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

第1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一、地质勘查公司经营特点分析

地质勘查公司,在经营业务范围方面,主要是地质矿产勘察、工程测量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矿山施工、土石方及基础工程勘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地质勘查公司的这些业务范围内容,决定了地质勘查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有着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地质勘查公司经营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地质勘查公司经营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采用专业的地质勘察技术和勘察设备。由于大量高新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要求地质勘查公司在业务开展方面的投入较高,为了确保地质勘查公司的效益收入,必须加强对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另一方面,地质勘查公司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方面,整个地质勘查行业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保障地质勘查公司在市场上的稳定有序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风险的控制管理。

二、地质勘查公司的主要风险及成因分析

在市场风险方面,导致风险问题的方面主要是地质勘查公司盈利模式以及盈利能力方面。在地质勘查行业领域,市场环境不断发展变化,要求地质勘查公司也应该积极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果地质勘查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资格抢占大项目,地质勘查业务总量不足,则会对整个地质勘查公司经营带来严重经营风险。在战略风险方面,由于地质勘查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以及高素质人才,需要地质勘察公司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战略规划来制定经营发展策略。如果地质勘查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不当,很容易影响地质勘查公司在设备、技术、人员方面的投入规划,进而对整个业务造成影响。在运营风险方面,重点是在项目管理方面,风险产生的隐患主要是有的地质勘查公司在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不规范的问题,无论是项目组织结构设置、项目财务管理、项目考核分配、业务结构还是资质合同管理等方面,还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容易造成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地质勘查公司风险评估与控制

(1)完善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流程。在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方面,首先应该选取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现阶段应用较多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风险辨识与评估流程图法、映射矩阵法、风险图谱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几种形式,在具体的风险评估方法选择上,应该根据地质勘查公司的实际情况等来选择风险评估方法。其次,在地质勘查公司的具体风险管理流程方面,应该进一步优化完善风险总体流程,按照地质勘查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建立地质勘查公司风险事件库,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风险分类,对经营管理相关风险事件以及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提高评估分析的准确性。(2)完善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工作体系。在明确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流程以后,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工作体系。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纵横整合的评估方式,在风险评估范围上应该确保横向覆盖地质勘查公司的各个部门、各单位重点业务事项,纵向方面从政策、制度及执行、组织职责、人力资源、技术等各方面对风险进行分析,尤其是应该加强对地质勘查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生产安全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法律事务风险等的识别评估,并全面深入的查摆分析风险产生原因、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从制度建设、完善管控措施、强化监督执行等方面制定应对策略,在源头上加强风险评估管控。(3)完善地质勘查公司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在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不同的风险控制管理方案。对于地质勘查公司的战略规划风险,在风险控制方面,重点应该科学的整理分析有关的行业政策、动态信息,明确地质勘查公司的经营发展环境,妥善的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以战略目标导向引领地质勘查公司的发展。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重点是完善地质勘查公司项目组织架构,加强风险的动态管理,重点对地质勘查公司实施过程中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合同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地质勘查公司项目的整体管控力度。在地质勘查公司的市场风险管控方面,一方面,应该注重根据地质勘查公司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地质勘查市场细分,并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妥善的制定地质勘查公司内部管理方面的资源分配、合同管理、资金管控、客户管理等,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地质勘查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方面,还应该加强地质勘查公司的技术创新及应用力度,积极采用各种新的地质勘查技术及装备,增强地质勘查公司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强化对风险的规避应对能力。

四、结语

对于地质勘查公司来说,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应该重点完善地质勘查公司的战略规划管理,加强项目动态管理风险,并注重改进地质勘查公司的市场运营管理,全面地加强地质勘查公司的风向控制管理,以确保地质勘查公司经营发展的稳健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常培斌 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0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徐帅.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分析[J].硅谷,2015,(3):252.

[2]刘军.如何避免在矿产地质勘查中的风险及诱发风险的因素[J].世界有色金属,2017,(2):111-112.

第2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十二五”规划建议,未来一段时间的主线将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而在银行监管动向方面,银监会尚福林主席在中国银监会2012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将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监管针对性前瞻性,坚持“守底线、强服务、严内控、促转型”,全面推动银行业改革、开放和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导致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转变,监管方的资本约束在加强,同业竞争已非常激烈。这些变化将深刻影响银行业的客户结构和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将面临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的变革,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贷规模受到控制、资本监管要求加强的背景下,“大规模信贷投放、高资本消耗”的外延粗放式的业务模式无法持续,银行迫切需要转变以信贷为主的业务结构,实现经营转型。另一方面,在我国目前和可预见的今后较长时间中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下,银行业经营行为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细微领域,并已形成了与经济社会运行的高度正相关性。“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时期,有效支持国家宏观战略,既是银行业面临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也为银行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宏观经济形势和监管要求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给商业银行经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统筹“规模、结构、速度、质量和效益”。

