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国有资产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有资产的管理

第1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困境;对策

一、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困境

(一)认识不到位。不少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重资产的配置、使用,轻资产保值、增值和缺乏安全完整管理的意识。因此,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比如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此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没有施行责任制,致使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无法找到相关责任人,很容易导致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间的巨大差异性。比如说,一些国有资产购进与处置时,并没有配备专人进行及时入账,这就使得领导在调拨资产时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账务处理。久而久之,很多国有资产管理结果就变得不可靠,实际的账面资产并没有得到正确核算,从而造成与实物资产不符。

(二)管理不严格。有的单位没有制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有的单位购置的资产不记资产总账和资产台帐。有的单位有资产总帐无资产台帐。有的单位有资产帐无资产实物或有资产实物无资产帐。有的单位对实物资产没有定期清查,没做到帐帐、帐卡、帐实相符。有的单位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有的单位资产信息年报数据不真实。有的单位资产维修、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不重视。有的单位资产管理无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松散的管理现状,使得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混乱,还会导致一些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最终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产权不明晰。有些单位的房屋未办产权证,从而使得一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自于上级拨款进行配置,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无偿占有和使用的,因此,这些单位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并不十分重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与使用效益如何。这就导致了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购轻管”不良现象。一些单位出于自身的利益驱动,盲目购置国有资产,并没有严格按照统一且合理的资源配置标准来进行资产购置,这就使得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与实际的单位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最终造成了一些国有资产被重复购置或闲置在那里,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效益。

(四)处置不规范。这主要就是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出售、置换、出租、出借、报废、报损等未按照资产处置相关规定程序上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而自行处置。还有些单位收入不上缴,比如说,有些单位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残值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未上缴国库,甚至不收或少收租金,从而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不均衡。一些单位应该可以流动的资产反而不可以流动,一些单位可以顺利争取到更多发展资金却可以获得购置更多的国有资产,而那些经费较为困难的单位则反而无法维系日常的国有资产配置任务。这种严重的国有资产配置不均问题造成了资产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还助长了一些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忠县国有资产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建立一个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结合的机制。这就是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该根据实际的管理需要,重视资产管理使用的同时,从财务管理方面入手,重视资金的分配与运用,让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应该来说,这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政支出的数额大小。鉴于此,这些单位必须尽快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该以财政部门作为主体,让国有资产的购置管理与财政性资金分配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账目管理工作,对于其国有资产的整个购置与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最终实现对国有资产增量的有效管理效果。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对于忠县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与采购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且可行,直接关系到其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说,忠县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尽快构建一个合适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让其成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为根本性解决一些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那么,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购置什么样的国有资产,对这些国有资产进行如何配置与使用,都需要建立在一个严格分析其现有存量资产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建立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根据这些单位的职能需求来进行科学的资产分配,并制定出合适的资产购置方案。这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的科学建立与有效实施,将可以大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为单位内部部门的经费预算提供细化的依据,更好的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让国有资产购置处于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切实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

(三)对经营性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资产也由非营利性向着盈利性方向转变。这是因为这些单位的一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反而存在着浪费国有资产的负面效应。因此,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就应该从营利性目标出发,对于一些闲置性资产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调剂制度,对这些国有资产实行统一高效管理。当然,在这个调剂的过程中,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资产优化配置的原则,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并进一步明晰国有资产的责权利问题,强化对这些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政府部门则可以以一种无偿调拨的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一旦一些重新购置资产在其他单位是闲置的,就应该优先从这些闲置资产中进行调拨使用;

(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该从管理理念方面入手,根本性的改革传统的“重钱轻物”观念,转而树立起一种收、支、管并重的理财观念,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应该像收入一样重视,并把国有资产的利用率高低与法人经营管理能力强弱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从多个角度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五)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这就是说,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努力开发并使用现代化的资产管理软件,对于一些国有资产的购置与使用进行及时的记录与存储,还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的分类统计与分析,并对各个部门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为国有资产管理与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管理数据,有利于这些单位做好国有资产预算编制工作。此外,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参照企业提取折旧的办法来提取修购基金,并注重对单位年终结算清理的考核工作,从而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管好与用好国有资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最终推动这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走上更为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宋磊.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8

