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第1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关键字: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创新

近几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后勤工作迅速发展。新的事物、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高校后勤体制的改革,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运营和管理,这无疑是一场影响广泛而复杂的社会改革,在这场大变革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等等都将面临一个从破到立的过程。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在加快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研究探索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1.创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高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重任,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具有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创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服务育人”的宗旨,可以促进后勤集团员工牢同树立为学校师生服务的理念,进一步端正服务思想,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创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下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后勤集团员工的品牌意识,减少和避免各类乱收费、乱涨价等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的发生。

2.创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创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作为一个调整市场与计划的纽带,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依托推进“事企分开、两权分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高校后勤制度,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为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创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后勤集团员工思想的冲击很大,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和创新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转变,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后勤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从思想上解除后勤干部、职工的抵制心理,才能保证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丁的积极性,保证后勤服务到位。

二、新形势下高校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后勤员工来源和岗位的多样性带来管理的复杂性。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后,后勤员工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转变后勤管理体制时原后勤部门留下的老职工;二是转变后勤管理体制后的合同工;三是从社会上招聘的大量外聘人员。这三类人员在高校内享受的待遇不同,心理需要也不同,这使得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切人点”和“着力点”必须各有侧重。后勤工作包括“吃、住、行”等方方面面,这使得后勤工作岗位设置出现多样化。必然使后勤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许多新情况,产生许多新矛盾,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

2、后勤改革对后勤员工职业价值取向的一维性带来冲击。人们的职业价值是职业理想支配下在职业选择中对价值目标的认定,它受控于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的形成,固然是人们头脑中有关理想和信念系统的反映,但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后勤员工,主要追求就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取得社会报酬,他们很少追求升迁或者进步,赚钱是他们的主要精神动力。浓厚的经济价值取向的一维性,构成了后勤员工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然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工作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后勤员工带来诸多不适应性,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3、后勤政工队伍力量弱化,难以适应后勤员工思想变化后勤职工思想复杂化,急需加强后勤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然而,后勤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有的状况却难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一是政工队伍力量薄弱。后勤社会化后,后勤部门政工领导配备不齐,而且大部分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抓行政管理,抓经济效益,少有领导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政工干部不安心。认为后勤部门的政工人贯同学校机关和教学单位的政工人员相比,政治地位低,经济待遇差,总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暗淡,工作不安心。三是信心不足。认为后勤员工理论和文化水平较低,加之工作繁忙,学习提高的机会少,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大、效果差,因此对做好后勤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不足。四是投入少。后勤企业不少是新组建的单位,各方面条件差,学校和后勤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少。

4、工作方式、方法太陈旧。创新不够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都有不小差距。在内容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学习等政治方面的内容,忽视了后勤员工成长进步的多方面和多层次需要,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新手段,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简单陈旧,创新不足。落实上级精神靠开会、发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就党建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业务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多。

三、新形势下创新高校院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1、科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入新时期,我国高校后勤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有的高校基本实现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为主向现代企业管理的推进,组建了现代新型的高校后勤实体,开始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与此相伴随的是人们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竞争压力日趋加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重实惠、重个人物质利益,政治意识淡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滋生。各管理层与员]: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明显加大,不向的利益群体对改革产生不同的愿望、要求和心理,从而导致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正确处理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并要有新的认识。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新的时期,加强高校后勤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长期以来,我们高校后勤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你说我听”,把人也划分为:“做思想工作的人”和“被做思想工作的人”,彼此之间是不协调的。实践证明,社会历史条件变了,后勤运行机制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变了,如果我们与年轻人谈话,再用过去那种思想工作“说教”的方式,就很难了解对方的想法,更不能为对方接受; “做思想工作必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高校后勤队伍职工的素质高低不等,修养参差不齐,各级后勤管理干部要增强工作的敏锐性、预见性,善于分析问题,把握动向,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在思想问题萌发之前。

3、善于探索新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员工队伍结构和思想素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迫切要求在开展想想政治工作中进一步拓宽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前瞻陛、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加强高校后勤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后勤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创新、立足创新。对于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方法,诸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典型示范、自我教育、正面灌输等,我们应大力继承发扬。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环境、条件的变化,我们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首先,要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有勇于创新的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要紧跟形式、适应新变化、多想新点子;在组织活动形式上,要推行“党政共管”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后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后勤服务保障同步。其次,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塑造“同心协力、团结和谐”的职工群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创新。企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作为完善现代高校后勤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也只有落实到管理,才能发挥它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方自明.后勤管理与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汪绍福.刍议加强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建设[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张军.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讨[J].科教文汇.2011(11)

[3]覃红.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3)

第2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关键词:学生公寓 思想政治工作 新情况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公寓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高校稳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整体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学生公寓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据报道,广州市某高校一个月内连续发生5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所有这此恶性循环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世人的思考: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漏洞在哪里?挽救这些年轻失足者的良策在哪里?

