。我们的企业也恰好符合这样的特点。

《商业2.0豫商》:为什么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找到新的投资者?你觉得他们为什么愿意给你投资?

乔赢:美国硅谷投资人会给什么样的人投资。流行三句话:“五次创业理论”,这是他们提出来的五次创业理论,说全世界都在刮互联网台风,再大的个子都不能顶住十二级台风,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多大的企业,也经不住互联网思维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变革。所以每一个企业都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也就是自我创新,只要有创新就一定避免不了挫折和失败。

只有符合规律的才能实现目标,但规律不是一下子就能摸到的,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需要实践,实践就意味着要面临失败和挫折,每次失败就更接近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失败是必然的。所以失败多了就更接近真理了。

河南没有金融家,只有银行和担保,而这些机构只是从看过去开始,你以前次次失败,他就不敢投你。但是风投不是看这些的,股权投资人是看你的故事和未来。他们通过是投人、投模式、投梦想、投创业者对于事业的执着。

“红高粱做的是创业面、立志面”

《商业2.0豫商》:请给我们一个选择红高粱烩面的理由?

乔赢:我现在打造的这个项目,和创业精神相联系,而且健康,品牌的这种精神加到面里,我们打造的就不仅仅是面而是创意。我去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吃到了褚橙,褚时健74岁开始再创业,84岁有成果,除去褚橙的味道和24:1的甜酸比,更关键的是看到这个橙子背后的故事。所以我们打造的这个面,也是有相似的品牌故事。现在我们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来推广这个创新的模式,这完全是激励人的一种东西,人们吃这个面的时候,不仅仅是在吃面了,而是受到一种正能量的激励。

《商业2.0豫商》:你觉得有多少人会更关注你的故事呢?

乔赢:这个得看个人的营销水平,有的人能有的人不能。我们现在依靠互联网来实现,现在已经有面和精神力量的链接了。这个不是我发明的,美国有个乔布斯,中国有个乔不死,创业的这个面自然而然地体现在面上了。

《商业2.0豫商》:你怎么定义成功和失败?

乔赢:什么叫成功呢?永不放弃的失败者,投资机构非常愿意投资这种人,因为你没有失败的教训,怎么判断你一定会成功,只有失败过的人,知道失败是什么样子的,抱着永不放弃的精神东山再起,资本家是会投资的。

我们中国要想真正鼓励创业者,首先我们人的观念要改变,其实我们都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成功,成功根本就不是成功,是无数次失败之后的结果。“成王败寇”,怎么会是“寇”呢?失败之后放弃的才是“寇”。不放弃一定会是成功的。

第8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关键词】国际代购;商业模式;电子网购

未来的主流商业模式将会是电子网购和直销服务,在当前网络购物的大环境中,国际代购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网购模式应运而生,对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活力。国际代购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发展空间巨大,研究其对未来商业模式的影响意义重大。

一、国际代购概述

(一)国际代购的含义

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眼界随之变得宽阔,消费理念不断更新,国内市场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很多国人喜欢去国外淘货,这便逐渐催生了一种商业模式"国际代购"。国际代购,简单说就是消费者在网上挑好了某款特定的商品后,由代购商帮他们从国外或外地买回来[1]。国际代购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整合形式,在代购过程中,消费者与代购商之间进行资源流通整合,消费者买到了便宜的商品,而代购商则赚到了手续费。

(二)国际代购的特点

国际代购作为一种网络购物方式,除了具备网络购物的时空便利、交易成本低、隐蔽性强、信息数字化等特点外,还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主体的跨国性。国际代购属于海外购,主体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买家、代购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和海外商家等,除买家外,其他主体均具有跨国性。二是对象的非现货性。代购服务提供者在消费者购物之前,并未从海外商家处购得货物,而是根据买家的要求前去购买指定商品。因此代购不是从事销售的经营行为,其性质是委托。三是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国际代购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包含着四层法律关系,即买家与代购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代购人与海外商家之间的法律关系、买家与海外商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网络交易平台与代购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2]。

