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第1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三)告诉我们:“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是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沟通,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根据以上论述高中英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展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才能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与方法。做为学生走路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我们的孩子走上坦途,迈向成功。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胜任这一角色?只有向与我们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课堂寻求答案,在高效课堂里获得真经。

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1.课前准备

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期望。充分备课就是熟悉、了解、掌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等等;老师在对这些目标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后,才能有信心有目的的实施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对目标的设定与认识与课堂所取得的效果成正比。我们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在教研组内讨论研究后,形成导学案而后实施的。其次,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新课程标准强调对教材的“整合与开发”,其实质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再次开发”能力,对于教材上的一些材料进行适当的重新组织与整合。因此,在实际中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教师无限制的扩展教学的内容,不断增加、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再者,就是有关教学辅助的准备。教学辅助包括多媒体课件,电教器材,flashcards,学生课堂所需要物品等等。这些辅助手段的利用是语言教学中有效的辅助与补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也可以给所有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I can …时,有位老师让学生准备篮球、画笔、跳绳等等。 最后是对学生学习程度与状况的了解。总之,我们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有信心的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中的策略

a.语言的有效输入与输出。语言首先是通过听觉来接受与解码,形成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编码。通过听、说、读、写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语言的掌握也由低级到高级、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比如语法的学习一直都是英语教学中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学语法时这样上: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再从故事中提出where have you been just now?,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大量练习说这个句型,接下来,就让学生回忆 和谈论where has your father/mother gone when you got home yesterday evening?学生经过大量的交流与谈论,能够非常流利的使用并掌握have been/gone项目,最后让各组写出一些相似的句子。

b.生动有趣的课堂与语言的规范化。生动有趣是要求课堂要有吸引力,能让学生高度注意与投入到课堂中来;语言本身是有趣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有许多有趣的事。比如在学习activities时,我们可以利用Nike的一句广告语:Just do it!而不要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语言的规范化,既强调语言结构、语法的规范与恰当,更要强调语言的得体与适用。

c.有效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新课程中提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Learning from doing),从任务出发,来完成一定的语言活动。语言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内容多变。这些内容的实现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是通过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还是通过语言来完成活动?二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有其理论基础与合理性。但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往往为开展一个活动而更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学习Clothes时,有一堂课让学生就不同情境下进行适当的服饰搭配。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服饰的搭配,设计服装时,学生非常兴奋与活跃,但其中真正参与到用所学语言或者用英语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却不多,很多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使用英语交流!所以有的专家提出我们到底是在上语言课还是手工课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改为某人为参加某项活动,希望别人提出一些服饰搭配的建议,这样既可以让各小组参加,也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与交流,有效使用语言完成了任务与交际。

d.问题提出的技巧。一些好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往往是激发学习者思维、点燃学习者思路的火花。提出问题涉及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程度、学习进度有关,问题提出还要考虑到涉及的面和切合实际。在实际中,经常有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常有使用一些不需经过多少思考的问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课堂尽量避免提出一些简单的‘yes or no’问题。问题的提出应关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是否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e. 对学习者的关注。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活动范围应是整个教室,这样可以感受到每个学习者的变化;对学习者注意使用更多的Eye contact;使用学习者的名字来称呼而避免使用一些模糊的称呼。同时在课堂教师对学习者积极的鼓励与激励,正如一位英国教师所说:Good teachers always help and instruct the learners. Great Teachers always encourage and inspire the learners.

3.课后的教学策略

第2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堂;高效;研究;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的审美教育形式――美术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依葫芦画瓢了。但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在新课改中还存在不少难题,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 转变美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无情地嘲讽了我们过去的“填鸭”教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出了全新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育理念。那么,美术课如何实现“以生为本”呢?我认为在转变美育观念的同时,美术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角色。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主课落实得比较快,但作为“副课中的副课”――美术课,落实起来就遇到了困难。首先,大家把课改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语、数、外等主课上,对美术课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对此没有足够的关心和重视,缺少新课改的紧迫感。美术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理念、补充新知识,从而使美术课改效果大打折扣,美术课时常游离在课改的大门之外。