一、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给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添加新的课题

在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独生子女的问题就日渐突出,这些问题在教育方面优为明显。总的来说,独生子女有其优势,但是由于家庭过度溺爱、以孩子为中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很多的缺点,如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而自私自利、心胸狭窄、依赖性大、心理脆弱而经受不住任何打击,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差而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等。独生子女这些缺点的存在,使他们难以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不能正确面对现实,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其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加剧了心理问题的形成。所有这些都对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增加了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在2006年全国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工作交流研讨会指出:后勤改革的关键在于逐步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在确保校内服务市场前提下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学生公寓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排头兵,必然首当其充,学生公寓物业管理面向社会,全面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符合高校后勤的发展趋势,但如操之过急,在各种硬软件没有及时跟上就推向市场,必将得不偿失。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后,既然按市场化运作,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必然与公寓管理者的经济利益相冲突,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生公寓思想工作的难度,甚至会变成一句空话。

(三)贫困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26.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作为大学里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自强不息,刻苦上进拼搏的逆境性格,但对多数贫困大学生而言,特殊的成长经历所带来只是苦涩、无奈和不尽的忧虑。调查显示,70%以上贫困生的衣食住行受到影响,尤其是吃饭问题,为节约伙食费,一天只吃两顿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很普遍。更为可怕是,经济贫困导致精神贫困,使广大贫困生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的缺陷,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给高校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四)课堂文化教育与生活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脱节

从2004年2月份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到2006年广州市某高校不停的跳楼自杀以来,社会界从不同角度对“马加爵事件”诸类事件进行讨论和反思,从教育学及心理学角度看,暴露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所存在的问题,给我们以一定的警醒和启示,是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教材。“马加爵事件”诸类事件的原因也许比较复杂,但是,课堂教育与生活心理教育脱节,对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缺少对学生生活上心理疾病、精密障碍进行有效引导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确课堂教育与生活心理教育的关系,重视学生在生活社区的心理健康,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当务之急。

(五)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随着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全新就业理念已把大学生推向了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从我国国情出发,这项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同时给大学生造成前所未有的以心理压力。对普通家庭大学生特别是特困生群体来说,他们要承担学业上、就业上、经济上的三重压力,一方面要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以维持正常的一日三餐;另一方面,繁重的学习任务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压力,由于承担着亲人的厚望且持续时间之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此外,当前恶劣的就业环境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根据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所有这一些压力使他们身心憔悴,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加强对独生子女人格教育、挫折教育等

独生子女教育是当代我国社会、学校、家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在研究独生子女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发现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有效的独生子女思想工作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场所,是高校独生子女教育的主战场,公寓管理者要充分借助这个交流平台加强对他们的人格教育、苦难教育、爱心教育。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追求知、情、行的统一,公寓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灌输自主、自尊、言行一致、以诚相待的思想,并严格规范言行举止,率先垂范,培养起一种健全的人格氛围。缺少挫折与磨难是独生子女的主要特征之一,公寓管理者要深入基层,增强他们正视挫折的非凡勇气和战胜挫折的信念,学会冷静分析原因,如何克服困难,通过挫折的积累,产生出一种抗挫折的经验和能力,让他们明白,挫折是人生经历的无价之宝。

(二)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新形式下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袁贵仁副部长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二是高校后勤组织的企业化。不可否认,市场化、企业化是我国高校后勤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如何做好市场化环境下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经济效益”与“育人功能”的冲突,是教育界对后勤社会化的忧虑所在。新形势需要新思维、新方法,首先,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作风端正、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要积极推进学生辅导员进公寓,疏通学生与学校信息交流的渠道,使学生中的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种进步社团建设,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积极推进公寓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此外,加强与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公寓育人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针对贫困学生的特点,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做好资助工作

解决好高校贫困学生问题,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学生生活休息的场所,为解决贫困学生思想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公寓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这有利条件做好贫困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贫困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仅要有物质生活上的抚慰,而且要有精神生活上的疏导。

首先,加强精神疏导是关键。古人曾说:“医者,治病救人医心也”,因此,重视对贫困学生精神疏导,建立起抵御贫困的精神长城乃上策。公寓管理者要加强与贫困学生的情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使他们明白贫穷并不羞耻,只要正确对待,贫穷可以转化为财富。针对贫困生身上多见自卑、抑郁、孤僻等问题,公寓管理者要经常与其交心谈心,了解其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其次,加强物质上的资助。学生公寓要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联系各种校外兼职招聘的信息,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贫困学生的“奖、贷、扶、补、减等资助工作,确保他们学习生活上正常的物质需要。

(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公寓社区教育与课堂教育双重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曾说过:“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但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昙花一现。”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偏重于课堂上的知识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健康人格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公寓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及疏导工作重视不够,未能发挥学生公寓心灵沟通窗口的作用,大学生行凶杀人的“马家爵事件”已向广大教育者敲响了警钟。亡羊补牢,犹未迟矣,各高校公寓管理者要引以为戒。

首先,要加强学生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咨询队伍,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其次,学生公寓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保姆的作用,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发现问题要及时做好疏导,积极配合公寓辅导员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学生公寓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联。公寓管理者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独生子女问题分析. [EB/OL

第3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关键词: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公寓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高校稳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整体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学生公寓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据报道,广州市某高校一个月内连续发生5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所有这此恶性循环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世人的思考: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漏洞在哪里?挽救这些年轻失足者的良策在哪里?