第2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2006年5月30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除了少数部分是私立性质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或直管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所以高校的资产理所当然是国有资产,毫无疑问地应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也应严格遵守《办法》的相关规定。然而,目前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项管理制度尚在探索和转轨时期,所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付给学校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主要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由于我国高校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现如今,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由资产管理部门、图书馆、各院系、房产部门、后勤部门等多头管理,产权不明晰,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权分散等问题比比皆是,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的核算,而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弱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上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某些方面管理上会出现交叉,同时某些方面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相互脱节,管理不到位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政拨款的公有办学体制和投入机制,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观念,国有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盲目或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别部门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意识,难以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扩招,通过兼并、土地置换、改扩建等方法,均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加了资产。高校在改扩建同时,也力求上档次,办公楼、教学楼装修要豪华、体育馆设施要先进,同时,各单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的上项目,上设备,盲目攀比,要求不断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还要求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并且在几年之内不能淘汰的,功能要多多益善。但这些设备实际上无论是从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都极为低下。许多高校各院、系、部占有使用的资产,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调剂,加之高校每年的寒暑假,在此期间设备闲置、无人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松散,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金额日益扩大,国家拨付的或高校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归高校占有资产以及赞助、捐赠的资产,有的院校的院、系、部对此类资产没有及时的、全部的进账,一部分放在部门内部使用,形成了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在处置资产时也不经过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单位不按规定期限进行资产清查,因长期闲置造成功能退化、毁损、报废而得不到及时清理、保养,资产公购私用或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资产的严重账实不符。要管理好这些资产,就必须对这些部门的资产按种类、用途、形态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但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局面是:管理部门多头化,管理标准多重化,管理权限复杂化,一些已经报废淘汰的资产未按规定的文件执行报废,已经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资产确认不及时,计量不准确,记录不完整等管理上的问题,这显然与当初国有资产投入的预期目的有较大差距。

    4、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资产购置大多都是国家拨款,在使用中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计算盈亏,只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高校的一些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一些院校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以对资产的购置、入账、领用、归还等手续不全,国有资产被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纰漏。

    5、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困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预算是一回事,而实际支出是另一回事。这不仅影响着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公共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预算安排缺乏详实的基础信息。多年来,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使资产的增量配置与存量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高校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信息,难以有效的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准购置。

    (2)公用经费预算不够科学。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不到位,部门预算编制无法体现国有资产收益。

    (4)对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

    二、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应对思路

    1、 立足自身,转变观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首先必须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必须大力支持。不仅要重视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还要重视资产形成后的保值、增值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 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过程

    针对高校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建立一套“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是党委领导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二级管理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分别从产权和价值两方面管理全校的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及校办产业的财务机构受校一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高校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严谨的内部规章制度,只有这校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中。还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从购置、验收到保管、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 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清核资产是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可以全面摸清学校各个部门资产入账情况,资产取得方式,新旧程度,以及利用效率等情况,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校财政资产使用效益及资产管理的真实情况,为加强和促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奠定了基础。

    4、 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 ,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发展方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财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财产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助校园网、局域网等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便高校各部门及时登记,掌握财产变动状况,避免重复购置,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

    5、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办法》总则第四条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所以高校申请用财政资金购置资产,必须先编资产购置计划,并将资产购置计划纳入部门预算。单位应严格按预算和政府采购办法来购置资产,并建立预算监督机构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安排资产购置资金必须根据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6、 强化资产配置优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

    《办法》第七条规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所以对于高校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财政厅和主管部门有权进行调剂,高校提出的所有资产配置申请,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首先考虑调剂解决,只有在不能调剂的情况下,才允许购置。强化调剂优先,旨在充分提高在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浪费现象。

    7、规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资产购置。

    高校进行资产配置时,要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配置,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中央和省政府已制定了资产配置标准的,按规定标准执行;中央和省政府没有制定的,由省财政厅和主管部门制定。相关部门制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应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将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每年作适当的更新调整。通过建立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强化增量资产按标准配置,逐步解决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均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国有资产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基础,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对高校今后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国有资产的管理观念,树立新形式下的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以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政策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8(4)33.

    [2]星姿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新招[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4)44.