当今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规模增长并不是科学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统筹“规模、结构、速度、质量和效益”。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扩大规模,更要优化结构;既要讲求速度,更要重视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商业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也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但发展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没有发展本身就是风险。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业务发展健康和持续。不顾风险的发展和不顾发展的“零风险”都是不科学的,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资本配比的范围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商业银行要把握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和方向,积极调整结构,实现业务转型,适应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要重点防范近年信贷快速扩张带来的不良贷款反弹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突出问题;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保业务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监管要求和自身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信用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风险管控措施和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积极应对经济金融形势新变化,提高风险管理前瞻性主动性。应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政策形势研究,优化调整业务结构。分析研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和方式,提前研判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有针对性地谋划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组合风险管理。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在逐步加大,经济发展方式由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出口和国内消费同时驱动,将更注意向内需推动的发展方式转变;将由依赖于第一、第二产业向三个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将由过度依赖于GDP增长向注重国民经济发展质量转变。这些变化将深刻地影响银行业的客户结构、存贷款结构以及盈利模式。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实现业务转型,商业银行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各项业务结构调整,改进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实现“低资本消耗,高资本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应在2012年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和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有进有退的方式,科学动态地调整信贷结构、投资结构、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将有限资源运用到更好的领域,更好地实现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商业银行在优化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注重从组合层面管理各项业务,应按照自身的发展策略、风险偏好、资本状况、贷款特征、风险评级及其变化等因素,优化资本配置,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协调发展,搭配好信贷与投资的比例,表内表外信贷业务并重发展,匹配好信贷区域、行业、期限、产品等维度的结构,注重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组合,审慎管理风险集中度,应以超越监管要求为目标,降低单一客户贷款比和集团客户授信比等集中度,避免集中性风险。同时,定期检查组合的目标比例情况,关注不同资产之间变化的相关性,评估各类组合的风险,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评估情况,鼓励低风险组合的增长,限制高风险组合的增长速度,利用参与银团贷款、信贷退出等方式,调整信贷组合的构成,减持风险高收益不佳的组合,提高收益水平,变被动组合管理为主动组合管理。第二,关注监管政策发展变化,明确管理提升方向。加强研究银行监管政策动态和取向,深入研究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有效地将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使之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稳健发展的主动诉求。从监管趋势看,商业银行将面对更为严格的资本约束,2013年1月1日将开始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Ⅲ》新监管标准,规定在最低资本金比率方面,商业银行的普通股最低要求将从目前的2%提升至4.5%,也就是所谓的“核心”一级资本比率。另外还需要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零至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

此外,商业银行更宽泛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则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根据新规定,银行需要在2015年前达到最低资本比率要求,即不包括资本缓冲在内的普通股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达到4.5%,一级资本比率达到6%;而对缓冲资本的落实则更为宽松一些,银行可以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分阶段落实。《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给予了银行业一定过渡时间,我国商业银行要利用有限的宽限时间,加快实现由资本消耗型向资本节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向新的监管要求加速靠拢。一要是进一步增强资本约束理念,引导经营理念和业务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规模导向(过度依赖资源投入,注重短期利润),向集约化的经济资本管理转变,向追求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和长期盈利能力转变,实现“低资本消耗,高资本收益”的发展模式。二要是进一步健全资本管理体系,研究探索在信贷高速增长、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的情况下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管理要求,在当前经济恢复发展时期增加资本金,以缓冲将来随时可能出现的经济再度下行时资本金要求的大幅提升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加强经济资本对业务发展的约束和对风险资产结构的引导,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产品定价管理,加快业务转型步伐。按照监管部门实施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和目标,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指标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守风险管理底线,约束资产过度扩张,在风险早期暴露和审慎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动态拨备管理,建立有效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机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研究逆周期资本缓冲的作用和实施方案,未雨绸缪,逐步建立在经济上行时期增加资本金的机制,以缓冲经济下行期资本金要求的大幅提升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化解经济周期性对银行的风险和打击,真正做到稳健经营。第三,正确把握信贷投向和节奏,坚持审慎风险理念。在经历前两年天量信贷、2011年信贷继续快速增长过后,近几年必然会面临信贷规模的调整。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多意味着适度从紧。从商业银行来说,2012年信贷规模应保持平稳增长,要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坚持适度均衡的投放策略,以新增存贷比控制贷款投放节奏。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科学把握信贷投向。对公业务信贷投放方面,一是积极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继续做好重点优势产业中优质大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要重点扶持发展潜力良好、盈利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质中小企业及大型企业的核心配套企业;四是积极支持综合效益较好的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循环经济、再生能源等低碳经济项目,加大对生产工艺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项目的信贷投入;五是加大医疗、卫生、教育行业优质客户的信贷支持;六是增加对文化产业和新闻出版、传媒、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通信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入。