一、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给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添加新的课题

在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独生子女的问题就日渐突出,这些问题在教育方面优为明显。总的来说,独生子女有其优势,但是由于家庭过度溺爱、以孩子为中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很多的缺点,如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而自私自利、心胸狭窄、依赖性大、心理脆弱而经受不住任何打击,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差而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等。独生子女这些缺点的存在,使他们难以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不能正确面对现实,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其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加剧了心理问题的形成。所有这些都对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增加了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在2006年全国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工作交流研讨会指出:后勤改革的关键在于逐步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在确保校内服务市场前提下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学生公寓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排头兵,必然首当其充,学生公寓物业管理面向社会,全面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符合高校后勤的发展趋势,但如操之过急,在各种硬软件没有及时跟上就推向市场,必将得不偿失。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后,既然按市场化运作,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必然与公寓管理者的经济利益相冲突,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生公寓思想工作的难度,甚至会变成一句空话。

(三)贫困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26.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作为大学里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自强不息,刻苦上进拼搏的逆境性格,但对多数贫困大学生而言,特殊的成长经历所带来只是苦涩、无奈和不尽的忧虑。调查显示,70%以上贫困生的衣食住行受到影响,尤其是吃饭问题,为节约伙食费,一天只吃两顿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很普遍。更为可怕是,经济贫困导致精神贫困,使广大贫困生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的缺陷,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给高校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四)课堂文化教育与生活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脱节

从2004年2月份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到2006年广州市某高校不停的跳楼自杀以来,社会界从不同角度对“马加爵事件”诸类事件进行讨论和反思,从教育学及心理学角度看,暴露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所存在的问题,给我们以一定的警醒和启示,是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教材。“马加爵事件”诸类事件的原因也许比较复杂,但是,课堂教育与生活心理教育脱节,对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缺少对学生生活上心理疾病、精密障碍进行有效引导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确课堂教育与生活心理教育的关系,重视学生在生活社区的心理健康,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当务之急。

(五)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随着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全新就业理念已把大学生推向了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从我国国情出发,这项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同时给大学生造成前所未有的以心理压力。对普通家庭大学生特别是特困生群体来说,他们要承担学业上、就业上、经济上的三重压力,一方面要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以维持正常的一日三餐;另一方面,繁重的学习任务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压力,由于承担着亲人的厚望且持续时间之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此外,当前恶劣的就业环境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根据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所有这一些压力使他们身心憔悴,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加强对独生子女人格教育、挫折教育等

独生子女教育是当代我国社会、学校、家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在研究独生

子女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发现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有效的独生子女思想工作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场所,是高校独生子女教育的主战场,公寓管理者要充分借助这个交流平台加强对他们的人格教育、苦难教育、爱心教育。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追求知、情、行的统一,公寓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灌输自主、自尊、言行一致、以诚相待的思想,并严格规范言行举止,率先垂范,培养起一种健全的人格氛围。缺少挫折与磨难是独生子女的主要特征之一,公寓管理者要深入基层,增强他们正视挫折的非凡勇气和战胜挫折的信念,学会冷静分析原因,如何克服困难,通过挫折的积累,产生出一种抗挫折的经验和能力,让他们明白,挫折是人生经历的无价之宝.(二)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新形式下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袁贵仁副部长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二是高校后勤组织的企业化。不可否认,市场化、企业化是我国高校后勤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如何做好市场化环境下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经济效益”与“育人功能”的冲突,是教育界对后勤社会化的忧虑所在。新形势需要新思维、新方法,首先,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作风端正、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要积极推进学生辅导员进公寓,疏通学生与学校信息交流的渠道,使学生中的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种进步社团建设,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积极推进公寓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此外,加强与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公寓育人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4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属于情感范畴,又叫反常情绪,它是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另一个人(或一部分人)传递的信息,是不加思索、一概排斥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反常情绪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好转化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l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特点

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在对待思想政治工作上,常常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偏激态度.不响应、不配合、不以为然,把自己摆在与之对立的位置上他们这样做,并非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消极心理或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

1.1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1.1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表现出敏蒜与对立的情绪大学生自尊心强.人格意识强烈,对外界刺激体验敏感、细微,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并非都受欢迎,都能奏效,这是正常的。但是,有的大学生对领导、教师批评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时不以为然,有时对其越批评,其逆反心理越强。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或听报告时,教师要求大家安静,不要喧哗、吵用。有的学生越说越不听。越批评越闹得厉害。还有些大学生有逆反心理,对来自领导、教师、同学、家长的帮助,总有一种内在的反感,即使他们错了,别人言之有理。他们也拒绝接受,往往要拧着劲,对着干。

1.1.2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净薰与怀疑的态度一些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和理想、道德、纪律、形势等政治教育不感兴趣,一听就反感。在上政治理论课或政治学习时。有些大学生总是拿着一本荚语书,或计算机书,或小说、杂志看,或者睡觉、溜号。有的即使坐下来学、听.也是怪话连篇.牢骚不断。

