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第1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事业单位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依旧与现实要求存在差距,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标准化水平。考虑到此项管理工作非常复杂的现实,事业单位在改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与目前的不足相结合,以保证对策的科学性。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现存问题

目前,此项工作中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述几项:

1.事业单位的实际领导者并未真正重视此项工作,间接导致管理成效长期处于低下局面。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国家一直都比较重视,并为此制定了多项管理章程,但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并非都能够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深远影响。部分领导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对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但内心深处却并不一定认同。这就造成管理改革及创新长期停留在口头上,进而影响到了实际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管理模式的差异,致使各地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状况各不相同。管理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管理职责差异及管理方式差异上,其中,前者主要是指资产采购管理方不相同,后者则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审批标准缺失或者未得到执行等。这些情况的存在 ,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成效各不相同,现存问题也有多种表现形式。

3.没有合理利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有效办法,也是我国在这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自2009年试点后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举使得各地区、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其中依旧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由于利用效率低,信息系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等。

(二)对策建议

尽管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但此项工作的开展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此种局面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点,第一点为执行力不足,配套机制不完善;第二点则是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限制了管理创新。因此,事业单位在改善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也应根据当前的问题,结合成效低下的原因,积极探索与自身实际相适应并符合此项工作要求的管理新路径。为此,本文建议事业单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借助全方位的管理调整,来促进高效管理的实现。

1.相关领导必须重新审视国有资产管理改进的必要性。国有资产管理目前所处的局面与领导未充分重视此项工作有着非常明显的联系,所以,在解决现存问题的时候,也必须以相关领导观念的转变为第一步。领导的言行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风气及职工的工作态度、价值取向均有很大的影响,在单位领导自身都不重视资产管理的情况下,此项工作的负责人思想就会比较松懈,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不自觉的放宽松,管理疏漏就会难以发现。所以,只有领导对此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调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人及具体实施者的积极性。在具体做法上,本文建议相关领导利用职工会议的机会,对此项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强调,凸显此项工作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此举需要以领导摆正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为前提,以相应的工作职责划分为保障。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此项工作的开展才可能协同一致,工作效率的提升才可以实现。

2.创新管理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相关机制提供保障,所以,创新管理机制也是目前需要重点推进的任务之一。机制创新非一夕可成,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要求是:以国家相应要求为依据,立足管理实际,借助创新管理手段、确立责任制、规范管理程序、制定合理的工作标准等办法,对国有资产的采购及处置进行规范管理,以提升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水平。此举可以帮助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途径,因此,相关单位有必要尽快将其付诸行动。

3.完善信息系统,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信息系统的引入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使得此项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也更高。因此,考虑到目前该系统利用率低、积极作用有限的情况,相关单位应注意在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注重合理利用该系统,使其在推动管理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此举不仅可以解决管理中目前广泛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还能够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适应现实要求的必要途径。

二、结语

整体来讲,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依旧普遍存在领导不够重视、信息系统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再加上现行机制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限制,此项工作的改进举步维艰。对此,本文建议通过改观领导认识、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并合理利用等方式,来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艾为红.以资产清理清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宜都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1):88-90.

[2]许建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经济视野,2015(24): 75-75.

第2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摘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是中小学校园建设的重要课题,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最大限度上保护资产,避免资产的流失,但是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对资产的合理应用,利用资产更好的为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服务。农村的中小学由于众多现实原因导致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在人为方面加强管理。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构建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网络构建探讨

农村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基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十分混乱。本文提出要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网络构建,从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所指导。

一、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小学,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领导,教师往往专注于教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在学校工作中往往被边缘化,常见问题如下:1、注重财政支出,对资产管理系统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明显的疏漏,一般中小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关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2、强调购买资产,忽视资产的有效管理。资产管理手续不全,整个过程往往是采取岗位分离的原则处理。管理程序的标准较低,固定资产贷款手续不完善,资产信息卡不能及时修改,监管信息不显示等现象屡见不鲜,经营性资产报废的问题严重。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建筑物的土地和出售的车辆为货币性资产的损失,处置审核必须在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由主管机关批准,资产低于限制出售规定的主管机关核准[1]。在实际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很多学校的领导干部往往私自做主,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越权自由出售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在农村中小学基本上是年纪大且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同志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3、忽视对资产价值的考虑。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往往不够重视维修方面的资产,缺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的评估机制。虽然我们不能说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就可以征服世界,但事实上教育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是不足的。校园资产的利用率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虽然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仍体现在固定资产的账户中,因此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构建建议

