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学分析;通过率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计算机技术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作为专业技术学习,我国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等级考试已经实行了近几十年,主要目的为考察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成绩来进行划分计算机技术的等级,方便学生自身了解其计算机技术。
中职计算机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讲解相关技术和知识让学生具备计算机技术。目前,在我国的中职院校中均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然而中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却不能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我国的诸多教师研究和分析了中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性的措施,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技术和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中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的影响因素
1.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往往都是在教室课堂讲解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主要存在的缺陷如下:①教师缺乏主动性,单纯的依靠教材来讲解。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强,强调应用的学科,一般院校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能主动的向学生讲解今后应用广泛的技术,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死板,应用能力不强。②教师教学过程中只讲不练。计算机技术理论性强,对于中职学生理解困难,缺乏练习导致了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内涵,而是掌握基本层面的意思,在后期转换形式后就不能应用。
2.学生计算机学习方法分析。学生在进行学习计算机过程中,由于存在观点上的偏见,过低的评估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并且学习方法存在缺陷,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如下:①学生认识不足,计算机技术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计算机学习中,中职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与今后直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导致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②学生学习方法不合理。计算机技术强调应用,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学生由于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3.计算机等级考试特点分析。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要职能,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等级考试存在以下缺点:考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试题的质量不高;评分不客观。因而,导致一些取得高分的同学,未必能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这与具体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有着密切联系。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的教学方法分析
1.转变学生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识。由于学生认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要目的为取得通过证书,这种观点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转变学生观念的主要做法包括:①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本质动力,教师应结合课堂教授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计算机技术中,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魅力,不断地增加学习时间。②应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计算机技术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工作方法进行学习。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后,学生会积极投入到计算机技术学习中。
2.课堂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方法分析。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阵地,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断地总结教学方法改进,主要包括:①丰富教学形式,避免硬性的板书。教师必须结合教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内容分解成几个部分,在进行穿插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听懂并记住课堂教授的方法。②强调应用式教学,帮助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教师课堂上不能光进行理论教学,还应进行上机教学,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熟悉所学内容。此外,由于学校计算机资源较为欠缺,教师应结合所分配的上机时间,让上机和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③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分析。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考试水平,这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有紧密的联系。主要方法包括:专题复习,明确考试重点内容。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计算机考察范围的复习,让学生总体把握考试内容,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分析历年考试习题。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和联系历年考试试题,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学生把握历年的考试规律。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中职学生步入社会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发挥带领作用,在课堂上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转变学习态度。并且,组织专门的考试复习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提高中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谢日行,胡江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问题的研究初探[J].河南科技,2006(6).
目前,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已广泛地应用于学校,为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也为教师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工作管理和规划起到了推动作用,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体现出巨大的优势。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促使教育活动由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功能的现代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工作局限性这个难题,不需要固定场所,也不需要专门的教师,只要有计算机就可以根据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习费用,也方便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计算机技术使资源共享更加方便、快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查找资料和学习的方法,也为学生学习和练习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教学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更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促进教学管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过程的效率和教学管理活动质量,通过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提供必要信息和指导,满足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不同需要,促进教学管理活动方便而优化。在教学管理活动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每一名学生的成绩都需要正确记录,但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同、课程不同、标准不同等,需要对每一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系统管理,有些成绩甚至涉及多个阶段,因此这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如果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记录,将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人力物力,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将变得非常方便,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对所有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和汇总,还能够自动排名,进行成绩分析等,同时还可以提供学生成绩查询平台,方便而快捷。
2.2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之一,传统的教学质量测评方法不仅效率低、误差大、耗时长,而且还具有局限性,不够科学。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对测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整理,加之计算机技术具有隐蔽性,可以确保数据更加安全,科学分析测评体系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能对教学质量进行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更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学校的各种通知通过网络发送,使信息传输更加方便快捷。
2.3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
一、引言
当前,科技技术不断革新,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至各行各业,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尤其在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地位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甚至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工具实现了多样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化,如教学中运用幻灯片、视频、动画以及远程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性。在其中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更是能够有效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1.教学任务设计阶段。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最核心的是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应用情境、学习环境、协作式学习以及评价活动充分考虑进来。全方位地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另外,也可以使教师为下一个教学任务做好铺垫工作。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任务。以每个任务为一个主题,从应用情境、合作练习等多个角度应用计算机技术,如以Powerpoint、PS以及Flash技术进行任务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2.任务布置阶段。教师设计好每个学习任务后,要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步骤和评价方法,指导学生了解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所需的条件、技术以及资源。教师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布置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任务。首先进行学生分组,每组由三至四个学生组成,采用Powerpoint和PS软件进行自定义动画的制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讲解制作实例,如文字和图片的几种飞入效果,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定义动画的功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该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结合,为日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办公基本技能奠定了基础。
3.完成任务阶段。学生在明确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式学习,或者与教师进行与任务相关的主题探讨活动,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技术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PPT制作任务中,有一项任务为制作“冬奥会宣传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检索历年的冬奥会照片和资料。在动画片头方面,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如何制作以画卷的形式进行片头的宣传。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灵活运用软件,并能自动播放动画。再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该任务。
4.任务评价阶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要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使用到的重要计算机技术,如OFFICE办公软件、PS和FLASH多媒体软件等进行概述与难点讲解,并且对重要的部分进行再次示范。这样就能使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评价方式可分为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当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任务驱动的概念,并从教学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完成任务和任务评价四个阶段,详细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树元.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99-101.
