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总结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管理;路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国内的各个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都在努力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因为管理会计不但能像财务会计一样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而且能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分析管理和预测。实现对企业投资的风险预测。
一、财务会计所面临的问题
1.财务会计核算队伍占据大量的成本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运转就得使公司在经营时获得一定的利益,这就要求财务会计相关部门要精准地把握财政支出经费这方面的一个度。可是虽然绝大部分企业的会计财政运算都是电算化,但是这些电算化一般都运用在月结或年结等大段时间内的财政计算。而平日里的财政核算,一般就会让财务会计进行计算。这样就会特别消耗财务会计人员的时间,使他们在工作上几乎就是在不听的做数据的核算,其他的更重要的财务事务就根本就没时间去做,有一点大材小用之感。所以在从事这方面行业的人员一般都不建议大学生从事这个表面上感觉很好的会计专业,这也导致现在会计专业的高精尖的人才的减少。由于“大材小用”致使财务核算的队伍消耗了大量企业的成本。一是因为财务会计人员的工资和在数据核算过程中消耗的费用;二是在数据核算过程存在的隐患导致企业的财政损失,就是财务会计人员在数据核对的时候不够专业、不够认真负责,而造成的核算失误、数据计算错误。
2.财务会计过分注重事后而轻视事前、事中
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分注重在财务管理的事后的分析总结处理上。虽然事后善于总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能够让人不断进步。但是像财务部门那样只是过分注重事后的总结,而不在事前进行预测分析规划,就会使公司损失大笔资金。因为一个良好的事前的预测就可以使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在设计方面达到一个更好的程度,为后期的整改节约成本。古人云:凡事过程重于结果。我们的不断进步也是从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如今财务部门的做法不仅造成了新产品的设计不走心,根本没有一个好的开头而且不注重过程、过分依赖后期的整改总结,也使后期的总结变得更加形式化,本末倒置,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这样一循环发展下去非常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不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业内口碑都会下降,企业的发展前景也会“乌云一片”。
3.财务会计人员重视报告轻视分析决策
财务会计人员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写事后报告,而不是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分析决策方面上。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受到各方面挑战,在财务方面铺天盖地的数据信息更使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之中财务部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之后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信息,来使企业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而现在的财务会计更多地注重于形式――重视报告忽视分析,这样就会使数据信息仅仅局限于后期总结,失去了信息本身的价值,所以财务会计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但是要想完全改变现在的局面就要求在企业招收更多的高精尖的会计技术人才,尤其是在信息分析、决策方面的人才或者进行管理。
4.财务会计与业务会计难以实现一致
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中相对比较重要的部门,与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联系,可是财务会计和业务会计在上数据上却无法保持完全一致。财务会计与业务会计的工作人员为了符合上级的要求,更多地注重于形式,而忽视了自身的潜力,很少参与企业的预算、分析和决策。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体不同
从名称中我们就能看出其中主w是不同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核对计算,一企业为主体:管理会计是对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同时也会数据信息进行核,算整个企业为主体。所以说管理会计要比财务会计约束性小。
2.基本职能不同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并拥有固定的方法流程来为企业服务能。管理会计是一个在企业会计财务方面中占管理地位的部门。它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单单像财务会计一样只是对数据进行核算,也会对数据信息进行预测、分析、规划以及决策,控制着企业的导向。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那样注重结果,管理会计更多是关注过程。
3.信息特征不同
财务会计过分注重事后,这就导致财政会计所有的信息几乎都是过去的。而管理会计所运用的信息时间状态非常丰富,同时信息的载体形式也不限。财政会计的信息载体则一般是中规中矩的财政报表。
4.思维方式不同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思维方式不同。比如说财务会计更多地停留在对过去的信息的总结。而管理会计则是更关注于“未来”――着重于预测。又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从对比中来进行总结。财务会计主要是与发生过的事进行对比,来获得结论,进行总结。管理会计是要先定好目标,再将实际情况与目标进行对比总结,让企业在下次出新品时能获得更好的业绩与经济效益。而且财务会计只是对数据信息核算的成本;管理会计则会考虑更多,管理会计不仅要考虑数据核算的基本成本,还要对可能获得的机会进行评估预测,看看是否能有机会赢得更大利益。所以由此看来它们之间的思维方式很是不同,要及时进行转换。
5.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更综合,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注重细节
财务会计由于职能的原因更适合为企业提供综合性强一点的信息;而管理会计根据职能方面要进行预测分析,所以给企业公司提供的信息会更加详细具体。
6.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特点是准确,管理会计则主要具有相关性
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职能不同。财务会计要求信息核算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而管理会计则更多在进行预测分析决策,要求对整个信息进行控制管理,所以管理会计人员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选择财务会计更准确的信息还是管理会计更具有相关性的信息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路径分析
1.科学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划分
通过第二小节我们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深刻区分,大家一定就会觉得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明显的界限,其实不是这样的。相反地,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会计下面的一个分支,导致区分的不易。因为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在某些工作上有着管理会计的影子;而在有些情况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有时也会进行核算,这时候用到的核算方法一般与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大体相同。所以造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模糊。而这样模糊的界限是十分不利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面进行转型的。因为管理会计的侧重点是管理控制而不是对大数据进行精细核算,这样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界限不清,就会造成管理会计职能扩大,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工作效率下降,无法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优势进行分析决策。同时财务会计也不单单要进行数据的核算和报告总结,还要进行为管理会计部门的服务,为他们提供准确有利的信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要相互支持、友好共进。
2.财务会计人员转型路径始于共享服务
如今,许多企业都致力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转型的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共享服务。当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依然主要还在忙碌于冗杂的数据核算和总结报告上,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也凸现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经验不足。所以转型的进行是非常急迫的。财务部门要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更多地从数据、报表、总结报告中脱离出来,进行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并提交给管理会计部门,使这些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共享服务,将信息Y源共享。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之路。
3.积极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收编成队
面对财务会计的转型巨大背景之下,企业更应该加强对专业性会计的招收。因为没有高精尖的会计人员,要谈何转型。所以在招进新的会计人员时,一定要对其多方面进行考察。品质要好,诚信有责任,而且要有经验。并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必须进行的,也是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大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http:///kuaijishiwu/cwglni12195335.shtml
[2]会计网.《这就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关键词:缺失数据;统计分析;要点
缺失数据违反严格的原则,即:测定所有的结果而不论其是否遵守方案;按照分配的进行分析而不论实际接受的如何。全分析集一般需要填补未记录的数据的值。实际上,即使是符合方案集可能也需要使用某些填补的值。
一、缺失数据的弥补方法