1.1.3对先进人细和事迹否定和歪曲这一现象不是那种嫉贤妒能、有意抹煞和歪曲他人成就的行为,而是指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习惯地、不自觉地、并无恶意地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及评价产生否定情绪,对先进人物的事迹作明显错误的主观臆断和评论。有的大学生对领导、教师表扬某个人(或某些人)非常反感。甚至有意孤立被表扬者,更有甚者对受表扬者进行讽刺、打击。

1.1.4对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分配的任务.拒不服从.甚至顶擅。表现出一种桀骛不驯的样子

1.2大学生遁反心理的特点

1.2.1盲目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遇事不经深思熟虑,肆意蛮干,不考虑后果,凡事不管正确与否都一律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大多感情用事,常以感情代替理智。所以。有逆反心理的人常常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

1.2.2抵触性任何逆反心理都与社会的某些规范、道德行为要求有关。并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相容性。比如,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不尊重教师、领导、同学,迟到、早退、旷课,不参加政治学习,不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劳动……

1.2.3放纵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行为放肆,不计后果,不考虑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只图一时的心里痛快,为所欲为,我行我索。

1.2.4盲从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看到人家那样干,他也那样跟着干。如别人起哄,他也跟着起哄;别人不参加政治学习,他也不参加政治学习。

1.2.5极端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容易走极端。你让他这样干,他偏那样干。

1.3大学生心理的危害

1.3.1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表现为是非不明,普恶不分。忠奸不辨。对人、对事全凭感情用事,肆意妄为,必将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容易被坏人所利用。

1.3.2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常常与组织或他人闹对立,集体的正确意见他不接受,领导、教师、同学的善意劝告也不听,常常为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挫伤别人的自尊心,无端说些讽刺、挖苦的话,挑拨同学之间的关系,伤害了同学的感情,这样势必影响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3.3不利于自身个性的完善与发晨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凡事不管正确与否都育目抵制,对别人的劝告不管是否是善意,都不加分析地一概拒绝。这样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利于自身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2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条件。

2.1 客观原因

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大学生的年龄、情绪、思维方法有关。

2.1.1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发展到阶段。身心趋于成熟。他们不断地在现实中寻找自己的地位并倾向于自己欲望的满足。他们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生活,一且发现外界对他们的“自我”并不承认,便会在心理上萌生出一种焦虑情绪。促使他们用各种办法与阻碍其确立“自我”的外部环境相对抗,逆反心理就是对抗的一种表现。可见,在大学生中之所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同他们的年龄特点相关的。

2.1.2从情绪发展上看.大学生的情绪像”疾风怒涛“。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反应强烈。易动感情。他们会为一件小事高兴得忘乎所以,也可能为一件小亭忧伤得不得了,甚至绝望。兴奋与抑制交替出现,希望和绝望不断变动,积极与消极相伴而生,这反映了大学生情绪的波动性。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好学上进的.但是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利或不被理解的情况,比如考试不及格、英语四级没过、考研究生没希望、入党不成、评优与评“三好学生”没份、做事得不到教师与同学的承认、当不上学生干部、得不到朋友的理解等。时常会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对周围的一切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导致出现逆反行为。

2.1.3从思维方法上看.大学生思维发晨辕快.对前遵和生活的追求有极太的热情但是由于他们受知识等的局限,看问题容易主观武断,常常带有片面性,加之自尊心又强,易于固执已见,强词夺理。带着这种思维倾向去观察、分析外界事物,就不可避免地以情感代替理智,从而引起逆反心理的出现。

2.2毒花套件

2.2.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大环境会对高校小环境产生很大影响。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可以在高校中找到缩影:经济形式的高涨,政治气候的变化。思想潮流的兴衰,无一不拨动大学生的心弦。他们用那种既成熟又不成熟,既有批判性又带有盲目性的目光审视社会,从中选择、接收各种社会信息。充实、调整其内在意识系统,形成思想观念。

近年来。国内形势和社会风气日趋好转。但社会上还存在着一时难以消除的阴暗面,如有些人以权谋私,捕不正之风。特别是对社会治安、毕业生分配、高校收费等问题。大学生十分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教育不当,就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2.2.2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缺陷(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陈旧.缺乏针对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因而难以引起他们思想的共鸣。同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引起了大学生极大的兴趣,也使他们迷惑不解.期待着思想政治工作者能给予解答。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或者回避,或者给予没有说服力的回答,掩饰一些敏感、尖锐的问题,而去泛泛地“老生常谈”,这样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长此以往。逆反心理逐渐形成。(2)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调、呆板,缺乏灵活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还是以癌输为主,这种形式已不适应时展的需求。(3)思想政治工作时问滞后。缺乏时效性。当社会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信息向大学生袭来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漠然处之,而当一些错误在大学生中引起不良后果时,思想政治工作者才匆匆出来.加以教育疏导.这时大学生往往会产生戒备心理。大大降低了教育效果。(4)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索质较差,缺乏时代特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修养差。知识面狭窄,缺乏说理艺术。缺乏灵活性和感情因素,这样使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信任.不愿讲心里话。也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

