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告设计的培训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8岁的上海媳妇马立艳显得有些失落,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走上讲台接受企业的实习聘书,而自己却迟迟没有等到老师地挥手示意。
讲台上突然出现了婆婆的身影,虽然不知道她说了什么,但是看得出她几度哽咽像是哭了。婆婆亲口宣布马立艳获得了企业的实习机会后,马立艳将早早准备好的纸巾递给她,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对于一心想成为一名设计师的马立艳而言,这次的企业实习将是她跨出的人生重要一步。
“除了听不见以外,其实我什么都可以做”,这是很多聋人朋友的心声,可是想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困难重重。目前中国有85所大专院校招收聋人学生,其中95%为设计类专业,但专业对口就业率却远远低于10%。
马立艳结束为期五天的电商美工培训课程,“无声课堂”电商美工课程是由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大学联合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特殊教育部,专门为聋哑学生设计的贴近电商美工岗位的特殊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将开启一段新的职业生涯,现场6家淘宝网商为11位优秀学生提供了美工设计类的实习岗位。
公益机构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执行长肖亮调查发现,一些聋人从高中时代就开始学习美术和创意,经过七八年的专业训练后,却只能依靠残联的政策就业,成为保安、仓库管理员或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而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理应为残障人士就业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根据淘宝大学的数据,整个电商行业未来三年的人才缺口将达到500万人,四分之一的电商企业表示最缺美工。
事实上,很多聋人视觉感官都特别灵敏,美术天赋往往高于普通人。淘宝一位设计师建议,“淘宝几百万家网店有大量广告设计和修图工作,这部分设计比较枯燥,设计师流动性大,如果让具有美术基础、工具使用熟练、认真仔细的聋人设计师来完成,可以形成稳定的生产力。”
从事特教工作15年的沈雪晴老师也认为,“听力障碍虽然会导致工作沟通成本高,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很少被外界干扰,工作专注度和效率都更高。一旦度过职业适应期,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换工作。”
一个合适的岗位
2013年8月8日上午,在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的会议室,随着一个急促的关灯开灯动作,20多名学生立马挺直身板儿,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讲台中间沈雪晴老师的手上,无数次他们从这双手上获得知识和鼓励。对于丧失听觉的学生而言,关灯开灯代表一节课的开始和结束。
参加“无声课堂”的学生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0岁,成为一名网店美工或设计师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一年前,怀揣着同样梦想的听障女孩陈文静在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和沈雪晴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如今,文静是善淘网上海品牌中心的视觉设计师。
2012年6月,文静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系毕业,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680万人的毕业生大军还是让她望而生畏。区残联曾介绍她去一家网络公司做客服,文静觉得不适合自己。文静口中的“适合”就是专业对口的设计类工作。
工作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沟通,文静坦言,“我必须要跟他们同步,特别是当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觉得做不好的时候,心情就会变得急躁,容易失去自信。好在我很幸运,同事们都把我当做普通人对待,我们彼此合作、多沟通就没什么事情做不好。”
日常中的交流主要依靠聊天工具,每天下午3点半同事们还会跟着文静学习手语。现在只要文静一挥手“来吧”,大家就知道她又有好的点子要分享,或者是有不懂的地方要询问。
在善淘网,文静每周都要为网站、店铺、微博等提供至少35张图片,平均一天7张图的工作量。周彤相信,文静肯定是电商企业欢迎的那种作图快速精准的设计师,“文静的特色是你如果给她一套作图规范,她的速度比普通设计师快好多倍,她很专注。对于一个电商网站来说我们需要的恰恰就是图片的快速更换。”
目前,网店美工的平均月薪为三四千元,经验丰富者月收入过万。文静把每个月工资的一半交给父母作为生活费,虽然并不是很多,但这种能够养活父母的感觉让文静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企业如何不“怕”残障人
“中国第一家慈善商店”之称的善淘网近几年也集中关注残障人士就业问题,已为超过100位残障伙伴提供了培训和就业帮助。善淘网采用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将个人、企业捐赠的闲置衣物经专业处理后进行网上销售,扣除运作成本外的全部收入用于公益项目。
目前善淘网共有20多名正式员工,其中有6位是残障人士,另外还有40多位残障朋友以兼职的形式参与。每一件物品从分检、测量、熨烫到修图、打包、寄送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善淘网公益市场部经理周彤在与残障同事的相处中发现,只要被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他们往往会带来很多惊喜。
35岁的听障男生顾斌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刚开始被安排在仓库打包和寄送货物,常因粗心寄错包裹。在帮一个残障女生剪布料的过程中,主管发现顾斌其实对剪裁、配色、缝纫都非常擅长,不仅剪得整齐,而且速度还是女生的三倍。于是,顾斌和这名女生进行了岗位调换,问题迎刃而解,细心的女孩子在打包和寄送方面更加仔细认真,“剪刀手”顾斌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善淘网的创意产品包袱皮的基础裁剪全都出自顾斌之手。
如何与听障学生进行迅速有效的沟通是很多企业顾虑的问题。肖亮介绍,“从成功案例来看,聋人学生的实习期往往要比正常大学生长,70%的人实习期超过半年,甚至1年以上。”学生在短期实习后真正能够留用的并不多,对企业而言花那么多时间进行沟通难免是一种负担。
按照惯例,每一个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在刚开始的一到两周都会有老师全天陪同,沈雪晴老师解释,“老师初期介入,能帮助企业和学生相互适应,建立沟通方式。”只有当沟通问题解决了、职业技能问题解决了、任务的理解和作品的反馈等问题都解决了,才是孩子真正能够融入企业工作的时候,这需要一个过程。
周彤认为,“所谓的残健平等不是说残障人与健全人完全一样,而是你体会到他不便的难处,然后帮他去发挥优势。”这一点文静也深有感触,听障人在学校学的东西跟普通人不太一样,高中可能只是正常人的初中水平,很多抽象的的词汇在他们的世界里是没有的。为了帮助文静正确理解工作要求,同事会在PPT中详细地告诉她这张图对应的文案是什么,希望做成什么风格。这个风格不是随口一说的,而是要给一张图或者几个关键词供参考。
[关键词]广告会展业;发展;思路
广告会展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全球信息交流、技术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广告会展业作为现代化服务业的门类之一,不仅能带动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业、旅游、金融、通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能够积极促进区域的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21世纪的广告会展业将成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慧密集的一大综合贸易行业。据专家测算,会展业的关联效应为1:10,即展馆收入如果是1,则相关的社会收入则为10。按照业内专家学者的普遍预测,未来若干年,中国会展业仍将以年均15-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据国内知名媒体调查,三大会展城市广告与会展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10比1、北京8比1、广州8比1。前不久的官方预测,仅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就将达10万人。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90余所高等院校先后设立了会展专业或在相关专业设立了会展培养方向,每年向社会输送会展专业人才6000人左右,会展人才前景十分广阔。广告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广告和展览公司的大批涌现,意味着对广告与会展专门人才的巨大需求。
一、广告与会展业现状