方差分析的数据一般是按计划安排试验得到的,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由于意外的原因而使试验计划没有完整的完成,实验数据与计划相比缺失一个或两个,补做试验又不可能,进行方差分析必须有完整的数据才能计算,但我们不能因为缺失一两个数据而使其他大部分数据白白浪费,这就需要给出缺失数据的估计值,用估计值代替弥补成完整的数据以便计算。
二、缺失值对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的影响
如果简单地从分析中排除有缺失结果的所有患者来处理缺失值,则以下问题会影响试验结果的解释。
1.把握度和变异
样本量和结果变异影响临床试验的把握度。样本量越大则把握度越大,并且变异越小。由于数据不完整而减少可用于分析的有效可能会导致统计学把握度降低,缺失值的数量越大则把握度降低越明显。此外,数据不完整者有极端值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这些数据不完整者的缺失会导致变异被低估,因此人为地使统计结果的可信区间变窄。
2.偏倚
偏倚是由缺失数据所导致的最重要的担心。虽然统计学把握度的降低主要与缺失值的数量相关,但估计治疗作用时偏倚的风险取决于缺失、治疗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多数情况下,很难或不可能阐明缺失值和未观察的结果变量之间是否完全无相关性。因此最好是采用保守的方法,把缺失值当作偏倚的一个潜在来源。
填补缺失数据的另TO简单的方法是以其他来源的推导值替代未观察到的测定值。可能的来源包括同一受试者和基线特征相似的其他受试者的信息、根据经验建立的模型预测的值、历史数据等。
大多数方法通过估计中心值而忽略其不确定性,因而有使标准误减小的偏倚风险。某些根据最大似然法并有多次填补方法的技术可以避免这种风险。由于最大似然法有多次填补的方法,因此被建议用于填补缺失值。根据最大似然法的策略通过一种反复的程序(例如预期最大化算法)拟合模型。多次填补方法得出多个原始数据集的副本,通过随机生成的值取代缺失值,并作为完整的数据集对它们进行分析。
有些统计学方法对存在缺失数据不敏感。固定效应模型被建议用于各种情况,例如不同时间反复测定结果以及测定时间被看作随机变量时;这些模型可以估计总结每例效果的斜率。当结果测量是至事件的时间时,可以使用生存率模型,该模型考虑的是审定的观察值。但这些方法假定缺失结果之间没有相关性,而一般不能做出这种假设。
三、一般建议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被普遍接受用于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尽管如此,在处理缺失数据时有一些原则应当予以考虑。
1.避免缺失数据
由于存在缺失值会带来许多大的困难,随着缺失值的数量增多,这些困难进一步加大。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未观察到的结果,这极为重要。预测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缺失值的数量可能会有用。有关可以接受的缺失值的最大数量没有具体的规定。
处理缺失值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在研究方案的统计部事先指定选定的方法非常重要。这一部分还应当详细描述选用的方法,说明所用方法是最佳方法的依据。而且,强烈建议估计预见的和数量可以接受的缺失数据:首先因为这对样本量的计算有影响,其次因为随着缺失值的数量增加,填补方法的可靠性更加不确定。总结报告必须记录与预期的缺失值数量的各种偏差,并讨论事先指定的分析是否仍有说服力。
确保选用的方法是一种保守的方法,并且并非有利于研究的工作假设(有意的或无意的),这非常重要。
由于某些困难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在统计学分析计划中或在试验结束后设设置分析数据时,可能需要对处理缺失值的策略进行修改。应当记录与事先指定的计划相关的偏差及修订部分,并提供依据。此外,必须清楚地说明这些偏差和修订决定和执行的时间点与数据揭示时间的关系。
2.缺失数据的分析
注意是否有提示不同治疗组之间缺失值的出现比例和时间有差异,这可能有用。还应当进行分析,以明确缺失数据是否在各种相关因素中不平衡以及有缺失数据和无缺失数据的基线特征是否不同。
3.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显示缺失数据不同处理方法对研究结果影响的一套分析――将有助于为选择所用的具体方法提供依据。这些灵敏度分析可作为主要分析的补充。
设计的每一种灵敏度分析应当评价对所做出的填补数据的具体假设的结果有何影响。灵敏度分析应当在方案和/或统计学分析计划中事先计划和描述,如果有什么更改,都应当在研究报告中记录并说明理由。
参考文献:
[1]赵书祥 邢尚杰 周星宇:关于抽样调查中“缺失数据”问题的讨论及处理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严洁:项目无回答的成因与降低其水平的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关键词】化学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现在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专业和科研中的逐步应用和推广,专业软件成为科研、生产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1],在化学与化工专业领域,Chemoffice和Origin成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专业软件,而且目前用人单位也非常看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但是大量研究生进入课题后,他们在撰写科技论文与毕业论文时,无法熟练使用这两款软件,这限制了论文的整体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内已经广泛使用各种专业软件,众所周知,图形化的描述要比文字等表达方式更为直接、详细和准确,因此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已经成为化学、化工、医学等领域的重要表达方式,在科技论文的撰写与数据处理方面非常重要。随着生物信息学领域的进展,大数据与计算机模拟计算技术已经成为计算化学领域的重要基础。本文作者累积了数年的国内化学软件类课程教学经历与国外留学经历,本文拟就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1 传统教学的模式
目前,传统的软件类课程教学与普通课程并无太大差别,教师使用ppt等演示文稿首先进行课堂教学,在每章结束或者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上机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课时较容易掌握,整体课时量较大[2]。缺点是每款软件都是从菜单功能讲起,然后进入某个模块,讲解某个简单实例后,进入下一个功能,讲述过程十分凌乱,学生学习过于碎片化,课堂教学后,所能记忆的信息有限,且都是碎片化的信息,不利于对软件整体的理解。虽然在每章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上机对教师的讲述内容进行复习和强化,但是教学与上机的相隔时间过长,学生上机时对内容依然非常陌生。
2 传统教学的课时安排
2012年我系面向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共计32课时,共讲述办公软件(office),绘图软件(Chemoffice,AutoCAD,Origin,Photoshop和3Dmax),编程软件(Matlab),分子模拟软件(Gaussian)共计8款软件,平均每款软件讲授课时为4课时[2]。由于国内众多兄弟院校均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类似课程,因此2013年,我系将《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开设为三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讲述内容依然为上述8款软件,课时压缩为16课时。从目前课程的运行情况来看,本门课程主要面临两个主要问题:(1)讲述软件较多,讲述较为宽泛,平均每款软件只能讲述2个课时,教学效果较差,每款软件只能讲述最基础的内容。(2)讲述内容单调,目前的讲述内容均为如何使用软件,但学生对目前这些软件在科研与生产实际中有哪些使用实例并不清楚。后续学生每个软件4学时的上机课时并不能掌握课堂讲述内容。
3 课堂教学模式与课时改革
以32课时为例,在讲述内容方面,削减软件数量,共讲述ChemOffice,Photoshop,Origin,Matlab等4款软件。其中,Microsoft Office属于目前最流行的办公软件,大部分学生对于该软件的使用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可不列为教学内容。Chemoffice是Cambridgesoft公司的一款专门针对化学专业使用的软件包,其中ChemDraw,Chem3D,ChemFinder,ChemInfo是最常用的模块。Chemdraw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绘制反应方程式和流程图,包含各种常用化学键、分子式等模板可供使用,是目前绘制方程式和流程图最常用的软件,并且可以根据所绘制的分子式生成该化合物的模拟核磁共振谱图,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生成有巨大的帮助。而Chem3D的最重要功能是可将所绘制的二维分子式转化为3D视图。ChemFinder是该软件的一个数据管理模块,可以用于检索化合物的结构,分子式等信息。ChemInfo是一个化学数据库,包含数十万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式,物性常数等信息。因此,整个ChemOffice软件自身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化学系统,整合了大多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
Origin是OriginLab公司推出的数据分析和绘图软件,现在的最高版本为2015版,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分析(排序、调整、计算、统计、频谱变换、曲线拟合),绘图,与编程。其特点是使用简单,采用直观的、图形化的、面向对象的窗口菜单和工具栏操作,全面支持鼠标右键、支持拖方式绘图等。目前绝大多数的科学期刊都要求使用Origin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它是目前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被公认为是最快、最灵活、使用最容易的工程绘图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包括线性回归,非线性拟合,插值,频谱分析,3D绘图等。因此也成为化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之一。
Matlab软件是目前数据分析领域功能完备、使用较为简单的数学与计算分析软件,可以用于化学领域中的数据计算、结果处理、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析等方面,且可以与Origin软件进行编程。
因此,本专业的主要课时用于最基础的Chemoffice,Origin,Matlab这三款软件上,其中最复杂的Origin和Matlab两款软件的课时均为10课时,达到深入讲述这两款软件的目的。
化学软件的使用主要是用来解决科研与生产中的数据统计,示意图,反应方程式,总结报告等方面,因此,在教学模式上,改革以往课堂教学与上机教学分开的模式,要求学生必须携带笔记本电脑上课;改变碎片化教学从菜单和功能讲起的传统模式,以现代高水平科技论文中所使用的化学软件为实际例子,结合实验设计、绘图、数据分析等方面,全方位分析高水平科技论文中的软件使用技巧,绘图布局,数据分析以提高讲述效果,在课堂讲述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个人的笔记本电脑模拟教师的操作,并完成全部绘图。
4 改革效果
目前上述改革已经实施一年,虽然总体上没有了单独的上机教学,从总课时量上减少了课时,但是教学效果避免了碎片化,学生至上课伊始就直接接触软件的使用,教学与学习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顺,张勇,赵晓洋,刘宏民.常用化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22(12):1142-1145.