3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克服与防治办法

3.1帮助文学生正确认识-我

大多数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由于他人无视他们的“自我”存在而使其采用各种方法去证明“自我”。既然大学生“逆反”的目的不在于与人作对而是为了表现“自我”。那么。我们把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告诉他们。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训练”课.帮助大学生从矛盾状态中走出来.学会用理智对待社会,协调平衡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学会驾驭感情。克服自负和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反之。如果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都会导致主客观的不协调,造成心理需求的不平衡,从而导致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的产生。使大学生认清自我的最好办法是自我教育。相信群众,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历来是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防治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3.2狂大思担照治工作曲时致挂

避免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得及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变化,大学生在这种环境变迁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接触了那些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的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而大学生一旦接受消极东西。则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准确地分析、预测社会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牢牢把握教育的时效性。当纷至沓来的社会信息还没有被大学生广泛接触之前。都应经过教育者分析、预测,判断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该扩大信息通道,采取一些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使它们充分与大学生接触;当这种信息对大学生起消极作用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辨别力,纠正大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偏差。

3.3追求思担照治工作曲艺术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是多方面的,其中正确运用暗示影响,对避免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克服业已形成的心理定势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形式。不用命令和理性思考,就对另一个人的信仰、观点和决定产生某种影响.在暗示中实现信息传递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以对信息的无批判的知觉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暗示性可以建立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比如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工具,运用各种教育艺术,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影响。增进教育效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威信、品质起到暗示作用。比如请一些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威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去讲解某些教育内容,这种威信增强了学生对于信息源的信任效果,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效果。

第5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它事关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工程。目前,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艰巨的任务,必须深化德育改革,结合实际,寻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一代。由于在1980年前后,我国先后实行了改革开放和独生子女两项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特定的时代背景使得当前的大学生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较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但理想信念薄弱;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性,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有着较明确的大学生活目标,但学习动力不足;有着较强烈的竞争意识,但抗压心理不足。同时,在校大学生又是对社会变革敏感的人群之一。社会上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特别是在各种社会消极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大学生呈现出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面对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坚持零距离接触原则,全面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多与学生打交道,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其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通过多渠道的、及时的沟通,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快速地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反应,通过正确沟通掌握事物的本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尤其是在学生情绪波动大、涉及人数比较多、反映问题很强烈,甚至有可能发生矛盾、激发走向极端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分化劝解,并及时采取息怒降温等面对面的沟通措施。此外,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校园网、校报、社团活动为载体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用文化氛围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锻炼大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2]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的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日益显著。网络能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

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正面效应

(1)网络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网络的出现,消除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通过网络,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和文化思潮。

(2)网络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大学生对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这都是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教育工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贴,提出对策。

(3)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2.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

(1)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良莠不齐。各种冗余信息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

(2)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这种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容易使大学生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从而出现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

(3)网络中的西方不健康的思想文化的侵蚀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3.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应该紧紧抓住网络宣传这块重要阵地,利用网络沟通的特有优势,与学生加强联系,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其次,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丰富网站的内容,传播民族的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再次,利用软硬件技术,对流入信息进行选择,滤出部分消极内容;最后,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积极引导,对错误思潮要敢于开展批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的现状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支队伍已经成为高校稳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力量。但同时也应看到,这支队伍具有与其他教师所不同的特点,即工作性质、内容和方法,以及个体素质要求等,这些在实践中存在着影响工作的矛盾。

1.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结构特点及矛盾

大部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从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中选留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者约占90%,较好地适应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但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任务相比,在学历构成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高学历(硕士研究生以上)层次人员比例偏低。

在思想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有其特殊性,学历层次高,思想比较活跃,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虽都是原专业中的佼佼者,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大都要有一个认识掌握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原有素质结构与所从事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在年龄结构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绝大部分是年轻干部,工作时间都不长。一方面,年龄的相近使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另一方面,这势必使这支队伍存在着经验积累、工作适应的长时间性与任职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机制存在不足

用人单位在思想上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短视行为,挑选辅导员缺乏严格标准、严格考核,结果每年应聘者中不少人以当辅导员作为留校的跳板。[4]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尚不完善,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业绩缺乏全面、及时、量化的有效考核。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工作人员需要加班加点,占用大量课余时间做学生工作。工作辛苦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长此以往,也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5]

3.对策

根据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1)落实相应政策,形成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富有朝气和活力的队伍结构。实行“分流”,即工作若干年后,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分流到业务、管理等岗位。这是稳定队伍、解决他们出路问题的有效方法。

(2)制订培训计划,形成脱产与在职、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以改善政工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适应性,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建立考核制度,形成激励机制。要根据这支队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工作优秀者,要在评职称、分房子、加工资、分奖金、评先进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为其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创建和谐美好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黄明娣,王海燕.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08,(1).