人们常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教育的成果,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改前沿的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也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终端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形式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代表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应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过程。学校的决策者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美术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并且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美术课也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美术课教学效率提供先决条件。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由严格按大纲要求被动授课的“执行者”变成根据新课标精神灵活、主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索出适合所教学生的课程内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解放了美术教师,灵活、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新标准的一大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合理吸纳教材以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例如竹艺、剪纸、草编等一些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只要学生喜欢,完全可以引入美术课堂,而教材中的一些不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内容则可以灵活删减。

三、赏识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评促教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创作的“促进者”。只有我们赏识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以有效地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课堂中,美术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赏识每一个孩子,他们在美术课上才敢说、敢想、敢画、敢试。只有在他们敢说、敢想、敢画、敢试的课堂上他们才能获得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是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者。在很多学校,美术作业和其他学科的作业要求是一样的,要有批阅,美术教师只能简单地打个成绩,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裁判者,打70分就70分,打80分就80分,学生没有发言权。教师评价不区分学科的差异性,不注重美术课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特点,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激励、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才是目的。新课改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寻找和研究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因材施教,有区别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当中找到自我、建立自信,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多样教学

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而美术教育也正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我们要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前提。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有“活水”充实自己,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新鲜的活水。首先,教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学习。其次,教师平时要收集各种美育信息,研究、整合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总之,美术教师必须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构建起学科的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能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让教师教得更轻松、更自信。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策略,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颖.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09.

2.张青云.自信如何点燃智慧之火 让课堂生辉[J].学周刊,2011.

第3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的热门话题,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是所有语文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张扬、愉悦的学习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学习质量。

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在各方面都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或者各方面表现都特别优秀的学生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强项,也表现出不同的弱点,但是每个学生又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不同学生在接受知识程度上不同,知识水平层度也不一样,例如在掌握知识的牢固性、记忆力、兴趣爱好的偏向及注意力中的程度,等等。甚至有的学生坐不住,集中能力不强,很难静下心来听课,有些学生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分配不同程度的知识,采取优生与“差生”互帮的活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了解学生单是靠课堂上的接触是不够的,教师在为人师表的同时要真诚地与学生谈心,用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谈话,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抵触心理,出现什么问题也愿意和老师说,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备课

课堂上要提高效率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上的环节,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进行教学,设计出一些产生疑问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同时要兼顾每一名学生,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在备课中也要考虑到知识的难易程度,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要加以突破,并且多做练习。课前备课特别要着重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学生的兴趣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把课堂知识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做成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想象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呆板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让学生充满兴趣。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加以精心设计,作为课堂上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民主,又要让学生自由参与回答问题,重视每一名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学生,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基本特征,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我们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学生留下悬念,说:“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其次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确保每节课都能达到高效率与高质量。

四、实现学生综合型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还没有完全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还广泛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简单的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完全忽略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育只会影响学生发展,不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施展空间的平台,影响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取精华,重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老师应以亲切的语气为学生指出缺点并加以改正。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选取优美的词句背诵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题为“生命的价值”的课堂即兴演讲。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演讲内容,然后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自由发挥,让大家说出自己眼中生命的价值,然后老师进一步加以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明白。

学习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多组织一些结合实际与课本相联系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更多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0-01

目前,新课改正轰轰烈烈的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又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次,面对现有大部分学校每班每周只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实际,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学得快乐,学有所成?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为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谈谈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的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平时开展的有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转变教师的角色,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变传授者为参与者、协作者和促进者,变教学管理者为情感的支持者……这些主要是为了转变教学观念,但在转变教学观念中,也要转变教师教育的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一定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这时,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就难了。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差别。

2 课前优化教材,适当重组教材

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特点虽然是内容浅显,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时代感强,但每一个课时一个知识点,知识点显得过于零碎,而且目前,大部分学校每班每周才开设一节课。所以学生即使对知识点掌握了,都不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何在,从中找不到乐趣。许多时候,学生学了后面知识,就把前面的知识给丢了,教学起来老觉得“青黄不接”。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课前必须优化教材,适当重组教材。

3 课中灵活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唯有革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和提升。