第3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讨论

2006年5月30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除了少数部分是私立性质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或直管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所以高校的资产理所当然是国有资产,毫无疑问地应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也应严格遵守《办法》的相关规定。然而,目前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项管理制度尚在探索和转轨时期,所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扩招,通过兼并、土地置换、改扩建等方法,均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加了资产。高校在改扩建同时,也力求上档次,办公楼、教学楼装修要豪华、体育馆设施要先进,同时,各单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的上项目,上设备,盲目攀比,要求不断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还要求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并且在几年之内不能淘汰的,功能要多多益善。但这些设备实际上无论是从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都极为低下。许多高校各院、系、部占有使用的资产,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调剂,加之高校每年的寒暑假,在此期间设备闲置、无人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松散,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金额日益扩大,国家拨付的或高校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归高校占有资产以及赞助、捐赠的资产,有的院校的院、系、部对此类资产没有及时的、全部的进账,一部分放在部门内部使用,形成了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在处置资产时也不经过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单位不按规定期限进行资产清查,因长期闲置造成功能退化、毁损、报废而得不到及时清理、保养,资产公购私用或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资产的严重账实不符。要管理好这些资产,就必须对这些部门的资产按种类、用途、形态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但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局面是:管理部门多头化,管理标准多重化,管理权限复杂化,一些已经报废淘汰的资产未按规定的文件执行报废,已经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资产确认不及时,计量不准确,记录不完整等管理上的问题,这显然与当初国有资产投入的预期目的有较大差距。

4、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资产购置大多都是国家拨款,在使用中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计算盈亏,只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高校的一些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一些院校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以对资产的购置、入账、领用、归还等手续不全,国有资产被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纰漏。

5、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困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预算是一回事,而实际支出是另一回事。这不仅影响着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公共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预算安排缺乏详实的基础信息。多年来,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使资产的增量配置与存量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高校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信息,难以有效的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准购置。

(2)公用经费预算不够科学。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不到位,部门预算编制无法体现国有资产收益。

(4)对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

二、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应对思路

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过程

针对高校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建立一套“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是党委领导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二级管理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分别从产权和价值两方面管理全校的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及校办产业的财务机构受校一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高校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严谨的内部规章制度,只有这校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中。还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从购置、验收到保管、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 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清核资产是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可以全面摸清学校各个部门资产入账情况,资产取得方式,新旧程度,以及利用效率等情况,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校财政资产使用效益及资产管理的真实情况,为加强和促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奠定了基础。

4、 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 ,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发展方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财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财产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助校园网、局域网等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便高校各部门及时登记,掌握财产变动状况,避免重复购置,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

5、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办法》总则第四条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所以高校申请用财政资金购置资产,必须先编资产购置计划,并将资产购置计划纳入部门预算。单位应严格按预算和政府采购办法来购置资产,并建立预算监督机构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安排资产购置资金必须根据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6、 强化资产配置优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

《办法》第七条规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所以对于高校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财政厅和主管部门有权进行调剂,高校提出的所有资产配置申请,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首先考虑调剂解决,只有在不能调剂的情况下,才允许购置。强化调剂优先,旨在充分提高在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浪费现象。

7、规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资产购置。

高校进行资产配置时,要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配置,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中央和省政府已制定了资产配置标准的,按规定标准执行;中央和省政府没有制定的,由省财政厅和主管部门制定。相关部门制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应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将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每年作适当的更新调整。通过建立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强化增量资产按标准配置,逐步解决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均问题。

第4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当前,我国国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日常管理的方式和相关手段并不能与经济体制环境相适应,现状可谓堪忧。

1.体制管理方面。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同时也是改革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体制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依然严重,还是存在着过多的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等问题,再加上市场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的国企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侵占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国企事业单位在对产权进行改革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结构治理不够完善问题,如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分庭抗礼、各司其职。

2.市场管理方面。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事业单位同时面临内在和外在双重风险,内在风险主要来源于是内部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外在风险多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涵盖了政治、自然、社会等内容。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弱;二是对利研投人不够重视;三是人才机制还不够完善。

3.财务管理方面。国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会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受到影响,出现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狭甚至是蒙受损失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三点。第一,国有资产固有的盈利能力较低,有些国企事业单位在一点上的认识不够具体和充分,并没有建立起一系列的应对机制,也没有找准定位;第二,资金结构偏离合理,有些国企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比严重失衡,甚至一直处于高负债经营阶段;第三,部分国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有限,在决策过程不科学、盲目投资,造成资本输出量也大大超过投资收益量。