首先,建立完善网络,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一个网络配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2]。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培养员工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观念并熟悉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掌握行业管理法规及其他相关的业务知识。二是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参与感。在如今的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再是过去的管家先生,只管好账户记好帐户是不够的,财务人员负责单位的财务状况,具有监督职能。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了解单位签订重大合同项目的工作,随时把握领导任务的可行性,对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建议。财务人员除了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式,有针对性地补充最新的政策,特别是要继续加强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专业知识学习。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从事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了解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一些计算机技能,管理的资产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产管理的质量品质,会计人员要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在管理员组中,要及时交流管理经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就管理经验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建议和新见解,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最后,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思路。面对当今社会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改变,各种资产网络管理软件应运而生,但在农村中小学,网络管理软件的运用是十分少见的。基层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要制定一个现实的标准,结合在小学和中学的资产价值,倡导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网络管理平台,这是摆在农村小学和中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3]。网络具有实时、开放、透明的特点,学校固定资产登记进入网络服务器后,使用该资产的实时动态记录,在使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开通教师在线提交维修申请或保养的提醒,这些都大大改进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将大大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三、总结

网络化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创新手段,在网络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度推进网络化管理工作的进程,对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管理意识要加强培养,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的最优利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是中小学校园建设的重要课题,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最大限度上保护资产,避免资产的流失,但是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对资产的合理应用,利用资产更好的为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服务。农村的中小学由于众多现实原因导致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在人为方面加强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构建需要全校共同参与,本文提出要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网络构建,从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在未来,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将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邢任远.对完善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财会研究.2010(9).

第3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

一、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征

(一)固定资产具有专用性

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中九成以上是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固定资产主要是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配备在教室、实验室、电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心理辅导室的教学设施和办公设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二)固定资产的数量多、规模大

目前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上述固定资产规格复杂,种类繁多,数量和规模远远大于一般的事业单位。

(三)固定资产更新的频率高

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入与更新比一般事业单位存在更多考核要求,为了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配置仪器设备和设施。

二、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统计意识淡薄

由于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以来相对不受重视,固定资产统计和管理意识薄弱,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由于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前述的特点,统计与管理的难度远远大于一般事业单位,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普遍存在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制度贯彻不到位

目前,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都设立了固定资产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薄弱,制度的贯彻并不到位。例如,在固定资产配置时,由于固定资产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存量数据不明晰、前期论证不完善等原因,教育局对下事业单位的配置审核存在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固定资产在完成配置后,后期的管理和养护也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大、数量多,实地盘点的工作量很大,应该进行的定期盘查制度也一直未落到实处。而在固定资产闲置或报废后,也普遍存在先处置后审批甚至不审批或者审批后随意处理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虽然现阶段教育局已初步建立起基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距离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信息不正确。目前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采用的一般是本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作用基本以登记统计为主,但登记的固定资产存量只是资产总计金额和财务数据一致,系统启用基础数据录入时资产类别和数量错误很多,在资产配置时参考价值不大。第二,系统功能不完善。相当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资产配置申报、卡片录入、资产报废登记等模块进行管理,但是管理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不全,卡片信息和查询结果无法直接打印,财务人员需手动填写财务信息等操作的不便捷,难以发挥信息系统管理的动态管理作用。第三,系统信息不共享。目前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和本地财政国库系统、采购系统、预算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信息存在重复录入的情况,管理效率不高。

(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教育系统下属事业单位众多,教育局负责监督检查部门和相关人员配备有限,往往导致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对于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资产使用有无浪费、资产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均缺乏有效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出现某种问题,教育局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

(五)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

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都是财务和后勤人员,其中后勤人员一般都是教师出身,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兼职人员,缺乏资产管理相关知识。而且,资产管理岗位通常换人频繁,工作交接模糊,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信息化操作能力,无法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和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相互工作缺乏协调,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无法紧密结合,如对于大型基建工程,容易出现决算审计不及时,或相关资料缺失,财务人员无法及时将新建项目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三、完善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建议教育局全面清查摸底,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下属学校的固定资产状况进行全面清理与核查,按照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明确分工,落实到人,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状况。经过全面清查核实,将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及变化情况补充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账卡登记制度,完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库的信息,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彻底清查,有助于增强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更加明确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具体要求,堵塞管理漏洞,同时解决账外资产、盘盈盘亏、账务不清等问题,做到核算规范,账实相符。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实物登记账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日常使用、报废等不同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首先,应通过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每件实物都落实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并且每月与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账实核对。其次,应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如果固定资产规模大,建议将清查工作制定全年计划,分类别分阶段定期开展专项清查工作,确保将清查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应该加强固定资产清查档案工作,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实行追踪管理,切实解决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与问题。最后,应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熟悉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方式、程序等政策,杜绝无审批处置或先处置后审批的现象。对于技术更新闲置资产,可以上报主管部门统筹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到达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报废审批同意后需进行相应的技术鉴定,选取最佳的处置方案。另外,还建议将资产处置和资产配置、回收利用相结合,逐步建立固定资产整合、共享、回收利用机制,防范固定资产处置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科学规范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财政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重视软件开发与升级,完善软件的功能和业务流程设计,注重软件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使之能适应现代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要求。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大,逐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政业务平台系统融合,实现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指标管理、集中支付、账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减少数据录入工作量,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并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用信息技术应用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四)建立检查审计考核长效机制