第3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尊敬的xxx: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积极践行董事长提出的走专业、职业化方向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争创收益最大化的特色化经营策略,狠抓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2009年、2010年,2011年被总行评为先进个人。

一、过去三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除全面参加总行和本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外,还长期坚持自学,重点学习业务和与业务相关的各类知识,业务能力明显增强,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客户经理考试名列前茅,由于自己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被总行聘任为贷审会委员。

(二)加强综合营销,促进业务快速发展。2009年,住房银行成立之初,整个XX支行存款规模不到1亿元,贷款规模不到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很少;客户群体不仅数量少而且结构单一,没有一户房地产企业客户。在冉行长的带领下,我们客户经理组依靠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认真践行董事长提出的“走专业化道路,办特色银行”的经营理念,真正做到了“眼勤、口勤、腿勤”,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狠抓营销,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不仅在短时间内营销了大批客户,而且与市辖三区财政、房管、工商等多个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息交流沟通平台。三年来,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总行和营业部下达的各项经营目标任务,实现了各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而且以我们的专业化水平和高效优质的服务在南充房产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年末,人民北路支行各项存款亿元,比住房银行成立之初翻了十倍;各项贷款亿元,比住房银行成立之初翻了倍;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三年累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万元。

过去三年,我在住房银行主要从事房地产客户营销维服及贷款经营管理,在各级行的正确领导和客户经理组团队的合作帮助下,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狠抓客户拓展,大力组织存款,积极营销贷款,突出发展中间业务,三年间我个人累计营销各类优质客户户;组织存款亿元;营销发放贷款亿元,现经营管理贷款余额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万元,为住房银行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加强风险管控,切实提高经营质量。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决定核心竞争能力强弱。在风险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我深知必须把加强风险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战略,严守风险底线。三年来,我始终视贷款质量为生命,本着“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严把“贷前调查、贷中运作、贷后管理”关,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和防控模式。三年来,我参与营销、管理的所有贷款项目运作良好,工程进度正常,贷款在确保安全和收益的同时,无欠息、无逾期、无不良,分期还款计划全面落实。

(四)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构建和谐团队。我作为客户经理组副主管,除带头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还协助主管承担了部分内部管理和团队建设职责。一是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讨论,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在组内开展“传、帮、带,比、赶、超”活动,从而打造了一支具有较强学习力、战斗力的团队。二是加强客户经理日常行为管理,加强工作作风整顿,全组客户经理没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发生,没有向客户“吃、拿、卡、要”的事情发生,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客户经理组形象。三是做好内部日常事务工作,促进了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二、未来工作打算

感谢董事会和董事长给我们这次竟聘和锻炼的机会,无论竟聘成功与否,我都将在新的岗位和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尽职履责,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总行的战略意图和经营指导思想。自觉践行“心存善,水润物”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和领会总行的战略意图和经营指导思想,特别是董事长对未来十年“铸造品牌”的目标定位,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坚持走专业化道路,精耕细作,努力铸造南充市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组织领导水平。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事判事能力。我将从头学起,切实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加强经济金融知识学习,加强业务、产品、技能学习,加强领导修养和领导艺术学习,努力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大力推进经营转型,突出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按照董事长提出的“经营转型”策略,要大胆开拓创新,特别是加快业务创新,坚持走“资本节约,价值创造”的发展之路,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切实加快各项业务有效发展。

第4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年,风险管理部将继续发挥保障、服务、风险管控职能,打好“组合拳”,努力推进全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为**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继续努力。

现将**年的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年工作总结

一、人员合理配置,确保营业机构业务正常运行

**主管是营业机构业务**的现场组织者,是重要业务的授权和审批者,是**风险的事中控制者,种种职责都说明**主管在营业机构的重要性,所以做好**主管理的尤为重要。**年风险管理部制定了**主管轮岗位方案,保障**队伍的优化、廉洁、高效,保证业务**人员全面掌握核算和管理要求;二是建立**主管轮休制,避免休假高峰期轧堆休假,保障营业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保证**主管的正常休假,同时透过机动**主管的轮替,作为**主管的履职检阅,发现和整改**主管好的方法和错误的做法,达到全行统一标准;三是做好营业机构**主管的补充和配备工作,协助**主管做好支行的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二、  业务培训到位,确保各项业务操作合规

新业务产生后,业务发展的好坏,其中首要的就是培训到不到位,所以培训工作很重要,风险管理部认真梳理以往的培训方式,总结培训的效果,年初重新制定“**业务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每周**主管和专职人员培训),分层次转培训(由**主管转培训受派机构的**人员),集中考核(由风险管理部组织考试)的方式,以期达到各层级**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确保具备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以促进全体**人员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三、业务集中上收,确保业务顺畅高效便捷,促进网点转型