4.道德管理方面。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一直存在着某些国企事业单位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或扭曲市场环境,经营着有违道德的活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委托人道德水平有限,作为初始委托人的社会公知并没有剩余索取权,缺乏对政府监督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对人的监督不够;其二,人道德水平有限,有些人会对单位资金,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索取,采购过程中收回扣现象严重。

二、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改进

鉴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和风险,例如:体制风险、道德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并基于当今的社会属于市场经济性社会,因此国有资产管理对于一个国企事业单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企事业单位应该在深人贯彻和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将其自身面临的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进行加以防范,以促使改革水平的提升,并使得改革成果更为明确。

1.加强体制防范力度。国家作为国企事业单位最大的股东,应该扮演服务角色,将之前过于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监控行政色彩尽量抹消掉,避免再出现过多干预,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必须强化董事会的管理权,并使得董事会职权得以明确化、分工化,使政府干预得以消减,从而促进董事会今后运作过程的规范化;第二,建立组织监事会、资产审计委员会等,对资产管理加强考核,使得监督职能得以有效落实,充分贯彻公司法,全面调动起人员积极性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并注意强化董事会虽具有的监理职能。

2.加强市场防范力度。要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进步和发展经营机制,为更好的防范来自于市场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第一,加大科研力度,对相关费用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与交流;第二,建立健全创新机制,致力于打造出自身的品牌,提高竞争力;第三,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为防止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流失,国企事业单位领导应转变现念,营造出专职专人的良好氛围。

3.加强财务防范力度。国企事业单位应该将财务管理的利坏障碍及时扫清,以达到减小和规避财物损失的目的。首先,促使融资渠道多样化,全面推进高负债经营改革,常见的融资渠道包括金融租赁、外资招商、证券筹措等,通过此方法,减少国企事业单位负债率,优化结构;其次,完善财务科机制,将风险进行转移,降低坏账率,增强抗风险能力。

4.加强道德防范力度。要使得道德风险得以规避,国企当加强防控道德风险力度,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增强产权革新力度,使自律机制得以形成;其次,优化宏观政策、外部竞争所面临的环境;再次,通过资本市场所特有的约束性,对经营者实施监督。

三、结语

第5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转化思想;新突破

2014年我部按照学校的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统筹规划,优化资产配置,发挥资产效益,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凝练工作思路,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

根据学院的部署,我部紧紧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和学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领会科学发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结合本部门的专业特点,积极探索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规律,不断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进一步明确为教学、科研和全体教职工服务的宗旨,加强服务意识,树立团结协作、务实高效、规范管理、廉洁勤政、开拓进取的部门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细化管理环节和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国有资产管理部人员少,只有以提高工作效能为重点,以科学和量化为主线,强化服务意识、精细意识、细节意识,管理才能上层次。进一步明确分工,把岗位责任落实到实处;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和程序、强调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工作中要求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学校和教职工的利益为重,热情主动为教职工服务。

三、尽快适应学院转型发展建设,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合理分工及时开展工作

落实工作分工和工作职责,按照服务、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要求,思考并制订相关政策,尽快调整工作职责。以建立新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将个人重点工作、日常事务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力求各项工作按计划目标严格落实、高效实施。部门成员之间落实分工,开展工作,不能有工作脱节。同时我们要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能光说话不办事,更不能遇到事情相互推诿。

四、以清查摸清我院“家底”,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1.如何既省钱又能保证行政、教学设备的良好运转一直我部工作的中心目标,我们时刻掌握最新的设备技术,认真研究、分析各系(部)及实验室设备的配置情况,为领导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设备的合理配置。我们要把工作做好、做细,认真做好上请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在为全院师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也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科学、动态管理,合理调配,提高资产的使有效益。国有资产是学校培养人才、开展科研、提高办学水平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高效使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将科学化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建立教学仪器设备、家具管理的数据库,进行计算机管理,掌握设备或家具的型号、规格、数量、金额、使用和变动情况,建立总帐、分户帐、固定资产明细帐,做到帐、卡、物、资金对口。其次,实施动态管理,对各单位在用的设备的状态、分布、配套情况、利用率、完好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监督作用,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对全院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及时对资产丢失、报损、浪费和责任事故等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有效地防止资产的流失,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浪费。最后,为真正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组织固定资产的合理流动和调剂工作,从最大程度上保证固定资产无闲置、浪费和流失的现象,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使有效益。