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监督体制,实行全过程监管。第一,财政部门可将教育系统列入重点检查考核单位,对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进行重点监督评价,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教育局将下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管理考核指标,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与单位负责人考核相结合,定期督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强化固定资产专项审计监督,教育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专项审计和评价,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单位发展性评价考核依据。第四,制定考核奖惩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固定资产管理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做出成绩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管理失职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培养高素质资产管理专业人才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首先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稳定性,教育局应完善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选任机制,明确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每个单位配备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同时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建立明确的考核办法,通过奖赏手段来激发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具体要求。采取针对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系统讲解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办法和流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最后,可引进一些高学历、专业性强的资产管理人员,宣传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建立一支专业化、信息化、高素质、高能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从根本上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德清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 陆F.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4).

第4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50-02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监督管理,2013年弥渡县按照省州工作安排,深入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笔者作为农村基层农经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此次“三资”清理工作,现将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粗浅认识简析如下。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包括村委会及所属自然村和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历年来,农村集体“三资”是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三资”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工作从2009年实行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制以来,在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收支行为和票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对“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管理基础薄弱、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三资”管理工作。

1 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多年来,村组各级只注重货币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较差,认为属于本组织的固定资产即使不入账也仍是本组织的资产,因此大部分村组都存在固定资产在账外运行的现象。另外,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村组各级多年来从未开展过全面的固定资产清理,一部分固定资产早已报废、毁损或变卖,但由于未办理会计账务核销手续,造成账实严重不符。因此,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清理,可以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变动状况,进一步澄清底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最终达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在此次“三资”清理工作中,某镇把一些产权明晰的老厂房、老学校、活动室、客场以及接受捐赠的电脑、办公桌椅等标准价值以上的固定资产纳入账内管理,全镇共新增固定资产近1 000万元,同时认真清理核对,对在账内核算但已经报废、毁损的机井、电房、电视等近200万元的固定资产进行核销。

针对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巩固固定资产清理成果,建议各村组在做好固定资产台账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管理,明确具体责任人,以便清理核对;开展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对新增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及时核销,每年至少开展1次大清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1]。

2 及时规范资源性资产管理

通过清理,进一步澄清了各村组资源性资产总量、经营使用状况,也充分发现了目前资源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机动田管理比较混乱,有部分村组由于组长责任心不强、文化水平不高、业务素质较低、组长变动交接手续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机动田面积、坐落位置、承包人等情况都不清楚,并且多年未收取承包费,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二是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程序和合同不够规范,合同不具备应有的主要内容,合同条款不够周详,权责不够明确,发生矛盾纠纷不好调处。为避开公开招投标,随意延长承包期限,有的承包合同未到期就签延期合同,且延期承包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后应进一步做实集体资源性资产台账,农业部门要积极联合纪检、司法等部门规范承包、租赁、出让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广泛推广应用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平台,遵循“集中交易、规范运行,部门监管、行政监察”的原则,规范集体资产处置程序,将集体资产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平、公正、公开地出租、出让农村集体资产,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经济效益最大化。

3 加强上下沟通协调

通过此次“三资”清理工作,充分暴露出了“双代管”工作中存在的乡镇、村之间沟通协调不够的问题,加之农经审核员和会计人员不可能全程参与村组经济活动,缺乏相关信息支撑,造成了一些经济活动核算不准确、不完善。一些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在经济活动核算中却仍被当作在建工程,一些已经偿还的债务、已收回的应收款因为村组开具的收支单据款项前后不一致,没有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虚增了债权和债务。因此,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村组集体资金、资产管理状况与镇村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分不开的,村组应每月向乡镇财务委托中心获取财务报表,及时核对资金、资产、债权、债务。另外,村组在进行重大经济活动时,应和乡镇主管会计及时沟通,特别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和集体资产承包、出让时,应尽可能邀请主管会计参与,让主管会计充分了解村组各级主要经济活动,为真实反映村组财务状况奠定基础[2-3]。

4 加大农经人员培训力度

这次“三资”清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业务量大、技术要求高。在清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县、乡镇各级虽然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并进行了相关业务知识的简要培训,但由于各村组领导重视程度不同、业务人员对会计工作熟练程度不同,整项工作进度较缓慢,特别是一些村级业务人员由于接触会计工作不长,且没有参加过系统学习培训,连最基本的会计科目都不甚了解,很难理解账表关系,给此次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目前,村级财务人员没有固定编制,待遇较低,工作比较清苦,人员变动相对频繁,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机会少之又少,整个村级农经队伍素质偏低。建议一方面使农经人员业务培训形成长效机制,整合各种培训资金,定期对村级财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法制观念,促进村级“三资”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通过上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力争将村级财务人员纳入村委会在编人员,提高村级财务人员地位和待遇,营造一个良好的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环境[4]。

5 参考文献

[1] 王保丽.浅论实行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7-29.