从3月份开始,总行和分行陆续上收了跨行支付业务、行内结算业务、个人开户及签约业务、支票影像提出、提入业务、自助设备加清钞业务、贷款发放业务、票据审验业务、账户录入业务、加密工资等9大项25种业务。为支行减负、为**人员减压,把风险集中化,把业务流程化,把管理扁平化,让柜面员工有机会、有时间充分的发挥其“一句话”的职能。

截止目前已初步形成“网点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格局,逐步实现业务集约运行、风险集中控制和**效率提升。从而提高我行业务**效率,加强操作风险事中防控,促进网点由交易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业务集中上收,为支行减员13人,为对公人员减压50%,为对公人员转移风险50%。

四、创新风险管控方式,提升营业机构风险防范水平

为全面提升分行**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控制基层行操作风险,围绕**工作服务基层、提升员工专业素质,风险管理部努力创新,通过编制“**业务风险月刊”、“**业务风险季刊”,通过下发“风险警示书”,通过与风险薄弱机构和人员约见谈话、通过委派**业务监督人员到风险薄弱网点监督指导、通过召开全行**业务操作风险案防大会等方式,给营业机构负责人和**主管提供参考,更加方便、直观、有针对性的使支行**工作有的放矢,使**人员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全行不受风险损失。为全行风险管控文化。

四、科技与业务结合,构建快捷模式,努力实现业务

业务的开办结合科技的力量可以使办理业务的速度和准确率倍增,风险管理部与信息科技部密切合作开发了“分行业务集中处理综合填单系统”,“知识库”,“问题库”、“数据报表系统”,小小的系统程序给支行和员工提供了数据参考和业务查询,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填台即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业务核算质量,还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体现了科技与业务的完美结合。

**年工作计划

风险管理部**的工作,要更多的体现服务职能(为客户做了什么、为前台部门做了什么,为全行做了什么),体现培训职能(创新培训方式),体现监督指导职能(加大联动模式)。

以精细管理提升制度执行力,以创新模式提升风险管控力、以沟通交流提升工作战斗力,以文化引领提升团队凝聚力。

一、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按照总行风险管理部的指导意见,结合**的实际,对内设团队的相关职能进一步细分,将原有五大中心重新设置为集中作业中心(清算中心和出纳中心)、**风险控制中心和**质量管理中心,并分别指定相应的团队负责人员履行相关管理职责。建立一套精干的**管理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模式,达到“流程顺畅、风险可控”的工作目标,提高分行**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管理的支持保障作用。

二、建章立制,提升业务执行力和团队凝聚力

编制分行风险管理部管理手册,通过阐述风险管理部部门文化和警训,明确风险管理部部门定位和职责,建立风险管理部部门架构、轮岗机制和考核机制等八方面的要求,科学规范的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提高组织机构整体运作和执行能力,更好的为前台经营部门和客户服务。

根据学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各部门及各岗位要将涉及本中心和本岗位的制度办法专夹保管,并严格执行。

三、打好组合拳 优化创新模式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一)培训+考核,提高员工业务知识水平,规范员工操作行为。一是改变对管理人员(中心主管和**主管)的培训模式,加入管理元素,提升主管管理水平;二是改变内容,用图片代替文字,用图表代替数字,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提高员工的业务认知度。

(二)监督检查+跟踪规范,促使营业机构各项业务统一,员工操作驱于规范。

改变检查模式,加大后续问题整改和跟踪检查的力度,做到现场告知、原因分析、持续跟踪、落实整改一条龙的检查方式。

改善监督方式,事后监督岗做好账务监督的同时,开展每周一个业务种类,讨论业务操作、凭证摆放等,逐步将全行业务统一、规范。

(三)风险刊物+数据分析,努力提高营业机构和**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为机构的业务发展、组织规划、人员调配、机具配置以及其他管理行为起到参考并在**业务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 科技+业务,省时省力,改善客户及员工业务办理时效。加大与科技部门的合作,深入网点一线,用风险管理部和科技部融合的视角,挖掘潜在的业务优化和便捷方式的开发,旨在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和业务风险环节的防范。

第5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关键词】 内生动力; 集团财务; 转型跨越

山西焦煤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在实现自身发展功能定位的同时,已能够为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和核心金融平台作用,推动企业集团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财务公司,笔者认为: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转型跨越是根本出路。

作为山西省首家获批新设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山西省金融服务业取得的重大进步,财务公司成立本身就是转型跨越的具体体现。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企业集团快速扩张发展,需要更强大、更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财务公司不能仅满足于原有的生存环境和思维观念,必须从根本上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转型跨越。

内生增长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转型跨越发展,即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财务公司转型跨越,是国家金融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山西省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需要,是山西焦煤集团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是财务公司内生增长的需要。

如何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转型跨越,笔者认为:资金集中是基础,安全运营是前提,创新服务是关键,体制创新是动力,人才队伍是支撑,制度建设是保障。