五、认真负责,完成常规工作

1.根据学校2014年采购计划,我部共组织公开招标3项,招标金额56.43万元; 组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调研采购金额为54.16万元。全年共签定合同9份, 采购设备218台、家具157件、易耗品及耗材近万件,采购金额110.59万元。

2.协同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下达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情况统计表》的上报工作。

3.协助实验实训中心完成《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的上报工作。

4.主动深入各部门,了解设备及家具的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组织厂家技术人员维护维修,确保完好和正常运行。一年来,组织了厂家分批进行检修和维护,维修设备和家具达百台/套。

5.认真做好各类文件的整理、归档等工作,完成2014年各类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六、今后工作的发展思路

2014年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我部门在经历了领导班子大调整之后,一定保持部门原有的优良工作作风,在部门人员少,工作担子加重的情况下,全力站好今年的最后一班岗,同时为来年的工作顺利开展打开局面。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针对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在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保证学院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流失等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办法,拿出新措施,实现新突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推进学院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学院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桂芳.《国有资产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2]莫童.《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赵守国. 权能分解、产权结构及其制衡机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理

论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孟胜银,彭金洲,李玉莲. 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

[5]赵建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4,(03):63-64.doi:10.3969/j.issn.1004-8154.2004.03.017.

第6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创新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1.099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推向了一个更加全面、规范的新阶段。在中央和地方的重视之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巨大、形态各异,管理效能不能满足国有资产管理的需求,其管理仍旧存在着较大的提高空间。十报告全文提及创新57处,每一处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也需要突破原有管理模式的禁锢,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性的探索更加合理的管理方式。

1 构建“一个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多、种类繁、耗资大,分散性的管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国有资产。从实务工作来看,建立大宗资产与专项设备集中化管理的模式十分必要。这种模式能够及时调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大宗资产以及专项设备的需求,能够有效地避免我国国有资产闲置率过高、使用率过低的现象,并且在管理上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减少。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何种国有资产属于大宗资产以及专项设备。一些地区和部门在试推行该模式时,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地产、公务用车、大型工作仪器、科研设备等作为管理对象。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区的差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范围的不同,该模式管理对象如何确定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把握原则,分析是否有必要将其纳入到集中管理的对象当中。

其次需要明确的是“集中管理”为何意。有的人认为就是将这些大宗资产以及专项设备中的动产集中到一个大型仓库中予以管理,不动产采用登记备案制度。如果这样做就会严重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因为每需要一次就需要申请一次,所投入的成本反而增加了。因此,此处“集中管理”应当是由专门人员负责对该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的大宗资产以及专项设备进行备查登记,在登记的基础之上对这些国有资产开展后续管理。比如,按照备查登记册调度国有资产、定期盘点、监督使用效率、查看是否有必要更新设备等。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对这些大宗资产以及专项设备的具体管理,这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是相接轨的。应当严格遵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要求,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之上,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以专项设备的管理为例,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设备的采购需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来执行,保证整个招投标过程的规范化;对专项设备的盘点与清查则需要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盘点与清查的相关规定;对专项设备的日常维护则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细化到由谁负责、责任范围、如何负责等内容。对于大宗资产及专项设备的处置,逐级上报审批后,按规定权限进行核销。

2 实行 “两个监督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有很多,但是其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依旧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监督机制对于制度执行力度的推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来说,可以结合内部控制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以我省农业展览馆为例,展览馆各项国有资产的采购、日常使用、日常维护、处置等管理均设置了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以及内部控制活动,以保证这些管理活动的执行效率。比如,在展品采购过程中,首先评估采购各环节所存在的风险。考虑合同拟定是否有可能使展览馆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中、招标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舞弊风险以及这些舞弊风险可能存在于招标的哪些环节、合同签订环节可能出现的“吃回扣”的风险等。其次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来设置内部控制活动。在合同拟定过程中,由不同的人员负责不同的部分或者由多人共同完成合同拟定;合同签订人员与展品采购人员相区分;对投标单位资质的审核、中标单位的确定等由展览馆管理层层层审核、多部门联签等。

在绩效考核制度中,按照农业厅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和制度要求,对展览馆的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有偿使用收入收缴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建立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采用“分展馆负责制”时,设置恰当的奖惩措施,激励工作人员严格管理国有资产,将展馆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与处置均纳入到该责任人员的绩效考核中,作为其绩效工资或者相关奖金发放的依据。