关键词:EDUCAUSE;高等教育信息化;投资管理;运行机制
1EDUCAUSE的创生背景与框架
作为21世纪最为强劲的生产动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长驱直入引发的信息化教育浪潮不仅为新世纪的大学发展营造了一种数字化生存的时空环境,同时还成为促进高等教育整体性变革的强力杠杆,推动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持续走向纵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完成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美国教育部门成立了EDU-CAUSE这一专门致力于探索大学信息化发展的非营利机构,旨在将高等院校、基金组织与信息企业等社会各方机构联合起来,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数字化变革力量与创新思想,协助国家相关教育单位制定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政策,共同应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过程中的各种现实挑战[1]。通过引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框架,开展大规模地调查统计与实证探索,EDUCAUSE已然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探究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专业组织,其每年调研发表的年鉴报告已经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南导航[2]。EDUCAUSE每年依托核心数据服务(CDS)项目实施全球性的问卷调查研究,针对过去一年中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展开调研,并根据获得的海量数据编纂出版“核心数据服务年鉴”,同时定期题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的系列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发展中每一IT范畴的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为不同类型的高校推进信息化发展决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基准,充分展现了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方面的预测和评估价值。在EDUCAUSE历年公布的年度十大关键议题总结报告中,信息技术投资管理(FundingIT)的研究议题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核心位置,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事项之一。EDUCAUSE每年对与高等教育信息化投资管理相关的财政年度、每一IT范畴上的资金支出、转换和增长等从不同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套体系完备的大型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查询分析EDUCAUSE数据库中各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的参考基准,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信息化水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化预算规划与投资决策,充分利用其他大学信息化投入、管理和研究的优秀经验。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进一步探究EDU-CAUSE关于信息技术投资方面的调研信息,能够有效把握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资金管理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经验启示。
2高等教育信息化投入管理的创新成功之道
EDUCAUSE一直关注大学信息化资金投入、使用效率的实际状况,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投入运行机制研究方面处于领导地位[3]。纵览历年来EDUCAUSE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与管理运行方面的调研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以统筹整合的投资战略为思想指南,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发展的有的放矢;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开展基于服务传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加强信息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转变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路径是长期以来美国大学能够在高校信息化投入管理研究层面取得成功的三大核心支柱。
2.1统筹整合的投资战略: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思想指南
仔细梳理EDUCAUSE历年来关于大学信息技术投资预算战略规划的调研报告能够发现,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其原因除了每年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投入之外,关键还在于充分把握了历史时局于各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并由此确立了加大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投入,推动“赛博基础设施”计划在高等教育中落地生根;调整大学信息化发展的投资模式与支出方向,尽可能地以“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提高教学创新的信息化投入,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双向深度融合这三大基本投资战略,进而以统筹整合的预算管理来灵活应对各种时代机遇与现实挑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高校信息化投资建设的价值与功能。历史地看,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投入起初在美国大学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4]。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建立赛博基础设施、面向新世纪教育与学习的愿景、议程”之研究报告问世以来[5],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就敏锐嗅到这一重大时代机遇,大幅增加对赛博学习环境的资金预算,旨在高等教育的产学研环节中创建一个数字化的资源共享空间,进而为高等教育的变革转型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时任EDUCAUSE核心调查员的CatherineSolheim才认为“随着大学信息技术投资力度的逐年增强,赛博学习空间已经营建了一种集教学研究、科研管理与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生态圈,成为21世纪推动高等教育范式变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催化工具[6]。”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遭遇巨大挑战,许多高校的资金预算与成本投入开始出现大幅降调的颓势,如何“以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成为彼时驱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核心战略[7]。高校IT领导者纷纷开始尝试优化财务分配结构的研究行动,企图以转变筹资模式与投资策略来进行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资金规划。EDUCAUSE的年度调研报告显示,高校信息技术投资在这一时期开展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整合IT范畴支出、机构使命支出、信息安全与危机管理支出等几项具体的措施;试图通过发展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建立信息化发展资金管理的平衡稳态,以此应对日后可能突发的各种危机[8]。伴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持续深化,信息化投资的重心开始逐渐从基础设施投入与投资模式研究向教学创新的过程环节发生转移,推动学习实践的数字化改造、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此后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创新的主题战略。具体说来,依据EDUCAUSE近几年核心数据服务项目的调研结果来看,每年公布的十大议题中几乎至少都有三个主题与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创新直接相关,另外对于此项议题的资金投入数额已经占信息化总投入的40%之多,且这一比例仍然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由此可见,经历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学习实践的创新应用与规模化普及,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投入重点[9]。
2.2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基于服务传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时至今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能够在投入运行上持续执全球之牛耳,其缘由除去在战略规划上做到以上几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其一直坚持以服务创新带动大学信息化建设整体前进的可持续发展投资理念。长期以来,在立足高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通过合理地预算规划将长期的基础研究投入与短期的应用实践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的信息化投资运转理念。并且为了进一步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机构还特意对基于服务传递的投入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确立了IT服务范畴的类目基准(如表1所示)与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这两种发展模式,冀图以此来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业务流程再造和提升信息型实践中的用户服务体验。在秉承绿色发展的投资理念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对上述IT服务范畴的管理投入,极力推行环保可持续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关高校信息技术研究机构投资研发了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的组织框架,该框架以优化信息技术产品服务(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为信息化组织机构提供身份认同的服务组合,对大学信息化中的IT服务进行有效管理。根据EDUCAUSE公布的年度总结调研报告能够看出:在2011-2013年信息化投入年度财政支出细目中,美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使用ITIL服务组合的比例高达3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型的高校占比份额最高,几乎超过了总院校的一半以上;而在这之中使用上升势头最快的则属公立学士学位授予型院校,直接从原先的12%跃迁到现在的47%[11]。
2.3信息化教育浪潮下师资队伍建设: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投入的路径变更
EDUCAUSE主席DianaOblinger曾经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钱与人,高等教育信息化一直存在的一个议题就是如何争取到足够的信息技术建设资金和具有良好信息化操作技能的人才”。[12]的确,回顾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过去近20年里,各类高校的信息技术预算经费都曾在信息化的时代浪潮助推下出现过显著增长,大规模地进行IT设施建设、开发校园网络服务项目以及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大学信息化变革的主旋律[13]。然而随着信息化教育不断的纵深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投入管理的重心开始逐渐转向培养能够在新世纪中轻松驾驭信息型实践的人身上来。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关键还在于信息技术变革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主体———教师。针对这一点,DonaldSpl-cer就曾在EDUCAUSE的年度报告中提出“要想在21世纪里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做出更为突出的贡献,我们就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于器物层面的信息化工具本身;另外还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通晓学科教学,同时还知道技术如何融入教学实践的专业人员为高校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指导与帮助,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投资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实践效度”[14]。基于这一立场,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增加了对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将信息化的教师教育、专业培训与职业发展等事项纳入大学信息化投入管理的核心议程,“教师发展、支持与管理”也得以常年连续入选EDUCAUSE的十大战略议题。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从以往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信息化浪潮下师资队伍建设,体现了高校信息化发展投资理念的重大范式转变。美国大学信息化投资管理从信息技术建设转向信息化教师发展投入,不仅仅是因其意识到随着技术变革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将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背后彰显的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投入指导思想的根本性变革:从技术中心向教育本位的转变。在未来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里,高等教育信息化投入运转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几乎都将来自教育本身,面对的都是有关人的问题。历经数十年的不懈探索,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管理终于突破了单纯走向技术建设的物化藩篱,转而走向“技术———教育———人”之间的整合发展,达成了“目的”与“手段”的协调统一。
3结语
要制造高品质的优质产品,并赋予它永恒的生命力,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定期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3.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
4.确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和运作系统。
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市场的不断放开和外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对每个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系统的改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曾在几个国际性大公司任职,并担任不同的职位,对外资公司的管理体系和运作规范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同大家讨论。 一、年度经营计划和业绩指标的制定
任何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均以年度计划为基础,因此,企业各生产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另外,年度计划所制定的只是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目标。为了使企业的运作发展具有连贯性,我们在制定年度计划的同时,还应提出三年、五年,甚至是七年的远景规划。本节是由年度计划的制定而展开讨论。
(一)年度经营计划
年度计划的制定应由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负责,经高层讨论,并以上一年度的各项业绩指标为依据,制定出公司的总体目标(如:销量、利润或市场占有率等)。再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的总体要求,编写本部门的年度计划。最后,由财务部协调汇总,将其打印成册。这样,通过二至三次修改后完成。
年度计划所规定的各项计划任务是通过一定的计划指标来表示的。计划指标就是企业再计划期内,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水平。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建立各项指标,并严格执行。通常,在每年8、9月份,开始准备制定下一年度的计划。并最迟于11月底完成
(二)各部门具体指标的确立
计划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往年的实际数据,并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才能达到的(所有数据应细分到每个月,并根据运作情况每月或三各月更新)。由图1.1所示,可将其分为:
·市场推广计划:广告、促销活动、客户开发和市场调查等;
·销售预测计划:不同品种或包装的产品的销量和销售额、应收帐款的回笼;
·生产计划:各生产线不同品种的产量;
·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和大修时间表;
·采购计划:原辅材料和包装物的采购量、定单发出时间和到货期等;
·工程项目:新增设备的购买和基建项目等;
·资金需求计划:财务部根据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准备资金;
·新产品开发计划:根据市场信息,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或研发新产品;
·人力资源需求和培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需求,提供合适的人员配备,并对新员工或现有人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在企业确立了远景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总体目标后,接下来年度预算的编制。我们可将年度预算分成年度总预算和期间费用两个方面,分别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独立完成。预算汇总后作为整个企业的运作目标,而期间费用是作为各部门考核指标的其中一部分。
(三)计划指标的检查、调整和考核
为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任何计划需经上一级批准后严格执行,各职能部门不得随意修改。如确因客观原因影响,经努力仍不能完成计划时,调整指标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各级主管须随时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制定更正行动计划,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要体现经营计划的作用。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主要工作业绩指标
在年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主要工作业绩指标是计划顺利完成或改进的保证。通过主要工作业绩指标的制定和落实,使每个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和奖罚尺度,能充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产品的开发和质量管理
(一)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开发是指运用研究中所发现的科学知识及其成果,使其转变为新产品、新材料、新生产过程等一切非常规性质的技术工作。新的产品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将好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投入市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产品开发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
产品开发的三各关键因素:人员、资迅和资金。其中,人员最为关键。负责新产品开发的人:首先,应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宽广知识面;其次,有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最后,应有较强的市场嗅觉。“专业技术知识”的定义较容易,“成本核算能力”经过一定的培训就能达到,最为困难的是“市场嗅觉”,这是我国长期保守的教育体制所造成的,而且,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否则,研发所完成的课题不是无法转入批量生产,就是产品不被市场所接受。
现在,产品在市场上的寿命逐年下降,其更替速度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这样,提高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成了企业发展的关键。研究发展的成本多半很高,不过钱花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钱花得对不对才直接影响企业得成败,这需要管理阶层与研发部门共同努力。根据专家的经验,只要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即有助于建立一个高生产力的研发环境。
第一,许多研究人员并不以获得加薪或多漂亮的头衔为满足,相反,他们期望获得外面的世界,也就是同行的认可。晋升与加薪当然能激励他们,可是,他们希望个人在科学或工程方面的成就为世人所知,甚至得到专业领域的肯定。企业主管应该认同这样的事实。
第二,要想留驻优秀研究人才的心,就一定要保留发表研究成果的管道畅通,支持研究人员在专业刊物上以及参与专业研讨会,只不过要小心保护公司的专利及商业机密。
第三,企业提供形式或实质的奖励,对研究人员也是一种激励。有些企业设立杰出贡献奖或创新奖,有些企业则实施双轨职业阶层制度,提供研究人员另一种选择,让喜欢研究工作的人员可以选择不担任管理人员,能继续从事研究,同时,享有较高的研究地位及薪金。
另外,企业主管经常关心及同研究人员交流,也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和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
1.市场调研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客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前三名和国际品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以及使用情况;
·广泛收集国内外资迅,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2.方案论证
·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论证市场动态和发展该产品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包括:原辅材料、设备和辅助设施等)。
3.新产品开发周期
任何产品的生产经营都有一定的阶段性,为了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推出新产品或新包装,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产品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就一般产品而言,开发周期为6个月,最长不能超过1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
·市场调研和论证周期: 1~2个月;
·产品设计周期: 1~2个月;
·工艺制定周期: 小样 – 1~2个月;
批量试产 – 2~4个月;
·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 1~2个月。
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其市场寿命周期各不相同。但均可将其分为:产品开发(无销量)、进入市场(销量增长)、成熟发展(销量稳定)和逐渐衰退(销量逐渐降为零)四个阶段。企业应在产品的第二个阶段的后期就开始升级产品的研发,以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
(二)产品质量管理
所有人类的机构,无论是企业、学校或政府的存在是提品或服务给客户。现在,就产品而言,使用者的兴趣是在于所提供服务的成效。如自行车或轿车,使用者的兴趣是它所提供的运输效能;又如牛奶,主要是营养及味道;而饮料是清新怡神、解渴、口味和外观。
一种产品的生产或一种服务的提供,要令它能适合预期的作用。产品或服务越是能适合预期的作用,就越是得到使用者的考虑。就因为如此:质量的定义为满足用户的需求。于是,产品要符合如下要求:
·能够扮演它应有的角色;
·当客户需要时,能随时提供;
·可靠性:就是没有经常性的差错;
·可维护性:就是有差错发生时,能及时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将这些特性或要求建立在产品中。品质控制的最终目的或功能是监察实际的生产活动以保证产品是真正符合客户的要求。所以,品质控制是用来监察生产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
另一方面,品质保证的功能是引导及督导品质控制的活动,以保证它能达到目的。所以,品质保证是引导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品质控制。接下来将分别对品质控制和品质保证进行讨论。
1.品质控制
我们要定义什么是品质控制。品质控制是借助各种活动来组合一个程序,以使最大分量的产品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首先,为何我们需要品质控制?