[2]黄红艳,李霞,才秀凤,刘雪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21):200-201
[3]伍宏珏,杨桃.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3(9):56-58.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基础教学改革 实施路径 网络信息化
当前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于技术型,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我国就业环境十分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挣不断提高,以往的依靠力气吃饭的工作理念正在被改变,在如今我国网络信息化的新时代,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只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而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不重视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浮于表面,并没有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对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代社会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科技社会,网络信息化充斥社会的各个行业,假如不懂计算机技术,在求职、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面对这巨大的困难,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质量上相对于本科大学要有着一定的差距,选择高职院校就读,一般是为日后的就业所考虑,因此,学生更加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一般是抱着走过场的态度来应付相关的计算机考试,真正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极地,这也导致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学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日后就业中也经常因为计算机知识掌握较少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影响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等。高职院校一般是为社会培养单方面人才的教育机构,专业指向性较强,对于计算机基础并没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学校在设定计算机课程时并没有意识到,无论学生日后就业时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辅以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对于社会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并没有准确的定位,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相对于社会中所要求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来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因此,对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已是十分必要。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改革当前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机教学模式上的问题。经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时,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即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松散,这就导致在院校中所学习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实用性较低,并不能够应对当前社会中复杂多变的计算机处理问题。另外,学校中所开设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一般较为落后,而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许多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在社会中并不能得到应用,因此,应科学地改革当前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二)优化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环境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便是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政府投资的限制与计算机教学理念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很难达到教学需求的要求,即使教学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常常会因为教学设备的短板而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最大特点便是更新换代时间极短,许多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的教学设备针对当前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已不适用,而计算机技术对于实践操作的要求十分重视,只有理论而不进行操作,无法真正地掌握计算机技术。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
(一)计算机教学以就业为基础导向
学生就读与高职院校,大多是以就业为目标,与一本、二本大学相比,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等的专业人才与技术人才,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导向并在其指导下,以实际应用与技术作为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计算机教学方案。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要将教学改革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与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在此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的需求,从技术性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努力将学生造就成为懂技术、懂管理还懂计算机操作的综合性社会人才,在日后的就业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加强对于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
想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要培养创建一支具有着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师资队伍使对于整个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上,应采取研究、实践、学习并进的方式,想要培养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应首先在专业教师中展开广泛地计算机教学交流,其次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制度,最终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现代化计算机专业教师。
四、总结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弊端,改革是为了适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应抓住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分析并探讨合理的改革路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求职。
参考文献:
[1] 白冰.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探讨[A].信息通信,1673-1131(2013)03-0137-02.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创新研究
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人们高效工作和丰富生活的重要工具,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计算机专业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该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专业素养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好现存的教学问题,更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1高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系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教育研究时间尚短,高校缺乏科学系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导致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不甚得当,使得学生并不能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1]。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授”、课件演示等方法只能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具有基本的了解,并不能产生深入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根据教师的思路来学习,在自己学习和钻研时遇到问题并不能有效解决;再如现有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课程较少,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不强,这都是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1.2高校计算机教学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日新月异,其技术水平进步飞速,但是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教材和教学课程基本不变,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学会的软件都是较为基础和普遍使用的,有时候一本教材甚至沿用多年,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需要过程积累的,短暂的高校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并不能很好地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形成系统、前沿的认识,这在与社会接轨时就会显出弊端,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致使其教育成果并不能满足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
2浅谈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1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要利用PPT减少书本上烦琐的知识点进行高效教学,更要将PPT内容精简制作,舍去其中重点不明确和层次不清晰的部分,将重点内容突出表现,且需要逻辑清楚、层次分明地去分布各教学内容,并在其中加入学生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的软件、基础编程的使用过程和练习步骤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每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能够学以致用;其次还有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突破研究和具有前瞻性的视频加入教学课件中,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成果,丰富教学方法的同时给予学生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压迫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例如在学习《EXCEL2000电子表格处理》中的《使用函数和公式》这节课时时,普通课件上只会出现基本的函数概念和公式类型概述,并不会有每种具体情况的使用情况,这时教师就要改革这种教学课件,在其中加入学生在平时学习和今后工作中可能使用的具体公式个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含义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此节课时的记忆力,达到提高高校计算机教育质量的目的。
