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初级平面设计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平面设计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级平面设计课程

第1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平面设计;教改

平面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近十年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设计公司更是成千上万地发展起来,由此引发的对平面设计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相继开设平面设计类课程

1 开设平面设计类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非相关专业随意开设。在有些高职院校,未经过市场调研在非相关专业随意开设平面设计类课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为凑足周课时数、理论性课程太多、学生提出要上这类课等,笔者曾见过应用外语专业、经济管理专业开设平面设计课程,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加上没上过相关的基础课程,显然学习效果不佳。(2)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有些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有时招生过多,同时开课时需要大量这类教师,有经验的任课教师一时难找到这么多,就临时赶鸭子上架,找一些计算机类或美术类毕业的教师上课,这些教师对这些设计软件本身就没接触过,边学边教,上课照本宣科,对照书上案例一步步操作,甚至会出现错误,对于学生的提问有些无法作答,随便敷衍了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课程教材选择不当。在有些高职院校,教材的选用存在几种情况,一是有些专业被指定一定要用某公司出版的标准培训教材,这类教材可以说是一本典型的软件说明书,案例很少;二是受到某出版社高回扣的诱惑选用的教材;三是教师随意选择针对性不强的教材,选择教材之前我们应该明白该专业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有意识地选用该方向的教材。(4)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调研不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加上选用教材不当,随意安排教师,导致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完一个学期后,只会简单的操作,只会做教材上的几个简单案例。(5)硬件条件跟不上。理想的平面设计类课程的上课应该是全机房上课,老师讲授完一段就马上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是做不到的,他们还把这类课程分为理论课和上机课,条件较差的学校理论课全在黑板上讲授的,老师讲满两堂课,学生没机会动手操作,时隔几天上机课时又全忘,还得重头讲一次。

2 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

同样是开设平面设计类课程,在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还是有区别,这主要还是我们所面对学生群体的不同,我们只有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主动学习。正因为有这些特点,他们是高考的失败者,上了高职,他们继续将这种习惯带上来,上高职学生的课,老师一般都要善于管理课堂,要经常去纠正某些同学的讲话、做小动作和睡觉,而且还不能讲得太严厉。对于经常缺课的同学还得多过问,多关心,否则到课率会越来越低。(2)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他们经历高考失败后显得很迷茫,对新事物更是缺乏兴趣,勉强被老师赶着往前学,当遇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显得没信心,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放弃,如果班上这类同学多了,老师有时是顾及不到的。(3)动力能力强,思维活跃。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只要遇到需要动手制作的,对能立竿见影的制作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联系实际的案例更能吸引学生。

3 高职平面设计类课程教改建议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教学过程中注重他们动手能力、技能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笔者近十年的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教改建议:

(1)上好前导基础课程。开设平面设计类课程之前的学期应先开设如美学、素描和色彩等知识的相关课程,为平面设计课程打好基础,不学这些课程以后将造成美感和灵感的缺失。(2)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比如:广告专业要注重平面广告设计方面的教学,室内设计专业要注重平面设计软件在室内设计方面的教学,电子商务专业要注重平面设计软件在网站设计、网店美工方面的教学。(3)教材的选择。虽然我们鼓励选择与专业相关、以后就业相关的教材,但教材选择完后不是一劳永逸的,全部按照教材讲授,而是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补充,不断更新,不断完善。(4)安排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主要教学任务。高职老师上课要持之以恒地做到在上课内容方面吸引学生,善于管理好课堂。当然我们要强调的是有实践经验还是不够的,还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学生都学有所长。(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理想的平面设计类课程应全在机房上课,使用教师机上的广播系统进行现场教学,便于学生在自己显示器上看到教师操作,教师在自己的显示器上控制、查看任何一位学生的操作,可以实现双向传递文件。(6)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要尽量关注到每位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您的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每个学生的悟性都不同,我们不求齐头并进,考核标准也可不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到后续课程。(7)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8)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我院为例,在独立实践周、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这三个环节开展校企合作,在前两年的独立实践周中,让学生先认识企业的工作岗位,了解上岗所需要的技能,从而确定学习目标,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训,一部分学生进入学院的实训中心,在实训老师的带领下做一些模拟项目和真实项目,另一部分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训,他们在部门主管的带领下由简到繁,一步步完成真实项目,离企业的要求越来越近,在这个环节从系部到主管实训的教务处都要进行定期巡查,实地了解实训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先前在企业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转正,真正做到在企业真实岗位上工作。