[3]马泽红.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第6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关键词:大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88-03

在现代大学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大学精神的凝炼与传承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高校有各自特点的大学精神的挖掘,及与大学精神相关的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术建设等方面的完善和发展,使高校内部更具凝聚力,对外能更好发挥社会思想、文化的领航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大学精神培育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大学精神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展现新的面貌。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现代意义的大学自诞生以来,追求真理成为大学的基本任务。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走进社会的中心,发展科学成为大学的重要职能,追求真理、发现真理、发展真理是大学的天职。大学精神也随着大学的发展提炼出来,追求真理即是其必有的内涵之一。对大学精神的探究与描述很多,对其内涵的表述也存在一些差异,但差异主要是因分析和研究的角度造成的。对大学精神共性的认识主要包括:批判精神、兼容并包精神、独立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大学精神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①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支柱,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②大学精神实质上是大学人的精神,是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而追求真理、探求新知、勇于创新的精神。③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是一所大学的支柱和灵魂,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④大学精神作为一种动力源泉是一种无形资产;大学校风、教风和领导作风均是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相对恒定的对大学精神的表述是一所大学对自身历史、传统、科学文化成就的提炼,能持续激励一代代的师生为保持、实现本校大学精神的要义而努力。

二、大学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由大学精神的内涵与表现的表述,可以用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存在与发展的灵魂来说明其重要性。大学精神既是历史的精炼结果,也是高校始终奋斗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以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为使命,并以此为归宿。这是因为,追求真理是大学精神的本义和目标,真理本身必然要求思想自由、不受既有思维方式的束缚,并能兼容并包各家学说,取长补短以实现对真理认识的进步,同时这种自由不是一家之自由,不同思想均有自由发展的需求与权利,只有如此,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也才能真正繁荣。而支撑自由创新求是的,是人文思想,是哲学的指导,是科学的精神。所以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独立、自由、创新、人文、科学等精神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支持的,譬如只有自由的思想而无科学精神支撑,创新只能是空谈。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大学精神的实现过程中各要素作用的发挥与整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要在高校创造一种体现和实现大学精神的环境,并最终实现大学精神之追求真理、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本旨。因此大学精神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动力和追求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传承大学精神为基点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大学的目的是培养真正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现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但需要用大学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发扬需要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者和大学生共同努力造就,三个方面人员在造就有本校特点的大学精神的过程,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培育环境、建设制度保证、提炼和保持大学精神的过程。在培育、提炼和传承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对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应重点研究:

1.教师教学与学术研究过程的自由、民主、创新精神需要维护和激励。大学要确立学术大师的核心地位无疑是一个广被认可的观点。而大师的出现不是预设的模子套出来的,而是自由思想、民主精神、创新追求等人文、学术环境下经过数十年培育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得来的。这样的环境不仅培育大师,更使教师群体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在学术上能摆脱既有窠臼的束缚,创新的步伐会加速前进。同时,年青一代教师在学术上的进步既要老一辈教授、专家的提携,更需要他们的鼓励,在学术上的评价标准应更开放,避免某些所谓“学霸”对其他学者尤其年青学者的学术观点的打压。这种从精神上的解放和制度上的保障对大学里的教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支撑。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建立和维护这样的制度、营造和维护这样的环境是彰扬大学精神的基本责任。

2.大学人文课程需要拓展。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人文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人文课程的建设上,但在课程建设上人文精神的表达仍做得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或理工类专业。譬如理工类的专业课程,每门课所涉及的科技理论都有一个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可能是顺利的,也可能是艰难的;理论的创始人和后继者在理论的创新上可能是顿悟,更多的是孜孜不倦求索的结果,其中都蕴含着大学精神所应有的内容,非常值得挖掘和向大学生传授。这些都应作为学科发展的历史向学生讲授。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在专业的学科发展历史,就不能理解科技发展所需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就不能把握本专业当前发展的水平,也就谈不上理工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表达。这是其一。其二,理工科院校或专业教育的人文类必修课程内容单调、数量有限,郭齐勇以为用经典为核心课程以实现文化传承,笔者深以为然,此诚宜成为大学精神新的内涵之一。其三,校史课程绝少,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或难以为继,如武汉大学开设校史选修课,虽受学生欢迎,却因授课人是校行政人员而不给课时费,授课老师也从8人降为1人。校史是记载、表述、宣传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的基本载体,大学生从校史了解本校的历史、发展、特色及体现大学精髓的大学精神是最便捷最好的方式。但一般高校是通过校史报告、校史展等形式向学生讲解,但这种校史教育不是强制性的,仅是一种学生活动。对校史不了解,大学生难以培养强烈的爱校思想,即使是名校,它的学生引以自豪的多是因学校的地位赋予自己的出身。而学习校史最好的方式就是课程学习,能够系统、全面、深入地向学生介绍学校历史上的方方面面。所以,要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提高校史课程的地位,使学生知史爱校,承担起传承与发展本校大学精神的责任。

3.大学校园文化需要繁荣。大学校园文化有着广泛的内涵,自由精神、人文精神、校风学风、校园的各种流行等都可以归在校园文化里,大学精神也通过校园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得以体现。大学生获得大学精神的传承更多的是从大学里的文化环境里感受和内化而来,大学校园文化就是要创造和培养这样的环境,使崇尚科学、学术气氛浓郁、思想活跃、富于激情、团结奉献等等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科研活动、观点辩论、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得以宣传,学生通过参与各类活动深化对大学精神的思想认识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创造和培养这样的环境上下工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以本校大学精神为指导,研究校园文化演变规律,创造和维系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环境;研究当前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校园文化需求,发挥高校各类人员在大学精神建设方面应尽的责任,繁荣大学校园文化,使大学精神能够真正深入师生心中,最终实现建设和谐大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袁祖望.论大学精神[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7-9.