2.2使用启发、讨论合作教学,深入计算机教学
丰富了教学方法,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计算机课程、深入研究计算机课程,进而达到深化计算机教学的目的[2]。在现代高校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讨论、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满足学生的主导欲和参与欲,更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沟通和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对课程形成更深的认识和学习,达到比传统教学更好的目的。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侧面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具体知识的领悟需要学生思维的启发来完成;讨论式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想法和思维能够有效沟通,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参与式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者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例如在学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现方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述完表现方式的形态后,利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总结不同表现方式的总结汇报,其中包括文字和表现方式的一一对应展现,既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也能够通过总结加深记忆和锻炼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是多效合一的高速教学手段。
2.3采用案例与项目结合教学,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案例与项目的结合是学习计算机课程过程中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3]。计算机是一门应用科学,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操作才能够提高学生真正的技能水平,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与项目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零散内容的应用,并且在案例讲解之后立刻进入到项目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不断完善学习细节和提高操作能力,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AutoCAD的操作》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述完该软件画图的细节和命令的使用之后,立即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平面图绘制或者单位项目工程图绘制的项目中,让学生通过项目来检验自身的学习结果并提高操作和应用能力。
2.4提高学生实践锻炼学习,缩短市场供需的差距
提高学生实践锻炼学习,不仅要求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校的上机实践学习,更要求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在岗实习效果,让学生通过正式岗位的学习认识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意识到自己在面临社会工作时的能力上的缺陷,进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弥补而缩短市场供需水平的差距。这就需要校方建立与之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让学生能有一个可以安心学习、提高实践锻炼能力的去处[4]。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遇到缺乏科学系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高校计算机教学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等问题,影响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和讨论合作教学、深入计算机教学,采用案例与项目结合教学、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锻炼学习、缩短市场供需的差距等教学创新方法,改善原有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计算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养成素质,进而提高其在市场上的适应程度。
作者:张晋殊 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广军,万念斌.浅述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策略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4,12(02):1031-1032.
[2]宋金平,卫帝佐.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中遭遇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讨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01):215-217.
[3]张永华,周学文.试论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成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21(03):1354-1356.
[4]杜家敏,刘念玲,王宁.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学报,2014,02(01):054-56.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初步运用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计算机是数学情境设计的理想辅助工具。利用计算机创设数学情境,可以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生动地描述各种复杂抽象的数学对象关系,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动画演示,形象逼真地模拟各种轨迹的形成过程,解决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感性认识不足,不能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计算机提供学习者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友好的人机交互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个人潜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
2.启发性。设问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由于有了实际问题背景,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异常高涨,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构造函数法、定比分点法、数形结合法等十几种方法竞相出现。在解题回顾中,师生还共同对问题进行了引申、推广及相应证明,从而增强了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领略了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
3.挑战性。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设计,学生能更生动真切地感悟到有限与无限、精确与误差、运动与静止的极限过程,从而对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有了深刻的领悟。
4.明确性。设计的问题要小而具体,避免空洞抽象。可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趣味性。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二、以主题式的故事情境素材支撑数学学习活动。
在问题解决或应用取向的数学课程设计中,一些现实情境主要是作为实现既定的课程目标(如知识、技能、能力目标)的背景或应用环境的具体事项而设计的。而通过故事情境设计引导数学学习的课程设计虽然与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有密切联系,但其课程设计的中心在于设置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求,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此类课程设计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抛锚式”设计,这里的“锚”是情节逼真的故事或场景,学习和教学活动围绕“锚”展开。这种学习是建构性的,即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这样的学习常常具有知识的生成性,探索问题的开放性,以及手段的多样性。
三、利用网络环境,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主动质疑的第一步,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协作情境,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意识。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学生思维不受拘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解决学生入手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课堂会,课后自己动手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出现障碍不知如何突破的情况;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有利于开拓、提炼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学生或通过信息资源库,或连接互联网,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
师生交流协作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交流讨论活动中扮演配角的角色,在学生质疑、释疑讨论过程中,作用为巡视、指导、点拨、收集信息,把难点分解,引导学生主动探讨。
五、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异面直线概念教学情境设计及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创新思维;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Creative Thinking in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Processing
Wang Xiaofeng
(Wux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chool,Wuxi214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ate-owned economy,China's computer-based teaching is more and more our attention and concern.In this paper,China's computer-based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analysis are discussed for the future of China's computer-based teaching in how to develop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to provide a valid reference.