从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来看,由于其所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因此群众与媒体监督是较为有效的外部监督措施。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将一些大型专项设备的处置情况通过官方网站或者官方微信来进行对外公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处置工作,寻找设备、办公用车、办公用品等的买主,降低国有资产处置费用。通过这些信息公开途径,群众和媒体能够充分了解到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而后通过政府电子邮箱、政府信箱等渠道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监督。

3 创建“两个资源库”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除了需要一系列制度的保障外,还需要在人才管理与信息管理两方面予以创新,因为“人才与信息是一切管理的支撑”。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其管理都是由单位内部员工来辅助进行的,管理效率低下。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国有资产管理的“人才库”。以农业展览馆内的展品管理为例,由于这些展品较为特殊,因此需要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负责管理。展览馆应当严把招聘关,做好日常员工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同时,与高校一些农业专家、科研院所的农业工作者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就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沟通。

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做好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构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集“信息管理系统、扫码器、条码”三位于一体的国有资产日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国有资产的实时监控,管理效率大大提升。这种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管理系统内部信息的及时更新。

4 搭建“两个平台”

这两个平台主要针对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因为处置环节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环节之一。一个平台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平台,即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与资产评估公司、拍卖公司的合作来建立资产评估平台。在国有资产处置时,利用这些资源合理评估将要处置的国有资产的价值,而不是随意将这部分资产丢弃或者贱卖。另一个平台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平台,即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以国有产权交易所为主导,招投标公司、拍卖公司等为辅的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

5 结 论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关系着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公共产品的成本,旧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其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把握方向,不断创新国有资产的管理,从采购到处置、从制度完善到人才管理、从模式创新到信息化的完善,实现全方位的、系统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助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

第7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资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高校的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法律上确认为是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它是高等院校发展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高校为弥补教育事业经费不足、进行经营性创收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同样在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长。在追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一、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高校国有资产的来源主要包括通过财政投入、上级投入、依法收取、自身创收和接受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以及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主要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由于我国高校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现如今,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由财务处、实验设备处、国资处、资产公司、后勤处等部门多头管理,产权不明晰,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权分散等问题比比皆是,而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弱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上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某些方面管理上会出现交叉,同时某些方面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相互脱节,管理不到位等。

2.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国有资产使用率低

许多高校各院、系、部都占有使用资产,由于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教学仪器设备和专用设备等资源统一协调配置的共享机制,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调剂,重复、盲目地购进投资是高校国有资产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加之高校每年的寒暑假,在此期间设备闲置、无人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建账手续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由于校内很多单位都拥有经费自,所购设备直接从其经费中列支,没有到有关部门验收入库,致使一部分固定资产成为账外资产。即使到有关部门去验收,有关管理部门也只是凭发票进行验收、登记,根本没有做到见票、见物,一票对一物,或到现场打号、建卡、办理入库手续。使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受到很大质疑。甚至使某些人利用这种漏洞用虚假的发票进行做假账、报账,骗取资金,从而使国有资产流失合法化。

4.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资产购置大多都是国家拨款,在使用中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计算盈亏,只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高校的一些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一些院校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以对资产的购置、入账、领用、归还等手续不全,国有资产被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5.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为尽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校开始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办校办产业,对外进行合资合办形式的投资活动,高校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移到经营中去,但许多高校并未按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造成了学校资产产权关系不清、约束不力、管理缺位,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收益得不到体现和保证,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要从根本上树立资产管理意识和转变资产管理理念。真正把资产管理摆在应有的位置,当作一项关系到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约束和宣传力度,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变到全员参与上来,由条块分割转变到管理力量的有机整合上来,由对资产单纯的安全监控转变到有效利用上来,形成全校教职工对国有资产管理高度重视,自觉爱护国有资产,自觉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良好资产管理氛围。

2.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过程

针对高校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建立一套“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是党委领导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二级管理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分别从产权和价值两方面管理全校的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及校办产业的财务机构受校一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高校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严谨的内部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以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具体可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资产的购置(包括论证制度和采购制度)和验收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包括赔偿制度等)、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出让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调拨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报废报批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中。

3.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共享平台,最大限度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