当今会展业主体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国的会展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会展大国地位已确立。许多国外办展机构已进入中国市场,会展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管理并有实操经验的人员十分缺乏,难以与国际同行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广告会展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场馆设施等硬件条件,更需要大量的广告与会展专业人才投身于其中,未来的人才需求将会快速增加。目前我国会展企业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但其用人要求也正日益提高,企业急需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人才以发展壮大广告会展业。例如,2008年一家机构在对义乌广告会展类专业人才的教育情况调研中发现,接受过广告会展类专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员为0,而大专学历从业人数超过了本科学历,但大多数从业人员均有美术与广告学习背景。一项针对18家会展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数据显示,会展企业急需引进人才达88.3%,人才储备需求达100%,专业管理需求61%,专业培养需求达38.9%,当前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可见一斑。
二、国内外广告与会展人才培养情况
自1984厦门大学开设广告学专业开始,广告教学开始在各高校开展,成为一个新兴学科。但是,由于时间过短,中国的广告教育体系不够成熟,显得混乱,无法在全球广告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为中国的广告市场提供大批优秀型人才。而到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上海外贸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开设会展专业。自此,学生上大学可以报考会展专业了。之后,从事会展学科教育的院校逐年增多。目前,中国已有200多所院校从事会展教育,每年更有上万学生学习会展专业。而开设广告会展专业是最近几年的事,如何平衡广告与会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如何设置课程?如何安排学时数等问题却在一直困扰这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对共同知识缺乏共同认识。在国外,广告会展专业主要依附在贸易或者旅游学科。但在中国,传媒、艺术、旅游等院校都可以从事广告会展专业教育。这好比是一批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谈话,而且各自都认为自己重要,更何况广告会展专业是新学科,知识体系还不清晰。二是不知己也不知彼。许多广告会展院校特长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定位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如何教学生,不清楚哪些单位需要招人,也不明白招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学生。搞不清楚这些,学生就业自然成问题。三是对广告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四是广告设计与会展服务课时安排比例不合理。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以致出现凭主观印象设置课程门数和学时数的现象。
美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广告业和广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广告学归属与教学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参考。美国的教学是以人才培养决定学科归属,注重原理的教授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应用”与“原理”结合起来了。
日本与中国教学不同,日本高等教育中没有设立广告学科,广告人才的培养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由社会上的广告资深从业人员到大学开设专题性的广告讲座;二是大广告公司内部对职员的培训,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入公司的职员的培训,二是对公司不同阶段的职员的职业再教育。日本的广告企业参与到了广告教学过程中,使得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成了社会的事。这样就很好地防止了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黑龙江设置广告与会展专业的优势
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黑龙江已经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医药、食品和高科技为主题的工业体系,电站设备、支线飞机和直升机、汽车、抗生素原料药、中药粉制剂、机器人、航空航天配套、金属自磨损修复等生产基地也已形成。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和俄罗斯逐渐加强的贸易往来,促使黑龙江经济逐年增长,广告会展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黑龙江省展览收入为0.5亿元,2004年上升为0.7亿元,2005年又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黑龙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以“哈洽会”为龙头,以省贸促会为主导,广大展览企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带动了经贸、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广告会展业正开始形成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产业引擎。
四、广告与会展专业发展思路
(一)转变自身观念,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运作机制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新理念;二是以就业市场为中心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真正适应学生、企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跳出就职教论职教的传统观念,探索与区域内职业培训机构和社区联合办职业教育的渠道,拓展学校的教育市场;四是要以大市场的观念来发展职业教育,既要看到区域内就业市场,也要看到外省市的经济市场。采取跨地区甚至跨国联合办学的模式,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政府、中职学校实施合作办学,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建设,为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输出优质职教资源;借鉴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引入国外优质职校资源,引入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
(二)转变模式,从单一的学历职业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重
转变以往的单一实施职前学历教育的模式,开展面向社会的成人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形成了职教领域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大职教体系。一是有效利用学校教育的资源,面向全社会各类受培训群体,举办优势专业的非学历培训班,积极争夺职业培训的市场份额;二是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长短学制并重,使职业培训学分与正规职业教育学分相通,使更多的学员有机会接受正规职业学校的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学校的竞争力;三是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为下岗人员的换岗、转岗、上岗服务。
(三)拓宽功能,从单一的就业教育转向多元目标模式
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作为终结性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夸大了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职业稳定性周期明显缩短,而教育立交桥的构建更使中职学校毕业生可能成为高一级学历教育的后备生源。一是构建普职沟通的渠道,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学校内同时设立普通班与职业班,低年级共同设课,高年级分流定向,普通班面向升学,职业班主要面向就业,兼顾升学;二是加大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比重,使学生毕业的同时拥有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会展艺术设计 会展业