[2] 蔡宁.浅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121.

第5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改进对策

对于一所高校管理而言,资产管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等基础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当今衡量高校实际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标准。高等教育属于公益性质,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而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加强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高校工作的安全高效方面,组织好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职工,一方面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健康发展。但是,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高校管理者逐渐加大了资产的投入力度,因此高校固定资产和智力资产数量也日益增加,同时给管理者带来各种实质的管理问题。当前,我国依然有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忽视了其重要性,进而导致大量的高校资产堆积、丢失、闲置、重复购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降低了高校资产的利用率,由此造成了巨大的资产浪费。

一、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

不可否认,资产管理作为当前高校基础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管理者和后勤资产管理人员的重视,但是对于多数高校而言,资产管理相较于教学和科研管理还是较为滞后的。而由于高校资产长期得不到有效和妥善的管理,难免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棘手的问题,而且高校资产的管理也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大量的资金浪费,造成了高校资产的重复购置、账物不符、家底不清、资产亏损等严重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国有单位,高校的资产也是由国家投入,因此,高校的资产属于国有,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很多管理者对于公共资产缺乏主人翁意识,使得在进行高校资产管理时出现了管理意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此,在高校资产管理的各项活动中,管理者会重倾向于管理现金,而对于实物的管理则明显不如现金管理重视,因此在资产管理中对于使用效益的考虑明显是不足的,资产管理更注重需要而忽视了效益,进而造成了教学设备、科研器械、场馆场地等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且高校资产的配置也是不合理的,体育、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科研资产不足,而很多综合类院校的体育场馆、艺术材料等资源是明显不足的。[1]因此,很多高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上的意识不足,积极购买、浪费使用,缺少专业人士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如果高校缺少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那么资产管理体制就是不健全的,使整个资产管理的过程无章可循,这已经成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例如:在资产入库过程中,高校采购的固定资产必须要有记录,且要由专人负责采购并将信息入库,便于日后的资产管理,但是资产入库却通常是缺乏严格的资产审查和审批程序的,因为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为保证,所以信息录入这一项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强,有些资产有库存记录,而有一些则因为工作的疏忽没有记录。再如,很多高校不注重资产的报废报残工作,具体制度也是不健全、不完善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得不得约束,也没有专人复杂检查和监督,所以有些资产有账无物,尤其是报废多年,早已不再使用的物品仍挂在资产账上,而实际物品早已被处理掉;或者有些资产已经办理了报废手续,但是报废设备却没有被送至后勤部门的仓库,进而造成了资产丢失。此外,高校一般三年或五年进行一次人事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经常会有工作上的调动,但是资产是落到各个部门而不随人员变动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人员调动时不办理交接手续,必然会在此时丢失资产物品。因此,规章制度必须是详细的,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才能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资产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针对不同的资产,管理部门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但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常规手段管理资产,即验收手续———资产入库———登记账册———固定资产卡片———投入使用,这是常见的资产管理手段。但是,由于高校人员数量多、层次复杂,所以对于资产的使用比较随意,任意调拨的情况时有发生,使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浪费。例如,为了打造高校的硬件条件,并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高校争相采购超过本校科研实际需要的设备和仪器,但是面对一般科研项目,这些“高精尖”、“高科技”设备或仪器是没有用武之地的,难免长期闲置,而很多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重复购置材料、设备,进而导致高校现金和物质资产双重损失,且使用率下降。此外,高校资产管理者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购置资产和统计资产方面,对于资产的维护和保养是不重视的,甚至是缺失的,使用后不及时处理和保养,影响资产使用寿命。

(四)高校资产账物不符情况严重

高校在进行资产清查中总会出现“账物不符”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所谓的账物不符就是“家底不清”,就是后勤部门的资产和财务账、入库单对不上。高校属于多头管理,进而使部门之间在账物上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发生资产购置、调拨、毁损、报废等情况时,入账、核销不及时都会使账物不符。

二、高校资产管理滞后的原因

(一)资产管理权利分散

目前,我国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机构设置比较混乱,所以管理权利分散,在资产管理方面有发言权和管理权的部门较多,财务处、审计处、后勤处、基建处、国资处、教研室、实验室等都有管理资产的权利。由此,高校的大部分资产都是采用账物分管的管理原则,来分类和归口,使得资产管理无从下手,甚至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使得资产管理滞后。[2]