开设平面设计课程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教学实践的前提是必须对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认识,站在这个高度才能充分认识平面设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核心应落实于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思考力和决策力的平面设计人才。

第2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平面设计课程作为设计专业中的传统课程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中从事平面设计的工作人员总人数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大部分都是缺乏创意及工作经验的初级制图工,真正能够达到平面设计师设计水平的人员并不多。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角度出发,彻底改变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引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课程以人的主观思维为主要构成基础,设计作品是否能够很好地表达主题、是否能够对品牌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是否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这都是影响作品好坏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予足够重视。从教学方法上要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根据不同课题设计出相应的任务进行引导,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合理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创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创作。每一课堂结束前几分钟集中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影像展示,通过教师归纳总结与学生小组之间互评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加以改正。

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平面设计课程为实训课程,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在实训室度过。根据这种特点,教师在授课时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操作课程以Adobe photoshop和Adobe illustrator两种设计软件的操作训练为主。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学习到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效果图的基本制作步骤,这对将来要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会软件不等于会设计,从事平面设计师行业不是简单地学会这两种软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就能够胜任的。学生在工作之后要处理大量在校期间没有见过、没有做过的实际案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模拟设计案例,让学生在完成这些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

第3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83-02

1995年“全国设计艺术教育理论研讨会”在中国广州召开,此次会议基本划定了我国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设计教育”的过渡,这也是设计教育跨入一个崭新世纪的标志。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与发展,设计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这使得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等艺术设计专业。

一、平面设计与平面设计教学

平面设计是二维空间中的活动,主要是体现各个设计元素在载体中的合理布局,其中主要包含标志设计、编排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等。

1919年,现代设计教育起源于德国包豪斯造型学院,它以培养未来设计师为宗旨,强调知识的培养与技术的形成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模式上也强调理论与实践应该同步,从而促进了现代设计教育基本构架的形成。

教育作为推动设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直接折射出设计的水平。与此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文化与思想环境。因此,探索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力求培养优秀设计人才,是设计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培养出一流的设计师,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水平,我国的设计水平才会有质的改变。

二、我国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从1982年进入启蒙时期。上世纪90年代,电脑艺术专业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和成立,在国际设计与设计教育发展方向的驱动下,部分高校也把“装演设计”改为“视觉传达设计”,至此,平面设计的教学体系才基本形成。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正规的设计学院教学机构700多所,并且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多年来,我国平面设计教学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可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仍存在很多弊端。

1.教学思维认知误差,导致教学方法呈现固化模式

许多教师认为,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技能,而创意应是后续培养目标。这种认知往往是因为混淆了创新与基础技能的关系,认知的不足会直接导致教学方法的偏差。并且,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使课堂呈现传统“师控”模式,也使平面设计教学仍长期保持着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固化格局。

2.学生接受填鸭式教学,导致其缺乏创新思维

教学思维认知误差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接受教学知识的形式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弊病。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其本质是设计的视觉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力、对设计和艺术基本规律的把握及表现力等能力的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异质思维,发挥各自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自我的知识构架。但很多教师把三大构成仅仅当作一种样式教授给学生,通过对既成技法理论“灌输”达到“识记”,在作业的布置上也是年年如此,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于设计教学来讲,这自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不利于独特设计能力的形成。

3.学科交叉渗透不足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创意表达路径闭塞

平面设计与艺术、绘画、人文等其它学科具有密切联系,是必须充分考虑与各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能够将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学懂,学好,学深,还需要结合其它相关学科,优势互补,培养自我分析、自我拓展思维的能力。仅仅局限于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不懂灵活运用,不懂结合实践,无异于坐井观天,无法真正领悟平面设计的内涵,也无法做出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平面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1.理清教学思维认知,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平面设计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依赖于学生独立发挥自我思维辐射能力,从多角度产生多种设计创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理清教学思维认知,进行角色互换。基于新一代大学生出生的年代,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时代的特殊性促使他们形成了自信、独立的个性,具有自我意识强、善于质疑、有创新精神、渴望独立探索的特点,僵化的教学模式和被动的接受学习,做课堂的替补,不适用他们,也不适用于平面设计的教学。他们甚至会质疑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的角色地位,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形成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探索学习途径,在教学中起到咨询作用,解答疑惑。