会展艺术设计包含了各类商场店铺设计、展会设计、展览馆或博物馆设计,近年逐步兴起,由此带来专业设计人才缺口,社会需求量每年突破近百万,原有的中国美院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已无法适应设计市场的需求,因其涉及的行业成本高,所以员工待遇也较高,行业前景可观。该方向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商业和公共性的集会。
适应发展的需要,众多的教育研究机构也都加入了会展人才培养的行列,主要是两类:一是开设会展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如上海大学、厦门国际会展职业教育学院等;二是依靠大学或行业骨干力量办的科研类研究中心,如复旦大学会展与服务经济研究中心、上海世博研究中心、重庆海纳会展研究所等。开设会展设计教育的高校主要有经贸学院、旅游、师范、职业技术、艺术设计、综合类六种,大多分布在院系下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管理与策划(服务)、国际会展、会展商务类(语言)、会展广告与设计、旅游与饭店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几大中心城市会展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数据:
深圳:深圳目前从事会展设计的公司(其中包含装饰公司、广告公司)约700家左右,从事会展设计的专业人才近2000人。深圳市商业性展馆主要有深圳会展中心和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两个,会展企业近60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上下游相关企业近千家,相关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全年举办展览超过80个,会议活动近万场。2009年,深圳会展业直接收入超过20亿元,拉动相关产值将近200亿元。4所大专院校开设5个会展专业方向,在校生500多名。目前,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与5所培训机构合作开设了会展商务师、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三类职业资格培训课程。
北京:北京是会展行业的发源地,是全国会展的组织地,而且是国家级协会、各部委的所在地,很多展会源于北京。北京作为首都,各式人才较多,但缺乏有高端设计能力的资深会展设计师。
上海: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会展类人才的缺口达到10万余人。2011年,“后世博时代”的来临使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注册该协会的会展设计公司2011年达到150家,从业人员大约是5000名,但具有5年以上实际操作经验的只有1%。通常举办一星期左右的展览,如车展或房展类的大型会展,需要专业会展人才近百名,如果展会时间和内容增加则这一人数还要增加。即便是在会展业条件最好的上海,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也不过百人,而复合型会展设计人才也成为了稀缺资源。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上海逐步成为21世纪亚太地区的重要会展中心,但会展设计人才数量的悬殊差距,已成为上海确立重要会展中心地位的瓶颈。
昆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内陆旅游城市――昆明的会展业已跻身全国的“第二梯队”。目前,每年在昆明地区举办的100人以上的中型会议近千个,几乎每天都有3个以上的会议在昆明召开,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大型会展活动每年都有5―8个。与会展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不协调的是,昆明的会展人才队伍却并没有一起壮大。劳动部门预计,当前,昆明会展企业的高级专业人才缺口达近千人。今后,随着昆明会展业开打“东盟牌”,会展市场进一步扩大,这一缺口还会加大。
在会展行业发展和设计人才奇缺等因素的推动下,各类高校也在主动调整培养方式。目前,该专业(方向)的发展状况是:第一个展示设计本科专业是1991年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术学院)开设的。2007年,本科类教育院校开设会展专业的有23所,其中只有两所隶属美术或设计系的会展技术与艺术专业。到2010年为止,以原有艺术类专业为基础而开设会展设计方向的高校数量不到10所,但开设本专科各相关专业会展方向的高校已达到30所,招生人数约每年300―500名。
下面是几所高校的具体培养方案,从中可以看出各院系的培养方式和课程内容都有很大差异,但就业率都较高。
1.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会展与博览)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国际会展策划设计、电脑设计与应用、展示设计与搭建所需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了解现代国际会展与汽车新科技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旨在为各类广告公司、会展公司、博览会、媒体中介和传播机构,以及商业集团公司、汽车工业销售公司等部门,提供能适应中国会展产业和新型博览与会展策划设计及制作的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摄影、字体设计、编排设计、国际博览与会展概论、汽车博览与会展策划设计、会展管理、展示与公共商业空间设计、三维电脑效果图与网页设计、展台搭建、汽车概论、汽车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汽车驾驶实训等。
办学方式:实践教学――每学年都安排4个星期的实习时间,作为专业教学的阶段性检验;阶段式授课――按学生的年级及专业掌握程度布置实践题目并分阶段指导。
就业情况:专业从事各类展销会、店铺橱窗展示设计,就业率高。
2.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设计系会展设计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造图研究:形态语言、设计表现、制图、课题设计、民艺研究;造物研究:空间形态语言、课题设计、虚拟空间设计、中国园林调研;造境研究:虚拟空间设计、课题设计、创意与实践、实验性概念设计、社会活动企划设计。
办学方式:校企结合――每门课程均有相对应的实际案例操作或实践;工作室模式教学以工作室为依托,由负责工作室的教师引入设计实践,带领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课程系统逐步向工作室制度过渡,将订单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授手段;两段式教学,分为设计基础部和专业学习实践部,第一年以基础学习和技能学习为主,后三年由工作室的教师指导专业学习和实践。
就业情况:专业从事各类大型展会、博物馆、展览馆设计,就业率高。
3.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将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传播学相结合,能够进行商业展示和文化展示设计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版式文编设计、网页编排、展示道具模型、展示照明设计、材料与构造、多媒体应用、摄影、橱窗品牌展示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展览馆及大型会展设计等。
4.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会展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创新意识,把平面设计、空间设计与会展营销学、会展传播学、会展策划学相结合,具有将造型艺术与现代信息传达技术结合的能力,掌握会展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体在会展空间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实践,能够进行大型会展策划及设计的实践性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会展理论、材料与构造、摄影、展示道具模型、展示照明设计、会展经济、橱窗品牌展示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大型会展策划与设计、会展设计实践与会展管理等。
从以上几所院校的不同课程体系设置及培养方向分析,其共同点都集中在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上,材料、工艺等相对训练较多,但管理、策划类的训练相对较少,这主要是与艺术院校的培养特色相关。而对于这一专业(方向)培养的实践环节,几所院校都相当重视,尤以中国美术学院的校企结合、工作室制度最为突出,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接触到会展设计的实例,并从中学到书本以外的策划、管理、协调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总之,在日益发展的会展行业的推动下,会展设计者的人数在逐步增加,各高校的会展设计人才培养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体现培养模式的优劣,才能真正达到推进行业进步的目标。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011(464),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立项课题:11C0288)
参考文献:
[1]谌扬.会展设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艺海,2011(10).
[2]杨恩德,欧潮海.创新型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艺术与设计,2011(6).