(三)国际代购的形式

国际代购属于电子商务的一支,目前,国内的网上国际代购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专业国际B2C代购网站和私人代购C2C网店。专业B2C代购网站通常是与国外网上购物网站联系组成一个大的网络,如国际代购网、亦得代购网等网站,这些网站商品多样,质优价廉,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网站选择自己喜欢的海外商品;私人代购C2C网店通常是依附于大的购物网站如eBay、淘宝、拍拍等的个人经营网店,个人经销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地从国外购物,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从中获取利润。

二、商业模式概述

商业模式,简言之,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泰莫斯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办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新兴的力量迅速席卷市场,并为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股力量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企业获得了广阔的创新途径和创新空间,发起了又一次"革命",取得更为迅猛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模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国际代购对未来商业模式的影响

(一)国际代购的发展优势

电子网购作为未来主流商业模式,发展潜力巨大。在激烈竞争的电商时代,国际代购作为电子网购的一种创新型模式,日渐成为企业发展制胜的法宝。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最新的《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核心数据显示,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2013年已达767亿元,较去年的483亿元涨幅为58.8%[4]。伴随着人们主流消费观念的改变,追求个性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推崇,国际代购对于偏好海外奢侈品与品牌消费的消费者而言,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国际品牌的最新,而且对于诸如化妆品,珠宝首饰等高关税项目,也可以提供很大的节省空间。另外国际代购作为一种网购方式,轻松方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购遍世界"的需求。

(二)国际代购在未来商业模式中的应用

国际代购自身发展优势明显,近几年凭借其创新性经营方式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代购过程中,各商家企业审时度势,认真跟进世界潮流信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捕获具有巨大潜力价值的海外商品、服务。整体而言,国际代购在未来商业模式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国际代购商业系统的建立。国际代购商业系统是商业系统智能化的一种模式,在此模式下,各商家企业相互合作,沟通信息,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对海外电商网站的数据进行内外通联,使其数字化呈现。宏观上看,这种商业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对内是国内海外数据平台的有效建立,对外是海外电商系统的数据联通,中间则是联通内外的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由此可见,中间物流系统的良好建立,保障国际物流安全、方便、快捷运作对国际代购商业系统的高效运转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以市场与消费者为中心的国际代购模式的建立。通过对国际市场交易规模的动态分析,从2014年开始,国际代购信息传播突然增强,从微博、微信、人人等网络媒体到人群集合的社区都能看到国际代购的信息资源,竞争激烈可见一斑。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代购业务将会以市场与消费者为中心,适时调整经营方式,适应市场发展要求,满足消费者意愿,市场经营方式和消费者的心态转变等逐渐成为国际代购模式的前端显示器。

四、结语

国际代购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在未来商业模式中应用广泛,凭借其国际化的背景和网络便捷等优势,国际代购正逐渐建立起相应的商业系统并不断完善商业生态环境,从而促使电子商务更加进步,推动互联网经济迅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芦江铃.国际代购法律问题分析[EB/OL].阿里研究院,2012年2月8日/2014年7月17日.

[2]冯凯.网络海外代购业务分析[J].科技广场,2012,(05).

第9篇:商业模式特点范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资本市场;互动

中图分类号:F7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32-03

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管理领域,20 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后,商业模式成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并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其内涵也扩大到企业管理领域的广阔空间。商业模式是关于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赢利的问题,实质是商业规律在经营中应用。它涵盖了企业从资源获取、生产组织、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伙伴、客户关系、收人方式等几乎一切活动。对于商业模式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罗氓(2005)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1];咨询师Mitchell和Coles也曾把企业降低成本的过程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联系起来,对商业模式定义为“5W2H”,即:一个组织在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如何(how)和多大程度(howmuch)地为谁(who)提供什么样(what)的产品和服务,并开发资源以持续这种努力的组合[2];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 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3]。

综上所述,可以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形成的完整高效独具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是企业通过提品和服务达到盈利的解决方案。在一个日益由速度和差异化决定企业成败的社会里,独特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任何一个企业不断寻找生存和发展另类空间的最佳手段。选择了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助于创业成功和企业发展。例如,著名的沃尔玛、戴尔、耐克以及中国的苏宁、分众传媒等企业,都是选择了成功的商业模式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典型范例。