3.1 改变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采用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复合活动,教学方式要由单向型向双向型、多向型、成员型转变。合作学习教学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生生之间的关系拓展上,突出师生互动的潜在意义。在合作学习教学中小组活动是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该占有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以“学科整合”为载体。 “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注意任务的情景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有针对性。同时,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最终形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

以“学科整合”为载体,即在教学中注重与各学科知识的建构,将学科知识元素有效地融入到技术元素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3 注重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比较大,适当采取分层教学比较有效果。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主要通过历届学科竞赛辅导或奥赛辅导进行能力提升,使其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相互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4 课堂练习“立足本土”,深化“校本研究”

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课堂练习能“立足本土”,学生更加有现实感,更有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用计算机画画》一章中,先后选用了《清洁校园,美化环境》、《美化珠江两岸》……这些实例,学生既熟悉又积极。在教学中发现,深入开展“立足本土”的实例训练,效果更高效,同时也可促进“校本研究”。

在实践研究中,我认为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性,首先应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小这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必修课;其次,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多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自动出发,以“任务驱动兼学科整合”,让课堂充满动力和活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使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付德梅.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沂南第一中学

[3] ahneoahbu.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百度文库.2010-09

第5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1.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

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从教育目标上解读,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真言”加以行动阐述,在课堂环节上“落地”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2. 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了解学情是高效课堂的立足点。

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到学生收益归结。面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对象——学生,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综合因素,凡是与学习有关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属学情之列,充分了解学情是我们因材施教的基础。

(2)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校课堂的关键。完美、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动紧张有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学到课内知识,回味无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品质。

(3)钻研教材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

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处理学情,一方面处理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削弱任何一方都将失去教学平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教师必须把教材钻研透,根据学生的素质、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变换不同的角度把教材阐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其间涉及到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4)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师生互动的含义:一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二是相应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调动起学生以最佳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打破先生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针对不同课节的教材、不同难度、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防止虚假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所谓的“探究”,实质上还是教师“独自”的教学舞台,打击“假课”、“假教”、“假探究”是落实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5)师资队伍是高效课堂的支撑点。

钻研教材、教学设计、了解学情……这些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支撑点。“终身学习是自己的需求,不是社会的需求”学习对教师而言包括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完善我们的师德修养;业务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语言,达到用你丰富的综合知识、高超的讲课技能、完美的讲课艺术征服学生,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6)优差并重是高效课堂的归结点。

以学为主:一是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标,调整好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乐学;二是重视学生自学,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让学生会学。“乐学”与“会学”的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就高效。教辅结合:集体辅导、不言自明,应该侧重个别辅导。班级的学生一般是中等居多,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立足中等、兼顾上下,这不可避免的带来“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缺憾,而弥补这种缺憾只能靠辅导,课后辅导跟得上,教辅真正结合起来,才会“尖子更尖、后进赶上”,形成“尖子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的良好局面,真正达到课堂高效。

(7)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从课堂入手,推广学习各个学校教学模式,总结出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教学模式,铸就高效课堂。许多人不屑于提模式,一提模式就认为“统得过死”,“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统是必须的,只有统,才能强有力的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是统什么、统到什么程度就值得研究,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形成以趣导学、以练致用、探究拓展、互帮共赢的教学模式。

(8)信息技术是高效课堂的保障点。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能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9)主体参与是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志点。

第6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历史 教学 高效 策略 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古往今来所有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如果课堂教学结构紧凑严谨,方法适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也应自觉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问题。笔者在这方面通过学习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并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在学习、实践、探索中总结了几点,期望与同仁共同探讨适合初中历史教学高效策略的话题。

一、课前预习,自学设疑

教师每上一节课,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信息,先要请学生课前自学教材,或请学生搜集资料。预习时,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找不出答案的要特别留意做上记号,或找同学探讨,或查阅资料,仍然解决不了的待课堂解决。课前预习目的是对以往知识储备进行整理加工,并在自学教材中获取新的信息,或在搜集资料中归纳整理,将旧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结合,形成新的知识储备。学生课前预习处理得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通过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至于归纳总结能力。