(二)工作人员执行力不强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教职工也都是正式的事业编制,“铁饭碗”的工作使有些职工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执行力不强,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也逐渐成为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滞后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高校资产数量多,管理分散;另一方面,高校管理人员多,权利分散。以上两点都会导致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使得重复购置、相互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进而使资产管理制度无法发挥作用,使得行之有效的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更多的是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现行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也导致了资产管理不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在统计高校资产时,只注意核算原值,而没有将折旧的部分算进去,进一步导致了资产账面价值问题严重。然而,资产的实际使用,必然会发生资产的有形或无形损耗,导致了账面价值和实物价值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别,进一步致使高校资产逐渐虚增,而会计信息却逐渐失真。[3]

三、高校资产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增强服务意识

资产是为高校发展服务的毋庸置疑,而高校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服务意识,做好资产管理的工作。首先,高校要根据自身的资产情况,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集合财务处、后勤处等几个职能部门,制定一套资产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并积极听取反馈意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使资产管理流程能够顺畅和科学。其次,坚持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为增强服务意识提供支持,尽量使管理流程和具体工作简便易行,使每个工作人员能按要求执行,管理好高校资产,为师生和学校建设服务。[4]第三,根据学校资产情况,在进行全面清查后,开发适合学校资产管理特点的软件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管理,使管理工作更高效、更科学,实现申请、采购、审批、入库、清查、处置、上报、汇总、维修、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能够真正走上“互联网+”的道路。

(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有效的资产管理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队伍,作为“人”的管理,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全方位、彻底地优化管理人员队伍结构。首先,注意人才的引进,要招收一批经历过专业的理论学习教育,且懂得有关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优化队伍结构,使高校的资产管理队伍达到高素质、高标准的要求,从而在选人、用人方面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其次,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确立基本的考核制度,督促管理人员技术进步,并科学地评价工作业绩,对于落后的工作人员要正确引导,树立其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念;对于考核结果好的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5]例如,可以具体制定管理人员的阶段学习计划,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并通过不定期的岗位培训与交流探讨,使管理人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层次。有效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够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队伍。

(三)强化资产管理职责

强化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掌握资产总体状况,发现管理问题、获取一手资料的主要方式就是资产清查,因此,需要细化工作职责,让每个管理人员都负责自己的工作,能够激起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心。因此,学校顶层的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一个从上到下、全体联动、全员参加的资产清查的环境,只有工作落实到个人,才能够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全情投入。首先,划定重点清查范围,与全面清查工作结合起来,最后由专人负责最终的核算与清查。[6]其次,要在清查工作完毕后,认真撰写资产清查报告,并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为下一次资产清查工作打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资产清查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人员复杂,因此每一次清查都必须要有清查的意义:第一,保证资产信息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如家具的清查要核对规格、型号、厂家、购置日期、存放地点、领用人、经手人、验收人、保修期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对于信息不全的资产要及时补全;第二,对于长期的高校资产历史遗留问题速战速决,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交领导层审阅,才能保证账目清查、处理时能不留尾巴。

作者:江春梅 单位:黎明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焰.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J].经济师,2016(4):223-224.

[2]张益.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37-38.

[3]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3):272-273.

[4]张莉莉.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3):17-18.

第6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边防;国有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79

武警边防部队资产是经费转化的物质形态,是部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要素。随着武警边防部队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各单位特别是支队级单位资产种类及其占有的经费份额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部队战斗力,保障武警边防部队职能的实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还不够到位

一方面,对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对新购置或接收捐赠的资产未能及时入账,甚至部分资产长期被个人占用;有些单位不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就随意出租、出借甚至变卖资产,导致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对落实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的细化措施不到位。主要是尚未针对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单位实际的细化或具体管理措施,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例如,在单位资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上,也仅仅是停留在“要求发了文、制度上了墙、数量建了账”,对于资产“谁来管、管到什么标准、如何监督”等具体问题,还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

1.2 日常资产管理行为还不够规范

当前,各支队级单位面对管理主体多元化、资产来源多样性等实际情况,在工作协调、业务核算、人员配置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资产管理协调不够,配合不好。主要体现在资产调拨上,各事业部门经常收到总队配发的资产,有些是本级使用,有些需要进一步配发基层所、队,但实际工作中,事业部门接收到资产后,很少通知资产主管部门,致使资产登记入账不及时,甚至不入账;而单位财务部门也缺乏主动协调其他事业部门的意识,不能及时掌握资产接收、发放情况,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不同步,配发的资产“账外循环”,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二是账面增减不及时,导致资产账实不符。一方面是自购、地方捐赠等原因新增大量资产,却未能按程序申报及时入账,最终导致资产管控不力甚至失控,从而对资产管理失去了有效地监控;另一方面是原有账面物资出现毁损缺失,却未能按要求上报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报废资产堆积,而账面上仍然存在,资产管理信息失真。三是资产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目前支队级单位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由财务助理员兼任,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缺少专业人才。这些兼职人员本身财务工作已经十分繁重,无法全身心地抓资产管理工作,充其量只是“资产登记员”,很难保证部队资产管理的质量。