一、资金集中是基础

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是财务公司生存的基础。资金集中管理是在集团各成员单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集团内部有偿调剂使用,能够降低整个集团的财务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对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风险控制、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强化对资金存量、流量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实现对资金看得见、控得住、管得好的目标。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起到对子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的监控作用。独立地帮助集团了解各单位占用资金多少、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好坏、交易对手风险大小和现金流的变化。

财务公司通过为成员单位提供与银行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和效率,提高成员单位对财务公司金融服务的满意度,提高资金归集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和手段,扩大资金上收覆盖面,促进资金归集量稳步增长,加强资金归集、监管考核检查。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财务公司结算职能的发挥,在于合理地划分财务公司和银行办理资金结算服务时的处理“界面”。财务公司要实现高度的资金存量、流量的集中管理,就要更多地承担银行的资金管理和支付职能,并充分利用、挖掘银行的资金结算网络,为成员单位提供类似银行的资金管理和结算服务。

二、安全运营是前提

三年前,笔者曾就电子结算业务系统的安全架构,提出了系统规划、设计、开发等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电子结算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财务公司高效运营的今天,更应该强调的是安全风险管控:坚持审慎经营和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在经营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识别监测与防范体系,加大重大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今后财务公司稳健发展的前提。保障各单位及财务公司的资金安全。

以资金安全为抓手,做好资金调度,保证资金安全平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结合财务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业属性和短平快的组织机构特性,强调安全落实,注重安全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及时堵塞漏洞,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保证财务公司各项业务的安全有序进行。

三、创新服务是关键

由于历史的渊源,财务公司自“出生”那天起就面临与商业银行的竞争。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商业银行在资金、机构、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明显优势,财务公司如果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将难以抵挡商业银行的冲击。从国际环境看,国外实力雄厚、服务周到、金融创新力强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在金融市场上开拓业务,对财务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拓展生存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并获得持久性的盈利增长,金融创新成为财务公司必然的选择。财务公司必须跳出原有的满足存、贷款结算的思路,在贴近行业发展、公司需求和综合业务上寻求新的业务亮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中介自身的作用。

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主动服务、积极创新,实现更大的发展。公司一方面强化、提升服务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企业集团,主动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其面临的困难,尽早介入,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公司结合近年来开拓市场的经验,在做好风险规避的基础上,不仅做好拳头业务,更将持续创新,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财务公司应该更好地发挥自身筹融资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国内乃至境外银行的合作,尝试提供境内外更广阔的融资、贷款服务。

加强电子化平台的建设,通过完善体系,可以更好地同开办银行进行交换业务,从而加速一些不落地业务的处置效率;在票据业务的产品配套上,应该更好地同集团行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减少资金的使用成本,带来更大的收益。

第6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管理;力度;措施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房地产行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进一步加剧了地产市场的竞争,以往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方法显然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各建设企业若要扩大其所占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市场的环境变化,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改进、创新、优化、完善房地产管理工作,以保证各项决策的准确性、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房地产管理工作存在的常见问题

1、工程项目的设计缺乏管理

我国多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容易陷入认为由设计部门、机构所制定出的具体方案、图纸,单凭设计院的审查即可保证其专业性、安全性的误区,孰不知项目的设计涵盖了进度、质量、造价、安全等多种因素,以至于工程设计师缺乏一定的成本控制意识,选用了大量价格高昂的建筑材料,直接抬高了工程造价,最终损害到投资者、开发商的经济利益与建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更有一些项目的设计片面的追求技术先进而大幅降低后续施工的可行性,最终导致设计变更、进度超期等事项的发生。

2、风险防控能力较差

目前,我国房地产项目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环保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多种类型。总体来讲,这些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客观的外部因素与地产开放商自身的状况所引起的。目前,虽然我国多数房地产开发商逐步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但却未能将全部的风险隐患、薄弱事项列入其中,像政治、金融、环保这类发生机率较小的风险未能得到重视,而对于经营、市场、信誉这类风险的管理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完善性,其主要的管控手段往往侧重于事后的处理,而仍未能完全做到风险的前期预防、事中控制。

3、成本管理薄弱

对于房屋建筑项目的生产、经营,若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必须将具体的监督、管控工作落实到项目的筹划决策、招投标、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环节中。然而,在实际的地产项目实施中,多数开发商所采取的成本管理,往往侧重于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加以监督、管控,而忽略了决策、招标以及设计阶段的控制。对此,倘若项目的决策失误、中标单位的资质不符、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不仅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以及产品功能,同时也将大量消耗不必要的投资款项,最终损害的是项目整体、参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措施