Keywords:Computer;Basis teaching;Innovative thinking;University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学校计算机的基础课教学过程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今天,如若学生不能在其学校期间顺利的对计算机进行有效的学习,势必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种种困难,增加了学生的就业负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近年来,我国所开展的教育改革事实上均是围绕着“创新”这条主线进行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始终思考如何实现创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计算机基础课而言,更是如此。学校在其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学校期间大力培养其自身的创新思维,借以来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形势
众所周知:面对如此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如若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计算机教学势必会使得我国未来发展的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计算机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虽说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在近几年来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所以我们在对学生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当今社会计算机发展的现状,只有时刻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保证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好的保障学生可以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二、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创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治;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的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让其爱上计算机的课程。所以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以启发式自主教学为主,借以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只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要学会打破常规,改变自己与学生的思想,争取在本质上促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取以启发式自主学习,在具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采取网络交互式的对话,这是由于计算机注重的是实践,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实践为主,而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穿插引线的过程。让学生在本质上调动其思维能力,进而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目前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每天都在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也每天日新月异。因此,现今的计算机人才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有高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在创新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开动学生的脑筋,让其具备良好的善于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千万不要墨守陈规,要敢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取学导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以及自己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的理念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锻炼自身的思想意识。学生在通过自身的思考之后,可以迅速找到自己自身的不足;另外,学生在这种教学的方式下,还可以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借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中所提到的发现式教学又称探索法以及研究法。其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工程中主动的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发现式教学法的主题是学生,而教师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主,顺利安排学生的时间,以及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正确之处。在这种教学的方式下,学生可以顺利根据其自身的性质以及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另外,学生能在这种的教学方式下,顺利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
(五)教师在教导计算机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对于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要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我国提高更为优秀的技术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部门要想顺利地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改善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完善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整体思想与教学手段;另外,作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也要时刻更新自己的观念以及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以及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发展的学生,才能在本质上适应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其为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当然,创新思维的培养绝不仅是本文所述那么简单,它同时也是一个体制化问题的解决,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朱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启发式教学和论证型教学的综合运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86―03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学研究的方式正在发生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特点是数学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真正解决社会生活中或工程技术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改变了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的数学教学改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学习从以前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到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索,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课件的制作转到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和探索,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世界范围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探讨计算机技术对大学数学教育所提供的实际有效的帮助。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作为大学数学基础核心课程之一,研究的是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学生在初学概率统计时往往很吃力,原因在于这门课程比其他数学课程灵活的多,要跳出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有一个过程,尤其是数理统计,需要学生反复体会统计思想和含义,在数学的推导和计算中明白蕴含其中的随机本质”[1]。教师的任务恰恰是要将这门课程独有的难点和特点分解到每个章节,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一些演示课件,寻找有趣的随机数学模拟实验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的学习由畏难逐渐过渡到感兴趣。
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要想获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就必须进行大量重复试验,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传统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无法满足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上的需要。借助建设精品课程的契机,我们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网上开发了21个动态演示课件,如蒲丰投针实验、高尔顿钉板试验、中心极限定理等随机数学模拟实验,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演示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或密度函数。直观形象的演示教学,使学生很容易观察常见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轻松地理解常见分布中参数的实际含义。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及文字说明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随机试验的动态过程的演示和模拟,如贝叶斯公式的演示、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指数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的直观演示实验、数据的统计绘图及回归分析演示实验等,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深刻地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