1.3 资产计提折旧制度还未严格执行

由于目前边防部队建立了资产编配标准,但基层部队执行还不严格,即使制订了一些标准也不完全符合部队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制定、调整经费标准或安排经费预算,其可靠性、准确性会大打折扣,超标准、超预算、超财力购置的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另外,纳入核算范围的资产不够全面,如一些调拔的设备器材、事业部门筹集的部分资产和接受捐赠的资产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实行计价核算。因此,对现有资产总量、结构、分布状况等,无法全面掌握,哪些资产可以调剂利用、哪些资产需要新增购建,难以准确反映。由于基层部队资产在核算方法上比较单一,而没有资产折旧方法,所以资产在账目上永远是足额的,对于资产更新、修缮与报废等没有可靠的数据做参考,导致了资产预算安排缺乏量化依据。部分单位还存在着预算编审力度不够、预算方式不规范、预算说明不完整,以及对资产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审查力度不够等问题。

2 加强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应将资产管理列入单位的整体规划,对资产实行分类逐级管理,明确资产归口与管理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等,形成逐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管理机构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对基层部队的资产应实行制度化管理,即从部队自身实际出发,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资产的全要素、全寿命和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在整体推进后勤规范化建设实践中,要把基层部队资产管理作为实现后勤规范化管理的重点内容,下大力完善适应基层部队资产管理需要的具体措施办法,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2.2 强化管理意识,转变传统观念

一是要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要深入学习军队、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的各种文件,进一步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强化全员参与管理意识,努力创造上下协同、左右配合,人人都关心资产增减,各级都尽心尽责确保资产安全管理和使用效益,做好部队资产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彻底转变重钱轻物的旧观念。重点是搞好宣传引导工作,增强广大官兵的资产管理意识,转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观念,增强各级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资产管理职责、严格落实资产管理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级党委、首长对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利用负有领导责任,应当将资产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研究决定重大资产管理事项,并将资产管理情况作为党委工作考评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2.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能力

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素质。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工作点评、重点帮扶等方式,抓好基本法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使资产管理人员全面熟悉、了解和掌握部队资产管理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素质。二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在资产管理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遇到问题的处置能力等。例如,在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判断或分析问题症结所在,能够提出符合单位实际、便于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促进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促进资产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2.4 搞好协调配合,规范资产核算

一是资产主管部门与各事业单位应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力度,在资产配发、使用和收回等环节上相互配合。如:事业部门收到总队配发、地方捐赠的资产时,应当及时向单位财务部门通报,并将相关凭据送往财务部门及时登记入账,对于配发基层单位的资产,事业部门也应及时填制《资产减少报告单》,办理产权变更和资产减少处理。二是对各单位各部门自购、地方捐赠、上级配发的物资分别制定详细、有针对性的具体规范措施。如自购、地方赠送的资产,要根据购货发票等有效凭据填制《资产增加报告单》,及时到资产主管部门申报登记;上级配发的实物资产,必须根据上级填制的《实物资产调拨通知单》进行资产登记。三是对基层单位占有使用但产权不属于部队的资产(代管资产),应当严格实行计价挂账。以总队为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设计印制相应账簿,分别下发支队级单位和基层单位,方便支队级单位、基层单位对各类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基层单位新增资产时,登记账簿,并及时上报支队级单位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做相应的账务处理。当因置换、迁建等原因,地方政府收回、报废资产时,支队级单位和基层单位应当及时清理账务。每年资产清查时,应当将代管资产一并纳入清查范围。

参考文献

[1]于忠元.军队物资采购评审专家管理探讨[J].中国政府采购,2012,(05).

[2]尹朝阳.运用M型组织理论提高公安边防部队的领导力[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08).

[3]刘国影.论拓展公安边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J].武警学院学报,2010,(01).

[4]魏福前.浅析公安边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J].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5]宋修泽.强化军队国有资产管理几点设想[J].后勤学术,2008,(12).

[6]吴君伟.强化军队资产管控的对策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3).