我们的历史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之源,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自学中“设疑”。如果一味地只是教师设疑,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他们的主动性将会丧失殆尽,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束缚,最终会变成被老师牵着线的“风筝”。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设疑,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在自我设疑、自我辨析中掌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

二、交流互动,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师生可以广泛的交流讨论,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集中起来,发挥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知识潜能最大的再现,集中大家的智慧讨论解决所有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交流时,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必要时教师可以稍作点拨。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或许学生在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某些真知灼见即便是老师也自愧不如,这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及时鞭策;当然也可能出现没有问题或见解浅显之类的现象,教师不得讥笑,应正确引导。

交流互动环节,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放下权威,下大力气激发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全班交流时,要确保发言人的发言能代表本组成果,形成“想说”、“会听”的良好局面,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是一种进步,质疑同学的发言是最大的收获。惟有这样日积月累,教师才得以解放,学生才得以发展,一言堂才变成真正意义的群言堂,学生才会有收获,有发展,有提高。

三、引导点拨,深化认识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点拨,即在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再进行释疑。教师点拨起一个层层深入的作用,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将认识逐渐引向深入。

因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点拨”,讲究方法。方法一、顺势诱导,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系统深入。方法二、搭阶梯,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应在认识陡坎上造阶搭梯,适时地扶一把,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方法三、归谬正误,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且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就应指出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幡然醒悟,转变为正确的认识。

四、训练操作,反馈矫正

任何一种学习不通过亲自动手都是不牢固的。有人认为,教师就是在讲台上向学生宣讲,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学生接受了就完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方式是让学生积极地训练,让他们动手操作,在主动训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只有训练才能培养能力,不练就不能提高能力,不练就掌握不了知识,就不能加深印象,就达不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练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精选训练题,采用那些以一当十有代表性的题,教师要在必要的时候告诉学生怎样练习、怎样操作。当堂的训练任务当堂完成,千万不要放在课外,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课堂松松垮垮课外紧紧张张的做法要彻底改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一环扣一环,不浪费一点时间,不多说一句空话,争取做到字字千金,不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烦躁。

因为学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有差距,难免会有好差之分,因而反馈就显得十分必要。反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是落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把控全局,保证交流的渠道畅通,互动迅捷,效益颇丰。特别是对学生的问题和偏差,要及时矫正,当然对有争议的问题或没有定论的知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强作结论。

五、拓展思维,迁移延伸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关键所在。之前,教师在操作训练时选择精深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要提醒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使自己在潜意识中有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并且有以此题为范例进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使之养成习惯,这时课堂目标就初步达成了。

在课堂上学生学得了一定的知识,通过训练操作巩固了知识,智力也得到了开发,但这远未达到课堂教学实现了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因为这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最终提高还有一段检验、巩固、提高的距离,而要使课堂上的所学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运用到其他各领域中去,这还需要一个再提高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历史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立足于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的真实,他们才会产生了解历史的欲望。因此,用直观的图片和易懂的资料、还有结合当地历史意义的乡土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再度拓展思维,达到知识迁移延伸之终极目标。只有这个目标达到了,培养人才的任务才能说基本完成。知识迁移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的刻苦训练。

综上所述,对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应该贯穿在历史教学的课内课外,落实在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精心策划,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意志力,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主动担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满腔的热忱和聪明的智慧,积极而扎实从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7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行为,因此课堂氛围的调动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课堂开始时,老师就要抓住时机着手调动,老师可以用日常的问候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切感,也可以带领学生趣味性地回忆上节课所讲内容;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促进学生手脑协调;老师作为一堂课的引导者,要具备积极的课堂态度,用热情感染学生,让学生由衷的投入到课堂中;利用悬念法调动课堂氛围,小学生好奇心强烈,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渐入佳境。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具有着显而易见的弊端,因此,老师想要开展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就要转变自己以往陈旧的教学观点,学习吸收符合当下教育趋势的教育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贯穿于日常的小学课堂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有效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有效地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进活动中来,并发挥自己个性的作用去探索、去创新。

(一)将生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数学教学时,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中分析、思考、探索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并及时解决。老师将课堂知识灵活地与生活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在课堂导入、问题设计等多个课堂环节中引入生活背景,老师要鼓励学生将平时生活中所接触实际问题转化为所学的数学模型,或是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并学习。将生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简单化,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点。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