最初,所有物品是由使用者自己生产。当然,使用者们知道他们的要求并尽量制造适合他们需要的物品。在制造过程中,任何必须的调整或改良均可即时进行。然而,在工业化生产的今天,在一小时内可生产出数以百计同类型的产品,有时甚至在一分钟内。要检查每一件产品是很困难的,这样更谈不上调整或改良。以饮料为例,许多测试是需要把一些检查过的物品丢掉的。另一方面,偏差被引进生产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如这些偏差没有及时被纠正,产品就会出现问题,以至不被客户所接受。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实施品质控制。因此,品质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活动的组合能维持生产最少量的不合格产品。
上图所示为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它用图表表示:从原辅材料的供应到商品的流程。当从供应商接收了原辅材料后,就必须取样试验,并把结果同标准作比较。假若样品测试合格,便可接收进入生产流程。否则,便不能接收并且要退回给供应商。如对生产过程要有一个有效的品质控制,那么就必须对样品作抽样检查。在一个连续性的流程中(例如食品生产),需要每隔一定的时间来测试样品,然后将测试结果同标准作比较。如果样品合格,便可接受产品;否则,便要测试更多的样品。如发现产品不能被接受,将以废品或次品处理。在许多情况下,产品或许能被接受,但有些测试结果已提出警告,我们就必须采取纠正行动。总之,品质控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取样:取样频率及样本大小是由产品的本质及生产流程而决定;
·测试:用以确定样本主要的特性值,要测试那些特性及采取的步骤因不同的产品而不同;
·同标准作比较:计算出偏差值;
·更正行动:通常品质控制人员不会直接采取更正行动,而是向生产部人员提供必要的行动建议。
2.品质保证
品质保证的功能是指引及督导品质控制的活动,以确保它达到目的。品质保证的功能有以下二个主要部分:
第一个主要功能是提供指引大纲给品质控制,就是品质保证有责任提供必要的资料给品质控制,使它能达到目的。这是与取样、特性、测试步骤以及标准有关。品质保证应当提供或帮助品质控制作出决定取样量和有多少件数来组成样本,以及取样频率。假若产品特性有大幅度的变化及流程需要时常调整时,取样频率就应增加。另一方面,样本数量则取决于对测试结果精确性的要求。另一种需要提供的资料就是哪些特性需要检查,这些特性是影响质量的关键,称作主要特性。标准就是与测试结果作比较的特性值。可分为四类:
·设计标准:是用来建立或生产一种有效的产品。
·原辅材料标准:是用来避免任何外来毛病介入产品中。
·中间标准:是用来正确地控制生产流程及避免生产期间任何毛病地介入。
·产品标准:是决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另一个主要功能是监察或督导品质控制地活动。尽管品控人员地责任感很强,但是,很多外界因素还是会影响检测结果。品质保证的责任就是尽量避免事情的发生。所以,品质控制的活动要受到督导来确保:
·检测样本的数量和检测频率的正确。
·所有必要的特性均被检测。
·测试的方法正确。
·使用正确的标准。
·如需要时,提出正确的更正行动建议并被采纳。
这督导是透过三种不同的活动推行的。其中一种是审阅及分析来自品控的报告,这些报告包括了所有活动的总结以及测试结果,要符合操作标准,以及所推荐的更正行动和其他资料。品质保证人员对品控提出合适的建议。
另一种很重要的督导活动是品质保证代表去巡视品控的操作。透过这些巡视,品质保证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另外,这些巡视能直接及肯定地检查一些项目,如取样程序、测试步骤和更正行动等。
第三种督导活动是由中央试验室对市场产品进行检测,并将测试结果连同评论报告送至有关的部门主管。
另外,品质保证人员同样需要对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供应商的品质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提高采购物料的品质保证程度。
总之,品质控制和品质保证是实施两种完全不同的功能。品质控制是量度及控制原辅材料、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它借助于衡量某些特性,把结果同标准作比较,以及推荐合适的更正行动来完成任务。但另一方面,品质保证是指导品质控制的各项活动,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它借助于审阅报告、巡视品控操作以及定期测试产品样本来完成任务。
(三)产品的货架寿命
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还存在着产品货架寿命的问题。因此,品质控制的目标在于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不仅具有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品,而且有较长的货架寿命。正确地注意到以下方面的产品就能完全保证其一个较长的货架期。
·由符合标准规定的程序生产出来。
·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用符合标准的设备生产。
·包装在一个符合质量标准的容器中。
·密封完好无损。
·处理、贮存的方式正确。
·在仓库和出料处,都必须掌握‘先进先出’的原则。
·所有的包装上应有清晰的编号。 三、人力资源的挖掘和管理
现在,很多企业都将‘人事部’改成‘人力资源部’。作为人事主管真正能做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制定相应的政策而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人却非常少。大多数只是记考勤、代交保险和发工资等。其实,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应该是员工的代言人,是员工同老板之间的桥梁,将员工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反映给老板,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一)制定合适的工资标准和奖励制度
在各企业中,均要求员工对自己的收入严格保密。但是,能够做到的公司几乎没有。这样,同岗位而收入不同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势必影响员工的情绪而降低工作效率。我个人认为采用半透明的方式来处理较为合理,即工资保密,奖金公开。
要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设计和执行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去做对公司最有利的事,并鼓励他们在想法及做法上当作自己拥有这家公司。以下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我们的奖励制度是否以适合今天的各种标准为依据?想一想公司真正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公开奖励那些有贡献的人,并将其引入薪资管理中。要把重点放在绩效管理上,而非人格特质上,借以激励员工改变行为。
2.报酬项目是否太多?大多数公司开始都只发本薪,然后逐年增加一个又一个的报酬项目。例如:指标奖、回款奖、绩效奖和特殊服务奖等等。报酬发挥作用的关键不在于项目多少,而是如何整合这些薪资项目。如未经妥善研究,员工并不知道哪一种绩效会得到奖赏,自然无法把注意力放在有关公司竞争力的绩效上。
3.我们是否利用自由裁决的奖励来鼓励员工的创新与冒险?卖力工作并不等于实际的绩效。管理者应利用自由裁决的奖励,发出明确的信息:对贡献大、绩效卓越的员工发放高额奖金、给予破格提升。以及让他们有机会在公开场合显露自己的才华。要采取这种做法,管理者需要自己清楚期望哪一些关键性职位要有创新和冒险,要如何衡量它。
(二)培训计划的制定
每年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使得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做到驾轻就熟,使公司内各环节运转自如。对于人力资源和培训的关键在于危机管理和创新意识,各级主管必须对其有明确认识,并鼓励员工的通报行为,这样可减少损失,同时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效益。 四、生产计划和管理
(一)采用计划和管理系统的目的
计划是一个经济的应用人力、物力及设备的策略,以达到销售的需求。有效的计划有二个要素。第一,让经理知道所有由他管理的事情的情况。他应能分析他的资源强弱,并能在问题发生前预测到。第二,经理应有每一时间段的销售需求,通过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用最低的成本来完成目标。计划和管理系统是工厂获得最大生产力的关键。其目的是:
·确保有效的劳动力和设备的利用;
·避免产生缺货或过度的库存积压情形
·提供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计划
·建立基本的预算信息资料
当所生产的是大量产品的包装组合或库存组合(SUK)时,在计划、调度和库存品保管方面对计算机辅助的需要远远大于少数几种产品和单一的生产线时的需要。
建立一个有效的计划和管理系统的关键因素和关键步骤是:
·生产预测:是基于对销售预测和趋势的分析后作出的。是最重要的。
·材料计划:需符合生产预测需要的材料准备。当销售量变化时,现有的库存水平应有响应的调整。
·劳动力计划:计算出符出合生产预测的劳动力需求。
·库存/仓库空间:评价库存和随之产生的仓库空间需求。
·生产计划:准备实际的生产时间表,向生产线主管下达生产时数和产量的要求。包括将每日报表的实际生产数量同计划安排的数量进行比较。
·评估和管理: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应包括证实销售需求已得到满足。应将实际的销售同预期的销售进行比较。应证实生产效率,然后对今后的计划安排进行调整。
1.生产预测
根据销售预测,计算出符合每个产品的生产所需要的生产线时数:产品生产线时数=产量 /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2.劳动力计划
满足销售的劳动力要求:工时数=生产线时数×每小时的生产线工时数
3.材料计划
决定什么时候定货和定货的数量将基于价格和可获得量方面的考虑:
·库存量维持多大?