于都县是江西省人口第四大县,也是劳动力资源大县,全县总人口9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5万人,占总人口的82%,农村劳动力37.3万人,每年新增需就业人员近万人。据统计,于都县每年外出务工农民达22万人以上。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去年以来,共有12.5万人陆续返乡,其中净回流达3.7万余人。
1.农民工素质情况
1.1文化层次较低
文化层次较低,初中文化居多,甚至很多仅仅只有小学文凭。
1.2技能水平较低
大多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拥有技能资格证书的更是少儿又少。
2.农民工培训工作情况
于都县农民工培训主要包括 “雨露工程”、 “金蓝领工程”和“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三大类,共开设计算机应用、广告设计、机电电工、针织制衣、电脑刺绣、企业管理、形象设计、数控机床、酒店礼仪等10几个专业,近年来每年培训农民工一万余人。参加培训的学校和机构有于都四中、于都科技学校、光明电脑学校等10余个公办及民办中专院校。
二、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能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跟风现象严重
目前培训大多数只停留在农业实用技术方面,而对职业技能、自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少;在培训中普遍存在集中讲理论多,实际操作少,灌输式讲课多,现场指导、观摩少,引导性培训内容多,针对性培训内容少,实效性差,有的培训班实际在走过场,图形式,完任务,以需定培、定向培训少。并且在培训时,缺乏科学的市场需求调研和规划,盲目跟风,重复培训现象严重。如基本每个培训机构都有计算机应用这个专业,缺乏优势科目的整合。
2.对农民工的管理不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不够
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组织管理目前还未理顺,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与此有关的部门间缺少沟通,配合力差,还未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表现为目前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跟不上,农民工培训与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3.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
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快速发展,对有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培训机构规模较小,培训场地、师资条件、教材、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不足。为了减轻农民工参训负担,农民工培训班基本都办到了乡镇,受场地的限制,开设的专业也受到限制,针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
4.对培训机构的考核与监督不力,农民工培训质量无保证
有部分培训机构在基础设施、师资配置、机械设备上都存在着较大问题,但仍一窝蜂的进行农民工培训工作,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甚至有些培训机构存在着虚报、谎报培训进程和结果的现象,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培训机构。
5.培训宣传力度不够,影响生源组织工作。一是宣传不广泛
近年来,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免费培训农民工等政策在农村还宣传不够,很多都是从邻居和朋友那里知道培训信息。二是农民主动接受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其原因是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农村劳动力基本生活有保障,根本无就业意愿;从事非农行业的待遇吸引力不高,受自身素质限制,农村劳动力大多数只能从事普通工种,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三是信息不灵。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培训机构开展的不一定农民愿意,农民愿意参加的不一定市场紧缺;培训机构是培训的责任主体,很主动,但农民对他们不熟悉,所以不信任、不参与,乡村组织是工作目标的责任主体,想参与,但不知道有些什么培训,找不到工作着力点。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政府行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应明确培训主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建设、科技、计划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由政府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政策,并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农民工培训长远规划。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推动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2.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用人单位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3.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转移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要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工商企业界介入劳动力培训工作,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农民就业培训。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合作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靠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实现转移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优化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
培训内容必须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要体现农民工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长训、短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由原来的主要农业技术培训转向二、三产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实行定向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坚持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农民政策法规、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真正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自身素质。
5.合理整合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
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整合,盘活存量,构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到融合、相互发展的新体制。要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广泛开展和推广“初三分流”和“高中2+1”培训模式,使职业教育融入农村基础教育。要支持大中专学校利用自身资源和师资优势参与职业培训,主动承担农民工培训工作,使之成为在较高层次上提高农民技能的重要培训阵地。职业教育应当和就业相结合,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必须紧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围绕市场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以培训的就业率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校的主要标准。整合各部门兴办的各类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对于有规模、有特色、有优势的,财政予以导向性投入,鼓励相互之间进行联合和重组,构建区域性优势品牌培训基地。推动职业技术学校与大中专学校相到联合,在不同区域组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教育培训集团或中心,占领技能型人才高地,重点开发和培训高中级技能人才。
6.有选择的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农民工培训越是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就越需要运用必要的市场规则加以引导和约束。要有选择地建立农民工就业准入制。应当区分产业类型,主要对加工制造业等对技术需求相对较高的第二产业制定必要的就业准入制,规定进入此类就业岗位必备的技能要求,以此形成促使农民工为获得较高收入而自觉参与技能培训或自我学习的倒逼机制。应逐步建立“先培训后就业”的就业制度,重点对农村中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于需要实行就业准入制的行业,用人企业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取,对尚未参加培训的人员,须经劳动部门批准后先招收后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要有选择地建立培训机构的培训准入制。主要针对承担政府引导性培训项目和品牌性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从政策上明确规定基本设施、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师资力量的必备条件,以保证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相应的农民工培训任务,从制度上杜绝农民工培训市场的无效或低效竞争现象。
7.强化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的建设
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资源,参照大伦镇的做法,将劳动保障所与成人教育中心联合办公,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定点培训机构的投入,建议各镇将省补农民的技能经费余额用于定点培训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师资和设备,建立与本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含金量较高的师资齐全、实习条件较好的培训基地,从根本上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提高的长效机制。
教育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般认为教育技术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视觉教学,当时人类科学技术得以空前的发展,摄影、幻灯、电影等技术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随后的一百年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果。视觉教学经历几次更名,形成今天的“教育技术”。如今,受新媒体、视觉艺术、学习理论与程序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影响,教育技术学科已经发展成为集教育、技术与艺术等相关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与革新淘汰的方式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在视觉性为主导、强调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当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看到现实的时代特征与社会需求,从专业课程的教学着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发展。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特点
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在时代变革和学科发展的驱动下,几经变革,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课程架构:基础课程、主干课程、自主发展课程(或称选修课程)。除了基础课程,主干课程与选修课程体现了教育技术学科的专业特点,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主要是指主干课程与选修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多次研讨结果,教育技术导论、教学系统设计、媒体理论与实践、学与教的基本理论、远程教育基础、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技术项目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8门主干课程;除此之外,还推荐10门主干课程,包括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教育与游戏设计与开发、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教育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远程教育应用等。同时各个高等学校根据各自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特点,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或自主发展课程。总体而言,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在学科视野上体现了融合与渗透的特点,在培养目标维度上则呈现出实践与应用的特点,从学生主体来看则凸显出自主与多元发展的特点。