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概率统计思想和应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数理统计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较为容易。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图形描述变得简单和直观,而且使概率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在教学过程中,对概率统计教学内容只需要讲清楚基本思想、计算原理和应用条件以及结果分析,而对复杂的计算交给计算机去完成。例如,如果随机变量 服从二项分布 ,当参数 时,计算概率 或 ,手工计算量较大,这就需要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加以计算。借助精品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我们开发了二项分布(正态分布)计算器,只要输入参数 ,就很容易得到 结果 或,这对于复杂的概率运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又如,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需要对回归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对回归模型进行假设检验,一旦模型的检验通过,则需要进行回归预测,这些手工计算量都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很难开展具体的回归模型分析。现在很多统计软件都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只要输入数据,不仅可以快速地得到趋势线图形和回归方程,而且可得到相关系数、标准误差、假设检验统计量和 值、预测区间等。但是不同的统计软件需要不同的语言支持,我们在网上开发了回归模型的在线计算与分析平台,师生们只需要在此平台上输入样本数据,不需要任何语言支持,就可以进行回归分析的各项工作,不仅可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而且还可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图1、图2所示。这使得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须作一定的调整和改革,在教学中只需要讲清楚回归分析域做什么,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怎样建立回归模型和如何进行回归分析,而大量的计算工作由计算机去完成。当然,计算机不能代替人的思考和分析,不能代替学生对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的学习。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成为可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课完教师走,考完学生忘。而网络能够把世界连接成地球村,更能把师生从时空上连结起来”[2] 。在网络化的今天,应该把教室变成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交流思想的平台,通过精品课程教学网、师生交流答疑平台、email等,把教师的讲授从课堂拓展到课外;把学生的学习从屏幕或黑板拓展到计算机网络;把教学方式从课堂的面对面拓展到网络的心对心。
二 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育部组织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大学阶段开设数学实验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践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处理问题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机并利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由于概率统计课程的自身特点,更适合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实验。特别是教学内容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计算机技术可以为此提供图形的演示过程。例如概率的统计定义这一概念,许多教科书中都列举了投掷硬币和蒲丰投针等随机试验来加以说明。教师在讲解时往往几句话一带而过,学生们印象不深,且不懂得随机模拟实验的原理。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我们设计了网上动态演示实验――蒲丰投针,形象地展现了具体投针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并以图片形式展现该实验过程,课外,教师可以布置网上作业,以拓展教学中需要延伸的知识点。又如概率统计课程中有两个重要定理: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由于内容抽象,尤其对工科学生不易理解。教师每当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如今,可以通过网上的动态演示课件,为学生形象地展现中心极限定理的结论和统计思想。不仅如此,统计数据分析往往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答疑系统可以相互交流和探讨,使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获得新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正由畏难转变为感兴趣,在课后主动上网去观察和思考,起到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数学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3]。通过演示实验,将思考问题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加深记忆地学习,同时还激发了对学习概率统计课程的探索欲望,将学习过程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 构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增强教学信息的传播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借助计算机技术建设的精品课程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环境的建设,促进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应用,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概念、推理过程可以‘动’起来。不仅缓解了学习概率统计知识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师生交流更加方便和快速。我们在精品课程网络上搭建了‘网上答疑’平台,师生们可以自由地输入各种数学符号和公式,使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具有实时互动性,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和随时交流的场所。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和研究精神。另外,精品课程网络的建设,使教学信息能及时,教学参考资料能经常更新,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得更大,使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得以实现。
四 结语
我们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概率统计教学中仅仅作了一个初步的尝试,要真正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到概率统计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只有使大多数的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束缚,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工具作用,经过长期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才能逐步完成这项教改任务,并且将这项教改推广到其它数学课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杨虎,刘琼荪,钟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学科特点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时效性强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三、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计算机的分类组成、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等模块。学生在巩固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到了必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学相应的“专业方向知识模块”。
比如,软件方向的就将重点落在不同开发工具软件调试时的出错提示,可以以C语言、C++、JAVA语言为例实施教学,网络方向的可将侧重点放在网络的常用命令,网络的配置命令等知识上。图形方向的将重点放在英文版图形操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Fireworks,3DMax,DreamWaver等软件的菜单及应用上。
3.3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的教学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我们可以灵活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
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专业英语课,使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贯穿大学整个三年的学习,并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步,并且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应与本学年、本学期的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这样,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及时解除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英语词意不明确而带来的障碍,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配合和促进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研究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断修正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相信会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