[2]李志仁.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9):8-11.

[3]卢勃.论大学精神的承传与表达[J].高教论坛,2006,(3):39-41.

[4]王飞,程斌.大学精神文化浅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30-31.

[5]周瑞法.大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易旨归[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2):18-21.

第7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关键词】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对策

随着高校学分制、选课制的实施,生活园区规模的扩大以及硬件设施的改善,学生群体越来越趋向于分散化、个体化、小型化,原有的学生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受到挑战。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平台、新阵地、新领域。

一、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以及辅导员召开班会、个别谈心等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空洞的说教不能更好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大学生生活园区己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学生休息的宿舍区,而是课堂的延伸,是大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窗口,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教育功能逐渐显现,已成为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要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仅仍然需要通过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教师教书育人,而且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课堂之外,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园区才能发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及时抓住这些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和创新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的住楼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园区思想政治工作

传统的住楼模式是依托专业、年级和班级来安排宿舍的,但随着一校多区发展趋势,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学生群体越来越趋向于分散化、个体化、小型化,管理模式受到挑战,这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所以必须探索一些新的住楼模式,部分大学正在尝试的依托学分制和书院制的宿舍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各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住楼模式,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宿舍。

(二)加强学工部门、后勤部门、物业公司三者的统筹协调,形成一个集管理、服务、育人于一体的园区管理团队

生活园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靠学工部门,必须多管齐下,共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生生活园区管理队伍。目前生活园区的思政工作仅限于学工部门,很多学校都出现学生处与后勤、物业脱节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多环节的工作没有明确职责,学生有事不知道找谁。所以一个集学工、后勤和物业的生活园区管理团队的建立是迫在眉睫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生活园区管理队伍,使他们根植于大学生宿舍中,以大学生宿舍为基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家”里,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增强教育效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主要依靠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和老师来开展学生思想工作,而忽视通过宿舍管理人员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往往造成宿舍的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脱节。一般来说,管理人员层次高,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而且在学生中也容易树立威信,因为学生更乐于接受比他们本身层次和水平高的管教。

2012年笔者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时,参观了上海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生活园区,两校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比如在每一栋宿舍楼注明了该楼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辅导员等,并详细列出相关职责,专门的生活辅导员使园区的思政工作更专业化,也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另外,班主任和班导师也是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要主动深入了解学生,言传身教,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高校生活园区管理团队还应该积极与生活园区所在的公安、工商、卫生和城管等部门加强协作,努力形成全社会携手育人的新局面。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必须有一套完善而独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按照学生园区的管理模式,着重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关系,制定一系列关于学生宿舍的管理规范,使管理人员和学生都有章可循、有效规范行为。管理人员既是教育者,又是服务者,他们肩负着教育与服务的双重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大学生有一个良好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每个宿舍成员除应认真执行校规校纪外,还应遵守宿舍文明公约,以消除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学校要把大学生在宿舍的表现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考核中,与大学生的奖学金、评优评奖、骨干培养、党建工作结合起来。

(四)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培育和发展学生宿舍和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和公寓建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各高校在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建构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新模式,有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应紧紧围绕“育人”的中心任务,以教育为目的,管理为手段,服务为抓手,将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育人目标。生活园区是学生日常生活起居的共同空间,是学生之间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课余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只有在学生真正参与的情况下,生活园区才会成为学分制形势下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上的一个新的凝聚地。为此,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文明督导服务队、宿舍楼长层长、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形式,发动大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使大家都来关心园区建设,都来参与园区氛围的营造。在自我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工作认真、踏实、勤奋的作风,教育学生热心为同学服务,具有奉献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良好学风。同时,通过这种自我教育的方式,可以为广大同学服务,维护学生园区的正常秩序,及时解决园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加强生活园区思想文化建设

除了上课,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宿舍环境和文化会影响他们的成长。高校应该把生活园区思想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明确生活园区思想文化建设的特色与重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使生活园区校园文化的内涵更深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所以我们应该把宿舍这一物理空间转变为育人空间,进行亲近、友爱和生活化的教育。上海部分高校已在践行这一理念,如复旦大学的“四个园区”――平安园区、活力园区、爱心园区、和谐园区,和“四支队伍”――学生总楼委(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住楼辅导员、管理督导员、物业管理公司,都是在这方面的有效探索。进行园区思想文化建设,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更多要靠学生的自主管理。只有实现了学生思想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互助奉献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自律意识,才能在园区开展各种活动,才能构建生活园区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生活园区文化氛围。我们看到,复旦大学的“四自精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使学生在文化活动、生活指导、卫生监督等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园区日常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

三、结语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社会化进一步深化以及弹性学分制的实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突破传统模式,不断开拓新领域,挖掘新载体,以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除了要继续渗透在高校的课堂之外,还应该走进学生生活园区。学校学工部门、后勤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生活园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主要责任,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寻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做好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一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2004.6.

[3] 川相井成.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刍议[J].高校后勤研究,2009(5).

[4] 付雯.浅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0(05).