·什么时候再定购?
·再定购的量是多少?
定购材料可以是人工的或自动的过程。以一种及时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定货是将来计划的要求,这一过程的基础是确定再定货点和再定货数量。并且,为确保连续生产而需要经常保持的安全库存水平来确定再定货点。
再定货点的确定是基于一个在下次装运的货物到达之前的这段期间的预期使用量和要求的安全库存水平。
定货数量(再定购一种产品的多少)可以定量地计算出,以便库存量总的可变成本减至最小。这包括:
(1)计划成本
·转换时间和劳动力
·破裂或擦伤的材料
·在生产起始阶段的劳动力效率
(2)带出成本
·库存空间的成本
·维修成本
·资料管理成本
·损坏、损耗、报废成本
关键是材料计划涉及到销售预测、季节趋势、能按要求发货的供应厂商和许多其他的只能在当地才能确定的因素。因此,极其重要的是仔细地计划并根据计划和历史的资料来确定材料的需要,在已建立起了的市场上,供货厂商的供货能力已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此时,采用及时交货方法(Just-in Time)是可能的。及时交货方法的目的是使工厂储存的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数量保持最低,从而减少成本。并允许材料尽可能地在接近它们被用于生产的实际时间时收到。。
4.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决定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使用可获得的劳动力。在哪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什么产品和包装。总的途径包括下面四个步骤:
·明确需要生产什么产品
·明确原材料的基本库存,以确定什么产品优先生产
·明确生产需要的设备和人员
·以设备的生产能力及可行性为基础,落实具体产品或包装的生产时间
(二)生产业绩指标
1.总的目标,要求和益处
业绩指标的确定有着双重的目标:
·通过一个效率数据追踪系统,提供了一个决策手段;
·通过下述步骤,进入一个日常的改进循环。
(1).结果分析
(2).展开改进行动计划
应针对一个理想的目标设定值,测定现有的效率。当获得利润时,应对目标进行重新评估,看看是否应将其提高。
一个用于分析生产操作的持续系统,能对公司运作的基本状况和服务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个效率分析系统的益处包括:
·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消费者的质量需要上;
·保证对销售提供支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改善获利能力;
·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使得解决操作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和改善;
·评估改进操作系统的有效性。
2.生产业绩指标
生产业绩指标已被发展来测定在有能力对成本和消费者满意度产生巨大影响的生产操作中的那些领域或过程。测定这些领域的关键是持续性。一当数值被确定,对该值将以同样的方式,一个时期接一个时期地进行监测、计算和评估。
(1).原辅材料利用率
测定在生产中使用的不同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消耗是控制成本的关键。通过生产中基本数据的记录,并将这些结果同标准成本相比较,就能提高工厂材料使用的利用率。并将各项指标列入各相关部门的考核体系。
(2).设备效率
应通过下列三种关键效率指标对生产线效率和使用率时行详细的追踪和持续的测定:
·生产线利用率:测定生产线的效率,它考虑所有的非生产时间,是对生产线正在如何有效地被管理、调度、维护和操作进行的最全面的测定。生产线利用率将随操作而变,因为它依赖于转换的次数和工厂特有的其他特性。
·机器效率:反映了在排除了外来因素的影响时,生产线本身和辅助设备的效率。机器效率测定设备目前的维护保养程度如何。
·设备利用率:是反映总的工厂效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在正常情况下被用于计划生产能力。
生产线利用率和机器效率在正常情况下是基于主要设备的额定速度。应作出一切努力来维持主要设备以正常的额定生产速度稳定地运行。
(3).日常报告
在生产方面,有关生产线利用率和效率、产量和材料消耗、破损和次品、质量控制、以及有关劳动力、停机和系统维护保养资料的日报告应递交给管理部门。逐日的和一段时期的资料被用于如下用途:
·日报告基本上用于获取有关生产过程的信息,是一种便于集中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表格。
·每周的和一段时期的/逐月的报告从逐日报告中归纳集中信息,并对工厂的生产线和综合效率进行分析。
在所有层次上,必须做到充分理解信息要求的重要性,确保准确的报告。有效的数据资料是一个有效的追踪系统的基础。
(4).适用于人工追踪系统的表格
人工追踪系统通过一系列由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完成的表格来获得所有的信息。这些表格可用作产生逐月的/一段时期的总结和最终的逐年趋势分析的连续数据资料基础。主要的数据资料表格如下:
·日生产记录表:日生产记录表显示了一个工作班的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也显示了设备的运转情况。在净生产量和总生产量之间的差值代表了由于破裂、完全的废品等而引起的损失。日生产记录表由每个工作班的管理人员完成,并将一份复印件送交生产经理。
·破损和次品报告:日破损率和次品报告显示了原辅材料的损耗。日破损率和次品报告指出了问题领域,以便于制定出正确的更正行动计划。应由工作班管理人员编制每个班的日破损率和次品报告,并将复印件提供给生产经理和维修经理。来自日破损率和次品报告的信息可在每周的基础上使用一个相同的表格进行总结。
·日劳动报告:日劳动报告提供关于付工资的劳动时数的信息。根据工时表记录,按每个生产班编制这一信息,并将复印件送给所有的生产部门经理。
·周生产总结报告:周生产总结汇集了日生产记录表的数据,以便显示出一周里的总生产量。这一总结指出了:生产线的总生产率水平和组成生产线的各部件的性能;对不同类型产品的效率进行比较。这一报告必须由生产经理完成。
·周停机率报告:周停机报告总结了每条生产线每周的机械停机和操作停机。报告将指出损失的生产率是否是由机械停机或操作停机引起。这些总结将强调哪些机器引起了最大的停机,需要维修或进行操作人员培训。操作停机显示了程序和/或生产调度是否应进行修改。这一报告应由生产或维修经理编制。
·周原辅材料利用率:总结显示了工厂的损耗情况,不同类型的产量之间的比较可以指示产量损失的来源。另一方面,生产总结也可提供需要的信息。必须由生产经理编制。
·周包装材料利用率:总结显示了生产线的各部分的利用率。在周生产总结的基础上对包装破损和包装次品进行比较可以指出损失的来源。其他损失来源包括:差的储存条件,在生产结束之后,不能归还剩余的生产材料。总结应由生产经理利用来自仓库的库存量资料进行准备。
3.劳动力管理
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劳动力计划和效率。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应有效地进行管理。没有可靠的劳动力效率管理,要有效地管理一个生产厂是极其困难的。管理将对下述方面产生强烈的影响:
·直接进入生产线或间接进入辅助职能部门的劳动力成本;
·公司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其生产能力来使投资的回报达到最大;
·充分地计划生产操作的能力。
制定可靠的劳动力成本的关键是管理部门以一个合情理的准确度来衡量。工作量度为:
·在生产一批产品的操作期间,完成生产线的工作所需的时间。(直接的)
·完成修理一个阀门一类的任务所需的时间。(间接的)
我们可使用不同工作衡量技术中的一种,如象时间研究、工作抽样或预置时间系统等。根据工作衡量数据资料,工厂可将工作标准、目标和人员配备进行汇总,对工厂内的不同活动进行定量。需要了解有关针对不同活动的衡量手段、报告表格和合情合理的目标的细节资料。每一家工厂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工作环境。然而,随着工厂发展和改进其测定效率的能力,都能提高劳动力成本的有效利用率。 五、采购管理
(一)采购人员的必备条件
企业管理者选拔采购人员,应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观念,应以采购人员的人品和专业知识为选拔条件。四项基本条件如下:
1.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能力
采购支出将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采购人员必须具有成本意识,必须精打细算。其次,必须具有‘成本效益’观念,随时将投入与产出加以比较。此外,对报价单的内容应有分析技巧,不可以简单的‘总价’比较,必须在相同的基础上,逐项(包括:原料、人工、工具、税收、利润、交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等)加以剖析评判。
2.预测能力
在动态经济环境下,物品的采购价格与供应数量经常调整变动。采购人员应能依据各种产销资料,判断供应是否足够。从物品原料价格的涨跌,也能推断采购成本将受影响的幅度。总之,采购人员必须扩充视闻,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对物品将来的供应趋势预谋对策。
3.表达能力
采购人员无论是用语言或文字与供应商沟通,必须能正确、清晰表达所要采购的各种条件,例如: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和付款方式等,避免语言含糊而滋生误解。特别是忙碌的采购工作,必须使采购人员具备‘长话短说,简洁明了’的表达能力,以免浪费时间。‘说之以理,动之以请’来取得优惠的采购条件,更是采购人员必须锻炼的表达技巧。
4.专业知识
采购人员对其经办的产品,若能了解原料来源、组合过程、基本功能、品质、用途和成本等,将有助于与供应商的沟通,并避免‘敌暗我明’吃亏上当。有了专业知识,更能主动开发新来源或替代品,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
(二)道德品质
采购人员必须保持“平常心‘和不动心’,否则以牺牲公司利益,图利他人或自己,终将误人误己。我常以‘停工待料’为最大耻辱来告戒采购人员。当然,造成原料短缺的原因很多,如采购人员不能抱持‘舍我其谁’的态度,负责调度所需物料。那么,很可能会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另外,采购人员虽然较占上风,但对供应商的态度不可趾高气扬、傲慢无理。与供应商的谈判或议价过程可能相当艰辛和复杂,采购人员更需要有耐心和等待的修养,才能做到克尽职守和事半功倍。
(三)采购部门的建立
为了使采购部门能有效的运转,就必须对内部工作的性质和类别进行划分:
1.采购主管
规划、组织并协调各种采购功能、采购人员,以及维护与其他部门和外界的关系,有时许直接负责重要项目的采购。出席有关会议、报告部门计划和业绩,以及纠纷和问题的处理等。
2.采购人员
负责有关项目的采购、询价、议价和评估供应商等工作。
3.采购工程师
负责采购物料品质的分析与控制,提品知识及信息给采购人员。
4.预测人员
这是属于经济分析、统计技术等背景的工作。负责各种价格、经济趋势和产业情况等的资料,将其提供给采购人员或管理人员
(四)采购流程
采购人员在进行每项采购操作前,须将订购量同现有的库存量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最终的采购量。最后,须注意采购工作的要素:
·对于任何的原材料采购必须签定采购合同;
·必须填写请购单和采购定单,并严格按审批程序操作;
·进厂后的原材料必须经过品控检查,合格后才能入库。否则,拒绝签收;
·对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须执行品质保证的认可程序。并且,品控人员定期拜访;
·对采购过程及时追踪,以保证做到采购数量、品质和到货时间等都符合要求。 六、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是一个用于衡量生产成本效率的尺度。它监控的是生产厂能直接控制的或有能力影响的那些产品。一般而言,控制成本可解释与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或者是一箱成品)有关的所有成本组分的作用,除了典型的不能直接由工厂管理改变的包装和配料成本外。控制成本包括下列内容:
(一)直接的(可变的)
·劳动力:直接与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有关的所有劳动力(生产线配备人员);
·利益:与直接劳动力有关的利益成本;
·材料利用率: 指在操作过程中损失的那部分配料和包装成本;
·破裂:在生产过程中毁坏的货物;
·生产物料/供应:直接与生产过程有关的物料/供应(包括:生产线材料,清洁卫生化学用品,编码机墨水等);
(二)间接的(固定的和/或半固定的)
划分为两类:生产的和仓库的。用于说明不直接与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有关的哪些费用。
·劳动力:不直接与生产线有关的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小时工等的工资;
·利益:与所有间接劳动有关的利益成本;
·维修保养:由两个部分组成:
(1).机器和设备—与生产线设备和直接的辅助设备的维修保养有关的所有经费项目。
(2).建筑物—与建筑物和地面的维修保养有关的所有经费项目(这些项目不包括主要的基本建设费用)。
·折旧:与建筑物、工厂设备、计算器硬件、家俱、地面和场地有关的折旧;
·所有其他的管理:不直接与生产有关的材料和供应,废料移去,外部服务(即:草坪维护、害虫控制),训练费用、公司的小车、托盘费用;
·所有其他的承担义务:能源、加热燃料、水和污水、电话、机械租费、产品责任保险。
下列为适用于工厂的控制成本总结报告: 七、维修和预防性维修保养
(一)目的和定义
工厂制定维修保养计划的目的是保证所有的设备和装置都处于高效率。设备的操作必须有效地生产产品,满足销售和客户的需要。故障和生产线的停机降低了生产线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预防性维修保养可将设备的停机和故障发生减至最小,并在设备启动之前就将隐患解决,同时也使设备修理的总成本变得恰当或减少,并减少了由于设备运行问题而造成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损耗。
预防性维修保养被定义为通过一个批准了的程序来进行设备的计划检修,这一程序包含了周期性的预定检查、清洁、调节、修理和备用零件的替换。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设备运转状况的反馈系统。
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的成本应与设备的停机成本进行对比。一个完美维修保养程序可以100%保证在零件损坏前进行更换而杜绝了设备故障的隐患,但需投入昂贵的维修资金。而一个无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的工厂将由于设备停机而付出极高的成本。最佳的方案是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一结合点,在此点维修的劳动力和零件成本是处于一个可接受的水平,而潜在的停机风险最小。
(二)系统建立的关键因素
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建立和实施所需的五个关键因素有:1. 人、2. 记录、3. 系统程序、4. 备用零件库存量、5. 信息交流和反馈。下面将分别对五个因素展开讨论:
1.人