2.融会学科渗透教学,培养学生设计思路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安排直接和平面设计元素相关的课程,更应合理安排其它交叉学科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学科的专业特征和外延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在逐渐增强,融会贯通地运用设计元素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趋势。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学习呈现纵深化,而且还需要学生能够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如绘画、摄影、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交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体系,使之呈现横纵的知识构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作品、他人作品、名人作品进行对比、自我分析、提出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经典设计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独特的设计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设计外形上的设计感培养上,而渐渐形成视觉、角度、整体与局部、肌理等设计思路。

3.鼓励教学实践参与,拓宽学生创意表达

现阶段的高校课堂教学中缺少教学实践环节,使得学生于普遍进入社会时无法应对巨大的实际操作压力,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培养主动探究学习能力、听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举办设计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并且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课堂学习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的差距。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

中国平面设计已成为世界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输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人才,就必须不断探索革新我国平面设计教学思路,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捕风.中国艺术教育的弊端[J].艺术教育,2003,(Z1).

[2]贺克.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装饰,2004,(3).

第4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在数字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辅助设计已成为平面设计工作的主流。在平面设计领域,传统的平面设计的方式方法正不断地被计算机设计所替代,图形、图像处理和特效文字的设计制作也在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 文字设计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人们对于作用于其视觉感官的事物以美丑来衡量,已经成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标准。

在计算机普及的现代设计领域,文字的设计工作,很多时候也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利用现代的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可以设计制作出很多使用传统绘制工具无法表现的特殊效果文字。如可以利用Photoshop、CorelDraw制作出许多富有质感的文字,这是利用传统的纸、笔所无法达到的。

在进行这一模块的教学时,以文字的特效制作为主,并结合广告设计内容进行扩充,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完整。除了技能掌握之外,广告设计中的文字设计的理论以讲座形式穿插到技能的训练当中,使枯燥的理论融入实际的操作中。文字设计应根据作品主题的要求,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创造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有利于设计意图的表现。设计时,应从字的形态特征与组合上进行探求,不断修改,反复琢磨,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文字,使其外部形态和设计格调都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感受。

文字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字体自身的书写,同时也在于其运用的排列组合是否得当。如果一件作品中的文字排列不当,拥挤杂乱,缺乏视线流动的顺序,不仅会影响字体本身的美感,也不利于观众进行有效的阅读,难以产生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为了造成生动对比的视觉效果,可以从风格、大小、方向、明暗度等方面选择对比的因素。

但为了达到整体上组合的统一,又需要从风格、大小、方向、明暗度等方面选择协调相同的因素。将对比与协调的因素在服从于表达主题的需要下有分寸地运用,能造成既对比又协调的,具有视觉审美价值的文字组合效果。

文字的设计中色彩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Photoshop、CorelDraw作为影像、图形处理软件,在文字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极为方便也大大提高了文字设计的工作效率。

3 教学方法研究

3.1 趣味教学法

教师上课时亲切幽默的语言散发出教师良好的个人魅力,同时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更是课堂是否能够引人入胜的制胜法宝。笔者在安排教学时,总是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案例来组织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例如讲解鼠绘技巧时,男生制作球类物体,女生制作花朵或者饰品,这样“投其所好”的趣味教学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练习时容易注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

3.2 探索教学法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课程,仅凭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创作能力和创意性的思维方法,因此讲课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课题中深层次的内容。同一效果,可以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同一方法,不同参数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效果。例如在讲解Photoshop风景图片拼合的课题中,笔者会先后讲解简单的蒙版拼合法、橡皮擦拼合法、图层混合模式拼合法。这样探索性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作源泉。