1.学科视野:体现融合与渗透
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教学幻灯片的设计与制作到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再到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育,教学媒体与技术的身影无时不体现在教育技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技术因素成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教育领域中充分合理发挥技术的使用价值,是能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教育与技术这两个因素是教育技术学科始终关注的焦点。而在后工业时代,“艺术”因素也在影响着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如何将“观看”的行为艺术化,符合受教育者的观看习惯与心理,提高观看与受教育的效率与效果,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也必须从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教育+技术+艺术”三要素的深度融合与渗透。在教育与艺术类相关课程中,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而技术类课程也需充分吸纳丰富的教育价值与艺术性。
2.目标维度:强调实践与应用
美国教育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在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AECT在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即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而在2005年AECT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即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从这两个定义来看,教育技术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和绩效,而其实现手段在于一系列实践性的创造。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应当体现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也逐渐呈现注重设计与开发的趋势,如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类课程、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等。
3.学生视角:注重自主与多元
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来看,课程的实践与应用性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与创新能力。由于课程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时需要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侧重技能与方法的课程不仅要求显性知识的记忆与存储,更多的默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需要动手实践才能领会掌握。创新的实现则是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而获得的质的飞跃。同时多元的课程类型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多元的方向与可能。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专业主干课程+自主发展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规定了教育技术专业必须选修的课程。自主发展课程,也可以称为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的具有鲜明发展方向的课程。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夯实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科基础;同时突出自主发展课程,根据学生个性与多元智能,提供多取向的课程类型。多元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选择提供自主与自由,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与特长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二、“课堂-论坛-作品”三合一教学模式构建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融合与综合性的特征为实现教育技术创新夯实了基础,而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则为实现创新提供了场域,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则为创新实现奠定了坚实的保障。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单向知识传播,注重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讨论、创造与思考;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要“发言人”,教师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中间人”;课堂也不再是砖瓦、墙壁塑造的封闭系统,打破时空界限的第二课堂的拓展,成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课堂-论坛-作品”三合一教学模式就是立足于传统课堂,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在网络空间构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研讨的第二课堂——论坛,继而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作品的新型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理念
“课堂一论坛一作品”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自主学习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由来己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流行之时,强调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在真实情境中自主探究以获得知识与技能,这种共识一直影响着实际教学。随着在线课程与移动学习的兴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特别是近年来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等新型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出现,契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特点,倡导动手实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主动权,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寻求多门学科知识的给养,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为创新实现提供了可能。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是美国两位中学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考虑到运动员学生因为参加比赛缺课而创新的一种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提前学习课程内容,而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解答及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的理念建立在信息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充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在群体中建构个体知识。“混合学习”的概念出现于21世纪初,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于2006年在他的《混合学习手册: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设计》(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一书中提出,混合学习是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的结合(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ithOnline Learning)。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都是在在线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拓展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导帮助、答疑的作用。“课堂一论坛一作品”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理念与方式,在网络空间构建第二课堂,以论坛为平台,引发学生自主研讨与共享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创作的作品。
2.基本思路:“课堂-论坛-作品”三合一
“课堂-论坛-作品”教学模式将课堂、论坛与作品相结合。具体而言,充分利用面对面的传统课堂讲授方式,提高传统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在线“论坛”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习资源,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与创造能力。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与答疑,同时提供面向集体展示与分享的机会;在论坛上,师生共建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有任务的、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并展开主题讨论,畅所欲言,将课堂与课外教学及学习紧密联系;通过课堂与论坛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实现等形式,最终形成课程学习的作品,以展现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见图1)。
“课堂-论坛-作品”教学模式在课堂与论坛两个时空内,围绕学生创造性的作品形成,进行多次的问题解决能力训练与自我实践创造,分工协作完成个人课程作品与集体课程作品。课堂开展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部分。课前,教师在“论坛”上创设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为课堂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课中,教师在有效讲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承担探究学习的任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并及时答疑与给予指导,搭建学生作品展示的平台,共评共建课程作品;课后,学生在课程论坛上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并积极集体研讨任务与问题,围绕作品的呈现形式与内容开展自主创作,完成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师生在论坛上频繁、及时互动,开展在线自主学习。而后又回到课堂上,进行集中的答疑、讨论、展示、点评活动,学生再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再次修订,在课堂上和论坛中寻求帮助,如此反复,最终将每节课所学知识与技能不断积累、融合与深化,最终形成创作成果。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见图2)。
3.培养目标:从共享到共生
“课堂-论坛-作品”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拓展到论坛第二课堂,延伸了课堂的时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空,围绕课程的最终成果——学生作品,在课堂与论坛中开展混合学习。课程的培养目标实现了“从共享到共生”,将学生个性与多元的个体智慧与师生的群体智慧、多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再造课程学习资源,形成课程资源与集体智慧的从共享到共生,再从共生到共享的良性循环。