[5] 孙华强,曹子尧.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

第8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在教育理论上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命题,而且是在办学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新方向。如何结合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把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找准切入点是关键。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体现中国特色是关键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环境文化),包括学校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精神文化)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行为文化)。校园文化的产生与“校园”形成是同步的,它的早期形式是“学园”文化。具有真正意义的校园文化产生于上个世纪的1920~1930年的西方社会,经过几十年发展,到1980年才以独立的文化形态跻身于众多文化建设之林。而“校园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却是中国文化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完成的。又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虽然起步较晚,但校园文化同样具有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引领。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开放包容。把自己融入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大潮中;第三,制度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四,坚持改革,体现时代精神。特别是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始从处延扩张转入到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阶段;第五,职业定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面对自身校园文化现实进行认真反思和传承,又要融入中国高校校园文化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前提

提高认识,第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文化,学生文化较多的以自发性、趋附性、变异性、波浪式地与主导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的,因此有相似的轮回性,加之高职院校学生总体文化素质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要低,如果缺少整合,在某些方面会出现盲目性。第二,校园文化要重视潜移默化,除了物化形态内容,更重视精神层面内容的熏陶,如校园精神、校园传统讲座、唱校歌、诵校风、学风等。第三,校园文化要重视教师文化。在校园文化构成中,教师文化的导向十分强烈,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如果忽略教师这一因素,那么校园文化必然重复单一学生文化呈现出的弊病。第四,校园文化不能仅理解为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而校园文化活动则指校园文化具体内容的操作过程和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五,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全方位的思考和整体构架,并作为学校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配套工程,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有顶层设计,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

更新观念,一是模糊专业教育和文化工作的界线,专业教育和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二是确立一个观点,即大文化观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丰富,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都是校园文化。三是转变一个看法,即只有职能部门管文化的看法,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学校全部工作中,努力拓展校园文化的外延。

三、与思想政治工作接轨是根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师生思想、观念、立场问题,提高师生思想觉悟,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最终目的都是人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开展必将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引入新的内容和形式。诚然,校园文化不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但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走出传统单一的说教模式,两者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理论指导与文化熏陶相结合;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实践体验相结合;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与文化环境创造相结合。完成以上三个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接轨就比较成功和有效了。如学生宿舍内部的环境卫生、人与人的关系常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着眼点,通过开展文明宿舍创建(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子项目),既改变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使宿舍得以美化,环境更宜人,又使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在习惯养成、互助学习、适应能力、人际交往、集体意识和人格塑造等方面发生向好的变化,从中受到教育、启发、感悟和提高。实际上,这样的活动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真正的“载体”,落到了实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第9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大学的校园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那么,如何将大学生教育成一个有素质的人,一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担负着相当大的责任。高校的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重要的场所,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与之相伴时间最长的场所,那么公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应该是课堂教育的补充,更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更是大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发挥好学生公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使课堂教育与公寓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教育进行有效互补,从而形成以教室公寓为阵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两点一线的教育模式,积极推动学生的成长成才,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相关机制,成立相关工作组织,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提供制度和人员保障

近几年,各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相关制度不健全,人员保障不力等问题,这些是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如何尽早的解决这块短板是很多高校都面临的难题。目前,有的高校尝试大量招聘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思政辅导员,按比例为学生公寓配备,并要求入住公寓的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这一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有高校制定了公寓辅导员的相关工作职责,建立岗位考核制度,明确相关职责,这也是思政工作进公寓的一有效措施。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无专门人员24小时进驻公寓,也无相关制度,所以完善相关机制,成立相关工作组织,是思政工作进公寓的前提。

2.完善公寓中学生干部梯队建设,发挥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中的积极作用

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公寓中开展思政工作也不例外,他们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议设立楼层长制,通过楼长、层长、室长,将住宿学生的需求、意见、建议及时地反映到相关老师及公寓管理部门处,通过这条途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将一些不良的事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学校开展的各项素质活动及相关通知也可以通过楼长---层长---室长---学生这条途径进行有效的传达,可有效避免信息传播不力导致的种种不便。同样的,学生党员在公寓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带动一层楼,一层楼带动一幢楼,使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宿舍中进一步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如宿管会等,发挥学生在舍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学生公寓建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和谐场所。

3.完善公寓基础设施建设,为是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提供物质保证

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学生公寓的建设上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如在学生公寓区设立了自习室、班团活动室、阅览室、自助室等配套设施,拓展学生公寓的功能,使学生公寓由单一的休息场所向生活、学习、活动、交流平台甚至教育渠道等多功能的场所转变。通过一系列的素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从而促进起成长。

4.提高公寓管理员的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智力保证

公寓思政工作是在学生公寓中开展的,因此学生公寓中的宿管员也是公寓思政工作的一份子,必须让他们参与到学生公寓的思政工作中来。要深化公寓思政工作,就必须提高宿管员的素质。将公寓管理人员明确定位为“公寓辅导员”,要求他们不但要会服务,还要会管理、会辅导教育学生。明确“公寓辅导员”不单单是一个门卫,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要求他们用人生经历和知识感悟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要求他们主动深入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帮助协调同学间的关系,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他们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循序渐进,言传身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5.增加公寓内素质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公寓文化素质建设