在高校内部,建立规章制度,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调配,实现国有资产全校共享,保证国有资产利用率。在高校之间,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区域性共享平台,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和整合,充分利用资产,发挥其效益,最大限度地使国有资产增值。在社会范围内,实现国有资产全社会共享,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作用。通过社区耦合等方式,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利用高校国有资产为社会提供服务;利用高校国有资产与社会资源的良好互补性,“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为高等教育服务,以有限的高校国有资产发挥出无限的高等教育辅助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有条件的高校首先应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由资产公司代表学校行使出资人权利,保证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首先要先对高校经营性资产开展全面的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将经营性资产通过无偿划转的方式划入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这样就理顺了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明确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其次,由资产公司通过对全资企业改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高校投资企业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5.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已经运用于高校的资产管理。为时刻掌握高校资产动态的数据信息,必须建立学校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引进或自行开发专业化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掌握资产的进、出、调拨状态,能切实反映资产使用情况,掌握财产变动状况,可以起到实时监控作用,避免重复购置,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以此防止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第8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国有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具有以下现实意义。(1)节省事业单位行政性开支,防止资产的浪费。购置国有资产的资产来源大多是财政性资金,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以防止事业单位重复购置资产,起到节省财政资金的作用,为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更好地开展起到资金保障的功能。(2)防止资产闲置,全面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在清查盘点后,对闲置的资产进行统计汇总,以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例如出售、出租、调拨等等,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也有效防止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进而全面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3)规范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内部控制包含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内容,由此可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尚存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不健全。现行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与法规是由各级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制定出来的,通常只适用办公使用固定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原有的政策法规面对新型国有资产,例如: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权、出租国有营业用房、安置余房、保障性住房等等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进行系统性管理,这就有可能造成账实不符。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使相关责任人之间互相推诿,从而造成不可避免的财产损失。(2)机构人员设置不合理。某些事业单位由于人员有限,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而是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负责。财务人员既负责固定资产购置与登记工作,又负责固定资产的清点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重复上报、漏报、随意报废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国有资产账实不符、重复购置、随意浪费的后果,违背了上级机关要求下属单位践行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的初衷。(3)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每年地方各级财政局在召开预算编制会议的时候都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把政府采购中购买固定资产纳入预算编制的工作中,但是由于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与业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沟通,没有根据预算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及时反映购置固定资产的需要,结果在实行预算的年度往往会出现账外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这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清查,也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实施进度。(4)监管制度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投资方式不断涌现,国有资产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原有的办公使用的固定资产,而是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面对对外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资产管理机构通常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其实这类资产更应该加强决策与监督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众所周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高管买卖期货导致巨亏的事件,这就是面对新型国有资产由于相应监督管理制度缺失,使当事人钻了空子,结果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资产盘点清查制度。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摸清家底,因此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就必不可少,建立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利于全面有效地摸清家底。资产清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失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它是对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核查。二是有利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可以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数据库,充实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三是有利于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四是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各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因此,各类事业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本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盘点频率与程序,可以建议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内部人员盘点与外部人员盘点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确保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相统一。(2)设置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弱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员配备的不到位,因此事业单位要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建立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专人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管理,可以使用标签、卡片、拍照等形式标记固定资产。同时还要建立资产管理档案,按照相关规定对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分析与说明。当然,针对上级机关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也要进行登记管理。(3)实施动态监管,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在政府机构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办公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固定资产登记一般都采用了网络系统登记的方法,这虽然有利于统计,但是弊端还是存在的:比如资产管理人员忘记登记新购入的资产,固定资产随意借用也没有进行审批管理等等。为此,可以模仿超市条码收银系统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管理:使用条码标签机先对固定资产进行扫码贴上标签,再在网上系统中登记,以后的清查盘点只要使用条码枪扫码进行清点即可。同时在登记与清查过程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全程参与,有利于监督检查,防止舞弊等情形发生。(4)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面对可以报废的国有资产,各事业单位可以分成两种方式进行处理:第一,对规定的限额以下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先清点要处置的数量上报主管机关审核批准,再上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最后才定点集中进行报废处理,所得残料收入要上缴国库;第二,对限额以上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先要上报主管机关审核,再上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后才可以进行报废处理,所得残值收入也要上缴国库,不可随意挪用。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以此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才能盘活各类闲置资产,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资产在各事业单位之间的合理配置是政府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种类也朝着复杂多变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在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操作规程的改革,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株彬,张鸿超,马守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