3.3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如果按部就班,分别讲解菜单、工具、调板等功能,往往效果不佳,良好的设计效果需要软件各部分的完美结合。因此,除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外,教师在讲解菜单与工具箱的用法时,结合具体的实例,将一些原本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与操作变得形象生动。

第5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

一、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区别

中职教育通常是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的模式来培养中级技能人才的,在教学实践上依据“教学简化”理论,从简单的基础知识人手,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培养目标。目前,很多职校是按照传统教学法来开展教学的,实际上走进了“以课堂教学理论为主,技能实训为辅”的误区。相对于项目教学法而言,传统教学存在一些不足:①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重视理论和理解,淡化了知识运用与能力培养;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以灌输为主,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上,仅是表面化的一问一答,教师讲授占据大部分时间,学生缺少主动性的探究和体验;③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学生习惯于教师在台上教、自己在下面学,是被动的要我学,而不是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主动的我要学;④在调动积极性方面,传统教学的激励手段单一,没有激发学生探究体验的内在驱动力,学生易于烦躁,丧失兴趣;⑤在教法和学法安排上,传统教学单一的注重挖掘学生的不足以补充授课的内容,而没有利用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由此可见,把知识技能和展示分裂开,用传统教学方法来搞中职教育,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不能满足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在机房上机操作。大多数课堂时间被老师讲授理论占据,学生只有少量实践操作训练的机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在于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难以形成系统,得不到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师几乎成为课堂的主导,这样不利于学生课堂理解及技能的培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本人在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在讲解每一个工具、每一个命令时,都会用一些有趣的项目来吸引他们,提起他们的兴趣,并主动去找方法。自从我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后,我的课堂和教学成果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学生从以前的只听不问,变成每次都要有很多问题追问老师;从不愿意学,到自动学。这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出现过的。虽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学生因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放弃继续探究下去的情况,但从整体来看,学生在整个项目教学法中,更加充分理解把握技能,得到充足时间去实践,更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下面,本人就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制定项目教学目标,充分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教师在学期开始制定项目教学计划。而不是按照以前教学计划去写,这次分好每个项目去计划,分阶段,分项目,分步骤,有序开展教学。目前,就中职教育的现状来看,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甚至有许多学生在学习和纪律方面的习惯是比较差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因材施教。而开展项目教学法,专业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安排不同内容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可以把平面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重组,熟练的进行工具的应用操作,把目标定位于能够熟练掌握平面设计的理念,重点挖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设计的潜能。

(2)根教学计划,提出项目任务。教学计划制定后,教师应根据内容和对象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提出具体项目设想。项目任务制定可以参照如下标准:①知识点的覆盖是否完整?要求操作技能有哪些?②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既有知识掌握,又有技能应用;③学生能够运用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④从实际问题出发,训练创新能力,将平面设计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综合,激发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⑤制定计划是要切合实际出发,设计一些有趣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项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3)进行项目细化,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把项目设想应用前,应把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作为重要参照,研究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在介绍项目任务的内容及进行项目细化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照片处理”这个项目可以细化为“美化人像”“人物换装”和“照片合成”等,通过细化的项目名称和魔术般的照片对比吸引学生的制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完成整个项目。

(4)自评互评,阶段总结。用评价来检验学习效果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促进是项目教学中开展自评互评的基本出发点,激发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得到更多锻炼,树立自信心,实现以评促学。在项目教学中,学生的评价往往单一、不全面或是浅层次。教师要通过课堂演示、指导、理论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对完成任务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了解自己作品中优点与不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提高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可信度和效度。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注意事项

(1)对教师的要求。既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基础,又要能够随时指导学生学习,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答学生之疑,解学生之惑,并培养、营造良好合作的气氛。

第6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 课程教学 建议

[作者介绍]韩珂(1980- ),女,河南南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河南 郑州 4500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87-02

Photoshop是最流行的位图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照片图像处理等领域。为了上好Photoshop课程,很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康萍的分层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师采用分层授课的方法,实施分层训练、辅导和评价。邹羚等对Photoshop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提出课程开发思路、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引入了ISAS教学评价模式。许懋琦制作《Photoshop创意设计实例》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以专职教师的身份,从教学内容设置、教材选择、实验和实训以及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探讨上好Photoshop课程的方法和技巧。