第7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特点

据20__年底数据显示,房县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292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类资产总额875万元,占总资产的67.72%;一般设备类资产总额413万元,占总资产的31.97%;其他类资产总额4万元,占总资产的0.31%。

从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看:在用资产__0万元,占总资产的88.24%;闲置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固定资产分布情况看:局机关资产868万元,占总资产的67.18%;管理一股资产93万元,占总资产的7.20%;管理二股资产30万元,占总资产的2.32%;计划统计股资产113万元,占总资产的8.75%;稽查局资产36万元,占总资产的2.79%;撤并4个分局闲置房屋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资产分布特点来看:一是集中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区,而城区占用资产为88%,机构收缩后除房屋外,资产管理相对集中。二是实用性。房屋及建筑物等不动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的比例基本符合实际,分别占67.72%和32.28%。三是合理性。局机关资产与其他单位资产基本合理,局机关资产占67%,人均占有资产5.1万元;其他单位资产占33%,人均占有资产3.5万元(不含闲置资产152万元)。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

(一)强化了管理基础。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房县国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等系列制度,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对达到标准的物资严格依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达到标准的办公用品作为低置易耗品管理,资产购置、变动、处置严格按程序执行,杜绝资产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保障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监控了资产底数。建立了监察、人事、财务核算等部门监交体系,坚持实行调离岗位手续清,对调出、离退休、外出学习以及岗位变动等各类人员,规定必须到资产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定期开展资产清理检查,通过四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全局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网络。全系统所有资产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核算,还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使用保管人员、存放地点信息字典库, 在资产的进口环节即购置采购管理、中间环节的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管理、出口环节资产的处置报废等方面严格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和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观念淡簿。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前清后乱”的现象,对资产管理不十分重视,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且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使用价值,不核算经济价值,这种想法导致思想上忽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账目不准不实。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存在账实不符、时间不清、品名不明、金额不准等问题;对新购置、新调整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对每年清理中的盘盈盘亏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对报废、转让、借用给其他单位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告县局,造成资产账目不实。尤其是省、市局对口调拨配置资产,如稽查、计统、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调配或奖励的专用设备,多数资产调拨单没有随同设备传递,没有配备清单,也没有调拨单,经办人员领取后未登记就直接使用,很容易造成资产的私占和流失,也容易造成财产调换。

(三)资产增减缺乏监督。有的交接不办手续,有的增加不入账,有的处置不销账,有的变动不调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心中无数,家底不清。对个人使用和保管的资产,如办公桌椅、棕床、usb盘等资产,因工作变动而“物随人走”,部分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凭印象移交而不进行实物核对,造成事后相互扯皮。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资产账物管理规定,促进资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三种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和配合,不仅是财务部门对价值的核算的控制,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为此,要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观念,克服“只管使用,淡化责任”的错误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要树立盘活就是增效的观念,把现有的财产盘活,变“死财产”为“活宝贝”,科学利用闲置资产,增强资产使用效率;要树立监督就是管理的观念,推行民主公开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通报资产清查情况,将资产管理好、监督好、使用好。

第8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基础工作 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管好用好这些固定资产尤为重要,它是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还可以推动和促进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其意义深远而重大。因此,应从基础工作抓起,对固定资产进行严密的核算和监督,做到既要保证需要又要节约利用,避免闲置、浪费和损失,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安全完整。本文针对当前事业单位特别是普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现状,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观念

树立收、支、管并重,以支促收、以管减支的观念。把管钱和管物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广泛开展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二、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资产管理人员是固定资产的直接管理者,对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目前,有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生涩,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资产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对资产信息的统计、分析总结能力较低。如:固定资产明细核算不规范,给对账和清查工作带来困难;闲置与报废界定不清,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做报废处理;有的高校对教学设备与行政办公设备不能等同管理,只重视教学设备管理而忽视行政办公设备的管理;资产清查方法运用不当等等。这种状况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资产缺乏监管力度。

可以通过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及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培训内容应以强化业务知识为主,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另外,对会计人员也应作好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意识和业务水平,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详实地提供固定资产明细账。

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严格的验收、使用和保管制度,责任不落实,造成财产损坏、丢失无人追究。如:工作人员随意将数码相机等设备带到家中。工作期间使用的设备在退休前没有收回,造成资产损失;各部门擅自处置固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低价变卖、擅自赠送,有的变为私人财产。有的单位后勤部门将已毁损的风机、电机等设备自行变卖;对报废固定资产不能进行严格的鉴定,使得部分可用资产因其价值较低或者因该部门已不需用而将其报废,调剂使用、维修维护工作做的不好;对报废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由各部门随意堆放,使得部分资产不知去向,残值流失。目前,各单位虽制定了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但执行不够严格。制度本身并不能完成管理工作任务,只能为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只有严格按章办事,才能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特别是要加强资产处置的审核和用于经营资产的管理。另外,笔者建议,建立工作人员离岗资产审查制度,主要是对待离岗人员所使用和直接保管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交接,对借入、借出、损坏和短缺的固定资产,应说明原因,明确责任。通过该制度的执行,理顺管理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建立资产带出校外审批制度,即:对因工作需要必须将某固定资产带出校外的,进行严格审批。通过该制度的执行,防止固定资产随意移出校外,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内部资产调剂制度,是对各部门不需用及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上报有关部门,由单位在其他部门进行统一调剂使用或实行共享。通过该制度的执行,防止因某部门不需用而进行处置或长期闲置现象,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各普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都由财务部门及设立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正确处理好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的关系,还应成立固定资产技术鉴定小组、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固定资产采购论证小组。固定资产技术鉴定小组,由单位领导牵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建立岗位责任制,负责报废固定资产的技术鉴定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小组,设在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明确管理责任,要把资产管理、使用列为各部门负责人的任期考核内容,落实领导责任。固定资产采购论证小组,由单位领导牵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对各部门上报的购置申请进行科学地认证,提高购入资产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讲座》编写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第9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 资产清查; 建议