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市场的互动

(一)资本市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催化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社会中的个人行为起着约束、扩展和激励的作用。人们往往关注制度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作用,而忽视制度对个人行为的扩展和激励作用。事实上,制度所界定的个人行为的选择集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因为有着社会的制度性支撑而获得飞速发展的案例举不胜举。从登陆纳斯达克的如家快捷,到锦江国际旗下的锦江之星、华侨城投资的城市客栈。资本市场之所以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主要是源于其对企业的推动。

1.创业板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孵化作用

商业模式是连接和实现客户价值与企业投资价值的交易结构安排。好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点石成金,在于其两个核心内容。其一是业务系统。好的商业模式在构建业务系统时,往往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强调合作共赢,发现利益相关者在各自利益驱动下有可能形成的合作关系,整合有效存量资源,掌控或利用关键资源的能力。其二是通过专业化经营,多样化服务,构建多渠道的收入来源和盈利模式。传统的“盈利模式”往往依赖主营业务,企业就针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收费,是成本加成法盈利模式。随着产品、服务、业务系统、组织结构和盈利模式等全面同化,主业的直接利润越来越薄,进入“微利”时代,甚至亏本。优秀企业在专业化经营主业的同时,善于挖掘收入的“关联性”,形成盈利的“多样化”。即以主营业务作为平台,低价吸引客户,通过向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务”,增加客户方便、快捷、省钱等方面的满意度,锁定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创业板的启动,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新兴行业聚集,有利于改善这些企业的发展环境,一大批基于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可以加快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视商业模式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可以更有效地把技术价值转换为客户价值和投资价值,增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企业发展和投资价值倍增速度。

2.股权市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

在2005年中国的财富故事不断,先是分众传媒于2005年7月14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使其创始人江南春的个人财富一夜间升至近3亿美元。接着是百度于2005年8月5日上市,创始人李彦宏当天成为9亿美元富翁。当然,尚德的财富故事更为惊人,其股票于12月15日在纽约上市之后,创始人施正荣的身价超过20亿美元,创下全新的奇迹。这些财富故事的出现,除了创业者的商业眼光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会之外,美国发达的股权资本市场在其中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股权交易市场的定价原则以未来的收益流为基准,而不是以过去投入企业的成本或净资产为基础,股价基本反映了未来收益流的折现总值,因此股权交易市场给创业者提供的是提前兑现未来收入流的机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美国股市这种提前兑现未来收入流的机器,施正荣的尚德哪怕再成功,可能也要等上几代人才能实现20亿美元的财富;但是,有了活跃的股权交易市场之后,创业者不仅能立即发现财富的价值,而且如果他们想要,还可随时变现一部分、甚至全部。这种加快了的财富实现手段不仅催生了美国过去一百多年的创业、创新文化,而且也正在改变中国的创业创新景象。当然,股权交易市场的这种效果有一个前提,就是股市不能只让国企上市,而更重要的是要对民营企业开放,给私人企业同样的机会。

分众传媒、百度、尚德的故事也带来了其他意义深远的变革,一方面是它们的上市成功刺激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与创业风险基金行业的发展,各种此类基金大量出现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城市,以公众股权(上市公司)为顶、以私募股权基金为第二层、以创业风险基金为第三层、以天使创投基金为底层的金字塔式股权市场正在中国形成;另一方面,这种金字塔式股权市场以及类似分众传媒这样的并购运作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创业者的商业模式。从分众传媒的成功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的股权市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

(二)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对目前上市公司结构的优化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1)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2)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4)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行业分布存在较大缺陷,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多,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上市的少。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将使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结构将因此而发生变化。迄今为止,在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的千余家上市公司,其前身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少上市公司事实上仍然保留了原国有企业的基本体制特征和基本运作方式。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上市,对优化上市公司的结构,提高上市公司总体质量是有益的。新模式企业上市,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目的和性质发生了部分变化。资本市场的发展将由主要为国企改革服务转向为所有的企业服务,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及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难题及应对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还不能适应新经济、创新商业模式的特点,使得众多中小型的新经济、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在国内上市依然存在一些特殊性问题。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首先必须解决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难的问题,目前新经济及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中国上市面临着如下问题:

1.国内现行的发审理念与发审制度导致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难进入资本市场。现行发审标准不利于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因为过于强调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等硬性指标,较少注重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含量和成长潜力等软性指标,较适用于成熟型企业,不适用于创新型企业。按照现行发审标准,当年的新浪和现在的百度都无法达到中国的发行标准。比如,要求企业成立三年以上,而且要三年盈利,但由于这类企业在发展早期都是寻求规模扩张,“跑马圈地”,并不太重视盈利目的,导致此类企业在国内上市存在困难。另外,企业上市周期长、成本高、程序复杂。IPO(首次公开募股)一般需要二至三年的时间,期间还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企业上市后再融资必须间隔一年,再融资的发行审核基本等同于IPO(首次公开募股),同样无法适应高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对资金的急切需求。

2.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的财务特点造成上市难。首先,新商业模式企业的盈利数据缺乏可比性。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有诸多的上市公司可以提供可比的财务和经营数据;对于类似连锁等新经济模式下的特殊行业的财务数据,由于同类的上市公司不多,缺少现成的可比数据,审核人员难以判断企业的素质和发展潜力。其次,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的财务规范性程度不高是这类企业存在的另一普遍问题。少缴税、两套账、买资产不开发票、租赁不开租赁合同等诸多企业财务经营上的不规范行为,造成了上市的困难。流通、服务企业很重要的一点是物流和资金流的信息传递。很多企业注重物流,但是对于资金流的控制不是很重视;很多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不匹配,会计核算无法准确,资金流想恢复原始数据非常困难。

3.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健全,资本市场层次单一。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 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市场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这样还是不利于新经济和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的设立虽然已有一些时间,但当前的中小企业板仍是主板市场的组成部分,离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还有很大距离。

由于众多因素使得新经济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困难,近年来,中国大量新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纷纷赴境外上市,新浪、搜狐、百度、携程、盛大等几乎所有中国概念的网络公司及商业模式创新龙头企业都通过海外市场进行融资。一方面,国内投资者丧失了分享中国新经济成长的机会,国内日渐高趋的储蓄率表明,大量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金融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失去了与新经济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互动的机会,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4]。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是企业在一定市场约束条件下的决策问题,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资本市场情况来确定的,是一种市场化行为,因而我们不能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况且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阻止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来解决,关键还是要通过国内资本市场自身的改革加以完善,因此深交所孔翔呼吁:“资本市场应关注和适应新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5]。

首先,我们必须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轻资产公司的上市问题,制定更为灵活、适用的上市政策,放宽对新商业模式企业的审核标准,把检验的空间留给市场。改革发审制度,提高发审效率,设立面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绿色通道”。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较好的盈利能力和高成长性,并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高效快捷的融资机制,尽可能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发审效率,提供更快捷的融资便利。

其次,针对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与传统企业不同的一些特点,审核和监管部门应理解这类企业的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募集资金投向问题。现有招股书对募集资金投向披露的中心思想是确定性和充分性,而新经济模式企业因为轻资产型企业主要资本为人力资本或运营成本,投入大多不形成固定资产,盈利较难预测。另外,轻资产的营运特征和多变的市场环境很难形成微观操作上的不确定性。二是盈利模式的理解。新经济模式企业盈利模式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裂变、衍生和进化,业绩的波动性也高于传统企业,呈现出来的特征是“易变”、“充满风险”、“充满机遇”。因此,监管机构要理解,并且相信该盈利模式是可以持续的。三是特殊的财务特征。新经济及创新商业模式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传统企业往往不具备可比性,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极度缺乏现金或现金过分充裕,毛利率远远高于传统行业,财务指标出现明显的波动等。监管机构的横向对比能力非常强大,数据缺乏可比性新经济商业模式下很多企业都是该类业务的先行者,行业数据采样比较困难,缺少现成的可比数据,审核人员将难以判断企业的素质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