第9篇: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越发为人们所关注。进一步激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乃至高校整体的竞争力,必须通过转变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协同作用、齐抓共管,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 竞争力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对高等院校的各种投资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积累所形成的资产,是整个社会国有资产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国有资产普遍表现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对外投资等形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对高校所拥有或控制资源的具体运用和优化配置,以资产的价值动态管理为基础,以获取价值增加为目的的管理过程,表现为高校资产数量及其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不同资产形态之间的不断转换。与其他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一样,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着管理主体的“越位”、“缺位”、“虚位”等现象。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助推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是高校管理部门当前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与竞争力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源自于高等教育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决定高校发展活力的决定因素和源泉所在,也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内在需要。

1 强化资产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是从传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延续过来的。传统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背离了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现代大学的发展方向,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对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投入日趋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愈来愈明显,迫切要求高校按照市场规律来经营学校资产。

2 强化资产管理是提高学校办学活力的现实需要。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高校长期在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开展管理,其运行状况对高校的发展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内在驱动力。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高校按市场规律办事,进一步盘活高校的存量国有资产,提高办学活力;要求资源管理走向精细管理、运作管理,提升办学活力并进一步拓展高校办学动力。

3 强化资产管理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形式。高校竞争力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人力资源固然是高校竞争力的关键与核心因素,而高校的物质资源和管理资源也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高校的物质基础资源是为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的要素资源,它包括经费来源、基础设施(校舍、办公设备、教学设备、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等)、高校信息化资源等多个方面;管理资源则是虚拟资源,体现为对高校运作过程的控制能力,是构成高校竞争力的软要素,能够保障高校整体价值与职能的切实履行和发挥。两者的有效结合集中体现了高校资源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二、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缺乏动力、活力的表现

由于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动力、活力,比较轻视国有资产管理对高校竞争力的实质影响。

1 树立国有资产全员管理的理念比较困难。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师生缺乏全局意识,以局部利益为出发点,被动接受的多,主动争取的少,“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亟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积极争取项目,盘活资源,树立全员管理学校国有资产的理念,不断提升学校的活力。 3 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不规范。高校的资产管理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缺乏系统、规范、相互衔接的规章制度,存在“人治”大于“法治”,人情、面子大于规矩、制度的问题,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影响到高校竞争力的集聚与提升。

4 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由于高校对资产管理的不重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已完成的信息化系统多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滞后于高校规模的快速增长,难以适应高校资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5 实验室管理基础薄弱,大型仪器设备难以充分共事。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室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以科学研究为导向而建设的,存在设置小而全、管理较为松散、部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致使大型仪器设备难以共享,功能的深度开发较为困难,影响了各类资产的运行效益。 "

三、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竞争力的途径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以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为依据,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为目标,以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行和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构建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1 管理理念由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不断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高校资产管理一直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校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资产规模的扩大,资产管理也处在不断改进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树立购置设备重要、管理设备更重要的思想意识;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投资效益;要以“确保非经营性资产合理有效地使用。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为指导思想,构建转型时期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

2 以优化机构设置整合为切入点,为学校资产管理奠定基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6号令)逐步改革校内机构设置,构建符合学校资产管理需要的管理体制。随着学校机构的优化组合,逐渐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主体,提升资产管理的竞争力,继而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3 以制度建设为导向,提高资产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加快出台资产管理、公用房调配、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逐步形成资产管理从购置、管理、使用到处置整个周期的系统规章制度,使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之中,为资产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竞争力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是一种服务,而是一个系统,它全方位地反映了高校组织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发现价值、寻找价值、利用价值、提升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者,首先要学会自我管理,不断修炼自我素质,塑造出向上的、自信的、严谨规范的职业形象。

4 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栽体,加强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不断完善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即时、动态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地掌握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分布、购置日期、使用与经营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为购置、管理、使用、调配、报废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

5 以方法创新为途径,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过程管理。为了使资产管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认真落实校院两级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层层分解资产管理的责任,使每项资产都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同时认真摸清家底,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并对各学院、直属单位开展资产管理与使用评估;根据资产处置的程序、方法和权限,在资产报废处置过程中,采用招标竞价的方式,使整个资产处置过程透明化、公开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制定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从资产的计划采购、保管使用、报废处置等环节考核二级单位资产管理是否规范,调动二级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