多媒体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开辟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小学生的视觉、听觉有了更有效的冲击,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媒体的教学,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能够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思维广度。并且在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信息的源头,变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引导者,而学生却从“听众”逐渐成为了数学课堂的主人。多媒体使数学课堂会显得更加自由、民主,并具有可调节性。老师不再是课堂进度的掌控者,反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容易去调整课堂的进度。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字数探究知识,依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实行分层的教学,从而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的空间。

(三)组织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老师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思考、解决问题,在这之后,要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小学生们养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在小组交流过程中,?W生将自己的想法、疑惑、结果分享出来,每个思维在集聚中碰撞,在碰撞中就会发现摩擦出很多火花,而这些也正是学生所能够互相进步的地方。

三、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老师要清晰的明白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中获得优秀的分数,而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培养,数学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探索思维、创新思维、对比思维等等;老师不仅要将结论、定理教给学生,也要教给学生它们是怎么来的,其推导过程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讲解例题时,老师不要不留时间的展示给小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老师要让学生有充裕的额实践来独自思考、解答,必要时也要他们小组讨论。只有在平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任务才会更好的完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逐渐提高。

第8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

小学科学的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分科课程,描述世界与解释世界是小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已知规律,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①综合性强。小学科学是将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等知识融合于一体的学科。②探究性强。小学科学的教学形态主要是组织小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学会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操作与科学的创新制作,在动手又动脑的科学学习体验过程中进行对于科学知识的发现、探究与创造。③层次性强。谢学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进行次第展开的,目的在于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在循序渐进中进步与成长。比如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辨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之后而进行科学设置的前面的知识成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基础,后面的知识则为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发展。④开放性强。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开放、主动地思维,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获取到宝贵的科学知识。如三年级下册“我们来养蚕”一课,是不可能在一、二节课内完成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家中实验、观察,或带到学校里让学生定期进行观察,在充分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获得养蚕宝宝的知识。

二、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科学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分科课程,它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的探究性、内容的层次性、教材的开放性等特点,是其他学习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圆满地完成这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这对我们的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以生为本,培养其科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可以促使学生通过科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从不懂到懂,发展到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而使学生完成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良好的学习过程。小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较强,对新事物都比较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好,并最终引导孩子树立终身科学意识、形成科学志趣。例如:在上磁铁课时,由于学生都有玩磁铁的经历。很多孩子都知道磁铁能够吸铁,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那么铁可以吸引磁铁吗?”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学生从实验中不仅看到了铁确实能吸引磁铁,更重要的是同时纠正了他们头脑中原来的错误的前概念,引导他们从原来的前概念生长出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二)、以学促教,增强师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增强,首先是要建立在自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以便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融入弹性的可变动的因素,争取教学的主动。做好每个学生须人人参与的督管工作,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性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核心虽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结果。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地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的探究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三)、理实结合,提供实验材料

第9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

一、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班级授课制教育教学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上一定要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如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设法解决同一问题。哪怕有的学生想出了一个笨拙的办法,也要给予夸奖鼓励。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即使是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其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

二、真正转变教师角色,做到因学而教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这就好比是电影导演一样,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能力培养和目标达成的契合点。换句话说,教师要为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准备好“垫子”。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通过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因此,创设新奇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课堂上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来研究长、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在各小组动手测量记录、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板书。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有兴趣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所创设的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愉悦。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课件演示公路上车辆经过1千米路面上里程碑的过程,还可以演示200米操场跑道,跑几圈就是1千米?利用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靠挂图、板书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中加深理解,消化掌握。

四、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地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且根据年龄特点和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发挥好教材的知识载体功能呢?

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前要“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讲就是要从5个方面研读教材:即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另一方面教师设计教学时要用活教材,即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加工。

五、优化练习、激励评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策略

优化练习是实施高效教学的着重点。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将单项与综合、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做到“点”上突破,“质”上过关,“量”上控制,“面”上沟通,在设计中求趣,在“探索”中求法,在“变通”中求新,把优化练习落到实处。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