1、经营管理科学化

房地产品牌建设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逐步得到关注和重视,成为现今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向。品牌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产品品质及项目优质的服务。房地产品牌建设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开发建设,取得更多的成功案例,逐步得到市场及消费者认可的过程,并在消费者心中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形象及品牌。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及形象策划,通过适当的媒体推介及公关活动,将项目推广宣传开来,整体提升项目知名度,进而实现房地产企业的长久经营和不断积累。最终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及品牌形象。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知名度及品牌形象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优势,在赢得市场及消费者的同时,更能利益的不断扩大,也能够有效实现企业资本积累,不断走向循环发展之路。

2、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各地产开发商若要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有效缩减建筑产品的成本造价。对此,实际的房地产管理工作,应将造价控制工作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中,由项目的筹划决策到竣工验收,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场地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先行做好初步规划,预测、评估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与未来效益,组织财务、技术、管理等多个专业人员协同进行商谈,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保证决策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制定、落实工程造价终身制,或以限额设计的方式直接约束、限制设计内容,并通过组织开展图纸会审、多方案对比,从根本上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可行性,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3、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为有效保障企业利益,降低项目开发成本,项目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规避,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是实现房地产企业利益提升的关键。其中风险管理主要以风险回避及风险转移为主。风险回避是通过对项目分析,在风险一定程度上超过企业承担底线时,在项目决策阶段果断终止项目,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但风险回避是相对消极的方法,只有在企业无法承担较大风险时,才能采用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将造成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获得利润的情况。风险转移是通过其他形式将风险分担或转移给其他相关单位的方式。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风险转移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有效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签订合同或进行购买保险。房地产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给乙方,由乙方承担相关责任。而保险是通过支付保险金的形式,将项目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企业的成本,但保险也是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形式,对开发企业较为有利,如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造成项目损失或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而产生的相关费用及赔付由保险公司承担。以此来转移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承担的风险,避免造成巨大损失。

三、结语

实际的房地产管理工作,除了不断改进、完善以往侧重于事中、事后的管理手段及理念外,还需加强重视对地产项目前期筹备阶段的监督、管控,从源头处减少投资的浪费、质量缺陷的存在,以提高建筑产品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7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聚焦作风建设综合整治、安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重点领城严管严查等内容,在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和安全风险防控排查整治上再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推动全系统坚持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通过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切实解决思想认知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等突出问题,实现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整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等得到全面落实,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作风建设综合整治。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政治站位不高、红线意识不强、安全责任缺失、问题排查不扎实、隐患整改不彻底等问题,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要把学习贯彻重要论述作为学习重要内容,在党组会,社务会、职工大会上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推进学习教育全覆盖。重点要通过汲取各类安全教训,以案说法、以案警示、以案促改,组织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等精神,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2020年12月底前,县社将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社属企业、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养老中心、酒店宾馆等经营服务网点的人员,至少开展一次集中警示教育。

(二)聚焦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专项整治期间,各社属企业要将宣传教育与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贯穿始终,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省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市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实施细则》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内容,指导督促各经营主体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加强风险、隐患的防范排除等。积极组织社属企业、基层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人、管理人及经营从业人员参加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推动各项职责的全面落实。

(三)聚焦重点领域严管严查。要紧密结合复工复产及供销社工作实际,采取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对人员密集场所、危化品储存场所、经营设施老旧场所等重点区域和重要环节集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早消除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范围:一是各类企业、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场所、仓库及经营门店等经营主体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二是各类商场、超市、宾馆、承租门店、养老中心、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等情况;三是化肥、农药、农膜、棉花、烟花爆竹、废旧物资等易燃易爆物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环节安全管理情况;四是各网点经营的食品、商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情况;五是各网点的电源、火源、气源及电梯、消防器材等设施的使用和定期检查、维护情况;六是抗旱防汛期间,对处于地质条件不稳地段的社属企业、基层社自营或出租经营网点的经营设施、围墙、仓库、商品和人员重点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限期督促整改。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4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20日前)。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启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部署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各自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详细安排。

2.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6月至12月)。各单位要紧盯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尤其对节假日、防汛抗旱、复工复产期间的安全风险隐患重点开展全面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明确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3.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4.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深入分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刻分析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建立健全全系统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切合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监管措施,逐项推动落实,形成适合供销系统特点、系统完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担当。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理念,强化组织领导,有效传导压力,切实做到早部署、早准备、早排查、早预防,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县社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属企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措施,靠实责任,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第8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2013年我国信息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国际信息安全环境日趋复杂,西方各国加强网络战备,并通过安全壁垒打压我国高技术企业。同时,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网络犯罪和新兴技术的安全威胁持续加大。国内外因素交织,我国信息安全发展形势严峻而复杂。