最关键的因素是有责任心和主动性的人,在实施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时,对维修人员(包括一个维修经理、技工和电工)应指定具体的职责,但维修人员必须依靠生产线操作人员的合作。操作人员是处在发生实际故障之前检测出问题的最佳位置的人员,取得操作人员的合作支持对程序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生产主管接受了关于设备检修的必要训练,故能在操作人员和维修部门之间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2.记录
在追踪过去的维修活动方面,历史的记录提供了有用的数据资料。这些记录包括生产记录、维修记录、备用零件定货和备用零件使用记录。有了这些文件,重建关于设备故障的频率和型号的记录和统计将变的较为容易。
记录可以帮助制定出所有部件的标准寿命期望值。例如,设备制造商建议,在设备运行2000个小时后更换传动链。但如果工厂记录显示该部件的标准寿命仅为1500个小时,则将对制造商的建议进行调整,以便适合工厂的实际情况。
利用历史记录和制造商的建议能制定针对每家工厂的专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时间表。
3.系统程序
可采用一个系统来保证维修保养任务不会被遗忘,任务已被分配给专门的人选,以及这些人知道什么时候每项任务必须被完成。这一系统包括:
·一个关于所有设备和构成设备的零部件目录。
·针对每一零部件来制定维修保养程序,该程序是根据设备制造商建议和工厂经验而决定的。
·设定实施每项任务的频率的有详细说明的时间表包括:
·指派一个维修主管来负责维修任务的日常安排和监督,以便确保任务的完成。
·建立记录保存和追踪程序。
4.备用零部件库存量
尽量维持一个零部件的库存量,由于存在一定的成本,但维持一个库存量的成本必须与当需要产生时,由无零部件而引出的成本进行比较。详细的零部件定货和使用记录将有助于维持零部件库存量处在最经济的正确水平上。需要的库存量的类型和水平依赖于设备供应商的推荐和维修人员的经验,设备的使用时间和状况,当地的环境条件,采购周期和当地货源的可获得性。
备用零部件计划中的关键文件是备用零部件目录。下列信息需要被记录下来:设备名称、地点(工厂、部门、生产线)、制造商的名称、系列号、零部件名称、每台机器的零部件数量;库存量水平,最大/最小的购买定货数量、储存地点和编号、采购周期
5.信息交流和反馈
通常,信息必须通过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生产班次进行交流。实行书面交流的形式,以克服可能存在的交流障碍,提供一个反馈机制来保证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的状态和效率,并留下了一个永久的记录,供制定今后的维修计划时使用。
一个有效的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需要一个反馈系统来改善:
·记录程序的效率
·按需要更新检查频率
·按需要增加检查次数
·控制由系统检查产生的工作
·评价备用零部件的管理
·评估维修保养程序的成本
6.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的应用工具
一个成功的维修保养程序建立起来后,还需要进行管理。为了帮助进行这一管理,以及作为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工具而起作用,可使用下述几个基本的报告。
(1).设备停机报告
停机报告通常是由生产线管理人员或机器操作人员来完成,是同正常的生产报告一道完成。这一报告帮助记录程序的效率,提供改进的机会。在一个区域出现连续的停机将导致一个深入的研究。然后,一个永久的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被实施。
(2).基本设备记录档案
基本设备记录将用作基本数据,供建立备用零部件库存量和制订维修保养程序以及维修频率时使用。基本设备记录也可用于有关工厂内的所有设备的主要参考资料,它通常是从制造商的数据表、合同和目录的基础上产生。
(3).预防性维修检查表
针对每台设备制订了一个特定的检查程序,并标明必须完成的所有检查任务:每日的检查要求,每周的检查要求等等。检查目录可用于提醒被指派在这一程序中负责每项任务并采取适当监督措施的技工或操作人员。它也可用作一个已完成了的检查工作的记录,以便于计划管理人员能随时相应地更新记录。检查目录也可被制订来支持与如象启动或关机一类的特定程序相关的任务。
(4).维修申请单
维修申请单是由任何一个查觉或注意到需解决问题的人来完成,例如,设备操作人员,生产线管理人员或品控员。
在对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申请单应由一个管理人员批准,并呈送给维修协调人。随后,一个正式的详细的维修派工单将产生。在较小规模操作的流水线系统中,维修申请单也可作为一个正式的命令派工单被分配给一名技工去完成。
(5).维修派工单
维修派工单是由维修部门签发的详细文件,它充分地叙述了将要进行的维修保养工作。派工单应包括下列信息:检查的设备、要完成的工作、优先次序、完成工作的日期、工作分配、需要的材料/使用的材料、预计检查工作的成本、完成检查工作后的实际总成本
(6).派工单的管理
派工单的管理是计划协调人用来追踪所有签发工单的主要工具。它也有助于优化工作和监控劳动力的使用。从本质上看,它是一个正在运行着的所有维修保养活动的记录表。 八、仓库和运输管理
库房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材料的贮存和控制,库房收入原料,满足生产需要,装载、入库和运输成品满足市场需要。
库房的设计和所需空间受待处理的包装的数量和类型的影响。这也受市场的需求影响。气候条件对库房空间是极重要的。在大多数适温市场内,外部的停车场和划线卡车的停靠处是理想的选择。但在特别寒冷的气候里,这是不可能的。送货卡车应停放在有遮盖的、隔热的建筑中过夜。
库房应尽可能安排使用全部有效空间。原料、包装材料和成品应贮存在设计的区域内。地面布局应设计得能最大限度的用于工厂生产并尽可能避免设备密集布置和地面破损。
(一)库房布局
有效的布局是提供有效的使用空间和材料管理,同时加强控制生产线上所需材料的库存和到货。库房地面布局的设计依赖于产品和包装的数量,所用装货操作的类型、气候条件及工厂新包装材料到货的频率。基本原则如下:
·产品的放置地点和排列结构应使所用的卡车装货方式容易进行,最常见的是直线行驶方式;
·需求量大的品种应比周转慢的品种更易接近;
·使相关操作间的距离最小:集中卡车装货区域、集中放置需求量大的品种、贮存材料应就近使用
·设计有效的物流形式:直线移动、尽可能减少倒车、避免空载(运货卡车卸货后,返程应装载货物)
·尽量利用空间;
·选择区域自身补充以减少产品的搬运;
·每排的长度应符合货盘的数量,而货盘数量须满足产品的预计库存水平;
·物品从放置地运往使用地时,应放置在卡车经过的路线上,以减少运送时间;
·保留地面空位,对需求量低的产品,使用短的贮存通道,划线标记出巷道,优化中心通道的位置并有效地使用;
·成品贮存在库房内;叉车通道应能用于转向;
·卡车通道应是叉车通道的两倍宽;
·柱子和其它障碍物应避免发生叉车危险事故并很好地由货盘货物包围着;
·应定期地检查库房布局以进一步核实确保生产、贮存和销售的需求
总体要求:确认是否采用了有效的空间管理和使用了适当的立方体积空间,这对良好的库存效果和生产率是重要的。这需要充分利用全部设施(即,地面面积和上部空间)。当检查地面空间时,应密切注意建筑的结构组成以确认所有障碍物(即,柱子、固定物)都被查明并得到了补救。正确利用上部空间可能意味着需两层或三层地堆放货盘,但这点受屋顶高度和障碍物的影响。为了选择恰当的地面布局,应仔细考查库房空间。
(二)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被定义为:
1)使正确的产品保持正确的数量,满足计划的销售需要和由于促销活动所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化,以及反常的气候变化等等;
2)不要出现过多的存货,由此而带来过高的库存费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重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物料的可利用性、生产计划/生产线能力、库房的贮存空间、销售情况预报、运输限制、有效的控制系统
不正规的存货管理会带来以下不利的后果:
·对市场的无效服务
·存货中投入了过多的成本
·在库管工作中产生无效工作时间
·有价值的库房空间未得到有效利用
·过了保质期的产品成为废物
适宜的产品和原材料运送是以24小时或48小时的成品运送为基础的。这一体系的调节是根据贮存的产品和材料,在投入使用前所花费的公司资金多少来进行的,而这笔资金转入其它用途会更有成效。所以产品和原材料的运送与存货管理系统直接有关。在原材料供货条件好的地方,经常有可能进行“随买随用”的运送和生产,这就进一步减少了保存在库中的存货量。
(三)运输管理
“运输”功能被定义为采用运输车辆将产品从生产车间运到卫星仓库、经销商仓库或客户。运输必须与销售预报,生产安排和存货控制形成一个整体。特定产品/包装必须放进特定的库房。在上市的产品/包装数量种类很多,且在许多部们要达到日常的库存平衡,这就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及时、准确地交流情况,仔细进行计划。
所谓媒介融合,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平台,更在于各媒体间建立的合作方式。因此,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与媒介融合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呈现的新特点,并从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新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成为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媒体的新闻策划与生产。我国的新闻专题策划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多媒体联动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成为大多数年轻一代关注新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社会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广泛普及,网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分享和转发,成为新闻信息传播广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联动,使同一新闻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受众的互动参与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更多的是以引导舆论、激发热情为重心的策划,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策划已经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策划更多的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一些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中最为常见。从2011年起,《南方日报》不间断地策划了“幸福厨房”公益活动,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缺乏午餐条件的学校建设以“加热自带午餐和集中蒸饭煮粥”为主要功能的电器型“幸福厨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执行团队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幸福厨房”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厨房”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154间。
(三)新闻内容更加分众化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新媒体运营,推出不同的介质,分享同一新闻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因为不同的介质对同一新闻资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数据对每种介质的受众实现良好精准的定位,积极地使新闻内容分众化,成为众多媒体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2014生活微行动”,倡导大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行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策划组针对网友受众的特征,在微博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并应邀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加盟“微行动助力团”,配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不到半个月,就有7万网友参与转发与评论,并承诺愿意加入到“微行动”中来。电视媒体通过微博平台与网友良好互动,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四)网络新闻策划日益活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大新闻网站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赋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2012年,腾讯网和新浪网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精心策划了“地球一小时”网络专题报道。在各种专题的吸引下,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参与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随着互联网使用的进一步深入,借助网络进行报道策划已经成为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给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等特点,对新闻策划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闻策划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过于理论化,与业界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业界需要既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又能突破专业界限,熟练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能够同时胜任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工作。