从学习资源维度来看,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开发初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是传统课堂的必然要求,尽管在网络学习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教师仍然需要结合课程主题及内容设计与开发合适的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的形式与内容上精心设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然而通过“课堂-论坛-作品”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在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的问题提出、分析与解答过程,以及相互研讨形成的解决方案,包括最终的课程作品都将补充并构成新的学习资源,丰富了该门课程以往单纯依靠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时,共同分享现有的学习资源,而后通过学习与讨论,共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实现了从“共享到共生”的升华。经过多轮学习过程的发生,从共享到共生的利用与生产方式将极大丰富该门课程的学习资源。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角度而言,师生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互帮互助互惠,形成相互的启发,可以为教师的教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学生的学提供宝贵的方法与成果。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学习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个人智慧共同分享,互相激励,激发新的问题与创作灵感,为生成新的教学思路、创作方法提供帮助。个人智慧的汇聚形成学生个人作品与集体作品,将生成强大的集体智慧。因而,从共享到共生,再从共生到共享,以此循环反复,不论是学习资源,还是师生的成长都将从“共享到共生”的过程中获得丰富与提升。
三、“课堂-论坛-作品”三合一教学模式案例剖析
“课堂一论坛一作品”三合一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中已经有了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理念,将传统课堂延伸到网络空间,在论坛或博客上形成“第二课堂”,以学生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为学习成果,并通过集中汇报与展示,开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反复修改,形成最终学习成果并习得知识与技能。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教育技术“Desk Publishing”专业课程一直以类似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学生的第二课堂拓展到“博客”中,以学习作品创作为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专业课程也开展了相似的教学改革,结合论坛和博客,围绕作品创作,产生了大量学生作品,在开展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从共享到共生”的良性循环。
1.“Desk Publishing”课程的“课堂-博客-作品”教学改革
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桌面排版”(Desktop Publishing)课程主要面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可以选修。在课程学习中通过设计原则与视觉素养理论知识的学习,以Adobe InDesign为主要工具软件,综合使用多种平面设计软件,如Adobe Photoshop等,制作不同主题的平面作品,以达到提升学生审美与视觉素养的目标。该课程设计主要是以AdobeInDesign为教学内容,强调动手实践与创作,融合技术、设计、艺术等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Adobe InDesign软件是一种在现实社会中比较常用的专业排版设计工具,用以创作海报、宣传手册、杂志等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在此平台上进行作品创作,需要系统的设计理念,并综合使用其他平面设计软件,需要学习者首先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理论与实践基础。学习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从实际创作中提升视觉表征能力,同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如对学习者作品的生生互评,能够运用美学、设计、视觉等多种理论进行视觉解读。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创作+作品评价”,不仅提升视觉表征的技能,同时提升视觉解读能力与创作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课堂一论坛一作品”教学模式相似。通过固定每周的面授课堂,与基于Blackboard的在线教学,以及每个学习者个人的博客(Blogfolio)展示学习成果与反思,构成混合学习的情境。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创作所需的工具软件的掌握都是在面授课堂之外完成的。在自主学习期间,学习者通过Blackboard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程要求学生自行完成教科书AdobeInDesign,CS5:Classroom in a book中的所有实例与规定的课程项目作品,并将练习与作品展示在Blogfolio中,辅以文字形式的创作说明、技法运用以及反思。同时要求学生之间互相阅览并给出具体评价意见。而在面授时间内,进行师生、生生作品评价,以及技能交流与反思,以此形成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学习。学生的课程成果围绕制作宣传单、菜谱、光盘封面、电子小报等作品,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有些作品直接用于现实需要,如在制作宣传单时有些学生以介绍本专业的招生情况而被直接选用为招生宣传资料。该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者能够根据各自学习风格自行开展学习,并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作品修订。学习者的视觉作品可以进行两次修改,最终作品的评价结果在前两次作品的基础上的,充分尊重个体学习与能力的差异,体现了多元与开放的评价理念。
2.“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课堂-论坛-作品”实践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是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该课程以“博雅”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文化为开发内容资源,从“视觉观看”与“媒介理解”两个维度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媒介素养,即对视觉信息和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批判和应用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博雅气质。该课程融合历史、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内容,重点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衣、食、住、用”等素材为视觉符号,以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理论为依据,采取多媒体技术表现形式揭示生活家园中令人有所感悟的文化真谛。该课程围绕作品开发,在提升学生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早在2005年即初步尝试采取“课程-论坛-作品”的教学模式,在原创的“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网站平台的论坛中,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后开展自主学习,并积极研讨作品的表现形式、内容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体课程作品。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生课程作品的内容以关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开发,旨在从生活家园的素材挖掘中,构建受众的精神家园,唤醒民众的自觉意识。从技术手段的形式上来看,学习者主动创新开发的课程作品形式逐年更新,从最初的演示文稿(PPT)、网站平台到现在的视频制作,丰富了该课程的学习资源,汇集了师生的集体智慧。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在线课程于2014年底在“爱课程”网站(http://icourses.cn)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成功上线以后,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网站论坛平台与新开放的“爱课程”网“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平台,将在线课程平台的学习资源,如讲课视频、教材内容的演示文稿、拓展资源等,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参与课堂互动”环节的“我要发言”“我要提问”“我要发笔记”“我要传资料”等功能进行课前与课后的互动。学生将学习中的疑问、反思与作品分别上传到课程平台上,其他学生可以看到该学生的上传内容,并给予自己的见解与评价。教师及时在课程平台上答疑,也可以针对学生作品进行适当的指导。回到真实的课堂环境时,学生可以提问并进行作品的展示,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后疑问进行集中解答,也对作品进行集中的点评。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学习之后,对于课程的培养目标——“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提升有了真正的认识与理解,相关技能得以充分体现在各自和集体的课程作品中。
执行/琉璃 鱼有所思 莫耶
在职场,我们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呐喊:“我受不了了!我不干了!我要辞职!”
这种情绪像极了流行性感冒,在一个小环境中只要有一人发作,其他人便会相继出现发热、头痛、流眼泪、打喷嚏等等症状,无一能幸免。
问问自己:我快乐吗?我工作快乐吗?
快乐当然无所不在,但极少有人能够自觉地绽开笑脸,因此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寻找、用身体去体会,这是一种努力追求的结果,绝不会凭空落下;而对于工作来说,成长的现实远比童稚的理想有着更多的烦恼,它首先是我们生存的手段、生活的保障,其次才是身体的愉悦与心灵的和谐。
工作压力太大了,大到让人无暇感受快乐!
“过劳死事件”、“秘书门事件”、“富士康事件”等等日渐成为职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快乐也好,悲观也罢,当个体情绪汇聚成群体情绪就会形成强烈的冲击:群体的快乐情绪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群体的悲观情绪则有着巨大的破坏性。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说:“我们阿里巴巴的LOGO是一张笑脸,我希望每个员工都是笑脸。”
为了应对工作的不快乐,社会上开始倡导快乐工作,既出现了“快乐工作联盟”,又有了“快乐工作日”,而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工作幸福指数”,让我们在职场凶猛的环境中绽开一张张笑脸。
工作着,你快乐吗?
工作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人生除去睡眠和晚年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要交给工作,所以工作是否快乐就代表着人生色彩是明亮还是暗淡。
“工作幸福指数”调查:快乐的人并不多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国内第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职人士总体上工作幸福感不强,其中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幸福感偏低。
追求高薪、追求个人发展空间、追求……据一项权威部门的最新调查表明,61%的城市人口认为他们的不快乐感主要来自于工作;而在一项专门针对办公室女性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职场女性只给自己一个及格分,更有64%的被调查女性用“还行”、“凑合”来描述自己的工作情绪。
工作不快乐的N个理由
在工作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觉郁闷,如果在办公室总感觉压力重重、不开心,她们就可能会考虑是否应放弃工作退回家庭?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工作竟然有了如此之多不快乐的理由?
不快乐理由1:我哪里不如她?
与你同时入职的同事获得了升迁的机会,而你却原地不动,如此被攀比心理折磨着,当然无法快乐起来。
不快乐理由2:心情有点灰。
没有发生什么负面事件,只是心情莫名地低落,没有了最初入职时的积极与信心,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没有归属感。
不快乐理由3:天哪,我又犯错了!