当前,网络空间已经上升为与海、陆、空、太空并列的第五空间,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加强网络战的攻防实力,发展各自的“网络威慑”能力。已经有美国、俄罗斯、韩国等近40个国家成立了网络部队,并逐步扩大网络部队的规模。同时,世界各国不断增加网络武器、网络安全人才等方面的投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各国频繁使用各种手段为中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如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近来一些国家又启动了安全壁垒这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2012年3月份,澳大利亚政府以担心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为由,禁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数十亿澳元的全国宽带网设备项目进行投标。

我国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多使用国外的技术和产品。据统计,我国芯片、操作系统等软硬件产品,以及通用协议和标准90%以上依赖进口,这些技术和产品的漏洞不可控,使得网络和系统更易受到攻击,面临着敏感信息泄露、系统停运等重大安全事件的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损失日趋严重,影响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当前,因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经济损失大幅提高,造成的危害也明显增大。2012年诺顿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网络犯罪致使全球个人用户蒙受的直接损失高达 1100亿美元,每秒就有18位网民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平均每位受害者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总额为197美元。

我国信息安全之所以面临严峻挑战,是因为我国信息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我国信息安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府投入不足,且现有投入较为分散,难以形成拳头效应;在信息安全立法上,缺乏统一的立法规划,现有立法层次较低,以部门规章为主,立法之间协调性和相通性不够,缺乏系统性;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现有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刚刚起步、重视程度不够,对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电力系统等重要领域中应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监管规范还不够完善,而且目前的一些监管方式并不符合WTO规则,容易在国际上引起争议。

我国信息安全体制机制存在缺陷。我国缺少一个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信息安全最高决策机构。虽然国家设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但事实上该小组的统筹协调能力较弱。信息安全领域统一协调难度大,集中优势难以发挥,直接影响了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我国信息安全领域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相关职能部门涉及公安部、保密局、密码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晰,管理权限存在交叉。我国信息安全支撑机构管理混乱,难以形成合力,对于重大信息安全问题、核心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持续性不够,无法完成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

国家信息安全防御力量建设有待加强。我国国家级投入相对较少,相关企业转型也比较慢,大都没有进入到信息安全领域。大规模网络对抗能力不足。我国目前在网络空间的战略部署还很薄弱,没有建立有建制的网络部队,在信息安全人才招募和网络武器研发方面也远远落后西方国家。

信息安全技术产业支撑能力较弱。我国信息安全相关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涉及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元器件、中间件、专用芯片、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等基础产品自主可控能力较低,关键芯片、核心软件和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针对上述各种问题,国家应该尽快做出相应调整,扭转当前信息安全不利的局面。

加快完善我国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建设。适应新形势变化,制定新的信息安全法律,规范网络空间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推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对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电力系统等重要领域中应用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加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对我国网络安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职责,提高保障网络安全、应对网络犯罪、推动网络应用和宣传推广等工作的协调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建立运转顺畅、协调有力、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逐步对各部委信息安全职能单位进行调整,打破现在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条块方式;成立国家级的信息安全支撑机构,整合各方信息安全支撑机构,打造集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产业研究为一体的支撑团队,形成对信息安全领域重大问题、关键技术的持续研究能力,提高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9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路径选择

“供给侧改革”指从供给侧入手,对导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的指定性矛盾进行改革。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中也存在不足,商业银行应积极研究,妥善处置四对关系,着力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支持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一)供给侧改革将强力驱动商业银行选定明晰的转型路径。虽然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但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一直游走于“大而全”和“小而精”,发展路径模糊。在“需求侧驱动”的环境中,金融需求单一且旺盛,受益于经济扩张、利差锁定、牌照稀缺等政策红利,商业银行依然取得了良好业绩。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产业调整、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将驱动客户的金融需求更趋多样化,以往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将被全面打破,银行模糊定位下“规模扩张+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结合各自发展实际,选定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

(二)供给侧改革将深刻改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融资结构必须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的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推动杠杆率降低。与此相适应,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资产端的重视程度,让资产端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扩展资产配置的视角,必须将视角从信贷市场进一步扩展到整个金融市场,从原来单一的贷款为主拓展到表内外全资产配置,证券化、结构性融资工具比重会上升。在商业银行的负债方,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常态化及客户需求多元化都会使得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更加复杂,商业银行以前依靠存款等被动型负债工具无法平衡商业银行的收益性、流行性和安全性,金融债券、大额存单、中期票据、结构性存款、海外存款证等市场化主动型负债工具将成为商业银行主要选择。

(三)供给侧改革将有效拓展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空间。供给侧改革中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国企改革、并购重组都将为商业银行优化传统业务布局、加快新兴业务创新发展、形成多源动力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等消费升级势必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大量的并购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把握住这一机会,为业务创新提供新的空间。