一、课程设置

“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是以教授软件使用为主的课程,但并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软件,更多的是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创作一幅作品。建议采用阶梯式教学方法,即将教学过程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目的是学习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以简单案例为主。这类案例简单、易上手,使用几种工具即可完成,使学生很快就学会某种工具,神奇的变化、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在枯燥的工具介绍中失去兴趣。本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阶段。中级阶段,是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本阶段学习以复杂案例为主,学生通过制作大量综合型案例,学习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积累设计经验。教师在讲述过程中,侧重案例分析,从设计者的角度对某个案例进行精讲,逐渐由单纯的学习工具过渡到将工具为我所用。高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此阶段的案例选择要适当提高难度和实效性,如选择专门的人像处理教程,修复照片的倾斜和错位,突出关键人物,还原色彩,使用蒙版、通道和滤镜等功能。

二、教材选取

目前市面上Photoshop相关的书籍有近千种,每种书的适应人群是不同的。笔者通过大量的网络调查和实体书店考察,将Photoshop资料作出大致分类:第一种是工具性用书,即手册类,此类书的特点是描述细致、概括全面,如对滤镜工具讲解非常细致,直至某一个属性都会有详细介绍。但此类书籍大多是介绍性的内容较多,没有较为深入的和综合性的案例,是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软件。有代表性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Photoshop完全自学教程》。第二类是阶梯性用书,此类书的特点从书名上看一般包含“入门到精通”类似的词。内容上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软件的基本用法,描述过程中附带简单的案例;第二部分是综合性案例,涉及一些平面设计的理念。适合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第三类是提高性用书,针对某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平面设计领域加深讲解,如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文字艺术效果、修色圣典、精通抠图等。此类书籍适合于已经基本掌握Photoshop软件使用方法的有设计经验的学生。结合三类书籍的特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课时限制,建议将“阶梯性用书”作为教材,以“工具性用书”为参考,并结合“提高性用书”针对某一个方向进行重点深入讲述。在图书版面的选择上,建议购买彩印版书籍。图形和图像在表现方法上无非是靠线条和颜色,在学习照片处理、颜色调整和照片修改的过程中,色彩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验和练习

在平面设计初期,学生往往对练习的认识比较片面,而学习某种软件工具的使用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例操作来实现。实验的设置上要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全面,设置阶梯状的教学实验环节。有人认为,基本工具很简单,而且软件都有中文译本,直接点击工具,然后参照工具使用说明就可以了。但事实证明,这种完全靠自己探索的学习方法,往往不会给学习者以鼓励,Photoshop工具非常强大,强大的背后是靠相当多的功能支撑的,功能多,烦琐,假如按部就班地从第一个工具一点点地操作,看到最后,效果就似走马观花,看完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教师给学生布置练习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有目的地对其中某些操作加以集中训练,当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制作出精美的图片时,会对工具的使用产生非常深的印象。在授课过程中,当复习前面讲过的内容时,教师往往会提示学生某个实例的制作方法,学生在回应提问时,会非常清晰地记忆制作细节,甚至是某一个属性。

四、技能大赛和职业证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社会性的专业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也对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对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逐步成为各地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检查、评价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

鼓励学生获得相关证书。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双证制”,即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进行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调整改革的同时,还要在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双证制”,努力使学生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考核方法

Photoshop设计软件课程考查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软件基本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的考查,二是对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能力的考查。从行业内考试内容来看,Adobe平面设计师考试是由Adobe公司面向中国数字艺术市场、艺术设计学科和IT职业技术院校或者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考试和认证项目,考试涉及内容较广,考查细节较多,内容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教师出题比较容易出对单一的操作方法的考题,而实际工作中,制作一个比较好的作品,往往需要多种工具或者命令的综合。鉴于其属于实操性强的应用型课程,考试方法不再拘泥于闭卷考试,而是采用开放式考核模式,以更为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为保证考查的公平和上课的出勤率,主要评分制度采用百分制,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作品成绩三部分组成。具体评分细则如下所示: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实验成绩以每次作业完成质量和提交作业时间作为评分标准,完成质量高且按规定时间上交的学生给予高分;期末作品成绩按照该学期的考试要求,按时完成作品。成绩测评分为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两部分。为了更加公平公正,每份作品不署名,而是使用任课老师编排的序号,学生实名打分。