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媒介形态的变化,熟悉业界优秀生动的实践案例,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策划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材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有所脱节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策划专业教材建设较为积极,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2004年)、赵振宇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2008年)等。同时,受出版时间较早的影响,这些教材大都存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关注不多,甚至没有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自己总结摸索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媒介融合下新闻策划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的新闻教学实验室设备往往落后于业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体设备更是匮乏。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大多以课堂讲授加一点实习作业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实习作业往往由学生随意进行,多是一些应付之作,起不到实践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跨媒体的新闻策划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改进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大学新闻院系都将新闻策划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飞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这些特点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维,摒弃陈旧的教材与案例,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创新信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众多优秀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全媒体下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方针、方法等。同时,客观而言,高校授课教师往往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学,本身大多没有新闻策划的实战经历,对案例的讲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在新闻媒体一线工作,具有实战经验的新闻策划专家讲解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解。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需求的业务技能
早在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建人沃尔特?威廉姆斯院长就提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3]。实践教学法以教导学生掌握理论精髓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模拟情境的练习,进入到实操中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而在新形式下,新闻策划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这些基本的业务技能,对策划前期的调研、用户需求的分析、策划实施过程的把控与调整,实施后的总结报告等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对此已进行为时多年的尝试。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强化新闻传播系学生掌握摄影、摄像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针对大三的学生,每年开展媒介融合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介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如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将选题呈现出来并付诸实践。这项活动脱离了课堂模拟实践,充分利用广州媒体融合的优势,延伸到媒体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直接与社会对接,充分锻炼发挥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很多策划可以直接投入运行,收效颇丰。
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共有8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5名,纪检组长1名,副调研员1名。20__年,我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推动__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目标,开拓进取,努力实践“科学发展、惠及民生”的理念,全面完成上一年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使劳动保障事业在高起点上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彰显了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大局、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新作用、新成效。下面,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现对局领导班子一年来的履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努力增强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劳动保障,关乎国计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福,工资是民生之源,职业培训是民生之桥。劳动保障涉及到千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民生的重要支柱和核心内容,事关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大业。作为劳动保障部门,政府赋予我们这样重要的职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__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增强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劳动保障工作的本领。一是坚定不移地把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采取专家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班、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局领导班子谋划发展的共识、领导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二是坚持以自学为主,自觉提高理论修养,班子成员带头讲科学发展观,带头作辅导,带头写心得,坚定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念。进一步树立“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强化“惠及民生、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二)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好__经济发展大局。目前,__正处在逆势崛起、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是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三促进一保持”(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局领导班子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做到保民生、促发展,重点是解决好民生问题,为__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将今年工作重点放在以下方面:一是与__重点项目建设对接,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并组织落实;二是全力推进“双转移”,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特别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四是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五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六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的自觉性。
(三)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劳动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本领。我局领导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对人事任免、重要政策的出台、基建项目等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充分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把党组成员分工负责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保持权力与责任相统一。
(四)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增强执政为民的本领。我局积极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局领导班子基层工作联系制度、分片包干工作制度、重要案件包案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接访和下访等制度,每位党组成员根据业务分工,分别负责1—2个县区分片包干,负责落实维稳责任。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发挥局领导班子成员表率作风,每人都要认真推动落实惠民惠企的实事,深入基层协调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和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解决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严格廉洁自律,增强拒腐防变的本领。我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纪委的要求,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制定实施20__年《__市劳动保障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责任制度,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和责任分工,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领导、科室、工作人员,形成了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二是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制度。为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透明度,严格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通过 党政网、劳动保障网和政务公开栏等各种形式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定期公开政务、财务方面的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劳动保障建设项目,要求全部实行招投标制度,杜绝了“暗箱操作”。对劳动保障执法和规费征收,向社会公布了执法范围、程序及收费标准,同时设立了执法人员公开监督台,公布了监督电话,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使办事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努力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维护党的政治纪律,今年上一年,局党组对局下属单位两名直管干部依法实施责任追究,进行了“停职”处理。进一步完善财经纪律,加强对局属单位的财务审计力度,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建立科级以上干部、新任职和异地交流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对局机关科级以上干部、下属事业单位新任中层以上干部、县(市、区)社保分局局长、技校领导班子等人员开展廉政诫勉谈话,进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纪律教育,明确要求他们要在本职岗位上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竭尽全力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惠及民生”。
(一)上一年劳动保障工作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20__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增大。我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应对,迎难而上,较好完成了上一年劳动保障工作任务。