(四)供给侧改革将全面考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短期来看,在去产能、去库存及去杠杆的过程中,钢铁、煤炭、船舶制造、房地产等产能过剩、高杠杆率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信贷风险将会集中暴露,驱动银行资产质量加速寻底。长期来看,表内外信用风险资产配置的复杂化、多元化将加大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主动型债务工具拓展、批发性负债占比上升、新型表外业务或有负债增加、资金跨市场跨境流动日趋频繁将使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上升;利率市场化深入、汇率弹性增强、结构性金融产品和衍生品的增加将直接考验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保险、信托、证券、租赁、投贷联动子公司等全牌照附属公司的设立将加大并表风险管理难度;各类风险的交叉共振将检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二、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供给侧改革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目前,商业银行自身存在诸多制约其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问题。

(一)市场动力转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时间,商业银行在支持部分过剩产能行业、落后行业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稳定收益,在支持部分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风险较高制约银行收益,导致商业银行依然有动力去支持过剩产能行业及落后行业,对新兴产业支持存在不足。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才有动力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需要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商业银行管理价值取向转换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速度情结,喜欢拼规模、占地盘,导致商业银行存在同质化竞争,没有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定位,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从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看,好的银行是能够经历经济金融周期的考验,运营稳健、特色化、差异化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价值,确定各自转型升级的路径,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取向转换对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有深远影响。

(三)商业银行存量包袱消化需要一个过程。商业银行长期对一些恢复生气无望、需要长期“输血”才能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投入信贷资金,不仅造成信贷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影响了企业所在行业的有序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错配。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商业银行从部分过剩产能行业、落后行业、僵尸企业中稳步退出,但是商业银行消化这些存量包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专业人才短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创新业务,例如商业银行积极参与PPP项目、投贷联动试点等,这都需要商业银行有相应的人才。虽然每年大量人员进入商业银行,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合规管理、特殊业务等方面的人才依然短缺。

三、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应妥善处理好“四对关系”

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优化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环境,为商业银行指明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供给侧改革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长、产品创新、信用风险暴露等多个方面带来压力。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该妥善处理以下“四对关系”。

(一)供给侧改革和银行转型的关系。供给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关系紧密。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仍然是我国企业获取资金的最主要融资渠道,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商业银行积极作为,要求商业银行对原来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放弃原来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通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换发展发展,进一步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变革管理方式等,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将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升级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为银行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供给侧改革,加强研究,积极应对,主动转型升级。

(二)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法律及公共服务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给侧改革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好“两只手”。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充分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各自的经营策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商业银行在“市场失灵”领域的作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着力做好小微金融、三农金融服务、精准扶贫等工作,补金融服务短板。

(三)创新和风险的关系。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好产品服务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关系。一方面,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支持供给侧改革。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贴近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把握好金融创新与把控风险的平衡点,防控自身业务风险,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市场变化等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但这种创新的风险要可控,不可过度创新,导致金融风险过大,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四)加与减、破与立的关系。结构调整是一场持久战,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扩大其他领域的信贷投放,避免我国经济在短时期内快速下滑。商业银行需要把握好“有加有减、有补有去、有进有退、有破有立”四项原则:产融结合、投贷联动、困难企业分类帮扶要加,企业融资成本、银行服务收费要减;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要补,不合理的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要去;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新兴产业要进,对过剩落后产能、“僵尸”企业要退;容易引发“两链”风险的传统授信管理模式要破,新的产品、服务、模式要立。

四、商业银行业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商业银行要积极适应供给侧改革,加强研究,积极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

(一)加强对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明确转型升级的路径。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深远的影响。商业银行要加强研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明确各自转型升级的路径,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把握好供给侧改革提供的机会,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实现稳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不可急功近利,按照转型升级的路径稳步推进,不可追求短期利益,追求短期的规模、速度,而放弃长期的转型升级。

(二)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商业银行要充分认清经济与金融的共生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实现共赢。一是商业银行要着力支持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商业银行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持,紧贴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紧盯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二是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创新,响应号召,积极推动投贷联动、PPP模式创新,满足不同企业的资金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提高风控能力,开展发展空间。三是积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商业银行要在遵循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与企业形成共荣共生、共建共存的良性银企关系;通过加强贷款定价管理,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和不合理的中间业务等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下沉网点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贫困人口、“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加大风险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退出、新兴产业的支持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都对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消除工作中风险防控的空白点,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强化风险识别化解。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不断提升风险监测、控制与动态管理的水平,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和早处置。三是加大风险吸收能力。商业银行要利用拨备资源仍然充分的时机,进一步扩大资本补充渠道,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持续增强风险消化和风险吸收能力。四是加大对特殊行业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要根据供给侧改革要求,强化对僵尸企业、过剩产能、落后行业的风险防控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商业银行稳步退出;同时,在新进入部分行业、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强化风险防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作者:杨吉峰 肖起峰 刘相兵 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监管分局

参考文献:

[1]勾东宁:《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6.8。

[2]韩春剑:《金融创新是供给侧改革活力之源》[J],中国商业银行,2016.3。

[3]曹国华、刘睿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财经科学,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