总的来讲,“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上课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特定的教学内容。同时,采用不同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康萍.分层教学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第7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一)陶冶社区居民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类的各种教学活动,如素描中对象的再现,摄影画面对象的艺术重现、书法艺术的精气神的表达,都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再创造,是一种可感知的、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社区居民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能体会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陶冶性情。

(二)引导社区居民通过教育活动进行特色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创造和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观念、感情的过程。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社区居民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同时,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在参与文化传承的同时,还可创造出丰富的审美客体。

(三)促进社区居民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美术活动对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是显现的。在社区教育活动中,类似剪纸、国画、摄影等的教学活动,一个阶段就可以明显看到居民的学习成果,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促进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技能

在培养创新精神和掌握技能技巧方面,美术类课程更有优势。美术教学活动的中没有创新就没有灵魂。各类艺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

二、社区教育美术类课程的特点

社区教育美术类课程具有非学科性、动态生成性、开放性、地方性和生活性的特点。社区教育美术类课程要更多的体现出非学科性、实用性的特点。绘画、摄影、书法等课程内容、进度的设置,要适合社区发展与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知识点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要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课程更多关注的是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美术类课程活动还要注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重体验、重感受、重过程,通过体验、感受从而激励社区成员主动参与,积极学习。

三、社区教育美术类课程的分类

第8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就吉林地区而言,各高校目前实施的仍然是相对稳定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要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人才;根据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形成特色专业。以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变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基本艺术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计算机与设计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强的实践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为主,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多样化。

1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脑艺术设计是顺应市场经济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专业,被广泛地应用于相关企业和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平面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工业设计、网页美工、建筑设计到影视动画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但传统意义上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授课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相脱离,造成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己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需要,同时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教育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招生分配由供不应求逐步转变为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而学校缺乏政策支持与长期发展目标,使得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的实际运行只是某一时段的成功,没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很多院校只停留在教学实习上的合作,企业和学校不能相互深度介入,没有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这要求转变办学指导思想,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新的专业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明确办学思路和专业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新科技、新技术、新的传媒方式,明确职业岗位方向、紧扣社会需求、丰富专业内涵,改革课程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定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专业。除了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还要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趋势和深厚的艺术素养,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市场运行规律,熟练运用电脑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创意。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并不多,他们进入社会后,多数人属于复制型或模仿型,经常忽略市场调研环节,设计出的做品很难得到市场认同,真正能够创新的却很少,这种人才模式导致原创作品很少,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或失业。所以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懂创意设计,还要了解基本企业运作的综合性人才。

3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一个企业的繁荣和发展是一整套围绕着企业产品的策划、生产、传播、消费而建构起来的工业化、商业化运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创意设计人员、制作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而每一种人才的培养都应各具特色,如创意设计人员的培养一定要激发其求异性思维,制作人员要强化其专门技能的训练,管理人员则要建立一个像MBA那样的培养体系,不同的培养目标应选用不同的培养体系和标准。因此,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掌握知识能力水平,电脑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层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企业岗位的定位。我院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群设定为三个:室内设计方向、平面设计方向、网页美工方向。完成两年的专业课程后,在第三学年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人才的培养。室内设计方向培养的人才规格为:市场营销人员、绘图员、初级设计师;平面设计方向培养的人才规格为:市场策划人员、美工、初级设计师;网页美工方向:市场营销人员、网站美工师、网站维护人员。

4 人才培养手段与方法的改进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高技能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经过探讨,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划分为四个阶段,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实施以“基本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课模块化教学+依据职业定向、设定岗位情境企业案例模拟的专业实训+分层次定位岗位群、企业顶岗实习”的阶梯式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必须主动适应行业企业的工作规律,推行以模块化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企业案例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在课程中完企业案例模拟训练;二是把学生带出学校,采用顶岗实习或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参与企业项目设计及施工,加强实践教学,另外将各级比赛项目融入教学,以赛促教。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第一阶段——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艺术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学习内容为主,依据岗位群设定教学内容,实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搭桥的教学体系。