一份文件中的错别字是否足足让你尴尬了两三天?在职场中把追求完美演变为苛求,剥夺自己犯错的权利就等于剥夺了自己工作的快乐。
不快乐理由4:她们在说我什么呢?
女人天生敏感,情感细腻,心理容易受外界影响,一句流言、一个不冷不热的眼神都可能戳到痛处,让心情郁闷很久。
链接:最让人郁闷的公司规定
周末还要上班,却没有加班费。
就为了盖一个章,却需要层层审批,黄花菜都凉了。
公司内芝麻大的事都得向老板汇报。
迟到1分钟,被扣工资N百元。
打印纸用多少都要登记,对我们像防贼一样。
对于需要总往外跑的工作,考勤还卡得这么死,没必要呀。
凭什么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中午吃饭可以开小灶?
每个月都要进行末位淘汰。
见到老板必须行礼,感觉特不爽。
每天都要集体喊一遍公司口号,好傻!
央视雇主调查:让我们的工作快乐起来
你还在认为“快乐”与“工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吗?如今,你的工作是快乐还是苦闷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职场话题。
也许你只能每天在心里默念“我的工作不快乐,真希望能快乐地工作”,好在CCTV已经替你大声地说了出来,并且是说给全中国的雇主们听!
2006年,央视在推出的雇主调查活动中首次提出了“快乐工作理念”,并发起成立了“快乐工作联盟”,提倡每位管理者都能意识到自己有义务让员工快乐工作,并定下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为“快乐工作日”。
“每一个人,注定要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工作。如果说幸福生活是美丽的彼岸,而努力工作是驶往彼岸的船,我们希望人们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使目标和过程能够和谐如一。”这段话来自于“快乐工作联盟宣言”。
连媒体和雇主都行动起来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争取一份快乐工作的心情呢?
心情试纸:我的工作快乐不快乐
你现在的工作状态好吗?心情快乐吗?是正在抱怨工作乏味、生活了无生趣,还是因快乐的职业而使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惊喜?
来看看下面这些与我们同样努力工作的女子对自己工作的快乐打分,同时聆听她们的职业梦想,或许我们可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工作着,我很快乐
JULIE,27岁,总经理助理
就职单位:广东东莞康尔信电力系统有限公司
入职时间:2004年
我觉得工作可以让生活和生命更精彩,而我也总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找到快乐,找到新的目标和新的起点。
我供职于一家年轻的公司,可以说是与公司一同成长着,在这里我体验到了平凡岗位上的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认可,那种被肯定的快乐是由衷的,虽然期间我也曾因一些别扭和冲动有过两次辞职的念头。
我的工作在3个月前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做好总经理助理的同时还兼做SALES。选择做SALES是老总给我的建议,他说我的基本素质已经达到了做SALES的标准,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就可以了。从此,我开始了销售工作,并在一周内签了两个定单,那种成就感让我对公司充满了感激,可以说是工作让我变得成熟、做销售让我的性格更加开朗与自信。
前些天,老板请我去打高尔夫球。开始我想,就一个小球、一支杆,有什么好玩的?当我打到第三杆的时候,我终于知道高尔夫为什么好玩了,当你用眼睛专注地盯着球的时候,就什么都忘记了,然后看着白色小球在空中划出美妙的弧线,再看看自己的成绩,感觉真的很享受。
是的,我喜欢专注,专注带给我快乐和满足。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在销售领域攻下一个又一个堡垒,这多么令人骄傲!
工作不快乐,我选择改变
滕滕,26岁,前平面设计师
就职单位:目前正在筹备自己的影棚“腔调876片场”
入职时间:2003年
在筹备“腔调876片场”之前,我的职业是平面设计,但我很不快乐。
起初选择做广告设计,我是怀着美好憧憬的,因为那是一项富有创意的职业,结果一做就是4年。然而,这4年时间不仅让我心力交瘁、面目全非,更让我觉得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太大,我的选择是错误的。
我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设计、仅带着美好的梦想就投身进去的,而实际情况却是为了赶活没日没夜地工作,很多时候还要违背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迎合客户,多累多困也要给客户一张笑脸……我真的累了。后来,我发现自己一直都在消极地生活,我好羡慕他人阳光灿烂的日子。
如果说这4年的工作给我的收获,就是让我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我终于可以坚定地否定自己。现在,我和朋友的影棚“腔调876片场”正在筹备中,我有个非常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周游世界,走走拍拍。我要实现自己摄影师的梦想,用镜头去记录你、我、他的生活。
我又要从零开始自己的职业了,这一次,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刚入职时最快乐
吴羽,32岁,中学语文老师
就职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入职时间:1994年
从业12年,我对工作的感受是:没有了最初的神圣感,但仍然觉得快乐、充实。
真正难忘的时光是刚做教师的时候,我常常会在晚上独自走进教室练习板书,自己喊很多遍“上课”、“同学们好”。记得有一次走在马路上,一群孩子在对面大声喊“吴老师”,很多路人含笑看着那时还梳着两个小辫的我,那种幸福感让我热泪盈眶。
教师这个职业其实很容易让人倦怠,因为环境单一、交际简单,没有大起大落,因此很需要有信仰、有心灵鸡汤,否则会觉得自己在重复工作中衰老得很快。入职10年以上的教师大多数要么保守吃老本,要么走专家研究型路子,这个时候才真正是教师事业的关键阶段。现在,我给自己的鞭策是“站在那,我就是语文”,心态很平和。不过,我好想到国外去讲授中国古诗啊,这算不算野心呢?嘿嘿。
工作的快乐被时间磨损
沈子沂,26岁,平面文字编辑
就职单位:天津青苹果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入职时间:2006年
我目前的工作,怎么说呢,起初很快乐,但时间长了发现某些个人爱好一旦作为职业循环往复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快乐。如同旅游,当你终于到达一直渴望去的地方时往往会有一种失落感。
目前这份工作之所以让我坚持着,是因为它有着令我满意的收获,一是我能够通过这份工作结识很多朋友,二是比较自由。但是,在消失了最初的新鲜感后,我更想做的还是自己创业:创业是具有挑战性的,而挑战总能给人带来快乐。我的创业方向是网络,我相信自己的挑战能力,同时也相信自己对于失败的承受能力。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梦想,只是希望活在当下,投入做好每一件事。相信我可以成功,为我祝福吧!