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是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而不太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对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而忽视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

(二)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有些高校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不完善,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没有认真落实,形同虚设,执行中流于形式,使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

(三)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低,闲置浪费损失严重

长期以来,高校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购置时一次性列入当年支出,使用上不核算成本,学校内又普遍存在大锅饭现象,人们对固定资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不同业务部门从方便使用等利益角度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极低,有的资产长期闲置,造成极大浪费。

二、高等学校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的固定资产清查是指对高校内部各单位、企业占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核实。通过资产清查,既能摸清“家底”,检查管理水平,又能增强教职员工的管理意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摸清资产“家底”,防止资产流失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经费来源逐渐增多,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种类迅速扩大和增多,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较以前复杂和艰巨。一方面某些固定资产随时有被占用甚至流失的可能;另一方面新增的固定资产有不验收入账的可能;另外调拨和报废的资产账务处理不及时,每个部门和单位的资产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生变化而可能导致账账或账物不一致。只有经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经常性的固定资产清查,才能摸清资产“家底”,防止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二)检查管理水平,提高使用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管理工作中,稍有疏忽就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造成资产的流失和经济损失。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固定资产闲置不用、利用率不高,或者某些非经营性资产私下转为经营性资产,经营收益为部门或个人所有等等。通过资产清查,就能够发现这些问题,找到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可以通过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堵塞漏洞,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学、科研服务,为高校的经济发展服务。

(三)避免闲置浪费,有效配置资源

对于非经营性资产特别是教学科研用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存在着重复购置、无人开发利用或利用率极低等闲置现象。通过资产清查,了解闲置设备的全部情况,组织合理流动;通过调拨优化资源配置,既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又能避免经费的重复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四)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人是决定管理效率的决定因素,固定资产实行人格化管理,就是强调人的因素和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有高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支持,才能得到加强和发展,各项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和完成。然而,由于工作的侧重点不同,部分教职工对国有资产概念不清楚、对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出现不应有的干扰和言行。通过经常性的固定资产清查,许多教职工都亲自参加从宣传动员部署到具体实施清查,直至最后工作总结的整个过程,可以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模糊认识,强化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产权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层次和水平。

三、巩固清产核资成果的建议

固定资产清查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清产核资工作完成以后,为防止前清后乱,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防止资产再度流失。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防止前清后乱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把清产核资工作作为经常性的自查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加以制度化。

1.建立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实行年终抽查与使用部门盘点相结合。各使用部门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对固定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效,并将盘点结果逐级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都应选择几个使用部门,进行有目的的抽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同时对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先进,批评落后。

2.建立重点抽查制度,实行重点清查与专项清查相结合。对固定资产使用重点部门或经营性单位进行重点清查核对,做到账账、账物相符,解决固定资产闲置,防止资产流失。对如微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空调等民用性较强的设备,必要时可进行专项清查,以便掌握其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或流失。

3.全面清查与分批清查相结合。全面开展清产核资,虽然效果好但费时费力,不宜也不可能年年进行,视情况可几年开展一次。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按年度分批清查学院和部门等二级管理单位,每年彻底清查四五个单位,几年循环一次。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而且对其他工作影响不大,清查效果也很好,同时也能巩固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成果。

4.建立离任核查制度。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做到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

提高认识是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难到位。学校领导和管理者要提高认识,将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把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增强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真正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基础工作。学校应加强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堵住固定资产流失的漏洞,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规范固定资产处置行为,严格资产审批手续。凡需进行处置的固定资产包括产权转让、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等,均应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不得越权擅自处置。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认真落实

高校要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日常工作中须认真落实,严格执行不流于形式,使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四)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应当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比较完善的网络系统,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纳入管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不仅限于实现对固定资产常规管理,而且可以实现从对固定资产的静态管理向实时的动态跟踪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的转变,使资源达到较优化组合、较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高低和责任心强弱,对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起关键作用。通过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从根本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须注重人员培训与人才建设,鼓励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实干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走向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对高校固定资产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总之,高等学校清产核资暴露出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资产清查不是目的,只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种手段。高等学校只有以清产核资为契机,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才能巩固清产核资的成果,彻底堵塞固定资产流失漏洞,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 总结经验 再接再厉 努力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预定目标――在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3.

[2] 窦永化. 从清产核资谈国有资产的管理[J].现代会计,2005,(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