第二阶段——专业课模块化教学。以专业课的学习为主,专任教师担任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依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职能,采用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完成专业课的学习。

第三阶段——企业案例模拟的专业实训。聘请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强化岗位职业技能实训教学,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的全过程职业技能,实现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

第四阶段——分层次定位岗位群、企业顶岗实习。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采用企业顶岗、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赛事四种方式,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完成综合训练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锻炼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使之完成职业岗位的认知过程。

5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1)校企合作,以“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参与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提出教学计划建议。学校聘请“定单”企业相关人员及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工学结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

(2)专业课采用模块化设计、任务驱动,构建理论教学和职业岗位群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课模块化设计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和实践内容。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教育,形成学生的职业知识、素质、能力结构。

(3)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企业案例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设定岗位情境进行课程实训,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各岗位群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以企业案例为载体,在企业指导教师和课程任课教师共同指导下,通过各具规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把新观念、新思维、新知识融入教学,培养具有独创性的设计人才。

(4)加强各课程的衔接,注重实践和各课程的联系,形成教学上的实用性、岗位性。在教学中,应充分实现专业课与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课的衔接,对各课程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实现岗位技能与课堂知识的组合。

(5)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设计与计算机软件的关系,培养专业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计算机软件是辅助设计手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开发和训练,让学生学习或借鉴优秀设计作品,吸收其优点,并融入自己的构思,利用计算机软件转化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语言,培养设计的创新能力。

总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案例为引领的课程体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SZJ11087

参考文献

[1] 黄艳兰.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4.

第9篇:初级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 课程设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始兴起。那时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处于普及应用阶段,因此当时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各专业中最为热门的专业,学生就业供不应求,各中职学校也就争相发展此专业。但经过十来年的时间,计算机应用普及到各领域、深入到各家庭,特别是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课程已成为了大多数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后,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很难找到理想工作了。特别是大学扩大招生比例,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严重受影响后,学生要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技能的难度就更大了,这导致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如何对计算机专业进行定位,如何进行课程设置,这就成了计算机教师们常论的话题了。

1 计算机类专业的细化

计算机类的专业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中职专业目录中包括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外设维修四个专业,但在2010年新专业目录中包括了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软件与信息服务、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速录、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11个专业。

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定位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能熟练地运用CAD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制图知识,主要以培养初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为目标。

2.2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应让学生适当掌握美工知识,必须要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

2.3 计算机网络。为了培养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和网页设计人员,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4 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以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和初级程序员为主要培养目标,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

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有上述几个方向。

当然对于目前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要全部掌握这几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技之长”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总体来看,计算机类的专业在细化,可实际运作过程中,各中职学校对专业的设置也在细化吗?近几年来,各中职学校的生源在萎缩,计算机专业也不再热门,二级城市普通的中职学校所招收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大部分学校都只能开设一至两个班。而在这些学生中,有想学平面设计的,有想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想学网站建设的,有想学速录的……对于他们不同的需求,学校考虑到教育成本,不可能专门为几个人开设一个专业班,但又不可能不开设他们想学的专业课,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那就来个大杂烩吧,专业名统称为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把学生所需的几个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都弄上,课时不够怎么办?压缩语、数、外等基础课程,这样就完全违背了教育部制度的课程设置原则。那么,如何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呢?

3.1 就业市场分析。在做课程设置之前,应该先做就业市场分析。

3.2 课程设置。有了以上的市场依据,那么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宽基础、重技能”的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也就有了雏形了。

第一,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电工等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也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同时也为少部分的对口升学打下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这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汉字输入技术、常用工具软件等知识。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

第三,专业必修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职业的针对性,是本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工具类软件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劳动部的操作员中级的职业技术鉴定考试,使证书与毕业证挂钩。

第四,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该类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或多个制作类的专业软件,以使将来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多一分竞争优势。如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网页制作等。不强求学生门门优秀,只要能精通一门,将来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依据市场需求合理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张力.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