1—6月,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64%;组织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2.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5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5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全市(不含农垦系统)参加企业养老、失业、工伤、生育、职工基本医疗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分别达50.2万人、31.9万人、25万人、32.3万人、45.8万人和563万人。全市签订劳动合同45.8万多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处理劳动监察举报投诉案件448件;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19宗,涉及标的970万元。
1、在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建立实施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__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全国率先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地级市统筹,全市统一医保政策、统一基金收缴和统一运作管理,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作用,提高了基金的共济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城乡居民医保引入了国家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公司无偿参与服务机制。三是降低参保和享受待遇门槛,扩大普惠性。城乡居民参保不受年龄或是否患病限制,均可参保。对特殊困难群体还可以免起付标准,提高10%报销比例。四是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自今年1月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实施并轨,城乡居民医保运作正常,基本实现网上结算。参保居民在全市178家定点医院均可住院,定点医院与社保部门直接联网结算,既方便参保人就医,也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受到参保居民的广泛欢迎,也得到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省劳动保障厅的充分肯定。
2、构建“大培训”、“大就业”工作格局,全力推进“双转移”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决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局积极负起牵头总责任,努力构建建设、扶贫、海洋渔业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大就业”、“大培训”工作格局:一是积极协调农民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形成推进劳动力转移“大就业”工作格局。如共青团、妇联发挥工作网络健全,覆盖面广的优势,大力组织农村青年,妇女转移就业;工作给予优秀农民工颁发“五一”劳动奖章,激发劳动力转移就业热情。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大培训”工作格局。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和在主管部门、资金来源渠道、管理办法、培训目标任务不变的原则下,实行“四统一”:即统一下达任务,统一实行培训基地培训项目认定,统一报表制度,统一责任考核。把属于劳动保障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海洋渔业的渔民转岗转产培训,扶贫、建设、农业、农垦等开展的对农村(农场)劳动力技能培训,统一由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统筹,下达培训任务,列入全市农村劳动力工作目标考核,具体由扶贫、建设局、海洋渔业局等多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形成“大培训”工作格局,推动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就业。三是围绕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开展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全市各类培训机构根据钢铁基地配套产业需要,大力开展机械以及服务类培训。如广东海洋大学调整了专业设置,增加了13个 机械制造类专业;市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二技工学校等也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钢铁产业有关培训专业。围绕产业转移园区开展技能培训。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当地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相应技能培训,推动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四是巩固和扩大珠三角劳动力转移接收基地,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劳务帮扶的合作力度,与我市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口帮扶城市广州、深圳两市强化合作交流,建立校企合作、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就业。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89个劳务输出接收基地,加大向该地区输出劳动力的力度。五是继续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开发社区门卫、自行车托管、保洁和保绿等岗位,做好“一帮一”就业援助工作,推荐困难群体就业。
3、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推动大学生和农村劳动力就业。1—6月,全市共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137场,3375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求职者16.8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人数6.5万人,成功实现就业1.9万人。在招聘会上派发宣传资料24.3万张。在去年与深圳市劳务合作的基础上,我们扩大与珠三角地区劳务合作范围,5月24日,__、广州、深圳、佛山四市联合举办“双转移”劳务合作暨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性招聘会,10家企业进场,提供2.2万个岗位,1.7万名求职者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6123人。市委书记陈耀光、市长阮日生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视察了招聘会现场。
4、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企业减负。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下调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费率。经市政府批准,我市从20__年6月起,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下调30%,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下调28%。二是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缓缴社会保险费。三是困难企业确实无能力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可申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5、实施__钢铁基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为促进__钢铁项目顺利推进,保障东海岛被征地农民利益,解除其后顾之忧,我局制定实施了《__市钢铁基地项目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该方案规定,被征地农民个人月缴费标准为30元,缴费满15年达到60周岁,可领取养老待遇。该方案经市政府同意下发后,4月份已开始支付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金或老年津贴,且从1月份补起。被征地农民养老待遇结构增加业主负担的“激励”部分和基础养老金的60%由省财政出资。目前,符合办理养老待遇人数为781人,已经办理待遇341人,1-4月共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支付养老金28万元。
6、围绕__钢铁基地建设做好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我局积极主动到宝钢__钢铁工作指挥部及下属建设单位调研,了解人力资源需求,协调人事局、教育局、广东海洋大学、__师范学院等单位,研究提出与宝钢对接的各阶段人才资源配置工作目标、拟定《__钢铁基地人力资源培训和配置实施方案》报市政府。
7、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解决我市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化解矛盾,实现这部分人员“老有所养”。截止20__年5月底,受理早期离开国企人员一次性缴费申请1418人,其中325人一次性缴费后办理了退休手续。二是采取“先退后缴”的办法,解决已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养老问题。已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全额退回已领取的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后继续缴费,直至符合粤府〔20__〕96号文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办理退休手续,领取退休金。目前,全市按规定为403名此类人员办理退还已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其中384人通过继续缴费手续,办理退休。三是解决关闭、解散的困难企业2万多名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由政府资助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所需资金由省财政负担25%,市(区、县)财政负担25%,医疗保险基金负担50%。目前,已将该类人员纳入医保范围。四是降低职工医保起付标准,提高医保待遇。为进一步减轻参保职工住院的经济负担,我局出台文件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市区一、二、三类医院起付标准分别下降323元、154元和180元,县(市)分别下降260元、90元和180元;在职和退休人员比例报销市区分别提高3%和1%,五县(市)分别提高2%和5%。并通过统一全市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医保基础管理,参保人在全市范围任何一家定点医院住院均可直接在医院结算医疗费用,参保人就医进一步方便快捷。
8、启动地税部门实行社保费全责征收。
今年4月1日起我市社保由地税部门实行全责征收。我局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对社保征收的数据进行清理,为地税部门提供社保政策的支持,社保和地税部门积极协调解决应参保未参保的补缴、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部分险种全市征收金额不一致的问题,确保全责征收,从4月起正式“上线”。
(二)分期分批列出专题开展民生调研,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我局领导班子坚持深入调查研究,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期分批列出专题,由各班子成员按分工分别带头开展调研,专题内容涉及“如何扩大和稳定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构筑‘大培训’体系;如何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如何完善城乡一体化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如何构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网络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建立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如何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如何建立东海岛城乡居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局领导班子成员更要明确科学发展解决民生的工作思路。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集中力量到基层开展调研,深入到县区、街道社区和企业去,与企业负责人、困难企业全体人员和基层职能部门、地方 党委领导一起分析面临的问题、困难和研究对策,重点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夯实基础,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如为促进__东海钢铁基地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障东海岛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东海岛调研,组织开展方案起草和讨论,并多次协调省有关部门,争取省支持,安排资金解决东海岛被征地农民基础养老金60%部分,顺利出台了《__市钢铁基地项目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解决了东海岛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又如,我局领导班子结合__的实际经过调研论证分析,在今年面向社会推出“劳动保障十七项惠民举措”,包括开展全免费就业援助、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城乡医保覆盖面等。
三、主要存在问题和下一年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