做一个快乐的工作人
在智能ABC输入法中,“快乐”和“可怜”的区别在于:“快乐”选择4键,而“可怜”选择3键――手指的微小偏斜就能让“快乐”和“可怜”错位!
快乐原则一:找出快乐工作的理由
你为什么工作?是维持生计、体现自我价值抑或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也许各种原因兼而有之,但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理由的快乐工作人。因此,当你为工作的意义迷惘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一张白纸上列出你的工作理由。
我的一位女友列出的单子是这样的:
1、工作着的女人最美丽,我可不想因懒散生活而变得邋塌。
2、如果不工作生活会很无聊,与朋友们失去共同的话题。
3、努力工作,获得报酬,什么都不必依靠别人,自己赚钱买花戴。
4、工作让我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人、新鲜事。
5、工作教会我思考,让我变得更聪明。
快乐原则二:找到除工作之外你最爱做的事
如果工作成为你生活的全部,那么工作中的任何不快都会被你放大到灾难程度。此时,你需要一个与工作完全无关的爱好,让情绪有一个全新的释放空间。这种爱好可以是任何事:养宠物、画画、爬山,甚至是收集各式酒瓶,它们都能让你忘却工作压力,获得简单的快乐。
快乐原则三:花点时间与朋友相处
朋友往往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师,多与朋友相处不仅能让你简单地放松自己的心情,更可以听听她们的建议,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带给你新的工作灵感。
快乐原则四: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一些奖励
一份出色的企划案也许没能为你赢得上司的夸奖,但只要你能给自己一些奖励,就同样能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奖励方法有很多:也许是请朋友去最喜欢的餐厅吃顿晚餐,也许是买下那件有点奢侈的小礼服裙,或者只是穿上慢跑鞋陪爱犬散散步。即使生日那天你需要在出差旅途中度过,但抽出半天时间坐在陌生城市的咖啡馆发一会儿呆,也会让你觉得在忙碌中“偷取”快乐并不是那么难。
快乐原则五:学习一种新东西
当工作压力逼得你走投无路,“学习”就是你能为自己找到的另一个出口。新的学习计划不仅能让你在工作中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能重新感受不同于职场的新鲜气氛,这对于离开校园N年的你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开心事。
寻找360行之外的快乐职业
我们可以为快乐工作找出无数条理由,但一切都有个前提:不要强迫自己做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
有多少人是真正出于喜好而去选择一份工作呢?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不能让自己快乐,不妨把眼光投入到越来越多的“另类”职业,即使不能跳槽,至少也可以帮你换一种思路考虑自己的职业走向。
旅行
旅行无疑是自由的、快乐的,现在出现了这样一种诱人的职业:背起包去旅行,一路写写拍拍,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厨房机秘档案》闻名全球的纽约名厨波登就这样一边在世界各地品尝美味,一边撰写《名厨吃四方》,用独特的厨师观点审视着这个世界――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很棒?
时尚买手
在电影《心动》里,梁咏琪的工作就是成年累月地从香港飞往巴黎、东京、纽约,从一个个时装秀场挑选最适合香港市场的款式……幸运的是,这种职业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只要热爱时尚、勇于挑战自我,也许它就会成为你的快乐职业。
手绘POP师
走过酒吧、咖啡厅和大商场,一幅幅醒目且漂亮的手绘POP(促销海报)总会让人们停下脚步。手绘POP是一门时尚新职业,无需任何绘画基础,也不受年龄、学历限制,只要经专业老师指点便可在短期内掌握制作技巧,从而让你成为海报制作高手。
咖啡师
在最新公布的“第六批热门职业”名单中,咖啡师被众多专家评为“入行门槛低且前景颇佳的时尚职业”。在咖啡香中工作,咖啡师总能引发人们对于爱情的浪漫想象。但若想成为专业咖啡师,必须对咖啡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做到从咖啡豆的起源、种植、烘焙技术到咖啡器具的使用都了如指掌,如此才能达到创意发挥的至高境界。
玩具设计师
什么工作能让你充分地玩耍、体会儿童的心境?答案就是玩具设计师。创意是玩具的灵魂,比如世界上最成功的女孩玩具芭比娃娃,每年新款式层出不穷,很多著名设计师都因加入芭比娃娃的设计而名利双收。玩具带给我们快乐,以此推断,玩具设计师正是制造快乐的人呢!
快乐先是给予再是自取
工作中的快乐有着被动与主动之分,被动是说你要看人眼色行事,如果老板愁眉不展而你还在傻乐,肯定会被人当作没心没肺,就等着老板炒你鱿鱼吧。这是职场人最大的苦恼,需要时时留意周围人群的情绪变化,甚或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如此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而主动是说我们应该在繁重的、压抑的、纷乱的、持续性的工作中找到能够让自己放轻松的、愉悦的细节,也就是说为自己找到工作的乐趣所在,这样才能始终葆有工作的激情与活力,而不是仅仅把工作当成谋生的一种手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被动是因为需要他人给予,而主动则是自己可以去争取,只不过在职场中被动因素要大大强于主动因素,于是,我们才会说:“我工作得很不快乐。”
由此看来,只有当被动因素与主动因素有机地相结合,并且被动因素首先做出转变,我们才能真正地快乐工作。
《财富》杂志公布了“2007年美国最佳雇主”百强排行榜,以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和零食而闻名的Google名列榜首。当然,作为最佳雇主肯定还不止这些,Google的员工可以在公司洗熨衣服、换油洗车、锻炼身体、接受按摩、参加有公司补贴的培训课程、学习外语、预订晚餐以及免费体检等。如果员工购买混合动力汽车,公司会给予5000美元的补贴;如果员工帮助公司引进新人,则可以获得2000美元的奖励;如果员工有了孩子,还可以获得500美元的补助。除此之外,公司更配备了豪华巴士作为员工的辅助交通工具;很多美国企业都建有育婴房,Google则甚至提供吸乳器。由于在Google工作非常舒适,以至于很多员工不愿意离开办公室。
Google在员工福利上的投入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其2006年的销售额超过了100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也保持在令人吃惊的35%。事实证明,当雇主的快乐与员工的快乐融汇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